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

2024-05-10

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共12篇)

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 篇1

1 职业技能竞赛能够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职业技能竞赛可以体现大学辅导员的综合能力, 可以彰显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 可以反映辅导员能否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发展的需要。职业技能竞赛本身是一场比赛, 具有竞争性和专业性, 因此需要辅导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加剧以及各种思潮相互交错与相互冲击, 使得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更加激烈, 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具备综合能力;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辅导员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走职业化、专业化培养之路。而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大力加强辅导员培养与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水平, 切实推进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和科学化发展, 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 职业技能竞赛能够使辅导员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里的辅导员就是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它的内在规律性和特殊性,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的教育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炼。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程序一般是:首先, 初步了解学生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内容;其次, 掌握一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而在此期间有许多辅导员为自己的转岗、进修、考研做准备, 在有了更高的学历和能力之后, 就离开了这个岗位, 到其他岗位工作。这样就使得辅导员队伍呈现出高差异性、高流动性、低稳定性特征。辅导员的频繁流动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积累, 使很多好的做法和想法得不到总结和继承, 更谈不上形成具有系统性、实效性、针对性的理论, 以更好地指导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行为的矫正工作, 注入丰富的情感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很好的影响作用, 以情感人和以情动人能够带动很多大学生健康成长。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需要教育者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在职业技能竞赛的视角下, 不仅可以提升辅导员自己的职业技能, 而且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 职业技能竞赛有利于积极营造高校和谐愉悦的浓厚氛围

职业技能竞赛需要准备大量的工作任务, 包括学校组织初选、复选, 到最后确定名单。职业技能竞赛为积极构建高校竞赛环境营造了氛围, 同时促进了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职业技能竞赛能够为校园增添文化气息, “一种比赛不仅可以让人增长见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可以为其他某种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1]职业技能竞赛需要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 这个过程就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和学校的建设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实践范围。职业技能比赛可以让整个校园沸腾起来、活跃起来, 比赛就是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印象。这就需要辅导员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勤奋工作, 乐于奉献;另一方面要求辅导员有过硬的业务素质, 较高的政策水平, 要善于把国家的政策要求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 职业技能竞赛能够不断增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高校辅导员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通过实践来检验。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而这个本质就需要以社会、生产、劳动来检验完成。”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方式和途径可以提升辅导员的核心能力, 增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能力。通过“微博写作和博客论坛发言”的方式, 使辅导员充分利用现代大众传媒技术网络这个平台, 以微博写作为主要形式, 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以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与新路径, 分条分块将学生工作的理念、育人知识经验通过微博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从微博中受到教育与启迪。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积极引导学生做学问、提高学习效率, 做一名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谈心谈话和心灵交流”的方式, 展示辅导员的谈话技巧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 这也正好符合职业技能竞赛的主题内涵和要求。职业技能竞赛着重测试辅导员的谈话技巧、语言表达、反应能力和知识应用等方面的素质能力, 以此增强高校辅导员的各种素质, 提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5 职业技能竞赛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学科, 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在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学科如行为学科、心理学科、社会学科、逻辑学科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应用科学。”[2]职业技能竞赛能够弥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不足, 促进这门学科不断发展。从理论形态上看, 职业技能竞赛就是在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补充新的血液和新的内容, 正如专家所指出的那样:“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资料直接来源于职业技能竞赛, 并在技能比拼中变成学科发展的理论依据。”[3]为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整体素质, 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应不断增强高校辅导员的综合能力, 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竞赛就是要把辅导员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服务学生、服务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 2007 (4) :89.

[2]白显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 (4) :35.

[3]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 篇2

我叫***。来自*****学院。很荣幸能够参加*****学院第一届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

我于****年毕业参加工作,现任****学院******职务,**级、**级学生年级辅导员,分管我院学生**工作,我院贫困生****工作。以下是对我工作的简单介绍:

一、学习方面:几年来我坚持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学习来提升工作实践能力,****年我考取了****研究生并于****年取得****学位。平时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和积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二、工作方面:

1、学生日常管理。加强对**级、**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的时间段,从各个方面,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主题班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利用平时和同学谈心的机会,向同学们讲清楚学习的重要性,珍惜大学时光,帮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以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为工作重点,深入学生寝室,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心理状况,并积极加以引导,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排除隐患.把好入口,强化管理,发挥作用,以党员队伍建设带动全面工作。

2、学生党建工作。我院现有学生党员**名。工作中,我以党风建设为突破口,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开展了一系列的自我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带动了本院的学风和院风建设;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寝室挂牌活动暨“党员之家”、组织开展爱国主义主

题实践活动,通过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731部队旧址”、“省博物馆”等革命教育基地、观看“红色”影片,进一步坚定学生们的政治立场、激发爱国热情、增强责任意识。

3、贫困生奖勤助贷工作。我院在校生***人,贫困生***人,占全院学生总数的**%。贫困生比重较大,对贫困生的帮扶工作是一项重点。日常生活中,我积极支持和鼓励贫困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生活困难,也培养了他们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在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学工部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帮困助学体系对全体的贫特困生实现了全面覆盖,为切实解决贫特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的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年、****年连续两年获得校******、****获得****学院*****、校*****先进工作者、****年校优秀共产党员、建党90周年摄影比赛三等奖。同时,我所带的****级学生党支部荣获建党90周年校先进党支部。****年**月我组织学生参加校广播体操比赛分别获得**等奖、**等奖的好成绩。

辅导员岗位虽然平凡但是却极其重要,辅导员工作关系着学生的成长,关系着学校的稳定和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荣誉只代表过去,它只是对过去的肯定与鼓励,更重要的是对我未来的一种鞭策和激励。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踏实苦干,严格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 篇3

【摘要】在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正在发生整体性变化,这种变化把“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意义”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价值定位、层次与建构、方式与方法等方面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标准和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规范在推动辅导员职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能力 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93-02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下发近十年来,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选拔、准入、培养、评价及退出等方面建立起一系列体制机制,使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能力建设、发展空间等日趋合理化。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的“双重效应”

“人(能力的主体承担者)和人的行动的现实展开(能力发挥和实现的手段),构成能力建设的两个基本方面或基本维度。换言之,能力建设,实质上就是对能力人的培育和对人的能力充分正确发挥所赖以进行的条件体系的创造。”从能力建设的具体内容来说,一是要充分挖掘能力主体本身的潜力和资源,培养和发展人的专业技能。二是要合理有效配置人才资源,使人的能力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基于此,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一方面要满足辅导员职业本身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

(一)契合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利于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

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职业化非专业化的状态,没有匹配的学科支撑、统一的职业标准和普遍认可的评价体系。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推进,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规范使得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学科背景不断优化,队伍层次不断提高,学历层次逐渐提升。既使辅导员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也增强了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拓展了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

(二)契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既需要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是直指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需要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需要。其社会价值一方面是指高校辅导员职业特性因社会需要而生,并以满足社会需要为旨归,着力为社会提供符合主流思想政治道德要求的人才,另一方面是指高校辅导员职业是连接辅导员个体与社会的媒介,是实现辅导员个体与社会有效互动的载体。”在辅导员能力建设过程中,正是以辅导员这一特殊的职业特性为中介,有效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满足辅导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辅导员职业功能的良性运转。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层次与建构

一般来说,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建设是一个“从潜在到现实的过程:发掘人的潜能;它是一个从低到高、从弱到强的过程:提高人的能力;它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培育人的能力;它是一个从不健全到健全的过程:完善人的能力;它是一个从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发展人的能力;它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培养人的能力。”应该说,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职业能力标准的建设,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具体来说,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理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一)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纵向维度

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纵向维度“就是用来衡量辅导员在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也是用来衡量一个人能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来胜任高校辅导员工作。”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纵向维度分为:基础层、中坚层、高度层。

基础层。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基础层适用于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基本要求的辅导员,它主要体现了辅导员的职业特性。在这一层级,一方面,辅导员通过规范思想观念、掌握理论知识、坚定政治立场等教育方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方法引导大学生辨别是非、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辅导员的首要职责和能力要求。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西方价值标准的渗入,对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产生了双重影响,因此,指导大学生开展党团建设、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也是高校辅导员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

中坚层。这一层级的辅导员能力要求适用于业绩优秀、实践能力强、水平较高的辅导员,它集中反映了辅导员实际的工作效果和质量。这一层级的辅导员必须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体系、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同时也是有效的教育者与管理者。因此,这一层级的辅导员要能够在具体的实践工作情境中运用坚实的知识体系和育人理念指导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高度层。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高级阶段不仅指科研能力,它是对辅导员科研能力、学习能力、日常管理能力、参与调查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表述。将日常工作和教育系统化、规律化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在理论提升的基础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此,是否具有综合性的学术研究能力是衡量一个辅导员能否站到更高层面研究问题的重要标志。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横向维度

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横向维度分为:基础指导能力标准、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发展提升能力标准。

基础指导能力标准。“辅导员工作在其服务育人的意义上首先是一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基本能力是从事辅导员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辅导员的基础指导能力标准是指辅导员除了具备硕士学历和中共党员的基础条件外,还要符合辅导员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职业素养和知识背景,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所具备的、符合辅导员这一职业发展的、最基本的职业能力要求。endprint

专业职业能力标准是指:“辅导员建立在职业素质基础上,能够完成工作任务且适应经济社会和职业发展要求,促使其思想、业务及人格不断趋于完善、不断有所发展的能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不能只是单纯满足辅导员这一职业存在的基本要求,更要具备较强的专业,以便针对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发展提升能力标准是指辅导员对学生工作规律和经验进行总结升华的基础上,对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基本能力。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过程不仅要求辅导员要具备指导学生成长的基本能力,更要树立自我提升、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发展提升能力标准既要求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律的总结和质的提升,更要结合科研创新和学术积累为今后自我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与引导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规定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具体内容,为推动各级部门进一步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的顶层设计、职业特性和发展路径提供了基本依据,这是推动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重要维度。

(一)加强辅导员职业的顶层设计,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机制

“树立职业化、专业化的理念,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并具体化为周密的制度体系,细化为可行的操作措施,使辅导员的职业化、专家化由抽象变为具体,从理念走向现实”是切实解决辅导员队伍不稳、地位不高、出路不好的问题的关键。在辅导员管理机制方面,建立合理有效的辅导员选聘、准入、管理、培养相关制度明确辅导员职业发展目标,使辅导员岗位做到有章可偱。在辅导员考评机制方面,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奖励制度与惩罚制度相结合。在职业评价的具体内容上要结合辅导员的实际工作,避免现有的重论文、重课时的而忽略辅导员工作实绩的现状,使得辅导员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处于劣势,直接导致了辅导员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不强的问题。因此,通过建立符合辅导员工作实际的评聘机制是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关键。

(二)推动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化建设,明确辅导员职业特性

“专业化涉及两个一般是同时进行并可独立变化的过程,就是作为地位改善的专业化和作为专业发展、专业知识提高以及专业实践中技术改进的专业化。”也就是说,推动辅导员职业的专业化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起点和基础。辅导员职业的产生、设立与发展始终都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相关联,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基础、培养目标、工作方法等方面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依据,但在具体的研究对象、知识体系和理论基础等方面远远不能满足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下设辅导员学,从而“立足高校辅导员类本质以区别于其他职业,关注高校辅导员种本质以挖掘自身行业特性,把握高校辅导员亚种本质以涵盖中外辅导员职业之间的差异。”

(三)完善辅导员双重领导,畅通辅导员双重晋升通道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等学校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从学校层面来说,“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双重身份的本质,不仅要主动认识和宣传辅导员双重身份的重要性,提升辅导员职业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也要在观念和内容上真正重视辅导员的双重身份,以激发辅导员的职业精神和情感。”从辅导员的角度来说,要“培养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自尊和成就感,获得个人发展和职业地位提高的双重需求,而不仅仅是将辅导员视为一个简单的工作岗位,更不能将其当作实现职业晋升的踏板。”

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 篇4

建立科学规范的队员选拔机制

严格选拔, 让优秀选手进入集训队是取得成功的基础。任何一种竞赛, 选手是关键, 是基础。选拔的主要形式当然是选拔赛。要认真做好选拔赛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采用“公开公平, 多次测试、逐步加大难度, 人员逐次淘汰”的策略, 挑选出那些成绩突出、兴趣高、潜力大的同学进入大赛集训队;实行动态管理, 能者上、弱者下, 形成赶、比、超的良好竞争氛围, 进而以点带面, 促进全体同学技能水平共同提高。

制定行之有效的技能培养方案

1.采用科学的辅导计划, 让技能培养高效进行

科学的训练计划, 是提高辅导效率的关键所在。训练中切忌过分追求难度, 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根据选手个人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尤为重要。针对全国大赛内容深, 考查知识面广等特点, 要分多个阶段制定辅导计划, 每一阶段都突出一项重点训练内容, 并形成月月有计划、天天有计划的局面, 指导学生严格按计划进行训练。

2.关心爱护参赛选手的生活, 做好他们的心理指导

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有的学生心理素质不过硬, 自信心不强, 在辅导过程中经常产生一些消极情绪, 主要表现为对竞赛的焦虑感、困惑感、困难感等, 迷失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指导老师应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指导, 帮助他们克服缺点, 发挥长处, 使他们对原本枯燥的训练充满兴趣, 对又苦又累的训练感到轻松。根据以往实践经验, 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节学生情绪。

(1) 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础是人与人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其核心。技能竞赛辅导更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以愉悦的情绪去面对学习。教师要改变辅导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伙伴, 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生活情况,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2) 荣耀感、成就感的刺激

荣耀感、成就感的刺激是学习情绪的调味剂。随着辅导工作的逐步展开, 学生消极的情绪也慢慢滋生, 适时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不失为一剂良药。要经常勉励学生, 他们的努力和付出终会获得回报, 他们最终会享受胜利的喜悦。

(3) 求知欲望的高度激发

求知欲望的激发, 可以化被动辅导为主动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机会参加竞赛的学生求知欲望都非常强, 是学生中的精英, 他们确实希望在学习中有丰硕收获。参赛队员有专门训练机房, 配有专门辅导老师, 他们学习当前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 这种条件是非常难得的。辅导老师要经常激励学生珍惜这个难得的环境, 尽可能多地学习知识技能。

3.搭建良好的训练平台, 向学生传授技能

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训技能, 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水平, 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平台, 来展现他们的水平, 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根据实际需要, 要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辅导模式, 以保证训练的效果。针对网络综合布线这个团体竞技项目来说, 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显得极为重要。既要让每名队员确定一个训练方向, 突出一项专长, 又要让他们互相配合, 团结协作。

调整状态, 从容参赛

经过长时间的备战, 总算到了比赛的日子。此时, 选手良好的竞技状态显得极为重要, 只有以良好的状态参赛,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平, 取得好的成绩。要调整好参赛选手的状态, 指导教师应做好如下工作:

1.保证在赛前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完满解决。

2.分析对手的情况, 有意抬高自身的水平, 树立必胜的信心。

3.给学生最低的目标, 只要完成了自己会做的题就无怨无悔。

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 篇5

基础知识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0.5分,共25分)

1.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A)。

A.4% B.5% C.6% D.7% 2.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关键,()是核心,()是基础。D

A.教育、科技、人才 B.人才、教育、科技 C.人才、科技、教育 D.科技、人才、教育

3.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党员队伍规模较大的情况下,要按照(B)的总要求,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使党员队伍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A.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B.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 C.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加强培养、积极发展 D.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慎重发展、保证质量 4.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是(ABCD)。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坚持民主集中制

5.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C)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A.3 B.4 C.6 D.12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C)。

A.坚持以人为本 B.以内涵发展为主 C.发展终生教育 D.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7.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B)。

A.15%-30% B.15%-50% C.15%-60% D.20%-60% 8.《高等教育法》中规定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B)。

A.相应水平B.初步能力 C.出色本领 D.特长与优势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须以(B)为核心。

A.爱国主义教育 B.理想信念教育 C.思想道德教育 D.以人为本

10.中央16号文件指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资助体系以(D)为主体。

A.国家奖助学金 B.勤工助学 C.学费减免 D.国家助学贷款

11.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着力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BDF)的职能。

A.自我教育 B.团结学生 C.自我管理 D.组织学生 E.自我服务 F.教育学生

12.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ACDF)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A.自尊 B.自信 C.自爱 D.自律 E.自立 F.自强

13.《普通高等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应坚持(BCD)相结合的原则。

A.工作能力 B.工作实绩 C.科学研究能力 D.科研成果 14.根据《普通高等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考核应由(ABCD)共同参与。

A.组织人事部 B.学生工作部 C.院(系)D.学生 E.辅导员本人

15.《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选聘的标准有:(ABDE)

A.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B.具备本科以上学历 C.中共党员

D.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

E.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16.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D)

A.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B.高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辅导员岗位 C.辅导员选聘必须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 D.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

17.《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管理规定》指出,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B)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A.3 B.5 C.7 D.10 18.《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的纪律处分种类包括:(BCDEG)

A.通报批评 B.警告 C.严重警告 D.记过 E.留校察看 F.勒令退学 G.开除学籍

19.《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学生有下列哪些情形,不得转学:(ABCD)

A.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B.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入高学历层次的

C.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D.应予退学的

E.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

20.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以退学:(BE)

A.不论何种原因,在籍学习时间超过学校规定最高学习年限的

B.休学期满,在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后经复查不合格的 C.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精神病、癫痫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D.未请假累计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E.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21.《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第二条规定: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弘扬民族精神,维护(B)。不参与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影响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活动。

A.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B.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 C.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D.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2.下面哪项不属于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内容:(F)

A.志存高远,坚定信念 B.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C.勤奋学习,自强不息 D.遵纪守法,弘扬正气 E.诚实守信,严于律己 F.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G.明礼修身,团结友爱 H.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I.强健体魄,热爱生活

23.《学生伤害处理办法》指出,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后,以下哪些处理程序符合规定:(BCD)

A.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在调查处理结束后再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

护人

B.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C.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

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D.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双方自愿,可以

书面请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

24.《学生伤害处理办法》规定,出现下列哪些情形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ABCDE)

A.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B.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C.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 D.学生自杀、自伤的

E.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25.心理健康普查的原则有自愿原则、保密原则和(C)。

A.鼓励原则 B.干预原则 C.尊重原则 D.全面原则

26.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包括(ACD)。

A.心理健康与发展咨询 B.学业与发展咨询 C.择业与发展咨询 D.精神疾病与发展咨询 27.毕业生个人档案归档所需的材料包括(ABC)。

A.学生成绩总表 B.毕业生登记表

C.报到证下联(白色联)D.报到证上联(蓝色联或红色联)28.毕业生毕业后(A)年之内可以办理报到证改派手续。

A.1 B.2 C.4 D.无限期

29.贷款学生应在毕业后1-2年内开始偿还贷款本金,(D)年内还清贷款本息。

A.3 B.4 C.5 D.6 30.高等学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通过(C),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

A.教职工代表大会 B.院长办公会议 C.党政联席会议 D.院党委(支委)会

31.《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下列哪些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依刑法追究刑事责任:(ABCD)

A.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B.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C.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D.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32.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

A.增加了恶意欠薪罪

B.醉驾、飙车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入刑 C.加强了保障人权

D.取消了15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死刑罪名

33.今年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B)周年。

A.49 B.50 C.51 D.52 34.2011年7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回顾90周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就是(C)。

A.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改革开放 B.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C.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 3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

A.保障和改善民生 B.群众满意不满意

C.以人为本 D.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36.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B)。

A.人民民主 B.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7.当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D)。

A.1600元 B.2000元 C.3000元 D.3500元

38.今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题为《可持续的美国全球领导》报告中提出,美国将加强在(B)地区的军事存在。

A.南美 B.亚太 C.中东 D.北非

39.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4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3.4%,环比下降0.1%,1至4月份平均,CPI比去年同期上涨3.7%。下面关于通货膨胀的表述正确的有(C)。

A.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求失衡 B.4月份实际利率为正值

C.CPI环比下降,说明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缓解

D.供求影响价格,居民消费需求旺盛是影响价格上涨的决定性因素 40.自金融危机以来,有关温州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新闻不断。2012年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是因为(BC)。

A.发展中小企业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C.为了改变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平等竞争地位 D.中小企业在企业数量和质量上都缺乏优势

41.我国政府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有利于:(BC)

A.降低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B.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C.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社会公平D.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42.近几年,“用工荒”让农民工持续成为焦点,往年“用工荒”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区域,随着中西部省份企业工资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民工涌向这些地区。下列对东部地区“民工荒”问题出现原因的理解正确有:(A)

A.工资增长缓慢、生活成本不断提高 B.国家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C.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D.“民工”逐步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 43.关于中国文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E)

A.《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

B.《春秋》三传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C.“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句话出自《论语》 D.《国殇》是《九歌》中祭祀祖先的作品

E.“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有力,自胜者强”出自《道德经》 44.下面网络语言中,与特定公共事件无关的是(B)。

A.躲猫猫 B.俯卧撑 C.打酱油 D.周老虎 45.中国第一个教育网络BBS是(B)。

A.神州学人 B.水木清华 C.天涯论坛 D.三角地 46.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讯模式是(C)。

A.CDMA B.WCDMA C.TD-CDMA D.S-CDMA 47.“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出自(A)。

A.纽约客 B.费加罗报 C.泰晤士报 D.时代 48.新闻界进行的“走转改”活动,其中的“改”指的是(B)。

A.改作风 B.改文风 C.改观念 D.改方式

49.舆论监督概念的提出是在党的(B)

A.十一大 B.十三大 C.十五大 D.十七大 50.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B)

A.60周年 B.70周年 C.80周年 D.90周年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党的 先进性 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5.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总结中国青年运动90年历史的经验时,提出了“五个必须”,分别是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始终投身人民伟大实践、必须始终尊重青年主体地位。

6.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大会上,对青年学生提出“三个结合”的成才希望,即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明确了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8.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其内部管理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0.中央16号文件明确的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是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

11.中央16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

堂、主渠道作用。

1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13.《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

14.《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之日起 3 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

15.《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每个本科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 4 周,研究生、高职高专学生不少于 2 周。

16.《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要求,高校应积极在院(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校医院、精神疾病医疗机构 等部门之间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转介机制。

17.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 周年。

18.世界上第一个网络即时通讯软件ICQ的发明者来自 以色列(国家)。19.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英文缩写是 CERNET。

三、简述题(5分)

中央16号文件指出的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并请就每一途径,例举一项您所在学校或院(系)的品牌工作名称。

四、写作题(5分)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分析 篇6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90”后大学生群体的出现,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及工作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课题,而且对高校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辅导员职业能力是指以拥有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通过不断学习创新,不断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所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必然要求,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辅导员个人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高校辅导员面对日益成长、思想活跃、视野开拓的大学生,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给他们提供一个进一步发展的平台,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教育体制推陈出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部分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而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伦理观念正在逐步形成与完善,正是在新旧交替的转型期,一些大学生出现了信仰迷茫、价值观扭曲等现象。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严重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对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各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体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能力培养,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要求广大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1]2.大学生素质呈现多样化、个体化、差异化。当前生活在大学校园中的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虽然大部分学生表现是吃苦耐劳、团结奋进,但是在父母的溺爱和非理性教育指导下,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为辅导员教育引导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带来挑战;二是大学生中叛逆现象屡见不鲜,不尊重父母和老师的事情时有发生,为辅导员转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带来挑战;三是生活目标、学业目标、工作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为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挑战;四是心理问题学生逐渐增多,抗挫折能力较差,遇事悲观、不自信,为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带来挑战。[2]3.学生成才观念发生变化。高校大学生在社会新思潮不断涌入的背景下,自身的成才观念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一是知识价值观居于首位,成才愿望非常强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从对知识的困惑和失落中解脱出来,全面发展、奋发成才成为他们的主流意识;[3]二是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而且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利益面前只顾自己,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狭隘的个人主义现象严重;三是利益观占主导,部分大学生在追逐经济利益等社会现象的影响下,只想到向他人索取,而不知道为他人奉献,甚至以挣钱多少来衡量个人的价值标准。

二、高校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更好的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高校辅导员的首要职责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人生导航。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纷繁复杂,渗透于学生的教育、管理以及服务的方方面面。不管是从贫困生管理到特殊学生心理辅导,还是从学生的日常出勤到宿舍文化建设,甚至是从班级建设到校园文化活动,都属于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因此,辅导员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通过言传身教以及潜移默化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有助于更好的发挥监督管理作用。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在处理繁琐的学生事务过程中,多采用以事为主的管理模式,即通过各种规范制度约束大学生,这种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因此,高校辅导员只有通过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监督管理作用,寓教育于管理,从重约束到重疏导,并根据学生的特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高校辅导员作为连接学校和大学生之间的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各部门只有通过辅导员才能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并提供各种需求;而大学生的诸多诉求和各种问题也只有通过辅导员才能反馈给学校的各部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要想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只有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才能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过程中,既能很好地完成学校教给的各项任务,又能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问题、高效的解决问题。

三、高校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路径

1.追求人生高境界,培养高尚的人格魅力。首先,辅导员肩负着大学生人生导师的使命,一是追求崇高的理想,影响带动学生追求理想的实现,不要计较个人名利,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奋斗;二是追求素质的提升,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能够洞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做到“学中做、做中思、思中行”;[1]三是追求人格的完善,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人格的力量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其次,辅导员要提升人格魅力,一是做学生诚实守信的榜样,真诚待人,客观、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二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三是做关爱学生的贴心人,发自内心地去关心、爱护、理解并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倾注真挚的感情,让学生感觉到“亲其师,信其道”。[4]2.加强日常管理,明确职业能力培养方向。首先,对学生事务的管理,辅导员要合理安排党团工作、贫困生工作、奖助学金工作、心理辅导工作以及就业工作等等,要不断培养与任用学生干部,使自己摆脱繁琐的事务工作。其次,对自我的管理,辅导员工作中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一颗平常心,理性面对压力,积极地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为同学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再次,辅导员要根据相关政策和实际工作需要,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事务管理等某一方面的专家型辅导员。3.打造专长,整合知识,发挥职业能力优势性。首先,辅导员要在某一学生工作领域形成一技之长,如在学术方面,基于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专业知识,选取日常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某一领域开展专项调研、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其次,辅导员要整合个人知识,系统梳理日常学生工作中的显性知识,深入挖掘和思考隐性知识,并将两种知识内化成个人的知识体系。[5]总之,辅导员要依据自身职业能力发展目标,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专长,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4.敢于创新,终身学习,保持职业能力发展性。首先,高校辅导员要与时俱进,一是创新思想观念,工作中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善于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获取知识,以使自己的思想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二是创新工作模式,摸清当前学生的特点,摆脱思维定势的条条框框,认真分析当前大学生所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想法、新兴趣、新行为等,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保驾护航的作用。其次,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心理教育能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二是善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调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自我教育,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坚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

参考文献:

[1]贺龙军.基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6(28).

[2]苏佩钿.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J].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0.

[3]刘玉价,价值观教育是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J].世纪桥,2010,(19).

[4]孙奇志.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的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0,(9).

[5]韩冬.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 篇7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学生的多样化, 辅导员队伍的质量和高校学生与教育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正日益凸显。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正在从量的扩展向质的提高转变, 在这种新发展变化的形势下, 界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进一步推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研究, 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 (Occupational Ability) 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综合能力, 既包括从职者完成工作任务所应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也包括影响从职者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获取、吸引、运用和创新的个性心理特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是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界定的, 而随着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的不断丰富, 使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结构也发生了转变, 结合辅导员队伍特性来看, 首先一定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 具备了专业能力和学术能力能够使辅导员迅速地适应岗位, 开展学生工作, 培养目标高素质人才。其次需要具备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组织管理学生和团队协作等可迁移能力。最后, 在工作的开展中, 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以上的分析, 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构成的要素进行概括, 包括专业能力、可迁移技能、自我管理能力三个方面。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分析

(一) 专业能力

所谓辅导员专业能力是知识作为载体呈现出来, 各种知识要素的组合客观反映了辅导员的层次和应达到的知识标准。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来分析, 专业知识应包括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 即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精专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匹配理论”来说, 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对《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中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 可迁移技能

所谓可迁移技能指的是主要在日常工作和活动中获得并不断得到改善的技能, 且在许多领域里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增强。对辅导员来说最重要的三项可迁移性技能为:

1.交流和表达技能:是指辅导员通过口头、书面等各种形式, 有效表达和接收信息, 达到良好沟通的能力。这是双向沟通 (甚至多项交流) 必须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表达、倾听、说服等具体能力。辅导员的交流和表达技能, 可以表现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职业宣讲会时, 若讲话非常具有感染力,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语言表达能力同样可以用于与学生的谈话, 在初步掌握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计划、专业前景等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增强专业认同和做好职业规划, 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此外, 高校辅导员沟通能力还有助于开展大学生开展团体职业咨询, 以及就学生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沟通、挖掘、分析与辅导等等。

2.问题解决能力:是指辅导员面对学生工作中复杂问题时能从多维度、多视角提出解决方案的分析、解决能力。具体表现:辅导员能有效设计相对系统的院 (系) 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方案, 并能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面对危机事件时, 能掌握整个事件的过程, 深层次研究事件原因, 改进工作, 提出对策。

3.组织管理和计划能力:是指辅导员计划组织、协调配合、任务指派等能力。具体表现:高校辅导员如何组建班级团队, 如何设置合理的班级架构, 如何处理好班级组织与党团组织、学生会组织甚至一些社团组织之间的架构冲突等等, 而带好一个班级它要求辅导员具有关注细节、综合考虑、有效分配职责等具体能力。

(三) 自我管理能力

所谓自我管理能力, 就是指辅导员依靠主观能动性, 按照社会目标, 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 即自己管理自己, 自己约束自己, 自己激励自己。辅导员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辅导员本身独有的特征和品质, 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 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是辅导员最有价值的“资产”, 更是影响辅导员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关键。具体表现在当辅导员在日常工作或各种复杂的突发事件面前, 能在心理或行动上有意识、有目的地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 冷静地分析冲突, 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也表现在工作上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和多么棘手的事件, 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正能量、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为学生服务的责任心。因此, 辅导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开展深入、细致、到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基石, 在完成特定任务时起到特别突出的作用, 有效帮助辅导员应对工作问题, 适应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夏晓虹.从英国导师制看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 2008 (1) .

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 篇8

一、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 从宏观上看,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加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而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当前,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曾经的象牙塔也不可避免地被信息化大潮所冲击, 各种思想涌入校园, 多元文化相互激荡, 而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因此,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就需要高校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 为国家和社会的和平稳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

其次, 从学校层面看,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有助于高校培养“三个结合”的新型人才。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指导者, 负有促使学生“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 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职责, 对于促进学生“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 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 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方面, 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 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 是高校推进“三个结合”、促进学生成长的切实需要。

最后, 从高校辅导员自身发展看, 职业能力提升, 不但有助于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 更有助于辅导员科学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路径, 实现理想化的职业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途径

1. 加强品格修养, 独具个人魅力。

高校的思想教育管理者除了要运用各项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行为外, 更重要的是运用非权力的影响力促使工作事半功倍, 游刃有余, 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优秀的品格修养和独具个人魅力以“征服”学生。例如, 良好的外在形象, 大方得体的穿着, 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都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甚至导致学生无意识地进行模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将问题化难为易, 化易为零, 能有效解决问题。在修养方面辅导员还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 娴熟的专业技能, 熟练的业务能力, 将自身严谨谦虚的求知态度传递给学生。

总之, 高校辅导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各方面的修养, 不断发挥自身魅力, 通过内在影响力达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

2. 做好职业规划, 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做好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既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也是对辅导员个体健康长远发展的有力支持。明确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既有助于提升辅导员职业的从业魅力, 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方向, 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发展, 又有利于辅导员个体规划职业前景, 增加职业认同感, 自觉提高专业素质, 调适职业心态, 有效克服职业倦怠, 增强发展动力。

3. 形成一技之长, 发挥专业优势。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对辅导员提出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的职业等级, 从初级到高级要求依次递进。辅导员应当根据工作实践, 结合学科知识的不断深入学习, 渐次提高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不断推出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 争取成为行业及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

4. 完善知识体系, 提升综合素质。

尼采有一句心理名言:“要提高别人, 自己必须是崇高的。”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系统的知识体系及良好的综合素质, 形成高水平的文化素养, 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所以, 要重视积累知识, 多接触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多种学科的知识, 比如, 心理学, 管理学、伦理学等, 还要广泛涉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准确把握学生最关注的热点问题, 这样, 会大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5. 敢于创新, 保持可持续发展。

首先, 创新工作理念, 增强工作的生命力, 为学生做实事, 想学生之所想, 解学生之所惑, 启学生之所能, 尊重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服务中深入思想教育, 在服务中达到管理。其次, 实现从“管”向“导”的转变。辅导员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学习成长。第三, 在工作方法上, 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推陈出新, 不断探索和实践工作的新方法,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四, 创新学生工作载体, 增强学生工作的渗透性和辐射力, 如通过新媒体进行主题教育, 打造精品活动, 充分利用宿舍等学生生活区进行思想教育。

三、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

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 一方面丰富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有利于完善高校辅导员理论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能帮助辅导员评估自己所具备的能力, 补充、完善自己, 有助于提高辅导员职业活动水平;此外, 还可为高校辅导员的招聘、评估、选拔和培训提供参考, 形成以高校辅导员为对象的一整套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1. 创造良好的职业成长环境。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 良好的辅导员职业成长环境, 对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 促进学校稳定发展和培养年轻后备管理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 学校应该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职业成长环境。首先, 从教学上来讲, 为辅导员提供与专业教师一样的教学环境, 促进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 鼓励参加科研, 通过科研活动促进辅导员向专家化、职业化方向发展;第三, 学校层面应树立育人不单单是辅导员的事情, 而是学校各部门、每位教职员工的职责。把全校的力量动员起来, 形成育人的合力, 这在无形中也会减少辅导员的日常工作量, 多出时间学习和提高。

2. 构建专业化培养机制。

辅导员培养机制的不健全是阻碍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心理、生活与学习上的导师, 前提是自身素质要过硬, 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能力素质, 并有较完善的自我形象和人格力量。而做到这一点, 仅仅靠辅导员日常的积累是不够的, 所以建立和健全科学、长效的辅导员培养机制, 是正常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基于此, 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 把好质量关, 选取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的工作经验、广博的理论知识、合适的学科背景的人员进入辅导员队伍中。其次, 制定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长效计划, 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指导, 强化职业认同感, 在职称评定和培训学习等方面提供机会, 鼓励辅导员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学位, 选派优秀辅导员外出交流或继续深造, 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3. 建立科学考评体系, 长效激励发展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考评体系, 对辅导员的工作给予科学公正的考评并进行适当奖励, 可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满意度。以岗位职责和目标要求为依据, 制定相关的考核指标, 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领导考核与学生评议相结合,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使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具体, 工作管理更加规范、科学, 其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辅导员整体队伍的战斗力也会不断加强;同时, 建立健全辅导员激励和发展机制, 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着手, 关注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发展, 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鼓励辅导员不断提升自己, 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稳定辅导员队伍。

4. 健全规章制度, 规范管理体系。

促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应从完善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入手。当前, 辅导员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工作职责不清晰, 功能发挥不明显, 考核制度不完善, 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管理体制不先进, 角色定位不科学, 政策制定不合理。因此, 必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有效实施辅导员管理的责, 权, 利管理办法, 建立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绩效管理考核, 从而保障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

总之, 向职业化发展迈进的辅导员应树立职业化的意识、坚持科学管理、实施人性化服务, 更重要的是, 要把职业能力要素贯穿到自身工作实际之中, 以职业化的心态, 完成职业化的使命, 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汉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硕士论文, 2012.3.

[2]韩冬, 毕新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 (11) .

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 篇9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辅导员自身职业认同,标准视角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又利于国家发展和高校发展, 同时也能够帮助高校辅导员不断的提升自身能力和职业素养。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高校不断向前进步的强有力的力量支撑。

高校辅导员帮助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更好的管理和组织, 大学生能够在辅导员的帮助下更好的成长, 并且获得更好的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不仅育人, 更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在学生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帮助他们排难解忧。

1 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从多个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帮助学生更好的处理学生的事务, 提升高校辅导员文化素养等都有非凡意义。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辅导员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 能够正确的对学生的思想方式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关系最紧密, 接触最多, 因此在提升辅导员对学生事务处理上的能力很重要。同时, 正因为辅导员能够和学生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辅导员从职业能力标准视角上认同自己的职业能力。

辅导员的能力都是在不断的锻炼中才能慢慢提升的, 为了更好的让高校辅导员从标准化思维认定自己的能力, 就需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让辅导员对高校学生的教育质量有科学依据和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必须要结合实际, 确实有相应的作用, 并且能够进行明确的区分和细化, 这样才能从基础层面来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 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进行, 从职业能力标准视角来认定自己的能力。

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 除了需要思想政治体系帮助其完善自己的工作职能外, 还需要对理论知识体系进行实践, 才能切实的应用理论发挥实际作用。

首先要加强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 有助于更好的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研究。虽然我国高校在辅导员职业能力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但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下, 对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的研究正在不断的进步之中。并且高校辅导员还能通过职业能力标准视角来认同自己的职业能力, 有助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越来越好。

高校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也是导致辅导员职业能力迟迟得不到完善和提升的重要原因, 因此高校要想提升在这方面的竞争能力, 就需要建设自己的稳定辅导员队伍, 让辅导员对待工作就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认真, 这样辅导员才会更加认真的为自己的职业职能做出贡献。

2 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视角谈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认同

2.1 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定义方面加强对自身职业认同

高校辅导员一定意义上担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但是这只是其中一方面, 更多的还是处理与学生相关的各种事务。为了方便大学生事务处理质量的提升和效率的增加, 就需要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只有当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者从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定义进行认识, 才能更好的促进高校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高校辅导员必须具有高尚正直的人格提升, 对自己的言行都有很好的约束能力, 并且保证自己的言行都能够对大学生有正确的引领作用。同时高校辅导员必须拥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和职业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同时也能够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和大学生事务处理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有助于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能力结构, 进而能够更好的从职业能力定义方面加强对自身职业的认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工作效率, 并且让大学生事务中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定义包括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而辅导员则要具有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的职业能力, 并且具有很多其他美好的优良品德, 作为大学生模仿的对象。只有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定义方面理解自己的工作职能, 才能更好的加强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

2.2 从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各项能力方面来对自身职业能力进行认同

高校辅导员职能包括很多种, 为了全方面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加强对职业能力的研究, 就需要全方面完善辅导员的各种能力。

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具备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结构, 同时道德情操要高尚, 并且具有规范的道德。高校辅导员从各项能力综合来认识和提升, 能够更好的促进对自身职业能力的认同。首先高校辅导员要有非常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最关键也最基础的部分, 因为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就是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沟通来完成自己的工作的, 因此语言表达能力要强, 能够让自己的职业能力大幅度提升, 让工作事半功倍。

语言功底的提升是要慢慢培养的,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往往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是紧密相连的。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 只有自己的语言内容真正的说服了学生, 这些话才能进入学生的心里, 起到真正的作用。

辅导员在和大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 不能离开对学生思想行为语言的观察, 因为认真观察将会有助于辅导员对学生有更好的了解, 同时也促进了辅导员尽早的发现学生问题所在, 并且通过对大学生的观察有助于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思想内容, 进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因此辅导员观察能力的提升和改进是不容忽视的。

此外, 高校辅导员还要对自己的职业有非常认真的态度和强烈的敬业精神, 这样辅导员才能在工作中享受到乐趣, 进而更好的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 通过能力提升来完善认同自身职能。高校辅导员要有一定的个人魅力, 足够让学生敬重, 这样能够更好的提升辅导员自我能力的认同感。

3 结语

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并且帮助他们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做到最大限度的谅解关照学生, 让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仍能够感受爱。这就需要辅导员通过对职业能力标准视角来认同自己的职业能力, 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林斯风, 加强政治辅导员队伍素质培养的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12) :223-225.

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 篇10

一、当前创业类竞赛开展现状

李克强同志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理念以后, 全国各高校都在鼓励大学生创业, 希望大学生通过创业活动来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 提升创业能力。举措之一就是举办“以赛促学活动”, 相关比赛种类丰富, 高校、企业、师生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赛事。以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 与首届大赛相比, 高校参与度均创新高, 参赛高校2110所, 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81%, 学生报名项目118804个, 直接参与学生545808人, 分别是首届大赛的3.3倍和2.7倍。学生对各类比赛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性很高。

二、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高校创业竞赛活动一般以团队形式参加, 专业不限, 选题不限,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文案策划能力、专业能力等, 而且在国家、政府、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当下很多风投公司, 或者各大孵化园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大力支持, 进一步鼓励和促进了大学生的参赛热情。下面分别详细分析。

(一) 培养大学生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创业者根据主客观条件, 识别和理解问题和机遇, 比较不同来源的数据, 运用有效的方法来确定发展目标, 提出行动方针, 制定发展战略,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综合能力。大学生在组队的时候, 首先选择队长, 对整个团队的选择起绝对性作用, 通过比赛会考验队长的决策能力, 锻炼他们的领导能力, 决定团队的方向。

(二) 培养大学生经营管理能力

经营管理能力是指对人力资源、有形资源、无形资源等各类资源的选择、使用、整合和优化等管理。任何创业中都要涉及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类资源的运用, 学校的经营管理学习仅仅停在理论知识的阶段, 而在竞赛中, 从一个团队的组建, 到团队分工, 以及创业方案中设计各类资源的管理都将锻炼大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

(三) 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创业者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业、进行专业开发和生产等活动的能力。许多高校的大学生仅靠学校的考核来检验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显得颇为狭隘, 就算成绩优异的学生也仅仅是掌握了理论, 当运用到实际中时便无法运用自如。通过组队参赛, 加上专业老师的指导, 以及风投公司的投资, 很多项目都会由理论变成现实, 这个时候, 就不是单纯的纸上谈兵, 而是实际操作。可以从各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 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 增强交往协调能力

交往协调能力是指与外界的人或事建立联系, 即与他人交往沟通, 并协调各类关系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是多以自我为中心, 个人主义严重, 且大多成长的环境条件优渥, 抗压能力等都较弱, 所以对于现今大学生在交往协调能力方面教育无论是家庭、学习乃至社会都十分重视。通过团队合作、写方案、调研、讨论、演讲等活动, 可以从多方面锻炼学生的交往协调能力。

三、创业竞赛发展优势

企赛合作是利用创业竞赛作为纽带为企业和大学生群体架起交换资源以及互补资源的桥梁。企业通过参与创业竞赛的创业问题的提出到对参赛作品的品评, 从中发现新的创业投资项目或者自身企业所需创业人才等各类互补要素, 同时也打破了企业对大学生创业的质疑。

四、完善创业竞赛对策

(一) 高校方面

各高校紧跟当前发展形势, 要不断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进行基础创业教育的基础上, 根据专业特性,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创业指导, 为参加创业竞赛打下坚实基础。各高校还应设计阶梯式递进的创业竞争体系, 激发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力;完善创业竞赛激励机制, 保证创新创业的持续发展。多举办各种大型比赛, 比如, 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 “互联网+”比赛等。

(二) 社会方面

社会各界的企业应该更多地聚焦大学生创业竞赛。企业要有责任担当意识, 通过校企合作等其他方式, 对创业的学生给予技术上的帮助和指导, 企业可以为具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以及其他帮助, 实现互利互惠。企业还可以更多地给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落地实处地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大学生自身

大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关注发展形势, 努力学习各类基础知识为创业竞赛打下坚实基础, 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以及兴趣, 积极创新。在学校的激励下, 具有竞争意识地参加各类创业竞赛, 践行专业理论知识, 锻炼自身能力。参与创业竞赛前, 自身应该确立正确的创业竞赛观念, 在比赛中做到遵守规则。针对缺乏市场经营经验的问题, 要培养自身的激情和抱负, 在创业竞赛中摒弃好高骛远, 积累市场开拓的经验。

摘要: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 如何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与职业能力一直是备受各界关注的问题。以创业类竞赛为切入点, 浅析创业类竞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就业能力的提升作用, 进一步阐述了“以赛促学”对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竞赛,大学生,创业,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艳杰.基于“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培训, 2016 (7) .

[2]夏人青, 罗志敏, 严军.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1999-2011年) [J].高教探索, 2012 (1) .

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 篇11

摘要:随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形式也更加丰富,规模不断扩大,大型活动日益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组织大型活动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重要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是检验辅导员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尺,更是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因此,辅导员要抓住大型活动的契机,着力提升个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大型活动;辅导员;职业能力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辅导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大型活动为契机,深度参与活动组织,主动接受困难挑战,是全面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组织大型活动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经常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活动当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当中得到教育。因此,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主要有文艺、体育、娱乐、主题教育等常规活动。这些活动的规模有大有小、内容有简有繁、环节有多有少、操作有难有易。辅导员在这些活动中,承担着策划、组织、协调、操作等工作。相比这些常规活动,在重要节庆时点、重大学习教育工作中,辅导员还要参与组织大型活动。例如:全运会开闭幕式大型团体操排演,这对高校、辅导员和学生来说就是一个特别重大的活动载体。整个排演活动涉及沈阳5所高校的学生演员2500余人,排演活动前后历时3个多月。辅导员在排演过程中要全程跟踪,深度参与,周密做好参演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组织协调、突发问题处置等诸多重要工作。

二、大型活动是检验辅导员工作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尺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比较琐碎、简单,多数辅导员经过培训和一段时间的锻炼,能够较好地胜任这些常规工作。而大型活动作为非日常工作,具有层次高、环节多、操作难、影响大等特点,参与大型活动的组织对辅导员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也更高。所以,组织大型活动对辅导员来说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检验辅导员真正实力的重要标尺。例如:全运会开闭幕式大型团体操排演活动,有的辅导员因为排演工作时间安排紧凑、工作强度大、天气炎热等因素,身体出现不适而退出活动;有的辅导员因为心理准备不足,面对长时间的紧张排练和复杂工作,压力增大,出现烦躁、懈怠和自我否定情绪;还有的辅导员由于大型活动经验不足,对活动中出现的突发情况手足无措或者处置不当,给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不利影响。而有的辅导员敢于迎接大型活动的挑战,勇于承担重要工作,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活动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有解决预案,能主动、真诚地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得到了各相关部门同事、参演学生的好评,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三、利用大型活动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的六个关键点

(一)注重参与活动的设计策划,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

大型活动既是对辅导员能力的考验,也是提升辅导员能力的难得机遇。在大型活动中,辅导员不能满足于只做一般性的执行工作,还要主动参与到大型活动的设计、组织中去,通过参与活动设计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协调各相关部门人员等全局性工作,培养自身大局意识,提升自身驾驭全局的能力。例如:在全运会开闭幕式团体操表演过程中,有的辅导员参与意识不强,只是被动地执行领导的工作安排,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这样虽然也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本职工作,但是辅导员在活动中错失了锻炼、提升的机会。而有的辅导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局限于简单的上传下达,能够从更高处站位,善于着眼活动大局,在活动策划阶段主动靠拢,积极献计献策,提出建设性的想法,在活动组织实施阶段及时反映各种情况和问题,及时帮助领导调整工作方案等。通过主动锻炼,这些辅导员的视野更加开阔,把握大局的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在做具体组织管理工作的时候也更加自信从容。

(二)注重学习他人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提高工作执行力

学习力是提高工作执行力的重要基础,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方法是迅速提升自身实力的有效捷径。辅导员要善于向领导学习,学习他们的领导艺术和组织协调技巧;要善于向同事学习,学习他们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还要善于向学生学习,虚心学习他们的新颖想法和做法等;最后还要善于向活动相关的其他行业、单位、部门的人员学习,了解和掌握日常工作以外的常识和技能,丰富和提升自身实力。例如:在全运会开闭幕式团体操排演活动组织过程中,辅导员要每天与客运公司调度人员联系,沟通接送学生的时间、地点和车辆安排,要不定期与新闻媒体记者联系,安排对排演学生和老师的采访报道等。在这些工作中,辅导员只要留心,就能够学到很多平时在校园日常工作中学习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三)注重与学生深度交流,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大型活动既是需要辅导员认真完成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师生深度交流的重要平台。利用大型活动加深师生交流的时候要掌握沟通技巧,态度要亲切、自然、真诚。沟通可以从活动本身切入,逐步深入了解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成长背景、人生规划、心理困惑等。例如:在全运会开闭幕式团体操排演过程中,尽管师生都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辅导员还是会经常找机会与学生谈心,逐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等。有的辅导员通过微信朋友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评论”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还有的辅导员通过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小游戏、小讨论、小比赛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了解。总之,通过各种交流形式,不仅可以排解学生在大型活动中产生的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且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谊。

(四)注重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

大型活动由于环节多,也容易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突发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扩散性、破坏性和紧急性的特点。因此,遇到突发问题辅导员必须冷静果断,采取合理措施,妥善解决,处理结果要让学生信服。辅导员要想妥善处置大型活动中的突发问题,首先,要对整个活动了然于胸,要对活动中各个可能发生的问题有预想、有处置方案,这样一旦出现问题才能处变不惊。其次,要熟练掌握突发事件的一般处理程序和技巧,要依靠骨干学生建立可靠的信息反馈系统,遇到突发事件,辅导员要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了解情况,并及时上报领导,并积极配合上级领导的统一安排部署,做好协调、处置和疏导等工作。再次,独立处理学生问的突发问题时要慎重处置,避免激化矛盾,要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最后,对突发事件不要有恐惧心理,遇事不要自乱阵脚,要有迎接突发困难挑战的自信心,同时要抓住处置突发事件的契机,展现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

(五)积极主动面对困难挑战,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对待困难和挑战的态度不同、参与程度不同,辅导员在活动中所得到的历练和提高,收获的经验和体会也会不同。辅导员参与大型活动,首先要克服畏惧心理。很多辅导员在面对大型活动时常常感到无法驾驭,产生恐惧、退缩的心理。其实,大型活动也是由若干个小活动构成的,辅导员可以按照活动方案,把大活动分解成多个部分,有计划、有步骤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其次,辅导员要有迎接挑战的心理。在大型活动中,辅导员不要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而是要把活动当成锻炼成长的机会,多争取工作任务,特别是年轻辅导员要主动请战,承担难、险、重的任务,肯吃苦、肯奉献、肯动脑筋,学会享受付出的快乐。再次,辅导员要有接受失败洗礼的心理准备。组织任何活动都避免不了失败或失误,过分担心失误有可能背上心理包袱,从而不利于放手开展工作。

(六)注重活动总结反思,提高工作预判能力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浅析 篇12

2014年3月, 教育部思政司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暂行) 》 ([2014]2号) , 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概况、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与分类。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定义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特征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 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其主要工作内容有: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 共9个方面。职业发展共分为3个等级, 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

2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分类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工作对象及工作性质决定其必须具备多方面能力。依据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特点, 主要可以归纳为3类:

2.1 基础能力

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主要包括:执行力、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2014年5月7———9日, 第三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在山东大学举行, 决赛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比赛项目包含基础知识测试、博文写作、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等4个部分;第二阶段, 比赛项目包含主题演讲与谈心谈话情景再现两个环节。其中, 基础知识测试、博文写作、主题演讲环节, 考察的主要是学习能力、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以上能力, 是胜任辅导员工作的基础。

2.2 特殊能力

第二类能力可以概括为特殊能力, 即从事特殊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力、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危机干预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挫折应对能力等多种复合型能力。培养辅导员的特殊能力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从胜任本职工作到成为一名优秀辅导员的转折。

2.3 非权力影响力

从事辅导员工作, 影响力是至关重要的, 由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两方面构成。权力影响力属于强制性影响力, 因传统社会观念和职业角色而形成, 是外界条件赋予的, 它对人的影响力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使人表现为被动地服从。而非权力影响力属于自然性影响力, 由品德、知识、才能、气质、作风构成。它不依靠权力, 而是凭借个人魅力发挥作用, 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强大影响力, 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是一名“专家型”辅导员的核心特质, 它表现为辅导员强大的“人格魅力”。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 学生并不因为“辅导员”的特定角色而被动地服从, 学生的爱与信任源于内心里对辅导员的尊重、钦佩与认可, 从而主动地交流、心悦诚服地接受、学习甚至模仿的过程。从单向说教到双向互动, 除了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外, 辅导员的非权力影响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途径

3.1 营造舆论环境, 增强职业认同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职业, 但在实际工作中, 常常扮演着保姆、救火员等略显尴尬的角色。职业定位不明, 认可度较低, 存在职业偏见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 导致辅导员队伍自我效能感低、职业倦怠感强、流动性大的现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立德树人”, 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筑“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 不仅要提升辅导员自身对职业的认知度, 更要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树立典型, 表彰精英, 获得社会的普遍关注, 从而让社会成员了解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职业规范和能力水平, 建立对这一职业基本的认同与尊重, 为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3.2 建立保障机制,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保障机制。在辅导员岗位薪酬构成、业绩考核、职务晋升等方面, 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和考核指标。以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为依托, 提升赛事的参与度、专业性和关注度, 以赛促建, 全面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搭建高校辅导员交流平台, 提供相关的学习交流和系统培训。稳步扩大高校辅导员队伍规模, 将师生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将辅导员逐渐从“勤杂兵”的角色中解脱出来, 为其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总结反思与自我提升。为辅导员提供法律、心理、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援助, 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3 坚定职业理想, 激发内在潜能

上一篇:试验探索下一篇:剖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