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职业素养(精选12篇)
辅导员职业素养 篇1
摘要: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高校辅导员既是学生的生活教师, 也是学生的朋友, 担负着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组织和管理的重任, 其自身素养决定了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情况。本文主要探讨高校辅导员在学校中的角色定位, 指出高校辅导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职业素养,对策
如今, 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必须重视培养和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正确定位高校辅导员的角色。
一角色定位
1. 学生事务的管理者
作为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者, 高校辅导员管理着学生的日常事务, 如学生班级秩序、学生资料、日常行为和其他日常事务, 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 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平时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 所以辅导员要以身作则, 多利用学校社团活动或者学校论坛以及各种活动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 用自己的良好品行影响学生, 为学生构建美好的大学生活,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做人的道理, 让学生成为“有奉献精神、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五有”青年。
2. 学生利益的维护者
通常情况下, 高校的工作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 一切以学生利益为中心。但是, 与大学生相比, 高校领导所站的角度和立场皆不相同, 制定的某些政策和制度与学生的利益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高校辅导员来维护学生的利益, 在遵守学校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同时, 也要考虑学生的利益是否不被侵犯, 防止学校只关注学生总体的利益忽视了个别学生或者特殊学生的利益, 做好学生利益的维护者这一角色。
3. 学生成长的朋友
现在高校以“90后”的学生居多, 身上有典型“90后”的特质, 而高校的辅导员也大多都是年轻的老师, 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代沟, 让辅导员和学生能很快成为朋友。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的教育效果, 高校辅导员在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朋友的同时, 要保持一定的职业操守, 对学生的日常事务严格管理, 不能因为和学生做朋友就丢掉应有的职业操守, 放纵学生。高校辅导员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朋友的原则是:关心学生日常事务, 关心学生生活和心理上的健康, 为学生争取应有的利益, 既管理好学生的日常生活, 又做好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这几个角色。
4. 学生身心发展的疏导者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现在大学生个性十足, 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 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由于身上背负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期望, 学生所承受的生活、学习、经济、人际关系和就业等各个方面的压力较大, 性格急躁暴戾的学生大有人在, 久而久之, 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根据调查发现, 高校中大约有21%的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另外, 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正走向成熟的时期, 开始摆脱心理上的依赖性和受保护的习惯, 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而情绪有着不稳定性。所以, 高校辅导员还要扮演好学生身心发展的疏导者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者这两个角色, 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 引导学生摆脱负面情绪, 鼓励学生多跟别人交流, 不畏惧困难和挫折, 引导学生对生活充满激情, 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各种难题, 协调好与他人的关系, 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正能量, 成为生活的强者, 与他人和睦相处,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职业素养
1. 政治素养
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分析可知, 辅导员的思想素质关系到学生的思想素质的健康与否, 所以高校辅导员应具备应有的政治素养, 要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知识学习, 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坚持正确的政治信仰。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要学会与时俱进, 抛弃旧的传统思想观念, 汲取国内外优秀的思想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为学生的成才做正确榜样。
2. 道德素养
辅导员在高校的任务艰巨而烦琐, 大多辅导员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学生工作服务,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才能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平时学生与辅导员接触时间最长, 也最亲近, 很多高校辅导员都意识到岗位的重要性, 工作中兢兢业业, 充满责任感, 具有很高的道德素质。但是, 受市场经济与物质因素的影响, 人们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 部分辅导员也不可避免, 可能会对当前的待遇与工作感到不满足, 对发展前途感到无所适从。各个因素导致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低, 只有加强高校各个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才能给予学生最优质的服务。
3. 其他素养
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其他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 较强的表达能力。与大学生沟通、交流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工作, 因而, 辅导员应该能够以得体的语言、严谨的逻辑思维去引导与教育大学生。实践证明, 一个有责任心的优秀辅导员通常可以运用准确、通俗、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在和学生交谈的过程中, 能够掌握好说话的分寸, 掌握谈话的关键;其次, 积极研究多种方法进行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 辅导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教育管理, 减少管理工作中的失误, 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再次, 要时刻掌控好全局。辅导员作为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 既要处理好这三者间的关系, 还要处理好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 组织好学生的课外活动, 保证各项活动有秩序地进行。
综上所述,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为了保证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高校辅导员只有根据时代需要定位好自身的角色, 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其他综合素养, 才能提高自身工作价值, 为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结束语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多, 高校辅导员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 高校辅导员是保证高校德智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所以要正确对高校辅导员进行角色定位, 坚持教育、服务和管理三管齐下, 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促使学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秀红.论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教育与职业, 2010 (33)
[2]任海、张志超、李飞.机制与措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7)
[3]杨勇、许爱华、刘红旗.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职业分析[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7 (9)
[4]谭泽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 2007 (9)
辅导员职业素养 篇2
一、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内涵和要求
1.掌握媒介传播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特点
高校辅导员具有扎实的媒介理论知识,掌握媒介传播的基本理论,了解媒介社会信息传播系统及其运行的规律,是提高媒介素养,运用媒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现代媒介具有信息宣传功能、报道新闻功能、监督舆论功能、社会环境监测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和娱乐功能。高校辅导员认识到这些功能,利用其发挥积极的社会功能和作用,防止其消极的和负面的作用和影响。高校辅导员要掌握媒介信息特点,建构人为的“媒介环境”。要了解“事实真相”的加工过程,了解“媒介环境”建构的过程,掌握信息“把关人”理论、“知沟”理论、“议程设置”等媒介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全面掌握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理论,熟悉媒介传播的理论知识,理解媒介环境塑造的内在规律,培养对大众媒介批判意识,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和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
2.具备较高的媒介使用能力
现代传媒快速变化发展的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要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除了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论,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还要掌握媒介使用的基本技能,具有熟悉媒介特质、媒介信息特质及对媒介的选择和分析判断能力,具有较高的媒介信息处理能力。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到“媒介已经把传播和文化融合成一个动力学过程,并将每一个社会人都包容其中!人们不可置否地都被生活在媒介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高校辅导员必须学会有效地利用传播媒介,有效获取信息资讯并能正确地理解判断和选择媒介信息,根据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对媒介信息进行有效地选择、处理和传递,灵活地使用大学生中普遍使用的传播媒介进行沟通、处理、创造、传播信息,不断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为思想政治教育辟出一条新途径。
3.较高的媒介管理教育能力
提高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关键是提高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和媒介管理能力。高校辅导员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教育和管理能力,是现代传媒环境下对辅导员职业的新要求。当前,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提高自我的媒介学习管理能力,还应具备媒介管理教育能力,即有效地开发、利用媒介资源并引导和训练大学生正确使用媒介、引导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不断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其成功的关键就是信息传播的效果。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纷繁复杂的众多信息中整合信息并利用校内外的媒介将信息有效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媒介素养是公民的终生修养,媒介素养教育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辅导员要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平台,指导学生掌握媒介信息解读的方法和培养应对信息轰击的批判意识,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同时也要指导大学生熟练掌握媒介技术、正确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各种主题班会和媒介文本的讨论等方式,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辨别的能力;利用各种契机强调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培养媒介道德,选择合适的表达渠道和方式,正确地通过媒介表达自我的问题,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二、提高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的教育培训是媒介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健全的引导和考核体制是媒介素养提升的关键,媒介资源共享建设是媒介素养提高的重要保障。
1.加强素质培训和历练
要加强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意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素质培训,使辅导员不仅能够掌握媒介技术,同时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媒介态度和积极的媒介意识。要加强辅导员对信息的解读、评估、判断和应对实践能力的培训,切实提升媒介素养实践能力。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关键在于提升媒介素养的实践能力。通过培训提高辅导员对学生传递的信息的吸引力和权威性,进而占领新媒体场域中的.主流话语和意见领袖地位。通过培训使辅导员能充分并灵活地利用手机、电子邮件、博客、微信等新媒体把大学生应知、欲知、未知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提高大学生的媒介运用、媒介理解、媒介选择、媒介思辨等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媒介信息的正面互动。
2.建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教育机制
高校要建立提高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筛选、激励机制,将辅导员的媒介素养的状况作为聘任、考核和奖励的依据,通过长效机制来保障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健全培训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探索出适合高校特点的培训方案。
3.加强高校辅导员媒介资源共享建设
辅导员职业素养 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就业能力;指导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顺利就业,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良性发展,成为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处于指导者的地位,他们应该尽早的帮助大学生树立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意识,准确地把握市场就业信息,通过面试培养、心理疏导、岗前培训等方式稳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通过正视企业面试的反馈意见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专业相关的实践经验
工作经验往往是企业应聘的敲门砖,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当被问到是否有过社会实践的经验时,在食品分院学生的回答中,6%做过家教;23%在超市做过促销;25%发过传单;12%做过餐饮服务;10%在校勤工俭学等多种兼职类型。针对在校大学生利用空余时间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些都是专业技术含量较低的实践活动,由此所得到的“工作经验”在企业工作中意义不明显,影响了他们在面试中的第一印象。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尽可能的把兼职方向瞄准对口专业的企业,利用在校时间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扩大相关企业实习的机会,尽早的接受了企业方面关于企业概况与规划、员工职业发展、企业文化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就业应聘的砝码。从而缩短在校学生到企业职工角色转换的时间差,使其能够快速的融入到企业生产、企业管理等企业文化中,形成学生、学校、企业三维一体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二)对企业认知不明确
企业面试过程中,招聘单位除了要考虑求职者的工作能力与职位的适合程度外,还要通过对话判断应聘者是否能够长期的在自家企业工作。因此对于应聘者来说,选择什么性质的企业,什么样的工作岗位,这往往是了解企业的第一步。而学生在面试初期直至与应聘单位见面仍然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如没有明确的“应聘理由”, 对企业文化形成系统的了解、对企业发展没有系统的认识,当面试考官问到招聘企业商品生产的种类、经营模式时,不能做出确切的回答。由此,折射出学生自主性较差,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守株待兔”的心理,被动的去等待企业。可见,毕业生在面试前期应该及时的利用网络资源、实地走访等渠道获得对面试单位的认知,加深对企业的了解。
(三)职业定位不准确
1、自我定位模糊
在大学生就业期间,毕业生把大部分精力用于寻找工作单位和岗位方面,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没有对自身情况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分析和了解,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面试企业是否需要“我”这样的人才,作为应聘者高职学生既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妄自菲薄。他们因为自己的学历较低、社会经验较少往往对期待已久的招聘单位缺乏自信心,没有底气,在面试时表现的勇气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系统的进行自我评估有利于提升其在面试中的自信心。
2、自主就业、择业存在盲区
食品分院10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共93人,83%的人徘徊于用人单位、工作岗位的选择,他们首先考虑招聘单位是否适合自己,也在意企业能否为自己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这种心态使得大学生错失了一些企业就业机会。其中35%的学生认为营销企业的专业性不强,提升空间小;61%的学生认为在生产部门工作性质单一,流动性较差。例如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有限公司面试初期报名者达53人,一周后复试时,人数降低为23人。可见,学生没有正确的评估自己,进而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对未来的就业方向仍然存在很大的盲区。
二、正视企业反馈意见,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
(一)辅导员应对学生岗前培训教育。
就业指导是一项涉及教育、管理、心理等多种学科知识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首先,针对高职毕业生在面试过程中出现的紧张、怯弱、焦虑心理等问题,辅导员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面试模拟现场培训、开展多样式的校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聘技巧,锻炼答辩技能,进而进行有效的面试指导。其次,详细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在政府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依据市场的引导形成对毕业生就业形势进行客观评价,明确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向性,注重工作方法的科学性,进一步稳定学生心态,解决大学生面临的许多困惑,提高“就业期望值”,使得学生沉着冷静的应对企业面试。最后,通过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和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及时传授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求职方法和技巧。
(二)透析所学专业,形成清晰的企業认知。
食品分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93人,现已就业91,就业率达到97%。91人分别被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长春海伯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长春普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有限公司、长春中东医药超市、吉林大药房等多家公司聘用。就业之初,这些企业面试信息的发布往往使大学生扑朔迷离。辅导员应该认真分析企业性质、企业的优势,以及企业的发展前景,同时根据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对就业信息进行筛选,传达给求职者。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就业领域。最终使得毕业生在就业行业、地域等方面分布进一步趋于合理,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nlc202309020626
(三)加强毕业生的心理疏导,减少毕业生的求职压力。
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通常会遇到机遇、挑战、困难等多重因素,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如果不及时的加以疏导,对他们的就业问题以及整个职业人生都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高职辅导员应该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基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下,稳定大学生就业情绪,形成良好的心态,进而有效地缓解和消除高职毕业生的求职压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发挥自己的特长,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努力的提高毕业生的求职率、求职质量。
(四)引导学生确立正确职业目标,形成系统的职业规划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和实践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目前,大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及相关理论知识,对未来职业发展没有准确定位和规划,没有做好从基层做起的准备。所以高校工作者要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项育人工作,而不是管理工作,高职辅导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等方式,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发挥自身特长和专业技能,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对未来的工作做出宏观规划。高职毕业生还要结合社会环境的发展趋势,清晰地分析与定位自我,理性选择企业和工作岗位。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竞争力,有利于保障教育投资收益,促进学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三、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构建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一)加强辅导员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力度
2006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献中,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职责,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业务培训,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基础保障。高校辅导员应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求辅导员应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的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的把握就业指导专项培训的机会,形成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就业指导知识理论,既包括理论知识又涵盖实践经验。首先,通过培训弥补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的缺失以及社会实践经验不足,提升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为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充分的进行用人市场调查研究和加强预测能力的培养,进而准确的把握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并且努力的拓宽信息的来源渠道,时刻关注校内就业网、校外招聘网、各相关单位网站,及时的汇总整理就业信息,进行全面整理、细致分类,确保信息的可用性、针对性,增强其时效性。最后,通过微博、QQ群、楼层公告栏和飞信等各种方式将就业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从而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便利的服务平台。同时要制定系统的工作周期表,全面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关注学生就业动态。进而使得辅导员明确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向性,在实践中不断迎接新的挑战,把握机遇,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专家化,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注重对辅导员知识的多元化培养
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指导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这就要求辅导员除了参加专业的就业培训,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理论的水平,实现就业指导手段的多样化,在工作中时刻注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因此,辅导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当务之急,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这就要求辅导员一方面努力的实现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努力的学习与大学生就业相关专业知识既应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掌握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网络知识等综合知识。从而克服辅导员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因素,主要表现为学历的多层次化,专业的多样化。通过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进行,最终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完善辅导员的考核激励机制
高校应充分认识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充分调动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积极性。建立辅导员就业指导考评机制,把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及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的工作情况一并纳入辅导员考核体系,与辅导员年度考核相结合,建立全面的、系统的考核机制。从根本上改变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设立辅导员工作奖惩机制,积极开展评优工作,开展优秀辅导员、就业先进个人、优秀就业指导教师的评选活动,对绩效考核优秀的辅导员进行奖励,对就业指导工作表现不积极的辅导员及时指导,对就业指导工作中出现严重问题的辅导员予以追究,通过制度的约束来激励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首先,明确就业工作目标,注重就业效率和就业质量的双重发展。其次,权责明确,积极履行辅导员的应尽职责。最后,将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就业指导应该覆盖于学生从入学至就业的整个过程,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坤.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21).
[2]孙莉玲.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必备的基本素质[J].高教论坛,2006(03).
[3] 孙其昂等主编.高校德育队伍建设的战略思考[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4] 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王健.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8.
论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塑造 篇4
一、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一) 独立学院学生相比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基础更薄弱, 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相对更差。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学习中往往缺少一份坚持与拼搏的毅力。学生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 对课外文娱生活积极性较高,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意志力都不够坚定, 学习热情不高。
(二) 他们性格比较开朗、活泼, 重感情, 但知识基础整体比较薄弱, 偏科现象严重, 思想比较独立, 渴望被肯定被认可, 自尊心也较强, 但自觉性又较差, 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 但很多同学的思想、情绪不太稳定, 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 自我定位不准确, 渴望被老师、同学关爱和理解。
(三) 集体意识淡薄, 个人主义突出、团队合作意识不够, 比较关注个人利益和自身发展缺乏集体荣誉感。
二、加强独立学院辅导员责任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 辅导员担任多重角色, 班级管理、思想教育、安全工教育、党团建设, 催收学费等。独立学院的辅导员是面对学生的一线教师,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所以独立学院的辅导员队伍要符合独立学院的发展要求, 应具备敬业的工作态度, 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对学生工作要有较强的预见性和敏感性。独立学院辅导员必须热爱辅导员工作, 具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对学生应具备爱心、耐心、细心、热心和真心。
三、独立学院辅导员应加强自身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衡量一个优秀辅导员的首要标志。学生都希望辅导员能在大学生涯中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 引路人。辅导员工作在第一线与学生接触最多, 也最了解学生的情况, 他们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辅导员一定要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树立良好的形象, 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学生做好榜样。遇事一定要顾全大局, 保持清晰的思路, 坚持与时俱进,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虚心学习其他辅导员好的工作经验, 在学生工作中真正做到公正, 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 又要在学生日常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 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 被关爱, 被认可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辅导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和人格魅力, 将直接影响所带班级学生的成长和班级日常管理的效果, 所以辅导员一定要把学生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 无私奉献, 真正热爱学生才能发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真诚的关心每一位同学, 从自己的言行中关爱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让这些远离家的孩子们体会到家人般的照顾和温暖。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给予同学们一个为人师者的关爱, 尤其是生病或者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及时关心, 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稳定他们的思想情绪。对后进的学生, 积极鼓励, 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 树立他们前进的信心。真心的对待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所以辅导员应坚持“以人为本, 以德育人”的原则,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 让同学们在大学期间能真正改正自身缺点、树立信心并形成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辅导员要全面解学生情况及时疏导学生的思想问题, 实现学生真正的观念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辅导员的关心、激励和认可, 一定要以尊重学生为宗旨, 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到真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生自我完善来彰显大学辅导员对学生特有的人文关怀。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平常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心、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惑, 平常多找他们谈心, 只有在真正了解他们的困惑、想法的基础上才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做好稳定工作,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 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加强常规管理, 落实日常基础工作
(一) 了解所带班学生的整体情况 (如专业、民族、党员、特长等情况) , 对班上的每一位同学有基本了解。
根据班上实际情况对所带班级以后怎样开展工作要有工作计划。从学生进校开始建规立制, 积极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做好日常考勤、操行评分考核细则和寝室管理等, 真正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辅导员进行督促, 多与任课老师及家长保持沟通, 齐抓共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推动优秀班集体和文明寝室的建设。
(二) 为了和同学们更好的沟通建立与学生的沟通平台, 比如QQ群、邮件、短信等。
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确保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起一支有责任感并掌握一定学生管理理论的学生干部队伍, 在学习上、思想上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带头作用。真正实现同学们能做到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的管理模式, 同时又能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干部。
(三) 在所带的班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小班班会。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的同时让同学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 互帮互助, 共同进步, 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四) 深入到学生食堂、寝室, 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
对待学生时更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 更深一步了解学生情况, 一旦发现有思想波动的同学, 及时沟通, 解决他们的问题,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确保安全稳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 认真做好实习前教育。
比如针对学生面临就业的困惑, 陪他们参加一些招聘会, 就招聘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做好记录, 在班上组织模拟实习招聘活动, 对面试准备、试用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自荐书的书写方法等进行专门的辅导, 提高学生应聘能力缓解紧张情绪。指导学生严格实习期自我管理﹑树立“艺精人诚”观念。
(六) 建立所带班级贫困学生, 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随时关心关注弱势群体。
对班上的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的学生进行分类, 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才能做出相应的帮助和关爱方式, 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学习, 生活和思想上的问题。
(七) 对学生提出或者关心的问题及时解决, 让他们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在乎和关心, 使他们愿意信任你、愿意和你交流沟通。
对问题很严重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关心帮助后一定要做好谈话记录, 对学生转专业或退学, 打架斗殴纪律等特别事件一定做好记录, 平常与家长联系后记录一定要记下 (打电话的时间、家长电话号码、通话内容、家长态度) 等。
六、树立良好的班风
辅导员在管理学生时, 一定要树立良好的班风, 在班级管理中始终要突出“严格”二字,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填写学生量化考核成绩, 全面公平的考核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情况, 并根据考核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比。具体做法可以是;根据所带班的特点制定一个日常操行评分标准, 公平的考核, 对没有违反减分项的、平常思想表现好、积极为班集体服务的、学习进步明显的、争做好人好事的等按规定加分, 按个人得分情况每月评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种结果并在班上公示, 对考核不好的学生及时找其谈话帮助他们真正认识自身存在问题, 如何去真正改正自己的缺点, 才能树立良好的风气。独立学院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关爱, 最大化的发挥政治辅导员对班级同学的正能量从而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乔婧.独立学院辅导员工作的思考[J].铜仁学院学报, 2009 (03) .
[2]金飞.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初探——以广西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1) .
[3]吴莉, 白建民, 周波.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3) .
[4]齐鹿坪.独立学院的管理体制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高职院校辅导员信息素养培养探索 篇5
关键词:信息素养能力;
教育模式;
培养途径
1高职教育的教育模式现状问题
1.1信息化教学未得到普及。信息技术教学正在逐步成为教育界的一种潮流,由于其具有能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生动化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多教育专业的认可。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在追求教会学生一些技术性、基础性知识时,采取信息技术教学能更快达到教学要求。但是,现实往往不那么美好,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程度不够。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导致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突破新低。也就是说,在目前教育现状中,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认可度不高,导致只有一部分地区采用该技术教学。1.2信息化教学程度低。在如此背景下,高职学校应该跟随时代潮流,抛弃旧的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化革新。然而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这项革新进行并不顺利。由于学校资金有限,无法大量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因此缺乏一个完整的线上教学平台。这种情况导致了教师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更倾向于运用老一套教学方法,而使得信息技术在学校得不到很好地推进。1.3教师素质程度不高。高职院校想要展开信息技术教学,一方面需要仰仗学校提供的信息技术系统与设备,一方面也需要教师拥有相当一部分技术操作能力。然而,很多老师由于年纪偏大,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技能,因此在一些拥有是技术设备的高职学校,部分教师也不一定愿意采用这些设备进行创新教学。1.4辅导员重视程度不够。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在高职院校中负责的方面有很多,工作内容相对来说琐碎繁杂,甚至身兼数职,所以,辅导员在长期工作中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管理方面,而忽视了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不能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另外,辅导员对自身责任与义务的划分没有充分的认知,在进行实际工作时很难把提高信息素养当做工作重点。此外,由于大多数高职学校的辅导员老师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业务培训,所以缺乏教学知识和相关经验,在处理信息问题时无法得心应手,导致对学生的教育难度重重。而且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很多教师还不能熟练掌握,很难将网络信息与思政教育工作有效融合。1.5辅导员缺乏责任心。对于很多高校的辅导员来说,很难享受到这份工作带来的职业归属感,工作缺乏热情,限制了老师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虽然上级党政部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有足够的重视,也下达了相关文件和指示,但是在落实过程中,辅导员往往仅仅是走形式,教育工作不到位。再加上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过分关注学生的专业水平的发展,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1.6学生受网络信息影响较大。在网络信息时代,学生接触到的信息类型有很多,鱼珠混杂,不但有正能量的网络信息,还包含不少负面的,甚至是违法的网络信息,比如谣言、色情、暴力等,对于学生发展极为不利。但是,由于学生自身鉴别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今高职院校的学生多为00后,他们具有价值观念多元、个性鲜明、理想信念缺乏、团结合作意识薄弱等特点。因此,作为一把“双刃剑”,新媒体既为他们提供了信息平台,让其有更多方式去展现自我,张扬个性和表达情感,又容易导致他们思想道德被侵蚀等不良影响;又为“宅文化”供应了无限蔓延的土壤,这种文化有:“精神上倦怠,行动上懒散,交际上孤僻,缺乏实际的人际沟通”等特点,如若不加以正确引导,会让其丧失人际交往能力,出现很多心理问题,甚至会造成人格障碍。
2新媒体为高职辅导员提高信息素养提供条件
新媒体伴随着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发展日益蓬勃生长,线上与线下联系,虚拟与现实结合,出现了各类的附加产物,比如说供应链、新兴行业。新媒体是高职辅导员必然要实行的一套特定的话语体系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要密切关注新媒体的兴起,显然现在新媒体的影响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更是社会公众思想不断交流与碰撞的新场所,也是社会各个层次文化竞争的新型工具,其中各大高校是最突出的代表。“去中心化”不是说教育者不再是中心,而是说不再是唯一的中心,即教育活动的中心由单一向多个转变。新媒体的作用日益增强,极大地解构着教育主体的地位层级和身份属性,压制了以往教育主体的支配权和中心地位,使高职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中心作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新媒体减弱了高职辅导员的核心作用,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打破了原先的教育主体优先的形式。原先在教育活动中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向大学生传输信息,而现在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交互,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一样重要。受教者既可以根据个人的文化需要寻求适合自己的个性化信息资源,也可以遵循自身的价值观念,而不仅仅是接受教育主体所传输的语言符号。新媒体不光冲击着思想政治,同时也冲击着施教者的个人素质,即在施教者自身素质方面给予了更大压力。毫无疑问,施教者和当代大学生一样,也是真实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外部环境和外来文化也对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念起着冲击作用。现在的社会环境十分复杂,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思想文化经过不同的渠道进入了思想文化范畴,解构着教育主体的文化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同时,新媒体的应用,也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施教人面对面向受教人传输知识的方式。
3高职辅导员信息素养提高措施
3.1提高信息技术的投入。随着信息化进展越来越深,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也日渐被提上行程。学校只有大量提高信息技术资金的投入,构建良好的在线教学平台,才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加强教师教学时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进而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在这一方面学校应该建立购买信息技术设备的专用基金库,然后进行有计划、有方案、有资金的学校信息设备的替换与更新。同时,可以聘用部分对信息技术教学熟练的教师,带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模式创新。3.2更新信息技术考核制度,加强辅导员重视。一项模式推进,离不开制度的帮忙,在高职院校中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创新也是如此。只有在一定的制度管理约束下,才能逐步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度。在制度完善方面,可以从学生考核入手,增加相关信息化考核要求。高职辅导员和学生都将提高技术性教学工作的认可程度。3.3重视高职辅导员素质的提升。针对目前现状中,高职辅导员对信息技术操作素质不高的情况,一旦学校要进行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措施,那么必须要逐步提高辅导员的技术性操作素质。如此一来,辅导员必然在教学工作中,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应用。然而目前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不高是实际情况,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展开信息技术教学培训会议,从学校内部加强辅导员的技术操作水平,重视其教学能力素质水平的提高。第二,可以从学校外部进行人才的吸收,在进行招聘辅导员时,可以优先考虑技术操作能力强的教师,以此充实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不足。同时,辅导员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定期反思工作完成情况。3.4重视人才市场需求,跟上时代步伐。学生终将步入社会,在学校学习的本领决定了学生入职方面的优势。目前市场上,对信息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应当重视市场的这一需求情况。当然,市场更新速度比较快,但是大方向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只会越来越广泛,将越来越融入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信息技术的存在性、应用性越加明显。我国高职院校应当重视这一社会现象,调整创新在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面对部分院校信息技术普及力度不足、教师拥有的信息技术素质操作能力有限的现状,高职院校需要展开四个方面的教学工作创新措施,从资金投入到制度完善,再是教师素质的提升,最后是市场需求的重视等一系列创新操作,以便提高学生就业资本。
参考文献:
辅导员职业素养 篇6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科学素养 人文素养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战,辅导员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已是当务之急。只有学校重视、辅导员自身提高认识全方位协调,切实抓好考核、培训、个人提高等方面,以提高辅导员人文素质,起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领路人。辅导员作为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者之一。
一、高校辅导员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高校辅导员既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又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集管理、育人一体。作为高校的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可以说,辅导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高低,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同时对学生的学风、个人素养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辅导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是成功管理和育人工作的需要
良好的人文素质是辅导员为人师、展示良好育人风范的根本保证。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是辅导员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的综合表现,也是其人文素质的综合表现。学生正处于心智逐渐成熟的阶段,对其影响最深的自然是与之朝夕相处的辅导员。一个辅导员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行为。辅导员只有在被学生作为自己的榜样时,才能够温和而又深刻地打动学生的心。
2.是自身成长的需要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这支队伍的素質和战斗力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们本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还不尽如人意,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虽然他们的学历层次在不断提高,但在知识结构、智能品质、情绪情感、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与所承担的工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不仅自身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亟待提高,更缺乏对学生开展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辅导员的成长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3.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辅导员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以身立教培养学生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正面临新的挑战,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严重冲击高校校园,要奏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强音,需要加强和提高辅导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解决青年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科学及人文素养的方法
1.加强对辅导员的科研素养与人文素养培训
通过培训,促进其良好科研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形成。高校要建立培养和管理机制,把辅导员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让他们接受培训;培训要同辅导员的工作考核、职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的内容包括:完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辅导员角色;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及社会活动;培养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等。培训形式:邀请专家举办学术讲座,召开研讨会和座谈会。
2.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辅导员要从根本上加强学习,促进思想的转变和自身知识结构的变化,以一种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要多读一些科学与人文方面的著作,感受不同的文化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二是要把提高辅导员的科研素养与人文素养纳入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规划,切实抓好辅导员的培训学习。如进行岗前培训,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师伦理学和教学论等教育基本理论,为辅导员走上教育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培训,帮助辅导员丰富文化知识,开阔文化视野,选派辅导员攻读第二学位或进修学习,使辅导员有机会不断更新知识;三是要将科学与人文素养作为衡量辅导员管理育人水平的重要内容,激励广大辅导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3.重视辅导员科学与文化素养的考核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因此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的思想,为对辅导员进行人文素质考核选拔做好思想准备。进行辅导员人才的选聘是提高辅导员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因此各高校的领导必须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选聘制度,严格的把好入关口,不仅要对辅导员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考查,还要对辅导员的科学与人文素养进行考核,确保有一批高质量的辅导员来充实高校学生管理的队伍。在选用优秀人才的同时要健全对高校辅导员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考核体系,对于不考核合格的辅导员给予思想政治上的培训,实行考核合格后上岗的制度。
4.加强对辅导员科学与人文素养培训
辅导员科学与人文素的提高不仅与其自身有关还与学校的辅导员管理体系和培养机制有非常大的关系。高校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并定期的进行培训,培训的方面不应仅限于辅导员日常的学生管理,还应包括自身素质方面如:正确的自我意识、事业的责任心、自我的正确认识等方面。而作为辅导员还应积极的借鉴文化类院校的管理经验与指导思想,使管理手段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5.加强理论指导和实践能力的探索
辅导员如果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科学与人文知识并不等于有了科学与人文素养。所以辅导员要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工作的情况大胆的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运用,同时辅导员在提高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发展对知识和方法的创新,对新环境的变革做好积极的准备。
辅导员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辅导员水平的提高对于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每个辅导员都是时刻的牢记自身我肩负的使命,在提高自身科学与人文素养大的同时,不负重托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上的向导。
参考文献:
[1]李庆丰.高校辅导员应着力提升的素养与技巧[J].教育探索,2008-06
辅导员职业素养 篇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育
实践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是高校建设一支具有职业素养且稳定的辅导员队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通过更人性化的途径培育辅导员的职业素养, 以便服务于高校的广大学子呢?近十来年, 理论上的探索从未间断。笔者认为:新时期, 高校应从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稳健发展的角度出发, 完善岗位制度、构筑工作环境, 用外因引导辅导员积极的内生动力, 从而孕育出符合当下育人理念的更人性化的职业素养来。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溯源
1、高校辅导员制度的由来
在我国, 如果追溯高校辅导员的前身, 1933年我党根据地的工农红军大学的政治指导员应是其源头。新中国成立后, 在对旧中国大学的社会主义改造中, 教育部1952年所发《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地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强调:高校设置政治辅导处, 并配置若干名政治辅导员专门负责大学生的政治学习和社会活动。这一规定直接催生了高校辅导员制度。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16号文件, 以及当年教育部针对该文所发的配套文件中, 都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做了更为权威而细致的界定和诠释, 这为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健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2、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现状
本世纪以来, 随着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蜕变, 我国高校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扩招大潮, 大学生规模的激增直接促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飞速发展。据国家教育部最新统计, 高校辅导员队伍现如今已达16万之众。各类高校纷纷通过制订与辅导员有关的制度来规范这支队伍, 以期实现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发展诉求。纵观高校辅导员队伍过往的建设过程, 量的发展成绩斐然。然而, 面对因大量扩招而急速扩大的辅导员队伍, 各类高校往往视其为“围堵”学生的堤坝。为了稳定这支队伍, 又故伎从演, 通过制定有关辅导员的制度来“围堵”辅导员的转岗等脱离队伍的行为。这种只考虑解燃眉之急不考虑长久发展的举措不胜枚举。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应抛弃这种短视行为, 采取疏导的模式, 从辅导员岗位发展的角度, 构筑更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完善岗位制度, 注重辅导员队伍质的提升。这即契合了高校扩招峰值过后夯实内功的必然要求, 又是各类高校反思自身辅导员队伍建设, 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机。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建设
1、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内涵
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内涵, 应涵盖辅导员岗位所必须达到的一种职业状态, 是辅导员在职业活动全过程知、情、意等内心特征的外显, 体现了社会认可的辅导员职业的应然状态, 代表了一种职业标准。通常而言, 辅导员职业素养应归类为如下四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职业能力素质。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的首要前提, 它有利于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目中充分发挥人格魅力, 为迅速形成师生发展共同体奠定切实基础;有利于大学生管理工作团队精神的形成, 为辅导员之间工作的协调与发展、交流与沟通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辅导员在拓宽本职工作更大发展空间的前提下, 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形成是内外因素合力的结果, 外因起规范、引导的作用, 内因起收炼、生成的作用。外因是前提, 是土壤;内因是种子, 果实。所以, 辅导员职业素养需要高校构筑适宜的土壤, 完善制度, 消灭差异, 一切从有利于“种子和果实”的生长出发, 这样的外部环境才能更好的营造出辅导员的职业素养, 从而为大学生服务, 实现高校全程育人目标。
2、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建设现状
随着90后大学生诉求多样化日益明显, 辅导员们“被肩负”越来越多的事务, 其工作职责不断扩容。各类高校无不不遗余力的打造“全能”辅导员, 通过建设各种制度“围堵”“禁止”辅导员将注意力从学生身上转移。辅导员们就像一辆辆严重超载的货车, 货厢充满了车主的欲望, 前方只有道路却不见交警。这种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在当今的高校已成惯例, 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工作职责泛化、职业定位模糊、双职晋升不畅、收入待遇偏低、心理问题增多等, 最终会导致辅导员职业注意力迁移, 对职业素养提升消极甚至抵触。这种原本引导、规范辅导员队伍, 用于培育职业素养的土壤, 瞬间就变成了扼杀辅导员内生动力以实现职业素养生长的桎梏。而这种必须先吸纳、提炼方能外显的素养, 能通过上述问题缠身的辅导员展现出来吗?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培育路径
1、从有利于提升育人质量的角度定编定岗定责
社会上流传的所谓全能辅导员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任何岗位都应该有它的职责边界。作为育人一线的辅导员更不能超负荷工作。首先高校上级主管部门要积极作为, 严防各类不具备办大学条件的学校通过临时性的虚假材料升格成功。这小则损害了该校学生的利益, 大则损害了国家的百年大计。同时, 也为辅导员队伍建设乱象埋下了祸根;其次就是增员减负。没见过哪家企业标配领导干部, 而缺额配备一线员工的。高校在建设辅导员队伍时, 要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 守住200∶1的在学生和辅导员的比例配备。一线教师减员, 只能减损教育效果而使学校增加效益;最后杜绝工作职责泛化。每名辅导员要按照教育、管理、服务的学生人数开展工作, 让更多的精力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的辅导上, 让学生应该享有的教育资源不打折扣。杜绝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任务摊派。只有这样, 才能减少那些台上满口全程育人, 台下却拼命给辅导员增加工作负担, 将其从学生身边拉走的伪善人。
2、从有利于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角度规范制度
规范的制度是保障, 更是辅导员职业素养形成的前提条件。高校在制定与辅导员相关的制度时, 确保其合理性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辅导员队伍里收集建议和意见, 必要时, 可以召开听证会, 充分听取广大辅导员的利益诉求并加以考量。通过这种形式制定出来的制度无论合理性、可行性都很高。同时, 高校领导要坚决树立制度的权威性, 严格执行其规范要求, 坚决制止任何阳奉阴违的领导干部或教职工。殊不知, 满足辅导员们的合理利益诉求, 才能使之无后顾之忧, 从而更好的投入工作中去。高校领导从这个层面上说也是服务者, 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辅导员们对职业素养形成的积极性。
3、完善高校教师双模管理生态
所谓双模管理生态, 即是专任教师和专任辅导员两种模式管理方式。此种管理生态在各高校较为常见, 由此产生的差异性也是导致后者对前者的神往。就完善专任辅导员管理方式来说, 笔者有如下建议:一是培训的自主性。即是高校对辅导员的各种培训, 只做培训机会的提供者和培训全程的服务者, 让辅导员自主选择对个人发展急需的项目;二是授课的对口性。随着高校选拔人才标准的不断提高, 很多硕博专才陆续进入到辅导员岗位, 对于这些人的专业水平要善加利用, 发挥其专业知识对教学的贡献, 要对口安排授课任务。随意填缝的后果即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也是学校资源的浪费, 同时与高校育人目标相违背;三是科研的专项性。辅导员专项科研课题是各所高校每年都有的, 但是由于部分高校课题紧张, 往往类似专项出现了不专的想象, 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严重挫伤了辅导员群体的科研积极性, 进而加剧其在高校生态中的边缘化趋势;四是考核的双向性。现在各高校都在推行绩效工作制度, 一夜之间辅导员成为重点考核的对象, 由于辅导员身兼管理和教学双重身份, 自然“婆婆”们遍布高校各部门, 被考核就是自然的事情。笔者认为, 上级部门考核下级无可厚非, 但是在全国推行实践群众路线的当下, 辅导员对上级部门的考核和认可也是不可或缺的高校绩效工作的一部分, 考核体系应从双向考核来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高校是育人的地方, 这里的人不仅是学生, 也包括其教职工群体。职业素养的形成是辅导员自主性的体现, 单凭条条框框是无法形成的, “被素养”也是辅导员群体无法接受的, 必须通过制度的人性化“养”出来。
参考文献
[1]顾晓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及其养成[J].职业与教育, 2008 (15) .
辅导员职业素养 篇8
1.1 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大学生的眼界不断地开阔, 触碰社会现实的机会增多, 经常会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大学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高校必须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办学方向, 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高校辅导员归根结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在新时期多元化的思想潮流中,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辅导员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深厚的社会主义理论素养、较强的政治鉴别能力, 能够运用党的集体智慧深刻剖析社会客观现象, 判断是非曲直, 坚持以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 从而正确引导学生。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 才能打大仗、硬仗。
1.2 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当今时代科技发达, 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传播迅速, 多元化的思想文化相互冲击, 而大学生兴趣广泛, 学习新事物快, 涉及社会政治、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社会艺术等广泛领域, 关注社会焦点。高校辅导员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必须具备复合型的的知识结构。这些知识包括: (1) 深厚的的德育知识。高校辅导员具备深厚的德育知识是保质保量完成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辅导员必须熟悉掌握德育的相关理论知识, 融会贯通, 并且运用到学生工作中, 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2) 渊博的相关科学知识。高校辅导员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辅导员应对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 涉及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能够积极运用。高校辅导员只有不断优化和完善自己的较为单一的知识结构, 同时积极运用新知识, 做起学生工作时才能游刃有余, 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1.3 全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能力,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 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根据高等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改进, 辅导员在高校工作中扮演着教育、服务和管理的角色。“三位一体”的角色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全面实际的工作能力。
实际工作能力包括以下能力: (1) 学习创新运用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是辅导员熟悉掌握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内在要求, 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证, 也是扮演好“三位一体”角色的关键。 (2) 组织管理能力。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组织管理者, 必须深入学生学习生活中, 了解学生的需求, 为学生排纷解难;同时组织集体活动, 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等。 (3) 服务能力。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 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 辅导员应转变过去“大学生仅是被教育者和被管理者”的观念, 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教育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 改善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一切以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核心, 用实际行动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满意的教育管理服务。
2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
新时期新形势下, 培养与提高辅导员与时俱进的职业素养, 仅仅依靠辅导员本身的力量是相差甚远的, 同时也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为辅导员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培养与新时期的任务要求相符合的辅导员职业素养,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建立并完善辅导员的培养教育机制, 有计划、分类别地对现有的辅导员进行因材施教, 通过参加进修、专题、函授等多种培训方式, 提高辅导员综合理论水平和学习创新能力, 从而培养出“学习型”、“实践型”、“创新型”的辅导员;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 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根据新时期的任务变化, 培养出更多的高校优秀辅导员;同时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待遇, 吸引更为广大的社会优秀人才加入高校辅导员队伍, 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2) 学校改善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 坚持高门槛、高标准, 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知识多元化、科研专业化、管理创新化。在招聘高校辅导员时, 必须公开、公正, 严格考核, 要特别择优选聘重创新、重素质、重学习、重能力, 即思想积极健康、人格健全、热爱学生工作、注重实践创新、乐于奉献的优秀人才进入高校辅导员队伍;进一步改善高校辅导员评估机制, 高校应结合实际, 按各高校统一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高校应依据辅导员基本职责、任务条件等要求, 结合各校实际, 制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 突出其学生工作的特点;严格控制高校师生比例, 减轻高校辅导员工作负担, 提高学生工作质量。
(3) 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需要学习、实践、反思三个环节。钱伟长曾说:“学习是终身的职业。在学习的道路上, 谁想停下来就要落伍。”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不断变化和大学生的现状要求高校辅导员学习并熟悉掌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新理念, 新方法。其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辅导员要勇于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坚持不断将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 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对于检验的结果, 辅导员应及时进行反思, 沉着、冷静对待, 取长补短, 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做到与时俱进, 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需求。
3 结束语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培养工作的骨干力量, 肩负着着教育、管理和服务三方面的职责, 扮演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导师和学习就业生活的管理者与服务者的角色, 应根据高等教育工作改革发展的要求, 不断提高并完善自身的职业素养, 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高校的学生工作内容不断发生变化。作为“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三位一体角色的高校辅导员将面临着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高校辅导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进一步改善自己的职业素养结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顾晓虎.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及其养成[J].职业教育, 2008 (15)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3]王晓霞.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自身修养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3) .
辅导员职业素养 篇9
一、运动员职业辅导工作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形式和内容
运动员的职业辅导工作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包括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 现在运动员职业辅导人文素养教育的形式多样, 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的运动员职业辅导, 线上的运动员职业辅导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在线学习, 线下的运动员职业辅导有开设文化课程学习班、开展文学研读、举办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等。
运动员通过线上学习通道, 可在训练外的时间随时便捷地进行线上的职业辅导和学习, 如由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主办的“中国运动员职业发展·驿”。网站提供各类工作资讯、政策信息和国际运动动态, 获取海量的培训课程资料, 是运动员终生学习的平台, 满足在役和退役运动员的学习需求。其中, 人文素养版块内容涉及文学、音乐、哲学、科学、人文等方面, 运动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学习, 有利于运动员个性和自我发展。线下学习的方式多样, 国家和各省市体育局联合各体育高校和普通高校定期开展职业辅导培训班, 开设基础文化课程、思想政治课程等, 系统培养运动员的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 提升文学、个人情趣和陶冶运动员情操, 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 树立正确思想观和人生观。
二、运动员职业辅导人文素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一)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培养运动员的个人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塑造良好健康的运动员形象, 有利于运动员转型和传播体育, 以及充分展现运动的魅力。社会民众对体育的热情, 造成健康、积极、高素质的运动员对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极大的影响。
(二) 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人文素养教育是现代竞技运动发展的必要趋势。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全面培养运动员, 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不但有利于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涯, 而且可杜绝体育运动中的违规现象和个人利己主义。
(三) 构建和完善运动员保障体系
运动员由于长期接受艰苦、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和比赛, 并处在相对封闭的体育运动圈中, 运动员群体对运动职业有高度认同和荣誉感, 缺乏社会角色和代入感, 缺乏对社会的认识、了解。在运动员退役时, 运动员往往出现缺乏社会感, 离开组织关注和失去奋斗目标的失落, 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和缺乏职业素养对就业产生影响。对运动员进行职业辅导就可以帮助运动员度过职业转换过渡期, 保障运动员退役后的个人发展, 人文素养教育可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符合社会市场需求。运动员的职业辅导以及人文素养教育促进了国家构建和完善运动员保障体系。
(四) 促进国家体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现代的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各式拥有专业技能和素养的人才, 完善和建设体育事业的各项环节, 运动员的职业辅导人文素养教育培养拥有高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运动员, 为国家的体育事业提供大量的高水平人才, 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三、结论
运动员的个人发展和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 都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运动人才, 高水平、高素质的运动员无论在赛场还是社会生活中都需要文化修养, 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和拥有专业能力的运动人才推动。在役和退役运动员的职业辅导的人文素养教育对自身全面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国家体育事业,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通.探究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人文素质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02) :58-59.
[2]蒋志学.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7, (02) :4-6.
[3]杨虎智, 王乐, 马卫平.运动员人文素质教育刍议[J].运动, 2011, (15) :4-5.
[4]王凯珍, 潘志琛, 刘海元, 郝亮.深化“体教结合”构建运动员文化教育新体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02) :129-133.
[5]虞重干, 郭修金.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理念的重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 (02) :55-59.
高职院校辅导员基本素养探究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素养
辅导员基本素养, 指辅导员胜任本职工作应该具备的政治、思想、道德、知识、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各方面的基本条件。一般说来, 教育的优劣成败, 虽然受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教育的影响, 但是对教育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 则是辅导员的基本素养。近几年来, 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增大, 生源质量有所下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复杂, 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这就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 是指从事辅导员这个特定工作的教师, 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是一般社会公德和阶级道德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具体表现。首先, 辅导员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辅导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只有热爱教育事业, 工作中才能有热情, 才能产生强大的动力, 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其次, 辅导员必须热爱学生, 对每个学生必须一视同仁。热爱学生是顺利进行教育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教育管理过程中, 辅导员的基本职责是管理育人, 教育管理过程本身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 是人与人沟通的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要能够发现其身上的优点, 依靠其积极因素客服其消极因素, 善于引导。第三, 辅导员要起好表率作用。辅导员工作具有示范性的特点, 决定了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 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也是学生的道德表率和榜样。
二、辅导员要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
俗话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 只有完善的知识储备, 做起工作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首先, 要有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辅导员的重要任务, 为此, 辅导员必须熟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知识, 这是因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其次, 辅导员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辅导员的专业知识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所教学科的知识, 二是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 主要是要掌握具体的工作职责、工作原理和工作方法。第三, 要精通教育理论和管理科学。辅导员的职责是管理育人, 同时作为一名老师, 又要教书育人。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是辅导员对学生“加工”的原料, 而教育理论是辅导员在劳动过程中的工具。
三、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一) 敏锐的观察力。
要教育好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 而观察则是了解学生必不可少的手段。要善于发现学生内心活动的细微表现, 只有对学生做全面、细致、准确的判断, 才能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 准确清晰的记忆力。
辅导员一般管理的学生比较多, 如果有学生的名字记不住, 如何开展工作?只有对学生的思想基础、知识基础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把握准确, 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才能及时、准确的分析和解决学生中的各种问题。同时, 准确清晰的记忆力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三) 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辅导员应具有下面这些组织管理才能: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组建班集体的能力;组织和管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能力;调节班内人际关系和班级人际关系的能力;协调各种教育力量, 疏通各种教育渠道的能力。
(四) 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分为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文字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是主要表现形式, 是传到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口头语言要做到准确、简明、流畅, 有说服力、鼓舞力和影响力, 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和对学生的要求, 促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正确的思想主张。组织文字能力, 也是辅导员必备的一项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亦称体态语, 恰当的非语言表达, 是传递信息, 增强表达效果的辅助手段, 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五) 较强的创造能力。
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学生的情况历年都会发生变化, 另外, 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为此, 辅导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 大胆改进工作方法, 从中发现新的规律, 提出新的观点, 创造新的方法。
四、辅导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养
健康的心理素养包括:广泛的兴趣、愉悦的心境、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辅导员工作复杂繁琐, 健康的心理素养是辅导员教育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辅导员要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不仅有助于指导学生的班级活动, 融洽师生感情, 也有助于调剂自己的生活, 陶冶情操, 培养能力, 扩大视野, 增长知识。积极的心境使人整个生活充满丰富的感情色彩, 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辅导员工作艰苦繁重, 需要付出极大的脑力和体力, 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 要沉着、耐心和自制, 干工作既要精力充沛, 生气勃勃, 又要有坚持性和坚韧性。良好的性格, 在工作中表现出善与人处, 待人热情, 给人以温暖和帮助的道德作风。
五、辅导员要具有完备的信息素养
辅导员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提高信息素养是时代需要, 更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辅导员要具备熟练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能力, 善于利用QQ群、博客、微信群等工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不断拓展学生思想教育的空间和渠道, 实现网上网下双管齐下,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为一名辅导员, 要根据工作对象的变化, 区别性的开展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走进社会, 了解社会, 科学的教育和帮助教育对象, 不断的进取、不断完善工作内容和职责, 才能更好的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求, 才能更好的胜任辅导员岗位职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柏材.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J].群文天地, 2012, (10) .
[2]李颖霞.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J].职业时空, 2012, (10) .
[3]黄雅娟.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6) .
辅导员职业素养 篇11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素养
高职教育工作者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是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指导者,是组织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完善个人价值体系的引路人。作为培养与发展学生重要技能的协调者,他们在素质教育的体系内,所具备的素质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征程,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新目标,为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高职专业辅导员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文化素养,积极的政治素养,良好的心理素养,专业的管理素养,还应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及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是发展与完善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必经之路,也是发展高职专业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会对高职专业辅导员所具备的素养问题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剖析与论述,其内容如下文所述。
一、过硬的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承担了主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任务,高职院校既属于高等教育范畴,又具有职业教育的特性,这种双重性质,对在高职院校从事思政工作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贺民)这是因为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艰巨任务,所以高职专业的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文化素养。那么,本文对于高职专业辅导员应该掌握的文化素养做了两方面的梳理即第一,高职专业辅导员应该熟识各专业的课程架构;第二,高职专业辅导员应该定位“专升本”的教育发展模式。
1、熟识各专业的课程架构
作为新时期的高职专业的学子们,要培养其丰厚的文化素养并不是在简短的时期内就可以完成的,那么作为高职学生的学识引航人就需要有着广博的专业文化知识构架与丰富的文化底蕴,引领并帮助学生们建立稳固的知识链条,帮助学生摸清知识构架下的改革创新之处。不同阶段的高职学生应该具备不同的知识涵养,作为辅导员应与授课讲师建立比较顺畅的联系体系,督导各科的授课流程,帮助不同阶段的学生们建立不同的知识架构体系,积极探查每位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态并给予相应的指导。除此之外,在学生们建立夯实的专业根基后,能否发挥切实的实体作用,高职专业辅导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协调作用,那就需要他们勇于引领学生将知识构架运用于具体的实践方面,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施以不同的实践内容,让学生们在正式进入社会实践的同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2、定位“专升本”教育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化趋势逐步深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逐渐普及并深入,我国对于人才的层次要求逐步提高,那么新形势下的社会就需要数以万计的拔尖人才来应对全新的社会需求。那么,为了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各个高职院校将目光聚焦到了“专升本”的教育发展模式上来,这就符合了十八大报告的目标之一,即:继续发展国民教育,发展终身学习型的社会。高职专业辅导员们应该掌握历年“专升本”的政策状态,熟知本院校高职专业与其它本科院校专业的对接情况,了解其它院校历年的招生状况,辅助学生了解所报考的院校的实际信息,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动态,帮助学生树立求职与进取的奋斗目标。
作为高职专业的辅导员要了解到,“专升本”考试对于本院校及学生是双赢,从本院校的角度来讲,要对各个专业的影响力充满信心,这就可以充分发挥各个专业的有效竞争力及优势;对于学生来讲,“专升本”考试可以帮助学生重新塑造自己,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提高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同时,高职学院的辅导员要给予“专升本”考试充分的重视并将工作热情及有效的工作方法付诸于实践。高职专业辅导员应该积极参与本院系关于“专升本”教师队伍的资源配置,建立“专升本”专职辅导员的教师队伍并积极配合专职教务、考务人员的具体工作,按部就班地安排教学管理工作,了解并准确下达教务教学的课时数量与具体的内容安排,并领导学生努力配合学院进行的教学督导工作。
二、积极的政治素养
高职专业辅导员要始终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生教育工作的第一位,如今国际形势变化形势之快,网络传播速度之迅猛,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辨别力与观察力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才能在形形色色的思潮中,保持积极与正确的政治方向?那么,高职专业辅导员的正确指引作用就应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个人学习的基本诉求,深入地研习马列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理论知识体系,并把其中的精髓与智慧运用至其工作中并发挥着积极的指引作用。对于社会的各种现象应该给予正确的理解与评价,避免思想上的主观性与偏激性,坚决抵制社会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袭。只有高职专业的辅导员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与信念,才能将正确的政治理想传播并影响给学生。
高职专业的辅导员除了拥有正确与积极的政治素质,还要将其付诸于学生工作的实践中去。首先,高职专业辅导员应该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好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走入班级、寝室、走出户外与学生做不断层次的沟通,沟通由浅入深,沟通内容应涉及学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发展状况,个人的家庭情况,学生的身心健康等内容,全方位把握学生的发展状况,并要充分重视新生入学、军训、实习、就业等环节的思想教育工作,将自己所积累的积极政治观点与正确的政治理想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条件来进行相应的输导与教育,逐步完善学生们的人生价值观。其次,高职专业辅导员应该逐步深入班级、团组织以及院系的学生党团组织中去,积极召开团干部的工作会议,定期召开班会,正确指导学生干部完成指定的工作,真正深入到党、团学生及学生干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中去。最后,高校专业员应该时刻关注国家的时政要事,关注国家各个重大会议的重要文件,主动传播并力求亲身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跟时代的潮流,培养辅导员之间、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的人际关系。
三、良好的心理素养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不断向前推进与改革,关于高职专业的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发展也成了社会关注的话题,人才的心理素质发展也成为了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的发生率也在持续增加,这引起了学校、社会、国家的广泛关注。高职辅导员在输导学生心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服务学生,教导学生,与学生密切接触,朝夕与共,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动态,并具有了解学生具体的心理问题的优势,那么这就需要高职专业辅导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逐步建立健康教育的理念,培养自我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高职专业辅导员需要有健康及健全的心理,这样才能够无障碍地输导学生的心理。高职院校的学生像其它院校的学子一样,正在经历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适应新环境、学习、生活、恋爱、人际交往、择业诸多问题的困惑,迫切需要得到帮助与指引,不过依靠院校里的专任心理教师帮助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庞大的辅导员队伍就可以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与学生们面对面接触,可以逐步走入学生们的内心,逐步掌握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及心理素质的发展情形。那么,高职专业辅导员应该如何提高自我的心理素养,并将良好的心理素养应用至工作中呢?本文给予了几点分析,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高职专业的辅导员应该积极配合并组织学生参与院校所组织的心理学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心理保健知识等相关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如院校组织开设关于心理健康及心理素质培养相关方面的选修课程,辅导员要积极组织各专业学生选择并参与听课。同时,辅导员要领导学生干部和班级干部们来组织同学们参与关于心理素质的训练活动,组织学生成立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小组,并定期举办校园和班级的心理训练活动,以逐步增强学生们心理健康素养与发展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能力。
其次,高职专业辅导员应该在不同时期积极调整自我的心理状态,不断地适应不同的环境,并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的心理素养,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我的心理意识,正确认识高职辅导员地位与角色的作用,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与社会活动,不断地培养自我对于工作及学生群体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培养自我对于工作的强烈意志及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最后,高职辅导员需要在实践中把握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心理健康出现偏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助,帮助其重新建立新的、正确的心理认识,这是高职辅导员发展自我心理素质的根本目的,也是促进当今素质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与措施。
四、专业的管理素养
高职专业的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管理者,需要熟练并加强自身的业务管理素养,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除了要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关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运用其中的正确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来教育学生,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高职辅导员除了要管理班级繁杂的日常事务,督促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还要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班级及寝室生活。高职专业辅导员应该因地制宜地为同学们指定相关的管理程序,及时和班级里的干部和学生做进一步的沟通,与任课教师及时沟通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及课堂情况,实现适度的管理方案,既不可过刚,也不可过柔,更须拿捏好与学生们之间的沟通尺度,时刻注意自我的示范形象与语言表述技巧,时刻关注学生们的情感变化,主动协调自我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保持沟通关系顺畅。
高职专业辅导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素养,还需具备服务于学生的基本素养,高职专业的辅导员需要摒弃以往的传统观念,尽力融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优秀的人格魅力、凭借榜样力量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并引领与陪伴学生走好一段精彩的人生旅程。高职辅导员在服务学生、为学生提高帮助的同时,还要通过服务的态度与方法来发展德育。因为,辅导员的道德具有非常强的示范性,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思想与言行方面的学习模式,即辅导员的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与灵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所以高职辅导员在服务于学生的同时也是德育的教与授的过程。
五、较强的创新素养
新时期、新形势的高职专业辅导员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素养,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创新型的辅导员,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那么新时期的高职专业辅导员就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与实践,更新观念与意识,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脉搏,才能掌握教学的主动权与引领权。
高职专业辅导员应该适时地提高自我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办事能力与指挥能力,不断地创新班级与寝室的管理方法,不断创新院、系、班级开展的班会、团会、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的活动宗旨与形式,创新地解决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高职专业辅导员应该根据所带领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创新意识与创新素养传播于学生群体当中,另学生在自己的领域里发挥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真正地将创新素养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里,高职院校所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将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的人才力量,高职专业的辅导员将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领跑者。高职专业的辅导员只有拥有着过硬的文化素养、积极的政治素养、良好的心理素养、专业的管理素养、较强的创新素养,才能在教育岗位上作出自己出色的贡献,才能脚踏实地、奋发图强地为建设高校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高职专业辅导员的工作是伟大的,他们在复杂与重压的工作环境下,不断地探寻与求索,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学识,他们付出的过程也正是他们不断学习、完善的过程,他们付出的过程也正是高职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他们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只为自己的学子能够站在他们的脊背上眺望并憧憬着要到达的远方,他们是教育与人才之间的桥梁,他们为教育事业与学子作出的贡献不会停止,也永远都不会停止!
参考文献:
[1]EB/OL.http://www.jyb.cn.教育部网,2014-05-02.
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 篇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较新的理论分支, 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全新课题, 对我们在网络化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 媒介信息资源成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手机、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自然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新媒体具有传播的便捷性、互动性、高效性和多样性等特征。从事德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同时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大众传媒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 但同时也提出了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要求高校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因此, 了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现状, 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工作, 对全面提升信息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自媒体与辅导员媒介素养
互联网的诞生促使媒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伴随着网络通信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日益普及, 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003年7月, 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利斯的研究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自媒体的定义,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 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这也是目前普遍公认的自媒体的定义。
自媒体与传统媒介相比, 传播途径从由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对等传播, 同时自媒体的内容构成也很特别, 没有既定的核心, 只要个人觉得有价值即可直接分享。目前, 由于网络不实行实名制, 给网民带来了“随心所欲”的方便性, 有些自媒体过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 导致虚假新闻大肆传播, 降低了自媒体的可信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新媒体的推广和应用, 新媒体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冲击着大学生的头脑, 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 这些新媒体的使用会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也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很容易造成一些尴尬的局面, 如学生知道现在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 而高校辅导员却不知道, 这样就无法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的影响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冲击, 挑战着教育权威。因此, 要改变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辅导员要与时俱进, 实时掌握社会发展动态, 及时学习最前沿的知识, 从而胜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中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 承担着集教育、咨询、管理、服务和研究为一体的育人工作, 是一个多角色的传播者。在现代媒体高度发达的环境下, 辅导员能够多大程度地影响学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直接与辅导员个人媒介素养的高低成正比例, 因此, 媒介能力是反映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重中之重, 也是此次调研的关键点。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不仅包括一般个体媒介素养所指的内容, 还应包括其职业、岗位所赋予的特定内容, 即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有效使用媒介以及帮助学生提升媒介素养的能力, 也就是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能力。因此, 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应该由个体的一般媒介素养 (获取、分析、传播和运用媒介信息的能力) 和特殊的职业素养 (教育管理中有效利用媒介资源的能力以及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能力) 两部分构成。
1. 高校辅导员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对媒介有所了解, 能利用多种媒介或通过特定媒介获取相关的信息, 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 也就是有效进行网络信息定向搜索的能力。高校辅导员获取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态势, 大多数调查对象有着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 其中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据统计, 近96%的人表示多通过网站获取信息。人际传播依然是信息流通的主渠道, 72.8%的人选择口头获取信息。电视和报纸在高校辅导员的媒介选择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60.5%的人选择了电视, 56.8%的人选择了报纸。而通过信件、广播和杂志获取信息的人则较少, 分别为9.9%、12.4%、24.7%。高校辅导员使用媒体的主要目的按比重排列, 依次是学习、工作、娱乐、通讯交友和消磨时间。对于偶然中接触到的自己不熟悉但是与工作相关的信息, 91.4%的人认为有必要做精读分析, 反映出较强的信息意识。
2. 高校辅导员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
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一般指对媒介信息所包含内容的梳理、整合、提炼能力, 也指辨别信息的真伪、核实信息以及分析信息来源的能力。媒介信息一般由两个基本层次构成, 即事实信息 (显性信息) 和意义信息 (隐性信息) 。解读者要运用理性思维去伪存真、去粗存精, 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分析判断中形成自己的理解, 在提炼整合中生产新的信息。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都具有一定的质疑和批判精神, 能利用多种渠道来解读信息, 通过媒介报道之间的相互印证来确认事实, 保证理解的准确性, 具备正确运用大众传媒的基本能力。
3. 高校辅导员的媒介参与、应用、制作能力
媒介参与主要指高校辅导员对媒介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28%左右的高校辅导员经常利用媒体 (如博客、论坛、空间、报纸等) 发表自己的看法, 约64%的人偶尔参与, 8%的人则几乎没有参与过。可见, 高校辅导员的媒介参与度不高。
高校辅导员发布信息的媒介渠道呈现多元化、立体化特点。以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媒介选择情况为例, 手机通讯、召开会议、当面通知、网络即时聊天工具 (QQ、MSN、IS信等) 和校园广播排在前列。实时传播是高校辅导员选择媒介的标准, 主要是保证信息的快速传达、事件涉及各方的全面沟通、事件的及时处理,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影响, 降低损失和危害。这表明高校辅导员具备较强的媒介使用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高校辅导员大都掌握了一般的通信和网络技术, 如使用手机通讯、网络即时聊天工具, 使用微博、微信和BBS论坛, 利用电子邮件收发和处理信息 (Office、WPS) 等。而对于有较高技术要求的活动如平面设计 (主要指Photoshop等图形编辑软件、制作海报等) 、网页 (网站) 制作、影视录制编导技术、手工海报制作和数字音频技术 (广播技术) 等, 能够参与的人不多。从信息制作准确性情况的统计看, 69%的人在编制、发布信息时, 可以做到内容描述准确、全面、无歧义;约30%的人基本能做到;仅有1%左右的人表示偶尔能做到。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对策和建议
1. 增强辅导员的媒介意识, 主动占领新媒体的文化阵地
媒介意识是一种能力, 也是一种素养, 它不仅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主动了解新媒体的运作方式, 正确认识、辨别和选择媒介信息, 而且能够有效地运用、评价和监督媒介信息。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 辅导员要利用新网络工具和网络平台主动采取相应措施, 积极占领新兴媒体的制高点, 帮助大学生科学地利用媒介、审视媒介、明辨是非、趋利避害。同时, 辅导员也要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 重视自身媒介素质的培养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 及时了解和掌握新媒体文化, 培养敏锐的媒介意识, 进而正确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2. 提高辅导员处理媒介信息的能力
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力量, 在新网络环境下要注重锻炼, 跟上时代步伐, 掌握新网络技术的技能, 学会对媒介信息进行有效的选择、获取、处理、生成和传递, 进而创造和传播媒介信息。在信息化时代, 媒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 媒介的社会地位得到空前提高。辅导员生活在媒介社会里, 就要懂得运用丰富的媒介知识和熟练的媒介技能去教育和影响学生。辅导员在使用新网络媒体时还应注重自身信息解读、思辨、反应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3. 加强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培训, 打造媒介电子平台
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其工作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当前高校辅导员由于每天忙于处理学生日常事务, 对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因此, 高校应积极加强对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系统培训, 采取有效的措施多途径、多层次地提高辅导员的媒介素养。高校应将信息技术、媒介资源、人力资源进行充分整合, 可建设媒介素养教育网站, 打造媒介素养分享平台。
参考文献
[1]袁军.媒介素养教育的世界视野和中国模式[J].国际新闻界, 2010 (5) :23~28
[2]李馨.高校教师媒介素养现状及应对探析[J].新闻天地 (下半月) , 2010 (5) :14~15
[3]潘洁.澳大利亚跨文化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0 (9)
[4]施勇.论信息化社会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 2004
【辅导员职业素养】推荐阅读:
高校辅导员必备的素养06-07
辅导员职业能力05-27
辅导员职业倦怠12-03
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05-10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09-11
辅导员自身职业认同12-10
职业学校辅导员10-29
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11-04
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对策06-20
职业辅导需求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