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精选12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篇1
目前,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 即一问一答多, 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 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 分析过程少。笔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 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 忌直贵曲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 或过于简单、容易, 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回答, 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 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 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 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 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 换换角度, 换换说法, 凡问必曲, 培养学生兴趣, 发展学生智力, 努力学好英语。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 层层递进, 逐级攀登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 教师应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 根据学生水平, 想方设法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由近及远, 一环扣一环, 逐步解决大问题,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 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Thomas Edison》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 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 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 掌握所学知识, 向问题本质靠拢, 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 我们可抓住学生“打破沙锅纹 (问) 到底”心理, 逐层展开, 步步深入, 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 Who was Thomas Edison?
(2) WhydidTomsitonsomeeggsoneday when he was five years old?
(3) WhydidTom'steachersendhimawayfrom school?
(4) Do you think Tom was clever?Why?
(5) Why was Tom's mother saved?
(6) Whatcanwelearnfrom thefactthatTom's mother was saved?
这六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括了文章涉及的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等, 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 使学生掌握知识, 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 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迫使学生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这种提问设计的程序应该说是合理的。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度”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 (铺垫性设问) 、亮度 (讲究感情色彩, 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 提出问题, 打动学生的心) 、跨度 (抓住教材重点、难点, 问得集中, 施行浓缩法, 加大问题容量) 、角度、精度、密度等, 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提问有一定难度, 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调动学生注意力, 刺激学生思维, 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 要看准, 要有眼光, 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 想当然, 推已及人, 胸中无数, 而是要通过摸底调查,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 学生就会不以为然, 失去提问价值, 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 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 学生不敢答, 不能答, 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 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 (1) 问题本身; (2) 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又能够想到这两点, 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
四、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 就要求教师匠心独运, 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 (1) 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2) 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 (3) 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 (4) 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 问域要适度, 概念要清楚, 表达要明确, 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 提问设计的“巧”, 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 既能节省教学时间, 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此法必须持之以恒。如在教学《The Great Green Wall》时我们可以作以下问题设计
(1) 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mean?
(2) What does the Great Green Wall do?
(3) Why was the Great Green Wall built?
(4) What should we do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
这四个问题应该说是“巧”的:问 (1) 从课文内容本身提出问题, 投石问路, 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问 (2) 在问 (1) 基础上更进一层, 因为有问 (1) 铺垫, 学生已尝到甜头, 感到学有奔头;问 (3) 承前追踪, 探求因果, 使提问跌宕有致;问 (4) 向纵深处又作探索, 要学生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如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 掌握火候, 启发引导, 那么, 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得到了落实, 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到了又一次训练。
五、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
对于学生回答做出恰当的评价, 这个教学环节是不能省, 不能松的。当教师自己评价学生的回答时, 必须肯定学生什么地方回答得好, 回答得正确, 什么地方回答得不正确, 或不够正确, 并指出原因。这样做, 就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是非分明, 界限清楚, 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而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 甚至不作评价。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因子动态结构,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 都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 必须充分重视。提问设计, 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聚焦点, 更应作全面的理论研究和反复的实践探索。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是否恰当, 是否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是教师必须做到既备课又备人, 设计什么问题, 层次深浅的安排, 对“度”的把握, 对“巧”的研究等等, 都要在深入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来考虑。只有深入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才能对提问的角度、引导的方法、预期的效果等做到胸中有数, 做出合乎科学的设计, 而不是随心所欲, 任意提问。以优化提问设计为切入点, 改革英语阅读教学, 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篇2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工作。其中需要引起教师高度关注的是,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对问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本文分析了正确认识英语阅读理解对初中生的重要性和真正目的,重点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旨在提高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的各项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问题设计;
前言: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新课标的实行更是为素质教育理念推行到实际教学中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要结合《英语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任务的完成,改变以往教学中旧有的教学理念,深入学习和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其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英语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则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语言运用的逻辑性,增加学生语法等知识点的理解和使用。因此,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尤其重视问题的设计,优化问题设计,改革英语阅读教学,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和目标。
一、英语阅读理解问题设计对初中学生的重要性及目的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规定“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也说明我国的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加顺利的英语运用能力,其并非简单的对英语所学知识的积累和使用,而是将英语背后的文化背景、社会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掌握之后的融会贯通而达到理想的熟练运用。而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则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达到此目的,培养学生优良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作为英语教师重要的课业任务之一。
当前的阅读理解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为目的,其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来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有效的信息,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培养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自学之路或者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让阅读理解能够达到以上目的的有效途径则是对问题的设计。阅读理解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有效设计,能够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答理解阅
读理解文中的含义,建立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帮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和文章目的。阅读理解教学的问题设计是否适当,则关系着问题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其有效作用,因此,问题的设计对于老师的要求相应提高,需要老师做到“既备课,又备人”。英语阅读理解问题的设计,需要进行层次的安排,需要老师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认真钻研文章,揣测学生阅读理解的思路,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提问,所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引导性。才能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才能优化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建议
1、阅读问题设计需明确
在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问题设计中,存在一些一题多解的情况,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阅读理解问题设计含糊不清。问题提问角度角度不明确,造成学生无从下手,导致问题的一题多解,此种情况则是在进行试题设计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问题的思考。比如:有的文章问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们会选择呼吁人们采取行动之类,而教师出题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选择人们应对的解决办法。还有一些情况教师出题目的是希望学生选择深层次的原因,因为提问方式的误差而让学生选择字面意思。这样让学生感到题目出的匪夷所思,对学生自信心产生打击,让学生对阅读理解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候要注意问题的明朗化、明确化,依照阅读理解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2、设计问题要循循诱导
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尽量设计一些带有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逐步的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老师在讲解“7A Unit 4 Reading”时,可以逐次设计如下问题:1.What is your favorite fruit?2.How about apples or bananas?3.What do you eat after lunch?4.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5.Do you think you are very strong and healthy?在学生正确回答完各个小问题的前提下,对文中意思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于正确答案的得出也会迎刃而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气氛中较快的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做题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3、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学会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目地的去猜测、思考和获取信息,并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把握其主要思想,深刻领会文章作者的真正意图。所以,在设计问题的环节,要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比如:在阅读理解练习题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不认识的词汇,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增加“猜词”一题,猜词不仅需要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而且要求学生对上下文有更好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要站在文章作者的角度去思考,才能选出正确答案。总结性问题也能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如“Where you may find this massage?”,这类问题不仅让学生对文章有整体了解,同时需要学生对国外的文化、西方人的思维、行为习惯等有所了解,对于学生西方文化的学习也有所帮助。
结语: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因子动态结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关系到英语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要对此引起高度关注。问题设计,作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聚重点,更应该全面的得到教师的精心研究,以及反复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词汇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词汇教学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113-01
1 初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多都是简单的进行生词教学,缺乏语境,学生的学习单调枯燥,由于缺乏科学的词汇学习方法,也没有良好的语境协助学生理解记忆,遗忘率很高。而很多学生对于以往的词组缺乏重新学习的耐心,长此以往就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不利于日后的学习。在日常学习中,很多学生把心思都花在了单词的拼写、读音及中文释义上,而忽视了词汇在具体的语境中的运用。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虽然能够识别单词,却不会正确地应用,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普遍欠缺。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及词汇的巩固方式都很单一,只是机械地重复记忆,且仅限与对课本上的词汇的记忆,缺乏课外预读,词汇积累不够丰富。
2 英语阅读过程中的词汇教学策略
阅读是积累词汇的有效途径,以新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4 Reading部分“What would you do if…”为例,分析阅读过程中的词汇教学法。
2.1 阅读前,教师应加强对材料与词汇的分析
要提高英语阅读过程中的词汇教学质量,教师应在阅读前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针对要教的词汇进行合理规划,便于教学中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教学。尤其是对一些难以理解且需要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辅助理解的阅读材料,教师应分析阅读材料,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搜集相关资料并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在阅读前,教师应分析阅读材料,找出可能造成学生阅读理解障碍的词汇,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师可以针对这些词汇设计新的便于学生理解的语境来引出词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
2.2 阅读过程中指导学习和运用词汇的策略
2.2.1 构词推断法
在构词法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构词法,并运用构词法识别和记忆词汇。最常见的构词法又前缀、后缀和合成词三种,初中英语中最常见的前缀有un-,dis-, im-等。比如常见的前缀re-可以加在一些动词或名词之前而构成新的动词或名词,如recall,review等。后缀则是通过改变词根的词性来实现构词,同时,后缀也是單词词性的标记。初中常见的后缀有-y,-ly,-ness,-ful,-er,-or等。如-ful和-y加在一些名词的后面构成形容词,如careful,helpful,funny等;-ly加在形容词的后面构成副词,如politely,slowly等。有一些比较的构词,即由两个不同的简单词根构成新的单词,如playground,classroom等,我们称之为合成词。了解一定的构词法对学生识别、理解和记忆词汇有很大的帮助。
2.2.2 语境理解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利用阅读材料的语言情境判断词义的能力。在阅读训练中,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常用的词汇的释义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分析选择。通过结合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2.2.3 释义理解法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用英语语句、近义词或反义词来对生单词进行解释,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习惯及英语思维能力。如在“What would you do if……”文中出现的新词汇safety、offer to、burn等,可以设计words challenge环节,给出一些英文释义,让学生对新单词和词组进行词义配对。
2.3 阅读后巩固词汇
2.3.1 用英语复述阅读材料或将利用词汇编写语句
在阅读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已学的英语词汇对阅读材料内容进行复述,这可以加深学生读阅读材料的理解,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书写单词、记忆单词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口头复述,检查学生英语发音的准确性以及对词汇的运用能力。如文中的offer sb.sth;refuse to;be helpful等词汇,让学生运用这些词组进行造句,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词组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
2.3.2 改写或续写阅读材料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从原文提供的信息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所学的词汇对原文进行改写或续写。这种延伸活动可以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3.3 读书笔记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将一些好词好句记录下来。要求学生定期将摘录的好词好句进行分类,然后对全班学生的分类词句进行汇总,并通过手抄报或者墙报的形式展示出来,拓宽学生的词汇量。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英文影片,多听英文歌曲等,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2.3.4 课外拓展阅读训练
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英语词汇量。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指导指导学生挑选读物,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分析阅读材料中的词汇,以此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并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对提高其学习的积极具有重要作用。
3 结语
初中是系统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词汇积累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关系着学生今后的学习。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词汇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英语词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词汇积累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英英.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教学词汇[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2009,32(9):31-34.
[2]张玲.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词汇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18):55,57.
[3]许薇.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现状与尝试[J].中学英语之友:新教材初二版,2011(12):60-61.
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词汇教学 篇4
英语词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培养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正如建房子不可缺少砖瓦一样。Michael Lewis在《语言教学使用技巧》中提出, 掌握词汇, 不仅要求学习者能从认知的角度识别词汇, 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词汇出现的语境、可能的搭配以及更多关于词汇内涵的细节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系统多样的词汇教学手段, 把词汇教学与语法教学、阅读教学相结合, 从而达到良好的词汇学习效果, 促进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提高。
二阅读中词汇教学的误区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 (教育部, 2001) 的八级目标中, 要求学生学会使用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者固定搭配;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由此可见, 词汇的学习与句子、语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 篇章的阅读已经成为了词汇教学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阅读中教授词汇, 直接影响着学生词汇的学习与积累。英语教材在不断更新变化, 对词汇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然而, 实际教学过程中, 课程紧、教学内容多, 阅读中词汇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阅读前集中教授单词, 采用词汇呈现、释义、句子举例的策略, 注重词汇的音、形、义和词汇的搭配, 却脱离了真实的语言环境, 忽视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甚至, 有些教师不重视词汇教学, 课上不处理词汇, 要求学生课前或者课后背诵词汇表, 再采用听写测试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词汇教学策略效果不佳, 课后学生学习词汇负担重、压力大。
第二, 阅读后任务的设计, 往往注重课文内容的复述、讨论等, 却忽视了对新词汇的使用和强化。并且课后学生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指导, 不懂得如何高效地学习和巩固词汇。大部分学生对词汇的学习与记忆只停留在读音、词义、拼写上, 却脱离了篇章和语境。学生学习词汇的形式也较单一, 多数使用机械记忆的方式, 而且仅局限于记忆课本内的词汇, 课外词汇量小。
第三, 阅读课即将结束时, 教师设计一些词汇练习, 集中强化词汇训练, 出现词汇教学与阅读教学脱离的状况。
三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处理
英语教材中, 大量的生词都集中在阅读篇章中, 因此处理好阅读中的词汇, 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将词汇分类、分层处理,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阅读前的词汇呈现
阅读前, 教师不应当把阅读中的每个词汇都呈现出来, 对于不同的单词, 教授的方法不尽相同。因此, 教师应该提前对阅读材料和词汇进行分析。首先, 对于难度较大的阅读材料, 教师需要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 为学生理解材料奠定基础。其次, 对于难度较大、可能造成学生理解障碍且不可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的词汇, 教师应该加以分析设计, 利用图片创设语境, 将词汇置于一定的情境中, 进行解释和领读。教师也可把这些生词编成小故事, 让学生通过故事情境来领会词汇含义, 并学会运用词汇。
2. 阅读中的词汇教学
第一, 利用上下文, 猜测词义。英语词汇中有大量的多义词或者多类词, 词汇的意义是由语境和上下文决定的。在初中英语教材中, 很多单词只给出了常用的意思, 这往往给学生的阅读造成障碍。因此, 加强学生推测词义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例如, 在“If we break the traffic rules, we many get a fine and even be in danger.”这个句子中, fine是什么意思?fine的常见词义是健康的、美好的, 但在这个句子中, 显然不能这么解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根据上下文, 首先确定fine的词性, 再根据句子意思, 最终确定其意思为“罚款”。这样结合语境来推测词义, 既加深了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 也训练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第二, 利用构词法推测词义。构词法主要是根据词根、前缀和后缀对词汇进行结构上的分析。合成词也是最常见的构词法之一。例如, 仁爱版《英语》 (八·下) Unit 5 Topic2 Section D阅读中, “After a few months, he began to understand it was useless to cry.”这个句子中, useless是生词, 由动词use加上后缀less, 构成反义形容词, 类似的词还有careless, hopeless, homeless, helpless等;同时还可拓展, useless的反义词为useful, 动词或者名词加后缀构成形容词的还有meaningful, wonderful, helpful, hopeful等。此外, 还有一些合成词second-hand, sunshine, playground等。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构词法, 能使学生主动记忆和理解词汇, 对于扩大词汇量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 利用英语释义法推测词义。在阅读教学中, 采用英语解释词汇的办法,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还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但要注意, 最好能够利用旧单词来解释生词, 降低理解难度。比如, 在仁爱版《英语》 (八·下) Unit 5 Topic 3 Section D阅读中, 教师可将生词useless解释为not useful, refuse可解释为to say you will not do something, 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这两个生词的词义了。
四阅读后的词汇巩固
阅读后的词汇巩固是词汇习得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所学词汇, 教师应该设计各种练习或者活动, 拓展语言知识, 把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结合起来, 有效地巩固词汇, 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下为常用的词汇巩固方法。 (1) 利用图片和关键词复述课文。这种办法既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强化对重点词汇的运用,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 对重点词汇挖空。这种方法,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目标词汇的理解, 对理解篇章语言情境也有很大的帮助。 (3) 对篇章进行续写。续写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主题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想象力, 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对文章进行扩写或者续写, 达到对文章主题的升华。例如, 仁爱版《英语》 (八·上) Unit 4 Topic 1 Section C中的篇章, 讲述的是热带雨林的作用: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教师要求学生续写一篇短文:The rainforest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us.But now they are becoming less and less.So 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m?也就是要求学生续写如何保护热带雨林。学生在续写的过程中, 必定要用到阅读里关于热带雨林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这既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也是对学生的一次环保情感教育。
五课外的词汇积累
要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积累词汇的重要途径。对于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选择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 并且难度要适中, 刚开始阅读时最好能以小故事为主, 再从记叙文渐渐过渡到说明文、议论文等, 循序渐进, 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同时,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 将一些好词好句记下来, 并进行分类整理, 也可张贴于班级, 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此外, 也可鼓励学生多看原汁原味的英文电影, 多听英文歌曲, 多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六结束语
阅读教学和词汇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 教师既不可只关注阅读而忽略词汇教学, 也不可只分析词汇而弱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只有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地相结合, 有的放矢地采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 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摘要: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而阅读是词汇积累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阅读中词汇教学的误区, 并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分析了在阅读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将阅读教学与词汇教学有机结合, 可以达到学习词汇的最佳效果, 为学生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美]Michael Lewis、Jimmie Hill.语言教学实用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蔡红.英语词汇教学“工具箱”的构建与使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1 (1) :35~42
[4]王小红.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词汇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6) :113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篇5
摘要:阅读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现状却让人担忧。很多阅读课还停留在朗读课文,讲解语言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方法上,这让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笔者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方法,尝试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并且从阅读方面论述如何在英语阅读理解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兴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积极倡导新型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且主动地运用所学语言于实践之中,在使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语言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特点及阅读分析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围绕特定的语言项目,设计出明确且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任务。任务具备以下特点:①以意义为中心,而不只是操练语言形式。②焦点是解决某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交际问题。③任务的设计和执行要注重任务的完成。设计的活动要有任务的结果,从而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得学习经验。
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阅读课要完成语言输入,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的综合指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很好途径。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先领读课文,然后讲解新的语言知识点;最后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这让学生感到阅读课枯燥,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二是教学理念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没有认识到阅读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
任务型阅读教学几点思考
英语阅读理解教学内容生活化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英语做事情,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背诵比赛、英语演讲等活动提高记忆力和语言使用能力。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要将课堂延伸至课外,扩大了英语的使用范围。
注重培养学生记忆力 扩大词汇量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些英语单词、短语需要反复记忆,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指导学生采取技巧记忆,就能使学生主动轻松地记忆单词,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词汇量。记忆包括意义记忆、理解性记忆、按音标记忆等。
营造活跃的英语阅读理解课堂 教学氛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初中生比较活跃,组织能力较强,如果能在阅读理解教学中较好地运用这一特点,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的英语阅读理解教学需要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改革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任务型阅读教学促进师生角色关系转变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特征,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对英语阅读感兴趣。
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英语的任务型教学法也需要科学技术的参与。我们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科技教学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活跃的阅读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任务型教学采用丰富的英语阅读理解内容 初中的英语阅读理解,在阅读的内容上必须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重视基础教学,适当地拓展学习范围。一方面,教学内容要生活化,这可以扩大英语知识的运用范围;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思考一下学生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哪些经验可以作为阅读教学的资源,这样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英语阅读课堂的活动要频繁化,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阅读理解的积极性。英语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英语进行交流,多举办一些英语活动,不仅符合初中生的特点,又能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丰富他们的阅读内容。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将学生分组,每组成员之间平等、合作、交流、讨论,给每个学生发言、表现自己和感受成功的机会,组员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做贡献,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理解的兴趣,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与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并且对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能力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任务在教学中运用实例分析
预习性任务 这一任务主要布置泛读任务,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和整体结构。首先教师用多媒体出示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带着所给任务在3-5分钟之内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其整体结构。文中有图表的,应提醒学生注意,它们会对文章的意义提供暗示。
基础性任务 这一任务主要布置浅层次阅读任务,指导学生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主题句是指概括段落大意的句子,它通常位于段首和段末,偶尔也出现在段中。如果段落中没有主题句,就要学生通过寻找关键词并且归纳段落大意。问题形式类似What is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展示性任务 这一任务主要要求学生完成深层次阅读任务,目的是引导学生重新理解课文,整体把握篇章结构和文章的宗旨和内涵。任务的设计要难度适中,使学生能感受到成功。具体的做法有:布置学习任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关注细节,弄清所读文章结构和各种信息的逻辑关系。任务形式:找出文章中所出现的代词并联系上下文说出每个代词指代的内容。教师给学生提供Yes/No或类似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中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在任务的驱使下,有选择地获取信息,通过自主参与各种活动,合作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感受成功。
产出性任务 这一任务要求学生再次研读课文,进行语言输出。其目的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各种语言活动,即真正把语言当作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布置作业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巩固,它可以帮助学生对本节阅读课所学内容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使所学知识进入长时记忆。布置课后作业的方法有:一是改变文体,要求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改写成不同体裁的文章;二是发挥想象,改变文章部分内容进行续写;三是拓展性阅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文章。
注意事项
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在设计任务时,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首先,教师要了解学情,考虑到所设任务的“可完成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在任务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最后,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要调整任务的难易程度,使起其呈现由简单到难的趋势。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既能帮助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阅读理解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篇6
一、自我评价能够唤起学生自我意识
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长期以来,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下,孩子们一直处于被评价的状态,他们很难积极发挥主体固有的元认知功能。教师倡导自我评价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从而激发起他们的自我意识,促进自我反思,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学的目标以及测试的标准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达到目标的程度进行调整,从而做出整体的价值判断和评定。(1)教师要创设学生自我评价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抓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就有机会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每一个小小环节都及时让孩子们进行自评,有利于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中丰富的教学模块的编排也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果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将一些模块交给孩子们,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发言、练习等实际情况评定出相应等级,及时肯定自我、激励自我、树立学习的积极信念。(2)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自评意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渴望教师的表扬,同学的欣赏。如果表现一般,得不到老师和同伴的鼓励,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比较自卑。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让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不断进行自我表扬,树立我能行的信念;正面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正向的自我强化,激发他们成长的内在因子,有利于学习行为的及时修正,形成有效的自我反思机制,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于此同时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有自我批评的勇气。积极的评价中蕴含的正能量能够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彬彬有礼。
二、学生互评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固然重要,但是同伴互助的影响甚至超过老师和家长。心理学上面有个从众效应,个体在一定的环境中总是不由自主受到群体的影响。因此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倡导课堂上要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合作学习不单单是思维上的碰撞,形式上的融合,也应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互相借鉴。(1)引导孩子积极互评。初中生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评价同伴有自己的标准,有时候甚至严于老师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能够实事求是的正面评价他人,学会用欣赏的眼睛观察周围的同伴,发现同伴的优点,多给伙伴鼓励,促使同伴积极向上。即使在合作学习中发现伙伴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嘲笑,应该对其观点中积极的成分给予肯定,对其中的错误部分予以剖析,帮助其修正失误。在此过程中,要讲究说话的艺术,用委婉的语言恰到好处的将不足指出来,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2)引导孩子在互评中学习。合作学习包含着小组成员之间的心理上的依赖和面对面的交流。在课堂上合作学习不仅仅表现在互相尊重,更重要的体现在孩子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特别是个体成绩不均衡的小组或者班级,互相帮助和学习显得特别重要,小组中的榜样学生能够激励和引导整个小组不断前行。让后进学生在合作中发现他人在学习方法,效率以及结果上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形成对于自己富有成效的学习风格。
三、教师评价能够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总是以权威的身份对孩子们指手画脚,给予孩子们或激励或挖苦式的评价,有时候的评价还带有一锤定音的架势,让孩子们饱受评价的痛楚。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刺激性的评价不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形成不了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着力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从更加人性化的视角出发采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来构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良性循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选用发展性的评价。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天都处在成长当中。教师应该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允许他们出现反复,千万不能用终结性的评价语一棍子打死学生,应该让评价语言富有激励色彩。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多用“good,nice”等肯定性的词语来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在孩子们面临困难的时候不要批评,应该等一等,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try again”。教师的等待和点拨会让孩子感到温暖,孩子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馈教师的鼓励。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一句温情的话语都能给予孩子奋发向上的勇气,从而让孩子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教学评价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效果的评价,同时也是教师对于自身内在知识素养的检验,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的提升,也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到教师崇高的师德。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篇7
然而,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因遇到生词而影响阅读及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教师的提问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学生集体回答过多,缺少独立思考。二是成绩好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成绩中等及偏下同学时常躲避回答问题。三是针对阅读教学提问,多数学生直接回答问题,缺少对问题的分析,以致于深度不够。无疑,这些现象阻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在提问环节认真研究方法,加以改进。
针对教材reading部分,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提问应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培养。为此,要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出发,做好相应准备。
一、对于阅读教学的普遍性要求
1. 英语阅读教学备课应注重“热身(warming-up)”
首先,由于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感性认知居多的阶段,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提问时,要着重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其次,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难懂的英文单词。对此,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学会怎样来猜出生词。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讨论并预测文章内容。或根据现有事实情况,对文章结局、前景、隐含事实进行发掘。最后,教师应提出一两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导性问题,以统一思想,使学生感悟英语阅读的奥妙。
2. 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应明确“目标(goal)”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指定的内容。这种快速阅读重在了解文章大意,让学生能懂多少就多少,为教学奠定基础。其次,英语阅读教学提问应层层推进,先易后难,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学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Thomas Edison》这篇文章时,教师的提问设计的难度要逐渐递增,逐步聚焦文章的本质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回答,做好反馈指导。尤其是问题设计应紧扣课文中心思想(main idea),不能偏离课文原意。再次,注意多提出细节性问题,如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where、when、why、who、how等基本事实以及start、process、end总体过程脉络。最后,推进细读。即在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所掌握的文章内容基础上,指导学生精细化阅读,补全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所遗漏的内容。
3. 英语阅读教学扩展“表达(express)”
首先,英语教学提问法重在提高学生英语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提倡学生学会用简略方式概括表述对文章的见解和领会,不能让学生为了回答问题而去复述课文,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话来表达原意。其次,阅读教学提问法的关键是要教会学生猜测词意。针对初中学生词汇量不够的现实,教师的提问设计要有针对性地把生词与上下文相结合,侧重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着重检查学生对生词猜测的准确度,但不能要求过高,能沾到词意的边、通达词意就行。尤其不应对生词的用法作过多分析,否则就忽视了对全文的理解。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英语篇章结构和文体特征,三言两语说清就行,做到少而精,精而准确。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问法应用实践途径
1. 阅读教学提问法应有“度”
这个“度”指的是英语阅读教学提问涉及的难度要适中。尤其是那些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要抓住学生感性认识强的特点,加一些感情色彩作为铺垫,以较好的感性情景来打动学生,吸引学生关注,激发学习动能。同时,要抓住教材重点、难点,提问时做到集中于原文中心,不能偏离原文中心思想,东扯西扯不知所云。要保证提出问题的角度、精度、密度等符合阅读教学实际情况。尤其是在难易度的把握上,力求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求知欲,从而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英语语言思维,让他们学会用英语进行表达交际,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同时,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要照顾到多数学生英语知识水平,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2. 阅读教学提问法应有“巧”
为设计好英文阅读教学提问内容,教师首先要备好、备足课,事前对文章内容、中心思想有个良好把握,准备的问题要在“巧”字上下功夫。首先,教师可利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探究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以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教学功能。其次,教师阅读教学提问要讲究操作调控。即注意提问的时机、对象,把握好评价尺度等,以此来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信心。再次,教师在提问时应防止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避免学生对提问产生反感情绪。最后,教师的阅读教学提问要讲究提问逻辑,针对文章提出的问题要合理、宽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思考。
3. 阅读教学提问法应抓“点”
设计英语阅读教学提问内容要紧扣文章中心内容,要注重英语教学提问法的动态结构,即能随机应变,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逐层递进,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是提问涉及到的关联性细节,应做好前后衔接,提问要放眼于学生对原文整体的理解。因此,教学提问的关键是要抓文章中心“点”的串联。紧扣文意,以点联线,以线带面,推动阅读理解向深层次推进。比如:(1)Who was Thomas Edison?(2)Why did Thomas Edison sit on some eggs one day when he was five years old?(3)Why did Tom’s teacher send him away from school?(4)Do you think Tom was clever?Why?(5)Why was Tom’s mother saved?(6)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fact(事实)that Tom’s mother was saved?这六个问题基本涵盖了这文章所涉及到的所有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等,且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连续思维,既加快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速度,更加深了记忆,让学生对英语文章理解得更扎实、全面。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篇8
一、自我评价能够唤起学生自我意识
俗话说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长期以来,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下, 孩子们一直处于被评价的状态, 他们很难积极发挥主体固有的元认知功能。教师倡导自我评价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从而激发起他们的自我意识, 促进自我反思, 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学的目标以及测试的标准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达到目标的程度进行调整, 从而做出整体的价值判断和评定。 (1) 教师要创设学生自我评价的平台。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抓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让学生积极参与, 就有机会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每一个小小环节都及时让孩子们进行自评, 有利于及时评价, 及时反馈, 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中丰富的教学模块的编排也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如果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 我常常将一些模块交给孩子们,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发言、练习等实际情况评定出相应等级, 及时肯定自我、激励自我、树立学习的积极信念。 (2) 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自评意识。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 他们渴望教师的表扬, 同学的欣赏。如果表现一般, 得不到老师和同伴的鼓励,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比较自卑。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 让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 不断进行自我表扬, 树立我能行的信念;正面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正向的自我强化, 激发他们成长的内在因子, 有利于学习行为的及时修正, 形成有效的自我反思机制,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于此同时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 有自我批评的勇气。积极的评价中蕴含的正能量能够帮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 待人接物不卑不亢, 彬彬有礼。
二、学生互评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引导固然重要, 但是同伴互助的影响甚至超过老师和家长。心理学上面有个从众效应, 个体在一定的环境中总是不由自主受到群体的影响。因此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倡导课堂上要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合作学习不单单是思维上的碰撞, 形式上的融合, 也应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互相借鉴。 (1) 引导孩子积极互评。初中生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他们评价同伴有自己的标准, 有时候甚至严于老师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能够实事求是的正面评价他人, 学会用欣赏的眼睛观察周围的同伴, 发现同伴的优点, 多给伙伴鼓励, 促使同伴积极向上。即使在合作学习中发现伙伴的观点是错误的, 也不要嘲笑, 应该对其观点中积极的成分给予肯定, 对其中的错误部分予以剖析, 帮助其修正失误。在此过程中, 要讲究说话的艺术, 用委婉的语言恰到好处的将不足指出来, 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 (2) 引导孩子在互评中学习。合作学习包含着小组成员之间的心理上的依赖和面对面的交流。在课堂上合作学习不仅仅表现在互相尊重, 更重要的体现在孩子之间的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特别是个体成绩不均衡的小组或者班级, 互相帮助和学习显得特别重要, 小组中的榜样学生能够激励和引导整个小组不断前行。让后进学生在合作中发现他人在学习方法, 效率以及结果上的优点和长处, 从而形成对于自己富有成效的学习风格。
三、教师评价能够构建和谐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环节中, 教师总是以权威的身份对孩子们指手画脚, 给予孩子们或激励或挖苦式的评价, 有时候的评价还带有一锤定音的架势, 让孩子们饱受评价的痛楚。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刺激性的评价不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形成不了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着力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 从更加人性化的视角出发采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来构建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从而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良性循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更多的选用发展性的评价。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每天都处在成长当中。教师应该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 允许他们出现反复, 千万不能用终结性的评价语一棍子打死学生, 应该让评价语言富有激励色彩。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多用“good, nice”等肯定性的词语来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在孩子们面临困难的时候不要批评, 应该等一等, 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try again”。教师的等待和点拨会让孩子感到温暖, 孩子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馈教师的鼓励。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抓住一切机会, 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一个微笑, 一个鼓励的手势, 一句温情的话语都能给予孩子奋发向上的勇气, 从而让孩子积极进取不断提高。教学评价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效果的评价, 同时也是教师对于自身内在知识素养的检验, 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 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也能够让孩子们体验到教师崇高的师德。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篇9
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是做好阅读的基础, 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只把阅读练习看作是巩固和学习语言知识的手段, 而没有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要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的同时,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训练和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 科学的阅读方法是让学生在阅读时迅速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逐步使学生形成阅读技能的有效途径, 进而不断提高自己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
2.阅读教学仅停留在阅读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 对阅读材料缺乏深入分析, 设计的练习比较浮浅, 学生一看就会,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对这类练习失去兴趣, 而且这样的阅读练习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新教学每单元都有阅读课, 也设计了阅读练习, 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要点
我认为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对文章表层意义的理解;对文章深层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三类问题:
1.认知类问题。这类问题提问范围一般不超越句子的表层意思, 学生只需读懂字面意思, 无须把握文章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或句子之间的衔接关系, 只要通过快速阅读或浏览就能把握文中韵事实和细节, 理解问句, 然后从阅读材料中找出相应的词句, 或直接引用作者的原话来回答问题, 这类练习可训练学生识别事实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2.分析类问题。这类问题提问范围不局限于句子的表层意思, 回答分析问题时, 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 而且能理解句子的内容关联, 并运用各种间接的语言线索进行分析和归纳, 通过精读、研读、从上下文揣摩隐含的含义, 这种练习训练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的能力。
3.评价类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经历和知识, 对课文的观点和内容作题外发挥表达自己对某人、某事或某物的看法, 也可以用作者的观点分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情况或问题。回答评价类问题时, 要求学生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思考, 发表独立见解, 这类练习属于难度大层次高的阅读练习, 可用来训练学生的应用和评价能力。
四、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艺术
1.读前设问, 激发兴趣。阅读教学活动前,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 或过于简单、容易, 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 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 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 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 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 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 换换角度, 换换说法, 凡问必曲, 培养学生兴趣, 发展学生智力, 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学how i learnedtolearn english?设计了以三个问题1.why was the writerafraidto speak in class?what did the writer decide to to do in everyclass?how is the teacher?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 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 竞相发言, 动口动脑, 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读中巧问, 逐层推进
(1) 读中设问, 层层递进。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 因此, 问题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层层递进, 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条理性, 深化学生思维如教学8 Aunit S Reading Birdsin ZhaLong时, 可以先设计一级问题:where is ZhaLona?What makes ZhaLongspeeial!Whatproblem does ZhaLonghave?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分别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 可以促使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弄清文章大意;再设计二级问题:Why aret here somany birdsand wild lifethere?这个问题是在前面一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 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最后再设计一个开放式的讨论题:What will happenifwe don't protec twet lands?要问答这个问题, 学生需要回读课文这样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2) 读中追问, 开启思维。阅读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即时生成的问题, 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机会, 适时追问, 开启学生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8 AUnit 4 Reading Giant panda、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前三段, 并根据the Grow thof XiWang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本部分细节What did Xi Wang look like whenshe wasten days old? What did she startto do at four months old?这样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 学生会透彻了解“希望”的成长过程然后教师追问:Why does the writer Give the Giantpan dathename XiWang?这个问题稍带有深度, 能引起学生深思,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促使学生不断的深入阅读材料体会作者的意图, 从而开启学生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
3.读后设问, 注重应用。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知识性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都有明确的答案并且学生的答案基本上趋同, 虽然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但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开放式问题则没有固定的答案, 容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 阅读教学中要加大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比例, 激发学生的参与欲,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引导学生语言输出, 使师生课堂互动更具有交际性如教学7BReadingAGhostinthezoo后, 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Whatwillyoudoifyoumeetsomethingunusual?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给出答案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会给出很多答案如call110forhelp;shoutloudlyforhelp等这样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 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他们在积极的参与中能张扬个性, 体验成功的喜悦, 实现阅读的交际化。
4.关于分析文章细节的问题设计。分析文章细节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短文内容, 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对英语短文中的一些重点内容设计问题, 让学生回答, 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的“Unit5Whydoyoulikepandas?”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设计问题Why people want tokillanelephant?Whatistheproblemofsurvivalelephant?”等, 通过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文章细节的重要性。
5.提问设计要“巧”。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 要求教师匠心独运, 在“巧”字上下功夫。
(1) 采用多种提问方式, 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
(2) 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
(3) 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
(4) 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 问域要适度, 概念要清楚, 表达要明确, 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 提问设计的“巧” , 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 既能节省教学时间, 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此法必须持之以恒。
五、结束语
总之, 做好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 我们要不断优化问题设计, 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方式, 实现新课标的目标。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设计的步骤与方法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参考文献
[1]许玲.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艺术化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3.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篇10
一、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
1. 能够阅读各种文体的文章, 可以读懂英文诗词、商品说明、杂志报纸等资料, 并能够理解其大意。
2. 可以通过阅读文章掌握文章中所体现的重点内容、作者观点等。
3. 可以通过阅读, 了解文章结构, 并能够通过上下文意思猜测生词意思理解大意。
我们英语教师要从课程标准出发加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力度。通过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方式逐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包括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技巧等内容。当然阅读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学过程, 我们要把阅读教学穿插在整个教学中。
二、阅读教学中教师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1.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目标要求设计适合学生的阅读内容。
同时, 我们要把阅读材料进行整理分类, 按照具体文章形式或者题目类型进行分类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这样分类教学后会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事半功倍。
2. 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教学中, 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有有兴趣去读才能认真去思考阅读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内容, 也才能更容易地理解文章。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除了考虑教学要求, 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兴趣爱好、生活实际等情况, 尽量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结构, 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效率, 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3. 在阅读训练中采用读前、读中和读后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观察力、想象力, 在语言输入基础上锻炼输出能力。
阅读材料选择要真实, 自然;语言地道、精确;内容活泼、清新, 具有时代气息。在语言学习阶段, 我们不能把阅读视为语言输入的一种方式, 将其与听力、口语与写作割裂开来学习与训练。在实际交际与运用中, 语言运用是一个整体概念, 是多种技能的有机结合。在阅读练习中我们改变以往做法, 围绕阅读设计多种活动和任务, 采取读前观察与思考、读中体验与思考、读后思考并写说的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使学生通过多种感知和体验, 在输入的基础上逐渐锻炼输出能力, 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我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总结了一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1.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高阅读速度。
这个阶段主要以课本上的文章为阅读材料。我首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阅读, 并告诉学生要学会挑选文章中的重要内容。从这些重要内容入手推断、猜测那些自己不懂的词语或者句子, 进而更全面地理解文章大意。然后利用文章中自己熟悉的部分来推断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这样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对文章越来越熟悉, 不仅理解了文章大意还逐步掌握了文章中有特色的句式、短语等, 同时还锻炼了语感。在以后遇到相同类型的句式、文章时就能够提高阅读速度, 用最快的时间理解全文。
阅读速度的提高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前提。良好的阅读速度可以使学生更高效地掌握文章的重要内容。并且阅读速度提高后学生还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时代, 各种阅读媒介、阅读材料比比皆是, 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也符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英语阅读。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这一阶段的练习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写作思路、写作方式、重点句式、词汇等的归纳和总结。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在看到一篇文章时第一时间判断出文章的文体, 并大概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 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等基本知识。
学生在第一时间判断对文体也是对文章阅读的一个预先准备, 在遇到生词生句时, 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文体来推测一部分内容, 从而更利于学生阅读。这个阶段需要在学生的练习中来实施。
阅读时,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文章后边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有目的地阅读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 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有侧重点地去阅读, 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3. 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学生阅读的大部分文章都会有许多不认识的单词或句式。因此, 培养学生对文章中生词、生句的理解、掌握程度无疑会提高学生在以后阅读中的理解能力。这一阶段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的生词、句式, 一方面为学生的后续阅读做准备, 另一方面词汇量的增加也有利于学生英文写作水平的提高。阅读练习后应及时找到存在的问题, 做阅读理解, 最忌讳的是断章取义。应该首先通读全文, 了解大体文意。在某些题型中, 特别是经常存在问题的题型中应该多总结经验以及解题的方法步骤, 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注意。学生还可以在阅读训练中掌握较好、精彩的句型, 以便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为自己的文章增彩。英语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且在训练学习方法上注重方法的总结。
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都不能忽视。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每一名英语教师都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要把握好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这两方面的教学配比, 穿插进行, 让两者互相促进、提高。这也是为了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分层教学策略 运用
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英语学习能力、心理特点和英语天赋等,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且根据学生的阅读层次运用分层阅读教学策略,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提升英语水平和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一、当前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现状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难点与重点,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学方式陈旧落后,不少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的讲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状态,十分不利于英语阅读教学。这种陈旧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无法体现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开放性与自主性,并且难以发挥出阅读的价值与作用,学生只是简单的从教师讲述过程中理解英文课文,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由于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和英语认知能力不同,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差异性也比较明显。但是,不少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仍然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难以促进整体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升,并且长期已久,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现象会越来越严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
1.初中英语阅读课堂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其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实施整个分层教学策略的基础。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首先,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主要是英语阅读能力与阅读基础,通过之前的教学过程总结出不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且掌握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与兴趣。其次,初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以上所总结出的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并且有针对性的对每组学生进行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有目的的进行教学,对于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难点要进行重点讲解,对于不同小组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公平对待,不要让他们产生心理负担,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保证分层教学策略的顺利实施。通过一定时间的英语阅读分层教学,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上升,而对于那些掌握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升其自信心,并且对学生的分组分层及时调整,保证分组的合理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力争上游,积极主动的参与英语阅读学习。
2.初中英语阅读课外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仅靠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并且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分层教学活动,执行分层教学策略。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课文分层教学策略,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外英语阅读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给学生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阅读任务,并且针对每组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合理布置阅读作业。对于那些英语阅读能力较强的小组,教师可以布置预习开放性较强的内容,提升其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而对于那些阅读能力一般的小组,教师可以设置一下比较简单的阅读任务,帮助其树立英语阅读信心,引发其英语阅读兴趣。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可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不仅可以满足高层次学生的英语阅读需求,还能够帮助低层次的学生树立英语阅读兴趣,实现全面教学,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3.初中英语阅读作业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作业主要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两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为了使学生得以均衡整体发展,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作业,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得以进步成长。例如,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阅读作业,需要其动脑思考,进行探究和分析,可以是开拓性的英语阅读知识;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基本的阅读作业,主要是基本的英语阅读知识,包括语感、语调和节奏等;而对于学困生,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单词、语句和文章阅读,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即可。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科学合理运用分层教学策略,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综合因素,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与成长,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与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邓菊根.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14,S1:239.
[2]李瑞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分层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65.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篇12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水平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合适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能够有效缩短这段时间。但就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策略来看,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与结果令人堪忧,教学方式逐渐形式化,学生的兴趣逐渐被忽视,教学策略单一缺少创新因素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英语阅读教学效率低下,英语整体教学目标不达标,改进初中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最紧迫棘手的问题。下面我将针对初中生在阅读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发现的教学难点来设计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扩充词汇量为阅读打基础
毫无疑问,学生对英语阅读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惧怕心理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压根看不懂课文,而学生看不懂课文的原因在于词汇量缺乏。单词是文章的基石,如果将一篇英语阅读课文比作一栋房子,那么单词就是一块块砖头。单词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生积累一定词汇量,阅读就会容易许多,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词汇量极其匮乏。因此,在初一阶段教师应该着重让学生积累单词,扩充词汇量。同样,即使到了初二初三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也应该让学生先熟悉课文的生单词。以免出现学生连阅读课文的标题都看不懂的情况。初中英语阅读课文字数一般为两百到三百之间,每一百个字出现的新单词大概五至十个,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几个单词也会影响其对全文的理解,而且初中生正处于打基础阶段,对于生词更要做到准确地掌握。
比如牛津译林版七年级英语阅读课文“Fire is useful,but sometimes it is dangerous.if you are not careful with it,it can burn things or even hurt you.a big fire can even burn forests and tall buildings,so keep youself away fromfire.”在这段阅读课文中,“dangerous”、“burn”和“hurt”为生词,一个形容词,两个谓语动词,如果学生不理解这三个单词的意思,这段话就可能看不懂,不明白这段话究竟是在将火对于人们是好还是坏,文章的侧重点就会偏移。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之前一定要将课文中间的生单词划出来进行讲解。除此之外,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利用各种办法来扩充词汇量,学生可以准备一本单词收纳本,将教师讲过的或者是阅读中遇到的生单词记下来。
二、语法详析,正确梳理句子结构
语法知识混乱也是学生阅读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初中学生接触中文的时间比接触英语的时间多得多,因此学生极容易将中文的语法结构生搬硬套到英语阅读中来,导致句子理解错误,甚至学生觉得这篇阅读课文怎么也不能正确翻译过来。所以英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之外还要重点关注学生语法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在讲解语法的时候,透析阅读技巧和翻译技巧,帮助学生跳脱中文语法的固定圈子,准确的解读英语阅读课文的原意。
比如,英语阅读课文中有这样一句长难句“the children born in the village and left hopeless for lack access to education deserve our sympathy.”教师可以这样分析句子,句子中“children”是主语,还要弄清楚“born in the village and left hopeless for lack access to education”是主语的后置定语,因为定语很长,所以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这种句子不懂得如何处理翻译。定语是用来修饰主语的,翻译时可以放在主语前面,所以句子这样翻译“哪些出生在偏远山村,由于没有上过学而绝望的孩子值得我们同情”。总之,只要弄清楚句子结构,明白基本语法知识,阅读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英语课内阅读教学也需要课外阅读的辅助。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仅能够培养对英语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外语文化素养,拓展视野还能增加词汇量为课内阅读教学夯实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阅读教学提供助推力主要从两个方面下手。第一个方面,教师要积极的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课外阅读材料,或者英语阅读渠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订阅牛津译林版初中生英语报纸,还可以到学校图书馆借阅英语趣味杂志和童话故事。学生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渠道进行英语在线阅读等这些方式都让学生感兴趣,使得学生保持对英语阅读的兴趣,长期坚持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可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在家里督促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不能有所松懈。
结语:综上所述,要改进初中英语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总体水平,使得英语阅读教学紧跟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步伐,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努力。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学生阅读打基础,考虑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是一个长期过程又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英语阅读策略的浅见,供英语教育者参考。
参考文献
[1]孙英英.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教学词汇[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推荐阅读: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浅析多媒体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0-20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09-16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考11-13
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12-04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分析01-09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思01-27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措施10-23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06-19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06-30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浅谈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