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专业论文

2024-10-02

行政专业论文(通用11篇)

行政专业论文 篇1

黑龙江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建立于1985年, 是黑龙江省成立最早的同类本科专业, 2005年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支持下, 黑龙江大学先后成立了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两个本科专业。2000年行政管理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2002年被黑龙江省人事厅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5年获得公共管理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 并于2007年获得公共管理硕士 (MPA) 专业学位授予权, 2009年依托哲学博士一级学科获得管理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以行政管理专业学科为依托, 2005年黑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建设研究基地。

行政管理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 教授5人, 副教授3人;拥有博士学位6人, 在读博士4人;博士生导师3人, 硕士生导师8人。目前, 行政管理专业已形成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公共行政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与领导学、行政技术与行政实务为代表的四个稳定的教学与科研方向。其中, 公共行政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以何颖教授为代表的行政哲学研究在学界具有良好的影响。近几年来, 专业成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其中在《中国行政管理》、《政治学研究》等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各类科研课题达50余项, 科研经费150余万元, 其中, 主持并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项目4项, 主持教育部项目2项;行政管理专业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省级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专业研究成果获得各类奖励50余项。

在质量工程建设中, 专业学术带头人何颖教授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 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行政组织学和行政公文写作与处理等四门课程先后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称号, 行政管理核心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有4人5次先后获得黑龙江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 多项教研成果获省、校级奖励。

行政管理专业坚持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原则, 以专业知识为主线, 以多学科知识体系为支撑, 以现实管理问题为辐射面, 以实践能力训练为指向的“伞式”培养模式, 即理论知识教学力求精、准、深、熟, 案例教学力求广、实、用。为此, 本专业依托哈尔滨市各区党政机关务实地开展了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活动, 使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模块教学得到真正的体现, 为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行政专业论文 篇2

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2】行政复议基本制度

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1)一级复议制度:(2)书面复议制度:(3)依法复(6)法律解释(7)行政规章(8)国际条约和协定

议不调解制度(4)复议不停止执行制度:(5)被申请成文法的冲突与适用:(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3)新法优于旧法。(4)法不溯及既往。

不成文法源

1、行政惯例

2、典型案例

3、法理与行政法的一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3)越权无效原则(4)信赖保护原则(5)比例原则 【2】行政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1)正当法律程序原则(2)行政公开原则(3)行政公正原则(4)行政公平原则

6、行政立法

【1】涵义:是行政主体根据法定权限并按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抽象行政行为。

7、行政许可

【1】概念: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决定是否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的表现形式:(1)许可证、执照或者其他许可证书;(2)资格证、资质证或者其他合格证书;(3)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证明文件;(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许可证件。

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

【1】行政处罚:是指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违反行政法律法规、依法应当给予处罚的行政相对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行为。

刑罚处罚: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所实施的一种最严厉的制裁手段。

区别:权利性质、适应的违法行为、惩罚程度及适应程序、制裁机关不同、处罚形式不同 【2】行政处罚的原则:

(1)处罚法定原则(基本原则):主体法定、权限法定、程序法定(2)公正、公开原则:公正—以事实为根据、过罚相当、不滥用行政裁量权 ;公开—依据公开、程序公开、让相对人了解(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4)处罚救济原则:相对人享有陈述、申辩权;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权;提出赔偿要求(5)处罚不相替代原则:行政处罚、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三者不可替代(6)一事不再罚原则

11、行政复议: 【1】涵义: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

人承担举证责任的制度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国家对受害人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行政赔偿:是行政侵权的直接法律后果,即行政主体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而依法必须承担的赔偿责任。

【3】国家赔偿责任的理论基础:

1、主权在民学说

2、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思想

3、法律拟制说

4、公共负担平等学说

5、国家危险责任说

6、社会保险说 【4】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即国家只有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才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包括主体要件、行为要件、损害结果要件、法律要件

【5】法律规定的应予行政赔偿的情形 : 一类是侵犯人身权:(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3)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另一类是侵犯财产权:(1)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今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3)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12、行政诉讼;

【1】涵义: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诉诸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对该行政争议进行受理、审理、裁判以及执行裁判等司法活动的总和。

【2】管辖:行政诉讼的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

级别管辖:是指按照法院的组织系统来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是指同级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避免管辖冲突规则:

移送管辖:是指某个人民法院把已经受理的行政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指定管辖:是指由于特殊原因,或两个人民法院对同一案件的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方式,决定案件由哪个人民法院管辖的制度。

移转管辖:是指经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同意,对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管辖权,由下级人民法院移转给上级人民法院,或者由上级上民法院移转给下级人民法院。

【3】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参加行政诉讼的当事人以及与当事人诉讼地位相似的人。它包括当事人和具有类似诉讼地位的诉讼代理人。参加人与参与人区别:

参加人的范围是:原告、被告、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参与人范围更宽,包括参加人和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勘验人等。

3、行政法律关系:

【1】涵义:是指行政法规范在对行政权力行使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之后形成的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指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又可简称为行政法主体,是指行政权利的享受者和行政义务的承担者。(2)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亦即联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媒介。(3)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3】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内容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4】行政法律关系特征:

(一)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特征:(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3)主体地位的不平等性

(二)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特征:(1)内容的法定性与不可分割性(2)内容处分的有限性(3)纠纷处理的特殊性

4、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的社会组织。

行政相对人:指在具体的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被管理一方的当事人,也就是说是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一方当事人。

案例:1.地方政府规章能否设立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答:在本案中,A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其越权设定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行为,违反了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属于越权行为。

2.A市交通运输管理处的行政处罚行为是否属于滥用职权的行为?答:在本案中,A市交通运输管理处的行政处罚行为不属于滥用职权的行为。

3.兽医站的行政处罚是否违法?为什么?答:畜牧兽医站的行政处罚行为违法。因为,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个体户陈玉柱适用当场处罚执行的程序违法。当场处罚并执行只能适用于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己以下的罚款,而对陈玉柱的处罚数额超过此限,并且不具备特殊情况的要求,不能适用简易程序。

1.此时,环保局就原处罚决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是否受理?为什么?[答案]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因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拒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2.如果环保局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李某等人对环保局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为什么?[答案]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因为当事人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而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情况,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3.如果造纸厂履行了原处罚决定,环保局是否可以对造纸厂的同一行为再作出吊销排污许可证的处罚决定?为什么? [答案]环保局可以再作出吊销造纸厂排污许可证的决定。因为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环保局在根据实际情况认为有必要的话,完全可以对造纸厂的同一行为再作出吊销排污许可证的处罚。1.市政府的通告属于何种类型的行政行为?理由是什么?[答案]市政府的通告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针对相对特定的人或事所作出的具体处理决定,并对其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本案中市政府发布关于确认并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的通告,明确确定只给甲发放定点标志牌,而该市原有甲、乙、丙、丁四家定点屠宰场,这就意味着该通告是针对定点屠宰这一特定的事和甲、乙、丙、丁这一特定的“人”作出的,实质上剥夺了乙、丙、丁三家屠宰场的屠宰资格,侵害了乙、丙、丁的公平竞争权,属于典型的具体行政行为。

2.谁是此案的被告?理由何在?

行政专业论文 篇3

关键词:行政管理应用型人才模式探析

1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要求

1.1 具备人文素养和专业基础理论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需要熟悉和掌握人类文化发展中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成果,并能够具有良好的公共行政精神、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人格,善于倾听,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理论是应用的基础。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需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

1.2 具备实用技能和较强的协调、沟通与合作能力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强调实用,不仅能将特定领域已有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和发展中,而且能够有效地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有团队合作的能力。

1.3 具备社会科学调研和创新思维与危机处理能力 在行政管理工作实践中,需要拥有相关客体的原始资料或相关实地资料,这就需要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有效开展调查研究,收集与整理资料,并具备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社会是复杂的、多元化的社会,当其面临多变的环境时,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能够用创新的思维完成公共管理方面的应急工作。

2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2.1 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基础理论与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2.1.1 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 人文素养是指作为一个人应具有的基本品格和态度。在当前行政管理专业中缺乏自我公共价值观和公共行政精神的培养。当代的许多大学生热衷于管理专业,他们成绩优秀,但由于社会的、学校的等诸多因素,致使许多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分享、感恩、团队意识以及对历史的基本认识等基本人文素养的培养。

2.1.2 基础理论与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在基础理论与课程结构设计上,许多高校不是根据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而是根据本校师资队伍实际情况,以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在通过对国内多所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结构设计调查比较中发现许多专业课程设置陈旧,仍停留在以政治学研究的范式上,忽视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过于强调定性的研究方法,忽视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另外,课程设计的逻辑先后顺序不合理。

2.2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双师素质教师 行政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专业发展。许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师是由政治学、哲学和相关专业教师中转调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由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组成。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缺乏需要具备丰富教学理论与社会、政府或企业一线实践经验,并取得相关领域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素质教师。

3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选择

3.1 加强基础理论,优化课程结构,提高人文素养

3.1.1 加强基础理论 行政管理专业已是一个多学科渗透的研究领域。高校行政管理教学实践中要形成以行政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公共财政学、管理学、行政法学、组织行为学、公共政策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政府公共关系学等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科体系,合理确定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使学生的专业理论具有一定广度与深度。

3.1.2 优化课程结构设计 课程的设置与优化要遵循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要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加大基础理论课和基础技能课的设置力度,切实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的培养、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提高。

3.1.3 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 行政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之外,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内涵不仅包括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技术创新的专业素养,还应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拓展训练、精神气质的陶冶和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

3.2 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3.2.1 引进行政管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或根据实际情况让“官员走入学校” 聘请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理论素养基础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或其他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兼职教师。这一部分人员通常具有十分丰富的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能够将自己行政管理工作中实际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书本上学不到的行政管理实践经验。

3.2.2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引导教师在理论培训的同时,更要重视实际应用的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实验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力,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并与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使其业务水准得以有效提升,发挥双师素质教师的潜质。

参考文献:

[1]陈振明.行政管理专业由传统的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01(10):23-24.

[2]贺先志.论构建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07(8):131-132.

[3]韩颖.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素质教育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8):72-74.

[4]陈晓莉.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53-54.

作者简介:许丰(1978-),男,河南永城人,铁道警察学院公安管理系,研究方向:公安管理。

行政专业论文 篇4

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目标指向是为了使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向往和追求,并使其成为支配其各种行为的精神动力的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目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这种转型期的是国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大学生是未来的栋梁之才,他们的信仰建设关系着祖国的繁荣富强。当前的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给身处其中的大学生的信仰带来了巨大冲击。有调查总结了目前大学生的“九宗罪”,表现为:生活腐化、玩物丧志、堕落傍款、寄生依赖、理性的侏儒、政治的冷漠与投机、学术精神的失落等等。作为高校教师,从多年与学生打交道和对学生的观察中,笔者总结出国内大学生整体素质近几年还是在不断提升的,特别是学习能力及动手能力。但是,上面所提的这“九宗罪”在部分大学生中还是能发现其影子的。如不加以教育引导,将会影响我国高校教育的总体质量,没有好的人才,国家的发展也必然滞后。因此,对于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就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行政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1]。这是对行政管理专业一种比较宽泛的定义。笔者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定义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认为行政管理是对公权力的一种运用,是掌握公权力的人员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区别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主要就业去向是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政策研究、管理规划、外事交流、宣传策划、机关管理、人事管理等。从这个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以及培养方案都可以得知,该专业类的大学生将来从事公共事业的可能性最大,进入公务员序列的人数也较其他专业人数多。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信仰和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较有其普遍性,即作为普通大学生所应树立的信仰,同时又有其特殊性。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他们未来就业部门的公共性和服务性特征,同时又手握大量公共资源与公共权力。因此,这部分大学生除了应拥有基本的信仰,还必须有坚定的行政伦理信仰。

二、行政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行政伦理又称行政道德,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针对行政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而行政伦理学就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来对行政管理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加以研究[2]。宏观来看,学习与研究行政伦理学有助于行政人员尽快确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伦理观念,能帮助行政人员抵御腐败伦理的侵蚀,更重要的是能帮助行政人员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更好地运用权力。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结构调整的转型变革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同时我们的物质财富也日渐丰富,价值观也开始变得多元化。价值观的多元化也就会导致道德判断的多样化,人们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不应当的,缺乏统一认识。不同标准的道德认知导致了不同道德层次的道德行为以及不道德行为的产生,不同标准的行政伦理认知必将导致行政伦理失范。

行政伦理失范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腐败。腐败治理的途径也不可谓不多,但是反腐效果总是不佳,主要根源就是我们对行政伦理的忽视。因此,不管是从专业角度还是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都有必要唤起对行政伦理教育的重视以及加强行政伦理学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行政管理等相关专业大学生行政伦理教育,使之正确地认识权力和公共利益,树立公平正义价值观。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行政伦理教育,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响应中央的号召,深化反腐倡廉行动,从源头预防做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腐败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反腐败上发实招、出重拳,一连串“虎贪”“蝇贪”落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笔者提出要加强“准公仆”的行政伦理教育,树立该专业大学生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防腐于未然,使未来的公共管理系统更加廉洁,更加高效,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

2.培养准行政人员健全的行政人格。完善科学的行政伦理教育不仅可以防腐,还可以培养高尚的行政人格,帮助学生在进入公共事业单位后,更加有效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行政伦理冲突,为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3.行政伦理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大部分行政管理专业开设了行政伦理课程,但是通常只是作为选修课程,不论是社会、学校、教师还是学生自身重视程度均不够;相关方面的研究欠缺;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囿于教材,教学手段死板,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明确,自然不能对课程提高兴趣。

三、行政伦理教育的内容设置

为了达到以上所期望的目标,行政伦理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内容:

1. 公共行政的科学观

公共行政的科学观包括了效率观、法治观、和权力观;在分别讲清楚这三观各自内涵的前提下,特别要重点讲清楚权力观。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于民;另一方面,如果握有权力的人员不能很好地认清权力的来源与本质就容易错误地使用权力。贪污腐败就是典型的以权谋私的权力滥用,目前热议的行政不作为其实也是为官者不能很好地认识权力、运用权力所造成的一种权力滥用。从现实中可以发现,其实大量行政人员都并不能正确地认识权力,也才产生了上面所说的权力滥用现象。因此,笔者认为,权力观讲解必须从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对权力进行思考,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2. 公共行政的伦理观

主要就是公平正义观。这部分内容关键是需要指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不同学者对于公平正义的诠释和解读,进而联系国内公共行政实践,使学生学会在实践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公平正义并且把握公平正义的方向。

3. 公共利益的内涵

公共利益是一定社会条件下或特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主体利益相一致的方面,它不同于国家利益和集团(体)利益,也不同于社会利益和共同利益,公共利益主体数量不确定、实体上具有共享性等特征,如何识别公共利益是政府制定、司法和行政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公共利益的理解必须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注意区分其和国家利益、共同利益等的相关概念异同。如果对公共利益的内涵理解不清,那么在实践工作中,也就会出现失误。现实中,不乏打着追求公共利益的旗号,但实际却是在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私利。因此,对于公共利益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共行政活动的价值实现。

4. 行政人格

行政人格是指国家行政人员在公共事务中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内在规定性,是行政资格、行政规格、行政品格和行政风格的内在统一。行政人格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在它的公共性、责任性和主体性应从三个方面入手对行政人格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讨论。第一,视角比较:制度论、环境论与主体论;第二,历史检视:传统行政伦理与病态人格;第三,现实审度:行政人格扭曲与行政伦理;第四,从人格重塑的角度探索了行政伦理重建的有效途径。一是确立行政人员的道德价值定位。行政人员的道德价值的确立是行政伦理教育特别是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行政伦理道德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软约束,是一种自我的约束与管理,它必须以行政人员自身对伦理道德的认同与信仰为前提条件。二是高扬行政人员的道德自主性。三是提高行政人员的道德修养。

四、结语

当然,这里提出的几方面行政伦理教育的内容是非常根本和重要的,但是并不代表没有提到的相关内容就不重要。笔者列出以上几点内容只是想以此为例说明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行政伦理学课程不能如同高中政治思想那种带有通识和宣传性的课程。而是必须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各种概念、现象;理论联系现实,学会思考,学会学以致用。总之,大学生信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公共行政事业的接班人不仅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还必须是具备高尚行政人格、以公平正义为指导、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人民公仆。

参考文献

[1]王全铁.关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行政专业论文 篇5

【关键词】独立院校 行政秘书 角色定位 专业化

一、行政秘书的概念界定

秘书的国际通用定义是联合国关于“秘书是单位主管的特殊助手,掌握有办公室工作的技巧,能在没有上级过问的情况下表现出自己的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显示出主动性和正确的判断力,并且在所给予的权力范围内做出决定”这一定义。

我国于1998年颁布的《秘书职业国家职业标准》中对“秘书”一职做出如下规定:“秘书职业主要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随着社会对秘书服务需求的不断产生,秘书行业的分工也在不断地细化,分为行政秘书、外事秘书、机要秘书、私人秘书、商务秘书以及生活秘书等。其中,行政秘书的岗位规范主要体现在行政管理之中。

二、独立院校行政秘书的角色定位

经由秘书概念界定得知,行政秘书既具有承上启下沟通领导与群众之间关系的职责,也有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职责,还有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调研资料的职责。其职业特点,决定行政秘书对自己的工作角色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一)有为与有位的定位

如何正确对待有为与有位的关系,是行政秘书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以独立院校的行政秘书来说,身处知识圈内,行在领导之侧,看似风光无限,其实未必如此:与教学一线的老师们相比,人家有职称,有学术,有桃李满天下的风光;与后勤部门的同事相比,人家有实权,有待遇,有无责一身轻的潇洒。唯独这行政秘书:办会办事还得会办事,写文写字须得懂文字。年龄小,思想活跃,体会不到领导的沉稳与老道,领导不满意;年龄老,思想保守,体悟不到领导的开拓与探索,领导也不满意。曾有人对行政秘书的“为”与“位”有过精辟总结:干得好,领导舍不得你走,不提拔;干得不好,却因为是领导身边的人,一举一动容易被放大,领导想提拔也不好提拔。话虽调侃,却也道出了行政秘书的不易:外表风光与实际辛苦、个人付出与实际得到有时并不是成正比的。也正是如此,行政秘书对职业的认识就要有比别人更深刻的领悟,对于个人的得失就要有更清醒的认识。

(二)行为与规范的定位

从独立院校行政秘书的岗位规范来看,负有“参与政务、掌管事务、搞好服务”的职责。因此,到位而不越位,是行政秘书对自己角色的第二个正确定位。

所谓到位,指的是独立院校的行政秘书除快速准确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事务之外,还要注意处理好为院校教职工服务的职责,既要保证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也要深入教学一线,提高服务能力。

所谓不越位,指的是要遵守职业操守,做领导的“耳朵”,不做领导的“嘴巴”。做“耳朵”指的是深入到学院的教职员工之中,广纳贤言,及时掌握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不做“嘴巴”指的是不能以领导代言人的身份自居,口大气粗,颐指气使,口无遮拦,以避免陷入少知而大言、无知而乱言的困境。

(三)权力与操守的定位

在2015年12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主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告诫:“要严管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对他们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坚决纠正”。独立院校的行政秘书作为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因有着与领导得天独厚的亲密关系,身处利益链之中,因此也易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刻意接近、示好的对象。对此,独立院校的行政秘书要持有高度警戒之心,只有小心谨慎,沉着应对,抱定守一,防微杜渐,才能避免“针尖大的眼儿漏进斗大的风”,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人格力量当好表率,以良好的行为品行和职业操守为领导服好务,做好领导身边建良言、行正事的合格秘书。

三、独立院校行政秘书的专业化途径

(一)行政秘书专业的发展趋势

从目前我国行政秘书专业化发展趋势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身份職业化;二是职能专门化;三是知识专业化。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还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行政事务,从而不断优化和配套,形成清晰、完整、科学、数据化的工作管理体系。

(二)行政秘书专业化的实现途径

1.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分在校教育和在职培训两种。对独立院校行政秘书来说,主要采用的是在职培训。其具体培训手段分别为:一是依托独立院校自身的资源优势,自行组织适应性、实用性强的上岗培训;但本院校又不具备培训条件的,可采用委托培训的方式,委托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岗外培训。

2.职业鉴定

我国目前秘书聘任准入条件较低,职业鉴定并没有纳入秘书评聘的必要条件之中,因此,有不少独立院校的行政秘书并非由具有专业秘书资格的人员所担任,而这种专业知识缺失所直接导致的就是系统化知识的缺失,在工作中,往往是先实践,再理论;先上岗,再学习。这种边干边学、边学边干,靠经验的逐渐积累提升掌握工作的方式,往往给工作质量和工作速度带来影响。因此,要严格规范行政秘书上岗制度,对新聘任的行政秘书执行执证上岗标准,对已经在工作岗位而没有专业资质的,按照《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方案》进行职业鉴定,通过职业鉴定这种方式倒逼其专业知识能力的强化。

综上所述,独立院校的行政秘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职位,正确定位职业角色,努力提升专业知识,不仅对于提升行政秘书自身的工作能力极有裨益,对提升独立院校的整体工作水平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成琳.浅析独立院校院系行政秘书工作[J].新西部(理论版),2014(14):121-144.

[2]白泰华.浅谈如何做好院系行政秘书工作[J].职业教育,2014(24):60-62.

在专业化中去行政化 篇6

首先,正确看待校长这一名位。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名校长,其间的工作经历是一段对教育教学艺术孜孜以求并取得了让人瞩目成绩的求索之路。可以说,绝大多数校长都曾经是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一线的“能手巧匠”,也正因为“能”和“巧”了,才被上级行政领导看中,“提拔”成了校长。假如,在成为校长之后,能够将“校长”看成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新岗位,不以“校长”自居,仍然将自己看作是教师群体中的一员,那么,这样的“校长”无论在什么场合,他都会看淡“校长”的名分,都会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继续说教育的门内话,继续做教育的门内事,并努力成为教师群体中最具专业追求的“领头雁”。特别要注意的是,作为校长,不要让自己变得娇贵,更不要把自己视为教师群体之外的一员。身先士卒本是一条非常在理的管理之道,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点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很多时候,我们的校长变得世故甚至世俗,抵制不了腐朽思想的侵蚀,看着别校的校长有宽敞豪华的办公室,于是就想着也给自己改善办公条件,既不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教师的心理感受,无形中使自己远离了教师队伍。听着别校的校长今天请客明日赴宴,便也想着日日觥筹交错,天天风风光光,除了开会就是应酬,在学校管理中变得心浮气躁、狂妄自大,无形中丢掉了当年做校长的初衷。

其次,要学会拒绝。一是拒绝奢靡的生活追求。无论办公条件还是出行条件,都不要随意抬高标准。给教师什么样的标准,就应该给自己什么样的标准。在将校长办公室进行豪华装饰时,请先看一看教师的办公条件,看一看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开会出差用车时,请先看一看学校的相关制度文件,看一看教师外出用车的情况。在对待这些问题时,要从“老板”的角色降到“老师”的角度想一想。“校长”不是“老板”,当“校长”开始追求“老板”的待遇时,那他将会丢掉一名合格“老师”的准则,就会远离管理学校的正常轨道。二是拒绝无效的宴客赴约。一所学校就是一个“家”,人来客去难免会有,校长要敢于对那些无效的宴客赴约说“不”。在当下,“招待”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必“你一拳头我一脚跟”,常日将工作摆在酒桌上。作为校长,我们不能做“酒肉校长”,整日红光满面、酒气熏天、言不达意甚至胡言乱语。要善于绕开可有可无的宴席,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去。三是拒绝过度的功利索求。追求学校的名利是办好学校的重要目标,更是一个校长责无旁贷的义务。校长必须积极地带领全校师生参与到各类评优评先工作中去,但切不可脱离学校工作的实际状况而过度地索求。要尊重学校发展的客观存在,够不到评优标准的坚决不参加,避免人力和物力的无效消耗。对符合教育规律、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优评先,要积极主动地以实际工作获取。校长的目光要犀利,要能够从琳琅满目的评优评先中剔除无效“优”“先”,筛取最利于学校发展的“优”“先”作为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脚踏实地,认真工作,实现真正的“优”“先”。

再次,要“智慧”地处理好学校事务。在其位必然要谋其政,校长作为一个“职”,必然而且必须要处理好校内的一切事务。“处理”不代表“独断”“专权”“世故”甚至“官化”,而应该站在教育的视域内,根据教育的特点来处理教育的问题。一名具有专业化素质的校长,其学校管理应该是充满智慧的。这一点是不容置辩的。作为一名校长,在制定学校管理制度、解决办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必须拓展自己的管理视域,垫高自己的管理基石,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事件中寻觅到学校发展的方向、处理好形形色色的管理问题,并果断地进行科学决策。面对在与教师沟通中听到和看到的信息,作为校长,必定要学会在融合多种有利因素中调整工作路径,并避开非有利因素优化工作策略,积蓄教育的方法,提升管理的理念。如,对站在校长角度的教师提出的批评或者建议,作为校长,就要善于辨其真伪———哪些是合乎教育法规和管理规律的,并能代表大多数人意见的“真”言,哪些是游离于教育法规和管理规律,并且只是代表个体或者小群体意见的“伪”言。

最后,校长必须要有专业特长。校长之所以有“行政化”的取向,最根本的原因缺少了对教育教学的再思考和再研究。应该说,一旦一个校长有了专业特长,他就会远离“行政化”的束缚,真正地具有了作为教育管理者的“我”的特色———在课堂教学或者在教科研上有成效,成为一个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而且必须以学术的引领成就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更多的教师“常教勤研”,成为既能教也能研的“双师型”教师;更需要通过自己的示范,让所有的教师成为“教艺精湛,效果优质”的专业型教师。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研究 篇7

所谓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 是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经过系统的培养和实践, 对管理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 以提升自身的管理素质, 从而更好的为岗位进行服务。所以, 其专业化应该具备以下特点:专业理论、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而随着专业化的发展, 这三个特点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对专业化进行简单的理解, 就是高兴行政管理人员将管理制度作为依据, 并对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不断的提升, 让自己具备更完善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然后对专业化进行不断的完善。

(一) 专业理论

对于行政管理人员而言, 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有较强的责任感, 并定期对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培养。这是由于行政管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就是职业道德。在工作中, 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现在各个方面, 对于管理来说, 只有尽心尽力的履行自身的职责, 才能真正的实习管理的积极作用, 也为高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 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工作精神, 加强对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 在管理过程中将道德理念融入到一言一行中。

(二) 专业素质

优秀的管理人员不仅仅只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而是需要不断对管理内容进行扩展, 力争成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而在现代社会中, 高校想要在激烈的学校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 同样也需要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高校在选择行政管理人员时, 往往对人员的专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

(三) 专业能力

能力是需要经过日积月累而形成的, 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包含多个内容: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反思和不断探索的能力。可见, 这些都需要行政人员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得到, 因此在考虑行政人员专业能力时应该结合其实际情况。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中的问题

(一) 认识不足

我国高校往往重视的学生的学习教育能力, 而忽视了行政人员的管理工作。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环境造成的, 我国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 家长所关心的只是学校历年来的升学情况, 而很少考虑其他因素;另一方面, 学校本事对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1) 我国学者对其专业化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教育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学科, 他对高校的良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管理其实就是服务, 而服务是一项比较简单的工作, 因此就没必要进行专业化; (2) 在对专业化的标准进行制定时, 也同样存在争议, 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的标准实际上是体现管理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但是, 在实践过程中, 高校认为这种标准化由于管理岗位性质的不同也会有所区分, 所以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3) 专业化应该分为不同的阶段, 这是因为行政人员需要经历选聘、入职前、入职后三个阶段, 所以其专业化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

(二) 人员结构失衡

教学学者布鲁布克认为, 高校中的管理工作更多的应该以知识为依据, 不是应该以传统的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进行工作。行政管理人员在制度相关体系时, 需要具备专业素质, 保证管理内容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全面性。这是因为行政管理人员所要管理的人员多数都是一些高素质人才, 所以对于行政管理人员而言自身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性。

而我国高校现有的行政管理人员组织, 由于人员水平存在差距, 导致管理结构也变的负责。这些人员中, 一些受过专业培养的人员, 其专业能力较高, 管理水平和管理见解自然也就高;但是, 管理组织中还有一些学历较低, 甚至不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这些人员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 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 导致管理效率降低。其次, 行政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知识普遍比较落后, 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凭借一些过往的经验, 导致管理体系得不到发展。而体系的不完善, 人员经不能进行清楚的分工, 对于一些管理中的错误就不能责任到人。所以行政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往往都是被动的进行工作, 行政管理的作用就不能真正的发挥。

三、加强人员专业化措施

(一) 设立人员培养部门

虽然, 我国已经针对行政管理工作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课, 但是由于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 每年毕业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而言, 在岗位中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磨合才能真正的适应工作, 所以, 高校可以结合岗位需求多专业课程进行改善, 也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课程进行改革。同时, 为了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岗位, 也可以开展一些实践课。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后, 通过实践可以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真正的将理论知识和岗位工作相结合。

(二) 加强后期培训

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所以人员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不断的进行培养和学习。而且随着工作时间增加, 一些人员难免产生松懈的想法, 定期的开展培训, 一方面可以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人员的积极性。

培训的内容当然要以专业化为主, 而且这些内容一定是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可以用到的。所以, 除了对书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 还要结合一定的实际内容, 从而真正的达到培训的目的, 并真正的发挥后期培养对人员的指导作用。而管理人员中, 必然存在这专业水平的差距, 在培训的过程中就要根据不同人员的水平进行特别指导, 保证培训的多样性。

(三) 完善激励制度

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中需要完善的激励制度。这是薪酬是每个人员的基础动力, 更是员工物质需求的保证, 也是对自身价值最好的体现。随着专业化的提升, 薪酬也需要不断的提高。这是专业化意味着人员能力的提升, 人员对薪酬的要求就会增加, 而合理的薪酬制度也是吸引人才的有效方式。

四、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了解到高校在不断改革中, 对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也有了新的见解和认识。这是因为随着竞争方式的不断增加, 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中的必然产物。行政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对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进行提高, 才能提升管理水平。同时, 也可以通过上述措施, 对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行调度, 保证行政管理人员可以更快的适应高校的发展。我国高校的改革已经是必经之路, 那么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也必然会发生改变。

摘要:在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在开展九年义务教育之后, 我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不断攀升, 而入学率的不断增长, 导致高等教育已经发展为大众阶段。而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也必然成为发展的趋势。所以吗, 建议一套完善、科学且全面的管理体制是高校改革中必经之路。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职业有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纵观我国高校的管理制度虽然已经成型, 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进行研究, 寻找其发展中存在不足, 并提出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

参考文献

[1]杨兴防.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006.

[2]胡冠中.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研究[D].天津大学, 2009.

行政专业论文 篇8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传统行政法学课程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五大部分, 分别为导论、主体论、行为论、程序论和监督与救济论。导论主要讲授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主体论主要讲授行政主体、受委托组织、行政相对人概念和制度;行为论主要讲授行政立法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程序论讲授行政程序法制的一般理论、行政程序的分类。监督与救济论讲授行政复议、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和行政诉讼。

在上海海洋大学, 公共管理系行政法学是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的, 于第6学期开课, 3学分, 48学时。从教学时间角度看, 覆盖以上全部内容并不容易, 从教学需要角度看, 学生多希望能够学习到可以直接应用的内容。因此,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点式扩散的选择方法。在每一论中选取了若干点进行讲授, 其他内容作为学生自学内容以作业形式布置。在进行删减的过程中, 主要将行为论中的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命令、行政规划等涉及较多理论争议或实务操作难题的部分剔除。选取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征收为教学内容。其他部分以概念和制度操作层面的内容为讲授重点。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行业院校, 本专业的行政法学应与海洋执法、海洋管理相结合。作为上海海洋大学公共管理系的核心课程, 行政法学设置方向具有明确的海洋行政执法特色。本课程作为海大的法学课程, 一直力图做到具有行政法学课程本质与海洋大学学科特色紧密结合的特点。在历年的教学实践中也一直秉承这一理念。在此基础上本课程总结出了两点教学原则,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二是行业特色与行政法学一般制度相结合的原则。

在日常教学中一般运用如下教学方法:讲授、讨论、问答、小组汇报、辩论、模拟法庭的形式。

讲授主要是在学生课后预习的基础上, 对重难点的讲解。本次建设的重点是将“微课”理念纳入到教学实践中。具体做法是, 课下录制10-15分钟基本知识点的学习指引, 要求学生课前观看, 并按照指引学习。对需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微课”讲解。对已经录制过“微课”的知识点课堂上主要采取提问形式进行检查和考核。

讨论主要以教师作为核心主持人, 本课程一般每年修学学生数量在170人左右, 可以分成10组, 每组选举一位组长进行组织协调。教师按照课后布置的背景资料选择讨论的主题, 并预先设置3-5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每个问题讨论的时间可以限定在8-15分钟不等。每组讨论后推选一位同学回答问题, 回答效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主要标准为:回答是否主题明确、观点是否正确。因为时间所限, 每节课不能所有组别一一回答, 但是教师随机选取2-4个组别的方法, 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危机意识。

问答主要作为对学生课后资料是否学习理解的考核工具, 以及学生上课是否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的方法。教师提问学生能够听懂听明白、学生回答是否流畅正确, 都是平时成绩给予的依据。由于课堂学生人数众多、时间有限, 因此教师打分的过程要客观而且迅速。初步设想的方法是选取6人作为学生助理, 每人分管20名学生名单, 教师根据回答表现给予A/B/C三个等级的打分, 6名助理, 辅助记录。6名助理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预, 也可以最快地记录学生课堂表现。这将成为学生成绩的非常客观合理的依据。

学生汇报发言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 15分钟以上的发言将被强行停止。学生汇报发言的内容是教师课堂上课前预先布置的网络平台的内容。初步设想为“问题-对策”模式发言, 即教师提出一个现阶段社会存在的行政法问题, 学生经过准备给出解决对策。这一方法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一般情况下, 网络平台布置的作业应先于上课时间的5天以上, 以此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思考。发言的内容根据当堂课所处模块的不同而不同。第3、4、5编所涉及的内容适合本教学方法。这三编都有当今我国或者世界上发生的最热点的管理问题、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和经济问题存在, 具有较大学习价值。

辩论是考查学生法学逻辑思维最好的工具。“程序正义VS实质正义”是法学家一直争论的焦点, 让同学们以行政法学案例作为佐证, 抽签决定正反两方, 在课堂上进行辩论, 有利于考查学生理论知识运用的能力, 也可以提高思维反应、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

模拟法庭是让学生了解诉讼程序最好的学习方式。教师提供学生一个案例, 学生自己分析管辖法院、受案条件是否具备、自己写作诉讼状并自己安排模拟法庭角色和程序, 最后做出判决。整个过程的进行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知识的最好总结和考查。模拟法庭将安排在接近期末阶段进行, 可以起到对行政法学课程的回顾与复习的作用。

三、实践教学的探索

《行政法学》是一门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学科, 法律实践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合格的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一个必经环节。通过亲自参加司法实践活动, 可以使学生了解行政诉讼案件审理的实务操作流程, 并可以在实践中体验如何运用理论原则、如何选用方法技巧, 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行动, 把在课堂上掌握的价值观念内化为指导行动的意识, 成为知法、守法、用法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据此教学目的, 目前本课程设置了两块实践教学模块:行政诉讼庭审的旁听和模拟听证会。

在行政诉讼庭审旁听活动中,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至上海市任一人民法院的行政庭旁听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过程, 并填写“行政诉讼案件庭审旁听记录表” (用A4纸打印后于第15周周一中午12点前提交电子版于EOL平台“作业提交区”, 电子版、纸质版交课代表转交于任课教师。图1为记录表) 。实践时间是第1周至第15周的任何时间, 视法院庭审时间而定。学生自主选择。实践主体是以小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集体行动, 提交一份记录表。此次实践活动占总成绩的10%, 满分10分。评分标准为: (1) 小组全体成员在法院门前留影。全体成员得分一致, 未去成员0分。也可自己提交一份记录表。 (2) 记录表提交得10分, 填写优秀得11分。

模拟听证会实践学习是由同学们自己组织一场模拟听证会。听证会的主题是“《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草案) 》的立法听证会”。模拟听证会将在公共管理实验室进行, 全程录像。希望通过模拟过程达到以下学习目标:一是使同学们了解听证的程序过程;二是探讨生活垃圾分类应否以法律形式约束及就《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草案) 》的内容分析探讨。实践时间是第11周第一次上课、地点是公共管理实验室。所有同学发言电子版、纸质版均于11周周五12点前交给课代表转交给任课教师。同样, 截止时间同时上传到EOL系统的作业提交区。实践主体是将整个班级分成2大组, 每组内部分工自己分配。此次实践活动占总成绩的10%, 满分10分。评分标准为:所有发言、程序内容电子版、纸质版内容优秀5分、良好3分、及格1分。模拟过程表现优秀5分、良好3分、及格1分。

四、总结与反思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发现对于本门课程, 过程考核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但如果设计不当会导致主观评分色彩过重的问题。因此, 课程设计了以下的评分模块, 试图做到相对合理、科学、公平——基本概念抽查随堂考、小组报告发言、开放式问题讨论观察、出勤率、辩论表现、模拟法庭参与表现、期末闭卷考试7大部分, 做到主客观评分标准相结合。具体方案如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 (60%) +期末考核 (40%) .平时成绩60分=随堂抽查10分+小组发言10分+开放讨论10分+出勤率10分+辩论表现10分+模拟法庭表现10分。从以往修学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知道, 本课程内容在公务员考试、升学考研和公司入职考试中都有较大比例的涉及。因此, 在日常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们会适当涉猎以上考试内容。

另外, 教学中任课教师还发现, 行政法学中大量的专有术语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距较远。在讲授中将术语转化成日常用语解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改善理解效果。如行政主体可以替换为政府、行政相对人可以替换为百姓。如此概括虽略显不严谨, 但在和同学们解释他们之间的具体差异后, 学生反而记忆更深刻。因此, 将术语生活化、简单化之后, 再解释分析是本课程教学的又一经验总结。

摘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 非法学专业的行政法学课程应与法学专业行政法学课程存有不同。上海海洋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的行政法学课程将实践性、行业结合性贯穿课程教学整个过程。通过行政诉讼庭审旁听、模拟听证会等实践教学方式达到使同学们掌握并运用行政法学基本概念和制度的目的。

关键词:行政法学,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房文翠.法学教育中的法学实践教学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06) .

[2]田宏伟.诊所式法律教育:法学实践课改革新尝试——美国法律实践教学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 2007 (01) .

[3]王颖敏.非法学专业行政法学课程的教学分析[J].南方论坛, 2014 (04) .

[4]冯林林.论高校非法学专业行政法学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J].南方论刊, 2009 (07) .

行政专业论文 篇9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在1996~1997年间,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做了一次较大的调整, 将原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的行政学专业归入公共管理学科之中, 并命名为“行政管理”。由此可见, 行政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其学科发展史并不长。在笔者看来, 中国经济社会与政府机构的转型与改革, 一方面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另一方面也对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一、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意义

首先, 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有助于增强该学科的活力。截至2011年5月, 国内共有34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行政学类的本科专业, 由于该学科在中国起步晚、发展历程短, 目前只有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有限的高校在该专业师资配备、教学方面走在前列, 相比之下, 其他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不平衡, 参差不齐。所以, 从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入手, 能够促进该学科与国外教研的对话与接轨, 使之适应于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诸领域的发展要求, 最终有助于推进其自身学科体系的完善。

其次, 对于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的高校本科生而言, 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如果能够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 把实践性与创新性结合起来, 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专业的积极性、激发其时代使命感与职业责任感, 又有利于加强在校本科生的行政管理修养与素质, 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的要求, 增强就业竞争力。

再次, 对于全国高校而言,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助于推动高校教育模式创新, 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从表面看来, 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好像已经形成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 但事实并非如此。探索一种兼具创新性与针对性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有助于使高校行政管理学科由当前的“注重理论”向“注重实践”转变, 推动行政管理专业设置合理化、师资配置科学化、学生培养专业化, 逐步与国外接轨。

最后, 对于政府与企事业单位而言, 在政府机构改革与企业流程再造的背景下, 探究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新模式的着眼点在于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日常行政管理培养高素质人才, 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人事选拔与机构重组改革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 以更好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与企业的绩效水平。

二、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路径

1、依据行政管理专业属性, 推崇案例教学与“情景仿真模拟”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 准确定位行政管理专业, 依据学科特点授学是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立足点。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其表述为:“本专业培养具备行政学、法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 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通过这种表述, 我们不难看出, 行政管理专业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行政学等学科领域, 跨度非常大, 可以说“行政管理专业是多个学科的综合体”。行政管理学专业本是一门实践性与适应性较强的专业, 然而在高校的实际教学中理论性过重, 而理论性较强的科目理解起来比较抽象。笔者建议将案例教学法引入, 辅之以“情景仿真模拟”。通过案例教学, 让学生从某些晦涩难懂的理论中解脱出来, 接触活生生的案例, 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 学校应聘请有关企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或当地政府机关中的公务员现场进行“模拟企业招聘”或“公务员模拟面试”等, 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角色的扮演, 并能针对疑惑问题当面请教企业或政府部门的有关人员。

2、改革教学内容, 按照市场与政府的需求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课程。行政管理专业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广, 笔者所在的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将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为管理学类、行政学类、政治学类、经济学类、社会学类、法学类共六大类。行政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通常意义上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定位是为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培养行政管理人才, 然而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各专业在报考政府机关职位时基本上都站在同一起跑线, 因而使得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丧失优势。此外, 当大中型企业在招聘经济、秘书、法律等专业的职位时, 行政管理专业自身庞大的学科体系导致该专业针对性不强, 缺乏自己的特色。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什么都懂一些, 但又不是很精通, 往往处于尴尬境地。笔者建议可将行政管理专业细分为企事业单位方向与政府管理方向, 同时灵活地增设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在行政管理企事业单位方向中, 整合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学等课程;在行政管理政府管理方向中, 设立市政学、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行政管理学等课程, 这样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学科的实用性与适应性。

3、改变“填鸭式”的课堂授课方式, 减少对多媒体等教学设施的过度依赖, 适时改变师生角色。长期以来, 行政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重视老师的主导作用, 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教法”轻“学法”;整个过程贯穿于课前、课中与课后。在课前, 教师认真备课;在课中, 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讲授教材内容;在课后, 教师布置小组或个人作业以充当学习成绩。教室中的投影仪、电脑等设备一方面极大地为教师授课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师生容易沦为这些教学设施的“奴隶”。教师把所要讲授的内容全盘搬到投影仪上, 学生不假思索地抄课件, 做笔记, 省略了问题的思考过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 大脑思维的惰性因素增强。笔者认为, 在课堂上应该以人为主, 以机器为辅。在讨论案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应扮演主导角色, 教师点拨答疑。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头脑风暴”, 在课堂上掀起一场热烈讨论的学习氛围, 并适时地抓住机会与学生尽可能多地互动, 启发学生的心智。

4、突破传统的行政管理教学模式, 积极引入实践教学。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往往重视知识理论的传授, 忽略心理素质, 智能结构的培养。国内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校外的实习基地少, 不能满足学生岗位实习需要。相反, 国外公共行政教育非常重视实践教学。例如, 法国国家行政学院的学生有一半时间在校外学习, 加拿大行政官员培训学院的学生有70%的时间在课堂外。行政管理专业在国外发展比较成熟, 类似的人文科学在国外地位较高, 不少国外顶尖大学成立专门性研究院, 如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等。纸上谈兵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笔者看来, 高校一方面应重视起课外实行基地建设, 申请专项资金搞好学校的电子政务实验室以及企业文化与战略研究室;与此同时, 也可将研究生教学运用到本科生教学中, 锻炼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定期定量组织学生到行政机关、公司企业等实际部门, 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实习, 使学生了解行政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具体方法, 以加强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此外, 邀请校内外专家和官员来校作专题报告, 营造该专业领域的学术与实践氛围。

参考文献

[1]杨述原, 李百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 2006.6.

[2]陈振明.行政管理专业由传统的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 2001.10.

行政专业论文 篇10

关键词: 高校 行政管理专业 教学建设 发展规划

加快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步伐,加快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与创新,培养更多我国现代化时期需要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已成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出发,对如何加强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建设和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一、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自1998年我国教育部将行政管理从政治学中提取出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建设和发展时期。历经十几年的辗转变化,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日渐走向成熟,教学条件逐渐完善、课程设置更加系统全面,以华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为例,其中必修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就达24个科目,其内容从法学导论、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社团管理工作以及政府经济学等涉及多个领域,充分体现出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与我国行政法规教育和行政管理知识相结合的专业特色。然而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1 课程设置与教师专业素质之间的矛盾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目前来说有了一个科学、系统的发展,但与此而来是从事行政管理专业师资力量的欠缺。一方面是专业教师匮乏,有的高校还存在“一师多用”的现象,很多教师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在承担其他学科教育的同时“兼任”行政管理教学,这使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本身为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创造参与学术交流、专业培训的条件较少,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专业教师缺少参考、改进和与同行切磋的机会,其专业能力总是停留于某一水平无法实现提升与跨越,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关系使其教学实践水平也在低层次徘徊不前。

2 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有待创新和提高

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已经是教育改革形势下的老生常谈,但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仍无可避免的存在着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要么就是教师抱守“传统”不放,依旧延用重复单一、单调乏味的“说教法”、“讲解法”,强调专业理论学习,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要么就是有的教师将创新简单的理解为一味摒弃和颠覆传统教法,在教学方法上忽略教学实际,过于追求“新、奇、特”,与行政管理专业的严肃性相背离。

3 专业教学实践平台缺少有效建设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学科,很多学生专业毕业后会直接走上岗位从事行政管理以相关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行政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很多高校显然并不重视实践平台的有效构建,而是将更多人力、物力、财务投入到理论教学中去。有的学校根本没有自己专门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而有的学校虽然进行了投入却不重视科学规划,使得管理混乱,实际效益无法突显。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学无所用,无法被社会接纳和认可。

[HTH]二、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建设和规划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最终目标和根本任务就是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而判定人才质量的标准就是社会需求,因此,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以及教学建设与规划的重点都应围绕社会需求全面展开。

1加强师资建设

师资力量决定着教学质量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之间存在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专业教师之间的人才竞争。而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与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必须要秉承“面向社会、突出特色”的教育原则,加强与兄弟院校和社会的联系,通过优劣互补、资源共享的方法建设一支专兼结合、配置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一方面要为专业骨干教师创造到相关单位进行“挂职学习”的条件,提供更多参与行政管理具体工作的机会。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聘请具有成功经验和较高的理论素养的专家、学者、政府人员、企业负责人等来担任行政管理的“兼职”教师,作为专业师资力量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2 加强教法改革建设

教学方法的创新建设就是要让学生以对知识的理解为工具,完成学生个体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既要避免“墨守成规”又要杜绝“急功近利”。要综合行政管理专业学科特点,通过传统与创新方法的有机结合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法学导论就可以采取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现场参观“三者合一”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案例教学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对具体的一些行政管理案例的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学会站在行政管理的专业角度去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行政管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在具体运用中还要注意:一是案例选择应切合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二是应选择教师对其有着独到见解和深刻认识的案例,以此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三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动态新课堂。

3 加强实践场地建设

近年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无法与工作需要相适应,整体素质与能力有着一个下滑趋向。提高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更多参与实践的条件与机会,因此,加强实践场地建设势在必行。一是要重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各项投入,对已建实验室的高校要提高实验室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效益;二是要加大实践基地建设,如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通过创办工厂的方法为实践教学提供场所,没有条件的院校要通过院外实习基地的建立来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同时还可以加强与相关单位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置身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从工作人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中积累经验、增长见识,真正实现行政管理学习的“知行合一”。

从行政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中可以看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想获得长久发展仍需经历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作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输出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只有立足现实,认清形势、查找不足、强化措施,重视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建设与科学规划,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国强 内蒙古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 10(5 : 37-40

[2] 汪辉勇, 魏红征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2, 19(2 : 121-124

[3] 杨荣帆 浅析普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高效课堂建设 科教导刊, 2013, (14 : 43-44

行政专业论文 篇11

一、准确定位, 科学确立培养目标

各高校应根据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社会需求, 结合区域发展情况, 立足自身办学特色, 对所办行政管理专业进行准确定位, 确立相应的培养目标, 避免专业设置上的“趋同性”。

(一) 审视专业发展定位

在知识架构上, 应以管理学、行政学为基础, 不应过于强调政治学和法学;在人才适用领域上, 应以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主体, 不应过于强调党政机关;在从业岗位性质上, 应定位于基础管理工作, 而不应过于宽泛;在人才培养类型上, 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 而不应过于笼统, 如高素质人才、高水平人才、复合型人才等。因此,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应以培养具备管理学、行政学方面知识, 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从事基础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

(二) 合理设置专业培养目标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地区间差异明显, 对人才有不同的需求, 且高校分布广泛, 类型多样。高校应认真研究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及对人才的需求, 同时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定位, 确定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民族地区高校可着重培养能够从事民族地区事务管理的行政管理人才, 政法类院校可着重培养司法体系的行政管理人才, 医学类院校可着重培养卫生行政方面的管理人才。

二、突出特色, 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目前我国开设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很多, 尽管“各高校拥有的资源不一, 条件优劣不等, 但同一专业所开课程基本雷同, 并且一成不变”[3]。合理设置能够支撑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是问题的关键。

(一) 突出管理学特色

尽管行政管理学已被纳入公共管理学科, 但“当今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尚没有摆脱政治学对它根深蒂固的影响”[4], 在课程设置中政治学类课程占有较大的比重。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突出管理学取向, 以培养学生科学的管理理念、良好的管理能力为中心来搭建专业课程体系, 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由理论型向应用型的转变。

(二) 突出实践性特色

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 但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倚重理论学术类知识的教育, 而忽视实践应用技能的传授与培养”[5]。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更加突出实践性特色, 不断增加管理定量分析、文书写作、办公自动化等实践性教学内容, 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 突出模块化特色

我国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着明显的政府管理偏向, 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以政府管理为中心的单一化特征。但从目前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看,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分方向设置课程模块, 如政府管理模块、企业行政模块、社会管理模块等, 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四) 突出专业化特色

“各地各类高校应该根据自身优势办出有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 避免与其他学校同一化”[6], 如农林类院校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可多设置林业行政、土地行政方面的课程, 医学类院校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可多设置卫生行政方面的课程, 财经类院校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可多设置经济行政、财务行政方面的课程。

三、重视应用, 加强实践教学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已成为共识,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需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 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 增加实践类课程内容的比例

在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中, 除设置相应的理论课程外, 还应增设实践类课程, 以及在一些课程中增设实践环节:不仅要增加如社会调查与统计、管理定量分析、公文写作与处理、电子政务等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 还要在本专业的课程中增加实践性环节, 特别是传统的理论性课程, 如行政学原理、政府经济学等。

(二) 充分发挥专业实验室的作用

专业实验室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 应立足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专业实验室的作用, 开设如电子政务、管理定量分析、办公自动化、公文写作与处理、人力资源测评等课程实验, 为学生搭建模拟锻炼的平台, 促进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结合。

(三) 加强校外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对实践教学而言, “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实习基地, 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性, 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专业意识”[7]。各高校应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建立实习基地, 定期组织观摩和实习活动, 使学生通过亲身接触, 了解不同组织行政管理工作的环境和要求, 熟悉行政管理运行的步骤和程序, 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从业能力。

四、强化师资, 优化教师结构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教学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 不仅要充实教师数量, 还要不断优化结构, 逐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一) 充实教师队伍的数量

课程是开展专业教育的载体, 类型和数量众多的课程需要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来承担, 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由于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突出特征,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师队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 需要构建一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有机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 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

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 不断改善教师队伍职称、学历、专业等方面的结构。注重引进具有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人员, 改变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化的现状;多引入一些高职称、高学历的公共管理学科人才, 提升教师队伍发展的潜力;多聘任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素养较高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从业者担任兼职教师。

(三) 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

注重团队建设, 强化制度保障, 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改革,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推动教学与科研的相互结合。当前高校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 理论知识丰富, 社会实践匮乏, 对实际行政管理过程缺乏认识和了解。应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通过专题调研、挂职锻炼等形式, 使教师积累行政经验, 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五、创新方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 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努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出优秀人才。

(一)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宗旨, 结合课程性质和内容, 联系中外行政实践, 积极引入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 努力实施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创新考核内容和方式

要改变采用单一的书面考试、偏重理论识记的传统做法, 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在考核内容上, 立足专业基础知识, 突出专业核心能力, 注重考查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在考核方式上, 可引进面试、口试、行政案例分析、行政专题调查等方式, 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重视学生第二课堂

学生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丰富校园生活的重要途径。在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 应该加强对学生第二课堂的引导和指导, 让学生通过参加辩论赛、课外兴趣小组、学生社团活动等, 加强对自身能力与素质的认识, 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寒暑期社会实践, 使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 促进理论知识和现实实践的结合。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一项基本任务。在高等教育加速发展、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 密切关注社会需求, 准确定位核心能力, 有效地进行核心能力的培养, 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是当前行政管理本科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摘要: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组织协调、人际沟通、公文处理、计算机操作、调查研究、信息处理是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可以通过科学确立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内容、不断加强实践教学、逐步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培养本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

关键词:行政管理,核心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俊松.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思路探讨[J].才智, 2011, (1) .

[2]王雪军.社会发展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能力与素质提出的新要求[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 (9) .

[3]申滢.关于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专业 (本科) 课程设置的思考——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

[4]杨诚.从公务员考试看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 2011, (1) .

[5]刘学民.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0, (3) .

[6]井西晓.行政管理专业 (本科) 就业形势与专业定位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 (7) .

上一篇:高分子聚丙烯酰胺下一篇:卒中后抑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