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设计

2024-06-04

职业设计(精选12篇)

职业设计 篇1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的一生中的职业经历过程, 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承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本人实际情况, 制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一般来讲, “规划”指谋划和筹划, 工作之前,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 预先制定具体的方法和方案等。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是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 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强烈的向往和追求, 是人们对未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的客观依据, 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职业理想都是高尚的、正确的, 并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更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职业理想在人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起着调节和指南作用。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 以及为什么选择这种职业, 通常都是以其职业理想为出发点的。职业院校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的过程, 便是心目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的过程, 一旦在心目中有了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 就会依据职业理想的目标, 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 并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各种准备。

职业理想形成后, 每个人都会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在职业生涯中, 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及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之分, 而且在一定时期还有可能对职业目标提出一定的调整。一般来说, 职业院校学生确定职业理想并将其细化至具体工作, 就是明确长期的职业目标;与此同时, 更要确立明确的短期目标, 一般可细化为一定时期内素质能力提高到何种程度, 有用证书或考试的获得与通过等。

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 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 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自我分析要客观、冷静, 不能以点代面, 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 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 才能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 达到设计高度适宜。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职业区域可能是城市, 也可能是农村, 可能是经济发达的特区, 也可能是经济一般或贫困落后的地区。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时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 比如该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特征;职业角色的发展与职业所在的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职业生涯设计时, 不能仅看重单位的大小、名气, 而要对该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比如人才供给情况、平均工资状况、行业的非正式团体规范等;不同的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同的要求, 在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时, 除了要了解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要求外, 还要了解所需要的非职业素质要求;除了要了解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外, 还要了解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

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的积累是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人们常常把一个人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衡量水平高低的标准, 但它不是衡量人才的绝对标准。单纯的知识数量并不足以表明一个人真正的知识水平, 职业院校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当数量的知识, 还必须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就不能发挥其创造的功能。在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时, 职业院校学生要能够根据职业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具体要求, 将己有知识科学地重组, 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 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

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职业院校学生的依据。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除了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 还应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职业院校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般来说, 职业院校学生应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

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职业训练包括职业技能的培训、对自我职业的适应性考核、职业意向的科学测定等。目前, 一些职业院校组织的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职业院校毕业实习工作、职业院校学生校园创业活动等都是职业训练很好的形式。此外, 邀请成功毕业生校友回校与职业院校学生座谈, 邀请校外知名人士来校与职业院校学生交流, 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学生利用假期到父母或亲戚单位实习, 鼓励职业院校学生从事社会兼职工作, 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性的职业实践活动, 开展职业意向测评, 开展职业兴趣分析测评等都是有益的职业训练。职业院校学生应主动积极地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 更早更多地了解职业, 掌握职业技能, 正确地引导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设计。

参考文献

[1]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2]Elwood N.Chapman.职业生涯发现方案[M].韩经纶, 曾辉译,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

[3]柳建营等.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刘睿.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1) .

[5]高尧.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3) .

职业设计 篇2

投稿人:尤其拉 点击: 4239次 我要投稿

TAGS: 职业生涯 规划平面设计师 职业生涯 规划平面设计师

本文摘要:

美术设计的工作稳定性是很高的,经济繁荣时期毫无疑问,即使经济下滑,仍不会有很大影响,以前两年为例,北美的大规模裁员浪潮,给高科技行业带来巨大冲击,放慢了高科技产品的开发速度,当然实际上它是对泡沫经济的反弹,不能彻底改变传统产业结构,也绝不能影响到设计

我的设计师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这个测试我认为人只有把精力投在“梦想”的职业上,他才会有兴趣,而一旦从事的是实现人生梦想的事情,那么他的力量将会势不可挡,正如美国一句著名的谚语所说:“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整个世界将为之让路。”

刚上大一的我用迷茫混沌的心态去处理美好的每一分钟的时候.我想已经在做会让自己以后后悔的事情了.因为当你身在庐山的时候你不会真正体会到他的美,只有当你到了山顶俯望的时候,才会想起,过去的每一步都是不可缺少的,正是那些让你觉得厌烦想要放弃的来路将自己引向了顶峰.我的梦想是设计师,平面设计的灵魂是创意,创意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和一瞬间的灵感。

工作是一个主观认定强的创意工作,大部分的平面设计师是透过不断的自我教育来做进修、提升设计能力。譬如,平时就要多注意各式各样的海报、文宣品、杂志、书籍等的设计手法并加以搜集,或是上网浏览其它设计师的作品,以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

平面设计师要有敏锐的美感,但对文字也要有一定的素养。因此,乎时可以广泛的阅读,增加本身的知识领域及文字敏感度。此外,平面设计师多半也会利用网路上的设群来做意见交流。

没有美术功底也可以做设计,但是需要去了解美术的理论,20岁做设计不晚,我也是大学毕业又去进修设计的,现在一个月最少也有3000的收入。

只学照片处理,只能算是个操作员的水平,吃饭不是问题,但是这一片的竞争比较激烈,做这行基本80%的人都停留在这个阶段,要成为设计师才会有出路。

设计基础是版式,色彩心理学,标志,几大类,美术只是营造了一个学习的环境,会走弯路也是因为平时把时间都拿来玩了吧,没认真的学习知识结果当然会那样。

学习要看心态,自学是取百家之长,而科班是按照惯例学习,区别很大,自学总结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但一定要有目标,不能懒惰,科班是依照统一的路线学习发展,然后让你自己去总结,这没什么不好,但是缺点是把美术当成是设计来做,偏离了商业需要的部分会比较多。

学习设计是一种寻找生活节奏和捷径的过程,美术理论很重要,需要多多理解,但是真要去画的像摸像样„„有点太没必要。

设计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关键是掌握精神视觉,其他的都只能说成是分支和辅助品。

设计会有瓶颈就会有自己的圈子,每个人所在的圈子会有不同的观点,大圈套小圈,你„„又在哪里呢?没有什么是不会改变的,所有的事物都有规律和变化,因为有了规律和变化,所以就会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对一个懒人选科班可能更好一点,对一个真正想做设计的人来说,或许参加短期职业技能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前天一个科班出身的学生跑到我这边来应聘,还说自己是在全国拿过奖的,艺术学院当级学习也算相当的好,可是„„居然连软件常识和印刷都搞不清楚„„排版居然要拿PS来排„„一付可以和天下人平起平坐的架势„„一点谦虚的精神都没有„„所以,他与这个职位永别了,这也代表了一部分科班与自己学的区别,科班是个懒人的地方,好象所有的学生都只用下半身思考一样。

很多艺术大师都是自学而成的,有自己的论点和风格,科班就很难达到这一点,关键是人要约束自己,要有目标的去实施计划,学习不要问我将来会不会成功,结果在自己的努力。

推荐看看,版式设计,色彩心理学,标志设计24种手法这类书,再看看国外写的一些理论,真要能学全在哪做个设计主管也不是难事。

美术设计是近十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复合性职业,涉及面非常广泛发展极为迅速。它涵盖的职业范畴包括:商业环境艺术设计、商业展示设计,商业广告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商业插画、标志设计、企业CI设计、网页设计等。

由于传媒技术的更新和数字艺术进步,大大的推动了商业美术的发展。在北美经济的高度发达为设计师带来了广泛的机会,拥有着巨大的生机。其中的原因并不难理解,因为无论经济怎样,都不能阻止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而且“产品——包装(美术设计)——宣传”三位一体的格局永远不会被打破,也就是说只要有产品就一定有美术设计的参与。而且设计的概念也早以深入人心,这从各种生活社设施和宣传媒体所释放出的信息能够看出来。

美术设计的工作稳定性是很高的,经济繁荣时期毫无疑问,即使经济下滑,仍不会有很大影响,以前两年为例,北美的大规模裁员浪潮,给高科技行业带来巨大冲击,放慢了高科技产品的开发速度,当然实际上它是对泡沫经济的反弹,不能彻底改变传统产业结构,也绝不能影响到设计领域。大家都知道裁员基本上裁的是重复的和不用的,而通常在公司内部设计师的职位是唯一的,如果裁掉,以后就要花大钱外发,这也是为什么设计公司能够生存并且发

展的原因。近几年,加国经济不景,多市的建筑业却高度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商业展示设计,装潢设计,商业广告设计等领域极其兴旺,大量职位虚位以待。

另一方面,随着IT软件的开发量越来越大,对于界面设计人员的需求则更为突出,这一点从各大求职网站中的招聘广告中可以看到,尤其是对于既懂编程又懂界面设计的复合性人才更是情有独钟,这一点应引起广大IT人士的注意。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篇3

美国设计师罗维(Raymond Loewy)是20世纪初期第一代自由设计师中最负盛名的,也是第一位上《生活》周刊封面的设计师。他非常擅长运输工具的设计,在30年代设计了各种汽车、火车和轮船,影响很大。他的设计大多数都带有明显的流线型风格。在1937年罗维(Raymond Loewy)为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设计了K45/S-1型机车。这是一件典型的流线型作品,车头采用了纺锤状造型,不但减少了1/3的风阻,而且给人一种象征性高速运动的现代感。

而美国的工业设计师德雷夫斯(Henry Dreyfuss)在设计中并不追求当时时髦的流线型,而尽量避免风格上的夸张,并拒绝出于商业的利益而对先天不足的产品作纯粹的整容术。他于1929年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其最有影响的设计之一是为贝尔电话公司设计的电话机。

欧洲当时最有名的设计师之一应属德国的设计师华根菲尔德(Wilhem Wagenfeld),他反对自我中心的设计观念,声称工业中的设计是一种协作的活动,与艺术家的工作毫无共同之处。否认把功能作为形式的决定性因素,认为功能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良好设计的先决条件。他曾就学并任教于包豪斯,在包豪斯的金属车间设计了著名的镀铬钢管台灯,迄今仍有生产。

职业设计 篇4

据不完全统计, 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个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体系中, 职业素养培育体系约占17%, 人文素质培育体系约占25%, 专业技能培育体系约占58%。因此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技能教育, 但大部分的在校生却不清楚自己最擅长何种技能, 更不清楚自己将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由此, 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岗位识别的职业发展规划概念模型。

2岗位技能分布图

为了培养切合社会和相应行业人才的需要, 各高校在进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 进行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和校企专家论证, 已经是大家不约而同的做法。在这个过程中, 确定专业岗位群和基于岗位的技能群, 是进行课程设置时的首要参考。下图是高职计算机专业, 一张仅供参考的岗位技能分布图。每个专业在社会上的工作岗位有很多, 针对学校定位、学生层次和社会需求规划适合自身专业特色的工作岗位是后面进行课程设置的关键开始点, 侧重用技能培养的职业院校应该将工作岗位侧重于技术岗位, 而非研究岗位。

在完成了专业岗位群设置后, 我们需要根据市场调研, 并经过专家论证和多次研讨后, 制定每个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 即基于工作岗位的技能群。

3课程技能分布图

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基于岗位的技能群, 对专业中的所有技能点找到可以培养对应技能的课程清单, 并尽量保证课程之间的技能点不交叉, 有必要的情况下, 可以进行课程整合, 如课程-技能分布图中的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课程和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可以整合为一门课程。

关于每门课程的周学时和总学时可以参考所设课程的技能点个数和每个技能点的难易程度;另外, 开课学期的问题要遵循学生技能由简到难的原则进行。

4技能评级标准

很多高校教师都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或案例教学,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最关键是寻找项目或案例, 其实课程技能群中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我们的项目或案例是以技能点为参照的。

另外, 为了检验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 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有必要制定每个技能的等级和标准, 这种标准有时很难把握, 特别是专业技能点, 不像文字录入那样以录入速度作为评级标准那样简单, 但是我们可以以类似优、良、中、合格等级模式进行评定。

5学生技能分布图

学期结束后, 我们也可以以学年为单位或在学生学完所有技能课程后进行, 根据学生所学课程及及格情况, 统计学生所学所有技能, 查看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当然, 尽量这种统计工作在每个学期末进行一次, 因为后面需要根据学生技能等级分布图, 分析学生的个人岗位匹配程度, 以便实时给学生提供个人专业发展方向。

6学生技能等级分布图

上面的工作都是以专业、课程和班级为单位进行的, 那么其实本模型的实际价值是为学生服务的, 下面两项工作都是以单个学生开展的。学生技能分布图体现了学生所获技能, 但是学生所获技能等级是多少, 需要参考每个学期每门课程对学生每项技能等级的鉴定结果。如某学年学生通过技能分布图所示。

7学生个人岗位匹配图

尽量在每学期末开展此项工作, 根据学生获得的技能等级情况, 算出某个学生每项技能的技能等级百分比, 那么某个岗位的匹配比例, 则是根据岗位技能点里所有技能点的平均等级比例。如学生个人岗位匹配图示例中, 描述了某个学生所有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 并且网页开发人员的匹配比例达到了92%, 广告制作人员的匹配比例达到了74%, 是学生专业发展或参加就业的两个职业方向。

另外, 学生个人岗位匹配图仅供学生参考, 选择一个或几个作为职业发展方向, 因为其中的数据也许会跟学生进行课程技能考核时, 当场发挥水平不同有所出入;每个技能点在某个岗位中的重要程度也不同, 不能一概用平均的算法进行;更重要的是每个岗位在社会上的冷热程度也有很大出入, 如岗位冷热程度对比图。

8结论

本文所设计的职业发展规划模型, 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育体系, 不涉及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和人文素质培育体系。

在确立了基于岗位的技能群和基于技能的课程群后, 制定每门实践课程的技能等级标准, 在每学期末, 对学生进行数字化的技能等级鉴定, 统计学生的岗位贴近度, 为学生提供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建议, 从而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素养,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 帮助其找到有利于发挥专业特长的职业岗位。

摘要: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就是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素养, 努力实现人职匹配, 创造人生价值。本文所提出的职业发展规划概念模型, 以高职计算机专业为例, 依次绘制了岗位技能分布图、课程技能分布图、技能评级标准、学生技能分布图、学生技能等级分布图、学生个人岗位匹配图, 这种基于数字量化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 强调了技能达标的过程监控和岗位分析, 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 规划职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职业规划,岗位技能,课程技能,技能评级,岗位匹配

参考文献

[1]薛蓉艳.“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D].长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13 (05) .

[2]李大勇.“浅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J].教育与职业, 2007 (05) .

[3]周祥龙.“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07 (05) .

[4]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 2012 (03) .

职业规划设计 篇5

1,个人评估

个人部分

(1)兴趣爱好:看书,制作手工艺术品,吹笛,摄影。(2)价值追求:平平淡淡,对现在很知足。

(3)自我充实:喜欢阅读,在书中发现人生的价值与真理,在闲暇之余喜欢吹笛,陶冶情操。

(4)性格特征:讲求实际,注重事实和有责任感,能够合情合理地去决定应做的事情,而且坚定不移地把它完成,不会因外界事物而分散精神。

(5)个性优势:

1)实际,有条理,认真仔细。

2)注重规则、政策、契约、例行习惯和时间要求。3)一旦他们承诺一件事情,总会坚持完成它。4)在跟进、规范方面做得很好。

5)以第一次和每一次都做了正确的事情为荣。6)对需要注意的事情有敏锐的洞察力。

7)善于尽可能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完成工作。(6)个性劣势:

1)容易只看到事情有黑和白两种情况,而看不到中间的灰色地带。2)可能不能很快地做出改变和适应。

3)有些此类型成员不擅长变通、缺乏想象力。

4)很独立,我行我素,不能理解不合逻辑的事情,忽视他人的情感,并对与你风格不同的人不能理解,非常挑剔,典型的完美主义者。2 个人综合分析

综合特质:沉静,认真;贯彻始终、得人信赖而取得成功。讲求实际,注重事实和有责任感。能够合情合理地去决定应做的事情,而且坚定不移地把它完成,不会因外界事物而分散精神。以做事有次序、有条理为乐—不论在工作上,家庭上或者生活上。重视传统和忠诚。

职业优势:是组织机构的主要支持者,不论他们是在领导层还是处于被领导的位置上,是企业中的“稳定器” ——传统和现状的维护者。

人际关系:不太愿意在人际交往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不怎么关注别人的事。喜欢顺其自然的朋友关系,和朋友的交往中比较被动,常常是朋友发起活动而我去响应。

经过分析,我为研究取向者。喜欢各种研究性工作。这类人通常具有较高的数学和科学研究能力,逻辑性强、好奇、聪明、仔细、独立、安详、俭朴,喜欢独立工作。喜欢自己去解决问题。2,环境评估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的交往手段,也是衍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交通运输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相对落后,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市场下所要求的个性化、快速化、精细化服务需要。因此,把握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代化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各有其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与适用范围。铁路运输成本和能耗都是比较低的,然而它投资大,建设周期过长;公路运输投资少,机动灵活,但能耗过大;航空速度快能耗确实最大的;管道成本地但是只适用于气体和液体运输;水路运输是最经济的,由于其主要在自然水道上航行,受到的限制较少,同时单位运量大劳动生产率搞,运距长,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港口,但是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连续相差,速度慢。因此,必须综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为各种方式的发展提供高效可靠地条件。

交通运输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交通规律,讨论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决策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规划与评价、对交通运输系统运营过程的科学管理,优化交通运输系统资源配置,协调交通供需关系,保持交通可持续发展,实现客货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目的,该学科有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管理工程演变而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有了极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地成就。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综合运输网,运输布局有所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大幅提高,完成了大量的客货运输任务;各种运输方式逐步协调,运输结构有所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装备有了很大的加强;形成了初具规模,修配齐全的交通工业。“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随着交通运输向客运化、高速化、货运物流化、运营管理智能化方向发展,交通运输专业面临重大的战略需求,对从事交通运输业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尤其是近年来,以节能环保为主题的活动使水路运输这种低能耗,轻污染的清洁运输方式更加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3,职业生涯目标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路桥设计师,而且我会更加注重桥梁方面。我深深的陷入其中。过去的十五年中,中国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桥梁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这时期,修建公路9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万公里),占2005年底193万公里公路总里程的44%;修建的桥梁数和桥梁合计长度分别占2005年底33.7万总座数和1.47万公里总长度的47'%和66%。大跨径桥梁建设遍地开花,公路桥梁主跨于1991年突破400米之后,1999年跨径又突破了1000米。十五年的时间里,我们已建成主跨400米以上的桥梁30多座,最大跨径达到了1490米。桥梁类型之多、跨径突破之大、技术进步之快令世界为之瞠目„„

4,行动计划

大学期间的目标规划

加强专业培养计划认知,校内的专业设置都有其严格和慎密培养计划架构,彰显其专业优势与培养目标价值,并为专业学习者提供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要素。尽管专业不等于职业,但是大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是以一定的专业学习为先决条件,并为学生个体获得专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技能提供职业发展的基本事实不容置疑,因此,学生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回归对专业培养计划的认知。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

提升自身学历层次,从本科走向研究生,专业技能熟练。英语四、六级争取拿优秀、普通话过级,且拿到英语口语等级证书,开始接触社会、工作、熟悉工作环境。既要切实关注职业组织共有需求要素,还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合作能力、人际能力等,并在行动中满足职业定位所需要能力要素。

加强实践,交通工程专业不仅仅局限于“交通”课程的学习,它是力学,建筑学,美学和物理学知识结构的合理组合与应用。因此,激励自己考取职业技术资格证的同时,架构工程应用训练、竞赛、立项等平台,促使自己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并在实践训练中提升其他职业能力。职场的目标规划

对于职场,我有以下规划:

I、二十岁至三十岁:走好第一步

这一阶段,是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事业发展的起点。如何起步,直接关系到今后的成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选择职业。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内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制定人生计划。再一个任务,就是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年轻人步入职业世界,表现如何,对未来的发展影响极大。II、三十岁至四十岁:不可忽视修订目标

这个时期是一个人风华正茂之时,是充分展现自己才能、获得晋升、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之时。此时的任务,除发奋努力,展示才能,拓展事业以外,对很多人来说,还有一个调整职业、修订目标的任务。看一看自己选择的职业、所选择的生涯路线、所确定的人生目标是否符合现实,如有出入,应尽快调整。III、四十岁至五十岁:及时充电

这一阶段,是人生的收获季节。如有困阻,在自身上找原因,对环境因素也要做客观分析,切勿将一切原因都归咎于外界因素。此阶段的另一个任务是继续“充电”.近年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日趋缩短,如不及时充电,将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甚至影响事业的发展。

IV、五十岁至六十岁:做好晚年生涯规划

一是确定退化后的二三十年内,你准备干点什么事情,然后根据目标,制定行动方案;二是学习退休后的工作技能;三是了解退休后再就业的有关政策;四是寻找工作机会。

五,风险评估

潜在风险:能力不能胜任,竞争压力,疾病,家庭等!

工作不会处处按计划进行,所以列出以下备选方案以防万一。

备选职业目标:财务部经理

《职业生涯规划》说课设计 篇6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材、学情、教学方法设计、学习方法引导、教学过程、教学时间安排、板书设计展示及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阐述中职生如何调试职业性格、提升职业能力以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说课设计 职业性格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38

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课能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现在就将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说课设计与读者分享。

一、教材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1]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的德育必修课之一,其课程性质是以职业发展为核心的生涯发展教育,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确立目标、奋发图强”,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所以它既是一门理论课,又是活动课和技能课,它虽不是一门专业课程,但却是一门依托于成功学的原理,借助心理学、社会学方法,帮助人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并进而规划自己一生的方法学课程,也可以说是一门生涯成功方法学课程。之所以说它是方法学,是因为它实质上就是一种目标管理的方法,也可以说是目标管理人生方法在人生规划中的运用。从广义上说,它属于通识教育范畴。也正是因为这门课程属于成功方法学范畴[2],所以,它的重要性远大于一般的专业课程,可以说这是一门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课程。而本章节则是本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每个人的都想有成功的职业生涯,但这不是一厢情愿的心想事成,而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之上,知己就是了解自己,而知彼则是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只有对这两者有了深刻正确的认识,并且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才有可能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涯。那么,如何才能了解自己,則需要从人的性格、能力、兴趣、气质、职业价值观等多方面来入手。本课的内容则主要集中在性格与能力这两个个人因素上。据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需要学生知道什么是性格、什么又是能力?知道什么是职业性格,知道什么是职业能力?

能力目标:明确“调适性格、提高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适职业性格、提升职业能力。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正视现实,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认识自己,形成要当个性主人的正确理念,主动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拓展职业生涯发展的机会。

结合教学大纲以及我校农村医学专业的实际,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让学生从人的职业个性(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角度认识自我,明确“调适性格、提高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为只有使学生根据所学专业与职业特点自觉能动地进行职业性格调适和能力的提高,才能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才能实现“人选职业”与“职业选人”的完美结合。

本课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正视现实状况,从职业的角度认识自己,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形成要当个性主人的正确理念,通过调适性格、提高能力主动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拓展职业生涯发展的机会。其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通常以患者的身份去医院就诊,但对于医师职业对从业者性格及能力的要求知之甚少,所以本堂课的教学关键点就是使学生认识到如果不善于调适自身性格、提高职业能力就会丧失许多发展机会,让学生真正感受性格调适、能力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教学一定要首先了解授课对象,再结合教学大纲,才能做到讲课时有的放矢。我校是中职卫护校,绝大部分中职生初中毕业后就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因此各专业的学生年龄均普遍偏小,十六、七岁的学生居多,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尚不了解,对职业及人生的认知尚不清晰,进而尚未形成专业及职业认同感。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思维灵活、乐于参与及接受新事物、拒绝平凡,另类乐观,有创新意识和叛逆精神。因此,他们需要尽快形成对专业及职业的认同感,清晰职业及人生目标,进而为其目标奋斗。而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我校农村医学专业班,这个班是男女混合班且男生居多数,大部分为来自农牧区的哈萨克和维吾尔族同学,他们好奇心强、主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再者因为我校历届农村医学专业就业率较高,该班同学对自身职业生涯都有较高期望值,因此,他们更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进一步增强职业认同感,更加清晰职业及人生目标,进而为其目标奋斗。本堂课恰恰就是帮助学生实现正确自我认知的一个部分,使学生能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目标、树立职业生涯以及就业主体两个意识,将职业规划、求职礼仪与技巧、就业与创业的理论与实践贯穿学业、职业、就业、创业全过程。

三、教法方法设计和学法方法引导

现代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所以在运用教学方法与引导学生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过程中,我将学生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求知。故本课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主题讲解法、案例探究法、情感体验法等;而引导学生则以自主探究、协作讨论以及情感共鸣等方法对本课内容加以掌握并能付诸于实践活动当中。

例如在“性格及其调适”部分,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探究师生共同探讨了了性格的含义、形成原因以及作用。为了让同学们有继续学习的愿望,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和协作讨论的方式,让同学们进行了性格自评和互评的课堂互动。也由此让同学们主动去思考如何对自己的不良性格品质加以调适,从而引出下一个问题:医学中职生如何调适性格?通过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为该部分下一内容的讲解做了铺垫。

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大量具有很强说服力并能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案例,借助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以图片、视频等方式与学生分享。例如在“性格及其调适”部分的经典案例就有“孟母三迁”、“女研究生杨元元之死”、“‘中国达人秀——刘伟”;“能力及其提升”部分的经典案例则有“人类智商分布图”、“智障残疾人音乐指挥家:舟舟”。endprint

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分享了“‘中国达人秀——刘伟”的故事后,很多同学十分感动,纷纷表示从中感触与受益颇深,一定要将刘伟这位身残志坚、迎难而上、不向命运低头的年轻人的楷模作为不断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

四、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提起学习新课的兴趣,教师以前一堂课所留下的思考题开始本堂新课。同学们都认识到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也都期待自己能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涯。可放眼周围,人们的职业生涯历程却不尽相同,有人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又有人却碌碌无为,这是为什么?以这个问题将同学们引入新课主题---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

把影响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环境为我们提供重重机遇。但如何把握机遇,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方面的个人因素,由此展开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由案例导入——讲授新知——合作探究——形成观点——总结归纳五个环节构成。在“性格及其调适”部分,用一个很浅显的案例引入了第一个知识点:什么是性格?又以“孟母三迁”的典故讲解了性格形成的原因,再以“女研究生杨元元之死”的案例分析了性格對职业生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对“如何调适性格”进行小组讨论,并和学生分享中国达人秀——刘伟的故事,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那就是“在职业实践中不断调适职业性格”。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各类案例的展开探讨,突出了本课重点:从人的职业个性(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角度认识自我,明确“调适性格、提高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能力及其提高”部分,教师则以钱钟书、琼瑶、韩寒、刘翔、杨丽萍和迈克尔.乔丹等名人名家引出了第二个知识点:什么是能力以及能力的类型。穿插了人类智商分布及智商测试等课外知识后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新的问题: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之间有何关系?通过分享“智障残疾人音乐指挥家:舟舟”的故事后得出新的观点:在职业实践中不断提升职业能力。通过对案例的深入探究,解决了本课难点:引导学生正视现实状况,从职业的角度认识自己,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形成要当个性主人的正确理念,通过调适性格、提高能力主动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拓展职业生涯发展的机会。

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做出总结:性格是可以调适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只要挖掘出来并付出努力,就能主动适应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就能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涯。由此也引出下堂课的教学内容:兴趣、职业价值观等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五、教学时间安排

1.新课导入:5分钟。2.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20分钟。3.如何调试职业性格:15分钟。4.能力及其类型:20分钟。5.如何提升职业能力:15分钟。6.本课小结及作业:5分钟。

六、板书设计展示

七、教学反思

在思考的过程中将想法付诸于实践,由实践来检验我们的思考是否正确。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去思考;与学生分享经典案例,以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只有让学生边听讲边观看边思考,才能诱发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实践,去证实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教师也应当更加充分的准备,更多地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不断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引导年轻的学生们更好地去探索人生,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农民职业工装的设计研究 篇7

但是真正具体到为农民种植业所服务的职业装、职业工装却始终没有出现!我国的职业工装包含了电力、石化、冶金、电子等行业工装的风貌;耐高温、防静电、防辐射、防酸碱、防油污职业防护服, 防非典防护服, 潜水防护服, 消防员防护服等等!职业工装却缺失了农民种植业这一大块!我国农民占我国总人口的一半, 可想而知农民职业工装的市场存在多大的一种需求, 更重要的是农民本身对职业工装的一种需求!

一、农民职业工装研究的意义

我国2009年5月16日, 由职业装领军企业宜禾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兴建的中国首家职业装博览馆建成!该博览馆的建成, 填补了中国职业装行业的空白, 也为职业装行业相互学习和对外交流搭建了平台。但是, 我国仍没有对农民种植业这一特殊职业的服装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这就使得农民在从事生产的过程中身体没有一定的保障, 也阻碍了农民生产效率的提高, 阻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

我们作为农民的儿女理应为他们解决困难, 特别是在服装上的问题!在他们农忙时让他们穿着舒适、为他们的身体做好保障措施, 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以提高农民种植业的生产效率!这是我们的责任, 更是棉农伯伯们所盼望已久的心愿!种植业可以看成是农民的第一大职业, 更有十分突出的职业特性!

我国农民占到我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可以说农民问题影响到我国发展的根本!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做好一切保障措施!专业、舒适的职业工装不仅能对农民的身体起到相当的保护作用, 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 更能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大发展, 为新型职业化农民的转变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最终目的!

二、农民服装的现状

1、当下农民服装的现状

自古以来, 提到农民给人的印象就是土的掉渣、穿着破烂、邋里邋遢的感觉!虽说有点过分, 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服装的一些现状!

放眼看去, 尤其是在农民农忙时节, 农民伯伯大都是一个形象, 头顶上戴着不知道戴了几年的草帽, 往往草帽还是时不时有个洞的那种;服装更是过时、破旧, 甚至到现在你时不时都能见到十几年前的服装, 比如劳动服、旧的军装等等!当然这并不是说农民的生活是多么的穷苦, 连衣服都买不起, 而是自古农民生活的一种普遍心理!

农民在农忙时所穿着的服装多为平时不穿的旧衣服、已经淘汰的衣服或是已经破旧的衣服!在他们看来, 反正是干活, 衣服只要能穿就行了!更有甚者棉农把本该扔掉的衣服特意存起来留到农忙干活时穿。

所以呢在农村会时不时出现一些哭笑不得画面, 大伙都在地里干活, 基本上大家都一个形象!很偶尔有几个穿着很整齐的人在地里, 往往会成为大家的焦点!在大家印象里就是本着那种干活干嘛要穿的那么干净, 那就是一种浪费, 还耽误干活!你是来干活的, 又不是来看着的!虽说有点好笑, 但确确实实反映了农民的一种生活风气、一种精神面貌!老祖宗的艰苦朴素作风没有谁再比农民坚持的更彻底了!

2、农民服装存在的问题

(1) 农民的服装陈旧, 对农民的身体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农民在劳作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植物枝蔓、枝杈的牵绊或是钩挂, 这时候服装就起到对身体很重要的保护作用!但是农民的天性朴素使然, 这就要求我们为农民做好服装的保障!让农民在劳作的过程中, 身体不受到伤害!

(2) 农民服装不适合劳作需要, 阻碍了农民劳作的便利性,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民的劳动生产效率!

(3) 农民服装各色各样, 同一行业没有形成统一, 样式繁杂, 不利于农业的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大发展!

三、农民职业工装的发展趋势

1、在结构上, 满足农民身体的特殊需要, 能够有利于农民的劳作,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在功能上, 能够对农民的身体起到特定的保护作用, 能够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 能够对农民的生产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3、在造型上, 服装能够适应农民劳作的实际需要, 能够保护

农民的身体不受农作物枝杈的伤害, 便于农民地里往来穿插行走!服装能够为农民的劳作提供便利, 利于农业的安全发展!

4、在面料上, 服装要耐穿, 还要穿着舒服, 能够满足农民的劳作需要, 满足农民一件衣服长时间穿着而不损坏的需要!

既然是农民职业工装, 那么农民几乎是天天穿着干活, 对面料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因农作物生长气候的因素, 也会对面料的选择有一定影响!

5、在色彩上, 服装要耐脏!

农民干活不可能天天换洗衣服, 更有可能是三五天才换一次衣服, 另外农民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在服装的清洗上, 农作物的汁液很容易弄到衣服上而且不易洗掉, 这就要求服装的色彩要接近与植物的颜色, 最起码弄上汁液不会很明显看出来!

6、另外还要考虑服装的工艺要求, 以及农民服装一些特定小部件的需要!

四、结语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朝着现代化、科技化、职业化发展, 我们要紧追时代的步伐, 大步向前!这就要求我们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走科技化、职业化发展的路子!农业是我国发展的根本, 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自然而然经济就会迈进一大步!农民走职业化、科技化的道路势在必行, 那么农民服装的职业化就更加至关重要!让新型农民职业化,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顺应分工分业的历史潮流, 大力培育职业农民, 促进土地经营的集中和农业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 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的效益!实施农民服装职业化正是顺应了这一农业发展战略, 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农民的大发展!农民服装职业化的提出, 使得新型农民职业化的路子更明朗化, 可以说新型农民职业化的提出促使了农民服装职业化的发展, 而服装的职业化也更加促进农民职业化的实施, 两者互惠互利, 缺一不可!

摘要:在我看来农民是一种职业而非身份, 作为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这一特殊职业的农民, 那么他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职业服装, 更具体的来说就是属于农民自己的职业工装!这不仅仅是为了农民的服装穿着而言, 更重要的是我们农民这一职业要创造出属于自己职业的职业文化理念, 要有自己的职业素养!农民服装的职业化恰恰对农业能起到很重要的标识作用!农民服装的职业化不仅仅能够引领整个农民职业的文化发展, 更能够带动农民这一职业的经济发展, 从而促进整个农业现代化的大发展!

关键词:农民职业工装,研究意义,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百新.半月谈[C].新华出版社, 2012.

[2]黄土龙.现代服装文化概论[M].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华梅.服饰与风格[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0.

职业院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篇8

一、系统概述

校园弱电综合布线, 是整个校园智能化系统的神经中枢, 智能化子系统是利用综合网络系统为基本介质, 实现其功能目标。弱电综合布线系统包括中心机房到各单体楼的布线、配线间到各信息点之间的布线。结构化网络布线系统从材料的构成上, 主要有用于信息传输的光纤、双绞线、跳线架、配线箱, 以及信息插座、适配器及其它配件。

根据综合布线设计规范, 本项目将遵循标准化、模块化、先进性、综合性、灵活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二、系统规模

职业院校的校园综合布线系统, 一般由光纤和六类非屏蔽双绞线为主要传输介质, 实现万兆汇聚、千兆到桌面;以我校为例, 核心层所处的通信机房设在行政图书楼一层, 通过单模光纤到各个单体楼层, 包括教学实训楼、学生宿舍、食堂、钟楼、职后培训楼、体育馆, 由每个单体楼的汇聚点, 通过多模光纤垂直子系统到各个楼层弱电间的接入层, 通过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到各信息点。

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点预估有10000多个, 其中学生宿舍5000个, 行政图书楼2450个, 教学实训楼3600个, 职后培训楼2200个信息点, 机房12个共750个;校园网骨干延伸至预留教学用地和体育馆。语音系统的拓扑结构参照网络拓扑结构确定。

三、系统设计

根据EIA/TIA568A, ISO/IECIS 118O1及我国的标准。布线系统可划分为六个独立的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均可视为各自独立的单元组, 一旦需要更改其中任一子系统时, 不会影响其他子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

(1) 由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终端的用户连接电缆及适配器组成, 采用六类非屏蔽跳线和语音跳线。 (如下图)

(2) 水平线缆与信息出口的连接有两种打线方式, 在本系统的实施中, 采用T568B连接方法和相应的测试标准。

(3) 信息点采用墙面/地埋安装方式, 在各个楼层的主通道采用金属桥架, 从金属桥架到各个房间采用钢管进行连接, 从吊顶到墙面插座采用埋管的方式。RJ45埋入式信息插座与其旁边电源插座应保持20cm的距离, 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低边沿线距地板水平面30cm。 (如下图)

2、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主要由水平电缆组成, 考虑到本大楼内语音、数据、图像业务与外部通信的连接, 本方案水平部分设计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以便今后的使用过程中, 方便语音和数据互换。

(1) 水平线缆的用量按下式计算:水平线缆平均长度= (max距离+min距离) ÷2×1.1+端接容限 (双绞线缆6m, 光纤10m) ;线缆箱数=信息点数*水平线缆平均长度/305m

(2) 由通信电缆井内配线架采用金属桥架敷设到吊顶内, 用金属管沿墙暗敷设至工作区。

3、垂直主干子系统

建筑物主干子系统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本方案中, 语音主干采用三类25/50对大对数线缆;数据部分主干均采用6芯或24芯多模光纤。垂直主干线缆的计算方法:垂直线缆长度 (单位:米) = (距2层MDF层数×层高+端接容限 (光纤10m, 双绞线6m) ) × (每层需要根数) 。

4、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即综合布线系统楼层配线架, 形成一个管理系统, 把水平子系统和垂直主干子系统连在一起。通过它可改变布线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 使管理网络通信线路的工作简单易行。

(1) 配线间器材配置

每个分配线间的管理器材有:机柜、光纤配线架、快接式配线架、语音配线架等。

(2) 标签管理

布线系统涉及大量的线路连接, 采用PDS色标标记方案系统将所有使用的标签应为专用机器打印;所有电缆单独标识;所有配线架用标签标识;所有插座端口用安全的固定的标签标识;配线及跳线单独编号, 标准以TIA/EIA606为依据。

(3) 线缆路由

配线间线缆从主干线槽经过吊顶进入相应配线机柜, 在完成分组、上架、理线、绑扎后进行线缆卡接, 总体须保证线缆的安全和理线的整齐美观。配线架打接表直接提供各个配线间之间配线架的线缆打接顺序。

(4) 配线间环境要求

设备间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对外网络接口处;室温应保持在10~30℃之间;相对湿度保持20%~80%;并有良好的通风和防尘措施;设备间留有足够的空间, 面积最低不应小于10平方米;使用防火门, 门宽至少为高2.1m×宽09m;照明不低于150Lx;地板载重量在300kg/平方米以上。

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总配线机构, 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项目总配线间位于行政图书楼网络机房。本部分器材主要是机柜、语音配线架等。设备间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室温应保持在10~30℃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20%~80%;应有良好的通风和防尘措施;设备间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安装设备, 使用防火门, 门宽至少为高2.1m×宽0.9m;室内照明不低于150Lx;地板载重量在500kg/平方米以上。

6、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主要就是行政图书楼、教学理训楼、学生宿舍楼、职后培训楼、食堂、体育场看台和钟楼中单体建筑之间网络通信线路的连接, 主要采用单模光纤传输介质, 以行政图书楼中心机房为中心, 成星形结构, 放射到其他单体建筑, 主要由光纤配线架和光纤线缆组成。

7、综合布线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按照国家相关《08X101-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相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 多点接地防雷。此处略。

参考文献

[1]《08X101-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编著.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篇9

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我国要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战略目标, 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为人民服务, 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迫切需要。就业是民生之本, 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关系到每一个毕业生的成才立业, 寄托着数百万家庭的希望。帮助大学生就业, 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直接体现, 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和职责。”

近年来, 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供应大幅增加, 据权威数据统计, 200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338万, 2006年为413万, 2007年为495万, 2008年为559万, 2009年为611万。而这几年城市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平均仅占所增就业岗位的22%。在供与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 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打破就业瓶颈, 以高素质毕业生和高就业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成为一所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早日成才, 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速度和前途。所以, 作为教育者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成为亟待解决和提高的现实问题。

二、职业生涯设计含义

职业生涯设计就是在对个体的内在心理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进行评定、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为其设定明确的长期职业发展目标, 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步骤和具体活动规划。

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协助个体找到工作, 还要帮助个体真正了解自己, 并结合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拟定可行性的职业发展规划, 以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 意识淡薄。

北森测评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和新浪网联合进行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 有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有近半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没有深刻理解, 职业生涯设计的意识淡薄, 没有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 在就业过程中也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显然, 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盲目择业现象, 而近年来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更是加重了这种趋向, 使很多毕业生不得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

(二) 自我认知不足。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 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不断增强。然而, 自我认识往往还不全面, 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容易理想化, 心理并不完全成熟, 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当所定的目标与现实相差太远就会产生自责、自怨、自卑的心理, 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 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

(三) 目标模糊, 不切实际。

许多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 对职业发展期望过高, 许多人只盯住“三大” (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 、“三高” (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 单位。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 以考研和考博来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职业目标, 还有些大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 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 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 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 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实际上制定目标偏高与偏低都难起到激励的作用, 不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

(四) 高校职业设计指导时间滞后, 缺少专业指导人员。

职业生涯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也不是就业和成才的灵丹妙药, 它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身体力行去实践。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从大一开始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但目前还有很多学校存在没有专门的职业设计规划师、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等问题, 加之指导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使得职业生涯设计形同虚设, 无法较好地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对策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 实施主体是学生, 而高校应当在学生实施过程中给予全面的辅导与条件保障, 建议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两方面进行改进。

(一) 大学生自身的改进对策

1、强化职业设计意识, 科学设计职业生涯。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职业, 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关键取决于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你会不会选择适合你的生态圈。只有通过职业生涯设计, 你才能够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 正确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运用科学的方法, 采取有效的行动, 使人生事业发展获得成功,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 大学生从进校开始, 就应该把大学毕业时的就业压力变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动力。有了主体意识, 就会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就会积极主动地参加职业生涯设计的课程学习, 阅读职业生涯设计的相关书籍及网络上的相关内容, 增加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知识, 并多与老师、同学交流, 不断提高自己职业规划能力, 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2、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增强对生存圈的分析能力。

要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就需要对自我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定位, 也就是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 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以便更准确地为自己定位, 即弄清自己是谁, 自己想要做什么, 自己能做什么。

在职业生涯设计中, 生态圈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我们可以将他理解为个人职业发展的大环境, 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大环境, 就像鱼儿入水一样, 但是很多年轻人并没有意识到生态圈的重要性, 而选择了不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态圈, 所以一生都没有太大的成就。生态圈为每个人提供了活动空间、发展条件和成功的机遇, 在制定职业生涯设计时, 要分析环境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及趋势、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个人在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个人的要求以及环境中对自己有利与不利的因素等。通过对组织环境特别是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需求、晋升机会分析, 以及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职业路线的选择。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搜集相关信息, 增加对生态圈的了解, 同时也要积极参加职业实践, 通过实地锻炼来加强自己对职业的认知。

3、提升自身素质, 增强职业实践能力。

以职业目标为核心, 通过有意识的实践活动, 尽快使职业设计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构建促进自己职业发展的知识结构, 并将知识结构通过实践组成自己独特的、合理的能力结构。

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 可以获得很多的学习机会。大学生可以通过模拟职业环境、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方式, 获得职业体验, 切身感受职业工作环境及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 真实地了解职业的性质及职业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及企业文化, 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用人单位选择大学生的依据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面。用人单位不仅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还考核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说,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 高校的改进对策

1、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设计指导服务机构, 需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既要专业化又要专家化的职业规划设计队伍, 要求这支队伍不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而且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基础上, 能了解大学生心理, 准确发现大学生思想、行动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善于让学生表达出其内心深处的真实意愿, 恰当地提出反馈信息, 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我, 激发学生向目标努力的激情和动力。只有这样, 才能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工作, 引导大学生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2、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建设。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应当面向大一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 让大学生尽早了解职业生涯设计, 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 并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 确定必要的学分, 使用符合时代要求的指导教材, 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的、逐步提升的、针对性较强的而又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通过职业生涯设计课程, 让学生了解当前形势与政策, 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念, 针对大学生就业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加以分析解决, 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和具体步骤, 科学地实施职业生涯设计。

3、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辅导建设。

首先, 引进科学的职业测评软件。通过科学的测评手段, 使大学生对自己建立一个更科学、更客观的自我观念, 对自身的条件进行分析, 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较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职业定位问题, 更合理地做出职业选择;其次, 加强职业辅导的全过程建设。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应该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时“以人为本”, 注重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再次, 加强职业心理咨询建设。针对学生在择业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职业心理咨询可帮助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 调整心态, 提高心理素质, 为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除了个别咨询以外, 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问题, 可以通过团体咨询、讲座、报告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辅导。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 深入了解各种职业、行业、环境的需求趋势, 有效提升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应变和决策技能, 发展完整而适当的个人职业生涯理论, 以及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设计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是高等教育落实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丁华等.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6.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探析 篇10

所谓职业生涯, 就是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历程。这个历程有长有短, 各人互有不同, 有的几年, 有的十几年, 更长的可达几十年。从某种意义上说, 职业生涯是人生最辉煌灿烂的阶段, 人的生命的价值基本上都是在这个阶段才得以体现出来。

职业生涯是个体的行为经历, 而非群体或组织的行为经历。它是是个时间概念, 指一个人一生之中的工作任职经历或历程, 意指职业生涯期。包含有具体职业内容的发展概念、动态概念。职业生涯不仅表示职业工作时间的长短, 而且内含职业发展、变更的经历和过程, 包括从事何种职业工作, 职业发展的阶段, 由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换等等具体内容。

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 最主要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 便是一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成功的重要依据。为此, 成功的职业生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科学的目标

一个人事业的成败,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 毫无方向, 对前途一片茫然。只有树立了目标, 才能明确奋斗方向, 犹如海洋中的灯塔, 引导你避开险礁暗石, 走向成功。目标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确定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 所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 首先要确定目标, 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 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1. 制定阶段性的目标。

确立阶段性的目标, 包括长期、中期、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指今后职业发展的最高点或职业理想, 时间为5—10年。这里涉及一个职业定位问题。

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进行定位时, 需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则, 依靠这些原则可以快速正确地缩小自己的定位选择空间, 从而使职业定位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一是择己所爱。职业定位首先要想到自己喜欢哪种职业, 或者对哪种职业比较感兴趣。一般来说, 只有从事自己喜爱的、感兴趣的工作, 工作本身才能给你一种满足感, 你的职业生涯才会变得妙趣横生, 因此择己所爱是大学生做好未来职业定位的首要原则。二是择己所长。在人才市场的就业竞争中, 大学生必须善于从与竞争者的比较中来认清自己的所长和所短, 亦即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不过, 为了真正能择己所长, 大学生应特别注意要尽可能学以致用, 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把未来的职业定位在与自己所学有较密切联系的行业领域。三是择市所需。在进行职业定位时, 不仅要了解当前的社会职业需求状况, 还要善于预测职业随社会需要而变化的未来走向, 以便能使自己的职业定位富有一定的远见。

中期目标时间为3—5年, 主要是指为了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 在大学期间应当达到的目标。短期目标的时间可以年、月、周或天等为单位。

2. 制定具体化的目标。

制定具体目标主要是合理制订大学四年不同阶段的具体的生涯规划目标。一年级为试探期, 主要目标是适应大学生活, 转换自身角色, 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及其重要性;二年级为定向期, 这一时期应确定大学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 并为此做相应准备;三年级是拼搏期, 不论是何种目标, 在这一时期都应当是尘埃落定, 剩下的唯一任务就是为此做全力的努力和拼搏;四年级为冲刺期, 主要任务是抓住时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做最后的冲刺。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要符合社会与组织的需要, 要适合自身的特点, 目标要高但决不能好高骛远, 目标幅度不宜过宽, 要注意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目标要明确具体, 同一时期内的目标不要太多, 同时也要考虑职业目标与家庭目标的协调。

二、系统分析自身优和劣势

自我评价是以自我作为客观对象, 但同时又受到其本身择业观念的影响, 因而, 自我评价仍需处理好主客观的统一问题。

1. 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

不同的择业者有不同的职业适应范围, 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要求, 两方面的最佳结合就是择业者的个人特征与职业对人的要求相匹配。因此, 弄清个人特征是科学地选择职业的基本条件。就大学生择业而言, 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 是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

职业体力倾向是通过对择业者的身体素质的评价、分析, 判断出其所适应的职业倾向。一般包括力气, 身体动作的敏捷性和平衡性, 整体协调控制等。

择业者的择业能力是直接影响其顺利地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具体来说,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主观条件, 是主观条件的一种心理特征。它总是和某种活动相联系并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并在具体活动中表现出来。

职业个性倾向主要是指个人的职业兴趣与性格。对于择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一定了解职业的详细状况, 朦胧地表达职业兴趣可能造成失真。因此, 职业兴趣评价必须根据人的职业兴趣特点和职业性质, 对职业进行适当地分类, 然后作出分析和判断。

职业心理学研究表明, 性格影响着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 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 还要考虑自己的职业性格特点, 考虑职业对人的要求, 从而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最易于适应的职业, 或者改变自己的性格特点来适应职业的要求。

2. 自我评价的原则。

自我评价是建立在自我观察与自我分析基础上的对自我身心素质的全面评估。择业者在自我评价时应把握如下原则。一是适度性。过高的评价往往使自己脱离现实, 意识不到自己的条件限制, 甚至自傲狂妄, 由自信走向自负;过低的自我评价, 往往忽视自我的长处, 缺乏自信, 过于自卑。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 对自己都是不公正的。二是全面性。即自我评价应当全面, 既要看到优点和长处的一面, 又要看到缺点和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评价, 又要对其他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到全面的整体因素, 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三是客观性。即在自我评价时, 尽管是自己对自己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 应以客观事实作为基础和依据。只有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才有可能使自我评价趋于客观、真实。四是发展性。即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自我评价时, 应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自己。自我评价不但应当对自己的现实素质作出适当、全面、客观的评价, 而且应当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变化, 预见性地估价自己将来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三、制定提高和完善措施

大学阶段是完成职业生涯设计的奠基阶段。要按照目标要求,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 努力达到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一是适应阶段。该阶段主要是生活适应和学习目标的确定, 初步了解自己与社会, 做好规划。要初步了解职业, 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 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要多参加学校活动, 增加交流技巧, 学习英语、计算机知识, 在学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 争取尽早通过等级考试。二是探索阶段。该阶段学生主要是自我认知、职业心理准备时期, 通过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职业心理测评, 进一步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和自己的学习目标, 作出对自己、对社会有利的职业决策。三是拼搏阶段。该阶段学生主要是职业适应、落实职业规划, 通过具体的职业心理测试, 深化对自我的认识, 认真评估自己的中期学习目标, 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思考。四是冲刺阶段。这时, 可先对前期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 前期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工作的申请, 写好简历, 特别是要写好在前几年积累的与自己要申请的职业相关的各种实践经历, 积极参加招聘活动, 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 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 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 强化求职技巧, 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 尽可能地在做出比较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四、积极付诸行动

如果没有行动, 计划就毫无价值, 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苦思冥想, 谋划如何有所成就, 是不能代替实际行动的, 没有行动的人, 只是纸上谈兵, 成不了大业。要使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变为现实, 必须按照计划去行动。

1. 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

职业生涯规划能否实现,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立即行动。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因为只有行动, 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只有从现在做起, 才能完成你的人生规划。可是有些人总是有拖延的毛病, 对于今天应该做的事情, 总是用种种借口拖着不办。今天拖明天, 明天拖后天;今年拖明年, 明年拖后年, 最后直到把事情拖垮。

订了计划, 就要行动, 不要考虑那么多, 在行动中遇到问题也是正常的, 遇到问题, 就解决问题, 人生发展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前进的。

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行动是习惯, 拖沓也是习惯。这种习惯与能力无关。有些人能力很强, 但就是因为有拖沓的习惯, 使自己一事无成, 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实现。所以, 这个习惯必须引起重视。如果你有这个毛病, 就应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用好习惯取代拖沓的习惯。当发现自己有拖沓的倾向时, 静下心想一想, 你的目标是什么?在此时间内应该完成什么任务?如果今天不干, 明天会出现什么问题?考虑完这些问题后, 定出一个最后期限, 自我约束, 渐渐地就会养成好的习惯。

2. 勇于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只有立即行动还不够, 还要不怕困难, 持之以恒。因为, 前进的道路并非平坦大道, 可能出现各种各样困难, 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没有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生涯目标是实现不了的。

有些人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期, 坚持行动是没有问题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动力就逐渐减少, 行动也就难以坚持了。特别是工作较忙时、工作有变动或家里有什么特殊情况时, 按计划行动就更成问题了。有的人在此时就放弃了行动, 终止了生涯规划的发展, 使事业的成功大打折扣。

3. 提高学习和做事的效率。

并不是每一份付出都能带来一分收获, 它还需要提高行动的效率。一是集中力量向目标发起进攻。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如果不把力量最大限度地集中到实现目标上, 把过多的力量耗费在无谓的事务上, 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目标。二是排除无益于目标的活动和干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会有许多无益于目标的活动和干扰, 对于那些无益于目标的活动要力求避免。三是注意行动不要偏离目标轨道。目标行动是新的行动, 往往会受到某些阻力或者是受自身习惯的影响而偏离轨道。发觉以后要及时加以纠正, 免得回到老路上去而前功尽弃。四是不受他人的影响。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可能会听到一些风言风语, 甚至一些讽刺打击的意见。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 因为自己的目标并不一定非要得到他人的赞同。只要自己认准了的目标, 就朝其方向前进。

职业生涯设计是科学规划人生道路的重要途径。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 随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必要时应准备几套实施方案, 当情况发生变化, 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行动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样就能避免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使规划落空, 从而为自己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职业生涯是个体的行为经历, 而非群体或组织的行为经历。它是是个时间概念, 指一个人一生之中的工作任职经历或历程, 意指职业生涯期。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 最主要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 便是一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成功的重要依据。为此, 成功的职业生涯要确立科学的目标, 并系统分析自身优和劣势, 同时要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变为现实, 必须按照计划去行动。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黄林楠.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教育探索, 2009 (1)

[2].刘静, 李桂山.大学生职业生涯干预中参与性及互动关系研究.教育与职业, 2010 (23)

[3].刘宁, 谢晋宇.从职业生涯的二元性看职业成功的评价.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4)

[4].陈军, 钟新.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问题的再思考.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 2009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探析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设计

[作者简介]路阳(1969- ),男,河南安阳人,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生,安阳工学院讲师,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湖北武汉430074)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060-02

一、引言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造就高校毕业生和谐的就业局面是高校需要思考和关注的工作。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可以帮助毕业生谋求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0%的大学生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的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更换工作的接近75%;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16.3%的大学生是“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形成这样不和谐、不稳定的大学生就业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毕业生没有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约495万人,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缺少职业生涯设计的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方向上感到迷茫,处于无助的困惑中。

毕业生迈入社会,第一步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其一生要稳定从事哪种职业类型、扮演何种职业角色,都可以在此之前作出设想和规划,这就是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生涯设计要把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必要性

好的职业生涯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就业错位”,使毕业生的人才效益、社会效益得以彰显。不考虑个人因素而屈服于社会现实的盲目就业,会给自己的事业发展带来苦恼和困难。

1.开展职业生涯设计能使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端正择业方向。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首先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测定,使受测试的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同时,还要进行现代职业分析,如对职业的特色性、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及其对从业者自身的特殊要求等进行分析。通过职业生涯设计会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全面的了解,能客观、冷静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克服盲目自大或自卑的不良心态,端正就业方向,真正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岗位。

2.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能促进求真务实的学风建设。目前,在高校中出现了考证热。大学生热衷于考证,有的是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给自己无限制地加码;有的是信心不足,想借考证来减轻对就业的恐惧;也有的是盲从。盲目考证既耗费金钱又荒废专业。务实的用人单位并不需要求职者有多少证件,而是看中他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技能。因此,考证不能背离个人发展方向。改变学生盲从的、不务实的学习风气,从一年级新生就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职业,知道自己到达理想的职业应该具备什么、从何时做起、哪些知识必须学、哪些可放弃。有目的、有计划、扎实地求学是形成求真务实学风的基础。

3.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是社会职业者发展阶段的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工作是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生涯的设计,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尝试社会中的各种职业,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帮助学生在未来较短时间内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4.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能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从小学便开始了,而且教育的形式多样化。我国对学生的职业教育非常滞后,认为学生只有在学有所成之后才考虑职业的问题。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传统的计划分配已被“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取代。在高校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设计能给大学生及时补上职业教育这一课。

5.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大学毕业生应是社会的精英,是社会和谐进步的积极因素。因此,大学生就业不是简单的个体行为和单纯地“找工作”。它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职业选择和有责任的职业理想规划与实施。所以,高校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会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需求、认识自身价值、找准职业定位,从而施展自己的才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三、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

(以下论述中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所和北森测评网2004年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相关调查)

1.已经接受过职业生涯设计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少,满意度低。从相关部门调查的结果来看,不了解职业生涯设计理论的占61.3%,接受过系统职业生涯设计服务的仅占5.20%。这说明学校就业中心尚没有提供职业生涯设计服务或服务体系不完善。从对高校就业中心各项内容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来看,参与调查者的个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满意度单项分最低。

2.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认同程度高,满意度低。在大学生对职业生涯机构认同度的调查分析中看出,学生对社会职业设计专业机构的认可度不高。相反,调查中有82%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学校就业中心的职业生涯设计服务,可是在对学校就业中心的满意度的调查中,表示满意的比例不超过20%。通过两项调查说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职业设计服务和方式需改进提高,在未来的职业生涯指导中肩负的责任重大。

3.愿意接受职业生涯设计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面临职业困惑时,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重要或非常重要;有超过70%的学生表示需要或者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设计。另外,在调查中发现有40%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与自己专业相一致的工作。放弃自己的专业需要承担非常大的机会成本,同时也会带来心理、家庭等诸多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校提供职业生涯设计的系统服务。

4.职业生涯设计的社会机构发展快,但标准不一、良莠不齐。调查发现受过职业生涯设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社会专业机构接受测试的。社会上职业生涯设计机构发展比较快。目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下属机构、社会上几家大咨询公司和部分高校科技公司已经相继开发了职业生涯测试和设计程序,但还没有哪一家能形成规模做出品牌。面对这块“大蛋糕”,很多大小不一的专业公司出现,他们所采用的理念、技术、程序、数模标准不一,良莠不齐。

5.高校的职业生涯设计工作任务重、起步慢。当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已经有了初步了解,接受职业生涯设计的会越来越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能够提供的职业生涯服务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由于缺乏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物质条件、技术条件和人员的专业技术不高,高校全面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工作还有难度,众多高校在这方面起步较慢。

四、对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思考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系列工作,必然涉及学校和学生两方面的参与。

1.要顺利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职业生涯理论及其社会意义。大学生接受职业指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高校顺利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工作的前提。因此,大学生必须明确如下的职业生涯理论:(1)学生要清楚职业生涯设计遵循的四项准则。大学生在设计职业生涯时一定要清楚:一是择己所爱,要考虑自己的特点,关注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二是择己所长,要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这样才会有竞争力;三是择世所需,一定要分析社会需求;四是择己所利,要全方位考虑量力而行,以能创造最大的社会财富并获得个人幸福的职业为目标。(2)大学生要清楚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第一步了解自己、看清环境。学生应该先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思维方式等进行客观正确的分析评价;还要分析客观环境的特点以及对自己的利弊。第二步确定目标,明确追求。确立目标是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目标的设定要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同时,目标确立还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用发展的观念来确定。第三步制定方案、讲究策略。有效的生涯设计需要切实可行的生涯策略方案相配合。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制订者一步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第四步及时评估、不断进取。在方案计划的实施中也要不断根据自身内外因素的变化来评估修订生涯规划,使规划可行性更为明确,职业成功的方向更为鲜明。(3)大学生要规避职业生涯设计中认识上的误区:总认为自己很差、看待世界绝对化、急于功成名就,认为成功在于运气,认为只有加班工作才会成功,认为只有弥补不足才能成功,认为事大事小都尽力去做、这山望着那山高……

2.要顺利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高校必须切实做好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工作。第一,树立办学的新质量观念,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严峻的就业形式要求高校更新观念、创新思路。高校既要抓“进口”,又要抓“出口”。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原则上还是作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来要求和实施的,目的是把学生“安排”进社会。这种就业只看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高校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出有知识有技能的毕业生,更要向社会输送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会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的具有成熟职业理想的人才。我国目前就业形势很严峻,并不是人才数量绝对过剩,而是人才和岗位不匹配。高校除了要更新专业设置外,树立起办学的新质量观念、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也是当务之急。

第二,投入资金,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设计咨询机构。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就业指导中心,但缺少完备的职业生涯设计的功能。为更好地服务于毕业生服务于社会,高校必须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建立和发展职业咨询机构,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单凭个人的经验是很难实现目标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借助职业咨询师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个体职业生涯设计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校职业生涯咨询机构是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工作平台,必须引起重视。

第三,投入精力,培养锻炼出高校职业设计咨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起职业生涯咨询机构的关键是组建起专业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必须是由一批具有广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并精通各种科学测评手段和了解企业人力选聘制度的专家和实践工作者组成。高校必须花一定精力培训和锻炼这样一批有志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专业队伍。这也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培训经费,但这是高校顺利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最基础的工作。

第四,全程开展职业教育,动态跟踪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高校就业指导仅仅在学生毕业时为其提供指导和服务,充当“推销”毕业生的角色是不够的,而应把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把制约当前就业的思想问题解决于在校学习的全程中。高校要在一年级就开设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的课程,从理论上让每一位学生都懂得应该做什么、如何去规划和发展自身的职业生涯。有条件的高校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在四年的成长中进行跟踪测试,不断修订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对大学生全程开展职业教育、动态跟踪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将是未来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文杰.浅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问题[EB/OL].闽南作家网,2004-09.

职业设计 篇12

《动物繁殖》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又是一门独立实用的技术, 既具有系统理论, 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紧扣任职岗位要求, 重点强化学生对动物繁殖综合技能的培养, 并且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相结合。通过动物繁殖课程学习, 为学生将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研究及相关方面的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的培养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为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奠定基础。本课程教研组教师在《动物繁殖》课程的建设过程中, 以本院动物繁殖教研组的教学实践为案例, 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在动物繁殖课教学活动中全面、系统的开展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职业性教学探索, 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进一步深化了动物繁殖课程的教学改革。

1 职业性教学的意义

职业性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 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的根本标志。所谓职业性教学, 是指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职业为先、岗位为重、素质为本”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精神实质。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拥有什么样的专业、什么样的实验、实习设备、场所和什么样的师资力量, 而是能够围绕企业、行业、社会、家长及学生的需求设计出“职业性”教学培养模式, 帮助学生锻炼“职业化”, 帮助企业储存人力资源, 并且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反馈情况, 及时调整办学方向, 为企业和学生提供合适的再学习条件, 让学生和企业成为学校永远的“客户”, 这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2 职业性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动物繁殖》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分5步进行:

2.1 根据生产实际需求, 确定课程内容

对各养殖场相关畜禽繁殖工作的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岗位分析, 确定繁殖岗位、岗位任务、所需工作能力以及相对应的知识和技术。繁殖岗位包括:精液采集及品质检查员;人工授精岗位;繁殖生产岗位;繁殖疾病处理岗位及药品、器械管理岗位;按照不同的岗位要求完成任务;所需工作能力包括:仪器的选用与操作能力, 适宜的操作计划, 规范填写操作记录, 语言表达、人际沟通能力, 团队沟通、协作能力, 提高技术应用能力、资料检索及自学、自我管理能力。

2.2 按照繁殖岗位及职业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包括 (1) 职业能力: (1) 掌握动物繁殖现象、技术、机理及技能的基本理论性知识;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使学生掌握各种动物繁殖基本技能; (3) 了解相关的繁殖新技术; (2) 职业道德: (1) 培养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精神; (2) 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习惯; (3) 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干一行爱一行, 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合作的职业心态。

2.3 制定课程标准、序化教学内容, 递进式设计学习项目及工作任务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 按照动物的生殖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学习思路和脉络, 既符合动物的自然生产过程, 也符合人的工作过程和认知过程, 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动物繁殖的奥妙, 由易及难地逐步掌握动物繁殖所需的知识和技术。例如, 首先讲解动物进行繁殖活动的基础——动物的生殖系统;其次讲解动物调控繁殖活动的关键物质——生殖激素;接着按照动物的正常繁殖生理过程发情、受精、妊娠和分娩等生理过程进行讲解;最后在掌握基础理论、单项技术的基础上讲解复杂的、综合性的繁殖技术。

2.4 灵活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

根据高职教育的核心精神, 以学习性工作项目为导向, 将校内教学与实际工作情景相结合, 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职业能力为目的, 打破传统一味由教师灌输的局面,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推行互动式教学, 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繁殖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 着重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吃苦耐劳、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1) 教学方法: (1) 项目驱动, 以小换大替代教学法:以一个项目为主线, 提出任务, 把所有相关的知识汇集起来, 围绕任务展开教学, 形成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例如项目九胚胎移植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胚胎移植的原理、胚胎的形态、采集的方法与程序, 通常是用母羊的手术法进行教学。可是考虑到资金问题, 每次都是羊少人多, 老师示范学生在看, 学生能够亲自操作的机会特别少, 也使得好多学生对这一繁殖技术不能够真正掌握, 而家兔、小白鼠等小动物价格相对低点, 这样可多些数量, 利用它们进行超排、采胚、移植, 教学效果与大家畜类似, 更重要的是可以人人动手, 学生由此兴趣盎然。在课前, 教师将学生分组, 确认组长, 布置学习工作任务单。学生依据学习工作任务单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组长分配任务, 有的组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有的上网查阅相关问题, 有的按教材学习, 最终各组设计出项目实施计划、操作步骤、完成进度及小组人员分工等。在课堂上, 教师检查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再由各组选派代表走上讲台进行方案论证, 然后学生相互提问, 相互辩论, 各抒己见, 最后教师给出正确实施方案并进行总结。这样, 在激烈的课堂争论中活跃了学习气氛, 促使了学生自主思考, 提高了学习兴趣, 巩固了掌握的专业知识, 在实施过程中也掌握了这项技术。 (2) 岗位轮动教学法:在养禽场、牛、羊、猪场进行“岗位轮动”教学, 通过深入养殖场的实际工作环境, 体验养殖场职工的生活, 了解养殖场企业的生产状况, 管理经营情况和行业发展前景, 结合真实场景进行现场教学, 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畜牧兽医专业繁殖岗位核心技能, 熟悉整个工作流程及具体不同工作岗位的专业技能。从而将学过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例如综合实训的教学, 同时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谦虚好学、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3) 角色变换教学法:常规的课程教学中, 学生只是被动的听, 并未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教学效果不理想。现在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内容定期采取师生角色变换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要听而且要讲。将部分内容的讲课任务交由学生完成, 学生在接受任务后, 自己查阅资料然后再制作课件, 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解, 每一个学生讲解完整个内容后, 由其他同学和老师提出相关的问题由其作答, 最后老师从重点、难点的把握、问题的解答、知识讲解是否系统、是否条理清楚、课件制作是否合理、教态是否自然、大方等方面对学生的讲课效果进行点评, 通过这种方式, 一方面使得学生对他所讲的内容记忆非常深刻, 掌握了专业的知识, 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良好。 (4) 根据不同的学习性工作项目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 选择真实的环境进行教学。教师讲解操作步骤并示范, 学生亲自体验操作, 教师指导, 完成任务后教师评价并总结归纳。 (5) 在日常教学中常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提问式”、“分数激励法”“示范教学法”、“真实环境教学法”、“扩展小组法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2) 教学手段:本课程充分应用了多媒体、幻灯机、投影仪、电视录像与教学网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改善了传统畜禽繁殖学理论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 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 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 让学生在良好状态下, 自主地、积极地学习,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在讲受精过程时, 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学生展示了精子与卵子的形态结构、精子与卵子各自运行的路径和受精部位, 解决了精子运行中的3道栅栏、卵子的排出和运行、精卵的相遇和结合等教学难点,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胎儿从胚胎期的发育直到分娩的妊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播放人类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视频, 全体学生聚精会神观看, 看后都感到了生命的神奇, 从而基本掌握了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到胎儿产出的全过程。另外, 利用学院的资源, 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优势, 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 开阔学生视野, 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更加贴近企业实际, 明确学习目的和职业目标。

2.5 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

本课程打破以往传统的只关注考试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的评定, 以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 注重学习任务完成的全过程, 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综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过程考核就是在每一个子任务中设有相关的评价表 (见表2) , 记录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情况和表现, 作为最终评价的依据, 并用于督促管理学生。终结考核就是综合实训技能考核与期末考试, 其中过程考核50%, 技能考核30%, 期末考试20%。期末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题型丰富多样、覆盖面广, 既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也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结

上一篇:大体积砼裂缝防治下一篇:全国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