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创

2024-10-08

大学生科创(精选12篇)

大学生科创 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科创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环境下,大学生容易出现质疑自身科研能力不足、困惑学习方法不正确等问题,不利于科创的有效开展。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2]。应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激发其创新潜能,使其纠正并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引导其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加强其科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 大学生科创遇到的主观问题

大学生科创的阻碍因素可概括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方面有学校保障体系不足、科创经费缺乏、指导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等因素,而对于科创主体的大学生,则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 陷入只重成果,忽略综合能力提高的误区

科创不像学风、文明修身建设等,后者周期长,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长期培养和孕育,培养周期往往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效果也很难直接评估,但科创通常以竞赛及其成果奖励级别来进行标识。为促进科创在校园内的开展,高校会大力宣传获奖学生和团体,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获奖来争取奖学金和深造机会;对于指导老师而言,急切需要学生获奖来证明自身带队水平。获奖的基础是成果,但如果功利性地只追求成果,短期内可能有效果,却无法促进科创培养体系长久有效地开展,使科创被浮躁的氛围所包围,可持续性很难得到保证。学生受这种氛围影响,容易产生好高骛远的不良心态,使其对科创的印象,不过就是一张证书而已。这显然背离了国家、高校推广科创的本意。

1.2 科创思路不清晰,主观盲目性较大

可以说,没有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寻找科创研究方向的可能性很小,很大一批科创团队在开始阶段就会分崩瓦解。比如在节能减排大赛中,有学生今天提出要建立一套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过了一段时间后又转向研制智能节电家居系统。当然这种发散性思维很好,但需要指出的是,科创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求在短时间内有重大发现和发明,更突出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学生在开始阶段都倾向于定比较高的目标,很难一下子上手,导致很强的挫败感,陷入更换方向和再次迷茫的死循环,原地踏步,浪费时间和精力;但如果定的目标过低,很容易完成,其锻炼价值和课题实际意义会大打折扣,甚至让学生产生科创只需要照搬他人理论和成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可以成功的错误认识,产生盲目的自信。如何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理清思路,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和可行性的调研,是广大大学生群体普遍面临的问题。

1.3 科创成就感不足,容易受外界环境诱惑

如果周围多数同学以考试合格就满足,打打游戏来消遣的态度度过四年大学生活,牺牲自身学习和休息时间,参加科创的同学很容易出现成就感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今考证风、实习风、创业风的社会环境下,考证、实习、创业对未来求职和就业从短期内看确实作用更显著,导致很大一批学生一开始都乐于报名科创,后期在其他同学的影响下放弃了科创,很难有人一直坚持到底,尤其是高年级学生。

1.4 团队合作能力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不高

新时期大学生以90后和独生子女为主,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视野更加开阔,个性也更独立,在一些项目上倾向于自主完成,在团队协作、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同时,对于很多事情都抱有过高的期望值,缺乏应对挫折的勇气和毅力。因此当自身目标未能实现时,就会变得十分沮丧,表现出很强的挫败感,甚至出现一些自暴自弃的极端情绪。然而科创一般都是团队项目,要求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分工,比如在飞思卡尔竞赛中有摄影组、控制组、结构设计组等,如果一味单打独斗,不注意统筹各个分队发挥合力作用,很难将一个符合大赛要求的成品做出来,尤其设计出成品后还涉及各项调试工作,缺乏团队合作和抗压能力,注定将使得科创之路变得异常艰辛。

2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策略

积极心理学主要在于帮助普通人或者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效力地发掘并利用自己的内在优势和潜力,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和生活品质。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的鲜活力量,是思维最活跃,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群,将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用于指导大学生科创工作,对提高大学生科创覆盖率和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积极心理学重在以正向情绪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开发人的潜能,这种正向情绪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发挥作用。第一,主观角度:满足、自豪、成就感、自信心等积极体验对人的激励及作用;第二,能力角度:这种特质在内在表现为一个人做事的积极态度,包括坚毅、自我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好奇心和创造力等,外在表现为执行力、创新能力和责任感;第三,集体角度:主要是积极的组织系统对人的影响,比如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的能量对培养大学生责任感、利他行为、职业道德所产生的积极作用[3]。

基于以上三个角度,本文提出了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大学生科创的四种方法,分别如下:

2.1 注重因材施教,强化个性化发展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差异性,关注人的个体发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及对不同事物的热情,这就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品质提供了空间和思路。通过个性化教育唤起学生的知识和智慧的觉醒,把动力从外在转向行为的自觉,无限潜能得以开发,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3]。在科创中,部分学生擅长建立数学模型,其他学生计算机编程和动手能力较强,另外有一批学生在找创新点和研究思路方面有特长,甚至还有部分同学在科研能力上有所欠缺,但他们在组织管理、统筹各方面要素上有专长。对待他们,绝对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天空任鸟飞,以兴趣和成就感来促进科创,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2 营造积极氛围,构建育人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各种体验和行为是与外在环境、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的,各种人际关系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现在的创新越来越强调团队创新,即使是个人创新也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4]。环境影响人,同时环境也能造就人。加强科创的宣传力度,在比赛报名期间通过海报和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地宣传,同时开设获奖学生经验传授讲座和教师竞赛指导课,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科创。对于获奖或在过程中有重要进展、表现积极的团队或个人,提供专项奖学金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让获奖学生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通过树立榜样的形式激发那些未参加科创学生的参赛热情,对于正在参加竞赛的学生而言,此项举措稳固了其参赛信心。总体而言,需要构建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来促进整个学生队伍创新氛围和科创精神的养成。

2.3 加强科研实践,增强积极体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个体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价值的实现[5]。大学生参加科创时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学习积累来进行科研实践,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并培养自身学习新知识、沟通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希望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促进自我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快乐、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充满信心地去面对生活的挑战,感知生活中的幸福。反之亦然,当学生具备了乐观、自信等积极向上的心态时,必然也乐意参加各类科创活动,并享受其中的过程,将科创作为一种学习和自我储备,这就做到了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此外,通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科创实践,学生的创新视野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加强科研实践的机会,如成立大学生科创工作室、创新创业园、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等,积极引导学生在各类社会生产、科学研究实践中发展积极心理,并在积极体验下反哺创新实践,提高实践质量。

2.4 强调能力培养,注重价值引导

强调个人能力的综合培养,弱化培养过程中的各类成果、指标和考核,将每个学生看成是具有潜力的,以欣赏的眼光鼓励他们发挥自身潜能,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意识、价值理念的培养,实现全面育人功能。科创既要教会学生参加比赛的技巧,更要在最后养成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人格。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通过外在的物质激励,比如奖励和鼓励,可以有效地增加人的动机,但其作用有限,随着某种外在需求的满足,人的动机会减弱甚至消失,只有通过内在因素才能无限激励人的行为[3]。因此,只强调加强大学生科创物质保障和激励,忽略学生创新思维和习惯的养成,无视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不利于科创的持续开展。学生如果有好的点子,或者其他的闪光点,一定要及时给予各种正面的评价,强化其积极心理,这里的闪光点不止是创意或思路,也包括集体责任感、利他行为、注重学术道德等各方面,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贯穿价值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学生内在的正能量。

3 结语

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大学生科创中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需要充分认清当前形势和困难,注意方式方法,在合理应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提升其参加科创的主观幸福感,激发大学生的潜能,逐步促进积极心理学与科创的有机结合,最终促成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积极人格品质的养成,助力高校育人机制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

[2]Sheldon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16-217.

[3]罗汉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3):87-89.

[4]颜琼,罗来松.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31-32.

[5]陈念.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5):52-53.

大学生科创 篇2

在大学里有很多的空闲时间,很多大学生都虚度了这段光阴,不过还是有很多同学能够清醒的意识到在大学中是要学习的,所以同学一合计,就想出了要在学校中开办一个科创中心的想法,大学生科创中心工作个人总结。这个想法得到了包括老师在内的很多人的赞同,大学生就应该不断的开拓创新,不断的挑战自我,这才是刺激而又生动的大学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的科创中心正式成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科创中心还年轻,我们的第一届走的很慢,但是我们走的很踏实。这一年的工作虽然有很多可取之处,但我们不会就此满足,因为我们要走的路其实还很长,这条路上必然有荆棘,有坎坷,但是在团总支的关怀和学院领导的关心下,我坚信,科创中心的未来是光明的,机电学院机械创新的氛围会更浓厚。起初,我们刚向学院提出创立“学生实践中心”的时候便受到了机电学院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机电学院团学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随后我们于2010年5月份被正式并入到机电学院团总支,并命名为学生科创中心,并拥有了自己郑州医药代理加盟的办公室。从此学生科创中心接受品牌食品加盟的领导,在团总支的带领下开展工作,为机电的同学们服务。机电学院团总支学生科创中心于2010年10月份开始策划,它是由一群自信,敢于挑战的同学组成的学术性的、动手性的组织团体。从策划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在接近一年的学生科创中心各种各样的工作中,我们不仅取得了成功,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并吸取了不少的经验。1.在科创组中,由于各小组组长基本上都是07级学生,自己本身也缺乏专业知识,所以在带领一个组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问题。我们计划在科创中心下一届里在各小组设多一名技术顾问,由这一届07级中表现出色,专业知识和技术较好的成员中进行选拔。2.由于中心刚刚成立,我们都缺乏许多方面的经验,部门之间的分工和配合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工不明确,通知落实不到位等;科创组内出现责任不明确,具体工作落实不好;中心成员之间缺乏了解和认识等。对于以上的问题我们都在本学期中进行的改进,如具体责任落实制,一项任务或者工作具体的落实到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负责;增多了中心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活动。3.由于起初招新时盲目的扩大招收人数,造成新生进入科创中心的门槛过低,出现部分成员积极性不高而且影响其他成员积极性的现象。如何调动和提高成员的积极性问题成为我们的难题,经过我们的努力,情况有所好转,随后我们进行了人员的精简,具体名单最终见最新的全体名单。4.在组织策划和举办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我们都取得了珍贵的策划织活动的经验,个人总结《大学生科创中心工作个人总结》。例如应该如何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如何让成员主动的承担责任,培养他们对于的集体荣誉感,并使他们意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体会到作为组织者的不易,让他们得到锻炼。在全体成员共同的积极努力和食品下,到目前为止,学生科创中心除了配合团总支进行了院运动会,迎新晚会等一些团学安排的具体工作外,还进行如下几项活动:

一、承办了学院主办的食品加盟创新大赛。南京品牌食品加盟的二十三份作品中,仅科创组成员就占了九份,其中08级新生作品两份。现机械创新大赛初赛已经圆满加盟,目前正处于最后的复赛阶段。

二、科创组各组组织成员进行结合本小组的知识的学习。如:

1.机械创新小组组织成员学习了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等方面的知识; 2.飞思卡尔小组进行了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学习;

全球经典的科创中心模式 篇3

硅谷是全球公认首屈一指的科创中心,它不是一个行政区划,并无政府专门推动,而是市场自发形成的科创中心。斯坦福大学被誉为硅谷创新的灵魂,在硅谷排名前五的苹果、惠普、谷歌、英特尔、思科无一不是科技界的明星企业,2013年硅谷获得的风投和天使投资分别占美国加州的77%和87%。

纽约模式

将科技创新与国际大都市全面转型升级相结合,拥有9 家重要学术研究机构,175 家医院、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和全球领先的斯隆—凯瑟琳癌症治疗中心等均位于纽约,纽约还拥有19 名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纽约大都市区的国家科学院院士人数亦居全美第4 位,雄厚的人才资源为纽约加强科技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

以色列特拉维夫模式

本土初创企业与跨国公司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特拉维夫被称为“世界第二硅谷”,拥有除硅谷外全球最集中的高科技企业群,也是全球初创企业密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目前在该市已集聚了240 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其中IT和软件行业占30%。此外,特拉维夫还致力于吸引外资、为创业提供融资机遇,以色列80%的国际银行、风险投资以及数目众多的国际律师事务所都位于特拉维夫。

新加坡模式

政府主导创新和离岸科技创新的典范。作为新兴经济体,新加坡注重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和推动作用,政府制定专门规划,从1991 年开始,新加坡连续实施了5 个科技“五年规划”,并且出台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2002 年新加坡推出一项计划,要在10 年内把3000 家本地企业提高到创新级标准。2006 年又推出了“企业科研创新计划”,进一步促进10 万多家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

大学生科创 篇4

一、南化院中山科创园概况

南化院中山科技创业园, 由南京化院、南京化学工业园、南京中山科技园三方共同出资, 同时联合南京市六合区政府、大厂街道、南化集团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建设, 是一座从事绿色化工、新材料为主的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创业园区, 同时也是一家具有化工特色的专业型孵化器。截至2013年8月, 科创园入孵企业已达到67家, 其行业涉及绿色化工、新材料、机械设计、信息技术等, 为社会提供了200多个就业机会。除了高科技企业, 园区现有2名高层次人才成功入选南京市“321人才”计划。园区组织机构见图1, 包括一器、二平台、二基地、四中心。

科创园于2011年12月21日被正式认定为江苏省省级科技创业园, 纳入省孵化器管理体系, 成为我国首家高职院校省级科创园。2012年8月, 江苏省科技厅、教育厅联合下文同意南化院中山科创园成为江苏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

二、南京化院的科教资源优势

南京化院作为南京市六合区唯一的高职学院,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 一直致力于服务整个江苏省及“长三角”的化工产业, 拥有省级品牌、特色专业5个, 省级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5个。学院内教学科研人员近400人, 高级职称占35%, 研究生占45%。现拥有“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位, 南京市科技带头人2位, 南京市科技专家4位, “青篮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3位。先后承担省人事厅六大人才高峰项目8项, 省教育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产业化进程项目、南京市科技局科技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六合区科技开发项目等30多项。多次荣获“江苏省高校科技先进集体”称号。学院的化工和机械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培训鉴定中心可进行39个工种的培训和考核, 并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化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图书馆藏书90万册, 购买了中国知网CNKI、科技查新、专利查新、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 供科创园区企业共享。

三、科教资源与创新资源的耦合分析

科创园的科教资源与创新资源耦合重点体现在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和教科研服务基地上。

(一) 共建技术创新平台, 科教资源与创新资源耦合。

1.发挥高职院校紧贴生产实践的优势, 随时搜集入园企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以学院和毗邻的南化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省、市级实验室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 组建生产技术服务中心平台, 如图2所示, 为入孵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学院和入孵企业联合, 以技术创新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 紧紧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协同攻关, 同时加强科创园技术成果的工程化、成熟化、配套化, 使科创园成为集成技术的创新基地和成套技术的集散地。如图3所示。

(二) 共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科教资源与创新资源耦合。

科创园创建伊始, 依托母体南京化院在六合区政府支持下, 建设一站式的政府办公服务、政策解释咨询服务、招商服务、政府部分项目招投标、工商及财税等公共服务平台, 并提供免费服务。依托南京化院的科教资源建设并完善网络信息、图书资料、物管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南京化院的师资力量建立市场化运作的服务平台, 为入园企业提供各种类型的培训服务, 包括专业技术培训、市场营销及开拓培训、投融资知识培训、创业人员基本素质培训、人际交流培训、财务培训、企业谈判培训、各种沙龙服务等。

科创园招商后, 在创业辅导、企业诊断、市场营销、技术支持、人才引进、对外合作、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方面为学院师生入园创业提供服务, 源源不断地培育科技型企业家和创新型科技企业。提供优惠政策, 优先让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进驻科创园区。

(三) 共建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 科教资源与创新资源耦合。

南京化院依托科创园的入孵企业及“四个中心”, 为学生的创新训练、科技探索、创业实践、教学实践提供优良的实践环境。如南京化院建立聘请科创园内企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面向学生开展相应专业的前沿技术进课堂等专项活动, 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及实践锻炼机会, 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及技能;利用“创业园”鲜活的创业案例和企业管理实践, 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建立了以南京赛力扬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康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各类主导产业为代表的600个就业实习点, 努力吸引相关专业的学生来基地实习、实训, 促使70%以上的受训学生能直接实现就业, 同时带动了学院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013年3月, 科创园获批为“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2013年8月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四) 共建教科研服务基地, 科教资源与创新资源耦合。

科创园一方面开放园区的实验、检测机构, 为教师科研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将分散的企业技术需求与学院的教科研工作结合起来, 及时为企业资本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学院鼓励各相关系部积极与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或帮助企业自建技术中心。科创园2/3的企业在技术、成果、人才等方面与南京化院有实质性关联, 入园企业中有18家为南京化院职工自主创业。科创园共有20多位企业家被聘为学院相关专业的兼职教师, 改善专业教学效果, 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

四、科教资源与创新资源的耦合影响

(一) 科教资源对创新资源的影响。

实现品牌效应利用。科创园依托南化院通过公共关系、媒体采访、网站宣传、多元广告等方式展开市场营销, 制定合理可行的招商政策, 扩大科创园的知名度。科创园依托南化院50年扎根地方经济建设的底蕴, 实现与政府、企业和周边高新技术园区的有效互动, 聚合创新资源,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实现高校科技资源与产业企业的优势互补, 并吸引科技金融机构参与, 促进官、产、学、研、金的有效结合, 实现政、企、校多方共赢的局面, 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二) 创新资源对科教资源的影响。

1.有力支撑南化院骨干高职院建设

2010年9月,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进入了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建设单位。2012年4月, 学院示范性骨干高职院项目和任务书通过教育部审批, “中山科技产业园”成为学院示范性骨干高职院建设5学科4项目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利于实现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转变, 形成“前校后园”新的发展格局。科创园针对学院示范性骨干高职院建设的五大专业项目, 设置五大科技创新平台, 所有项目和平台作为一个整体, 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 实现集群化发展, 为骨干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促进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科创园目前已经引进美国、新加坡归国创业团队2个, 申报获批321人才2名, 青蓝工程中青年人才培养对象1名, 引进国内博士工作团队3个, 高层次管理人才5名, 柔性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0多名, 改善了南京化院的师资结构, 引领了学院的转型发展。

科创园的创建有利于南化院与企业的多维度、深层次、全方位融合, 大力提升了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作为学院开放办学机制体制创新的有效载体, 其中的科教资源和创新资源良性耦合时, 无论对学院、入园企业, 还是科创园本身助益良多。

摘要:本文以南化院中山科创园为例, 简述其概况, 分析其科教资源优势, 提出科创园的科教资源与创新资源呈耦合状态并分析其耦合情况, 研究科创园的科教资源与创新资源之间的相互影响, 对于正在启动建设的高职科创园有一定启示。

大学生科创 篇5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2012年X月X日 教学地点: 参会班级: 主

讲:钟霞 教学形式:讲授式 教学内容:

一、引入主题

人作为世界上一种最独特的高级动物,屹立于天地之间。作为个体,必须具备最起码的独立生存能力。另一方面,组织成群体时,更要具备有合作协调、沟通交际能力。在中国汉语中,“人”字的结构,一撇一捺,只是简简单单的两笔,表述的却是一种相互支撑、相互依赖的意想与哲理,学会交际、学会融入集体,是学会做人的必然途径。今天,我和同学们就来谈一谈“大学生如何人际交往”的问题。

二、诠释主题

踏入大学的我们面临着新的环境,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远离家乡,在学校里学习、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我们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是我们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

那么什么是人际交往呢?所谓人际交往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消息,转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大学生人际交往就是在大学校园环境中同老师、同学之间相处、交流和交往等活动。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义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为走向社会做职能前阶段的专业基础准备,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是必要的准备之。

1.人际交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积累知识、丰富经验、掌握技能,为建功立业打下基础。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大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力的提高。

3.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大学生的成才总是和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拥有密切相联,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创造新知识,这些都离不开人际交往。4.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人际交往可以使人产生向上的情绪,培养坚强的意志,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从而使性格得到优化,个性得到发展。总之,我们置身于一个能够经常相互交流的群体中,学习上相互帮助,知识上相互补充,精神上相互慰藉,生活上相互扶持,这对构建和谐社会起重要意义。

四、大学生如何交往

(一)学会与自己相处 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

首先,你要看到,你真正的“伴侣”只有一个,即是你自己。当然,你可以把一切交给命运摆布,但那时,你就失去了自己的全部。切实地主宰自己的命运,对自己负起责来,你会在这一过程中体味到自己的力量。

其次,你得接纳属于你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缺点和不足,你都要愉快地接纳,因为,那一切都是独特的。这是一种无条件的接纳,包括长得不美,家境不好,智商中等---要知道,这些不足并不是你的过错,你无须对它们负责,更无须为此自卑不已。当一个安定的、自信的、积极的自我形象在你胸中升腾起来时,你审视周围的眼光中,就多了平和、宽容、欣赏等正面的东西,同时,则少了不满、怨恨、猜疑等负面的情绪。美好的感受自然而然会产生。

(二)学会与同学交往

1.在校园中与同学相处,我们应该遵循一定原则:

第一、诚实守信的原则。与同学相处,我们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建立和保持友好关系。

第二、宽容理解的原则。我们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朋友,要承认朋友与自己的差别,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

第三、相互尊重的原则。尊重别人是最起码的道德,也是朋友关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搞好朋友关系的基础。

第四、友善热情的原则。与朋友相处需要友善热情,不能因为朋友间的关系熟悉,就觉得用不着友善热情。

2.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应该怎么办呢?(讨论)

解决办法:长时间与朋友相处,难免会产生不愉快的摩擦,甚至起争执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宽容朋友,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另外还要有主动性,主动承担责任及和朋友沟通,力求解决矛盾。

(三)学会和异性交往

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不仅可以使我们的集体更加团结,还能使男女同学在心理,智力﹑能力方面优势得到交流和发展。男女同学之间,同样应该建立真挚的友谊。但是,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必毕竟与同性同学间的交往有所不同,特别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更需要我们学会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但什么是“恰当的方式”呢?

1)首先要以真诚换取友谊。它包括坦诚相见,要言而有信。要自然地,落落大方、心底坦荡的进行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不要怕别人说什么,但要注意交往的等距离性。另外交异性朋友的动机要纯正,不要目的性很强,这样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2)其次,以热情培养友谊。男同学要主动关心和爱护女同学,更要在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女同学。这一点,一般情况下,男同学要主动点。学习上也一相互帮助,比如,女同学一般情况下文科要比男同学好,而男同学一般情况下理科比女同学要好,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3)再次,以宽容维护友谊。男同学更要有宽容的心态去包容女同学,当然不是没有任何原则的。

4)最后,以尊重守住友谊。交往时男女同学都要学会尊重对方,尊重对方包括尊重对方的人格、意愿,不随意干扰别人生活和学习等。另外,男女同学都要学会自爱,爱护自己的尊严和名誉,珍惜自己的人品和人格。

(四)学会融入集体

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上,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无可避免的与别人交往,小到家庭、朋友,大到单位和同事、领导,我们都要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在当今的社会,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学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学会如何与人和谐相处也是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融入集体,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在集体中,应该真诚待人,言而有信,团结协作,友爱互助。团队精神的核心在于协同合作,但这决不意味着抹煞个性,相反,团队成员都应在团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充分

发挥优势,发展独特的个性。现对集体生活的好处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集体生活需要合作,这会让你学着承担责任。尤其是在宿舍里,大家要轮流值日,轮流扫地,轮流打水等等。宿舍内的很多活动都体现着分工和合作,你要慢慢融入其中,学着去承担责任,和分享合作带来的乐趣。

第二,集体生活需要磨合,这样会使你学会适应。和你同处一室的同学,来自祖国 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为和睦相处,需要大家相互的改变和适应,在向同一个目标的过程中磨合自己。这样,日子久了,你的适应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这对你将来不如社会是很重要的,因为社会不是因我们几个人而存在的,所有事情不是因我们几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第三,集体生活需要理解,这样会使你学会宽容。和同学四年里都要生活在一起,磕磕碰碰的事情是难免的,但为了继续生活和学习,更为了拥有一份好心情,天大的事情我们是都要化解的。把那些争吵和不愉快的事情就当做茶后饭余的小插曲吧。而这需要我们都要拥有一颗相互理解和相互宽容的心。慢慢来吧,当我们拥有这样一颗心的时候,你就不会再对人对事吹毛求疵,你将不再常有牢骚不满的心,那时就真正轻松和快乐了。

第四,集体生活需要交流,这样会使你学会学习。在集体中生活,总是要相互说话、聊天、甚至是吹牛皮吹得天花乱坠、争论一个话题争论得得面红耳赤的。这都是集体生活中正常存在的事情,并且我认为应该是必须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和涉猎的区域,因此,每个人之间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大家在这样一个交流不断、即使是吵吵闹闹的集体中生活,你在无意识中会学到很多靠自己、甚至是课本上都学不到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天文,是地理,是体育是网络,是哲学,是文化,还有做人等等。也许,等你大学毕业几年后,当你回过头来回忆大学所学到的知识时,很多课本上的知识都遗忘了,惟有印象深刻的,是从集体交流中得到的。因为那才是受用终身的啊。

第五,集体生活需要展示,这样会使你学会优秀。在他人面前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欲望,谁都不想让自己落后于人。于是,无形中我们会收敛和改变自己的缺点,发扬和创造自己的优点。这样,时间久了,在你的强化意识下,习惯形成了,一个更优秀和更完美的人诞生了。

五、提出希望和要求:

中科创达:深耕操作系统 篇6

据互联网数据调研公司IDC统计,2013年全球搭载安卓(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的份额接近80%,虽然谷歌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在日本和美国握有40%左右的份额,不过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智能手机普及拉动了安卓份额的增长。目前中国拥有近10亿手机用户,其中约40%使用的是智能手机。

近几年,安卓系统市场份额的不断攀升,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并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安卓、Windows Phone、火狐(Firefox OS)等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技术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就是2008年成立的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创达”)。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于对操作系统软件各个层面的理解和技术研发能力。”中科创达副总裁杨宇欣说。正因如此,中科创达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并纷纷伸出“橄榄枝”,客户遍布全球,其中海外的客户超过60%。既有高通、ARM、展讯等芯片厂商,也有索尼、夏普、TCL等智能终端厂商,还有互联网公司、独立软件厂商(ISV)、运营商等。

中科创达总部位于北京,先后在南京、杭州、成都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在上海、深圳设立了技术支持中心,并在日本和美国建立了分支机构,为全球智能终端产业提供本地化操作系统技术服务。

执著于技术创新

尽管中科创达服务的客户都是大名鼎鼎,但中科创达成立六年来一直以低调处事,不声张、不浮躁,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移动智能操作系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科创达是国内从芯片底层到上层应用服务进行完整移动操作系统方案开发的软件企业中实力最强的,在系统的每一层都有专门的技术团队:驱动、框架、通信协议、多媒体、图形、应用等,

杨宇欣介绍说,帮芯片公司做解决方案的时候,需要对移动智能操作系统的每层都有深刻了解。方案的产品化,最重要的一点是稳定性。国内真正能帮芯片公司做参考设计的公司很少,因为只有对各个层面技术都有深刻理解才能做到。

在几年前功能机盛行的时代,中科创达为何敢于选择超前的移动智能操作系统这个技术方向呢?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越来越强的硬件性能和技术,包括芯片技术、触摸技术、传感技术等,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应用服务要嫁接在这些硬件的性能和功能上。”杨宇欣说,所以中间的操作系统就变得非常重要,它是连接上层应用服务和底层硬件技术的一个纽带和桥梁,是一个硬件和应用服务都离不开的核心平台。谷歌之所以做安卓,就是看到操作系统的重要性和市场潜力。

据了解,中科创达与其他软件公司的发展路径不太一样,大量的软件公司都是围绕终端企业(OEM)转,帮其开发产品。而中科创达除了与终端企业合作外,与芯片公司的合作绑得更紧密。

杨宇欣透露,移动智能终端的技术源头是芯片公司,终端企业更多是上层的开发、渠道和品牌的建设、外观的设计、上层应用的开发,而底层的技术更多依赖于芯片公司,所以中科创达把握住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先机,这些年通过与芯片公司的合作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产品经验。

在今年1月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2014全球消费电子展(CES)上,中科创达展示了针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的操作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中科创达还展示了全能照相、HTML5轻桌面、多窗口、小内存手机解决方案等新产品。

手机方面除了其具有传统优势的Android系统解决方案以外,中科创达还首次推出了采用Firefox OS解决方案的新款智能手机和采用Windows+Android双系统的平板电脑产品,这标志着中科创达继Android之后,又开拓到Windows、Firefox OS等操作系统领域。

之所以推出Firefox OS解决方案,杨宇欣表示,当市场向多元化发展的时候,整个行业对操作系统的需求有增无减,我们需要紧跟市场不断创新。

Firefox OS操作系统专注于html5,这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所以Firefox OS正受到业内追捧,市场潜力很大。

“我们是Firefox OS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能把Firefox OS系统移植到不同的平台上。”杨宇欣信誓旦旦,“前期我们一直在投入,还没有收获利润,但我们看好这个方向。”

3月11日,在成都举办的中科创达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火狐操作系统开发商Mozilla移动市场推广总监闫风学透露,目前,又有新的运营商和新的市场将要发售Firefox OS智能手机,ALCATEL ONETOUCH、LG、华为、中兴、TCL都在多款智能手机中采用Firefox OS来为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进行定制。

创新是IT企业的灵魂,对于中科创达如何保持创新的活力,杨宇欣告诉记者,中科创达与产业链最上游的芯片公司进行合作,可以推动我们不断创新。因为它们对新技术的把握都是有前瞻性的,比如ARM推出新技术会提前四年到五年进行市场培育,所以我们会较早感知到前沿技术。此外,我们比芯片公司更贴近于用户,因为我们服务于终端企业,终端企业会拿到许多客户的需求。所以,我们不仅能保持技术的领先性,还能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这两方面一碰撞,会让我们产生很多新灵感。

中科创达下设有专门的产品团队,独立于研发之外,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一些产品,例如安卓上的多窗口产品;基于对硬件的理解和客户的需求,开发小内存技术,能在256M的内存上跑安卓4.0以上的系统,并保持整个系统的流畅性,这个许多芯片厂商不一定能做到;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低功耗、内存优化技术以及智能抠图、智能擦图、人脸识别等产品。

中科创达对网络安全也非常重视,专门有一个团队在开发网络安全方面的技术。“对技术创新的执著是IT企业最重要的,也是让我们保持行业领先的法宝。”杨宇欣说,此外,“我们对执行力的要求几乎达到苛刻的程度,客户提出任何要求,我们当天必须要作出反馈,创新和执行力是中科创达成功的两把利剑。”

构建移动生态系统

操作系统作为核心的软件平台,向下适配硬件系统发挥终端基础效能,向上支撑应用软件确保用户的使用体验,其性能、安全性、稳定性决定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的品质,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软件生态环境。

中科创达将业务定位于操作系统,研发相关核心技术,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厂商提供产品和服务。公司与产业链顶端的主要芯片厂商进行深入的合作,为其提供基于芯片优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与终端品牌厂商和元器件厂商密切合作,持续推出差异化的智能终端产品;与独立软件厂商合作,优化应用性能和用户体验;与国内外的电信运营商的积极配合,使解决方案完整支持运营商的定制需求。

中科创达的定位非常聪明,通过集中精力深耕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串起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各类软硬件企业,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当我们的合作伙伴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时候,围绕中科创达提供的核心技术为中心,自动就会良性运转。”杨宇欣对记者说,处在硬件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中间环节,我们经常会利用我们的生态系统资源促成终端企业和移动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作。

杨宇欣表示,中科创达专注于操作系统技术,实际连接了云端和终端,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犹如沙漏型,我们是中间的沙漏平台,上下两端无限多,可以形成许多种组合和合作模式。

当记者问道“芯片公司之间是竞争对手,都与你们合作,是否存在顾虑”时,杨宇欣毫不隐讳,虽然它们在芯片市场里是竞争者,但它们都需要做方案,而且希望方案做得稳定和成熟,所以它们必然要找最好的合作伙伴。“坦率地讲,芯片公司之间肯定会有一些顾虑,但中科创达在市场上一直坚持中立的立场,并且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执行打消了客户的顾虑,同时与我们合作的几家芯片企业在产品定位上也是有差异的。

例如展讯专注于TD、国内市场、低端;高通专注于中高端产品、LTE;英特尔专注于平板电脑、行业解决方案。目前,我们还没有感受到芯片公司给我们的压力。

据了解,由于高通和MTK在芯片市场尤其是中低端芯片市场是最大的竞争对手,目前中科创达与MTK还没有直接的合作。

杨宇欣表示,中科创达坚持独立发展,不会被收购。因为我们服务的众多客户之间会有竞争关系,这让我们保持中立非常重要。ARM也是我们的战略合作方,它的商业模式就是保持中立,把技术授权给有竞争关系的不同厂商,这是它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本着中立性,中科创达对所有客户一视同仁,为它们提供最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确保客户信息安全,中科创达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分配不同的团队负责不同的平台研发,团队之间实行完全的隔离,包括工作环境、服务器,而且手机都不允许带到研发区。

从公司技术积累基础和团队的特点出发,中科创达选择了B2B的商业模式,为芯片、终端等厂商提供操作系统产品和服务。杨宇欣表示,服务于2B是中科创达的基因,或者说是B2B2C,许多客户把C端的需求直接反馈给我们,我们帮它们开发满足消费者的需求。B2B的生态系统与B2C的生态系统不太一样,B2C的关键环节是品牌和渠道,B2B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和研发。未来一段时间,中科创达主营商业模式还是B2B。

据了解,中科创达也在尝试2C,但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技术,或者推出一些试验性产品,例如全能相机软件产品,全球大约有3000多万的用户,在日本特别受欢迎。这种软件可以提供30多种滤镜,能快速地把照片处理成各种效果。还有一个面向2C的产品是“表情大咖”,能够快速地把自己的肖像照片进行各种换脸。

拓展新兴智能终端

过去,中科创达的业务主要定位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Android系统的巨大影响力,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开始利用Android系统对产品进行智能化和互联网化改造,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中科创达高层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新的趋势,去年下半年确定了新的产品方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车载终端。

可穿戴设备需要把原有的系统往小型、轻量化的设备里移植,这就需要对系统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才能够进行裁剪、开发。中科创达能够把1G的安卓系统裁剪到100M以内,丢掉多余的功能,这样可以省电、省成本,内存也可以减到256M以下。目前正与客户进行合作。

杨宇欣表示,开发可穿戴系统最大的挑战是,这个系统一定要“小而美”,因为功耗和体积是可穿戴最重要的指标,现在能够解决的公司很少。国外的可穿戴设备是嵌入一个小的操作系统,把所有计算工作交给手机,可穿戴只负责信息的采集和传递,这样就会大大减少电耗。我个人看好这种方向。

此外,对传感器技术要加大开发和投入。随着传感器的发展,可以获取人更多的信息,而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是人的需求。可穿戴设备与云端的连接也很重要,除了让手机初步处理一些数据,大量复杂的数据应该交给云端,通过大数据来分析挖掘,让用户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改善什么。

杨宇欣认为,可穿戴的成功取决于端到端的整体方案——云端、终端、可穿戴。只有非常强的黏性应用,才能让用户经常穿戴。最先开始应用的是健康领域,因为健康是刚需,

在智能家居方面,中科创达已经帮助国内最大家电厂商开发了一整套智能家电的控制软件。车载终端方面,正与车载领域比较领先的企业做产品的预演和方案的开发。

中科创达现有一千多人,研发人员超过90%,股权激励的覆盖率高于业界平均水平。杨宇欣表示,公司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人才,互联网公司、芯片公司、手机厂商都想来挖人。

济南区域性科创中心构建研究 篇7

济南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性

(一) 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系统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瓶颈制约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 济南市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战略布局, 牢牢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 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 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 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 济南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发展方式不优是面临的突出矛盾, 依靠要素和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 迫切需要转换到以创新驱动为主、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环境质量优的集约型发展方式上来。在济南进入新常态、再出发的新阶段, 系统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是省委赋予济南的使命, 是济南抢抓重大机遇、贯彻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 是落实省委部署、担当首位城市的必然要求, 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选择。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对打造济南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具有重大意义。

(二) 助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协同发展

作为省会城市, 济南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 拥有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 聚集了一大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创新基地, 聚集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和创新创业团队, 涌现出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 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济南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不只是为了实现济南自身的发展, 同时也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带动周边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科技进步。从辐射范围看, 从小处看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如果把辐射范围放大点, 则是全省乃至更大的范围。日前从济南现实来看, 建设济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是推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协同发展, 破解济南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 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应当成为落实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重要支撑。为此, 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作用, 以建设济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契机, 加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创新产业对接、布局和创新链条的打造, 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发挥济南科技创新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创新要素市场一体化, 完善区域创新体制机制, 提高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服务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 破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难题抓手

建设济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济南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建设济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要面向科技前沿, 面向重大科技需求, 面向推动科学发展的主战场, 必须加大改革力度, 着力清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 打破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 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 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在这方面, 济南市委市政府已经做了相应的部署, 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当务之急是抓落实。在落实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让企业、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有更大的创新热情, 得到开展科技创新的实惠, 取得更好的科技创新成果, 努力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发展的新路。

济南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一) 创新基础比较牢固

1.科技资源日趋丰富。人才总量持续增长, 科技人员总量60余万人, 居全省之首;目前驻济高层次人才中, 两院院士8人。全市现有高校39所 (加成人高校和社会办学共66所) ;拥有市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200余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2个 (国家级2个、省级10个)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5个 (国家级3个、省级142个) , 其中, 浪潮集团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实验室成为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力诺集团成立首个国家级太阳能光热利用企业技术中心, 齐鲁制药获批建设国家哺乳动物细胞国家工程实验室, 重汽集团获批组建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列入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计划, 济南高新区成为大平台建设的中心区和主要的成果转化基地;拥有企业技术中心282家 (国家级23家、省级78家) 、工程研究中心54家 (其中市属32家、国家级7家、省级15家) , 拥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33家 (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9家) 。

2.科技投入稳定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由2005年的1.81%上升到2015年的2.13%。市本级应用技术研发资金由2010年的1140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9440万元;年均增长14.1%。截至目前, 拨付资金1.55亿元, 按计划类别分, 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拨付6670万元, 其中领军企业关键产品提升计划3770万元, 小巨人企业关键产品提升计划1200万元, 金种子企业关键产品提升计划1700万元;创新型城市建设专项安排资金1330.8万元, 其中, 科技人员创业支持计划300万元, 人才引进跟踪支持计划180万元, 临床医学科技创新计划500.8万元, 农业科技特派员计划150万元, 软科学计划200万元;公共平台建设与孵化器专项安排资金700万元;政策引导计划与专项资金安排6726万元, 其中市财金集团与科技金融专项资金5000万元, 专利实施促进专项资金1100万元, 创新谷支持专项500万元, 机动应急经费126万元。“十二五”以来共争取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863项、资金14.7亿元。

3.科技金融创新不断加快。2014年4月, 成立了济南首家面向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专营机构———齐鲁银行科技金融特色支行。科技投资基金建设步伐加快, 投资2500万元发起设立了总投资2.5亿元的华科创投, 成为全市首支政府引导的产业投资基金。2015年以来, 与山东省科技厅等合作设立了首期出资1亿元总规模3亿元的山东科融天使投资基金, 重点支持济南市初创期科技企业;发起设立了济南园梦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济南市政府与山东省科技厅、山东大学、以色列英飞尼迪集团等联合签订备忘录, 拟发起建立20亿元规模的山东工研院产业基金。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业务不断扩大, 3年来与合作银行共为企业贷款近千笔, 贷款总额31亿元。

4.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14年底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2524件和2609件, 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4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九阳股份“快速制浆的豆浆机”入围中国专利金奖, 实现零的突破。浪潮“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填补了济南市24年未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空缺。济南二机床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精密复合冲压成形机床创新能力平台建设”、“汽车车身大型智能冲压生产线”两项国家重大专项科技项目取得重要突破, 对提高我国冲压技术研发水平, 推动国产汽车工业装备自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 支撑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 济南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13家, 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型企业分别达到2家、19家和299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193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1.54%,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19个百分点。科技园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截至目前, 建立国家级科技园区6个、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12个、863成果转化基地2个,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其他基地5个, 国家级研发平台4个, 国家级孵化器6家, 省级孵化器3家, 市级孵化器6家, 各类孵化器基地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在孵企业1400余家, 为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创造了良好条件。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明显。深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310”科技示范工程, 加快了传统产业高新化步伐, 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高, 高新技术产品比重持续增长, 利用高新技术、环境友好型技术及清洁生产技术等改造提升机械、化工、建材、冶金、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 部分废弃物实现了循环利用或再资源化, 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了废水废气排放量。

3.社会管理模式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也加快了济南市信息化、城市化建设步伐, 改善了应急保障系统、社区服务体系, 提高了人口素质、医疗卫生水平、公共安全水平, 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 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1.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或各类研发机构, 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有明显增加。建立起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大型仪器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等六大公共资源共享平台, 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和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放, 逐步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的管理办法, 推动省市相关科技政策配套联动支持力度, 提高了省城创新资源利用效率, 已经成为整合省城创新资源的重要纽带, 截至目前,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入网单位达125家,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入网仪器数达1700台 (套) , 涵盖了济南95%以上的科技领域。

2.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深化。吸引一批人才, 带动相关产业的多层次立体式产学研合作框架, 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积极推进省“百千万”科技合作创新工程和“天使”创业基金计划, 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攻关, 推动产学研合作。目前, 济南市已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全面科技合作关系, 聘请院士等高层次专家指导和参与济南市科技战略决策。

(四) 创新环境日趋优化

1.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成立了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委员会, 建立完善了部门及县 (市) 区协作互动工作机制, 构建了组织、评价、规划、责任、政策、创新主体“六大体系”;不断完善创新激励政策, 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设立了科学技术最高奖, 奖励力度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

2.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实施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引进计划, 培育、扶持一批创新能力突出, 能够显著提升济南市自主创新水平的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实施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计划,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骨干企业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分期分批组织培训, 激发创新意识、普及创新方法、提高创新效率;重点实施“5150”工程、“泉城学者”建设工程、“青年科技明星计划”、“留学人员创业计划”和“创新团队培养计划”, 组织实施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目前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1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0人, 泰山学者65人, 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1人, 齐鲁首席技师52人, 泉城特聘专家 (“5150引才计划”入选者) 411人, 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83人。同时也落实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期权和股权激励、科技奖励、职称评聘等人才激励政策, 保护创新人才的积极性。

但也应当看到, 在建设科创中心的过程中, 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创新亟待深入, 传统产业升级任务艰巨, 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扩张仍需加快, 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偏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居全省第一, 但产值仅居全省第九,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1985家, 仅为青岛 (4603家) 的43%, 少于菏泽 (2647家)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内生动力不足, 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强, 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 知名品牌产品较少。三是省会创新资源发挥尚不充分, 产学研利益分配机制仍不完善, 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 产学研合作层次较低, 吸引国家级科研机构在济建分支机构不足, 科技开放合作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像济宁这样的三线城市引进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所等多个高端研发服务平台, 而济南对于科技资源的引进和扶持还相对沉寂、力度不大。四是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 高水平创新团队少, 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拔尖人才比较短缺, 在人才引进、培养方面还有一定发展空间。五是创新投入相对不足, 财政资金和金融贷款在科技活动中比重偏低, 规模工业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与先进城市差距较大。R&D占GDP比重仅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市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处于中下游水平。六是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创新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等。

建设济南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 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面对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新形势, 面对日趋激烈的地区竞争, 各省市都把科技创新确立为“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较长时期的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之一, 相继出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建设创新型城市, 核心就是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点, 推动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城市, 济南应当抓住机遇, 加大投资结构的调整力度, 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投资环境, 打通社会投资参与济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通道, 加快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把投资发展的重点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路子的重要方面, 引领产业向“高精尖”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 实现济南跨越发展。

(二) 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来机遇, 深化科研院所改革, 扩大科研院所管理自主权和个人科研课题选择权, 探索研究体现科研人员劳动价值的收入分配制度, 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离岗创业, 或在履行所聘岗位职责前提下到科技企业兼职兼薪。探索建立科研院所创新联盟, 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支撑, 组织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化协同攻关。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 改革科研项目管理机制, 使科技人员把更多精力用到研究上。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 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 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的科研决策权。构建企业主导的创新机制, 打破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界限, 建立跨界创新联盟, 促进产学研用贯通, 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大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设立创新平台。通过财税金融政策、种子基金、风险投资等方式, 支持创新型小微企业加快成长。积极贯彻国家有关要求, 完善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 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落实国家对包括天使投资在内的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等创新活动投资的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三) 扩大合作交流打造创新高地

银行业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篇8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5年3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下, 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被充分激发, 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科创企业不断涌现出来。但科创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产轻、风险高、发展不确定大等特点, 难以获得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支持。在此背景下, 国务院、科技部、银监局、科技部、人民银行等印发指导意见,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采用投贷联动等创新金融模式, 加大对各类科创企业支持力度, 希望能够通过金融创新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为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传统银行需要突破固有观念, 改变过去的老经验、老做法,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二、银行业支持科创企业面临的挑战

(一) 经营理念冲突

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维持宏观经济健康平稳运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银行业经营理念趋于保守, 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各国监管部门都加强了监管力度, 提高了对银行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的要求, 以保持银行业的稳健、可持续经营。科创企业关注创新、追求高收益, 经营理念激进、冒险, 与银行业的经营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难以获得银行的认可和支持。

(二) 风险与收益不匹配

科创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产品和技术新颖, 市场前景不明朗, 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随时可能陷入经营困难, 但潜在增长空间巨大, 一旦成功, 收益水平远高于传统产业。银行业采用信贷方式支持科创企业, 要承担科创企业的超高风险, 却仅能够获得较低的利息收入, 无法分享企业高速增长带来的巨大收益。银行支持科创企业面临风险和收益的严重不匹配, 大大降低了科创企业对银行的吸引力。

(三)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科创企业对混合型金融产品有比较强烈的需求, 银行现有金融产品仍以信贷产品为主, 比较适合资产达到一定规模, 现金流稳定的成熟企业, 难以满足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的需求。为更好支持科创企业, 银行业应突破传统信贷业务束缚,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设计出与科创企业生命周期相匹配的, 具有股权投资属性的混合型金融产品。

(四) 风险管控难度大

银行业是经营和管理风险的机构, 其自身高负债经营的特点, 使得银行开展业务时首先要评估项目风险。科创企业具有无形资产占比高、技术更迭快、市场前景不明朗等特点, 风险点多, 管控难度较大。

(五) 专业能力不足

银行授信体系主要关注企业过往经营业绩、财务表现、市场前景和未来现金流量等, 而科创企业从事前沿技术研发和新产品推广, 行业趋势、技术水平、未来市场表现不确定较大。现有银行机构和团队不具备相关行业、技术和专业能力, 难以对科创企业进行科学、专业、有效的评判。

三、银行业支持科创企业的策略

(一) 完善银行组织架构

在银行总分行层面, 设立科创企业金融服务部门, 搭建专业化团队, 向科创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金融服务。同时, 在管理和考核上将科创金融服务与其他业务分开核算, 便于风险隔离和专业化管理。

(二) 加强行业研究

在充分研究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的基础上, 结合银行自身发展战略, 选择一些发展前景好的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从行业现状、发展规划和政策、发展趋势、风险因素、潜在客户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提升银行对新行业、新技术趋势的把握和理解, 为后续客户和项目评估奠定坚实基础。在行业研究的过程中, 银行一方面可以发挥内部研究部门的专业优势,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加强与外部科研机构和智库的合作。

(三) 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

单列科创企业信贷规模, 加大信贷资源向科创企业的倾斜力度;考虑处于不同阶段科创企业特点, 设计差异化的准入标准;设计差异化的客户评级和项目评级体系, 提高技术发展前景、市场增长空间等因素在评级体系中的权重;完善贷款定价机制, 充分考虑行业风险溢价、技术风险溢价和信用风险溢价, 科学设定反映各类风险因素的贷款定价;提高对科创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

(四) 简化授信流程

银行总部加大对分支机构的授权, 给予一线部门更多审批权限, 同时针对每家分支机构设定总量监控指标, 一旦触及监控红线, 则对相应分支机构科创金融业务进行必要限制, 做到灵活性和安全性兼顾。

(五) 构建多维度风险防控体系

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担保公司、保险机构、产业引导基金、科创投资基金等机构合作, 构建多维立体风险防护网络和分担机制。积极探索符合科创企业特点的抵质押设计, 采用包括股权、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加强风险缓冲机制建设, 利用各方提供的风险补偿资金设立资金池, 用于不良贷款代偿。开立资金监管专户, 全面监控企业募集资金、自有资金和贷款资金流向, 对于存在风险隐患的资金流向提早发现, 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六) 创新金融产品

拓宽筹资渠道, 通过发行政府支持债券或者专项债券, 筹集专项低成本资金, 降低科创类贷款成本。联合政府设立科创企业投资基金, 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创企业。设计混合类金融产品, 采用投贷结合方式支持科创企业, 用投资产生的高收益覆盖贷款的高风险。

(七) 加强外部合作

大学生科创 篇9

一是做优政策性担保。我市主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有成都中小保、成都小保, 二者担保放大系数在5倍左右, 与放大8-10倍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代偿风险却较高, 这反映出我市政策性担保机构运行并不优良。解决这一问题, 需双管齐下。一方面, 要进一步明确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定位, 将融资担保作为“准公共产品”, 为企业提供更多政策性金融支持。这就需要进一步充实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 做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另一方面, 要健全政策性担保机构考核机制, 将发挥资金放大作用与降低代偿风险结合起来, 不能以降低风险为由让资金“沉默”, 也不能为发挥融资放大效应而忽略风险管控。

二是建立再担保体系。按照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共担风险原则, 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再担保机构或再担保基金。资金来源方面, 可由市财政出资形成启动资金, 区县按一定比例配套出资, 担保机构按责任比例缴纳。再担保机构或基金与若干担保公司签署再担保协议, 稳固、新增担保公司的授信来源, 分担担保公司代偿损失, 增强担保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三是创设“科创保”机制。针对科创企业, 可由政策性担保公司、再担保机构 (基金) 、成都银行等商业银行和市区两级财政, 共同设立“科创保”风险资金池, 建立科创领域“4321”政银担合作体系。担保公司承担40%的主体赔付责任, 再担保公司承担30%的次级赔付责任, 市区两级财政给予10%风险补偿, 合作银行承担20%的信用风险敞口。从安徽实践看, 这种风险共担的机制, 担保融资规模基本接近风险资金池总规模5倍以上, 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和防范风险有机结合起来。

二、强化政府引导, 打造全国创业投资集聚新高地

一是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 壮大科技创业基金。成都已确定设立2.3亿元的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和2.5亿元的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 目前资金已到位, 如科技创业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基金总规模达9.83亿元, 投放出去近3亿元。然而, 与北京、深圳、上海等相比, 创业火爆的成都, 最缺的就是活跃风投, 尤其是专注于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的天使投资。据猎云网不完全统计, 2015年成都有119家科创企业实际获得风投投资, 其中获得天使投资的只有60起。建议市区两级财政进一步扩大科技创业天使投资母基金, 加快《创业天府行动2.0版》中“扩大科技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规模至50亿元”落地 (目前资金池已扩大至近40亿元) , 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发起设立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 为高科技、高成长性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时, 可结合成都实际, 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扶持组建科技创新联盟, 将研发机构、企业、中介机构等科创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个体结成利益相关体, 在基金安排上优先支持联盟企业。

二是建立天使投资补偿机制, 引导投资机构扶持种子期、初创期科创企业。与一般的股权投资相比, 天使投资的风险更高, 失败概率也大得多, 使得许多投资机构不愿进行天使投资。因此, 政府必须跨前一步, 通过与投资机构共担风险, 引导投资机构敢投、多投科创企业, 弥补天使投资领域的“市场失灵”。建议积极借鉴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经验, 出台了对天使投资的风险补贴或补偿政策。在机构门槛上, 发改委、科技局等部门应联合筛选出一批专业规范、活跃度高的天使投资机构库。在补偿比例上, 可分两档:对种子期企业, 风险补偿最高比例为50%;对初创期企业, 最高比例为40%。在补偿金额上, 为防范道德风险, 可规定单个投资项目的风险补偿金额最高为300万元, 单个投资机构年度风险补偿金额最高为600万元。在跟踪监管上, 委托权威审计、法律等机构对投资机构资质、创业项目阶段认定、投资金额、投资损失核定等出具专项报告, 并依法进行信息公示, 确保真实性。

三、突出成都 (川藏) 股权交易中心科创特色, 强化其融资交易功能

成都 (川藏) 股权交易中心在促进小微企业股权流转和持续融资、支持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等作用发挥并不明显。因此, 建议借鉴上海股交所设立“科创板”的经验, 发挥好其科技型小微企业上市孵化中心、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金融创新策源地功能。

一是设立科创板, 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目前, 多个区域股交中心均推出了特色化创新型投融资工具。如上海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PE份额转让报价系统;浙江推出了资产权益转让业务;福建推出排污权交易产品等。成都 (川藏) 股权交易中心可紧密结合成都相对优势, 突出“科创”特色, 加快设立“科创板”步伐, 设置和引入符合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需求的挂牌条件、审核机制、交易方式、融资工具等制度安排, 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 打造专门面向科创企业的金融平台。在挂牌资源上, 应加强与高新区、天府新区、经开区等科技园区, 以及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深度合作, 加大挂牌企业奖励力度, 重点引导优质科创企业入驻。二是积极引入优质投资者, 重点考虑引入由财政和社会资本合作成立的科创引导基金, 充分发挥引导基金示范效应, 突出吸引银行、股权投资机构、保险、保理、担保、券商等机构投资者参与, 通过“投贷联动”“投保联动”定向投资挂牌企业, 提升股交中心的流动性。具体从“募、投、管、退”入手, 设立“股交中心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作为母基金, 联合机构投资者发起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子基金 (“募”) , 建立科创企业信息库 (“投”) , 提高挂牌企业信息披露规范化、透明化程度 (“管”) , 开辟挂牌审核简易注册程序、与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建立私募股权投资份额报价系统 (“退”) 等多种方式, 构建与股权投资机构良性互动机制。

四、做优成都“科创”生态

一是实施科创企业“增信”工程。打通工商、金融、税务等职能部门信用信息孤岛, 在高新区、天府新区设立科创企业信用促进中心, 联合第三方征信和评级机构, 开发适合科创企业特质的信用评级标准和规范, 形成科创企业“信用身份证”, 从中精准甄别出一批科创“小巨人”企业。联合银行、券商、担保、风投等金融主体, 共同打造科创企业信用融资服务平台, 为优质科创企业提供“合脚”的金融产品、金融解决方案, 实现“信用建档、信用评价、信用融资”一体化发展。二是落实政策减轻金融运行负荷。严格按照国家部委、省高院等有关规定, 推进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贷款损失税前抵扣、诉讼保全业务无需全额保证金、免征营业税等金融优惠政策落地生根。如对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实施所得税减按15%征收、3年内免征营业税等优惠政策, 以降低金融机构经营成本, 从源头上降低资金价格。

摘要:从历史规律看, 每一次科技革命、每一个行业巨擘无不源于科技创新, 而成于金融创新。可以说,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要素的“黏合剂”, 也是创新价值得以实现的“催化剂”。然而, 科创企业“三高”特质 (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 总与“三无” (无资金、无资产、无抵押) 状态并存。对科创企业, 特别是初创期企业而言, 融资难题往往成为创新之路上难以逾越的“死亡谷”。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方面要加快形成政府与银行、风投、担保等融资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科创企业金融服务命运共同体”, 实现财政投入与金融资源、社会资本共同助推科创企业发展的连锁效应;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针对科创企业的精细化、精准化投资机制, 努力将有限资金投向优质企业。

关键词:科技创新,政府引导基金,天使投资补偿

参考文献

[1]裴峰.政府公共性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扶持体系的构建[J].科学发展, 2014 (3) :13-17.

大学生科创 篇10

1 新城建设中的生态规划

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 怎样的规划价值取向才能符合城市新区社会、经济和自然系统等各因素发展规律, 并兼顾社会、经济和自然的整体利益, 尽可能公平的满足不同人群间的发展需求, 是摆在规划设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生态规划是一种综合的、长远的规划, 能协调人与自然资源开发, 提高生态经济效率, 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规划。生态规划的思想能很好的适应城市新区规划的整个过程, 对确定整体规划结构、骨架、绿地系统等有关键性的作用。

2 科创城生态建设目标

山西省科创城规划中首先明确了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相关指标为目标, 高标准的规划科创城的生态及绿化系统, 提出完善的城市绿地布局及城市生态发展措施, 打造太原市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先行示范区。根据科创城的客观条件和规划人口、用地发展规模, 提出科创城建成后核心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 绿地率达到42%,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 m2的远期目标。

3 科创城生态建设思路

1) 完善生态格局。通过对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的分析, 科创城处在东西向贯通太原市和榆次市的太榆智慧生活绿轴与南北向的太榆科技创新绿轴的交汇处, 在本区域应顺应这两条重要绿化轴线的同时, 构建轴线交汇处的中心绿化核心。规划中在轴线交汇处规划一处占地面积80 hm2的大型中心公园, 并与上位规划提出的科技创新、智慧管理、知识交流、健康生活四大核心服务功能板块共同构成科技绿芯。两条轴线位于规划区内定义为科技创新轴和智慧生活轴, 为联系汾河、潇河, 构建区域生态廊道, 加强生物流通, 绿轴宽度规划为150 m。整体构成“一心两轴”的结构。在“一心两轴”的基础上, 围绕科技绿芯规划一条长度达10 km科技环廊贯穿科创城各大产业组团, 该环廊不仅是景观游憩带、绿色交通廊道, 也是与周边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休闲场地及调节城市小气候的重要氧吧。

2) 生态多样性保护与构建。现状科创城所处区域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 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干道建设给水系、生物走廊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形成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冲击波”, 使科创城周边的植物物种多样性面临威胁。科创城的生态绿化建设旨在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绿地分布合理, 使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 形成物种丰富、特色明显、城区植物景观显著和突出科创城区域景观特色, 推动科创城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规划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a.维护自然演进过程, 将自然引入科创城, 对核心区内部孤立的残遗斑块与外围的自然斑块进行保护与联系, 对生态失衡进行补偿与恢复, 为生态廊道的建设提供良好的自然资源与土地资源。

b.构建完善的生境体系, 建立多样化的绿地体系保护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现存生境, 扩大范围并增加生境结构, 减少生境孤岛, 建立城市栖息地网络。在对新区现存生境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依据生态学原理和整体的生态格局,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规划生境的尺度等级和类型, 建立城市栖息地网络。在中心绿化核心区通过模拟自然山林群落结构的生态密林生境, 形成物种丰富、结构稳定的生态群落, 从而突出城市的地带性植物景观特色, 为乡土植物和依赖森林生境生活的小型兽类、鸟类、两栖类、昆虫等提供繁衍、栖息的空间。在社区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广场绿地及附属绿地等城市绿地中, 大量使用乡土植被资源, 采用疏林草地的模式, 形成疏密有致, 四季特色鲜明、深受市民喜爱的城市绿地景观, 提高城市整体的景观性和生态性。其生境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却最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 最易生长、最易养护。为了科学合理的利用现有的湿地环境及雨洪资源, 规划中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 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污水再利用, 构建生态水循环系统, 以达到节水、节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功效。规划中心公园水体及湿地公园内部水系贯通, 保护了现状自然河岸以及生态系统稳定的自然河流湿地、野生植被群落,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增加乡土湿生植物种类及种植量, 改善水质等措施, 丰富自然河流的生物多样性,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河流生境, 为水生动物、两栖类动物提供良好的繁衍栖息地。

c.构建复层群落结构, 提高单位绿地面积的生物多样性指数, 扩大多样性物种的种群规模。大力实施立体绿化工程, 充分发挥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的优势, 以及高大乔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同时复层结构群落形成多样的小生境, 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 改善绿地系统自维持机制, 提高绿地系统的抗逆性和稳定性。

3) 绿道网规划。结合科创城总体规划及绿地布局, 构建以城市级绿道为基本骨架, 社区绿道为补充, 结构合理、衔接有序、联通便捷、配套完善的绿道体系。

生态规划中以用地布局以及绿地体系为依托, 串联整合公园绿地资源, 使分散的生态斑块和开放空间相互连接, 并逐步修复和提升绿道周边地区的生态功能, 改善地带性植物群落及生境, 从而进一步完善科创城的生态功能和网络格局。

此外, 绿道的规划应保持合理的密度和服务半径, 增强其可达性, 特别是社区绿道, 应尽量串联城市的公共空间, 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

4 结语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 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都有与自然界积极互动和对城市和谐发展的强烈渴望, 而以往的生态规划很难在经济发展为核心价值的城市建设中占据核心位置, 以至于许多生态目标难以实现。如果规划中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 促使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其他学科有机融合, 更好的发挥其作为自然和城市之间的润滑剂的作用, 也能使得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 更加可持续。

摘要:简述了新城建设中生态规划的重要作用, 依据山西省科创城生态建设目标, 对科创城生态建设的思路进行了详细分析, 以改善生态环境, 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规划,环境,发展

参考文献

[1]寇有观.智慧城市创新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建设信息, 2014 (1) :56-58.

[2]薛松.多元化的生态城市建设——基于住建部试点 (部省合作) 黄骅生态城市专项规划的探索[J].建筑与文化, 2014 (2) :65-67.

[3]陈玉.城市生态网络体系的全渗透型发展模式探索[J].山西建筑, 2014, 40 (29) :29-31.

中小型科创企业融资之死 篇11

1.国内外投资者参差不齐,投资者主观问题突出。

很多中介投资机构及直接投资机构徒有虚名,专业人才倒不少,但很难务实整合投融资双方,最后落个空架子的坏名声。大部分私有老板独自拍脑袋,目光狭窄,不规范,闹得手下干着急,无法对产业投资进行理性决策。

国有及政府方面的投资者,也是人才济济,但由于众所周知的体制原因,效率低得惊人,贻误大好商机,即便投资进,最后也以失败、不欢而散告终。

国外投资者,如新加坡风投机构,无法制定因地制宜的有效投资政策,常常乌龟缩头,效率也不亚于国企。

所以要是能碰国内外具有实力又有胆识的私人投资者,那是最佳结合,也是万幸,但现实是少之又少。

2.融资主体本素质有限及国内投资氛围太差

首先是项目方本身往往不透明,说话很难一步到位,经常是接触谈判一次,就放一点留一点,如债权、债务、库存等,总是半遮半掩“招待”投资者,让投资者搞得一头雾水。

其次,融资主体对自身的项目过度判断,预期值太高,舍不得割蛋糕,眼光和气度不够,最后也落个画饼充饥、自欺欺人之窘况,也是可怜可叹。

还有,由于民族的劣根性显现,时有投资者心态欠佳,经常是探清商情,谈判合作不成后,反为强大竞争对手,真是可恨;抑或不分黑白,一概以控股为投资前提,导致谈判失败,也算可惜。反之,项目方常以利用别人资金为其主导思想,心术不正,被投资者看出破绽后敬而远之。

凡此种种,看来一个科创项目要融资成功并非易事,从商业银行直接融资更是难上加难,从亲朋好友拆借也成不了什么气侯,所以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其融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最近风风火火的深圳中小企业板之建立,似乎给中国中小创新企业雪中送炭,但明眼人不难推断,在完全可以预见的未来,该板块将如云烟过影,无法维系。因为一个没有完备的产业投资资金、风险投资基金作为投融基础的创业板,就有如建立在沙滩上。从全世界范围看,东京、欧洲包括近在眼前的香港,皆由于没有完整配套的投资基金体系,创业板已如昨日黄花。惟有美国具备较好的基础投融体系,才抵得住高风险高收益的创业板市场。

所以,各位看官不要太激动,当然也不必过度悲观,柳暗花明总有时。这不,从国内中小创业融资成功的案例分析,只有股权融资才是天险一条路,即通过盘整项目有形、无形资产,进行条件谈判,以引入资金为契机,增资扩股,放大蛋糕,这种做法也是近期以来行业专家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博士极力倡导的观点,信哉斯言。

当然还可以用一种土办法,但前提要项目方对自己的技术产品理性把握及充分自信,还有要投资机构具有相当高的人才储备和魄力,将资本及产业运营由资方完全封闭操作,不够要注意彼此恶意条款之设置问题,这也是一种投融资模式创新,可以一试。

大学生科创 篇12

1 政府管理制度的内涵

政府管理制度包括两个关键词,一是“政府管理”,二是“制度”。政府管理是指政府在法律原则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行政权利,以行政效率和社会效益为基本考量标准,处理公共行政事务的过程和活动[1]。而制度一般意义上包括两个层面的理解。首先,从宏观意义上来讲,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体系。其次,从微观意义上来看,制度是指一种要求成员按照一定程序办事并要严格遵守的规则[2]。因此,综合“政府管理”的普遍意义和“制度”的微观意义,政府管理制度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了更好的行使其职能,在社会管理中所制定的并要求成员严格遵循的一系列行为规则的总称。

政府管理制度的内涵非常丰富,聚焦于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这一主题,可以从法律制度、财政制度和产业政策三个维度来对政府管理制度创新进行阐释。

2 政府管理制度在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的实践来看,良好的政府管理制度应该要确保以下两点。第一,在资源配置方面,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起着引导和补充作用。第二,在创新主体方面,皆以企业为主体。而上海在管理创新方面与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要求还有着一定的差距,科技创新参与者之间功能错位、重叠较为严重。例如,上海的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成为了技术创新主体,而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实力或缺少扶持,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因此,一个良好的政府管理制度应该使得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有一个兼具前瞻性和创业精神,并能提供一流服务的政府。具体来说,这个政府管理制度在其中应发挥以下作用:

一是引导。通过制定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发展规划,明确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前景,引导法律法规的构建和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分配[3]。

二是激励。通过政府的法律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鼓励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成果产业化,形成敢于冒险、大胆创新、容忍失败,并以创新为乐趣的良好氛围。

三是规范。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并规范行业技术标准,实现和国际标准的融合。

四是服务。通过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减少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效率,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的完善,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4]。

3 上海在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政府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5年5月,上海市政府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该“意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涉及面广。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构筑了较为全面的制度系统。第二,以指导性为主。具体的指导性和实施性的意见较多,但并非以法律制度形式确立。因此,软约束较多,硬性要求较少。第三,经验与探索并存。“意见”一方面是对上海近些年来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又有所突破,主题更宏大,视角也更广阔。

上海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过程中高度重视政府管理制度问题。“意见”中关于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性体制机制具体措施中的第一条就是“着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第二,放宽新兴行业市场准入管制。这些意见在建立服务型政府、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政府管理制度在其他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3.1 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曾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科学技术进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从地方来看,上海市政府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并研究起草了《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化,但从目前来看,上海科技创新法律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

3.1.1 立法存在滞后

上海在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尚未出台针对新兴技术和产业调整的地方法律法规。上海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主要是为了规范和激励技术进步,但全球科创中心建设还涉及到人力资源股权激励机制等其他方面。另外,对于出现的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等,法律制度的规范还存在滞后。

3.1.2 规章制度有待上升为法律法规

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涉及到财政、税收、技术入股、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等问题,这些问题仅仅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意见来解决是不行的,因为其软约束较多,而硬要求较少,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权威性、规范性和普遍约束性来保证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规范各参与者的权责利。

3.2 财政制度存在的问题

3.2.1 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我国曾经规定科技三项经费要保持10%的比率增长,于2007年又提出财政科技的投入的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但这些规定由于缺乏硬约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财政科技投入还难以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4]。

资料来源:2015上海统计年鉴。

从图1可以看出,从总量上来看,虽然上海财政科技支出近几年逐年在增长,但是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有下降的趋势,同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5]。

3.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

资料来源:2015上海统计年鉴。

首先表现为财政资金对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的投入经费过少,而对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研究投入相对过多。从表1可以看出上海2013年R&D经费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为16.33亿元,而应用研究投入为63.80亿元,几乎是基础研究投入的四倍。其次表现为直接的财政支出较多,间接的财政支出较少。过多的直接财政支出可能会削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容易产生替代市场的挤出效应,滋生寻租行为。最后表现为重技术研发投入,相对轻视科技成果转化投入。科技创新活动要想长出丰硕的“果实”,不仅是做好树苗的“栽培”(技术研发活动),还要重视果树的“授粉”(科技成果的转化),否则单是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效应并没有那么大。另外据美国德勤公司发布的2013年《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企业500强》报告显示,上海R&D投入总量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企业R&D投入只有日本滋贺县(排名第一)的26.5%,这也反映出上海创新积极性和活跃性明显不高,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6]。

3.3 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上海新兴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关系到其在世界产业分工的链条中能否占据高端位置,引领时代发展。上海在“加快建设科创中心相关的22条意见”中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重点建设若干共性技术研发支撑平台。这些政策为上海的新兴产业发展和布局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但仍存在针对性不强、操作性略显不足等问题。

3.3.1 产业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

上海的新兴产业和重大项目布局总体来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但毕竟发展的时间还不够长,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尚未完全凸显,而传统产业由于“惯性”难以在短期内优化调整,另外发展新兴产业和重大战略项目也不意味着完全隔断与传统产业的联系。从目前加强全球科创中心的产业政策来看,对新兴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的方向尚不明确,以及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界定还不够明朗。

3.3.2 产业组织政策调控滞后

从产业龙头企业角度来看,许多大企业缺乏真正的核心技术,行业集中度有限,竞争比较混乱,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因此市场的准入准出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在大企业存在缺乏跟踪研究前沿技术等问题的同时,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也未能充分激发出来,其原因包括政策偏好、体制约束、融资困难等。在上海科技创新活动中,中小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当前对于中小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定位、财政资源分配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明确。

4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政府管理制度创新

政府管理制度是科技创新发展制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各项制度创新的最终决定力量。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要在遵循创新规律的基础之上,对政府管理制度进行革新和整合。

4.1 法律制度创新

4.1.1 颁布专门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法律法规

鉴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对于国家创新型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上海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可以考虑出台专门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确立科技创新发展的法律地位,并从整体上规划上海新兴产业和技术发展战略,以及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政策。

4.1.2 完善科技创新相关法律制度体系

为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建议制定多维度的法律群,包括: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法律、规范政府R&D投入的法律、扶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法律、激励创新主体积极性的法律、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的法律[7]。同时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和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进度的推进,不断完善地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比如:明确在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新的商标侵权行为方式等。

4.2 财政制度创新

4.2.1 建立健全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是一个宏大的主题,长期的工程,因此政府财政政策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对于全球科创中心的建设至关重要。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要加大,确保财政科技的投入的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设立R&D预算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支出类科目,并理顺财政投入目标在计划、组织、激励和创新等方面的机制。

4.2.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一方面,财政科技投入应加大对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并结合国家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实施,支撑起一大批前沿性行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开发。另一方面,加强政府采购对新兴产业市场的引导作用。改进政府采购的评审方法,给予新兴产业新产品优先待遇,另外,可以提高创新型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比例和中标率。

4.2.3 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支撑方式

首先,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支出形式,可以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基金等多元化手段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支持。其次,优化财政科技资金支持对象,对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创新活动予以重点支持,可以极大的发挥财政资金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引导作用。最后,完善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全面考核,实现资金投入效益的最大化。

4.3 产业政策创新

4.3.1 制订上海新兴产业政策目录导向

新兴产业之间有着较强的互动效应,例如,新材料是新能源、航空航天、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基础材料,因此,新材料的技术创新意义就凸显了出来。制订上海新兴产业政策目录导向目标之一就是保持新兴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性,也即协调好新兴产业之间的发展比例,并用财政政策予以有效的引导,以形成新兴产业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局面。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为科技创新中心,就在于它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并且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互动,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相融合,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相配合[8]。这些经验值得上海学习借鉴。

4.3.2 促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耦合发展

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大力提倡发展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并非是否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没有必然的鸿沟,两者是相辅相成而不是替代关系。从政府管理角度来说,具体可以通过政策手段,鼓励新兴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进而实现产业链条的产品互补、资源互补、功能互动的良好局面;另外政府可以鼓励新兴产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比如将物联网、云平台应用于上海优势传统制造业(如船舶制造业),通过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以实现工厂整体生产效率的优化和产品质量的保证。

4.3.3 强化产业组织政策创新

首先,科技创新活动要遵循创新活动的规律,就势必要让企业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因此,政府要大力扶持拥有核心技术链的新兴企业,让其做强做大,并提高产业集中度。其次,要积极鼓励中小企业进入新兴产业。上海要激发整个市场的创新活力,就要保证在扶持资金、创业投资、土地供应、采购投标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同等对待,甚至让其参与新兴产业政策的制定等。最后,鼓励并推进新兴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企业之间的兼并和重组应该是市场行为,政府应该较少干预,但政府可以为新兴企业间的兼并和重组创造有利条件,比如,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从而保证企业交流渠道的通畅;推进制度规则的完善,保证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等。

摘要:政府管理制度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制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制度、财政制度、产业政策三个维度指出政府管理制度在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立法存在滞后,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并从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包括颁布专门促进科技进步的法律法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耦合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政府管理制度,制度创新,产业政策

参考文献

[1]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7.

[2]蔡声霞.政府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282-283.

[3]俞立平.金融支持、政府与企业投入对科技创新的贡献研究[J].科研管理,2015(3):57-63.

[4]朱迎春.政府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论坛,2011(1):20-24.

[5]姚雯,刘传江.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J].财政研究,2010(2):50-52.

[6]罗月领,高希杰,何万篷.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体制机制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8):28-33.

[7]费艳颖,王越,刘琳琳.以法律促进科技创新:美国的经验及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99-303.

上一篇:“造血式”扶贫下一篇:经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