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会计的特征分析

2024-09-04

价值链会计的特征分析(共12篇)

价值链会计的特征分析 篇1

一、价值链会计产生的社会背景

会计演进的动力来自环境的变化和管理领域的变革。目前会计环境从内部到外部的各个方面, 由于受时代演进的影响, 已正在发生诸多革命性的变化。在社会经济环境上, 人们把管理的视线逐渐转向了价值及其载体数字的活动上, 把管理目标锁定在业务链和价值链每个环节的增值上;从现行会计模式本身来看, 传统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招致越来越多的批评, 对财务会计批评的焦点在于财务会计无法反映企业价值的信息, 管理会计更是众矢之的, 哈佛大学商学院卡普兰教授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指出管理, 会计的相关性已经消失, 传统的管理会计忽视了新的制造环境和新的管理理念;再加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现行会计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已经大大落后于实践的要求。管理领域的新态势在很大程度上昭示了未来会计发展变革的根本方向, 价值链会计的提出便是适应这一变革的一种选择。

二、价值链会计的特征分析

(一) 从学科归属视角

目前, 价值链会计还只是一个研究领域, 尚不能称作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是明确价值链会计在会计学科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还是有必要的。对于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理应尽早明确其学科归属以及问题域, “从学科分类的角度, 价值链会计应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的命题 (纂好东、杨志强, 2004) 。价值链会计并非会计学的分支学科, 它是传统会计管理在价值链理论下的延伸。既然价值链会计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 理所当然地会具备管理会计的某些特征。

1.观念的战略性

对于管理会计来说, 观念的战略性具有两层意思:第一, 从纵向来看, 管理会计为企业提供目标形成和决策所需信息时应有长远的观念;从横向来看, 应有全方位的观念, 即所提供的信息应包括内部情况和外部信息, 诸如竞争对手、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情况。

从价值链会计的目标来看, 其目标之一是提供价值创造的信息。以价值链管理为核心的价值链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它向其服务的对象——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价值增值决策所需要的价值信息。这些信息内容包括企业上游价值提供者——供应商和下游价值接受者——客户的价值信息, 甚至包括竞争者——同行企业的价值信息, 这正符合了上述管理会计全方位的观念。而且, 价值管理作为一种理念, 强调的是价值视角的战略管理。

2.多元性

传统的管理会计是对内报告会计, 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决策提供服务。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传统管理会计已远远不能满足管理者的要求。21世纪管理会计是战略管理会计, 这种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提供服务。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不仅应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形成、业绩的评价、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管理者提供所需信息, 还应为股东了解公司采取某一特定的方针、政策的原因提供信息;为客户提供产品价格上涨原因的信息;为潜在投资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信息提供服务。也就是说, 管理会计服务对象越来越多元化, 而上述多元化服务的完成离不开价值链会计信息的运用, 即价值链会计的多元化运用是为了管理会计服务多元化的实现, 这就体现出价值链会计服务对象的多元性。

再者, 由于价值链会计是建立在价核心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和经济联合体价值增值最大化 (管理会计的目标) , 从而需要满足多方的不同价值信息需求。需求的多样性, 又决定了其信息的多元性和信息处理的多元性。

3.灵活性

从遵循的规则看, 价值链会计不受公允的或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约束, 而是根据企业内部管理者的需要, 灵活地选择计量和计算、评价和分析、反映和反馈的程序和方法。例如, 在计量单位上, 同时采用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两种计量中一位;在计算方法上可以有充分的灵活性;在评价和分析方法选择上具有多样性。这也恰好是管理会计区别与财务会计的一些重要特点。

(二) 从价值管理视角

价值链会计, 又可称为价值链会计管理, 它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 以核心企业为龙头, 以价值链的整体价值增值为根本目标, 以提高价值链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具体目标, 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和多赢原则为运作模式, 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从而实现对价值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效规划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活动。价值链会计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将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客户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 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通过价值链的创建, 实现整个价值链的低成本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真正实现“多赢”。从定义可知, 价值链会计是以价值链整体增值为目标的管理活动, 在某些方面与传统会计有所不同。从价值管理角度来看, 其主要特征有;

1.广域性

价值链会计超越了传统会计主体的范围, 扩展至价值链条上的相关企业。同时, 由于价值链会计管理是以价值管理为核心, 需要渗透到价值活动的每一个领域。可见, 价值链会计相较传统会计而来, 其具有更宽的广域性。

(1) 空间的广域性

价值链管理会计在进行价值链分析、计算等活动时, 不仅要考察本企业的价值链价值增值性, 而且要考察竞争对手、供应商、销售渠道甚至整个行业的价值链的价值增值情况, 从而在空间范围土具有广域性。

(2) 内容的广域性

价值链管理会计的内容包括全部价值信息, 具体来说是构成价值链的全部作业, 即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营销、服务五项基本作业和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四项辅助作业。

2.协作性

价值链会计管理的有效实施有赖于价值链各方的同力协作, 价值链是由多个企业所组成的企业联盟, 因此链上的任何一个企业的决策都会影响其他企业的决策, 一个企业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和库存优化控制等不但要考虑本身的业务流程和所拥有的资源, 更要从价值链整体出发, 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控制。因此, 要实现价值链整体的增值, 就需要价值链上的各方能够消除企业界限, 实现协同工作.在着眼于单个企业利益的旧的管理模式下, 在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之间起作用的是赢—输观念, 双方都想从对方索取更多的利益。而价值链会计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使核心企业与其他各方的关系真正从交易型转向伙伴型, 使企业的经营目标从单赢走向双赢, 并最终实现多赢。

3.信息化、电子化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价值链赖以存在的技术基础。价值链不仅要传递物流、资金流, 同时也要传递信息流。现代社会经济中的竞争, 已经从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价值链上的各方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 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 分销商、服务商与核心企业要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 并及时与供应商在经营上进行协调, 真正做到价值链上的各环节都以顾客的需求作为组织生产和安排库存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价值链的整体增值并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为使价值链上的各方能及时根据最终客户的需求合理安排物流, 必须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此外, 实时的信息交换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信息储存和传递成本。因此, 电子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价值链会计管理的工具, 更是价值链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实时性

价值链会计系统借助于网络和数据库, 信息集成已突破部门和企业的边界, 从而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核算型系统走向了管理型系统。这些给会计领域带来了许多实时的特征, 不仅表现为能够在经济业务发生的同时进行实时的计量、记录、呈报和分析, 而且能够进行实时的会计管理, 包括实时地参与决策、作出预测、进行控制。可见, 实时性是价值链会计的重要特征。

(1) 实时的价值信息

价值链会计实现了财务信息同步反映业务信息, 系统的确认和计量是建立在动态时点的基础上, 从而不仅可以按照既定的月、季、年来披露价值信息, 而且可以随机快速地生成所需信息, 会计期间已不再是约束条件, 从而使得其提供的价值信息具有实时性。

(2) 实时的会计控制

价值链会计通过将既具有结构化控制又具有明确控制标准的会计控制方法嵌入了价值链各流程环节 (作业) , 使会计系统能够根据其提供的价值信息自动判断业务条件、选择业务规则, 并且进行实时的分析评价, 实现对业务流程的实时控制。

5.系统性

价值链管理包括三个层次:第一, 基本作业、辅助作业内部的作业管理;第二, 企业内部的价值链管理;第三, 企业外部的价值链管理。从而使得建立在价值链管理上的价值链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正确地处理作业与作业、业务流程与业务流程、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价值链之间的关系, 其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建议、业绩的测评要服务于系统的整体优化。

摘要:通过对社会背景的引入, 本文分别从学科归属和价值管理两个视角对价值链会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在前人的研究上作出了总结。

关键词:价值链会计,特征,特征分析

参考文献

[1]阎达五.价值链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4.02

[2]郭梦龙.价值链会计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05

[3]李百兴.价值链会计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财会通讯.2003.07

[4]纂好东, 杨志强.价值链会计的定位及问题域.会计研究.2005.11

价值链会计的特征分析 篇2

一、引言

长期以来,关于会计理论是否有用的疑惑一直困扰着我国会计界。许多人认为,会计完全是实务性的,而不是理论性的。对于持这种观点的人来说,会计只不过是一系列的实务、程序、方法和技术,是一种无须多加论述、调整和论证以形成“理论”的行为。尽管如此,对会计理论的探索自20世纪初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在中国,现代意义的、较为系统的会计理论研究起步则较晚,但发展极为迅猛,已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赵西卜等,)。然而,会计是否需要理论支撑仍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旨在集中讨论会计理论对会计实践有无用处或是否有关联这一问题

二、会计理论与实践

在许多情况下,由于会计内涵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和性质不断被重新界定,理论非但没像设想和预期的那样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反倒使实践变得混沌困惑,亦难以用来评估实践的效果,甚至使会计人员在实践中陷于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虽然如此,理论的作用及重要性不容抹煞。理论引起争议不足为怪,因理论的特质就是辩论冲突,其本身就是不同观点冲撞与见解交锋的平台,故常导致缺少明确的结论;理论无用乃至反作用的说法也就随之产生了。其实,人们在会计实践中常遇到理论问题,即非表层、非现象和非局部的问题,是深埋在表象下面的问题,仅靠实践材料是不能够回答或解释的,而理论问题自然只能通过理论来回答、解释而加以解决。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认为,会计理论同一切其他理论一样,来自实践,又应再回到实践。wWW.11665.cOm来自实践,意味着我们在观察大量会计现象之后,从中发现某些带有共性的特征,通过理性认识,把它上升为“概念”。概念就属于理论范畴。比如,会计人员通过实践,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同时用相等的金额记入两个账户,认为它能形成一种系统、全面的记录,于是把这种记录方式用“复式记账”的概念来表示;又如,通过实践,凡是在收取收入的权利发生时,就确认为收入,在发生费用的义务时则确认为费用,而不管是否为此收到或付出现金,并认为这样记录能区分不同期间的权利和责任,符合受托责任的目标。这样一种记录方式,又用“权责发生制”或“应计会计”概念来代表。

利特尔顿(a.c.littleton)在《会计理论结构》(1953)一书中,曾提到理论的两个作用:现象的解释、行动的理由。会计理论的作用,主要就是对已发生的现象作出解释,为已采取或将要采取的行动提供“行为正当”的理由。

三、会计经验的局限

会计经验的价值是不容置疑的,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往生显得比理论更实用。不仅如此,理论可使原本顺理成章的事复杂化了,变得麻烦了,不仅全无必要,甚至适得其反。表面上看,理论把想当然的事情复杂化了,但实际上是,将原本隐藏的问题凸显出来了。有些问题人们并非意识不到,只是对麻烦的问题避而不谈而已,甚至压制它们。虽然在经验的层面上,这些问题反映不出来,但问题其实还是存在的,理论的作用就是直面这些麻烦问题。如果在会计实践和研究工作中一味地回避问题,又不愿意提出问题,只是满足于一般经验的总结,人们对会计的认识水平就不会提高。如时下研究正酣的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经验告诉我们,会计信息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绝对真实,但为什么做不到绝对真实,凭经验是回答不了的。人们的直观经验不足以回答解释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和现象,也不足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变量。总之,理论和经验的功能和作用很不一样,应区别对待。

在会计实践工作中人们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和现象,许多不是凭经验就说得清楚的,而且可能产生分歧:经验总是从相对狭隘的经历和视角来谈个体的事例,而缺乏宏观的、带规律性的把握。经验交流和理论探讨毕竟不是一回事。譬如说,众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归咎其原因,五花八门,众说纷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是大量的.,必须要超越经验,到经验的背后去寻找解释的答案。通常,会计实践工作者对会计理论诘难的依据是,不少在企业从事实践工作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素养,由于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工作中照样得心应手,富有成效。那如此推来,是否所有的会计实践工作者都不需要进行理论研究?而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师若同时精通会计理论将会是怎么样的情形?我们当然不必苛求所有的会计实践工作者都从事理论研究,也不要求其以会计理论见长。同样,我们也无理由指望从事会计理论研究的人同时是杰出的实践工作者。将理论与实践兼于一身自然求之不得,但这样的完美毕竟稀少。总之,会计理论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定会拓展和丰富现有的会计知识,会计理论不仅试图解决会计问题,更要提出问题,作为进一步的探索对象,使对会计的认识不断地深入下去。而问题的来龙去脉与彼此之间的关联,答案不是凭经验可以找到的。

四、会计理论的缺陷

应该承认,会计理论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反省,它的许多缺陷也需要正视。理论首先不应该是支离破碎的,应对由经验而形成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概括与总结。就会计理论而言,目前的研究结果仍未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究其原因,一是会计受到外部环境变迁的剧烈影响。经济体制的不同,法律制度的差异,文化习惯的悬殊,不仅影响经济业务,也影响人们对会计的认识。二是从事理论研究的视角不同,所用的方法不同,结论亦大相径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譬如同一资产的计价,有人从其历史轨迹确认其历史成本,有人着眼当前现实,主张采纳现时价值。还有些人着眼于未来,认为将要发生的现金流入量才是它真正的价值。各执一词,但无一能抵挡住他人的诘难,使自己的理论做到无懈可击。三是因为会计毕竟不是自然科学,人们观察的现象随时间、环境而变化,时过境迁,难以验证(汤云为、钱逢胜,)。

于论文联盟 www.ybask.com说理论无用,其实并不足怪,各种理论及流派之间相互矛盾甚至攻讦并不鲜见。此外,如果说有人对会计理论疑虑颇深的话,那是因为理论的确有把简单问题说复杂了的倾向,就会计理论本身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相互矛盾的态势。譬如,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重要标准就是可靠性和相关性,而可靠性和相关性本身就是相对的两个概念。可靠的相信不一定相关,而相关的信息则不一定可靠,更多地倾向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于一方将会以丧失另一方为代价。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于宏观经济中通胀率和失业率的关系一样,往往需要人们在其间作出一番痛苦的抉择。令人沮丧的是,现行会计理论中的很多方面都呈现出这种矛盾关系,为会计理论研究中的“无效率争论”埋下了伏笔(邵屹,2003)。譬如在“研究与开发支出费用化抑或资本化”的问题争论中。赞同费用化的理论依据是:更符合谨慎性原则;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特征。赞同资本化的理论依据是: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更符合配比原则;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特征。比较这两种观点的理论依据,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两种观点的理论依据的终极落脚点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原则。正因为其“基本”性,几乎所有的理论研究到这时便无法再继续深入下去。第二,两种观点的不足之处分别为对方观点所持论据的逆命题。简单说,如果费用化的优点是a原则,资本化的优点是b原则;那么费用化的缺点就是否认b,资本化的缺点就是否认a。这也正是无论如何成熟的会计理论,人们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出其不足的原因所在。

会计理论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其具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理论不再用于指导实践,而是用来印证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者为人们即将采取的行动提供“行为正当”的借口和依据。换言之,人们的实际需要在前,理论的产生与供应在后。这时,理论不再是中立的、非功利的;由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利益差异甚大,不同的利益团体希望有不同的理论,因此,会计理论可能不是唯一的。而是一个多重理论的集合。正如美国会计学会(aaa)在1976年的一份题为《会计理论与理论认可》的报告中将会计理论分为真实收益学派、规范的归纳学派、决策有用性学派和信息经济学派后指出“某种单个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会计理论此时还并不存在”。同时也需明确,任何理论都有局限,但一般来说,就其性质而言,比经验的局限性要小。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理论大于经验的总和。

五、会计理论的意义

面对经济全球化给会计带来的挑战,靠单纯的经验总结显然不够。凡此种种表明,会计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性活动,而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经验相对零星,理论比较系统;经验相对注重局部,理论趋于把握总体;经验徘徊于细节,理论则居高临下;经验着眼于个体,理论关注普遍规律。如果说经验注重的是表象结构,理论的重心便在深层结构。尽管如此,理论至少不总是自行其是,也可以非常实用,在实践的基础上,将经验归纳上升到抽象的理论高度。理性的思维力图穿透各种经验层,探求经验体会后面的先验起源。会计理论的研究对象繁复多样,面对现实会计问题的深入思考是难以回避的。经验的总结固然重要,经验考察也可作为理论化的基础,但肯定替代不了旨在探索认知规律的理论模式;理论和经验虽具有互补性,但不具相互替代性。所谓理论模式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注重的是体系框架的建立与分析体系框架中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

理论的作用是让人们对会计这项人类古老的活动产生与以往不同的、更深入的理解,或是对某些相关问题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或提供更好的答案,即使是暂无定论,探索的过程本身也可能带出许多启迪,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推动会计学科发展的作用。起码不至于让它停滞不前,反复地重复一些表象的经验之谈。经验的背后有何规律可循?跟我们的认知提高有什么关联?人类的认知总是在不断地寻求某种突破,而不是固守或满足于前人已经总结出的经验。我们所处的历史和社会总在不断变化和进步,总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但由于经验之谈的暂时性,如不提炼上升为理论,适应面就过窄。当然不是说理论一旦出笼就能够一劳永逸地指引实践,但至少有相对的稳定性。会计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与其他学科有何关联?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探索、研究,惟有如此,我们的认识才能提高。理论和学术的过程是一个克服主观偏见的过程,尽可能地考虑到我们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一叶障目,以偏盖全。

总之,不论喜欢与否,我们处在一个理论化的时代,表现为新名词、新概念、新术语的纷至沓来。当各种会计理论跃入我们的视野之后,我们不可迷失方向,要走出认知的误区,也要摆脱理论的困惑,努力克服理论自身的缺陷,同时看到理论的意义与作用,毕竟无论经验有多丰富,其暂时性、局限性决定了理论是不可替代的,问题在于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理论的意义和发挥理论的优势。

六、结语

价值链会计的特征分析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影响因素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也是主要的金融市场信息来源 。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就必须要保证其真实性,给予投资者和债权人一个真实的企业会计信息。但是遗憾的是,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在会计信息方面歪曲事实,恶意的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这样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不仅损害了上市公司的企业形象,更扰乱了我们的资本市场,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

所谓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主要指的是一种客观经济业务存在的一种形式,更是对上市公司会计活动的一种概括。而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就像是产品的质量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对于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定义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认为: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应该是其满足需求者的程度;而克劳斯从生产者角度对上市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定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应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产品符合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要求的程度。对于上述定义,笔者比较赞同克劳斯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定义。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2.1基本特征

。总体来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比性、及时性以及相关性、真实可靠性等。把这些特征归纳为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因为这些特征可以全面的反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本质。所谓的可比性主要是指会计信息的呈现无论在任何空间和时间里,进行对比都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及时性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必须要及时的上报、通报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拖延;相关性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所呈现的会计信息必须要与使用者的决策息息相关;真实可靠性最容易理解,所谓的真实可靠性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不能弄虚作假,这也是上市会计信息质量最重要的特征。

2.2 其他特征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其他特征主要包括:谨慎性、明晰性以及实质重于形式等。之所以把这些特征列为其他特征,是因为这些特征并没有基本特征那么重要。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除了具备上述两大类特征之外,还要做到:(1)上市公司对一些重要的会计信息应该重点说明,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注和重视;(2)会计信息所呈现的形式应该简单并容易被大家所理解;(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反映应该真实,不能过于夸大,以免影响使用者的判断。

2.3 基本特征与其他特征之间的关系

。总体来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特征处于主要地位,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其他特征则处于次要地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特征反映出市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其他特征则反映了市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次要要求。基本特征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是亦离不开其他特征的辅助。二者共同存在最终可以反映出一个真实、有效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是总体进行归纳的话我们可以把这些影响因素分为企业内部影响因素与外部影响因素。具体阐述如下:

3.1企业的内部影响因素

3.1.1 公司利益的驱动。目前,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驱动从而铤而走险,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违法和违规现象。

(1)上市的诱惑。很多企业在通过银行很难融资的情况下,发现上市之后可以获取更大的融资空间,因此不遗余力的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上市。但是在上市的过程中为了可以达到上市的目的,有部分企业制造虚假证明文件,披露虚假会计信息,通过这样的手段挂牌上市。

(2)配股的诱惑。公司上市之后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往往会增大,不过我国《公司法》对上市公司的配股问题上有严格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不符合配股条件但是又想得到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往往会提交虚假的会计信息,夸大企业所获得的利润。

3.1.2 股权结构的影响。通过对目前上市公司的了解可以发现,当前很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都是高度集中的,这些上市公司往往都是由第一大股东控股,并且操作公司的经营获得。当这些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基本都由控股公司控制的时候,其会计信息的披露往往会出现失真,以便迎合相关的会计政策。

3.1.3 内部监控的不力。(1)董事会制衡能力不足。 当前,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当中,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在工作效率和独立性方面存在的制衡能力不足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上市公司执行董事占有过大的比例。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往往由同一人兼任,董事会成员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大量重合等。过大的权利重合最终很容易致使董事会会议流于形式,导致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制衡能力不足。

(2)监事会监督能力低下。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的监事会具有检查公司财务的重要职责。但是,具体到某一上市公司的时候,监事会往往不能有效发挥其职责,对于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所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的予以纠正,造成了公司内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不力。

3.2 企业的外部影响因素

3.2.1 违规成本的低廉。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进行会计信息造假可以带来丰厚的收益,而进行会计信息造假的成本并不高,只需要请专业的会计人员操作就可以完成,而完成这一过程只需要付给相关会计人员很低的报酬。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造假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惩罚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3.2.2 政府监管的不力。除此之外,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方面也存在不足。虽然相关部门有责任对这些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但是相关部门在这方面并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对于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没有认真的完成,只是马虎了事。再加上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给一些审计部门行贿送礼,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就更难到位了。

3.2.3 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缺乏。一些会计事务所为了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对于一些上市公司提出的虚假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得不答应。这个会计事务所不做虚假会计信息,那么很可能另外一个会计事务所就会承接这个工作。思量来去,一些会计事务所答应为这些上市公司造假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大家都要生存,生存就需要客户。所以,会计事务所派往上市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在某些方面来说是缺乏独立性的,必须要听从于公司领导的意见。

四、结语

鉴于上述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上市公司的會计信息质量:(1)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进一步规范;(2)加大监督的力度,主要是保证会计信息达到质量特征的各种监督措施;(3)完善上市公司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4)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素质。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作者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钟齐.浅谈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3,(02)

[2] 盛岚.强化会计监督,杜绝会计造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

价值链会计的特征分析 篇4

地理标志产品, 是指产自特定地域, 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产品及其原产地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联系”, 不仅具有经济价值, 而且具有文化价值, 因此具有更强的溢价能力。

1 地理标志产品的溢价特征

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组成部分是属于该地区的, 是一种集体权利, 在地区内具有“共享性”和“集体性”, 专有权主体是特定地域内的生产经营者, 地区外的产商无权使用。地理标志受自然因素及人文因素的影响, 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显著的集团性、所代表商品的独特性, 可以实现其带动该地区独特产业的发展, 使得该地区内经营地理标志所涉产品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提供一致的产品质量, 这是产品溢价的基础。

地理标志产品的溢价特征主要体现在价格上升的长期性和其内在价值的增值性方面。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来看, 对于地理标志产品, 其历史沉积时间越长, 其价值就会越大, 价格也就越高。由于地理标志产品要确保其产品质量必须严格遵守生产环境控制、原材料供应、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的要求, 质量信用是地理标志产品的溢价之本。

地理标志是“天赋之富”, 从本世纪初开始, 依靠地理标志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逐渐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途径。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 这种依靠地方特色资源产业发展模式取得了瞩目的成功, 催生了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发展浪潮。因此, 越来越多的地区, 都把依托地理标志作为促进特色产品标准化、产业化, 推动中小型企业升级, 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方式。这也是地理标志产品溢价的动力所在。

2 地理标志产品经济增值潜力的产业价值链

产业价值链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标的, 以某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 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企业集合。产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上下游环节组成一个产业链网络, 在整个网络的每一个过程做到降低各环节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 实现最合理的增值。

地理标志产品的增值是由其产业价值链结构决定的。地理标志产品是一种独特的资源, 价值链和产业链进行融合,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产生经济价值增值。地理标志产品的经济价值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反映主要是该产品产业群之间的价值转化和通过关键环节的转换来达到增值的。

地理标志资源禀赋型产业集群具有不同于一般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和特征, 它们的形成是立足于本地资源, 具有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 因此, 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安全性。产业化生产是迅速扩大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的有效措施。21世纪以来, 以地理标志作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逐渐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地理标志产品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之后, 加大科技投入, 实施产、学、研相结合,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 综合开发副产品, 就不断推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3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3.1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基本概况

据初步调查, 广西县级以上可申报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达到329个。从2002年扶持桂林三花酒等“桂林三宝”开始, 广西至今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产品达到63个, 申请使用标志的企业达150多家, 受保护的产品效益平均提高20%以上。初步形成品牌和特色产业链的有梧州六堡茶、龟苓膏, 桂林西瓜霜、腐乳、辣椒酱、三花酒, 马山黑山羊, 巴马香猪, 巴马丽琅矿泉水, 罗城野生毛葡萄酒, 横县茉莉花, 忻城金银花, 天等指天椒, 合浦南珠, 玉林正骨水、西林沙糖桔、浦北香蕉、上林大米和博白桂圆等。

广西检验检疫局和广西区质监局曾经统计, 产品获得地理标志后, 当年的市场销售价格平均增加20%~30%。如六堡茶获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 身价突增。据梧州市统计局统计, 2011年, 梧州六堡茶出口总值达98.1万美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4%, 平均价格上升21.08%。灵山县荔枝栽培历史悠久, 最古老的一颗“千年香荔”树龄已超过1500年, 是中国现存树龄最长的“灵山香荔”母树。灵山荔枝获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牌匾后, 需求急剧增长, 目前, 全县栽培的荔枝品种达35个, 生产规模属广西之最, 2011年年荔枝总产量达11.5万吨, 总产值超过4.2亿元。“花桥”牌桂林腐乳在获标前, 每瓶 (380克) 零售价5元, 获标后零售价提高到了7元以上, 在价格上涨30%的情况下, 其销售量不减反而大幅增长。“西林沙糖桔”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 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增加产品附加值, 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加快西林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西林县委、县政府把沙糖桔种植作为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 全县沙糖桔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 挂果约7万亩, 产值3亿多元。小小一个果, 富了10多万西林人。

广西凭借其较为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 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广西地理标志产品企业, 经过多年不断发展, 特色产品种植园、培育基地的模式逐步建立, 特色产业链已逐渐形成, 初步形成了一群优势产业集群和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 企业品牌初步建立, 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伴随市场的不断开拓,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已进入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和出口泰国、越南、新加坡等东盟国家, 成为广西出口创汇的又一主要产业。

3.2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存在的问题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大致可以分为茶叶、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桑蚕、花草苗木、水产、坚果、中药材、手工艺和工业等种类, 其中农产品占90%以上。广西地理标志产品之所以以农产品为主导, 与广西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发展虽然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不少地理标志产品开发缺乏龙头企业特别是大型龙头企业, 缺乏服务支撑, 从而制约了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建设和产业化的发展。同时还存在科技含量低、优质产品竞争力弱, 以及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滞后等问题。一些地方重注册、轻使用, 地理标志产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地理标志被闲置, 停留在政府机构手中, 同一地理标志上注册的商标偏少, 没有正确认识到地理标志和商标的关系, 使用地理标志的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低,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足, 普遍存在“小而不精、大而不强”的现象。种种因素导致广西地理标志产品销售额低, 经济效益不明显。产业规划不系统不协调, 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还比较缺失。地理标志产品市场准入门槛较低, 未能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特色经济发展缓慢。有些企业缺少对产品研发的投入, 对终端市场反应缓慢, 没有形成企业自身的产品链, 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产业化运行不规范, 存在一些素质低下、利欲熏心的投机者或以次充好或假冒伪劣, 扰乱市场的不良现象。地理标志保护主体的错位也是地理标志产品应用中的障碍。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多由当地政府机构组织申报, 因而地理标志保护成为一种政府行为, 当地政府机构成为保护主体, 群众知晓率不高, 企业申请使用也不容易, 造成地理标志的持有和应用脱节, 给地理标志的深层次保护和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4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溢价的对策

4.1 学好会用知识产权保护, 发展做强广西名优产品

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地理标志工作, 成立促进地理标志工作领导小组, 指导和推动地理标志工作的开展。强化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加强质量控制, 严格质量认证, 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风味。产品质量信用是溢价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基本条件, 要实现长期溢价, 实现长期的质量信誉是基础。生产者确实提供优良的产品质量, 溢价才会产生, 溢价的产生又会为生产者出售高品质的产品提供价值动力的刺激。应积极研究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培育问题, 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试点, 构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监督管理体系, 增强广西名优、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还要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为地理标志产品进入市场疏通渠道, 鼓励更多的商家让更多的地理标志产品进入市场, 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通过充分挖掘地理标志产品的内涵, 加强宣传推介, 促进标准化生产, 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鼓励更多的广西名优产品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

4.2 推广品牌, 提高广西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

地理标志产品既是“产地品牌”, 也是“产业品牌”。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品牌经营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引导地理标志品牌产品加快发展, 拓宽地理标志品牌产品的发展途径, 优化地理标志品牌产品的建设环境。品牌经营重点要放在“产品品牌”的经营上, 将产品的精神内涵和品质功能结合在一起进行宣传, 提高客户对产品品质的认可度, 建立价格和品牌产品之间相互促进的联系, 从而使品牌产品的溢价能力提高。

在地理标志区域产业品牌培育方面, 政府和协会应发挥主导作用,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 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促进区域产业名牌的形成。要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社会宣传和推广, 增加公众认知度, 提升地标产品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4.3 在开发中保护, 在保护中开发

依法保护地理标志, 建立完善的地理标志保护的体系, 包括法规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检测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等。同时, 在促进地理标志产品出口中, 还要利用国际惯例保护本国的传统特色优势产品, 使地理标志产品在国际上获得声誉和保护。对列入广西全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名录的地理标志产品, 进行综合评价, 确定优先发展对象, 建立与地理标志相配套的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 对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 制定发展特色产业的优惠政策。

5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价值链实现的策略

5.1 发展地理标志产业, 走集群发展之路

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集群是一种传统产业的集群, 不仅可以成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主导, 而且也可以成为提高一个地区竞争力的新力量。随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深入, 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发展, 必须站在有利于广西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 引导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促进区域产业名牌的形成。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特色产业的科技含量, 以积极的进取精神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培育特色产品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 实施增值战略, 实现广西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价值链。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围绕标准化生产加工, 加强发展龙头企业, 打造企业名牌, 构建“地标+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完善“育种、养殖、深加工”完整的产业化链条, 制定品种的标准化技术规程, 健全可追溯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标准化体系, 实现产品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价值链和产业链进行融合, 地理标志产品自身的经济价值才可能显现出来, 资源优势才有可能转变为经济优势, 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就都会增值。

5.2 加强与东盟地理标志国际互认合作, 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零关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零关税, 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 竞争进一步加剧, 尤其是农副产品。由于地理标志产品主要是农副产品, 其产业主要是本地资源禀赋的产业, 而农业合作居于中国与东盟十大合作产业之首, 东盟大部分国家也有这方面的资源优势, 因此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特优产品的开发合作应是一个重要方面。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行零关税, 培育地理标志产品是一个好办法。

广西地处中国—东盟结合部, 加强与东盟的地理标志国际互认合作, 促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国际保护。尤其是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下增强地理标志产品产业保护意识, 加强中国—东盟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研究和合作, 通过合作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广西地理标志产品的潜力, 做大做强广西地理标志产业。这对于促进广西经济发展, 提高广西在中国—东盟中的产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也是获得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持久竞争力的关键。

摘要:地理标志产品是一种既具有经济价值, 又具有文化价值的产品, 因而比一般产品有更强的溢价能力。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链因其保护手段的独特性而使其经济价值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实现增值。本文具体探讨了地理标志产品的溢价特征, 分析了广西地理标志产品自身的价值链, 研究结论对提高广西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理标志产品,溢价,价值链,广西

参考文献

[1]孔祥俊.WTO知识产权协定及其国内适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

[2]雷云.地理标志法基础理论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2004.

[3]曾洁.地理标志保护的经济学分析[J].求索, 2008 (9) .

[4]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5]曾洁.地理标志保护的经济学分析[J].求索, 2008 (9) .

[6]尹美群.价值链的价值剖析及其解构[J].科研管理, 2006 (1) .

[7]刘贵富.产业链:内涵、特性及其表现形式[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 (3) .

[8]徐晔, 孟亚君.国外农业产业链管理运作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经济, 2007 (4) .

价值链会计的特征分析 篇5

关健词:会计准则;融资租赁;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131-02

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1号-租赁》(以下简称新准则)中有关融资租赁中承租人的会计处理与2001年1月18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融资租赁中承租人对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等。

一、承租人对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

依据旧准则,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租入资产的入帐价值是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帐面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长期应付款的入帐价值是最低租赁付款额,两者的差额记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承租人应当支付的各种款项(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除外)+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但是,如果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预计将远高于事先约定的购买价格,租赁开始日就可以确认承租人将行使这项选择权,则最低租赁付款额也应包括购买价格。资产余值是指租赁开始日估计的租赁资产在赁期届满时的公允价值。

依据新准则,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租入资产的入帐价值是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长期应付款的入帐价值是最低租赁付款额,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

二、不同情况下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差异分析

从新旧会计准则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其区别主要是融资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不同,进而对当期损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原账面价值均高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这种情况下,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均高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新旧准则对融资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相同,从而,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也相同,不会产生任何差异。此时,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也是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二)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原账面价值均低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例1:2008年1月1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设备融资租赁合同。租赁合同规定:租赁期开始日为2008年1月1日;租赁期为3年,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000000元;租赁期届满,机器设备的估计残余价值为200000元,其中a公司担保余值为100000元,未担保余值为100000元。该机器设备于2008年1月1日运抵a公司,当日投入使用;a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折旧,于每年年末一次确认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假定该机器设备为全新生产线,租赁开始日的公允价值为3000000元;其原账面价值为2900000元。租赁内含利率为6%。2010年12月31日,a公司将该机器设备归还给b租赁公司。

(一)此时,根据新准则规则,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租入资产的入帐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帐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由于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的,所以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作为实际利率。该实际利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相等的折现率。

a公司的帐务处理如下:

(1)2008年1月1日,租入固定资产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a(p/a,i,n)+f((p/f,i,n)=1000000×2.673+100000×0.8396=2756960(元)。

因为租赁开始日的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700000元;低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2756960元,所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帐价值为2700000元。其实际利率计算如下:1000000×(p/a,i,3)+100000×((p/f,i,3)=2700000可计算出实际利率为7.12%。

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700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400000

贷:长期应付款3100000

(2)2008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

应计提折旧=(2700000-100000)/3=866666.67(元)

借:长期应付款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

借:财务费用19224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92240

借:制造费用866666.67

贷:累计折旧866666.67

2008年及2010年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比照2008年相关账务处理。

(3)2010年12月31日,归还机器设备

借:长期应付款100000

累计折旧2600000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700000

通过以上计算表明,当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但高于原账面价值时,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作为租入资产的入帐价值,为此,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为400000元。

(二)根据旧准则,承租人租入资产的入帐价值是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长期应付款的入帐价值是低租赁付款额,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a公司的帐务处理如下:

(1)2008年1月1日,租入固定资产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a(p/a,i,n)+f((p/f,i,n)=1000000×2.673+100000×0.8396=2756960(元)。因为租赁开始日的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为2750000元;低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2756960元,根据旧准则规则规定,所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帐价值为2750000元。其实际利率计算如下:1000000×(p/a,i,3)+100000×((p/f,i,3)=2750000可计算出实际利率为6.14%会计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750000;未确认融资费用350000;贷:长期应付款3100000。

(2)2008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

应计提折旧=(2750000-100000)/3=883333.33(元)

借:长期应付款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

借:财务费用16885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68850

借:制造费用883333.33

贷:累计折旧883333.33

2008年及2010年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比照2008年相关账务处理。

(3)2010年12月31日,归还机器设备

借:长期应付款100000;累计折旧2650000;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750000。

价值链会计的特征分析 篇6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质量  相关性  可靠性

公允价值计量是基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诞生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市场环境变得诡异复杂,各种变化防不胜防,由此导致的金融衍生品价格波动幅度变大,各种频繁的变动使得历史成本计量难以维持现状,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出现了问题。随着历史成本计量问题频发,公允价值计量开始站在了会计计量属性的风口浪尖上。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们再度审视会计计量属性的问题,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越发引人注目。在经济持续低迷的今天,与其一味计较哪种计量所带来的损失,不如认真思考其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实质分析

公允价值計量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若要正常发挥作用,离不开市场规律的调节,其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和这一行业计量体系的改革。与传统的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能够对不具备实物形态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计量,为使用者提供正确的信息,还会使会计收益更加真实可信,真切、客观、全面地地反映了企业的资金状况、经营能力以及财务状况。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企业的领导者进行正确决策。

众所周知,历史成本计量可以在经济下滑期间以资产减值损失确认资产价值的下跌,公允价值计量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历史成本一般是以确认资产升值的方式进行计量,而公允价值计量则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体现资产的增值,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确认,侧重于结果体现;一个是以具体的变动趋势来体现增值的过程。在为使用者传达信息的过程中,使用者需要了解更多的过程,而公允价值计量就可以充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为了使公允价值计量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数据支持估值技术支撑公允价值计量开展工作,方便其准确、真实、全面地开展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计量。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需要以公允价值提供相关信息,并结合有用的会计信息,共同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支持。先进的估值技术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也使得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逐渐凸显,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的时间性更强,更有效率,也能够更加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相应的市场活动的交易价格也会成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假设交易市场完善,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公允价值计量获取合理的资产价值,能够更好地在所专注的领域上开展投资。

首先,投资者可以根据公允价值的预测功能推算出未来市场利率。该预测功能的强大之处在于,使投资者看到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做出决策,就需要公允价值的预测。此外,股票价格的波动性难以有效预测,通过公允价值可以更好地进行衡量,这也是投资者和决策者所需要的。

其次,公允价值可以反映内外部的经济环境变化,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难以控制的,当投资者得到准确的信息后,就可以随时调整决策,减少企业的损失,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比如,面对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时,公允价值计量将帮助企业渡过变化较大的经济环境,减少损失。

最后,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使用也要有及时性。比如,历史成本不能计量没有具体形态的衍生金融工具的未来交易,也不能计量履约期间的资产价值波动,就需要公允价值予以反映,帮助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在有序交易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采用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可以使最初的信息获取更加可靠。这样可以使信息具备更加可靠的外部环境保证。

首先,会计信息是否具备可靠性取决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市场价格变化莫测,不容易确定,需要通过估计来获取信息,这样就需要通过可靠的估值技术,如果是人进行操作,那么就可能会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如此看来,为了提升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就必须要提升估值技术,确保操作正确得当,这样才会提升会计信息价值的可靠性。

其次,会计假设的存在不会削减信息的可靠性。公允价值是否可靠主要取决于在估计和假设的过程中是否会遵循可靠性,因为不管是公允价值计量还是历史成本计量都会存在一定的假设。因此,只要合理估计,就不会出现公允价值不可靠的情况。

最后,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因此不可利用其特点操纵利润。如今,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作了审慎的改进就是为了防止滥用的情况出现,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比如,在非货币交易中,应用公允价值计量需遵循满足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和交易各方存在关联关系。因此,在严格的准则控制下,公允价值计量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三、结论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实践中,公允价值计量因其较强的相关性信息质量以及对新情况的适应性等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适应。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研究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不过,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尤其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提升方面,需要不断完善其应用环境,健全信息产出市场机制,这样才能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更好的操作平台,提升其可靠性。公允价值是否得以充分开展取决于市场环境,如果市场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就无法实现公平交易,那么公允价值就无法有效对资产和负债计量,相关会计信息也会失真,在决策方面也会出现偏差。为了进一步发挥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提升市场监管力度,公允价值需要建立相应的披露规则,不断完善估值技术,使会计信息更加可靠。

参考文献

[1]王建成,胡振国.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J].会计研究,2007,05:10-16+95.

[2]吕坤,李海宾.基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公允价值计量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2:40-41+45.

[3]潘念萍.浅析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8,17:30-32.

[4]张丽芳.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2.

价值链会计的特征分析 篇7

经济“新常态”的新在于其出现于当今进入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从表面意思来看, 新常态中的“新”意味着与就常态相比, 会发生不少的改动, 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这几点主要体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上, 甚至还涉及到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以及今后社会发展趋势等方面。 在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中, 涉及到多个方面, 在这里, 我将为大家从九个方向来向大家讲述。

(一) 从我国国民的消费需求来看, 在之前, 绝大多数人民消费具有相当高的模仿型消费, 一个接一个的去购买类似的物品。 但在日益丰富的今天, 出现了各种满足不同人类需求的商品, 每位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不同, 各种各样的消费方式已成为不同时代人的主流。 于此同时, 政府也需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鼓励企业通过创新来生产更多的商品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但也要保证消费者本身的健康利益, 采取正确的措施,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消费, 是消费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最基本的作用。

(二) 从企业的投资需求看, 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数十年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之后, 传统产业已经相对饱和, 到了量变到质变的一种时期, 这对于企业本身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再到现在大量的基础设施和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管理方式等等涌现出来, 对企业原有的经营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要求企业自身要善于、敢于把握投资方向, 清除投资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让投资对经济发展继续祈祷促进的作用。

(三) 从我国市场的贸易出口和国际收支来看, 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市场空间发展很快, 出口贸易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助力。 但在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全球的总需求降低, 原本我国凭借低成本出口贸易的商业也逐渐减低了优势。但高水平引进、大规模走出去也在发生, 这就需要培育新的优势来使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仍起促进作用。

(四) 从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来看, 在过去, 我国企业的供不应求是困扰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如今, 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 这就需要必须针对现有产业的生产结构进行优化升级, 企业之间相互竞争, 进行兼并及重组。生产也应尽力向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这几个方面发展, 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五) 从我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来看, 之前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 只需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就能迅速转变为生产力。但在当今, 人口老龄化逐渐增多, 农业劳动力急剧降低, 导致生产力得到降低, 这就要求让创新成为一种新劳动力使经济增长。

(六) 从目前的市场竞争来看, 过去主要是数量及价格之间的竞争, 而当今逐渐向以质量、个性化等为主的竞争。经济发展要求逐渐统一全国市场,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形成统一、透明、有序及规范的市场环境。

(七) 从能源环境来看, 过去的能源及生态环境相对较为丰富, 但从现在来看, 环境的容量几乎达到所能承受的上限, 从这可知情况并不容乐观, 必须响应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 推动各个行业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八) 从我国经济所经历的风险及其化解案例来看, 随着各种经济增长速度下调, 各行业的各类隐藏性风险逐渐显露出来。虽然总体暂时可控, 但没人能预料下一次会发生在何时。因此, 这就需要各个企业治标要治本, 建立化解各类风险的机制, 同时来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九) 从如今的资源配置及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式来看, 需要针对各行各业制定不同的机制来使资源在各个领域得到最佳的配置, 既要降低资源的过于浪费, 也需要通过政府来调控市场经济, 了解市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尽可能的使供应与需求平衡, 全面把握供求关系的变化, 来刺激经济的增长。

以上我所说的这些特征表明了我国经济正在向一种更先进、管理分工更加明确等方式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各行业发展形势逐渐由量变向质变的方向进行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相对于之前来说进入了一种相对的平缓期, 为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提供了基础。在当今格局之下, 了解新常态, 走向新常态, 引导新常态以成为我国经济新发展的一种重要方针。

摘要:在当今的社会发展形势下,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增强信心,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出发, 适应新常态, 保存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自此, 我国领导人也用“新常态”这一词来描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在这里, 我将以我的见解来向大家阐述我对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及实践价值探索分析。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特征,实践价值,探索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庆.2020年前的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与结构调整[J].新金融, 2011.

签名笔迹特征鉴定价值分析 篇8

一、摹仿签名笔迹特点

通常情况下, 人们在正常状态下书写的字迹多具有正常形态、笔锋自然、笔迹连贯、笔画及起收笔运行自然的特点, 同时, 字迹的墨水层次自然清晰, 同笔压痕迹协调一致等较为明显的特点。而摹仿笔迹则由于签笔人在书写过程中为求摹仿字迹逼真, 会刻意克制自己的笔迹特征流露出来, 有意抑制自己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有书写习惯和动作, 不断运用反馈动作调节原理来对自己模仿的内容不断调节运笔方法, 导致其书写运动失去了灵活和自由。在摹仿他人笔迹进行签名时, 由于摹仿人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及控制力都局限于原签字人的签字形态中, 对其特点并不十分理解, 无法将原签字人的自己特点全部体现出来。因此, 摹仿笔迹较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异常特点。这种异常特点一般指大体结构和概貌上同被摹仿人笔迹具有极为相似的特点, 但在细节上难以把握被摹仿人签名的个性特点, 一般体现在运笔方面, 一些笔画间虽有连贯性衔接, 但缺少轻重疾缓的节奏感和流畅感, 一些笔画运笔生硬呆板, 或有笔画弯曲及抖动现象。

二、签名笔迹的鉴定价值分析

1) 笔迹的字形, 笔形, 整体的形体的异同。笔迹相对于一些抽象的文化来说具有可视性, 所以笔迹是在多角度视觉的控制下完成的。被练习模仿出来的笔迹, 需要练习摹仿的人用脑袋去记忆, 用眼睛去观看, 然后写下来。这种结构外形的摹仿具有一定的视觉元素特征。所以写出来的字在笔形, 字形以及整体形态布局上都与真实的字有一定的相似性。

2) 笔力特征的不同。笔力包含了力度的大小与分布的程度, 对于高水平的书写者来说还包含了一定的书写的功力。力度的大小和笔的粗细程度, 墨水的浓淡程度, 写作者对于字抑制力的大小, 衬垫物薄厚的程度等一系列问题都影响着笔力的发挥。

3) 笔顺的不同。笔顺的特征几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其特征表现在书写的笔画或偏旁部首组成时的下笔顺序。在摹仿的练习中, 明细的笔顺容易学会, 但是不连笔以及复杂笔画的变化摹仿时容易出现笔顺先后的错误。所以笔顺也是确定是否是临摹笔迹的重要因素与依据。

4) 结构特征的变化。字的结构特征表现为书写动作的反映, 所以结构特征是书写动作的运动从而形成的位置关系。在摹仿字的笔迹之中, 结构越明显越容易书写, 反之则摹仿的字迹容易被看出来。所以一定要注意字的结构的细微变化。

5) 笔风的特征。笔风是难以摹仿的特征。书写的速度, 水平之间的相对位置, 大小, 距离, 笔力的关系协调都会形成不同的笔风。大多情况来说笔风具有一定的鉴赏价值。

6) 笔迹的细节特征。笔迹的细节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 写字的规律性与随意性, 稳定性和独特性这些细节特征的不同顺序的排列是鉴定时的一种依据。写字者运笔的方式, 转折的角度, 连笔, 顺笔, 段笔, 绕笔, 都具有其不同的细节特征。摹仿者在长期的摹仿中形成了自己的习惯和对书写的一系列控制都容易在细节之处暴露出来。所以以上的特征具有比较稳定, 同时又检验价值高的标准, 可以作为认定真实与摹仿的依据。

三、比较检验法

比较检验的重要任务是先确定检材的笔迹与样本的笔迹两者之间的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 然后综合为评断提供依据。

比较检验内容:1) 比较书写的动作状况的特征、文字的布局和特征、书面语言的特征的相似与不同;2) 比较一个字或几个笔画的特征与异同;3) 比较所有特征的异同;4) 比较字各类特征的异同复写字迹作为实验条件下提取笔压特征的手段。

摹仿字迹中书写的工具不同于个人笔压的特征的反映有所变化的实验发现使用的笔尖大多是不留摹仿的字迹, 书写的抑压力的大小, 软的笔尖一半不会造成纸张局部的形变。钢笔的摹仿字迹为浅淡, 水性墨水的笔比中性的笔以及圆珠笔形成的复写字迹相对是较浅的。因为硬笔书写的抑压力的控制和所需要克服的摩擦力强弱有关。硬笔的笔尖在纸上摹仿时, 摩擦力的大小强弱受到纸张的光滑程度和墨水的特性的发生的影响。签名的墨迹与摹仿的字迹的线条的宽窄、墨色的深浅等方面的相应比较以往的文件检测人员通过放大的观测墨迹中的笔划线条大小的变化来断定笔压的强弱变化, 笔划的大小宽度的变化、墨色的深浅等二维形态与许多方面的因素有关联, 除了笔压以外, 还包括摹写的工具出墨量的强弱、墨水的渗透度、摹写摩擦力的大小、速度的快慢等。比较结果展现, 签名的墨迹与其摹写的字迹相对应的线条的宽窄及深浅不一致。笔压的特征的摹写的字迹笔者是通过摹写的字迹所反映的笔压的个性特征, 高水平的摹仿者在摹仿签名的时候要注重笔的力度的变化, 尽可能地使摹仿的字迹顺畅, 不留笔划的不平、抖动的现象。裸眼不容易辨别出被摹仿的签名笔迹和摹仿签名笔迹墨迹上的笔压的差异, 而两者在摹仿字迹上的笔压特征异同清晰可见。由此可见, 签名笔压的特征既稳定又独特, 可以反映在摹仿笔迹之中。

四、结论

签名笔迹特征鉴定价值是对检材的笔迹和样本笔迹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的价值进行科学化分析, 确定两者的符合点和差异点的共同特征及其所具有的性质, 并进而做出相应结论。无论鉴定什么笔迹, 都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差异。评断差异的点的要素点, 是能够确定差异点的性质。其性质有本质差异和非本质差异两方面。笔迹鉴定既要重视对不同点的判断, 也要对相同点进行判断, 不能客观地否认一方面或盲从的确认另一方面, 即在确定了差异点的非本质的性质后, 就武断的做出肯定同一结论是不科学的。

参考文献

[1]王新闻, 章权.论摹仿签名笔迹的识别[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 (2) :169-171.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分析 篇9

1.1会计信息的含义

从会计主体的角度出发, 会计信息就是指由会计人员或会计部门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收集、加工、整理和传递而形成的经济信息。从会计信息载体的角度出发, 会计信息则是指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各种工作底稿及计算机软件等会计文件为载体而表现的经济信息;从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实质的角度出发, 会计信息是对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述, 是基于价值运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变化及其特征的如实反映。

1.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会计信息所应达到的质量要求, 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约束, 它包括财务会计目标在内的任何事物, 是质与量的统一, 着重研究财务报告目标信息要求的质的方面, 从而突出了信息的有用性并回答了什么样的会计信息才算有用或有助于决策。

纵观中外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内容的研究, 比较典型的有三种观点:“四特征论”、“七特征论”、“十特征论”。

四特征论:美国会计学会 (AAA) 1966年在其《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四个:相关性、可验证性、公正不偏性和可计量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在1980年发表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报》中指出: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另外把重要性、成本和效益作为两个限制因素。

七特征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下属的特鲁布罗德委员会提出过会计信息的七项质量要求, 包括:相关性与重要性、可靠性、不偏不倚性、可比性、一贯性、可理解性。

十特征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C) 1989年7月公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 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有十项:可理解性、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如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完整性和可比性。另外把及时性、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平衡作为两个限制因素。

我国学术界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问题的研究始终在讨论适用于我国的体系框架, 并在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将其纳入。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包括以下八项内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通过以上几种典型观点可以看出不论哪个国家或是国际组织都比较赞同如下几个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 个别国家也将“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效益大于成本”单独列出。下面分别对几个主要的质量特征进行介绍。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综述

2.1可靠性

所谓可靠性, 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即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可靠性要求企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 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不得根据虚拟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完整, 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充分披露, 不能随意遗漏或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可以认为是可靠的。

2.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与决策相关, 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 导致使用者的差别是相关性的本质特征。相关性有程度之分, 特定信息的相关性在用户之间会变换, 会根据其所做出决策的需要和具体内容而有所不同。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 必须含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基本质量特征。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用户评价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事项, 而反馈价值则是指对会计信息能够证实或校正先前的预测。及时性是指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要及时, 在会计信息失去影响决策能力之前, 提供给决策者。

2.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 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可以被看做是“针对”用户的质量。会计信息毕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产品, 在强调会计信息可理解性要求的同时, 还应假定使用者通晓财务报表和信息知识, 并愿意去研究这些信息。可理解性是受会计信息的供应方和需求方共同影响的一种质量特征。

2.4可比性

可比性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要求横向可比, 即为了满足用户决策时的比较分析, 不同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类似的经济业务尽可能采用相同的会计方法。二是纵向可比, 即要求企业在前后各期采纳的会计处理方法应该尽可能保持一致。保持一贯性也并不是意味着具体的会计方法一旦采用不能变更, 如果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就可以要求改变会计政策或会计方法。

2.5重要性

重要性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如果会计信息的列报或纠正可能改变或影响依赖这一报告的使用者的判断, 那么这个项目的遗漏或错报就是重大的。

2.6效益大于成本

效益大于成本被认为是一个普遍性的约束条件, 只有当从信息中取得的效益大于成本时, 才会想到去获得信息。这样在编制和传播财务信息之前, 必须预先比较提供信息的效益和成本。

会计信息的效益主要是由以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主的各种使用者群体在决策过程中利用信息的效用表示的。因此会计信息的效益是指关于会计信息与预测和受托责任目标有关的有用性。

3.可靠性和相关性关系分析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不同, 其所侧重点的内容也就不同, 当信息需求者进行一项决策而会计信息又不能同时满足要求时, 就要对其中一些信息质量特征进行取舍, 判断哪些质量特征应放在首位, 哪些质量特征可以对其降低要求。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本质要求, 也最能直接体现会计目标的要求, 对会计信息提供者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有重大影响。他们互相依赖, 既不可能离开可靠性去谈论相关性, 也不能离开相关性去谈论可靠性, 他们总是同时影响或决定着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固有的矛盾, 会计信息可靠性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针对过去的质量要求, 而相关性是以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为计量属性、针对未来的质量要求。

比如在会计信息提供的时间方面, 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定期编制、披露, 但无论是按月、按季或按年提供, 都可能因导致信息过时而降低其相关性;又如对某些或有资产、负债出于可靠性的考虑, 不确认计量其中不确定部分, 就会造成使用者无法全面了解企业潜在的风险及收益, 直至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此, 会计信息很大程度上就是可靠性和相关性相互斗争、相互妥协、此消彼长的最终产物。

由于财务会计本身的缺陷, 可靠性和相关性的选择很多情况都是难以兼得的, 因此要根据情况有所取舍。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应当侧重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一方面可靠性是财务会计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立命之本, 另一方面目前来看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主要出在可靠性上,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相关性, 毕竟失去相关性, 再可靠的会计信息也是无用的。

会计信息反映的客体是复杂多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经济现实, 即便不存在主观上的偏向, 会计信息也很难是绝对精确可靠的。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应学会变通, 对不同经济事项采用相应不同的计量和披露方式。尽可能充分发挥会计的预警作用, 引导资本合理流动, 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而有利于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系列概念框架中居于非常核心的枢纽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成熟, 会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结合国内国际理论界的研究, 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及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孔庆林.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2

会计专业英语词汇特征分析 篇10

一、会计专业英语词汇专业性强, 学习门槛高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强, 有自己独立的一套理论体系和实践流程的学科, 其涉及到的词汇有比较强的专业性。这一点与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普通用途英语) 相比有很大不同。对于初学者来说, 感觉词汇比较生僻、难度大, 学习门槛较高, 这的确是需要学习者去克服的一个重要困难。例如“fair value”这个英语词汇, 其汉语翻译是“公允价值”。“fair value”的英文定义是:Fair value is a rational and unbiased estimate of the potential market price of a good, service, or asset.而“公允价值”的中文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 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这种会计专业术语、词汇对于不了解相关会计知识和会计专业背景信息的学习者来说杀伤力很大, 比较难以理解, 容易使初学者产生畏难情绪。

二、会计专业英语词汇具有单一性

所谓词汇的单一性, 是指在某一个学科领域内, 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特定的意思, 反过来, 同一个意思只用一个特定的术语来表达。在会计领域, 这种词义的单一特性显得尤为明显。例如“discount rate”指“贴现率”, “straight line method”指“直线折旧法”, “accrual basis”指“权责发生制”, “fixed assets”指“固定资产”等。这些专业词汇和术语的意义及解释都是固定的、单一性的, 没有其他的解释。这与EGP中一词多意、一意多词的情况完全不同。

这个特征对于学习者来, 也可以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因为这免除了在EGP中, 信息接受者往往要在一个词汇的多个可能存在的解释意思中凭语境和逻辑去选择合适意义的过程。这样一来, 只要学习者掌握了会计英语专业词汇, 那么对应英语信息的理解一般来说正确率比EGP要高。

三、会计专业英语词汇往往具有对义性

所谓术语的对义性是指词语所表示的概念在逻辑上是一种矛盾或关联。在会计专业领域, 这种对义性的词语很多。例如:in-sourcing/outsourcing—自制/外购;accrual basis/cash basis—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trade deficit/trade surplus—贸易逆差/贸易顺差;wholesale/retail—批发/零售;net weight/gross weight—净重/毛重;premium/discount—升水/贴水;assets/liabilities—资产/负债;inflation/deflation—通货膨胀/通货紧缩;debit/credit—借方/贷方;appreciation/depreciation—升值/贬值;increase/decrease—增加/减少;fixed assets/current assets—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等。在使用复式记账法的会计领域, 这样的术语对异性特征普遍存在。这个特征对于学习者来说可以善加利用。在学习会计专业英语术语时可以利用对比联想的方法, 举一反三, 将一个词语的矛盾词、关联词、对应词一并记忆, 提高学习单词术语的效率, 从而事半功倍。

四、会计专业英语词汇中大量使用词缀

在使用词缀构成的单词中, 一般前缀可用来改变单词的含义;后缀可用来改变单词的词性。构成会计英语词汇常用的前缀有:“non-”表示“非、无、不”, 如non-current assets—非流动资产, non-interest bearing note—不带息的票据, non-operating revenues and expenses—营业外收入和费用;“un-”表示“不、无、非”, 如unrecorded—未入账的, uncollectible—不可收回的;“pre-”表示“前、先、预”, 如prepaid—预付, preferred stock—优先股;“re-”在动词及派生词前, 表示“再、又、重设”, 如reinstate—重建, repurchase—购回, refund—退款;构成会计英语词汇常用的后缀有“-ment”, “-tion”, “-ship”, “-or”, “-able”, 如retirement—兑付, bank statement—银行对账单, appropriation—分拨, distribution—分配, sole proprietorship—独资、独资企业, partnership—合伙、合伙企业, creditor—债权人, debtor—债务人, accounts payable—应付账款, accounts receivable—应收账款。

五、同一词汇在ESP (会计) 中与EGP中含义的区别

会计专业英语术语中有大量的词语是EGP中本来就有的, 只是在会计专业英语领域使用时所表达的意义与一般英语使用时不同。这造成学习者咋一看不少英语词汇自己都见过, 是自己熟悉的词语, 但是在理解其语句完整意义时却无法达成, 这是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例如“principle”一般含义是“原则, 原理”, 在会计领域的含义是指“本金”;“interest”一般意义是“兴趣, 利益”, 在会计领域是指“利息”;“goodwill”一般含义是“好心, 善意”, 在会计领域是指“商誉”;“balance”一般含义是“平衡”, 在会计领域是指“余额”;“statement”一般含义是“陈述, 声明”, 在会计领域的含义是“报表”;“entry”一般含义是“进入”, 会计领域的含义是“分录”;“credit”一般含义是“信用”, 会计领域的含义是“贷方, 贷记”;等等。这种同一个词汇在ESP中与EGP截然不同的含义对学习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并且这种困难是一种隐性障碍。很多学习者感觉自己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 实际上则不然。这需要学习者必须深入了解其真正含义。

六、会计专业英语词汇中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用词区别

一般而言, 英式会计词汇和美式会计词汇大体上保持一致, 但是在一些具体会计科目的表达上, 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比如“stock”在英式英语中表示“存货”, 在美式英语中却是“股票”的意思;英式英语中的“股票”使用的是“share”, 美式英语表示“存货”使用的是“inventory”。还有, 英式英语中表示“销售收入”使用的是“turnover”, 而美式英语中使用的是“sales”;“应收账款”在英式英语中使用的是“debtors”, 在美式英语中使用的是“accounts receivable”;“应付账款”在英式英语中使用的是“creditors”, 在美式英语中使用的是“accounts payable”;“损益表”在英式英语中使用的是“profit and loss account”, 在美式英语中使用的是“income statement”;“留存收益”在英式英语中使用的是“company reserve”, 在美式英语中使用的是“retained earnings”;“毛利润”在英式英语中使用的是“trading profit”, 在美式英语中使用的是“gross profit”;“盈余”在英式英语中使用的是“rest”, 在美式英语中使用的是“surplus”。

七、部分会计专业英语词汇缩略语的使用

使用缩略词是会计英语词汇的又一个特征。在我们阅读会计英语资料时, 会发现有部分词汇使用缩略词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缩略词简洁、意义准确、使用便利。缩略词的表现形式很多, 但主要有两种:一是首字母缩写词;二是截短词。所谓首字母缩写词, 顾名思义, 就是将几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连在一起, 但按照英语的习惯, 应该是大写字母。例如:GAAP: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公认会计准则;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首席财务官;FI-FO:fist-in, first out—先进先出分步成本法;FASB: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GAAS:General Accepted Auditing Standards—公认审计准则;VAT:Value Added Tax—增值税;等等。另外, 为了提高阅读和书写效率, 在会计英语里, 经常出现将一个单词截短的现象, 例如:Acc.t是指Account—账户;Allow.是指Allowance—备抵;Ba.L是指Balance—余额;Beg.是指Beginning—期初;Cap.是指Capital—资本;等等。虽然会计英语词汇中有使用缩略语的情况, 但整体来说, 数量相对较少。由于会计专业文体的正式性、专业性、准确性和严肃性, 缩略语的使用范围还是极其有限的。

总之, 会计英语作为ESP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词汇与普通用途英语词汇有重要而显著的区别。了解会计英语词汇的特征非常有利于更有效率地学习、掌握、使用好会计英语。

摘要:会计英语课程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会计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作者从七个方面对会计英语词汇进行了特征分析, 试图通过对其特征的归纳分析来帮助学习者了解这些学习中的词汇“拦路虎”, 以期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关键词:会计,英语,词汇,特征

参考文献

[1]刘白玉.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4) :35.

[2]宋光磊.会计英语词汇差异[J].对外经贸财会, 2006, (6) :55.

[3]郁振维.会计术语种种[J].中国工会财会, 2005, (10) :40.

价值链会计的特征分析 篇11

关键词:中国会计实务 公允价值 应用建议

自从我国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这一理论之后,其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并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公允价值目前己成为企业准则体系中的主要计量模式,中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不同程度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中《金融工具》等七项具体准则要求全面或基本全面地应用公允价值会计。然而,公允价值计量在运用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在会计实践过程中公允价值计量这一模式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1、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取得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数据比较困难

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操作简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就是寻找市场参照价格,而这种价格也是存在的。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从活跃市场获取公允价值是非常困难,因为中国确定公允价值的市场条件还不完善,没有公平价格的形成机制,市场不活跃,各方交易信息不对称,交易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的因素,很多需要公允价值的事项无法找到最直接的市场价格来计量。当无法从活跃的市场上取得报价时,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这时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计量,这是估计公允价值的最好估值技术,而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折现率通常过多地依赖于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或专业团队的职业判断,因涉及商业秘密信息阻断等因素,公允价值的判断和取得难度较大。

1.2、公允价值执行保障机制不健全

虽然中国上市公司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聘请外部独立董事,但实际中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的监控作用被弱化,企业未能从根本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很多公司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即使有也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管理当局往往是会计信息的垄断提供者,为了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或粉饰经营业绩,例如会人为操纵未来各期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这样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仅不能充分反映财务报表的公允性,而且很容易被用来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

1.3、缺乏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在明确要求或允许对某些会计要素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会计准则中,只有《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两项准则提供了计量公允价值的具体指南,但是这两个具体主要是从资产减值和金融工具这两个事项的特点出发去考虑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对其他交易和事项只存在参考意义。按照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准则,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首选依据是在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其次是最近交易日的市场价格,最后才是使用估值技术测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2、完善中国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建议

2.1、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畅通公允价值的获取渠道

首先应尽快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努力培育各类市场,积极完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建立活跃的市场报价机制和交易体制,使企业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能够从市场上直接获取更多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这是降低公允价值应用成本和改善公允价值应用环境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建立统一完备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进一步优化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最后应在关注并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公允价值会计的相关理论,在建立系统的公允价值会计框架的基础上制定独立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重点研究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指南、披露框架和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有效地指导公允价值计量的操作。

2.2、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和企业的引导和监管

很多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盈余管理的预期的风险收益远远大于风险成本。因此在政府层面应当健全法律制度,加大惩处力度,使操纵被揭露的成本远远大于其可能的收益,如建立民事赔偿机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对粉饰报表的企业及其高管人员从重处罚,并对协同粉饰报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重罚,提高造假者的造假成本,使造假者无利可图,构成犯罪的坚决追究其刑事责任;另外中国现行公司法和证券法过于刚性化,三年连续亏损作为上市公司暂停上市的依据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为了保住上市公司而滥用公允价值。

2.3、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建立良好的职业环境

一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与会计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有直接的联系.二是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加快建立完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及个人信用体系,把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责任人落到实处.三是强化继续教育,加强会计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甄别会计信息能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

3、结束语

价值链会计的特征分析 篇12

1、价值链的概念。

如果把“企业”这个“黑匣子”打开, 我们可以把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 或者称之为“增值活动”, 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

2、价值链会计管理。

价值链会计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实现快速和准确地反映整个价值链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包括如何产生、采集、记录、核算、反映、控制和价值链上的会计和财务信息;如何执行价值链上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物料中心等的会计管理和监控作用等。价值链会计管理是一套动态、复杂的管理过程, 它对信息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这些信息基本包括:关于每个核心流程及流程中作业的投入成本、产出价值、价值增加、质量、技术、顾客满意度、可靠性、及时性、循环时间, 等等。

二、基于价值链的会计核算模式

价值链管理的目标在于如何在整个价值链的每一活动环节实现最合理的增值, 促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总体价值增值。企业是通过内部互相联系的业务流程的协调运作, 来创造价值增值的。企业每个业务流程中的作业都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而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 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 转移到下一个作业, 按此逐步推移, 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

1、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

要对企业流程、作业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评价, 就要计量出作业、流程的增值水平。其基本思路是先将流程内的每项作业、经营成本和资产, 按成本动因 (包括了原有的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分配到这些作业中计算出作业成本;再计量出该作业的产出价值, 最终衡量出作业的增值 (产出——投入) 。关于作业成本的计算, 作业成本法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它以作业为中心, 目前大多BPR的实施评价均指明以作业成本法为其成本计算法。但现有的作业成本法只能按动因进行成本分配, 还不能对企业流程中的作业或子流程进行客观的价值计量或分配。因而还需探讨一种作业产出价值的计量方法, 将其与原有的作业成本法整合, 作为基于业务流程管理的管理会计核算方法, 我们将之称为作业增值核算法 (Activity based Value Adding) 。

2、核算程序。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作业增值核算可简单划分为以下四步:

(1) 确认流程中的作业, 划分作业中心:具体作业的确定可结合流程图来完成。将流程中的主要作业加以确认, 作为作业中心.以便按作业中心披露增值信息。 (2) 计量作业成本:将归集起来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每一个流程中的作业中。 (3) 计量作业产出:按照价值链的思想, 一个作业的产出形成一定的价值, 又转移到下一个作业。 (4) 计算作业增值:作业产出-作业成本

流程增值的计量:将流程内作业增值汇总

总体价值增值的计量:将企业内流程增值汇总

3、凭证设计、账户设置与账务处理

(1) 凭证设计。

作为凭证要能全面地记录作业增值核算的全过程。首先可以利用原有成本核算系统中的凭证, 根据需要在凭证中增加有关作业及流程等栏目, 明确价值转移的流向。其次应增加作业产出凭证.用于记录作业的产出价值。

(2) 账户设置。

首先考虑按具体流程中的不同作业增设作业成本与产出账户;其次设置增值账户, 并按流程和作业类别进一步设二级账和明细账。以上账户的基本结构设计如下:

a账户名称:作业成本——XX流程——xx作业

该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 用来核算流程中各项作业的资源耗用情况。借方登记作业耗用的各种资源及其它投入成本, 期末将该账户余额转入“增值”账户。

b账户名称:作业产出——XX流程——xx作业

该账户属于收入类账户, 用来核算流程中各项作业的产出价值。贷方登记该作业向下——作业提供服务或产品等发生的价值流入, 期末将该账户余额转入“增值”账户。

c账户名称:增值——XX流程——xx作业

该账户属于权益类账户, 用于核算流程中的作业在一定期间内实现的增值或减值, 将“作业成本——XX流程——xx作业”等账户余额结转到该账户的贷方;将“作业产出——XX流程——xx作业”等账户余额结转到该账户的贷方, 本账户贷方与借方发生额的差额即为本期该作业的增值或减值。

d账户名称:增值——XX流程

该账户用于对流程中各个作业增值的汇总, 核算流程在一定期间内实现的增值或减值, 将“增值——XX流程——xx作业”等账户余额结转到该账户的贷方或借方, 本账户贷方与借方发生额的差额即为本期该流程的增值或减值。

由于企业的账户设计是为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因此没必要也不可能提供统一的账户模式。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适应于本企业经营特点或同一企业不同流程、作业特点的账户结构。

(3) 账务处理。

我们假设, 某企业的业务流程可划分为I、Ⅱ, 流程I中又包括A、B、C三个作业。

A作业消耗资源时的分录类似于原有成本核算法, 只是费用科目改换成作业成本科目:

借:作业成本——I流程——A作业

贷:累计折旧 (或其它相关科目)

当A作业向B作业转移产出时, 做分录:

借:作业成本——I流程——B作业

贷:作业产出——I流程——A作业

期末, 结转作业的成本与产出账户, 以A作业为例做分录:

借:作业产出——I流程——A作业

贷:作业成本——I流程——A作业

增值——I流程——A作业

同时, I流程的增值可以通过对A、B、C作业增值的汇总而得, 分录如下:

借:增值——I流程——A作业

增值——I流程——B作业

增值——I流程——C作业

贷:增值——I流程

同样, 我们也可通过对企业内各流程增值的汇总得到企业的总体价值增值。

借:增值一一I流程

增值——Ⅱ流程

贷:增值——企业

参考文献

[1]、刘跃, 王超, 基于价值链的财务管理构想[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6年02期

[2]、朱慧芳, 价值链会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年

上一篇:物流设施选址方法研究下一篇:军事物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