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2024-05-13

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精选12篇)

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篇1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公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 通车里程已超过5.3万km。随着高速公路建养体制的形成和转变, 在公路施工和养护生产中, 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筑养路机械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特别是高精尖大型进口设备迅猛增加, 筑养路机械的作用和地位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筑养路机械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管理组织、管理方式、管理措施受到较大冲击, 管理力度被不同程度地削弱。

因此, 构筑和强化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机务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 公路施工机务管理的含义与必要性

1.1 机务管理的含义

筑路机械机务管理一般指筑养路单位不仅要对车辆、设备进行购置、安装、调试、保养、修理, 还要对适应高等级公路建、管、养、收的车辆、设备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做到技术操作、工艺施工、点检定检、视情修理、核定定额等全过程的管理。

1.2 多样性决定机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筑养路机械相比其他设施具有自身特点:结构零件多、装配精密, 综合技术含量高, 设备价值高, 品种门类多。从工作部门分类有养护设备和筑路机械;从作业部门对象分类有土石方机械和路面机械。机械本身的特点与工程施工特点相结合, 决定了机务管理部门必须采用相应的合理方法对机务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

1.3 高等级公路施工中做好机务管理的必要性

(1) 筑养路机械是完成公路施工、养护的重要物质手段, 是参与公路建设市场竞争的主要工具。筑养路机械化是确保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实现良好、快捷和安全运输的必要条件, 高等级公路作为深化经济发展的纽带, 对机务管理的要求较高。 (2) 科学的机务工作是确保筑养路机械充分发挥最大效能、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重要保证, 是实现传统筑养路方式向现代筑养路方式转变的物质基础。

2 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管理机制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当前, 公路施工企业性质完全呈多元化, 其中大部分为以前的各级国有公路建筑企业演变而来, 就这些企业而言, 在计划经济时期, 管理模式以“计划——传达——执行”的形式运作, 束缚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依赖上级部门的指令, 企业面对市场时的开拓经营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较差, 缺乏市场竞争力。当前市场经济已经取代了计划经济, 民营、国有等建筑企业同台竞争, 如果企业思想僵化, 不考虑通过科学的机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在市场竞争中只能处于劣势, 甚至被市场淘汰。

2.2 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缺乏精细化管理, 机械使用率低

筑养路机械设备及车辆的保有单位自身没有把机务管理纳入正常工作的议事日程中, 机械发展缺少规划, 管理松懈, 只讲保障使用, 不抓日常维修。施工中追求进度, 拼机械、拼设备。作业中与工程人员交流多, 征询机务人员意见少, 不注重设备的保养, 不按科学规律管理机械, 致使机械实际利用率偏低, 管理成本大, 经济效益低下。另一方面, 施工单位由于施工性质的变化, 原有机械不能适应新的施工需要, 要变卖处理这些设备, 报批手续复杂, 从而使这些设备不能及时处理变现, 形成了不良资产。

2.3 机务人员的地位与业务水平需要提高

与类似技术工种相比, 机务工作没有受到相应重视, 混同于驾驶或维护交通工具, 钻研机务工作的人很少, 机务人员流动性强, 在岗时间短, 一般不愿意进一步钻研。与此相辅相成的一个现象是机务工作人员尤其是机械操作和维修人员, 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低, 与同行业其他工种相比差距大, 广大机务人员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

2.4 核算不到位, 降低机械的使用效率

一方面, 管理者不重视核算工作, 核算往往流于形式, 起不到奖优罚劣, 节奖超罚的目的;另一方面, 由于体制方面原因, 在对机务管理全过程工作中存在很多漏洞;再者, 由于机械的多样性, 工程任务的多样化, 具体的施工条件变化等, 很难对每一台机械在不同工地中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核算依据, 即考核定额。核算工作不扎实, 措施和手段不能行之有效, 机械产生的效益必然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3 加强机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机务管理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管理, 较其他方面的管理要复杂得多, 必须抓住要点, 理清思路, 建立管理的基本理念。

3.1 转变观念, 提高人员素质

(1) 转变观念, 从具体设备管理转向资产管理,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假如管理部门管的太细、太多、太死就会严重束缚基层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使基层施工单位消极应付, 出现走过程现象。实现目标管理就是根据各单位机械价值和状况下达具体指标, 如工作量、产值、利益、消耗成本、设备安全等。开展量化考核, 各基层单位将过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逐级分解、细化到每一台机械, 由操作手自己完成对机械设备的具体管理。由于是定人定机操作, 考核量化, 既充分调动操作驾驶人员的积极性, 又保证了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2) 机械操作人员不仅要懂得机械的结构、性能, 掌握操作技术, 还要懂得施工工艺、方法, 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佳的效果修理人员既要有机械构造知识, 又要有熟练的诊断和拆装能力;机务管理人员要懂机械也要懂技术, 既要有机械管理知识, 还要有经济管理知识, 并掌握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机务管理者要具有双重职称——机械工程师和经济师, 机务部门应协调职教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办法, 使得每一个机务工作者水平得到提高。此外, 结合设备的定额管理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考核要与机械的实际工效挂钩。

3.2 完善制度, 统一管理

(1) 集中统一管理: (1) 统一规化, 筹集资金, 壮大设备力量, 激活机务管理活力; (2) 实行设备监理机制, 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增强质量意识; (3) 促进改革发展, 挖掘潜力, 发挥机械设备能动性; (4) 便于施工组织机动灵活的开展工作。

(2) 精化车辆 (设备) 管理: (1) 对精、尖设备的维修、保养要及时, 尽早恢复使用; (2) 充分发挥车辆 (设备) 与人的效能, 提高维修经济性; (3) 面向市场, 拓展思路, 创造财富, 确保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3) 制定适合的机械工效定额。制定适合的机械工效定额是进行工程计划和管理考核的参数, 只讲机械设备运转台班数而不讲实际工作量与定额工作量之比是不可取的。工效定额的制定应以理论计算为依据并结合技术性能、作业对象等因素 (如机械累计运转时间、修理次数等) 来确定。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机械台班定额, 机械设备的台班定额是进行计划施工、考核机械设备的依据。合适的定额有利于机械循环运作。台班费定额的制定要结合当地的经济状况, 涉及到折旧、保养、修理、消耗、人工等, 并使其成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休整的动态定额。使用部门应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考虑本地区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台班费以用于施工预算、租赁等核算。

(4) 从具体设备管理转向资产管理。现代设备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充分发挥机械效能;二是实现机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管理部门, 要对每台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等进行具体管理, 从而实现管理目的, 要实现发挥机械效能和固定资产保值增值, 必须把机械真正作为资产管理。同时, 需要运用一些市场经济手段, 如加速对各种机械设备的折旧、变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建立机械设备的调剂市场等。

3.3 以效益管理促进机务管理效率

(1)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要创造效益, 必须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目前公路系统状况是:一方面在工程急需的时候, 机械少, 跟不上;另一方面, 全年利用率低, 机械闲置, 机械的综合年利用率只有30%左右。具体提高效率的做法: (1) 在工程安排上尽可能先后错开, 不要全面铺开, 同时搞好维修保养, 提高完好率; (2) 加强时常信息交流, 开展各种形式出租业务。首先要提高自身实力, 操作技术要过硬, 设备要精良, 服务要热情。其次要以适合的租金和良好的信誉来开拓和赢得市场; (3) 成立“机械设备公司”。对于整个公司来说, 可以将分散在各单位和经理部的大型机械集中起来管理, 建立“机械设备公司”, 此方法已在省内外不少地区实行。“机械设备公司”应集中技术精良的操作手、修理工、统计员、工程师、经济师等, 实行独立核算,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 做好设备的施工现场管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要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设备的现场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施工现场是企业生产三大要素 (劳动力、设备和原材料) 进行组织生产、完成产品和取得经济效益的舞台, 也是衡量机务管理人员技术水平高低、设备功能发挥程度的重要场所。在施工现场, 根据工程量、地形地貌、交通条件、工期要求、自然环境, 恰到好处地分期分批地组织各类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按作业性质及施工进度表选用最恰当的设备, 采用最佳的施工方案等, 都要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周密计算, 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设备供应不足, 或是积压闲置浪费, 影响全局。因此, 在施工现场, 对工程质量、进度、经济效益来说, 设备管理是关键要素。

4 结语

(1) 在工作实践中, 坚持“规划、使用、维修”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中离不开机务系统管理的规划、使用、维修三维一体的管理模式。全体员工都要进行相应的教育与培训, 建立并执行相应的制度与管理手册, 比如:引入ISO管理体系认证。

(2) 转变企业经营思路, 以市场经济体系为导向。随着公路养护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 组建公路养护机械化实体成为改革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前非核算单位或者非法人的公路养护单位将被更多的现代企业——养护公司所代替。在市场经济下, 企业要实现经济效益, 承担社会责任, 就要建立以宏观管理为主, 以资产管理为主, 实现机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形成提高机械使用效益和做好服务相结合的机务工作运营模式。

(3) 提高养护机械的使用效率与经济效益, 是机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做好机务管理工作, 进而实现公路养护机械设备效益的最大化, 是关系到公路养护单位今后能否立足市场、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对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 降低机械设备维修费用, 进一步提高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 就显得特别重要。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公路机务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筑路机械机务管理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当前机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分析了机务管理的意义, 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改善机务管理的措施,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务管理,措施,观念

参考文献

[1]何祖林, 赖仁凤.公路施工企业机务管理的困境与改革[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3 (1) .

[2]董晋源.提高公路施工企业机务管理水平的措施[J].山西交通科技, 1997 (5) .

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篇2

基本建设工作内容:

1、建筑工程

2、安装工程

3、设备、工具及器具的购置

4、勘察设计及相关工作

5、其他基本建设工作。

基本建设工程可以划分为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

程序: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

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1、计划管理

2、技术管理

3、全面质量管理

4、财务管理、5、物资管理

6、劳动工资管理。

路基是支承路面的土木构筑物,在挖方地段,路基石开挖天然地层形成的路堑;在填方地段,则是用压实的土石填筑而成的路堤。路基施工的重要性:强度高、稳定性和耐久性良好的路基将成为路面结构的良好支承体系,有利于提高路面整体强度和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降低路面工程造价和公路养护维修费用。

路基施工方法有人工施工、简易机械施工、机械化施工及爆破等。

施工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路基施工,以实验及测试结果作为检查、评定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主要依据

2、加强排水,确保路基施工质量

3、合理取土弃土

4、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5、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和工业废料,降低工程造价

6、安全施工。

路基压实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土的密实度来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密实度是指单位体积内土的固体颗粒排列的紧密程度。压实度即某种土经压实后的干密度与其最大干密度之比。

压实度测试方法:灌砂法、环刀法、封蜡法或核子密度湿度仪测定。

根据路堑深度和纵向长度,开挖时可按横挖法、纵挖法或混合开挖法。

横挖法是从路堑的一端或两端在横断面全宽范围内向前开挖。纵挖法是开挖时沿路堑纵向开挖深度内的土体分成厚度不大的土层一次开挖,分为分层纵挖法和通道纵挖法。

边沟布置在挖方路段的边坡坡脚和填土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边坡坡脚。

修筑的边沟应线性美观,直线顺直,曲线圆滑,无突然转弯等现象,纵坡顺适,沟底平整,排水畅通,无冲刷和阻水现象,表面平整美观。

当路堑边坡上侧流向路基的地表径流流量较大,或者路堤上侧倾向路基的地面坡度大于1:2时,应在路堑或路堤上方设置截水沟。

渗沟分为石渗沟、管式渗沟和洞式渗沟。

路面排水设施一般由路肩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组成。

路肩排水设施主要由拦水带、急流槽和路肩排水沟组成。

路基防护分为常规防护和冲刷防护。土质路基边坡的防护主要采用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

路基整修:土质路基的整修;边坡加固与整修;排水系统的整修。

雨季施工地段的选择:

1、一般选在丘陵和山岭的去的砂类土、碎砾石和岩石地段和路堑的弃方地段。

石质路堑开挖有爆破法、松土法或破碎法。石质路基的防护设施主要有抹面、喷浆、喷射混凝土、护面墙、干砌片石护坡、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等。药包分为集中药包、延长药包和分集药包。

大爆破有以下几种:抛掷爆破、炮坍爆破、定向爆破、松动爆破、松动爆破、多面临空地形爆破。基层分为:有结合料稳定类(包括有机结合料类和无机结合料类)和无结合料的粒料类。

半刚性基层是用由无机结合料与集料或土组成的混合料铺筑的、具有一定厚度的路面结构层。水泥稳定类基层是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集料或土中渗入适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后得到的混合料通过压实及养生,当其抗压强度达到要求时所得到的结构层。

石灰稳定类基层是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集料或土中渗入适量的石灰和谁,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时得到的路面结构层。

用一定数量的石灰与粉煤灰、水泥与粉煤灰或石灰与煤渣等混合料与其他集料或土配合,加入适量的水,经拌和、压实及养生后的得到的混合料,当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时即得到工业废渣稳定类基层。

结合料剂量是结合料质量占全部集料或土干质量的百分比。

半刚性基层施工方法有厂拌法和路拌法之分。路拌法施工的流程:下承层准备、施工测量、备料、摊铺、拌和、整形、碾压、养生。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原材料与混合料技术指标的检验、试验路铺筑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外形管理。

基层竣工验收内容包括:竣工基层的外形、施工质量和材料质量。

在各类基层上铺筑沥青混合料面层后得到的路面结构称为沥青路面。

路用沥青材料包括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乳化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等。

针入度比是指薄膜加热试验的残留沥青的针入度与原针入度之比乘100。

实验室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的任务是确定矿料的最大粒径、级配类型及最佳沥青用量。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是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

初压目的是整平、稳定混合料,为复压创造条件。复压的目的是是混合料密实、稳定、成型,是混合料的密实度达到要求的关键。终压的目的是消除碾压轮产生的轮迹,最后形成平整的路面。

对接缝进行处理时,压实的顺序为先压横缝,后压纵缝。

沥青表面处治路面采用层铺法施工时,分为单层式、双层式及三层式。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可采用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或乳化沥青作结合料。

三层式施工方法:

1、浇洒第一层沥青

2、撒布第一层集料

3、碾压。

沥青贯入式路面是在初步压实的碎石层上,分层浇洒沥青、撒布嵌缝料后经压实而成的路面。透层是为了使路面沥青层与非沥青材料层结合良好而在非沥青材料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石油沥青后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沥青层。透层沥青应紧接在基层施工结束、表面稍干后浇洒。

粘层是为加强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面板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薄沥青层。

封层即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浸入面层或基层而铺筑的力气混合料薄层。稀浆封层是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与填料、乳化沥青、外加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成流态的乳化沥青稀浆,然后用稀浆分层摊铺机均匀的地摊铺在需设置封层的结构层,厚度为3~6mm。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由混凝土面板与基层组成的路面结构,具有刚性大、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为改善水泥混泥土的技术性能常用的外加剂有流变剂、调凝剂及引气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选料和配料。主要工作是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砂率及用水量等。

填缝料分为加热施工式和常温施工式两种。胀缝两侧相邻板的高差应符合: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不大于3mm,其他等级公路不大于5mm。

混凝土面板的横向缩缝一般采用锯缝的办法形成。

滑模式摊铺机施工特点:

1、内在质量高

2、表面功能好

3、路面动态平整度好

4、混凝土拌合物质稳定性好

5、适用范围广

6、生产效率高、施工进度性好

7、便于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

8、路面使用寿命大幅度延长。

常见问题处理:

1、滑溜塌边1)采取加长侧向滑模板长度,提高边角混凝土的自稳性2)在滑模后,路面形成即用边板支护3)改善提高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4、提高混凝土的拌和精度5)滑模施工宜用阴槽模板提高边角的自稳性6)加强边角部分的振捣,但不能过振7)在要求较高的场合,使用跨模施工工艺。

2、欠振、气泡未排尽1)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的配置指标,引入振动粘度系数2)调整振动棒的排列模式

3、混凝土板面沟槽现象1)混凝土拌和物太干,坍落度过小,造成振动出浆困难,表面振动不密实2)振动仓内料位太低,造成振动仓内补料不足3)振动棒位置偏移

4、抹平后表面呈波浪状1)调整抹平板的挤压力2)根据板块的宽度调整抹平板的工作进度。

当施工现场的气温低于5时,昼夜最低气温有可能降到-2,同时很宁通拌合物的摊铺温度低于10时,即为混凝土um的低温季节施工。路面混凝土掩护可采用蓄热保温的方法进行。碾压混凝土路面是指水泥和用水量较为普通混凝土显著减少的水泥混凝土拌合物经摊铺碾压后成型的路面。

钢筋混凝土路面是在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内设置纵横向钢筋或钢筋网,提高混凝土路面的整体强度,防护路面板产生的裂缝不断张开。适用于面板平面尺寸较大、形状不规则、土质不均匀、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板下埋有地下设施的路段。

公路施工组织设计的一般原则:

1、认真贯彻我国基本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

2、根据建设期限的要求,统筹安排施工进度

3、采用先进技术,实现快速施工

4、实现连续、均衡而紧凑的施工

5、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

6、增产节约,降低工程成本。

浅析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篇3

摘 要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庞大,涉及资金量也较大,对公路施工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非常有必要。如何进行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公路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优化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公路施工企业为切入点,在分析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优化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旨在说明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期为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路施工 企业财务 财务管理

一、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企业工程预算不合理、施工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自身的素质较低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施工企业工程预算不合理

施工企业工程预算不合理是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就目前而言,在公路施工企业中对工程预算的编制不合理,许多公路施工企业由于前期工程实地考察不足,所制定的工程预算缺乏实用性,不适用于公路施工实际财务工作的开展。对复杂地质情况未准确掌握,对施工难度估计不足,迫使施工中改变施工方法而增加施工成本; 人工费价格估计不足等,都使施工成本比预算成本产生较大差距。

2.施工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

施工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路施工企业采取管理。由于公路施工具有周期长、地域分布广、流动性大等特点,给施工材料的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部分工程施工项目部存在无计划的购买材料现象,使得公路施工材料管理混乱,材料积压和浪费的现象严重。加之一些工程项目部保管收发制度不合理,随意发料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公路施工财务管理。

3.财务人员自身的素质较低

财务人员自身的素质较低也使得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陷入困境。在公路施工企业中,现代化公路施工企业的发展,对现有的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已不能适应现代公路施工企业的需要,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日益迫切。因此,探索优化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势在必行。

二、优化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在了解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优化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合理编制施工工程预算

合理编制施工工程预算是优化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公路施工企业中,合理的工程项目预算是顺利开展工程的保障。对公路施工企业而言,要合理编制施工工程预算,可以通过设立预算编制小组的形式,在公路施工企业中设置当由总经理带头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小组,且在小组成员的组成上不仅要包括财务人员,更要有相关工程的技术人员和其他各部门人员,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后期追加的预算编制也应当进行严格的审核,查看其支出的具体项目以及相关支出是否真是,是否有多报、虚报的情况存在,如果存在问题应当严格处理。

2.健全施工材料管理制度

健全施工材料管理制度对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至关重要。对公路施工财务管理而言,健全施工材料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具体说来,公路施工企业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应该结合公路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别于其他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充分发挥其作用。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同时加大企业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广泛宣传公路施工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给所有职工灌输加强财务管理的意识,使其认识到财务管理职能要拓宽到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为公路施工企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

3.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

优化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还应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对公路施工企业而言,要提倡理论研究的现实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培养一支素质高、观念新,能适应现代公路施工企业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队伍。同时,对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而言,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财务管理培训工作,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使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为公路施工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平稳健康发展。

三、结 语

总之,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时,应结合公路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编制施工工程预算、健全施工材料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面对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优化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进而促进公路施工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浅析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现代商业.2008(33)。

[2]杜世伟.完善公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2(13)。

[3]胡军红.浅析财务管理是公路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8)。

浅谈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篇4

1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 施工企业低价竞标的现象比较严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间的竞争越演越烈, 特别是在投标阶段各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 忽视成本预算的决定性作用, 低价竞标的现象越来越频繁, 多数中标项目仅为保本价格, 甚至出现亏本竞标的现象, 这样, 势必造成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 甚至还会影响工程质量。2) 成本管理意识淡薄。a.忽视制定目标成本, 物资准备, 前期预测等工作。b.忽视施工阶段成本的管理。c.忽视施工后期成本分析和管理。3) 成本管理缺乏统一领导, 责任不明。虽然每个项目都有一个成本目标, 但具体到某一部门、某一班组, 却不知其所在层次的成本目标, 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财务部门虽然对成本管理有较深了解, 但对于一个职能部门来说, 无法对其他部门产生影响。4) 成本管理缺乏监督机制。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有的企业成本核算长年无人检查, 无人监督, 成了名符其实的真空地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有效性, 更多的是有章不循, 将制定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 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 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 内部审计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5) 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近几年来, 会计队伍迅速扩大, 但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 有些培训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起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 靠人情关系进入会计队伍的人员, 仍然留在会计岗位上, 法制观念淡薄, 不敢坚持原则, 不能有效地对企业成本进行核算和监督, 使企业成本管理名存实亡。

2 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1)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机制。

国家必须建立有利于项目成本管理的宏观环境, 规范建筑市场招投标, 加大对工程建设项目执法检查的力度, 创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 加强对工程标底的审查工作。国家管理部门要成立专门审查机构, 不仅要对投标资格审查结果进行再审查, 确保真正拥有相应实力的施工企业参与项目投标, 对中标施工企业也要进行全过程工程监督, 避免工程层层转包, 保证建设资金真正用于工程项目建设本身。还要根据相关定额对业主标底进行审批, 确保工程标底客观、合理, 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 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2) 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a.精心组织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成本控制总体分为事前和事中两个阶段。加强事前预测, 制定先进可行的目标成本是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关键。项目部根据施工图纸预算和公司下达的上交任务指标, 考虑项目部现场管理经费和节约措施的基础上经过系统的分析和准确的测算, 编制出各分部分项工程详细的计划成本。做好材料收发、耗用核算工作, 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 制定节约措施, 合理使用材料, 避免材料二次搬运, 造成浪费;要合理配置机械设备,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杜绝资源浪费, 减少设备窝工现象的发生。b.加强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管理者在施工合同要求的前提下, 在控制成本与降低成本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手段, 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实现预定目标。首先, 必须要选拔具有丰富经验的计划和核算成本的专业人才, 由采购、设计、施工、财务等部门组成, 在充分考虑目标利润和应交税费后, 按预定目标成本对施工设计、施工准备、人员配备、物资采购、组织施工、后期整理等环节, 进一步分解估算每一个分项工程成本。其次, 完善成本管理体系, 确保各项工程成本的落实。必须将事前制定的目标成本按机构层次和施工阶段, 逐层次逐环节分解至每一个责任人。再次, 建立成本管理的考核、奖励制度。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 完善各项责任制度, 确保成本管理脉胳清晰、有章可循, 尽量克服季节性施工带来的不便, 保证工期, 并采取得力措施, 保证制度运行良好, 及时考核成本执行结果, 落实成本奖励措施, 保证成本管理工作有序进行。c.加强项目完工后的成本分析与考核。项目完工后的分析与考核不是马后炮, 而是下一个循环周期———事前科学预测的开始, 是成本管理工作的继续。应以财务部门为主, 工程技术人员应配合项目会计师做好项目完工后的竣工结算与完工后成本分析工作。首先, 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 对成本管理责任部室、相关部室、责任人员、相关人员以及施工作业队进行考核。其次, 及时进行竣工总结算。根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情况, 做好竣工总成本的结算。

3) 建立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成本管理组织保障。

为了适应施工企业生产流动性大、施工生产分散等特点, 施工企业会计需要采取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办法。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对整个项目全权负责;项目会计师是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中心, 负责整个成本管理体系的运转工作;工程技术人员是项目实施者, 负责工程项目各环节的质量工作, 还必须配合项目会计师做好成本预测、成本计划和成本核查;经理部必须充分保证项目会计师、工程技术人员等的权力, 使其能够顺利开展工作, 由其负责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根据上面层层分解的各级各职能部门以及各个人员的职责, 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使成本管理责任制落实到各个阶段、各个班组直至职工个人, 只有紧紧围绕成本管理目标, 密切配合, 共同努力, 才能有效地运作好各项工作。

4) 强化成本管理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选拔思想觉悟高、专业水平强的审计人员, 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不应只停留在检查阶段, 落实审计工作更加重要。建设项目审计要实行建设前期、建设期间、竣工决算审计。建设项目未经审计, 不得付清工程尾款, 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不得报批工程决算。现阶段项目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仍然是经营效益审计和项目经理离任审计, 这两项工作如能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跟踪落实相结合, 项目虚盈实亏的情况必将得到有效的遏制, 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依法正常运行。

5)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 使会计控制有效发挥作用。首先应重视会计人员专业资格技术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 其次要切实抓好会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 再次要抓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 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 遵守财经纪律, 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尽职尽责。

总之, 项目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经济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中心, 是企业效益的源泉, 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强化项目成本管理, 是施工企业成功之本。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有赖于目标的制定、员工的支持、制度的保证。只要我们在项目中建立一个良好的成本运行体系, 并不断采取积极措施, 确保体系持续不断地运行, 成本管理的作用就会得到积极地发挥, 成本管理水平也会不断得以提高, 企业就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低价竞标现象, 对当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从成本管理机制, 成本管理意识, 成本管理组织保障, 成本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以期提高企业效益。

关键词: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黄毅勤, 李世钰.现代施工企业会计实务[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5.

[2]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3]张秋生.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交通财会, 2002 (6) :17-18.

[4]梅宇.加强公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之我见[J].交通财会, 2002 (2) :51-52.

公路施工材料管理 篇5

在座的各位领导、同事、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有幸能够了和大家在这里进行学习和交流。今天我所讲的是公路工程材料管理和设备管理,我所讲的不能说是我丰富的经验,但也是我从事公路事业十多年的一些心得,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也许我所讲的不正确,希望大家给予指证、批评。那么我就先从公路施工材料管理来谈谈。

成本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成本就是饭碗”,谁能有效地控制住成本,谁就有饭吃。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和“零缺陷”及“低成本”发展战略、加强工程成本管理就成了公路施工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施工项目是施工企业的成本中心,材料成本在项目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要控制好施工项目成本,首先必须抓住“材料成本”这个关键环节。具体落实到项目经理部,就是如何在提高施工估料准确性、降低材料消耗、杜绝浪费、杜绝库存积压、加强材料成本核算等方面狠下功夫,达到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由于材料成本在公路工程成本占相当重的比例,一般经验值为55-65%,特别在桥梁、涵道、防护工程中甚至更多,它在公路工程成本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材料成本管理的成败也决定了工程成本管理的成败。因此,加强材料管理,降低材料成本是控制工程成本最重要的环节,对公路施工企业的盈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上面我讲的,大家就能体会到公路施工材料管理重要性和意义,今天我所讲的是根据项目施工把材料管理分成十一个部分:

一.材料计划管理

施工预算是编制材料计划的主要依据,由施工项目部依据施工图和施工进度以及材料消耗提出材料需用计划及采购要求。材料需用计划必须说明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需用数量、进货时间等。必要时,应提出材料使用要求及验收标准和质量保证要求。材料采购部门根据需用计划的内容和要求,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写采购计划。1.材料计划的编制程序

材料计划在广义上是指在材料流通过程中所编制的各种宏观和微观计划的总称。具体说,材料计划是指从查明材料的需要和资源开始,经过对材料的供需综合平衡所编制 的各种计划的总称。企业材料计划管理是组织施工生产的必要保证条件,是企业全面计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保证在供应中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中,施工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传统的按系统、按行业、按部门组织材料供应的方式,已转变成靠市场调节来组织材料供应。因此,施工企业内部的材料计划一般分为:材料需用量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材料采购计划和材料用款计划等。

材料需用量计划材料需用量计划是指完成计划期内工程任务所必需的材料用量,是材料供应计划、采购计划的基础。材料需用量计划应由用料部门编制,即所谓谁用料谁提计划。材料需用量计划应具有技术依据和经济依据,其依据主要是指材料消耗定额和任务量。施工图预算中列有主要材料的需用数量,它的计算依据是任务量×施工图预算消耗定额。但这部分数量并不是工程的全部材料需用量,也就是说许多消耗物资的地方,预算中没有列或是列不全。因此,材料需用量计划主要应根据施工图纸、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及试验配合比等计算出来的材料用量编制。另外,预算材料费所列材料数量没有包括材料从采购地到工地现场的场外运输损耗和仓储保管损耗数量,这部分数量应单独考虑。其中,材料需用量计划是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基础。物资需用量计划的准确与否,决定了材料供应计划供应的程度。2.材料供应计划

材料供应计划是施工企业物资部门根据材料需要量计划编制的计划,也是进行材料供应的依据。但就某一个工程项目最终要求来说,并不提倡材料储备。相反,工程完工时,要求“工完料净场地清"。这是因为,一则施工单位流动、分散,往往做完该项工程并不一定知道下一个工程在什么地方,所以工程备料一般也不会考虑到下一个工程的用量。况且从一个工地到另一个工地一般都是距离较远,长途运输剩余材料是得不偿失的。二则公路工程施工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不断改变,对任何一种材料来说都不存在稳定均衡消耗的现象。这种材料在这项工程中用上了并不能说明以后的工程也一定用它。因此,从总的方面说,施工企业不需要长期稳定的物资储备。但是尽管如此,物资部门在某项工程的材料供应过程中,对某些材料在某个阶段即一定时间内还是需要有储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供应,防止停工待料影响施工进度。因此,物资部门在工程施工前期就应对某种材料从工程内容、总需用量、资金周转情况、材料的有效期、供货渠道、运距、消耗速度等各种情况来确定某段时间、某种材料的储备量。3.材料采购计划

材料采购计划是物资部门根据批准的材料供应计划、分期分批编制,采购人员据以采购材料的计划,是保证材料供应的主要措施。编制材料采购计划时,要特别注意将材料的名称、规格、计量单位、数量填写清楚,重要物资还应填写材料技术标准号,以保证采购回来的材料对路使用。4材料用款计划

资金是材料供应的保证,对施工企业来说,备料资金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地使用有限资金,既保证施工的物资供应又少占资金,应是企业物资部门努力追求的目标。根据采购计划编制材料用款计划,把备料控制在资金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使急用先备,快用多备,迅速周转,是编制材料用款计划的主要思路。5.材料计划的调整

由于施工生产任务的增减或变更设计,相应地会出现材料需用量的增减以及品种规格的变更,物资部门应根据变更后的材料需用量计划及时编制材料调整计划。6.编织材料计划的原则和要求

(1)必须根据施工生产任务和进度要求,认真严肃的编制。(2)坚持实事求是和计划的先进性、科学性、严肃性,依据充分,做到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留有余地,在保证生产建设需要的前提下,防止积压浪费。同时又要考虑客观因素,组织合理储备,防止停工待料。(3)编制材料计划应按规定写清物资名称、规格、材质、数量、计量单位等指标。力求概念清晰,采购方便。7.材料计划的及时性

对材料计划及时性的要求,主要是指用料部门提供的材料需要量计划。材料需要量计划是材料供应的依据,材料需要量计划的及时性是物资部门保证供应、降低进料成本的先决条件。材料从寻找料源、询价、比价、采购、订货、运输、验收、计量到发放使用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要求用料部门按规定提前报计划,正是为了使这一段时间能得到保证,那种无计划要求供料或不按规定时间预先报计划,只会造成紧急采购,会严重影响货比三家、择优采购的采购原则,也会造成运输、验收、计量等的马虎从事、最终达不到降低供料成本的目的。8.材料计划执行与检查

材料计划确定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任意变更。对执行情况,要定期检查分析,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检查的重点包括订货、到货及合同履行情况;材料消耗与储备的执行情况;利库挖潜与材料节约情况;计划对生产任务的保证情况等。9.对材料计划的要求

材料计划的编制过程是一个不断分析研究材料供应情况和使用情况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平衡的过程。通过平衡,材料计划要达到以下要求:

1.保证用料的品种、规格、数量的完整性和齐备性。○2.保证供应的适时性,即计划的供应时间要适应工程的需要,既○不过早,也不过迟。

3.注意前后期的连续性,本期的计划要以上期计划的执行情况为○依据,同时又要为下期施工做好准备。

4.通过编制计划,发现材料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计划期○内材料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从而更好地保证正常施工的需要和降低材料费用。

10、各类材料计划的编制要点

1.○材料计划。材料计划是材料的控制性计划是对外采购、订货的依据,因此要特别注意平衡。材料计划是工程承包合同和施工计划,参照工程结构情况和工期要求,按预算定额和概算定额编制的。编制材料供应计划时,应当计算各种材料的需要量;期初、期末材料储备量;经过综合平衡确定材料的申请采购量,据此编制申请计划和采购计划。对材料计划的要求是预见性要强,规格、品种、质量都要确定落实,订货后一般不宜变动。因此编制时应尽量摸清货源和库存情况,既不能留缺口,也不可盲目高估,要实事求是,注意综合平衡。

2.季度材料计划。季度材料计划是根据季度施工计划编制的,可○以对材料计划做必要的调整,是落实材料采依据,要求全面、及时、准确

3.月材料计划。月材料计划系根据工程进度,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按分部(分项)工程的材料预算进行编制,是材料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直接供料和控制用料的依据,要求全面、及时、准确。

二.施工材料的采购管理

(一).采购原则

(1)材料采购,应当做到货比三家,开展“三比一算”。即同样材料比质量;同样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运距,在满足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价格与运距,最后核算成本。对于一次性购买或临时性购买来说,主要应考虑供货单位在质量、价格、运费、数量、交货期、供应方式等方面是否对我方最为有利。对于主要原材料,组织货源应争取取近舍远、直达订货,尽量减少中转环节。

(2)采购物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阳光采购;必须坚持秉公办事,维护集体利益的原则,本着降低采购成本,处处节约的原则,并综合考虑质量、价格及售后服务等方面,择优选购。

(3)坚持集体谈价、集体采购的原则。供货单位落实后,应签定供需合同以明确双方经济责任。合同内容一般包括材料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价格、包装、交货时间、运输方式、检验方式、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

(二).采购方式 下面谈几种采购方式:(1)招标采购

招标采购在国外被称为“阳光采购’’,它是降低工程成本最有效的途径,也是从源头上解决采购中的不正当行为。这种采购方式在我国政府采购和大企业采购中已经普遍采用。但是,招标采购不是所有材料在所有的条件下都可以采用,招标采购是要具备一定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资金基本上能保证。供应商最关心的就是资金回笼速度,○否则,别说是招标,即使请他供,他也不会供;

2参与投标的供应商范围要广。范围窄时优秀的供应商太少,○形不成竞争,无法降低价格或者都互相认识,会哄抬价格;

3标的金额相对来说要大。金额大时,对供应商才具有吸引○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供货商才能参与,竟标会更激烈,价格降幅才大:

4竟标的材料是一次包死、不调价、甲方不参与采购的。否○则就没必要竟标。

(2)议标

材料议标就就是“货比三家、择优采购”。现在绝大多数材料采购就是采用这种方式,议标效率快、节省时间,适宜零星材料和小批量材料的采购。议标需注意的就是实施者拥有的权力不能太大,需要有各种有效的监控措施,否则不仅影响采购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底下"交易严重损害企业利益。

(三)建立较稳定的供货渠道

供应商都是按照采购控制程序,从企业信誉、生产能力、价格、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评审所确定的,既然是按照程序认真评审的,那么在期间采购中,就尽量与其合作,不要频繁更换供应商,只有双方合作稳定,才能够建立彼此信任,只有信任才能够合作愉快,才能建立起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当然保证稳定的供应商,并不是保持稳定价格,虽然供应商的选择标准趋于综合评价,但价格指标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采购价格仍然要通过竞标确定。

(四)货找源头,直达供货

对于一些常用、量大的材料须要在质量、价格、售后服务、信誉较好的厂家直接选购,撇开中间商,可以提高直达供货率,减少中间环节,节省中间费用,有利于降低价格。当然,仅用这几种

1要充分了解信息,只方式去采购,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有信息快、灵、准,才能够正确把握价格,也才能够从多种信息中

2要非常熟悉材料性选择。否则,信息过少时,就没有选择余地;○3要掌握谈价技巧,同一件事不同的人谈可能谈的效果能、用途;○不一样。

(五).材料供应商管理

现在市场上的物资比较丰富,材料采购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但同时,增加了材料供应商选择及管理的难度。正确处理同材料供应商的关系,做好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工作,对于降低采购供应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1.供应商管理的主要工作

(1)协调降低采购成本和保证材料供应商利益的关系。在施工企业的材料采购供应工作中,降低采购供应成本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果过分强调节约成本,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使得采购目标仅仅限定于节约成本,这种观念和做法在采购供应实践中,会导致出现错误的采购方式。如:迫使材料供应商不断降价,为获得最低价不惜频繁更换材料供应商。其结果将最终导致以下情况的发生:○1所采购的材料质量过分低劣;

2材料会延迟送达企业; ○3材料供应商不能完成工作。○最终会对企业的利益产生有害的影响,保证不了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需要,使企业损失惨重。所以说,无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要最终保障自己的利益,就应该同材料供应商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保障双方利益。

(2)建立良好的材料供应商管理体系。

1,正确选择材料供应商。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计算工具来进行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本文在考虑价格、交货时间、信誉、材料供应商实力等因素的基础上,利用价值工程分析法对材料供应商进行科学的判定,以确保选择真正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供应商,建立相对稳定的供求关系,确保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2,对材料供应商进行重点管理。材料供应商成百上千,必○须分清主次,对材料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这样有利于节约企业的人力、物力。可以运用ABC分类法对于关键的少数材料供应商进行重点管理,以减轻提高管理效率。最后,是对材料供应商的业绩进行科学地考评,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材料供应商进行综合的评价。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地运用这些指标,来对供应商进行科学地评定。这些指标包括质量、价格、交货时间、合同完成率等。可以按照对企业影响的重要程度对这些指标给予一定的权重,进行综合考核。

3保持供应商之间适度地竞争,优胜劣汰。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既可以选择独家供应,也可以选择多家供应,这要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具体情况来考虑。独家供应易于管理,也可能享受到大批量的优惠,但不容易把握市场动态,易出现缺货。如果条件容许,对同一种材料,还是要选择2~3家供应商来供应,这样既可以有个比较,促进它们彼此之间的竞争,又可以保证供货不中断。并对多家供应商进行合理的选择、比较和淘汰,从而为企业选择最优秀的供应商。4建立企业同供应商的密切合作、互荣互存的关系。随着生产 ○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个企业只在一个相对狭窄的领域生产经营。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的规模,不能无限地扩大。同其它企业密切合作,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是保证各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合作关系是也是施工企业稳定发展的保障。

三、材料的质量管理

1.检验原材料,把好质量关

保证质量要从根本出发,从结构物的组成材料出发,因此必须选择合理优质的料源。料源的选择应在工地试验室负责人协同监理工程师检验的情况下进行。对公路沿线的砂、石(碎石或卵石)场、水泥厂、沥青材料、矿粉、石灰、粉煤灰、外加剂、石材等建材料源进行调查。一查生产许可证、生产资质、生产规模;二查厂方设备完善与先进程度;三查管理制度与生产能力;四查技术实力与产品质量。然后随机取样,由项目工地试验室对原材性能验证试验。并且要求供货商提供能证明质量的全部有关资料外,还要现场查看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流程等等。加强地方料源的质量控制

项目计划采购中材料地点、材料名称、材质、规格、估计蕴藏量、拟采数量、开采加工机械设备型号与数量、加工工艺、生产流程、项目部要对其掌握,项目才开始执行采购计划。并把材料样品进行材质验证试验,验证结果合格才能实施采购计划。把好进场材料的质量关

各种材料进场以后,项目部料场的工作人员和试验室人员要对材料进行验收、储存、堆放、保管与防护,并通知供料(货)方持材料(成品)合格证与出厂检验报告单连同材料(成品)运入施工料场。在材料运入现场前三天,项目部的现场材料库(场)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水泥库、钢材库、沥青棚、矿粉棚等是否按材料性能设防潮变质设施,四周能否排水,是否完善料场、材料库的管理规则、制度与管理责任人在每个料场、料堆、材料库(棚)中设置标识牌,料堆码方整齐,呈几何形状。照规程试验,按频率抽检

在施工中,项目工地试验室对各种进场材料进行全频率自检试验,对于抽检不合格的材料,及时下指令整改,如整改后抽检仍不合格,把不合格材料清除场外,同时把材料库(棚、场)清扫干净才准堆放新进材料。材料质量监控是工程质量监控的前提,只要认真把住项目自检关、严格控制进料关,才能把工程创为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四、材料的验收与保管

项目材料现场管理是材料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现场管理尤为重要。材料验收由项目材料科和供货单位共同验收,按合同要求以项目材料部门最终确认为准。

1、进场材料需经中心试验室进行质量检验,符合合同技术要求的材料方可进场。如无试验室检验报告单的材料不准进场,一经发现,追究相关责任人职责,予以处罚。

2、材料进场必须经地中衡检斤、计量后方可验收。出具收料小票,并及时交给核算人员做好信息化录入(采购入库)工作,要分批次录入正确的入库时间,时间要精确,不准改动。

3、材料检斤、验收人员对进场材料的数量负责,要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进出场材料量差责任追究制,可按材料量差节余金额的适当比例给予有关人员奖励,亏方将给予相同比例的处罚。

4、做好现场硬化、防盗、防水、苫盖、隔离、标识工作,并设专人看管。

5、贵重材料如钢材、水泥、各种油料、半成品等要设库保管。

6、所有材料须凭有效领用凭证方准出场(库)。

六、材料的使用及消耗环节管理

材料使用及消耗环节是控制材料费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强化。

1、大宗材料消耗须采用限额领料的方式,限额领料单上要填写材料消耗的部位及计划需用量,混合料按生产配合比计算计划用量(每月消耗一次),限额领料单应由主管计划的项目总工、领料人及库管员等人签字。

2、对外协单位的材料调拨应执行限额调拨,且需把握调拨材料总价不超过协作单位的结算余额的原则,防止出现外协单位私自变卖原材料的现象发生。一经发现,追究项目相关人员职责,给予一定比例的处罚,材料调拨价格按与外协单位签订的合同约定价格执行。

七、材料结算的管理

1、材料结算时,应执行的会签手续,因经办人提供的数据不准,而造成超付的由当事人追回,无法追回的由个人承担。

2、外购的工程材料及半成品材料均由供应商提供满足我方财务要求的合法发票。若因付款因素供应商不能及时出具发票的,也应办理赊购入帐手续,应在当月消耗的材料要及时做消耗处理。业主提供的材料必须每月与业主材料供应部门核对一次,办理验收手续并交财务入帐。

3、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各项目必须将与供应商的材料往来帐结清。若在项目决算后,仍有材料费未结算的,由当事人承担直接责任。

八、材料盘亏、盘盈的处置与定期盘点

1、项目部应每月对现场材料进行一次盘点,核准消耗及库存数量,对调拨经外协单位的材料也要进行相关的盘点、核准。

2、盘点时发现盈亏数量,必须写出书面报告,查明原因。

3、材料管理人员、保管人员发生变动时,要进行盘点,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以明确责任。

4、年终决算要进行一次彻底的盘点,并形成盘点表,进行帐、物核对,以保证材料消耗的准确性。

九、材料内业管理

项目材料科设专人负责材料统计、结算等工作,负责信息化所有信息的录入工作,以保障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用和推进。(项目保留有关材料的原始单据)每天的材料的进场和消耗都要的做好记录,及时对集团材料部做好报表工作,能够让集团材料部门了解项目材料的动向。

十、材料的核算管理

应及时进行材料核算。材料管理人员应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交材料消耗单据,以便财务部门及时、准确地进行材料消耗核算,确保实际开支与账面成本同步,并与计划成本对比,及时分析材料成本差异,为材料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浅谈公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 篇6

所谓公路工程成本控制是指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影响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內,随时揭示并及时反馈,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分析,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现象,发现和总结经验。工程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实现成本目标的重要控制点。

公路工程成本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其中直接费用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直接耗费并构成工程实体的各项费用支出。公路工程成本按成本构成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是指施工企业为组织施工和进行经营管理,以及间接地为公路工程施工服务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临时设施费、财产保险费等。为加强公路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应从如下方面进行控制。

一、加强成本控制的宣传,增强全员责任成本意识

公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要树立人人有责的全局观念,切实增强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加大成本控制宣传,让每位工程施工人员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成本控制不只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责任,而是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应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主动性,提高成本控制思想责任意识。

二、公路工程施工前的成本控制

首先在要做好工程投标关,对于要投标的工程项目要提前测算成本,进行必要的现场勘验,了解相关材料等市场供应情况,估算出单位预算成本。同时要坚持资金无保障工程不投标、低价标工程不投标、高额垫资工程不投标、以确保公路施工过程中正常的资金周转。

其次对于工程项目要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贯穿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它是工程施工项目的指导思想和技术纲领。一个合格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当是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情况下,全面考虑该施工路段的具体环境,以降低成本为目标,并据此选择施工方案,制定施工工艺流程和实施细则,在制定施工艺流程中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要充分考虑施工用材料的运输方便、运距的缩短,便道的选择,预制构件的预制方便等施工条件;要有利于优化工期,合理地缩短工期,达到减少管理费用开支,降低成本目的。

三、加强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一)加强施工材料的控制

材料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占总成本的70%左右。因此,对材料计划、供应、使用过程的成本控制尤为重要。

1.做好材料采购前基础工作。工程开工前,由项目部生产、施工部门要对工程设计图进行分析,对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其他材料费逐项进行分解,合理测定水泥、碎石、中沙等施工用主要材料实际数量,提出材料使用计划。

2.施工材料采购控制。材料采购部门应按照材料使用计划确定材料采购计划。尽可能采用招投标及竞价方式进行材料采购,同时在采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质量、供应地点、运输距离等方面,确定合理的购货渠道和价格,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对于采购的材料要严把材料验收关。要从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上严格控制,避免因材料质量问题出现材料退场和二次进场造成的损失。

3.材料消耗的控制。对于公路施工企业由于施工战线较长,露天作业等特点,严格领料制度,做好材料领用方面的记录工作。在工程施工中要严格组织管理,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合理组织材料进场,避免出现二次倒运或使用不当造成的材料浪费。

(二)机械使用费的成本控制

随着公路现代化的发展,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工程机械对于完成工程技术指标,提高工程进度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机械使用和管理也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施工中首先要保证机械完好率,严格执行机械的保养与维护,减少不必要的修理费;工程机械设备的在总体施工组织中要根据施工中的不同阶段,合理调配机械,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对外来租赁设备的管理,充分利用外来机械设备,合理确定机械租赁方式及价格。

(三)加强对人工费的控制

要根据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调配人员,安排好施工计划,避免出现窝工现象的发生。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考勤制度管理,对于施工人员应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在出工和出勤方面制定科学薪酬制度。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加强对施工人员劳动纪律的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管理、加强对职工的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

(四)加强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的成本控制

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二次倒运费、临时设施摊销费、试化验费、场地清理费,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管理工资、行政管理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及其他费用等。对于这些控制应当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加强审核、控制好非生产性开支,以降低成本。

(五)加强施工变更索赔工作,强化索赔意识

变更索赔也是相对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之一。对于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设计要求与施工具体环境不相符合,需要及时变更设计,变更设计应当及时与设计部门充分协调,和业主及时沟通,及时出具工程变更联系单并请监理单位、业主签证工程量及价款,以补增工程价款。

(六)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工程质量成本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道路施工工序及操作规程组织施工,对于路基、路面及排水等隐蔽工程的每道工序严把质量关,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一次合格率,避免因一道工序不合格及质量事故的发生,造成影响下一道工序进行,造成不必要的物料消耗和工期延长。以降低质量成本,能提高经济效益。

(七)加强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控制安全事故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对主干道公路进行半侧封闭施工的情况,另一侧仍有过往车辆通行,因此对施工现场加强安全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在施工现场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施工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机械设备安全,避免出由于现场人员的疏忽大意,造成事故发生,一些工程项目盈得的利润往往被几次事故损耗一空。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必须制订安全责任目标,重视安全管理以防止安全措施不到位影响成本控制。

(八)协调处理好在公路施工中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周围居民的关系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公路施工占地,造成占地动迁或破坏青苗等情况;或出现施工路段要进行封路施工,需要周围地区的车辆进行绕行等情况,对此容易产生矛盾。应及时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处理和解决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产生矛盾,创造良好的施工外部环境,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做好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期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工程进入收尾决算阶段后,应及时组织人员、机械设备等退场,同时积极组织工程技术资料移交和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在竣工之后,应加强对在保修内的工程管理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达到保修期阶段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要对工程的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人工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等各种费用进行分析、比较,确保竣工结算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同时明确项目成本控制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总之,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成本意识,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施工能力强的施工队伍。在施工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目的。只有这样公路施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阳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咨询,2010(10).

2.陈艳.浅谈公路施工中的成本控制[J].科技情况开发与经济,2009(14).

3.唐振达.对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问题的破解[J].会计之友,2008(1).

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篇7

关键词:公路施工,企业,预算成本,控制

1 公路施工企业现状

在现在这个市场经济社会, 各个行业的竞争都相当的激烈, 公路施工企业亦是如此。现在的公路施工企业竞争非常激烈, 很多的施工企业为了获得工程的建造权, 不惜以降低报价为手段, 但这样的方法在工程完工之后往往会出现工程效益很低甚至出现亏损的现象。公路施工企业能够生存的唯一保证就是能够盈利, 为此, 其主要的获利途径主要是多中标或者是降低施工成本。现在的公路施工企业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 能够获取最大效益的成功的项目管理主要取决于公路施工预算成本控制, 现阶段, 预算成本控制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公路施工企业的重视, 并将其成功的运用到公路施工项目的管理中。

2 预算成本控制的内涵

对于公路施工项目中的预算成本控制, 其主要是指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 把施工前的预算成本管理的措施及理念加入到整个施工过程当中去, 如加入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事故处理以及整个施工管理。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运用预算管理理念, 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以及计划责任成本, 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公路施工成本, 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公路施工企业要实现成功的公路施工预算成本控制, 需要准确的控制及核算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成本, 并对工程进行经济责任承包考核, 以此改善企业内部的工程管理, 降低工程成本。要想深入理解公路施工预算成本控制的内涵, 就必须了解预算成本与项目造价以及项目技术管理之间的关系。

项目的造价一是指项目的投资费用, 二是指项目的工程价格或者是承包价。在工程承包出去之后, 企业就要采用预算对施工中的一切成本进行控制, 以保证项目的造价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动。项目的技术管理和预算是密不可分的, 预算成本控制是伴随着施工的整个过程, 而整个过程由项目的管理部门进行控制的, 所以, 项目的技术管理和预算是机密结合的。技术管理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预算的共同作用下, 通过对施工中各种机械材料的控制来实现优化配置的。

3 预算成本控制的途径

对于公路施工企业而言, 公路施工预算成本的控制主要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而笔者也对公路的施工过程有一定的经验和研究, 以下主要介绍公路施工预算成本控制的几个相关途径。

3.1 预算成本控制组织途径

预算成本控制组织途径是预算成本控制机制运行的基础, 一般是由预算成本控制组织以及预算成本计划执行组织两个方面组成。而成本的控制组织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预算成本的编制、协调、反馈以及调整等内容, 也就是成本计划执行的责任单位。在公路施工企业中, 一般都会设立专门的预算成本控制委员会, 并由该项目的项目经理成立相应的预算控制工作小组, 由工作小组内的各种技术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各种开支进行严格把关, 并定期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改进, 以求对预算成本做到最好的控制状态。

3.2 预算成本控制技术方法途径

预算成本控制技术方法主要描述的是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各种经济技术指标中的相关的技术手段、程序以及方法。主要的工作就是编制项目预算成本的原则、流程以及计算取费原则等, 然后根据这些相关的技术方法, 编制施工预算成本书, 之后确定详细的公路施工预算成本以及各个施工环节的费用。

3.3 经济指标途径

经济指标途径就是规定了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执行状况进行相应的管理、监督、检查以及指导等程序。并把工程分为几个模块进行管理, 在施工企业准备对项目进行开工准备时, 应该下达一个总的经营管理目标, 按照经营管理目标中的相应条款对工程预算加以控制管理。例如, 工程中的各种设备的折旧费、维修费、材料的购买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以及工资附加费等一些相关费用。将这些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 满足经济指标, 合理的对预算成本加以控制。

4 公路施工企业的施工预算成本控制策略

4.1 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

在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上, 建立专业的预算管理决策机构, 全面领导预算的管理控制工作, 并负责预算目标的确定、管理程序、管理制度以及预算考评。公路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日常的预算控制工作, 即预算的汇总和审核等, 另外生产部门, 也就是施工作业环节, 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仔细的施工, 杜绝新材料的浪费以及可用材料的损坏等情况, 把握好每一个步骤, 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改正, 不能够盲目的利用各种方法措施进行施工, 保证预算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2 构建配套的管理制度

在执行预算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时, 要保证其顺利进行, 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保证预算控制管理能够有效运作, 实现公路施工预算成本控制的经济价值。预算的目标只要一经确定, 在施工企业内部, 就相当于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 各个工种以及各个环节的施工都要遵守预算目标, 并严格执行。切实围绕预算成本目标, 并严格按照已经确立的管理制度, 进行施工过程的开展, 控制预算成本。

4.3 建立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

要做好预算成本的有效控制, 就必须从基础抓起, 从施工一线抓起, 建立相应的考评及奖励机制, 激发工人的干劲以及敬业精神。考评是考核和评价的总称, 在施工过程中, 要及时考评监督各级责任单位以及工人个人的预算控制管理的执行情况, 保障企业总目标的实现。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考评和肯定, 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措施。预算成本考评是施工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预算成本控制的生命线, 因此,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奖罚制度, 才能确保公路施工预算成本控制能够落到实处。

5 结束语

在当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是社会, 无论市场上任何一个企业都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 因此, 要增加公路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就必须改善现有的公路项目施工模式, 采用新的预算方法, 合理的进行公路施工预算, 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充分融入预算理念, 及时的对施工进行预算控制, 最终获取最大效益,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谢建军.公路施工前后成本控制与管理浅析[J].华章, 20109 (13) .[1]谢建军.公路施工前后成本控制与管理浅析[J].华章, 20109 (13) .

[2]姜华.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探讨[J].交通世界 (建养机械) , 2011 (5) .[2]姜华.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探讨[J].交通世界 (建养机械) , 2011 (5) .

[3]夏占国.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17) .[3]夏占国.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17) .

公路施工企业材料管理 篇8

关键词:公路施工,材料管理,材料计划,材料定额

0 引言

公路工程施工中材料费占施工成本很大一部分, 材料管理是加强内部管理, 控制成本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增长点, 然而多数情况下, 企业往往将提高效益的重点放在企业管理费用和工资上, 对材料管理不够重视。目前材料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 材料的采购计划性不强, 盲目的采购造成了大量的库存, 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不能很好的沟通, 采购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材料不是数量差异大, 就是质量不合格, 采购的任意性又会造成停工、窝工等现象, 加大了施工成本。

(2) 材料的使用管理不到位, 现场布局不合理, 经常发生二次倒运, 使用上限制措施不完善, 没有完备的计量手段, 实验室力量欠缺等, 都会引起质量问题, 严重时造成质量返工。

(3) 材料保管上, 安全措施不全, 露天堆放, 保管不当等, 人为的损耗大, 使用时没有按照先进先出的方式使用, 材料过期浪费严重。

1 材料管理的任务

1.1 工程材料供应和管理特点

公路工程施工材料用量大、品种和规格繁多, 造成了材料资源的复杂, 供应渠道和供应方式的多样性。工程材料的品种会随着工程对象而变化, 工程材料具有多变性。施工时会受到季节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各阶段使用的材料数量和种类不同, 决定了材料消耗、供应及储备的不均衡性。公路施工纵向线长、点多, 材料的运输供应会随着工程地点的改变而变化。公路工程施工工期长, 材料储备量大, 占用较多的资金。

1.2 工程材料的管理要求

工程材料管理要求是以最小的成本, 保证质量, 按期的供应施工生产需要, 并督促和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材料管理具体要求保证材料的供应, 满足施工需要, 编制物资计划, 合理的组织货源, 及时齐备的供应施工所需的各类物资, 这就需要物资部门广泛的进行市场调查, 了解市场信息, 根据施工进度的安排, 准确的编制物资供应计划, 搞好供需平衡, 不留缺口。

保证材料的质量, 建立施工企业供应物资的质量防线, 对供应商要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方法进行筛选, 材料采购人员要熟悉产品标准, 依靠产品标准把好材料关。降低消耗和损耗, 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明确经济责任, 全面进行经济核算, 降低材料的管理费用。

1.3 材料管理的主要工作

订货采购, 采购时要做到三比一算, 同样的材料比质量, 同样的质量比价格, 同样的价格比运距, 考虑价格和运距的综合成本, 采购物资要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 维护集体的利益, 集体采购。大宗材料采用订货的方式, 少量物资采用市场采购的方式, 专用物资进行加工定做。订货时可以采用定期订货和定量订货两种基本方式。

材料仓库管理上要能够主动配合基层生产单位的施工任务, 面向生产第一线, 充分利用积压的废旧材料。材料验收时一般情况要全数检查, 数量较大时, 可进行抽查, 境外进口材料要全面检查。不论是质量验收, 还是数量验收, 都要实测实量, 不能估算或者仅凭产品包装说明, 验收人员要熟悉材料标准。存放时要按照性能和特点妥善安排存放, 防止材料的变质和损耗。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施工准备阶段要编制材料预算, 根据施工平面图安排材料的堆放和临时仓库设施。施工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验, 做好合格标识, 建立限额领料制度, 中间进行分析核算, 积极回收利用废旧材料, 提高再生利用率, 及时的对现场清理, 做到工完场清。

2 材料定额分析

2.1 材料定额的概念和种类

材料定额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需要消耗的材料数量, 是确定材料需用量、库存量和编制材料计划的重要依据, 能够控制一个建设项目主要的材料消耗指标。

工程定额有概算定额、预算定额和施工定额三类, 材料定额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 不再单独编制。材料的概算定额, 是工程概算定额的组成部分, 是初步阶段用来古段材料和设备的用量, 是编制备料计划的依据。材料消耗预算定额, 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单位工程量, 按照社会平均消耗水平进行计算和确定, 是施工过程中材料管理使用的主要定额。材料消耗施工定额, 结合施工单位具体的项目材料消耗进行编制, 供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使用, 内容较为细致具体。

2.2 材料消耗的构成分析

材料消耗有工程实体的消耗, 是工程的有效消耗部分, 与工程设计的技术水平有很大连续, 要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 通过优化设计来节约消耗。

工艺性损耗, 在材料加工准备过程中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损耗, 不可避免, 会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来降低损耗程度。

非工艺性损耗, 包括施工方法不合理, 违反操作规程等造成的一定数量的废品、次品及不合格品等, 场内的运输损耗、保管不善、供应材料不和要求等都是属于这种消耗类型。

2.3 材料储备定额

材料经常储备, 过多会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 储备过少又不能保证生产的需要, 所以要建立合理的储备定额。经常储备的最大值称为经济订货量, 保证材料的存储总费用最低, 存储总费用由订货费用、材料费用、仓库费用等构成。

保险储备, 是为了预防材料运输误期、不合格等特殊情况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而建立的储备, 在正常情况下不动用, 占有的流动资金固定。确定保险储备的方法有经验统计法、实际分析法等。

季节储备, 是为了克服某种材料受到季节性影响而建立的材料储备, 储备数量取决于季节性天数。

3 材料计划的编制

3.1 材料计划的编制程序

企业的材料计划是组织施工生产的必要保证条件, 是全面计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施工企业内部的材料计划有:材料需用量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材料采购计划和材料用款计划。

材料需用量计划, 指完成计划期内工程任务所必需的材料用量, 是供应计划和采购计划的基础, 其技术依据和经济依据为材料消耗定额和任务量。编制时参考施工图纸、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试验配合比等计算出材料的用量, 将场外运输损耗和仓库保管损耗数量单独列出。

材料供应计划, 根据材料需要量计划编制, 施工企业不需要长期稳定的物资储备, 只是对某个阶段进行必要的储备以保证及时供应施工, 防止停工待料影响工程进度, 做到工程完工时做到材料使用干净的地步。

材料的采购计划和用款计划, 采购计划是保证材料供应的主要措施, 采购时要保证规格、计量的准确性。用款计划能够保证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金, 保障物资供应的同时, 占有少量的资金。

3.2 材料计划编制的要求

材料计划的编制是一个不断分析材料供应和使用情况的过程, 材料计划要保证用料的品质、规格和数量的完整性、齐备性, 计划的供应时间不能过早, 也不能过迟, 做到适时性。本期的计划要以上期计划为依据, 并未下期做好准备, 通过编制计划发现材料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计划期内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从而更好的保证正常施工的需要, 降低材料费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强, 刘军.加强施工企业材料管理的若干措施[J].建材, 2007 (22) :48-49.

[2]王秋荣, 魏俊萍, 甄赛男.浅谈施工项目材料管理[J].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3, 9:11-12.

[3]石林子.路桥施工企业材料管理及控制把办法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04.

[4]余德池.建筑施工与项目管理[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08-311.

浅谈公路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 篇9

1.投标签约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投标过程中, 投标价格作为企业取得有效经济效益的基础, 在投标之前, 投标单位要对业主及所投项目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并结合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及成本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确保施工单位在竞争中取胜, 又避免由于价格较低而中标, 为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工程中标以后, 工程企业要结合中标金额及合同档案来制定出目标成本, 确保工程的建设中尽可能的将消耗降到最低, 并取得利益最大化。在制定目标成本之前, 要认真仔细的对工程项目的市场行情及供应条件等信息进行收集及整理, 确保目标成本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由于公路工程项目的结构、规模及施工环境的差异, 导致各工程成本项目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若施工单位制定的目标成本过于简单及表面, 或者是仅仅通过自身经验来制定目标成本, 从而对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及施工条件、施工工期等因素不够重视。因此, 此类目标成本由于没有与实际施工状况相结合, 从而导致其操作性能差, 施工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

3.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1) 目标成本的细节化。

要求施工项目部门禁止将原有的目标责任成本作为日常成本控制工作的主要依据, 需要其做到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 需要其降低成本的潜力得到有效的发掘, 促使目标成本能够在成本管理中得到有效的发挥。由于企业管理人员所掌握的情况及实际项目中存在着应有的差异, 并且其项目的初始状况及施工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 因此, 只有将工程项目的进展与外部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有效的调整, 才能将经济效益出现最大化趋势。

(2)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①材料费:

在公路工程成本管理中, 材料费作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 其材料成本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 所以, 应将材料费用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着手。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前提下, 确保材料的选择要物美价廉、运输经济、储存原则合理, 控制好施工材料的采购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工程建设中所耗费材料的数量进行有效控制。

②机械使用费:

由于施工工序的不同, 所选择的施工机械设备也不同, 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及保养工作, 提升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及完好率, 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养护,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维修成本出现。在对租赁的机械设备的管理上, 要做好工作记录, 确保结算准确详细。

③人工费:

间可能的避免出现按小时结算工资的方式, 可以采用计件算工资, 提高施工人员的生产积极性。

④非生产费用:

对经费开支应严格控制, 严格费用的审批程序, 实行一人多岗, 有效的节约成本支出。

(3) 竣工验收及养护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对工程项目的验收及养护阶段, 虽然很少出现工程收入, 但却避免不了出现工程验收及维修费用。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的及时性影响着实际的验收费用增减。在工程项目完工以后若交工验收不及时, 不仅会造成管理费用的增加, 而且还会影响到工程尾款的结算及收取工作, 导致保修期延长, 保修费用增加。

二项目管理部门的成本控制方法

1.构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项目管理部门要不断的完善成本控制的目标, 依据成本成本控制体系来对该项目的项目成本进行分析, 使其逐渐经过细分至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身上, 不断的完善制度, 能够有效的将责任部门及负责人的责任得到落实, 使成本控制的范围及对象得到明确。其次, 还要加强项目的成本管理观念, 要求领导人员及施工技术人员等都能够有效的树立成本及效益意识。能够明确的了解成本管理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及个人收入之间的联系。

2.完善施工设计队伍的建设

在工程中标以后, 项目部门必须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编订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 对于项目中的重点工程、控制性工程要单独的进行施工注释设计编订, 来以此作为成本预算的重要依据, 并上报上级进行审批。要求施工组织设计能够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在对其进行编订时要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包括自然环境、水文地质、气候因素、交通运输等。构件项目部、施工队伍两级方案优化及工程数量控制体系, 使各级工程师的作用能够在控制体系中合理发挥。项目部门对公司批复的视功能方案及工程数量都需要对其进行再次的优化及改进, 使其能够有效的在工程建设中运用。

3.施工队伍的强化

在对施工队伍的管理上, 应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合同管理体制, 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管理, 控制施工人员的规模, 使其人员结构得到优化, 按照已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合理安排人员的进出场要求;做好工作分配, 提升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尽可能的将成本支出降低。

4.施工材料的管理及控制

(1) 严把采购关, 降低材料的采购成本。

工程项目部要做好对主要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 实施统一招标采购方式, 禁止自行购置。项目部门要结合原有的施工经验, 构件施工材料供应商的登记, 并进行对比, 挑选出较为适宜的一家作为供应商。做到工作要透明, 严禁出现暗箱操作及腐败的现象发生。重要且用量较大的材料要与供应商签订合同, 固定价格, 确保材料的质量、供货时间、配送方式及交货地点等问题;对于地材及用量较少的材料, 需要坚持用多少买多少的意识, 避免由于购买国道造成仓库积压及出现损失。

(2) 做好材料的收发, 了解工程整体的材料消耗, 坚持节约用料, 严禁浪费。

其次, 构建购入才老的账目登记工作, 加强材料的动态管理体制, 保证材料统一堆放, 且放置合理, 避免出现二次搬运现象发生, 严格落实材料的收发制度。再者, 在购入材料入场时要做到点验详细, 确保质量;施工材料的发放需要结合此类施工规模进行发放, 特别是对刚才及水泥等重要材料的发放, 要做到限额放料。

(3) 对于大型周转性材料的管理及控制。

加强对隧道衬砌台车、钢模板等大型的周转性材料的管理工作, 由于周转性材料购买价格相对较高, 在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 且使用频率较高, 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若在施工中对周转性设备管理不善造成损坏, 则会直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导致工程的工期及进度受到影响。

5.施工机械的管理工作

施工设备部门要结合工程质量、进度及设备的能力进行分析, 合理的对机械设备进行配置, 做好对机械设备的定期保养剂维修, 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定期的进行培训, 提升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及工作效率, 避免由于机械设备的原因造成机械事故发生。做好机械使用的等级及燃油消耗记录。其次, 对于外部租赁的设备, 要做好工序的衔接工作及登记, 提升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使其尽可能的满负荷作业。

6.完善施工变更索赔事宜, 强化企业索赔意识

变更索赔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之一, 要求施工项目部要做好与监理部门、设计部门及业主间的相互协调, 做好合同及施工图纸的分析工作。在变更设计时要确保做到经过批准以后再变更设计, 在变更设计以后在施工的方法。在施工现场中, 对于施工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好登记, 搜集相关资料, 构件一份完善的施工档案, 尽早的将工程变更联系单交至监理部门及业主进行签订。

7.竣工结算

工程完工以后, 要对工程进行收尾决算工作, 尽快的对施工人员、机械等清出场地, 工程留守人员应做好对工程技术资料的移交及竣工结算手续的办理。做好对工程建设中的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管理费等全部费用的审核, 做好对比分析。不仅能够确保竣工结算的正确性及完整性, 而且能够为今后项目成本管理方向找出最优成本体系。尽快的对费用进行结算, 对未能在短期内结算的业主, 需经过商议, 签订还款协议, 注明还款时间, 间可能的使竣工结算成本控制到最低。

三结语

公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篇10

(一) 成本动因的概念及分类

成本动因, 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或因素。成本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 因此, 分析和控制成本动因, 是任何一个组织进行成本管理的前提和根本。

传统的成本管理忽视了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和把握, 通常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是最早研究成本动因问题的学者。他在1985年出版了《竞争优势》一书。在该书的第三章中专门介绍了影响成本的一些结构性因素即他所谓的成本动因, 主要有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相互关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

在迈克尔·波特教授之后, 有很多学者研究成本动因问题, 他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成本动因的内容, 形成了不同的成本动因理论。总的来看, 各位学者提出的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类即战术成本动因和战略成本动因。

(二) 战略成本动因管理———企业成本管理的新视角

战术成本动因即各种与日常作业相关的成本影响因素, 如产量、销量、人工小时、机器小时、维修小时、生产批数、调整准备次数等。此类成本动因的变化引起特定成本项目的比例增减。从成本管理的角度看, 通过控制战术成本动因降低成本意义不大, 因为企业不可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减少战术成本动因, 除非部分成本动因是无效的 (例如产量相对于市场需求过大, 造成了库存积压, 此时可以降低产量) 。

但是, 战略成本动因不同, 它是指从深层次影响组织成本, 由组织的战略决策决定的因素。关于战略成本动因的内容, 美国学者约翰·桑克在有关文章中曾列出了下列清单:规模、范围、经验、技术、复杂性、员工的参与、全面质量管理、能量利用、工厂布局效率、产品构造、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联系等11个成本动因。其中, 前5个称为结构性成本动因, 后面6个称为执行性成本动因。

所谓结构性成本动因产生于组织对其基础经济结构的选择, 这些选择决定着任何给定的产品群的成本态势。执行性成本动因则是指那些对组织成本态势的决定力视其成功地执行的能力而定的因素。与结构性成本动因不同, 结构性成本动因并不总是越多越好, 例如, 规模或范围超过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不经济。相反, 执行性成本动因总是越多越好。

由于战略成本动因是从深层次影响组织成本, 由组织的战略决策决定的因素, 因而实施战略成本动因管理是成本管理的关键, 故在西方战略成本动因管理被视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

二、通过战略成本动因管理降低公路施工企业成本

公路施工企业的成本主要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用、其他直接费、施工管理费和企业管理费等项目构成。公路施工企业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就是要考察研究导致公路施工企业成本发生的战略性因素, 以便通过管理这些因素来降低公路施工企业成本。以上述西方战略成本动因理论为指导, 结合公路施工企业的特点, 公路施工企业的主要战略成本动因有规模、范围、经验、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机械设备利用程度、企业内外部联系、员工的参与等。

公路施工企业的战略成本动因揭示了决定公路施工企业成本水平的战略性因素。显然, 公路施工企业通过管理好这些战略成本动因就可以最有效地降低成本。

(一) 合理确定经营规模

合理的经营规模可以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钱德勒将其定义为:“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所增加的规模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规模经济说明规模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在存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 一个企业比竞争对手具有较大的经营规模, 就能获得一定的成本优势。当然, 经营规模也不能过大, 否则会适得其反, 产生规模不经济。很多行业存在着规模经济, 建筑业也一样。施工企业规模扩大可以促进工作人员的专业化、采用大型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使企业现有资源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利用, 这一切最终可以导致企业成本的降低, 取得规模收益。

(二) 适当扩大经营范围

适当地扩大经营范围可以使企业实现范围经济。所谓范围经济, 钱德勒将其定义为“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由这个定义可见, 范围是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施工企业可以利用范围的扩大来降低成本, 提高成本效益。例如, 公路施工企业具有公路施工的技术经验, 而公路养护与公路施工是相近的活动, 因而公路施工企业可以同时承担公路养护工程任务, 使自身资源得到有效运用, 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效益;类似地, 公路施工企业还可以将业务扩展到航道、港口、铁路工程的施工, 来实现范围经济。

(三) 利用经验效应

研究表明, 不断地重复执行一项作业, 由于经验的积累可导致成本的下降, 在经济学中这种现象称为“经验效应”。经验效应主要通过熟能生巧而取得, 同时也可以通过正确的培训和指导, 使员工分享他人的经验和知识取得。经验导致成本下降的机制随处可见。大量的研究发现, 当产量翻一番时, 单位产品成本就会降低10%-30%。所以, 经验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公路施工企业的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单件性, 但也有很强的共性, 在招投标、工程设计、预算编制、施工等诸多环节均存在经验效应。

因此, 公路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多承担工程以及相关经验与知识的学习和分享积累经验, 获得相应的成本优势。

(四) 提升技术水平

技术在企业价值链的各项活动中应用的水平是决定其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公路施工企业提升施工等各项活动的技术应用水平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砼路面滑模施工技术是自动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工程质量好的大规模机械化施工方式, 是利用水泥所具有的凝结硬化特性和新拌砼的工作特性, 借助大型机械, 一条龙连续完成砼摊铺、振捣成型、拉毛养生等工序的施工技术。与人工小型机具施工和沥青砼路面相比, 具有动态平整度好, 高强度、高密实度, 施工速度快, 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 是当前国际上主要采用、最有前景的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方式。显然, 对于公路施工企业, 采用该项技术将明显降低施工成本。

(五)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没有质量, 数量再多也没有意义, 有的只是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巨大损失。关于质量与成本的关系问题, 可从质量成本概念来考察。质量成本通常是指为保证或提高产品质量而进行质量管理活动所支付的全部费用, 以及因出现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一切损失。质量成本一般包括四项: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传统观念认为, 随着质量的提高, 前两项成本上升 (上升速度越来越快) , 后两项成本下降, 质量过低或过高质量成本总额都较高, 因此存在一个质量水平 (这个质量水平容忍一定数量次品的存在) 可以使质量成本达到最低, 这个质量水平被称为“可接受质量水平 (AQL) ”。但是, 现代质量成本观认为, 质量在接近稳固零缺陷状态时, 控制成本 (预防和鉴定成本) 并非无限制地增加, 而是可能随着接近稳固状态而先增后减, 至于故障成本则可降至为零。现代质量成本观已经得到实际证明。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 它的目标就是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完美 (无缺陷) 的产品。

建筑工程相对于一般产品而言重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尤为重要, 因为工程质量的缺陷可能导致今后付出巨大的质量成本, 甚至导致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六)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研究表明, 产品全生命成本 (total life costs) 的80%至85%是由在该产品生命的研究开发与工程设计过程做出的决策所约束的, 这部分成本成为今后的约束成本 (committed cost) , 即一个公司未来将必须发生的成本。对于这部分成本, 企业在生产过程无论做出多大的努力都无济于事, 生产过程成本管理只能影响产品生命成本总额中的百分之十几的部分。因此, 研究开发与工程设计过程做出的决策是关键, 在这个过程发生在作业上的额外一元钱至少能节约8至10元花在制造和制造后作业上的成本, 如设计变动或服务成本。

对于公路施工企业也是一样。公路施工企业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在工程开工前, 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 科学确定最经济的施工方案, 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施工过程中无效的作业发生, 从而保证工程成本维持在最低水平。

(七) 提高施工机械利用程度

施工机械利用程度是在一定期间内对现有施工机械的利用率, 利用率越高, 单位工程分摊的有关固定成本就越低。在施工企业中, 随着施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施工机械越来越先进、价值越来越大, 与施工机械相关的固定成本比重很大, 因此提高它们的利用率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

(八) 改善企业内外部联系

企业的内部联系是指企业内部价值链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施工企业内部有很多活动,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对于相互联系着的活动, 改变其中一项活动的实施方式, 便可能降低两者的总成本。有意的提高一项活动成本, 不仅可能降低另一项活动的成本, 也可能降低总成本。例如, 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将会便于施工, 虽然增加了部分设计成本, 但由于提高了施工效率, 从而可以减少人工、材料、机械使用费等项成本, 最终可能使设计与施工两项活动的总成本降低;再如, 经常对施工机械进行检修、保养, 增加了检修、保养成本, 但是由此会降低施工机械的大修成本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故障成本, 结果也可能使它们的总成本降低。

公路施工企业的外部联系包括与供货商、建设单位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其它施工企业之间的联系等。由于在工程成本中材料费所占比重最大, 因而加强与供货商之间的联系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最为关键。大量企业实践表明, 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 与供应商构建战略伙伴关系, 对于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及供应质量和降低采购成本意义重大。但是, 在建筑业传统的采购模式中, 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关系多是不稳定的, 其合作多是临时性或短期性的, 往往竞争多于合作。因此, 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较高。而如果施工企业能够有选择地与少数供应商开诚布公,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 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 则不仅可以保证供应, 而且可以降低采购成本。

(九) 调动员工全面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依靠人来执行, 降低成本当然离不开人的因素。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程度高、责任心强, 积极探索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是施工企业降低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施工企业的作业一般在露天野外进行, 员工参与成本管理尤为重要。要确保员工全面参与, 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通力合作:成本管理是一种团队性而非个人性工作, 所以必须在共同目标上相互合作。

2、启发激励:即企业要引导、教育、鼓励员工重视成本管理, 对成本管理感兴趣, 有热情。

3、上情下达:

即在成本控制实施时, 企业要将成本管理的目的、步骤与预期成果等公诸全体。唯此上情下达, 才能起到激励、启发员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 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 1997.

[2]、 (美) James M.Reeve.成本管理研究 (英文版) [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3]、 (美)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著;张逸人等译.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高速公路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探讨 篇1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而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施工项目的单价越来越低,如何控制好项目施工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投入的费用降到最低,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高速公路;成本控制;动态控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单价越来越低。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工期、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节约开支,是施工企业立足于市场的重要根本。其实在高速公路施工项目中的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无一不贯穿成本管理。因此,做好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1、建立施工成本控制系统

施工项目需要被告责任成本管理制度,有以下四大重点:(1)对责任的主体(个人或科室)进行责任划分,明确其责任。(2)制定成本责任目标。(3)执行过程严格控制。(4)成本考核。通过这四个环节,构成有机的成本控制系统。

1.1责任成本预测与制定

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全方位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来预测。主要依据:(1)工程中标价;(2)前几年度工程成本资料;(3)工程项目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的投标价格和当地实际价格;(4)单位内部各项费用消耗定额及费用支出标准。在制定成本控制系统时项目经理部的相关人员必须到场,体现出项目成本的准确性及可操作性。

确定项目责任成本目标后,项目部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制降低施工成本的施工组织设计,从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组织管理各个方面进行设计,从而降低施工中所用的材料费用、机械利用率等,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

2、实施项目成本的动态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执行中的控制环节包括:施工项目计划责任制的执行,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协调,施工项目成本核算。

2.1落实施工项目计划成本的动态控制

2.1.1根据项目目标成本,将目标分解到各职能人员,签定目标考核书。并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并为保证成本计划完成而制定具体的操作措施。根据本项目的分项工程划分建立成本台帐如下表(以土方开挖为例)。

序号工程名称单位成本目标数量变更后成本目标数量单价本月已完成数量累计成本数量剩余成本数量截止日期

1开挖土方m36006206305201003.1

按定期的工程结算(土方开挖一段以一个月为期)结算后立即登入以上成本台帐,对已实施的工程与控制成本进行对比。如支出成本大于目标成本,或与进度不符,则应立即停止结帐,并报项目经理部查明原因,保证目标控制成本。

2.1.2加强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协调项目经理部定期检查成本的执行情况,并在检查后及时分析,采取措施、控制成本支出,保证目标成本计划的实现。

项目经理部根据承包成本和计划成本,绘制各分项工程和总的目度成本折线图,在成本计划实施过程中,按月在同一图上绘制成本发展动态图,以此分析成本偏差。

在成本控制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须制定具体的控制成本措施。编制成操作手册,从工、料、机、管理费等方面进行遂个进行管理。

以控制材料费为例:材料费占工程成本一半以上,重视材料(物资)管理应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

施工中千方百计节约降耗是物资量差管理的主要目标,实际量差节约途径有两个方面并有着不同的层次,一是节约降耗,即减少预算中物资消耗。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推行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优化试验配合比等减少预算中用量,来实现这是技术进步,技术创新而降低材料用量也就是降低工程成本方面的体现。二是控制物耗,即减少物资损耗。通过对施工班组实行限额量领料来防止材料浪费或实现少量节约,目的是减少场内运输和操作损耗。不难看出,量差节约是材料在使用过程的节约,量差控制也就是要对材料在使用的全过程实行制控。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不能节约,主要责任不在物资供应部门而在工作工班用料者和更高层次的决策人。量差管理的关键就在于要使用料者和生产指挥及技术人员关心用料成本,这项工作应该是项目经理管理的主要工作,应由项目主要领导来抓。量差节超对材料成本的影响:

量差节超=预算材料单价 ×(预算材料数量 -实耗材料数量)

影响量差考核结果的其他因素有:一是预算数量不准,预算漏项、工程变更后预算动态跟不上,使控制和考核依据不准;二是在实耗方面;理论重量与实际重量偏差(如钢筋)造成的节超;三是返工材料多耗。这里还要提一下,并不是所有消耗掉的材料多有预算数量进行量差对比。以下四个方面的物资消耗在预算材料里没有材料数量。因此在使用中更要精打细算或者制定自己的定额,严加控制。这四个方面包括:(1)由机械使用费开支的机械用料。(2)由其他直接费用开支的用料。包括冬、雨、夜间施工增加的用料、高原地区、沿海地区、行车干扰工程施工增加的用料,工具用具领用,测量、清场、实验等用料。(3)由现场经费开支的临时设施用料。包括临时生产生活用房、料场、工作场等和供水、供暖、供电及临时便道等,应严格根据总体安排,控制消耗。(4)由管理費用开支的指挥车用油及管理机构人员工具领用等。

价差控制,控制实际供料价格是控制材料成本的另一个方面。这里所谓的“ 价”是由物质的购入原价+运杂费+场外运输损耗+采购和保管费四部分组成。这四个环节属于物资流通领域。在这里场外运输损耗和仓储损耗都是数量损耗,实际材料价格的构成也必须包括这四个环节,即

购入原价+采购和保管费/ 实耗数=实际材料价格

才能建立起比较价差的基础,因此差价节超是物资流通过程的节超。价差控制实际上就是要对物资从采购到发放的全部流通环节的控制,是物资实际发生的采购、运输、场外运输损耗及采购保管的总和与预算价格比较的综合体现,因此价差节超的责任在物资部门。上式中分母“ 实耗数”指通过发料计量真正用到工程的数量。实质材料单价不但受购入原价,运杂费和采购保管费高低的影响,也受实际能用的材料数量(实耗数)的影响也就是说场外运输损耗、收料方吨(方)和仓储损耗越大,实际能耗的材料就越少、实际单价就越高,价差控制的重点应是物质采购运输、收发科计量和仓储管理。就较大工程项目应配备地磅,对地材不同干湿容重计量收方是避免场外运输损耗和进料亏方的主要手段。签定购销合同时,尽量采用收货地计价。另外对于堆料料场的硬化处理也是项目施工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大量的砂石堆放在没有经过硬化处理的料场上,被重车、装载机压入地下也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价差控制的目的是应使供料人关心成本,把价差的控制和考核通过核算的形式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上,一般以供料成本降低率表示,即

供料成本降低率=(预算材料单价—实际材料单价)÷ 预算材料单价×100%

加强物资人员的责任心,激励物资部门强化物资采购、运输、收发料计量和仓储保管等物资流通全过程的管理、监督与核算,以达到最低的资金投入的最大限度的减少物资使用前的损失。

价差节超对成本的影响:

价差节超=实耗材料数量 ×(预算材料单价 -实际材料单价)

总材料肥超节=量差节超+价差节超

代入上面量差节超和价差超简化后:

总材料节超=预算材料单价 ×预算材料数量-实际材料单价×实际材料数量。

3、建立施工项目成本核算

建立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制,是当前施工项目管理的中心课题,用制度规定成本核算的内容,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核算,是成本控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和手段。综合以上分析:加强成本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项目部各核算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均应承担成本核算的责任,完善项目施工的承包责任制。

3.2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图表,并建立成本台帐,遂月汇总,使成本支出一目了然。

3.3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为决策者提供可靠依据,遂月进行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做好竣工后施工项目成本的结算,按章奖罚。

总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严格控制成本,精打细算,企业才能创造出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卢严斌.实行项目风险经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J].施工企业管理,2002,(3):30.

公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 篇12

一、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体制不健全,责、权、利不对称

在现实中,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利益与风险不对等、权利与义务不相称的问题。项目经理对项目施工全权负责,权利很大,但风险很小,对各类成本不重视,管理不精细,甚至有可能出现“黑洞”。项目管理人员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和市场竞争观念,不考虑企业的盈亏情况,对工程的进度、质量不闻不问。项目的职工对企业的发展、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模式漠不关心,认为项目管理的好坏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并无太大关系,他们工作中的失误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落后是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2. 观念保守,缺乏对成本控制的全面认识

现有的公路施工企业大多由国有改制或重组而来,习惯于按传统观念想问题、办事情,靠完成产值,扩大投资、争取计量来实现成本盈利。面对市场竞争的沉重压力,不少企业盲目承揽项目,有的企业不计成本盲目铺展,贷款垫资施工,使企业背上沉重包袱,企业步入越干越亏的境地。殊不知,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工程整个施工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是项目成本目标实现、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施工项目管理是为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期限及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和资金。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各种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施工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有效控制成本;也只有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有意义。

施工企业在实施项目管理与成本控制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项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即最优化原则。

2. 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员、全面和全过程的管理。项目成本的全面控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确保成本控制工作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继续进行,即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从而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自终置于有效控制之下。同时,强调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发挥全员参与与改善的主动性相结合,将“科学性、主动性、一致性”融入其中。

3. 目标管理原则

施工企业目标管理就是要明确成本费用控制范围,确定有效可行的目标成本,分解细化责任考核指标,保证目标成本管理的各个层次能满足目标成本量化指标的控制要求,同时制定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保证目标成本的有效实现。

4.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民主集中制和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下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管理体制。在项目施工进程中,分清管理层次,明确考核目标,对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所肩负成本控制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施工阶段成本的有效控制

工程项目从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结束,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成本控制活动必须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投标价格的确定是企业取得合理盈利的基础,投标前应尽可能了解所投项目情况,并根据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成本管理水平等,合理制定投标价格,使之既有利于在竞争中取胜,又避免以过低价格中标,为项目成本管理打下基础。中标后,企业应根据中标金额和合同文件编制目标成本,并立即挑选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良好的项目管理班子组建项目经理部。这也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竣工验收及保修阶段成本管理也是成本控制必不可少的环节。项目完工后应及时进行交工验收,尽量减少管理费用开支,缩短保修期,从而减少保修费用,减少潜在责任风险。同时加快工程尾款的结算和收取,降低资金成本。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通过对施工过程各项工作的综合、优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强化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是实现责任成本目标、提高企业效益的关键。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为:

1. 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体制

项目经理部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是项目管理的主体,是一个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体系。对这个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明确的确定,赋予相应的权利,配以一定的奖励机制,可以使体系中每个人员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从而打破原有的互相推诿扯皮、无章可查、无据可查的格局,达到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一切有章可循,从而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

2. 合同管理

施工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的,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期结束为止,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尤为重要。加强合同管理主要把握几点:一是印章管理,落实专人保管,使用登记。二是归口管理,就是建立合同审核会签制,重要的合同必须报经公司主管部门和领导审阅,所有合同均应建立台帐,统一保管。三是尽可能使用统一格式合同,如设备租赁合同,材料供应合同,临时用工合同,以确保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和合法性,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3. 施工技术管理

在一定时期,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成本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但这种方法不可能使成本一直降低。因此,施工企业为改进生产成本就需要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只有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才能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创造出优质产品。施工技术是优化施工、设计和优化生产要素计划配置的重要体现,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与施工工艺是施工企业技术水平系统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通过制订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施工过程中努力寻求各种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4. 质量、安全管理

施工企业应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工程所达到的最佳质量水平,并不是工程质量越高越好,而是指工程建设总成本最低的质量水平。施工企业应该在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合同或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努力把质量成本控制在某一水平。综合考虑质量成本各方面因素,使工程项目的质量即符合工程标准要求又具有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在施工中,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规范允许的正负偏差,节余材料的使用量,降低项目成本。

5. 人、材、机的管理

加强施工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管理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最直接体现,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在工程成本中,人工费占全部成本比例一般都在10%左右。严格控制人工费,应做到尽量减少非生产性人员开支;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现象;充分利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工时浪费,减少工作中的非生产时间;不断提高队伍技能;加强对零散用工的管理,提高零散用工的劳动生产率;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根据各施工工序的需要,合理配置技术工人,合理调节各工序人数,既可以加快工程进度,又能节约人工费用。

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70%-80%,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的节约来弥补。因此,首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坚持“阳光采购”,从“廉”采购,杜绝“灰色收入”。第二,根据施工程序及工程形象进度,周密安排分阶段的材料计划,这不仅保证工期与作业的连续性,而且用好用活流动资金,降低库存成本,在资金周转困难时尤为重要。第三,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较少搬运和倒运损耗。第四,要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对周转材料及大宗材料,如钢材、九夹板等包死基数,以限额领料来落实;第五,对各种材料,坚持余料回收,废物利用,这是材料成本不可忽视的最终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合理选用机械,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段落,尽量减少施工中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组织施工,调配机械,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加强现场设备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及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

上一篇:院内糖尿病低血糖分析下一篇:现状分析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