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的几点看法

2024-07-15

师德的几点看法(共12篇)

师德的几点看法 篇1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 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 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 越来越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 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

一、孔子曰:“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教师须先学好, 然后才能教好, 学好是教好的基础。只有教师能够“学而不厌”,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孔子一生做教师, 从未停止学习。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他“每事问”, 随处拜师, “不耻下问”。

教师学好是为了教好, 所谓“诲人不倦”是教师最宝贵的品格, 是最崇高的精神境界。无论什么人只要向他请教, 他都毫不保留地教诲, 无论有什么困难, 他都坚持教学。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典范。北京景山学校语文特级教师舒鸿锦就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在教书育人上。她从教30多年, 仍不断学习, 一丝不苟备课。曾经为了查找《雷雨》选段中的一个疑点, 不仅翻阅大量资料, 还到医院请教了曹禺先生。为上好一节课, 往往要花费数倍、数十倍的时间备课, 但却能从学生的进步中, 体会到愉悦、崇高的感觉。教师的职业注定了要全方位的投入, 但在照亮学生的同时, 教师自身也不断得到充实。

二、“传道授业解惑”

唐代大教育家韩愈对此提出了卓越的见解。他认为师是传道的, 若师不能传道, 则不能成其为师。所谓传道, 乃传民族优秀文化精神之道, 传修身做人之道。从古至今, 此均为为人师表者首要职责。因而,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学生从师, 就是从师的道。

而在此职责面前, 时下一些教师却难当此任。有些教师把教学当作“副业”。形形色色的创收以及下海经商之风潮, 冲击着今日的校园。风气所及, 有人身在课堂, 心系股票;有人热衷于“传销”, 有人上课时留一手, 再当家教捞一把。更有甚者, 有个别教师竟以学生为“人质”, 鱼肉家长, 并以其送礼多少定亲疏、给分数。此乃少数教师心中本无“道”, 何言能“传道”呢?

三、热爱学生, 对学生无私无隐

孔子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倾注在学生身上, 对学生怀着深厚的感情, 他说:“爱之能勿劳乎, 忠焉能勿诲乎”。正是对学生的热爱鼓舞着他不知疲劳, 全力教诲。孔子对学生的热爱, 赢得了学生的信赖与尊敬, 师生感情亲密无间, 这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 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 这也是师爱的准则。在教育工作中, 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 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 和学生广交朋友, 多开展谈心活动, 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爱, 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金凤凰”可爱, “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 一声赞美, 一个微笑, 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 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教师只要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学生一定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 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 教育才能生效, 师爱会发挥巨大的力量。

四、以身作则, 身教重于言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特别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作学生的表率。孔子说过:“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先坚决不做。处处为学生表榜样, 事事做出表率, 在工作、为人上能严于律已, 以身作则, 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 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亲其师, 信其道”, 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因此, 若教师只重言教, 即使说得都是正确的, 而不注意身教, 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 失掉教育的力量, 甚至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言不由衷, 口是心非, 讲得越多, 效果越差, 以至于适得其反。我常常要求自己以模范品行作榜样, 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 使平凡的师爱, 发挥非凡的力量。

我们每个教师都是从学生中走出来的, 深刻体会到:“育人无小事”。学生的品德是日积月累养成的, 仿效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对学生最起作用的可能不是书中的大道理, 而是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教师往往被学生看作是真理、正义的化身, 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 最易感染学生。有些学生连说话的声音和用词, 甚至写字、走路都在模仿老师。所以, 教师应养成自律的习惯。

五、平易近人,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 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可敬的长者。若在课余, 教师又能成为学生心目中可以信赖的朋友, 那么, 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很受学生拥戴。“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去, 放下架子, 和学生打成一片, 与学生建立起真正的友谊, 用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的风格去帮助学生填平“代沟”, 让学生产生“自己人效应”, 使他们敢于走近你, 乐于走近你, 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心声, 从而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朋友要以诚相待, 要相互信任才能成为知心朋友。与学生交朋友也是同样, 有了可信度, 我们所施行的教育才能顺利进行。与学生心灵沟通,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走进学生们的世界, 开启他们的心灵窗户就要老师用心去开启, 用心去对待, 从心理上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知心朋友就要与他们拉近距离, 彼此信任, 让学生从心底接受你的教育。

作为老师, 与学生的沟通应该是多渠道的。我作为班主任, 对本班每一个学生的生日都了如指掌。在他们过生日的那天, 我利用读报课与全班同学一起给他们过生日, 我在送给他们的笔记本上写上我的祝福, 并深情的朗诵, 之后同学们一起唱生日歌, 把活动推向高潮, 过生的同学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样的形式我坚持了一年。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板桥教管中心)

师德的几点看法 篇2

今天看了同学们发给我邮箱中的作文,有一些想法想跟你们聊一聊。

1、文章过短。

如果你是为参赛而准备的文章,首先字数就不能太少,应该达到八百字,这样你的文章才能把一个问题谈透,才够得上具体。如果字数太少,基本上就属于出局了。

2、立意明晰。

你写一篇文章,首先想好你到底要通过文章向别人传达一个什么想法,即你想通过文章告诉别人什么。比如任选三种小动物写一个故事,你到底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别人什么?要想清楚,然后再写。

3、选材新颖。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文章在众多文章中脱颖而出,一定要注意选材的新颖。比如秦豆豆写小动物的想象作文,就以安全燃放鞭炮为题材,这是现在的热点问题,说明作者很敏锐。

想说的是,大家辛苦了!在短短的寒假中,你们在玩耍娱乐之时仍然十分认真地完成寒假作业,而且大部分同学都本着认真的态度,并不仅仅是想“做完”,而且想到要“做好”!我十分欣赏这样的同学!我想,你们辛苦的付出,一定也会有丰厚的回报的!

在所收到的文章中,黄F和金雨宣的《你别小瞧我》写得不错,大家可以看一看,互相学习借鉴,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好事多磨,希望看到你们修改后的文章!

你别小瞧我

在姥姥眼里,我始终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她几乎包办了我所有的事情,当我想尝试着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她总是说:“你还小呢!等你长大了再说!”我常常想:“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什么时候才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这一天,我发现我的牙膏,面霜用完了,我让妈妈下班给我带回来,妈妈说:“你已经长大了,应该学会自己下楼买东西”,姥姥听了,摇摇头说:“她还小,怎么会自己下楼买东西呢!等会儿我带她一起去买吧!”妈妈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说:“你己经是三年级小学生了,应该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家的楼下就是超市,妈妈给你50元钱,你买你需要的东西,顺便帮我带一包白沙糖回来,你自己算好帐,凭你的能力,相信你一定会做到的”。

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手里拿着50元钱勇敢地出发了!我迈着沉重的脚步下楼,心里很紧张,像装了一只兔子一般砰砰直跳。但我还是壮着胆子走了下去,心里不停地在安慰自己:“不要怕,不要怕,一定要放松,没什么好怕的。”

我来到超市,觉得似乎别人都在看着我都在议论我,心里更是慌张了,把钱攥得紧紧的,生怕别人抢了去。我拼命地想冷静下来,不停地对自己说:“没关系!心静才能挑好要买的东西。”

慢慢的,我的心静下来,挑好了一瓶面霜、一盒儿童牙膏和一袋白沙糖,心里大概算了一下账,大约20元钱,于是我走到了收银台,把钱交给收银员,一共是18.20元,收银员找了我31.80元,我仔细算了算,对了,加起来正好是50元。

我拿着收银员找的零钱和买好的东西向家里走去。我发现,心不再怦怦乱跳了,轻松了许多。我慢慢地走着,多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我手中的东西,我多想自豪地告诉大家:“这些都是我自己单独买的呢!”

回到家,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你真棒!我说你能做到吧,不尝试,怎么能证明你的能力呢?”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心里美滋滋的!姥姥不住地夸奖道:“我的孙女真棒!长大了,能自己做事了!”似乎我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任务。

这次独自买东西的经历让姥姥改变了对我的看法,我用行动向她证明我已经长大了。

姥姥,可不要再小看我哦!只要给我煅炼的机会,让我勇于尝试,你眼中的“小不点”其实会做很多事情的!

(写得真棒!)

指导学生积累的几点看法 篇3

一.自己动手,主动参与,激发积累的兴趣

培养积累的兴趣,调动积累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年来,为了使得学生对积累产生兴趣,我采取了让学生每天制作课件的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课前检查。我提前制做了一个模板课件,内容包括字音、字形、诗句和作文素材。这样通过声文并茂的图像文件,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成就感。积累的难题就迎刃而解。

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形成积累习惯

在最初的时候,教师要带一点强制手段,使学生形成积累的习惯。

1、可以规定摘抄积累

每天至少摘抄20个词汇,或者摘抄10条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或者摘抄精彩的语段,打造自己的语文语言库。

2、可以指导归纳积累

语文知识浩瀚如海,包罗万象,如果我们不把这些知识系统地归纳学习,就会像猴子掰玉米一样,顾此失彼。因此,我们需要归纳广泛、琐碎的知识点,并从中找出规律,遇到问题时便可有计可施、依水找源。归纳积累做题时得出的各种规律和技巧。只要我们能对遇到的知识加以归纳,并积累经验找出规律,在以后的学习中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3、引导学生作文积累

在这两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大胆采用批改新模式:小组批改法和找朋友批阅法。

小组批改法。把班级划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两个组长,提出每次批改的要求,找出文章的普遍的优点和不足。如开头、事例、论证、过渡等精彩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要有实例展示;找出优秀作品,共同修改,写评语(组内),精彩之处用红颜色标出;修改的地方也用别的颜色标注;有佳作展示,如果没有就组里修改成范文一篇;有执笔者,专人负责电子稿,制作作文讲评课件;小组轮流担当发言人,下周讲评课小组上台展示,然后给学生时间,进行批改,把批改的情况汇总,制作出非常精美的作文改评案,精美的电子课件,学生的思维拓宽了,知识水平加深了,积累的知识更多了。在课堂展示之后选出本次作文好的可以积累的语段篇章印发给每个同学,加强积累。

找朋友批阅法。作者本人需找至少五人批阅,批阅内容包括批语(作文优缺、建议或几句鼓励的话),赋分(客观公正,对己对人负责),批阅内容可以小纸条形式贴在卷前。收起后交给老师再审阅,发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批阅感受:批阅时,你最关注哪些方面?批阅几篇作文后,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共同的优点和不足,各一个)你觉得,如果高考中想写出一篇能得理想分数的作文,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语文积累的目的不在于积累知识,而是要把积累的知识转化成能力。通过这样的批阅方式,使学生学会把积累的素材转化为一篇文章的方法,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积累的作用。长期坚持,就会形成积累习惯,必将带来“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写作境界,达到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积累的目的,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随时积累,日积月累,从而水到渠成

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发现,俯拾皆是。看电视、报刊和杂志,可以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等;逛街时,可以积累令人回味的广告词和标语等;旅游时,可以积累人文景观介绍等;回家路上,可以积累街头巷尾精妙的语言和对联等;与人聊天时,可以积累偶尔出现的熟语和歇后语等。所以生活中不缺少学习语文的材料,缺少的是发现材料的那双眼睛。

通过以上的积累,学生的信心不断增强、兴趣也越来越高,能够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

兰娟,教师,现居山东平度。

关于写作的几点看法 篇4

怎样才能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章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试一下。

一、写自己的观察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的是一个武林高手应具备的素质。学生要写出好作文,也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会看,看得仔细,才能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有问题可想。同学们只要用心专一,炼就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就能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材料,也就没有必要舍近求远、闭门造车了。

学校新建了塑胶操场,同学们都兴高采烈。高兴之余,我让他们仔细观察一下操场的位置,面积的大小,材料的质地,图案的搭配,活动区域的划分,体育器材的配置,开展各种活动时的情境等等,然后写一篇《我喜爱的———》。实物就在眼前,同学们有的侧重写跑道,有的侧重写足球场,有的侧重写场地的布局,还有的侧重写活动的感受。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写作的侧重点不同,结果写出的文章各具特色,生动活泼。同学们高兴地说:“还是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东西美啊!”

二、写自己的活动

小学生朝气蓬勃,爱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是许多活动的倡导者和参与者,这就为他们的写作创造了良机。在家打扫了房间,做了一道可口的饭菜,在外捉迷藏跑的大汗淋漓,驱赶黄蜂被蛰的嗷嗷直叫,滑旱冰被摔得爬不起来,风筝飞跑了气得在地上直跺脚……,这些都可作为写作的素材。课外活动的时候跳跳绳,扔扔沙包,荡荡秋千,翻翻单杠,这又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学校里举行了一场精彩的球赛,表演了一个大型的节目,听了一次深受教育的报告会,成功地解剖了一条鲫鱼等等,这还可以作为写作中的例子。

泛舟当地的群将湖,徒步登上穆柯寨,欣赏牛山公园里的美景,在街头做环保宣传,为高新区绿化植树,给敬老院的老人梳头捶背,雪天里堆起一个笑容可掬的雪人……这些活动自己亲自做了,又有切身的感触,何必再苦思冥想,人云亦云呢?

三、写自己的感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自然会和各种人和事物打交道,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忧伤,各种酸、甜、苦、辣的感受唯有自己最清楚,把它们生动地表述出来,岂不成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替父母洗洗碗筷,逗得爷爷、奶奶呵呵大笑,看到老人们幸福的笑容,是否觉得自己像喝了蜜水一样甜。课上答对了老师提出的问题,课下搞好了室内外卫生,听到老师称赞的话语,是否觉得像拂过一阵春风那样暖。在校运动会上夺了冠,参加航模比赛获了奖,面对着团旗庄严宣誓,看到同学们羡慕的眼神,听到师生们庆贺的掌声,此时心情能不激动,能不有一种“惟我独尊”的豪气吗?

四、写自己的想象

丰富的联想,合理的想象,能开发人的智力,启示人们创新。试想:卫星上天,轮船下海,无线电的利用,克隆技术的提高,哪一样与想象无关呢?可以说:有多大的想象,就可能有多大的创造。《聊斋志异》里的各种妖魔鬼怪,《西游记》里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里各种角色的奇特经历,如果没有作者丰富的想象能创作出来吗?

学生学会了想象,犹如小鸟长出了翅膀,可以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试想:自己的发明获得某项专利,父母知道后会有哪些惊喜?自己二十年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假如自己做了“国王”,应该怎样来治理国家?南极的冰雪都融化了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地球上的煤炭、石油都用完了人类该怎么办?未来的电脑、手机还可以增加哪些功能?我国的神州飞船登上月球,宇航员在月球上怎样生活,可以进行哪些科学研究?人类能否在太空中建立学校和工厂……学生以现实为基础,以科学发展为依据,充分地展开想象,就会冲破狭隘的“小圈子”,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情景,真正去享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乐趣了。

五、写自己的看法

花花世界无奇不有,各种事物千变万化。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各有千秋,写文章就要写出自己的观点,表达出对真、善、美的褒扬,对假、丑、恶的鞭挞。

可以对较大事件谈看法:比如醉酒驾车出现的车毁人亡事故屡见不鲜,给自己,给别人,给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肇事者为何敢违章?为何敢拿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当儿戏?究其原因就是存有侥幸心理,不能善待生命,法律意识淡薄,做事不考虑后果。再者就是对这种违章行为的惩戒力度还不够,对于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还不到位等等。这样一分析,人们就知道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了。

还可以对身边的小事谈看法: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从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爱惜一粒粮,捡起一片废纸都是一种良好品质的体现。帮助同学解决一个疑难问题,引领盲人穿越公路,为灾区人民捐些钱物,这都弘扬了雷锋精神。有些人出言不逊,乱泼脏水,乱倒垃圾,乱烧秸秆对吗?想一想这样做的危害,谈一谈这样做所导致的后果,就能不断地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了。

六、写自己的感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情,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母子之情,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情等等。面对国家的大力培养,父母的精心呵护,朋友的无私帮助,自己能无动于衷吗?将这份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就能引发别人的共鸣。

抒发自己的赞美之情:大千世界绚丽多姿,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红日初生,夕阳落山,茂密的森林,巍巍的群山,澎湃的大海,一望无际的田野,哪一点风光不值得赞美?

抒发自己的热爱之情:以习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以民为本,发展经济,关注民生,反腐倡廉,厉行节约,所做之事顺应民心,深得民意。国家实施义务教育,逐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帮助贫困生就学,保障未成年人的各种权力。面对党和人民的关怀,同学们能不有份热爱之心吗?

表达自己的憎恶之情:敌对势力蠢蠢欲动,腐败分子损公肥己,不法分子扰乱市场,假冒伪劣坑害人民,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表达出来,岂不起到伸张正义,弃恶扬善的作用吗?

提高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5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诗人朱熹这首诗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并积累新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不断的进取。通过不断的阅读,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如何思考人生,如何面对人生,如何探寻生命的价值,进而升华我们的情感,引发我们的睿智,提升我们生命的内涵,成就我们的人生!是啊,阅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现笔者就此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师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倡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更应教给他们阅读方法,使其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首先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比如,指导学生阅读《坐井观天》一文时,我利用学生们好奇的年龄特点,准备了一幅相关故事情节的图画,首先出示图画让学生们猜猜“小鸟和青蛙究竟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从而调动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急于想阅读小鸟和青蛙的故事。

其次,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激发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对抽象思维的理解,需要以直观形象来加以辅助,而语文教材中插图丰富,画面形象、鲜明,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巧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习《春天》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按顺序说出春天的特征,接着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又将其抛给学生们讨论,并及时结合插图,给予引导,再读课文。让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与同学之间进行对话练习,整个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这样的质疑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容易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在学生对阅读已有所爱好的基础上,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朗读的形式应多样化,如范读、领读、个别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对于一篇文章也应采取多种形式朗读,不应拘泥于一种方法,如果采用的形式过于单一,往往会抑制孩子们的创造力、表现力,但是,不是每篇文章朗读的形式越多越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善于选择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朗读教学,以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朗读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学生掌握了技巧,读起文章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才能读出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朗读训练的目的。比如在指导朗读《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一段主要写了谁?他们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然后让学生根据这段内容和提示语采用适当的语调去读。教师可指导学生想:妈妈为什么笑着说?因为它听了小壁虎讲借尾巴的经过,感到孩子不懂得自己尾巴有再生的能力,不用借,同时别人的尾巴都各有用处是不能借给他的,心里疼爱小壁虎所以笑着说,读时语速要放慢,充满感情地读出关心疼爱。“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他为什么“高兴地叫起来”?因为他历尽艰辛都没借到尾巴,这时候一转身发现自己又有尾巴了,该多么惊喜啊!小壁虎由不知道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到了解这一功能而喜出望外,读的时候声音要响亮,语速稍快,“新尾巴”要读重音,读出为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而兴奋的语气。再如《松鼠的尾巴》中“那条又轻又软的大尾巴就像一顶降落伞”,要求在朗读中,能表现出大尾巴的特点。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哪些东西是又轻又软的,唤起对“又轻又软的大尾巴”的感受,于是学生不约而同地用细声柔情的语调来读这句话。

三、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

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说在采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时,还需要注意要求学生们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无心地读,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教师就要善于质疑,鼓励学生探究,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设置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吸引到问题情境中,使学生集中精神,思考问题。开始训练时,可由老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读,学生明白了读课文时思考什么,思维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老师所提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要有层次性,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要让他们回答不同的问题。比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要解决“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这个问题,就应该分层设问,先让学生讨论:“小葫芦开始时为什么长得好?后来为什么会变黄并落下来?”继而引导学生讨论:“叶子和果实是什么关系呢?”再进一步的提问:“葫芦的叶子已经长虫了,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认为没有必要除虫呢?”最后解决问题:“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这样,一问扣一问,使学生在边读边想的过程中理解感悟了课文的内容。再如教学《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时,课文最后只讲到青蛙取笑小鸟,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并没讲青蛙到底有没有跳出井口,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怎样跳出井口,它跳出井口看到了什么,它还会回到井底吗?学生通过想象,既练习了说话,又懂得了课文蕴含的道理。

四、注重积累和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是积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阅读能力,当然就谈不上学好语文。所以,学好语文,积累是一个关键环节。落实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宽阅读渠道,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等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它们一旦被激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大幅度上升。在学生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中,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而培养语感,不外乎就是要指导学生好好读书,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离开了读书就谈不上培养语感,犹如离开了游泳池,就谈不上学习游泳。比如《桂林山水》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调,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绚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还让亲身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读中想象桂林的美景,在读中欣赏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品味,促进了语言的积累,从语感培养的角度来看,也训练了学生丰富和扩展语言的能力,增加了对语言的感悟。

关于高职教育的几点看法 篇6

【关键词】高职教育 ; 思想教育 ; 师生关系 ; 教学方法 ; 教学环境 ; 教学反馈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41-01

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展,许多轰轰烈烈的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流行起来,转变教学思想和创新教学方法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下面笔者谈谈在高职英语改革中的一点体会,作为引玉之砖,以飨读者。

一、高度重视思想教育

毛泽东主席曾近说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思想是行动的指针”。这些名言说明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现在的学生受网络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要明确思想教育工作的指导性地位。最近几年中央的思想宣传力度也很大,从“八荣八耻”,“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梦”都是非常有利的思想教育资源。通过“八荣八耻”教育学生,趋荣避耻,通过演讲比赛,先进人物报道,辩论赛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它们内涵的理解,使之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如今国家提倡“和谐社会”,我们可以开展和谐校园活动,建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师生和学校环境之间的关系,用和谐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可持續发展”对于教师来说,要把学生看做成一个持续成长和发展的人,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不仅要看到现在的学生,还要可拿到将来融入社会的学生,看到怎么让学生更好融入现代的社会中。在教育中要避免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的错误做法,否则培养出来也是高智商的“危险品”。结合“中国梦”,让学生树立梦想意思,从现在做起,从专业做起,为自己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其次,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想教育同等重要。这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它们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如何应用它们去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所以,笔者认为同行们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做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韩愈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同时他也看到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在某些方面也不如弟子。笔者同意韩愈的观点,认为师生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个体,同时双方在教学互动中可以互相启发,做到教学相长。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想成为百事通对于任何人而言都绝非易事。也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就是你的老师,就是在你引以为傲的专业教学中学生也可能擦亮你思想的火花,对你有所启迪。所以说,老师是学生的老师,学生也是老师的老师。这样就要去老师们放下架子,乐于和学生交流,师生的交流和朋友一样无忧无虑,难道学生会学不好他们所学习的内容吗?

三、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当你每天例行公事地完成教学工作后,你会厌烦自己吗?你对自己的教学满意吗?如果各位有了这样的感受,恭喜你,你有了进步的理由。设想一下,学生们会喜欢一个连自己都厌烦的老师吗?那怎么办呢?虽然日新月异是痴人说梦,但是每天有一些微小的变化也是有一定作用的。比如合体的服装,得体的行为,幽默轻松的教学方式都可以给学生一种如沐春风的清新感受。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方式不一;听音乐,讲故事,说笑话,看电影片段,做游戏,学唱英文歌曲,模拟情景交际都会让学生融于其中,乐此不疲。一个有吸引力的教师永远是个成功的教师。

四、创建有效的教学环境

想象一下一个小孩是怎么成功学会熟练地运用语言的,也许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启发。一个小孩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可以流利地用母语交流;可是学生学了至少六年,连基本的对话也难以完成。也就是说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其中文化的影响最大。而我们在教学中就忽视了这个问题,甚至就连学者到国外有时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错误,这就是文化冲突的结果。换言之,不但要学会说话而且要学会在社交场合中说出得体的语言,后者就是文化对语言的影响的体现。也就是说我们在外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文化习惯和风俗传统以及人文趣事等加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这样有助于他们的语言学习。

五、建立科学的反馈体系

课堂教学反馈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对教学的改进和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学校的评价体系较为复杂,包括学校评价,院系评价,教研室评价,学生评价以及同行评教。本文主要关注的是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它有利于进一步地改进教学。教师要利用教学内容来进行不同要求的课堂提问,学生的回答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评价,构成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学生也可以根据配套的自测题对单元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单元内容学习完毕,进行阶段测试,内容具有综合性,难度适中,测试成绩计入课程学习的阶段成绩。课程结束后,进行全部内容的测试并结合其他测试的情况,综合评定课程的最终成绩。通过自我评价,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单元小测试等反馈形式得到的信息来查缺补漏,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做到教学相长,不断进步和提高。

以上几点体会是笔者在近年教学中的感悟,从思想教育,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等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给位同行和专家斧正。

参考文献

[1]滕海燕.浅谈高职教学改革的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08(01).

[2]娄玉琴.高职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1(06).

关于“问题学生”的几点看法 篇7

关键词:问题学生,教育教学,转化方法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那些学习、 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对于“问题学生”,我们不能一味责备或歧视他们,而应该多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对症下药,正确引导他们走出阴影。下面我谈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问题学生”的一些看法。

一、“问题学生”的特点

1.缺乏是非观 。“问题学生”一般在人生观、是非观 、理想、自信等方面存在模糊认识。他们做事不计后果,冒失鲁莽,不能对自己的言行做出正确判断,容易受到个人情绪影响,缺乏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

2.缺乏学习动力。“ 问题学生”在学习上态度消极 , 无兴趣、无目的,造成了学习效率低下。课堂讲话,玩手机,开小差,睡大觉是正常现象;课后作业不完成,抄袭屡禁不止;考试作弊,对学习成绩麻木不仁。

3.逆反心理强 。“问题学生”对老师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劝说不屑一顾, 不是接受而是消极抵抗, 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要求“我”做的“我”偏不做,不要求“我”做的“我”偏要做,对自己的对立做法很有成就感, 跟老师和家长对着干成为其炫耀的资本。

二、“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 影响。当今社会不断发展 ,学生渉取知识内容的途径不断扩大,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日益凸显。特别是黄赌毒、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及读书无用论等不良邪气在侵蚀他们幼小的心灵,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问题学生”在这些思潮的推动下产生了。

2.家庭教育的不当 。“问题学生”源于问题家长。 一方面 ,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放纵、溺爱、娇惯子女,导致子女学习生活缺乏自立能力,过分依赖父母长辈。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导致其对子女教育的片面简单、粗暴单一、缺乏耐心,动不动就大打出手。这不仅无法起到教育效果,反而激起了子女的逆反心理。这是导致“问题学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3.学校教育的失误。 “问题学生”除了受到社会、家庭的影响外,还受到学校教育失误的影响。部分学校老师的体罚、变相体罚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对考试成绩排名座次,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片面追求升学率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摧毁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些无形的伤害使得这些学生更加产生厌学情绪,继而无事生非,各方面全面滑坡,成绩越来越差。这直接导致学生厌学,师生矛盾激化,陷入了恶性循环。在教育“问题学生”上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

1.教育学生要有 五“颗心”。 即对学生要有爱心 ,生活上要多关心,处理矛盾要当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反复抓工作要恒心。

(1)爱心。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要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问题学生”不厌恶歧视,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记得初一新生刚入学时,我班一个叫杨建铭的小男生,个子不高但脾气很爆,经常威胁同学,“出口成章”,同学们都让他三分。经过多次交谈知道他的问题来源于他对别人的防备心理,由于小时候不小心摔断了腿,造成了走路不正常,自己觉得跟别人不一样,经常认为同学们取笑他,这形成了他不合群的孤僻、暴躁性格。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经常主动与他接触,学习上关心他的成绩情况,生活上嘘寒问暖,结果消除了他的心理壁垒。现在他对学习投入了,不再与老师、同学唱反调。

(2)关心。对“问题学生 ”要使他觉得老师在关心他、爱护他,这样他才能相信老师说的话。这时与他谈生活、家庭人生、学习、就业,才能使他对生活充满希望,并自觉做到关心父母关心班级,对人生重新认识,树立学习信心。

(3)当心。“问题学生 ”的人际关系通常不好 ,经常与同学、老师产生矛盾。为此,处理“问题学生”的矛盾要当心。不能有什么坏事都往他们身上扣,认为坏事都是他们所为,首先要了解问题的真相、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考虑选择的教育方式、说话的语气,否则会适得其反,激化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4)细心。对于 “问题学生”要时常跟踪 ,及时了解 ,掌握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如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等方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黄国明同学一直是我班科任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学生”。从他的背诵抽查情况看 , 记忆力并不比尖子生差。对此我对他进行了及时表扬,让他品尝到受表扬、赞许的快乐。

(5)恒心。“问题学生”在转化过程中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正确对待、耐心等待,有长期的计划和打算,并不断调整方法。总之,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要做到坚持不懈。

2.家校联系 ,形成合力 。“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密切联系。 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及时让家长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通过家长反馈的信息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全盘掌握他们的动态和变化。当然,最关键的是了解“问题学生”积极的一面,同时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尽快促进“问题学生”的根本转变。

3.正面教育 ,包容对待 对“问题学生”所 犯的错误。 我们不仅要从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更要用火热的心温暖他们孤寂的心灵。“问题学生”犯错是常有的事,若一味严厉训斥、指责,则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情绪。

指导学生积累的几点看法 篇8

一.自己动手, 主动参与, 激发积累的兴趣

培养积累的兴趣, 调动积累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年来, 为了使得学生对积累产生兴趣, 我采取了让学生每天制作课件的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课前检查。我提前制做了一个模板课件, 内容包括字音、字形、诗句和作文素材。这样通过声文并茂的图像文件,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有成就感。积累的难题就迎刃而解。

二.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形成积累习惯

在最初的时候, 教师要带一点强制手段, 使学生形成积累的习惯。

1、可以规定摘抄积累

每天至少摘抄20个词汇, 或者摘抄10条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或者摘抄精彩的语段, 打造自己的语文语言库。

2、可以指导归纳积累

语文知识浩瀚如海, 包罗万象, 如果我们不把这些知识系统地归纳学习, 就会像猴子掰玉米一样, 顾此失彼。因此, 我们需要归纳广泛、琐碎的知识点, 并从中找出规律, 遇到问题时便可有计可施、依水找源。归纳积累做题时得出的各种规律和技巧。只要我们能对遇到的知识加以归纳, 并积累经验找出规律, 在以后的学习中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3、引导学生作文积累

在这两年的作文教学中, 我大胆采用批改新模式:小组批改法和找朋友批阅法。

小组批改法。把班级划分为四个小组, 每个小组设置两个组长, 提出每次批改的要求, 找出文章的普遍的优点和不足。如开头、事例、论证、过渡等精彩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要有实例展示;找出优秀作品, 共同修改, 写评语 (组内) , 精彩之处用红颜色标出;修改的地方也用别的颜色标注;有佳作展示, 如果没有就组里修改成范文一篇;有执笔者, 专人负责电子稿, 制作作文讲评课件;小组轮流担当发言人, 下周讲评课小组上台展示, 然后给学生时间, 进行批改, 把批改的情况汇总, 制作出非常精美的作文改评案, 精美的电子课件, 学生的思维拓宽了, 知识水平加深了, 积累的知识更多了。在课堂展示之后选出本次作文好的可以积累的语段篇章印发给每个同学, 加强积累。

找朋友批阅法。作者本人需找至少五人批阅, 批阅内容包括批语 (作文优缺、建议或几句鼓励的话) , 赋分 (客观公正, 对己对人负责) , 批阅内容可以小纸条形式贴在卷前。收起后交给老师再审阅, 发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批阅感受:批阅时, 你最关注哪些方面?批阅几篇作文后, 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 (共同的优点和不足, 各一个) 你觉得, 如果高考中想写出一篇能得理想分数的作文, 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语文积累的目的不在于积累知识, 而是要把积累的知识转化成能力。通过这样的批阅方式, 使学生学会把积累的素材转化为一篇文章的方法,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积累的作用。长期坚持, 就会形成积累习惯, 必将带来“胸藏万卷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写作境界, 达到提高学生作文写作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积累的目的, 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随时积累, 日积月累, 从而水到渠成

语文学习无处不在, 只要我们细心发现, 俯拾皆是。看电视、报刊和杂志, 可以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等;逛街时, 可以积累令人回味的广告词和标语等;旅游时, 可以积累人文景观介绍等;回家路上, 可以积累街头巷尾精妙的语言和对联等;与人聊天时, 可以积累偶尔出现的熟语和歇后语等。所以生活中不缺少学习语文的材料, 缺少的是发现材料的那双眼睛。

关于排球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9

一、双手下手垫球的教学应当是排球教学的重点

排球教学内容包括技术基础 (准备姿势和移动) 、基本技术 (发球、双手上手传球、双手下手垫球、扣球、拦网) 及简单战术, 在多数体育教材和教学实践中都把双手上手传球作为排球教学的首要任务和重点, 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通过多年的实践, 笔者认为把双手下手垫球作为排球教学的首要任务和重点, 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为什么要把双手下手垫球作为教学的重点呢?因为相对于上手传球来讲, 双手下手垫球的技术容易掌握, 上手传球对手指的力量、手型的掌握、全身的协调要求较高, 往往几节课的教学很难掌握;而双手下手垫球的重点是要求有合理的选位, 做到球在腹前一臂远的距离及时插入球下, 难点是两小臂靠拢并外旋, 形成垫球平面, 直臂上抬不屈肘, 而这些只要教法合适学生是可以很快掌握的。在教学中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够很快见到成效, 技术的掌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对这个项目的兴趣。如果经过很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 而教学效果不明显, 学生就很可能对这个项目失去信心, 进而影响到对这个项目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安排中, 我们将双手下手垫球和发球同时进行。因为在掌握了双手下手垫球与发球技术后, 就可以进行简单的教学比赛, 通过比赛, 学生渐渐产生对排球的浓厚兴趣, 坚定了学生可以学好排球技术的信心, 随着对排球技术认识的不断加深, 进而产生继续学好其他技术的心理要求, 为今后学习上手传球、扣球、拦网及简单战术打下了良好基础。

因此,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排球这个大门, 激发学生对排球的兴趣, 并进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是排球学习的关键, 而这个关键, 实践证明就是双手下手垫球的教学。

二、排球教学的量化标准

在排球教学中要有明确的量化标准, 这一方面可以补充技术评定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确定努力的方向, 量化标准与技术评定是相辅相成的, 使排球教学的考核更科学、更全面。

在排球教学考核中, 只有发球有着明确的量化标准, 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制定了传垫球的标准, 及格为50次 (二人对传对垫50次) 、70次为良好、100次为优秀。实践证明, 有了考核标准, 对促进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积极的作用。

1. 考核标准可以在教学前向学生提出, 这样, 学生在学习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并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在提高传垫球数字的同时, 不断改进传垫球的技术, 能够达到传垫的量化标准, 技术上基本也会达到要求的标准。

2. 有了量化标准, 可以在考核后给没有达到标准的学生留有补测的余地, 学生可以在课上和课外不断地练习, 使学生始终有一个学习的目标。

三、在教法上应特别注意的几个细节

俗话说, 教无定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 但是实践证明, 在排球教学中下面几个环节是特别重要的, 它能够影响到我们教学的质量。

1. 基本技术一定要到位, 如上手传球的手型、球对手指的压迫, 手指对球的反弹, 这是传球技术的重点和难点, 一定要反复体会, 要让学生明白, 进一步还要让学生富有感觉, 反反复复练习、不厌其烦, 宁可多用一些时间, 使正确的手型在大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再如, 垫球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手型和垫球动作, “两手掌根紧靠, 两手小指、无名指、中指轻微弯曲重叠并与拇指形成相握, 两手食指自然放开, 两拇指平行, 手腕下压, 两臂外翻形成一个势球平面”。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个技术要点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就是因为前期教学中对这些基本技术强调不够, 学生感觉很模糊, 或者虽然讲了, 但是后续教法没有跟上。为了使学生对教师强调的技术要点不但明白而且有切实的体会,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把技术要点讲明白、示范清晰, 还要让学生做出来, 要让学生看明白、听明白、做得也明白, 为后继教学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2. 排球技术掌握的过程, 也就是加强学生肌肉对球的感觉的过程, 在有了正确的技术的情况下, 加大学生练习的密度, 使学生提高对技术、对球的感觉。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不停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对掌握较慢的学生进行陪练, 增加传垫球的来回次数, 提高他们对球的感觉, 同时注意发现问题, 随时进行纠正。

3. 在练习过程中, 距离、力量、难度要由小变大, 由易到难。例如, 发球, 可以把发球点由端线向前, 从而缩小距离, 减小难度, 而随着手臂肌肉的感觉增强, 击球技术的掌握, 再逐渐拉大距离。再如, 传球和垫球, 刚开始可以近距离练习, 培养肌肉对球的感觉, 然后在逐渐加大传球和垫球的距离。在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要适当安排技术好、掌握快的学生帮助掌握慢的学生, 使学生在练习中共同进步。

四、排球教学应当与校内竞赛、课外活动的安排相结合

排球教学不应该只是孤立地进行, 在学期教学计划制定时, 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全校的学生校内比赛和课外活动, 要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尽量使排球教学与课外活动中的排球活动、校内比赛同步进行, 这样可以使学生增强对教学项目的兴趣, 更主动地在课外进行练习, 与球的接触增多了, 球性就更加熟悉了。考核的量化标准会成为学生在课外练习的目标, 校内比赛的进行, 各个班队的建立, 促使班内一部分骨干成长起来, 这些人不满足于课堂教学, 会探寻排球运动中更高一层的技术和境界, 同时也会带动全班更好地完成课上的教学任务。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看法 篇10

首先, 集体备课程序可分为:个人初备———集体统备———个人复备三个步骤, 要想在统备过程中发表真知灼见取得切实的效果, 个人初备就显得弥足重要。在这个程序上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查阅大量的资料, 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授课程序等, 做到心中有数, 即在集体统备之前, 每个人心中都已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然后就是统备, 即讨论交流的过程。这需要教师把自己的设想和经验方法等告诉对方, 其他教师也毫不掩饰地指出对方设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每位教师要虚心采纳对方的意见。这样在统备过程中互相补充, 互相借鉴, 而且每个人的思维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实现了资源的共享。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那就是个人复备, 因为集体的精华在于相互借鉴, 共同提高, 不同的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有不同的教学对象, 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异, 一个好的设想, 不是每个人照做都有同样的好效果, 教无定法的道理我们也都懂。个人复备时就要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布局调整, 特别是教学形式上的因地制宜是非常必要的, 这样才能使备课真正发挥效果, 为上课服务, 而不是流于“集体”这一形式。

其次, 主备人备课的实在、精细、及时, 影响着集体备课的整体效果。主备人备课要实实在在, 换句话说:“你想怎样讲, 你就怎样备。”现代化的教育方法手段可以增强课堂容量, 也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 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我们要适当地加以运用, 但形式要服从于内容, 使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效果更好, 就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对一些知识难点该深入浅出地讲, 就深入浅出地讲解, 对一些公式的理解该引导就引导, 针对目前的学生状况, 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 要一点儿一点儿慢慢放手, 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主备人备课还要精细, 对于使用新教材的课改年级这一点尤为重要, 就数学来说, 新版教材各种知识穿插复杂, 每节课涉及到知识点比原来翻了几倍, 综合性问题增多, 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备课时要针对每一个知识点的突破做详细计划, 同时搭好台阶, 为解题能力的培养做铺垫, 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教师要做到内容细, 首先自己要吃透, 融会贯通, 翻着花样让学生吃透, 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也不能放过, 如果课堂上给学生的第一感知是错的, 在弥补起来就困难了。主备人备课更要及时, 要留出讨论的时间及复备的时间, 以便使自己的教学更完善。备课极其重要, 备好了课, 课堂上就会事半功倍, 教师无论多忙都得挤出时间备好课, 提前备, 摆脱时间加汗水的模式, 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11

一、打破传统,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一般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而未把学生当做学生的真正主人。这种教学方式,究其根本是以师为中心,以书为中心,以鼓为中心,它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学生的发现与探索,无视学生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机械识记、乏味重复的过程;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摧残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销蚀;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⑴压抑了学生能动作用。教学作为师生的互动过程未能得到充分的落实,教师主导地位被变相地强化,这种“主导”作用下的学生主体地位形同虚设。⑵剥夺了学生的个体体验。“教育是为儿童未来生活的准备”的教育观,促使传统教育对儿童未来生活过度关照,教育日益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需要。⑶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过分强调接受,学生成为纯粹的容器,知识的获得成为最重要的目的。学习成为一种毫无激情的活动。⑷扭曲了学生的人性人格。在知识作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目标的教育里,学生除了获得知识之外的各种兴趣、爱好、专长被视而不见。学习成为一种痛苦的活动过程。⑸异化了学习的根本目的。正因为学习成为一种没有思想、没有感情、没有主见、枯燥、单调、苦闷的活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学习不再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障碍。

2、冲突观念束缚,构建“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模式

迈入新世纪,国力竞争和人才竞争前所未有地突显。现实和形式呼唤新的学习方式。《中国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新世纪的教师要切实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做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摒弃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教育认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品德、意志、思维等心理品质和谐发展,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任何一种能力或者说技能都是在学生主体参与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正如素质教育的精髓所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也就是要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更应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认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才会拥有一个真正创造的世界。

二、运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1、教师应全面服务于学生的“学”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最重要的一点是改变陈旧教学中的老师说了算,学生按老师的思路走,不把全体学生当“人”看的状况,真正从“人的发展”、“个性”的角度选择教学方法,并且让学生在教师的导评、表扬等激励下,主动地、自由地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在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学习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要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其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⑴自主。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其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地、实在地体现。⑵互动。即要充分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过程”的观念。⑶愉快。即学习不再是一种烦闷、乏味地活动,愉快将贯穿整个学习的过程。

⑷发现。即要强调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使学习成为真正获得知识、技能,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⑸开放。即它不单指向当前的学习,更指向今后的学习,学习将成为一种无止境的追求。

那么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加强自主实践,促进主动发展。

⑵创设学习氛围,培养创新精神。

⑶拓展教学时空,面向全体学生。

对化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12

一、放与收相结合

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的教学理念, 很多专家也都是提出放开课堂, 让学生“解放”出来, 在互相听课学习中, 发现在教学实验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不敢放, 唯恐学生乱起来, 以免无法控制;另一方面教师放的过开, 课堂成了“游乐场”, 干啥的都有, 淡化了课堂主题。特别是化学、物理等实验课, 一放手让学生做试验, 教室乱得一团糟, 还有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生活探究题, 比如“探究水的净化方法有哪些?”、“探究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等等。学生可以说七嘴八舌, 都能举出一两个, 甚至有些调皮学生信口开河。因此在实施新课标进行课堂教学时, 对于学生的活动应该掌握一下“度”的问题。既要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活跃起来, 又要围绕课堂的教学内容展开, 而不能脱离课堂主题, 学生想干啥就干啥, 想说啥就说啥。应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边玩边学, 不能只学不玩, 也不能只玩不学, 既要放得开, 又要收得住, 做到活而不乱。

二、形与实相结合

在教学中, 有时我们老是想着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 用什么手段去体现, 往往就没有注意到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 要结合内容特点, 从学生和学校实际出发, 逐步改变自己的教法。但也有部分教师采取“拿来主义”, 只是从“形式”中去借鉴, 而没有领会实质性的东西, 不管在我们这儿实用不实用, 在课堂的某一环节合适不合适, 不考虑具体时间、地点、场合而照抄照搬, 课堂用的教学手段不少, 就是效果不理想, 给人一种“堆积材料”的感觉。就拿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来说, 你老师说得再多, 演示得再多, 都不如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 这样也很容易发现问题, 做到及时查漏补缺, 教师所采用的教法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核心, 好课应是充满人性的, 以人为本。

三、新与旧相结合

课改不是将原有的东西全部放弃, 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 旧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着很多值得借鉴和吸收的地方, 比如课堂上还是要有必要的讲解, 还是要提问学生、突出疑难点, 启发引导、布置练习与作业等, 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有好处, 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在叶圣陶、斯霞老师搞教育事业的年代, 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教育设备, 他们不也成为伟大的教育家吗?于永正老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辅助工具很少, 但却能在教学上取得巨大成功。因此在教学上是否成功, 关键在于用什么样合适的教法, 而不是用了多少种方法, 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老师教学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 但不是唯一手段, 就如我们化学上, 无论何时都离不开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课改是一个新事物, 不可急于求成, 只要观念能够转变, 不断学习和探索, 我们一定会尽快掌握一套新课程的教育方法。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人们常说“学以致用”, 学习哪门功课都是为了解决自己身边生活、工作中的问题, 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教学切不可照本宣科。授课期间, 穿插生活中的例子, 既解决了学生的疑问, 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一个教师都有体会, 新课改下的教材内容里明显增加了活动、探究、课外阅读等栏目, 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巧妙安排这些栏目, 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就拿化学课来说, 除以上这些栏目外, 教材中还设有家庭小实验、学生实验、调查报告等, 若能开展这些活动, 不光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 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第三

初级中学)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复述是构成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 了解到有的学生不重视课文复述, 有的学生习惯于把课文的复述变为机械被动地背诵课文, 甚至有的学生害怕课文复述。这不符合大纲所要求的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的问题。那么,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因素是教师没有精心设计复述内容, 同时也缺乏正确的方法点拨, 没有系统的系列训练。那么, 复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有什么意义?复述有哪些原则呢?复述有哪些方法呢?什么是复述?复述是指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 把阅读的内容加以整理, 用自己的话, 有重点, 有条理, 有感情地叙述出来。它融理解、记忆、归纳、表达于一体, 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独特的作用。

一、复述课文的意义

1. 复述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说话等各方面的能力

复述课文是指让学生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因而这一训练首先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达到阅读的认知层次。即通过对语言这一物质外壳的认识, 去获得课文所提供的大量信息, 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有一个完整的、粗略的感知。这比我们常采用的课前预习时出几道思考题有效得多。因为面对思考题往往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或能在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 学生不费吹灰之力, 达不到思考的目的;或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以一句“我不会”就全盘否定了教师的辛苦设计。而采用复述课文这一方法, 就杜绝了学生说不会的可能性。要想复述好课文, 则必须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知道该文重点写了哪些材料,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文章的体裁, 主要表达方式及基本思路、线索怎样等。这样, 学生在别无选择的基础上, 强制性地去阅读课文, 研究课文, 从而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其次, 复述课文并不是机械地重复课文, 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文的内容, 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2. 复述课文可以强化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

复述课文是以课文为基本依据的, 理解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就成了起码的要求。单词、短语、句子读不通, 课文就读不懂, 更谈不上复述了, 而且由于当众讲述这一特殊要求, 害怕出丑的心理也会驱使学生自觉去掌握单词的读音, 正确理解单词的含义。同时学生为了复述时生动、流畅, 就必须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因而复述课文就要求学生对单词、短语、句子等英语知识不能只停留在理解上, 还必须能正确地运用;不仅能运用新学的英语知识, 还必须调动以往所学的英语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 复述课文对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起到了强化作用。

3. 复述课文有利于促进“师—生—教材”三位一体

教材体现着教学内容, 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任务的完成是教师与学生通过认真研究教材来实现的, 只有当“师─生─教材”三者和谐地融为一体时, 才能说达到了英语课的最佳境界。在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侧重于解决生词, 对课文, 特别是一些较长的课文, 学生对内容根本不熟悉, 更谈不上对课文重点材料的认识和文章线索、语言的了解。这样, 上课时往往造成了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而学生却呆若木鸡的局面。复述课文这一手段则强制学生去熟悉教材, 研究教材。在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后, 教师在课堂上只要能适当地启发, 讲析在难点之处, 点拨在恰当之时, 那么学生就能始终处在积极思考之中, 师生紧紧围绕教材, 有讲有议, 教师始终发挥主导启发作用,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从而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能力。

4. 复述课文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英语教学费时多而效率低的问题, 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应该说, 无效劳动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无效劳动是指在学生懂的地方不厌其烦地讲, 而学生不懂的却没时间讲了。有些练习不用动脑筋便可随口随手而答, 实际也是无效劳动。要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则必须尽量减少无效劳动, 讲在应讲之时, 练在值得练之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复述课文是了解学生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复述, 我们可以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 哪些根本不理解。综上所述, 复述课文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条好途径, 那么如何做好这一训练呢?

二、复述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上一篇:意识因素下一篇:通信卫星动态调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