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实践

2024-08-14

学习情境实践(精选10篇)

学习情境实践 篇1

学习情境是与学生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能够体现知识发现过程、应用条件以及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的事件或场景。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有利于克服数学学习过程中单一以认知为目的的缺陷, 使学习成为一种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 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关于学习情境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在教学实践中, 部分教师在设计情境时, 片面追求课堂教学生动的表象, 实际上这种做法对学生的学习有害无益。

本文针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 结合自己数学教学实践, 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 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从而增加数学知识的鲜活程度, 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一、结合学生兴趣, 创设游戏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如果让知识平铺直叙地以确定的方式一步步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不需要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索, 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和思考的数学世界。学习情境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 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向量概念之后, 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马走日”是中国象棋的一个规则, 即马在走动时必须走“日”字型的路径。请学生讨论马在棋盘什么位置时走一步的可能路径最多。这个问题一提出, 学生立刻来了精神, 通过讨论发现:当马不在边线上, 且距离最近边线不小于2格时, 马走一步的可能路径最多, 有八种走法, 这时的马才八面威风, 而如果马在棋盘的角上时, 只有两种走法, 这时的马威力就锐减。有学生课后跟笔者说:没想到讨论向量问题, 居然还能提高下象棋的水平。

再比如:在学习对数概念时, 本校某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题:“手算”、“盘点”——打两个数学名词。课前学生根据导学学案自学了对数的相关概念, 因此有的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得出了谜底:指数与对数。用猜谜的方式创设情境, 使学生情绪高涨, 同时又紧扣课题, 接下来研究指数与对数的关系、对数的相关概念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运用现代媒体, 创设直观情境

多媒体的使用在目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已非常普遍。在创设情境时运用视频、动画、几何画板等可以取得更加直观的效果, 对学生更有感染力。

比如, 有位教师在公开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入课题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多媒体播放影片。广岛原子弹即将爆炸时, 一艘海轮正从广岛附近海域经过。原子弹即将爆炸中心位置在东经132.27度, 北纬34.24度, 波及范围约16公里, 那艘海轮会受到影响吗?海轮驾驶室内船长正指挥船员向着目的地直线航行, 此刻原子弹爆炸了, 强烈的冲击波和升腾的蘑菇云让所有学生屏住呼吸。那艘海轮究竟有没有逃过这灭顶之灾呢?原子弹爆炸波及的范围是一个以爆炸中心为圆心的圆, 海轮的航行路线是一条直线, 由此引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研究让学生将所有的注意力、情绪都交织在一起, 极具感染力。

再如, 本校一老师在公开课《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中播放了自己拍摄的一段视频:公园里两个孩子在玩跷跷板, 两个孩子一人坐一头, 一人上去, 一人下来, 循环往复, 跷跷板的位置也在不停地变化, 这时跷跷板的位置定格了。老师突然发问:如何来表示跷跷板的倾斜程度呢?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非常轻松, 快乐的氛围中展开学习, 并不断深入探索, 得出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故事情节, 创设生动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感受生动的课堂。一个小故事, 一个小片段, 都可以增加知识的鲜活度,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笔者在引入《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时运用了这样一个实例:一条细绳东西方向摆放, 一只蚂蚁在细绳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若蚂蚁向东方向一秒钟的位移用向量表示, 那么它在同一方向上3秒钟的位移对应的向量怎样表示, 若蚂蚁向西方向3秒钟的位移对应的向量又该如何表示?

在引入《等比数列》的定义时笔者这样给学生娓娓道来:一只小鼠, 要穿过一堵1米厚的墙, 才能吃到粮仓中的大米, 第一天小鼠打洞打了墙的第二天打洞打了第一天的小鼠的劲头一天天减弱, 每天都打了前一天的问多少天可以把墙打穿?

运用这些小故事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 其中包含了具有悬疑性的问题, 要求学生对情境中包含的问题进行探索, 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四、展示知识背景, 创设历史情境

在学习新概念、新知识时, 可以通过模拟地回溯知识产生的过程, 创设所学知识的历史情境, 这样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内容, 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比如:在学习复数的概念时, 笔者将数集扩充过程展示给学生, 从人类社会初期结绳记事、自然数的产生, 到负数、分数、无理数、再到虚数的产生过程展示给学生;同时将笛卡尔、菜布尼茨、欧拉等数学家对虚数的争论过程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了解复数的由来, 不但加深了对复数概念的理解,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知识发展的曲折过程, 培养学生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五、紧扣所学知识, 创设生活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 要克服教学活动中为情境而创设情境的缺陷, 面向生活是必由之路。学习情境的撷取、设置不能局限于知识内容, 还应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要善于在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并根据知识教学的实际需要, 来创设情境。

比如, 在学习任意角的概念时, 笔者提出了生活中校准钟表的问题:如果钟表快了3分钟如何校准?如果慢了1小时12分钟又如何校准呢?当时间校准后, 分针分别旋转了多少度?不但要学生考虑分针旋转量还要考虑旋转方向。这个问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 这样的场景学生非常熟悉。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讨论, 引发认知冲突, 将初中学过的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这样的情境朴实自然, 既紧扣教学内容, 又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六、引导学以致用, 创设应用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学习了某个知识内容后, 选择创设恰当的情境, 让学生学以致用, 可以让学生懂得知识的应用价值。

比如, 学习了三角函数之后, 笔者根据班级一位学生家的真实情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敏家住一楼, 每年冬天不易照不到阳光。因此, 在改善住房时把日照放在第一考虑因素。她家想购房的小区位于北纬31.32度, 楼高7层, 每层3米, 楼间距15米, 如果一年四季正午太阳不被前面楼房遮挡, 她家要选择几层的住房。这是研究楼高与楼在地面投影长关系的问题, 还牵涉地理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首先要弄清楚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纬度和本地纬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运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解决。这样, 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学习, 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这样,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劲头更足了。

总之, 创设情境是一个不断发现、积累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在运用情境时要注意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避免为情境而创设情境, 让情境切实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栾庆芳, 朱家生.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综述[J].数学教学通讯, 2006, (3) .

[2]赵蒙成.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11) .

[3]许永强.教学情境也要打假[J].教育科学研究, 2005, (4) .

中职英语情境教学实践 篇2

【关键词】情境 兴趣 中职生 教学 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100-02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充分体现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即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而有效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为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创设多种情境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趣促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据笔者多年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用视频场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法是中职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导入新课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借助动作、表情、利用实物、图片、幻灯、视频等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巧妙地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都是情景导入的有效手段。它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更容易感知和理解新语言材料的意义、用法及功能,为教学新内容作铺垫。如在教学中职《英语》(外研社版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 4 How can I get to the museum?这一新课中由功能句型:How can I get to the ……?/Go straight ahead/Go …blocks/Cross Maim Street/Turn left/right等构成的问路和指路对话,这对中职生来说,是既不熟知又乏味的东西。为了给学生带来新异,让他们身临其境,迅速地兴奋起来而投入课堂学习,笔者根据单元的语言功能特点,备课时利用网络资源认真准备教学材料,课堂上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用地道英语问路和指路的情景会话视频,通过观看视频中真实的场景,他们不仅得到乐于助人的德育渗透,更重要的是通过视频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住,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交际实用性的新认识。创设情境导入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得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最终达到激发兴趣促进教学的目的。

二、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中职生来说,英语是一个难学、乏味又厌烦的学科,加上那枯燥的词汇,似懂非懂的句型,更让他们望而生畏,不敢亲近。而英文歌曲(音乐)旋律优美,富有节奏,令人心旷神怡,能把你带入别样的意境中,使人心情轻松愉快,所以英文歌曲(音乐)能很自然地拉近中职生与英语之间的距离。如课堂教学中唱一首歌曲(特别是流行歌曲)也正好迎合中职生的心理需要,使其心理得到满足,兴趣油然而生,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新课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常给学生课前集体哼唱英文歌曲,以调整学生的心态,吸引注意力,为上新课作好准备;在课余,给学生推荐好听的英文歌曲,鼓励他们多学唱英文歌曲。再如,当值日生作报告时轻放一段英文歌曲,使值日生说得放松,学生听得自然。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中贯穿歌曲或音乐,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避免枯燥乏味的英语教学。目前,在英语课堂中或课余时间教学或欣赏外文歌曲也是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运用学生的情感特征,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说: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对于学习英语无兴趣、缺自信的中职生来说,要维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和谐、平等、民主、自由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很是关键。如笔者所教的汽修班,这是全校中各方面都差的班级,他们特别抵触英语课,课堂上他们玩手机、说话、睡觉等,对此笔者并未斥责他们,而是笑而对之,平静相待,了解其所思,以此为备课内容材料:备教材又“备”学生。上课时对学生说明,只要能配合完成教学任务,就允许看视频、听歌曲、讲时事等,这样学生在心理需要的驱使下及和谐的师生氛围中,能参与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民主”和“自由”,得到发表见解的机会,课堂教学进行顺利;此外,教师还应多关注学困生,加强师生关系,消除其因成绩不理想产生的自卑心理,以促其树立自信,激发热情和兴趣。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

四、组建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培养情感目标和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小组合作学习正好营造了这样的环境。情感目标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培养合作学习兴趣,激发合作学习动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形成合作意识和精神。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把全班按优、中、差分层,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在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因充当“老师”而有成就感,会不断鞭策自我,也促进了学困生;小组与小组之间则平等竞争。英语会话、课文朗读等,都以同样的方式,给学生集体参与,共同促进,发掘潜能,这也正是生本课堂的精髓所在!实践证明,小组式合作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个人学习,因不同智力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的各成员在学习中能取长补短,在讨论中能相互帮助,各抒己见,拓宽思维,从而优化学习效果。

五、实施激励评价,创设体验成功的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所以人总是倾向于肯定自己,并且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时刻给学生以成功的感受,给学生以愉悦快乐的心境。如当他们准确写出一个单词或短语、描述一样事物、表演一段对话时,或在回答问题、作业批语时都多给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在愉快中获取知识。如:1.教师总以和谐的面庞,亲切的眼神,认真去倾听学生答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赞扬,答错了,应使用建议性的、易接受的、委婉的鼓励语:Dont worry\It doesnt matter等,往往能使学生重拾信心;2.作业批改中用积极的评语可促进师生情感的沟通,如:Your handwriting is wonderful\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try again,you can do better.只有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自信心,才能更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为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课堂,促进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中职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使之学有所获,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方法,努力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学习兴趣,促其重树信心,把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乐学善学,让教与学都达到减负提质之效。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文涛.教育理论与实践[J].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2002(12)

[3]柳海民.中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学习情境实践 篇3

经过几年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 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按行动导向进行课程设计, 在高职院校的师生中形成了一定的共识, 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与作用, 但其中对教学效果有极其重要影响的“学习情境设计”还未能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被完全运用及普及, 分析其原因除了目前高职院校传统教与学的观念影响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少教师对其相应设计方法还未完全掌握。下面, 针对我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多年来在《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特别是在设计流程及关键因素把握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流程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广义的工作过程指的是在实现确定目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的顺序。[2]

学习情境是在模拟企业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 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 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的设计流程, 就是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完成学习主题单元的设计, 主要流程有以下几点:

1.确定学习领域的企业实际工作岗位;

2.确定相应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

3.归纳出典型的工作任务;

4.学习情境载体设计;

5.学习情境模式的选择;

6.学习情境内容设计;

7.学习情境实现手段。

其中前三个步骤是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设计, 在学科体系中一般称为专业与学科设置, 是学习情境设计的前提, 第三个步骤到最后一个步骤为学习情境设计的主要步骤。步骤三, 归纳典型的工作任务, 是学习领域设计与学习情境设计的交叉点, 是学习情境设计的关键,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对所得到的学习领域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进行创造性地进行分析与整理, 归纳出综合后的典型的工作任务。

三、学习情境设计关键因素

影响学习情境设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般来说在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之后, 我们认为有以下四个关键因素需重点加以考虑。

1.学习情境载体选择

作为学习情境的载体, 形式是多样的, 同一个学习领域, 根据所定位的典型工作岗位不同, 学习对象的不同, 学习对象的学习时间长短不同, 可选择不同的学习情境载体。一般来说作为学习情境的载体, 主要包括项目、任务、产品、案例, 零件、现象等。学习情境的载体可以是单一的, 也可根据学习情境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载体, 如客户关系管理实务设计中, 学习载体曾选择了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工作过程的任务作为单一载体, 也选择过学生自主开发的客户关系管理项目及虚拟公司客户关系管理项目作为复合的载体。当然, 作为教学情境之载体, 尽量要求做到能覆盖学习情境的全部内容。

2.学习情境的模式选择

学习情境模式是指各学习情境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般来说学习情境包括:平行, 递进, 包容三种模式。

平行模式是指各学习情境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相互独立的, 如在客户关系管理实务中, 可设置服务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银行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制造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等。

递进模式是后一个学习情境比上一个学习情境要提升一个层次, 这个层次可能是难度上的, 也可能是复杂性方面的, 也可能是工作过程性方面的, 它能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或由低级到高级, 由新手到专家的过程, 各情境之间是由简单到复杂递进关系排列。

如在客户关系管理实务中, 可设置个体户的客户关系管理, 小型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中型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大型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等。

包容模式是后一个学习情境在范围上包含了上一个学习情境的范围, 各学习情境范围依顺序逐个加大。如在客户关系管理实务中, 可设置佛山市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广东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中国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全球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等。

同一个学习领域, 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情境模式。学习情境模式的选择可根据行动领域的不同, 学习对象的不同, 学习课时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选择, 因此对学习情境设计的

教师来说, 有一定难度, 要求有较丰富的专业技能与学识修养。

3.学习情境的内容设置

学习情境的内容是一系列学习单元, 这些单元是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顺序, 或适合教学需要的创造性的顺序而设定的项目、任务、作业等。类似于学科体系的章, 而学习情境会细分为学习子情境 (任务) , 类似于学科体系的节。如客户关系管理实务共设置“八个学习情境”。这“八个学习情境”分别是: (1) 项目简介与资源配置; (2) 客户关系管理战略规划; (3) 寻找潜在客户; (4) 客户信息管理; (5) 客户体验与沟通; (6) 销售机会管理; (7) 客户服务; (8) 项目总结。每个学习情境再分成若干个学习任务 (子情境) , 本课程共设置二十一个学习子情境。

4.学习情境实现的手段

学习情境内容设计后, 还需要设计相应的实现手段。一般来说, 根据学习情境的不同内容再将其分解为若干子情境 (任务) , 每个子情境 (任务) 的教学过程中, 需设定一定的实现手段, 如案例, 作业, 实现工具, 实训项目等, 而每个实现手段, 围绕任务的资讯通过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组织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方法以保证所选择的内容能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 如客户关系管理实务共设置二十一个实训项目, 分别对应八个学习情境的不同学习子情境, 然后分别运用了源海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及SAP Business One软件中的CRM部分作为实现工具, 以保障学习情境顺利方便地实施。

四、结语

成功的学习情境设计, 要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下, 对典型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的载体、模式、内容、手段等综合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 这也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根据本校“客户关系管理”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 良好的学习情境的实施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同时也为学生提高沟通合作、自主学习等职业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龙, 李玲, 徐湘江.客户关系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情境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篇4

关键词 情境 操作 实践 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利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自己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学生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现实经验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创设相应水平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誘发学生的探索性思维活动。

在教学“除法—平均分”时,一上课,我就把学生带入了帮两只小猴分桃子的情境中。“一共有8个桃子,两个猴子该怎样分呢?”学生听到后,纷纷议论起来,交流后同学们发现分桃子的方法很多,怎样分两只猴子才会都满意呢?同学们都表示每只猴子分4个桃子,这样才能不偏不向同样多。从中学生感受到随意分和平均分的区别,充分体会到平均分的意义。

二、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印象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某些数学知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测一测,就可能认识和理解。动手、动脑与用眼结合起来,使多种神经分析器协同工作,可以加速新知的吸收、内化和与原有知识的重组,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时能得心应手,灵活自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教学“认识时分”一课时,让学生在充分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基础上,再一次动手拨学具钟,一边拨一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的变化。同学们积极参与,并且发现分针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一大格,根据这一发现,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从而得出时和分的关系“1分=60秒”。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拨、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自主探究,获取了新知识,同时,逻辑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三、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低年级学生对大量的巩固练习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新颖的游戏情境,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把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在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后,和学生一起玩猜数游戏。师:“老师心里想了一个两位数,你们来猜猜看。”生:“15。”师:“太小了。”生:“90。”师:“又太大了。”生:“52。”师:“再大一些。”然后学生四人一组玩猜数游戏,通过游戏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逐步建立了数感。

四、创设动画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可持续的动机

动画片是小学生的最爱。小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在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一课中,创设了小熊开店的动画情境:小熊的店第一天开张,小猴、小猫和小狗纷纷来买东西,并把数学问题设计到小动物们的对话中,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想来帮助小熊解决问题。学生在动画世界里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五、创设竞赛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确保竞赛的公平性及刺激性,教师的偏爱和不公正的态度会导致学生间的不服气,以致对教师产生不信任、对抗的心理。要及时奖励,竞争有胜负,有胜负就有相应的奖励,无论是精神奖励还是物质奖励,获奖的学生都会处于兴奋之中,他们兴奋的状态,必然会带动其他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竞赛氛围。发挥竞赛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求胜心理,促使他们超水平发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设了竞赛情境(PK大赛)贯穿始终。通过“记忆PK”复习旧知,通过“经验PK”认识分针、时针,通过“发现PK”探究时分的关系,通过“眼力PK”读写时间,通过“实践PK”“速度PK”进行巩固练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保持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情境实践 篇5

1 始终坚持动机激励, 改革英语实践教学内容

“有意义协商”是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中的重要观点之一, 这一观点认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投入的精力与兴趣越多, 其学习动机也就越强, 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效率上升—提高学习动机”的良性循环。因此在课堂上构建互信互助的教学氛围, 不仅能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协商能力, 还有利于班级整体水平的同步提高。作为实现有效动机激励的基础条件, 正确制定合理、科学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是落实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高职学校的英语课程内容陈旧、单一, 课程不具有实用性, 严重制约了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应从学习动机出发, 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及职业要求, 选取合适的公共英语教材。例如对于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不同专业学生, 应根据学科需求与职业发展方向, 选择合适的英语教材, 并开设多样化的英语选修课, 使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又或, 着重于培养学生对自身未来职业的理想规划上, 让他们明确, 公共英语在他们步入社会之后所起到的重要性, 对其工作和生活都将有可能产成深远的影响。帮助他们更好地理清思路, 明确自身将来于社会上的价值体现。在具备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与对未来的期望之后, 更是明确了公共英语的重要性。如此, 形成了准确的动机, 再加以激励, 注重实践学习, 高职学生的公共英语成绩必将得到提高。

此外, 还可以通过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完善, 来达到良好的动机激励效果。可将教师评价学生的传统单一化教学评价方式, 转变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样化教学评价体系;同时还应摒弃只依靠学习成绩进行评价的模式, 而应从学习成绩、思想水平及身体素质等多方面进行整体评价, 进一步强化动机激励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创设仿真问题情境, 引入相关的专业术语, 抓住学生对与自己将来工作有关的职场情境感到好奇, 并渴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 不断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 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维空间, 指导学生对所布置的任务展开分析、归纳和总结, 并针对所提问题进行开放式的问答。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指导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创设视听觉情境, 让学生产生对所学内容的新鲜感, 进而做到主动融入教学过程。具体的做法是: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在教学实践中给学生观看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 并播放一些英文歌曲, 让学生边看、边听、边问, 把看到的情景与听到的纯正发音自然地联系起来, 通过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感染学生的情绪, 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减轻学习的难度, 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又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帮助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促进学生英语基础的巩固和深化。

2 明确知识的情境化特征, 更新英语实践教学理念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是一项具有情境化特点的事物主体, 它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产生、发展, 具有发展性的特点, 即“知与行的交互”观念。高校教师由于受到教材、学校硬件设施及自身思想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对于高职英语的实践教学目标仍未形成清晰认知, 多数高职英语教师仍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高职教师应更新自身教学观念, 明确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特性, 在课堂上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为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而努力。在课堂实践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 制定合理化的情境或场景,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对话, 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英语学习中的有关知识, 提高高职学生的语言技能水平;同时还可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实习基地进行实地演练, 在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检验的同时, 还能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由此可知,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的情境化特征和英语的实用性特点, 及时更新自身的英语实践教学理念, 始终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 才能真正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 为英语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情境认知开展教学活动, 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预先设计好场景, 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工作, 然后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 通过简短的小故事进行角色扮演, 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还原课文真实场景的过程中, 得到锻炼, 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警察和小偷这篇文章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课堂场景, 挑选几个学生扮演小偷, 另外几个学生就分别扮演警察和目击者。然后设计好学生的台词, 让学生自主发挥, 教师和其他学生作为评委, 对学生在情景演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总结。参与活动的学生和为参与活动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这样来全面提升学生总体的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情境认知主要是通过意识来控制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对现实场景有更加深刻的记忆。任何一个人本身具有记忆能力, 尤其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 其记忆能力就更加深刻, 在课堂学生中, 实施情境认知教学的主要效果, 就是通过场景再现, 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这样学生就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的重点内容, 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交流中, 学生便能真正的学以致用, 教师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 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提高听、说能力, 在课堂教学或课外指导过程中, 可以通过模仿国外真实生活创设体验生活情境, 设置具体仿真的生活场景、全英语的环境氛围, 积极寻找语言材料与生活的结合点, 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感受地道的英语, 用英语进行思维, 主动地用英语进行表达, 从整体上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进行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 真正做到将机械、枯燥的语言学习转化为生动的生活情境体验, 这就使语言的学习真正应用于实际运用中;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提供平台。

3 注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完善英语实践教学条件

情境认知理论学者认为, 情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过程。“边缘性”是指学习主体与某一参与领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是对社会结构的阐述。“合法的边缘性”是指将人们在行动模式与事件处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知识水平, 作用于人与特定情境的互动过程中, 并使人们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及知识的实用性, 在情境互动中得到提升。

为了使高职学生在公共英语实践教学中更高效率地进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就应该进一步扩大情境设置的范围, 不断完善高职公共英语的实践教学条件。在当前高职英语的实践教学中, 部分教师进行情境教学的方式单一, 即在课堂上通过语言或图片展示等形式, 设置合理情境进行英语实践教学, 教学效果有限。因此, 高职教师还应在此基础上, 将学生真正放入社会这一实际情境中, 使学生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情境中实现知识的增长与英语交流能力的提高, 真正做到全面发展。有资料显示, 国外高校的实践教学课程是总课程的1/3以上, 实践教学的效果优良。我国的高职类学校应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 采取校企联合等措施, 并逐步实施半开放式办学或开放式办学模式, 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对社会中的预期情境有充分的了解, 进一步提高其学习动力。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客观原因, 使教师的某些教学活动无法得到有效展开, 针对此情况, 教师可安排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实践英语的过程, 完善英语实践教学条件。

例如:通过分角色表演创设口头交际情境, 根据实际职场工作任务和环节, 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 进行职业角色的扮演, 让学生积极参与, 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自行确定角色分配, 模拟相关职场情境, 构思表演内容, 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通过相互启发、相互讨论、相互学习, 提高英语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角色扮演教学法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对话模拟, 也可以为学生寻找一些剧本或者场景。设定一定的时间和范围, 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外准备时间。在角色扮演的对话中, 不仅让学生有竞争意识而反复操练英语表达的能力, 也让学生感受到表演的乐趣, 并且给那些对英语毫无兴趣并且成绩较差学生一种无形的激励和推动, 让他们产生参与意识, 从而逐渐融入课堂学习中。如此, 纵使是在教学条件有所不足的情形下, 也可利用其他现有的辅助教学工具完成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在情境之中学习英语。

在高职公共英语的情境教学中, 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即:1) 情境气氛需轻松自然。轻松的环境能让学生放松下来, 在愉悦的氛围下进入到情境当中, 实现教学效果。而要想打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情境环境, 教师所占因素十分重要。只有在教师注入一定的热情之后, 加上诸如座位调换、教室布置、师生交谈等方面的自由调整之后, 才能真正建造出一个能让学生在自在轻松的心理下学习公共英语。2) 情境问题的引导要具有开放性。一个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同样, 在情境环境之中学习公共英语, 学生的思维也不应当被局限。可恰当地选取教材中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挑选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素材创设课堂情境, 让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贴近生活, 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3) 情境教学实施需有效控制。情境教学的课堂上教学活动丰富, 学生活跃度和参与度高。要达到活而不乱, 教师首先要履行好自己作为导演、活动组织者的职责, 不要做旁观者, 要及时把预设的情境信息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学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将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应用于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中, 是新课改革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教师应在全面掌握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有关内容的基础上, 充分转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与行的互动”, 还要不断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动机激励,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的重要性, 并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兴趣。与此同时, 高职教师还应该扩大情境教学的应用范围, 将学生真正放入社会这一实际情境中,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公共英语的实践教学目的, 以期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性职业人才。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 可利用多媒体软件、电影视频等进行辅助, 让学生能进入到教师所设计和安排的情境当中, 投入情感, 从而实现情境创设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此同时, 还需注意, 情境气氛需轻松自然;情境问题的引导要具有开放性;情境教学实施需有效控制等问题。避免因过于依赖某种教学方式, 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形发生, 而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 反而还令学生更加疲惫, 对学习公共英语产生厌烦心理。

参考文献

[1]谢辉.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探析[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3 (4) :89-91.

[2]杜娟.高职公共英语与专业教育的整合探索——创设与职场相关联的学习情境[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1 (4) :83-86.

[3]杨舟.高职公共英语“情境教学”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 21 (4) :122-123.

[4]刘恒.基于专业方向的高职公共英语听说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 2011 (8) :57-58.

[5]钟岚, 吴寒, 李华等.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之初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9 (8) :235-236.

[6]贺健姿.高职公共英语中情境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J].考试周刊, 2013 (70) :74-75, 135.

学习情境实践 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创设一种类似与学术 (或科学) 研究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是思想品德课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创设情境应遵循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 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创设情境应为教学内容服务, 任何情景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设置的情境要触动学生情感, 道理融入其中, 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特点, 我们对创设情境与探究学习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

一、充分运用教材设计的情景, 让学生心动

人类有求解的秉性, 总是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以获取更得的自由。因此, 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案例、材料、图片、漫画、相关链接、名人名言等情境。这些情景的设置, 或查阅、或思考、或议论、或观察——引导学生去探究、质疑。教学中, 教师要很好地加以利用。如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珍爱生命”内容时, 学生通过教材设置的计算活动:自己生命已用去多少天, 还剩下多少天的情境。加深了学生对生命无比宝贵的认识, 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更加注重和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这种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而获取的知识, 理解深刻, 触动心灵, 记忆牢固, 掌握扎实, 较容易转化为个人的知识。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从心灵深处感到有味、有趣、兴致勃勃。从而彻底解决了学生答卷是课本的观点, 而言行是自己的思想观点的“两张皮”现象, 有力的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积极开展小组讨论、竞赛、辩论, 让学生参与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建构过程, 应积极培养学生本身能力的自信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通过不断提出富有新意的问题或利用书目栏目的提示, 激发学生相互讨论、大胆辩论, 进入竞争角色。如:八年级上册“竞争与合作”内容, 可以展开“竞争与合作, 谁更重要”的竞辩赛, 通过答辩, 学生分工合作, 积极投入, 加深了对“生活既要合作又离不开竞争, 二者相互渗透, 都很重要”的理解。这种创设小组讨论、辩论等情境,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在于做到让学生参与教学, 在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投入。这种参与即使学生的全员参与, 也是学生自始至终的参与;不仅是行为上的直接参与, 更是情感、心灵、思维的参与。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认识, 增强集体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表达、与人合作等能力。

三、突出校本教材,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进生活

学校教育教学不应关起门来只教课本, 应同社会相联系, 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校本教材就是社会、学生最大的实际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加以利用。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法律等教育的课程, 而现实社会的种种信息对学生的“教育”影响, 往往比课堂直接, 效果更明显。因此, 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应重视让学生搜集或教师补充与我们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 并将信息同课本内容相衔接、联系,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感受共和国巨变”内容时, 可让学生开展农村家庭调查活动, 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展开比较, 切实感受老百姓生活的变迁, 从他们消费、居住环境、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体会、感受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这样, 一则丰富、活化教科书内容, 二则增强教育教学说服力, 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提高了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学生搜集信息, 对于培养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学会学习等都有重要意义。

四、渗透社会热点、时点,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思想品德课时代性强, 联系社会现实紧密。把正在发生的国内外新闻热点、时点引入课堂,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积极性, 又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社会热点、时点在时间或空间上与学生距离比较近、信度高、感染力强、影响大, 能够克服教材的枯燥性和滞后性。

五、重视学生自我展示, 升华学生情感体验

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编小品表演、模拟法庭、手抄报、主题班会等展示活动, 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探究学习中去, 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使学生在展示中获得自我教育, 在展示中对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验, 强化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丰富和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从而从根本上实现了思想品德课人文学科的本质特点。

学习情境实践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实习的儿科护生60名作为试验组, 实施情境反思学习法;以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儿科实习的护生40名作为对照组, 实施常规教学法。试验组60例护生中男3名, 女57名;年龄在18岁~24岁, 平均年龄 (20.3±3.4) 岁;其中本科生34名, 专科生26名。对照组40名护生中, 男1名, 女39名;年龄在20岁~25岁, 平均年龄 (21.2±3.5) 岁;其中本科生27名, 专科生13名。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法。试验组采取情境反思学习法, 具体方法包括构建疾病情景, 提高护生理解能力及建立实验情景, 培养护生动手能力。

1.2.1 构建疾病情景, 提高护生理解能力

在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 情感具有驱动和催化的作用, 如果学生能够在快乐的环境下学习, 其心智将会更加敏捷。在实际的教学中, 可通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媒介和工具, 对儿童正常发育期间的特点进行事实再现, 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 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学习。另外, 儿科护理学的概念比较抽象, 如果仅以传统的教学方式, 很难将抽象的理论内容运用到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因此, 通过构建疾病情景, 以多媒体课件为道具将疾病再现, 使得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刻。比如, 在讲解X形腿和Y形腿的疾病护理时, 可通过播放视频的方法, 加深护生的印象, 在书本知识讲解的基础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事实上, 通过逼真的情景模拟, 给学生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大大提升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充分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1.2.2 建立实验情景, 培养护生动手能力

建立实验情景, 将书本知识与临床情景相结合, 以生动的情景促使护生学会对儿童健康进行评估。首先, 模拟病房练习, 可在教室进行病房基本情况讲解后, 要求学生到儿科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训练, 分小组进行训练的过程中, 教师可一边巡视、一边示范,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并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反思。训练期间, 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3]。

此外, 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练习, 分组, 每组中均包含患儿家长、医生、护士等角色。可以事先设定一定的事件, 让扮演的患儿以患儿可能的沟通交流方式告知家长自己的身体情况, 再由扮演患儿家长的护生告知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告知患儿家长, 并对患儿健康情况作出评估。在这样的环节中, 不仅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护理的主要流程, 更能使其站在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更加贴近实际情况[4]。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护生在儿科护理学教学后的临床护理考核成绩, 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评判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差距情况、护理满意度等内容, 每项均为100分, 分数越高表示表现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评判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差距情况、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情景反思学习法不仅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 更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基本行为特征和认知取向的关键。通过实施情景反思教学法, 我院60名护生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表现出了优异的能力和成绩, 大大提高了护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反思学习法是一种评判思维的方法, 通过情景模拟、教学评价、学习反思等过程, 环环相扣, 借助多种学习工具, 大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激发了其积极性, 为儿科护理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评判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差距情况、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也充分说明, 情境反思学习法通过建立疾病情景, 增强理解能力, 以实验情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方法, 能够有效提高儿科护生的护理能力、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护理实践教学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实习的儿科护生60名作为试验组, 实施情境反思学习法;以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儿科实习的护生40名作为对照组, 实施常规教学法。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评判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差距情况、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情境反思学习法通过建立疾病情景, 增强理解能力, 以实验情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方法, 能够有效提高儿科护生的护理能力、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护理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情境反思学习法,实验情景,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真真, 魏碧蓉, 柯淑芬, 等.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 2012, 9 (6) :284-285.

[2]王玉玲.儿科护理学教学中情境反思学习法的实践[J].科技资讯, 2014, 12 (21) :160.

[3]赵丽洁.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学教学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0) :152-153、155.

学习情境实践 篇8

一、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 趣化课堂

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彩的、匠心独具的教学情境, 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他们对数学学习感到有趣, 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片段1:浙教八 (下) 6.1《矩形》

师:上星期末我去了绍兴, 在游玩鲁迅故居时, 一名装修工人正在修长方形装饰画的框, 因四角固定点松动使画框变形。

(1) 变形后的画框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有什么性质?

(2) 用手中的工具恢复图形。

感悟:该情节能密切结合教学内容, 自然、亲切, 利用变形的画框来探索矩形, 既复习了前一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又在复习过程中比较自然流畅地引入矩形的概念, 而且以动手恢复图形的方式,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注重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 活化课堂

生活中充满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 因此教学中应努力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回归生活。

片段2:浙教八 (下) 5.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

引入: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 大象公园要美化环境, 请同学们帮忙设计花坛, 在平行四边形的花坛里种四种不同颜色的花, 并且这四种花正好将花坛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

过程: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之间的关系。

结果:该题目即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感悟:本节课从世博会的美化环境引入, 通过学习最后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 始终围绕着学习是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教学中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享受数学对生活的帮助,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

三、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 激发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是数学的灵魂, 是思维的源泉。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充满着观察、实践、模仿、推断等, 为探索与挑战性活动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兴趣。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思维效益的关键,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优化问题教学的重要途径。

片段3:浙教八 (下) 5.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

例题: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1) AC=24, OD=28, BC=38, 则OBC的周长;

(2) BC=18, AC=14, BD=20, 则OBC的周长。

感悟:在学生算出 (1) 的结果后, 老师趁热打铁地让他们算 (2) , 学生的回答是35, 但是老师告诉他们上当了。学生觉得很奇怪, 明明就按照第 (1) 小题的步骤做的, 为什么是错的?就这样巧设陷阱, 学生就会积极思考问题出在哪里,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积极参与, 并且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数学的转化思想, 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四、设计有效的变式训练, 活跃思维

变式训练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化归、迁移思维能力和思维灵活性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变式训练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宽广.运用变式训练可以提高数学题目的利用率,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起到综合应用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充分理解数学本质属性的作用, 同时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一题多变,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一题多变”是题目形式的变式训练, 让学生同时练习那些在知识、方法上有关联, 而在形式上又不同的题目组成的题组, 使学生对一些基本知识、方法及重要的数学思想加深领会, 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片段4:浙教八 (下) 5.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

例题:如图1, 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经过点O的直线交AB于点E, 交CD于F, 求证:OE=OF。 (引导学生分析, 完成此例题)

变式训练:

变式1:如图2, EF转动, 结论还成立吗?

变式2:如图3, 直线经过点O交CB、AD的延长线于点E、F, 结论成立吗?为什么?

变式3: 如图4, 直线经过点O交BA、DC的延长线于点E、F, 结论成立吗?为什么?

请同学们思考, 根据他们的共同点, 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感悟:这组题中, 例题主要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从而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相等。虽然E、F位置改变了, 但引导学生抓住实质, 就能进一步熟练此证明。把E、F所具有的特殊性规律变为一般性规律, 培养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分析能力。这组变式题“变”的过程中在逐步加深, 让学生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初步了解中心对称性质, 同时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 提高了数学解题能力和探究能力。

2.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

“一题多解” 是解题方法的变式, 引导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思想方法来思考解决同一个问题, 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 以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 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片段5:浙教八 (下) 5.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

例题:如图5, 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E, AC⊥BC,

AC=4, AB=5, 求BD的长。

方法一:因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只需求出BE即可。在RtABC中,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BC。因为CE=12AC, 所以BE可求。

方法二:过D点作BC上的高DG。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DG、CG的长度。再在Rt△BDG中, 根据勾股定理求BD。

方法三:作AG//BD交CB的延长线于点G.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G的长度。再在RtACG中, 根据勾股定理求AG, 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D的长度。

感悟:该题目把平行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三角形的问题。在多种解法的比较中, 选出最快、最好的解法, 增强了学生们的最优化解题意识。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 有利于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有利于发展学生在解题时思维的敏捷性, 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设计有效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提纲契领, 画龙点睛的作用, 它通常是本节课的思想方法及关键点。因此, 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抓住所学知识的本质, 理清所学知识的脉络, 使知识系统化, 借助语言艺术的力量, 完整地体现美感。

片段6:浙教八 (下) 6.1《矩形》

数学名片:

姓名:矩形

曾用名:长方形

定义: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性质: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数学思想:“一般”到“特殊”

感悟:本设计将生活中的名片转化为数学名片来进行课堂小结, 使知识脉络更清晰, 条理更清楚。这样, 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和掌握,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活跃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体验式主题写作实践 篇9

一、班会等情境体验主题

主题班会是一项经常举行的重要的集体活动,它是班主任通过班集体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高度热情和智慧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其次学生是主题班会的主体,一个好的主题班会要看是否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是否都参与了活动。

主题班会从准备到召开的整个过程,学生都在不断地学习,有的还是书本上、课堂里得不到的知识。所以,成功的主题班会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情境体验作文的素材,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班会主题进行情境体验的写作,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综合实践情境体验主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校内开展,如好书共赏活动、各类体育、文艺、艺术竞赛、辩论会、听讲座等;也可以在校外开展,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

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信息,发展思想。实践证明,举行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而学生在各种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总是丰富而深入的,语文教师如果能结合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境体验式主题写作活动,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很好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写作训练的机会。每次活动结束后,围绕活动进行个性化写作。即自选角度,自主命题,自选体式,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写作。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了,有感而发,就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了。

比如在一次“寻访身边的古民居”活动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围绕这次活动,自选角度,自主命题,自选表达方式,发挥自己的特长写一篇作文。作文交上来后,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写活动过程的,也有写自己感受的,也有写对人物的评价的等等。如一位居住在乡村的男生写了《守候失去的家园》。还有几位学生结合假期回故乡的经历,写就了《故乡的旧祠堂》《回乡访寻记》《回到老屋》……更多的学生就探访自己家附近的古民居,古祠堂,写下了一篇篇题材丰富,感想深刻的个性化习作,光题目就很吸引人《那村、那河、那祠堂》《走进小洲村》《月光下的古祠堂》、老屋的故事》……

这样的写作活动所以成功,是因为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特别是能拓宽写作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写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学生丰富了生活,学会了观察,增长了见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就不怕没“米”“下锅”了。

三、名著阅读情境体验主题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双翅,读写比翼齐飞,方能鹏程万里。阅读乃写作的基础,它不仅仅为写作提供表达形式、写作技巧方面的范例,而且在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陶冶情操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确乎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必由之路,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质的深刻把握以及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是很难产生内蕴丰厚的优秀之作的。只有以广泛的阅读记忆、获取信息为前提,才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好文章来。

事实证明,阅读对写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我国作文教学中堪称一条成功的宝贵经验,可以上升到作为写作指导的一条基本规律来认识,值得认真探讨和遵循。为此,语文教师每学期都应该结合实际需要,定期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并以此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情境体验式写作活动,必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情境体验式主题写作实践 篇10

一、班会等情境体验主题

主题班会是一项经常举行的重要的集体活动,它是班主任通过班集体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高度热情和智慧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其次学生是主题班会的主体,一个好的主题班会要看是否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是否都参与了活动。

主题班会从准备到召开的整个过程,学生都在不断地学习,有的还是书本上、课堂里得不到的知识。所以,成功的主题班会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情境体验作文的素材,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班会主题进行情境体验的写作,必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综合实践情境体验主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校内开展,如好书共赏活动、各类体育、文艺、艺术竞赛、辩论会、听讲座等;也可以在校外开展,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

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让孩子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信息,发展思想。实践证明,举行各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而学生在各种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总是丰富而深入的,语文教师如果能结合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境体验式主题写作活动,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很好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写作训练的机会。每次活动结束后,围绕活动进行个性化写作。即自选角度,自主命题,自选体式,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写作。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了,有感而发,就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了。

比如在一次“寻访身边的古民居”活动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围绕这次活动,自选角度,自主命题,自选表达方式,发挥自己的特长写一篇作文。作文交上来后,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写活动过程的,也有写自己感受的,也有写对人物的评价的等等。如一位居住在乡村的男生写了《守候失去的家园》。还有几位学生结合假期回故乡的经历,写就了《故乡的旧祠堂》《回乡访寻记》《回到老屋》……更多的学生就探访自己家附近的古民居,古祠堂,写下了一篇篇题材丰富,感想深刻的个性化习作,光题目就很吸引人《那村、那河、那祠堂》《走进小洲村》《月光下的古祠堂》、老屋的故事》……

这样的写作活动所以成功,是因为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处理材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特别是能拓宽写作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写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学生丰富了生活,学会了观察,增长了见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就不怕没“米”“下锅”了。

三、名著阅读情境体验主题

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双翅,读写比翼齐飞,方能鹏程万里。阅读乃写作的基础,它不仅仅为写作提供表达形式、写作技巧方面的范例,而且在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陶冶情操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确乎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必由之路,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质的深刻把握以及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是很难产生内蕴丰厚的优秀之作的。只有以广泛的阅读记忆、获取信息为前提,才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好文章来。

上一篇:党员经常性教育研究下一篇:多媒体考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