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共4篇)
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篇1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心血管病逐渐成为威胁我国群众健康和生命的首要疾病, 不仅增加了家庭与患者的负担, 更加重了社会整体的负担[1]。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病, 由冠心病直接引起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主要为心肌梗死导致的猝死以及心力衰竭等, 是目前导致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 被证明是未来冠心病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2]。导致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需要进行早期诊断与鉴别。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参考标准, 但是对于有创性检查, 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随着影像学领域的发展,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趋于无创或少创[3]。CT增强扫描是目前非创伤性定性、定量研究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最佳手段, 并逐渐成为临床评估冠脉病变的参考标准之一[4]。本文具体探讨了CT增强扫描在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者50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诊断均依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及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排除标准:患者有其他的心脏病, 糖尿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 急性以及慢性感染及近期手术外伤史等。其中男29例, 女31例;年龄31~88岁, 平均年龄 (55.34±5.92) 岁。同期选择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0例, 女30例;年龄31~88岁, 平均年龄 (55.45±5.92) 岁。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入选者的年龄构成、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CT扫描:
所有入选者心率严格控制在50~70次/分, 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AUKLET-FS型全身螺旋CT进行检测, 扫描参数为120 k V, 300 m A, 准直器宽度8 mm×2.5 mm。扫描范围从气管分叉至心脏膈面, 平均扫描时间为 (11±0.78) s。所有患者常规扫描后继续进行增强扫描, 经上肢肘部静脉以4 m L/s速度注入非离子型碘对比剂20 m L, 最后进行冠状动脉增强容积扫描, 扫描参数为120 k V, 370 m A, 准直器宽度16 mm×0.625 mm, 螺距0.3∶1。同时所有冠心病患者都进行了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情况。
1.3 判断标准:
所有常规扫描图像与增强扫描图像传送至配套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利用多平面重建 (MPR) 、曲面重建 (CPR) 及容积重建 (VR) 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冠脉狭窄的判断以冠脉面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正常:冠状动脉无狭窄 (1分) ;轻度:冠状动脉狭窄面积<50% (2分) ;中度:冠状动脉面积≥50%及<75% (3分) ;重度:冠状动脉面积≥75%及<99% (4分) ;闭塞冠状动脉面积狭窄100% (5分) 。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选择卡方分析, 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状动脉积分对比:
观察组的冠状动脉积分为 (3.45±0.45) 分, 对照组为 (0.89±0.21) 分, 观察组的冠状动脉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2.2 诊断价值分析:
经过总体判定, CT判断为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41例, 无狭窄9例;而通过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42例, 无狭窄8例, 为此CT增强扫描在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88.9%。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是当前患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需要进行早期诊断。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5]。研究发现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在十几岁相当于脂纹形成后期即可发生, 更常出现于进展期病变和老年人[6]。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 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再狭窄的狭窄区域内, 可诱导内皮细胞的黏附, 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引起冠脉狭窄[7]。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一直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但是属于有创性检查, 也有一定并发症, 严重者可造成死亡。
螺旋CT增强扫描的扫描层厚更薄、信噪比更高, 可准确发现更小和更低密度的钙化灶, 其对于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已经分别达到90.0%左右和80.0%左右, 具有无创、安全、方便、测量可靠的特点。螺旋CT增强扫描评价冠状动脉的同时还可以评价心肌灌注和心肌活性, 这种微创性的检查手段在临床上得到大量的应用[8]。本文观察组的冠状动脉积分为 (3.45±0.45) 分, 对照组为 (0.89±0.21) 分, 观察组的冠状动脉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当前随着影像学领域的发展,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趋于无创或少创。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得到较满意的冠脉影像, 为冠心病非侵入性检查开辟了新方法。本文经过判断, CT增强扫描在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88.9%。
总之, CT增强扫描冠冠心病中的应用能判定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 具有很好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鹄, 张军, 刘利峰, 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差异蛋白及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 (1) :57-61.
[2]尹所, 汪春红.冠状动脉双源CT增强及造影在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 21 (1) :8-10.
[3]韩雪盈, 俞羚, 李敏针, 等.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 7 (13) :62-63.
[4]苏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炎性反应机制[J].疑难病杂志, 2008, 7 (5) :317-319.
[5]Seo WK, Yong HS, Koh SB.Correl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atherosclerosis with atherosclerosis of the intracranial cerebral artery and the extracranial carotid artery[J].Eur J Neurol, 2008, 59 (2) :292-298.
[6]王四坤, 蒋毅, 陈娟, 等.普罗布考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4, 20 (1) :46-47.
[7]田树平, 李春平, 吴芳, 等.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的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 (3) :255-260.
[8]姚冰, 付志辉, 张璐, 等.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 9 (13) :64-66.
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6例临床疑诊为CHD的女性患者, 全部行CAG。依CAG结果分为2组:CHD组64例, 年龄39岁~79岁, 平均年龄 (64.4±7.4) 岁;非CHD组42例, 年龄40岁~76岁, 平均年龄 (60.7±8.5) 岁。
1.2 冠状动脉造影
采用Judkin法。冠脉直径减少≥50%为阳性, 冠脉正常或管径狭窄<50%为阴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
CHD组平均年龄较非CHD组明显大 (P<0.05) , 其中, 绝经者比例高 (90.6%vs 80.9%) , 有显著性意义。
2.2 胸痛及心电图变化
CHD组有典型胸痛者53例 (82.8%) , 其中心肌梗死26例 (40.6%) , 心绞痛伴有特异性ST-T改变者21例 (55.3%) , 其中有9例行活动平板试验, 5例阳性, 4例阴性。非CHD组典型胸痛者5例 (11.9%) , 多数主诉胸闷、心悸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 仅1例疑诊为非Q波心肌梗死, 而伴有非特异性ST-T改变者占18例 (42.9%) , 共有6例行活动平板试验, 均为阳性。
2.3 危险因素比较
2组间高血压、吸烟、家族史均无差异。脂质异常、糖尿病、绝经在CHD组显著为多。见表1。CHD组合并2个及3个危险因素者43例 (67.2%) 与非CHD组 (28.6%) 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CHD组仅有3例无上述危险因素, 而非CHD组仅有2例合并3个危险因素。见表2。
2.4 CHD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对比
CHD组CAG呈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中, 2个及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分别占13例 (61.9%) 、14例 (77.8%) 及16例 (64.0%) , 无危险因素者3例均为单支病变。见表3。
例 (%)
例 (%)
例 (%)
3 讨论
女性绝经后CHD发病率骤然上升, 这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有密切关系。本文2组间年龄差异显著, CHD组绝经者占90.6%, 且该组合并脂质异常和糖尿病者显著增多, 说明雌激素通过调节体内脂肪代谢, 改善血管内皮, 有利于防止脂质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1]。所以, 雌激素的减少和脂代谢紊乱, 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是诱发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吸烟、家族史均为CHD的危险因素, 但本文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饮食改善、生活节奏加快、高血压发病率高以及女性本身吸烟数量少有关。而合并糖尿病者CHD组显著多于非CHD组, 说明随年龄增大, 脂代谢异常, 导致体内胰岛素抵抗, 易诱发糖尿病, 况且糖、脂代谢紊乱相互关联, 共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CHD组合并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者居多占67.2%, 显著高于非CHD组 (28.6%) , CHD组无危险因素者仅3例 (4.7%) , 非CHD组有10例 (23.8%) , 并且CHD组双支及多支病变者中, 合并2个及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69.8%, 显著多于单支病变 (61.9%) 者, 3例无危险因素者CAG均示单支病变。提示临床上危险因素越多, 诊断CHD的可能性越大[2];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多少与伴有的危险因素多少相关, 危险因素越多, 病变越重, 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者常为三支病变[3]。因此, 重视对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及早行CAG, 防止因不典型临床表现和非特异性ST-T异常而造成误诊,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对提高女性CHD的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Romm PA, Greea CE, Reagan K, et al.Relation of serum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 stop resence and severity of angiographic coronary disease[J].Am J Cardiol, 2003, 67 (6) :479~487
[2]Cswan HJ, Gersh BJ, Graboys TB, et al.Taskforce7;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risk factors for the or the individual patient (casemanagement) , 27thBethesda Conference;matching the intensity of risk factors management with the hazard for coronary disease events[J].J Am Coll Cardiol, 2004, 27 (4) :1033~1039
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篇3
关键词:超声,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肾血管疾病, 临床表现为恶性高血压、反复肺水肿, 并呈进行性发展, 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多普勒超声操作简单、无创, 是评估肾动脉狭窄的较好检测手段。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患者,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共计65例, 男性39例, 女性26例, 平均年龄 (61.3±12.8) 岁。根据患者提供的肾动脉造影结果, 分为健侧肾动脉和患侧肾动脉。肾动脉狭窄判断标准[1]: (1) 肾动脉狭窄处管径变窄, 呈“五彩”血流, 肾实质血流变暗。 (2) 狭窄处血流最大流速>180 cm/s, 肾内段动脉上升支与下降支均呈锯齿型波, 阻力指数<0.5。排除标准: (1) 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 (2) 多发性大动脉炎、夹层动脉瘤者。肾动脉完全闭塞者。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方法:
使用飞利浦医疗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 频率2.5~5.0 MHz。检查前12 h患者禁饮禁食。分别检查健侧肾动脉和患侧肾动脉。测定项目为肾脏大小、腹主动脉、肾动脉及段动脉的血流参数。
1.3 评价方法:
(1) 以肾动脉造影为金标准, 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2) 对比健侧肾和患侧肾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 (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阻力指数) 。
1.4 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 (±s) 描述,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 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动脉造影诊断情况比较:
肾动脉造影提示65根健侧肾动脉中, 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42根为狭窄动脉, 23根为非狭窄动脉;肾动脉造影提示65根患侧肾动脉中, 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9根为狭窄动脉, 56根为非狭窄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64.6% (42/65) , 特异度为86.2% (56/65) , 见表1。
2.2 健侧肾和患侧肾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比较:
健侧肾和患侧肾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阻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肾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肾动脉起始部, 且以单侧多见。肾动脉狭窄后可引起恶性高血压, 肾小球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最终导致肾衰竭。可以看出早期诊断肾动脉狭窄对延缓缺血性肾病的发展非常重要。肾动脉造影为有创检查, 而且技术要求高, 在一些基层医院不能开展。而本次研究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64.6% (42/65) , 特异度为86.2% (56/65) , 显示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有学者[1]提出当收缩期峰值流速>180 cm/s时, 对诊断狭窄度>50%及狭窄度>75%的肾动脉的特异度可以达到89.5%及92.5%。同样美国的缺血性肾病治疗指南提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肾动脉脉狭窄的主要参考指标。也有学者[2]指出对于收缩期峰值流速<180 cm/s的狭窄血管发生漏诊的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 受检者的个体差异和操作者检测方法, 肾动脉血流图像质量有差异。 (2) 各个国家超声诊断标准不一及检查仪器有差异。 (3) 血管有彩色外溢的现象。 (4) 肾动脉先天变异、肾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肾动脉狭窄部位位于初级分支。因此有学者[3]建议对发生严重狭窄的肾动脉, 可以采取测定肾内段动脉的阻力指数。本次研究同样发现健侧肾与患侧肾的阻力指数存在差异。特别是当动脉阻力<0.5, 而肾动脉峰值流速不高时, 应高度怀疑有肾动脉狭窄。
此外随着疾病的发展, 患侧肾单位不断破坏, 发生纤维化、硬化。而健侧肾单位自动调节肾小球血流发生代偿, 发生过度滤过导致肥厚。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健侧肾长径比患侧肾>2 cm时也应高度怀疑发生肾动脉狭窄[4]。
综上所述, 本次研究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简便、重复性好, 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进刚, 胡大一, 刘坤申, 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J].中华内科杂志, 2012, 51 (5) :24-27.
[2]张奇, 沈卫峰, 张瑞岩, 等.连续847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临床总结[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3, 11 (12) :254-256.
[3]李建初, 张缙熙, 周墨宽,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狭窄的评价[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1, 5 (8) :159-161.
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篇4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脑血管造影,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锁骨下动脉狭窄导致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是部分患者发生后循环缺血的常见发病途径之一。锁骨下动脉在发出椎动脉之前的近段发生的病变(斑块致狭窄或闭塞)可导致同侧远端锁骨下动脉(上肢的主要供血动脉)和椎动脉血流减少。一旦上肢活动增加,供血要求也增加,但由于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同侧椎动脉血流逆流到锁骨下动脉远端对上肢供血,可使脑干部组织缺血。所以该病临床上主要展现为中枢和周围两组临床症状,其周围症状主要为患侧脉搏弱、上肢麻木和酸胀感; 其中枢症状主要是头晕、眩晕、嗜睡、复视等。目前检查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方法有多种,如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超声检查等。DSA准确可靠,是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其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有可能引起并发症,目前还不能广泛应用于高危人群的测定。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相比,彩色多普勒检查简捷方便,无创伤、无痛苦、价格低廉、可重复操作。该法能比较准确地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血管狭窄程度。本试验旨在研究彩色多普勒与DSA检查诊断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一致性,探讨彩色多普勒在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3-8月某医院神经外科缺血组住院的症状性缺血性脑血管狭窄的患者105例。入选标准:①排除先天性颈脑血管狭窄患者及脑出血的脑血管狭窄患者;②同意血管造影,并对造影剂、X射线、肝素不过敏者;③凝血机制正常者。
105例中男83例,女22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82岁,平均59.7岁;其中高血压63例,糖尿病33例,冠心病23例,高血脂10例,脑梗塞61例,支架后再狭窄1例。
1.2 方法
对105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脑血管DSA检查。
(1)颈超采用美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HDI 5000及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5~12、4~8MHz超宽频线阵式探头,2~5MHz凸阵式探头[1],详细测量锁骨下动脉最狭窄处管径及狭窄残余血管内径、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及狭窄段与狭窄远段的流速比值(PSV1/PSV2),狭窄与盗血程度的评估:隐匿性<50%;部分性 50%~89%;完全性>90%~100%,测量由血管超声科医师完成,评价105例210条锁骨下动脉情况。彩色多普勒代表性诊断图如图1所示。
(2) DSA采用股动脉穿刺逆行血管造影法,常规消毒铺巾,暴露双侧腹股沟部,局部用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使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鞘,静脉注射20~30mg肝素量全身肝素化,分别用5F猪尾、单弯导管行主动脉弓及弓上各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机(Siemens,德国)[2] ,从多角度(正位、斜位加汤或瓦氏位)显示双侧锁骨下动脉,同时观察对侧椎动脉的血管形态、正常血流及反向血流状况;观察椎动脉窃血状况和侧支代偿状况,评价105例210条锁骨下动脉情况,造影过程由神经介入中心专业医师完成。DSA代表诊断图如图2所示。
1.3 评价标准
血管狭窄与闭塞的分级以DSA为金标准[2],共分为4级: 轻度狭窄:狭窄<50%;中度狭窄:狭窄50%~69%;重度狭窄:狭窄70%~99%;100%为完全闭塞。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以DSA诊断为金标准,根据相应公式[3]推断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比较超声和DSA在狭窄率测量上的相关性。
2 结果
在105例患者的210条锁骨下动脉的诊断结果中,彩色多普勒与DSA相符的有193条,诊断符合率91.9%,其中正常血管163条(84.5%),轻、中、重度狭窄血管数分别为16条(8.3%)、8条(4.1%)、5条(2.6%),闭塞血管1条(0.5%),详见表1;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见表2。
10a、10b:右锁骨下动脉造影见椎盗血;10c:左锁骨下动脉狭窄
3 讨论
DSA是诊断血管狭窄与闭塞的金标准,能够显示出对比率<1%的解剖结构,并且可以实时显示脑血管病变血管的血流和供血情况,准确地发现血管病变和脑血管的栓塞部位,实现多角度观察脑血管走行和病变情况[4]。但其价格昂贵、操作复杂,而且存在一些风险,目前不能广泛应用于高危人群的诊断。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相比,彩色多普勒检查简捷方便,无创伤、无痛苦、价格低廉、可重复操作,能比较准确地展示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上与DSA一致性较好,但对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漏诊率较高;必要时仍需行DSA检查。
参考文献
[1]刘玉梅,华扬,凌晨,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疗效的评价[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6,3(12):533.
[2]武剑,王拥军,李慎茂,等,3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超声、MRA和DSA对比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0,2(1):35.
[3]张肃西,雷燕妮,梁曼,等.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4):1050.
【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推荐阅读:
冠脉粥样硬化斑块12-09
粥样硬化性狭窄05-18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05-09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06-29
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11-14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06-29
粥样硬化07-16
粥样硬化病变05-31
粥样硬化斑块06-26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