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体制改革(共12篇)
盐业体制改革 篇1
10月29日, 在中国盐业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 中国盐业协会披露, 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已在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通过, 并在各部委完成意见征求。
盐业改革方案分六个部分共20项内容, 方案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 具体内容为从2016年起, 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 允许现有食盐生产定点经营企业退出市场, 允许食盐流通企业跨区经营, 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 放开食盐批发、流通经营。2017年起盐业全面按照新的方案实行。
中国盐业协会称, 按照已过会的草案规定, 盐业在2015年继续专营, 2016年取消特许经营, 2016年企业同时申请新许可证, 2017年开始获得新许可证的企业开始新的经营活动。
食盐专营已持续近20年, 20世纪90年代, 中国为实现“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尽快普及碘盐, 由国务院在1994年发文同意“对食盐实行专营”。同年, 出台《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1996年, 《食盐专营办法》颁行, 中国正式确立了食盐专营制度。《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于2006年4月28日发布并实施, 依据《食盐专营办法》制定。此办法的核心内容是对食盐专营许可证进行管理, 并且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国务院盐业主管机构, 负责食盐专营许可证的审批、发放、监督管理工作。
改革关键废止盐业专营
据了解, 目前我国只有烟草和食盐实行专营体制, 中盐及旗下各级盐业公司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 盐业专营垄断一直饱受诟病。
近几年来, 虽然市场中对于盐业改革的呼声较高, 但一直未有明确进展。2005年, 国家发改委提出制定盐业改革方案, 调研到2007年形成草案。但后来对于盐业的管理由国家发改委移交至工信部, 盐改工作搁浅。2009年底, 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组建盐业体制改革工作小组, 再次提出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但很长时间未有相关措施。
直到今年4月份, 国家发改委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让市场看到了盐业改革的希望。虽然此项改革只是将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由原来的国家发改委批准下放到地方政府来审批, 食盐专营并没有向市场放开, 但业内认为这是在为盐业市场化改革铺路。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曾公开向媒体表示, 盐业改革的关键就是放开专卖专营权, 破除盐业许可行政化管理。
从此次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来看, 其核心正是废止盐业专营。对此, 有分析人士认为, 盐业改革的大方向就是引入市场竞争, 形成价格的市场化。
有中国盐业协会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按照已过会的草案规定, 盐业在2015年继续专营, 2016年取消特许经营, 2016年企业同时申请新许可证, 2017年开始获得新许可证的企业开始新的经营活动。
此外,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 盐改最大的变化就是原先需要上缴中盐总公司的利润可以自行留存, 不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价格完全放开, 国家肯定还是会宏观调控稳住价格, 全流通的运输体系也决定了地方之间盐的价差不会太大。
中盐提前转型
有公开资料显示, 中国盐业总公司 (以下简称:中盐) 创立于1950年, 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盐行业。2004年起, 中盐成为全国食盐专营的生产经营主体, 中国盐行业龙头企业和唯一中央企业。年食盐产量280万吨, 占全国产量的30%, 旗下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46家。
应该说, 受盐业改革影响最大的就是中盐了。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认为, 一旦盐业改革落地, 有望改善制盐企业的业绩问题。“尽管仍需审批, 但省级企业可以避开中盐, 实现产销一体, 获取大部分利润。同时, 通过竞争, 小企业、落后企业将被兼并或淘汰, 各省将出现一两家垄断型地方盐业公司, 一定程度上规范食盐市场。”
不过, 对于此次盐业改革, 中盐似乎早有应对。
中盐上海市盐业公司 (以下简称“中盐上海”) 与美国莫顿盐业公司 (以下简称“莫顿盐业”) 的合作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 当时双方成立了中国首家盐业中外合资公司:上海中盐莫顿盐业有限公司。
根据协议, 此次签约扩大了双方的合作范围和层级, 合作不仅包括商标及技术许可, 合资公司还将通过莫顿公司引进美方各类盐产品, 包括莫顿食盐、莫顿天然海盐、莫顿海盐研磨瓶及其补充装、莫顿细海盐、莫顿粗粒美食盐等一系列产品。
除此以外, 合资公司还负责莫顿盐产品中文包装生产、本土市场开拓和销售等工作, 目前已经确定的是莫顿食盐和莫顿海盐。
值得关注的是, 双方的合资公司目前正在上海建设全新的分装中心, 以应对全面扩大的产品市场投放。新浪财经获悉, 该工厂的产能为每年两万吨, 预计将于2015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
中盐牵手美国盐业巨头带来改革信号
中盐上海市盐业公司是中国盐业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作为国家专营企业, 其与上海市盐务管理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承担上海市食盐市场管理和盐政执法职能, 负责全市食盐专营和加碘盐供应工作。
而此次中盐上海扩大与莫顿盐业的合作、布局高端盐给业界带来了一些信号。十几年来, 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一直悬而未决, 但近年来改革呼声越发强烈, 第七版方案盛传今年将出台。
就在上月底,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王强还公开表示, 盐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要统筹考虑改革的各项配套条件, 积极稳妥推进, 确保行业稳定, 逐步实现盐业专营化向市场化的平稳过渡。
而中盐上海盐业公司总经理王学仕也透露出中盐的改革路线:中盐的改革将逐步回归转化以盐为主业, 在盐产量和品质上做文章。
中国成为最大进口盐国或只是时间问题
王学仕告诉媒体一些数据,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食盐生产国, 去年中国大约生产了一亿吨左右的盐, 而每年盐的消费量 (食盐加上工业盐) 约八千多万吨, 所以目前盐业整体状态是“产大于销”。
但是, 不可忽视的现状是, 由于专营体制的约束, 中国食盐品种比较少, 高端食盐更是起步晚、销量少, 像在美国等一些国家, 高端食盐的比例大约为8%到10%, 有的国家甚至到达了15%, 反观中国, 就显得十分滞后了。
他开玩笑说, 他去日本考察, 日本超市大概有五十几个食盐品种, 而美国沃尔玛等大卖场一般也有二十到四十种, 但中国超市卖场食盐种类很少。王学仕表示, 不同消费者对食盐的消费需求不一样, 比如前两年莫顿进口盐在上海市场试水, 本以为进口盐价格贵, 比一般食盐价格高出十几倍, 但事实上, 莫顿进口盐仅在上海销量便达到每年几百吨, 大大出乎意料。
“目前, 中国食用盐的消费占到总体盐的10%以上, 而每年小包装食盐的消费量大约为450多万吨, ”如果按照美国等国家高端盐占食盐消费量的比例, 如8%来算, 那潜力可以达到年消费量36万吨。
而根据英国罗斯基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最新调查显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用盐消费市场, 早在2012年中国用盐需求已经占全球1/4, 成为全球最大的盐进口国只是时间问题。
王学仕也指出, 目测盐进口量还有增加的趋势。他坦言, 目前仅靠中国的技术仍然难以生产一些高端盐品种, 因此需要部分进口, 依靠国外的技术、经验和理念, 但他相信中国盐业会很快走向市场, 市场化之后, 将不受行政区划分割的限制。
而在今年9月16日, 中盐官方还发布消息称, 8月29日上午, 中盐总公司在京召开干部大会, 国务院国资委企干二局局长宋亚晨宣布了国务院国资委任免决定, 李耀强担任中盐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中盐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原中盐董事长茆庆国到龄免职退休。
对于此次中盐掌门人的换届, 有业内人士认为, 这是盐业改革的先兆。而与此同时, 中盐还公开表示, 去年刚成立的中国盐业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盐股份) 将成为中国盐业资源整合的主导者、盐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引导者、盐业改革的推动者。
盐产业概念股将迎重大利好
三友化工是国内纯碱和粘胶龙头企业, 但近年来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行业产能过剩的双重挤压下, 作为强周期行业, 公司业绩更多依赖于行业产能变化和控制成本。2013年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粘胶短纤业务。进入2014年, 粘胶价格下降使化纤公司业绩下滑, 多亏纯碱价格今年以来一路上行, 公司业绩才得以保持继续增长。因此, 公司迫切希望发展新业务进行转型。
据业内人士分析, 按照现有利润测算, 如果食盐业务年销量达到40万吨, 每年即可为公司带来2亿元的利润, 这将为三友化工带来业绩护城河。公司方面也表示, 进入食盐领域, 将促进盐化公司乃至三友集团, 从工业原材料生产型企业, 向终端商品型企业转变;后续公司或将引入合作伙伴, 共同做大食用盐业务。
至于新都化工, 目前在食用盐的布局上则更进一步。据公司相关人士介绍, 公司子公司孝感广盐华源是国家首批食用盐定点生产企业之一, 占地175亩, 拥有地下可采优质井矿盐许可开采区域6.2平方公里, 年产精制盐100万吨。益盐堂公司选择海藻碘盐和低钠盐两个发展方向。为实现战略目标, 保证食用多品种盐原料供应, 益盐堂公司投资成立威海益新九洋海藻科技有限公司, 开发纯天然的海藻碘浓缩液替代无机碘剂生产含碘食用盐。益盐堂公司自建4万吨食用氯化钾生产线, 保证低钠盐所需钾原料的稳定低价供应。目前益盐堂公司已成为国内唯一拥有海藻碘生产线和国内最大食用氯化钾生产线的食盐生产企业, 具有明显的产业链优势。未来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及结构优化, 以盐的终端产品为目标, 进行后续消费品的开发, 延长产业链, 增强综合效益。
新都化工有专门团队管理食盐业务。在市场营销方面, 公司既引进盐业体制内专业人才队伍, 同时也引入国际知名快消公司市场营销人才, 用于打造营销队伍。公司表示, 公司将结合自己市场化的特点, 建立盐行业内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营销队伍。
双品牌模式初尝成果
国家食盐市场化改革将对食盐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在近期举办的一次盐化工产业论坛上, 众多无机盐化工企业均表示了进军食盐行业的强烈兴趣。不过, 多年来形成的利益集团会给改革设置重重障碍, 改革方案何时出台, 如何改, 是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 还是有所保留的逐步实施等, 诸多不确定因素构成了巨大的风险。一些布局盐业的公司, 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目前, 食盐专营制度仍然存在, 终端零售市场还未发生变化, 制盐企业还不能进入食盐批发和销售环节。在新都化工模式中, 公司选择与盐业公司合作, 从而“曲线”进入终端市场。业绩显示, 新都化工已经初步品尝到成果。
新都化工7月30日晚间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 公司201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41亿元, 同比增长16.81%;实现利润总额1.28亿元, 同比增长39.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60亿元, 同比增长17.06%。公司表示, 公司多品种盐销量高增长, 并且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新都化工目前生产盐的子公司包括广盐华源和益盐堂。益盐堂是单独运营的子公司, 主要生产品种盐 (如海藻碘盐和低钠盐) 和食用氯化钾。据新都化工人士透露, 2014年一季度益盐堂已实现销售收入9, 895万元, 净利润3, 027万元。
长江证券研究报告认为, 新都化工上半年多品种盐业务净利润预计超过7000万元, 全年净利润有望突破1.2亿元。而益盐堂去年全年的净利润才接近5400万, 公司多品种盐业务增长迅速。
在新都化工的模式中, 公司选择与盐业公司在销售渠道进一步加深合作, 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共同打造盐业销售。在食盐专营体制下, 除中盐在北京、上海打中盐的品牌外, 其余各省的食用盐均是用盐业公司的品牌。通过与地方盐业公司合作, 益盐堂公司的多品种盐产品已成功进入湖北、广西、广东等14个省、300多个地级市市场。在做好市场开发的同时, 积极培育自主品牌, 益盐堂公司已成功将“益盐堂”品牌产品推向湖北、内蒙古等省份市场。
新都化工表示, 在接下来的产业布局中, 为应对盐业改革, 公司将适时进行全国性布点, 通过建立类似于益盐堂的分装基地, 通过几个基地, 辐射全国。分析人士指出, 这种双品牌合作的模式对于其他企业具备借鉴意义。
云南盐化、兰太实业将率先受益
目前A股市场上, 兰太实业食用盐年产能约为20万吨, 云南盐化食盐年产能约为100万吨。分析人士指出, 随着盐业改革的推进, 这两家公司将率先受益。而且, 凭借上市公司平台的优势, 长远来看, 这两家公司或将成为行业并购重组的先锋。
在现有的食用盐生产和流通体制下, 云南盐化和兰太实业的食盐业务均保持平稳增长。这两家公司已经在相关区域市场占据绝对优势。
云南盐化是云南省唯一具有食盐生产、批发许可证企业, 也是盐业产销一体化企业的典型代表, 食盐和工业盐在云南市场的垄断率为96%左右。公司在其互动平台上表示, 公司在云南已有15个销售分公司和22个配送中心, 食盐销售及配送效率正在逐步提高, 能很好地应对盐业市场改革的新变化。
兰太实业是内蒙当地最大的盐业产销公司。公司相关人士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公司盐是自产自销, 价格基本稳定, 目前政策变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不大。此外, 公司在产业方面优势明显, 通过开发高端产品投放市场, 公司食用盐业务方面的利润预计将进一步增厚。
值得注意的是, 云南盐化7月31日公告称, 日前公司收到云南省物价局的通知, 多品种食用盐正式销售价格已经确定, 并维持原17%的批零差率。根据公布的价格表, 原“绿色食品特制加碘食盐”名称变更为“绿色食品食用盐”, 350克包装的零售价为1.5元/袋;绿色食品海藻碘盐350克袋装售价2.2元/袋;绿色食品低钠盐和绿色食品螺旋藻植物碘盐350克袋装价格均为每袋2.5元;澳洲湖盐雪晶盐和澳洲湖盐冰晶盐均为250克袋装, 零售价分别为4.2元/袋和6.2元/袋。云南盐化表示, 核定的多品种食用盐正式销售价格与原试销价格一致。公司将严格按要求做好多品种食用盐的生产销售工作。据了解, 云南盐化去年3季度推出了多品种新产品。
分析人士指出, 相比碘盐, 多品种盐具有更高的利润水平。同时, 随着消费升级, 高端产品市场空间日益扩大, 高端产品的推出将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从长远看, 如果盐业改革持续推进, 行业内将掀起产业整合和并购的高潮, 这对于两家已上市的公司来说, 将是一大利好。
盐业体制改革 篇2
其次,逐步允许食盐生产厂家等企业进入流通领域,与其形成竞争;
最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进行全面开放。同时,中国盐业可以利用原有的销售网络、国营品牌的安全可靠性,以及食盐产品对于家庭厨房的高渗透性,通过O2O模式,发展电子商务。
盐业体制改革历经十多年终出台 篇3
根据《方案》,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我国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
那么改革破冰之后,作为目前我国极个别仍保持专营体制、按计划统购统销的领域,食盐行业真能彻底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吗?
食盐生产企业最受益
“虽然是各方博弈的成果,终于还是批了。”一位熟悉盐业改革的知情人士兴奋地对记者表示。
盐业专卖或盐业专营,是指食盐销售由政府垄断、限于政府授权私人经营,或者由公家统一收购等垄断制度。盐业专营自古就有,世界各国都曾采用。我国盐业专营历史悠久,也历经多次改革。此轮盐业专营始于1996年,而业界关于改革和破除食盐专营的争议也已长达10多年。从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盐业管理职能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盐业体制改革呼唤后,波折纷争一直不断。
“无论怎么样,这次改革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等重要措施出台,已经意味着盐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食盐市场已经实质性放开了。”上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
他认为,大门终于被打开,食盐生产企业可以放开手脚了,它们和盐业公司成为了平等的合作关系,不再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
其实关于改革方案的端倪,在今年4月1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1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内容中就提到,在深化企业改革方面,要大力推进电力、油气、盐业等重点行业改革。
据相关人士透露,在盐业体制改革座谈会上,发改委体改司司长王强表达了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食盐生产企业进入销售市场,批发企业可以跨区域经营等核心内容。其中涵盖了完善食盐定点生产制度、食盐批发环节专营制度、食盐专业化监管体制,取消生产批发区域限制、政府定价机制、工业盐运销管制和建立食盐储备体系和配套制定食盐生产批发企业规范条件等内容。
北京大学盐业体制改革课题组表示,本次改革是我国盐业管理体制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对于推进盐业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盐业资源有效配置、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食盐质量和供应安全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盐总公司权力被大大削弱
“这份《方案》之所以引人关注,是因为目前盐业是国家高度垄断的最后几个行业之一,加上盐业垄断不仅仅使得盐业市场较为混乱,盐业央企与地方企业乃至私盐企业无序竞争,造成盐业这一事关居民生活基本要素的行业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边缘地带,也造成了很多权力寻租或腐败现象。因此,推动盐业体制改革、打破盐业行政垄断,是酝酿已久、也广受关注的事件。”有“中国盐业反垄断第一律师”之称的邹佳莱对记者表示。
他告诉记者,在盐业专营体制下,食用盐的生产、运输、销售、价格等均由国家统一控制。食盐的生产与批发销售分离,其中地方一些获得审核资质的制盐企业负责食盐的生产,但对食盐的产量及价格却没有决定权,而中盐及其下属的各省份的盐业公司则拥有对食盐批发销售的管理权。因此,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因为食盐专营制度导致的行业问题。2006年,国家审计署曾对中盐总公司及14个省份盐业公司、部分食盐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诸多问题,如2004年、2005年,中盐总公司利用协调生产和销售计划的权力,在编制计划时预留4万吨,分配给本公司投资的盐企。
资料显示,中盐创立于1950年,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盐行业。2004年起,中盐成为全国食盐专营的生产经营主体,中国盐行业龙头企业和唯一中央企业。年食盐产量28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30%,旗下拥有全资、控股子公司46家。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表示,食盐专营制度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市场区域分割,无法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造成流通环节过多,经营效率低下;产销矛盾突出,制盐企业与批发企业市场地位不平等,制盐企业通过“跑计划、跑关系”来增加销售,批发企业压低价格、拖欠盐款、结算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加上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市场区域分割和上下游产业链间的分割不利于盐业企业的重组整合,一些地方盐业公司和盐务局合署办公,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盐行业仍存在“多、小、散、弱”的局面。
“国内盐业公司每个省份都有,经过改革,盐业公司可以多元化,引入竞争机制,让盐业发展更符合消费者需求,对国内固有的计划经济模式有很好的改善和促进作用。另外,对行业内上市公司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朱丹蓬说。
舌尖上的盐价会涨吗
“引入竞争是改革最大亮点。”中盐总公司表示,这次改革不仅将使行业迎来一轮重组兼并的热潮,还会让中国盐业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
而老百姓最关心的是盐价和品类选择。那么,一旦放开食盐价格,由企业自主定价,会不会出现“天价盐”呢?
申万宏源的研究报告指出,此前盐的品质保证依靠国家信用背书,消费者对盐品牌认知度很低,放开后品牌营销的作用将大大增强。广发证券的报告也指出,受此影响,中高端食盐品牌将快速发展,利润也将重新分配。
“制盐企业允许跨区域经营后,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食盐产品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普通食盐的价格会出现下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贺海仁表示。
记者随机采访的消费者表示,盐业改革会让消费者选择多样化,比如有消费者此前患有甲状腺癌症,手术之后需要食用无碘盐,虽然北京加大了无碘盐的投放量,但有的超市并不卖无碘盐。于是,只能选择海外代购。
对此,部分终端零售商也有自己的见解,“普通食盐的价格应该浮动不大,随着市民需求的多样化,吃好盐、用好盐的消费意识提升,中高端食盐的市场占比可能会增加,其价格也会提高,与普通食盐拉开差距。”一位超市负责人表示。
第七版盐业体制改革方案 篇4
从当前形势来看,取消食盐专营、盐业市场化运作,利于实现公平竞争,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食盐安全涉及到政府监管,这和市场竞争是两码事。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
从市场供求的角度来说,中国食用盐的产量完全可以满足老百姓日常的生活需要,所以没有必要管得太严太死;即使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粮食都放开了,食盐只要国家做一定储备,问题不是很大。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刘树杰
只要市场能充分竞争的领域,毫无疑问政府就不应该再定价格了。取消食盐专营,会增加消费者选择权,进一步放开食盐价格。
营销策划专家李光斗
取消食盐专营后,我国将告别盐业计划经济时代,预计民营资本将进入盐业市场。现有的行政组建的各级盐业公司要去适应市场,充分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市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贺海仁
《食盐专营办法》和《盐业管理条例》中的许多条款都明显违反了反垄断法规定,这从根本上排除了市场竞争机制,造成了垄断局面,应当依据反垄断法停止盐业公司的垄断经营。但要改变盐业公司的垄断经营状况很难。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
中国人群碘营养状况“超过适宜”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居民平均盐摄入水平过量,要做到“科学补碘”,政府需进一步加强补碘的科普教育。
网民
市盐业监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国家关于盐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以确保食盐质量安全和供应安全为核心,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结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食盐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严格市场监管,建立公平竞争、监管到位的市场环境,促进全市盐业健康发展。
二、改革目标
剥离甘肃省嘉峪关市盐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嘉峪关盐务局”)、中盐甘肃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嘉峪关市批发部(以下简称“嘉峪关盐业批发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承担的嘉峪关市盐业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适时移交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实现政企分开。加强盐业执法体系建设,在现有盐政执法人员基础上建立专业化监管队伍,形成权责明确、放管结合、规范有序的专业化监管体制。
三、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将原由嘉峪关盐务局承担的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划转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加强专业化食盐监管,保障改革过渡期市场监管工作连续性。监管职能未划转前,全市食盐质量安全监管与市场监督执法工作仍由嘉峪关盐务局负责,逐步实现政企分开。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市场监管局、嘉峪关盐务局)
(二)完善盐业监管体制。市工信委承担属地盐业行业行政管理职能,负责组织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制订产业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食盐供应应急预案、落实食盐储备制度等职责。市市场监管部门承担食盐质量安全监管和食盐专营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全市食盐市场监督执法、组织核发食盐定点生产许可证和批发许可证等职责。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编办)
(三)完善盐业监管机构。保留嘉峪关市盐务管理局的牌子,承担全市盐业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工作,同时强化市工信委盐业行业管理职能。编制由市工信委商市编办统筹解决,待机构和编制确定后,人员从现有嘉峪关市盐务管理局专职盐政执法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中择优选用。人员选用办法,根据盐业监管机构性质确定,属事业单位管理范畴的参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相关规定选用。原则上选用的人员需具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基本条件。人员选用办法由市工信委牵头,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制定。改革过渡期满后,职能和人员一并移交市市场监管局。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市编办、市市场监管局)
(四)保障执法经费。改革过渡期内,市财政根据编制部门核定情况,保障盐业市场监管与执法机构工作经费,或根据盐业市场与执法机构工作职责、人员等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过渡期后,盐业行政管理机构、执法机构的人员经费和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罚没收入按照规定全额上缴市财政。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嘉峪关盐务局)
(五)做好人员安置。机构调整后,嘉峪关盐业批发部要妥善安置企业留存人员,负责做好社会保险接续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责任单位:嘉峪关盐业批发部)
四、工作要求
(一)扎实有序推进实施。嘉峪关市工信委拟定本市盐业监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报市政府研究决定,2017年7月31日前报省政府审批。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市级政企分离。市工信委、市市场监管局、嘉峪关盐务局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职能移交方案,2018年12月31日前根据省政府批复意见完成职能移交。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编办、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管局、嘉峪关盐务局、嘉峪关盐业批发部)
(二)加强食盐市场监管。改革过渡期间,嘉峪关盐务局负责做好盐业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工作,建立食盐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规范盐政执法行为,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等部门,定期组织开展食盐质量安全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制贩假盐等涉盐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食盐质量安全。
金代河东盐业经济 篇6
关键词:金代;河东;盐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K24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16)02—0030—07
本文所说的河东,指的是今山西地区,在金代大致包括西京路的一部分、河东北路及河东南路的大部分地区。顾炎武《日知录》称:“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元之京师在蓟门,而其西则山,故谓之山西,各自其畿甸之所近而言之也。”① 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金军灭辽,占领辽西京大同府,后在此设西京路。天会四年,金朝占领北宋河东路,天会六年金朝政府将河东路分为河东北路和河东南路两部分进行管理。据《金史·地理志》记载:“宋河东路,天会六年析河东为南、北路,各置兵马都总管。”② 金代河东地区的盐业包括西京大同府所产的土盐及池盐、太原地区所产土盐、解州所产池盐。河东盐业一直以来都是封建王朝的重要财源之一,后周将领王景曾说:“晋盐之利,唐氏以来可以半天下之赋。”③ 金朝占领河东后,十分重视河东盐业的经营与管理,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河东盐业成为金朝倚重的重要财源之一。
关于金代河东地区的盐业生产,学者已经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专著方面:盐政杂志社编的《中国盐政沿革史》(盐务署印,1914年)、曾仰丰的《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郭正忠的《中国盐业史·古代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等盐业史专著都对金代河东盐业进行了分析。漆侠、乔幼梅编的《中国经济通史·辽夏金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张博泉《金代经济史略》(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刘泽民《山西通史(第四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等著作,也对金代河东盐业有所论述。不过,上述著作由于属于通史著作,所以对金代河东盐业论述并不深入。
相关论文方面:李三谋、王贵洪先生的《金代的解盐经济》(《盐业史研究》2010年第1期)对金代河东解盐经济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作者认为,自1127年金军南下占领河东后,解州盐池即被金朝所控制。金朝初年,解州盐池实行集工捞采这种较为原始的生产方式,实行粗放劳动,产销环节完全由政府所垄断。到金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蔡松年任户部尚书时恢复了北宋时期已实行的钞引法,改官运官销为商运商销。由于金代解州食盐管理政策的变动,金代中期之后,河东盐池附近出现了一批专业的运盐商队。总体来说,金朝统治者对解盐的管理从盐场的生产到食盐的销售等方面,均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且效果明显。吉成名的《论金代食盐产地》(《盐业史研究》2008年第3期)对金代四类食盐的52处产地进行了考证。其中,河东地区河东南路池盐产地为解州,河东北路土盐产地为太原府。陈娟的《金代解盐使司银铤浅析》(《中原文物》2006年第2期)一文对出土于河南西峡县境内的两笏金代解盐银铤进行了研究,得出其与出土于陕西临潼的两笏金代“解盐使司”银铤均出自同一铸地,是金代盐商向解盐使司购买钞引的入纳银铤。
总的来说,学者对金代河东盐业,特别是解盐,已经从其生产、销售、管理、盐税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金代河东地区的盐业产地并不止解州盐池一处,还包括西京地区产池盐和土盐、太原地区产土盐等,三者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河东地区的盐业经济。此外,学者对这一时期河东地区盐税过重所造成的危害、私盐贩卖等方面的研究还不系统。笔者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金代河东地区的盐业生产与销售、河东地区的私盐贩卖及河东盐商等问题进行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金朝政府对河东盐业的经营与管理
金代西京路地区生产食盐。据《金史·地理志》记载,大同府产“捞盐”,平城外郭盐场、应州浑源县亦“产盐”①。其中,大同府所产的“捞盐”为池盐,而平城外郭盐场和浑源县所产盐为土盐。金朝建立后,为有效地管理西京路地区的盐业,设西京盐司,由其负责管理西京路地区的盐业生产与销售。据《金史·食货志》记载: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更狗泺为西京盐司。是后惟置山东、沧、宝坻、莒、解、北京、西京七盐司”②。不过,大同府所产的食盐主要销路为西京路地区,同金代其他盐司相比,大同盐所占比重最低。
解州盐池位于“中条山北麓解州安邑之间,近安邑者为东池,近解州者为西池。名分为两,实即一池。说文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总一百十六里”③。关于解盐的产生过程,史书中有所记载,据《初修河东盐法志》记载:“盬盐者谓池内浇晒之盐,可直食用,不须涑治,自成颗粒,故曰颗盐。而颗粒之大异于散盐之小,故又曰大盐。”④ 另据《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解池盐,今隶虏中,置解盐使以掌之。池周百里开畦灌水,遇风即成,不假人力,故味厚而直廉。”⑤ 解州盐池是河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盐池,金朝政府十分重视对解盐的管理。不过,金朝政府对解盐的经营与管理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其变化大致可以分前、中、后三个时期:
金朝建立之初,金朝政府对解盐的经营与管理比较松懈,只是实行简单的征税制。在生产方式上,金初对解盐实行自然蒸发法,即“通过天日照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的原始方法”①。这是一种相对原始的盐业生产方式,在唐代之前解盐多采取这种生产方式。自然蒸发法,生产效率低下,早已不适应盐业生产的需要。那么,金朝政府为何对解盐实行这种生产方式呢?笔者认为,原因大概有二:其一,当时金军刚刚攻下河东,政治局面并不稳定,无暇顾及解盐,加上金本土生产食盐,足以满足政府所需,所以对解盐管理相对松懈。据《金史》记载:“初,辽、金故地滨海多产盐,上京、东北二路食肇州盐,速频路食海盐,临潢之北有大盐泺,乌古里石垒部有盐池,皆足以食境内之民,尝征其税。及得中土,盐场倍之,故设官立法加详焉。然而增减不一,废置无恒,亦随时救弊而已。”② 其二,金朝是由女真族所建立的,女真族手工业技术与观念相对落后,这也使得金初对解盐的经营相对落后。
金朝政权巩固后,金朝政府加大了对解盐的经营与管理。在经营方式上,金朝对解盐实行专卖制度。金海陵王完颜亮贞元二年,户部尚书蔡松年主张实行钞引法,因此发行交钞,与钱并用。“钞”指的是一种收款凭证,代表现钱,“引”指的是提货凭证和运销执照,盐的斤数俱载于引,引又附在钞上③。关于蔡松年所主张的钞引法,《初修河东盐法志》中有详细的记载:
金制,榷货之目有十,而盐为称首。贞元初,蔡松年为户部尚书,始复钞引法,设官置库以造钞引。钞,合盐司簿之符。引,会司县批缴之数,七年一厘革之。解盐觔二百有五十为一席,席五为套。钞引则与陕西路转运司同鬻,其输粟于陕西军营者,许以公牒易钞引。解盐行河东南北路、陕西东及南京河南府、陕、郑、唐、邓、嵩、汝诸州。④
在生产方式上,这一时期,金朝政府对解盐采取了垦畦浇晒法。这是一种相对先进的食盐生产方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据《河东盐政汇纂》记载:解州盐池“古惟集工捞采,收自然之利,李唐以后,有治畦浇晒之法”⑤。另据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记载:“河东盐池是畦盐。作‘畦,若种韭一畦。天雨下,池中咸淡得均,即畎池中水上畔中,深一尺许坑,日暴之,五、六日则成,盐若白矾石,大小如双陆及棊,则呼为畦盐。”⑥ 金朝中期,随着社会的稳定,金朝政府加大对解盐的管理,开始采用这种生产方式。垦畦浇晒法,即运用人工垦地为畦,将卤水灌入畦内,利用日光、风力蒸发晒制⑦。这种人工浇晒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食盐的产量与质量。据《初修河东盐法志》记载:“池内浇晒之盐,可直食用,不须涑治,自成颗粒。”⑧
在管理上,金朝设立解盐使司管理解盐,史称“解池盐,今隶虏中,置解盐使以掌之”⑨。后金朝政府又增设管勾、巡捕使来管理解盐。其中,管勾负责督制及收纳盐斤①,巡捕使则负责缉捕贩卖私盐者。
金朝末年,随着蒙古军队的南下,金朝与蒙古开始展开了对解盐的争夺。金朝政府加大了对解盐的保护力度,派重兵守卫,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七月,“遣兵守卫解州盐池”②。不久,解州失守。随着解州被蒙古军队占领,金朝也吹响了灭亡号角。
太原等地生产的盐为土盐,在河东盐业中所占比重很小,当地民众主要食用的是解盐。关于太原地区的土盐问题,文献中记载不多。不过,颇具特色的是金朝政府对太原土盐实行“均办之法”。金朝政府对盐业生产并不是一味的实行垄断生产,民营制盐业也是金代盐业生产体制的补充。金朝政府在太原地区推行“乾办盐钱”,“乾办”亦称“干办”,这是金代颇具特色的一种盐业经营体制,“这种体制,源自于五代后周至北宋初的河北两税钱盐法与客户干食盐钱法。它在形式上类似于商税盐法,但另以居民缴纳盐课钱为代价”③。即将推行民营制盐业的平滦、太原等地的卖盐钱按当地户口均摊输纳,之后允许百姓自己选择购买食盐。同时,还允许盐户自行煎盐出售,商人也可以自行纳税贩盐。关于金朝实行的“乾办盐钱”,刘泽民在《山西通史》中也有所论述④,在这一制度下,百姓交纳盐税却得不到食盐,不过百姓往往可以买到比官卖盐价要低的食盐,这样的话确实要比那种官府强行摊派食盐的方法要好一些。不过,由于政府摊派的“乾办盐钱”有时过重,反而给老百姓带来严重的灾难,据《金史》记载: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七月,“上封事者言:‘河东北路乾办盐钱岁十万贯太重,以故民多逃徙,乞缓其征督”⑤。可见,由于金朝政府推派的乾办盐钱过重,河东北路地区许多民众被迫逃亡。
总体来说,金朝政府十分重视对河东盐业经济的经营与管理。金朝政府在对河东各地盐业管理上并非完全一致,而是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进行经营与管理:在西京设置西京盐司进行管理;在河东北路地区则是推行“乾办盐钱”;对解州盐池则是设置解盐使司、管勾、巡捕使等多重机构进行管理。金朝政府采取的上述措施,有效地促进了金代河东各地盐业的发展,各地盐业产量增加。关于金代各地盐业的产量,文献中并没有确切记载。不过,郭正忠先生根据金代的盐课收入推算出各地的盐产量。其中,解盐由金初的4000多万斤,增加到金章宗承安年间的5000余万斤,西京盐业金初产量为300万斤以下,金章宗承安年增加到580余万斤⑥。
同金代其他地区的盐业经济相比,河东地区的盐业经济并不占优。这一时期,山东、沧州、宝坻地区的盐业发展程度要高于解盐、大同盐。据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七盐司岁入,山东盐司课税额为4334184贯400文,沧州盐司课税额为2766636贯,宝坻盐司课税额为1348839贯,而解州盐司课税额仅为1321520贯256文,西京盐司课税额只有280264贯608文⑦。
二、金代河东盐业的销售与私盐贩卖
金代对食盐的销售实行分界销售,“其行盐之界,各视其地宜”。金朝建立后,为了有效的实行对全国盐业生产的管理,设立7个盐使司,专门负责管理各处的食盐销售,在河东南路设立解盐使司,在西京路设立西京盐使司。其中,解盐行销河东南北路、陕西东及南京河南府、陕、郑、唐、邓、嵩、汝诸州等地。据《涑水记闻》记载:“旧制,河南、河北,曹、濮以西,秦、凤以东,皆食解盐,……河东食土盐。”① 另据《金史》记载:“解盐行河东南北路,陕西东、及南京河南府、陕、郑、唐、邓、嵩、汝诸州。西京、辽东盐各行其地。”②
河东地区所产食盐除了在金朝区域内流通外,也向南宋等地输送。不过,其主要是通过走私贩卖到南宋境内的。北宋时,解盐、淮盐是按照政府划定的地区运销,私人“地分”要受到惩罚,京西南路光化军(今湖北老河口市)、均(今湖北丹江口市)、房(今湖北房县)等州居民历来食用解盐。北宋灭亡后,解盐由金朝所控制,而这些地区仍按照传统习惯,食用解盐而不食淮盐,史称“京西盗贩解盐,唯光化军、均、房州有小路可通北界,私贩甚多。缘此,人户全食解盐,淮盐绝无到者”③。金朝政府于是利用这一机会,压低解盐的价格,向南宋这一区域销售解盐,以此达到吸收南宋铜钱的目的。因此,“盐之至(南宋)境,有数倍之利”,而“易盐皆中国之钱”,满载而归④。除南宋京西南路外,解盐还走私贩卖到利州路,据《宋会要辑稿》所载:“利路关外诸州连接敌境,军兴以来,归正忠义之人与逃亡恶少之徒,皆兴贩解盐为业,比之官价廉而味重,人兢贩卖,啸聚边境,动辄成群。”⑤ 又载,淳熙八年(1181)大臣上奏“边备不严,沿边之人多自虏境(指金朝)盗贩解盐私入川界”⑥。可见,由于解盐物美价廉,在利州路地区十分畅销。对于解盐向南宋境内贩卖,金朝政府实际是默认支持的,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打击。
解盐除被走私贩卖到南宋境内外,还在金朝区域内走私贩卖。金代河东地区私盐贩卖十分兴盛。关于这点,文献中多有记载。如:据《金史·食货志》记载:“绛、解民多业贩盐,由大阳关以易陕、虢之粟,及还渡河。”⑦ 据《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边人多盗贩者,往往十百为群,遇巡尉出逻,则蹋开生路以避之,有司亦不敢问,第遥护之出境而已。今边上惟行盐官盐,其盐,官岁课七十余万斤,半为官吏柴茅之费,半鬻于西和、成、凤州,岁得钱七万缗为铸钱之本。盐多地狭,人甚苦之。绍兴二十九年秋诏减其直之半。今每斤犹为钱二百云。”⑧
为了保证政府的盐税收入,打击各地的私盐贩卖,金朝政府制定盐法,并命“猛安谋克”负责缉捕贩卖私盐者。据《金史》记载,“世宗大定三年(1163)二月,定军私煮盐及盗官盐之法,命猛安谋克巡捕”①,巡捕使的设置极大地打击了私盐贩卖活动。不过,由于其常常与各地盐官狼狈为奸,结果反而对各地人民带来骚扰,甚至灾难。据《金史》记载:“盐使司虽办官课,然素扰民。盐官每出巡,而巡捕人往往私怀官盐,所至求贿及酒食,稍不如意则以所怀诬以为私盐。盐司苟图羡增,虽知其诬亦复加刑。宜令别设巡捕官,勿与盐司关涉,庶革其弊”②。为此,金朝政府于大定二十八年五月设立巡捕使,“解、西京各一员,……解置于澄城县,西京置于兜答馆,秩从六品,直隶省部,各给银牌,取盐使司弓手充巡捕人”。同时,为了防止巡捕使滥用职权还对巡捕使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且禁不得于人家搜索,若食盐一斗以下不得究治,惟盗贩私煮则捕之,在三百里内者属转运司,外者即随路府提点所治罪,盗课盐者亦如之”③。
金章宗继位后,鉴于各地百姓多有因盐禁获罪者,于是“欲令依平、滦、太原均办例,令民自煎,其令百官议之”。又因“又巡盐兵吏往往挟私盐以诬人”,于是于大定二十九年十二月,“遂罢西京、解盐巡捕使”。明昌二年(1191),金章宗下诏,“自今如有盗贩者,听盐司官辄捕。民私煮及藏匿,则约所属搜索。巡尉弓兵非与盐司相约,则不得擅入人家”④。金章宗采取的上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盐官与民众的矛盾,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私盐贩卖问题,民间私盐贩卖仍盛行,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河东南路权宣抚副使乌古论庆寿上奏说“绛、解民多业贩盐”⑤。不过,此时由于金朝政府忙于对蒙古作战,对贩卖私盐者也就无暇顾及了。
自宋代以来,河东就已涌现出了拥有千万资产的盐商。金代时期,随着河东盐业的兴盛,河东地区出现了一批运销解盐的专业盐商。关于金代河东盐商兴起的原因,笔者分析,主要是由金代盐业政策的转变所引起的:其一,金朝前期,河东盐业是由政府直接掌控的,食盐的生产和销售均由政府所控制。蔡松年担任户部尚书后,重新恢复在北宋时就早已实行的“钞引法”,河东盐业由官运官销向商运商销转化。其二,金章宗时期在太原等地推行的“均办之法”,也促进了河东地区盐商的兴起,增加了运盐商人。据《金史》记载,“若令民计口定课,民既输乾办钱,又必别市而食,是重费民财,而徒增煎贩者之利也”⑥。在上述政策的引领下,一批以运营盐业的商人兴起。如解州人娄正以贩盐致富,其家财胜过一县⑦。其三,金代官盐盐价过高,导致河东地区私盐贩卖十分严重,由此河东地区也兴起了一批盐商。据《金史·食货志》记载:“绛、解民多业贩盐,由大阳关以易陕、虢之粟,及还渡河。”⑧ 这是贞祐三年河东南路权宣抚副使乌古论庆寿所说的,反映出金代山西盐商贩盐之盛。金代解盐盐商的兴盛,还可以从出土于河南省西峡县的两笏金代解盐银铤看出。据陈娟分析,出土于河南省西峡县的两笏金代解盐银铤与出土于陕西临潼的两笏金代“解盐使司”银铤一样,出自同一铸地,是金代盐商向解盐使司购买钞引的入纳银铤。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当时解盐盐商的繁荣①。
结 语
金代河东盐业经济在金代盐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金代河东盐业的兴衰与金王朝盛衰息息相关:金代初期,由于金朝所辖境内盐业资源丰富,加上金朝政府对河东地区的军事战略因素,使得河东盐业经济比较落后。金海陵王贞元以来,随着金朝政府对河东盐业经济政策的调整,河东盐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排在山东、沧州之后。金朝后期,随着西京、河北、中都、山东等地被蒙古所占,解盐收入成为金朝政府主要的财赋来源,解州也成为金、蒙必争之地,随着解州被蒙古所占,金朝财政更加困难,金朝很快灭亡。金朝政府重视河东盐业经济的管理与控制,并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得河东地区的盐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山东、沧州的金代第三大盐业生产基地,增加了金朝政府的财政收入。随着金朝政府对河东盐业政策的调整,以及河东地区盐业经济的发展,河东地区兴起了一批以运销盐业为生的商人,丰富了河东地区盐业经济的内容。
我国盐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探析 篇7
一、政企不分, 难为盐业整体改革提供体制保障
尽管在国家层面实现了政企分开, 明确了政府和企业的职责, 但是并没有给各级政府一个明确的关于政企分开的进程表, 于是在省市层面出现了政企合一和政企分开并存的两种格局。尚未政企分开的地区对改革持观望态度;已经尝试政企分开的地区在遇到一些问题又往往容易把问题归之于政企分开, 从而又考虑走回头路。事实上, 政企合一的弊端日益凸现:
1. 管理责任不清。
食盐是百姓不可替代的日常食品, 市场面广, 而管好涉及民生福利的食盐安全问题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 盐业企业虽然是专营企业, 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 但这并不代表可以代替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从价值取向来看, 企业作为利益主体, 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与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目标取向有本质的不同, 因此政企合一的体制从根本上难以做到责任到位和社会公平、公正。这样造成了管理责任不清, 出现问题时难以解决。
2. 市场监管不到位。
在政企不分的状况下, 市场监管工作往往由企业代为执行, 但是企业管理市场不具备政府的优势与资源, 反而存在诸多弊端:政企合一必然加强专营企业对食盐市场的专控和垄断, 企业拥有自身的生产、批发、零售等许可的行政审批权, 违反了《行政许可法》;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各环节缺乏监督机制, 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市场的发展方向是打破专营、逐步放开, 今后将有更多的经营主体进入市场, 如由企业承担公共管理职能, 则会出现“企业管理企业”的混乱局面, 违反了《行政处罚法》;从两年前政企分开交接的情况看, 已经存在执法不规范的情况, 而“卖盐”的人从事执法, 更会引起公众的反感, 造成不良的影响。反观深圳, 在政企分开之后, 盐业监管发生了许多良性的变化, 市、区、部门、政企等各项工作关系基本理顺;政府宏观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监管基本到位, 未发生食盐安全事故;盐行业利润年年增长 (2006年同比增长29.9%) , 食盐销量年年上升 (2006年食盐销量比2004年约上升了10.9%) , 整个行业健康发展。这说明市政府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管理好深圳的市场。
3. 隐性行政成本居高不下。
从行政成本来看, 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表面上一定程度减少了人员编制和财政支出等有形成本, 但实际上却造成了现有资源和成果的严重浪费, 使政企分开两年来已取得的改革成果全部付诸东流;而且政企合一无疑等于利用政府资源巩固企业的垄断地位, 会造成对社会资源更大的浪费;再则短短时间内, 地方规章一改再改、政企体制分合数次, 必然会引起公众对政府管理能力和改革思路的质疑, 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所付出的隐性成本却是无法估量的。政企分开的体制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行政成本支出, 但符合“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机构编制管理原则, 另一方面, 我们考量政府的行政成本, 并不是要付出数量绝对少的编制和财政支出, 重要的是要明确政府是否应该承担公共管理职责, 其次是运用科学化管理思路, 尽量以少的成本实现好的行政管理效能。
从行业来看, 政企合一造成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难以保证行业各个主体的公平竞争, 最终导致行业发展受到制约。从社会角度来看, 政企合一和垄断经营不可避免地滋生腐败、权钱交易等问题, 严重影响到政府公信力。
二、盐业主管部门变动不断, 改革的延续性难以保证
1980年以来, 盐业生产计划的职能属于当时的轻工业部和后来的轻工业局, 这个职能由中盐总公司具体行使。2000年国家轻工业局撤销, 其行政职能包括盐业管理职能并入国家经贸委。但是, 生产计划的职能仍然由国家计委行使, 实际操作中计委把这个职权委托给了中盐总公司。历史变迁导致中国盐业多头管理:盐业的生产由国家计委计划管理, 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由卫生部门监管, 财政部设碘盐基金解决食盐加碘经费问题。同时, 作为垄断性国有企业, 中国盐业总公司属于中央企业工委管理, 其资产归财政部管理。2000年国家经贸委设立盐业管理办公室后, 行业管理的职能难以行使;省级盐务管理部门形式上代表省政府, 但是因为盐务管理部门和省盐业公司为一套人马, 因此, 行政管理和企业经营难以分开。
在盐业的行政管理历史中, 从国家到省市盐业主管部门变动频繁, 并且是多头领导, 协调成本高, 这些因素严重地影响改革的推进力度和改革思路的延续性。
三、食盐流通垄断, 各方矛盾汇集
在盐业流通模式中, 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食盐专营制度。专营制度是否等同只有一家经营食盐的批发业务, 这是在概念上和实际政策操作过程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专营制度在公共事业等均有采用, 通过合理地控制许可证的数量可以较好地调控行业、保障供给等, 但是一旦专营制度变相为垄断制度, 其垄断性与生俱来的缺陷将危害众多相关利益者。
1. 食盐新品种开发滞后, 广大消费者需求得不到满足。
长期垄断经营造成的结果是食盐产品品种少, 消费者很多个性化的需要没有办法得到满足。在美国, 食盐产品琳琅满目, 用以满足各种需要, 而在我国由于行业的高度垄断, 使其缺乏产品创新的动力, 只能提供最原始最基本的食盐产品。
2. 相关产业利益受损。
下游大量的食品加工企业需要以食盐作为原材料, 而经过盐业公司购买的食盐价格是出厂价的数倍。畸高的价格增加了食品加工行业和生产用盐企业的成本, 不合理的成本侵蚀了食品加工企业和生产用盐企业的利润, 从而大大影响了食品加工行业和生产用盐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上游生产企业受到盘剥:大多数生产制盐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 只能通过专营批发企业进入市场, 因而出现了种种严重的产销矛盾:
(1) 盐产品出厂价与批发、零售价差大, 达3~5倍之多, 生产企业利润受到极大的盘剥, 批发环节却垄断暴利惊人。
(2) 产销的不平等地位和产大于销的供应状况使业内形成诸多的黑行规, 批发企业索取高额回扣的现象普遍存在, 并且批发企业巧立不同名目如运费补贴、仓储补贴、回笼货款等来达到隐蔽的目的。
3. 食盐行业本身竞争力弱, 效率低、成本高、创新能力差。
在没有竞争压力的市场环境下, 专营企业没有动力提高效率、改善管理, 直接结果是我国盐业流通企业的效率只有美国、日本等国的三分之一不到。
4. 与WTO的精神背离。
尽管在我国加入WTO的有关协议中, 盐业批发受到保护, 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 盐业批发行业对外开放是迟早的事情。以日本为例, 自2000年以来逐步放开国内盐业批发市场, 许可国外企业进入。放眼国际形势, 盐业放开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作为政府需要未雨绸缪, 高瞻远瞩, 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 并及早做出部署。
四、市场监管有难度, 合格碘盐供应保障存担忧
当前, 专营企业反对盐业管理和流通模式改革的主要依据是改革后私盐泛滥从而导致合格碘盐覆盖率下降、碘缺乏病卷土重来;政府担心的改革后遗症也是基于对改革食盐监管能否到位存在疑虑。
食盐市场监管的关键问题是私盐流入。私盐并非指质量本身有问题的盐产品, 而是指没有经过食盐专营体系 (国家计划、盐业公司组织流通) 流入市场的产品, 具体包括: (1) 计划外食用碘盐, 盐产品完全符合食盐标准, 在生产量超过国家调拨计划量时制盐企业只能通过其他渠道销售, 从而流入市场; (2) 非碘盐, 盐产品本身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但是没有进行国家法律规定的加碘处理而直接流入市场。
造成私盐泛滥的根源主要是两个:一个原因是国家盐产品调拨计划与产能不协调造成的。前文已经分析, 我国目前盐业现在和未来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产大于销, 多出部分的盐产品必须寻找出路。第二个原因是价格不协调, 食盐的批发价数倍于出厂价。以2005年为例, 食盐的车间价格是150~160元/吨, 食盐的出厂价格一般为400~500元/吨, 而专营销售价格高达1600~2000元/吨。控制审批、经营的省级管理部门所占的利润高达70%以上。工业用盐比食盐的成本每吨只少5元, 而用盐企业要花650元, 甚至960元才能买到。如此之大的差价利润, 致使私盐冲击食盐市场。为了打击私盐, 维持和加强盐政队伍, 盐业公司不得不提高盐价, 则更加刺激私盐泛滥, 形成恶性循环。
总而言之, 如果食盐和工业盐出厂价与批发价、零售价之间的差异缩小到正常范围之内, 私盐存在的利润空间就基本消失了, 私盐泛滥现象就可以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在这么一种状况下, 政府对食盐市场的监管将大大降低行政成本, 可以说是利国利民。
五、结束语
不难看出, 产生以上四个问题的根源是与盐业管理体制的政企不分和流通体制的高度专营与垄断密切相关的。对于政企体制问题, 我们不难发现, 与盐业管理体制相似的粮食、邮政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 原因就在于:凡是改革成效好、进程顺利的, 都是自改革第一步就是非常坚决执行政企分开这一方向。而对于流通模式问题, 目前运行的食盐独家经营制度直接导致了上下游企业利益受损、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无法有效满足、私盐泛滥、市场监管压力日益增长等社会经济问题。所以, 要保证盐业改革的成功, 必须果断进行政企分开, 并打破盐业专营的篱笆。
参考文献
[1].吕福玉.试论盐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3)
[2].许安拓.盐业专营, 百弊丛生.中国改革, 2006 (5)
盐业改革拉开序幕行业龙头将受益 篇8
盐业体制改革提速
方案指出, 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依法治盐, 创新管理方式, 健全食盐储备, 严格市场监管, 建立公平竞争、监管到位的市场环境, 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盐业管理体制。
方案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 鼓励企业自主经营、产销一体;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 鼓励食盐生产与批发企业产销一体,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食盐生产领域, 与现有定点生产企业进行合作;坚持批发专营制度, 以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批发企业为基数, 不再核准新增食盐批发企业, 鼓励食盐批发企业与定点生产企业兼并重组, 其他各类商品流通企业不得从事食盐批发;鼓励国有食盐批发企业在保持国有控股基础上, 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企业重组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 开展战略合作和资源整合。
事实上, 食用盐放开一直是关注度最高的话题。方案中提到, 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 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完善企业食盐储备制度, 限定食盐生产、批发企业的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盐业是目前处于国家高度垄断的最后几个行业之一 (另一个是烟草) , 一直以来, 盐业垄断不仅仅使得盐业市场较为混乱, 盐业央企与地方企业乃至私盐企业无序竞争, 造成盐业这一事关居民生活基本要素的行业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边缘地带, 也造成了很多权利寻租或腐败现象, 此次进行盐业行业体制改革, 是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以市场作为盐业资源和主体调配的主要手段的重大举措。
行业龙头将受益
方案中提到, 从2017年1月1日开始, 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 取消食盐准运证, 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 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许可证和食盐批发企业许可证不再重新核发, 有效期延至2018年12月31日。从2018年1月1日开始, 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可依照新的规定申请许可, 根据许可范围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
也就是说, 盐业体制改革真正的实施时间是明年的1月1日, 行业内企业和相关部门还有半年多时间的准备。但是, 此次方案的发布, 对盐业行业带来的影响将是直接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 全国各省的盐业公司人员多, 包袱重, 稳定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国家不再颁发新的批发资格证, 对盐业公司是个保护, 而放开盐场自己销售, 形成市场竞争, 能把盐场盘活。因此, 此次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盐场能放开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盐业许可证必定稀缺因此是有价值的, 盐业公司员工有饭吃, 又能市场化促进竞争。
盐业体制改革 篇9
一、河北省盐业体制基本情况
(一)产销管理体制。
河北省盐业管理实行的是产销分治体制,省盐务局和省供销社分别承担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内的盐政管理、盐政执法任务。省盐务局(省盐业公司)成立于1988年11月,副厅级自收自支事业机构,授权行使全省盐业生产领域行政管理职能,现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管理。下设沧州市盐务管理局和唐山市盐务管理局,具体负责沧州和唐山盐区的盐业管理和盐政执法工作;在京唐港和黄骅设京唐港分公司和黄骅分公司,具体负责全省盐的调拨和运输任务。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是全省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为省政府事业机构,人员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承担流通领域盐政管理和盐政执法任务;负责食盐专营、市场工业盐计划管理;全省食用碘盐规划的落实;协助有关部门负责有关盐业政策规定的贯彻落实,省供销社下设河北省盐业专营总公司(2002年1月与中国盐业总公司组建中盐河北盐业专营有限公司)。目前,供销社系统盐政管理机构分属当地供销社,内部实行盐政与专营机构分设、职责明确、合署办公的政企相对分开的工作机制。供销社系统省市县盐政机构170个、乡镇盐政管理站(以基层供销社为依托)672个、专职执法人员1229名、乡镇协管人员5270名,承担着全省(盐场场内除外)盐业行政和执法工作,费用从盐业经营收入中列支;省市县盐业经营机构163个、食盐零售网点80000余个、盐业经营人员5600余名。2008年12月,组建成立河北省盐业专营集团公司,全省供销社150多家县级盐业公司全部纳入集团管理。
(二)盐价形成机制。
两碱工业用盐价格由供需双方根据供求情况自主确定。两碱以外其它工业用原盐、洗粉盐、再制盐由省物价局制定最高出场(厂)价、省级最高批发价及市、县级最高平均批发价。以下以食盐为例按顺加加价方式分析盐价形成过程:
1.出厂价格、批发价格。
按《食盐体格管理办法》(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令第27号,2003年1月3日),食盐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或调整食盐的出厂价格、批发价格。目前执行的是《国家计委关于调整食盐价格的通知》(计价管[1996]3号)及《河北省物价局调整食盐价格的通知》(冀价工字[1996]第28号)的价格方案:加碘精制盐出厂价为473.9元/吨,产区批发价为584.06元/吨。销区批发价格视运输距离远近不同,价格在732.31元至856.8元/吨之间(以上价格均为50公斤内塑外编袋包装,不含小包装物和碘盐防伪标志价格,含税、加碘费用及短途运输、装卸费用、站台码头费用和管理费用等调拨费用)。全省统一加碘精制盐零售价格(不含小包装价格)为1020元/吨。
2.包装费用。
《食盐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小包装成本费用利润率应控制在15%以内,损耗率不得超过3%。以500克复合膜小包装为例,包装成本费用856元/吨,其中:复合膜小包装0.214元/个,25公斤装纸箱5元/个,市公司组织费30元/吨,县公司分装费198元/吨。
3.零售价格。
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或调整食盐零售价格和小包装费用标准。目前河北省小包装加碘盐按省物价局《关于调整小包装加碘食盐价格的通知》(冀价工字[2003]第17号)实行全省统一零售价, 500克复合膜小包装精制盐每袋1.00元,每吨2000元,500克纸塑包装精制盐每袋1.2元,400克复合膜小包装多品种强化营养盐及纸塑包装特种食盐零售价在2.00元至2.60元之间(2500元/吨至6500元/吨)。
二、目前河北省盐业发展和现行盐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盐业立法滞后。
国家颁布的《盐业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以及《河北省盐业管理实施办法》、《河北省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监督管理条例》都制定于十年前,随着国家整个经济社会大环境及盐业自身的发展变化,上述相关立法已不适应当前盐业发展和盐政执法的实际需要。
(二)盐业产销矛盾突出。
由于近年盐业生产规模盲目扩大,供求失衡,加上气候因素影响,盐业产销矛盾时有爆发,国家食盐指令性计划的执行不尽理想,特别是省际间的食盐调拨计划出台后,对食盐价格高低的影响更大。食盐计划的严肃性和保障性有待强化。
(三)食盐流通现代化建设推进缓慢。
按照食盐流通现代化的要求,食盐小包装产品的生产应建在生产环节,但目前食盐生产企业不能生产小包装产品,没有自己的生产品牌。批发企业自行分装,二次分装、迂回运输、成本增加等,食盐流通现代化进程缓慢。2002年国家开始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到2007年底取消手工包装,到目前也难以完全实现。目前河北省食盐生产在唐山和沧州,食盐小包装产品在石家庄市及各市、县级批发企业分装,流通的方式一般是生产企业直接将大包装食盐发送到批发企业指定地点,各县基本上都是采用手工方式分装。生产企业在沧州建造、购置的小包装车间和设备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四)食盐价格管理严重滞后。
食盐出厂价格由国家确定,国家1996年制定了食盐出厂价格,十多年来,国内价格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煤、电、油、运和原料盐全部涨价,职工工资上升,原盐价格特别是海盐价格波动巨大,而食盐出厂价格未作相应的调整,企业处于微利和亏损状态。由于全国食盐生产能力巨大,企业没有独立的销售权,加剧了制盐企业的竞争,降低了盐业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小工业盐的管理问题突出。
1995年国家经贸委、计委下发《关于改进工业盐供销和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对两碱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实行产销见面,向市场经济过渡。为防止冲击食盐市场,对小工业盐仍纳入计划管理,但小工业盐没有统一定价。小工业盐价格过高、供应环节过多,加大了非两碱企业生产成本。两种用盐之间较大的价差也不可避免的使私盐流通有了市场空间,特别是用海盐中的原盐加工而成的精制工业盐和井矿盐生产企业生产的无碘精制盐大量冲销食盐市场,屡禁不止,成为食盐安全的威胁。小工业盐或者说市场工业盐到底怎么管理,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管还是放处于两难困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质疑和垢病。
(六)海盐资源税负担过重。
1994年国家税制改革,取消了对制盐企业征收的15.4元/吨的盐税,北方海盐改按20元/吨计缴资源税,加上增值税及附税等因素,北方海盐的税负水平是税制改革前的3至4倍。而目前原盐价格偏低,生产成本不断上涨,使得原本只有微利的海盐生产企业处境越来越艰难。另外,海盐与井矿盐的资源税税负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合理。2008年,国家将盐产品列入矿采选产品,将海盐与井矿盐、湖盐的增值税税率由13%增到17%。海水作为可再生资源,不会因采盐而使资源枯竭,因而在税收制度设计上,海盐不能与井矿盐和矿产品一概而论,对其征收高额的资源税也不符合“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税收调控原则。
三、促进河北省盐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盐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食盐是一个特殊的商品,实行食盐专营有利于保证合格碘盐的供应,消除碘缺乏危害,实践证明行之有效。解决盐行业的矛盾和问题应着眼于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盐业立法。
一是规定地方财政对于盐政管理经费的保障或补贴办法;二是增加盐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执法检查手段;三是规定食盐价格随社会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及时调整的价格管理机制;四是规定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食盐流通企业违反计划管理规定的惩处机制、办法;五是对前述的相关法律术语进行明确界定,明确执法部门的权力边界和执法范围。
(二)推动食盐流通现代化体系建设。
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办经贸(2005)1073号)精神,结合盐业实际,考虑市场需求和生产流通的发展趋势,努力实现安全可靠、高效率的食盐配送体系。通过资产重组和专业化改造,充分利用和整合盐产区现有物流资源,打破产销界限和地区封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食盐流通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为食盐市场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务。
(三)调整食盐价格构成。
建议国家调整食盐价格构成,适当提高食盐出场(厂)价,合理制定批发环节差价,以增加食盐定点企业的发展后劲,解决盐业产销利益不均的问题。
(四)改进小工业盐管理。
合理制定小工业盐价格,减少中间环节,搞好供销服务,防止小工业盐冲击食盐市场。明确小工业盐实行归口经营的具体监管办法。
(五)调整制盐企业的税赋。
建议国家改变目前盐业税负过重的状况,免去海盐的资源税,降低增值税税率。
(六)提高盐业产业集中度。
要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盐场、小制盐项目关、停、并、转,明确落实期限、财政补偿、税收奖惩、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措施和办法,保障盐业产业结构调落到实处。
(七)尽快建立国家食盐储备。
盐业体制改革 篇10
关键词:盐业公司,非盐业经济,销售渠道,火爆终端
自我国正式实施《反垄断法》以来, 盐业、烟草等国家垄断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其改革问题因此而走上了“漫长”的道路。为了应对国家对盐业行业的改革, 盐业公司不仅需要在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上下功夫, 还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已经建立的销售网络, 发展适合自身经营的非盐业经济。
一、盐业公司发展非盐业经济的原因分析
1、专营性锁定了盐业经营的利润空间
无论是食盐还是工业用盐, 都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在现代的科学技术水平下, 盐品的不可替代性问题, 还难以解决。例如,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食盐是一种需求无弹性的刚性商品, 消费者对其的需求的变化是很小的, 其需求不会因为价格的上涨和下跌而大幅减少或者降低, 在这个角度上来看, 盐业公司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获取暴力。但是, 由于食盐是人民生活必需品, 国家对其的专营性, 锁定了其利润空间, 盐业公司不可以随便涨价。
2、市场经济对盐业公司提出了挑战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我国就确定了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在中国建立了起来。为了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加大了对国有企业的改制, 并逐步开放食盐、烟草等由国家垄断的行业。一旦这些行业放开, 这些行业内的公司就必然暴露于竞争之中。原有的计划经济已经使其丧失了竞争的动力和实力, 一旦面临竞争, 很难有取胜的余地。为了应对即将来临的挑战, 盐业公司需要开拓新的市场, 适应多元化的经营方式, 在非盐业经济上寻找新的出路。
二、盐业公司发展非盐业经济的优势分析
盐业公司发展非盐业经济有其天然的优势, 不论在资金、人员、渠道还是政府关系方面, 都存在其他类型的公司所没有的优势。
1、国字号之独特信誉优势
在我国盐业经营属于国有垄断行业, 是不允许私人随意经营的。经过几十年的专营和国有独资发展, 为盐业公司的壮大提供了条件。并且从我国社会长期形成的观念来看, 老百姓对国有企业的信任度还是比较高的, 这就为盐业公司发展非盐业经济提供了很好的信誉平台。
2、丰富的客户信息和渠道
盐业公司经过几十年的专业化经营, 掌握了大量的零售商和客户的基本资料, 有一套完整的业务档案资料, 并且建立了自己专有的销售渠道。这些资料和渠道是其他公司所没有的, 也是刚进入市场者所无法掌握的, 对于盐业公司发展非盐业经济是极为有利的。
3、有较为完整的销售网络
盐业公司在经营盐业品种过程中, 经过几十年的开拓, 已经建立了一条遍及城乡的销售线路和网络, 这个网络的建立也为盐业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盐业公司在开展非盐业经济时, 这个销售网络为其经营的产品打开市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4、有较强的资金优势
食盐专营政策是盐业公司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 盐业公司经过长期的发展, 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再加之基础设施完善、外部较好的信誉条件, 为公司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保障。
三、盐业公司发展非盐业经济的思路思考
1、依托主业优势, 选择非盐品种和经营方式
盐业公司在选择经营非盐品种时, 要依托主业优势, 在主业上下游产品上寻找新
2、依托原有渠道, 经营优势品牌
盐业公司在经营非盐业经济上, 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已经建好的销售渠道, 经营品牌产品, 在产品打开市场以后, 再依靠品牌来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在经营渠道上, 盐业公司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配送体系, 牢牢控制连锁分销经营资源, 为经营非盐业经济提供渠道保障。在选择产品品牌上, 应区分市场, 针对不同的区域, 选择不同的品牌产品。
3、在经营管理上, 大力发展供应链管理
盐业公司在对非盐经营品种进行管理时, 要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方式来运作, 深化供应链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方向, 也是企业未来所关注的领域。现代物流管理采用了高度信息化的技术, 在产品的进销存运实行了无缝对接, 实行零库存管理, 市场信息捕促快, 产品周转快, 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
4、依托区域优势, 优化市场布局
在选择非盐产品市场的布局上, 要根据集团盐产品分销流程, 工业盐以城市为重点, 食盐以城市农村并举, 农村连锁分销为重点, 工业盐以点为主体, 而食盐以面为主体的特点。城市商品市场, 配送体系完善之至, 国内大型品牌商号和连锁超市已雄据城市, 更有国外品牌超市分争, 小型便利店如雨后春笋, 城市市场竞争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现在要在城市市场再分一杯羹, 成功尤难。因此, 在经营战略上要采取差异化经营战略, 瞄准新兴的农村市场, 从农村包围城市。
四、盐业公司如何提高非盐业经济
1、畅通渠道, 细化终端
在我国, 无论是食盐产品还是食品加工用盐一直属于国家专营产品, 虽然有自身专业的盐品销售和配送渠道, 但是若直接移植到非盐产品上来, 难免会存在一些的问题。为此, 盐业公司需要在原有的渠道上面, 进行新的探索和改革。总体而言, 盐业公司需要根据自身和所在市场区域的实际情况, 采用科学、优良的销售渠道模式, 打通市场销售渠道。根据销售市场上品牌推广、运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和专家运营风险的要求, 再结合盐业公司的自身特点, 可以采取以中心销售区为单位的经销渠道或者以县级区域为单位的特许经营渠道模式。
在畅通销售渠道以后, 还需要对终端销售部门进行改良和优化。只有对销售终端》转50页
参考文献
[1]、吕福玉.试论盐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可能性.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2) :6-9
[2]、焦霖.湖南轻工盐业集团发展非盐经济营销战略研究.商场现代化, 2009, (01) :112-113
[3]、吕福玉.盐业改革的经济学观照.改革与战略, 2007, (01) :24-27
浙江盐业系统廉政风暴 篇11
自去年浙江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以来,在所查处的15起典型案件中,有两起出自盐业系统:一是原杭州市萧山区盐务管理局局长、盐业有限公司经理金岳明受贿案。二是台州市盐业局局长、盐业公司董事长陈经藏受贿案。
与这两起大案紧密相连的,是全省十余个县市盐务局局长多米诺骨牌般的纷纷落马。同时还牵涉到浙江省盐务局的前局长吴云庆。2006年,浙江省检察机关在全省盐业系统查处一批因收回扣、受贿犯罪案件28件38人,涉及省、市、县(区)各级盐务局的主要领导。到目前为止,大多已一审宣判。
这就是为什么寻常不太为人注目的盐业系统,从2006年开始忽然变得如此醒目,而且成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反面教材。
台州盐务局局长的“致富经”
2006年2月,时年42岁的陈经藏于嘉兴市盐务局局长任上被捕。
其实,陈经藏于2005年下半年才转任嘉兴市盐务局局长、盐业公司经理,上任只有短短数月,因此,他的经济问题主要发生在他之前的台州市盐务局局长、盐业公司经理任上。
陈经藏系浙江浦江县人,但长期在台州任职,手握这个浙江经济发达地区的盐务管理要职,着实为自己谋取了不少利益。
陈经藏的发财秘密是与盐业包装公司的老板交朋友,而且交得很贴心,被称为交到了“肉里”去了。
我国盐业销售如同烟草一般,是专卖的,也有行业垄断性质。盐务局权力很大,但在盐业的销售业务方面,在系统里比较透明,身为盐务局局长本身没有太多的文章好做。即便收些差价,也大多入到单位“小金库”账上。那么,盐务局局长的“身价”最主要地体现在哪里呢?普通百姓可能无法想象,其实权和身价竟然主要体现在小小的包装袋业务上。因为食盐的销量很大,现在都流行小包装制,这个包装袋里的文章很有得做,油水并不小。陈经藏的发财秘密也就在这只小袋袋上。
台州的包装业较为发达,盐务局有个下属企业叫台州盐业包装公司,就是专门做盐业包装业务的。这家公司的老板张松令为了长期承包公司并拿到更多業务,用公关手段拿下了顶头上司、局长陈经藏,而且还让他为自己的公司到处说话,争取到其他许多地区的盐业小包装业务。
那么,张松令是如何拿下陈经藏的呢?
第一招是出“营养费”。2000年的一天,张松令听闻陈经藏的儿子在上海住院。于是,他找到了即将前往上海看儿子的陈经藏,送上一万元钱,名为给“侄儿买点营养品”。
第二招是送“房款”。陈经藏的家属在上海郊区买了一间营业用房,花费了不少。张松令得知后鼓励说这步棋走得好,是个很好的投资渠道。陈经藏听了奉承后故意叹了口气,道:“买房的经济压力大呀。”张松令是个明白人,马上送上三万元钱,奉献他作“房款”。
第三招是送“地价款”。陈经藏经常以家属名义搞投资做生意,不久,家属又与人合伙在台州拍得一块土地,准备大张旗鼓干一番。此时张松令又来鼓励,而陈经藏在谈起土地价款时则又叹了口气。这一声叹气,张松令又主动牺牲10万元钱补偿他的“地价款”。
第四招是帮助“投资理财”。那几年炒房炒得厉害,浙江更凶。不仅温州人,台州人也到处炒房。张松令便怂恿陈经藏到上海投资买房,然后把房子转到自己名下,以此让陈“赚”了10万元。此后,张又到四川投资水电站,也拉陈入股。因为有钱好赚,张又可靠,陈经藏便干脆把自己家里的所有积蓄都交给了张,让他帮忙生钱。从此,两人的关系好得比“兄弟”还要“兄弟”,以至于陈经藏在案发后说:“后来时间一长,我自己也搞不清楚哪些是我的钱,哪些是他的钱了。”
张松令因为与陈经藏建立了“好到肉里去”的关系,盐业包装公司到了第三轮承包时,连承包合同也不用签了,一承包就是6年。身为盐业局长的陈经藏甚至亲自跑到杭州做工作,使张某承包的包装公司成为食盐小包装袋的定点生产企业。
“杭盐”官场几乎全线落马
2006年4月,公安机关通过搜查相关资料发现,身为杭州市萧山区盐务局局长的金岳明,竟然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在宾馆开房达170多次,而且开的大多是两三个小时的钟点房,时间通常在下午。公安机关觉得问题严重,便将此线索移交给区纪委,区纪委经过排摸分析后,决定于4月19日对金岳明采取“两规”措施。由于恰在此之前,办案得到一个消息,时任嘉兴市盐务局局长的陈经藏之前也因经济问题案发。那么,萧山的盐务局局长会不会也有类似问题?纪检机关的办案人员很敏感,办案的重点没有首先选择在作风问题而是经济问题上,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金岳明在当晚便交代了自己在采购碘盐小包装袋过程中收受业务单位回扣的事实,继而才交代了与情人长期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用公款支付约会费用的违纪违法事实。
金交代,给他送钱的,是温州市恒达包装彩印厂的董事长徐清道、总经理王孝光。两人通过送钱行贿,攻下一个又一个盐务局局长,金是其中之一。
徐、王二人定下的回扣为每只包装袋5厘。萧山区一年用食盐小包装袋约1200万只,按每只给5厘回扣,在2002年4月至2005年5月三年时间里,两人给金岳明送了近17万元。
有一次,恒达包装生产的包装袋出现了质量问题,如果全部重印的话厂方将损失20多万元。于是厂家找到金,希望摆平此事。金果然给面子,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了了之。
而这仅仅是杭州地区盐务系统经济问题的开始。
余杭区虽同属杭州市,但比萧山业务量少,2001年至2006年5年里,王孝光和徐清道送给余杭区盐务局长8.2万元,送给该局副局长4.64万元。1998年至2005年,富阳市盐务局包装袋业务有五六百万只,该局一名副局长共吃回扣14万元。
建德、淳安等县市区也不例外。杭州市下属总共八家局(公司)的领导,同样陷入这一回扣漩涡之中。
不过,更重要的不是下属的县市区,而是副省级杭州市的盐务局领导班子本身。在恒达包装的进攻下,这个班子成员全部落马。
2000年,王孝光和徐清道将1万元回扣送到杭州市盐务局副局长俞关福和陈某手上,俞关福和陈某把这两万元交给了局长俞铁民。俞铁民将班子4名成员叫来,当场将这两万元每人5000元私分了。俞铁民的这种处理方式经过行贿人的有意传播,很快使杭州市整个盐业系统知晓,于是上行下效,拿回扣被本地区大多数的盐务局长所默认。
通过对杭州市盐务局的调查,发现问题并不仅限于包装袋回扣,而且还存在着套取差价、贪污私分等严重经济犯罪问题。
俞铁民将回扣直接打入小金库,并将走私盐的款也打入里面。他说,“比如报给省公司17000吨,而我实际需要20000吨,那3000吨的量就是我和厂里直接去谈了……” 直接去谈就可以做手脚了。表面上厂方以较高的计划价进行结算,实际上却按较低的出厂价付款,这样,每吨约200元的差价就返回到了盐业公司。盐业公司通过采购计划外食盐,抬高了价格、虚列了成本,目的就是套取现金,每年四五十万元的收入,就这样流进了公司的“小金库”。据查,局里每年小金库的资金都保持在100万元以上。正如俞铁民自己所说的,“笔一挥、嘴一张就可以开支了……开支的随意性比较大,没有规定,临时动议、临时碰头、临时开会,发放的时候也没有相互制约……”他自己购买的电脑、照相机、高级手表都在小金库里开支。
如何将公款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呢?俞铁民想到了一些招术。从1996年起,他决定陆续为职工购买分红型商业保险。到了2004年,加上利息,这笔钱已达到119万元。其实,买保险只是一个名义,犯罪嫌疑人交代,买保险的主要目的是把多余的利润冲成本,套到账外,以后想用的时候方便一点。2004年底,保险到期,该是把钱洗白的时候了。俞铁民召开职工大会,决定将110万元全部退保,并按照职务和工龄发放给全体职工。公司领导人均3.5万元,普通职工人均4000元。尽管差距不小,但是公司领导们还是认为等次不够明显,没有向他们倾斜。
并不是俞铁民大方,他想到的是第二次分配,要搞就搞次大的。
第二次分配的74万元,俞铁民、俞关福各得20万元,潘悦15万元,孙光一、曹迎华、陆幼芳各得5.5万元。而这一次分配,普通职工毫不知情。
湖州盐业亦成“重灾区”
温州市恒达包装彩印厂董事长徐清道、总经理王孝光被纪检机关和检察机关纳入视线后,两人源源不断地交代出这些年来通过行贿公关拿下包装业务的种种办法,因而,浙江省其他一些县市区的盐务局领导,也纷纷进入了“黑名单”。
调查发现,徐、王二人业务能够发展到今天,能够把盐务系统众多局长攻下来,还得“感谢”浙江省盐务局前任局长吴云庆的“帮助”。
温州恒达包装彩印厂成立于1994年,那个时候省盐业系统正好在推行小包装业务。为了能够使公司业务不断壮大,徐、王二人很早就认准盐务系统的钱好赚。要赚这个系统的钱,就得向省里的最高领导进攻。当时的领导便是吴云庆。在他们的努力下,吴显得非常讲义气,很肯“帮忙”。通过吴的联系,他们得以承接了杭州、湖州、绍兴等地区盐业系统的小包装业务。
那么,吴云庆究竟有哪些问题?要不要对他进行立案调查?经了解,吴云庆虽曾担任过省盐业局局长,但早在七年前便因失职错误而被开除党籍。
已经落马的暂且不说,先说说现在仍然在位的。
据徐、王二人交代,湖州市盐务局局长沈伯泉,便是他们重点进攻的一位,而且历时较长。1997年底,两人来到沈局长办公室,希望沈能够将今后的包装业务交给他们做,并许诺将来会有好处回报。沈伯泉一下就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并点了点头。临别,王孝光拿出1万元钱交给沈。后来,两人向沈建议,希望沈能够帮助说说话,让浙江省盐务局同意先在湖州地区作为恒达包装厂彩印包装的试点地区。有了金钱推磨,沈伯泉干劲很大,当即表示:“好啊!关系我来跑,费用你们出。”沈伯泉果然很卖力,在他的说动下,湖州试点一事果真被省盐务局确实定下来了,同时价格也审批了下来。为此,两人立即赶到湖州,向沈奉上2.8万元现金作谢。此后,湖州盐业公司一直采用恒达包装厂的彩印包装袋。1997年至2005年10月间,沈伯泉共收了王孝光、徐清道贿赂款16万余元。在沈伯泉受贿的过程中,他的助手、盐务局财务科长倪秀敏参与收受贿赂6.5万元。当沈伯泉不在时,就由倪秀敏收钱。
拿了人家钱财的沈伯泉,有时也变得不敢有脾气。有一次,恒达包装厂业务员送货上门要求结算货款,被沈伯泉骂走了。业务员回到厂里向老板诉苦,徐清道马上想起一次次送钱的事,便火冒三丈地道:“他要敢这么嚣张,总有一天我要让他跪在我面前!”徐清道当即给沈伯泉打了电话,表示心中的不满,沈伯泉立即没了脾气,说只是一场误会,于是,很快让人结清了货款。
王、徐二人又以同样的方法顺利攻下了湖州市所属的所有县的盐务局,其中德清县盐务局整个领导班子全部落马。
值得一提的是,从2004年之后,有职工不断举报沈伯泉,当地检察机关也曾介入调查过,但沈伯泉并没有因此警醒,而是受贿不止。
以盐务局副局长盛玉林为代表的职工,向省、市有关部门多次举报该局局长沈伯泉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沈任局长期间,大量走私盐,数量巨大。湖州市检察院经过调查,认定举报事实成立,但沈伯泉不构成犯罪。沈伯泉在盐务局党员中层骨干会议上,对走私盐差价款去向这样解释:“我跟检察院同志讲,差价款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业务送礼的,送给有关领导的,但我不会讲出送给谁的,吃官司我去!”沈伯泉照当盐务局长,而举报人盛玉林被调离盐务管理局,当了一家效益不怎么样的公司副经理。“这是对我的打击报复。”盛玉林向當地纪委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纪检机关申诉。
盐业系统缘何成为案件多发区
据悉,由温州彩印厂牵连出的案件很多,除上述地区外,绍兴等地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值得三思的是,从1998年到2003年长达5年的时间里,杭、湖、绍三地彩色复合包装袋价格普遍偏高,但这一问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浙江各地的盐业公司曾分属于商业、供销、水产、轻工和农业等多个部门,1996年浙江盐业体制改革之后,为加强市场监管,各地盐业公司相继挂出了盐务管理局的牌子,虽然各地盐业行政领导班子的管理开始以省盐务局为主、地方为辅,但仍保持“三不变”,即利益机制不变、隶属关系不变、供应区域不变,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盐业市场秩序有了一定的保障,但全省各地盐业系统管理多头、利益多元的格局在实质上并没有改变。
浙江经济发达,盐业发展步伐快。其中,2006年全省产盐29万吨,销售各类盐产品98万吨,全行业实现利润1.43亿元,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据卫生部门监测显示,2006年,全省碘盐覆盖率为96.63%。
但是,由于多头管理,对盐业系统领导的监督和岗位调换显得迟缓、滞后,往往出现一个领导在同一岗位上工作多年的局面,如杭州市盐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俞铁民担任同一职务长达15年,而副总经理俞关福更是担任同一职务长达22年之久。检察机关指出,领导班子长年得不到更换,容易造成长官意志“一言堂”的状况,谁也不会提出反对意见。由于担心谁提意见谁下岗,久而久之形成出现了违法现象也不主动反对,而是竭力掩盖的不正之风。
这些年,企业改制风也使得盐业系统一些掌握实权的干部出现了心理失衡:看到很多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经过改制后不少人发了财,而盐业公司的国有企业不参与改制,还是拿着“死工资”,退休后的待遇也相差甚远,一些人便萌生了“有机会就捞一点”的念头。检察机关查处盐业公司大面积集体涉嫌犯罪的情况便印证了这种心理。
在盐业归口部门中,盐业都不是主营业务,“婆婆”虽多,但经营、管理、领导班子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盐业系统的一名干部承认,只要市场不乱、有利润上缴,不用主管部门操心就是好企业。主管部门对盐业经营并不内行,企业偶尔“犯错”也不容易被发现,盐业系统内部有错误不能及时纠正,容易酿成犯罪。
当然,多头管理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监督体系不到位,盐业系统存在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暴露,致使问题愈演愈烈,最终成为遍及全省各地的窝案串案,造成恶劣的影响。
盐业体制改革 篇12
一、盐业银行的创建
中国近代银行业受世界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和近代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影响,以其特定的规律起伏发展。自1897年创建第一家中国通商银行以后特别到一战期间及之后,由于政治环境宽松,中国掀起了兴办银行的热潮。在此次热潮中,盐业银行作为特种银行顺势而生。国民政府建立后召开的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对银行业进行宏观规划和改造,把银行制度改造放在重要位置。中国自此也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首,统辖地方银行、专业银行、国际汇兑银行等分工明确、多层次的国家银行体系。
北洋军阀张镇芳为能将盐税集中管理和运用,在总统袁世凯的支持下于1915年3月26日在北京创办了盐业银行。其实际成立目的是北洋政府效仿清政府依靠设立银行来筹集资金,希望以此来弥补财政赤字,筹措军费开支。盐业银行的成立实质上是官僚资本主义为谋求资金,企图获得政治地位的一条出路。
盐业银行开办之初以经营盐业为主,身为特种银行,以辅助盐商、裕税便民为宗旨,成立后因种种原因,转而经营一般商业银行的业务。“成立后即与长芦盐商暨该商公所有大宗往来,嗣因局势变迁,盐商户头逐渐减少。然裕蓟公司、恩成公柜……迄今商照旧往来。只以经营日久,信用渐著,工商各业交往转多,而盐务往来反成少数,演变至今与普通商业银行无大差异。”
1915年,张镇芳原定盐业银行总股款500万元,其中官股200万元,私股300万元。事实上,由于财政官员的抵制,只有10万元官股交付,其后此10万官股又转给私人。在吴鼎昌担任盐业银行总经理的二十年中,以盐业为后盾,积极吸纳那桐、王占元、袁乃宽、张怀芝等名人大腕,以及交通银行任凤苞、金城银行周作民、中南银行胡笔江等金融巨头为股东。1923年,盐业银行资本总额改为1 000万元,实收750万元。而在盐业银行的两次增资中,政府都没有再做任何投资。由以上种种变更,盐业银行成为一个有官方背景,却拥有私营性质的商业银行。
盐业银行为获得更多的利润,增加影响力,积极地建设分支银行。在盐业银行的初始发展期中,设立了诸多分支银行,且多次将总管理处移设,由此大致奠定了其以后的发展格局。
二、盐业银行的营业范围
(一)前期的经营范围
早期盐业银行集特种银行性质、国家银行性质、官商合办银行性质、商业银行性质于一身,由于其多重性质,所带来的经营范围几乎涵盖了银行的所有业务。包括了国内外汇兑及跟单押汇,各种存款及储蓄,各种放款,国库证券及商业妥实期票贴现,兑换外国货币及买卖生金生银,经收各种票据及保管重要物件等。且在银行简章中规定,其有以下几条业务的经营权,“第7条,盐业银行掌管特别会计之国库金。第8条,盐业银行得受政府之委托分理金库。第9条,盐业银行受政府之委托专理国外款项及承办其他事件。”从第7条、第8条、第9条可以看出其涉及了银行特别营业。而在实际经营中,由于种种事件导致盐业银行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其经营范围也发生了改变。
(二)后期的经营范围
盐业银行发展后期,由于盐务往来不断减少,股本再无政府投资,职能仅停留在书面上,致使银行的多重性质逐渐消失,缩减了盐业银行原有经营范围,最终成为实质性的商业银行。1929年,盐业银行向国民政府财政部申请注册的呈文的财政部的批复中说:“第7条、第8条、第9条与现行法令不合,应即准予补行注册。”至此,缩减了盐业银行原有经营范围。
盐业银行的后期经营范围得到了修正,删除了第7条、第8条、第9条规定,最后盐业银行仅留商业银行性质,成为了以存款贷款为基本营业业务,同时经营各种金融商品,并有偿提供各金融服务,以盈利为最终目的金融机构。
除了基本业务,盐业银行还积极扩展新业务,包括储蓄业务、仓库业务、汇兑业务、出租业务。
三、盐业银的行业务往来
盐业银行虽业务往来众多,但由于当时历史背景所限,且其为保证投资收益,营业相对保守。所以,其业务往来多集中于政府部门借款、公共事业借款和一些企业借款。因将众多资金放款于此类事业上,虽为保证利润而投,但也确实促进了相关事业的发展。历史上著名的恒源、北洋、裕元等纱厂,六河沟、宝兴、贾汪、中原等煤矿公司,京沪、京汉、陇海等铁路建设,北京电灯公司及自来水公司,天津电话局自动电话机建设,均有盐业银行的巨额注资。盐业银行为民族工矿企业及公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盐业银行与政府借款
在民国时期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之下,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因其军政开支耗费巨大,导致财政方面入不敷出。政府开始向银行业借入高利贷款。盐业银行初设时,拥有官商合办银行性质。创建人张镇芳久任长芦盐运使,且与总统袁世凯有姻娅关系,盐业银行因此与北洋政府关系密切。1928年北洋政府倒台,吴鼎昌利用多方关系将盐业银行投靠南京国民政府,并于1935年出任国民政府实业部长。盐业银行的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都与政府联系紧密。因此,除了吸收政府存款,还积极地向政府贷款,以谋取更多的利润。
从1915年添设的天津分行记录的几处相关业务中,可以看出其对政府的多次大额放款。天津分行对直隶财政厅的放款有:1925年2月,以省开滦矿官股股票35 000股押借60万元;1925年5月,直隶财政厅与天津交通等十九行签订120万元借款合同等。此外,对国民政府财政厅的放款有:1928年4月,天津财政厅向盐业银行借款200万元等。
(二)盐业银行与公用事业借款
民国时期,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长期入侵,国内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长期不景气,中国的国民经济一直缓慢发展。盐业银行为了保证投资回报,并没有投资那些风险高、回报率低的民资资本主义工商业,而是希望更多地把资金投向收益比较稳定的公共事业。因而,银行放款大多集中于铁路建设事业,及电话局建设事业。
盐业银行在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都曾对众多铁路修建进行投资,其中包括北宁铁路、京沪铁路、津浦铁路、陇海铁路等。为获取可观利润,减低回收风险,可见其对投资铁路事业的钟爱。
在北洋政府时期,对铁路事业部的放款有:1925年8月,平绥路局因修建京绥铁路向金城、盐业、中南、大陆四银行订立借款100万元等。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铁路事业借款如有:1930年1月21日,北宁铁路管理局与北平盐业等银行签订60万元借款合同;1932年8月23日,平汉铁路局向盐业、金城借款项60万元,后又于1933年1月,向盐业及金城续借60万元。
盐业银行在向铁路事业借款的同时,还向电话局借款。1925年11月25日,北京西门子电机厂向天津盐业等5家银行借款,以及交通部向中南、大陆、金城、盐业四银行借款银元170万元等等。
(三)盐业银行与企业借款
盐业银行的业务还涉及了一些企业借款,由于当时的背景所限,其借款企业的范围相对狭窄。其借款范围包含了纺织业、面粉业、酒业、药业等,其业务和借款数量相对政府借款和公用事业借款相对较少。
其中与企业的借款有:(1)纺织业借款,1925年3月14日,恒源纱厂向金城、中南、农商、道生、盐业五家银行借款100万元等;(2)面粉业借款,1929年7月24日,天津嘉瑞麦粉公司向天津盐业银行借现金35万元等。
四、结语
盐业银行从1915年成立之初到1953年失去独立的法律地位,期间经历众多变革。其一,盐业银行从特种银行、国家银行、官商合办银行、商业银行等性质变成完全的商业银行,营业范围也因性质的变化而不断缩小。其二,1922年,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家银行达成联营协议,成立北四行,是盐业银行迅速发展的基石之一。北四行成立之后,为进一步提高声誉,增加声势,成立联合准备库,之后又开办四行储蓄会以更加便于业务发展。盐业银行得益于此,达到空前繁荣。
1951年9月盐业银行参加“北五行”联营联管,又于1952年11月加入私营金融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而完成其历史使命。
摘要:民国时期,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出现高潮之势,拥有特种银行性质的盐业银行顺势而生。盐业银行自发展之初,经历诸多变革,最终成为完全的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其业务往来大多与政府、公共事业,企业借款相关。盐业银行作为近代商业银行的一个典型案例,其兴衰发展的历史可以对中国近代银行史的研究提供方便。
关键词:盐业银行,特种银行,经营范围,业务往来
参考文献
[1]黑广菊,曹健.盐业银行档案史料选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2-72.
【盐业体制改革】推荐阅读:
盐业管理体制改革11-19
出台盐业体制改革方案09-23
盐业银行09-08
盐业产业10-03
久大盐业集团简介06-02
中盐考察美国盐业06-28
盐业公司2014年总结07-05
盐业公司述职报告09-21
盐业公司年度工作总结10-15
遵义盐业稽查工作总结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