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控

2024-10-25

有效预控(共7篇)

有效预控 篇1

1 传统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与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关系

(1) 发电企业生产环节较多, 设备种类繁杂, 自动化程度高, 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高温高压设备、易燃易爆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资, 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问题复杂, 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传统电力安全管理是以安全目标、安全组织机构、安全规程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基础的综合性安全管理, 其按照“事前预防”、“事中应急”和“事后调查处理”三个维度进行管理, 并通过安全检查和安全奖惩实现安全管理的闭环控制。

(2) 随着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电力以往安全管理模式已经逐渐难以适应新常态下发电企业对安全绩效的更高追求, 导致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绩效的改进出现“瓶颈”,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 发电企业必然选用更加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更加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就是基于“本质安全”理念和“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思想而建立的新的管理体系, 不但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的精华, 与传统安全管理的方向一致, 没有对现有安全管理方法进行全面性地颠覆, 不需要做全面、大幅度的转变。

(3) 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是以风险管理为灵魂, 以闭环管理为手段, 以持续改进实现体系的不断更新, 通过技术与管理的综合措施管控风险, 实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风险管理目标, 进而实现人员无违章、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 环境氛围好的目标。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既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 也是实现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的客观要求, 是在传统管理体系基础上的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补充与完善, 实现的是管理的提升。

(4) 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就是实现“人、机、环、管”的和谐统一和本质安全。人的本质安不仅指人的知识、技能、意识素质, 还包括人的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首先, 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择与任用机制, 基于人的生理、技能等因素, 搭建稳定的人员结构, 以保证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其次, 开展长期的人才综合培训战略, 一方面是业务素质的训练与提高, 另一方面是价值观和思想的引导与培养;其三, 实施人文管理, 将人员管理的重心由传统的行政命令向情感管理、文化管理转变, 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策略。

设备的本质安全就是质量的可靠性。设备质量是关乎安全表现的最基础条件, 设备质量直接影响生产管控的策略与结构,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质安全的进程。其次, 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实施设备改造和设备替代, 提高设备和系统可靠性。

环境的本质安全就是应用科学的、先进的隔离闭锁装置和安全防护设施, 控制危险源, 降低风险, 同时, 使人员能够远离危险源, 不承担风险, 保证生产环境的安全可靠。

管理的本质安全是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枢纽, 是将人、设备、生产环境、生产技术统一协调的纲领。管理是多层面的, 包括安全管理、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等等。开展科学安全管理理论的研究, 深入认识企业发展全过程中人、设备、生产环境、生产技术等要素的本质和相互关系, 建立和完善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使之具备本质安全的特质, 达成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均衡发展与协调。

此外, 对于发电企业的生产系统, 生产技术认识与技术控制是伴随整个生产过程的核心工作, 安全的最终绩效是要以技术能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生产技术的本质安全就是组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条件下, 应用科学的安全技术, 运用系统理论, 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管理, 对隐患进行技术认识和超前的技术控制和消除, 保证安全局面的稳定。

2 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不能有效落地的原因

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作为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在哈密煤电有限公司大南湖电厂推行三年以来, 还没有完全和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有效结合, 呈现出“两张皮”现象, 成了一种管理上的负担, 究其原因, 主要是被动运用了体系, 没有主动去做。

(1) 个别领导认识不到位, 没有认真学习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相关知识, 不能把风险预控体系建设重要性的理念灌输到员工中去, 致使部分员工一方面认为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是一套新的管理体系, 内容繁杂而难懂;另一方面在思想上不重视, 把体系建设当做一种负担, 甚至认为只是安监部或者是安全员的事, 没有将体系建设和日常生产工作有效结合。

(2) 职责划分不够清晰, 造成体系建设任务分工不能有效落实。首先, 安全监督体系和保证体系职责分工不明, 两个体系在职责履行、执行中还不能完全到位, 特别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主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设备管理、定期工作、技术监督、可靠性管理、缺陷分析、事件分析等工作不能有效纳入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当中;二是职能处室之间存在推诿扯皮, 针对体系建设过程中新的管理内容和要求, 没有结合实际工作去学习、理解、消化和吸收, 反而推三阻四, 致使体系建设不能有效推进。

(3) 职工素质参差不齐, 新老安全管理文化还不能有效融合。一是一些年龄偏大的职工, 对新的安全生产管理念不易接受, 加上不能有效掌握自动化办公系统, 影响了体系建设和落地;二是一些年轻职工, 工作时间短, 对存在的风险隐患不能及时发现, 对现场较复杂的故障不能及时进行分析解决, 技术技能不能满足现有的安全生产需要, 不具备承担体系建设的重任。

(4) 规章制度杂多, 制定随意性大, 造成体系文件不能有效落地。集团公司下发的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制度本身比较多, 加之企业本身的补充规定和细则更是又多又长, 延长了记忆和掌握的过程、遵循和落实的时间;而有的部门在编写体系文件时, 没有结合企业工作实际, 直接套用其他单位的管理制度, 导致执行上扭曲和不到位。更有甚者, 随意制定规章制度, 产生了一个将军一个令的现象, 使制度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 员工无所适从, 体系建设相关制度无法有效落地。

3 解决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工作不能有效落地的方法

风险预控体系建设解决了传统电力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 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但是如何在大南湖电厂有效落地, 如何与传统安全生产管理融合在一起, 是各级领导干部和每一位职工都应该认真思考、努力完成的工作。

(1) 公司领导分别挂帅, 任务逐级进行分解。制定年度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进一步细化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将风险预控体系各项管控要素分解、细化、量化工作任务、措施, 明确时间进度、工作目标, 落实到各级领导、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和员工岗位。同时, 将体系建设情况与干部职工绩效奖励以及年终评先相挂钩, 使各级人员能够高度重视风险预控体系的建设, 营造企业主要负责人亲力亲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干部员工人人重视的氛围。

(2) 加强各级人员培训, 提高对本安体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聘请专家讲课, 驻厂指导以及到其他单位学习等方式, 让全体员工知道并且做到风险预控体系的各项要求, 对照《火力发电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级标准》, 结合工作实际, 进一步完善体系文件, 将安全生产工作全部纳入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中, 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使生产各系统、安全管理各环节、工作各岗位更加完善可靠, 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3) 完善安全技术体系建设, 为风险预控体系落地提供保障。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要按照风险预控体系建设要求, 把技术监督工作贯穿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技术改造、运行、检修、试验工作的全过程, 从源头控制隐患和危险源;通过修订、完善技术监督标准, 健全技术监督台帐, 提高各项技术监督现场诊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根据设备、技术发展和岗位变动, 及时修订运行规程、检修工艺规程等规章制度, 进一步规范技术管理工作, 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4) 加大体系运行监督与考核, 促进体系建设的有效落地。严格执行年初制定的年度风险预控体系推进方案, 落实安全管理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 每月按照考核评价办法对各部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动态评价, 按照神华集团体系建设评级标准, 每月进行体系检查, 及时纠正不符合项, 将体系检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 与安全生产管理考核相结合, 与干部职工绩效奖励以及年终评先相结合, 严格考核责任人, 形成常态化的体系检查机制。

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是一项理论化、系统化的工程, 是贯穿安全生产的一条主线, 更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开展风险预控体系建设, 使生产各系统、安全管理各环节、工作各岗位更加完善, 实现人员无违章、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环境氛围好、人身无伤亡, 最终建成本质安全型企业。

放养鸡大肠杆菌病的有效预控 篇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居民饮食餐饮需求品味相应提升。在鸡肉供应市场中, 肉质鲜美的放养鸡备受市场青睐, 成为大众餐桌消费的喜爱肉品。而随着农家放养鸡数量的增加, 诸如大肠杆菌、霉形体病、副嗜血杆菌病等发病有升高趋势。尤其是大肠杆菌病发病增多, 带来的经济损失惨重, 极大影响放养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死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危害幼禽, 特别是肉鸡。该病表现不同的病型, 常见的病型有急性败血症、脐炎、气囊炎、肝周炎、肠炎、关节炎等等。此病由于常和霉形体病合并感染, 可继发其他传染病, 使治疗变得异常困难。目前, 鸡大肠杆菌是放养鸡较为常见的重要传染病, 严重威胁放养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就规划布局放养地、严格消毒管理、有效的药防措施、放养期有效管理四个方面, 对放养鸡大肠杆菌病有效预控做汇总阐述, 为今后有效防控此病提供技术中指导。

2 放养鸡大肠杆菌病的有效预控

2.1 规划布局放养地

鸡群放养阶段, 放养地的优选及规划布局是养鸡工作开展首要考虑的问题。而且, 长期的实践证实, 放养地合理的规划布局, 与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病概率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此, 处于防治鸡群大肠杆菌病考虑, 规划布局放养地应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2.1.1 放养地选址科学。

经确定后的放养地, 必须交通方便, 远离污染源。有资料证实:各种致病菌有效传播距离在500m左右。由此, 放养地尽量保证在病菌易滋生集中地500m之外。本着如此的原则, 至少保证放养场距离居民地、屠宰点、交通要道在500m之上, 方可有效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病几率。

此外, 选择的地址还要保证水源充足、光照充足, 尽量避免在低温山谷下、温差变化大的山顶, 理想选址在山谷中腰部位。

总的来说, 放养地选址科学是预控鸡大肠杆菌的第一步, 作为早期防病要点, 必须要谨慎从事。

2.1.2 放养地规划合理。

经确定好的放养地, 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后方可使用。养殖场内配置必要的消毒间、消毒池, 所有进出车辆、人员严格消毒, 遏制大肠杆菌的滋生和蔓延, 有效减轻感染此病的可能。养殖场地内, 优化布局生活区和生产区, 分开布局, 针对性管理, 减少感染此病的可能。

2.2 严格消毒管理

2.2.1 严格封闭化管理, 禁止一切无关人员及车辆随意进出。

场地周边配置必要的消毒间及设施, 放行车辆只有经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 工作人员佩戴专门的消毒鞋帽方可出入。总之, 细化消毒环节, 严格消毒管理, 把好进出消毒关, 遏制大肠杆菌的侵入。

2.2.2 舍内封闭管理, 严格消毒流程。

带鸡消毒每周1次, 饲喂用具及时清洗, 严格消毒处理。消毒试剂优化选择, 尽量用广谱、高效、无刺激的消毒药剂。药物消毒期间, 不建议长时间单一用药, 长久用一种药物, 易导致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 影响进一步的防控质量。成年鸡舍养每天定期清扫1遍, 集中堆积无公害化处理污物。此外, 做好驱虫工作, 遏制疫病的进一步蔓延。

2.3 有效的药防措施

山地或林地放养环境下, 有效的药防措施在防控大肠杆菌方面作用显著。一方面, 及时有效接种疫苗。近些年, 随着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国内研制成功的大肠杆菌疫苗在临床防治鸡大肠杆菌方面效果显著。基于大肠杆菌菌种血清型较多, 使用制苗菌株最好以本地常发鸡群毒株为样本, 或者是直接分离鸡场内感染病鸡菌株做注射疫苗, 使用效果会更好。此外, 处于防控此病的考虑, 选择优质鸡种于开产前做提前接种免疫, 可有效降低产蛋周期内大肠杆菌病发率, 增加健雏存活几率, 用于防控此病效果较好。

另一方面, 做好药物防治。放养阶段, 外界突变因素众多, 不及时的药物应急, 可诱发大面积的大肠杆菌感染。近些年, 经试验验证着实有效的防控药物——新霉素、丁胺卡那等, 都是不错的选择。用药预防期间, 还应考虑到菌株耐药性的产生。由此, 实践用药过程中, 加强药敏试验是必不可少的。

2.4 放养期有效管理

鸡群放养管理, 多数于天然场所。建议用网、栅栏圈等固定放养位置, 指定鸡群固定位置觅食, 除了有利于饲养管理外, 更有利于避免觅食不良因素诱发此病。天然林地放养同时, 还应做好补饲工作, 有效提升养殖效益。此外, 放养鸡终究不同于笼养阶段, 感染大肠杆菌的几率也高。除了做好上述几方面工作外, 还应就如下几环节加强管理:

2.4.1 减少污染及应激反应。

放养优质鸡与笼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性, 其接触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不良外界应激因素的几率要更大一些, 由此诱发或并发大肠杆菌的可能性也就大增。由此, 必须要及时清扫水槽、料槽, 发现腐败变质的饲料要及时清理, 同时, 密切关注日常气候变化情况, 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放养时间。

2.4.2搭建栖息架。

放养一段时间之后, 鸡群需要在栖架上进行栖息, 此时接触地面污物地机会降低, 也可有效防控大肠杆菌的发生。目前较为常见的栖息架有如下几种:一是较简易的木制梯形栖架和长凳形栖架。这些栖架制作简单、方便, 造价低, 且可就地取材, 但此类栖架不宜做得过高, 因鸡夜间在栖架上睡眠或早晨从栖架向下飞时, 过高较易出现撞伤、摔死的现象。二是市场有售的一种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的栖架, 它包括支架和支承在支架上且水平设置的栖杆, 栖杆由条形钢骨架与横截面大致呈矩形、上表面有一定弧度的多段栖条复合而成。复合栖杆采用钢材和混凝土材料制作, 易消毒、耐腐蚀、使用寿命长, 但成本较高, 目前使用的还比较少。

摘要:目前, 鸡大肠杆菌是放养鸡较为常见的重要传染病, 严重威胁放养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规划布局放养地、严格消毒管理、有效的药防措施、放养期有效管理四个方面, 对放养鸡大肠杆菌病有效预控做了汇总阐述, 为今后有效防控此病提供技术中指导。

关键词:放养鸡,大肠杆菌病,预控

参考文献

[1]封福锷.肉鸡大肠杆菌病及其防治[J].河北农业科技, 2000, (6) :30.

[2]徐敏, 吴芳东, 苏皮亚.鸡大肠杆菌病诊断与治疗[J].新疆畜牧业, 1989, (2) :37-38.

预控“煤”风险 篇3

如何彻底改变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 进而切实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 一直是广大煤矿从业人员思考的重大课题。2005年, 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神华集团) 共同立项组织研究的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是一套在总结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安全理念和技术并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检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煤矿安全管理新方法。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的是“煤矿事故可防、事故风险可控”的过程管理, 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 直至最终的管理目标, 形成了一整套按照自动循环、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 无论从认识观还是方法论的角度来看, 全面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必将成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必然选择。

辨识危险 预控风险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强调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 以风险预控为核心, 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 通过对煤矿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采取有效的消除、减少、稀释和隔离等措施, 从而实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 力求将煤矿风险降低和保持在可容许水平。

神华集团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主要由5大部分组成。

保障管理主要规定体系运行组织机构及其安全责任制、体系方针目标、体系文件化, 以及体系评价等要求, 其作用是保障体系能推动起来和运行下去, 体系要求能落到实处;

风险预控管理主要规定煤矿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以及危险源监测、预警和消警等要求, 其作用是将风险预控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煤矿安全管理的全过程;

不安全行为控制主要规定不安全行为梳理、行为机理分析和不安全行为管控, 其作用是保障员工行为安全, 防止人员失误而导致事故和伤害;

生产系统要素控制规定煤矿采掘机运通、防突防瓦斯、防治水和防灭火等煤矿生产活动以及系统性重大危险源的管控, 其作用是贯彻落实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以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实现安全生产;

辅助系统要素控制主要规定生产系统以外的其他安全工作, 其作用是实现煤矿“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管理。

此5大部分又包含了28个子系统、160个元素、746个条款, 见表1。

更先进 更科学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与传统安全管理方式方法相比, 更先进、更科学,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理念先进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坚持“煤矿可以做到不死人”“生产时瓦斯可以做到不超限, 超限就是事故”2个基本理念, 彻底关闭长期以来煤矿安全工作者“煤矿不可能做到不死人”的“心理破窗”。改变了煤矿安全管理以往安全工作围绕指标的做法, 依靠“排查和评估风险—降低和控制风险—预防和排除事故发生—做到不死人”的工作思路, 以风险预控保障安全。

管理主动

传统煤矿安全管理主要依靠事故经验教训, 管理跟着事故跑, 主要采取行政推动、会议布置、集中整治等手段, 管理无程序无标准, 缺乏前瞻性和计划性, 常常是“一个问题没解决, 更多的问题冒出来”, 使企业一直处于“救火式”的被动局面。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风险预控为核心, 以程序化为手段, 流程分为7步 (见图1) 。

第一步, 危险源辨识。通过辨识掌握煤矿危险源数量和分布情况, 搞清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到底有哪些?在哪里?现在什么样?

第二步, 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 掌握每个危险源在当前状态下发生失效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后果, 找出当前具有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 掌握安全管控重点。

第三步, 制定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对具有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制定安全控制标准和措施。

第四步, 执行标准和措施, 即依靠保障机制推动措施落实。

第五步, 危险源监测, 即在生产过程中对危险源的状态进行监测, 掌握危险源风险变化。

第六步, 判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将检查结果对照风险评估标准, 确定风险不可承受的“隐患”, 报告和通知到相关人员。

第七步, 风险预警。按隐患的警情 (轻警、中警、高警、巨警) , 提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消除风险。

风险预控管理流程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动态达标的管理程序, 其优点就是能帮助煤矿企业时刻掌握全盘, 抓住重点, 及时发现变化, 及时报警, 并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内容全面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除了理念和方法先进外, 内容以国家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最新要求为主, 体系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实现全面融合。

通过标准维护和更新, 神华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及时将当前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国家新颁布的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纳入到体系考核标准。例如, 神华根据安监总煤矿字【2005】133号《煤矿重大隐患认定办法》专门在体系考核标准中制定了33项直接扣分指标。与推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相比,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内容更新更全, 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持续改进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PDCA循环方法为运行模式, 体系要素从P——如何进行体系策划和建立、D——体系运行应做好的工作、C——如何建立体系评价机制、A——如何处置和改进体系等4个方面设计。以PDCA循环方法为运行模式的优点是, 只要按照要求运行体系, 煤矿安全管理就能实现持续改进。

神华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每个部分都是以PDCA为运行模式。如体系的第二部分“风险预控管理”, 元素包括风险评估准备 (P) 、风险评估 (D) 、制定管理标准和措施 (D) 、危险源监测 (C) 和预警 (A) 。不仅如此, 体系中每个元素的要求也是按照PDCA而提出的, 例如元素“内部审核”的要求“年初编制的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并经批准后, 下发到下属各单位/部门 (P) ;内部审核周期和审核程序符合《内部审核程序》规定 (D) ;审核组成员的组成, 符合程序文件规定 (D) ;审核后, 形成《内部审核报告》, 对不符合项进行分析, 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D) ;审核后, 有对不符合项整改的跟踪验证记录 (C) ;不符合项不能按期整改时, 填写《不符合延期完成申请表》报主管部门 (A) 。”

神华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大系统闭环、子系统闭环、元素闭环、活动闭环”“大循环套着小循环”。PDCA保障了每项安全工作都是全过程控制、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

考评科学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评价, 通常采取的是用年底一次性考核结果评价全年达标等级, 这种做法的缺点是, 用验收时段的静态成绩代表全年动态管理水平, 缺乏真实性和公正性。神华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考核评价上做了重大创新, 其特点是“三结合”。

定期考核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煤矿将日常不定时间、不定地点对被考核单位的考核结果纳入到每月1次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自我评价;子分公司将日常定期和不定期对煤矿的安全检查结果纳入到每季度1次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验收;集团公司将日常集团和各级政府对煤矿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整改情况纳入到年终对煤矿“本安企业建设”等级评定。这样一来, 通过将煤矿安全管理的日常表现纳入到验收考核, 改进了考核结论与动态管理水平的符合性, 解决了“煤矿提前准备验收现场和资料, 以静态现场应对安全考核, 静态达标”的问题。

结果考核和过程控制相结合安全绩效的取得, 有必然性, 也有很大的偶然性。现实中不乏安全管理松散但没有发生死亡事故的案例。为保证安全绩效切实通过过程控制取得, 消除侥幸因素, 神华集团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指标经过针对性设计, 全部746项考核指标中结果性考核指标占264项, 过程性考核指标却占482项。结果性指标抓住安全管理活动必须达到的关键业绩, 过程性指标抓住安全管理活动必须执行好的关键环节, 实现了过程与结果并重, 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考核原则。

集团考核与子分公司考核相结合对于煤矿的评价依据不能仅仅采用集团的考核数据, 而应将子分公司季度对煤矿考核结果结合起来。神华集团对于煤矿的最终考核评价, 采取了将集团公司与子分公司对煤矿考核分数以不同权重相加的方式, 改变了以前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那种“集团一家说了算, 年底一次定结论”的做法。

适用广泛当推行

普遍适用

在近几年国内煤矿安全管理研讨中, 越来越多的煤矿安全管理专家、学者、官员和企业管理人员都认识到了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但尚有部分人员因缺乏对于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研究与了解, 对这套体系产生了一定的误解, 认为该体系太过复杂, 执行很困难, 不具有普遍性。其实, 这些认识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首先, 该体系适用于各种情况的矿井。自2007年以来, 神华集团旗下52个生产矿井都建立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并按照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程序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开展了风险预控, 其中包括了3个瓦斯突出矿井、20个水害和10个火害威胁严重的矿井。其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完全一样, 所不同的是, 条件复杂的矿井相对条件简单的矿井而言, 煤矿危险源的数量及管控标准和措施更多一些, 日常危险源监测监控、预警消警的工作量更大一些。根据这些不同条件煤矿的实践表明,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具有普遍实用性的。

其次, 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并不难, 相对推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也并没有增加难度。神华集团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标准的746条指标中有560余条源自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质量标准化, 是煤矿无论如何都必须贯彻执行的要求。还有180余条是风险预控管理和保障管理方面的, 是煤矿必须去抓去做去管的。而且体系要求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 不是一个岗位的事情, 按照职责分解后, 每个岗位只有几条或者几十条指标要求, 工作量并不大。

再次, 体系应用起来比推行标准化更简单。体系文件仅把我们需要贯彻执行的那些适用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要求写进来, 把适用的法规要求转变为企业制度, 看起来是很多, 但相对浩瀚的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却简单了很多。每个部门适用的文件一般也就几个, 具体到岗位去执行时, 也仅为文件中的几条或十几条。以神华集团神东上湾煤矿为例, 综采煤机司机日常工作需要执行的安全标准仅7条, 安全措施就8条, 做成一张小卡片就可以带在身上。可以说, 很多时候该体系把管理变得更简单了。

必然选择

目前, 国际安全先进国家和企业都在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如OHSAS18001、杜邦的HSE以及南非NOSA等, 都是基于风险预控的文化、理念和方法, 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继续依靠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能彻底解决我国煤矿安全管理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解放思想跳出传统管理思维模式, 不创新方法变被动为主动, 继续依靠行政推动、集中整治, 不可能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我国煤矿安全被动局面, 体系化、程序化管理是搞好煤矿安全的必然选择。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能够彻底改变煤矿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 促进煤矿安全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根本变化

神华集团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煤矿, 安全管理在推行前后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些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安全形势稳定。实施风险预控后, 煤矿安全管理对象更清楚、重点更突出、风险管控标准和措施的针对性更强。以神华集团神东公司为例, 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前后 (即2008年与2006年) 比较, 设备故障停机率下降了76.9%, 人员不安全行为下降了80%, 百万吨死亡率下降了83%, 基本消除了较大以上事故和重大险情的发生。

其次是现场管理更加规范。在原有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础上, 风险预控管理整体提高了现有煤矿现场和安全设施规范化标准。各场所禁止、警告、警示和提示类的标志标识配备更齐全, 告知更清楚;设备和设备上的安全装置如机械护罩、安全阀、压力表等都纳入到设备维护中, 性能更可靠, 防护更安全;现场物料按照整理整顿和定置管理的要求, 做到了“定位、定量、定容”和“物有其所、物在其位”, 基本消除了井下随意停放、混乱摆放、不安全堆放的现象。

再次是全员的素养得到提高。干部该管什么, 工人该做什么, 责任制很清楚。进入某地方可能遭遇什么, 某设备的某部位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做某事可能会出现什么风险, 事情该按什么程序做, 做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哪些是绝对不能发生的行为, 员工在这些方面的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行为得到了规范。

工程渗漏的预控 篇4

1.1 卷材防水层的渗漏

(1) 主要质量缺陷。

渗漏、卷材防水层粘接不牢、起泡、开裂、收头翘曲、开口等。

(2) 酿成原因。

①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②卷材铺贴在含水率较大的基层上, 又未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③沥青胶结材料熬得温度低, 没有达到充分脱水;④卷材表面存有浮性的滑石粉和灰尘;⑤因温度变化屋面板产生涨缩, 引起板端翘曲;⑥搭接太少, 卷材收缩后接头开裂、翘曲等;⑦防水层未作保护层或保护层处理不当。

(3) 预控手段。

①防水层所选用的卷材质量必须符合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规定;②各种防水卷材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③水泥砂浆找平层的屋面, 尽可能采取湿铺法及排气屋面的施工方法;④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处, 以及基层的转角处应做成圆弧;⑤基层必须洁净、干燥。

1.2 涂膜防水层的渗漏

(1) 主要质量缺陷。

涂抹于基层结合不牢、细部节点密封不严、涂抹面防水层开裂、渗漏等。

(2) 酿成原因。

①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②涂膜防水层的厚度过薄和收头处密封不严;③基层找平层酥松、起砂起皮清理不净;④细部构造不符合要求, 涂膜防水层节点处理不合理, 未作附加层;⑤涂膜防水层的施工工艺错误, 涂布的搭接宽度小于规范规定。

(3) 预控手段。

①涂膜防水层所用涂料和胎体增强材料,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应技术标准及规范的有关规定;②防水涂料和胎体增强材料的储存运输、保管复验应符合有关规定;③应控制好涂膜防水层厚度;④应控制好基层和找平层的施工质量;⑤控制好防水涂膜涂布方向, 搭接宽度和涂布方法;⑥细部必须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施工。

1.3 刚性防水层的渗漏

(1) 主要质量缺陷。

屋面出现结构裂缝、温度裂缝和施工裂缝, 细部结构不符合要求。

(2) 酿成原因。

①使用不合格材料;②天气情况不具备作业条件, 硬性施工;③由于屋面板拼缝宽度过大, 或者瞎缝, 浇缝细石砼捣固的密实度差或承重层变形, 导致出现结构裂缝;④因为砼内部的水泥水化反应, 水化热较高, 造成内外温度差过大引起胀缩不均而开裂;⑤施工时不按规范规定要求操作出现裂缝;⑥由于不按规范规定的要求操作, 导致分隔缝、檐沟、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等防水细部构造不符合要求。

(3) 预控手段。

①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材料;②材料保管和运输应符合要求;③施工环境、气候应符合有关规定;④刚性防水层与山墙、女儿墙以及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应做柔性密封处理;⑤各种材料配比应符合规定;⑥各种砼的水灰比, 每立方米砼水泥最小用量、含砂率、灰砂比应符合规定要求;⑦铺抹底层水泥砂浆防水层应均匀连续作业, 不得留施工缝。

2 卫生间的渗漏

2.1 地面积水渗漏

(1) 主要质量缺陷有隔离层不符合要求、地面积水、倒泛水和渗漏。

(2) 酿成原因。①由于地面坡度不一致、标高控制不准、导致积水或倒泛水;②隔离层做法不当、收头结点封闭不严、侧墙防水层过低;③地漏埋设不当;④立管四周收头不严密、套管缝隙没填塞、套管过低等。

(3) 预控手段。①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选用防水材料;②防水层与墙、地漏、管道和其他设施结合处的铺贴必须紧密结合;③控制好地面坡度、按设计要求找坡, 防止道坡;④采用水泥砂浆做地面隔离层时, 应在砂浆中掺入防水剂。

2.2 排水管渗漏

(1) 排水管渗漏的主要质量缺陷有排水不畅通、管道断裂、渗漏等。

(2) 酿成原因。①排水管和连接件有砂眼和裂缝;②接口胶结材料不合格;③安装排水管道的管子堵塞和管道接头角度缩小, 导致排水不畅;④管基不密实、受力不匀, 导致排水管道不均匀下沉, 将接口拉开。

(3) 预控手段。①选择排水管材和管件时必须采用合格品;②清扫口和检查口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③塑料管的安装必须符合规范规定;④排水管道的支、托、吊架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图集节点构造的要求。

2.3 地漏处渗漏

(1) 酿成原因。

①地漏的承口安装不符合要求, 产生周边渗漏;②地漏铁篦子不做防腐处理, 影响使用寿命;③地漏高出地面, 地面积水。

(2) 预控手段。

①确定好地漏标高, 地漏应处于地面坡度的最低处;②安装好的地漏篦子应低于该处地面5 mm;③地漏安装后, 应采用地面注水试验;④地漏的铁篦子应做防腐处理。

3 墙体及门窗的渗漏

(1) 墙体渗漏的部位主要在窗口与墙节点处、山墙、顶层等部位。

(2) 酿成原因。①气体的砌筑砂浆不饱满、灰缝空隙、出现毛细通道、形成虹吸作用;②门窗口与墙连接密封不严、窗口天盘未设鹰嘴和滴水线。室外窗台板高于室内窗台板。室外窗台板未作顺水坡, 导致倒水现象;③外层窗下框没有设置排水孔;④后塞口窗框与墙体之间没有认真填塞和嵌抹密封胶;⑤脚手架眼及其他空洞堵塞不严;⑥房屋沉降、温度变形缝没有处理好。

(3) 预控手段。①组砌方法要正确、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坚持“三一”砌砖法;②饰面层应分层抹灰、分隔条应在初凝后取出, 注意压灰要密实;③门窗口与墙体的缝隙应填塞保温材料;④门窗口天盘应设置鹰嘴和滴水线, 室外窗台板必须低于室内窗台板并应做成坡度利于排水;⑤外层窗下框没有设置排水孔;⑥脚手架眼及其他空洞, 应用原设计得砌筑材料堵密实。

4 给水管道的渗漏

(1) 产生部位:

管道连接处、管道与配件连接处、管道穿越楼板及墙体处。

(2) 酿成原因。

①给水管道投入使用前没做水压试验或试验不合格就投入使用;②管材和配件不合格;③截管时切口不平齐, 有飞边和毛刺导致接口不平;④管道安装接口不牢、管材与配件连接不牢;⑤管道坡度不符合要求, 试压后不能排进存水, 冬期管道及管件内有水, 没有保温措施, 导致管道冻裂;⑥管道支架安装不牢;⑦在楼板和墙体中不做套管;⑧套管设置高出地面应大于20 mm且套管内径与给水管外径的环隙应密封。

(3) 预控手段。

①管道安装完毕, 必须进行水压试验;②必须使用合格管材、配件;③管道安装接口及与管件连接必须牢固、严密;④管道支、吊、托架必须安装牢固, 并与管道贴紧;⑤管道坡度必须正确, 试压后要将积水排净, 防止冬季冻裂;⑥管道的材质必须要经过防腐处理;⑦经常用水的房间的套管, 上部应高出地面30 mm~50 mm。

5 结束语

以上这几大块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而我们的现场技术人员由于某些原因, 对此不是很重视, 结果往往会酿成很大的损失, 这样的案例很多, 在此举一个小案例。某工程已接近尾声, 空调试水的这一天, 天下着雨, 从屋顶大面积渗水, 而现场人员上去检查时刚好发现雨水口处有一个瓶子, 也没有认真检查别处, 回来给项目上报告已处理尧, 项目部人员将渗水部位重新粉刷处理好后, 第二次空调试水时, 屋顶又渗水了, 后面上去仔细检查才发现, 空调冷却塔底座边上有一根角钢, 角钢没有封好, 冷却塔的溢水管口刚好在角钢上口, 水就从这流进去了。举这么一个小案例, 就是提示我们的施工人员对这些部位一定要重视, 尽量降低企业的损失。如果大家都重视起来了, 我们企业的效益和信誉都会更上一层楼。

摘要:工程的渗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很大隐患, 不仅影响到工程的结构和使用的安全, 也给施工单位的售后服务带来了较高成本, 同时也给施工单位的信誉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怎样预控这一顽症, 我在此将一些易渗漏的部位列出来, 然后逐一介绍产生的部位、原因及对它的预控。

羊痘的发生及预控 篇5

羊痘症是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的病程, 在病羊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此症由羊痘病毒引起, 作为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 羊痘的发生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威胁和经济损失。随着我国动物养殖产业不断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在羊养殖过程中做好羊痘病的防治工作十分的重要。

2 流行特征

羊痘为急性传染性疾病, 绵羊、山羊均有易感性。自然感染情况下, 山羊痘、绵羊痘不交叉感染。经感染后的母羊可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 而羔羊可自母体中获得短期的母源抗体, 抵御羊痘病毒的侵蚀。

羊痘传染, 经被病毒污染的皮屑吸入呼吸道, 形成强感染能力诱发此症。同样, 可经破损皮肤及消化道侵染。或, 经证实病羊丘疹内含大量致病病毒, 当丘疹破溃后将排出大量病毒, 病毒侵染乳汁、尿液、精液等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无羊痘羊群, 引入病羊后, 3~6个月迅速波及全群。此症爆发的严重程度, 与羊群易感性、流行病毒毒力、羊品种及日龄, 均有着很大的关系。

自流行季节来看, 春秋两季较多见。但是, 主要集中冬末春初, 呈地方性流行。受不良应激, 比如:严寒、霜冻、枯草等不良因素影响, 同样可加重病情。

3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 潜伏期1周, 长可达2周。早期感染, 仅个别发病, 后期逐渐波及全群。典型症状:体温骤升, 精神萎靡, 食欲废绝, 结膜潮红, 流出脓性鼻液, 脉搏加速, 呼吸加快, 寒栗打颤。经1~4天后, 出现典型痘疹, 并伴有红斑, 经1~2天后, 形成典型丘疹, 突出皮肤表面, 坚实而苍白, 呈现半球隆起的结节。形成的结节, 在2~3天时间内, 形成大量水疱, 内容物不断增多, 中央凹陷, 呈脐状。在此期间, 病羊体温略有下降, 水疱形成脓疱。如不出现继发性感染, 多数几日内干瘪成痂皮, 最后脱落形成灰褐色的瘢痕, 整个病程在2~3周。

除典型经过, 同样有非典型症状。表现为:轻微体温骤升, 出现数量痘疹。部分病例, 出现丘疹后, 病情不再发展, 皆可消散痊愈, 此类良性经过可称之为“顿挫型”。部分感染病例, 早期症状与典型症状类似, 但是形成丘疹后, 结节增大硬固, 不形成水疱, 可称之为“石痘”。如形成痘疹后, 彼此相互融合, 受化脓菌或坏疽杆菌的侵入, 可导致大面积的化脓坏死, 有明显的恶臭味, 继发其他感染症, 可称之为“臭痘”。部分感染病例, 疹疱内出血呈黑红色, 可称之为黑痘。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加强完善防疫管理

定期注射免疫疫苗, 此病流行区的健康羊, 每年例行接种1次。

再早之前, 曾使用鸡胚化羊痘弱毒苗, 使用较安全, 接种后有1年的坚强免疫力, 但费用成本较高, 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后期, 相继出现山羊痘活疫苗、山羊痘细胞化弱毒冻干苗。

接种用灭活苗, 疫病感染期, 山羊出生后1周, 即可接种。断奶后, 二次加免。免疫后羊群, 应与未免疫羊群, 分开饲养。为避免免疫传染此病, 建议1针接种1只羊。或, 采用康复羊血清, 成年羊每只用7~10ml, 小羊每只用3~5ml, 肌肉注射, 防疫效果较好。

此外, 此病流行期, 接种活疫苗, 尾根内侧或股内侧, 皮内注射, 用0.5ml;皮下注射, 用2ml。4~6天, 即可产生免疫抗体, 有效免疫期达1年之久。

接种用细胞化弱毒冻干苗, 山羊、绵羊接种皆可。经接种后, 有效净化种群。注射剂量, 无论大小, 一律用0.5ml, 有效免疫达1年之久。

4.2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出现感染病例, 立即封锁疫区, 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发病羊只, 及同圈羊只, 一律全部宰杀。病死羊尸体, 经消毒处理后, 无公害化深埋。未发病羊只、受威胁的羊只, 应紧急接种山羊痘弱毒苗。

受污染圈舍, 及时清扫, 污物集中堆积, 制定地点消毒, 后堆积发酵处理。圈舍内用具, 一律用菌毒敌消毒。水槽、饲槽等, 用新洁儿灭浸泡, 刷洗待用。圈舍周边环境, 用石灰水 (200g/L) 消毒。

注意普查周边羊群, 假定健康羊群圈养, 短时间禁止放牧。注意接种山羊痘弱毒苗, 提升羊体抗病体质。周边羊只及产品, 限制调运, 做好产地检疫和市场检疫, 直到最后1只病羊康复或无公害化处理后, 方可解除封锁。

疫病流行期, 禁止自疫区购进病羊、羊制品等等。及时非疫病区购进的羊只, 同样应注意隔离检疫, 经3周观察无疫病后, 方可混入大群饲养。

留意羊痘疫情动态, 及时上报疫情发生情况, 针对性采取得力措施, 遏制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改善饲养管理, 禁止自疫区放牧, 搞好圈舍卫生。冬季注意补饲, 注意防寒保暖, 减少各类不良应激。

4.3 常规治疗方法

出现感染病例, 紧急注射免疫疫苗。取山羊痘活疫苗, 无论大小, 每头用0.5ml, 皮下注射, 可起到预控的目的。或, 注射康复羊血清, 大羊注射剂量, 每次用14~20ml;小羊注射剂量, 每次用7~10ml, 预控效果较好。

针对性治疗, 痘疹于皮肤部, 取高锰酸钾溶液 ( 浓度0.1%) 、来苏尔溶液 (浓度2%) , 适量冲洗经干燥后, 涂抹紫药水、碘甘油等, 预控效果理想。痘疹于眼结膜处, 用硫酸锌 (浓度1%) 、鞣酸溶液 (浓度0.5%) , 治疗效果较好。后期继发感染, 取青霉素钠注射液, 每头用100~160万单位, 肌肉注射, 连用2~3天, 预控继发感染较理想。或, 取磺胺嘧啶钠 (浓度10%) , 剂量每次15~20ml, 连用2~3天, 预控效果同样理想。

参考文献

[1]何世明, 张永明.羊痘病的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 2014, (5) :103.

[2]乔生英.羊传染性痘病治疗验方[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8, (6) :7.

地区电网调度风险预控 篇6

1 电网调度倒闸操作中的风险预控

调度倒闸操作风险预控的关键环节就是操作票的拟写、审核和执行。

1.1 操作票拟写、审核环节的风险及预控措施

操作票拟写、审核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和相应的预控措施总结如下:

(1) 风险1:操作票拟写的相关运行方式是否与操作时的运行方式一致。针对预控措施:注明拟写操作票时的相关运行方式。 (2) 风险2:操作票对应检修申请票的线路停电区域是否正确并符合实际。针对预控措施:如不符合实际或有疑问时, 应与运行方式和线路方面负责人核实。 (必要时需让线路方面提供线路的单线图) (3) 风险3:负荷是否需要倒供, 是否需要调整系统潮流、电压、频率。针对预控措施:核实检修申请票是否考虑到转移负荷、调整系统潮流、电压、频率等问题。 (4) 风险4:是否会导致相关设备过载。针对预控措施:核实检修申请票是否考虑到防止相关设备过载的措施。如调整运行方式、投切主变压器、开停机、停限电等。 (5) 风险5:是否影响重要用户供电可靠性。针对预控措施:通知重要用户供电方式变化情况, 并做好事故预想。 (6) 风险6:是否考虑到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的定值调整或投退。针对预控措施:查看继电保护正定方案说明、定值单或与保护专责联系沟通。 (7) 风险7:是否考虑到大电流接地系统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针对预控措施:合理调整主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防止大电流接地系统的各部分成为不接地系统。 (8) 风险8:是否考虑到小电流接地系统出线消弧线圈全补偿。针对预控措施:核算消弧线圈补偿度, 合理投、退消弧线圈或调整消弧线圈分接头。 (9) 风险9:是否考虑到线路投入或退出运行时可能出线过电压或欠电压。针对预控措施:提前调整运行方式, 停、限电等。 (10) 风险10:是否考虑到对电网稳定的影响。针对预控措施:调整运行方式、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等。11风险11:是否考虑到相关设备冲击合闸试验。针对预控措施:新建、扩建、改建、大修后的输变电设备在投运前均需进行冲击合闸试验。12风险12:是否考虑到相关设备核相试验。针对预控措施:新建、扩建、改建、大修后的线路或主变压器投入运行时, 必须进行核相试验。13风险13:线路停电范围是否考虑周全。针对预控措施:提前与线路工区进行核实。 (特别是涉及到线路同杆架设以及交叉跨越施工的工作)

1.2 操作票执行环节的风险及预控措施操作票在执行环节存在的风险和相应的预控措施总结如下:

(1) 风险1:是否考虑到操作时与合格的调度对象联系。针对预控措施:核实相应的调度对象联系人员名单。 (2) 风险2:是否考虑到设备已确实合环。针对预控措施:查看合环电流、断路器遥信、电网潮流变化情况等。 (3) 风险3:是否考虑到设备的拆接引线的确切位置。针对预控措施:与现场工作负责人核实具体位置。 (4) 风险4:是否考虑到需要向现场操作人员提醒与所操作设备有电气联系的相关设备带电。针对预控措施:提醒现场操作人员相关设备的带电情况。 (5) 风险5:是否考虑到设备具备停电条件的汇报。针对预控措施:核实是否向调度汇报线路具备停电条件。 (6) 风险6:是否考虑到设备具备送电条件的汇报。针对预控措施:送电前核对配合性工作是否竣工;核实所有相关都已竣工并汇报具备送电条件时才可送电。 (7) 风险7:操作过程中监护是否到位。针对预控措施:严格执行监护制度;如发现异常情况, 应马上停止操作。在操作票执行的过程中,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 必须重新拟写、审核操作票后才能执行。

2 在电网事故处理中的风险预控

(1) 制订完善的电网事故处理方案, 并应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活动。 (2) 电网发生事故时, 事故单位值班员应在第一时间向调度员汇报已发生事故的简况。 (3) 电网发生事故时, 由于可能导致现场值班员情绪不稳定, 应尽量向事故现场的值班负责人下达指令, 并告之操作目的和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4) 若事故发生在交接班期间时, 必须待事故处理告一段落后, 且交班值班员必须要向接班值班员交待清楚事故处理的情况、遗留工作和相应危障点。 (5) 在处理多电源点的电网事故时, 经常会出现小电网解列运行的情况, 此时应核实相应厂、站是否已失压。 (6) 利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SCADA工作站画面进行有关资料的链接, 帮助调度员记忆资料。

3 风险预控后的成效

电网调度工作中遇到的倒闸操作和事故千变万化, 在吸取以往的事故教训的基础上, 逐步完善各种风险分析及预控措施, 从而不断提高调度操作和事故处理的预控能力。

石家庄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通过对电网调度风险的预控, 极大提高了电网调度员对电网实行可控、能控、在控的水平, 在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中收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光明.地区电网调度危险点预控探讨[J].供用电, 2009.

[2]邓四珍.电力调度事故处理环节中危险点预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2-10.

浅析工程成本的预控管理 篇7

一、工程成本预控形成的相关基本要素

1) 国家的法律、法规, 各地方行业部门管理的有关规定。2) 企业管理标准, 各级管理机构人员的管理职能, 基本要素的要求和规定。3) 上级下达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4) 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CI”形象标识等施工现场达标标准。

二、工程成本预控的基本思路

(一) 预控成本效益

1) 成本收益。2) 成本支出:a.工程制造成本b.企业管理成本。

(二) 施工进度成本

1) 合理地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 缩短施工周期是节约机械设备、“三大”工具租赁费用、节省现场管理费用的有效途径。2) 施工中按照“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原则, 优化配置各种施工资源。

(三) 预控质量成本

1) 严格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操作规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组织施工。2) 制定工程质量预控目标, 严格监督、检查, 确保各分部、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 减少返工、浪费造成的损失支出。

(四) 预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CI形象”成本

1) 根据工程的特点, 施工周边环境状况, 制定满足本工程施工生产的安全防护措施方案。2) 加强施工现场的场容、场貌管理, 各种材料、工具、设备, 临建设施、道路等严格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指定的位置堆放, 制定文明施工责任制度细则, 分片包干, 使各作业场地做到工完料尽、场清, 降低非生产用工费用的支出。

三、工程成本预控的目的

1) “事前”科学、合理的成本目标制订;“事中”有效的成本控制;“事后”准确的成本状况分析、信息反馈, 实现“三位一体”的系统管理过程。2) 在施工生产周期内对每一分项、分部工程实际发生成本的及时收集、整理和调整能提供准确的阶段性统计分析和总结。3) 使项目管理人员在施工中随时掌握成本动态, 及时地对成本的异动加以控制, 有针对性的在后续施工中采取措施进行调控和管理, 最终能实现预期成本目标。

四、工程成本预控的基本方法

(一) 工程成本计划目标值的确定

1) 主要外部环境条件分析:工程建设地点的施工环境、物资资源条件;工程的建筑、结构特点;业主对工程在技术等级、质量标准、工期等方面的要求;合同价款的组成和业主在工程建设期间的资金状况、分期拨付工程款的比例等。2) 主要内部环境条件分析:企业在该工程项目中所要达到的目标;企业对项目经理部的资源优化配置程度和项目班子的综合管理能力;所选定的劳务队伍技能水平、分包商、分供商的综合实力状况;计划施工期内市场材料、人工、机械台班价格异动幅度等。3) 主要“工程量”的组成分析:预算首先确定的是“量”, 它是对完成一定工程实物量下消耗量的分析依据。在施工中必须加强对“量”的有效控制。4) “工程材料价组成”的主要分析:材料费占工程直接费60~70%, 分析中应将量大、价高的材料费作为“主控资源”加以认真研究, 剖析市场价格行情, 预测在施工周期内市场价格的可变、可控单价幅度, 这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二) 分析项目施工预算价的组成

通过对“量、价”的组成分析、比较和调整, 使中标合同价按企业、项目各自的职责划分, 将施工期内不同阶段将要发生的费用按比例进行适当的再分配。通过对内部可控条件和管理环节的分析, 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控制单价、项目管理费用, 材料、机械台班消耗的数量及费用, 编制出详细、完整的项目施工预算, 作为指导项目施工管理的控制依据。

(三) 预测工程总成本保本点

企业管理成本与项目施工成本有着必然的联系和区别, 企业管理将要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包含的内容与项目施工成本费用的支出有着特殊的界定和联系。

1) 预测中企业管理费用支出应包含的主要内容。a.上级管理费b.实施工程施工管理的机关部门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工资附加费 (职工教育经费、福利费、工会经费) 、降温费, 劳保统筹基金、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金。c.企业经营费、办公费及差旅费d.固定资产折旧摊销费、维修保养费。e.银行贷款利息。f.上缴地方行业管理部门的各种管理费和保险费。g.营业税及附加费。2) 预测中项目施工成本费用支出包含的内容。a.人工费:项目人工费的支出主要以生产工人为主。b.材料费:材料在工程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大、且品种繁多, 主要以大宗材料、地材为主进行重点分析, 按市场采购价计算材料总费用支出, 并与中标合同价中材料费总收入作节超对比分析, 确定采购成本降低额指标。c.机械费:各种施工机械的配备数量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机械型号、数量为依据计算项目在施工周期内机械设备各期间的租赁时间和费用 (其中包含操作人员的工资、奖金, 设备的维修、保养、燃油、配件、电费, 大型机械的安、拆和所有机械往返运费) 。d.现场管理费:项目管理费用主要包含项目管理人员、二三线非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和交通费;办公用品、电话费用;经营招待费、现场员工临时食堂、住房、卫生间、浴室、项目部办公室等非生产用水、用电费, 按企业内部管理标准计算其费用支出。e.临建设施费:按施工组织设计中临建设计的标准要求, 将临建房屋、临时道路、围墙, 临时水、电管网布置, “CI”形象标准等设施按施工总平面图要求进行搭设, 并在开工前先作预算, 按审批额进行包干使用。f.其它直接费用:冬雨季施工费按施工期内所包含的季节和该工程冬季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以实际应投入的各种抗冻、防冻材料、设施和用量计算费用。

(四)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我们在研究工程成本的预控管理的同时, 离不开对施工中降低成本方法的分析和研究, 在这里仅谈一下对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的认识。1) 人工费控制:定额人工费与市场劳务单价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每一单项工程施工中须严格控制, 防止重复用工、返工损失等造成的人工费的超支。2) 材料费控制:以施工消耗定额为计算依据, 按“量价分离”的原则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进行精确计算后对施工班组实行限额领料, 超支自负;节约分成。3) 机械费控制:a.加强设备的计划、调度和使用管理, 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b.合理调控施工生产顺序, 尽量避免设备的停置造成的窝工, 做好机操人员与生产班组的协调和配合工作, 提高设备的台班产量。4) 经营招待费控制:协调处理好业主、监理、质检、材检、安检、消防和环保等行业管理部门的关系, 把好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关, 确保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交验一次合格, 技术档案资料签字手续一次到位。

上一篇:水库移民的社会保障下一篇:防火墙技术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