荣誉学院

2024-09-02

荣誉学院(通用5篇)

荣誉学院 篇1

摘要:荣誉学院是我国高校为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而设立的非专业类学院。荣誉学院开展同伴教育有助于荣誉学生提高集体归属感、增强社会责任感、缓解心理压力,凸显荣誉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荣誉学院为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而选拔的优秀学生队伍、营造的自由成长环境、配置的丰富教育资源等都为开展同伴教育创设了优势条件。鉴于此,荣誉学院可以选择从建立原则、成立组织、丰富内容、搭建平台等几个方面开展同伴教育。

关键词:荣誉学院,同伴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逐渐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探索精英人才教育的途径,很多高校在以往“少年班”“强化班”“基地班”“实验班”“混合班”等形式的基础上建立荣誉学院,如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武汉大学的“弘毅学堂”、上海交大的“致远学院”等,荣誉学院的教育模式在我国高校中得以广泛发展,成为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基地。荣誉学院(Honors College)是源于西方高等学校的精英教育模式,是“高校对优秀本科生实施个性化发展教育计划的专门机构,其职责是通过各种方式向优秀本科生提供有计划、富有挑战性的多样化课程,并为其创造优异的学习环境,以全方位满足拔尖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1]

荣誉学院与高校普通二级学院相比,除了培养模式的不同之外,一个显著的差异是学生群体自身的差异,荣誉学院的学生(也称荣誉学生)一般都是通过严格的选拔考试被选中的优秀学生,他们有着“高分数、高智商、高的综合素质”的特点[2]。荣誉学院通过为荣誉学生提供特色的管理制度、组织形式、荣誉课程、学习环境、生活场所,构建了一个众多优秀学生集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特殊场域,在这样一个场域中,每个学生既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同时也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同伴关系。高校荣誉学院应积极研究和利用好这种荣誉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同伴教育,形成优秀学生的“集聚效应”。同伴教育旨在通过具有相似的背景、经历和年龄的同伴一起分享知识、观念或行为技能,从而达到特定的教育目的,同伴教育与荣誉学院的教育模式、荣誉学生的个性特点都存在着较大的契合性。

一、荣誉学院开展同伴教育的现实需求

我国高校的荣誉学院教育模式目前尚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与美国成熟的荣誉教育相比较,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困难,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其教育理念、组织制度和教育教学方法。荣誉学院可以将同伴教育作为其教学工作的有效补充和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同伴教育所具有的主体性、渗透性、示范性的特点,帮助解决荣誉学生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荣誉学生共同成长成才。在美国高校的荣誉教育中也开展不同形式的同伴教育,如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文理学院设立的“同伴咨询顾问”,是由高年级荣誉学生为新生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同伴教育形式,受到了普遍的鼓励和欢迎[3]。

1. 同伴教育有助于增强荣誉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集体归属感是集体荣誉感产生的基础,是集体成员对于集体认同程度的体现。荣誉学院更应激发荣誉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荣誉学生对于荣誉的爱护和追求。然而,目前荣誉学院在社会、家长、学生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荣誉学生对于荣誉学院的认同。荣誉学院在我国高校兴起的时间较短,办学成果在短时间内还未获得突出显现,荣誉学院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知,外界对于荣誉学院的教育模式、运行机制、学生情况等了解不多,特别是在招生和就业时,很多家长和企业甚至将荣誉学院与独立(民办)二级学院相混淆。在高校内部,荣誉学院的运行也遇到一些认同上的困惑,荣誉学院不像其它普通二级学院那样具有相对较为明确的学科专业、较为固定的师资队伍、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较为丰富的院(系)资源、较为庞大的学生群体等,因此荣誉学院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教学机构(或教学模式),还需要学校内部加强协调,以凸显荣誉学院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同时荣誉学院为适应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一般采用专业分流机制,专业教学也因学生的自愿选择而呈现松散型,原有班级的学生流动性增强、整体性减弱,这些因素容易导致荣誉学生对荣誉学院缺乏集体归属感,不利于荣誉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荣誉学院依靠“荣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潜力的本来目的。因此,增强荣誉学生特别是新生的集体归属感是荣誉学院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对于荣誉学生来说,集体首先是“同伴”的集体,同伴之间的共同情感构成了集体归属感的基础。荣誉学院通过开展同伴教育,加强同伴之间的交往沟通,凝聚同伴之间的共同情感,树立同伴之间的示范形象,分担同伴之间的共同责任,都可以有效地增强荣誉学生的集体归属感。特别是刚刚进入荣誉学院的新生,通过选拔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的“同伴导师”,可以尽快地帮助新生适应荣誉学院的环境,了解荣誉学院的文化,生动展示荣誉学院学生行为规范,增强新生对于同伴群体的认同,可以有效地增强新生的集体归属感。

2. 同伴教育有助于提高荣誉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国家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期望培养出能够引领国家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卓越人才,因此具备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应是荣誉学生的基本素质。而在现实情况中,荣誉学生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功利主义思想,一些荣誉学生申请荣誉学院的主要目的是因为荣誉学院有着更好的师资配备等资源、较高的保研升学率等等。如果不重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荣誉学生也就有被培养成为钱理群教授所言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可能。这样的教育即使培养出技术上的精英,也不能为社会和国家所用,也是荣誉教育失败的表现。事实上,开展荣誉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这些荣誉学生将来能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因此提高荣誉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荣誉学院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荣誉学生成绩好、智商高、个性强、眼界宽,传统的灌输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入脑入心,需要针对荣誉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来提高荣誉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同伴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教育方式,荣誉学院可以通过运用同伴教育的方法培养荣誉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通过同伴引导,达成社会责任认知的共识;通过同伴交往,产生社会责任情感的共鸣;通过同伴帮扶,促成社会责任意志的共勉;通过同伴带动,实现社会责任行为的共举[4]。同伴教育的优势在于可以选取具有正确价值观和领导力的荣誉学生,经过共同地生活、学习、活动,达到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观念共享、情感熏陶、行为带动的教育效果。

3. 同伴教育有助于缓解荣誉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的流动性是荣誉学院的特点之一,我国高校的荣誉学院一般都建立了荣誉学生的分流淘汰机制,以增强荣誉学生的学习动力,保障荣誉学院的学生质量。如上海交大致远学院实行的滚动选拔和退出制度规定,每学年结束时学院将邀请若干教授组成考评委员会,评判每位学生的学业情况,少数无法适应学院学习要求的学生由考评委员会建议调整出致远学院。荣誉学生在高中时一般是所在学校的尖子生,有较强的优越感,然而在荣誉学院,优秀学生众多,这种优越感很快被淡化,高强度的学习竞争压力则伴随在本科学习始终,特别是分流淘汰机制给予荣誉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荣誉学生同时还承载着学校、家长较高的期望,而学业上的成就不等于学生心理的成熟和人格的健全,如果荣誉学生能够处理好压力则能够提高学习动力,处理不好就会产生消极心理。

解铃还须系铃人,竞争压力来自于同伴,缓解竞争压力同样需要依靠同伴。荣誉学院通过同伴教育,处理好同伴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同伴关系,可以有效地缓解因同伴竞争而引起的心理压力。实践证明,选取和培训同伴心理辅导员,开展同伴心理辅导活动,具有覆盖面广、简便可行、易于见效、防患于未然等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作用[5]。

二、荣誉学院具有开展同伴教育的优势条件

1. 优秀的学生群体。

拥有优秀学生群体使得荣誉学院具有了开展同伴教育的先天优势,更有利于形成同伴教育的良好环境,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

2. 自由的成长环境。

荣誉学院一般实施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专业选择、科研方向、学生工作等方面都会给予学生相对较大的自主选择权,更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建立之初便明确地提出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积极稳妥地推进北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并让学生享有自主选择专业、课程的权利,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为学生营造了较为自由的成长环境。同伴教育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分享,而非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同伴教育需要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也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充分尊重,是同伴教育的前提。同伴教育所需要的自由成长环境和氛围,与荣誉学院的教育理念是相契合的。

3. 丰富的教育资源。

荣誉学院被称为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特区”,因此也具有“特区”所有的政策倾斜和资源优势,如在校内外聘任精英专家教授担任学生导师、灵活设置课程、自主选择专业、弹性化的学分学制、图书馆与实验室的“优待”政策、深入参与科研项目、丰富的海内外交流项目、多样的课外实践平台、多样化的奖励措施、较高的经费支持力度、宽松的教育环境、优秀的同伴群体等。荣誉学院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也为同伴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何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来促进荣誉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是同伴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荣誉学院可以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来打造同伴教育的平台,开展多样化的同伴教育活动。

三、荣誉学院开展同伴教育的路径

1. 引领荣誉学生思想,把握同伴教育的原则。

荣誉学院开展同伴教育,既要符合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要求,也要符合荣誉学院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符合同伴教育的自身规律,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始终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以核心价值观为思想主导;二是以服务荣誉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工作主线;三是以荣誉学生为教育主体。

2. 挖掘荣誉学生资源,成立同伴教育组织。

要更科学地、更大范围地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荣誉学院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行同伴教育。如前所述,同伴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同伴教育的实施需要有优秀学生组成的学生组织来完成。荣誉学院开展同伴教育虽可以依靠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或者班级委员会等学生组织,但从实践的经验来看,仍然需要组建专门的同伴教育组织来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一是要做好同伴教育组织的顶层设计;二是做好同伴教育者的选拔工作;三是做好同伴教育者的培训与考核工作。

3. 尊重荣誉学生需求,丰富同伴教育内容。

同伴教育作为一种灵活的教育形式,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和功能,可以满足不同内容的教育需求。荣誉学院开展同伴教育应在已有的同伴教育形式基础上,探索符合荣誉学院自身特点和荣誉学生自身需求的教育内容。

一是新生教育。荣誉学院作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特区”和“先行者”,应该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科学地策划同伴教育者在同伴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便做了有效的尝试,为新入学的荣誉学生配备了在高年级荣誉学生中选拔的新生辅导员,制定了新生辅导员的制度规范并给予了资金保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是学业引导。荣誉学院可以选拔学业优秀的荣誉学生担任同伴教育者,主要是培养其成为学生学业的帮扶者、学生科研团队的领导者,也可以以同伴教育者为基础,依据学习兴趣组建学习小组,或者选取适当课题组建科研团队。

三是经验分享。荣誉学院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荣誉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获取信息的能力也非常强,而同伴间经验的分享是不可取代的。

四是思想引领。发挥荣誉学生中优秀的党员、团员和意见领袖的作用,利用好党团活动、学生主题活动的平台,在荣誉学生之间的交往中达到思想引领的目的。

4. 锻炼荣誉学生能力,搭建同伴教育平台。

同伴教育既是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和培养,同时也是同伴教育者自身能力的锻炼。对于荣誉学院而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重要的培养内容。荣誉学院开展同伴教育,提升学生能力,需要搭建多样化的平台,为荣誉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一是利用课堂平台。同伴教育最传统的方式仍然是课堂,利用好同伴教育的课堂,可以提高同伴教育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是众多荣誉学生深入分享知识、技能、经验的有效平台。荣誉学院的同伴教育组织可以根据自身教育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开展同一主题的系列课程,或者不同主题的讲座,聘请同伴教育者与其他学生分享。如笔者所在的南京邮电大学贝尔英才学院创办了“学长讲堂”沙龙,每期选取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同伴教育者为低年级学生分享经验,这些身边的榜样在学生当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很多低年级学生正是在“学长讲堂”上找到了学习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创建公寓平台。学生公寓是荣誉学生在课堂之外最常聚集的地方,有着非常贴近荣誉学生的环境特点,容易开展同伴教育。因此很多高校在学生公寓开辟了重要的同伴教育阵地,让同伴教育走进学生生活。如美国的密西根州立大学的荣誉学院特别资助了“荣誉屋(Honors Housing)”的活动项目,居住在同一楼层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荣誉学生在公寓管理员的帮助下组织校内运动队、社区服务、旅行等各种活动[6]。这种公寓活动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的荣誉学院一般都采取荣誉学生较为集中的住宿方式,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让公寓成为教育的“死角”,而应主动出击,创建同伴教育的公寓平台。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在安排学生住宿时,采用了文理科荣誉学生混合住宿的方式,促进不同专业学生开展交流。

三是策划活动平台。学生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多彩的学生活动既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又能够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活动组织者的能力,因此也是同伴教育的重要平台。荣誉学院的同伴教育组织应根据情况,组织策划符合同伴教育目的的学生活动。以南京邮电大学贝尔英才学院为例,学院组织了以“体验校园悦纳自己”为主题的心理情景剧大赛,学生演员们围绕学业压力、网络沉迷、拜金主义、情感危机等学生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演绎了大学生心理矛盾冲突的产生、发展、调整、解决的完整过程,传播了处理心理问题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荣誉学生的心理压力。

四是开发网络平台。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交往、学习状态,高校是网络技术运用的高地,大学生是最积极的网络参与者群体,荣誉学院开展同伴教育不能忽视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巨大影响力。事实上,同伴教育者在利用网络平台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首先在时间上可以适应网络“即时性”的特点,及时地利用网络平台反馈信息;其次,在数量上同伴教育者是一个有影响的学生群体,可以形成一定的网络舆论导向;再次,在距离上,同伴教育者与广大的荣誉学生在网络上有着相似的语言特点、兴趣爱好,能够更直接、更畅通地展开交流对话。荣誉学院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同伴教育,可以开设同伴教育组织的官方微博、微信,也可以利用广大的同伴教育者的网络身份来开展网络交往,接受广大荣誉学生的网络咨询,进行网络宣传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王启明.激励与支持:美国高校本科精英人才培养理念与策略[J].社科纵横,2013,(11):170~172.

[2]吕成祯、钟蓉戎.荣誉教育: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1):53~57.

[3]牛卓.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荣誉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段惠方.朋辈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4,(4):106~107.

[5]张淑敏.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8,(8):117~118.

[6]沈蓓绯.荣誉学院:美国高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0,(4):59~63.

荣誉学院 篇2

1945年美国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美国教育进入黄金时期, 美国的荣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旨在在荣誉的召唤下强化学生的荣誉感和激励学生学习。“所谓荣誉教育是指专门为优秀拔尖的具有高平高能力 (High-ability) 本科生设计的个性化教育模式”。这为我们在大众化教育时代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形式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因此, 在研究型高校成立荣誉学院, 成为我国高等大众化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一种有益尝试。

进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时, 高等教育的重心已不再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2002年达到了15%后, 持续增长, 到2013年已达到34.5%2002年以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该如何承担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重任, 成为高校面临的一大挑战。200年, 温家宝看望钱学森时, 钱老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高等教育的这一难题成为教育关注的重点。为此, 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在这一政策的号召下各研究型高校纷纷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荣誉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探索。

2. 国内荣誉学院现状概览

自2000年5月浙江大学成立竺可桢学院以来, 众多高校纷纷设置荣誉学院进行人才培养的探索。在211、985高校中, 我们选取了如下十所高校作为现状调研对象。

2.1 荣誉学院基本情况

如上表所示, 除哈工大英才学院成立较早之外, 其余各荣誉学院均在2000至2010年之间成立。从起源来看, 浙江大学、上海交大、东南大学、四川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都起源于早期的学科强化班, 江南大学、澳门大学、中南大学则属于直接建立荣誉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则比较特殊, 其学院成立于1983年, 但2009年设立英才班, 进行学科强化的培养。

2.2 荣誉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这十所高校具体培养目标有所不同, 我们按不同类别将学院分组, 将各个学院的办院宗旨、培养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 人才的领导能力和在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是荣誉学院培养的共同目标, 各个荣誉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强调国际化培养和学科交叉理念。以下是对相近学院具体对比论述。

2.2.1 培养方向对比分析

英才学院与致远学院分别属于哈工大与上海交大, 英才学院培养目标为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与先进合理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具有发明创造与工程实践能力;爱国敬业、上进务实、身心健康、有竞争力的精英型人才和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志愿学院旨在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知识整合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具有多元文化理解和全球化视野的创新型科技领袖人才。作为老牌工科强校, 其学术资源丰富性与工科体系成熟性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 他们更注重突出综合素质、人格方面的培养, 更强调创新型领袖的塑造。

2.2.2 培养特点对比分析

四川大学、中南大学、江南大学作为综合型大学, 对人才的培养更强调多样化, 学科交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 为优秀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充分发掘、尽早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因其都有丰富广阔的多学科资源, 也就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多学科培养, 并且因材施教的可能性也更高, 集全校最优质资源为荣誉生打造高平台, 注重个性化拔尖培养。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拥有国际视野的精英人才。

2.2.3 培养模式对比分析

在培养模式方面, 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有相似的培养模式。四个荣誉学院分别为:竺可桢学院2+2学科大类强化班、吴健雄学院“2+2”学科大类强化班的培养模式、大禹学院“2+2”学科大类强化班、强化培养学院基础性学习阶段+研究性专业学习阶段。

可以看出, 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荣誉学院都属于“2+2”培养模式的代表高校, 入学按照大类招生, 以严格的要求, 扎实的基础培养人才的基本能力, 然后在高年级进行分专业培养, 他们的共同目的是培养出基础扎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2.2.4 荣誉学院对比研究小结

荣誉学院运用全方位选拔机制, 使学生尽早接受精英培养。对学生的采用动态流动管理机制, 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现行的荣誉学院培养方式中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跨学科思维的锻炼。为此, 学院在学校支持下为荣誉生提供大量资源 (图书馆借阅日期延长、奖学金倾斜等) , 汇集全校优秀师资使学生享受与研究生同等资源待遇并尽早进入科研领域。除此之外, 综合类高校较理工类高校更具荣誉学院建设的条件各类学科的平衡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3 荣誉学院人才选拔模式

众多高校的选拔模式都各有差异, 但总体类似。我们可以看出, 招生时间大都集中在开学季, 或者预录取时间段生源范围大多以大一新生为主, 这主要是众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以强化基础培养所决定的, 也反映了现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更注重基础和素质培养的趋势。因此, 高考成绩就是一项较重要的参考标准。

具体来看,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英才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的强化培养学院主要依据高考志愿与成绩进行直接录取, 大禹学院也是根据大一报考情况录取。但各个学校的选拔与培养都在探索阶段, 因此近几年对选拔的模式都有调整与改变。关于分流与增补机制我们在后文有详细概述。从选拔方式来看, 笔试与面试是一般的基本选拔模式, 但各个学院之间具体的笔试面试内容与程度各有不同。后文中我们将具体对比江南大学至善学院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笔试与面试内容。除了常规的选拔参考之外, 部分学院还有一些附加选拔参考, 如: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将心理测试体质测试纳入选拔方式。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成熟, 选拔模式作为培养工作的前期基础工作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来, 如何正确选拔有培养潜质的学生, 如何保持荣誉学院学生的最佳面貌, 如何科学地分流不适合培养的学生, 对选拔分流模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要求, 选拔模式的探索也将成为荣誉学院发展的重点关注的工作。

3. 荣誉学院发展前景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 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 各界都对高等教育有着新的期待, 大众教育进程中的精英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我国荣誉学院应运而生, 数量逐年增加, 这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形式会在探索中越来越成熟。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荣誉学院的培养目标趋于具备领导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目标要求学生具备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系统的专业基础, 培养工作将更加明确。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落实, 荣誉学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国际视野、通识教育, 探索更多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和活动,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 国际化培养成为荣誉学院发展趋势, 让学生学习全世界科学领域的优秀成果, 成为国际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鼓励学生自由选课, 跨学科选课, 博学多识, 全面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制度创新是荣誉学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才选拔分流机制是荣誉学院教育质量的保障, 保证生源地优秀性, 维持学生的竞争性, 这一环节出现差错, 选拔过程只关注成绩而不顾综合素质, 分流比例没有科学依据, 可能导致人才流失, 选拔分流机制科学性的探索会越来越受到重视。选拔分流机制必然会向着制度化、标准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荣誉学院的人才培养必将越来越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将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沈蓓绯.荣誉学院:美国高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 2010 (04) :59-63, 91.

[2]黄敏, 陈炎辉.我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985工程”大学《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 (10) :51-56.

[3]董瑞.国内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5所名校学院建设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 2011 (06) :66-70.

[4]邴浩, 罗婧.拔尖创新人才因材施教模式探索———以清华大学“星火班”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 2013 (11) :37-39.

[5]庞伟, 叶芳慧, 邓玉林.地方本科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19) :251-252.

[6].以“四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3 (01) :4+93.

[7]崔海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 2013 (05) :94-95.

[8]吕成祯, 钟蓉戎.荣誉教育: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1) :53-57.

[9]四川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吴玉章学院[J].高等理科教育, 2012 (03) :2.

[10]贾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性试验[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11]刘竞.省属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北大学, 2013.

荣誉学院 篇3

衡阳师范学院荣获“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近日,从省教育厅传来喜讯:衡阳师院被评为全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处龙莎莉被评为全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20,学院坚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助学工作理念,探索资助工作新思路,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和谐发展,助力学生全面成才。一年中,学院共为5000余人次学生评选发放各级各类奖助学金1200万元;为700余名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手续,贷款金额达420余万元。向学生提供近200个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发放岗位酬金15万元。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困难补助20万元,节日慰问金和慰问物资10万余元。积极落实应征入伍大学生和退役复学学生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共为40余名学生申报并发放补偿代偿款80余万元。积极为学生争取各方社会资助,2012年学院通过设立校友奖学金、争取企业家捐赠等途径,共获得社会捐资助学金10万余元。(学生处)

荣誉学院 篇4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区学院由于入学方便和学费低廉(四年制学院的学费在不断增长)吸引了众多能力较高和更成熟的学习者。据1974年的调查,James Sampson发现在一些有代表性的社区学院中多达20%的新生在高中处于顶尖水平。但另一项调查同样表明:“那些被认为是高能力和有创造力的学生的辍学率与其他学生一样多。”[1]而优秀的学生应该有能力成功地完成课程的学习,显然社区学院的课程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不能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在通常情况下,当常规教育束缚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时,他们会感到无聊、失落甚至辍学。社区学院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学生,有必要建立特殊的项目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另外,1983年的一篇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中》(A Nation at Risk)引起了美国对高等教育的反思,教育质量被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社区学院开始重视质量,从以前的追求平等主义教育转向追求卓越与平等主义,促使荣誉项目的开展。因此,20世纪70年代,社区学院开始开设荣誉项目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根据1995皮德森的两年制学院指南显示,约有25%的社区学院提供荣誉项目;而根据社区学院课程研究项目中心收集的数据,则有36%的社区学院提供荣誉项目[2]。

荣誉项目自开设以来吸引了愈来愈多优秀的学生,其开设的主要目的是:首先,从学生方面看,荣誉项目为有学术才能、优秀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满足他们的需要。荣誉项目有利于优秀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为进入四年制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或提高就业的全面素养。其次,从教师方面看,荣誉项目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培养锐意进取的精神。因为在荣誉课堂中,优等生积极的反馈、敏捷的思考能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在愉悦的气氛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在不断的挑战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最后,从学院方面看,通过荣誉项目可提高优秀学生和教师的保留率、培养出优秀的转换生(transfer students),有助于社区学院与更高级的学院保持更密切的联系、提高社区学院的公众形象。

二、美国社区学院荣誉项目的办学特色

美国社区学院荣誉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卓越,其办学特色如下。

(一)设立委员会

大部分社区学院都有咨询委员会负责荣誉项目的开展。咨询委员会主要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学院的管理者(教务长、辅导老师或招生处工作人员)和荣誉学生等组成。其主要功能是组织与评价荣誉项目、进行政策改革、审查课程大纲与批准课程、推荐荣誉项目的教师、公布项目等。

在荣誉项目开始之初,社区学院组成计划委员会负责荣誉项目的设置。在Mckeague调查的19个项目中,所有的行政人员和教师、其他人员(如学生、社区成员、资金捐助代表等)参与项目的准备,在实行之前大部分社区学院用了7到12个月的时间准备,准备的平均时间为12.5个月,范围从6个月到24个月不等[1]。

由此可见,美国社区学院为开设荣誉项目做了精心的准备,在了解本校的生源、教师、实验设备等资源的基础上,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确保项目的成功。在荣誉项目开展过程中,不断对荣誉项目进行有效地评价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实行多样化的招生与选拔制度。

社区学院的荣誉项目为了吸引优秀生源,与四年制大学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招生信息通过社区、本地区高中和学院的报纸和校园中的大量媒体进行宣传,小册子和宣传单在校园(如图书馆、教师办公室)和社区(如银行、购物中心和图书馆)随手可得,便于学生了解荣誉项目。在招生过程中,荣誉项目负责人(the director of the honors program)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进行招生,如与本校的教师、管理者、辅导老师通过邮件或个人联系获取在校学生的相关信息或通过一系列高中学校的参观活动和特殊的校园观光获取高中学生的情况,通过邮件或其他方式恭贺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并力邀他们参加荣誉项目。

另外,社区学院荣誉项目的选拔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降人才”。其选拔依据主要有:(1)标准化考试成绩。SAT(学习/研究能力测验)分数达到1100分或ACT(美国大专院校考试)达到25分左右。(2)平均绩点(GPA)。学院或高中的GPA一般在3.2—3.5之间。(3)在高中的班级排名一般在前10%或前25%。(4)非数字化标准,包括推荐信、文章和面试等。(5)非学术标准,包括特殊的申请,特殊生活经验的展示等。其中(4)和(5)的选拔标准为GPA、SAT或ACT成绩不太理想但有特殊才能、学习动机强或重返校园的成熟学习者提供了进入荣誉项目学习的机会。大多数学院往往综合采用上述标准选拔人才。大部分学院要求荣誉学生的平均绩点在学习期间保持在3.25—3.5或更好。

(三)提供特殊的课程和研究形式。

社区学院荣誉项目的主要形式有特殊的荣誉部分(Special Honors Sections)、课堂中的荣誉部分(In-Class Honors)、跨学科课程、研讨会、独立研究、特殊的荣誉活动等。

特殊的荣誉部分是大多数社区学院为荣誉学生提供特殊的课程。这些课程有一定的结构性,通常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或通识课程,也可能是以一个特别主题为中心的研讨会。这种形式的课程对班级规模有严格要求,人数一般在10—20人之间,因此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它要求学生阅读更多的原始材料、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撰写更多的论文。Mckeague等人曾对19个项目的调查中发现,这些课程有更丰富的模式:更多的阅读(88%)、更多深层次的讨论(88%)、独立学习(81%)、额外的研究(81%)、问题解决的活动(81%)、更多的写作(81%)、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练习(75%)和课堂展示(75%)[1]。

课堂中的荣誉部分是有些社区学院由于规模的限制无法提供特殊荣誉课程,从而采取“课堂荣誉选择”(in-class honors option)的方式。学生通过完成特殊的作业或参加额外的活动将标准课程转换为荣誉课程,特殊的作业主要包括额外的阅读、文献研究(library research)、驻地工作研究(field projects)、课堂展示等。

跨学科课程主要帮助学生学会整合知识,培养综合评价、批判性思维和智力判断的能力,由一组跨学科的教授负责教学。研讨会是一小组学生在专家的引导下探究相当专业的主题,给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和与教授或专家交流思想的机会。如有的社区学院在某一时期召集著名的学者或业界人士举行1—2周的讲座与研讨会,在思想的碰撞中开发学生的智力,激起创新的火花,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研究的主要形式有高级项目研究(capstone project)和驻地工作研究。高级项目研究主要是给有才能的学生提供展示知识和技能的机会,满足学生喜欢复杂性的需要和展示原创力与语言组织能力。驻地工作研究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很好的练习,通过调查直接的问题进行校外研究。它要求学生观察特殊的场地、与此领域的专家交流、报告发现并提交书面解决途径。驻地工作研究往往与研讨会相结合,荣誉学生聚集起来共同探讨他们的建议、方法、预期目标和遇到的问题,师生在讨论中共同学习与提高。

除上述荣誉形式外,社区学院还要求学生参加一些特殊的荣誉活动,如实习(internships)、国外学习、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等。主要为高才能的学生提供与未来工作相关的教育经历,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培养在美学领域的分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与直觉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以上是荣誉项目最常见的基本课程成分,其具体开展依据社区学院的规模、宗旨、使命和荣誉学生的特殊需要而定。Byrne认为,荣誉项目以各种各样的模式安排,大多数学院为学生提供一个或多个下列选项的菜单:通过增加另外的或更多的课程要求(如研究或实验室工作)将标准课程转换成荣誉课程(Byrne调查学院的53%);建立在以前课程为基础的独立研究(53%);标准课程的指定部分,通常要求完成更多的阅读,讨论,写作,独立研究或其他另外的要求(84%);特殊的课程(68%),通常是跨学科性质[5]。每个社区学院要求荣誉学生达到规定的要求才允许毕业。

(四)拥有实力雄厚的教职工队伍。

拥有富有激情、学识丰富和奉献精神的教职员工是荣誉项目成功的关键。社区学院荣誉项目的教师往往由部门或系主任与项目负责人协商后进行选拔,教职员工在准备、实行和评价荣誉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有教职员工代表参加荣誉项目的设计,形成相关政策与程序,并建议和参加发展性的活动,学习如何有效地与有学术才能的学生共处,因此教师对整个项目有较为完整的了解并致力于项目的成功。在实行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研究,挖掘他们的潜能。此外,教职员工在评价荣誉项目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职员工作为课程专家,帮助发展策略指导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教职员工积极地参与评价过程,接受评价结果和使用评价结果有效地准备教学活动。其中部分教师同时兼任导师,大部分社区学院的荣誉项目实行导师制。每个导师指导10个左右的学生,在生活、思想、学业上给予指导,主要是学业上的指导。学院建立了有效的机制以保证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毫不迟疑地寻求导师的帮助。导师制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

另外,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保证荣誉项目成功地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荣誉课程涉及到独立研究,有才能的学生对研究很感兴趣,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方便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为教师准备关于天才学生和天才教育的书目,为学生提供指定研究主题的书目;帮助学生和教师通过电脑搜索和图书馆间的借阅得到荣誉课程的特殊资料;举办有关介绍学生如何获取研究资料和各门学科相关技术的特殊研讨会。图书馆是荣誉课堂的延伸,知识丰富的、乐于助人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帮助学生通过独立研究追求特殊的兴趣和开阔他们的眼界。

总之,美国社区学院的荣誉项目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是,该项目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在资金方面,由于荣誉项目属于社区学院“精英式”的教育,需要足够的资金保证各种荣誉活动的开展;在教师方面,由于从事荣誉项目的教师大部分没有额外的补贴或因学生少而临时通知不能开课,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在学生方面,部分优秀学生由于担心在荣誉项目的学习过程中不能保持较高的基点或其他原因而放弃参与。

三、美国社区学院荣誉项目对我国地方高校本科实验班的启示

我国高校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实验班的尝试,到今天已发展成为一股“热潮”,许多地方高校也开始纷纷进行实验班的尝试。美国高校的荣誉项目相当于我国高校的实验班。地方高校与社区学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样要为地方经济服务,招生也主要面对本区域,因此美国社区学院的荣誉项目对于地方高校开设实验班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成长。

影响实验班的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师资。实验班的教师应真正热爱学生并具有致力于学生智力发展的献身精神,既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熟练地运用各种教育技术技能,又具备较强的学术能力,以其人格魅力和丰富的学识显性或隐性地影响着学生。在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往往比较薄弱,在选拔教师时力图使用科研能力强且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并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与培育机制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可供参考的措施包括:教师在从事本科实验班教学之初,往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与指导学生,在课时的计算上可按照1∶1.5或合适的比例进行计算;通过到重点高校的本科实验班进行教学的观摩、学习,提高教师的使命感和崇高感,有条件的亦可以组织教师到国外进行学习;对指导学生获得科研奖或有重大贡献的教师进行嘉奖;给予适当的资助鼓励教师将实验班的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等等。

(二)健全评价机制,保证教学质量。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保证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评价,管理者对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学生发展等各方面将会有更全面的了解,进而对不足方面作出相应改进。任何事物都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地方高校的本科实验班应力求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竞争能力。Nolan与Gill提出对荣誉项目的评估大致经历六个步骤:定义所要培养的能力,制定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统计数据,评价数据,发放结论与建议[6]。地方高校在开设实验班的过程中首先要计划好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通过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并且在评价过程中,将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三)创设良好的环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地方高校的本科实验班要注意环境育人的功能。营造一种开放、灵活、自由、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如沐春风中汲取知识,自由探索,树立信念,崇尚学术。Holkboer建议通过以下方式营造“一种满足荣誉学生智力和情感需求的环境”: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提供一种亲密接触的模式;提供荣誉学生一起学习和交往的物质环境;在校园内外鼓励经验学习活动和注重领导能力的培养;在媒介公开发表学生的成果,提供其他识别的形式,以及奖励学术成果[6]。在地方高校的本科实验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倡建立开放而友好的课堂内外环境。学生与教师(尤其是导师)之间在课堂内外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愉悦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在遇到生活、学习上的疑惑时,能轻松自如地及时找到教师解惑。其次,在图书借阅、实验设备的使用方面比一般本科生享受更好的待遇,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四)开设多种学术活动,培养批判性思维。

怎样培养实验班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目前地方高校的本科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本科教育往往成为了“应试教育”的延伸。有鉴于此,本科实验班应更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在办学过程中可通过多种学术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地方高校资金较薄弱的情况下,主要可通过以下方式培养:集合全校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其他院系举办的学术讲座,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实地研究,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学之初,通过开设文献检索等课程,使学生掌握查找文献资料的基本能力,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为独立学习与开展研究奠定基础;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或以小组的形式展开独立项目的研究,定期向导师汇报项目研究的进展;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发表的论文或科技创新可以充当一定的学分或给予特殊的奖励:在周末举办学术沙龙或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增加学生相互讨论的机会和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我国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独立思考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地方高校要结合教师、学生、校内外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直觉思维,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3][4]McKeague, Patricia M And Others.Survey of Honors Programs:A Resource Inventory and Directory[J].1984 (ED252259) :3, 8, 20.

[2]Outcalt, Charles.Community College Honors Programs:An Overview[J].1999 (ED427798) :17.

[5]Outcalt, Charles.Community College Honors Programs.ERIC Digest[J].1999 (ED427819) :3.

荣誉学院 篇5

作为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批示下创建的全国首批7所外国语学校之一, “小外”每一步的发展历程都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30年前, 我国以解放思想为契机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让我们充分地体会到, 改革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要从旧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脱出来, 去做前人从未做过的事情。”张奎文说, 改革开放给予了他大胆创新的勇气。从来到“小外”的第一年起, 张奎文与校领导班子一起确立了“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文理并重、精通外语、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预备人才”的办学目标, 亲先后出台了18项重大改革举措。从此, “小外”焕发出勃勃生机:学校占地面积从不足50亩, 增加到近百亩;从只开设英语、日语, 到开设英、日、德、法、西五门外语, 进而为每年学生开设“第二外语”;从没有理科班, 到创建理科班;从每年一次去日本学访, 到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等十几年国家建立友好校关系;从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高考才能上大学, 到近百名学生被保送到清华、北大等50余所全国重点高校, 并有近60名学生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如今的“小外”已成为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校, 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地, 仅驻国外大使就有10余名。

在张奎文校长看来, 改革开放最大的成果就是使干部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对外交流中, 该校80%的教师走出国门学访, 开阔了视野, 更新了观念, 从而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 “小外”的毕业生在高校里特别受欢迎, 每年全国都有几十所重点高校提前半年到“小外”争抢保送生。

上一篇:柔性管理理论下一篇:广电网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