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战略三大误区

2024-05-16

中国产业战略三大误区(精选3篇)

中国产业战略三大误区 篇1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企业文化”舶来我国已经二十多年, 给我国企业界带来了全新气象。特别是随着2001年我国被批准加入WTO, 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企业文化被推上了许多企业重要的管理地位。

然而, 不同的企业家和研究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不相同, 在不同企业的实践也千差万别。因此, 当前我国学界及企业界关于企业文化仍存在一些片面认识, 这可以概括为三大战略误区。

是管理文化, 而非经营文化?

作为舶来品和新生事物, 企业文化在我国也走过了一条快速发展但并不平坦的道路。

1980年代中后期, 伴随着国外意识形态及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新思潮的进入, 企业文化开始传入我国, 与企业文化同期传入的还有企业形象战略 (CIS) 。

1988年, 广东太阳神集团开始导入CIS, 并大力推广, 这使得人们迅速对企业形象战略空前重视。而企业文化比较抽象, 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就相当模糊, 甚至认为它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与国有企业一贯倡导的东西差不多!所以直到1990年代中后期, 国内基本没有出版过一本由国内学者撰写的有影响力的企业文化专著。

但是1990年代后期, 从企业实践层面来看, 一方面, 随着海尔、联想等一批中国现代企业的日益勃兴和对企业文化的渐渐重视;另一方面, 随着广东太阳神、沈阳飞龙、山东三株等企业的日渐衰落, 学界、企业界才真正开始反思:能够支撑企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东西, 到底是什么?此后, 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逐步得到重视。

不过至今, 中国学界及企业界对外来商业文明仍然是重思想而不重方法。认为企业文化是管理文化而非经营文化、企业文化应该重在内部而不是外部, 即重在内部管理, 而不是外部市场经营;企业文化尤其是党政工作人员的一种工作职责。认为企业文化是用来管人的, 而不是用来管事的。管人的东西往往讲究艺术, 管事则需要科学;管人要讲究思想、个性, 管事则需要逻辑、工具、手段。

这显然是对企业文化的片面认识。

企业文化既是一门管理科学, 又是一门管理艺术;既是一种管理思想, 又是一种实践方法。像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管理风格, 包括企业的人才观、分配观、竞争观、时间观等, 这些都属于管理形态的企业文化;而战略文化、营销文化、品牌文化、CIS形象文化、服务文化、制度规章、技术创新、企业运营、流程再造等, 这些则属于企业的经营文化。将科学思想和艺术手段揉合而使管理经营更加有效, 这正是企业文化所独有的特点。即便企业文化首先重在内部, 归根结蒂也是为了外部经营, 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得越好, 必然越有利于企业的外部经营和战略扩张。

企业的管理文化和经营文化之间是会通共融、相互依存的关系, 而不是各自分离、互不相干的关系。正是因为我们还在把企业文化仅仅视为管理文化而不是经营文化, 陷入片面化的战略误区, 所以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顾客需求日益嬗变的当今, 仍有很多企业将知识与产品相分离、将品牌与销量相割裂、将文化与渠道相对立。一种盛行的观点认为:品牌不能当饭吃, 文化不能当衣穿。我们说“企业的竞争靠品牌,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品牌的内涵在于诚信文化、质量文化和服务文化, 不讲诚信、不求质量、不重服务的企业注定将行而不远。

是人本文化, 而非制度文化?

在许多企业看来, 人本文化和制度文化似乎是对立的, 人本文化强调人本性, 其特点是柔性管理, 主张以人为中心, 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培养人, 是“好人假设”;而制度文化是硬性的, 要求的是遵守、执行、约束、克制, 是“坏人假设”。

企业文化既是一种人本文化, 也是一种制度文化。从理论上讲, 人本管理的极致是不需要制度的。但是, 人都是有惰性的, 如果没有制度约束, 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私本性会在有意无意之间偏离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管理要求企业建立的正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制度文化, 从而使企业的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得到有效保障。

人本性的企业文化和制度化的企业文化是互动互融、合二为一的辩证关系。

首先, 人本文化统率和指导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制度归根结底要受到企业价值理念的驱动和制约。不管人们是否认同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变化均源于企业价值理念的要求。所以,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文化理念, 真正能够支撑企业做强做大的, 是企业的经营哲学和文化理念。

其次, 企业制度文化促进企业人本文化的形成。在企业文化理论看来, 人本和制度是“一体两面”, 人本是目的, 制度是手段。当管理者认为需要倡导某种文化, 就需要通过制度的建立来大力推进。员工普遍认同一种文化, 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但是如果企业能够建立起正确反映企业人本理念的制度文化, 就可以加速员工对文化的认同, 加速企业文化的形成。因此,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企业要根据自身文化理念的要求来分析和审查企业制度, 使制度能够很好地与文化相匹配。

当下, 很多企业管理者都喜欢把“企业文化”挂在嘴边, 由于管理思想需要通过管理手段来实现, 很多企业便把企业文化理解成企业的文化娱乐活动。结果手段再好也只是花架子, 甚至还可能对员工思想和企业发展起反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理念、管理风格等独特的柔性竞争力。当前, 我国企业亟需建立符合人本文化要求的强有力的制度文化来推进企业文化的实施。企业制度文化的缺失, 必将成为企业文化管理的战略“短板”。

是企业家文化, 而非管理团队文化?

几乎所有的教科书都这样写: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是一把手文化, 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占据企业主导地位的最高领导人文化, 而非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文化。

长时间以来, 人们在思想意识中也就形成了这样的误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企业一把手。企业的文化建设也要以一把手的思想观念为核心、以一把手的行为准则为标准。自然, 企业文化必须准确地反映企业一把手的价值观念和经营思想, 否则企业文化不仅难以正常推进, 更无法有效执行。只有围绕着企业最高领导人来策划和定位的企业文化, 才有可能在企业发扬光大。

然而, 实际情况是, 很多企业都是老板“一言堂”, 其高层管理团队基本上不敢有自己的思想, 因此也不需要为企业的决策承担责任。在一些家长制作风比较突出的企业, 人们很容易把企业文化视为老板文化。随着这些年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及其政企分开, 企业一把手拥有越来越大的决策权, 一把手文化逐渐在很多股份制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当然, 建立以企业一把手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并没有过错。但是, 企业经营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高层管理团队。高层管理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必须对企业的战略和文化高度认同, 并不折不扣地向其所分管和领导的中层灌输, 才可能形成上下同欲的战略合力。而难以形成战略和文化合力, 这正是一些企业高层不和、产生内耗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 过分强调和夸大个人在企业中的作用, 其弊端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中不断暴露出来。把企业文化完全等同于企业家和一把手的个人文化, 也是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弊端。这也正是针对我国一些著名企业的现状调查, 多元化、国际化均不被认为是企业的主要问题, 人们反而认为接班人问题才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 国内接二连三地出现问题企业家, 社会总归咎于国家法治土壤的不健全, 实际上这些“企业家”最缺乏的正是对自身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我国企业需要通过制度来强化科学管理, 依靠文化来构筑企业愿景, 凭借团队来完成组织使命。应该警惕的是, 企业文化过于牵就企业领导人的主观意愿, 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一把手的自我文化, 从而忽略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由于企业领导人的命运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命运, 最终决定了企业的命运, 企业文化就成为了企业凝聚力的“空中楼阁”。

中国产业战略三大误区 篇2

一些同学在绞尽脑汁也写不出英语作文的情况下,会先按照题目写一个中文稿出来,然后再借助电子辞典翻译出一篇所谓的英语作文。还有一些同学习惯性地用中文的表达方式来写英语作文。这就造成了所谓的中国式英语作文。在这样的作文里,我们常常读到以下这类用中文的语法和英语单词拼凑出来的句子:

“When Iwas a child,my parents very love me。”(正确表达:When Iwas achild,my parents loved me very much)。

解决之道:强化语法

要想流利的掌握一门外语,你需要能够使用该语言思考。而将中文式思维转变为英语思维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强化语法知识。很多同学的词汇量很丰富,但是对于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却并不明白。而这些恰恰是语法知识所能告诉我们的。哪些词要用在句中,哪些词应该用在句尾,语法里都有相应的规定。一旦用错了位置就会写成英国人看不懂的英语作文。另外,对于词汇所存在的不同的形态也应该注意。

误区二:过分“精雕细琢”而忽视了“大局”

不少同学在写英语作文时,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优美的文笔”上面。因此,他们不停地用电子辞典搜集华丽的词藻,并运用难度颇高的句式,以期能让自己的作文“技高一筹”。但事实上,多数情况下会弄巧成拙。太生僻的单词同学们运用起来并不能得心应手,而且使用太复杂的句型也常常会出错。

解决之道:用平常心表达平常事

要写作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逻辑、词汇和语法等多种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个写作任务,但并不苛求学生去做标新立异的创作。因此同学们无需力求完美地到电子辞典里去找生僻的词汇,也不需要写得多么高深莫测,而是应该抱着平常的心态去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表达自己想到的内容,将学过的词从记忆深处调动出来,复习语法课上学到的知识。用这样的心态写出来的东西内容虽简单但不乏生活气息,语言虽稚嫩,但却准确易懂。

误区三:文章冗长细枝末节过多

不少学生在写作中的一大担心就是文章的长度不够,再加上对于“可适当增减细节,不可字对字的翻译”的误解,于是便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加入了很多离题较远的细枝末节。这样的文章写出来更像是一篇“大杂烩”,从中找不到任何主题。还有一些作文,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连贯性不强,逻辑思维混乱,读起来让人摸不到头脑。

解决之道:理清思路,言之有物

英语老师认为,很多人之所以写不够题目要求的作文字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题目本身没有理解透彻。建议同学们不要急于下笔,而是先考虑清楚自己要说几点内容,这些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

中国动漫发展应避开三大误区 篇3

误区一:重技术,轻人文。

由于现在很多动漫画面都是由电脑程序写出来的,所以很多动漫人认为中国的原创动漫要赶上日本、欧美的动漫,必须有先进的技术。其实,动漫技术与动漫艺术是并行的,动漫发展离开技术发展是不可能的,但没有艺术的动漫是没有灵魂的动漫,不具有生命力。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比如美国人拍的《花木兰》,是他们自己对“花木兰”的理解和创作,假设是中国人来创作,从造型、音乐,到对人性的理解等都会不一样,这就是文化背景的差别。

误区二:重画面,轻情节。

现在不论是翻开漫画书,还是登录动漫网站,都可以看到画工精细完美的贴图。作为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动漫,画面只是动漫的肌肤表象,情节才是动漫的骨骼灵魂。目前很多国内动漫作品都存在着剧情薄弱的问题,很多人误以为动漫就是给孩子们看的,这使得中国原创动漫的创作走入了另一个误区——对情节的忽视。而诸如《猫和老鼠》等众多经典动漫,无不是以生动有趣的情节吸引观众,历经数十年依然经久不衰,这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国动漫人学习的地方。

误区三:重制作,轻市场。

上一篇:形势与政策课中下一篇:爆炸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