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市场论文

2024-10-31

中国建筑市场论文(精选12篇)

中国建筑市场论文 篇1

3月2日, 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主办、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1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在苏州召开, 该年会如今已经举办八届, 其每年度所释放的信息已经成为对当年中国半导体市场走势判断的风向标。

2010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增长29.5%

201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2983.2亿美元, 市场增速达31.8%, 是继2000年以来市场增速最快的一年。在经历了2009年的下滑之后, 市场大幅反弹, 结束了连续多年来的低迷发展态势。

赛迪顾问半导体业务群总监李珂介绍, 中国集成电路方面, 市场也同样结束了连续多年来增速下降的趋势, 2010年市场增速达29.5%, 实现销售额7349.5亿元。是继2005年之后市场增速最快的一年 (图1) 。市场反弹得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市场对下游整机电子产品的需求旺盛, 从而带动对上游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

此外, 由于2010年下游市场对芯片需求强劲, 因此整体上使得芯片价格相对往年较为坚挺, 在某些产品领域甚至出现芯片价格上涨的现象, 芯片价格也是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整体来看, 2010年之所以能实现市场的大幅反弹, 关键的因素还是因为2009年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造成衰退, 从而导致市场基数较低, 因此2010年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双双实现高速增长。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1年2月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11年2月

中国集成电路自给率低状况仍未改变

虽然2010年中国IC设计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包括珠海欧比特、北京君正、国民技术、福星晓程等公司成功登陆创业板, 但是这些企业的壮大并未实质改变国内自给率不足10%的现状。

根据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 2 0 1 0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达1569.9亿美元, 同比增速31.0%。出口方面, 中国集成电路2010年出口额为292.5亿美元, 同比增速25.5%。可以看出, 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出口差额较大, 中国所需的集成电路多数仍然需要进口, 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发展速度也基本与进口规模的增速保持一致。

未来几年市场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对于已经开始的2011年半导体市场走向, 笔者同诸多企业高层交流, 均表示无法预测, 但是一致意见是:在经历了201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 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 市场将会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

台积电上海厂的一位副总经理表示, 目前几乎所有的代工厂都开始冷静对待2011年的产能。

赛迪顾问给出的结论是, 2011年市场发展的驱动力仍然主要来自PC、手机、液晶电视以及其它产量较大的电子产品, 市场增速预计在10%左右 (图2) 。

对于2011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驱动力, 李轲表示, 未来新兴应用将成为市场增长的推动因素之一。x Pad等新兴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半导体市场的发展, 随着医疗电子、安防电子以及各个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深入, 应用于这些行业的集成电路产品所占的市场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未来3年, 汽车电子的增速将会明显放缓, 但依然将明显高于整体集成电路市场的增长, PC领域的增速也将会有所放缓, 这将直接影响到存储器市场和CPU市场的发展。值得注意的MCU产品, 未来随着社保卡发卡量的增加, 用于IC卡领域的MCU将会受到带动, 而且随着MCU应用范围的拓宽, 中国MCU的增速将明显快于整体集成电路市场。

“4号文件”将对产业产生积极影响

作为本次半导体年会的重要内容, 被称为“4号文件”的《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解读成为与会人士关注焦点。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贤透露, 目前发改委正会同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等相关单位抓紧落实“4号文件”的实施细则, 行业协会目前也在紧密与集成电路各产业链企业沟通, 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从而协助确保新政策落到实处。

陈贤表示, “4号文件”中所提及的政策, 将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陆续展开, 比如落实税收政策就要先于引导设立股权或创业投资基金, 而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质押贷款, 可能银行这一关不好过。

虽然目前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公布, 但是与会的企业人士均对“4号文件”对产业的促进作用表示相当乐观。

中国半导体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许金寿表示, “4号文件”明显加大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力度, 文件的表述中“集成电路”一词出现的频次已经增加到61次, 同时支持范围延伸至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同时, 更加注重解决企业在实际经营中遇到的不便与困难, 因此该文件将前所未有地发挥对产业的促进作用。

但是, 某企业高层对政策部分内容表示了担忧, 他表示新的文件中提及鼓励国内IC企业间的兼并与重组, 但是具体实施可能会遇到地方政府的阻力, 而且单靠企业自己的力量很难解决。

事易时移, 在全球经济进入波动周期的大背景下, 半导体行业也不能幸免, 所以出现任何情况都是正常的, 难以预测。

中国建筑市场论文 篇2

一、中国建筑市场宏观发展分析

经济的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而我们国家加入了WTO,加速了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是整顿和规范的重点之一;3)、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主导地位,关键在于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我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化取向的改革,那么,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而这个领域里国企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

二、中国建筑业现状综述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

三、我们可以预期的是,在未来较长的时间之内,由于内需政策的需要,各种国

家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以及区域的发展政策等将陆续出现,中国的建筑行业依然将持续走高。

三、中国建筑市场健康发展面临的问题技术创新相对滞后,目前,中国众多建筑企业在同一层次竞争,企业技术水平档次差距不大,技术特点、特色不明显。对建筑业来说,通过降低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来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已经在逐渐缩小。强化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力,才能提高竞争层次,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提高建筑生产的附加值,与高新技术接轨,己经成为建筑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中国有建筑企业的社会职能长期以来难以彻底摆脱,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加,企业统筹外支出绝对数额居高不下,企业需要分流的人员,特别是富余人员数量偏多,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员工队伍规模偏大,整体素质普遍不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没有真正确立端正的市场观念,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普遍不强。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取决于企业所提供产品的品质、顾客满意度、拓展市场的战略、策略,所提供产品、服务的技术创新含量。尽管许多建筑企业在上述各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市场开拓能力的提升仍有很大空间。综合管理水平亟待加强全行业的统计分析表明,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正在失去,而且呈现加速状态。因此,在现有改革基础上继续

实施深化改革,调整产权结构,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经营模式和机制,彻底改变传统的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与政策,提高总分包机制下的项目管理与控制的综合水平,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不能回避的重要任务。品牌管理重视不够建筑企业长期不重视公共宣传的作用,只是在施工项目现场悬挂标语和标识进行小范围的营销,或者制定了品牌战略,也大多华而不实。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建筑企业应提倡全员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保证在建工程质量、遵守合同承诺、改变维修服务的被动做法,主动回访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建立承包商的信誉、重视企业形象的创立,积极开展企业形象建设和管理,研究制订企业形象战略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中国建筑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概括:现在,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建筑市场的一个基本走向是:市场进一步的国际化、规范化,市场主体的进一步多元化。第一,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投资建设规模的总体趋势不是减小而是扩大,这种趋势,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首先,我国加入WTO,进一步扩大开放,很多行业和领域也要取消或者放宽外商投资规模的限制,形成了我国整体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格局。所有这些都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其次,我们正面临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三是中国要真正发展成一个后工业国家,时间还不会太快,而我们目前的市场化率还只有37%。因此我认为中国建筑业的好时光还有20、30年。第二,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为我们开拓国际承包市场提供了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在对国际承包市场上有了长足的进展。从美国《工程新闻纪录》披露的2000年的情况看,全球225家最大的企业中,我们有34家,但是我们的规模还不大,34家合起来只有48亿美元,只及排名第一的德国霍克蒂夫公 司的一半,当然,也正因为小,所以我们还有潜力和发展余地。WTO以后,成员国家就没有理由,起码不能明目张胆地把我们拒之门外。而且在这期间,国家鼓励走出去,提出了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在多方面为我们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包括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综上所述,建筑市场的这种取向,对于我们今后更多的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提供了一个好的机遇。第三,建筑市场的环境将逐步好转。目前建筑市场存在问题较多,但总趋势是朝着不断健全、不断完善、进一步规范的方向走。国家加强了对市场准入的管理,特别是对市场清出的管理。在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当中,一些市场行为有明显犯规的企业是不会通过的。因此,如果我们真正把资质管理的规定,或者说市场准入的这一套管理办法落实下来,对于我们全行业调控总量,优化结构,使市场竞争的供求双方基本趋于平衡是有利的,如果这种态势形成,对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是有利的。从政府的工作来看,现在乃至今后,要花很大的工夫,从立法到建制,到对市场的从严管理,都在千方百计的要完善市场,规范市场,为建筑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这是一个

中国建筑市场论文 篇3

2011年中国印刷市场基本概况

截至2011年底,中国印刷业共有各类企业102484家,从业人员356.67万人,印刷工业总产值8677.13亿元,资产总额9256.66亿元。

出版物印刷企业6821家,印刷总产值1313.94亿元(占行业总产值的15%)。2011年中国印刷企业共生产图书77.1亿册,期刊32.9亿册,报纸467.4亿份。

包装装潢印刷企业47377家,印刷总产值6318.77亿元(占行业总产值的73%)。中国印刷企业为满足食品、饮料、酒类、药品、小家电、服装、玩具、文体用品、电子用品生产的需要提供了各类包装、标签,其中各类标签2011年共生产30亿平方米。

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44868家,印刷总产值708.51亿元(占行业总产值的8%)。

专项排版、制版、装订企业2676家,印刷总产值77.32亿元(占行业总产值的0.8%)。

专营和兼营数字印刷企业799家,印刷总产值39.74亿元(占行业总产值的0.5%)。

通过数据分析,2011年中国印刷业的运行有以下特点:

1.中国印刷业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2011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达到8677.13亿元,比2010年增长12.6%(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为9.3%),整体规模已经接近全球第二位。同时,全行业资产总额增长10%,利润总额增长8.3%。其中2011年中国印刷业发达区域印刷业的增长速度分别为:广东印刷业工业总产值1607亿元,比2010年增长6.4%;江苏印刷业工业总产值1001亿元,比2010年增长30%;浙江印刷业工业总产值1279.7亿元,比2010年增长3%;上海印刷业工业总产值689.53亿元,比2010年增长17.72%;北京印刷业工业总产值261.993亿元,比2010年增长28%。

2.包装印刷是推动中国印刷业保持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2011年的102484家中国印刷业企业中,包装装潢印刷企业47377家,占全行业总数的46%;而在2011年的8677.13亿元中国印刷业工业总产值中,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印刷总产值为6318.77亿元,占全行业印刷总产值的73%。可以说,包装印刷已经成为中国印刷业增长的支柱。

在《中国印刷企业100强》2011年榜单上,包装印刷企业53家,而兼营包装印刷的企业31家,包装印刷是百强印刷企业涉及最广的业务领域。

2011年素以出版物印刷为强项的北京,包装印刷企业的销售额增长了25%,达到108.85亿元,在规模上首次突破出版物印刷。

3.中国印刷业是以内需为主的加工服务产业

2011年中国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为680亿元,占中国印刷业年工业总产值的8%。由于受国际需求、汇率及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中国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比2010年仅增长2.9%。如果考虑到与出口产品配套所需的印刷产品,其整体规模会远远超过8%的比例,但中国印刷业是以内需为主的加工服务产业,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印刷对外加工基地,占全国对外加工贸易额的70%以上。近年来,上海、江苏、福建等省(市)的加工贸易也增长迅速,其中上海2011年对外加工贸易总额为69.61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50.5%;江苏省2011年对外加工贸易总额为80.70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46.2%。

4.中国印刷业的产业集中度在迅速提高

从中国印刷业的整体规模看,2011年中国印刷业在整体总产值、固定资产规模和利润总额保持同步增长的同时,中国印刷业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却在减少(分别减少1.8%和2.7%)。这表明,我国印刷业的集约化程度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印刷企业(年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以上印刷企业)有2439家,工业总产值为4396.89亿元。这些印刷企业数量只占全国印刷企业总数的2.4%,但其所产生的印刷总产值占全国印刷业年工业总产值的50.7%。与比2010年相比,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印刷企业数量增加了292家(年增长速度13.6%),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805亿元(年增长速度22.4%),远高于全国印刷业整体的增长速度。中国印刷业的产业集中度在迅速提高。

5.中国印刷业对绿色印刷的实施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绿色印刷实施两年来,在促进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惠及社会民生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据估算,中国印刷企业因实施各项环保措施,能耗及材料综合成本每年减少约5亿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排放每年减少排放总量的约1.5%;绿色印刷认证企业数量160多家(目前只占全国0.15%),但其产值却占到了全行业的4.5%;2012年中小学秋季教科书共1000多种、2亿册采用了绿色印刷,全国一半以上中小学生至少人手一本绿色印刷教科书。

2012年中国印刷市场总结及未来展望

nlc202309021730

1.2012年中国印刷市场总结

与2011年相比,中国印刷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没有明显改善。行业内部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依然存在。而所有这些不利因素也推动了中国印刷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变。

2012年1~11月中国印刷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979亿元,超过2011年其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879亿元;同样,2012年1~11月中国印刷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各月份与2011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均超过8.3%。

2012年1~11月印刷设备的进口15.7亿美元,其中胶印机8.89亿美元(1074台)。而从逐月数据可以看出,在经历了2012年上半年的低迷徘徊之后,下半年中国印刷设备的进口金额和数量已经恢复到2011年同期水平。

总之,宏观经济形势的暂时困难,并没有影响人们对中国印刷业的信心。估计2012年中国印刷业年印刷产值的增长速度为8%~10%。

2.中国印刷市场未来展望

2005~2011年,中国印刷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出同期全国GDP年增长率9.6个百分点。在中国宏观经济增长模式从追求速度转到提高质量的大环境条件下,中国印刷业未来的发展的前景如何?

根据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设定的“十二五”中国印刷业的发展目标,结合世界银行《中国2030》研究报告中对中国经济2011~2030年GDP年增长速度的预测,我们可以有如下推断:

假设中国印刷业2011~2030年的年增长速度与中国经济GDP年增长速度相同(年平均增长速度6.5%),2015年中国印刷业的规模将达到11000亿元;2020年达到15700亿元;2030年达到29000亿元。

假设中国印刷业2011~2030年的年增长速度比中国经济GDP年增长速度高3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速度9.5%),2015年中国印刷业的规模将达到12000亿元;2020年达到20000亿元;2030年达到48000亿元。

我们认为,未来20年中国印刷业仍将保持高于全国GDP的增幅获得持续增长。

中国印刷市场的未来的发展热点主要表现在:

中国包装印刷仍将保持旺盛的增长需求,图书、期刊、报纸在中国也将长期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

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缩短辅助时间及多功能的印刷设备将会受到市场欢迎;

为满足短板印刷、个性化需求以及出版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数字化、绿色环保的印刷技术将会有较快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印刷业务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服务为中心的新型印刷经营模式将会获得发展;

印刷业服务领域将向印刷电子、功能材料印刷领域扩展(如快速成型的3D打印、RFID自动识别、柔性显示器、光伏电池以及物联网智能感知电路的制造等)。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建设,以及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印刷将作为一种新型制造手段服务于中国现代新型制造业。

中国建筑市场论文 篇4

有着“全球顶级移动建筑”之称的劳斯伯格(Losberger GmbH)于1919在德国成立,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劳斯伯格开创性地发明了移动仓储建筑系统,并潜心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更加精致的产品和更加完美的服务。多年来,劳斯伯格成功研发并生产了越来越多技术更领先、工艺更考究、结构更牢固、规格更大的活动篷房、展厅和工业篷房等产品,在移动建筑的设计、建设和维护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记者|劳斯伯格被称为“全球顶级移动建筑专家”,在公司发展历程中有哪些重要的研究发明?目前劳斯伯格的市场表现如何?

Frank Gaenzle:长期以来,劳斯伯格始终致力于建造安全、灵活、稳固的移动仓储建筑,以其领先技术、一流服务和灵活多样的销售模式为中国的制造业、电子商务与零售业、物流园区等各行业客户提供着优质专业的篷房产品和服务。

劳斯伯格在其发展历史中有几个里程碑式的研究发明:首先,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座两头捆绑式地桩加固的大型帐篷篷房;其次,引入铝合金篷房结构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成为全球行业标准;此外,还研制成功了用于活动篷房的模块组件系统。

当前劳斯伯格的业务已遍布全球,拥有50个下属公司及合作机构。在日新月异的篷房、帐篷和户外活动展厅市场上,劳斯伯格的专业知识和质量标准推动着整个篷房行业的发展。

|记者|劳斯伯格针对中国物流市场可以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具有哪些优势?

Frank Gaenzle:劳斯伯格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拥有17年的制造和服务经验。劳斯伯格首次将移动建筑的概念引入中国,可谓中国移动建筑行业的先行者。

劳斯伯格可以为中国市场提供从最基本的篷房款式到可温控的仓储建筑。其移动仓储建筑系统可作为短期或半永久性仓库或厂房、季节性仓库、港区仓储、汽车物流仓储、旺季临时车间、物流中心、及机场报税库等。

劳斯伯格产品拥有多种核心优势,首先,从综合方面考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单元组合结构:根据具体需要和场地面积灵活调整尺寸,根据需求建设,避免浪费;

2)无内柱(FreeSpan)设计:100%内部使用空间,方便库存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快速拆建和迁移:一天内即可完成1000平方米的搭建和拆卸工作,节省时间就是节省成本;

4)安全:结构稳定性和材质安全性严格遵守国际标准,抗紫外线、抗风、抗雪、抗震;

5)经验:国际化和本土化团队,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为客户打造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

其次,劳斯伯格产品还具有高质量的优势,高质量的基础在于优质的材料,篷房的部分材料都是国外进口的优质铝合金。

此外,具备能够将材料变成建筑系统的专业知识。依赖5种不同的篷房模块进行最佳工艺组合,在中国当地进行成品的整体组装,并且通过不断地测试来验证牢固性与稳固性,这都是劳斯伯格的优势,同时,也是劳斯伯格能够成为行业领导者的关键。

|记者|劳斯伯格移动篷房能够为客户创造怎样的价值?

Frank Gaenzle:劳斯伯格移动建筑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提升货物供应的流转速度,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帮助企业在成本最小化与速度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仓储灵活性;不仅如此,劳斯伯格移动建筑坚固耐用,使用寿命超过20年,甚至超过了不少固定建筑的使用时间。针对物流行业,劳斯伯格的移动物流解决方案除了具有灵活多样的产品,还为企业提供了经济灵活的商业模式,企业可选择从3个月短期租赁到3年长期租赁的方式,减少了固定仓储建设资金的投入,并且客户在租赁使用后,可以选择直接购买产品。

|记者|近年来,劳斯伯格重点关注哪些行业?有哪些代表性的项目?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Frank Gaenzle:劳斯伯格在高端豪华型轿车仓储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目前与包括宝马、奔驰、保时捷、路虎、捷豹、大众、通用等多家汽车企业都有着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劳斯伯格在港口与航空货物运转方面也有很强的实力,例如,我们曾为中国南方的一个航空货物仓储中心进行了7500平方米的扩建。

劳斯伯格曾在地势不平整、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高质量地为一家啤酒分销商在10天内搭建起了高6.8米、面积为2500平方米的大型篷房仓库。由于劳斯伯格的篷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只要天气状况良好就能施工,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时间保证。在建设过程中,劳斯伯格还为该项目篷房的屋顶篷布安装了采光带,仓库在白天可以直接使用日照光,无需开灯,这样一来,仅仅一个白天就能够节省超过340度电,在节能环保的同时帮助客户控制了成本。

|记者|劳斯伯格如何看待未来中国移动建筑的市场需求以及发展趋势?对公司未来发展有哪些规划?

Frank Gaenzle: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发现各行各业对移动建筑的需求越发强劲,凡是有生产制造的企业,就都有需要劳斯伯格移动建筑的可能;只要有产品,就有产品存储的需求;只要有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就会产生不同地区的仓储需求。

我们认为中国的物流行业给移动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特别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格外迅猛,电商自建仓库,快递业优化配置等,都是我们移动仓储建筑施展优势的大好时机。

客户需求方面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近几年我们发现,客户对于仓储灵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产品的及时交付和快速搭建也变得日益重要。

同时,物流行业客户对于“交钥匙”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就包括地面、电器设备、灯光、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等设施的建设要求,甚至客户希望在货物仓储的同时拥有毗邻的办公室,这些定制化服务的需求量也在增长,综合性、多样化需求对售后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劳斯伯格与汽车、化工、食品和钢材等行业密切相连。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们将会继续发挥在技术、质量、专业知识以及服务等方面的多重优势,深耕中国移动建筑市场,为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中国建筑市场论文 篇5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和美国频频爆发会计丑闻的背景下,acca目光继续锁定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增设中国代表处,并扩大招收学员的规模。平均每个月都要到内地三个办事处视察工作,再与中国财政部、审计署有关官员会面的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大中华区总监叶慧琍女士一直对国内媒体保持低调。11月10日下午6点,刚下飞机的叶慧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加速中国“圈地”

acca是个101岁的老人,但对于中国来说,他还是一个14岁的少年,他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推动了中国会计业的前进步伐,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叶慧琍这样来形容acca在华的轨迹。1990年首次在中国内地招收学员的acca,是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国际会计师组织,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性专业会计师组织,它已经被默认为国际财会界就业的“通行证”。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和美国频频爆发会计丑闻的背景下,acca下一步的发展重点仍将锁定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叶慧琍告诉记者,在acca现有上海、北京、广州三个代表处的基础上,明年将增设中国代表处和扩大招收学员的规模,并且将进一步与中国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

种种迹象表明,为了能在中国会计培训市场中多分一杯羹,acca已经使出浑身解数来拓展在华发展渠道。在与财政部、审计署原有合作的基础上,acca高层频频来华与政府机构官员“切磋交流”,与中国内地大学的合作更是在全国遍地开花。就在两周前,acca与英国最大教育培训机构bpp“联姻”,共同推出了中文国际会计资格(ccat),使acca招收学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国际人才本地教育

acca的课程在业界有“财会专业的mba课程”之称,与其他会计师组织相比,它的独特之处又在何处?“acca一直强调‘thinkglobalatlo鄄cal’的理念,即‘国际化人才本地教育’。外界以为acca会员只懂得财务知识,其实acca的课程涵盖财务、金融、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ac鄄ca会员是具备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叶慧琍表示,acca课程是让本地学员站在国际化管理的角度理解和认识财务工作,增强财务管理和运作的能力,从财务的角度和眼光去了解和洞悉公司的各个层面。

“或许,大家以为acca只是在外企中有用武之地,其实不然。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大量的本土企业也需要国际化的人才来提高其专业化能力。由于很多本土企业需求上市,因此他们特别需要符合资格的国际会计师担任会计师一职。我们很多学员毕业后都任职于本地企业,这正是国际化人才和本土企业相融合的最好例证。”叶慧琍如是表示。

丑闻敲响警钟

安然事件使人们对于会计诚信度产生了怀疑,业内人士对于会计教育不应只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忽略道德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对于目前“由于安然事件而否认整个会计行业”的社会舆论,叶慧琍并不表示赞同,“安然事件使我们认识到需要对公司治理机制进行重新审视,如公司董事的角色、非执行董事在公司的作用、投资者的角色等,而不仅仅是围绕对会计师责任的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将对我们保持会计行业的公信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篇6

作者:罗纳德·哈里·科斯 王宁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价格:58.00元

出版日期:2013年1月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产权理论的创始人,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现为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荣休教授。科斯创造了“交易成本”这一重要概念。不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经济领域的重要指标,也深刻影响了社会。

01 笼中之鸟

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改革

要回答为什么国营企业改革会失败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研究一下中国当时的工业结构。一定程度上,由于毛泽东数次尝试分权,中国经济脱离了传统苏联模式的轨道。在苏联模式中,生产、分配、定价和投资都由中央经济办公室严格控制。在中国,国营企业处于多层政府部门的监管之下,从中央政府(国务院下属的部委)到省级、地市级、县级甚至乡级政府。和国营企业相似,城乡集体合作制企业也在市政府和乡政府的监管之下。此外,国营企业的运营受两条指挥线的控制:纵向的指令叫作“条条”,横向的指令则称为“块块”。对所有的产业而言,纵向的指令从中央直属部委一路向下达到省地市县级对应的主管部门,横向指令则由地方行政部门下达。

在纵向指令系统中,如果一个国营钢铁厂是由中央政府直接监管,则属于中央国营企业,将听令于冶金工业部;如果这个钢铁厂由地方(省市县级)政府监管,则属于地方国营企业,听命于当地的冶金部门。在横向的指令系统中,国营企业要根据自己所属层次(中央、省、地市县等)受到相应的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控制。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指令总是可以到达企业,因此国营企业面对的是一个网状的监管结构。

一些其他因素让国营企业的监管体系更为复杂。首先,所有的地方工业部门都需要同时向当地政府和更高级别的部门主管以至国务院下属的部委负责。在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中,横向的指令系统并不存在。然而在中国,由于毛泽东坚持不懈的分权化努力,地方政府获得了越来越大的权力,在横向系统中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其次,国营企业经营的不同业务经常接受不同部门的监管,包括人事(晋升、调动和招工等)、工资体系、财务、生产计划和投资计划等。人事和工资的指令一般通过横向系统来传达,生产和投资计划指令则基本上通过纵向系统来传达,尽管这部分也会受到横向系统的影响。监管的职能划分和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使得对国营企业的管理变得异常复杂。第三,国营企业及其管理层也有着不同的级别划分。受到高级别部门监管的企业往往可以获得更多的诸如资金和原材料等资源,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面临更多的生产责任。最后,也是最复杂的,监管职能的划分模式随着企业和行业的不同而不同,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特别受放权与收权的周期影响。因此,国营企业不仅面临着一张管制网,而且这张管制网因企业不同而各式各样。

02 国营企业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它们没有提高自身实力的压力

在经营层面上,许多现实问题又给国营企业面临的限制条件增加了变数。例如,政府经常因为某些临时的原因对部分企业进行补贴,因此导致对其他企业的歧视。即使国营企业在中央经济计划之外的范畴经营时,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中央制订的经济计划并没有覆盖国营企业生产运营的方方面面,因此总有各种各样计划外的交易,这被称为“合作关系”。为了这些“合作关系”,相关各方在商定价格时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计划内生产碰不到的问题。由于经济计划明确规定了投入和产出的具体数量,商品价格仅仅是方便会计核算的工具。由于缺乏市场价格信息,经济计划之外的交易价格往往波动很大。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时间采购的原材料或者中间产品的价格都会不一样。而员工的报酬由全国统一的工资水平决定,工资因此并不能反映生产效率的高低。这种现象和市场经济的情形正好相反。

在1981年国营企业改革之前,中国国营工业体系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定价机制或者市场纪律。消费品和资本商品的价格很大程度上由政府决定,无法通过价格来区分商品的质量高低。这意味着企业没有动力来改进产品,更不要说研发新产品了。由于各个国营企业都面临着蜘蛛网一般的监管机制,即使一个国营企业有足够的积极性来改善自身条件,它也会最先把力气花在监管机构身上,与它们搞好关系,而不是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或者改进产品质量。此外,由于工人的收入和生产效率并不相关,他们的积极性当然很低落。更糟糕的是,企业没有辞退或者自主招聘的权力。“铁饭碗”和平均主义在国营企业展现得淋漓尽致,导致它们丧失了最基本的激励员工和提高生产质量的管理手段。

国营企业改革让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留存部分收益的权利,但企业仍旧更倾向于在外部的条条块块上做文章,而不是增强自身的实力。实际上,政府欢迎企业与相关主管部门协商与生产过程相关的各种规则,从产品的生产定额到原材料的数量,从国家获取的支援到企业可以留存的收益等等。这几乎等同于允许企业自行决定所需原材料供应的价格和税额。

一个有能力改变游戏规则的企业,就没有提高自身实力的压力,这是国营企业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企业并不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受消费者青睐的企业也得不到应有的奖励。对于国营企业来说,创新与提高效益的压力依旧太少。

03 深圳的经济试验并非一帆风顺

作为改革的先锋,对深圳的批评从未停止过

在改革开放年代,对外开放是整个过程极其关键而不可或缺的部分。

把西方的市场经济引入中国,深圳经济特区走在了全国的最前面。但深圳的经济试验并非一帆风顺。邓小平是当时最支持深圳的中国领导人。然而,1985年6月,邓小平承认:“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路子走得是否对,还要看一看。”在中国领导人关于未来的展望中,从来不缺少分歧,但随着改革的推进他们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观点。在改革之初,中国领导人曾团结一致要将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978年)。不久之后,他们就将目标更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2年),之后又变成“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年),后来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改革目标,深圳不得不时时调整自己,尽最大努力去适应不断更改的党的路线。

作为改革试验的先锋,对深圳的批评声音从未停止过。总是先于当前政策一步,深圳经常发现自己与当前的主流思想相悖。由于深圳和其他特区创建的目的在于利用资本主义实践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样的批评总是不可避免。深圳不得不承受来自意识形态和实践双方面的巨大挑战。从实践方面来看,特区是个前所未有的全新试验,事事都得从头学。从意识形态上来说,中国还没有作好接受市场经济的准备,深圳因此经常被认为是“精神污染”的来源,在1982年和1983年遭到了大量的攻击。直到1992年,邓小平找到了堵住这些攻击的方法:“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

外国资本和知识的引入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深圳和其他经济特区。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也不仅仅局限在“吸引外国资本和获取先进技术”之上,政府同样开始渴求管理上的先进经验。

新书速递

《忍不住的“关怀”》

作者:杨奎松

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5月

定价:48.00元

杨奎松最新著作。继“革命”之后,杨奎松教授将研究重心转向“建国史”,他的关注点首先放在了知识分子在新中国的命运变迁上,试图解释和理解他们对时代巨变的认识,以及采取的应变行为。

《美国城市的文明化》

作者:[美]F.L.奥姆斯特德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4月

定价:32.00元

本书是美国景观设计之父,纽约中央公园、国会大厦广场等景观设计者奥姆斯特德对人居环境与城市文明的思考。奥姆斯特德主张在城市心脏部分应引进乡村式风景,使市民能进入不受喧嚣干扰的自然环境之中。

《绝境大逆转》

作者:《日经信息战略》杂志社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5月

定价:29.00元

中国建筑市场论文 篇7

1. 背景:“一边倒”与苏联专家来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最基本的国策之一。这项政策是毛泽东在1949年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的, 它明确宣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将联合苏联, 加入到社会主义阵营。1950年2月, 随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文件的签署, 中国和苏联正式结盟, 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也正式开始。

当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严重缺乏政治可靠的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人才, 聘请苏联专家来华工作成为一条重要而快捷的解决途径, 而派遣大批工业技术和军事训练专家以及国家行政管理顾问来华工作就成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中国提供的直接帮助之一。1949年6月至8月, 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 他与斯大林会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聘请苏联专家来华, 8月14日刘少奇回国时就带回了200余名制订经济恢复计划的专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在华的苏联专家已有600余人;而1949~1960年间苏联向中国派遣的专家估计超过2万人。苏联专家给中国带来了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与经验, 同时也将当时苏联的意识形态输入到了中国。

1949年9月, 莫斯科市苏维埃副主席阿布拉莫夫率一个苏联专家组来北京协助研究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根据梁思成“文革”交代材料, 阿布拉莫夫在与梁思成第一次见面时就提出建筑要做民族形式, 这大概是中国建筑师第一次接触到苏联的建筑理论。1952年穆欣和阿谢普可夫两位苏联专家先后来到北京, 前者在中央财经委员会总建筑处工作, 后者在清华大学讲授工业建筑和苏联建筑史课程。他们开始将当时苏联的建筑理论比较系统地介绍到了中国, 苏联建筑理论的要点以概括性的口号提炼出来就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民族形式, 社会主义内容”、“反对结构主义, 反对形式主义”、“对人的关怀”等。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民族形式, 社会主义内容”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确立的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 作为官方确立的原则, 它在苏联统治了文艺创作近60年。1928~1932年, 苏联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同时经历了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中央集权化的过程。斯大林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后, 开始加强对文艺的控制。1932年4月, 苏联中央通过了“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的决议, 将所有独立的文艺团体都视为非法, 命令文艺工作者加入到党领导下的协会组织。在同一年,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苏联文学创作方法的基础。1934年, 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中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了如下表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要求艺术家真实地、历史具体地描写革命发展的现实;同时, 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必须与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它要求苏联文学具有“党性”, 即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描写社会, 更重要的是要对人民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改造。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很快也成了苏联其他艺术 (如绘画、雕塑、电影等) 的基本方法。1932年, 苏维埃建筑师协会 (union of soviet architects) 第一次大会通过的“苏维埃建筑师协会章程”, 对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给出了如下定义:“在建筑领域,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意味着将思想动力和艺术形象的真实性与最完整地回应技术、文化和功能等方面的要求的建筑物相结合, 应用最经济的手段和最先进的技术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通常以领袖或经“艺术升华”的普通劳动者为主题, 描述和赞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目的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目标和意义来教育人民。对于建筑而言, 这是一个相当困难和迷惑的任务。明确的是,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的实质和核心来源于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分析, 来源于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对社会结构本身的分析。用新的建筑形象表达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和概念需要一定的方法, 这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建筑界主要讨论的问题。

随着探讨的逐步开展, 借用过去的历史遗产逐渐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表现手段的源泉。1933年10月, 苏联最高的建筑学术研究机构苏联建筑科学院成立, 它对世界各国的古典建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1937年6月召开的苏联建筑师大会上, 许多发言的主题都是关于古典遗产的继承和在新建筑中的应用, 古典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一种本质的要素。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 历史主义成为苏联建筑的主流, 并在二战之后达到了高峰。

“民族形式, 社会主义内容”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或者说是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的一种更具体的表述。“社会主义内容”所指的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并没有什么不同, 即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中所说的“革命发展的现实”, 是人民的要求、斗争、结果和梦想。“社会主义内容”在建筑方面就是“对劳动人民的关怀”。对人的关怀, 意味着建筑不仅要像其他艺术那样满足人们在思想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要满足人们的物质要求。它要求建筑具有完善的功能性、合理的经济性和高度的思想性, “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和美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型的建筑类型, 如工人住宅、文化宫、休息大厦、苏维埃农庄等, 那些服务于大众的建筑, 如图书馆、学校、影剧院等, 以及那些建筑的宏伟和美丽, 都体现了“对人的关怀”的社会主义内容。

“民族形式, 社会主义内容”实际上更强调“民族形式”, 它体现了苏联的文化政策, 是苏联本土化政策的一个方面, 目的在于促进其加盟共和国的其他民族触入苏维埃联盟。二战后苏联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大力宣传和推行这一政策, 同样也包括50年代的中国。“民族形式, 社会主义内容”的提法来自于斯大林1925年的演讲“东方大学的政治任务”。在此讲话中, 他指出“无产阶级文化”与民族文化并无矛盾, 无产阶级文化并不废除民族文化, 它给予后者内容, 而民族文化也不废除无产阶级文化, 它给予后者形式, 不同民族应该基于不同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式表达社会主义的内容。

在建筑中追求民族形式的代表人物是亚美尼亚建筑师塔玛年 (a.Tamanian) , 他在1923~1936年间设计了一批具有亚美尼亚传统民族形式的新建筑。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开辟了苏维埃建筑的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道路”。1939年莫斯科全苏农业展览会是“民族形式”建筑的集中展示, 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乔治亚等加盟共和国的展馆体现了各民族的传统建筑特色。

3. 苏联建筑理论的传入途径

苏联专家的介绍和解释是中国建筑师接触苏联建筑理论最早的途径。1952年, 在位于北京灯市口某大楼内的总建筑处, 穆欣向北京的中国建筑师介绍了苏联建筑的理论, 并展示了当时苏联的历史主义的建筑。比较系统地介绍苏联建筑的是阿谢普可夫在清华教授的“苏维埃建筑史”课程。在授课中, 阿谢普可夫以当时苏联正统的观点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苏联建筑由20世纪10年代到二战之后的发展历程, 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民族的形式, 社会主义的内容”、“结构主义”、“形式主义”等都有所阐述。随后来到中国的苏联专家, 例如接任穆欣的巴拉金、克拉夫秋克等人都曾向中国建筑师介绍过苏联的建筑理论。

苏联建筑理论引进的另一个途径是翻译当时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文章和书籍。例如1954年第一、第二期《建筑学报》就刊载了数篇这样的译文, 包括米涅尔文的《列宁的反映论与苏联建筑理论问题》、阿·库滋涅佐夫的《恢复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城市的创作总结》、瓦尔特·乌布利希的《国家建设事业与德国建筑界的任务》、柯·马葛立芝的《西德建筑的悲剧》, 以及建筑工程出版社1955年翻译出版的查宾科所著的《论苏联建筑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等。

苏联建筑理论也通过前往苏联和东欧国家参观或参加会议的中国建筑师介绍到了中国。例如梁思成在1953年2月至5月随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访问苏联, 接触了苏联建筑科学院院长莫尔德维诺夫等人, 回国之后, 他在《新观察》1953年第14期发表了《民族的形式, 社会主义的内容》一文, 介绍了他在苏联参观的感受以及与莫尔德维诺夫的谈话。

由于苏联本身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是相当模糊的, 特别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更没有一个明白的阐述, 因而他们的解释和说教根本无法让当时对苏联建筑几乎一无所知的中国建筑师对苏联理论产生清晰明了的认识和理解。但是从他们展示的图片, 从对苏联建筑实物的参观, 中国建筑师获得了一个明确的历史主义建筑映像, 而苏联当时援建中国的一些项目则以实物展示了这一点。苏联设计、建造的北京苏联展览馆是这些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 它由苏联建筑师安德列也夫设计, 在造型上为典型的俄罗斯建筑形式。虽然在设计中采用的是俄罗斯手法, 但苏联专家同时也很重视吸收中国的传统要素, 例如莫斯科餐厅的4根国柱的装饰、展览馆的檐口和瓦头、中央正门的4根刻花柱子等处都采用了一些中国传统的建筑细部处理。对于中国建筑师来说, 苏联展览馆等工程在当时成为学习和了解苏联建筑理论的基地。参加苏联展览馆设计的戴念慈还在安德列也夫的建议之下在他的北京饭店西楼的设计中进行了“民族形式”的尝试。

而在20世纪50年代, 在中国推广和诠释苏联建筑理论的最具代表性人物则是梁思成。在建筑界享有崇高声望并被中共赏识的梁思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开始学习《共同纲领》所制定的各项政策, 并试图将文化政策落实到中国的建筑设计中。1950年1月, 梁思成在营建学研究会的讲话中, 根据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定义, 将新中国的建筑定义为“新民主主义的,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建筑”。虽然这次讲话并没有提出如何去设计“民族的”建筑, 但它指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两个特征:院落平面和木结构的“构架法”, 同时也批评了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复兴式建筑是“皮毛的”, 但仍有一些较好的作品。1952年12月, 梁思成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苏联专家帮助我们端正了建筑设计的思想》。在这篇文章中, 梁思成将穆欣和阿谢普可夫对苏联建筑的介绍总结为五个方面, 即“对人的关怀”、建筑是一门艺术、建筑和都市计划的思想性、一个城市的建筑的整体性、建筑的民族性。1952年访问苏联后, 他在《新观察》发表的“民族的形式, 社会主义的内容”, 用他在苏联的所见所闻, 解释了这一口号。

4. 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1953年, 中国模仿苏联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保证这个计划的顺利实施, 政府加强了意识形态控制, 把全面学习苏联的要求上升到政治高度。其年10月, 《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为确立正确的设计思想而斗争》的社论, 将设计的指导思想区分为资本主义的设计思想和社会主义的设计思想, 要求设计人员向苏联专家和苏联提供的设计文件学习社会主义的设计思想。在这样的形势下,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建筑理论就成了当时中国建筑设计中不可质疑的指导原则。

首先, 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并延续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的现代建筑遭到了批判。杨廷宝设计的北京和平宾馆, 这座曾被赞誉为“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对于保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中国劳动人民伟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首都最高的“现代化的九层大厦”, 被明确地指出是结构主义的建筑;广州华南土特产交流大会的展馆被刊登在《建筑学报》的一篇读者来信辛辣地批评为“美国式香港式的‘方匣子’”、“鸽棚”;上海曹杨新村被指为“资本主义国家的‘花园城市’”。虽然对当时中国现代建筑的批评并没有最终发展成为一场运动, 但是, 它使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立即停顿了下来。

第二, 苏联的建筑理论导致了1953~1954年间“大屋顶”建筑的盛行。在苏联的那些口号中, “民族形式, 社会主义的内容”相对比较容易理解, 因而“民族形式”成为中国建筑师探求的目标。对现代建筑的批判使当时的一些中国建筑师感到“苦闷”, 一些参加1953年建筑学会成立大会的建筑师甚至是为了能“带一套民族形式的规格公式回去”。1953和1954年, 从北京到全国各地, 全国兴建了一大批“民族形式”建筑, 其中以“大屋顶”建筑居多。由于事先缺乏实践性的探索, 中国建筑师重新拾起了他们在20世纪20~30年代民族复兴式建筑中采用的手法, 以应对“民族形式”的需要。

第三, 苏联斯大林和后斯大林时期的变化给中国建筑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困惑。1954年11月, 苏联建筑工作者大会批判了苏联建筑中严重的唯美倾向, 引发了中国1955年初开始的“反浪费运动”。“大屋顶”建筑由于造价昂贵而受到了严厉批评, 极力推动“民族形式”的建筑师梁思成也遭到了批判。中国在后斯大林时期没有跟随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 同样也没有否定早先引入的苏联建筑理论。反浪费运动没有把现代建筑从禁锢中解放出来, 反而使中国建筑师陷入了既不能设计现代建筑又不能设计“大屋顶”建筑的困境之中。对苏联建筑理论的重新诠释便成了中国建筑界无法摆脱的任务。从1955年后, 关于建筑的“内容”和“形式”, 关于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一直是中国建筑界讨论的中心议题。

国际金融市场与中国金融市场 篇8

2009年,面对严峻而又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中国经济较快扭转了增速下滑的局面,率先实现总体回升,为金融市场发展提供了较为平稳的国内环境。中国政府继续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的经济金融合作,同时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对外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

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为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外资继续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同时,中资继续积极审慎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继续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现有条件,不断加快创新步伐,中国金融市场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扩大。

今后,中国将继续支持市场发展创新,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队伍的形成,同时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探索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和交易机制,积极拓展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继续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有序拓宽对外投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金融市心建设。

一、中国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经常项目顺差大幅下降

据初步统计,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2009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84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5%。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项目顺差2493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287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287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48亿美元。

2009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含净误差与遗漏)1091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365亿美元。

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变动3932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交易变动3821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特别提款权增加108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增加3亿美元。

二、外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进一步加深

(一)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新批17家机构QFII额度,追加批准9家机构QFII额度,共计32.27亿美元。截至2009年末,共批准86家QFII机构共计166.70亿美元额度。

截至2009年底,中国证监会共批准了94家外资机构的QFII资格,较年初增加18家。截至2009年底,QFII总资产规模达2899亿元,其中证券资产2370亿元,约占总资产的82%,QFII持股市值约占中国A股流通市值的1.4%。在中国证监会鼓励境外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的引导下,长期投资机构家数占QFII总数的比例继续上升。在已批准的94家QFII中,共有基金管理机构49家,商业银行21家,证券公司11家,保险公司2家,其他机构投资者11家。其中,共同基金、保险资金、捐赠基金等长期投资机构所占比例已达66%。

(二)外资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新设、参股及其经营情况

2009年,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资本和拨备充足、资产质量良好,流动性和盈利状况较好。截至2009年底,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3家外商独资银行、2家合资银行、2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有2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71家分行,有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4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29家代表处。

截至2009年底,20余家中小商业银行引进合格战略投资者,共引进资本300多亿元,引进外籍管理人才100余人,提高了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水平,加快了金融创新步伐;29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引进了27家境外投资者,引进境外资本11.99亿美元。

2009年,中国银监会新批准5家外资法人银行从事人民币零售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办理国债承销业务,允许外资法人银行发行银行卡。截至2009年底,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49家、外资法人银行32家,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数量54家。

截至2009年末,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35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71%;各项贷款余额7204亿元,同比下降1.03%,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7%;各项存款余额7018亿元,同比增长23.3%。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21.2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20.76%。

(三)外资证券类金融机构继续积极参与证券市场

截至2009年底,先后有中金公司等10家合资证券公司获准设立,其中长江巴黎(长江证券和法国巴黎银行合资)已终止合资变更为内资证券公司,目前合资证券公司共9家。目前还没有外资战略入股上市证券公司的情况。此外,根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管理办法,外资还可以依法通过QFII购买上市证券公司股权。

截至2009年底,先后有34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获准设立,其中2009年有一家内资公司转为合资公司(11月6日,中国证监会批准意大利忠利集团受让国泰基金30%的股权),其中16家合资基金公司的外资股权已达49%。

截至2009年末,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各有3家特别会员,并各有38家和22家境外证券经营机构直接从事B股交易。此外,还有8家境外证券交易所驻华代表处、160家境外证券类经营机构驻华代表处获准成立。

(四)外资继续积极参与保险市场

截至2009年末,全国共有保险集团公司8家,保险公司12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0家。其中,外资保险公司53家,包括外资财产险公司20家,外资寿险公司27家,外资再保险公司6家。

截至2009年末,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为2052亿元,较年初增加527亿元,增长34.56%,占全部保险公司总资产的5.05%。

截至2009年末,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53家境外保险公司在华设立990余家营业性机构,另有8家境外保险中介机构也已在华开展业务。在华各外资保险公司运转正常,尤其是英杰华、保诚等欧洲保险公司在华业务稳步增长,市场影响力逐步形成。2009年,外资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458.02亿元,占市场份额为4.11%,比上年同期增加0.13个百分点。其中,外资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1.75亿元,市场份额为1.06%;外资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为426.27亿元,市场份额为5.23%。在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外资保险公司相对集中的地域保险市场上,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4.47%、16.97%、8.46%和8.2%。

(五)外资继续积极参与黄金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

1.外资金融机构在黄金市场的交易量不大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加拿大丰业银行有限公司广州分行和澳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四家交易所会员单位经过2008年和2009年的准备,都进入上海黄金交易所市场进行了交易。目前,四家外资商业银行会员按照外汇管理相关政策的规定参与黄金市场。2009年,外资金融类会员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共交易黄金36.03吨,较2008年交易量增加14倍,占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总量的0.76%。

2.外资机构参股中资期货公司

根据CEPA及相关补充协议的安排,截至2009年末,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了苏皇金融期货亚洲有限公司参股银河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新际经纪香港有限公司参股中信新际期货有限公司,摩根大通经纪(香港)有限公司参股摩根大通期货有限公司,其参股比例分别为16.68%、42%及49%。

3.外资银行在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的交易量继续增长,但低于整个市场的增长速度;在外币对现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和市场份额都明显下降,但在外币对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大幅增长

2009年,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比较活跃,但市场份额继续下降。在人民币外汇市场上,外资金融机构交易规模同比增长2.1%,但低于整个市场的增长速度,其市场份额继续下降,占比为25%,较2008年下降6个百分点。其中,外资做市商的市场份额下降5个百分点,为21%。截止2009年底,银行间人民币外汇市场共有外资会员111家,占市场会员总数的40%,比上年末下降9个百分点。

在外币对现货市场上,外资金融机构的交易规模和市场份额都明显下降。2009年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对现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同比下降35.8%,市场份额为41%,较2008年大幅下降16个百分点。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对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大幅增长111%。截止2009年底,外币对市场共有外资会员43家,占市场会员总数的46%。

4.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间货币和债券市场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2009年,外资金融机构在银行间本币市场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全年交易规模达16.21万亿,较上年减少8.21%,占2009年度总交易规模的5.87%。外资金融机构在利率互换市场交易规模增速最快,同比增长47.9%,在现券市场交易规模小幅增长,同比增长10.3%,其他子市场交易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远期利率协议市场交易规模跌幅最大,较上年下降91.99%。外资金融机构在利率互换市场交易的份额最大,达到59.17%,较上年上升了2.73个百分点,其次为利率互换交易中的市场份额,达到47.52%,较上年上升了10.63个百分点,信用拆借的市场份额降幅最大,降幅达7.52个百分点(参见表3.1)。截至2009年底,银行间本币市场共有外资银行成员80家,新增1家,27家外资银行通过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制度备案,16家外资银行通过人民币远期利率协议制度备案。

5.外资机构积极参与基准利率市场建设

2009年,外资机构积极参与基准利率市场建设。2009年Shibor报价银行团由16家商业银行组成,其中外资银行2家,分别为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9家Shibor场外报价行中有3家外资银行,分别为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共有17家机构对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业务进行报价,其中有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3家外资机构。此外,外资金融机构通过继续积极参与利率衍生品市场交易而推动了Shibor基准利率的建设。2009年外资金融机构参与的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交易规模达1221.5亿元,增长49.74%,占2009年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交易总规模的46.84%。2009年远期利率协议全部以3个月Shibor为基准达成。

三、中资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

(一)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ll)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共新批13家QDII额度,追加批准1家QDII额度,共计90.79亿美元。其中,批准信托公司3家,共计6亿美元;基金管理公司9家,共计74亿美元;保险类机构2家,10.79亿美元。截至2009年末,共批准69家QDII共计650.3亿美元的投资额度。

截至2009年底,中国证监会共批准3 1家基金管理公司、9家证券公司的QDII业务资格,已有10只QDII基金、1只证券公司设立的QDII资产管理计划成立,资产净值约738亿元人民币。由于制度框架较为合理、技术准备比较充分、投资运作相对审慎,2009年,QDII产品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主要表现为:一是投资运作平稳;二是随着美国、香港等境外市场行情快速反弹,QDII产品净值快速增长;三是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四是增强了海外投资管理能力,提升了跨国运作水平。

截至2009年末,中国保监会共批准23家保险机构的QDII资格,保险QDII的投资额度合计达155.05亿美元。中国平安的QDII投资额度最大,为88.9亿美元,占保险QDII总额度的57.3%,中国人寿股份、中国人寿集团和泰康人寿的投资额度分别为17.5亿美元,15亿美元和13.85亿美元。根据有关投资规定,目前保险资金QDII可以通过自有外汇资金以及购汇形式投资香港H股、红筹股。

(二)中资金融机构境外经营和投资的情况

1.中资商业银行的境外经营和投资

在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后衍生出的巨大跨境金融服务需求,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境外机构布局,拓宽业务领域,努力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2009年,中国银行业境外机构布局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工商银行在越南河内、阿布扎比设立分行,在马来西亚设立子行;交通银行在英国伦敦设立子行。

截至2009年底,5家大型银行共有84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这些境外机构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领域。5家大型银行也开展了境外收购兼并活动,截止2009年底,大型商业银行共收购(或参股)了7家境外机构,涉及收购金额约合86.7亿美元。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先后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和澳门诚兴银行,中信银行收购了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香港)。

专栏1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中资金融机构继续稳健实施“走出去”战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资金融机构实施“走出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部分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明显放慢,如中信证券收购贝尔斯登股权交易被迫中止;部分金融机构先期投资出现损失,如中国平安集团收购比利时富通集团股权。2009年以来,多数国家经济出现见底企稳的态势,特别是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复苏更为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2009年中资金融机构继续稳健实施“走出去”战略。

2008年以来,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是地域分布更为合理。近年来,包括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南太平洋地区,以及北美和欧洲,甚至中东等与中国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的国家和地区,均已成为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的目的地。二是“走出去”战略渐趋清晰。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部分的中资金融机构已经逐步形成较为清晰的“走出去”战略。例如,中国工商银行“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跟随客户走出去;在地域上,把新兴市场作为发展业务的重点地区;海外并购通常不做财务投资,收购境外机构时尽可能获得控股权,接管后植入自身的品牌进行经营。三是“走出去”的形式更为多样。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外市场波动性比较大,2009年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并购事件明显少于前两年,更多的机构选择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

注:本表为不完全统计,根据公共资料整理。

2.中资证券期货机构的境外经营和投资

截至2009年底,共有中金公司等14家证券公司经批准在香港设立证券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子公司),实际注册资本总计44.95亿港元。目前,除国信和东方两家香港子公司尚在筹建外,已开展运营的内地证券机构香港子公司共12家。此外,经中国证监会同意,2009年11月,海通证券香港子公司收购了香港大福证券52.86%股权,目前整合工作进展顺利。

截至2009年底,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易方达等7家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全资或合资子公司,其中2009年批准的有3家.在上述7家公司中,5家已获得香港证监会颁发的资产管理牌照。

自2006年以来,在CEPA补充协议II框架下,中国证监会先后批准浙江永安等6家期货公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2009年,6家香港子公司业务量和盈利能力快速提高,而且运作较为稳健,均达到了香港证监会的监管要求。香港子公司业务开展的情况,为境内期货公司走向海外提供了宝贵经验。

3.中资保险机构境外经营和投资

专栏2中资企业走出去和相关政策

近年来,随着中外经济联系逐步增强,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2200亿美元,比2006年末增加1300多亿美元。境外投资企业的行业分布更为广泛,投资者类型更加多元。

近年来,中资企业“走出去”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一是企业“走出去”加速步入新阶段,“走出去”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走出去”的地域、领域不断拓展,业务拓展的深度和水平都在不断增强。2009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3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二是海外并购大幅攀升,企业“走出去”的形式更为多样。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企业“走出去”的形式更加多样,形成了以对外劳务和工程承包、股权投资、境外上市等多种形式并重的格局,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领域有了很大拓展。其中,海外并购的比例占比较高,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金额中收购、兼并占40%以上。三是企业“走出去”向企业“跨国经营”转变。中国企业“走出去”已逐步从项目承包或建立海外销售网络等单纯的“走出去”,向全面的“跨国经营”方向发展,通过把供应、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企业经营的主要环节在全球范围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注:本表为不完全统计,根据公共资料整理。

注:本表为不完全统计,根据公共资料整理。

现有政策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中国加大“走出去”步伐,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也有利于支持走出去目的地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先后发布了多项支持和规范企业“走出去”的文件,涉及扩大援外规模、扩大优惠贷款规模、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简化“走出去”的审批步骤,以及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全球经济趋于稳定,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企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走出去”步伐。尽管前景可期,中国企业“走出去”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首先,东道国的政治干预和海外市场法规限制会加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不确定性;其次,中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走出去”企业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还无法得到完全满足;另外,如何加大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建设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市场的人才队伍,也是“走出去”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截至2009年末,共有16个中资机构在境外设立了44家营业性机构,其中9家设在欧美、1家设在大洋洲、3家设在亚洲、31家设在港澳地区。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通过股权收购,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实力的更大提升。2009年11月,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对民安控股有限公司的并购。通过并购,中国太平旗下的太平财险和民安中国将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用。

(三)中资企业境外筹资的情况

截至2009年底,共有159家境内公司到境外上市,筹资总额1277.80亿美元;另有大量的中国企业采用间接方式到境外上市。2009年,中国证监会共核准6家企业到境外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7家境外上市公司完成8次增发,合计筹资156.36亿美元。

(四)中资金融机构和企业继续参与国际借贷市场

截至2009年9月末,中国外债余额为3867.72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比上年末增加121.11亿美元,增长3.23%,其中,中长期外债余额为1647.9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9.17亿美元,增长0.56%,占外债余额的42.61%;短期外债余额为2219.7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1.94亿美元,增长5.31%,占外债余额的57.39%。短期外债余额中,贸易信贷余额为1325亿美元;登记短期外债余额为894.79亿美元,占短期外债余额的40.31%,占外债余额的23.13%。

在2542.72亿美元的登记外债余额中,国务院部委借入的主权债务余额为352.32亿美元,占13.86%;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870.18亿美元,占34.22%;外商投资企业债务余额为922.62亿美元,占36.28%;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351.54亿美元,占13.83%;中资企业债务余额为42.81亿美元,占1.68%;其他机构债务余额为3.25亿美元,占0.13%。

2009年1~9月,中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138.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35.35亿美元,下降49.43%;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259.5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1.75亿美元,增长88.33%;支付中长期外债利息25.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93亿美元,下降13.29%。

(五)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继续增加

截至2009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23992亿美元,较2008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2009年,国家外汇管理局进一步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实现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采取积极审慎的经营方针,深入研判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把握投资机会,拓展投资渠道;完善多元化投资策略,优化货币和资产摆布;进一步完善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继续推进全球化经营布局,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

(六)社保基金逐步增加对境外股票市场的投资

2009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坚持审慎投资的指导思想,基于对全球市场的判断,逐步增加了对境外股票市场的投资,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另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密切跟踪香港股票市场走势,适时对所持有的境外转持股票进行了优化调整。

四、中国金融市场继续融入国际金融市场

(一)中国债券、股票、黄金、期货等市场份额的全球占比情况

1.中国国内债券市场余额在全球国内债券市场位居第六,占比有所提高

截至2009年6月末,中国国内债券市场余额为2.3万亿美元,较2008年末增长4.4%,占全球国内债券市场余额的3.7%,较2008年末上升0.4个百分点,居全球第六位。

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交易的债券品种结构看,截至2009年末,商业银行债和企业债(含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在全部债券余额的占比分别为3.41%和13.59%,较上年末分别提高0.84和5.2个百分点,债券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2.中国股票市场规模的全球占比有所提高

据世界交易所联盟统计,截至2009年末,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为27048亿美元,较上年末上涨89.8%;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为8684亿美元,较上年末上涨145.7%。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总市值为35732亿美元,占全球股票市场市值的7.68%,较上年末提高2.22个百分点。

据世界交易所联盟统计,200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含投资基金,下同)为50620亿美元,较上年上升95.7%,成交额首次跃居全球第三位;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为27743亿美元,较上年上升123.4%,成交额跃居全球第六位。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为78363亿美元,占2009年全球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金额的9.74%,占比较上年大幅提高6.36个百分点。

2009年,中国A股市场合计融资4497亿元,其中首次发行融资2131亿元,再融资2366亿元,融资额约占全球股票市场融资额的7.69%,占比较上年提高1.98个百分点。

3.中国期货市场一些品种的交易量全球排名居于前列

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铜、铝、锌期货的成交量继续位居世界第二,SHFE与LME和COMEX铜期货交易量(按成交吨数计算,下同)之比为1:1.5:0.2;SHFE与LME铝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11.4;SHFE与LME锌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2.5。上海期货交易所橡胶期货的交易量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该品种交易量是东京商品交易所(TOCOM)的26.8倍。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期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类期货品种。

大连商品交易所(DCE)豆粕和豆油期货的成交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2009年豆粕和豆油期货交易量分别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集团(CMEG)的1.3倍和2倍。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和大豆期货的成交量继续分别位居世界第二,DCE与CMEG和东京谷物商品交易所(TGE)玉米期货的成交量之比为1:38.7:0.6;DCE与CMEG和TGE大豆期货成交量之比为1:11.5:0.06。大连商品交易所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期货品种的成交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2009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棕榈油期货的交易量跃居世界第一,DCE与马来西亚交易所棕榈油期货交易量之比为4.4:1。

2009年,郑州商品交易所(ZCE)白糖期货的成交量保持世界第一,棉花、菜籽油、早籼稻期货的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二,小麦期货的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三。ZCE白糖与洲际交易所(ICE)原糖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05:1;ZCE与ICE棉花期货交易量之比为1:1.9;ZCE与ICE菜籽油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1.3;ZCE与CMEG早籼稻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1.3;ZCE与CMEG和美国堪萨斯商品交易所(KCBT)小麦期货的交易量之比为1:35.2:7.5。目前,郑州商品交易所精对苯二甲酸(PTA)期货品种的成交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尽管中国期货市场的某些品种交易量排名靠前,但由于目前参与者仍以国内为主,其国际影响与其全球排名尚不相称。

4.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的日均成交量相当于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2.73%,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五

上海黄金交易所以黄金现货为主要交易品种。2009年上海黄金交易所累计成交黄金4711吨,同比增长5.53%,日均成交量为19.3吨。2009年伦敦金银市场协会黄金日均清算量为2275万盎司,约为707.6吨,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的日均成交量相当于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2.73%,比率较上年上升0.13个百分点。

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黄金期货累计成交3406吨,成交量位居世界第四,其与CMEG、MCX和TOCOM的黄金期货成交量之比为1:32.1:4:3.5。

(二)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价格走势的关联性有所增强

专栏3香港人民币产品市场的发展和前景

2004年以来,在香港和内地合作推动下,香港人民币业务由开始推出到范围不断扩大,产品也逐步丰富。目前,参加人民币业务的香港银行主要提供存款、兑换、汇款、扣帐卡及信用卡、支票、认购买卖人民币债券,以及对与内地企业进行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境外企业的贸易融资等服务,内地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提供了专门清算安排,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经两地有关当局认可,充当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在港人民币存款为627亿人民币。目前,香港金融市场中除了人民币存款、人民币债券等人民币相关产品外,还有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简称人民币NDF)品种。

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情况。2007年6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6月26日,国家开发银行宣布将在香港发行约50亿元人民币债券,拉开了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的序幕。2007年~2008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中资金融机构在港发售总额达20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2009年东亚银行(中国)和汇丰(中国)两家内地港资法人银行赴香港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债券。2009年9月,财政部在香港也发行了60亿人民币国债。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为香港债券市场增加了新的品种,为香港人民币资金增加了一个运用渠道,为境外人民币资金提供了回流渠道,有助于香港银行扩大资产业务范围,也增加了香港市场对周边地区人民币资金的吸引力。

香港人民币NDF市场发展情况。人民币NDF的市场行情主要反映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预期。香港人民币NDF推出之初,日均成交金额仅200万美元左右,市场主要参与者为跨国公司及少数对冲基金,经过10多年发展,参与者和成交量不断增加。2005年1 1月,香港市场推出供中小企业及银行零售客户对冲人民币汇率风险的零售人民币NDF。目前,香港人民币NDF市场的日均成交金额约10亿美元,市场主要参与者为跨国公司、中资银行境外分行、境外中资企业、对冲基金及零售银行客户等。随着中资企业不断走出国门,中资企业的投资避险意识也不断提高,由于人民币汇率弹性的逐步加大,中资银行境外分行及境外中资企业已成为参与人民币NDF交易的重要市场力量。香港人民币NDF合约到期交割时,按合约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差额以美元进行结算,境内市场推出人民币远期外汇产品后,境内人民币远期价格和境外市场相互影响。

香港人民币产品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香港地区人民币存量规模将进一步上升,香港地区各类市场主体对人民币金融产品的需求也将进一步上升。由于内地有关部门已经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提供了制度性清算安排,香港在发展人民币产品市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发展人民币产品市场,有利于丰富香港金融市场的产品系列,增强香港金融市场的吸引力,有利于香港经济金融的繁荣。

1.与国际债券市场相似,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更加陡峭

资料来新毕08系统

2009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曲线更加陡峭。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2009年中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均走高,且中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增幅明显大于短期国债,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得陡峭(见图3.1)。

2、中国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交易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2009年,银行间外币/外币即期市场上主要外币对,例如欧元/美元、美元/日元等,交易价格的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

资料來源:新系统

3、与全球股市走势相似,中国主要股指也出现大幅上涨

2009年,与全球股市走势相似,中国主要股指也出现大幅上涨。2009年末,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分别报收于3277点和1201点,分别比上年末上涨80%和116.8%(见图3.2)。2009年中国主要股指涨幅高于发达市场经济体,与同属“金砖四国”的俄罗斯、巴西、印度主要股指的涨幅比较接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率先复苏的经济基本面。

专栏4中国塑料期货和钢材期货交易取得成功

2007年7月31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期货合约作为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首个工业品种上市交易,上市后LLDPE期货成交日趋活跃,持仓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大商所LLDPE期货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分别达到36.7万手和1 0.1万手,已成为大商所新的明星品种。2009年5月25日,大商所推出第二个塑料品种聚氯乙烯(PVC)。PVC上市后迅速活跃,2009年日均成交量和持仓量分别达到24万手和13.8万手,PVC期货初步取得成功。

2009年3月28日,螺纹钢和线材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上市;截至2009年底,螺纹钢期货累计成交3.23亿手,线材期货累计成交218万手。目前已完成螺纹钢20家企业和线材15家企业的注册工作,分别占中国钢铁业协会2008年统计数据大中型企业产量的50%以上。目前,螺纹钢期货已成为国内成交量和成交额最大的商品期货品种,也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类期货品种。

塑料期货和钢材期货交易取得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塑料和钢材市场的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利用商品期货市场避险的需求较高。目前,国内LLDPE和PVC产业链的成熟程度远低于发达经济体,不仅有大量的塑料贸易企业,还有着数以万计的下游塑料制品企业。国内LLDPE现货市场的定价虽然以中石化定价为主导,但是中石油、合资企业和进口厂家的报价对中石化定价形成一定制约,具有较强的竞争性。目前国内PVC生产厂家接近百家,市场竞争激烈,中国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也较低,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同时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规模小而分散,造成了市场参与者众多、交易层次多、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波动剧烈。这些市场结构特征在螺纹钢和线材细分市场上表现尤为突出。螺纹钢和线材期货为众多钢铁生产、消费和流通企业提供了管理价格风险的有效工具。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对钢材和塑料的需求大幅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避险的需求强烈,而且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同类型企业。

最后,经过近20年的培育和发展,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运作不断规范,有关交易所长期以来对于产业客户开发和服务工作的重视,也是塑料期货和钢材期货交易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以上情形相对照,发达国家商品期货市场类似的塑料和钢材期货品种的交易并不活跃,其原因主要在于其相关行业的垄断程度较高,导致市场的避险需求不足。

4.中国多数期货品种的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

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的铜、铝、锌期货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价格走势基本一致。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期铝、期锌主力合约与LME三月期铜、期铝、期锌合约对数价格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72和0.992;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期铝、期锌主力合约价格对LME期铜、期铝、期锌三月合约价格的引导系数分别为33.6%、5.5%和30.3%,比2008年分别提高12.3个百分点、下降14.9个百分点和提高15.5个百分点;LME期铜、期铝、期锌三月合约价格对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期铝、期锌主力合约价格的引导系数分别为30%、38.4%和25.6%,比2008年分别下降11.3个百分点、提高23.7个百分点和下降3.9个百分点。2009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期货主力合约与TOCOM天然橡胶三月合约对数价格相关系数为0.967,TOCOM天然橡胶三月合约价格对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主力合约价格的影响比较显著。

2009年,大连期货交易所玉米、大豆和豆粕品种因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与CME的玉米、大豆和豆粕价格的相关性大幅下降。2009年,大连玉米、大豆和豆粕与CME玉米、大豆和豆粕价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8、0.475和0.321。大连期货交易所豆油品种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小,与CME豆粕价格依然保持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7。2009年,大连期货交易所(DCE)棕榈油与马来西亚交易所(BMD)棕榈油价格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6;此外,从2009年棕榈油六次比较重要的转折点时两者的价格走势看,呈现出明显的DCE引领BMD走势的情况。

郑州商品交易所(ZCE)小麦、白糖和棉花三大主要期货商品与国际主要市场的价格走势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由于中国进口小麦的比重很小,加之中国政府在小麦市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2009年ZCE小麦期货价格走势继续相对独立,与CME小麦期货价格的相关系数仅为0.068。2009年国际白糖市场发生逆转,表现为供小于需,国际原糖期货价格大涨,虽然国内白糖市场仍然是供需基本平衡,白糖进口量仍然不高,但受美糖大涨的心理影响和新年度国内白糖减产预期影响,国内白糖期货主力合约特别是远月期货合约表现出大幅上涨。受上述因素影响,2009年ZCE白糖与ICE原糖期货价格相关系数为0.84,出现大幅提高。2009年ZCE棉花与ICE棉花期货价格依然保持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7。

专栏5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情况

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大幅波动,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使用第三国货币进行贸易结算时面临较大的汇率波动风险。以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顺应国内外市场参与者的要求,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正常发展,推动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4月8日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6日,试点工作在上述地区正式启动。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09年末,银行累计为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09笔,金额为35.8亿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进展顺利,开局良好,主要表现在:

一是促进贸易便利化取得积极成效。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发布以后,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统一规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总体上看,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人民币资金清算渠道畅通,报关及出口退税等日益便捷,企业普遍反映获得了便利。第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纳入核销管理;第二,出口仍可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第三,企业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将出口收入的人民币货款存放境外;第四,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后,相应的资金不用进入待核查账户;第五,对企业进出口预付、预收货款占总货款的比例暂无上限限制。从企业反映的情况看,较之外币结算出口收汇,采用人民币结算后,资金到账周期明显缩短。

二是试点企业得到了实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帮助企业渡过金融危机,保持外贸和经济稳定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试点企业普遍反映得到了实惠。第一,有利于中外资跨国公司优化汇率风险管理。跨国公司针对当地的进出口业务采用当地货币结算,可有效减少货币错配,实现当地货币收入和支出项目的自然对冲。第二,节省了汇兑成本。采用外币结算时,企业进口付汇和出口收汇均需承担汇兑成本。此外,由于人民币兑部分小币种无报价,企业采用小币种结算需承担由人民币兑美元、再由美元兑小币种的两次汇兑成本,采用人民币结算可节省相应汇兑费用。第三,节省了企业外币衍生品交易费用。在采用外币结算时,为锁定汇率风险,企业须进行套期保值;采用人民币结算后,企业将节约原来套期保值的费用。

三是信息管理系统运行良好。中国人民银行开通了跨境人民币业务信息管理系统(RCPMIS)用于采集所有人民币跨境业务信息,为商业银行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与海关、税务、外汇及反洗钱等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截至2009年末,共有30家中外资商业银行总行接入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5.中国黄金市场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保持一致

在2009年的多数交易日中,中国黄金市场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保持一致。在全年244个交易日中,有188个交易日高于国际金价,平均价差为0.4元/克;56个交易日低于国际金价,平均价差为一0.26元/克。国内与国际金价平均差价为0.36元/克,较上年0.67元/克的差价下降了0.31元/克,下降幅度为46.27%。(见图3.3)。

(三)中国金融市场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创新

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借鉴国际经验,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现有条件,不断加快创新步伐。

一是市场创新取得重要进展。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在产品创新、机构创新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相继推出地方政府债券、内地港资银行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新债券产品;成功推出创业板,进一步完善了中国资本市场层次与结构、拓展资本市场深度与广度;螺纹钢、线材、早籼稻和聚氯乙烯等新的期货品种相继上市交易,促进了期货市场交易进一步活跃;央企ETF等新的基金产品不断推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外汇三期交易系统于去年4月27日上线运行,新增了交叉货币掉期产品以及复杂订单交易策略等功能,以及做市商报价等多种形式报价。去年6月,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净额清算业务,防范市场系统性风险。6月29日,新一代本币交易系统正式上线,在提供多种新交易方式的同时,突出了对做市商制度的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进一步推进跨境ETF产品开发创新,借鉴国际经验起草和修订国际板上市规则和交易规则。去年9月21日,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成立。11月28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二是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市场监管,防范和处置市场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及相关监管机构相继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等重要制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主体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出台自律规则,加强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行为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人员行为的市场自律。中国证监会发布创业板及新股发行的管理办法与指导意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新股发行机制。国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股转持的实施办法。国资委发布通知规范央企参与期货等衍生品业务交易的行为。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基金的评价与管理制度,加大基金市场规范力度。

五、进一步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服务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一)进一步优化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吸引境外参与者参与境内金融市场交易

在外汇市场,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等重大改革的推进、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立以及境外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可以考虑延伸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业务范围至境外;可以考虑进一步引入境外机构参与外汇市场交易,发展多样化的外汇及人民币相关产品,吸引境外投资者。

在银行间拆借和债券市场,可以考虑引进更多的境外机构参与交易,争取成为在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的二级市场,并为境内发行的外币债券提供交易平台及相关服务;可以考虑发展多样化债券产品,特别是发展浮动利率产品和利率衍生品,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债券市场效率,吸引境外融资者和投资者。

专栏6全球金融信息市场在低迷中等待市场转机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总体规模同比进一步缩小,主要金融信息服务机构经营状况普遍不良,经营收入和净利润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汤森路透公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的季报显示,净利润同比下降了58.87%。但是,汤森路透、彭汤森路透公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的季报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收益32.16亿美元,同比下降3.68%,净利润1.6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8.87%,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摊薄收益为0.19美元,比上年同期博等主要机构占有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2/3以上份额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为应对金融危机给信息市场带来的冲击,全球主要金融信息服务机构一方面削减无法赢利的非核心业务及其相应职位,甚至从非核心市场退出,以节约相关开支;另一方面,为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它们围绕核心产品,重新调整完善总体布局和业务结构,特别是加强全球市场资讯的采集能力,加大重点功能研发和对外收购力度,提升终端产品的专业化服务功能,以期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2009年,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总体仍处于低迷期,但国内金融信息服务市场却保持了20%的增长,延续了以往快速发展的态势。中国金融信息服务市场的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金融的稳定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加快,同时也得益于国内外金融信息服务机构的相互良性竞争和共同开拓。新华社设立了中经社控股有限公司这一市场化运营主体,充分利用新华社的资源、网络、人才和渠道优势,形成了以新华08PC终端为核心,视频终端、手机终端等同步发展的产品链条,其中新华08PC终端还开通了人民币债券服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金融机构新一轮消费需求。

在股票市场,可以考虑积极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即国际板)的制度安排,加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稳步推进境外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准备工作,研究制订相关发行上市、交易结算、持续监管等制度安排和配套规则。

在黄金市场,可以考虑进一步发挥外资会员在连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方面的作用。在期货市场,可以考虑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队伍的形成,推动相关企业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期货业务;研究QFII在期货市场的试点方案,包括对离岸交易模式和保税交割的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全面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一是研究扩大试点范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自启动以来进展顺利,但人民币结算规模与中国贸易结算总规模相比仍显偏小。为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有必要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增加境内试点地区、试点企业以及境外试点区域。

二是研究推动将试点项目由货物贸易扩大至服务贸易。随着试点政策知晓度的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的增强,企业对于服务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的需求也日益突出,有必要将人民币试点由货物贸易扩大至服务贸易。

三是探索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流动和交易机制,积极拓展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中支付结算的工具后,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境外企业和商业银行海外参与行对人民币的需求将会日益增加,因此有必要研究境外人民币资金流动、人民币交易机制等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中国金融市场托管清算结算系统的功能整合,研究构建中国场外债券及其衍生品市场的集中结算机制,进一步支持市场的发展创新,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联通性和安全性。

在总结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统筹规划建设人民币跨境和境外支付清算体系与建立制度化人民币现钞境外流通和回流渠道,为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金融资产创造条件。

(四)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要与国家经济金融发展的整体战略相适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建设,高度重视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风险。下一阶段,外汇管理部门将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有序拓宽对外投资渠道,协调推动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发展。构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大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入的监测分析力度,提升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预警能力,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六、协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流动自由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基本形成符合发展需要和国际惯例的税收、信用和监管等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

建设与中国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表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要着眼于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要发挥与中国经济实力相当的国际影响,还要为中国的涉外经济活动提供充分的跨境金融服务和保障。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表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是以人民币标价金融产品交易为主的金融中心。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上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人民币跨境融资和投资、人民币对外币交易以及其它人民币标价产品的跨境交易等方面将逐步丰富和强化服务功能。建立境内外参与者共同参与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表明中国将继续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完善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提高金融市场的境外参与者比重,还要不断丰富和完善金融市场的功能,提高金融市场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金融市场的对内对外服务能力。完善市场的定价、信息功能,表明中国要发展与金融资产定价及信息服务密切相关的金融关联服务业,形成金融业及关联服务业相互支持融合发展的完整产业链,不断提高金融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形成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机构体系,表明在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同时,在尽量满足各层次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尤其要大力培养和吸引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跨国金融机构,争取每个行业都产生具有独特竞争优势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

国务院文件出台后,国家各部委以及上海市出台了多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措施。

建立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部际协调机制。国务院[2009]19号文出台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工作分工的通知,并要求各部门加强协调,明确责任,抓紧制定具体措施。为了对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国家层面的各项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家有关部委建立了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部际协调机制。

国家各部委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关工作取得突破。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银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上海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给予了大力支持,上海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展顺利。经人民银行和财政部批准,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银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出台了支持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的相关办法;人民银行、银监会正在推进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债券,截至2009年底,已有5家在沪外资法人银行上报了发债申请;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正着手研究推进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等工作;人民银行与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公告,就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融债券有关事宜进行了明确。财政部、国税总局专门下发了《关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营业税政策的通知》,从税收政策上给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支持。

上海有关方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务院[2009]19号文出台后,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实施意见》。为了贯彻实施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上海市人大出台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为了营造公平高效的金融法制环境,上海市建立了金融审判庭。上海有关方面还正在研究支持金融创新、吸引人才的具体政策。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网站,www.bis.org.

..Source:BIS website,www.bis.org.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网站,www.bis.org.

Source:BIS website,www.bis.org.

资料来源:WFE网站,www.world-exchanges.org.

,.g.g.Source:WFE website.www.world-exchanges.org.

资料来源:WFE网站,www.world-exchanges.org.

Source:WFE website,www.world-exchanges.org.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资料来源:新华08系统

中国建筑市场论文 篇9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开始走出国门, 直接参与到了国际市场的竞争。截至2010年底, 中国建筑企业累计签订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额7 753.83亿美元, 完成营业额5 091.81亿美元, 已经取得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许可证的企业近3 000家, 在2011年的美国《工程新闻纪录》 (ENR) 评选的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中有51家是来自中国。

从国家总体的角度来看, 中国工程承包商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优势, 但从单个企业平均市场份额数来看, 中国建筑企业还处于很低的水平, 中国工程承包商在国际市场亏损的案例历年都还在继续上演;中国建筑工程承包企业目前还很难在欧美等发达建筑承包市场承揽项目, 由于中国承包商的业务范围还比较狭隘, 依靠劳务输出来获得项目仍是工程企业的主要获利方式之一;承包的工程相对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和交通等行业内, 而对于石油化工等技术含量和利润较高的行业涉及的企业较少。

尽管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工程承包产业链中中等偏下的事实仍旧还未改变, 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建筑企业存在的差距还是很大, 但是目前国内仍还有许多建筑企业正在筹划进军国际承包市场。因此, 对海外目标市场准确、及时、科学、合理地选择, 对于中国建筑企业成功开展国际承包业务来说就显得生死攸关了。

一、中国建筑企业海外目标市场选择影响因素

海外国际工程承包是指按照国际通行做法, 经本国政府批准已取得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许可证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通过国际招投标、议标或其他途径, 承揽和实施境外各类工程项目的跨国经济活动。它不仅涉及到企业之间的资本、人员、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 还包含了国家之间服务贸易、设备器械贸易和技术贸易等诸多内容。因此, 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选择影响因素不仅仅局限于企业自身的因素, 还将包括来源于目标国、企业所在的母国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刘颖奇在总结国际工程承包特点的基础上, 运用四个关键要素 (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两个辅助要素 (机会、政府) 和一个中间要素 (技术) , 构建了关于中国工程承包商海外市场选择的动态双钻石模型, 分析了以上各要素与技术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动态双钻石理论的指标体系。袁松选取了建筑市场吸引力和建筑企业相对竞争地位为主要因素, 通过对GE矩阵进行微观改造, 将其运用到建筑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中。余承萱综合了国际市场营销目标选择理论、邓宁的地域特有优势理论, 国际商务理论的国际目标市场吸引力方面的研究, 提出了三者融合的建筑行业国际市场吸引力的评价框架。

除以上研究的因素外, 中国建筑企业是否决定选择进入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建筑承包市场, 是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制约, 其中首当其冲的是目标国或地区设置的市场壁垒。因此, 在建筑目标市场选择时, 第一应当从目标市场是否存在严重的市场壁垒条件入手;第二, 目标国建筑市场的客观吸引力和建筑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的高低, 是决定建筑企业最终是否选择该目标国或地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第三, 国内政策制度也对我国建筑企业海外目标市场选择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和总结, 通过采取头脑风暴法和名义小组法, 本文确定出了以目标国建筑市场壁垒、目标国建筑市场客观吸引力、建筑企业目标国市场相对竞争力, 以及中国国内政策制度等影响因素, 为中国建筑企业海外目标市场选择的关键要素, 并针对每个要素在遵循系统性、敏感性、定量化的原则上, 又分别提出了各影响因素指标, 详见表1。

二、海外目标市场选择二阶段模型的建立

本文针对以上各指标要素的分析和总结, 建立了中国建筑企业海外目标市场选择的二阶段决策模型:初步筛选阶段和对比决策阶段。

1.初步筛选阶段, 主要目的是确定出在目标国市场集中中国建筑企业能够进入, 并可以开展承包业务活动的国家。该阶段主要通过收集和整理目标国制定的对外建筑企业的政策和法规, 以及目标国对外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建筑市场所必须拥有的技术标准, 对目标国市场集中的各目标国建筑市场壁垒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并结合企业自身采用接受/否定的决策原则, 对目标国市场集进行筛选, 排除掉那些存在企业目前还无法克服的壁垒的目标国市场。在初步筛选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两类决策错误:一是忽略那些能为公司提供良好前景, 但存在一些可克服的市场壁垒国家;二是花太多的时间去调查那些企业根本不可能进入的国家。为了尽可能减少第一种错误, 在进行初步筛选阶段时应尽可能面向更多的国家, 并结合现有市场规模因素进行筛选。为了减少第二类错误, 初步筛选阶段的工作应该是高效、经济的, 应该有效利用现有易获得的公开资料文件。

2.对比决策阶段, 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初选后的目标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和排序, 挑选出现阶段最佳适合企业的目标市场。对比决策阶段主要分两步:首先, 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市场选择层次结构模型, 通过专家打分法和数据收集整理给出各指标数值, 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AHP) , 计算出目标国建筑市场客观吸引力和建筑企业目标国市场相对竞争力两个指标要素的综合值, 并进行目标市场综合指标值排序;其次, 结合中国国内政策制度因素, 挑选出现阶段最佳适合公司进入的国家市场。在对比决策阶段应尽量遵循指标数据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最终选择的目标国市场应是企业最初目标国市场集中最优选择的结果。

三、案例分析

(一) 背景介绍

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某建筑公司, 具有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共3项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 园林古建、钢结构、消防设施、地基与基础、装饰装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6项专业承包一级和建筑防水、古建修缮、建筑幕墙、建筑智能化、体育场设施等5项专业承包二级资质, 在国内建筑市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历练, 现已能够独立承担完成各种类型工程的施工, 尤其在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工业建筑、群体工程、仿古工程的施工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该建筑公司在国内建筑市场的份额不断被挤压, 为了公司长远发展公司领导者决定向国际建筑市场进军, 经过调查了解目前可作为公司的目标市场的国家主要有以下六个国家:A、B、C、D、E、F。为了能从这六个目标国市场集中确定出现阶段公司最佳海外国家市场, 本文将运用市场选择模型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决策。

(二) 市场选择模型的应用

1.初步筛选。

根据实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发现在目标国市场集{A, B, C, D, E, F}中, E和F国都在对外建筑企业政策中明确单列出禁止外国承包商单独在国内建筑市场上开展工程承包业务, 虽然D国对外建筑企业在政策上没有明显限制, 但是要求新进入的工程企业其施工技术必须达到欧洲的技术标准, 而A、B、C国在政策上都注明无论国内外建筑企业都将一视同仁。因此, 综合公司目前初次进入国际市场的情况, 目标国市场D、E、F不适宜作为公司的目前的海外发展市场, 而A、B、C三个国家应该通过更进一步比较挑选出公司最佳目标市场。

2. 对比决策阶段。

(1) 目标市场选择层次结构模型建立。根据上述中国建筑企业目标市场选择模型中的对比决策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目标市场选择层次结构模型。为了从A、B、C三个目标国家进一步比较挑选出公司最佳目标市场, 分别对三个目标国家以上各指标因素进行赋值。其中目标国建筑市场规模按目标国承包市场年完成营业总额, 除以中国建筑市场年完成营业总额赋值;目标国建筑市场增长率按目标国承包市场年完成营业额增长率赋值, 目标国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目标国的年GDP比中国的年GDP赋值;其余各指标邀请了5位专家采用了德尔菲方法进行评分, 并取各指标得分结果的平均数为最终赋值。评分等级标准共分为七个等级:最好、好、较好、一般、较差、差、最差, 可按10、8、6、5、4、3、1打分, 每个等级对应一个分数, 通过专家打分和均值计算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在建模前, 通常需要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必要的数据生成, 以便消除数据序列中的不同量纲及不可比性。按照指标属性以上指标可分为效益型和成本型, 对以上指标数据序列按照效益型指标和成本型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

效益型指标规范化处理为:

rij=xijximaxj=1, 2, 3 (1)

成本型指标规范化处理为:

rij=ximinxijj=1, 2, 3 (2)

式 (1) 、 (2) 中ximax、 ximin分别指Ii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为了方便计算, 取效益型指标最大值为10, 成本型指标取最小值为1, 规范化处理后的结果如表3所示。

(2)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据专家意见, 分别赋予目标国建筑市场客观吸引力S1和建筑企业目标国市场相对竞争力S2的权重都为0.5。其余11个指标采用了专家判断法和AHP法确定出各目标因素权重, 按顺序排列如:

ω*S1= (0.13, 0.23, 0.24, 0.12, 0.06, 0.14, 0.04, 0.04) T

ω*S2= (0.49, 0.27, 0.24) T

(3) 灰色关联系数计算, 引入邓氏关联系数计算公式:

ξik=minimink=|Xok-Xik|+ρmaximaxk|Xok-Xik||Xok-Xik|+ρmaximaxk|Xok-Xik|i=1, 2, , n

其中Xik为方案指标值, 0<ρ<1为分辨系数, 一般取值0.5。关联系数的大小可以反应出判断指标的实际值与理想值的吻合度, 关联系数越大表明该指标越接近理想值。根据表3和各指标属性特征, 确定出指标理想值参考数列集为:

XokS1= (1, 1, 1, 1, 1, 1, 1, 1) T

XokS2= (1, 1, 1) T

通过邓氏关联系数公式, 计算出各指标关联系数如表4所示。

(4) 多层次关联度合成及目标市场优劣排序, 利用公式R=ωξ得到S层各指标的关联度系数:

RS1= (0.67, 0.65, 0.68) T

RS2= (0.82, 0.87, 076) T

进一步根据S1和S2指标的权重, 求得各待选择方案指标综合关联度:

R= (0.75, 0.76, 0.72) T

从关联度计算结果可知三个目标国市场的优劣排序为:B>A>C。

(5) 结合中国国内政策制度决策。经过调查研究, 发现目前中国国内政府对于中国国内建筑企业在海外市场A和B开展工程承包业务都有提供以国家政策性银行为主体的保险保障计划, 同时提供本国银行信用贷款服务。由于中国政府与B国签订了一体化贸易协议, 而对于C国目前政府在政策和制度上无特别支持的计划, 综合以上A、B、C三个目标国市场优劣排序与中国国内政策制度因素, 企业应该优先考虑进入的是B国市场, 其次是A国, 而目前对于C国市场还不太适合进入。

四、结论

本文在分析中国建筑企业的海外发展现状特点基础上, 总结出以目标国建筑市场壁垒、目标国建筑市场客观吸引力、建筑企业目标国市场相对竞争力, 以及中国国内政策制度等因素为中国建筑企业海外目标市场选择的主要考虑要素, 将海外市场选择分为初步筛选和对比决策两个阶段, 建立了中国建筑企业海外目标市场选择的二阶段模型。在初步筛选阶段考虑了以目标国对外政策法规, 目标国对外建筑企业技术标准等因素为主的目标国建筑市场壁垒因素, 采用了接受或拒绝的决策原则进行决策。在对比决策阶段在综合目标国建筑市场客观吸引力和企业目标国市场相对竞争力两要素的基础上, 结合考虑了中国国内政策制度因素, 同时结合利用了AHP方法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进行对比决策, 用实际的案例验证了所建二阶段模型的适用性。二阶段模型的建立为中国建筑企业海外目标市场选择提供了决策支持, 旨在为中国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国际承包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2]富兰克林.R.鲁特.国际市场进入战略[M].古玲香,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刘颖琦.中国工程承包商海外市场选择模型研究[J].企业管理, 2004 (10) :77-82.

[4]袁松.GE矩阵在建筑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 (20) :5426-5429.

[5]余承宣.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 2010.

[6]汪旭晖.国际零售商海外市场选择机理——基于市场临近模型与心理距离市场的解释[J].中国工业经济, 2005 (7) :119-126.

[7]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中国建筑市场论文 篇10

四川茂县=谢英俊+谢英俊建筑工作室

四川“5·12”地震之后, 谢英俊进驻灾区农房重建, 独立接案, 提供技术和经验指导, 协助农民盖符合生态环保的房子, 为500多户乡村家庭建造房子, 既有整村的, 也有分散的。其中, 杨柳村是为数不多仍保留有传统语言和文化的羌族村落。通过村民协力互助的方式, 历时一年完成56户重建, 都是两层楼加一个暂作储藏室的阁楼, 样式基本延续传统结构, 主要的改变是采用了轻钢作为骨架, 既抗震又环保, 一户约为150平方米。建房时, 村民一起参与, 男女老少均参与其中, 极为热闹。

生态屋以轻型钢做骨架, 结合当地建屋习俗, 一层墙体使用就地取材的石头砌筑, 二层采用钢网混凝土, 三层使用木板。以开放性的架构为基础, 家户有很大的自由度, 可随各自的经济条件与需求灵活调动, 最终能呈现有规制又不失多样化的风貌。实际上, 在进入四川震区之前, 谢英俊在台湾及河北等省已经做过了类似的项目。

在业界, 谢英俊有“人民的建筑师”的称号。他的2011年全国个人巡回展以“人民的建筑”冠名, 其副标题则是:“关系到70%人类居住的思考与实践”, 所谓的“70%人类居住”即普通居民乃至乡村的居住环境, 这是以前的建筑专业少有涉及的。业界著名评论家、策展人史建将他的工作与现代建筑史的开端——包豪斯现代建筑运动相提并论, 说他在当下中国为包豪斯精神的“为人民的建筑”做出了实践与进一步的开拓。谢英俊在建造实践中倡导居住者的参与低成本、低技术、开放架构 (未完成建筑) 和与独特地域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融合, 他无疑是“公民建筑”与我们的“穷人的建筑学”应当关注的一个对象。

村民参与共建生态屋的场景建造中的杨柳村为当地配置的尿粪分集生态厕所。可预防、控制

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 是谢英俊在1999年台湾南投县邵族部落村落建设中的作品的翻版。

建成后的杨柳村再生砖制造场景

再生砖成品

刘家琨在“公民建筑”上的实践是与谢英俊有些志同道合的, 他的实践也是在四川进行的。

“再生砖计划”项目始于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用破碎的废墟材料作为骨料, 掺和切断的麦秸作纤维, 加入水泥、沙等, 由灾区当地原有的制砖厂, 做成轻质砌块, 作为灾区重建的材料。它既是废弃材料在物质方面的“再生”, 也是灾后重建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再生”。

地震的灾难过后, 原有的房屋等建筑设施已成废墟, 对这些废墟的清理是一件耗资费力的事, 而经过防疫喷洒处理后, 它们则可以作为再利用材料。家琨工作室认为, 它们是“已经毁坏的家园”, 而“虽然家园已经毁坏, 这些碎砖断瓦仍然饱含曾经寄托的情感”。对它们的再利用不仅在于经济上的环保和节省, 更在于对灾难记忆的尊重和珍视。“再生砖”不仅有低技术、低成本、低能耗、环保节能的优势, 其设计与构造的内涵更是充满了作为知识分子的建筑师的人文关怀——这无疑是刘家琨作品里一贯以之的风格与情怀。

“再生砖计划”展览

除了“再生砖计划”, 刘家琨与家琨工作室最富于人文情怀的作品, 无疑是为纪念在“5·12”地震中罹难的15岁少女胡慧姗所建的“胡慧姗纪念馆”。它于2009年5月建成, 家琨建筑工作室全款捐建。

胡慧姗生前喜欢文学, 梦想成为作家。纪念馆建筑整体以灾区最常见的坡顶救灾帐篷为原型, 面积、体量、形态均近似于帐篷, 外部红砖铺地, 墙面采用民间最常用的抹灰砂浆, 内部为女孩生前喜欢的粉红色, 墙上布满女孩短促一生的遗物:照片、书包、笔记本、乳牙、脐带……她的一生没来得及给社会留下多少痕迹, 她不是名人, 只是个普通女孩, 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这里的纪念内容没有悲壮热烈和宏大喧嚣, 只是关于一个花季少女的追忆。从一个圆形天窗洒进的光线, 使这个小小空间纯洁而娇艳一一这个纪念馆, 是为一个普通的女孩, 也是为所有的普通生命一一对普通生命的珍视是民族复兴的基础。

胡慧姗纪念馆模型

2012.3

Cities and towns Constru Ction in Guan Gxi

17

内部为女孩生前最喜欢的粉红色, 布满她短促一生的遗物:照片、书包、笔记本、乳牙、脐带……

毛寺生态实验小学是一个慈善项目。设计的初始, 穆钧与吴恩融便确定下这样一个目标:不仅为当地的孩子们创造一个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 更关键的是要以此为契机, 努力诠释一个适合于当地发展现状的生态建筑模式。

该项目强调一个科学化且可推广的设计与研究方法。当地冬季寒冷、夏季温和, 现有建筑多是生土建筑。通过研究, 发现这里冬季的热工设计, 是最为有效的生态设计手段。而当地以生土窑洞为代表的传统建筑中蕴含着大量基于自然资源并值得生态建筑设计借鉴的生态元素。

顺应地形, 学校所需的十间教室被分为五个单元, 布置于两个不同标高的台地之上, 使得每间教室均能获得尽可能多的日照和夏季自然通风。以绿化为主的院落环境有助于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舒适愉悦的校园环境。教室的造型源于当地传统木结构坡屋顶民居, 不仅继承了传统木框架建筑优良的抗震性能, 而且对于村民而言更容易建造施工。教室北侧嵌入台地, 可以在保证南向日照的同时, 有效地减少冬季教室内的热损失。宽厚的土坯墙、加入绝热层的传统屋面、双层玻璃等蓄热体或绝热体的处理方法可以极大地提升建筑抵御室外恶劣气候的能力, 维护室内环境的舒适稳定。与此同时, 根据位置的不同, 部分窗洞采用切角处理, 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室内的自然采光效果。

毛寺生态实验小学远景

小学的建设施工继承了当地传统的建造组织模式, 施工人员全部由本村的村民组成。除平整土方所必需的挖掘机以外, 所有施工工具均为当地农村常用的手工工具。同时, 绝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的自然元素, 如土坯、茅草、芦苇等。由于这些材料所具有的"可再生性", 所有的边角废料均可通过简易处理, 立即投入再利用。

新教室的直接造价 (包括材料、人工与设备) 只有422港币/平方米。新建教室的室内气温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便在今年初罕有的严冬, 也无需任何燃料采暖, 教室仍可达到舒适且空气清新的室内环境。

从这个学校项目中, 村民们得以重新认识他们自己的传统。新学校的建造向他们诠释了一条适合于黄土高原地区发展现状的生态建筑之路。

教室内部施工人员全部由本村的村民组成

2012.3

Cities and towns Constru Ction in Guan Gxi

19

建筑剖面图

学校内开放的空间

无止桥项目计划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无止桥团队

无止桥项目计划其实也是一个慈善项目, 它是一个资助内地贫困农村改善居住环境、改善儿童教育环境的建桥计划, 是由毛寺生态实验小学的设计者穆钧和吴恩融发起的一个多人共建项目。在毛寺生态实验小学的建造期间, 设计团队发现学校与生源居住区隔着的一条河上只有一座独木桥可以通行, 一到雨季河水上涨学生便无法通行, 曾经发生过学生和村民被洪水冲走的不幸事件。团队便发起了这一计划。

计划取名“Bridge Too Far”, 源于二战老片《遥远的桥》, 然而设计者取这个名字, 显然有将项目“无止”地进行下去的意思。团队成立了基金会, 并通过宣传在香港和内地吸引了很多热心人士和机构的参与和支持, 其中包括前香港总督Sir David (彭定康前任) 。目前, 项目也成为一项渐趋于成熟的慈善计划, 在甘肃、吉林、贵州、云南、四川等当地农村完成了建桥计划。

“无止桥”的设计思想因循穆钧和吴恩融的生态建筑设计思想:利用当地传统技术和自然材料来建造具有推广性、低成本的生态建筑模式。它仍然以生态设计为原则, 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自然材料和其他可再生、可降解、可再利用和低能耗 (low embodied energy) 的材料。令团队感到幸运和意外的是, 无止桥还获得了包括RIBA、Architectural Review、HKIA在内的若干大奖。

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设计的“社会剧场”式住宅是一处位于北京回龙观的住宅项目, 其设计宗旨是将一些基本的小型住宅单元与大型的半露天式公共剧场型空间相结合。该剧场空间将在整体建筑中为社区全体居民发挥公共起居室的作用。而住宅单元则是基于公共墙的概念进行设计的。它既是房屋的基础结构, 又能让居住者将所有家用电器和服务设施收纳其中。

目前建筑中有两种尺寸的单元:14平方米和22平方米。这些单元仅在深度上有差异, 这是由于走廊的形状导致楼层平面不对称的结果。每个单元的高度和宽度都设计成2.8m×3m, 并以标准化模块的形式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的外墙展开。每个单元还附加了小阳台, 为内部空间增添更多层次。整个建筑规划分为6层。最下面3层容纳商业功能区, 并保留了余地, 可将露面高度扩建为原来的两倍, 从而增强空间感和灵活性;最上面的3层为住宅区, 通过在东西两边的外墙上变化阳台的开口位置, 楼内单元模块千篇一律的缺点得以弥补。

展出模型和渲染效果图

“土楼公舍”位于广东南海, 建成于2008年, 规模面积为13711平方米, 为URBANUS都市实践 (刘晓都、孟岩、王辉) 设计。在设计者看来, 它的设计不仅关涉到如何将传统客家土楼居住文化与低收入住宅结合在一起的研究课题, 更是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状况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的一个建筑标志。

“土楼公舍”的设计思想在于将“新土楼”植入当代城市, 利用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便使用的闲置土地, 做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迁入产生的居住问题的实验。新土楼既是一座建筑, 又是一个社区, 尤其是关注低收入人群, 已经走到人文建筑的层面。它不只在形式上借鉴客家土楼,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土楼社区空间的再创造, 最终构建了一种适应当代社会的生活意识和节奏的城市低收入者的社区空间。传统土楼将房间沿周边均匀布局, 和现代宿舍建筑类似, 但较现代板式宿舍更具亲和力, 有助于社区中的邻里感。都市实践秉承了这一传统优点, 并在内部空间布局上添增了新内容:每户室内面积不大但带有独立厨房和浴室, 每层楼都有公共活动空间。社区的食堂、商店、旅店、图书室和篮球场为民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此外, “土楼公舍”还贯彻了都市实践一贯的都市主义设计思想, 它充分考虑到了建筑本身与城市周边的冲突与融合。通过与绿地、立交桥、高速公路的拼贴, 建筑形成对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便使用的闲置土地的消化, 同时也获得了一个融洽的城市公共居住/生活空间。它长期的招租方式, 更是为解决中国中低收入人群居住问题走出了探索之道。

2012.3

Cities and towns Constru Ction in Guan Gxi

23

中国服装市场色彩设计的市场分析 篇11

关键词:服装市场;色彩设计;服装色彩

随着市场变化的突飞猛进,人们对于自身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活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值,消费理念的认知也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整个经济大环境也伴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观念而发生了改变,消费文化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经济环境从生产领域逐步转向了消费领域。

一、我国服装行业发展趋势

(一)产业模式的更新

服装市场已经进入了一场激烈的竞争格局,随着市场消费观念的变化,服装企业已经从产品营销转向了品牌经营、文化营销的模式,从产品形象、品牌、服务、文化以及诸多的附加值带给消费者更多元化的直观冲击。从商场专柜、大型的服装专卖店、直营店、各级终端加盟店的经营模式逐步占领着消费市场。优胜劣汰,也使得一些传统的服装制造企业随着市场的发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二)国内服装行业的竞争体现

2008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到来,大批的服装加工企业和外资企业遇到了发展瓶颈,受到劳动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我国的服装出口数量呈现了下降趋势,产品境外市场的压缩同时也慢慢的使国内市场开始活跃起来。国内的服装行业依附中国人口大国的资源优势,使得内销市场呈现了如火如荼的行业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服装消费总额较2010年同年上升了2.1%,内销市场平稳走强,服装增速继续攀高。

(三)经营模式的细化

资源共享、强强合作,对于现在企业发展的方向已经深入其中。借力于广阔的产业资源优势,利用品牌效益打造共赢模式,使产品在短期内实现销售收入的高增长,迅速提升市场份额,减低库存积压的风险。这种经营模式使得生产加工企业与销售商更为明确,各司其职,将精力主要放在自身的职责上,提高了效率,并使企业稳步增长。

二、服装产品市场的调研

在早期的社会调查中,心理学家们总结出科学的结论就是色彩设计对人的心理影响作用很大,可以堪称为神奇。服裝产品设计专家在市场调查中,也同样得出此结论,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往往被服装产品的色彩决定。对于同一类服装产品,服装产品设计师要设计出不同的色彩,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审美需求。服装产品设计师还要与时俱进,根据每年发布的流行色,不断地变化时尚的色彩,让服装产品以新的面貌上市,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也有效的避免了因服装产品色彩的单一而使消费者选择范围受限,使其审美需求得不到满足。

服装产品已摆脱了抵御寒暑的时代,在未来的服装产品发展中,色彩设计会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功能性、审美性和商业性。

(一)调研内容

服装产品的设计不是设计师个人的盲目行为,而是以服装为产品对象,以人为直接客体,使色彩设计与服装产品的造型和材质形态有机结合,更好地为人服务。在新服装产品设计之前,市场调研对服装产品设计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并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握好服装产品的设计方向。

从图中我们发现,服装产品是服装产品、服装产品穿着者、生产厂家、经销商及管理机构的中间媒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服装产品、服装产品穿着者、生产厂家、经销商及管理机构都是我们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色彩设计的首要条件是依据消费者建立的,市场营销策略、产品销售、产品价格,包括造型、材料、工艺等,也是进行市场调研的重要内容。这些方面直接影响到服装产品在服装市场上的发展。

(二)市场调研分析

本人对郑州商业圈进行服装产品色彩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统计显示,消费者在购买服装产品时,比较先选择服装产品色彩的占58.62%;觉得服装产品色彩会影响心情的占74.71%;衣柜中的颜色在五种或五种以上的占56.32%;平时注重色彩搭配的占64.37%;认为服装产品色彩对消费市场影响很大的占45.98%;非常关注色彩流行趋势的占26.44%;看过色彩文章或书籍的占67.82%。

由此得出,色彩就是服装产品的灵魂,色彩设计在服装产品设计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给消费者带来感官震撼。消费者在购买服装产品时,色彩成为最初引导和最终购买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吴卫刚,牛玖荣.服装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林燕宁.服饰设计色彩[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

[3]张玉祥.色彩构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中国市场、中国式管理的外资大鳄 篇12

肯德基属于百胜餐饮集团。肯德基 (Kent ucky Fr i ed Chi cken) , 是来自美国的著名连锁快餐厅, 第一家肯德基由哈兰·山德士于1952年创建, 主要出售炸鸡等食品。

1930年, 山德士上校的成功起始于他40岁在肯德基州经营Corbin加油站时。为了增加营收, 他开始自己制作各式小吃, 提供给路过的旅客, 因为他烹煮美食的名声吸引了过往的旅客, 生意自此缓慢稳定的成长。在五十年代中期面临一个危机, 他的Sander s Caf e餐厅所在地旁的道路被新建的高速公路所通过, 使得他不得不售出这个餐厅。当时的上校已66岁, 这成了他事业的转机。他那1946年出品的福特老车, 载着他的十一种香料配方及他的得力助手———压力锅开始上路。他到印第安州、俄亥俄州及肯德基州各地的餐厅, 将炸鸡的配方及方法出售给有兴趣的餐厅。1952年设立在盐湖城的首家被授权经营的肯德基餐厅建立。

短短五年, 上校在美国及加拿大已发展有400家的连锁店, 这便是世界上餐饮加盟特许经营的开始。肯德基是世界最大的炸鸡快餐连锁企业, 在世界各地拥有超过11000多家的餐厅。这些餐厅遍及80多个国家。世界上每天有1000多万顾客在各个肯德基餐厅品尝原味鸡以及400多种其他食品。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繁华地带正式开业。以此为起点, 肯德基开始摸索、学习中国社会和市场, 逐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1992年全国餐厅总数为10家;到1995年, 发展到71家。1996年6月25日, 肯德基中国第100家店在北京成立。这是一个里程碑, 标志着肯德基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稳步发展的阶段。

2006年11月, 百胜餐饮集团旗下品牌肯德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太空可以看到的品牌。8129平方米的巨幅山德士上校标识在美国内华达州51区沙漠地带揭开了神秘面纱。这个向世人展现的标识正是肯德基在全球推出的第五代标识。截至2009年2月4日, 肯德基在中国餐厅数量达到2500多家。肯德基在中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很多人认为, 一个企业能否成功, 主要取决于机会, 或者说是幸运, 但为什么有些企业总是与机会失之交臂, 而另外一些企业能发现机会、抓住机会从而利用机会取得成功?诚然, 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非常之多, 但从长期的角度来看, 企业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制定一个适合自身实力和环境要求的战略, 并有效地加以实施。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过程的加快和伴之而来的国际竞争的加剧, 这一特点也越来越明显。我们认为, 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是建立在其专业的战略分析、科学的战略选择和有效的战略实施基础上。

其中既是最重要的又是不可忽略的几点是:

一、进入中国时机及选址的正确性

1986年9月下旬, 肯德基家乡鸡公司开始考虑如何打入人口最多的中国市场, 发掘这个巨大市场中所蕴含的巨大潜力。虽然前景乐观, 但是诸多难题也使肯德基的决策者们倍感头痛, 犹豫不决。对这家世界最大的鸡肉餐馆公司来说, 面前的中国市场是完全陌生的。肯德基的纯西方风味是否能为中国消费者所接受?开发中国市场, 不但需要技术资源, 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宝贵的管理资源。此外, 从中国不能汇出大量的硬通货利润, 即使是中等水平的汇出也不大可能。最为关键的是, 要打入中国市场就必须选择一个特定的投资地点。而这又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情况并不明朗时, KFC决定对中国市场进行更全面更彻底的调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第一家肯德基店址应当选在何处?这一决策将对今后的盈利, 对在中国其他地区的进一步开拓以及对投入管理资源时的决心等产生戏剧性的影响。他们对中国的四个城市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比较。

1.天津

优势:KFC已同天津市政府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关系;另外天津是政府直接领导的三个直辖市之一 (当时是三个) 。

弱点:首先, 天津缺乏供应方便的谷物饲养的肉鸡;另一问题是西方旅游者一般不经常光顾该城市, 最后最重要的是该城市不具备这项宏伟计划所需的形象和影响力。

2.上海

优势:中国最大的市场, 中国最繁荣的商业中心;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1%, 外贸出口占全国的17%, 是直辖市之一;上海与西方的交往历史悠久;上海的明显优势是在这里容易获得合乎质量的充足的肉鸡供应。

弱点:它的噪音和污染却令旅游者感到沮丧。

3.广州

优势:是经济特区, 在批准外资项目、减免税收和鼓励技术开发方面被授予更多的自主权;西方商人经常光顾, 同时也是旅游者从香港出发作一日游的好地方。

弱点:离内地远。

4.北京

优势: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外来人口数量众多, 有潜在的顾客群体;北京还是中国的教育中心, 是高等学府聚集地。所有这些因素都造成人口大量涌入和人民智力启蒙, 这对肯德基人民币销售部分是极为重要的;是旅游胜地, 将会有一个稳定的外汇收入;如果从北京搞起, 无疑将更大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并且不言而喻地表明当权人的赞同态度, 这将有助于今后往其他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弱点:选择北京可能比选择其他几处城市更具有冒险性。一个成功的惹人注目的买卖会增加政府干预的可能性。

KFC通过把降低风险的可能性与通过投资可能得到的潜在的收益加以比较, 且考虑到当时在中国没有其他竞争者是进入的最佳时机, 于是, 在平衡了可能的风险和收益, 决定暂时把北京, 作为一个起点。把北京作为肯德基进入中国的首选城市为肯德基在中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西方文化和中国特色相结合的战略的制定

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快餐服务业, 究竟为何肯德基能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呢?我们认为, 是其在进入中国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 制定了既符合组织文化又符合战略逻辑的战略。

首先是进入期时, 主要的战略为引入西方式的全新的快餐服务体系和餐饮理念。

1.以其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配送方式的全新连锁经营模式, 并最终依靠其优质的产品、快捷亲切的服务、清洁卫生的餐饮环境确立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2.一直坚持做到员工100%的本地化并不断投入资金人力进行多方面各层次的培训。从餐厅服务员、餐厅经理到公司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 公司都按照其工作的性质要求, 安排科学严格的培训计划。为使管理层员工达到专业的快餐经营管理水准, 肯德基还特别建立适用于餐厅管理的专业训练基地———教育发展中心。

3.肯德基“以速度为本”的快餐业企业精神使其特别注重发挥团队精神, 依靠其团队合作达到的高效率, 从而保证了营业高峰期服务的正确和迅速, 使其形成了高效灵活、完善先进的管理激励机制。其团队合作精神和出色的管理水平正是肯德基立足于市场的秘诀。

4.优质的服务, 在肯德基, 你得到的服务会比你原来希望得到的服务要多。肯德基的宗旨是顾客至上, 正是这一宗旨使每一位来就餐的顾客,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 都会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三、在成熟期, 制定了中西方相结合的战略

1.肯德基聘请了十多位国内的专家学者作为顾问, 负责改良、开发适合中国人需求的快餐品种。肯德基一直以炸鸡、菜丝沙拉、土豆泥作为当家品种, 但是对于中国人饮食口味不断变化, 品种过于单一对发展前景不利。老美为迎合中国人的口味相继推出了备受中国人民欢迎的肯德基“辣鸡翅”、“鸡腿堡”、“芙蓉鲜蔬汤”等品种, 对肯德基这家一向注重传统和标准化的老店来说, 这是前所未有的转变。

2.肯德基特别成立了中国健康食品咨询委员会, 研究、开发适合新一代中国消费者品味的饮食新产品, 以进一步做大市场。

四、特许经营方式的建立

与其他地区的经营一样, 特许经营对肯德基公司在中国的扩张中起了重要作用。

所谓特许经营是指由特许经营者向转让者付一定的转让费而获得的专利、商标、产品配方或其他任何有价值方法的使用权, 转让者不控制战略和生产决策, 也不参与特许经营者的利润分配。肯德基所采用的经营手段正是这种特许经营的加盟的方式, 肯德基提供品牌、管理和培训以及集中统一的原料、服务体系, 合作方利用统一的品牌、服务来经营, 最后双方按照约定来分享商业利益。

因为中国当时尚未对外开放, 肯德基在中国发展的政治风险较大, 且中国的文化分隔较严重, 所以特许经营成为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经营方式。特许经营的另一个好处是肯德基公司可以保证在投资很少的情况下确保得到稳定的收入, 它会对现有的经营状况产生杠杆作用。在那些能轻易避免特许商偏离肯德基公司经营规程的行为的地方,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选择。

正是由于制定了正确地进入中国的市场战略, 肯德基公司从1986年从美国引入到中国以来在中国遍地开花。

选址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是肯德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常肯德基选址按以下几步骤进行:

(一) 商圈的划分与选择

1. 划分商圈

肯德基计划进入某城市, 就先通过有关部门或专业调查公司收集这个地区的资料。有些资料是免费的, 有些资料需要花钱去买。把资料买齐了, 就开始规划商圈。

商圈规划采取的是记分的方法, 例如, 这个地区有一个大型商场, 商场营业额在1000万元算一分, 5000万元算5分, 有一条公交线路加多少分, 有一条地铁线路加多少分。这些分值标准是多年平均下来的一个较准确经验值。

通过打分把商圈分成好几大类, 以北京为例, 有市级商业型 (西单、王府井等) 、区级商业型、定点 (目标) 消费型、还有社区型、社、商务两用型、旅游型等等。

2. 选择商圈

即确定目前重点在哪个商圈开店, 主要目标是哪些。在商圈选择的标准上, 一方面要考虑餐馆自身的市场定位, 另一方面要考虑商圈的稳定度和成熟度。餐馆的市场定位不同, 吸引的顾客群不一样, 商圈的选择也就不同。

例如马兰拉面和肯德基的市场定位不同, 顾客群不一样, 是两个“相交”的圆, 有人吃肯德基也吃马兰拉面, 有人可能从来不吃肯德基专吃马兰拉面, 也有反之。马兰拉面的选址也当然与肯德基不同。

而肯德基与麦当劳市场定位相似, 顾客群基本上重合, 所以在商圈选择方面也是一样的。可以看到, 有些地方同一条街的两边, 一边是麦当劳另一边是肯德基。

商圈的成熟度和稳定度也非常重要。比如规划局说某条路要开, 在什么地方设立地址, 将来这里有可能成为成熟商圈, 但肯德基一定要等到商圈成熟稳定后才进入, 例如说这家店三年以后效益会多好, 对现今没有帮助, 这三年难道要亏损?肯德基投入一家店要花费好几百万, 当然不冒这种险, 一定是比较稳健的原则, 保证开一家成功一家。

(二) 聚客点的测算与选择

1. 要确定这个商圈内, 最主要的聚客点在哪。

例如, 北京西单是很成熟的商圈, 但不可能西单任何位置都是聚客点, 肯定有最主要的聚集客人的位置。肯德基开店的原则是:努力争取在最聚客的地方和其附近开店。

过去古语说“一步差三市”。开店地址差一步就有可能差三成的买卖。这跟人流动线 (人流活动的线路) 有关, 可能有人走到这, 该拐弯, 则这个地方就是客人到不了的地方, 差不了一个小胡同, 但生意差很多。这些在选址时都要考虑进去。

人流动线是怎么样的, 在这个区域里, 人从地铁出来后是往哪个方向走等等。这些都派人去掐表, 去测量, 有一套完整的数据之后才能据此确定地址。

比如, 在店门前人流量的测定, 是在计划开店的地点掐表记录经过的人流, 测算单位时间内多少人经过该位置。除了该位置所在人行道上的人流外, 还要测马路中间的和马路对面的人流量。马路中间的只算骑自行车的, 开车的不算。是否算马路对面的人流量要看马路宽度, 路较窄就算, 路宽超过一定标准, 一般就是隔离带, 顾客就不可能再过来消费, 就不算对面的人流量。

肯德基选址人员将采集来的人流数据输入专用的计算机软件, 就可以测算出, 在此地投资额不能超过多少, 超过多少这家店就不能开。

2. 选址时一定要考虑人流的主要动线会不会被竞争对手截住。

因为人们现在对品牌的忠诚度还没到说我就吃肯德基看见麦当劳就烦的程度, 好像还没有这种情况。只要你在我跟前, 我今儿挺累的, 我干嘛非再走那么一百米去吃别的, 我先进你这儿了。除非这里边人特别多, 找不着座了, 我才往前挪挪。

但人流是有一个主要动线的, 如果竞争对手的聚客点比肯德基选址更好的情况下那就有影响。如果是两个一样, 就无所谓。例如北京北太平庄十字路口有一家肯德基店, 如果往西一百米, 竞争业者再开一家西式快餐店就不妥当了, 因为主要客流是从东边过来的, 再在那边开, 大量客流就被肯德基截住了, 开店效益就不会好。

3. 聚客点选择影响商圈选择。

聚客点的选择也影响到商圈的选择。因为一个商圈有没有主要聚客点是这个商圈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比如北京某新兴的居民小区, 居民非常多, 人口素质也很高, 但据调查显示, 找不到该小区哪里是主要聚客点, 这时就可能先不去开店, 当什么时候这个社区成熟了或比较成熟了, 知道其中某个地方确实是主要聚客点才开。

为了规划好商圈, 肯德基开发部门投入了巨大的努力。以北京肯德基公司而言, 其开发部人员常年跑遍北京各个角落, 对这个每年建筑和道路变化极大, 当地人都易迷路的地方了如指掌。经常发生这种情况, 北京肯德基公司接到某顾客电话, 建议肯德基在他所在地方设点, 开发人员一听地址就能随口说出当地的商业环境特征, 是否适合开店。在北京, 肯德基已经根据自己的调查划分出的商圈, 成功开出了56家餐厅。

肯德基与麦当劳市场定位相似, 顾客群基本上重合,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条街道一边是麦当劳, 一边是KFC, 这就是KFC采取的跟进策略。因为麦当劳在选择店址前已做过大量细致的市场调查, 挨着它开店不仅可省去考察场地时间和精力, 还可以节省许多选址成本。当然KFC除了跟进策略外, 它自己对店址的选择也很有优秀之处可以值得借鉴。

肯德基已经成“洋快餐”代名词, 这足以让人们看到了它在中国的影响力。肯德基公司本土化战略是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立足脚原因。

说到肯德基本土化, 很多人马上就会想起川香辣子鸡、老北京鸡肉卷等等这样一些产品表象层面的一些东西。如若真是仅仅将本土化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的话, 那我们也太小看了肯德基这个中国市场上食品连锁的龙头老大了。肯德基本土化有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原料采购本土化。早在进入中国前, 王大东就看到了家禽饲养是一个中国农业现代化优先发展的领域, 这对肯德基当时进入未完全开放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十分积极有利的消息。据悉, 肯德基在中国的本地原料采购比例已达95%, 其中面包、鸡肉和蔬菜全部来自中国本土。

本土化战略之经营本土化

除了上面的原料采购本土化, 肯德基还在经营上面实现了本土化, 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店面方面, 肯德基大大领先, 它的店面数如今已是竞争对手麦当劳所无法比拟的, 除去肯德基较麦当劳早进入中国市场三年的因素之外, 两者在共同发展的14年间, 无论是餐厅扩张速度与最终发展数量, 麦当劳一直落后于肯德基。2001年, 双方的差距一下子扩大到149家, 而在2002年-2004年的短短三年间, 肯德基餐厅的发展速度与数量均是麦当劳的两倍以上。这大大提高了肯德基在中国地区的市场占有率。

二、在公司总部的地理位置方面, 肯德基将亚洲区的总部设在上海, 因其地缘和对消费者研究的接近, 所以市场反应的速度也更加灵敏。

三、在单店的经营形式上, 虽然特许经营是麦当劳和肯德基迅速发展扩大的共同的制胜武器。但1993年, 肯德基就首先把这一经营模式引进中国并加以改良, 在西安开始了加盟连锁经营业务, 并且交给加盟者时不但店面已经运营正常, 而且开始赢利了, 由此肯德基的扩张开始提速, 奠定了自己的优势。近年来, 为探索中国特许加盟的模式, 肯德基在中国内地采用“不从零开始”的特许经营, 即将一家成熟的、正在营运的餐厅转让给加盟者。

本土化战略之中国健康食品咨询委员会的成立

2000年肯德基诚挚邀请了中国40余位国家级食品营养专家, 成立了“中国肯德基食品健康咨询委员会”, 他们在开发适合中国人口味的产品以及产品多样化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其为满足中国消费者口味开发的长短期系列产品包括:老北京鸡肉卷、十全如意沙拉、玉米沙拉、嫩春双笋沙拉、和风刀豆沙拉、芙蓉鲜蔬汤、蕃茄蛋花汤、川香辣子鸡、营养早餐 (香菇鸡肉粥、海鲜蛋花粥、枸杞南瓜粥、鸡蛋肉松卷、猪柳蛋堡) 等。这些产品深得中国消费者的肯定和喜爱, 如田园脆鸡堡是肯德基针对儿童的特点开发的产品。其份量较小, 在鸡肉中加了胡萝卜, 玉米和青豆, 并根据儿童的喜爱调整了口味;又如吮指原味鸡, 劲辣鸡腿堡, 辣鸡翅, 墨西哥鸡肉卷等, 并在部分配方中减少了盐的比重, 甚至在不少餐厅售卖起完全本土化的“王老吉”凉茶。

肯德基在中国特别成立了健康食品咨询委员会, 用以研究、开发适合新一代中国消费者品味的饮食新产品, 希望通过这一策略进一步做大在中国的市场。据AC尼尔森公司调查结果显示, KFC (肯德基炸鸡) 已成为中国人最喜爱的品牌。这次调查是在30个中国城市展开的, 共发出调查问卷16677份。可见, 正是由于这种本土化的发展战略使得肯德基已深深地扎根于中国老百姓的心中。

本土化战略之开放二、三级城市特许权费用降至200万元

肯德基在地域上扩大加盟店选择范围后, 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苏州、无锡等合资公司以及浙江全省暂时未开放特许加盟业务以外, 其余所有二、三线城市都将开放特许加盟。肯德基除了增加可供加盟的店数外, 在价格方面也将有更宽广的选择, 部分餐厅的购入费可能低至2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肯德基除了仍将提供发展势头强劲的餐厅外, 还将增加开放一些发展较为平稳的餐厅。

上一篇:黔东南地区下一篇:农机具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