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新

2024-07-25

体育课堂教学新(精选12篇)

体育课堂教学新 篇1

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有过不少的发现与尝试。我感到, 体育虽然不是主要科目, 有的学生和教师不太重视, 但也绝对不可忽略它的重要性。只有认识上去了, 才能把体育作为一门主要的必修课, 让学生认可和端正态度, 以达到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具体目标包括五个领域, 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要通过体育教学实现这些多层次的目标, 就要有相应的、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无法反映体育教学的本质规律。体育教学中也不存在一种适应于所有教学情境的模式, 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要改变目前教学中仍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化倾向, 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变体育教学仅以动作技能的传授为目的的教学建模原则, 为实现体育教学的课程总目标而建立所需的教学模式, 使目标与模式之间具有相应的对应关系, 从而增强目标的可操作性。

首先, 要注重体育教学模式基础理论的研究, 借鉴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 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使得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建立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基础之上。其次, 要克服体育教学实验研究设计的不合理现象, 建立的模式要有模式的一般特性特征, 如完整性、针对性、操作性、开放性和有效性等。

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的桥梁。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新理念的实施要求我们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然而, 模式又是相对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体育教学模式具有动态性的特征。为了克服教学模式运用中的模式化的倾向, 要注意把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教学方法的配套结合起来。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而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 只有保持教学方法的常新、常变, 教学模式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我认为“发展型”体育教学模式是指以培养能力、发展身心素质为主要功能目标的现代型体育教学模式。该模式是针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只重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 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主体地位的发挥这一弊端, 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出来的。其主要有: (1) 发现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独立发现, 积极探究的一种教学策略。 (2) 问题解决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将体育教学转化为“问题教学”,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来独立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策略。 (3) 目标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在师生共同设计的目标情境下,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自主地选择目标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

“情感型”体育教学模式是指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个性特征、兴趣情感等为主要功能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类教学模式主要有: (1)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针对“教师权威”“填鸭式”教学而提出来的。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主动参与, 自主选择目标、自由组合练习、自我实现目标、自我评价的教学策略。 (2) 小群体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参与到“互动、互助、互争”的学习群体中, 获取知识技能、锻炼意志品质、陶冶性情、发展完善的人格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教学策略。体育教学模式蕴涵的先进教育理论是构成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核。源远流长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教育理论给体育教学模式提供了富足的理论资源, 如国外的掌握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终身教育等, 国内的自学辅导、集体教学、俱乐部等。由以上理论便生发出了一系列体育教学模式, 如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发现学习教学模式、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等。

总之, 优化设计体育教学模式并不是设计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模式。而是要求体育工作者在充分认识教学模式是教学的共性、规范性, 是教学程序的提炼与固化, 以此深入了解多种体育教学模式, 从而应用于教学实践, 并通过不断地总结、提炼, 形成自己教学的风格即教学个性, 在升华与美化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提倡研究体育教学模式, 但不是体育教学模式化。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追求的是教学个性和艺术。

虽然每个学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但是有关体育教学模式概念规范化与统一化始终还是个比较大的问题, 这不但需要学校体育理论界对体育教学模式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同时还需要大家达成共识, 以减少指导理论上的偏差。

我认为, 其一, 目前体育教学中, 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种类研究、创新研究科学化、规格化不强。纵观诸多的体育教学模式, 可谓眼花缭乱, 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和范围, 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状况。因此这些各自发挥的体育教学模式应不应该纳入常规的体育教学模式之中将成为新世纪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其二, 体育教学模式其他理论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化。如体育教学模式与单元教学、体育课的关系不明确;各种体育教学模式的系统化研究不够 (包括每一种的概念、理论基础、结构、操作程序、使用范围、适用条件、教学评价方式等) ;体育教学模式分类体系的科学性有待加强;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相互混淆现象严重;体育教学模式命名与创新比较混乱;大、中小学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较缺乏等。

其三, 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与选用策略研究不多。体育教学模式的繁荣景象, 基层体育教师开始迷茫, 大家各持己见, 各不相让, 它可能会导致体育教学的杂乱无章, 因此, 非常有必要对诸多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整理、简化、优化, 使之具有更好地操作性和灵活性。新世纪伊始, 已有一些学者和实践者开始反思和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可以预见, 该研究将不断深入和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之,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 探索经验有限, 所以, 对体育教学的全貌认识还不够, 教学的方法有不够, 所以, 感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努力, 总结不足之处以扬长避短和扬长补短, 以求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拓宽体育教学的新窗口, 让它成为自己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乐清市虹桥镇一中)

体育课堂教学新 篇2

第三节 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程序与实施

二、体育新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优化的方案,教学组织则是将设计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教学组织形式是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作用,一种定型的教学活动结构的组合形式。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的,教学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只有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体现出来,同时教学方法也只有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运用。

体育新课程教学组织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任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馆设施和时间等进行合理安排所采取的措施。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要限定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是师生间组成 “搭配”关系的共同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步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结与综合。

(一)体育新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 1.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着多维性。

教学组织形式反映的是教学活动中人员、时间和空间的组织和安排,当我们从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来说明一种教学活动时,我们至少必须从教师、学生、时间和空间等多方面来加以考虑,才有可能对教学组织形式有全面的了解。教学组织的多维性决定了教学活动具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即教师的、学生的、时间的和空间的组织形式是同时并存的。例如,对于特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的组织上是采取分组教学、在教师的组织上是采取小组教学、在时间的组织上是采取活动课时制、在空间上是采取课堂教学等等。因此说体育新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在客观上是多维的。

2.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

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多维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如从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向多样发展的,由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友伴群体教学等等。而后一种形式是对前一种形式的补充和发展。在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其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是多种教学形式并存、共同发展的。随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更加全面,对教学内容、结构的研究更加深入,以及对教学对象及其特点的认识更加科学化,势必会导致教学组织形式出现新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使得教学组织形式更加多种多样。

3.班级教学制仍是体育新课程教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

班级教学制包含了教学空间的组织---课堂教学。由课堂教学构成的班级教学制,是体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最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尽管其他起辅助或补充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不可忽略的,班级教学制本身的优点仍是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当然,班级教学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微博:@海拉尔中公教育

微信: offcngkzx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制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这就为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了空间,才能使班级教学制在今后会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让阳光体育成为体育教学新常态 篇3

[摘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口号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将阳光体育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变成一种精神追求,变成一种社会现实,需要从学校做起,全面开展阳光体育教学的探索和尝试,让阳光体育成为体育教学新常态。

[关键词]阳光体育教学新常态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69

阳光体育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根本,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推行阳光体育就必须将培养“健康第一”的理念和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科学体育的意识贯穿于体育教育的全过程,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锻炼习惯。

一、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正确认识阳光体育新内涵

1.坚持健康第一,培养阳光体育意识

阳光体育和体育新课标都将“健康第一”作为其核心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讲求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学资源,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健康体育、阳光体育理念,让学生从关注自身健康、为了自身健康的角度出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新课标提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新理念。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青少年活泼好动的天性,彻底改变教法,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使其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终身受益。

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着力打造体育教学新常态

体育教学是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乐趣,使“每天锻炼一小时”真正落到实处,让阳光体育成为体育教学的新常态。

1.强体魄,健心智,和谐校园促成长

阳光体育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强体魄,健心智”同质同步,在学习小组的分组上实行精细化管理,提前对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进行调查,让小组成员具有互补性。要求学生将自身文化课的学习和体育技能锻炼融入小组的集体活动中,实现“强体魄,健心智”的双赢互促,构建和谐的校园成长环境。

2.你打球,我跳绳,快乐运动长精神

阳光体育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学生的达标率,而提升达标率的前提是将每一个学生吸引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挖掘、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合理安排场地器材,精心设计体育运动项目。如开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竞赛性强的项目,吸引争强好胜的学生参与;开展轮滑(旱冰鞋)、滑板、独轮车、单双杠等技巧性项目,吸引具有挑战精神的学生参与;开展校园舞、太极拳、艺术体操、武术等韵律感强的项目,吸引活泼好动的学生参与;开展跳皮筋、踢毽子、呼啦圈、跳绳、滚铁环等娱乐性项目,吸引有谨小慎微性格的学生参与……真正做到“我要学的,我就能选择到。我有兴趣的,我就能体验到。我想学的,我就有地方发挥”,营造你打球,我跳绳,快乐运动长精神的良好气氛。

3.大课间,小活动,阳光体育强素质

课外活动是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形式之一,是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实现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仅靠每周120分钟的体育课是不够的,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这是顺利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力措施和保障。课外活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组织方法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利用清晨、课间、晚自习后等自由时间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4.你示范,我带动,交流学习提兴趣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因此,教师不仅要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而且要注重发挥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

5.你超前,我不弱,个性学习同提质

阳光体育教学不仅是体育新课标的进一步深化,而且充分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性、社会性和公平性,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育体育艺,扬趣扬长”为出发点,确定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能切合自身实际的最好发展。既要培养超前、卓越的运动尖子,又要让慢热型、孱弱型学生得到锻炼和提升,真正使“每个学生都是太阳,让每颗太阳都发光”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培养出有正气、有志气、有朝气、健康的青少年,让阳光体育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倡导家庭社会参与,努力呈现阳光体育新气象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需要学校、家庭、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应该是“排头兵”,学生应当好“主力军”,家庭也应做好“后勤兵”。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家长会、校训通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阳光体育,让每一个家庭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增强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引导家长把体育锻炼时间还给学生,形成“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健康生活理念。

体育课堂教学新探索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一、关于创造和谐的条件

怎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气氛呢?我觉得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首先, 必须建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 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 一句话都直接影响和谐的气氛。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 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 信任的目光, 反复的示范与鼓励他们, 去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 增强他们完成的动作的信心。反之, 教师如果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急躁, 不满的情绪或严加指责, 学生就会加重原有的心理负担, 降低兴奋性, 就更难完成动作了。其次, 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自尊心理, 循循善诱, 少批评, 多表扬, 这点特别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 胆子小的学生尤为重要。如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进 (即使是失败的) 都要及时给予肯定, 那怕是点点头, 学生的精神上都会感到满足, 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增强学习的信心。再次, 需要批评的通过采用动作、表情、提醒的方式, 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做徒手操时, 某同学做操时动作不到位或者不认真, 这时教师通过表情、动作结合的方法, 对该生微笑地点点头, (表示指他或她) 再做一下要指正的动作, 学生就心领神会, 此时无声胜有声, 也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果。又如在教学内容分组练习中, 常会遇到个别调皮的学生对练习动作不协调的同学进行装腔作势或出言不逊地讥笑;此时教师应采用严肃的表情和提醒的方式, 对该生瞪一下眼, 接着说“注意团结, 敬重同学”。事后, 被批评者会感到惭愧而低下头, 虚心接受批评, 被讥笑的那个同学感到激动和内疚, 就会大胆积极地去练习。这样既促进了同学间的谅解和团结, 又提高了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一举两得。

和谐的气氛并不意味着不要上课的严肃性, 二者是统一的, 有着密切的联系的。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组织教学的前提, 而和谐的气氛则是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因素。所以, 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 让学生在心情舒畅中上好体育课。

二、创造和谐的具体措施

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主要任务, 就是积极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对教学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以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1.纪律与课堂管理是体育教师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开展, 鼓励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 阻止和处理违纪行为的手段与行为。目的在于为学生专心致志学习, 积极主动参加学习锻炼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2.体育课中学生违纪的表现形式:在体育课教学进行过程中, 有时学生会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 或称越轨行为, 这些行为从现象上分有两种的形式:做一些明文禁止的事情;如在教师讲解示范时, 有些学生不听不看, 谈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两眼出神地观望其他的事情;穿皮鞋, 牛仔裤上体育课;教师吹哨要求停止练习而学生我行我愫等。不能完成教师所规定的任务或练习:如进行投掷教学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推铅球练习时将铅球放在锁骨窝处, 学生未执行;在跑的练习时, 要求学生跑50米, 学生仅跑30米;在力量练习时, 要求学生完成多少组次, 学生也没执行等等。

3.找出学生中出现违纪现象的主要原因: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 甚至是反感;教学内容进度欠妥偏难, 学生无法完成;或偏易, 学生觉得无收获, 没意思。教师的讲解声音偏低, 不清晰, 学生听不懂;教师的示范不规范, 不成功;教师教学不负责, 情绪低落, 处理问题不当, 不公正。教学的场地不平整, 风沙大, 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学生练习互相干扰;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动机不端正;对学校或教师有成见, 偏见;好表现与炫耀自己;害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怕脏, 怕累;学生之间存在矛盾等。建立和一贯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 在教学之初, 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 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 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 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 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 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体育课中师生的空间活动范围都比较大, 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 关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活动, 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 要作出正确分析与判断, 才能采取相应的, 合适的措施。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 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处理。一般来讲, 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 可采用沉默, 皱眉, 走近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必须立即处理, 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 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了为吸引教师的注意而出现违纪行为时, 教师可以用不予理睬来处理。总之, 在处理违纪行为时, 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 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 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纪律的课堂管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罚其十, 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性行为得到奖励后, 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通常是非物质性的, 如口头赞扬, 口头表扬“你终于成功了”、“真不简单”、“大家看, ××同学做得真好”, 或给一个满意的, 赞许的目光和微笑。为了维持纪律, 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是体育教师有意识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 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在体育教学中, 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罚做俯卧撑、跑步等。在运用惩罚时,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 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 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

三、结语

新教师体育教学反思 篇5

作为一名刚刚从大学毕业的体育教师岗位上的新人,很荣幸能加入了首附这所人才济济的学校,通过这半年来的学习与实践,在许多老前辈的指导下,以及对新课改的基本理解和初步实践下,我完成了本学期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任务,下面就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对自己这半年来的体育教学内容、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望能从中揭示体育教学问题、促进自我的思考、希望能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提升自我体育教学的质量。在本学期的体育课教学中,我觉得我做得不是很好,只能基本地掌控自己的学生,使学生听从我的安排进行体育教学,按学期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规范体育课常规,除此之外感觉不足和有待提高之处倒是挺多,如:

①上课的纪律必须要更加的注重,不能由于是体育课而有相对的放松,要严肃课堂纪律。②只是纯粹地传授技能,单单只是“教”,许多学生积极性差,对体育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

③在课的结构上创新不够,基本都是按照4段式的老套路来简单得传授运动技能,应该更注重从体育课中领悟和学习到什么,而不单单只是运动技能而已。

④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的重视不够、针对性不强,经常是千篇一律,不能使学生快速得进入体育课的状态和调整好生理机能回到下节课的课堂中。

⑤室内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对室内的体育课时运用不好。

⑥对学生的心理教学、以及生命健康意识教学还有欠缺。

对于以上的几个问题我思索再三,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原因:

问题①:

是由于我自己本身的还在适应教师这个岗位,在“度”的把握上还未到火候,太松管不住学生,太严又怕学生抵触情绪高涨,不过随时间推移,经验的增加,相信在下学期我能很好地改善该问题。

问题②和③:

这两个问题则是现在大多数体育老师都碰到的共同问题,经过对自我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我发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1、因为过去我们这种教学结构,它主要体现的是一种 大锅饭。那种状态整齐划

一、要求统一,甚至连教学的内容、技术、技能的动作方法标准,教师教出的范例都是统一的、一样的。当然我们过去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有区别对待的那种分组分层教学的问题,但是那种分组分层的教学,更多地是建立在,技能形成规律的前提下去进行。但是学生是不是真的学会,是不是真 的对这项运动有学习的兴趣等问题,教师考虑得确实很少,甚至学生学习心不在焉地的时候,教师还用严厉的纪律来要求,所以说我觉得最大的弊端是不考虑学生的 自我的需要,还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2、很多老师对于体育课的理解还停留在单独的教授学生运动技能这个层面上,把运动技能教授给学生就完了,所以容易造成学生什么都学了,什么都没学会的现象。对于效果不佳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重复地机械练习,而未对课的本身结构、方式、手段方面进行改进。习惯性地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考虑如何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目标和学生发展的问题。

3、课的流畅性不够,结构单调,基本都按以前的四个阶段(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结构来上课,经常由于各个部分联系不够,而导致脱节,连续及流畅性差,自然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4、在高中阶段女生因生理等因素,一部分不喜爱体育运动,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

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如今的体育课,此类问题更加突出。问题④:

这个问题则主要是因为首先我们体育老师没有正视准备活动的真正价值,以及其对这节课主体的价值,不仅仅是活动一下关节,而是应该为课的基本部分服务的。在过去的结构状态下也形成了常规内容的排序固定模式。不管你一般什么内容,也不管你是上球类还是上体操、还是上武术,准备部分的时候基本都是慢跑,慢跑后徒手操,徒手操以后再进行一些进入基本部分之前的一些引导性练习,然后再进入 到技术的基本部分学习。我们常常感觉到常规的练习从队列练习到慢跑到徒手操好像成为准备部分的主要内容。这种安排的弊端就是,没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内容对基本部分作用十分有限,对学生进入课的基本内容时的状态也是一种压抑。

问题⑤和⑥:

两者关系比较密切,室内体育课常常就是因为教师们对健康和心理知识教育的准备不够充足,导致本来《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重中之重健康教育倒是受到了异常的冷落,这可以说根本就是个本末倒置的错误,现在的室内课往往是由于天气原因“被迫”的,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现状,我们在新课改的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以往的体育课中我们往往只重视了生理学依据而忽视了心理学依据,那么健康又从何谈起呢?现在我们的学生常常是在不知道自己学习的体育技能有何用,为什么而学,为谁而学的状态下被动学习的,那他的积极性又能有多高,上课的效果又能有多好呢?

针对以上的各种问题,我在心中有些个人的想法与对策:

一、体育老师个人修为方面:

应该加强理论学习, 转变教学观念,体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 而观念的转变是 先导。因此, 体育教师必须主动自觉地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健康发展的基木观念;树立运动技能、运动技术教学是促进学生健康的手段而非目的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要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树立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体需求与差异的观念;要改变以运动成绩身体索质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的评价观, 树立知识、技能、体能、情感、态度行为表现的多元评价观。

二、课的效果的提高、模式和结构的改进等方面:

1、教学中应该改变下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这种模式,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在教学计划的范围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让学生可以自由选学感兴趣的内容。

2、问题②和③中,最好的解决办法或者说是“治本”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使他们想上体育课、想学健康知识。这个很简单,比如我对篮球有兴趣,我就会主动地学、积极地学。那么我的篮球技术技能水平就会随之提高。提高了以后我就有成功感、有愉快感,我会对这个运动更加有兴趣,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培养兴趣途径很多,我们运用的最多的就是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以它特有的趣味性,娱乐性及竞争性,能充分挖掘引起兴趣的因素。在体育课堂中引入更多的相关的体育游戏,对激发学习热情,把每个学生都吸引到体育课堂上来,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实现学校体育的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投掷类的教材前做传接球类游戏,以进一步活动上肢,达到活动各个关节的目的;与基本技术相结合的体育游戏,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体育游戏可以应用到身体素质练习当中。身体素质练习艰苦、单调、一般强度都比较大,很容易造成高中生产生畏难情绪,练习积极性差,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如果在身体素质练习中加入适合高中生的、合理有效的体育游戏,就能大大改变这种不良的教学状况。除了体育游戏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

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 一种艺术,其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我运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中。例如课题为:抢险、2008北京奥运等。

3、改变以往单调的四段式的体育课结构,设计多样的不同的课的结构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使他们爱上体育,树立终身运动的思想。比如我们传统的四段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四个部分,我们在一节课中以学生身心出发,可以重新以身心准备、身心激活、身心发展、身心调节来替代。在课的开始我们首先是身心准备,以轻快的一些简单有趣的运动开始,让学生摆脱上节课的疲劳,抖擞精神。身心激活来把人的身心、心理状态唤醒到最佳,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身心发展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中学习运动知识技能,使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发展。最后的身心调节又可以把学生们略显亢奋的心情平静下来,为下节课做好准备。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以后可以根据本课内容,选择侧重点,来设计多样的不同结构的课。

4、重视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首先必须清楚两者在体育课中的重要性,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应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跗面、负面影响。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把从体育课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加以运用、可以把电视VCD影像上的优秀内容搬到课堂、也可以是自己根据已有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松运动可以平缓我们运动后的各种生理反应,可以使我们在下节课中受到体育课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于体育课引起的生理心理疲劳,用一些形式自由,内容简单,轻松活泼的小型游戏进行放松,已经得到了几乎所有体育教师的认可,同时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呼吸相结合放松类型及意念放松等也可适当的运用于体育课堂。

三、生命、健康意识的方面:

“人要活着才有意义,生命自然就是最基本的,如果一个人连生命都没了,那剩下的都是空话。”这是刘定华校长的原话。刘校长这句话恰恰和新课改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思想不谋而合。揭示了学校体育教学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但是要达到每个人都能树立终身运动、健康第一的效果,则任重道远。根据目前所发现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先尝试着进行改变:

1、我们教师自身要把“健康第一”这个概念深深地植入心中,一切以该指导思想为核心进行教学,注重自己健康知识的完善,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时数上好体育课与健康课,保证健康课的课时,并开展一系列的健康讲座以及活动。

2、除了从生理学方面安排课的内容外,还应从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出发组织教学,高中生心理特征一般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强、好竞争、爱表现自己等。同时,一节课 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 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 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对下节体育课充满期待。

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新探索 篇6

关键词:体育;体育精神

一、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体育运动的最高体现。体育精神的展现是人类通过体育运动对自身力量、智慧与进取心理等的一种升华。体育精神的魅力在于能够产生较强的鼓舞力、感染力和征服力,从而成为指导和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最积极因素之一。中国体育人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

二、体育精神对体育教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体育精神进入体育教学,将促进体育课程改革,一改以往单调而枯燥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采用轻松活泼、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树立体育精冲的观念,让学生深刻认识参与体育运动的最高价值理念,使我国青少年能够真正科学、有效地投入到体育运动当中去,让体育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终身收益。体育精神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1、体育精神是爱国主义最具活力的載体和最鲜明的表现。体育作为一种文化,与爱国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动力,都有自己为之奋斗的座右铭,但有一条是中国几代优秀运动员共同拥有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20世纪30年代刘长春“单刀赴会”;50年代容国团、侯加昌、王文教等一大批有着强烈民族责任感的运动员、教练员从国外返回祖国,为振兴与发展新中国体育事业作贡献;60年代中国运动员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0年代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实现金牌零的突破;90年代中国提出申奥震惊了世界;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回搏”;蔡振华放弃国外丰厚待遇和安逸的生活,毅然回国,在中国乒乓球运动最需要他的关键时刻挑起重振国球的重担,并连创辉煌,等等,无不是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冲在中国体育战线上的生动写照。20世纪30年代刘长春“单刀赴会”;50年代容国团、侯加昌、王文教等一大批有着强烈民族责任感的运动员、教练员从国外返回祖国,为振兴与发展新中国体育事业作贡献;60年代中国运动员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0年代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实现金牌零的突破;90年代中国提出申奥震惊了世界;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回搏”;蔡振华放弃国外丰厚待遇和安逸的生活,毅然回国,在中国乒乓球运动最需要他的关键时刻挑起重振国球的重担,并连创辉煌,等等,无不是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体育战线上的生动写照。

2、激发学生社会情感。由于体育运动具有竞赛性、对抗性的特征,竞赛结果又有不确定性,因此,它不仅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而且能够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刺激和情感体验,调整失衡心态。因此,体育教师应运用体育课自身特有的教学特点,营造比赛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团结合作、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同时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和社会责任感。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中设计的各项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活动,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团队精冲,从而使学生懂得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只有具备良好的社会情感,才能成为对国家、社会、集体有益的优秀人才。

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力

1、体育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合作是建立在团体成员对团体目标的认识相同的基础上的。在合作的社会背景中个人所得有助于团体所得。現代社会需要合作精神,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取得成就,就要与他人合作。合作能力既是体育活动参与者必备的素质,也是通过体育活动需要发展的一种能力,体育教学对学生合作精冲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2、体育锻炼有助于形成竞争意识。竞争是体育运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竞争,既有对自己运动能力的挑战,也有与他人的争胜;既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有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争。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努力培养竞争意识和能力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后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3、体育精神能够使广大中学生受益终生。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具活力、生气的阶段,活泼好动,勇于尝试,通过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克服怕苦怕累,意志薄弱,任性等缺点。学校体育教学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魄,强健的身体,更要借助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良好集体主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竞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体育精神,将使中学生终生受益。

四、体育教学与体育精神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中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冲。首先,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冲的意识,认识到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体育精冲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充分利用体育精冲培养学生的人格。其次,细读精研教材,挖掘、提炼教学内容之间的体育精神。再次,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冲,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体育精冲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所有的体育教师都应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功夫。

体育课堂教学新 篇7

一、终身体育的含义和特征

终身体育是在体育改革中形成的, 它的含义包括:在生命过程中进行体育活动, 并进行终身性的锻炼, 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思想的指导下, 将体育锻炼作为目标在生活中参加体育锻炼。并坚持使之产生效果。现代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锻炼, 使之成为了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生中的不同发展时期, 如幼年、青年、中年、老年都要求终身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终身体育的组织体系。

二、农村初中生终身体育智慧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锻炼应伴随人的一生, 其中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学校体育对于终身体育的实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的身体正处在发育的旺盛时期, 因此就需要科学的锻炼方法, 促进身体的良好发展。为以后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初中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健康新课标决定了培养初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教育方针以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初中体育教育要顺应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适应新的要求, 加强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教育。

(二) 由于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意识不够, 不能长久坚持体育锻炼,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中学体育教育中, 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 不能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 终身体育更是如此。意志比较薄弱、怕苦、怕累、很容易就产生懈怠心理, 不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也会影响到终身体育锻炼意志的形成。

(三) 中学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重要阶段, 在终身体育教育中有着重要的过度作用。在学校中, 体育教育是个体接受体育教育最为系统、最为规范的教育, 对于个体运动的兴趣的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终身体育教育中, 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举重若轻。朗格朗说过:“如果将学校体育看作无足轻重的事, 不重视学校体育, 那么, 学生进入成年以后, 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看成学校这一段的事, 那么, 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

三、追求农村初中体育智慧教学的新途径

(一) 加强理论教育, 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

1.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加强体育锻炼能够使肌体保持良好的状态, 减少疾病的产生。中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就能保证健康的身体。只有使学生明确了体育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才能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

2.进行科学锻炼。

教师要对学生锻炼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讲解和指导, 将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让学生从根本思想上对体育锻炼进行认识。

(二)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十分重要, 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利用比赛的竞争性特点和学生的好胜心来促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也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例如, 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等。在校园内营造体育分为,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三)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增加课程的乐趣

在体育教学中加入游戏、示范、多媒体等多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感兴趣, 明显地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在教学方法中要注意:在围绕教材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对教材进行学习和研究, 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参与的活动,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对体育产生兴趣。

(四)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养成自我锻炼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是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利用教学中的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随时随地进行体育锻炼。注重对学生锻炼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把握运动次数、时间和强度, 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四、结束语

加强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 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育教师应培养自己的教学创新能力, 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中学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然而在学校中由于受其他课程的影响, 体育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体育课中, 体育教师应当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到体育的价值和锻炼身体的方法, 使学生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培养终身体育的学习智慧。

关键词:终身体育,智慧教学,新追求

参考文献

[1]林诗娟.论终身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3) .

[2]刘伟.终身体育简论[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0, (2) .

[3]王锦山.自主锻炼的教学研究[J].中国学校教育, 2001, (1) .

浅议体育课堂教学新模式 篇8

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学生的教学新模式。

一、“课前五分钟”模式

在教学中我设置了“课前五分钟”活动。课前五分钟活动, 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 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每天走上来表演的学生在课下都要做充分准备, 这样就能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发挥学习自主性。在全班学生评价、打分的过程中, 使参与者对下一次活动有了更强烈的期待, 对“观众”而言, 激发了他们一比高下的“表演”欲望, 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 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 使教学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内涵。

二、“个人展示”模式

体育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弘扬人的主体性, 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 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 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人类天生就有一种表现自己的欲望, 如果自己的表现能得到别人的承认, 那将得到极大的满足。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实上面提到的课前五分钟的展示, 也体现了“个人展示”模式, 让个人展示个人的风采, 在下面同学的赞许中, 获得自信, 个人的表现欲得到满足, 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主动意识。

除了在课前五分钟体现个人展示外, 体育课堂上我也运用了个人展示的模式来教学。体育课里, 练习很重要, 不能任由学生“爱怎么玩就怎么玩”, 否则就会出现很多“乱玩”的现象。制止乱玩, 培养美好运动技能, 是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校园需要美的运动技能, 体育课堂需要美的运动技能的支撑。为了让学生用美的运动技能参与运动, 我让学生进行个人展示, 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和评价, 及时监督、提醒、纠正。我创设这种环境, 授予学生舞台, 给予学生机会, 监督学生在舞台上用美好的动作表演, 从而杜绝了全班出现那种“乱玩”的现象, 让体育课堂充满美感。

三、“小组合作”模式

“个人展示”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望, 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参与, 充分体现了人人争当课堂主人的理念, 但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产生问题,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共同探讨。没有探讨、没有互动, 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组织形式, 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 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 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就是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起来, 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教学模式。

四、“先学后教”模式

体育教育提出“先学后教, 不教而教”。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 我们就不教;如果学生不能自己学, 我们也要创造条件, 转变方式, 让学生能自己学。这样, 先学后教就是一种时间顺序, 这样就更明确了学为根本的地位。

“先学后教, 不教而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从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 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先学后教, 不教而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主动学习, 学会学习。

在教动作时, 我先让学生们根据已有的体育知识和运动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练习。自己会做的动作, 小组同学共同研讨, 组内互相交流学习。教师在小组学习完后, 检查小组的学习情况, 对他们通过努力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再通过示范、放录像进行点拨。

在教学时, 我也运用了“先学后教, 不教而教”这种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中, 最困难的是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运动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小组互相交流, 相互学习, 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先学, 最先学会的小组, 最先汇报表演, 后面上来的小组在观看其他小组表演的同时, 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加强巩固, 不用教师教就学会了。

五、考试模式

传统的体育考试方式, 通常是把学生挨个地叫来进行体育考试, 教师由于要专心于学生的考试而没有顾及纪律, 下面的学生有的在自己玩, 有的打打闹闹。轮到的学生拖拖拉拉, 没有轮到的吵吵闹闹, 考完一个班得多次整顿课堂纪律, 到下课了, 全班还剩多个学生没考完。我的体育考试方法是将期末考试与平时表现综合起来的积分制考试方法。

我让小组长负责登记本组学生的成绩, 班长负责检查组长登记的成绩是否属实。具体办法如下:

(一) 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的50%)

1.课堂纪律:在课堂上没有被老师点名批评的小组每人加4分, 课堂上被老师点名三次以上的学生扣一分。

2.回答问题:课堂回答问题发言积极, 答对的加一分,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超过三人的小组加4分。

3.当堂过关:当堂学习内容在下课前五分钟过关检查, 能够过关的小组成员各加5分, 不过关的不扣分, 准备下节课过关。

(二) 期末考试 (占总成绩的50%)

期末考试时, 我先让学生们小组讨论考试的形式等。十分钟后采用小组合作考试的方法。经尝试后发现课堂纪律变得井然有序, 学生认真、守纪、有礼, 一次体育考试就像一次运动会。

上述考试模式的实施, 让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增强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使每个学生都知道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得分。体育课实行了积分制以来, 课堂纪律好多了, 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同学之间合作意识加强了, 后进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 对体育课也有了信心。小组之间比纪律、比成绩, 成了一种良性竞争。

体育课堂教学新 篇9

新体育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师带来的困惑,是由于他们把新体育课程看成是已有的体育教学,而不是建立在传统体育教学基础上的改革;新体育课程中出现的陌生的概念使他们忽略了体育课本身的性质;因此,虽然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逐渐浮现出来,但仍然找不到新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于是,体育教师对新体育课程产生的陌生感和传统体育教学所存在的弊端影响着体育教学,从而导致体育教师对新体育课程产生困惑且无所适从。正确认识传统体育教学所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弊端,探寻一种能立足于传统体育教学基础上的新体育课程教学,已成为我国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1. 传统体育教学行为的特征

1.1 注重言行规范

传统体育教学比较重视教师的教态和仪表,在课堂上讲究自身言行、规范和严密的组织教学精神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但是,体育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喜欢以发号施令的形式来统领课堂,他们往往为自己的体育课堂令行禁止、中规中矩而沾沾自喜、引以为豪。体育课堂场面往往给人纪律严明、严肃规整的感觉。

1.2 课堂教学组织严密

传统体育教学强调严谨的课堂组织和练习过程。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习惯于精心设计课的组织形式和分配时间进行授课,力求严密、较顺利地完成新体育课的各部分练习并充分实现课的教学目的。

1.3 重视在体育教学中的动作示范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本身规范、标准的动作示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兴趣,保证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模仿体育教师的动作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学习的重要途径;设计课的主要思路也以传授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出发点。因此,体育教师自身扎实的教学基础和技术与技能的运用能力被看得很重要,能较好地完成各种示范动作,并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的体育知识与技能被视为教学的重点。所以,我们要扬弃的是单纯的技术教学观,重视引导体育教师注意挖掘运动技能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和深层次的教育内涵。

1.4 过分注重主导式传授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模仿练习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主要方式,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被体育教师普遍使用,忽视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但体育教师能利用辅助练习、诱导练习、程序学习等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尽快掌握一些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

2. 传统体育教学行为的优势和弊端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在应用中显现出的种种弊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弊端的表现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缺少了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客观分析和全面认识传统体育教学行为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对传统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与发展。

2.1 过分追求教师的威严

过分追求威严,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僵化,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比较注重课堂纪律,这对于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尤其是保证大班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教师过分讲究形式和整齐的外观效果,对发展学生个性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也是对个体差异的一种忽略。但实际让我们又不能一味摒弃统一练习的方法和形式,在人数多、场地小、器材少的情况下,统一指挥仍然是一种有效的集体练习方式。现在体育观摩课上,随意站队集合是一种已被体育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但这是在小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不能认为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了师生关系。在大班级的体育教学中,没有严格的队形队列和组织纪律,就无法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当这种“散点式队形”成了观摩课上的花架子和形式时,对于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度发展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军事化的体育课不能提倡,但一盘散沙的体育课更不能提倡。寻求一种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教学局面,应该是体育教师的目标。

2.2 体育教师对言行规范过于讲究

讲究教师的言行规范并非坏事,但过于注重这一点,会给体育教师的教学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呆板、拘谨等,会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对体育课的组织形式的要求过于严密,会限制体育教师对时间的必要调整和灵活掌握,影响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失去教育时机。但讲究言行规范和严密组织教学的精神,却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吸取的文化素养。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和言行举止的规范要求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是有益的。

2.3 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动作示范能力

具有良好的动作示范能力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保证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基本要求。曾有人说:只要能调动起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兴趣,在教学中就算不能做出完美的示范动作,他也算是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如果一个体育教师连基本的示范动作都完成不了,那他又如何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呢?在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我国体育课堂教学中还是需要体育教师用动作示范的方法来展示运动技能,模仿永远是学习运动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体育教师的示范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教与学的基础,不能忽略。

高中体育教学新探索 篇10

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 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 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 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多年来, 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 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 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 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 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了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了引导者。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教学策略产生了变化

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根据教学观念的变化, 逐步改进了教学策略, 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 紧密结合。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要求教师们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保持开放的心态, 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 在实践中学习, 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 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新一轮的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 我也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摸索前进, 在新课标颁布以后, 我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快乐教学为宗旨, 时刻都在想着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 把快乐带入课堂,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三、体育教学中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能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教学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以及目标达成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 及时调整教学组织方法, 做到教学灵活, 巧妙调控, 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

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 学生没有参与或少参与, 就算不上“主体”了。考察学生的参与状态, 既要看参与的广度, 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 主要看学生是否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就深度而言, 主要看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 还是被动的、应付的。

2. 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

交流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课堂中, 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学习氛围, 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 可以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教学中我常用“随机式”的分组方法进行交流, 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 但有时由于素质的差异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于是, 我改用“朋友式”的组合方式推行合作学习, 这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交流的气氛相当浓厚, 学生的个性更能无拘无束地发挥。因为他们是朋友, 从而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减少了个体的差异;他们为了这个合作体进行互助, 使自己的这个合作小组能全面发展和提高, 这无疑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例如, 在变向运球的学习中, 学生通过“朋友式”的交流, 合作式的学习, 发现许多变向运球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

3. 学生的目标达成。

在课堂中,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是否切实掌握动作技术, 并将所学的技术纳入自己原有的技术中融会贯通;同时还要关注他们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 是否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一定要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还以变向运球的教学为例, 这节课以“变向”为主线, 要求学生在相互“追逐”的游戏中习得变向的脚步动作。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结合篮球运球的追逐规则, 让学生自定目标, 在目标的统领下合作学习, 分别达成自己的目标,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 根据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高中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 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 好强、好竞争、爱表现自己等。一节课上, 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的前半部分达到高峰, 意志力在课堂的中后部分达到高峰, 情绪则在课堂的后半部分达到高峰, 根据这一特点,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 这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 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要做好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 尤其要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 以提高教学效果;在结束部分, 可让动作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演, 让他们在同学的注视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从而激励学生的意志, 实现教学目的。

初中体育教学新见 篇11

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笔者认为教师自身的身体素质、上课的言行都很重要。体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们的身体、心理素质状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体育教师上课不宜太过严格,更不能把自己的日常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应遵守职业道德,不可体罚学生,并且在各种不适宜室外活动的天气情况下,教师应该取消室外体育活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发挥好表率作用。

上课时,体育老师应要求学生穿运动服上课,方便做运动。课前热身的基本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热身运动做得不够充足,就会影响接下来的运动动作的完成质量。热身时可以让学生绕操场慢跑400米,做关节操和徒手操等。在教学生做动作时,教师要一边示范一边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掌握正确动作要领的概念,然后教师进行慢动作的分解,让学生慢慢跟着做。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学得较快的同学可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于掌握动作较慢的同学不应该过分批评,而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慢慢培养其信心,使其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对于某些身体不舒服、不能上体育课的学生,教师应做好请假记录,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在恢复锻炼中给予更多的关怀。教师在课堂中起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对自身要严格要求,从自身做起。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分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呢?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小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完成任务。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学生的角色,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做动作、一起玩闹。教师如果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朋友,将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例如在上篮球课时教师可以加入其中一队,在打球过程中,将一些要领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们现学现用,将更有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也应该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讲给学生听。例如体育比赛中,应教导学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可以为了夺取比赛的胜利而不择手段地伤害他人,要赢得坦坦荡荡,输了应该从中汲取教训,而不是怨天尤人。同时,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服输的干劲,告诉他们不能甘于人后,问他们:为什么别人可以你却不行?现代社会竞争那么激烈,学生还没真正感受到,教师在学校便培养学生这种不服输的劲,对将来学生更好融入激烈竞争的社会有积极的作用。

体育不同于其他以传授课本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它更注重学生的实际锻炼。那么如何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锻炼机会呢?笔者认为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比赛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可以开展校运会、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们会积极地去准备,而这准备的过程就是锻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合作,相互竞争,共同进步。比赛时更是能体现一种团队精神。但是这样的体育锻炼机会也不是越多越好,必须兼顾学生们的课堂知识学习。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大脑得到放松,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还有就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切不可一刀切,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合理地安排教学的内容和练习的次数。在正式上课之前,进行学生体能测试,总体把握学生的身体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例如有些学生的身体素质不适合打球,也不适合快跑,可以让这些学生做些慢节奏的运动,例如踢毽子、打羽毛球等。而有些学生不喜欢某项运动,怎么都提不起兴趣去学习,教师就应该鼓励其去学习其感兴趣的运动。对于那些怕苦怕累、怕学不好而被别的同学笑话的学生,教师就应该耐心地个别指导。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的进步更明显。还有就是要鼓励学生多培养和发展体育特长。例如有的同学爱好羽毛球,并且学得很好,教师就应该多指导,让其进行更规范的练习,争取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体育课堂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要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会学生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更多地教给学生体育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课堂学习的主动,让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体育课堂学习并不只是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了学生身体的锻炼、素质的提高。教师应尽自己的努力,让学生爱上体育课,爱上锻炼!

浅谈新时期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篇12

针对这样的现实状况, 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 重视课堂教学, 仔细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研究教材, 研讨教学内容,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升学生的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那么, 如何有效地吸引学生关注, 从而使学生能够喜欢上体育课呢?我简单地谈一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认识。

一、“磁化”是前提

这里所说的“磁化”, 是指我们的体育课堂是有吸引力的课堂, 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 并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课堂, 就像被磁铁所磁化的铁钉一样能实现相互之间的吸引。那么, 如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对学生的“磁化”呢?首先, 我们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素养, 从而提升自己的魅力和吸引力。俗话说得好:“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这样的感受, 那就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班级, 课堂学习氛围浓, 教学效果也是最好的。其次,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安排课堂教学过程。高中生从年龄特点来说, 随着年龄的增大, 对一些体育科目的学习兴趣呈下降趋势, 所以我们务必要结合学生实际, 巧妙地安排和设计我们的教学, 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变化”是关键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调整自己在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弊端, 针对学生的实际, 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变我们的教学, 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这里所说的“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并根据教学内容, 灵活而有针对性地安排我们的课堂教学, 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 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给学生关注点

高中生的年龄较初中生和小学生来说, 要大了很多, 注意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他们往往因为对上课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而分散或者转移注意力, 这对于我们教学效果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针对这样的实际, 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哪怕是同一教学内容也要求变, 以保证学生的新鲜感, 从而保证学生的精神能够高度集中, 提高教学效果。

2. 多采用小型竞赛

在教学过程中, 几乎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发现, 那就是学生不喜欢枯燥的动作练习, 而是更喜欢竞赛性的活动。学生争强好胜心强, 热衷于小型竞赛,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 多组织竞赛性的活动, 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示自己。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学生的个性, 就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 那么教学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三、“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 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 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 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 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 给予他们了解、尊重和信任, 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 给予肯定和表扬, 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在我的课堂上, 我非常注意和每一位学生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所谓的问题学生。事实上很多所谓的问题学生大多说是学习上的“学困生”, 在体育课上, 他们往往希望这样的课堂能够成为他们展示和证明自己的舞台, 所以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 但是一些行为习惯可能不太好针对这样的现状, 我非常重视正面的引导和支持, 经常对其进行肯定与指导, 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 自信心也大大提升, 对学习的热情也在提升。

上一篇:判断分支结构下一篇:领导力发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