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焦虑现状

2024-07-12

高中生焦虑现状(精选10篇)

高中生焦虑现状 篇1

中小学学生课程喜好程度调查结果表明:约三分之一的小学学生, 百分之四十的中学生, 最恐惧的课程是数学, 而且随着年级的增加, 讨厌数学的比重也越来越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调查结果中也提到“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有一个好成绩。在乎自己的成绩。但是有68%的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数学学习焦虑。”

一、数学焦虑的定义及其影响

心理学范畴的焦虑是指个体因为无法达到目标或无法克服障碍的干扰, 导致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 以致失败感与内疚感增强, 从而形成一种紧张不安且伴有恐惧的情绪状态。而数学焦虑可以界定为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恐惧症。有数学焦虑的中学生总是认为数学是让人害怕的东西, 是非常难学的。只有聪明的学生才可以把数学真正学懂。有老师曾调侃地说:数学让学生感到自己很愚蠢。同时这也是一些对数学无好感的家长和老师的体会。在无形中一些敏感的学生的消极的观念被固化下来。数学虽然难学, 但是数学知识对于今后从事各种专业是非常关键的。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 数学是无处不在的。然而, 面对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压力, 以及学校教师不科学的教学方法, 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 特别是在解数学题时感到异常紧张, 总会尽力逃避数学问题。于是就产生了一批惧怕数学但又必须学数学的人, 这些学生经常处于纠结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了数学焦虑症, 也正是“数学焦虑”的存在, 阻碍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数学焦虑影像了中学生的数学认知过程。有研究表明, 数学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学能力, 数学焦虑程度越高解题速度越慢, 如果速度快的话那就得牺牲正确率。数学焦虑会减低学生注意力, 降低知识记忆效率。

二、中学生数学焦虑成因探究

(一) 缺乏系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就数学考试而言, 中学生若要取得优异的成绩, 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思想, 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极易产生不自信的心理, 数学考试焦虑的症状就自然产生了。许多数学成绩优秀的同学, 虽然他们掌握了很多的数学知识, 日常练习取得的成绩也很理想, 但是考试时, 却采取考试战略不正确, 应试考试的技能缺乏, 往往手忙脚乱, 漫无目的的应试, 惊慌失措, 焦虑的情绪也就自然产生。

(二) 不切实际的家庭期望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总是很高, 通常认为考试成绩是孩子跳龙门的唯一跳板, 数学又是分数最高的主科之一, 在家长的眼里学生的优劣直接取决于学生的数学成绩。数学考试前, 学生往往容易变得紧张焦虑。面对家长的期望, 如果学生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 就会被父母抱怨, 如此强大的压力面前, 学生就会担心考试成绩, 不利于平时的学习和临场发挥, 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

(三) 不合适的教学目标

现在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判断形成一种定势, 那就是学校的好坏是由学校的升学率决定, 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升学率。面对荒唐的教育目标, 学校自然也会脑袋跟着屁股转, 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数学在中考中的分量是很大的, 它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提高分数的压力如山一般压在学生身上, 依据成绩评价学生的优劣, 既然分数至上, 考试面前, 焦虑现象也就自然产生了。

当然形成数学焦虑的原因还有很多, 思维品质的不完善;数学学习意志薄弱;学习方法的不恰当;社会对数学学科评价的偏差;家长的功利心态等。

三、数学焦虑的解决途径

防治中学生数学焦虑心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从社会层面来看,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是关键。从学校层面来看, 加强对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 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是关键。作为数学教师来说, 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焦虑症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帮助学生查找产生焦虑的真因

适度的学习焦虑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益的, 可以让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学习, 过度焦虑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教师首先要能辨别学生的焦虑类型, 能否对数学学习产生了较大的不好的影响。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成为学生的领路人、支持者, 让学生信任老师, 让他们展示出最真实的一面。我们要想正确的认识学生数学焦虑的情况, 就得帮助学生找到焦虑的原因, 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恢复学生对数学的自信, 让他们努力克服学习焦虑。

(二) 注重心理沟通, 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和谐的心理氛围对师生来讲都很重要, 处于这种状态时, 很多学生才会把自己的情况主动地告诉老师, 这样可以让教师在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正确干预学生的不良言行。处理时不要只顾训斥、责骂, 这样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就会产生排斥感。因此, 面对学生的不良言行, 既不能听之任之, 不闻不问也不能采用粗糙武断的方法, 而是得耐心细致的对她批评教育, 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言行是错误的。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沟通。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除了课堂外, 很少过问班级管理, 而课上都有较重的教学任务, 在完成教学任务已很紧张, 师生之间的交流就可想而知了。因此, 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心、交流, 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难就非常重要了, 师生感情亲密了, 学生心扉也就敞开了, 心理氛围就和谐了。

(三) 教学方法新颖内容多元化

选择学生熟知的数学问题、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改编为教学内容, 也可以是现实社会中的热点话题、趣味问题等, 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还可以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和神秘感。例如:在教授黄金分割时, 我会问谁知道为什么女的喜欢穿高跟鞋, 你能为母亲算一算她穿多高的高跟鞋更漂亮吗, 这样, 学生立即发现, 原来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个数学知识, 学习兴趣就容易激发出来了。这个知识学生掌握得非常自然顺畅。而且从那以后, 学生时常告诉我他在哪里发现了问题, 并用数学方法把它解决了。我很高兴地看到学生从心底里接受了数学, 这样的学生就不容易产生过度的焦虑, 他开始喜爱数学了。

另外, 帮助学生改善数学焦虑, 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应该在传授数学知识时用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去感染学生;调控学生学习竞争的度, 不要让过度的竞争掩盖了她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努力要适时的加以肯定以便增强学生的自信;以人本主义理念来维护学生的尊严;教会学生阅读数学书籍的正确方法;挖掘数学史料让数学接地气等等。解决数学焦虑这样一个不易解决的严重问题, 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持之以恒的探索。

韩语教师焦虑感现状调查分析 篇2

【关键词】韩语教师 焦虑感 现状调查 调查分析

一、韩语教师焦虑感产生的内容

1、学生评价

学生的评价对于教师影响较大,很多教授韩语的老师都承认,学生是否喜欢自已,或是对由课堂内容是否喜欢对老师的自师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一些问卷调查表明,“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喜欢我,喜欢听我的课。”“学生喜欢我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知道有人不喜欢我,我会很有挫折感。”学生对自已的评价以经超过了自身对于知识传授的本身。

2、课堂提问

在韩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向教师提问既是主要教学活动之一,又是师生互动最直接的一个环节。由于课堂提问大多是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很多问题教师无法提前准备。但在课堂环境中,不允许教师有太长的思考时间,必须针对提问,迅速作答。特别是当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全面,无法从记忆中立刻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学生的问题时,焦虑水平更高。

3、教学效果

身为人师,教学效果也是对韩语教师们焦虑的主要内容之一。他们发现教学效果不如自己预期的理想时,他们会觉得特别自责和愧疾,还会进一步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平均焦虑水平偏高。

4、课堂氛围和秩序

教学进行的过程中,韩语教师也会担心课堂氛围不好或课堂秩序被破坏的状况,比如学生回答问题和语言活动时出现冷场、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关系不融洽等。教学活动需要大量的师生互动,尤其是对韩语教学,与普通中小学的教学方式不同,它更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操练。如果学生状态不佳,或者教学内容的难度不适当,都有可能让本应活跃的课堂气氛变成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5、非教学事件

课堂教学还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的,与教学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的非教学事件,影响教师的教学,造成教师焦虑。例如:教师上课过份依赖于多媒体,当其出现问题时,教师就会产生一种焦虑的情绪。

6、校方评价

学校或对语言教育机构一般都会定期让学生对相关的任课教师进行匿名评教,并且评教结果也会反馈给教师本人。这样的评价体系给韩语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担心学生给自己打分很低,或者和与其搭班的经验教师评价之间差距太大。韩语教师投入备课的时间较多,准备地很认真,如果评教结果不好的话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另一方面教师也过于担心校方领导看到这样的结果会心存不满,同事知道后的反应也会成为教师担心的主要方面。

二、韩语教师焦虑感产生的表现

1、课堂表现

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的总结我们发现,韩语教师的教学焦虑在课堂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授课,不能灵活变通;反应迟缓、应激能力下降;对自己的教學缺乏信心,要求学生不断给出直接反馈对待学生的态度特别温和,并力求应该公平公正。

(1)应激能力下降

韩语教师的焦虑在课堂上还表现为反应迟缓,应激能力下降。状态焦虑会引起个体的“自发的情绪反应”,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过度唤醒或暂时性麻痹,并引起一些生理反应包括个体应激能力的降低。

(2)频繁要求学生反馈

为了确定自己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韩语教师都有要求学生即时反馈的习惯,教师对自己教学进度和难度的把握较差,需要立刻知道学生的接收效果。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尝试将课堂中自己不确定的因素转化为确定因素,以此作为自己应对教学焦虑的防御机制。学生的积极反馈能够迅速提高教师的教学自我效能感受。

2、备课表现

(1)备课时间长焦虑水平较高的韩语教师一般备课时间都很长,并且他们会准备得尽可能详尽和全面。进行长时间和详尽的备课能够帮助教师缓解课前的焦虑情绪,提高对课堂的控制感,也能够有效提高上课时的自信心。

(2)备课量超过实际需要很多的教师在某一段时间内都具有的过程,自己在备课的时候,会担心如果课堂节奏太快,或者学生当天接受速度特别快,自己准备的教案量不够,就会出现无事可干的赠她情形。

3、生活表现

教学焦虑在韩语教师教学以外的日常生活中也有所体现,有些表现对教师的

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1)作为教师过分注重仪表,仪表整洁,着装得体是表示对学生的尊重。但韩语教师这个以年轻化为主的群体中,一部分人过于注重自己上课时的仪表,在每次上课前考虑着装问题上会花很多时间。

(2)生活和工作应该分开,在八小时之外就不应该再想着工作的事,不然会影响生活质量。而韩语教师则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除了上课和备课的工作时间外,在平时生活中也会经常受到教学工作的影响。

结束语

韩语教师的教学焦虑表现主要可以归纳为教师自身生理心理反应和工作表现两个方面。教师的生理反应主要是指植物性神经反应,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的心理反应主要指情绪和思维方面,焦虑较高的教师会表现为应激能力下降、反应迟缓,还会在非工作时间不自主地想起教学工作。教师焦虑在工作方面的表现主要是为课堂教学做过量的准备工作,且对课前的准备过于依赖,以及为了提高自我效能感而不断要求学生的反馈等。在教学焦虑的影响方面,过低或过高的教学焦虑都会对韩语教师的教学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并间接影响师生关系。此外,过高的教学焦虑还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邓欢. 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焦虑情绪的调节[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78-81.

[2]肖明明. 焦虑情绪和时间人格对前瞻记忆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4.

[3]谭爽. 基于焦虑心理的视角[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25-29.

临床护士焦虑现状及对策 篇3

1 临床护士的焦虑现状

胡敏予[3] (1997年) 报道, 护士的焦虑发生率为32%, 曹丽娟[4] (2005年) 调查报告显示, 40.3%的护士有焦虑症状, 17.9%护士有中、重度焦虑症状, 可见护士的焦虑水平在逐步增加。其他文献资料也显示, 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成人常模, 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上。以上资料都提示目前临床护士的焦虑情绪令人担忧, 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 积极加强做好对护士的心理健康保健工作。

2 影响焦虑的主要因素

2.1 工作压力过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工作对象已由单纯疾病护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在为病人身心护理的同时, 护士本身也承担了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大部分研究表明, 我国医院普遍存在工作环境紧张、病人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 特别是频繁的倒夜班, 扰乱了人的正常生理节律, 使得护士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护士执业压力越大, 负性情绪反应越严重[5]。与此同时, 护士除了日常工作外, 还要参加各种操作理论考试, 同时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身学历, 还要面对各种上级检查等, 无形中都加重了心理负担, 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护士职业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的相继颁布实施, 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的增强, 对护士的要求也就更高。同时, 医院为了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减少病人的投诉率,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对护士的要求也日趋严格, 这样就更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2.2 多重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已成为护士焦虑相关因素的主要方面[6], 这是因为当人们受到不和谐人际关系的负性刺激就易产生焦虑情绪, 而护士自身“身份”的特殊性, 使其面临和处理护患之间、医护之间、同事之间和上级护士与下级护士之间的关系。徐征等[5]研究显示, “护士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承认”和“病人及家属不礼貌”均排在护士压力源的前10位。当难免遇到不合作的患者, 各种矛盾更易显现, 如处理不恰当, 会使护患关系陷入冲突的困境。有资料显示, 目前护际之间、医护之间的关系在护士的人际关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医护之间的冲突呈增加趋势, 主要表现在处理意见上的矛盾。

2.3 社会地位低

重医轻护的观念历来就有之, 护理专业未被社会及医院管理者所认可, 认为医生是医院的主体[7]。而且病人往往会对治疗的具体医师表示感谢, 而对护士的工作及贡献认可较少, 使得护士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 护士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 主观上形成不良的身心疲劳状态。

3 焦虑在护士不同人群中的相关因素

3.1 不同临床科室对焦虑水平的影响

临床科室的不同对焦虑的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田春梅等[8]研究表明, 有42.37%的高风险科室 (ICU、手术室、产科、急诊室) 护士存在焦虑情绪, 且明显高于其他普通科护士。这是因为高风险科室工作的护士每天面对的应急事件多, 长期处于高紧张、压力重的工作环境中, 在各种负性因素的影响下, 易产生焦虑情绪。同时, 外科护士的焦虑状况要高于内科护士, 这是由于外科病人急症多, 病情危重, 同时病人可能合并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 致使外科病人病情变化快、复杂, 工作频率快, 使护士长期处于高负荷、高应激状态下[9]。内科疾病以慢性病为主, 护士工作强度较低, 心理压力较外科护士低。

3.2 护龄、职称对焦虑水平的影响

国外研究报告, 年轻的护士由于工作经验以及知识的缺乏, 相比较高职称的护士承受更多的压力[10]。而国内大部分研究显示, 职称越高压力越大, 年龄和工作年限与压力源呈正相关[11], 因此, 高年资护士的焦虑水平要高于低年资护士。主要原因是高年资护士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大多是科室的骨干, 承担病区的管理、教学、科研及质控等工作, 并面临职称普升、职务升迁等任务, 同时在家里需要照顾老少二代人, 使得高年资护士承担着双重压力。低年资护士工作压力较高年资护士要低, 同时没有家庭的压力, 因此, 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则更健康。

3.3 受教育程度对焦虑水平的影响

资料显示本科以上学历护士较中专或大专护士的焦虑状况分值低, 积极应对分值高, 而消极应对明显低于均值[12]。这是因为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护士所受的教育程度高于其他护士, 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 因而其焦虑状况明显低于其他护士。

3.4 婚姻对焦虑水平的影响

夫妻关系是影响护士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 夫妻关系状况与焦虑水平呈正相关[13], 说明夫妻关系越差, 焦虑程度越严重。当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 绝大多数的已婚护士都会向丈夫倾诉, 寻求精神支持, 因此, 护士在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更易得到满足。家庭对个体的支持是减轻焦虑状况的有效因素。

3.5 夜班数对焦虑水平的影响

在夜班人群中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 有39.3%的护士有焦虑症状[14], 原因是上夜班时是单独作业, 单独处理急、危、重症患者, 担心一个人应付不过来, 同时担心病情变化而得不到患者家属的理解惹来法律纠纷。还有频繁的倒夜班扰乱了人体生物钟, 容易出现生物钟紊乱, 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体力恢复不足。这些多方面因素使得护士焦虑的发生率增加。

3.6 人格特点对焦虑水平的影响

不同人格特质决定了焦虑水平的不同, A型人格有着强烈的控制需求, 总是想主宰环境, 但遇到压力事件时, 一旦失败, 挫折感更强。因此, A型人格护士的焦虑程度明显高于B型人格的护士[15]。同时有研究显示, 护士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护士对压力的感受, 焦虑程度高的护士更容易出现抑郁和敌对等情绪[16]。

4 对策

4.1 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

工作负荷重在众多压力源中最为常见[17]。在适当增加护士编制的同时, 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 科学、灵活排班, 在完成高强度的工作量的同时保证足够的休息。另外, 对高风险科室适当增加科室护士人数, 以减轻其工作负担, 同时改善环境;对于值夜班, 可根据年龄、护龄及人员层次的情况, 适当增加夜班倒班人数, 制定周期性排班制度, 实行弹性机制, 实现人性化管理[18]。

4.2 帮助护士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保证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者对有焦虑状态的护士进行心理卫生辅导, 提供心理健康咨询, 教会护士如何做好身心调节, 积极寻求疏导不良情绪的方式, 掌握减压的方法, 提高心理素质, 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向上的精神状态。

4.3 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良好的社会关系是护士处于困境时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因此, 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已婚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 将自己的困境和苦恼向朋友宣泄, 有助于调节情绪, 减轻心理压力。护理管理者也要主动与护士多沟通, 了解护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 给予帮助和支持。

4.4 加强护士对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

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能引导护士认识自我、正视专业、计划未来, 将有利于护士的专业成长, 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和职业自豪感[19]。可通过培训提高护士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度, 了解自我, 制定自己职业生涯的选择和规划。护士通过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减少专业工作中的阻力和挫折, 促进人格的成熟和平稳, 增强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5 小结

英语听力焦虑的研究现状与误区 篇4

【关键词】听力焦虑 现状 误区

在英语学习、练习以及考试中,学习者常产生焦虑情绪。而听力因为其突发性和即逝性,更带给学习者较大的心理压力。学者们倾向于把这种在听力练习和考试中的焦虑情绪叫做“听力焦虑”,这些情绪可能导致聆听理解过程的中断及聆听理解效果的下降。

纵观国内外对于听力焦虑的研究,学者常将其产生归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专业背景

在相关的研究中,学者都对研究对象是否为英语语言专业做出特别的区分和强调,甚至针对某一专业背景的学习者,观察其学习心理。这种特别的区分,既源于不同专业的学制设置、教学方式、应用领域、考核要求以及时间分配等因素的不同,比如许多高校非英语专业低年级开设的“大学英语”,以及高年级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更源于学习者对于语言学习心理因素的区别。而这方面的区別的影响更加值得关注。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共同影响着英语学习,包括学习意愿、成就动机、学习风格;外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个人背景和心理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二、性别因素

在语言教学中,性别因素是教师既不愿过分强调又无法避免的问题,而除了两性本身能力重点的区别,心理因素投射在学习效果上的区别也不容小觑,这也是许多学者在设计调查时必须纳入性别的原因。不同年龄男女学习者身体、心理发育状况的区别,使他们对语言学习的认知和表现也出现波动,比如,高中女生因交际畏惧、自我负面评价、考试焦虑、害羞等因素,语言学习效果可能略逊于男生。

三、文化因素

浅显的说,口音常给学习者带来“听不懂”的畏惧感。深层次来说,在排除语言障碍的基础上,文化因素所带来的沟通挫败在一定程度上让学习者对外语产生排斥。针对听力焦虑产生的原因,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力图从多种渠道和角度,缓解学习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听力学习效果。

1.根据“元认知”的理论,即“认知主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及其相关活动的知识,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动态)和自我认知能力(静态)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也包括对这些过程的积极监测和调控”,学者提出包括“听前策略”“听中监控”“听后评估”等方法。

2.材料也是可以入手的角度之一。听力课堂之外的“第二课堂”是丰富听力材料理想领域,广播节目、影视片、网络资源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同时也给“精听泛听结合”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平台。

其他学者从学习者视听环境、教师的心理辅助以及方法指导上做出探索,为合理控制听力焦虑提出的细致有效的解决方法。

不难看出,语言学习中的听力焦虑的确存在,也需要教师和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和措施。然而,夸大这些因素同样会产生不良影响。以性别因素为例,男女发育阶段特点不同,在不同年龄段中表现各有千秋,即初中阶段男生的学习焦虑情绪大于女生,而高中阶段则相反。性别的固定性,使过度强调该因素不仅不会对听力学习效果有促进意义,反而会成为部分学习者的心理障碍。此外,性别因素与个人性格、成长环境等相互掺杂,难以具有普遍性。

教师应该将对听力焦虑的强调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其产生负面作用。可以从材料的选择入手,在课堂上加入不以完成题目为目的听力材料,在模仿等紧张程度较低的练习中建立掌握信息的信心、扩展视野、增强听力语感。此外,改变听力课堂的环境和课堂气氛也具有可行性,比如,若条件许可,调整座位分布,或适当改单独听音为公放播音,使学生接触自然听力环境,改变传统孤立的课堂体验。再次,教师在言语、教学中应避免过度强调造成听力焦虑的因素,做到心中有数而淡化影响。最后,一定的“不求甚解”的态度,是缓和焦虑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用教授数理化的方式来教授语言,不仅违背了学科的特点,更对学生的兴趣与信心造成长期的损害。把听力题材、体裁、时间、考察方式的一部分自由留给学生,让其享受泛听的乐趣,体会逐渐适应和进步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常欣,康廷虎,王沛.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5(3).

[2]Flavell,J.H.Metacogin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901-911.

[3]季亚琴.理工科院校英语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学习结果关系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4]刘娟娟.泰国留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的语言焦虑问题与启示[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4(8).

[5]权宇.浅析基于元认知理论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焦虑的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2(7).

[6]沈红.语文课堂教学也可以不求甚解[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14(11).

[7]孙慧.大学生英语听力焦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2009.

[8]吴迪.医学生外语磨蚀的心理因素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 篇5

关键词:语言焦虑,高中英语,关联,对策

焦虑作为一种心理学概念, 被认为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Horwitz (1986) 认为焦虑是人通过神经系统对紧张、忧惧、胆怯及担忧的一种主观感受。外语学习焦虑是由语言学习过程的独特性引起的。它是学习者在外语交流中产生的关于学习者的自我感知觉、信念、感觉和行为的一种情节。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关于焦虑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开始大量涌现。如Spielberger (1966) 的研究表明, 20%以上的学生因为高焦虑导致学习失败而被迫辍学, 而在低焦虑的学生中, 因学习失败而辍学者却只有6%。Chastian (1975) 针对美国大学生进行过一次焦虑测验, 结果显示焦虑程度和学生的期末成绩成负相关 (r=-0.48) 。

虽然《新英语课程标准》将学习者的情感放在重要位置, 但依然被部分教师所忽视。本文通过对某高中230名学生的调查, 旨在研究三个问题: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总体情况如何?语言焦虑和高中生英语学习呈何种关系?怎样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来自某高级中学的230名学生。以最近一次的期中英语考试成绩为标准, 将这230名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为考试成绩低于75分的低水平组;第二组为成绩介于75-100的中水平组;第三组是高于100分的高水平组。研究采用的是Horwitz等人 (1986) 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测量表》。通过社会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量表采用的是Likert五分量表的计分形式。调查对象选择从A到E的任一选项。这些选项被转化为以下数值:A=5;B=4;C=3;D=2;E=1。其中问题2、5、8、11、14、18、22、28、32采用反向计分。

二、结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呈现高中生语言焦虑状况, 将量表所得分数为33-99的学生划为低焦虑水平, 99-132为中等焦虑水平, 高于132的则为高焦虑水平。从表1可以看出, 32%的被调查者持有高水平焦虑, 占的比重较大, 情况不容乐观。这很可能是因为高中的升学压力造成了高中生的心理负担。

表2显示, 在英语焦虑水平的调查中, 低水平组的均值为107.9, 中水平组的均值为94.4, 高水平组的均值为83.8。这表明, 焦虑水平越高, 英语成绩越低。也就是说, 语言焦虑和学业成就呈负相关。

三、降低语言焦虑的对策

上述调查结果已显示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状况堪忧, 也证明了语言焦虑与英语成绩呈负相关, 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对策以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1.尝试任务型教学方法。在进行任务过程中, 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 在“做”中学。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任务中确立自信, 从而降低焦虑。2.注意纠错方式。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和改错的过程, 因此要正确看待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错误。学生很容易在被指出错误时感到羞怯和紧张, 所以教师不应该片面地把重点放在学生所犯的错误上, 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把握纠错的时机, 寻找纠错的方法。教师在纠错时要注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将音乐、歌曲、诗歌等导入课堂教学。由George Lozanov提出的Suggestopedia (暗示感应教学法) 主张将音乐带进课堂以缓和紧张的教学氛围, 以免枯燥。音乐、诗歌等作为一种鲜活的教学内容, 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听力和增强语感, 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以降低焦虑。

参考文献

[1]Horwitz K, et al.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6 (3) .

[2]Spielberger, C.D.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nd Research in Anxiety.In Spielberger, C.D. (Eds.) .Anxiety:Current Trends in Theory and Research.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2.

[3]Young, Dolly J.Creating a Low-anxiety Classroom Environment:What Does Language Anxiety Research Suggest·[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1.

一例高中生学习焦虑案例分析 篇6

1、人口学资料

小王, 女, 汉族, 16岁, 重庆市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独生女, 外貌条件一般, 体态正常, 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性格偏外向, 善言语, 自尊心强, 争强好胜。

2、主诉

经过那次期中考试后, 感觉很受打击, 很担心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大学。这一个月以来感到心烦气躁, 很容易生气, 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 胡思乱想。来进行心理咨询是想寻求帮助。

3、个人陈述

我在小学和初中, 成绩很好, 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还经常获奖。自从那次期中考试的失利, 让我倍受打击, 自信心也随之而去。从那以后, 我开始担心是不是自己真的不如从前了, 自己变笨了, 自己一无是处, 糟糕透了, 进不了前10就考不上大学。其实我知道这样想很不好, 会影响我的学习, 在这样下去, 成绩会越发下降, 离我的理想会越来越远, 我希望摆脱这些不好的想法, 能够像以前一样自信, 正常的学习, 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4、心理测验结果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为:

躯体化:1.6;强迫1.6;抑郁1.8;人际关系1.8;焦虑2.4;敌对1.8;恐怖1.5;偏执1.5;精神病性1.7;其他1.1。其中焦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EPQ:P:60;E:57;N:45;L:30, 多血质。

二、观察或他人反映

1、班主任反映

小王成绩一直不错, 一般在前10名左右。学习勤奋刻苦努力, 懂事听话。最近一个月, 好像变了一个人, 情绪低落, 作业质量没有以前好了。

2、观察到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得体、整洁干净, 讲话声音清晰, 表达清晰, 行动利索。在与之交谈时有较好的目光接触, 思路清晰有逻辑, 接触交谈合作。

三、评估与诊断

1、对资料的评估

通过对资料鉴别和核实, 求助者的相关资料是真实可靠的。

2、对求助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求助者追求完美, 自尊心强, 在高中期中考试失利, 倍受打击, 认为事情糟糕之极、前途一片渺茫, 自信水平下降, 压力增大, 从而产生焦虑情绪。主客观世界统一, 内心协调, 情绪稍感低落。

3、诊断

该案例诊断为由考试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

产生心理问题原因:

生物因素:不明显

社会因素:期中考试没有进前10名, 追求完美, 母亲要求严格, 自尊心极强, 争强。

心理因素:不合理信念, 糟糕至极, 对待事物绝对化。

4、鉴别诊断

(1) 与精神病鉴别:

根据并与非病“三原则”, 求助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 有自知力, 有求治意愿。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 心理过程协调, 人格相对稳定。

(2) 与焦虑性神经症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 有持久的痛苦, 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出现泛化和回避, 持续时间长, 而该来访者未出现以上情况, 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 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

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是强烈的现实性刺激, 不良情绪已经泛化, 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病程大于两个月。而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一般的现实刺激, 反应没有那么强烈, 对社会功能基本没有严重影响, 持续时间较短, 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四、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性质, 在充分尊重求助者, 并与之平等商量后得到以下目标:

具体目标:摆脱由考试引起的不良情绪, 增强自信心, 能在下一次考试中考出理想成绩;能更好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像以前一样开朗起来。

终极目标:学会应对挫折, 增强抗压能力, 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充分实现人的潜能。

五、咨询方案的制定

1、原理与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是不良的认知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ABC理论是其核心理论。A:诱发事件, B:信念, C:不良情绪和行为结果。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是只有改变不良认知就能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

引起她心理问题根本的深层次原因并不是那次期中考试的失利, 而是求助者内心不合理的信念, 比如“没有进前10名就是糟糕之极”、“考不进前10名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差了老师就不重视我了”等。求助者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思维, 看待事物过度极端化, 对事情太绝对化和过分概括。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和非理性的认知方式, 就可以消除心理问题, 摆脱不良情绪。

2、咨询时间

咨询时间:每周1次, 共5次, 每次1小时左右

咨询收费:不收费

心理测验费用:不收费

六、咨询过程

1、第一阶段:咨询关系建立与诊断阶段 (第一次咨询)

任务: (1) 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 了解基本情况, 搜集相关的资料; (3) 实施心理测验, 做出初步评估, 形成初步印象: (4) 确定主要问题, 调动求助者积极性, 探寻改变意义; (5) 协商咨询目标和方案, 解释治疗原理和方法。

2、第二阶段:实施咨询阶段 (第二、三次咨询)

任务: (1) 加深咨询关系, 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及ABC理论; (2) 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不合理信念及非理性认知模式; (3) 分析问题, 选择适当的干预技术, 帮助求助者改变认知; (4) 与求助者交谈, 了解其内心想法。

以下是对话节选:

咨 (咨询师) :这次考试后你主要的感受是什么?

求 (求助者) :很糟糕, 太失败了, 自己就是个笨蛋!别说了, 太没面子了。告诉你吧, 我考了16名。这样下去, 不就完了吗?我以前从没失败过, 这次是上高中的第一次重要考试, 却考这么差。

咨:你是说你从没失败过, 但能代表以后总是事事成功吗?能保证以后每做一件事都如你所愿吗?

求:那倒不能。

咨: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你最近很苦恼?

求:当然是由于期中考试考的不好引起的呀, 这个事情让很烦。

咨:其实我倒觉得考试失利并不是直接原因。

求:那是什么原因? (诧异)

咨:是你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求:是吗?我觉得不是。

咨:我们举一个例子, 某一天早上你高高兴兴去食堂吃早饭, 人比较多, 你正在打粥, 这时你前面的那位同学碰到了你, 粥溅到了你的衣服上, 今天才换的衣服被弄脏了。你会怎样?

求:肯定很郁闷, 很生气。这个人怎么这么不小心。

咨:后来他离开的时候, 你才发觉他走路是一瘸一拐的, 端着粥的双手抖得的非常厉害, 食堂阿姨告诉你他患有小儿麻痹症, 你又会怎样?

求:我可能没有那么生气了。反而觉得他很可怜。

咨:你看, 都是同一件事情, 前后的反映却截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前后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样了。

求:好像真的是这样?可我不知道我的想法哪里不合理?

咨:这正是我们下一次要做的。

……

布置家庭作业: (1) 结合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 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诱发事件和结果, 寻找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模式, 识别负性情绪和行为产生的原因。 (2) 通过深刻分析不合理的信念, 找出可以代替那些B的合理信念, 然后找到新的情绪和行为, 并与之比较。

3、第三阶段:提高巩固阶段 (第四、五次咨询)

任务: (1) 检查评估来访者家庭作业。 (2) 帮助求助者加深认识不合理信念和非理性认知模式, 并与之一起对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并学会合理的自我分析。 (3) 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 树立理性的认知模式和合理的信念, 学会用相同方法解决生活中其他的问题。

求助者对不合理信念的认识:诱发事件A:期中考试没考进前十名。

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必须实现我的愿望;我必须感到舒心, 必须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与赞同。

具体的不合理信念: (1) 我这么优秀, 我必须考进前十名。 (2) 没进前十名, 对我来说是糟糕至极的。 (3) 我的生活不应该有这么多困难。

七、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

通过咨询后, 能够正确的看待考试失败这件事情, 能够进行比较正确和全面的自我评价, 能够自我接纳, 自信心恢复了。学习效率也比从前提高了。

2、班主任评估

求助者上课精力集中了, 完成作业的质量明显提高了, 感觉开朗、爱笑了。

3、心理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近期目标基本实现, 求助者基本消除了或缓解了焦虑, 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自信心得到提升, 能够适当评价自己, 对挫折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参考文献

河北省中学生焦虑现状调查 篇7

关键词:河北省,中学生,焦虑

中学生是焦虑的高发人群。丁树荣等人研究发现,我国29.8%的中学生存在焦虑症状,焦虑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1]刘贤臣、孙良民等人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2462名青少年进行测查发现,有16%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轻度焦虑和中高度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12.22%和3.78%,但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2]。王极盛、丁新华对北京市、河北省两所普通中学55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整体的焦虑处于轻度水平,5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男女生在焦虑水平上不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在焦虑水平上表现也不明显。[3]为深入分析导致焦虑产生的影响因素,我国心理学家也对此进行过大量的探索研究。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地区差异、学生性别、学生成绩、家庭关系、家庭收入、学生来源、是否独生、是否学生干部、年级差异等因素对河北省中学生焦虑的产生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唐山乐亭汀流河高中、保定回民中学、衡水三中、石家庄二中、石家庄十七中、石家庄二十四中、石家庄二十八中、石家庄四十一中、张家口一中、衡水职业高中以及邢台五中等11所中学,共发放问卷14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为1189份,合格率为85%。学生年龄范围11—19岁,其中男生537人,女生652人。

2.研究工具

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4]及4级评分标准,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本量表由20项内容组成,这20个条目中有1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的,按上述1—4正向计分。其余5项(第5,9,13,17,19)是用正性词陈述的,按4—1顺序反向计分。该量表主要统计总分,但把20个项目中的各项得分相加,得到的粗分再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作为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国内外SAS应用表明,该量表是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焦虑自评工具之一。经测定,本问卷的α系数为0.772,因此具有较高的信度。

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

二、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显示,1189名中学生中存在焦虑问题的有343人,占总人数的28.85%。其中包括存在轻度焦虑的中学生220人,占总人数的18.5%;中度焦虑学生85人,占总人数的7.15%;重度焦虑即70分及以上38人,占总人数的3.2%。

1.性别差异对焦虑的影响

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1189名学生中,焦虑得分在50分以上者男生134人、女生209人。女生存在焦虑问题的人数比例高于男生,且女生的平均焦虑得分高于男生,女生的总体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生,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313,P<0.05),详见表1。

注:表示*P<0.01,**表示 P<0.05,***表示 P<0.001,下同。

2.学生成绩对焦虑的影响

根据表2分析数据可知,成绩越差的学生,越容易产生焦虑问题。在被测的1189名学生中,成绩从“很好”到“很差”,其均值基本处于上升状态。并且成绩“很差”的学生,焦虑人数所占比例已达到66.67%,其焦虑得分均值也超过50分。进一步分析可知,学生成绩对焦虑的产生存在极为显著的影响(F=1.562,P<0.01)。

3.家庭关系对焦虑的影响

家庭关系分为密切、一般和疏远。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较为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家庭关系较为密切,其存在焦虑的人数比例也就相对较低。关系越差,焦虑人数所占比例越高,均值不断上升且相差较大。家庭关系“疏远”的中学生其焦虑均值已高达56.48分。可见,家庭关系对焦虑的产生也具有极为显著的影响(F=1.86,P<0.01),详见表3。

4.家庭收入对焦虑的影响

本次调查问卷把家庭收入列为是否影响中学生焦虑的因素之一进行分析,将其细分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大部分学生家庭收入属于一般或较好,并且均值也相差较小,因此,家庭收入的高低对焦虑的产生不存在显著的影响(F=0.953,P>0.05),详见表4。

5.学生来源对焦虑的影响

根据表5可知,学生来源对焦虑的产生不存在显著性影响(F=1.045,P>0.05)。焦虑人数所占比例以及均值不受学生来源的影响,数值相差也较小。

6.是否独生子女对焦虑的影响

根据表6数据可知,目前中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但这并没成为影响焦虑产生的因素,无论是否独生子女,存在焦虑的人数比例及焦虑均值都极为接近。因此,是否独生子女对焦虑的产生不存在显著性影响(t=0.123,P>0.05),详见表6。

7.是否学生干部对焦虑的影响

从是否学生干部对焦虑存在影响的分析中可知,两者均值和标准差数值都没太大差别。因此,是否学生干部对焦虑的产生也不存在显著性影响(t=0.08,P>0.05),详见表7。

8.年级差异对焦虑的影响

由以下数据分析可知,初三学生焦虑均值最高,且焦虑人数所占比例也最高,但总体均值相差较小。各年级焦虑人数所占比例也较为接近,年级差异对焦虑的产生不存在显著性影响(F=1.932,P>0.05),详见表8。

三、讨论

根据以上研究分析可知,河北省中学生的焦虑问题检出率为28.85%,与丁树荣等人对全国中学生的焦虑研究(29.8%)极为相近。[1]这说明目前河北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焦虑问题较为严重,亟待解决。究其原因可能是,河北省位于华北地区的心腹地带,全省内环首都北京和北方重要的商埠天津市,地理位置优越,再加上总人口数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六位,人口竞争压力大。因此,为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教育问题上,社会各界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于是,很多学校把升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唯一目标,提高学习成绩成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许多学生在某方面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焦虑倾向。家庭方面,面对日益增长的人才竞争压力,家长为了使子女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对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出现了焦虑情绪。

根据调查分析显示,女生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生,这与郑晓边的研究相一致。[5]其原因可能是:在思想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女生的一举一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她们的行为更要符合社会规范,因此,女生遇事考虑较多,焦虑水平也就越高。在生理方面,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情绪波动较大,尤其是女生,感性高于理性,不利于对问题的处理,从而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学生成绩的高低也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这与吴春梅等人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成绩关系探讨的结论相一致[6],她认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具有发生心理问题的高危险性。学习焦虑是中学生存在的最为普遍也是最为严重的心理障碍。程刚、袁桂平等人认为,学习焦虑是焦虑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指学生在学习上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不能克服学习困难,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产生失败感、内疚感,而形成的一种紧张的情绪状态。[7]学生成绩好的学生,自信心以及优越感也就越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相对较少,得到家人及师生的赞许也较多,使其得到的关注较多。而成绩较低的学生,往往受到教师的忽略,得到的父母的肯定也较少,但却总是想得到成绩优异学生那种“风光”,于是暗地里与人攀比,屡屡受挫后,极易产生自卑心理,进而产生焦虑。

调查结果提示,孩子稳定的情绪需要一个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不和睦的家庭使孩子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情绪容易紧张焦虑。这与陈姜、张德甫等人关于中学生焦虑情绪调查的分析结果相一致。[8]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父母在情感上对子女的尊重与理解,亲子关系的和谐融洽,主动与子女沟通,给予他们理智的爱及正确的教养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和解决困难,对子女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适当降低子女的焦虑水平。相反,在家庭关系较差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产生不安全感,甚至产生不安全的依恋,经常感到紧张和恐惧,有些学生容易冲动,容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其学习成就感也较低。

由于我国生育政策的限制以及人们思想的转变,如今每个家庭的子女都相对较少,再加上家长及祖辈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对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是否独生对中学生焦虑的产生也就不存在显著影响。

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焦虑状况比较可知,四个年级学生的焦虑程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初三学生马上要面临中考,为了能使学生升入重点高中,教师及家长给学生增加了更多的学习任务。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再加上频繁的考试,使部分学生因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学习压力,造成学习焦虑。步入高中后,学生们所面临的依旧是快节奏的学习方式以及各方面的压力,因此焦虑程度也就没有显著性的变化。

四、建议

通过以上的结论及讨论分析可知,河北省中学生的焦虑状况较为严重,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区差异、学生性别差异、学习成绩以及家庭关系等,严重影响了中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我们应根据河北省中学生的特殊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首先,河北省应加大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2012年12月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修订版,明确要求中小学必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河北省应以此纲要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其次,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投入,要求各中小学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发现中学生焦虑等心理问题,并提供咨询和帮助。此外,有关教育部门应根据河北省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编制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并监督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最后应根据焦虑高发这一现象,为中学生开展减压教育和情绪疏导的专项训练活动。

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应针对女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例如教师与家长都应改变重男轻女的观念,帮助她们改变性别角色上的错误认识,同时,给予女生更多的关心与支持,以增加她们的安全感。学校应针对该地区学生的心理状况,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教师还应熟知不同学生的焦虑程度,对于有焦虑倾向的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据其进步速度进行评价。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关系不和谐或学校环境差,缺失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因此学校可以对这部分学生采用集体训练的方法改善其人际交往能力,例如,角色扮演、团体互动、社会模仿、积极强化等。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学会如何倾听,及与人沟通交流,学会运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我。

家庭方面,家长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多给孩子一些关爱、理解、鼓励与支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孩子创造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渠道,从而减轻焦虑感。此外,家长还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心理健康意识,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多与老师沟通,多阅读一些教育书籍或参加一些教育类讲座等。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子女的身心发展,家长应认识到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对学生健康身心发展的重要性,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在情感与生活上给予孩子一定的理解与尊重,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

高中生焦虑现状 篇8

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都有过害怕回答问题或回答时心跳加速、说话结巴的经历。这些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焦虑。进入80年代以来, 随着情感因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焦虑作为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 也成为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焦点。对于焦虑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至今还没有很明确的结论。国内关于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大多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而外语水平相对较低的高中生的焦虑状况如何呢?本文就将以一所普通高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来探究高中生的英语学习焦虑状况, 并以此为据对其焦虑情绪进行一些探讨。

二、国内外对此问题研究的发展现状

语言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研究表明, 如果外语学习反复给学习者带来焦虑, 则焦虑可能变成一种品质或心理素质。而焦虑导致紧张不安和害怕, 紧张与害怕又会影响学习精力和注意力, 从而使用于思考和记忆的能量相对减少, 语言储存和输出效果降低。这种有负面影响的焦虑被Oxford称为“不利于语言学习的焦虑” (debilitating anxiety) 。虽然焦虑对外语学习有负面影响, 但它是可以克服的。因此, 产生焦虑的原因及如何降低焦虑感便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能清楚地解释产生焦虑的原因,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外语学习者的焦虑与过去的经历、周围人的态度及学习环境有关。

早在20世纪40—50年代, 焦虑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及实践中关注的焦点。到了50—60年代, 关于焦虑与学生学习成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开始大量出现, 如Spielberger的研究表明, 20% 以上的学生因为典型的焦虑导致学习失败, 被迫中途辍学, 而在低焦虑的学生中, 因学习失败而辍学者只有6%。 刘润清也认为:“在语言习得中, 完全没有焦虑感, 学习不会好, 考试成绩也不会好;过于焦虑, 学习成绩也不会好;焦虑感适中最好。”

三、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调查研究林区普通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状况, 以两个班一百人为调查对象, 考察学生的性别、年级、来自于所在班级是否重点等因素对英语学习焦虑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了根据Horwitz等人的外语课堂焦虑调查表而制定的现成的调查表, 内容包括课堂焦虑题 (20题) 、交际焦虑题 (9题) 、考试焦虑题 (9题) 。其中每项问题后都设有五种选择和五种分值:“很不符合”1 分, “不够符合”2分, “说不清”3分, “比较符合”4分, “非常符合”5分, 全卷满分为190分。本研究将调查数据输人电脑, 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受试对象。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是100名来自某普通高中重点班和普通班的高二学生。共发放100份问卷, 实际回收89份, 回收率89%, 剔除无效问卷, 共得有效问卷72份, 有效率80.9%。

数据分析。 本研究用SPSS13.0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首先计算分析出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度的百分比, 以了解高中生总的英语学习焦虑状况。然后, 运用t检验来探究英语学习焦虑和性别以及成绩之间的关系。

四、结果与发现

1.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状况。

被调查学生中30.5%患有中度英语学习焦虑, 62.5%患有重度英语学习焦虑, 如下表。

2.同一学年的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学习焦虑比较。

重点班学生的焦虑指数高于普通班学生, 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 (p<0.05) 。

3.不同性别的两个班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比较。

男生和女生的焦虑无显著性 (p>0.05) , 说明男生的英语学习焦虑程度和女生的焦虑程度无差异, 但是都存在较大的外语学习焦虑。

五、讨论与结论

外语学习焦虑对外语学习过程、学习成效、考试成绩、外语交际能力、自尊心、自信心都有负面的影响。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即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能使学习者维持适度的紧张状态,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过高或过低的焦虑都对学习不利。对焦虑与外语学习成绩不好的因果关系, 学者们一直没有达成共识, 但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肯定的。那么如何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使学习焦虑程度降到最低, 这是广大外语教师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它所描述的问题对外语教师改善课堂环境、改进教学方法、降低课堂焦虑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拥有专业知识、高尚情操和良好人文素养的人才。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因素与遗传关系很小, 而环境对其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若能创造一个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 就会降低学生的课堂焦虑情绪, 同时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总之, 外语教师应在具体语言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有效的焦虑调控策略, 运用情绪调节教学模式, 调控外语课堂焦虑, 从而提高外语教学活动能动性并倡导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 促进学生情知素质的和谐发展, 最终达到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ORWITZ E K, HORWITZ M B, COPE 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111e Modem Language Jounal, 1986 (7O) .

[2]王银泉, 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

[3]张宝燕.中国学生英语焦虑调查研究[J].教学与研究 (台北) , 1996 (18) :45-68.

[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高中生焦虑现状 篇9

关键词:高血压;焦虑;抑郁

一、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状况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于2007年认定高血压是心脑血管意外的最主要发病因素[1]。高血压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2],全球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介于24~60%之间,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0.5~9.5%,且发病率及患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美国25%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其中18岁以上的成年高血压患者达6500万。在美国,高血压与67%的心肌梗死病例、77%的中风病例和26%的慢性肾衰竭病例有关[3]。而另外一个研究组在中国西部调查得出,高血压的患者长期治疗中平均药物花销为467.2美元/年,直接非医疗成本为20.1美元/年,其他成本23.5美元/年,临终花费为8265.1美元/年,隐形花费为417.4美元/年,其他并发症治疗费用9393.3美元/年[4]。由此可见,高血压不仅仅是给患者本人生活状态带来巨大影响,对家庭及社会更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消耗和浪费。据世界高血压联盟估计,至2025年,仅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将达全球人群的1/3之多[5] 。

在全球61个地区(约100万人,40~89岁)的前瞻性Meta分析中,平均随访12年,诊室SBP或DBP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血压从115/75 mm

Hg到185/115 mm Hg,SBP每升高20 mmHg或DBP每升高10 mm Hg,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倍增[6]。人群监测数据还显示,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50/10万,冠心病事件的年发病率为50/10万,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5倍[7]。在临床治疗试验中,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病比值,在我国高血压人群约5~8︰1,而在西方高血压人群约1︰1。近年来,尽管冠心病事件有上升趋势,但脑卒中发病率与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差异仍然非常明显。这提示脑卒中仍是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心血管风险,对于制订更有效的减少我国人群心血管风险的防治策略有重要意义。

在认识到高血压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基础上,我国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流行病调查及宣教。中国1991年的第三次全国性血压水平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患病率11.26%,其中男性12.15%,女性10.32%。与1980年第二次调查结果相比,高血压患病率增长了约25%[8]。基本上可以推断,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患病率相对较低,但增长速度较为迅速。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了31%。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急剧增长,但人群知晓率(30.2%)、治疗率(24.7%)、控制率(6.1%)均较低[10],远远低于美国高血压的控制率(31%)[11]。可见,高血压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国外研究显示高血压已成为导致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据WHO调查显示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高血压疾病。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与发展,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构成比和绝对数不断增长,全球大于60岁的老年人达6亿,而我国老年人人口1亿,为全球老年人口的1/6之多。中国第三次全国新血压水平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尤其在35岁之后。在44岁以前,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然而在60岁时,女性则有更高的患病率。陈彤玉[12]在调查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中,发现70~74岁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74.0%。由于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且对卫生资源知识来源相对匮乏,与普通人群高血压患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相比之下更低。因此,高血压作为老年人的高发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

二、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除了躯体疾病,高血压疾病还给患者精神带来不良影响,其中焦虑抑郁是最常见的负性情绪。由于高血压目前作为一种终身性、非治愈性疾病,高血压患者都经历了血压不降及血压波动的过程,治疗高血压需要通过终身用药和改变生活饮食习惯来稳定血压,以延缓病情的发展。同时,高血压患者需长期就医监测血压水平,病程迁延,并时常担心并发症的出现,由此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生活质量下降,无疑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不仅恶化躯体疾病,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使高血压疾病的预后受到影响。

目前,关于焦虑、抑郁情绪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有国外研究资料显示,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有较高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且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亦会增加。由于高血压基本上是一终身性疾病,且需要终身药物治疗,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加重,再加上药物引起的副作用等因素,部分患者久而久之便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或使原有焦虑抑郁加重,影响了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国外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常见于高血压等器质性心脏病,资料显示其患病率介于15~50%之间[13]。Wassert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容易引发负性情绪,并且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国内杨丽等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AS)对166例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进行测评,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患者焦虑的患病率为53.0%,抑郁的患病率为42.2%。袁瑾[14]等应用心理测试量表(HAMA和HAMD)调查了5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其结果显示,54例患者中焦虑患病率为38.8%、抑郁的患病率为31.4%。胡大一等[15]对北京十家二、三级医院心血管门诊病人进行调查,在3260例病人中,最常见的疾病为冠心病、高血压,焦虑发病率分别为45.8%、47.2%,抑郁发病率分别为9.2%、4.9%。宋志丽等使用SAS、SDS对96例原发性高血压疗养员及60例健康疗养员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高血压组焦虑发生率为17.71%,对照组焦虑发生率为3.33%(P<0.05),高血压组抑郁发生率为27.08%,对照组抑郁发生率为13.33%(P<0.01)。王莉丽等[16]运用SAS、SDS对丽水市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统计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焦虑的患病率为11.6%,抑郁的患病率为15.8%,焦虑抑郁总患病率为20.8%。

以上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显著的相关性,据调查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是焦虑、抑郁的高发群体。邹扬丹等[17]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焦虑、抑郁进行了调查,中年组(年龄40~59岁)抑郁患病率29.7%,老年组(≥60岁)抑郁患病率36.8%。张钰聪[18]等分析了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抑郁的特点,结果显示高血压组抑郁发生率为38.36%,对照组抑郁发生率为11.12%。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严重危害了老年人身心健康。控制和预防老年高血压引起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已成为我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血压疾病焦虑抑郁情绪的应对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医疗和护理的目的更应注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引起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目前,为了应对高血压疾病带来的负性反应,改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国内干预研究的手段主要集中在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以及综合心理干预等方面,效果也得到认可。

国外研究表明,听音乐可使个体躯体放松,缓解焦躁情绪,心情得到舒缓和平静。音乐疗法被作为一种便利有效的干预手段已广泛用于精神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之后一系列的其他临床科室也得到了认证。Evans[19]通过文献系统回顾,验证了在临床日常护理中,使用音乐疗法可减少焦虑紧张状态,且无副作用,并推荐音乐疗法与日常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Moon Fai

Chan,Esther Mok等[20]人运用音乐疗法对社区老年人抑郁情绪进行为期1个月的干预,以GDS为测量工具,将47位老年人随机分为音乐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结果显示,音乐组抑郁评分、血压、心率显著下降(P<0.001)。Cardigan等[21]对卧床休息的心脏病人进行音乐干预,发现音乐对降低血压、呼吸频率以及缓和心理压力都有很好的疗效。国内运用音乐疗法进行干预研究较少,研究场所主要大都集中在医院等公共场所,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的研究鲜见报道。

四、小结

音乐疗法被作为一种便利有效的干预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护理中。音乐治疗是心理干预的方法之一,是医学、音乐美学、心理学及物理学学科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产物,它科学系统地运用音乐特性,通过音乐特质对人产生影响,协助个人在疾病或残障治疗过程中实现心理、生理及情绪整合[22],达到促进身心康复的目的。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加强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疗和护理,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大量研究表明[23,24],音乐疗法对人体可产生生理及心理双重效应,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中,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睡眠、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音乐疗法已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患者人群的认可,国内虽然在各个疾病领域也得到了应用,但针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干预研究鲜见报道。

参考文献:

[1] Chockalingam, A. Impact of world hypertension day.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J]. 2007. 23(7): 517-519.

[2] 何秉贤. 高血压防治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15(4): 268-268.

[3] Daugherty, S.L., et al., Incidence and Prognosis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Clinical Perspective[J]. Circulation, 2012. 125(13): 1635-1642.

[4] Le, C., et al. The economic burden of hypertension in rural south‐west China[J]. Tropical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Health, 2012. 17(12): 1544-1551.

[5] Chockalingam, A. World Hypertension Day and global awareness[J].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8. 24(6): 441-444.

[6] Collaboration, P.S. Body-mass index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900 000 adults: collaborative analyses of 57 prospective studies[J]. The Lancet, 2009. 373(9669): 1083-1096.

[7] Wu, Z., et al. Sino-MONICA project A collaborative study on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 part I: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monitoring[J]. Circulation, 2001. 103(3): 462-468.

[8] Edwards, R., et al.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nd care in an urban and rural area of Tanzania[J].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0. 18(2): 145-152.

[9] 袁洪,杨侃. 老年高血压[M]. 2002: 人民卫生出版社.

[10] 周智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M].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06.

[11] 赵秀丽,陈捷,崔艳丽. 中国 14 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2006. 86(16): 1148-1152.

[12]陈彤宇.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现况调查[J]. 社区医学杂志,2007. 4(12S): 14-15.

[13] Levenstein, S., M.W. Smith, and G.A. Kaplan. Psychosocial predictors of hypertension in men and women[J].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1. 161(10): 1341.

[14] 袁瑾. 老年高血压病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识别和治疗[J]. 中国实用医药,2007. 2(12): 19-20.

[15] 胡大一. 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的综合管理——“双心医学” 模式的探索[J]. 中国临床医生,2006. 34(5): 2-3.

[16]王莉丽. 中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调查及社区护理[J].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 3(16): 1530-1531.

[17] 邹扬丹.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现状及心理干预分析[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 17(11).

[18] 张钰聪. 北京城乡老年人高血压与抑郁的关系[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2006. 8(8): 520-523.

[19] Evans, D.The effectiveness of music as an intervention for hospita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2. 37(1): 8-18.

[20] Chan, M.F., et al. Effects of music on depression in older peopl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12.

[21] Cadigan, M.E., et al. The effects of music on cardiac patients on bed rest[J].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007. 16(1): 5-13.

[22] 满力,高明全. 音乐疗法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的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3): 205-206.

[23]李铁菊. 音乐疗法的临床应用[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 20(5): 355-356.

高中生焦虑现状 篇1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到,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教育部2003)。由此可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然而,在笔者任教的学校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诸多困难。随着高中课程内容的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焦虑情绪表现得越发明显。本文从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表现以及有效减缓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策略等方面着手进行探究,以帮助学生认识、减缓焦虑,增强自信,从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优化并实现英语教学目标。

二、焦虑分析

焦虑情绪就是负面情绪,又称心理异常,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所受到的威胁,而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陈仪辉2010)。适度的焦虑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能让学生抓紧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或主动学习。但过度的焦虑势必阻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不利于学习的负面影响,如,课堂上的紧张不安,作业未完成时的内疚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的挫败感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关注这个问题,很可能造成教学低效。

三、英语学习焦虑及产生的原因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很多,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一)性格因素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性格对外语学习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性格开朗乐观、自信心强的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更积极主动,模仿力也更强,在语言学习中有一定的优势并能体会到较为明显的成就感,从而对外语有较浓厚的兴趣。而内向的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敛,不善表达,特别是在语言输出环节(如在课堂提问或小组讨论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焦虑,害怕被提问,或是被提问时表现不佳。例如,在新课标模块二第五单元Music的Warming up环节中,笔者让学生讨论以下四个问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music?Why do you like music?Which song do you like best?Who is your favorite singer?”由于音乐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小组讨论时学生表现得很活跃。然而,在学生回答问题环节,有一个女生只说了一句“Sorry!”就沉默了。后来笔者了解到,这名女生并不是没话可说,只是性格过于内向,又特别紧张,没有信心清楚地表达想说的话。这样的学生不是个例,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容易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出学习焦虑感。

(二)基础薄弱

笔者摘抄了学生英语作文中的一些句子,从中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I will give your some suggestions.(代词的格没有区分)

She like reading book.(主谓不一致)

My father buy me a bike yesterday.(没注意谓语动词的时态)

There have many students on the playground.(There be句型没能正确使用)

This book is more cheaper than that one.(比较级混合使用)

When you are stay in Wuhan,(be动词多余)I will to pick up you with my father.(不了解情态动词后接动词原形)

I have choice some very good place to play.(时态、词性使用错误,汉语思维明显)

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句子,但却明显地暴露出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由于英语学科词汇量大,语言点、语法点多,所以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三)词汇障碍

现行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词汇表共收集约3500个单词和360个短语或词组。很多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记忆词汇,教师也时常对学生进行单词小测验,然而,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表现出词汇量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阅读理解方面,对于很多简单的甚至是学过的词汇,学生仍然记不清意思和基础用法,这严重影响着学生对句子和语篇的理解。

(四)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英语学习焦虑中的一个方面。每个学期总有几次大考和月考,平时也常有小测验,而很多学生的情绪容易随着分数起起落落。特别是大考临近时,很多学生就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家庭也是学生焦虑产生的一个因素,家长的期待或担心会反作用在孩子身上,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孩子的一种精神负担。

四、调节英语学习焦虑情绪的策略

鉴于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焦虑的种种现象和原因,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路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应对英语学习焦虑的做法。

(一)注重初高中教学衔接

由于初高中英语教学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高一英语教师应尽快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了解初高中教材的差异,根据初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教授新知识,让学生逐步实现初高中英语学习的衔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将大大缓解或避免学生刚进入高中时在英语学习上产生的焦虑感。

(二)创设活泼有序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课堂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应该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来调节学生的情绪。教师把知识带进课堂的同时也要多设计一些“轻松一刻”的小插曲。在一次课堂上,当笔者讲“be doing...when...”结构时,正好有一只小蜜蜂飞进教室,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笔者抓住时机提问:“Look,what’s that?”“It’s a bee.”“Now can you make a sentence using the sentence pattern we have learned recently.”立马有几个学生抢着举手来造句:“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when a bee flies into our classroom.”“Is it right?”“Yes.”原本有些沉闷的课堂因为一只小蜜蜂而变得异常活跃。趁热打铁,笔者继续提问:“Can you make more sentences using‘be doing...when...’”接着,又有几个学生很积极地站起来造句。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

(三)重视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断探索词汇教学策略,创造性地选择和使用词汇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陈军2014)。所以,把好词汇关尤为关键。首先,教师要对词汇进行筛选,按照考纲进行分类教学。针对重点词汇和短语,教师要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其拼写及具体用法。例如,笔者经常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将重要单词和词组画出来;再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情境,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其次,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词汇教学方法。同一个单词往往有多个不同意思和不同用法,只记住一个意思或用法,显然不能应对复杂的语言现象。例如,present这个单词有不同的词性和语义,教师在教授这个单词时可借助下面这些简单的句子,帮助学生区分它的不同词性及含义。

1. present形容词adj.

(1)出席的,在场的

How many people were present at the meeting?到会的有多少人?

(2)现在的,当前的

I’m not at all satisfi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我对目前的情况一点都不满意。

2. present名词n.

(1)现在,目前

He is all right at present.现在他没事了。

(2)礼物,赠品

He gave his mother a present.他给了妈妈一个礼物。

3. present及物动词vt.

(1)赠送,呈献

They presented flowers to their teacher.他们献花给老师。

(2)表示,呈现

He presented his apologies.他表示道歉。

(3)呈递

The baker presented his bill.面包师呈上账单。

(4)展现

He always presents a calm smiling face.他总是展现出平和的微笑。

学生在学习词汇时要懂得辨别词性以及各种词性在句子中的作用,并且要把单词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并正确运用。

(四)合理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太难、太多的作业会让学生望而却步,也容易产生学习焦虑。鉴于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们。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一定的梯度性、选择性,且作业的形式可以不断变化。这样,学生才比较乐于完成,并能在完成作业之后有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教师对课后作业的检查和评价也特别重要,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最重要的是不能让作业成为一种负担,而让学生觉得作业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

(五)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间的互助合作也是减轻焦虑的方法,既可以是一对一的合作,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比如,一名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和一名较弱的学生结对子,就可以有效地利用课间或课后时间,相互探讨有关英语学习方方面面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成绩优异者可以在教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被辅导的学生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逐步提升信心,降低焦虑,脚踏实地地进行英语学习。教师可以适时了解学生的结对互助情况,并提一些有效的指导建议,这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稳定持续进行。教师还可以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增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六)及时的鼓励与沟通

对于课堂提问,很多教师都会这样抱怨:学生不爱回答问题。正因为如此,教师更要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要多鼓励、多表扬他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称赞的话语,这些细小的师生情感互动都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下面是笔者在课堂上常用的激励用语:Excellent!Good job!You can do it.Well done!Wonderful!Have a try,please!Try again,please!虽然每一句都很简短,但每一句都能给学生以激励和鼓舞。另外,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语,如“You really did a good job!”“You have improved a lot and I am very proud of you!”“I believ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等也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旦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明显的自卑、焦虑、低迷等负面情绪,教师就要及时做好分析、疏导、沟通工作,让学生敢于面对实际困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体验点滴的进步,并从中看到希望。这样,学生的学习焦虑情绪就会得到逐步调整。

(七)考试焦虑的调节

考试只是一种阶段检测,教师不应过于强调分数,不应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相反,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对考试的担忧转移到考前充分准备和考后认真总结上。另外,家长也是特别关心孩子成绩的一个群体,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为学习进步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尺。家校互联,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从而缓解学生来自家庭的压力。

结束语

目前,英语学习焦虑普遍存在于高中学生群体中,也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因此,英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焦虑情绪,只有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良性情绪,才能慢慢做到稳中有进,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全发展。

摘要:根据教学中观察到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焦虑症状,从性格、基础、词汇和考试等方面深入分析高中生产生英语学习焦虑的成因。针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具体原因,提出降低或消除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感的策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关键词:英语学习焦虑,考试焦虑,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陈军.2014.使用精加工策略优化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4):60.

陈仪辉.2010.过度焦虑情绪在高中生英语学习中的成因与策略[J].中学英语之友,(4):55-56.

上一篇:教学改革反思与创新下一篇:休闲旅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