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激励(精选12篇)
政府政策激励 篇1
1 政府政策激励的必要性分析
政府政策激励保险创新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新存在溢出效应和规模报酬效应, 会伤害创新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创新的投入不应该完全由企业承担, 需要社会和政府分担创新的某些环节。这两个问题都无法依靠市场自身来解决。
由于市场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外部性、不完全信息等局限性, 因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并不是无限的。市场对创新的激励的缺陷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 市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创新的风险问题。保险创新本身存在高成本、高风险, 如保险产品定价风险、投资风险、市场风险等等, 将会造成保险企业在具体项目上怕担风险, 从而缺少创新的主动性。第二, 由于保险市场上信息的不完全, 将会造成市场需求的诱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并不能完全保证保险企业创新成果的供求一致, 从而有可能导致创新的市场需求-价格激励机制难以实现。第三, 市场的外部性, 不能为保险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如一些与创新活动有关的基础设施、政策、法律等并不是市场本身能解决的。第四, 市场激励机制将会使保险企业更多地顾虑自身利益, 而很少考虑社会利益, 从而容易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 政府政策激励的作用
政府对保险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在前序创新者和后序创新者之间, 在创新的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从政府行为的角度, 对前序创新者的原创创新当然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 同时也要对后序创新者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扩散予以激励。
(2) 超越单个企业的局部利益, 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 进行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以降低保险企业自主创新的壁垒。
(3) 对一些关键产业的保险产品开发的投资, 由于风险大, 往往是保险企业回避的, 且是单个保险企业所无法承受的, 而政府可在这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如农业保险产品、地震保险、洪水保险等等。
3 政府政策激励的方式
3.1 产业政策
(1) 稳步推进从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的转化, 消除保险创新的制度障碍。
保险产品与银行、证券产品三者之间存在着替代品竞争的问题。然而, 为了维护金融安全, 我国采取保险、银行、证券分业经营的制度安排, 并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进行严格限制。这在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具有现实合理性。但是, 它同时也缓解了保险业所面临的替代品竞争压力, 不利于保险业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创新。相关市场中替代品的竞争面临制度障碍, 压抑了金融创新动机。
(2) 创新金融立法, 支持发展保险企业集团, 增加保险企业创新实力。
从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态势来看, 金融混业、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发展趋势, 也是金融保险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途径。已经进入中国和准备进入中国的各国主要保险产品提供商大多是大型金融控股和保险集团, 保险企业在自身经营的体制下, 必须面对国际综合性跨国金融服务集团全方位的冲击, 这将使中国本土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因此, 中国保险企业必须走集团化综合经营之路。
(3) 适度放松监管, 为保险创新提供宽松环境。
在监管与创新的博弈过程中, 如果监管机关只是被动地对创新进行反应的话, 监管可能会成为创新的障碍。长久以来, 我国对保险业在产品费率、条款、机构、人员、资金运用等方面实行较严格管制, 使得保险创新的空间相对狭小。为促进创新, 监管机关应加大监管创新的步伐, 按照促进竞争、创造需求、培育人力资本、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原则, 引导保险机构向产品创新、产权制度创新、经营体制创新、组织体系创新、市场结构创新等方向发展。
(4) 进一步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 增大保险企业产品创新空间。
目前, 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保险资金进入一些领域的框架性原则, 有关部门应该加快制定相应实施细则, 使保险资金能尽快进入按揭贷款、发行长期债券等更为广阔领域。
(5) 建立客观、有效的企业价值评价体系, 加强保险企业创新的正面引导。
在粗放式经营的模式下, 衡量一个保险企业实力的最重要的指标是保险费收入。在以保费论英雄的指导思想下, 成本高、风险大的创新活动自然得不到保险企业经营者的重视, 因此, 建立一个客观、有效的企业价值评价体系, 将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保险企业经营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则能对保险自主创新活动起到良好的正面推动作用。
3.2 财政政策
(1) 完善保险税收制度。
推动保险企业自主创新, 应从提升能力和增强动力两个方面设计激励机制, 既要解决动力不强的问题, 也要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从税收对保险企业收益的影响看, 税收政策是政府推动保险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政策手段之一。
税收政策具体措施如下:其一, 公平税负, 增强内资保险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相对于外资保险公司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而言, 内资保险公司本来就处于竞争的劣势, 幼稚的民族保险业本来更需要国家的税收保护。但事实正好相反, 反而是外资保险公司享有各种税收优惠。公平税负, 取消对外资保险公司的“超国民待遇”, 让内资保险公司与外资保险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有利于增强内资保险公司的竞争实力, 从而增强其创新的能力。
其二, 实行适度税收优惠, 增强保险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若干意见》中提出:“根据不同险种的性质, 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 探索对涉及国计民生的政策性保险业务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 鼓励人民群众和企业积极参加保险。”对创新型保险产品, 尤其是涉及国计民生的政策性保险业务, 实行适度税收优惠政策, 如减免新型寿险产品投资收益的营业税、部分减免政策性保险公司的所得税等等, 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创新型保险产品的市场吸引为, 另一方面, 也使得保险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本能够通过税收优惠间接得到补贴。
其三, 细化课税环节和方法, 为创新型保险产品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细化课税环节和方法, 对保险企业自主创新也有非常大的刺激作用。如改革目前对养老金产品保费税后列支的做法, 实行国际上通用的税前列支政策, 可以极大的增强事业单位和个人对补充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需求, 从而拉动保险企业开展这些领域的创新。再如, 改变目前分红型保险的红利来自于保险公司的税后利润, 而投资者所获红利还需交纳个人所得税的双重课税的作法, 也可以为分红型产品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 提供“公共产品”。
通过为保险企业创新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来激励创新, 既能有力推动保险企业的创新活动, 又有利于保险新产品、新技术在行业内推广。我国保险业要加快创新步伐, 政府必须加大对创新的投入, 广泛利用行业内外的各种资源, 积极为保险市场主体提供从事创新活动相关的“公共产品”。具体措施如下:
其一, 整合全行业力量, 为保险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从保险经营的技术角度看,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特殊组织。保险经营的科学基础是大数法则, 只有积累大量的经验数据和风险信息, 集合大量的同质风险标的, 才能降低承保风险的不确定性, 稳定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 而单个保险机构受业务范围和经营能力的限制, 对新的风险领域常常是无能为力的。各级保险行业协会和保险学会, 应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集合产、学、研等多方力量, 大力开展保险应用型研究, 为保险经营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支持, 为产品创新提供基础性“公共产品”服务, 如寿险行业经验生命表的编制、重要险种保险标的风险因素信息库建设、巨灾风险分担机制的构建等等。
其二, 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增加创新型人才的供给。保险创新需要大量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 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依靠单个保险企业也是难以完成的。因此, 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增加人才供给成为了当务之急。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 可供参考思路有两条:一是, 由中国保监会或保险学会出面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 在国内高校和保险公司之间建立若干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增加专门人才的供给;二是, 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通过国际间的人才交流, 进一步提升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
其三, 建立创新风险的补偿和转嫁机制。创新本身蕴涵着风险, 特别是的创新的失败将给创新者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果没有一定的风险补偿, 创新者宁愿放弃创新, 以规避创新可能失败的潜在风险。所以, 创新的动力需要一定的激励和保护措施作为保证, 以使创新者承担的风险和收益对称。创新风险的补偿机制的设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 前文所提到的税收优惠, 使保险企业创新的成本通过税收优惠间接得到补贴;二是由各保险公司共同出资, 设立创新风险补偿基金, 对因创新失败导致亏损的保险公司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三是大力发展再保险市场, 鼓励再保险公司开发各类承担财务风险的再保险产品, 从而为保险公司创新风险建立转嫁机制。
(3) 其他政策手段。
除以上所说的税收政策与提供公共产品之外, 政策还可以利用其他多种政策手段来激励保险业自主创新。这些措施包括:①对政策性保险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为鼓励农业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等政策性保险产品的创新与发展, 政府应当加强对这些险种的财政支持力度, 必要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②推广法定责任保险。政府以立法强制的方式推广责任保险, 如公共责任保险、执业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等, 既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 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 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也为保险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从而有利于激发保险企业创新的热情。③政府采购。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本身对保险也存在较大的保险需求, 通过保险的政府采购行业, 尤其是对一些新型的保险产品 (如新型公众责任保险产品) 的采购, 既有利于节省财政支出, 也能对公众的保险消费取向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摘要:自主创新是中国保险业做大做强的保证, 但保险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是不争的事实。政府应从制订合理的产业政策、完善保险税收制度、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来加强对保险业自主创新的激励。
关键词:自主创新,产业政策,税收制度,公共产品
参考文献
[1]王国良.自主创新:保险企业发展的推进器[J].保险研究, 2005, (12) .
[2]盛和泰.保险产品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政府政策激励 篇2
店长:基本工资+考核奖金+业绩奖金+年终奖
基本工资:1500元,其中100元为考核奖金
店长重要的考核奖金指标:
1.员工迟到1次扣1分。
2.员工早退扣1分。
3.员工没有礼貌用语扣1分。
4.员工遭顾客投诉1次扣1分。
5.店当天业绩没有突破1000元扣1分。(扣一分扣5元,当月累积超过7分考核奖金为0元)
店长当月业绩奖金:
当月业绩突破3.5万-4.5万之间,利润抽成3%
当月业绩突破4.5万-5,5万之间,利润抽成4%
当月业绩突破5.5万-6.5万之间,利润抽成5%
当月业绩突破6.5万-7.5万之间,利润抽成6%
当月业绩突破7.5万以上,利润抽成8%
副店长激励政策
副店长:基本工资450元+考核奖金100元+业绩奖金(当月月绩考核)+年终奖400元。
副店长重要的考核奖金指标:(考核金额100元)
1、员工迟到1次扣1分。
2、员工早退扣1分。
3、员工没有礼貌用语扣1分。
4、员工遭顾客投诉1次扣1分.5、店当天业绩没有突破1000元扣1分。(扣一分扣5元,当月累积超过7分考核奖金为0元)
副店长当月业绩奖金:
当月业绩突破3.5万-4.5万之间,抽成50元。
当月业绩突破4.5万-5,5万之间,抽成100元。
当月业绩突破5.5万-6.5万之间,抽成150元。
当月业绩突破6.5万-7.5万之间,抽成200元。
当月业绩突破7.5万以上,抽成300元。
店员激励政策
店员:基本工资350元+考核奖金100元+年终奖300元
店员考核奖金指标:(考核金额100元)
1、迟到1次扣1分。
2、早退扣1分。
3、没有礼貌用语扣1分。
激励创业与政府的误区 篇3
最近,欧盟委员会对一些欧盟国家以及美国、日本、中国和韩国等国进行了一项抽样调查,调查显示,选择“比起当个普通的上班族,我更想自己创业”的人口比例,中国为71%、美国55%、欧洲平均45%、韩国51%、日本39%。
日本人不愿意创业,这可以解读为日本国民重视安定的生活,对上班族的身份偏爱有加。但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分析,创业欲望的低下很可能会导致日本中长期经济持续衰弱。
想要自己创业的美国人比2007年调查的数据(61%)有所下降,欧盟委员会认为,这是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创业环境恶化引起的。而对中国人的创业激情高涨,欧盟委员会分析时表示,这是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除了公务员,鲜有稳定的就业岗位。因此同打工比起来,自己经营公司不论是从收入还是从稳定性上来看都更有优势,所以中国人想要创业的人才如此之多。日本有59%的人选择了“比起自己创业还是当上班族好”这个选项。在追问理由时,他们普遍表示:“就职稳定”、“有固定的收入”和“有福利保障”。
既然七成以上的中国人都有创业的冲动,政府应该如何鼓励创业精神?对一些特定的产业或公司提供政策支持吗?许多专家都不赞成这种作法,近期,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威廉·科尔和拉曼纳·南达就发表了一份报告,他们指出:这种做法无异于“打假球”——在比赛前就挑选胜利者。政府真正应该做的,是集中精力完善制度。
总是有许多人希望靠新发明和新点子成为企业家,挤掉市场中那些低效率、吃老本的落伍企业。这是正常的新陈代谢,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步骤。像福特和比尔·盖茨这样的发明家让汽车和软件走向商业化,自己也成为了企业家,他们的革新造就了新的产业。尽管如此,这种类型的创业企业在社会中也只占一小部分,在被誉为“创业天堂”的美国,平均每千家创业企业中也只有一两家能幸运地得到风险投资。
生产模式发展到今天,老企业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加生产力已经不太常见了,效率高的企业淘汰低效率的企业已经成为主流。澳大利亚经济学家约翰‘福斯特2008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即使在水泥业等传统制造业中,新晋企业在生产效率上也占有优势。一些经济学家的相关研究也表明,在一个企业创立之初,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至关重要。因此,以科尔和南达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都认为,决策者应该尽可能地关注那些得到风险投资且正在努力想出好点子的企业。
根据美国统计部门的数据,75%的初创企业雇员少于5人,只有不到0.5%的公司在起步阶段就可以雇佣百人以上。这些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自于银行的贷款与抵押证券。决策者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资本市场将资源再分配给高效的企业。因此有很多评论家更倾向于用直接补贴给那些小规模的初创企业以鼓励创业精神。然而,这种事先挑选“胜利者”的方法有几个不利的因素:
第一,企业自身的特质决定其是否可以生存与成长。风险投资人耗其一生钻研这项工作,但仍然有一半以上的投资入不敷出。决策者难道在投资领域能胜过这些风险投资人吗?所以,他们应该集中精力构建一个竞争性的金融市场,这样才能促进创业。正确的体制是更好的基石,可以加速创业与生产力的成长。科尔和南达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在个人破产法比较严格的地方,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小企业,因为如果这些企业破产的话,根据法律,银行有很大的可能收回贷款。
第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对企业给予直接的资金支持经常会变成一个高度政治化的过程。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官员们都喜欢宣称自己的地区将会是下一个高新产业聚集地。在美国的50个州中,有49个都曾经宣布会成为生物科技中心。尽管大多数由风险投资家资助的生物科技项目都集中在波士顿与旧金山,但不会有官员承认自己前期的所谓“规划”是失败的。
经济学家们都赞同政策对于创业者的扶持,任何地方都是如此。但是,应该以正确的方法来执行,想在事前就挑选出胜利者的方法是不会成功的。
1“支持捕鲸,有好处”
近日,一位日企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证实日本通过金钱手段贿赂发展中国家支持其捕鲸。
“我们可以帮助贵国发展水产业。如果有兴趣请支持日本捕鲸。”这位员工说他经常这样游说非洲和加勒比海各国的政府官员。
2决定英国命运的破皮箱
6月22日,英国财长乔治·奥斯本手执装有新一年预算案的破皮箱让媒体拍照,这已经成为近年英国政府公布预算时的固定仪式。
3平板电脑的杀场
2007年,是华硕(Asustek)品牌率先推出了“上网本”的概念。在苹果推出ipad后不久,华硕又举行发布会,推介华硕版本的平板电脑“Eee Pad”。专家称,电脑市场已进入平板时代。
4德国报废汽车走私到非洲
2009年德国政府向近200万拥有汽车的德国人提供换车补助,但是人们并不知道报废后的旧车去向何方。德国警方近日发现
12辆报废车经过汉堡港销往西非国家贝宁。经曝光后引起舆论哗然。
5廉价航空和美女空姐
许多欧洲人最近开始选择俄罗斯廉价航空公司Avianova的航班。不是因为他们的服务有多好,而是因为他们的广告——美女是唯一的主题,显然,这则广告很成功。
6纠结的网
所谓三网融合,是指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三合一的新网能囊括整个地球吗?让世界更便捷还是更混乱?
7“我们不要无用的争论”
政府政策激励 篇4
一、甘肃玛曲县草原生态补偿政策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 甘青川三省交界处, 是甘南藏族自治州乃至甘肃省主要的纯牧业县之一。境内气候高寒阴湿, 冬季较长、暖季较短, 全年无绝对无霜期, 全县平均海拔3300m, 年平均气温在1.1摄氏度左右。总土地面积为101.9×104hm2, 其中草地面积91.1×104hm2, 占总土地面积的84.27%。草原畜牧业是全县的主要支柱产业, 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 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 天然草原退化日趋加剧, 鼠虫害严重, “黑土滩”型和退化草地面积不断扩大, 草地生态环境面临极大挑战。
自2003年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以来, 玛曲县按照国家政策在草原牧区以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为目标, 以禁牧舍饲减轻草场压力为核心, 以调整优化畜牧生产结构为出发点, 坚持草原建设与保护、禁牧舍饲与转变畜牧产业结构、生态建设与增加牧民收入相结合, 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总体思路。在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框架下, 对其中的沙化、极度退化和“黑土滩”型草地采取了补播、灌溉、施肥、灭鼠、除莠等综合治理措施恢复草原植被, 为使牧草得到休养生息, 积极鼓励引导牧民实行舍饲圈养;同时按照甘肃省的要求, 禁休牧饲料粮补助 (禁牧每年补助饲料粮11.815斤/亩, 补助5年;休牧每年补助饲料粮1.38斤/亩, 补助5年) 折现资金不对牧户直接兑现, 以修建暖棚 (200元/M2, 每户不小于80M2) 、饲草料购置 (0.9元/斤) 、建植人工饲草料基地 (80元/亩) 、本品种选育 (以村为单位进行) 为主兑现给牧民;将项目区的牲畜, 采用牧民已有暖棚转移一部分, 利用饲料粮折现资金修建的暖棚转移一部分, 出栏一部分和往其他草场转移一部分的方法转移牲畜, 同时加大对这部分牲畜饲草粮的补饲力度, 缓解草场压力。截止2008年年底, 共完成禁牧30万亩、休牧685万亩、划区轮牧10万亩、补播改良草场155.2万亩、围栏建设1746.36万米、牲畜转移87.8810个羊单位, 共完成投资21625.920785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16045.003697万元, 地方配套及牧民自筹5580.917088万元。 (1)
为巩固“退牧还草”工程成果, 促进牧民增收, 加大对草原的保护力度, 2010年12月玛曲县开始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 开展了草场承包细化完善、基本草原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划定、牧户补贴信息录入和审核等各项基础工作。于2011年共完成8010.4336万元补奖资金的发放, 受益户达到8101户: (2) (1) 禁牧补助265万亩, 对禁牧封育区采取每年20元/亩的标准予以补助; (2) 草畜平衡奖励面积1023.02万亩, 即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 在核定合理载畜量的基础上, 按照2.18元/亩的标准对未超载放牧的牧户给予补贴; (3) 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 包括增加牧区畜牧良种补贴、实施牧草良种补贴、实施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三项内容, 其中玛曲县按照人工种草10元/亩、生产资料补贴500元/户的标准进行了补贴; (4) 建立了监督考核机制。
二、牧民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
1. 成本分析
要对牧民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成本进行合理的判断, 首先必须弄清楚牧民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经济利益损失。根据项目执行和牧民参与的情况, 牧民的经济利益损失一般由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构成。
(1) 直接成本。首先应该明确的是草原生态补偿项目只包括工程的投资款和禁牧、休牧区的饲料粮补助款, 其他配套建设项目均未有专项投资。而直接成本却包括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给牧民直接造成的钱粮损失和其他配套建设项目必须支付的材料费、管护费和人工成本等。即使是工程的投资款, 也还需要牧民自筹30%的资金, 围栏建设 (20元/亩, 其中国家补助14元/亩, 占70%, 牧民自筹6元, 占30%) ;而且, 禁牧、休牧区的饲料粮补助款并未专项用于饲料粮补助, 而是分流出部分资金用于暖棚建设、建植人工饲草料基地、本品种选育等, 使本就不足的补助资金雪上加霜。此外, 在对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区中沙化、极度退化和“黑土滩”型草地采取的补播、灌溉、施肥、灭鼠、除莠等综合治理措施也未有专项投资或补助, 对于推行的舍饲圈养也没有进行技术补偿, 无形之中加重了牧民的负担。
(2) 机会成本。据调查发现, 草原对于牧民来说除了可以用于放牧牲畜, 还可以用来出租, 这两种方式均会给牧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就机会成本而言, 牧民因禁牧失去了 (禁牧期限内) 部分可供放牧牲畜的草地或可供出租的草场, 经济利益的损失也就不可避免;在草畜平衡政策中, 由于限畜, 牧民则会失去超载牲畜和依托超载牲畜所获取的畜牧业经营收入, 如售卖牲畜和畜牧业产品 (牛肉、羊肉、牛皮、羊皮、毛制品、酥油、曲拉等) 所获取的收入。然而, 至今草原生态补偿政策也没有考虑对牧民因禁牧和减畜所承担的这部分机会成本予以补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钱粮补贴到期停止后, 即使牧民能够通过其他途径 (如转产就业、外出打工、开小卖店) 来填补部分经济利益损失, 但与牧民所投入的劳动量和在草原放牧生活所带来的生活享受相比, 都是在增加牧民的负担。倘若国家对牧民因禁牧和减畜所承担的这部分机会成本不予以补偿, 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再加上基层地方政府监督的弱化, 对于禁牧和减畜的牧民来说, 尤其对于经济贫困的牧民来说, 在难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增产增收时, 必然返牧或增加放牧牲畜数量。
2. 收益分析
牧民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收益, 短期内主要是政府给予的补助, 从长期来看是主要因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而带来的持续稳定的收益。
但就生产性基础设施来看, 一方面, 现行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并没有专项资金用于牧民亟需的暖棚建设、建植人工饲草料基地等;另一方面, 对于牧民, 尤其是经济贫困的牧民来说, 没有能力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持续的治理, 未来草原生态环境会变好还是变坏, 对于牧民来说都是无法预知的。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原因, 使牧民的长期收益具有较高的风险。
综上所述, 在草原生态补偿项目中政府要生态与牧民要生计, 二者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利益冲突, 尽管政府在草原生态补偿项目中采取的公共财政补贴等经济激励政策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这一冲突。但是, 目前牧民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是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 还是消极参与的态度, 主要是在看政府能够提供哪些层面的补助, 补助多少, 能否解决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 将政府提供的补助资金与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之前的收益进行比较后的理性选择。但就目前牧民在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中承担的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风险性来看, 现行草原生态建设补偿项目的补助层面、补助资金明显不足。
三、草原生态补偿中政府与牧民之间激励不相容的博弈分析
借用博弈模型, [4]进一步分析在政府补偿不足的情形下, 政府与牧民在草原生态补偿项目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对草原生态补偿项目实施绩效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在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执行过程中, 对于牧民来说, 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 都是他们博弈的对立方, 政府既是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者, 也是执行者。从微观主体和宏观主体的行为互动中分析政府的政策选择和牧民行为对草原生态补偿项目实施绩效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1. 模型设立
首先假定博弈双方的行为都是一次性的, 政府首先决定是否在实现生态保护目标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补偿牧民的经济利益损失, 即重视牧民利益, 而牧民在观察政府的政策选择之后, 在积极参与和消极参与中做出选择。
这个假定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事实做出的: (1) 受受教育程度和对新事物接受能力的影响, 再加上思维定式现象的存在, 牧民较难改变自己最初对政府的看法, 即使政府在观察到牧民的行为之后, 在重视和不重视牧民利益之间重新做出选择, 牧民在短期内也不会改变自己的选择; (2) 群体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认同、激励和学习的效应, 其他牧民的看法对单个牧民来说具有强化作用。假设政府和牧民都是序贯理性的, 并且理性和支付函数都是双方的共同知识。由此, 该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可以用扩展式来表示, 如图1所示。
在图1中, 每一个支付向量的第一个数字代表政府的支付, 第二个数字代表牧民的支付。
博弈方一:政府。政府的收益是牧民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时所做出的选择的函数, 当牧民选择积极参与时, 政府将会获得较高的收益 (EH) ;当牧民选择消极参与时, 政府将会获得较低的收益 (EL) 。同时, 当政府重视牧民利益时, 将会选择支付较高的成本 (CH) ;当政府选择不重视牧民利益时, 将会选择支付较低的成本 (CL) 。
博弈方二:牧民。牧民的收益由短期收益 (RL、Rl) 和长期受益 (RH、Rh) 构成, 且RH>RL、Rh>Rl。牧民选择积极参与时, 会支付较高的成本 (DH) ;牧民选择消极参与时, 会支付较低的成本 (DL) 。
2. 模型分析
采用逆推归纳法求解该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首先, 先从第二阶段来看, 据我们在玛曲县的调查发现, 在现行的草原生态补偿政策下, 由于补偿不足 (只针对直接成本进行了部分补偿, 对机会成本则完全未考虑) 、补偿方式单一, (3) 再加上生产性基础设施 (暖棚畜舍、人工饲草料基地等) 的严重缺位, 因此牧民对未来的经济收益普遍持不乐观的态度, 认为参加草原生态建设补偿项目后的预期收益不高, 不足以弥补积极参与带来的额外成本支出和所面临的收益风险, 就有RL-DL>RH-DH, Rl-DL>Rh-DH成立。此时, 无论政府是选择重视牧民的利益, 还是选择不重视牧民的利益, 牧民都会选择消极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 因为目前情况下这是牧民的严格占优策略。
其次, 从第一阶段来看, 政府知道该博弈进入第二阶段之后, 牧民将选择消极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 又由于EL-CL>EL-CH。因此, 政府也将在第一阶段选择不重视牧民的利益, 使双方的成本支付为 (EL-CL, Rl-DL) 。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该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为 (不重视, 消极参与) , 该结果也就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一低效均衡点形成的根源是政府要生态与牧民要生计在草原生态补偿项目上激励不相容的体现。
四、基本结论及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和启示:
在现行的草原生态补偿项目政策下, 牧民参与项目后的收益 (短期收益) 不足以弥补其承担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 政府要生态与牧民要生计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激励不相容, 导致二者之间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为:政府选择不重视牧民的经济利益, 牧民则选择消极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这必将严重影响草原生态补偿项目实施的绩效和可持续性。政府要想破解这一难题, 可通过引入可置信的承诺或可置信的威胁 (惩罚) 来强化对牧民的激励, 以提高牧民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积极性。
但就现实情况而言, 一方面, 现有的草原生态补偿项目是政府“自上而下”主导制定和推行的, 牧民只是被动的参与, 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参与到项目的设计、规划、制定与管理之中。为了保证生态保护目标的实现, 草原生态补偿项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手段。但就调查的结果而言, 草原围栏已经破旧不堪, 有些地区只剩几根铁丝线连在一起, 有些水泥柱已经换成了树枝, 有些地区道路两旁已经完全没有围栏, 只剩几根水泥柱立在那里;生产性基础设施, 受调查牧户中有52.38%的牧民家庭没有暖棚畜舍, 有61.90%的牧民家庭没有人工饲草料基地;牲畜方面, 草原生态补偿项目实施前2002年年初各类牲畜合计66.16万头 (只、匹) , 出栏率24.56%, 到2011年年初各类牲畜合计103, 28万头 (只、匹) , 出栏率28.57%, 虽然10年间出栏率增长了4.01个百分点, 但是牲畜的总量却增加了37.12万头 (只、匹) 。以上各方面表明牧民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意愿不强, 多为政府强制实施下的消极参与。另一方面, 虽然我们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 政府知道博弈进入第二阶段以后, 牧民将选择消极参与。但不幸的是, 在2008年“退牧还草”工程结束之后, 2011年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虽然提高了禁牧补助标准, 并就草畜平衡奖励、生产性补贴 (畜牧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生产资料补贴) 进行了细化, 但仍没有针对牧民由于禁牧和减畜所承担的机会成本予以充分考虑, 也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 客观上仍是对牧民经济利益的不重视。这就使政府和牧民在草原生态补偿项目上陷入了上述低效的博弈均衡状态。
虽然, 政府可以通过引入可置信的威胁 (惩罚) 来破解这种低效的博弈均衡状态, 如通过加大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监管力度和对违背政策的牧民进行严惩等手段来督促牧民采取积极的参与行为, 但这种过度依赖政府强制推行的方式不仅因草原生态补偿项目涉及的地域范围广、参与牧民众多, 执行成本高昂, 实际操作难度极大, 对提高草原生态补偿项目实施绩效的作用非常有限;而且一旦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 基层地方政府的监管弱化, 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成果也就将难以保存。因此, 通过引入可置信的承诺 (如对牧民因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而损失的经济利益和承担的成本进行充分的补偿,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对牧民的经济激励, 提高牧民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积极性, 才是政府必然的选择。
所以, 政府若要使草原生态补偿项目具有较高的实施绩效, 在草原生态补偿项目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设计上必须以充分尊重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牧民的利益为核心, 对其所承担的经济利益损失和成本 (直接成本、机会成本) 予以充分的考虑, 以实现政府要生态与牧民要生计的激励相容。[5]
参考文献
[1]常丽霞, 沈海涛.草地生态补偿政策与机制研究——基于黄河首曲玛曲县的调查与分析[J].农村经济, 2014, (03) .
[2]巩芳, 常青.我国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于应用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3]刘燕.西部地区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完美公司激励政策 篇5
完美公司自2006年12月1日开始施行新的奖金制度。这是完美公司一次重大调整,必将为完美公司的腾飞,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为广大完美的爱用者和经营者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请以前做过完美的朋友和现在想了解完美事业和广大消费者能真正明白完美新制度的深刻内涵。共有38项优惠制度我们简单的介绍前 5 种
一、优惠顾客。无论您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您都要从优惠顾客进入完美事业。优惠幅度18% 500-----1000PV 优惠6% 1000----2000PV优惠9% 2000---4000PV优惠12% 4000—6000PV 优惠15%
6000PV以上优惠18% 条件是个人无限期累积。而且是永远不归零上到那个级别,就永远享受那个级别的待遇。如果您想从事这个行业,在这个阶段通过个人的销售也能得到一定的收益。如果您想把事业做大,那就要转为公司的销售代表。销售代表也很容易。只要您坚持一个动作,重复完成。您早晚可以成为公司的销售代表。
二、销售代表又称为直销员
升级条件:
无论是您还是您介绍的朋友自己消费或者销售的所有业绩都算您的升级积分,而且是整组累积,无限期累积到3.6万,升级当月正组达到12000PV这个时候您成为公司的销售代表。解释一下,就是您通过使用产品,认为产品不错然后告诉你的周围的亲戚朋友让他们也用上好的产品。通过您介绍的所有的业绩都是您的升级积分。这样没有时间限制的的累积到3.6万。无论多少人无论多长时间只要达到3.6万积分PV就可以成为直销员--简单吧?
这个时候的优惠条件为:
1、当月整组业绩达到12000。你个人的优惠是30%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您自己使用完美产品或者销售的话都是30%的优惠。如果成为销售代表整组业绩后达不到12000的话,公司分成两个阶段也给你优惠。当达到6000—12000时您是26%;当200---6000之间的时候是23%的优惠。
2、如果您成为销售代表后,你和你下面的每一个不是销售代表的优惠顾客都有差额奖金。举个例子,比如您下边无论是谁发展的优惠顾客他从进入完美,所消费或者销售的业绩都和您有直接的关系。当他在500—1000的时候,您有24%的差额奖金。就是120元。如果您的团队中有十个这样的您当月就是1200元的奖金。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我们到了销售代表这个级别,每个月拿到3000到5000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所以希望想运做完美的朋友一定要看明白。一定要弄懂,升到销售代表能给您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只要你能无限期累积到3.6万。您就在您一生中有不小的改变了。但这仅仅是开始阶段。此时公司会颁发给你直销员证书和最低保障金300元~ 大概月工资在1500-2500之间根据你的业绩走最低也有1200。
三、初级经理 只要你在帮助1-2位朋友做到直销员你就是初级经理
你 此时就是【初级经理】
帮助 1-2位朋友------------------↓
↓
直销员 直销员
(3.6)(3.6)
此时你就是初级经理了~也很简单吧 给你9%的领导奖金和2%的特殊奖金这个2%比较难解释清楚。还有公司给你的意外人身保险10万元,然后公司会请你国内免费旅游到珠海澳门然后去公司总部参观。还走走红地毯住5星级酒店月工资在3000-5000元之间
四、中级经理 只要你能帮助3-4位朋友做到直销员你就是中级经理 你 此时就是【中级经理】
帮助 3-4位朋友---------------------------↓
↓
↓
↓
直销员 直销员 直销员 直销员
(3.6)(3.6)(3.6)(3.6)
9%领导奖金+2%的额外奖金+6%的无限代奖金。这个6%给的也比较麻烦也不好解释怕越解释你们越糊涂
公司会请你到国外旅游 马来西亚 巴黎 每年旅游的地方不一样听说还会去慕尼黑喝啤酒呢
月工资在1万-3万之间
五、高级经理 只要你能帮助5-6位朋友做到直销员你就是高级经理 你 此时就是【高级经理】
帮助 5-6位朋友------------↓
↓
↓
↓
↓
↓
直销员 直销员 直销员 直销员 直销员 直销员
(3.6)(3.6)(3.6)(3.6)(3.6)(3.6)
奖金大概在3-5万之间/月
享受联合激励下的政策便利 篇6
海关总署稽查司司长孟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合作备忘录里推出的40多条措施,对出口业界来讲不仅是当下的便利和实惠,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和指导。
诚信出口享受VIP待遇
据海关总署统计,目前中国海关高级认证企业总数不足进出口业务的1/100,但是纳税额已经占到全部1/3以上,近年来数据还在呈上升趋势。
孟杨把联合激励措施归纳为绿色通道类措施;减少查验、抽查类措施;优先办理手续类措施;简化手续、缩短时间类措施;重要参考类措施和改革试点类措施等六大类。
孟杨说:“在这六类措施中,前四类是企业受益效果最直观、企业获得感和体验感最直接和最明显的措施。”
记者发现,在前四类措施中,行政审批绿色通道、进出口先行验放、企业办税绿色通道等将大大便利企业,降低企业成本。海关、质监部门目前对高级认证企业的进口查验率只有0.8%左右,基本做到无因不查,与对失信企业100%查验率相比,将大幅度减少对进出口企业的干预。参与此次联合激励的其他部门,如发展改革部门、财政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在专项基金项目、土地供应、财政资金支持等方面都将给予优先考虑,相当于让高级认证企业享受VIP待遇。另外,税务部门将符合条件的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评定为一类出口退税企业,在5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办结出口退税手续,比二类企业10个工作日和三类企业15个工作日都要节约大量的时间。
在重要参考和改革试点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李聚合也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建议,在企业债券的发行当中,鼓励发行人披露海关认证信息,提高发行人的市场认可度,降低融资成本。李聚合说:“国家专项建设基金项目申报,同等条件给予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优先考虑;粮食、棉花、进出口配额管理,对海关高级认证企业给予一定的激励;电力体制改革,对高级认证企业要优先考虑;境外发债备案管理,可以对高级认证企业实行一次核定、分期分批发行试点;政府项目招投标,对高级认证企业简化相关手续。”同时,他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对高级认证企业重点激励,并称这些措施对企业出口利好都是实实在在的。
不以规模论诚信
高级认证企业荣誉资质的获取问题,是中小微企业最关心的。对于企业大小、规模等门槛,孟杨回应称:“这不是衡量的标准。”
“目前,海关对企业的评价主要基于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我们现在鼓励所有海关的注册企业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不以大小来论。” 孟杨说。
按照《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行政规章,海关根据企业的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规范、贸易安全等信用情况,将企业分成4个等级。最高等级就是高级认证企业,其他由高到低分别是一般认证企业、一般信用企业和失信企业。
要成为高级认证企业,只需要向海关提出申请即可,这种申请也是免费的。申请以后,海关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和制度标准对企业进行认证。
谨防患得患失
高级认证企业的荣誉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对于已经成长为海关高级认证的企业,孟杨指出,需要注意三个方面,才不至于患得患失。
第一,不发生进出口失信行为。 比如,高级认证企业有时不是主观故意,但也许它的合作伙伴在供应链上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可能会发生走私、违反海关监管规定、拖欠应缴罚款等行为。有的高级认证企业没有持续加强管理,可能会出现伪造企业信用信息、假借海关或者其他企业名义获取不正当利益等事情。一旦企业触及失信红线,海关就会依法取消高级认证企业资质,并且依据有关规定取消其适用的各项激励措施。
第二,保证在其他领域守法守信。过去,有的进出口企业认为,只要在海关表现好就可以了,在别的地方表现情况不会被知晓。现在由于40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部门间加强了协助协同,相互的信息是共享的,所以除了在海关有良好表现以外,在其他部门也不能上黑名单。
第三,不是获评后就一劳永逸。海关每3年对高级认证企业重新认证一次。对高级认证企业来说,不能仅仅满足于不违法、不失信,要在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记录和贸易安全等方面始终站在进出口领域最前列,成为一种典范和标杆。
据悉,与联合激励配套,联合惩戒也正在研究并推动进行中。目前海关总署已经完成有关联合惩戒备忘录的草拟工作,提交国家发展改革委进行审核,这项工作有望在2016年年底之前完成。
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 篇7
1 我国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综述
对于建筑节能激励问题,各国政府通常采取经济激励作为市场机制下的主要补充干预和调节手段。
我国的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1949年~1978年计划经济时代,主要通过政府指令来调节,特点是:“统一分配、凭证定量、控制使用”。这种强制政府指令适用于供应短缺情况,无视市场规律,放弃价格调节机制。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建筑能耗普遍较低,但是居民生活不便,舒适度差;(2)1978年~2000年的改革初期,以立法规范为主,行政手段为辅。这一时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法规,各地设立能源管理机构。该时期建筑节能逐渐得到关注和重视;(3)2000年以来建筑节能深化改革时期,我国除继续完善建筑节能法律体系外。例如2008年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提出新建建筑必须达到节能50%的标准;同时,还制定了设立物质奖励、财政补贴或优惠性贷款等一系列激励手段,通过这些政策人们的用能行为发生了改变;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建筑节能示范区、试验区;专业节能服务公司应运而生,通过合同能源管理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能源服务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产生了新的能源管理商业模式。
通过我国的建筑节能实践充分说明了:强制性的建筑节能政策,有一定效果但是,没有充分调动各节能主体的积极性,导致隐形成本增加。经济激励政策由于其自愿性、鼓励性的特点,能有效地推进建筑节能产业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但和发达国相比,整体节能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建筑节能激励政策不完善,节能改造资金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快速进展。
2 我国建筑节能激励现状
普通建筑能耗高、能源浪费严重等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建筑节能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以来,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但是大部分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同时,我国的节能激励政策通常实在是在鼓励优惠政策中顺便加入了节能降耗的内容,激励政策向建筑节能倾斜的强度不够。具体来说,我国建筑节能激励政策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2.1 民众节能意识薄弱
目前,建筑节能在我国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各级政府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度和投入度不够,政策激励不到位,社会公众的节能意识淡薄。虽然从1991年起,我国每年都会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普及节能知识,推广节能经验,对提高社会节能意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26年的宣传主题来看,理念混乱、缺乏系统性。笔者认为,节能宣传的核心应该是如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能源供给的可持续性。
2.2 公共机构参与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虽然对公共机构建筑节能实行了能源费用“实报实销”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不是强制性的约束,没有考核标准。在缺乏约束的激励政策下,会增加监管成本。由于不属于强制性要求,同时节能资金有保障,没有设定节能考核指标以及有效的奖惩制度,公共机构在建筑节能改造上积极性普遍不高。
2.3 激励政策不完善
我国的建筑节能激励政策不完善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激励对象单一,我国目前建筑激励的对象仅限于节能产品技术的供应方,西方国家的激励对象既包括节能产品的使用者和消费者,还包括建筑节能产业的研发者、建筑商和节能服务公司和社会机构等其它主体。(2)激励角度单一,我国目前仅对墙体材料实施相关税费减免,国外国家的激励既包括新建节能型建筑还对现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两方面。(3)激励手段单一,我国目前的激励主要以财政补贴为主,其他激励则相对较少。欧美国家广泛采取各项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贷款补贴、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激励政策。同时,我国激励性政策偏重于事后奖励,项目建成验收后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做法对于建筑节能这种前期投入大,隐形收益在建成后凸显的工作显然不太合适。
2.4 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公共建筑节能激励的政策多数还是停留在法律层面上,主要原因在于制定时着眼于宏观方面的规定,缺乏针对性,缺少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的具体政策,因此到,各个地区实施可操作性不强。
2.5 节能服务公司发展缓慢
建筑节能服务公司作为建筑节能减排的中介机构,在建筑节能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提出经济适用的建筑节能方案,实现节能降耗、费用的优化。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对我国建筑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国建筑节能服务公司,面临市场不成熟、融资困难、人才匮乏、标准相对滞后等问题,因此发展发展缓慢。
3 我国建筑节能激励政策建议
3.1 构筑完善的建筑节能宣传多元平台
建筑节能信息平台是民众获得节能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积极搭建一个形式灵活多样的、内容充实的、信息准确的既包含科普知识、又包含专业知识的宣传平台。
3.2 完善公共机构参与建筑节能的奖惩机制
建议取消“实报实销”制度,对每个公共机构根据其具体情况设定阶段性的目标,对于逾期未完成目标的机构由其自行承担能源费用,情节严重者建议给予相应的惩罚;按期完成目标和任务的的机构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
3.3 对不同的建筑类型和不同的主体特性的差别,建议制定分类别的激励方式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在制定时应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节能标准的差异,充分考虑建筑的现状的差异,使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在国家统一制定大目标下,应对不同个体的差异,政策应灵活有效。
3.4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筑节能项目
我国现有的建筑节能项目的融资模式还是以政府投资和政策性融资为主,社会资本参与度明显不够。在经济社会新常态,政府投资的项目将减少、投资额将缩减,在此背景下,社会资本在建筑节能项目中应发挥积极做作用。政府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尽快制定和完善金融机构对于节能改造工作支持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发展融资租赁、建筑节能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工具等市场融资模式。
建筑能耗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领域,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发展节能建筑,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缓解能源紧张现状,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建筑节能激励意在政府部门通过出台合理政策,吸引更多的建筑节能市场主体参与其中。研究建筑节能激励政策可以更好地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目标。我国建筑节能激励政策应借鉴和吸收国外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完善建筑节能激励政策,进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松涛.中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1/3[N].中国青年报,2012-11-24.
[2]赵永攀.建筑节能与社会经济效益研究[J].城市建筑,2013(2):233-234.
[3]李慧.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4]张琦.国外建筑节能政策比较分析与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12(5):48-53.
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分析 篇8
1 发展绿色建筑的两种不同政策
发展绿色建筑的两种不同政策分别是:强制性政策、经济激励政策。
强制性政策就是利用各种硬性的法律文件、行业行为准则加上强制执行的手段来实现目标。虽然这种政策的效果迅速又明显, 但是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而且对每一个生产者都实行相同的标准, 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
经济激励政策就是通过市场解决问题来影响对象做出行为决策。该政策和强制性政策比较的话, 具有成本低和效率高两个明显特征。理论上来说, 经济激励政策只要设计得当并且得以实施, 只需要很低的社会成本就可以实现推广绿色建筑的目的。
作者在本文中就经济激励政协对于绿色建筑发展的运作原理进行分析, 然后提出相应对策。
2 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的经济学原理分析
依照经济学原理来说, 没有过度的使用自然资源, 就不会出现自然垄断现象, 这样的话市场失灵情况也就不会发生, 也就是说社会资源会在市场机制下得到最优配置。但实际的市场并不是这种理性状态, 会存在一些经济外部性问题来干预市场对社会资源有效分配的作用, 这就需要结合强制性政策, 即通过一定程度政府的干预, 市场就可以发挥它的经济作用。绿色建筑的经济激励政策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经济有两种外部性问题, 一种是外部经济;另一种就是外部不经济。市场在通常情况下, 都会生产过量的外部不经济产品, 并且生产少量的外部经济产品。绿色建筑具有外部经济型, 而非绿色建筑产品又是外部不经济产品, 所以要想制定正确恰当的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 就要结合绿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和非绿色产品的外部不经济性两方面进行分析。
2.1 绿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分析
当绿色建筑产品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一点时, 会产生一个对于的均衡产量和价格, 但是因为没有把绿色建筑生产行为所带来的外部收益计算进来, 所以这个均衡还并不足以达到社会的最优产量。如果把外部收益计算进来就会产生一个较高的曲线, 此时, 全社会对绿色建筑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能够向社会生产的绿色建筑产品的供给达到均衡状态。这是的产量和价格才是最优的。
当外部经济性存在时, 是社会没有任何成本的分享了绿色建筑产品的外部收益, 使得绿色建筑产品的供给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造成社会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效应。要使绿色建筑产品的产量达到最优产量, 就需要政府干预来让绿色建筑产品的外部效益内部化。
2.2 非绿色建筑产品的外部不经济性分析
目前, 大多数的建筑产品都不是绿色建筑产品, 非绿色建筑产品具有外部不经济性的特点, 具体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 主要的体现为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消耗。其中环境污染又包括室内的甲醛气体对人体会产生危害、室外的粉尘噪音、地方性的酸雨和全球性的温室气体。
由于非绿色建筑产品的外部不经济性, 生产非绿色建筑产品的社会成本大于其生产者的内部成本。为了保证企业的产量能够达到社会最优产量, 政府同样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使生产非绿色建筑产品的外部成本内部化, 从而达到社会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3 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的提出
可以从两个反面进行分析, 来制定绿色建筑的经济激励政策:一方面是怎样将非绿色建筑的不经济性消除;另一方面是怎样将绿色建筑的经济性更好发挥。可以增加生产非绿色建筑产品的缴税标准来降低其生产, 反之可以给与生产绿色建筑产品的企业适当经济补贴进行鼓励, 这样就可以同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因此作者在本文中提出的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就是补贴政策和税收政策。
3.1 补贴政策
首先是对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者进行补贴,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热情, 从而增加生产能力, 扩大产业规模;其次是对绿色建筑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补贴, 这其实还是对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的一种间接补贴;再次就是同时针对生产和使用绿色建筑产品的人群进行补贴, 该方法就是结合了前面两种方法, 也将前边所说的两种原理结合到了一起。
通过上述三种补贴方法既能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热情, 扩大生产量, 又能够刺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从而扩大了市场的需求, 最大程度的促进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
3.2 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包括两种, 一种是税收优惠政策, 另一种是强制性税收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同补贴政策一样, 实际上是降低了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但是不同的是减免税收不像补贴政策那样需要国家拿出大量的资金, 只是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且易于执行。
强制性税收政策就是对非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者进行收费。政府可以对每单位产量的非绿色建筑产品征收定量税, 税的额度要帮助企业的产量恰巧达到最优的均衡状态。
4 结语
我国科普动漫税收激励政策研究 篇9
目前国内学者对科普动漫的研究相对集中,主要在科普动漫的发展现状及动漫在科普中的应用方面。武丹,姚义贤[4]对我国科普动漫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科普动漫发展还存在缺乏政策支持、创作人才匮乏等问题。龙金晶等[5]梳理了科普动漫发展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其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武丹,姚义贤[6]分析了中日科普动漫发展水平的差距,从发展模式、品牌建设、内容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中国科普动漫的对策。江锐,黄道军[7]分析了动漫应用于科普知识传播中的表现形式、独特优势,并深入探讨了科普动漫制作的要求和技巧。路盛章[8]通过国内外比较,分析了我国科普动漫发展的整体状况和发展前景,并就科普事业与产业并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综合以上研究可知,科普动漫发展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科普动漫具有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的特征,在客观上迫切需要国家和政府实行一定程度的保护。因此,作为政府的重要宏观调控工具的税收政策凭借其有效的经济利益激励效应,可以期待为我国科普动漫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1 我国科普动漫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有较多企业从事动漫的创作,但致力于科普动漫创作的却非常少[4]。作为传播科学知识的有效形式,科普动漫却主要是依靠整体动漫产业,并没有形成完善和独立的创作模式[6]。
我国动漫产业在早期也曾取得过非常优异的成绩,但中间出现了发展的断裂。自80年代起,大量涌入的日、美动漫产品急速占领了我国90%以上的份额,对我国动漫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6]。自2004年后,政府意识到该产业的重要性,逐渐重视其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据估算,我国动漫产业每年存在直接市场近200 亿,相关衍生品市场近4 000亿,并且还在快速增长中[9]。截至2014年,我国动漫年产值达到1 144.8亿元人民币(图1),相比2013年增长15.87%。预计至“十二五”期末,我国动漫产值将比“十一五”期末至少翻一倍[10]。
相比于整体动漫的高速发展,我国科普动漫的发展却极其缓慢。例如2008年,制作完成的科普动漫作品只有16部,仅占国产动画片总数的6.4%。另外,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普遍偏低[11],青少年时期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12],而科普动漫是青少年接受科学知识的最方便方式,故加快我国科普动漫的发展是必要的。
数据来源:据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整理而得。
造成科普动漫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科普动漫税收政策的不完善,致使众多的动漫公司未设置专门从事科普动漫创作部门,或仅为服务其它项目而制作科普动漫[13]。因此,应加强对我国科普类动漫产品的现行税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给出相应的建议。
2 我国科普动漫的现行税制分析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税收政策是国家优化支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14]。科普动漫产业作为幼稚产业理应得到政府税收政策的支持,然而我国并没有制定科普动漫产业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按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相关条款,文化产业涵盖了科普产业[15]。因此,文化产业的相关税收政策适用于科普动漫企业。除此之外,科普动漫是以动漫为表现形式宣传科学知识,有关动漫产业的税收政策也可应用于科普动漫企业。
根据对我国现行文化产业以及财关税[2009]31号文、财关税[2011]27号文、财税[2013]98号文、财税[2013]106号文的总结整理,现将具体有关科普动漫的税收政策汇总如表1。
3 我国科普动漫现行税制问题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科普动漫税收优惠政策还存在如下问题:
3.1 缺乏针对性税收优惠政策
目前,有针对性的科普动漫税收体系还没有建立。首先,支持科普动漫发展的政策法规十分零散,没有统一的整合;其次,支持科普工作开展的税收条例散见于针对其他对象(包括文化产业和动漫产业)的法律法规之中,科普类动漫的发展没有税收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更谈不上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
3.2 税收优惠政策覆盖范围小
动漫产品无法享受到增值税方面的优惠,只能享受到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16]。在我国,行业内的大多数企业仅某些部门创作动漫产品[16],没有把动漫作为独立的经营类别剥离出来,因此就无法享受企业所得税方面的优惠政策。此外,动漫企业的认定需要达到一定标准,比如自主开发的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必须占企业总收入60%以上等相关“八项标准”。而我国动漫企业注册资金不足500万元的小企业居多,份额占90% 以上[13],很难达到 “八项标准”的相关要求,因此能真正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较少,即便单独按内容性质剥离出来,科普动漫企业相比普通动漫企业亦将更难满足上述标准。
3.3 缺乏针对中下游环节的税收政策
上述税收政策主要针对科普动漫的上游环节,对科普动漫的播出、放映以及衍生品开发的中下游环节缺乏相关的优惠政策[17]。断裂的生产链会影响到一个产业的循环运作,科普动漫产业也是一样。要想实现科普动漫的真正发展,必须关注其上、中、下游整个产业链的运作。
3.4 税收优惠政策的延续性不强
上述税收政策大多是临时性政策,具有政策时限。如进出口关税方面的优惠截止到2015年底,而科普动漫软件的开发需要很长时间,企业可能会因为享受不到政策优惠而放弃开发。此外,具有有限时效性的政策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该行业的前瞻性,促发投机行为,这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4 对策与建议
科普动漫是科学知识普及的重要途径,而有效的税收激励政策能够促进其发展。针对以上问题,财税部门应及时制定激励科普动漫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推动其快速发展。
4.1 制定有针对性的科普动漫税收政策
为鼓励科普动漫的发展,建议财税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其相关税收政策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税收政策文件。对于动漫企业中生产出科普动漫产品较多的企业给予更大幅度的税收优惠,如一个企业科普类动漫产品超过一定比例后,可以给予其增值税方面的更大优惠。
4.2 扩大税收优惠政策覆盖范围
增值税方面的优惠政策范围较窄,建议优惠对象由科普动漫软件扩展到科普动漫产品,这样更能够起到激励效果,提高科普动漫企业生产积极性。另外,我国动漫企业的认定标准对于我国动漫企业而言太高,建议降低认定标准,扩大优惠范围。
4.3 制定针对科普动漫中下游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
科普动漫完整的生产周期为“创作产品—生产产品—播出产品—开发衍生品”这样一个完整的循环链[4],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应考虑各个环节的运作,除了给予国家认定的科普动漫产品开发生产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外,对于中下游环节也要给予税收优惠[17]。科普动漫产品的发行、播映推广环节风险较大,收益面临不确定性,建议给予税收优惠。企业盈利的关键环节是对衍生品的开发、销售,因此,为促进科普动漫发展,这方面的税收优惠也必不可少[18]。如对投资于科普动漫衍生品生产的企业可以适当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
4.4 延长税收政策优惠期
海大集团股权激励政策问题研究 篇10
1. 海大集团的股权激励现状
海大集团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公司股票;激励对象:公司核心管理、技术和业务人员共121名;股票期权数量:授予激励对象1510万份股票期权, 包含首次授予的1360万份及预留的150万份股票期权;分期行权时间:本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有效期为自首次授予股票期权授予日起五年, 首次授予的股票期权自授权日起满12个月后, 激励对象在可行权日内按10%:30%:30%:30%的行权比例分四期行权, 预留股票期权在首次授予股票期权授权日后24个月内一次性授予, 自预留股票期权授权日起满12个月后, 激励对象在可行权日内按50%:50%的行权比例与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的第三和第四个行权期同步、分两期进行行权;行权价格为32.15元。股票期权授予日为2013年5月11日, 2012年5月19日公司完成股票期权授予登记。因实施2012年度利润分配, 2012年9月26日, 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 首次授予股票期权数量调整为2720万份, 股票期权行权价格调整为15.98元。
2. 海大集团股权激励所存在的问题
(1) 股权激励方式过于单一
海大集团首次实施股权激励方案, 采用股票期权的方式, 这与我国大约80%的上市公司采取的方式相同, 其激励模式相当单一, 在一定程度上, 曲解了股权激励应有的含义。与此同时, 海大集团狭义地理解股权激励和单一运用股票期权模式, 导致激励模式与本公司实际发展状况不相匹的情形。
(2) 绩效衡量欠科学且欠长期
从目前公布的方案看, 海大集团股权激励方案的绩效指标全部集中在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这些仅有的指标上, 完全没有体现企业的个性和战略发展导向;同时, 这些指标的比较几乎全部采用了纵向比较的方式, 这不仅无法区分行业性的因素和激励对象的贡献因素, 而且纵向比较更容易被操纵, 在具体数值的确定上很难确定哪一个是合理的, 很容易形成无效激励;另外, 海大集团的全部方案都采用了一个年度作为衡量周期, 很难确定保这种激励和实际行为的长期性。
(3) 激励水平和激励成本欠适当
海大集团激励成本过大, 一方面是因为激励水平过高或者激励对象数量过大造成的,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行权期过短而使成本承担比较集中, 两者都会造成净利润很大一部分被激励成本所侵蚀。事实上, 海大集团在已公布的方案中, 存在激励过度和激励成本过大的情形, 这样便会造成海大集团忽略掉薪酬结构、期权价值和激励成本等问题对各年度利润的影响。
二、海大集团股权激励政策的问题原因分析
1. 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是股权激励方式单一化的原因
海大集团的发展模式具有局限性。海大集团的发展历程而言, 海大集团除了采取扩大销售市场, 以及丰富产品种类来增加自己的销售额之外, 并没有任何采取收购或兼并的意向, 这样一来, 便使企业自身的发展受到局限, 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资本市场。
2. 内部机制的缺乏弱化了股权激励机制的机制性和长期性
海大集团内部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在海大集团所披露的信息中, 可以看出, 缺乏对公司财务的核算和经营管理者业绩评价的监控, 以及缺乏对高管层必要的约束和监督, 导致控股股东采取大量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 如提高当期利润, 高价套现持有的股票、减少长期的研发费用。
3. 激励标准的制定存在不足, 导致绩效衡量欠科学且欠长期
海大集团的管理办法并未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对于海大集团而言, 在其所发布的股权激励方案中绩效指标全部集中在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这些仅有的指标上, 如:2012年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分别为34410.61万元、33741.1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4.67%、14.38%。所以, 海大集团绩效考核指标是不具有长期的科学性。
三、促进海大集团股权激励实施的建议
1. 健全资本市场的市场约束机制
推进海大集团的收购与兼并。收购兼并活动对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在于收购和兼并能够改变被收购或被兼并公司的不规范管理方法, 无论是从实物资产方面还是在人力资本方面, 收购或兼并都给被收购和被兼并者注入了新鲜血液。除此之外, 被收购兼并公司的业绩还可以通过收购兼并活动来得以提高, 从而使公司经理人员和股东的利益得以协调。这种活动有效地促进被收购兼并公司的治理规范化和合理化。
2. 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
加强股东对经理层的监控机制和强董事会的监督作用。董事会中真正能够对经理层尽到实际监督作用的是与经理层没有直接利益相关的独立董事或由独立董事构成的专业委员会。但是由大部分外部人士组成的独立董事或专门委员会有效运作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上应该有一个有效的董事人力资源市场, 因为只有这种市场的存在, 董事会才能真正行使董事会的职责, 董事会才可能对企业经理层真正起到监督约束作用。
3. 完善股权激励标准和绩效考核机制
严格的股权激励标准, 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和有效公司治理和实施股票期权长期激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公司内部的约束与监督更直接。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从
根本上可以激起管理层的积极性, 每一项考评内容都要有详细的指标, 这些考评结果直接影响着管理层的价值。严格的股权激励标准和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相互制约, 相辅相成, 以此来使绩效衡量具有科学性和长期性。
摘要:本文通过联系海大集团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实际情况, 分析该机制现存的若干问题以及相关原因, 进一步提出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 加强其作用的一些建议。这有利于在发展股权激励机制的同时, 提高该机制的效率, 从而使各上市公司在自身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海大集团,股权激励,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徐振斌.期权激励与公司长期绩效通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3.
[2]刘燕.股票期权的法律与会计约束[N].北京大学学报, 2013-06-12.
[3]钮煜璇.经理人股票股权会计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2012 (4) .
公共部门人员激励机制与政策研究 篇11
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员;激励机制;政策研究
一、前言
时代竞争日益激励,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我国已经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然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公共职能也逐渐迈入转型阶段,用人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化的变革。那么如何进行改革才能够让政府公共职能更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呢?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可以知晓,在人力资源改革中,激励机制与政策在改革中发生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对公共职员的晋升、保障、薪资还是竞争意识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政府公共事业的进步发展。然而,我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这一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缺陷和问题。
二、什么是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其实就是以多种激励的方式来刺激组织系统运作保持规范、相应规定,从而达到客体相互作用和制约的一个总体,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一种方式,内容包括精神、薪酬、荣誉以及工作等四大块。本文主要讲的是政府公共部门职能中所涉及的激励机制。
三、我国公共部门人员激励机制政策及对策现状和不足
(一)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由于客观原因,公共部门管理体系中,公职人员最基本的作用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把所有的重心、精力都放在如何完成工作,加班无补贴、无调休等等在系统管理中是正常现象,这样的境况是当前体制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而造就的。然而这却与我们所说的激励机制背道而驰,公职人员需要注入上述的牺牲被看做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付出与回报没有性成正比,物质需求又没有办法得到满足,在这种政治要求和道德要求的束缚下,公职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创作激情都会处于一种低迷状态,甚至还会导致他们跳槽,造成公共部门人才的流逝。
(二)缺乏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
公共部门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虽然在变革中已经有了很大的公开透明的监督方式,但是在内部的升值、加薪、评先进的激励竞争机制中,缺乏严格的法律约束和管理监督。
(三)缺乏正确的竞争意识
竞争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人将外能转化为内动力的一种鞭策。当前处于转型发展的中国,竞争也是现代社会中人人根深蒂固的一个信念。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已经不是曾经众口称赞的长期饭票,在这股大浪潮中,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然而有些部门却因循守旧,论资排辈等等,这样便是竞争激励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因此,必须尽快建立一个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端正风气。
(四)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欠发达地区还需要市场的调节,那么很多时候政府职能就会与市场调节交叉,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四、如何完善我国公共部门人员激励机制与政策
(一)不断更新观念。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激励机制观念也要不断发展,在知识经济盛行的二十一世纪,知识以及人力资源已然成为了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人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就必须要不断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采取多样化、灵动的激励机制,满足不同人力资源层次需求,充分挖掘它们的潜力,从而促进政府公共部门人员的全面发展。
(二)建立更为科学的评估制度。年度考核可以说是公职人员升职加薪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手段,目前政府公共部门考核干部主要采取的是领导、同事和群众的主观性评价,考核方式单一并且很多程度上受主观性因素影响。要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就必须引入一个比较完善的、多元化、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机制,除了主观性的评语之外,还需要细化、量化以及合理化指标,并通过具有互动性的民意评估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其次,严格落实考核规范,充分发挥主导意识。
(三)实施动态化人才管理机制。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管理中,激发员工积极主动性,促进工作提升发展,让每一个公职人员都明白“能者居之”的道理。一是加入竞争机制,激发他们的危机感以及成就感,促进工作进展以及员工的积极性。二是推行轮岗制,让每一个公职人员都能够接触到不同岗位的食物,促进工作交流和技能提升。政府部门工作相对来说不可以随性,若是日复一日机械化重复一个岗位工种那么很快就会失去新鲜感,所以,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应该定期进行一次岗位调整,让每一位公职人员都可以相应调节自己的工作步调,同时为了适应新的岗位,消除潜在的危机感,他们也不得不去主动学习相关的业务技能,不断增强工作积极主动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四)完善薪资制度改革。公职人员的薪资长期处于一个比较固定的范围内,即便是调资也是微小的增幅,幸福感远远低于期望值,而每当公职人员调资的时候物价也相应上涨,这种落差感对公职人员的打击性是非常大的。另外,一些比较艰苦的岗位职员工资低于工作环境比较好的职员,又或者享受同样的待遇,干着更艰苦的活,强烈的对比落差很容易让人陷入消极情绪,对推动工作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当结合实际按照公职人员的职级和岗位职责工作量来确立薪资和福利,并兑现货币的公开透明方式来发放。让员工拥有归属感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也只有如此,才能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新思潮。
(五)提升公共文化建设。这里提到的公共文化指的是机关文化,要扩大宣传,利用宣传手册、展板、海报以及公众号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弘扬先进的思想文化,加大公职人员的链接执政理念,塑造以人为本,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不断提升政府公共部门的公信力以及执行力。
五、结语
公职人员作为政府公共部门的具体执行者,有效的激励政策可以最大化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在强调以人为本的时代,对这一部分人力资源的培养与拓展,也应该顺因时代潮流,不断更新观念,建立科学的评估和管理体制,完善原有的激励机制的不足,积极探索出新的更具有执行力的激励政策,鼓励更多公职人员利用现有政策,完善自己,服务群众,共同推动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杰.浅析公务员培训制度的困境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37-46.
[2]王艳杰.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容及贡献[J].商业研究,2002(17):7-13.
[3]黄艳,王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变迁[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 (5):12-16
[4]朱华杰,柯晶.公共部门员工激励机制原则研究[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7):5-7.
西方历史建筑保护激励政策初析 篇12
明智的政府和不明智政府的区别是什么呢?答案或许在于政府如何引导个人激励。 (1) 激励制度的关键在于管理机构对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工作态度的转变, 以往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政策以强制性管制为主, 严重影响了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到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和热情, 同时也使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严重成为社会发展和政府财政的负担, 历史建筑保护往往被视为“亏本买卖”。自上世纪, 在欧美国家遗产保护领域里, 官民合力促进了旧城更新和历史建筑再利用, 不仅使历史建筑得到了应有的保护, 也使旧城经济得到了发展。
1 国外激励机制
从总体上看欧美发达国家, 保护工作的主体是生活在优秀历史建筑中的千家万户。相关保护的各级法律、税收优惠与资金筹集政策环环相扣, 形成完善的综合体系, 像巨大网络上的无数节点互相调动, 以此利用市场经济的巨大力量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参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总结目前国外相关激励方式主要有为历史建筑提供充足的保护资金、税收优惠、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优惠协议、建筑面积和容积率补偿、免除相关费用等。
1.1 保护资金
近年来, 国外历史建筑保护引入各种经营理念, 广泛拓展保护资金筹措渠道, 发展出一条国家、地方、民间组织、企业、个人多方面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 确保了历史建筑保护充足的资金支持。有关资料显示, 欧洲保护资金中, 79%来源于旅游业, 16%来源于业主、保护基金投入的维修资金, 5%来源于公众和政府投资。 (2)
国外历史建筑保护的资金来源可分为:
(1) 国家拨款与地方政府提供的资金共同资助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按照国家资金资助的程度分为全部担负、视重要程度国家和地方按比例负担。例如:英国的历史建筑保护, 按照建筑的重要程度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承担不同的份额。重要的宫殿建筑全部由国家承担, 对于著名的保护区, 绝大部分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承担, 一般历史建筑的保护资金基本来自于民间。日本也有同英国相似的规定。
(2) 民间历史建筑基金会。民间历史建筑保护基金会的资助与国家、地方资助相互补充, 扩大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和资金投入力度。法国民间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达100亿美元之多, 相当于政府财政的拨款总额。成立于1996年的法国文化遗产基金会, 专门维护未列入保护单位的40余万处文化遗产。
(3) 低利率贷款政策。该政策指以低于商业贷款的利率, 贷给从事历史建筑保护的业主, 可以房产作为抵押, 具有长期性, 有贷款补助。例如:美国的俄亥俄州克立夫兰市的银行提供贷款基金, 其利率低于商业利率约40%。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提供的小额贷款, 利率低于商业利率约50%。
(4) 通过相关协议获得相应优惠。保护地役权转让协议、指政府为长期保护历史建筑签署对业主具有法律约束的契约, 也为业主提供利率减免、土地税减免、资金补助或特许规划等优惠政策。
(5) 提供保护周转基金。该政策指为保护历史环境的公共活动而筹集, 须在规定时间内返还, 然后为同样的保护目的再次周转使用, 例如:美国北加利福尼亚州保护周转基金会提供90种周转基金。英国遗产建筑基金会曾经资助过337个项目。1) 购入房产、修复后卖出。购置那些即将面临拆毁危机的历史建筑, 立即买下、防止破坏, 卖给有保护意愿的机构和个人。2) 贷款。向那些有购买保护建筑意愿的机构或个人, 提供贷款;向已购置历史建筑的人或机构提供修复资金贷款, 像银行一样发挥作用, 有专业人员从事资金的管理。
(6) 信托基金。例如:1895年, 英国设立了历史与自然风景的国家信托基金, 1957年, 设立了公共信托基金;1947年, 美国设立了国家历史保护信托基金。
(7) 保护彩票。例如:英国“遗产彩票基金” (HLF) 自1995年起, 为英国15000个历史建筑提供了超过30亿英镑的资金帮助。每年意大利政府从所发行的彩票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每年增拨1.5亿欧元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 从1998年-2000年的3年间, 意大利政府利用彩票启动了约200个文物保护新项目。
1.2 税收优惠
在税收优惠方面, 单就美国而言, 自1976年以来, 联邦及州政府的“税收调节促进计划”就吸引了近8亿美元的私人投资项目发展与历史保护相关的行业。美国国会颁布的保护法律有:《国家历史保护法》 (National Historic Preservation Act, NHPA) , 还有《经济返还税法》 (The 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 , 该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25%可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联邦政府的经济优惠政策有:投资税额减免 (Investment Tax Credit) 、加速折旧制度 (Accelerate Cost Recovery) 。州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有:财产税的免除 (Property Tax Exemption) 、税额减少 (Credit) 、特例评价 (Assessment) 、销售税的免除 (Sales Tax) 、以及所得税的减额 (Abatement) , 州政府规定此政策以额外减免20%—50%的所得税。国外为保护历史建筑而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与措施可分类为:
(1) 财产税减免 (Property Tax Abatements) 、指全部或部分财产税的减免、冻结或延缓等, 受惠人是参与保护工作的业主, 例如:美国、法国、土耳其、德国、澳大利亚。 (2) 用于保护的所得税减免 (Income Tax Credit) 、针对从事历史建筑保护活动的公司或纳税人。对用于历史建筑保护的企业所得税减免50%-100%, 这是发达国家比较通用的减所得税比例, 例如:美国、法国、奥地利、德国。 (3) 税收扣除 (Tax Deductions) , 指允许社会各界因对保护事业捐助而获得税收减免, 增量资金流入保护机构, 例如:美国、英国、西班牙、新加坡、澳大利亚。 (4) 印花税减免、指为了鼓励投资历史建筑保护, 实施印花税全部减免或部分减免, 例如:美国、英国。 (5) 营业税免除 (Sales Tax) 、美国肯塔基州对非营利性团体因维修、复原、保护历史建筑而产生的营业税给予免除, 对历史博览场馆的门票收入实行营业税免除。 (6) 还有加速成本返还制 (Accelerate Cost Recovery) , 计算投资回收期减少, 年均计提费用比例增加, 所有者的计算年收入减少, 可以减少所得税额, 以优惠于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
1.3 政府与公民间的协议
该协议主要指地役权, 其最早出现在美国, 指一块地 (建筑物) 的业主赋予他地 (建筑物) 或他人某项权益, 通常是通行权、取水权、观望地役权、采光地役权等。简言之, 地役权是使获得他人物业的部分使用权的过程合法化的协议。保护地役权协议以优惠税费或实物为激励, 在政府与千家万户之间达成具体而有效的家庭式保护条例, 实现了保护管理部门与私房业主之间的和谐。
美国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 地役权政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其成功主要在于地役权与税收优惠制度的相互配合, 优惠的税收政策降低了公众对出让地役权的抵触情绪。地役权作为国家法律独立于地方政策公平存在, 比地方历史保护的法规更为强大, 即使在没有保护法规的城市也同样适用, 有更广的法律效力。地役权政策充分尊重了私人财产权、个人意愿, 以激励代替了强制, 在政府管理和私人处置财产之间取得平衡。通过民间组织进行受役的地役权, 减少了政府投入其中的监控管理的人力。最重要的是, 这种自下而上的私人申请的方式, 使更多的历史建筑被人注意而收录到国家历史建筑宝库中。
1.4 建筑面积和容积率补偿
欧美国家为保护历史建筑风貌区的整体效果的一致性以及空间品质等方面, 同时为保持地块开发的公平性等, 运用开发权转移、奖励区划等手段进行控制。
(1) 奖励区划 (Incentive Zoning) 于1961年出现在美国纽约, 以增加楼面面积为奖励策略, 对开发商的行为进行引导, 以符合公众利益的要求。为了对开发商的行为进行引导, 以符合公众利益的要求, 一些城市为历史建筑保护设立了相应的奖励区划。在该区划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再利用项目, 如果对历史建筑的改造符合要求, 将有机会得到奖励多建20%的建筑面积, 或者建造比容积率多的空间用于出租和出售。奖励区划从1961年最早在纽约实施, 由于这一手段往往造成城市容积率过高, 对城市环境造成一些负面效应, 而提供的公共利益却不多, 因此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或取消了。比如波士顿市仅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推行这一奖励政策, 西雅图和费城则降低了奖励标准, 旧金山市则废除了这项奖励。 (3)
(2) 发展权转移TDR (Transferable Development Right) 最早出现在美国纽约, 成为平衡用地与保护的有效方法, 是对奖励区划的一种补充。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发展权转移 (Historic District Transferable Development Right) 就是将控制地块甲的开发强度 (容积率) 转移到乙地块, 使得开发者在乙地块获得额外的开发补偿, 从而使甲地块的历史建筑获得持久保护的经济平衡。推行TDR无需直接动用政府财政, 转由土地市场提供对私人业主的补偿。保护由无利变为有利, 从而激励私人投入资金保护风貌区开放空间和历史建筑, 使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更容易推行。由于土地所有人获得补偿, 市场调节成为主要手段, 减少了频频引发的抵触。历史保护可以引入大量民间资金。
(3) 建筑面积补偿HFS (heritage floor space) 最早出现在《悉尼中心开发控制规划图则》第7章建筑面积的奖励和划拨 (Award and Allocation of Heritage Floor Space) 中制定的关于历史建筑保护的鼓励政策。澳大利亚悉尼中心的传统风貌对公共空间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有重要的意义。其历史建筑的保留价值在通过正规交易机构认定的基础上, 依据公式计算出它的开发价值 (即可转让的建筑面积) , 以补偿为保护历史建筑而做的工作, 这种因保护历史遗产而获得的建筑面积补偿HFS。该过程中, 对历史建筑和开发项目都做了详尽的规定。
1.5 免除相关审批费用
免除旧建筑再利用项目的规划申请与审批费用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激励了小规模的旧建筑再利用项目。对于规模较小的再利用项目来说, 项目前期研究、购买规划资料与表格、申请各类规划许可证的费用在整个项目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比大规模的项目要高得多。免除这部分费用对小规模的再利用来说是很大的帮助。二是鼓励了更多对于旧建筑再利用项目的前期研究和开发计划。如果从政府获得与旧建筑相关的信息, 井且把旧建筑再利用开发计划提交给规划部门审批的成本很低, 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投资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从而增加了旧建筑再利用的机会。
例如, 美国有一些城市通过免除旧建筑再利用项目的规划申请与审批费用来提供奖励。比如德州的圣安东尼奥市、马里兰州的巴尔地摩市等。
1.6 小结
虽然欧美各国的历史文化有所不同, 但是共同点都很明显:有明确的保护性公共政策, 有多种方式的国家保护资金及银行贷款, 有充足的保护修缮经费, 有优惠的税收政策, 因而保护工作得到不断完善、保护实践效果越来越好。其财政专项资金和税收激励政策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各国政府宣扬各自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
2 对我国的建议
激励措施是个复杂的系统的工作, 涉及到多管齐下的综合措施, 它与经济发展、税收制度、部门组织、产权情况、司法体系等相适应, 并且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互相制约、相互促进。因此在各地确定相关保护法规的同时, 应将激励措施渗透到具体的保护方法中。
历史建筑保护也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公共事业, 激励措施的目的是激励全社会参与到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中, 因此激励政策应该确保公平, 尽量在物质空间保护和利用过程中, 兼顾到社会问题的改造, 给予中低收入者和老龄业主更多的实际优惠, 体现出匡扶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注释:
(1)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 2002.
(3) 理查·科林斯 (Richard C.Collins) 著, 邱文杰、陈宇进译.旧城再生, 美国都市成长政策与史迹保存, 创兴出版社, 1997:24.
摘要:历史建筑保护激励政策对于提高大众对历史建筑保护的热情至关重要。目前西方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激励政策开展时间较久, 有比较完善的政策, 对于我国完善历史建筑保护激励政策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激励政策
参考文献
[1]沈海虹“.集体选择”视野下的城市遗产保护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博士论文, 2006.
[2]沈海虹.美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税费激励政策[J].建筑学报, 2006, (6) .
[3]沈海虹.美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地役权制度[J].中外建筑, 2006, (6) .
[4]沈海虹.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的发展权转移[J].中外建筑, 2006, (2) .
[5]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D].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
[6]龙灏, 李昂博威.美国历史建筑保护体系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室内设计, 2011, (2) .
【政府政策激励】推荐阅读:
政府创新政策07-06
政府投入政策11-01
政府政策取向12-06
政府投资政策08-14
日本政府的节能政策12-06
政府扶持企业相关优惠政策05-10
广东政府创业教育政策08-09
安徽省委省政府扶贫政策07-21
政府招商项目优惠政策申报表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