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例(共12篇)
教育实例 篇1
摘要:教育科研结题报告, 是研究者向相关科研主管部门申请结题验收的最重要的材料。虽然一篇规范的结题报告要解决“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研究出了什么成果”三个问题, 但关于它的写法和具体步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现以一具体课题为实例, 将教育科研结题报告的写法和步骤介绍于此,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教育科研结题报告,写法,步骤
《基于脑的学习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重点规划课题, 以下是它的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习是大脑接收外部信息, 经过记忆、理解并加以运用的过程。大脑有自己的运动发展规律, 教与学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将现有的、基本定论的脑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就有了基于脑的学习原则。这种应用研究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升学校的科研能力, 调整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 推动教育教学领域改革, 有比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立项依据
本课题研究依据脑科学理论、杜威的主体参与思想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将基于脑的学习原则应用到小学学科课堂教学, 紧密结合教材、新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 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脑功能发展的学科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当然涉及教育的理念、目标、制度等, 但主要涉及的是于此相适应的教学组织、过程和方法。我们首先在小学语文、数学、外语学科进行应用研究, 再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学科。
三、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 基于脑的学习原则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2. 基于脑的学习原则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3. 基于脑的学习原则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小学一至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由教育科研人员和一线教师共同研究,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选取10所学校, 每学校每年级两个实验班, 其余为对比班。采用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思路。首先, 深入学习和理解基于脑的学习原则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其次, 将之应用于课题实践, 先探索出每个学科的每个年级教学模式, 再总结出整个学科的教学模式, 再用于实践, 丰富、完善和发展。
五、研究过程
2011年10月13日, 《基于脑的学习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正式开题。开题会后, 10所实验学校都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 每学校每年级选两个实验班 ( 其中平东二小和二马路小学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每年级选择一个实验班) , 其余为对比班, 精心选派了实验教师, 确定各自的研究重点, 依此申报了区级课题, 将基于脑的学习原则应用于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
2011年11月15日, 教科所在二马路小学召开了《基于脑的学习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交流会, 交流经验, 解惑答疑, 提出课题今后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推动和深化课题的研究。
2012年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是基于脑的学习原则在小学学科中的应用研究, 即“自学、探究、反思”教学模式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中的应用研究。
2012年5 ~ 10月教科所在10所实验小学开展了《脑开发》课题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以听课与评案相结合, 重点考察“自学、探究、反思”教学模式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课堂中的应用情况, 经过课题组的评选, 共评出一等奖5名, 二等奖5名。使实验教师初步掌握了“自学、探究、反思”教学模式课堂应用方法, 进一步促进了课题的研究。
2013年的主要目标是: 各实验学校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总体教学模式, 对侧重学科 ( 语文或数学、英语) 进一步探索, 以三、四、五年级为主, 形成切合学生实际, 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模式。完成课题结题, 准备课题结题的全部资料。2013年4 ~ 9月, 教科所开展了《脑开发》课题优质课及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此次活动在全区10所实验小学进行, 每所学校首先从一至四年级每年级选出一名教师, 然后由选出的4人参加活动, 这40位教师每人准备一节课 ( 含教案) 、一篇教学感悟 ( 2000字左右) 。活动评选采取现场听课与文字材料评选相结合的方式, 重点考察“自学、探究、反思”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中的应用, 以及对此模式的教学感悟。
经过课题评选, 19人获优质课一等奖, 10人获二等奖; 16人获优秀成果一等奖, 10人获二等奖。此次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研究积极性, 深化了课题的研究, 为课题结题积累了较为详实的材料。
六、研究成果
论文“基于脑的学习原则的小学学科 ( 语文、英语、数学) 教学模式探究。”
论文《科学开发大脑功能有效提高学生智能素质研究》, 发表于2012年《教育观察》期刊, 李春娣。
论文《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几点体会》, 发表于2013年《才智》期刊, 全金。
论文《浅谈校本课程开发使用和评价的研究》, 发表于2012年《现代教育科学》, 张虹。
七、创新点
目前, 教育界普遍认可的基于脑的学习原则就是美国学者凯恩夫妇提出的12条原则, 它是到目前为止, 对脑的学习本质的最为完整的理解与归纳。国内的一些教育工作者结合新课程改革, 已将这12条原则应用于具体的学科教学中, 并在普通高中探索出基于脑科学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 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应用在小学学科教学的研究里面, 尚没有一个较为系统和成型的模式。从对大脑的认识来看, 大脑潜在的、可能的学习能力转化真实的、可资应用与支配的现实能力, 除了需要对脑的功能与机制做更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还需要创设一种具有丰富刺激的、顺应脑的学习机理的学习环境, 从而让浸润在其中的大脑能够最佳地激发、延伸自身拥有的各种潜能。而脑科学研究中一个公认的观点是儿童阶段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最大, 这一时期采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儿童的大脑开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错过关键期, 就要事倍功半。因此, 将基于脑的学习原则应用于小学学科教学, 探索出基于脑的学习原则的学科教学模式, 并加以应用和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八、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任何一个教学模式都不是十全十美、包罗万象的, 在研究过程中, 有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 并在实践中修改和完善。
1. 这个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探究学习为特点, 但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年级、课型和问题。
2. 这个教学模式强调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更好地分组, 既保证学习效率又保证课堂秩序是这个教学模式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3. 目前的研究中, 觉得小学高年级学生 ( 四、五、六年级) 应用这个模式较好, 尤其是语文学科。
下一步对于模式的应用要倾向于高年级, 同时通过理论培训、示范课, 开展优质课评选, 经验交流会、推广优秀成果等活动, 保障课题研究向更深一步推进。
教育实例 篇2
—市XXXX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例
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同时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国家而言,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和谐,而对学生而言,民族团结教育关系到青少年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的形成和自身友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直接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为了进一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校园氛围,同时增强广大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意识,XXXX学校举行了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深化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的首届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并以此次知识竞赛为契机,进一步把我校民族团结教育推向深入。
本次知识竞赛于11月16日在XXXX学校多功能大厅内隆重举行,来自七、八年级组的共十支代表队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此次知识竞赛的内容主要涉及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科教文卫事业、各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服饰、民族风俗、民族歌舞、民族英雄人物、民族特色建筑、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民族政策等内容,旨在通过竞赛位同学们提供一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机遇,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等。
比赛中,各参赛队都很快进入了状态,在比较简单的必答题中,各支队伍连续答对题目,赢得了在场观众一阵阵的热烈掌声;在速度决定胜利的抢答题中,各支队伍使出浑身解数,争分夺秒;在风险题中,更是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惊喜不断。各代表队经过风采展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四轮比赛,最终八年(2)班、七年(1)班、八年(4)班分获一、二、三等奖。
通过此次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的成功举行,不仅丰富了我校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加深了广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增强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同时,也必将对我校民族团结教育、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实例 篇3
关键词:馆校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介入;试探性活动演习;小小志愿者亲子导览服务
1 博物馆社会教育大环境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发表过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也明确指出全国文物系统要切实发挥文物资源服务国家大局、教育启迪人民的作用,围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时代需要,让文物说话,讲好中国故事。可见,文博宣传教育职责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
个体的成长成材与良好的社会教育密切相关。只有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拧成一股劲,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方法,为孩子潜能的发挥提供合适的机会和土壤,才能为孩子的展现创造条件。博物馆作为社教机构,社会越来越关注馆校共建工作在文博宣教的份额。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也纷纷试探宣教共建模式。欧美国家博物馆早在19世纪中叶就开始了馆校合作的探索。德国在2004年到2011年间做了长达八年的“学校@博物馆”(schule@museum)项目。我国的国家博物馆《漫步国博史家课程》;浙江自然博物馆的探究性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实践课”和流动数字博物馆进校园等。大家根据自身博物馆的资源特点、当地地情,借鉴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的开展方式,创新思维所设计的社教项目开始缤纷多彩,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势态。
文博社教如何切入学校课程教育,用活现有资源,将资源共享最大化,最终服务国家大局、教育启迪人民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宣教工作试探,总结认为在开展学校共建合作项目前,我们要对活动受众进行调研和课堂课程介入,必要时可以进行试探性活动演习,再进行合约化操作,通过双方甚至是多方协商细节考量,最终通力合作来组织一系列学校共建的教育项目。在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文博社教与学校课程教育结合开展共建活动中的课程介入和试探性活动演习。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小小志愿者亲子导览服务活动项目
中山市博物馆宣教组为了更好地与中山市各学校开展共建教育活动,根据已有的22所共建学校需求特点逐步组织策划馆校宣教活动。最终我们将博物馆宣教活动之小小志愿者亲子导览服务活动的学校课程教育的合作切入点选择定到中山市东区雍景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学课程。继《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学校课程教育结合实例探讨之一 ——以“我和漫画有个约会”活动为例》探讨过课程介入运用后,这里用另一个活动来再次探讨课程介入和试探性活动演习在活动组建策划过程中的意义。
中山市东区雍景园小学作为小小志愿者亲子导览服务活动共建的合作方是有优势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材料》是2009年,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课程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的教育功能。课程中,问题是活动中心;实践是活动的基本方式;社会是大课堂;合作是活动成功的保证。它需要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以此达到系统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材料》五年级的课程中“人与自我”部分详细讲到家校携手,快乐成长实践活动,特别在家长义工服务队中更是将雍小的亲子志愿者服务队作为典范。作为亲子志愿服务比较成熟的机构,雍小校方和家长理论上应较容易接受亲子导览志愿服务的。但实际上从开始项目洽谈到真正成立独立的服务队经历了近两年。博物馆宣教员正是在这两年时间里,与学校在不断地开展相关的宣教活动。这些活动就是课程介入和试探性活动演习的过程。
2.1 流动博物馆送展到学校活动。2011年开始流动博物馆将《五彩缤纷的世界——蝴蝶图片展》、《中山籍著名漫画家作品展》等展览排期送到中山市东区雍景园小学,受到雍小师生们的欢迎!在与雍小师生展览交流过程中,宣教员便采集了学校的相关特色活动、教学特点和需求。
2.2 “心灵下午茶”课堂互动活动。志愿活动是雍小的校本特色活动,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很多家长便以义工志愿者的身份在学校的组织下带领着孩子们一起为社会提供很有意义的志愿服务。博物馆宣教、志愿服务理念和活动方式如何与学校的特色活动结合呢?宣教员走访多次校方后,最终选择一个班作为试点,以特色课堂“心灵下午茶”互动老师的身份,定期与班级学生交流。这是成立小小志愿者亲子导览服务队活动前期的课程介入的开始。2012年9月的第一节课,从“分享哪里好玩介绍”开始,到后来的“各地博物馆特色分享”、“中山市博物馆文物故事和展览分享”、“什么是志愿讲解员”、“小小志愿者”、“首博小小讲解员——想飞的女孩的BLOG分享”等。一次次的分享带着孩子们认识博物馆、了解志愿讲解。经过一系列的“心灵下午茶”分享及中山市东区教办领导郑主任到校举办新生教育讲座明确“建议家长多鼓励孩子们走进博物馆学习,学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孩子们很多已产生想到博物馆去了解志愿服务的念头了。甚至他们将去了博物馆的感受带回来在“心灵下午茶”课堂上分享。“心灵下午茶”课堂互动活动是博物馆宣教活动有效的课程介入。它为后期开展文博系列宣教活动做好博物馆前期教育,為开展小小志愿者亲子导览服务提供了前期的课堂介入学习铺垫。
2.3 假期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根据教学大纲计划,每个班每个学期均会有多个社会实践项目配合课堂教学。每个社会实践活动均以老师、家委会为组织者。到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宣教员将相关的活动信息宣传做到老师、班级家委会和年级家委会,相继开展了周末参观讲解体验活动、寒假亲子文明导览志愿活动初体验等。这是成立小小志愿者亲子导览服务队前的试探性活动演习。演习里,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家长的爱的辅导,萌娃们的快乐成长;看到了过程中暴露的组织策划等方面的问题、缺点和不足,收集到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需求,为下一步成立小小志愿者亲子导览服务队,进行人员培训、队伍建设提供调整的方向。寒假亲子文明导览志愿活动初体验是“小小志愿者亲子导览服务”项目试探性活动演习。经过演习,总结活动经验、调整策划方案。这时校方、家长认同活动成熟,宣教员及时提出成立小小志愿者亲子导览服务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2014年3月21日,经过学校年级招募小小志愿者近40人。中山市博物馆与共建学校中山市东区雍景园小学联合组建的小小志愿者亲子导览服务队伍正式成立。并于当天启动培训,在学校老师和宣教员的带领下参观学习了中山市博物馆及其分馆。在陆续接受一系列的培训和练习、考核后以亲子形式首站挂牌服务于中山漫画馆。亲子导览服务活动定期持续进行得到了校方、家长、同学们和社会的认可。
3 结语
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学校合作的学科除《综合实践活动》外还可以很多,品德课、美术课、历史课、音乐课、生物课等;可以是小学各年级、中学、中专,甚至是大学,像动漫、艺术设计、服装设计、旅游管理等。关键是宣教员要找到合适的主题和切入点,这就需要宣教员发挥能力与学校沟通,进行基层调研,开发拓展活动项目。
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而博物馆社会教育主要以展览和宣教活动来实现。在展区,通过实物、图片、文字、声音、动画、影视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展览,宣教活动则更灵活。虽然在教育方式上、方法上学校和博物馆有很大的差别,但都共同承担教育的职责,所要达成的素质教育目标也一致。基于这点,要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学科教育进行更有效的资源整合不但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
一个展览不仅要精心设计展陈内容、展览方式,更要有目的地密切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如何教和如何学就是博物馆社教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过程。将博物馆的展览带到学校课堂,将学校的课程教育引入博物馆相关活动,这就是宣教活动与学校合作的策划切入交集点。进行课程介入和试探性活动演习就是多一些对博物馆受众的关注。因为关注的过程,就是关注学习者对教学的情感体验和精神领域;关注学习者如何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学法和习惯;关注学习者是否尊重伙伴、是否能与他人合作,就是给学习者留有充足的发展时间和空间。这些也与学校教学方式中的教学过程是一致的,只有做到如此的关注,才能真正体现一个展览、一个宣教活动的价值真谛。社教活动的课程介入成功有效,试探性活动演习及时调整方案对策,才能更好地完成策划组织博物馆与学校共建的社会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家校聯手 形成教育合力[J].http://www.doc88.com/p-3982499854
55.html.
[2]肖灵轩.学校@博物馆——德国博物馆的馆校合作实践[N].中国文物报,2014-4-2(5).
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实例分析 篇4
关键词:体育专业学生,训练,情感教育
体育专业学生, 由于其具有独特性, 并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所以思想教育极为重要。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 每个阶段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 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还没有完全健全。再加上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女, 而大多数父母又很忙, 与子女的接触很少, 学生形成了孤僻冷傲的个性。要想学生能全面健康的成长, 在教学中必须以感性引导为主。
1、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教育实例
学生情绪经常是不稳定的, 加上父母的娇宠, 已经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 不管是与同学还是与老师交往之间, 他们都会以自己为主, 认为自己才是对的, 别人要依着自己。例如体育专业的某个学生, 在队列专项训练时, 教练要求队列整齐, 之前已经提醒过他队伍中会有很多女生参加, 他说没问题, 之后就报名加入了。加入就成问题了, 在位置编排上, 他有意见, 非得要个没有女生的位置站着才肯上课, 这怎么可能的事情?整个队列65人, 有55个是女生。并且他很高, 队列编排一般都是要求高低差不多, 这个难倒教练了。他找了教练几次, 教练也说明了情况, 最后被烦透了, 就说:“要你就站那里, 要不就退出”。未果之后, 他就写纸条说如果不换位置, 考试就全部考零分。本以为他是小孩子气, 教练又实在太忙, 没在意, 结果成绩出来了, 每一科都空白不写。
原来这个小孩这么偏激, 现在才发现, 但也是学生逆反的表现。与其他老师商量之后, 教练们决定采取忽略的措施。先冷他一段时间, 试卷不发给他, 成绩排名不排他, 让他自己先做做思想斗争。在此期间, 老师也打电话了解了他在家里的情况。做什么事情父母基本都是依着他, 一旦不满他的意, 他就会发火或者要挟父母, 父母也没办法。如此下去, 以后怎么立足于社会?一周了, 没有任何动静, 老师依然对他不理不睬, 再过一周, 他终于按捺不住自己来找老师, 问为什么没有发回他的试卷, 为什么排名没写他, 为什么考零分不批评他。
关键的时刻到了, 这次交谈讲究艺术讲究心理战术, 如何扭转他的心态是这次谈话的重点。老师顺着他的问题回答“考零分等于什么都没有, 你想要的就是什么都没有对吗?”在引导上我不清楚是否做到了很好的拿捏, 但在看他表情的变化上知道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做错了。
谁也不敢保证通过这次教育他能够改变原本的缺陷, 但至少他能自己来找老师问原因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如果当初老师大发雷霆的拉他出来骂一顿、呵责一顿肯定收不到这样的效果。蝴蝶需要经历破蛹之痛, 学生也需要经历, 学生经过两周的思想斗争慢慢的成长了。
2、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教育方式
2.1、专业课学习
除了让学生进行正常体育专项训练, 培养他们的意志品志, 还要多给学生讲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文化水准高的人才, 多讲名人的故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好文化知识课。文化不是口号, 要让一种文化成为一种精神融入人心。
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做好———就是选择好训练的内容,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 以实现统一思想认识的目的;做实———就是要让学习融入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意识中, 体现在每一个成员的日常行为上, 将其提炼为成员价值观的一部分;做强———就是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要不断强化、补充、完善课堂的内容, 以做到与时俱进, 促进团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2、思想教育方面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情感波动大, 对周围的反应很敏感, 他们的情感需要更为强烈, 他们不仅需要情感上的引路人, 也需要情感上的倾诉者。他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尊重。他们并不是先接受周围人的叮嘱、辅导、说教而是先考虑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果这种说教是令人振奋、愉悦、有帮助、有关心感的, 他们往往会积极地接受, 反之就会消极地接受, 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因此, 老师工作时, 应注意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 如果老师能充分尊重他们, 以诚相待, 就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矛盾, 消除挫折。对那些心理脆弱缺点较多的学生, 应倾注关心、耐心、爱心, 做他们的知心人、引路人。老师应该经常主动和学生谈心, 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主动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没有交流, 就没有教育, 就没有感悟, 就没有情感。走进学生和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 他们就会尊重老师, 理解老师。
参考文献
[1]徐文勇, 李敏霞.试论感性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的可行性[J].时代教育, 2012, (13) .
班主任成功教育实例1 篇5
——班主任工作手记
1、唤起老师的积极性。进入高三,某班的同学们都希望换一个他们认为优秀的物理老师任教,因为前两年,常换物理老师,使该班的物理成绩已经落下了许多。谁知事与愿违,学校又安排了一个他们不欢迎的老师来教这个班的物理。学生们极其不满,找班主任强烈要求让学校调整老师。班主任心想:作为理科学生,物理确实是十分重要的一科,但又不能找学校调整,怎么办?不能看着教师教学没劲,学生不满。一个月后的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家住城关镇西关的物理老师病了。于是,班主任和班长、团支书一商量,和二十多个学生一起到物理老师家看望生病的老师。物理老师怎么也没有想到班主任会带着这么多学生去看望他,心情十分激动,当即表示:
1、第二天就去上课;
2、自此以后每周六下午辅导两节。听了物理老师的话,同学们也好激动。师生情感的和谐使这个班的物理教与学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自然,来年高考亦取得了好成绩。
这位班主任说:有许多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老师教学的积极性。
2、无意的鼓励,意外的作用。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我们班成绩虽然不太好,但时君霞同学却为班级挣得了女子200米短跑第一名和400米第二名。总结会上,我表扬了她,并要同学们向她学习,鼓励她在学习上也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争取全面进步。第二天晚上批改作业时,发现她的数学作业中夹了一张纸条,打开一看,原来
是写给老师的信:老师,我对不起你。入校以来,我一直对你有偏见,同学们都说你好,我却在心里骂你是个伪君子。原因很简单:初中时我的数学很好,中考时数学得了95分,我想,应该让我当个数学课代表,可偏偏让另一个同学当了,而这个同学的哥哥又曾是你的学生。那时,我恨死你了,不知偷偷骂了你多少次。就这样,在自己偏执的性格和嫉妒心理的折磨下度过了大半学期,学习成绩一次不如一次,几乎丧失了学习信心。昨天晚上,你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我,使我深受感动。回到家里,我很长时间难以入睡,我哭了。我那样恨老师,觉得老师是个伪君子,可事实证明老师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请你狠狠地批评或处分我吧。
教育实例 篇6
关键词 毒理学 建构主义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这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同样适用于对教学方法的探索。长期以来,许多教学理论被发展起来指导教学的实践,其中基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教学理念在西方国家十分盛行,它强调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的宣讲转变为提问,从告知答案转变为帮助学生寻求答案,并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了解学生对学习的要求,从而为学生制定新的学习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辅导和促进作用。学生再也不将教师所教奉为真理,而是通过直接学习原始资料和初始资源,融汇其他同学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获取新知识,因而学生是真正學习的主体。①这种教学理念与我们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学生被动灌输的教学方式不同,但孰优孰劣尚无定论。本文试图通过借鉴国外毒理学的教改实例,为探讨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提供新思路。
毒理学是一门融合多学科的应用性学科。毒理学最重要的工作是对不断出现的、新的潜在有害物质作安全性评价,这就要求毒理学不断吸收融汇新知识和新理论。多学科交叉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困扰着毒理学的教学,学习毒理学的学生不仅需要了解相关的毒理学原理,而且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外源化学物引起生物体的生物、生理和生化等变化。近年来,一些教学改革尝试促使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转变为批判性学习,以获得对不同学科的深入了解。教师也从传统的被动宣教转变为更主动的教学,使学生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且参与甚至负责自己的学习过程。②西班牙埃雷拉红衣主教大学(Universidad Cardenal Herrera CEU)的Rodilla,V.报道了所实施的几种毒理学教学法,认为成功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和互教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③
新闻简报式:将学生随机分成3~5人的小组,要求各组在1~2周内完成2~4页与毒理学有关的新闻简报,内容包括对外源化学物的详细介绍和信息来源,并查找相关毒作用机制、中毒症状、治疗等。在给予学生的指导大纲中说明对简报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但不提供学生任何信息来源以及获取这些信息的手段。这些简报影印后发给班上的其它同学,或者放大后张贴在教工信息板上或者转变成PDF版本放到互联网。教师从几个方面对这些简报做评价,例如新闻的趣味性,与课程的关联程度,所附加信息的质量和准确度,以及排版,外观,清晰度和风格题材等。同时,让学生填写表格以评价小组各成员对新闻收集和简报制作的贡献。在“新闻简报”的学习中,学生觉得毒理学真实而有趣,是“时髦”和“可制造新闻”的学科而不是枯燥的理论性课程,他们的学习变得更主动,对毒理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这种团队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同学自学、信息综合、写作和沟通技能。另外,学生参加评鉴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态度有积极的影响。这个方法的不足和缺点是教师不能为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对注销药品的认识:随机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个已从市场上注销的药品,如传统的化合物沙利度胺,己烯雌酚,或者其他化合物。要求学生检索和复习文献,然后针对此药写一个简短的批评性报告,包括该药的用途,从市场注销的原因,注明参考文献和信息来源。所有报告都要呈现给同学并在讲座中讨论这些药品被注销的原因。在“对注销药品的认识”过程中,学生认为研究以前允许使用药品的毒性和不良效应非常有趣,可帮助他们了解毒理学的重要性以及在保证医药安全上的作用。许多学生(40%)喜欢口头表述或演示某药品的毒理学以及被注销的原因,他们认为从这一教学方法中所获甚丰,学得更快而且可将理论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对“危险评价”这个以前非常晦涩难懂的概念有了非常清晰的看法和理解,并给学生提供了评价医药安全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感性认识。
实践项目式:作为应用性项目的一部分,每个学生搜集5种有毒物带回实验室,包括药品、植物、杀虫剂和其他另外2种自选不同类别的毒物(如金属或居家用品),然后由学生在10分钟内口头报告其中1~2种毒物的毒作用。在此过程中评价各种毒物来源,获取毒物的难易程度,视听器材的利用和演示的条理性等。各类毒物的毒效应书面报告由教师汇总并去掉重复项目后影印给每位同学。 “实践项目”的学习方法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很有趣,因为对毒物的来源、获取毒物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演示过程都做了评价,并据此给学生打分。要求一个只有有限甚至没有任何毒理学知识的学生搜集5种毒物,他们必须检索文献,发现和鉴别毒物以及经何种途径获取这些毒物,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了大量有关毒物知识以帮助他们做选取决定。同样,这个方法的缺点也是教师不能决定学生选择什么毒物,学生搜集的文献和毒物如漂白剂,有毒金属等重复出现。
在以上三种学习方法的实践中,学生深刻领会了毒理学的重要性;团队学习的方式促进了他们的自学性和互教性;加工呈现所获信息,改善了他们的写作、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示技巧;而实践经验发展了他们的研究能力。总之,学生喜欢这些教学活动,可能是因为合作和自学激发了学习更浓厚的兴趣,对该学科的特点和发展也具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以上的教学案例来看,虽然作者没有提及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但组织和提供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毒理学的过程,并通过呈现这些经历而建构学生对毒理学的理解和认识,处处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地位和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辅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是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在毒理学教学中的体现。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提倡的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适用于卫生毒理学的教学组织和实施,④⑤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也具有很强的实践和借鉴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医学卫生人才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需逐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理念,克服在探索和实施教学新模式遇到的困难,稳步推进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卫生人才。
注释
① 何庆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师主导作用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1(1):64-67.
② Moench,T.T. The participative learning system[J].J Coll. Sci Teaching,1986.15:437-439.
③ Rodilla, V. Some methods used to potentiate self-learning and peer teaching by toxicology students[J].Edusfarm,2007(2):1-10.
④ 陈宏莉,柏桦,张伟,王钊,彭洁,海春旭.八年制学员卫生毒理学教学体会.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1):1076-1077.
教育实例 篇7
一、基本理论及实例
(一) 教师行动研究的内涵和研究过程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Kurt Lewin早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行动研究方法,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他对教育行动研究法有了清晰的认识。David Nunan认为“行动”和“研究”是教育行动研究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两者相融相通, 在教学实践 (行动) 过程中发现问题, 探索 (研究) 新的观点及方法, 以此不断改进教学行动, 提高对教学大纲的领悟能力, 加深对教学过程的认识, 从而不断深入发展教学实践。我国学者王蔷和张虹探究了行动研究的理论和意义, 以大量实例指导英语教师开展实施行动研究。阮全友首次提出了行动研究观, 并通过教学行动研究的实例说明行动研究对外语教育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具备了合理性和可行性。
Kemmis和Mc Taggart从宏观上对教师行动研究进行概括, 总结了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他们将行动研究总结为一个“螺旋循环的过程”:从设计研究方案出发, 至实施该计划, 然后观察记录该计划的效果, 最后进行反思、分析评估结果, 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研究方案。图1为笔者以外语教学环境为例展示这一过程。
(二) 教育实验研究的内涵和研究过程
早在19世纪初,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康德论教育》 (Kant on Education) 中就明确提出了“教育实验”的主张。经过历史的演变发展, 如今学者对教育实验法的内涵和过程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教育实验研究法就是根据特定的理论和假设, 通过人为外在控制教育现象中的某些因素或变量, 从而探索变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一般而言, 教育实验的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准备、实施和总结, 具体可细化为六个步骤 (如表1所示) 。实验研究操作十分复杂, 下面将简单以实例说明该研究过程:
二、对比分析
作为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存在一定的共性, 都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来协助研究的开展。如上述例子中, 行动研究中使用了录音、录像来了解课堂情况, 而实验研究中使用测试来了解学生语言水平, 这些都是常见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其他常用方法还有:采访、问卷调查、教学日志等。此外, 这两种研究方法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行动研究的直接推动作用在于其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而实验研究结果经过推广可以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 指导实践。
但是, 本文旨在发掘该两种研究方法的不同之处, 让教师冲破传统的实验研究方法对其认识的禁锢, 对行动研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以促使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施行动研究, 从而改进教学实践。现从四个方面着手对教师行动研究法和教育实验法加以比较。
(一) 研究主体与目标
教师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学实践者, 即教师本身。而实施教育实验研究的可以是任何对教学领域有兴趣的人员, 通常实验研究的主体是教学的科研人员, 如学者、专家等。从上文实例可以看出:行动研究中, 研究的问题为“我的学生课堂使用目的语频率过低, 如何能激励学生更多使用目的语”, 表明该研究是由教师自己实施的;而实验研究的例子明确表明了是科研人员对交际教学法的作用的研究, 该科研人员在整项研究中是作为观察者的身份出现的, 不参与实际教学活动。
行动研究的目标是要获得能够直接应用到当前教学情境中的知识, 改善自身外语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目的语的使用频率, 用目的语组织教学活动, 从而能够使学生更多地使用目的语, 进而优化了自身外语教学实践。然而, 实验研究的目标是要获得可供大范围甚至是总体应用的概括性知识, 以发现教学规律, 发展和检验外语教学理论。表1的实例表明:实验研究的目的是要将研究成果形成理论, 促进交际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使用和推广, 不单单是改善某一位教师的教学现状, 而是要促进大范围的整体的教学实践。
(二) 研究问题与假设
实验研究的问题通常是研究者通过各种途径提出的, 可以是阅读文献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也可以是与他人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般来源于理论前沿, 题目通常较大。研究者必须对问题做初步的分析和界定, 在研究之前确立假设, 实施研究是为了验证其假设是否正确;随着研究的深入, 其假设依然是不变的, 研究结果可以证明假设的成立与否。
行动研究的问题通常是教师从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中确定的, 如教师发现学生较少使用目的语, 从而提出假设即教师使用目的语组织教学能促使学生更多使用目的语。行动研究的假设可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生变化, 其在研究问题与假设上并不做严格的要求,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不断取得进步与发展。
此外, 实验研究要求研究者充分广泛地查阅和评述大量与研究问题和假设相关的文献资料, 以全面了解这一课题的实际状况。行动研究一般不要求教师对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做全面的探讨, 教师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资料阅读与探讨上, 这为教育实践者节省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
1. 方案设计与取样。
以上实例显示, 在实施实验研究之前, 研究者需要做出详细的有计划的设计, 需注意维持提供比较的条件, 还需要确定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 并且研究的实施需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实验研究要求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越好, 实验效度就越高。反之, 无关变量控制的越差, 实验效度就越低, 实验结果就越无法得到准确解释。此外, 样本的选择也必须客观, 需从研究总体中获取随机样本或其他类型的客观样本, 但是实验研究中的取样往往很难做到完美。
虽然行动研究在实施前, 也需进行程序设计, 但是行动研究的设计可以在研究过程中因某些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且对条件的控制并不作过高的要求。行动研究的取样也相对比较随意, 可以是教师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所涉及的任何学生, 可以是全体学生也可以是部分学生, 因研究问题而定。
2. 研究成果应用。
实验研究的目标是要普及推广研究结果, 因而其研究成果的应用比较广泛。交际教学法优于传统语法教学这一论断, 可以促进全方位的外语教学改革, 促使教师使用交际教学法。但是, 因研究者与教师之间存在经验差异与沟通问题, 该教学法并没得到全面彻底的贯彻, 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由于行动研究是教师自身发起的致力于改善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 其较实验研究更能直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行动研究的成果可以直接运用于参与教师的班级, 并可引导持久性的改良。教师通过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使用目的语, 使用目的语组织教学, 引起学生目的语使用的明显增加。这一研究发现促使教师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 有效地改善了其教学实践活动。
三、总结
作为一种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行动研究法适应小范围内的教育实践改进活动, 突出了教师的参与性;它不同于设计严密、结构严谨、控制严格的教育实验研究。这两者之间存在的一系列差异, 突显出行动研究在教师实施研究活动中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教师行动研究来源于教学, 服务于教学, 是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 促使教师可以同时兼顾教学和科研。
目前国内对行动研究的实践价值还缺乏充分的认识, 通过实例对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加以比较分析, 可以提高教师对行动研究可行性的认识, 促使教师通过行动研究, 将行动与研究、实践与理论、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 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 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Lewin, K.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J].Journal of Social Issue, 1946 (2) :34-46.
[2]Nunan, D.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3]王蔷, 张虹.英语教师行动研究 (13修订版)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14.
[4]阮全友.中国语境下外语教育的行动研究观与思辨能力培养[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3.
教育实例 篇8
考虑到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等因素, 其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工资薪金所得和奖励性绩效所得个税所涉税率级次普遍不高, 在此, 笔者暂对5%~15%三档税率级次的纳税筹划作讨论。
1、奖励性绩效工资小于等于6000元的情况
[案例1]刘老师每月工资1500元 (已扣除‘三险一金’等合法扣除数, 下同) , 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为6000元, 费用扣除标准为2000元。则, 刘老师每月工资不用纳税, 年终绩效纳税[6000- (2000-1500) ]*5%=275 (元) 。
如果把年终奖励性绩效平均分摊到每月发放, 则, 刘老师月工资变为2000元, 全年均不用纳税。
如果把年终奖励性绩效按半年发放, 则, 刘老师全年应纳税[ (3 0 0 0+1 5 0 0-2000) *15%-125]*2=500 (元)
奖励性绩效分摊到每月发放比年终一次性发放每年可节税300元, 比按半年发放节税500元。
[案例2]李老师每月工资2000元, 年终奖励性绩效6000元, 费用扣除标准为2000。则, 李老师每月工资不用纳税, 年终绩效纳税6000*5%=300 (元)
如果把年终奖励性绩效平均分摊到每月发放。则, 刘老师月工资变为2500元, 每月应纳税为 (2500-2000) *5%=25 (元) , 全年应纳税25*12=300 (元) 。
如果把年终奖励性绩效按半年发放, 则, 刘老师全年应纳税[ (3 0 0 0+2 0 0 0-2000) *15%-125]*2=650 (元)
对于这种情况, 奖励性绩效不管是分月发放还是一次性发放, 全年纳税总额都不变, 然而, 按半年发放, 需多纳税350元。
[案例3]张老师每月工资2600元, 年终奖励性绩效6000元, 费用扣除标准为2000。则, 张老师全年月工资纳税[ (2600-2000) *10%-25]*12=420 (元) , 年终绩效纳税6000*5%=300 (元) , 全年共纳税720元。
把年终奖励性绩效平均分摊到每月发放。则, 张老师月工资变为3100元, 每月应纳税为 (3100-2000) *10%-25=85 (元) , 全年应纳税85*12=1020元。
如果把年终奖励性绩效按半年发放, 则, 刘老师全年应纳税[ (2 6 0 0-2 0 0 0) *10%-25]*10+[ (3000+2600-2000) *15%-125]*2=1180 (元)
对于这种情况, 奖励性绩效分摊到每月发放比一次性发放每年多纳税300元, 按半年发放纳税最多。
小结:当纳税人年终奖励性绩效低于或者等于6000元时, 每月工资 (已扣除‘三险一金’等合法扣除数) 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奖励性绩效分摊到每月发放节税效果明显;每月工资 (已扣除‘三险一金’等合法扣除数) 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不管是分月发放还是一次性发放, 全年纳税总额都不变;每月工资 (已扣除‘三险一金’等合法扣除数) 大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奖励性绩效一次性发放节税效果明显。三种情况下, 奖励性绩效按半年发放纳税最多。
2、奖励性绩效工资大于6000元的情况
[案例4]汪老师每月工资1500元, 年终奖励性绩效24000元, 费用扣除标准为2000。则, 汪老师每月工资不用纳税, 年终绩效纳税[24000- (2000-1500) ]*10%-25=2325 (元) 。
如果把年终奖励性绩效平均分摊到每月发放。则, 刘老师月工资变为3500元, 全年均纳税[ (3500-2000) *0.1-25]*12=1500 (元) 。
分摊到每月发放比奖励性绩效一次性发放每年节税825元。
[案例5]周老师每月工资2600元, 年终奖励性绩效24000元, 费用扣除标准为2000。年终一次性发放, 则全年应纳税[ (2600-2000) *10%-25]*12+24000*10%-25=2795 (元)
按月发放, 则全年应纳税
[ (2600+2000-2000) *15%-125]*12=3180 (元)
奖励性绩效一次性发放比分摊到每月发放每年节税385元。
3、小结
当纳税人年终奖励性绩效大于6000元时, 每月工资 (已扣除‘三险一金’等合法扣除数) 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将奖励性绩效分摊到每月发放节税效果仍然明显;每月工资 (已扣除‘三险一金’等合法扣除数) 大于或者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 采用年终一次性发放的方式比平均每月发放纳税额少。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 年终绩效奖采用按半年发放的方式应纳税额都比按月发放和年终一次性发放多, 因此义务教育学校应避开半年发放一次年终绩效的发放方式。
二、奖励性绩效工资税收临界点筹划
由上诉分析得知, 当奖励性绩效大于6000元, 每月工资 (已扣除‘三险一金’等合法扣除数) 大于或者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时, 采用年终一次性发放的方式纳税最少。值得一提的是, 在这种情况下, 义务教育学校应特别注意个人所得税税率临界点的运用。
[案例6]颜老师年终奖励性绩效为6000元, 则绩效应纳税额为6000*5%=300 (元)
[案例7]马老师年终奖励性绩效为6124元, 则绩效应纳税额为6124*10%-25=587.8 (元)
马老师比颜老师多得计税前奖励性绩效124元, 然而, 马老师比颜老师多纳税287.8元, 净损益少了163.8, 我们遇到了税前所得多而税后收入相对少的现象, 对于纳税人来说, 明显得不偿失。这是由税收政策本身的不合理性所导致的, 原因在于对年终绩效奖只能扣除一个月的速算扣除数, 从而导致全年应纳税额增加相当于11个月的速算扣除数的金额, 从而税额上升。需要强调的是, 当奖励性绩效超过6000元时, 存在年终奖励性绩效纳税无效区间。
以税率级次为10%为例, 假设奖励性绩效为X, 我们以绩效净收益=税收净损失, 列方程式得:X-6000=0.1*X-25-300, 求得X=6305.5 (元) , X为税收临界值, [6000~6305.5]为纳税无效区间, 当奖励性绩效在这个区间时, 高于6000元的收益比高于300元的税收要少, 纳税人得不偿失, 应尽量避开这个区间发放奖励性绩效。
根据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九级超额累进10%~45%的8档税率级次, 由个别推一般, 得到奖励性绩效的所有无效区间分别为[6 0 0 1~6 3 0 5], [2 4 0 0 1~2 5 2 9 4], [60001~63437], [240001~254666], [480001~511429], [720001~770769], [960001~1033333], [1200001~1300000]。
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在进行年终绩效奖励税收筹划时, 一方面要注意税率的降低, 另一方面也应尽量避免将税前年终绩效的金额定在所谓的‘无效区间’内, 而应选择纳税禁区的起点减去1后的余额作为年终绩效的最佳金额, 比如, 6 0 0 0、24000、60000等。
三、结束语
义务教育学校在代扣代缴教职工个人所得税方面, 完全以自然支付的收入为计税依据依法扣缴, 结果是只履行了纳税义务却放弃了行使纳税筹划的权利, 往往具有较高的纳税成本。本文通过对两种纳税筹划途径的实例探讨, 以充分体现纳税筹划方法的良好效果, 希望对义务教育学校在降低教职工个人的支付成本, 相应地增加教职工的净收益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摘要:通过理论分析, 笔者提出, 对义务教育学校的奖励性绩效进行纳税筹划有两种重要途径, 一是分摊筹划途径, 一是纳税临界点筹划途径。本文将通过实例来探讨两种筹划方法的具体运用, 目的是体现其良好的筹划效果, 从而为义务教育学校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纳税筹划途径,实例探讨
参考文献
[1]、周桂芳.高校教职工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J].平顶山工学院学院, 2008 (17) :3~5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5
[3]、朱敏霞.论工资、薪金的个税筹划路径选择[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12) :64~66
[4]、李华丽.高校教职工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筹划[J].教育财会研究, 2009 (20) :35~37
教育实例 篇9
1 场景再现
案例1 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后, 直接进入主题.展示三线八角的图形, 标示出不同的角, 开门见山明确定义:……的角, 叫同位角, 像∠1 和∠5, ∠4 和∠8;……的角, 叫内错角, 像∠3 和∠5, ∠4和∠6.讲述概念后, 教师小结3种角的图形特点, 之后便是巩固练习、变式练习, 不断地进行习题轰炸, 以达熟能生巧的目的.若有学生不解, 便重复概念, 直至明辨为止.练习过程中, 尤其是图形改变后, 多数学生眉头紧锁, 少见师生互动交流.
案例2 教师首先布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出示问题:
(1) 什么叫同位角?什么叫内错角?什么叫同旁内角?
(2) 3种角的图形特点是怎样的?
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自我学习并尝试独立解决课后练习.10 分钟后, 分小组请学生上台扮演教师, 解答上述问题.几个学得较快的学生抢着上台讲解, 遗憾的是自己理解却无法准确表达, 或者只能按照课本说法一字不漏念出来, 讲了甚久依然未能抓住知识本质.下面的学生开始哄闹、出现嘘声.不得已, 教师只好叫停台上的学生, 重新讲解.
2 追因诊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 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
案例1中, 教师直奔主题, 直接讲解概念、归纳3种角的异同之处, 确是讲解透彻.这种做法, 教师比较注重教法的设计, 能快速完成学习内容, 课堂教学能按照教师的预设有序进行.但学生未能真正经历对概念的探索和体验, 其观察、比较、猜想、概括、归纳的过程都让教师专制地取消了, 节省时间的同时, 连学生的积极思考也节省了.学生应有的“火热的思考”被教师所代替, 学生得到的只是“毫无温度的知识”.于是, 对于同位角等概念的形成缺乏体验, 虽然得到知识, 但是因为体验不深刻, 难以内化成自我的认知.所以, 教师讲过的, 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教师没讲的, 多数学生必定不理解.
很多老师只是对概念、定理进行简单的照本宣科, 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做题上, 一味套用概念解题应付各种考试.张奠宙教授早就批判这种现代教育的功利化, 将之称为“去两头, 烧中段”, 一针见血地指出数学教学中的症状.案例1表面上是高效课堂, 实是剥夺了学生的自主空间、思考能力.学生“听从老师的教诲”, 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而完全体验不到探索的乐趣, 从根本上是为考而学, 彻底成为了“知识的接收器”.长此以往, 学生可能获得暂时性的分数, 但牺牲的是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得不偿失.
案例2中,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值得肯定.但是, 对此课而言, 没有教师指导的一厢情愿的探究, 并不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突出, 处理抽象问题的能力还欠缺, 要从一两个直观图形中, 抽象出几何概念难度较大.少数数学悟性较高或训练有素的学生, 可能达到要求, 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 显然是不可行的.七年级学生还有一个特点是, 比较喜欢和善于模仿学习.教材呈现出来的都是知识的精华, 文字表述严谨、简洁.3种角均是仅举一例说明概念,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 不知从何模仿, 实难举一反三.自学时, 除了出示的问题外, 没有其它材料辅助思考.而且出示的问题不够细化, 思维的途径缺乏方向, 加之没有具体的学习指导, 双基得不到落实, 最后还得教师重新组织、再次讲解.这是浮于表面的自主探究, 或者是“伪探究”.另一方面, 在对概念没有足够认识之前, 学生分析、讲解出错或者不到位, 又会招致同学的不信任甚至喝倒彩, 这样会严重挫伤上台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2的教师没有直接把概念传递给学生, 有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发现新知, 却过度放任学生, 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有矫枉过正的嫌疑.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观察、思考、推理等活动, 不全是他们能独自完成的, 关键时候还是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适当的点拨.
3 改进策略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 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而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概念的建立必须有个形成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去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 强化知识体系, 才能形成牢固的知识结构.加强定义发生过程的教学才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与人类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需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根据概念的形成规律, 改进策略如下:
3.1 精心设置问题, 驱动学习动机
通过设置情景, 提出有思考路径、指向明确的问题, 造成认知冲突, 激发探究新知的动力.
可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欣赏直线相交成角的实物图片.
再引导学生思考, 当更多的直线相交时, 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动手画图, 看3条直线的位置有哪几种.
展示学生所画图形, 大概有以下几种:
(4) , (5) , (6) 3 个图形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老师的点拨, 学生很容易发现图形 (5) , (6) 和图形 (4) 是一样的, 都是3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交于一点的情况, 引发思考:除了对顶角、邻补角之外, 还有一些角与角之间是什么关系.
通过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使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 同时为引入新课作了铺垫.
3.2 借鉴西蒙理论, 予以学法指导
教无定法, 但是任何一种教法、学法, 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否则, 学生极易偏离方向, 浪费时间, 事倍功半.
人类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可分为示教学习 (lecture learning) 、操练学习 (drill learning) 和自适应学习 (adaptive learning) 3 种类型.美国认知科学家西蒙 (H.A.Simon) 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朱新明教授合作, 探讨出自适应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例中学和做中学”的示例演练学习, 并提出了一整套有效促进自适应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其教学思想是根据学生获取知识的心理机制, 以有指导的发现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 使他们当堂消化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根据西蒙教学理论“例中学和做中学”的理念, 设计同位角导学案, 问题编排如下:
(1) 如图1, ∠1 和∠5, 分别在直线AB, CD的___, 在直线EF的___.∠1和∠5是同位角.
(2) ∠2和∠6, 分别在直线AB, CD的___, 在直线EF的___.∠2和∠6是同位角.
(3) ∠3和∠7, 分别在直线AB, CD的___, 在直线EF的___.∠3和∠7是___角.
(4) 图1中的同位角还有___和___.
小结:___的一对角叫同位角.
后面依此方法解决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学生通过示例学习, 加上及时的反馈, 在题组演练中逐步发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位置特点, 进而体会概念的形成.通过“例中学和做中学”, 学生可以不必经过陈述性知识阶段而是通过程序式获得感知.学生会逐步熟悉问题情境中的条件线索, 从而发展出基于条件再认识方法的问题解决技能.这是学生从演练到顿悟的发现式学习, 是一种人类自适应学习, 它是典型的现场认知行为.它既能让学生在发现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又能获得大量的隐性知识, 增强题感, 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这种自主学习发现的知识印象深刻, 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 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认知技能的发展.导学案中的问题编排、设置,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按照“低起点、小步子”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因此学生在演练中进行的有指导的发现法学习更容易见成效.
3.3 合作互助学习, 共享成功喜悦
解决概念后, 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概括3种角的图形特点, 便于记忆, 也多一条路径让学生理解3种角的异同.再由学生提出困惑, 学生互相补充互解疑惑, 再由教师点评, 并举反例, 通过比较来强化理解, 深化概念.巩固练习时, 可让学得快的教慢的, 小组内互教互助, 以点带面帮助大部分学生落实知识点, 共同体验学习新知的成功感.概念的教学, 尤其是抽象概念的教学, 应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在问题的启发下, 积极地参与观察、寻求概念的形成过程, 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变被动接受为主导探索, 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死记硬背抽象的数学概念, 不但难收效果, 还会令到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 逐渐失去对数学的乐趣.反之, 让其多感官的参与活动, 动手动脑, 又有亲身体验, 定会使其乐在其中, 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铁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案例式解读:初中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2]伊红, 钟旭天, 陈士军.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3]朱新明, 李亦菲, 朱丹.人类的自适应学习——示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8.
[4]谢明初, 朱新明.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 2007, (2) .
教育实例 篇10
一、在生活素材中学数学
数学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潜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中。教师要以小学生的认知为基础来实现数学与生活的完美的契合, 如此, 数学将变得不在枯燥, 而成为一门具体可感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形象化思维的阶段, 这样的教学势必会让他们体验到一种与数学学科的归属感, 他们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去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
例如, 在讲述高年级“圆的面积公式”的时候, 为了使学生能够对于这节课的知识充满着好奇感和探究欲望。教师不妨在课前就给学生布置好相关的作业, 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出圆形的物件, 都有哪些是圆形形状?而圆形的物件对于正方形长方形的物品而言, 具有怎样独特的属性呢……
教师用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去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说, “老师昨天特别发愁啊, 因为新家刚装修好, 正准备买一张餐桌, 我个人比较喜欢圆形餐桌, 但是家中餐厅比较小, 请同学们帮我参谋一下, 到底是放长方形的好呢还是放圆形的更加节省空间呢?”有的学生已经在底下叨咕起来, 说“老师那是不是得计算一下面积的大小呢?”教师便顺势让学生回到家中研究策略, 并将自己收集到的圆形物件拿来也让大家帮忙计算计算, 看看能不能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一些建议。再如, 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 基于学生处理“分物品”的长期经验中形成的, 创设了十分贴进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分月饼的情境故事。
学生积极参与新教学内容的学习, 对数学充满了探求的欲望, 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便会激情的互动, 对于知识的掌握思路也会更加的清晰。
二、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在数学研究活动中一直是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故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教学的立足点。生活经验需要数学化, 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离不开这一点, 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有价值的教学, 对于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生活以及个人素质的提升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把握好目前拥有的生活经验去指导孩子们走向数学的领域中去探索。
例如, 在教学低年级的“元、角、分的认识”时, 可以这样做: (1) 为每位同学准备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两角、一元、两元、 五元; (2) 把准备的人民币发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来认识; (3) 组织学生去购买商品比一比谁买得数量多、品种多; (4) 说一说每位同学买了什么商品, 花了多少钱, 你是怎样组合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元、角、分, 还使学生会把1角换成10分, 把一元换成10角, 而且课堂气氛异常的热烈, 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 数学与生活同在。
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性, 每个学生的智慧背囊中都有着不同的知识储备, 故而在实际的教学中, 学生的生活经验凸显的尤其重要。好高骛远的教学态度显然不适用于小学生, 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巧妙的融合。
例如, 学习简便计算的学习内容时, 以“336-135-65”为例, 教师不妨让学生采用“超市购物的采购经验”来理解, 妈妈带了336元钱上超市买衣服, 一件上衣135元, 一条裤子65元, 她怎样付钱?最后妈妈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 一共用了200元, 最后还剩136元。而教学的引导就是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 “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学习规律, 而在教学中教师传达的一个教学理念即: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 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是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
生活经验是学生可以借鉴的最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问题其实一直潜藏在其生活中。在这样的基础上, 数学学习将变得轻松无比, 没有数学学习的压力!
三、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
鲁迅曾将缺失兴趣的学习比喻成一种令人痛苦的苦役。兴趣是灵感和智慧的源头活水。以往许多学生觉得数学很枯燥乏味, 对数学的兴趣不高, 究其原因, 常常是例题脱离学生贴切的生活情境, 学生感觉不到数学源于生活。只有在这种积极的情感的推动下, 事情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而情感的产生离不开情境, 数学学习亦如是。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把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创设具体的现实情境, 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让数学贴近生活, 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 在教授《体积》这一课时,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体积的概念, 教师采取生活情境法开展教学活动, 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在课堂教学教具准备了学生感兴趣的水、小铁球、透明玻璃杯 (带有刻度) 和小石块等等。在课堂学习中, 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动手实验———把石块、小铁球放进装有半杯水的透明玻璃杯里水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于学生非常爱玩水, 立即引起他们的兴趣, 纷纷的走上讲台参与探索实验, 学生几乎一致得出结论——石块或者小铁球放进去, 透明玻璃杯里面的水面上升。
紧接着, 教师将“占空间”这三个字写到了黑板上, 由于占了水里的空间, 水面自然就上升了, 那么教师又继续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找出其他的物体来放入水中, 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有的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灌装的牛奶放进去, 水一下子就溢出来了, 学生“呀”的叹息声, 其他同学就说, “你放的牛奶占的空间太大了, 不能放, 要不水就流出来了”。无需教师的解释, 在这个事实中学生自然的发现了体积的大小的奥秘, 而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体积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 很自然的为本课体积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活情境对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的问题具有很好的辅助效果, 教师要充分的挖掘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因素, 使数学走进在小学生的学习世界。
四、在生活空间中学数学
无论是知识, 还是技能都必须到生活中去实践、去运用, 这样才能理解的更透彻, 掌握的更牢固。生活空间中的数学学习是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实践中感受生活空间会让学生生活在数学的世界中其乐无穷, 数学也可以反馈给学生生活的经验, 故而体现出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 通过一些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例如, 在学习一年级的“位置”时, 可利用玩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玩偶放在柜子中, 有熊大、熊二、光头强、喜羊羊等, 可把光头强放在奥特曼的上面, 把熊大放在喜羊羊的下面等, 教师说学生放位置, 通过这些生活化的表演游戏, 学生不但在熟悉的情景和已有的知识中体会数学、理解数学, 而且在活动中唤醒意识。
再如, 一道题目:“将一块长方形的铁板从四周分别减去一个4cm小正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铁板长为24cm, 宽为16cm, 建完后剩下的做成小盒子, 求这个盒子的容积。”这个问题如果是凭空进行想象的话, 对于小学生而言应该是很难的, 教师不妨就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去化解这个难题———直接让孩子回家后去动手实践, 每个人一张硬质纸张, 自己剪, 自己折叠, 形成一个小盒子的形状, 即实现了手工课程与数学课程的学科整合, 又实现了学生数学思维空间化。很多学生在动手操作的那一刻便明白了这个问题的关键, 找准长宽高并不是那么难, 因为自己在折叠的过程中已经有所把握, 问题解决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
在空间的实践中理解数学, 他们都迫不及待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中, 还有的学生采取了创新的计算方法, 提及了表面积的问题, 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之间的互换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引导学生去实践, 在实践中产生空间认知感, 在空间中学习数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且还可以使其产生数学学习的极大的兴趣。
五、小结
总之,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是探究问题的广阔空间。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探索了“生活——数学———生活”的数学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实际, 挖掘数学中生活的因素, 将数学问题变得更加亲切, 能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能力, 更能够使生活与课堂完美的融合, 互为补充, 教材资源与实际生活重新整合为数学课堂教学开辟出一条有效的道路。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思维的得以发扬, 是数学课堂更加精彩纷呈。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趣味, 从而使其在数学课堂上呈现出不一样的自我, 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宁雪婷.运用生活实例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J].教师, 2011 (24) 期.
[2]生艳, 刘成新.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应用案例解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 (11) 期.
过敏宝宝护理实例 篇11
过敏性休克
宝宝食用了可以引发过敏的食物,或者使用了可以引发过敏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属于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病时间距进食在半小时以内,发病急,危险程度非常高,通常宝宝在休克前有下列症状皮肤涨红或皮肤青灰,荨麻疹(全身或局部皮肤上出现红色的皮疹,起水疱发痒的皮肤区域),由于咽喉肿胀面呼吸困难或带有喉鸣音,胸部憋闷感;喘气,脸部、或有面、目、口、唇肿胀,意识模糊,昏迷不醒,直至休克。
对策:
①假如宝宝发生过敏性休克,医生会立即为宝宝吸氧注射肾上腺素肾上脉皮质激素。
②打电话“110”寻求帮助,或是找别的什么人来帮忙。守在宝宝身边,不断查看宝宝的呼吸和脉搏(手腋内侧),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衣领,清除口鼻分泌物。上下牙齿间放一个用软布包好的小板,以免咬伤舌头,尽快去急诊。免咬伤舌头,尽快去急诊。
③假如宝宝意识清醒,遵医嘱可以给他服用抗组胺剂。
④今后要避免继续给宝宝食用曾经引发过敏的食品。如:花生奶油、花生酱、花生油、花生糖、酥皮花生等。
皮肤破损脓疱疮
宝宝一旦因过敏痒痒而抓破皮肤,皮肤破损就有可能引起脓疱疮。脓疱疮主要是由细菌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二者混合感染引起的。脓疱疮起初是散发性的红斑或小水疱,你可能还没有注意到,等到发现时,已是迅速扩大的水疱。开始时,水疱疱壁薄、疱液清,很快化脓成为脓疱,脓疱周围有红晕。疱壁很容易破裂,流出黄水,形成糜烂面或结痂。
对策:
①如果疱很大最好请医护人员做处置,可用消毒用的酒精棉轻擦疱面,然后用消毒针头刺破疱壁,再用无菌棉球吸净疱液,尽量避免疱液溢到正常皮肤。若脓痂较厚不易揭去的,可以先用1:1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湿敷,再涂擦0.5%的新霉素药膏。脓痂脱落后,表面长出新皮,即为痊愈。
②宝宝身上脓疱多,且有淋巴结肿大、发烧,应及时带宝宝上医院就诊。
③有的宝宝在脓疱疮生后2~3周,会并发肾炎,家长应在这段时间内有条件地到医院替宝宝验个小便,并仔细观察宝宝小便的颜色和宝宝是否有浮肿,及时发现及时诊治。
④一旦发现新生宝宝患脓疱疮,最好及时到医院诊治。因为新生宝宝皮肤娇嫩且功能不健全,初次接触细菌,对细菌特别敏感,因此,新生宝宝得脓疱疮往往全身反应较强,不及时治疗,易造成菌血症、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⑤患病宝宝的衣裤、毛巾和玩具等用品,应洗净后用开水烫泡,或在消毒剂中浸泡、洗净,然后在太阳下曝晒。悉心看护宝宝,不要让宝宝用手搔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破创面。
脓疱疮的传染力极强,脓液流到哪里,哪里就会生出新的脓疱疮;宝宝患了脓疱疮一定要及时隔离,与健康的宝宝分开。
面色发青、大汗淋漓、手足冰凉
面色发青、大汗淋漓、手足冰凉,胸闷、心慌、气短、甚至脉细弱以至休克,通常是宝宝的药物过敏反应症状,一般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宝宝身上。药物,无论口服、注射、外用或喷雾,皆可发生皮肤、黏膜以致全身的损害。注射青霉素后,甚至皮试中都可能引发宝宝的这些过敏反应。如果药物反应较严重,不及时抢救,可造成宝宝死亡。
对策:
①宝宝用药后一旦出现过敏反应,首先应停药,请医生紧急处理。
②发生全身性过敏反应时,爸爸妈妈应立即使宝宝平卧,松开衣领,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并尽快送往医院。
瘙痒难忍
一旦宝宝瘙痒难忍,就会情绪烦躁,寝食不安,让爸爸妈妈们无所适从。
对策:
①一旦宝宝瘙痒难忍,一定要有家人日夜守护在宝宝身边,看到宝宝瘙痒,立刻制止。可以涂抹医生推荐的药膏,减患宝宝瘙痒程度。
②一定要检查宝宝的指甲,避免给宝宝留长而尖的指甲,以免一时看护不住,宝宝把自己抓伤。
③尽量避免刺激,洗澡时应该用温水,尽量不用浴液,更要忌用碱性大的肥皂、香皂和浴液。如果需要,须选用专门为婴幼儿设计的沐浴产品。
④宝宝每次洗澡或者洗脸后,妈妈应该给宝宝的全身或者小脸涂一层婴儿专用润肤霜,保持皮肤的滋润和营养。
急性喉水肿
过敏可能导致宝宝急性喉炎,气遁阻塞造成窒息而死。由于宝宝喉腔狭窄,黏膜下组织疏松,所以过敏时轻度肿胀即可出现喉梗阻。宝宝一旦得了急性喉炎可能会周身发热有犬吠样咳嗽:即像小狗叫一样地咳嗽;失声;重者可以出现呼吸困难,伴有紫绀、烦躁、面色苍白,周身发热等症状。
对策:
①立即送往医院,医生一般会使用激素、抗生素以抗炎并减轻喉头水肿。
教育实例 篇12
桂林市雁山区草坪回族乡老街民居立面改造项目在原农民住宅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设, 通过对本地传统民居中的坡屋顶、马头墙、隔扇门窗、青砖外墙等传统建筑元素的分析提炼, 融入建筑的改造立面中, 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休闲小镇建筑。改造的建筑材料使用了传统的小青瓦、木门窗、青砖、青石等材质, 色彩朴素传统, 体现出浓烈的传统建筑风韵, 与自然山水和田园有机融合在一起, 形成与环境相协调的田园特色建筑。
桂林市雁山区草坪乡回族乡老街经过外立面改造后, 更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桂林市莲花镇门等村是广西实施乡土特色建设的第一批示范村。该村所在的平江河流域一带, 瑶、壮、汉民族文化历经数百年融合, 形成独特的“人字坡屋面、屋顶凤扳爪、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九甲建筑风格。全村至今完好保留“九甲”风情古民居16座。门等村村民活动中心沿袭了传统“九甲”建筑风格, 风土文化韵味浓厚, 与当地自然山水交相辉映。
【教育实例】推荐阅读: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实例专题08-22
美亚稚乐文档之实例转弯教育06-08
实例介绍07-17
现场实例10-14
操作实例06-17
实例计算08-01
网络实例08-05
程序实例08-10
实例学习08-17
实例过程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