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

2024-07-11

商品学(共12篇)

商品学 篇1

一、商品学的学科地位和学习意义

(一) 商品学的学科地位

商品学是高等财经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 特别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商品学等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该课程以商品使用价值理论为基础, 以商品质量与品种为中心, 从技术、经济、管理和环境等多个角度, 系统地阐述了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商品及其本质、商品分类与商品目录、商品代码与商品条码、商品品种类别结构与发展规律、商品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商品质量管理、商品标准与商品标准化、质量认证与质量监督、商品检验与商品分级、商品包装及其标识、商品储运的质量管理以及商品与环境等内容。

(二) 商品学的学习意义

在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 市场需要一批能与国际接轨, 既懂专业、有商品知识, 又能熟练地将理论运用到具体实际中去的人才, 所以掌握必要的商品学基础理论和方法, 充实一定的商品知识, 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商品观念是十分必要的。学习商品学, 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 增强学生的商品品种和质量意识,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能力素质。

二、商品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学生学科地位认识不到位

商品学涉及范围广、内容繁杂、理论部分较为枯燥, 不少学生感到这门课程学着没有意思。他们往往遵循以前的陈旧思维, 把对政治、地理、历史、生物等课程的偏见, 转移到了对商品学的认识上来, 认为到期末考试的时候突击复习一下就行了, 平时对这门课的学习漠不关心。而且, 不少学校在教学计划中把商品学安排的比较靠后, 一般是在学习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学等课程之后才开设商品学的, 这又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商品学是其他专业课程中相关知识的重复。殊不知, 商品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渗透、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叉的应用科学, 它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独特性。

(二) 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不丰富

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不丰富, 也是商品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即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了很多理论, 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由于商品学的教学软件、教学案例、教学工具等开发力度较小, 加上个别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强, 导致商品学教学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本教材, 一块黑板, 几支粉笔, 就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这种呆板、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法, 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学校相关办学条件不完善

商品学的教学效果如何, 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受到学校相关办学条件的制约。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课件教学逐渐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这使教学过程既具有生动形象的信息显示, 也可以使学生获得多重刺激, 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果。然而, 不少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数量远远不够用。商品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法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还是学生掌握知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但是拥有商品学实验室的高校并不多见。安排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促使学生将所学商品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好方法, 但这又涉及到学校的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的问题。

三、提高商品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 改变学生的学科认知

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知状况, 直接决定着他们的行为趋向。要提高商品学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改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不正确认知。教师可以通过讲道理、摆事实的方式,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对他们确实有用。第一, 学习好商品学这门课程, 有助于对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例如, 商品学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研究对象, 这可以加深学生对经济学中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理解;商品学对使用价值的研究是以商品品种和商品质量为中心的, 这是对营销学中产品策略的充实和完善, 它要解决的是在营销中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问题。第二, 学习好商品学这门课程, 有助于学生毕业以后的相关工作。多数学生会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类工作, 而在学校树立起来的商品品种结构意识和现代商品质量观, 能够减少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盲目多元化”、“忽视商品质量”等错误。第三, 学习好商品学这门课程, 有助于学生现在及以后的日常生活。现在我们处于市场经济时代, 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要和商品打交道, 因而掌握商品的基本知识是很重要的。例如, 了解常见的商品分类方法后, 可以在大卖场快速找到自己要买的商品;掌握了商品标准分级、商品认证标志、商品检验方法, 能够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 减少假冒伪劣商品对自己的侵害。

(二)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何将枯燥的商品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商品学知识的积极性, 这需要找到适合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 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法比较适合这门课程的教学。第一,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就是教师以案例为直接对象, 让学生认真对案例阅读、分析及讨论, 揭示案例中各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 从而加深对理论在实际中运用的理解, 以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方法和过程。案例教学法将枯燥的理论与鲜活的现实联系起来, 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商品学中大部分知识的传授, 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第二, 实物展示法。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实物或教具, 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实物展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 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 在讲到商品条码、商品标准、认证标志、商品包装等知识时, 教师可以把一些小商品带进教室, 增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知和理解。第三, 实验教学法。实验是为了解决文化、政治、经济及其社会、自然问题, 而在其对应的科学研究中用来检验某种新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或者验证某种已经存在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而进行的明确、具体、可操作、有数据、有算法、有责任的技术操作行为。在讲到商品学中的商品检验知识时, 就可以运用实验教学法,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商品质量检验方法。第四, 课件教学法。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 提供清晰的声音、图像、文字和动态的演示, 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并加强教与学之间的沟通。而且, 计算机课件既能帮助清晰地阐述课本上的理论, 还能给予学生最为直观的感觉。教师可以把商品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案例做成课件, 同时穿插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教学效果。第五, 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既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又有助于他们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等。商品学中的不少知识都可以进行社会实践, 如商品分类、商品包装、商品储运的质量管理等。

(三) 完善相关的办学条件

在商品学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方法, 是需要得到学校的办学条件允许才能实现的, 如课件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这就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 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积极创造办学条件, 从而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服务。第一, 安装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由多媒体计算机、液晶投影机、数字视频展示台、中央控制系统、投影屏幕、音响设备等多种现代教学设备组成。多媒体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出现, 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 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然而, 不少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校领导要想方设法配备多媒体教室, 至少应为急需多媒体教学的专业先配备一部分, 然后逐步实现全部教室的多媒体化。第二, 配备学科实验室。实验室即进行试验的场所, 是科技的产出地, 所以国家对试验室投入非常大。大部分高校也都配备了基本的教学实验室, 如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 然而专门为商品学建造实验室的高校并不多见。为解决建造商品学实验室的资金不足问题, 学校可以对其他学科实验室进行改造以实现与商品学的实验共享, 或者与社会上有关企业通过签订协议联合建造实验室等。第三, 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国外许多高校都把实践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要积极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使学生深入厂矿企业实地锻炼,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新型教学平台。学校领导要积极“走出去”, 同相关的工商企业接洽协商, 建立稳定的经济管理专业实践基地, 从而为商品学等学科提供社会实践条件。

参考文献

[1]万融.商品学概论 (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常青平.商品学教学方法初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商品学 篇2

一、概念

1、商品质量监督,是指根据国家的商品质量法规和商品质量标准,由国家指定的商品质量监督机构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活动。

2、商品检验是指商品的供货方、购货方或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某种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或国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质量、规格、重量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查,并作出合格与否或通过检验与否的判定。

3、商品编码又称商品代码、商品编号、商品代号,是指赋予某种商品或某类商品的代表符号。

4、商品分类是指为了一定目的或满足某种需要,根据商品的属性或特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将商品划分成不同类别并形成系统的过程。

5、商品分级是根据商品质量标准(包括实物质量标准)和实际质量检验结果,将同种商品区分为若干等级的工作。

6、商品质量即商品品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评价商品使用价值优劣程度的各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商品有形质量和无形质量、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商品满足明确需要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和特征的总和。

7、产品质量认证(也称产品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定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

8、日用工业品

9、商品标准化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各环节中制定、发布以及推行商品标识活动。

二、问题

1、商品质量的自然属性的含义。

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商品的组成成分、结构和性质所决定的。不同的成分、结构和性质,使商品具有不同的自然属性。

2、商品质量的社会属性的含义。

3、商品养护的含义及其开展养护的必要性。

商品养护是指商品在流转和储存过程中进行的保养和维护商品使用价值的技术性工作,是质量管理工作在商品流通领域的继续。

开展养护的必要性:研究储运商品质量变化规律和养护是及方法,及时地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保护储运商品质量不受损失,可以直接降低商品流通费用,使商品使用价值得到充实实现,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①商品体自身的原因 ②时空原因 ③为了应付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战争等 ④承担国际义务的需要

4、商品包装的含义,主要功能。

商品包装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为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的过程中事假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主要功能:①保护功能 ②容纳功能 ③便利功能 ④促销功能 ⑤信息功能⑥节约功能⑦增值功能

5、绿色商品、普通商品的含义与区别。

绿色商品(也称可持续发展性商品)是指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及废弃的全过程,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损害极小,并有利于资源的的保护和再回收的商品。

绿色商品与普通商品的区别:①绿色的商品标志②优良的质量品质③不危害人体和环境

6、商品的构成有哪些成分,有没有有害成分,如果有,为什么?

商品的成分有:主要成分、辅助成分、无用成分、有害成分。

7、推行标准化的好处有哪些?

8、产生霉腐的根源是什么?根据预防的原理,给出预防霉腐的办法。

9、商品储运的含义。

10、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一)空气中的氧

(二)日光

(三)微生物

(四)空气温度

(五)空气的湿度

(六)卫生条件与仓库害虫

(七)有害气体

11、何为商品学(即商品学的含义)?

商品学是以商品客体为研究对象,以商品质量为中心内容,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科学。商品学总体上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商品学概论;其二为专业商品学。

12、何为产品认证?

13、企业在选择产品认证或进行产品认证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三、图形解释说明

四、填空

1、商品分类两种主要方法:

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它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选定的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编制成一个有层级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它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根据其本身的属性或特征,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包含一组类目。

2、维生素两大分类: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3、商品条形码、EAN系统(两个版本):EAN码符号有标准版(EAN13)和缩短版(EAN8)

4、商品等级的三种表示方法:①数字表示法②符号表示法③特殊标记法

5、商品结构划分:商品体、商品有形附加物、无形附加物

商品的宏观结构,即人眼或低倍放大镜所能观察到的外形结构;商品的微观结构,即人眼看不到而借助于各种专门一起的功能来观察到的内部结构。

6、商品标准化工作的四大内容:

7、仓库的分类:

8、商品条形码组成部分:① ② ③

9、食品营养价值评定指标:食品营养成分、可消化率、发热量

10、我国目前商品类别的四个层次:大类、中类、(商品品类)、小类(商品品种)、商品细目

11、商品自身寿命:

12、商品包装要素: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结构造型和表面装潢

13、对商品理解的演变阶段:

14、标准化总经济效果:是指在标准有效期内,标准化活动节约总额与标准化投资总额之差。

15、商品质量特性:商品质量特性分为① 真是质量特性(使用中体现)和②代用质量特性(质量指标反映)。真是质量特性是指直接反映用户需求的质量特性。代用质量特性:一般地,真正的质量特性表现为产品的整体质量特性,但不能完全体现在产品制造规范上。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直接定量表示。

试析纺针织商品学“四动教学”法 篇3

关键词:纺针织;商品学;四动教学法

纺针织商品学是商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且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与交叉的应用性学科。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对纺针织商品学的教授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甚至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那么改革和创新纺针织商品学教学方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在纺针织商品学教学中引入“四动教学”法,能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相应提高。本文就主要围绕纺针织商品学应用“四动教学”法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四动教学”法概述

“四动教学”法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这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和教学工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教案的编写,第二阶段主要包括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教学程序主要包括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际调查、考察检验和得出结论;在教学环节,主要让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和动口讨论;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教学内容的教授、学习等。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进行教学反馈,也就是对学习效果的考察和进一步推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等。当然,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环环相扣和紧密联系的,而且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和动口讨论这几点是贯穿着教师进行教学的整个教授过程与学生的学习之中。

二、“四动教学”法在商品学课程中的应用

在上文,我们对“四动教学”法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和方法等进行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笔者将对纺针织商品学课程中进行“四动教学”法中的“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和动口讨论”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

1.培养学生兴趣和激发学生求知欲。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出问题,这也可以成为教学的起始环节。创设教学情境,对整个教学的整体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让学生区分粗纺和精纺呢绒,那么教师首先可以展示一些不同材质的样品,让学生“动眼观察”,如制服呢、法兰绒、粗花呢、大衣呢和华达呢等,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对这些实物进行仔细地观察。学生通过观察这些样品,对粗纺和精纺呢绒的原料品质、织物组织、工艺和外观等,就有了准确的了解和判断。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本知识,而且也训练了观察能力。

2.分组讨论和启发思考。进行了实物观察之后,学生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如果不动脑思考和表达,那么就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那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对学习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或班级讨论:一方面,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信息的及时交流与反馈;另一方面,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有效引导,这不仅反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教学方法、活动和问题的调整,学生在讨论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提高。例如,当教师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材質的实物之后,提问麻纤维和羊毛有哪些区别。这时,学生就会通过观察进行思考,进而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就会了解到:麻纤维的纤维长且粗,但弹性较差和光泽暗淡;羊毛的纤维较长,光泽柔和,并且弹性好。

3.动手体验和培养能力。动手体验是“四动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无论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如果没有实践,那么就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和其他同学的面前进行操作,这样在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的思想负担,而这种氛围却可以有利于学生掌握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例如:一方面,教师在讲授完砂洗面料的真伪区别之后,可以让学生用手触摸真假砂洗面料,让学生对真伪砂洗面料有真实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砂洗面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等进行真伪辨别。

通过本文对“四动教学”法在纺针织商品学中应用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动教学”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教师教授教学内容的积极性,这样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四动”中进行互动,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然,对于纺针织商品学的教授,还有很多中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将其他方式融入四动教学法,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琳娜,林蔚.PBL在高职院校医药商品学教学中运用效果的实证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2]瞿妹.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商品学”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14(26):96-96.

[3]刘建国.《市场营销》教学法研究[J].考试周刊,2014(44):186

-186,187.

商品学 篇4

1. 学生学习缺乏方向性与自主性

商品学是物流专业基础课, 一般在第一学期开设, 这时学生刚刚从初中进入中专, 他们已经习惯了对数学、语文、外语的学习, 专业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枯燥的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质量与检验等专业知识, 学习缺乏明确的方向与目的, 学习态度被动。

2. 教学内容侧重理论, 教学过程中操作技能的培养较弱, 实践性较差

商品学教学内容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灌输, 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情感培养, 实践性教学也较为薄弱。许多学生虽然认真听讲, 认真做笔记, 但在面对商品实物时依然是摸不着头脑, 不知所措。例如, 商品检验和商品包装等知识点, 如果只采用理论教学, 缺乏实践性教学, 不仅所用课时多, 而且学生也不一定能真正掌握所学商品学知识, 将此学以致用就更为困难。

3. 教学方法落后, 缺乏灵活性和互动性

教学方法依然采用教材加粉笔的形式, 只注重于教法而不注重于学生的学法, 课堂中教师将商品学知识讲得过细过多,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 缺乏对商品的感性认识和相应的互动性, 学生容易失去对学习和专业认识了解的兴趣。

4. 课堂教学环境落后

我校不具备校内实训条件, 校外实训也多为毕业实习。课堂教学环境直接安排在教室, 学生面对的就是桌子、椅子、黑板, 没有适当的商品实体和物流工作氛围, 无法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更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我校物流专业商品学教学改革尝试

1. 做好专业引导,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目标

商品学课程伊始, 教师要认真做好专业引导, 从什么是物流、商品学与物流的关系入手, 帮助学生建立物流意识, 明确商品学在物流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商品学的必要性, 从心里愿意学好商品学知识, 而不是学校开什么课我就学什么。

2. 根据实际工作岗位,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进行模块化教学

学生经过职业学校的培养后, 必须具备岗位所需的能力, 胜任一个岗位的需要。商品学课程可根据实际工作岗位设置教学内容。

(1) 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分类标志、商品目录、商品代码、商品条码

(2) 商品检验:商品标准、商品品级、质量认证标志、商品检验的程序、商品检验的内容、商品检验的方法

(3) 商品包装:包装的种类、包装材料、包装标志、包装技术

(4) 商品养护: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商品养护技术

(5) 分类商品学:日用工业品商品、食品商品、服装商品、家电商品

3.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有效组织教学

(1) 小组教学

将班级学生每5人划分成一小组。小组的名称及口号、目标由小组成员商讨确定。每个小组成立后不允许调换。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团队合作精神来完成教学内容, 每个成员的言行对整个团队的成绩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 多媒体教学

理论教学部分主要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网络图片、视频资料的下载收集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实现师生互动。

(3) 实物教学

形象、鲜明、生动的事物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体验真实物体, 是课堂上用来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实物, 而不是存在脑海中的一个抽象概念。当教师仅仅将实物当作向学生演示的工具时, 实物就当作教具使用, 当教师让学生动手使用、操作时, 实物就被当作学具使用。虽然我校实训条件不完善, 但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如商品条码、质量认证标志、商品运输包装等实物供课堂所用。

4. 丰富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下, 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 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为了提高学生商品技能, 适应将来客服、采购、理货、分拣、配送、调度、仓管等物流工作岗位, 课内技能实训可设置下列“任务”进行任务驱动教学:

(1) 商品分类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包括哪些?调查某超市的食品柜台, 写出该超市的食品分类体系。

(2) 商品质量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从食品、纺织品、家用电器、日用工业品等类商品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商品质量?

(3) 某商品在进入仓储中心之前, 需要对哪些内容进行检验?使用什么检验方法?保管中应采用哪些有效养护方法?发生质量劣变时将怎样处理?

(4) 某商品销售包装上采用了哪些质量认证标志?某商品的运输包装上用了哪些运输包装标志?运输过程中, 可以采用哪些包装技法?为什么此种商品适合采用这种包装技法?

(2)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把现实中真实的场景再现于课堂, 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身临其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感受力。比如, 可由教师创设一个仓储情境,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 进行入库验收、分类存放、在库商品养护、出库包装, 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最后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在情境模拟中让学生熟悉了商品知识。

(3) 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现实中的一些案例, 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如在对商品质量基本要求的授课中, 可以通过“中国名牌产品顾客满意度指数调查结果”这一案例让学生尝试理解什么样的商品质量才是顾客满意的质量。通过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提出自己的看法, 这样既加深了理解, 巩固了学过的知识, 也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5. 改变学生成绩评价方法

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主要是通过试卷反映出来的, 而不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真实体现。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 更要注重学生参与过程的评价。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能力, 可尝试以下做法:第一, 根据学生课堂发言次数进行考核, 发言积极的学生在期末考核成绩中适当加分;第二, 对小组学生的守纪情况、行为习惯、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情况进行评价, 激发每个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学习热情。

三、我校物流专业商品学教学尚需解决的问题

1. 需要聘请各行业 (如工商、商检、商贸) 、各企

业的技术专家和管理精英为校外指导教师, 为学生授课、与学生交流。

2. 需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 组织

学生到相应的企业参观学习, 扩大其知识面, 积累经验。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见习或顶岗实习, 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发展。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与教学模式, 我校商品学的教学改革已先行一步。相信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以及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我校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还将一步深化。

摘要: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商业学校 (以下简称“我校”) 物流专业商品学教学现状的分析, 探寻了提高物流专业商品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并进行了物流专业商品学教学改革的尝试, 提出了改革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物流专业,商品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中林.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物流商品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储运, 2008, 12.

[2]周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改革对策[J].今日科苑, 2009, 23 (156) .

医药商品学试题 篇5

1.药物的名称包括通用名称、商品名称、国际非专利名。

2.企业为了在同类产品中占有市场,经常在广告中宣传的名称为商品名称。

3.医药商品销售的渠道,按照终端分为医院和药店。

4.医药企业按照医药商品生产,销售的流程分为批发、零售连锁和零售。

5.医药商品公司批发是对的商业活动;医药零售是对的商业活动。

6.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药品批准文号才能生产某个药品。

7.OTC品种分为甲类和乙类,可以在超市、药店销售的是乙类非处方药,其标签为绿底白

字。

8.抗生素不能在电视等大众媒体做广告,其原因是抗生素属于处方药,处方药不得在大众媒体做广告。

二 选择题(10分)

1医药商品经营企业按照决策的地位和重要程度分为(ABC)

A 战略决策B战术决策

C 业务决策D高层决策

2医药商品经营企业按照决策的主体分为(AB)

A个人决策B集体决策

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

3医药商品经营企业应取得(BD)才可以开展商品销售活动。

AGMPBGSP

CGLPD药品经营许可证

4药品批发与零售连锁企业的库房条件为(BCD)

A 库房应地面平整、无缝隙、不起尘、无积水和杂物。

B库房内墙壁、顶棚光洁、平整,门窗结构严密,不起尘或挂尘,无脱落物,砖

木混合结构库房的木质顶棚应吊顶。

C附属于同一建筑的库房保管员办公场所,应与储存作业场所有效隔离。D库房内不得放置非储存作业的设备设施

5特殊管理的药品包括(ABCD)

A 精神类药品B麻醉类药品

C 毒性药品D放射性药品

6医药商品经营企业的库房养护实行色标管理,正确的是(ABC)

A 不合格药品区为红色B合格药品区为绿

C退货药品区为黄色D待验样品区为红

7医药商品经营企业的GSP证有效期为(C)

A3年B4年

C5年D10年

8医药商品在药店经营中,必须到药监局注册备案的人员是(ACD)

A店长B营业员

C执业药师D老板

9药品出库的原则是(ABC)

A先进先出B近期先出

C按批号发货D按质量发货

10医药商品销售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ABCD)

A专业知识B沟通能力

CD

三简答题(2题,10分)

1什么是OTC?其在包装及说明书上有什么要求?(5分)

答:①OTC即Over The Counter缩写,非处方药

②其药品标签、使用说明书、内包装、外包装上规范使用OTC专用标志,坐标比例、色标、位置都必须符合规定,外包装盒必须标有“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2什么是“基本医疗保险目录”?(5分)

答: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和目录、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设施与标准统称为基本医疗保险“三个目录”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题)

1广东省知名制药企业有哪些?列举5家,并阐述其经营特点及主要产品。

答:⑴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致力于人类健康产品,主营业务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复方血栓通胶囊”、“众生丸”。

⑵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拥有十几个剂型110多个品种,以及化妆品和医疗器械产品10多个品种的综合性药品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有头孢氨苄胶囊、头孢克肟颗粒。

⑶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光华公司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聚焦战略”带动企业持续发展。主要产品有“禾穗牌”氨咖黄敏胶囊(原速效伤风胶囊)、脑络通胶囊、牡蛎碳酸钙系列(颗粒、咀嚼片)、小柴胡颗粒等。

⑷广东五洲药业有限公司.一家拥有先进生物技术、先进制造设备和花园式厂容厂貌的现代化中型制药企业。主要产品有“天桥”牌酵母。

⑸广东永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一个颇具市场竞争力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内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大型企业之一。主要产品有猪瘟活疫苗(兔源),灭活疫苗——猪链球菌2型,伪狂犬病活疫苗等。

2什么是药品销售的“大包”“小包”“办事处”模式,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企业和产品。

答:⑴大包就是厂家低价供货,产品出厂后的招投标、开发、促销工作全部由经销商来完成。适用于中小企业。大包销售模式适用于市场进入壁垒高的产品,比如大输液和部分中高端针剂抗生素,或适用于新兴企业的产品的市场导入期,企业可以借助大包代理人的力量实现部分资本和市场网络资源的累积。

⑵小包就是厂家(大区域经销商)负责产品的招投标、开发甚至回款(费用),经销商(自然人)负责产品的促销上量工作。小包销售模式也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这种销售模式适用于两网建设相对滞后的区域,因为这类市场的药品购销渠道尚不顺畅,而药商地位却相对牢固。借助药商,可以有效打开药品的销售量。

⑶办事处为厂家设立独立经销点,由经销点负责整个地区的各项销售任务。适用于中大企业。因为办事处需要的资金门槛高,小企业难以胜任。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公司的决策。适用于在市场上已有一定销量的药品,维持药品的稳步销售。

3到医药企业经营企业应聘医药代表一职,你应该突出你的什么特长才能成功应 聘。从医药代表的医药商品销售中的角色的角度分析。

答:销售医药商品,前提需要我们充分的掌握要销售的医药商品信息,对同类医药商品做到知己知彼,特别是药品,因为只有自己了解了之后才能更好的让客户了解,才能正确有效的传达商品信息,通过比较更好的突出自己商品的优点,提高竞争力。应聘时,我就突出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让HR觉得我有这方面的能力。

要成功销售一个医药商品,还需要医药代表要有一定社交活动能力,外观形象良好,善于接人待物。因为要客户相信你的产品就首先要客户相信你。应聘时,我就突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同时在应聘时,我会凸显自己良好的情商。因为销售的过程会很艰难很漫长,还会有来自公司客户的压力等,就需要医药代表有一定的毅力,承受力,面对刁难时能沉着冷静的处理,“脸皮要厚”等等。

五分析题(共1题,15分)

分析“天价芦笋片事件”,阐述医药商品流通的途径;并从医药商品销售方面分析,如何降低药价才切实可行。

答:

1、天价芦笋片事件:据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5月16日报道,四川川大华西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芦笋片出厂价为15.5元,湖南省医药公司批发给“与医院有关系”的医药公司的价格 为30-40元,湘雅二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等各个公立医院均按照省物价部门批准的投标报价指导价格136元购进,销售给患者的价格统一为213元,药品价格虚高1300%。芦笋片从药厂到患者手中,经历了一整套严密的规则约束,那就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国家设立这个制度的初衷,原本就是为了遏制药价虚高,减轻患者的负 担。但通过芦笋片这个标本,人们很容易就能看到,一个缺乏内部刚性约束和强大外部监督的制度,是如何轻易就被洞穿的。在这个具体的案例中,招标制度本身实 际上成了药价虚高的帮凶。这种离奇的反噬效果,实在值得深思。

六计算题

商品学 篇6

关键词:中职 商品学课程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重现生活场景,以案例作为教材,学生将自己纳入案例场景,充当某个角色,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思考及相互交流,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中职商品学课程是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变化规律的课程,是以自然科学为主,将社会科学、经济学融合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案例教学是目前中职商品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基本趋向,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环节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主要包括四个环节。

1.准备阶段

教师要根据进度、教学要求等精心选择或设计案例;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搜索案例中的信息,并查阅好相关资料。

2.讨论阶段

讨论的目的在于分析案例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从各自所确定的角度阐释自己的主张,同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相关案例进行。

3.教师总结

教师的总结应着重学生的思路、运用的方法,而不要过多关注结论本身的对错。

4.撰写分析报告

这是案例教学法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有利于学生根据案例讨论和教师的总结进行反思,从而对相关知识融会贯通。

二、案例教学法在商品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商品学中的知识点和原理对于理论知识和社会经验缺乏的中职生来说比较抽象。在指导学生学习“商品与环境、资源”这一章中,引入了“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势头得到遏制”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得枯燥、复杂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例结合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在学习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这一章中,引入了案例“2013年家居事件盘点:产品质量安全之路任重道远”。

问题:(1)产品质量频频曝出,说明这些产品存在“不信任危机”,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2)通过本案例,试分析什么样的商品质量才是顾客满意的质量?

这部分的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学习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和确定,核心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应当有不同的决策方式和解决途径,要完全依靠学习者的主动挖掘与合理运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得到了训练。

3.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习商品包装”这一章中引入了案例“红星青花瓷珍品二锅头 创意包装改变品牌形象”。该案例用创意包装的创新来证明销售额的变化。有了创新理念后,在产品包装上融入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因素,使得红星二锅头单一的低端形象得到了彻底改变,不但创造了优异的经济效益,还提高了公司形象、产品形象和品牌形象。通过该案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而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在商品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互动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与辅助作用,采用双向互动使学生有了更多独立思考空间,可以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

2.关注市场

由于商品学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所以所选的案例一定要与市场紧密挂钩且是大家共同关心、关注的热点,这样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这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3.突显实践

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厂商的千变万化的真实情况,犹如进入企业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为此,教师一定要经常关注国内外热点问题,以及生活中的问题,精心准备一些案例,同时还要对案例进行筛选。如有可能,尽量深入实践,采集真实案例。

总之,教法为教学服务,案例教学法生动、形象,可以弥补空洞传授理论的缺点,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灵活有效地运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商品学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品学基础,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商品不仅品种众多, 且更新换代极快。一个中型零售企业要经营上万个品种, 一个大型企业就要经营10万个左右的品种。《商品学基础》作为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受其学科特点和职业教育的要求, 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商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商品知识, 满足从业需要。而大多院校受教学条件、实训环境等多方面影响, 主要以商品知识讲授为主。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 让学生既掌握这些必要的商品知识, 又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再学习能力, 以适应从业的需要, 一直是我国高职教育商品学课程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商品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思想没有很好地转变, 教学仍然没有脱离普教的模式。

过多地强调学科的完整性, 没有做到以职业活动行为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 商品学的教学还没有能够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

2. 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 但没有突出重点。

商品学分为食品商品学、日用工业品商品学、纺织品商品学。每一商品学中又包含着很多商品大类.它们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日用工业品分为玻搪陶制品、日用化学商品、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纸张制品、家用电器商品等。商品学讲授的内容要覆盖一般百货商店所有的商品大类品种。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将课时平均分配到每类商品中去, 泛讲所有的商品大类, 无法有重点地选择商品。这就必然出现很多讲过的内容学生工作后用不上, 而需要的内容又相对不足。

3. 商品学教学以商品知识讲授为主。

主要是按商品大类讲授商品的基本知识, 首先要满足作为商品营业员的需要, 同时再考虑作为商场管理人员的需要。因商品品种繁多、新商品不断出现, 如何使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 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是目前商品学教学需要解决的—个重要问题。

4. 在教学方法上, 强调和实行的是理论讲授和实训相结合, 但由于商品品种、数量有限, 学生的动手操作不能全面展开。

有些商品学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在实习环节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二、《商品学基础》的教改方法

为此, 在该课程的具体操作过程中, 现在采用的做法是选择案例性商品, 并以案例商品为线索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在内容编排上通常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商品或事例开始, 提出问题后再层层展开。强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做法是:首先将众多的商品进行分类,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案例商品, 这些案例商品往往是商场中销量较大的重点商品或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商品。针对这些案例商品,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扩展, 通过这种扩展进一步讲授相关的商品学知识。

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方式, 对于解决商品学教学内容过多、过杂、没有突出重点, 缺少理论深度, 以及如何加强学生素质培养等方面问题都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同时也为解决学生工作后“学的用不上, 用的没学过”等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根据教学对象不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了方便。

同时, 强调学校教学、实训条件的充分运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这些教学工具既包括教材 (商品销售入门) 、学生用书、练习题册及答案、教师手册 (有完整的计划和大纲) 。也包括一系列商业企业中现代商品的专业图片、幻灯片、录像片、模型等。

三、《商品学基础》教改的几点实践

1. 商品分类

在学习商品分类时, 为让学生清楚了解商品分类情况, 要求学生到商场、超市等地, 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 了解各类商品的分类情况, 具体的摆放位置和场地布置等, 并且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自己想要了解的商品类别。

2. 商品质量评价

学习商品质量, 必须要让学生懂得质量评价体系以及实地评估。因此, 要求学生收集待评估商品, 列出商品质量评价指标和相应权重, 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 计算出最终得分, 最后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评价体系的全面操作, 既让学生懂得商品评价办法, 又能在现实中加以应用, 学习成效非常明显。

3. 收集商品标准

要求学生收集自己想要了解的商品的外包装, 学习商品的标准号, 能够识别不同类别的商品标准号。比如:行业标准号种类多, 名目繁杂, 就需要同学们去收集商品号, 从而加深对商品质量的了解。

4. 收集商品条形码

通过对商品条形码的学习, 知道各数码所代表的意义, 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各类商品的条形码。该项目内容比较简单, 学生都很感兴趣, 学习起来也很容易。

5. 商品品鉴 (纺织品、食品、化妆品、日用品等)

为加深学生对各类商品的真切感受, 让学生不但能够识别商品, 而且能够对不同类别商品的认识更加深入, 可设计一些品鉴商品的环节, 如:服装、茶叶、化妆品等。

因此, 在本课程中, 我设置了品鉴茶叶的环节, 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学会识别茶叶;二是学生在学生商品的同时能够体会商品所内涵的文化,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

参考文献

[1]魏玉芝.商品学基础[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0.8[1]魏玉芝.商品学基础[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0.8

[2]陆影.《商品学》课程改革初探[J].高职教育2005 (2) [2]陆影.《商品学》课程改革初探[J].高职教育2005 (2)

商品学 篇8

关键词:商品学,历史回顾,现状分析,未来展望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有近四千多年的文明史, 商业起源也比较早。中国商品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是和中国的商业起源与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在, 追溯中国商品学学科创建发展的历史是很困难的, 只能从部分史料记载中去探索中国商品学学科创建与发展的粗略概况, 还谈不上历史的认证。下面就中国商品学学科建设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谈谈个人看法。

中国介绍有关商品知识的书最早的应算作《禽经》, 该书为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间) 所作, 旧题师旷撰, 晋张华注。书中记载禽鸟的种类、特点、习性及滋味, 如云:“山禽之味多短, 水禽之味多长”;晋朝时期 (公元265~420年) 戴凯之著的《竹谱》, 是一部有关竹类商品知识的著述;唐朝 (公元618~907年) 是中国古代史上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时期, 茶叶成为当时贸易交换的主要商品之一。种茶的茶农、经商的茶商, 迫切需要了解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品质评定、饮用功能及贮藏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公元760年湖北复州的陆羽著有《茶经》一书, 分上、中、下三卷十节。该书对茶叶的产地栽种、采集、制作、泡法、饮法、用水、饮具、产地以及茶的功能、特点、作用、识别方法和历史上有关饮茶的轶事等都作了较为全面的叙述。《四库全书总目》称“言茶者莫精于羽”, 时人甚至称之为“茶神”。《茶经》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茶叶商品学专著。陆羽著的《茶经》对推动中国茶叶生产发展和对外贸易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宋代 (960~1279) 是中国栽茶兴盛时期, 继《茶经》之后, 有关茶的著作颇多, 如蔡襄著的《茶录》、黄儒著的《品茶要录》、熊蕃著的《宜和北苑贡茶录》、明代何彬然著的《茶约》、许次纾著的《茶疏》等等。从9世纪开始, 中国茶叶生产技术先后传入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前苏联等国。

在中国的古代史上, 宋朝时期非常注重农业发展, 因此, 从宋朝开始有关农业技术研究、农产品知识乃至饮食知识的著作越来越多。如宋朝韩彦直著的《桔录》、僧赞宁著的《笋谱》、蔡襄著的《荔枝谱》, 元代的《馔史》 (食谱) , 明代王磐的《野菜谱》、鲍山的《野菜博录》等等, 都显现了宋代、元代、明代时代食品商品知识的普遍应用。

清朝时期 (1616~1911) 近300年间, 又有许多商品学著作问世, 商品学学科萌芽开始。如1769年江西商人吴中孚著《商贾便览》, 1890年王秉元著《万宝全书》, 1908年李漱将日本《商品学》译成商品学教材《新译商品学》出版。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 为满足商品流通需要, 急需培养商品知识专业人才。清朝末年, 有人提出创立商学, 以之研究商品交易之道。1902年废除科举制度之后, 学校式的商业教育开始出现。当时颁发的商业学堂章程中规定在本科以及中等或初等商业学堂课程中, 商品学均列为必修课程之一, 从此, 商品学便以一门独立的学科问世。

在中华民国 (1912~1949) , 商品学的研究与应用普遍开展, 商品学教材陆续出版。如1914年曾慵编著了《商品学教本》、盛在珦著《商品学》;1923年王浦仁著《商品学》;1928年潘吟阁著《分业商品学》;1934年刘冠英著《现代商品学》;1937年万嘉禾又著《商品研究通论》。这些商品学教材与著作均反映了中国商品学研究与发展历史。

1922年, 当时的中国大学第一次开设了商品学课程。从1936年起, 先后在天津的津古大学、上海的沪江大学、广州的暨南大学相继开设商品学课程, 重在培养商品检验技术人员。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为适应我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国家积极发展商科教育, 商品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逐步完善提高。半个多世纪以来, 我国商科教育发展的历程大体经过5个时期, 即创建发展的茁壮时期、遭受破坏的停滞时期、恢复发展的兴盛时期、负面影响发展的困难时期和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一、创建发展的茁壮时期

创建发展的茁壮时期指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 当时接管的全国高等学校共223所, 设有商科的院校62所。1951年底, 全国共有高等商科院校19所;在高等院校中内设商科的院校有76所;1951年, 中国人民大学首先创办了商品学系, 开设了商品学研究生班。1952-1953年, 全国高等商科院系进行两次大调整, 主要是为了解决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高等商科教育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矛盾, 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学习苏联教学改革脱离我国国情的问题。

1952年6月中旬至9月下旬, 在第一次调整高等学校院系, 将商科院校改名为财经院校。调整后有东北财经学院、上海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学院、四川财经学院。此外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东北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等综合性大学设立了经济系。全国共有18所大学设立了财经系科, 多数学校开始学习苏联经验,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榜样, 拟订新的教学计划, 采用中国人民大学编译的教学大纲和讲义、教材。经过两次调整后, 普通高等学校财经类本专科在校学生人数大为减少, 从1951年的25300人减少到1952年的21974人, 1953年减少到13472人。1954年3月召开了全国高等财经教育会议, 强调了财经教育的重要性, 提出了为保证实现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 必须培养一定比例的财经管理人才, 会议确定了财经专业调整与设置的基本原则, 经调整后, 高等财经教育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到1957年, 全国有东北财经学院、上海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学院、四川财经学院、北京对外贸易学院5所财经院校, 设有财经类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10所, 财经类本科与专科在校生为12048人, 约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7%。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 高等教育地同样大发展, 全国高校由1957年的229所增至1960年的1289所, 其中高等财经院校由1957年的5所, 增至1960年的25所 (其中包括1958年成立的黑龙江商学院和1960年成立的北京商学院) 。财经类本科与专科在校生从1957年12048人增加到1960年的14297人。

1961年, 鉴于教育发展过快、规模过大, 超过了国家经济负担能力, 也超过了教育事业发展条件, 政府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到1965年高等财经院校由1960年的25所调整到1965年的18所。

这个时期的尽管商科教育经历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波浪式发展历程, 但商品学学科建设始终未停止, 并且逐步完善提高。1950年开始, 我国高等财经院校、高等商业院校, 根据专业需要相适应地开设了商品学课程。

1951年中国人民大学首先创办了商品学系, 开设了商品学研究生班。1959年开始, 黑龙江商学院相继设置了日用工业品、纺织品、食品商品、电工商品、机械商品、中药商品、石油商品等专业。湖北财经学院、天津财经学院、大连财经学院、上海财经学院、内蒙古财经、安徽财经学院以及商业专科学校、中等商业学校都设置了相应的商品学专业, 开设了商品学相关课程。1961年7月开始, 《大公报》开辟专栏进行商品学学术讨论, 并刊载许多商品知识;1963年在哈尔滨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商品学学术讨论会议, 这次会议在我国商品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对推动我国商品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1964年, 在大连召开了全国第二届商品学学术讨论会。

二、遭受破坏的停滞时期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 教育受到严重破坏, 高等院校大都停止招生。推行“拆庙、烧经、赶和尚”的三光政策, 全国18所财经院校撤消16所, 只剩下辽宁财经学院 (现东北财经大学) 和湖北财经专科学校。商品学学科建设处在窒息状态。

三、恢复发展的兴盛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高等财经教育迅速恢复与发展。到1979年高等财经院校已恢复到22所, 特别是高等商业院校发展很快, 除原商业部直属的黑龙江商学院、北京商学院外, 又创建了天津商学院 (1980.5.7成立) 、杭州商学院 (1980.10成立) 、兰州商学院 (1983年成立) 和重庆商学院 (1987.12.1成立) , 广东商学院1983年成立, 湖南商学院1994年成立等。至1996年, 全国1032所普通高等学校中设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校达657所。

80年代初开始, 我国商品学学术氛围浓, 学术活动频繁, 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不断举行, 1983年7月在吉林财贸学院举行了第一次东北地区商品学教学讨论会, 并于1984、1985、1986年分别在西安、呼和浩特和哈尔滨召开了商品学联合年会, 1992年8月, 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商品教学与理论发展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商品学学术讨论会。1995年9月第十届国际商品学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这个时期, 各省、市商品学会相继诞生, 1983年5月, 天津市商品学会诞生;1984年西安商品学会成立;1985年黑龙江省商品学会成立;同年, 内蒙古商品学会成立;1986年河南商品学会成立;1987年上海市商品学会成立;1989年湖南商品学会成立。之后吉林、新疆、河北、广东等省也以不同方式筹备商品学会成立事宜。各地商品学会成立大会都云集了全国商品学专家、教授, 商业工作者, 实际上是商品学学术交流讨论会。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品学系正式加入国际商品学会。1995年9月中国商品学会成立 (国家一级学会) 1978-1995年是商品学学科建设发展的光辉灿烂的十八年, 是商品学学科建设发展史上的最兴旺时期, 也是其倍受社会关注、积极发展的大好时期。

四、负面影响发展的困难时期

这里谈的负面影响问题, 是从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中发现的不利因素, 所谓负面影响的困难发展时期, 特指商品学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体制改革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客观上带来不利发展的因素, 而产生的负面效应。

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随着国家行政体制的改革, 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 同样商业教育也随着行政体制的改革进行不断的调整与改革。如原商业部撤消后, 原隶属于商业部领导的6所商业高等院校在体制上、隶属关系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改制为地方管理或与相关院校合并, 有的摘掉了商业院校的帽子, 如原北京商学院合并改为北京工商大学, 原重庆商学院改为重庆工商大学等。当然这种体制上的改革, 制度上的创新, 对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对我国商科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带来的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商科教育的独立性受到冲击, 商科教育的社会影响与社会地位降低, 出现商科教育萎缩现象。

(二) 1993年7月16日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将《商品学》放在工商管理类的下属专业 (即属三级学科) 。之后, 《商品学》学科地位开始下降, 全国各相关院校对《商品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以及商品学教学程度的重视程度大大减弱。此后, 有的院校撤销了相关的商品学专业;有的院校削减了商品学相关专业;也有的院校限制或控制商品学专业发展规模、招生计划。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颇具影响、且创建商品学较早的学校也竟然作出了商品学专业停止招生的决定。这些对商品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 冲击也很大。商品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处在非常困难时期, 举步维艰, 呈现出“推不动、稳不住、下滑快”的态势, 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担忧。鉴于此, 商品学界许多专家、教授及广大商品学工作者一往情深地回顾商品学创建发展的历史, 目睹现状心情沉痛、忧心忡忡, 但对商品学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五、创新发展的新时期

进入21世纪以来, 广大商品学工作者都积极力为商品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 努力工作, 商品学学科建设发展迈入创新的新时期。现就有关的几个问题, 提出个人意见和看法:

(一) 巩固发展商科教育, 重新确立商品学科地位

商科教育是商品经济的基础教育, 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经济的基础教育。改革开放以来, 商科高等教育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确立并迅速发展, 这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时代要求, 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最为重要、最为明显、最具时代标志意义的成果之一。然而, 目前商科教育的发展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萎缩或滞后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 商品学学科建设也随之出现淡化或下滑态势。

为适应新形势下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必须大力发展、完善、巩固商科教育, 使商科教育在流通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商品经营科学化, 管理现代化, 必须强化商品学基础理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商品经营管理业务技术的训练。因此, 在商科教育中或相关经济类专业中必须加强商品学基础教育的研究与应用, 重新确立商品学在商科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拓宽商品学在流通经济中的应用领域与范围。

(二) 深化商品学教学改革, 促进商品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建国初期, 50年代开始确立的我国商品学学科体系, 在体系结构、研究内容上主要是依据原苏联商品流通业务的框架。计划体制时期是适应我国商品流通业务的需要。但如今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 再按原来的研究模式显然是滞后于现代流通经济理论与业务实践需要, 不适应现代流通经济发展需要。其主要存在理论脱离实际, 学用结合不紧密, 新旧知识更替滞后,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

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实现为流通和消费服务的目的, 必须积极探索商品学教学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 要紧紧围绕国内商品市场及国际贸易业务实际需要讲述商品相关理论与内容, 不能单纯讲述商品的原料成分、生产工艺、包装、贮存养护等方面的内容, 应该拓展商品学研究的领域、范围和空间。如讲具体商品时, 除原来讲述内容外, 应结合产品的品质特点进行消费者分析、市场分析、国内外市场情况概述;又如讲商品分类时, 不能就分类讲分类, 应结合商品流通业务, 特别是结合国际贸易现行商品分类原则、分类方法详细介绍;再如讲商品检验时, 不能就检验讲检验, 应进一步联系假冒、伪、劣产品产生原因、造成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这里试图说明在教学内容上必须确定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 也就是建立新的科学、完整、系统的教材体系。这里特别指出, 要结合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和未来工作需要讲述各有特色的商品学概论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依据流通经济实际业务需要, 特别要结合国内外贸易相关商品经营业务技术问题, 有针对性地增加新知识、新内容、新技术, 拓宽知识应用领域与范围, 删去繁琐陈旧的知识内容, 从商品流通业务实际出发, 结合商业现代化管理技术与手段, 坚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方向, 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 以基础理论为主体, 突出商品基本知识, 研究基本技能方面的应用性理论、技术和业务, 着力解决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相关业务技术问题。

(三)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商品学学科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深化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20世纪90年代跨学科地发展多科类办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 其打破了传统办学模式, 大胆探索文理渗透、多学科交叉的办学模式, 这在我国教育史上是一次异常的跨越性飞跃, 是历史性的转变。为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各类院校在办学方向上, 专业设置上紧紧围绕市场经济的需要不断进行结构性调整与改造, 这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下, 给商品学学科建设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研究确立商品学的学科体系, 要以流通经济实践要求和国内、国际贸易业务需要为依据, 商品学学科体系的主体框架应由商品学概论构成, 从整体上概括介绍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相关业务基础知识与基本内容, 主要作为经济类一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科体系的主体框架的支体部分由商品检验学、商品贮运学、商品养护学、商品经营学、商品销售学、商品广告学等组成, 上述课程根据相关专业培养目标选定。主体框架的内支架由若干分类商品学构成, 如食品、粮食、纺织品、家用电器、畜产品、农药化肥商品学等。这些商品学是供各专业所需专业商品知识所设置的课程, 旨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流通经济需要的商品学学科体系。

(四) 加强商品学队伍自身建设, 建立商品学师资培训基地

目前我国商品学学术界没形成强劲的“集团式”的队伍和研究力量, 处在分散状态, 各自为政。50年代、60年代从事商品学教学、科研活动的专家、学者如今已年迈、离休、退休, 有的已经过世了;70年代、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部分青年专家、学者是也大部分转业改行了, 近些年来商品学师资队伍不但没充实加强, 反而削弱了。整个商品学师资队伍及从事商品经营管理的专门技术人才存在着严重的青黄不接和断层的问题。因此, 必须强化相关院校商品学旧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要像哈尔滨商业大学那样;将商品学专业继续发展提高, 把商品学阵地巩固住。有条件的院校继续培养商品学专门技术人才, 建立商品学师资培训基地。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

(五) 统一组织编写高、中等商业院校商品学系列教材

教材是培养规格化人才的规范化手段, 现用的各种版本教材有其优点, 但多数内容陈旧, 体例、结构不统一, 需要统一组织编写适应现代流通经济需要的系列教材。

(六) 进一步发挥中国商品学会在商品学学科建设发展中的主导、协调、骨干作用

中国商品学会是国家一级学会, 是商品学学术团体, 集中了全国商品学领域的有识之士, 具有学术的权威性。技术的领先性和学科发展的带头性的鲜明特点。中国商品学会将在商品学未来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历史任务。因此, 它将是商品学学科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要围绕学科建设发展开展形式多样学术交流活动, 活跃学术气氛;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使商品学教学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要集中精力组织好商品学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要在商品学学科建设发展中充分发挥主导、协调和骨干作用。

商品学学科的未来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跃”。

参考文献

[1]冀连贵.商品学概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3.

[2]国内贸易部国际高等商科教育比较研究课题组编.国际高等商科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8, 9.

商品学 篇9

1 PBL教学法的特点

PBL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以学生为中心, 围绕一个核心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和自学等主要形式解决问题并获得相关知识及能力的方法。它将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结合起来, 将学生置于生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PBL教学中,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起着辅导作用, 是“场外教练和裁判”[2]。

2 高职医药商品学教学现状

2.1 高职教育及学生学习特点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然而高职学生学习起点低, 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理解力不强、知识遗忘率高、不懂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问题。因此, 高职教育方式与本科或中职的教育方式必然不同。它不像本科教育那样强调理论的深度和系统性, 若将本科压缩学时的教育模式引入高职教育, 则会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不高;另外, 高职教育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比中职高, 不仅要求学生会操作, 还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所以如何把握理论的“必需、够用”原则及其与实践结合的比例,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用, 就成为高职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2 医药商品学课程情况

医药商品学研究医药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如何提高其使用价值, 并以商品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为基础知识, 以便指导消费者合理用药和完成药品经营管理。该课程不但涉及多门交叉学科, 对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要求较高, 而且内容多, 知识点密集, 难点多, 覆盖范围广, 同时又离不开市场, 离不开实践, 强调岗位技能。而现有的高职教材往往按照各知识点的顺序进行编排, 将理论与实践部分独立成篇, 一般分为3个部分内容:基础篇概述了药物商品基础知识、相关药理学和药剂学基础知识;药物篇内容涉及药物商品的品名、性状、作用与适应证、用药注意事项、常用商品及商品信息;实训篇中主要是与药物商品知识有关的实践技能训练。如果按章节授课, 追求知识的系统性, 而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往往会使教学枯燥无味, 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3 医药商品学课程现行教学方法

当前国内医药商品学课程教学中关于PBL教学法的应用研究还很少, 大多停留在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1,3], 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注重归纳对比;或是与实训教学结合, 开展模拟教学或现场教学[3], 开辟第二课堂实地参观或进行市场调查等方式[4,5]。这些方法能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培养目标, 但仍然按照基本章节及知识点的顺序授课, 以教师为主体, 尚未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与高职教学强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能力为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 以素质为基础, 以项目为载体, 实施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探讨如何将PBL教学法引入高职医药商品学教学过程中就显得十分迫切。

3 PBL教学法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采用PBL教学法可使学生在一个个真实情境、环环相扣的问题中不知不觉完成学习过程, 获得系统的应用知识和相应的技能。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终身学习能力;还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 将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从学会到会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但是在应用PBL教学法的过程中, 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3.1 问题的设计决定教学成败

问题的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系到PBL教学质量, 好的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真实、贴近生活、符合岗位技能的情境,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 要涵盖尽可能多的知识点, 可以打破原有章节的限制, 充分考虑学生对该领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水平, 以及各个问题之间所涉及的知识点的优化组合, 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的完成。同时各问题在设计时还应坚持从易到难、大小适度、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根据合理用药咨询与指导的技能要求, 选择OTC品类较多的感冒药, 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用药, 围绕相关知识点设计问题, 从病例出发, 进行相关的用药咨询、病情分析、合理选药及用药指导, 进而展开相关拓展调查研究, 同时开展药品市场调研, 如目前感冒药的种类、价格及市场销售情况等。在设计问题时, 将这些内容按照顺序分成子项目, 让学生逐步完成。对于消化系统用药中处方药的咨询, 可以打破以往章节的限制, 穿插认识处方、处方调剂的基本程序以及对药品批号、包装、标签、说明书等的认识分析。采用从小问题入手逐渐合成一个综合项目的思路设计问题, 而且循序渐进, 逐渐加大难度, 从有子项目分解提示到逐渐抛出综合性问题, 这样比较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使学生在查找相关资料、分析问题时不会无所适从, 引导他们逐步具备分析问题的思路, 培养其探索精神。

3.2 学生准备及讨论影响教学效果

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 因此学生的参与程度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通常教师先将编制的问题发给学生, 给出充分的准备时间。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每组约5~6人, 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利用教材、参考书和网络等途径来收集资料, 并展开讨论, 尝试解决问题, 提出方案。在班级集中讨论时, 各小组派出代表, 大家各抒己见, 互为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进行辩论。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新的意见和问题提出, 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 使其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 学生不知不觉锻炼了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 充分收集信息, 观察学生讨论时的表现。然而其局限性在于, 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偷懒的学生以及支配欲过强的学生, 他们参与的情况各不相同, 掌握知识的效果也大不一样, 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的办法加以引导和调整。

3.3 教师素质及评价方法有待完善

在班级人数较少、教师对班里的每个学生都较为熟悉时,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才能有效监督和评价,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规模的扩大。同时针对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标准也不易把握和定量。另外,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断提出的问题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除了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预计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外, 还要有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足够知识及较强的综合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 将PBL教学法运用到高职医药商品学教学中有其优势也有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继续探索, 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睿.医药商品学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10) :58-59.

[2]王斌.浅析P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8) :343-344.

[3]王吉东, 刘素梅.浅谈医药商品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药学教育, 2002, 19 (1) :49-50.

[4]李云伟, 胡式良, 伊利.浅议医药营销专业医药商品学课程的教学方法[J].卫生软科学, 2008, 22 (6) :501.

商品学 篇10

关键词:物流管理,商品学,教学改革

1 引言

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随着物流产业的兴起而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型专业。商品、货物作为物流的操作对象是专业学习所必须要切入的领域。因此, 传统的《商品学》是物流管理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商品学的研究实际上在我国开始的很早, 但没有形成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禽经》、唐朝的《茶经》、宋朝的《荔枝谱》等, 都记载着与商品生产加工与经营有关的知识。我国的商品学课程自五十年代初由苏联专家引人中国人民大学并培养出第一批商品学师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实践的不断变革和迅猛发展, 商品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几十年来研究者对商品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细致。

申小刚认为, 《商品学》课程具有实践性、复杂性、综合性和权变性等特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适应上述特点, 所以, 有必要对《商品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究;蔡涛认为, 参与式教学由于采取全方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马红 (2010) 也认为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 使商品学的教学更加贴近物流的实际工作, 真正让商品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王蕊与张晓慧 (2010) 指出,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 项目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更能与工作中的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 是一种比较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李晓彤 (2010) 通过分析“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含义, 阐述了“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在商品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史秀苹 (2010) 指出, 要搞好商品学教学, 可从寻找最新商品案例、将商品知识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尹新 (2010) 则认为, 对《商品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既是行业自身特点及课程设置发展的需求, 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际物流人才的要求;李志英 (2012) 则针对高职物流专业商品学课程设置现状提出商品学课程学习对象应从传统的“商品”学习转化为更有专业针对性的“货品”学习。同时, 货物学习内容应有质的突破和转变, 从货物学中重点研究货物的分类、货物原料组成、货物检验、货物生产工艺等转化为货品养护中重点研究货物性质、货品质量变化规律、货品物流环境及变化、货品质量变化的物流因素及其它因素、货品养护技术和措施等。

虽说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身对于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 但显而易见, 尚未达成对商品学课程建设的统一认识, 如何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商品学的研究, 特别是如何结合新时期物流产业发展要求进行商品学课程的建设仍是摆在商品学教学研究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 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研究存在的问题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 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 对物资实体流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等的过程。《商品学》作为一门比较成熟和古老的学科, 一直以来侧重于商品使用价值方面质量、标准、分类、检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内容的体现。显然与物流管理专业所要求的对物资实体流动的管理缺乏高度的契合性。当前高职物流专业《商品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商品学》在物流专业中的课程定位不明确

传统商品学的学习对象是商品, 主要指流通领域中的商品, 强调其消费环节的相关理论与知识。而物流管理专业所针对的是整个物流环节中的实体物资, 既包括处在流通领域中的物资, 也包括处在非流通领域中的原材料等物资, 强调高质高效完成物流活动过程中对实体物资的特性认知及质量维护与安全保障。因此, 《商品学》在物流专业中的课程定位不够明确。

2.2《商品学》课程名称与物流管理缺乏内在关联性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多是围绕着物流活动所涉及到的环节设置的, 如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等, 使人很容易理解这些课程与物流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而《商品学》这一课程名称显然与物流管理之间缺乏显在的关联性, 不易使人理解该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中的作用。

2.3《商品学》课程内容不能满足物流专业的要求

传统商品学侧重于宏观管理角度的商品共性研究, 主要包括商品质量管理、商品标准、商品分类、商品检验、商品包装等内容。物流管理专业则更多要求围绕物流中实体物资的性质、质量变化规律、储运环境条件等学习包装、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等环节的养护技术。显然, 传统的商品学课程内容无法满足物流管理专业新的要求。

2.4《商品学》课程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物流专业的要求

传统的《商品学》课程多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 学生对于商品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感到枯燥乏味, 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虽然, 近年来相关课程教师不断尝试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商品实例分析、相关视频内容播放甚或食品、纺织等商品质量检验实训等来改善教学方法, 但这些教学方法显然与物流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实体物资在物流各个环节中的养护要求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3 高职物流专业《商品学》课程改革探索

3.1 佛山区域产业特色与物流专业《货品物流养护》课程定位

物流业是21世纪新兴的潜力行业, 也是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发展的朝阳产业。根据《佛山市“3+9”特色产业基地实施方案》, 佛山将着力打造白色家电、现代陶瓷等三大世界级特色产业基地和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配件、家具、专业机械装备等九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佛山作为广东乃至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大市, 一些产品在全省、全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市场份额。其中, 佛山的陶瓷占中国总产量的六成以上, 铝型材占全国产量的三成以上, 家电产量占全国的三成以上, 家具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成左右。佛山市蓬勃发展的产业规模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基础。其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必须发展和建设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基地, 物流业在佛山地区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物流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性行业, 其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客户的物流需求, 而各种物流基本功能的实现都是围绕实体的物资展开的, 物资只能在一定的养护技术条件下保持其质量的稳定性, 一旦条件缺失则会造成储运物资价值、使用价值的损毁, 从而给相关企业带来相应的损失。因此, 通过《商品学》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来认识和掌握典型大类物资的个性属性, 并熟练运用各种质量养护等的技术方法, 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具体物资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 保质保量地完成物流任务。

然而, 从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情况来看, 开设《商品学》课程的学校有很多, 涉及到市场营销、商务管理、物流管理、企业管理等多种专业。但是, 大多体系比较固定单一, 多从零散的商品质量、商品标准、商品分类、商品检验、商品包装等理论模块分别介绍, 缺乏以任务为导向的、结合地区产业商品特点并融入项目任务的课程。因此, 传统《商品学》无论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上, 还是教学设计与组织, 都不能完全满足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要求。虽然近几年一些高校已经开始着手对《商品学》课程的进行改革和研究, 但目前仍然只是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侧重, 实质上还停留在《商品学》的体系框架上, 远未达到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要求。

为此, 结合佛山地区产业发展特点以及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我们对物流专业《商品学》课程名称做了适当调整, 采用过《物流商品养护》、《商品物流养护技术》等课程名称, 以与物流专业相匹配, 由于笔者个人认为“商品”一词无法更准确地表述物流活动中的物资, 所以倾向于《货品物流养护》的课程名称, 用“货品”来表述物流环节中大批量的需要进行养护的物资。

《货品物流养护》是在认真分析佛山及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特点以及学院办学定位、物流管理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 以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确定课程主线, 强调对商品学相关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实践的密切结合, 加强学生对于区域产业产品原材料、生产流程、包装、仓储运输等物流环节养护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及实践基础。

由此可见, 《货品物流养护》对物流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作用, 探讨《货品物流养护》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改革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物流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 适应佛山区域产业特色的《货品物流养护》课程设计

就理论而言, 商品经过一定的时间, 通常会发生质量变化, 这种情况在运输、储存以及使用中都会出现。而且货品的类别不同, 其质量变化的表现形式不同, 变化的速度也各不相同, 在实践中所采取的储运措施、储运设备、储运条件也往往差异较大。因此,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 我们必须着重于不同类别货品的自然属性、物理、化学性质、质量检验、鉴别及储运过程中的养护技术, 这些内容是课程的基础理论内容, 同时我们要将其融入至不同类别的具体货品中进行项目任务的设计, 以具体的物流货品为载体展开养护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具体课程设计如下表所示:

3.3 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任务驱动的“教学做”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可以使学生完成相关商品项目的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致,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培养学生职业心理、独立思考、沟通协作等综合素质。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实则从笔者接受这门课的教学任务伊始便已经开始, 项目小组式的教学方法也开展了近五年, 只是项目内容从最初学生最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常见商品认知、质量鉴别逐渐开始过渡到佛山地区特色商品的认知分析, 再到现今直接针对佛山特色产业构建陶瓷、家具、光电、家电、纺织等项目模块, 由学生自由组合成项目小组进行专题研究, 研究方式不仅包括相关主题网络资源的搜集筛选, 还包括佛山本地企业参观调研, 在此基础上, 我们结合课程考核内容提出了佛山特色产业调研报告的具体要求, 将调研的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具体形式以及调研报告的具体撰写格式都进行了统一规范, 以保证学生调研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小组调研报告主要内容同时需要在班级进行ppt演示, 并作为小组成绩的一部分。

同时, 为了让学生对佛山特色产业的发展趋势有更深入全面地了解, 在项目小组调研报告的基础上, 我们结合学院素质拓展活动组织了佛山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或困难重重的主题辩论赛, 以使同学们从宏观层面对佛山产业有更加全面深刻地认知, 在全面提升同学们团队合作、口头表达、逻辑思维等综合素养的同时, 为其日后佛山地区就业选择提供一些参考。

我们在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研究的同时, 在业余时间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到海天酱油参观, 了解饮料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及包装、储运设施设备;请佛山本地知名陶瓷企业专家到课堂开展陶瓷产品原料认知、生产工艺流程的专题讲座, 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陶瓷产品的认知;带领学生到学院汽车工程系汽车实训室开展汽车结构及零配件认知实训, 以加强学生对于汽车及零配件养护技术的理解。

4 结语

虽然我们结合佛山地区的产业特色对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显然这种改革还是零散的、不系统的, 缺乏稳定性、规范性。加之课程学时限制以及企业实践调研难度较大, 成本过高, 学生对于各类货品具体的物流养护知识与技术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 缺乏相应的实操机会, 远未达到课程设置最初的目标。因此,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叶祥丽.浅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市场, 2014, 11.

[2]李其昕.商品学教学课程的研究与创新[N].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4, 2.

[3]杨丽香, 服务地方,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设计探讨——以贵港职业学院为例[J].知识经济, 2014, 1.

[4]李志英.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商品学课程设置和改革现状之针砭[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 5.

商品学 篇11

主题词:商品和商品经济 德育教育 渗透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道德伦理体系受到极大冲击,学生的思想也走向了多元化。所以,德育教育迫在眉睫。而德育教育不能用简单说教,应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本文试图从高一《经济常识》“商品与商品经济”一课入手,谈谈我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供大家商榷。

一、结合商品的使用价值属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资源的思想,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变废为宝的能力。

高一经济常识告诉我们: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凡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一種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首先必须有用,即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由于各种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因而它们的效用也就不同。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同一种物品有多种效用。例如,过去人们只知道把煤作为燃料,现在则可以通过煤的干馏,从中提取上百种化工产品,用来制作染料、药品、化肥、塑料、合成纤维等,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在教学中,我以水为例告诉学生:用水做饭时淘过菜的水可以用来洗衣服,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浇花,以此来加强学生节约资源、充分利用资源的意识。随后又列举了几个经过创新发现新用途的事例:利用科技将玉米进行深加工转化为乙醇,再将乙醇进一步脱水,然后加上适量汽油,就形成变性燃料乙醇,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就形成车用乙醇燃料;用大豆可以制成大豆纤维衣服等。这些都是进一步、深层次的节约、利用资源。而这也充分展示了商品的价值。生活中只要多动脑、多发明、多创造,就可以充分发挥商品的效用。同学们听了以后,都惊讶得张大了嘴,这时我就鼓励大家好好学习,既要热爱劳动,珍惜资源,又要自主创新,学会发明,为祖国、人民造福,为人类造福。学完这一课后,同学们创新和发明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二、结合劳动生产率知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提高效率的观念。

经济常识中有这样的结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生产者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就要设法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同样也对商品生产者有着重要作用。生产者要想赚钱,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以较少的时间生产更多的产品。所以对个别商品生产者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抓紧时间,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就能学到许多知识。这样也就能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干其他事情:比如阅读中外名著,搞创造发明,或者为别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有好些同学说他每天都很忙,忙着看书、写作业,实际上是没有好好把握时间,学习效率不高造成的。听了这节课后,同学们都行动起来,进行一分钟写字比赛、三分钟讲故事竞赛、五分钟记单词赛等等,时间观念、效率意识深入人心。

三、结合纸币的发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继续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在经济常识纸币的发行教学中,我告诉同学们,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这套人民币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强调这一主题,100元券采用了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的侧面浮雕像;50元券采用了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人物头像;其它券分别采用了我国14个民族人物头像。每张票面人像清晰,栩栩如生。在设计风格上,这套人民币保持和发扬了我国民族艺术传统特点。主币背面图景取材于我国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它们分别是井冈山主峰、黄河壶口、珠穆朗玛峰、长江巫峡、南海“南天一柱”和长城等。票面的纹饰全部采用富有我国民族特点的图案,如凤凰牡丹、仙鹤松树、绶带翠竹、燕子桃花等。这些图景、纹饰与主景融为一体,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而第五套人民币通过有代表性的图案,如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布达拉宫、人民大会堂等,进一步体现出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特征。听了这些内容,同学们对祖国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

乘此我告诉同学们,人民币是我国现在唯一合法的货币,它代表着中国的形象,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护人民币,提高人民币在世界上的占有率,而要做到这些,就要努力发展生产,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这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同学从现在起好好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以便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听了这些,同学们都颔首赞许,会心地笑了。这样的德育教育,比日常一味枯燥地说理收效更好。

四、结合价值规律知识,培养学生增强竞争意识和竞争观念。

现在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就应该时时、处处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观念。竞争是商品经济社会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之一。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就会获利增多,就能不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不断因优取胜。反之,在竞争中就会被淘汰。所以,商品生产者都应尽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每一个学生,同样也有竞争对手,这个竞争对手不是生产上的,而是学习上的。我们要想战胜对手,就应该增加知识,提高技能,以同样的时间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成为学习、生活上的佼佼者,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每位同学都有竞争意识,那么大家的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如果每个班之间都搞竞争,那我们的学校就会蒸蒸日上。

同学们学完这框内容后,都深深懂得:要想以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今天就必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商品学 篇12

1 实施参与式互动教学法的背景分析

医药商品学是研究医药商品价值及使用价值的一门新型学科, 对于药学类的学生来说, 课堂教学仍是目前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 学生若在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知识, 常常会感到枯燥和抽象, 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被调动起来。目前, 该课程教学各环节还存在较多问题, 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差距, 特别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 成了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2,3]。

参与式互动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过程中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 并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中国自20世纪末引入该教学法, 首先在健康学和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培训及学历教学中开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4]。该教学方法把话语权和主动权还给学生, 使学生关心所谈的话题, 自主探索, 融入学习, 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此过程, 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尊重和合作的精神, 提高其学习能力。

因此,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描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医药商品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笔者在河北科技大学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医药商品学中应用参与式互动教学法组织教学, 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参与式互动教学法的实施

笔者在医药商品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参与式互动教学法, 在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具体设计, 实施过程如下:首先, 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 设计专题任务和活动, 开展和谐、有趣和有序的课堂活动;其次, 全程监控和指导学生有效参与, 适时地进行课堂管理与调控, 给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最后, 及时提供反馈和帮助, 进行恰当的学生学习评价和合理有效的课程评估。

2.1 课前准备阶段:师生互动, 参与备课

教师指导学生熟悉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书库和网络数据库获取知识, 如Google的学术搜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Science Direct数据库等, 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 整理、分析、总结专题的研究对象, 探索专题涉及的医药商品相关内容。对于学生认为较难理解的医药商品学知识点,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 或者由教师在课堂上指导解决。教师对那些羞于参与或不愿参与的学生, 要给予鼓励并创造更多的机会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训练, 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2 课中学习阶段:师生、生生互动, 参与讲课

在参与式互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影响与促进, 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态度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尽力激发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针对学生认为难以理解的问题, 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简单活动或实验,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以加强记忆。

(1) 教师引导阶段。教师首先采用约10分钟的小讲课形式, 讲授医药商品学中方法理论性较强、较难理解的知识点, 剖析难点、点出重点[5]。例如, 在“处方及处方调配专题”小讲课中, 教师先给出生活中常见感冒症状的案例,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然后借助多媒体手段, 介绍具体病例、临床常用治疗药物、制剂类型、适用人群、用法用量等;接着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 结合销售技巧, 以情境模拟方式来展示治疗感冒类药物的推销过程, 按照这种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感冒类药物的生产、销售和流通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阶段。在学生对医药商品质量和管理掌握的基础上, 剖析案例, 进行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监督小组的互动情况及学生的表现, 掌控讨论的时间, 激励和确保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例如, 在“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专题”授课中, 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前, 引导学生与热门的社会事件相联系。例如,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可待因类止咳药多是磷酸可待因复方制剂, 如可愈糖浆、欧博士止咳露、可非等, 这些止咳药都有一个共同点:止咳效果好, 但一旦滥用会有成瘾的可能, 使一些青少年对可待因产生依赖性,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在此案例基础上, 强调此类药物的用药安全, 避免滥用, 让学生就这类事件开展分组讨论, 可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 加深学生对药物安全性的认识, 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编写脚本, 扮演不同的角色分组练习[6]。每组设有观察员, 找出扮演者的优点与不足, 及时互动交流和讨论, 以利于提高学生对相应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反思提升阶段。学生对交流的结果进行反思, 形成一致的解决方案,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课堂教学快结束时, 各小组选一名代表提出专题案例的解决策略和构想。教师对各讨论小组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简要回顾教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例如, 在“假药、劣药的概念和危害专题”授课中, 让学生在提出专题案例解决策略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小结, 提高对假药、劣药区分的重视程度, 加深学生对药物安全性的认识。

2.3 课外学习阶段:师生、生生互动, 参与实训实践

(1) 实训教学。如:结合医药商品购销员的考核要求, 模拟药店环境, 部分学生扮演销售员, 部分学生扮演患者, 进行问病给药训练, 培养学生对常见疾病用药的能力, 尤其是对非处方药同类品种的选择能力, 同时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2) 社会调研。如:组织学生开展对社区居民心血管疾病用药情况、社区居民家庭小药箱现状的问卷调查等调研。通过社会调研, 学生对常用医药商品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 增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现场教学。如:组织学生到医院药房、医药公司、药店和药品仓库进行现场学习, 使其对处方与处方调配、药品分类、药品储存养护等产生更直观的感受。引入任务引领型教学方式, 即在现场教学前向学生讲明学习目标、提出具体要求,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进入现场,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发挥引领作用, 将一些抽象的理论对照实际进行讲解, 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样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并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2.4 课后评价阶段:师生、生生互动, 参与教学反馈和课程评价

现代大学课堂应是鼓励研究学问、探索创新的场所, 在大学课堂中, 应培养学生而不是教育学生。学生的课堂小结或专题报告, 可与教师和同学通过邮箱或QQ、微信等方式分享与交流, 从而达到师生、生生互动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提交自评、学习小组间的互评、对教师与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的评价分数表参与评课。教师对学生参与情况的表现及撰写的论文、总结报告等进行评价。

3 制订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包括平时的专题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平时的专题阶段考核包括学生的自评成绩、学习小组间的互评成绩、教师对学生参与的评定成绩, 并赋予不同的百分比, 最后得出平时专题阶段成绩的总评分数。期末考核的开卷考试加大实际应用问题的考核比例, 以考查学生将所学习的医药商品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4 结语

在医药商品学教学中实施参与式互动教学法, 可以让师生充分参与教学,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认为, 参与式互动教学法将会是药学专业本科生医药商品学教学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当然, 参与式互动教学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和解决, 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完善和总结, 使其在教学改革和提高医学类院校医药商品学课程教学质量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云伟, 胡式良, 伊利.浅议医药营销专业医药商品学课程的教学方法[J].卫生软科学, 2008, 22 (6) :501-502.

[2]赵琦.医药商品学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10 (2) :89-91.

[3]张曦.医药商品学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3) :252.

[4]穆庆梅, 艾晓清, 李群, 等.参与式教学法在组胚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8) :56-58.

[5]陈婷婷, 陈林林, 王贺, 等.“专题参与式互动教学法”在中医药院校医药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 2015, 28 (2) :288-290.

上一篇:人脸识别综述下一篇:煤矸石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