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黑点

2024-10-24

道路黑点(精选6篇)

道路黑点 篇1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道路通车总里程快速增长,汽车保有量也大大增加,道路和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长改变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格局,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随着公路的发展不断增加,目前处于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因此,鉴别道路交通事故黑点,制作并发布道路交通事故黑点地图,是管控与治理危险路段、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1]。

2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智能鉴别及信息发布系统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智能鉴别与信息发布系统最重要的核心功能是事故黑点智能鉴别,本文采用Super Map Deskpro作为交通地理数据处理平台,Super Map Objects作为交通事故黑点智能鉴别功能的开发平台,Super Map Is.net作为交通事故黑点信息发布的网络地图服务平台。

2.1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概念

单位时间里每公里发生的交通事故次数大大高于该条道路的平均值的路段,称之为道路交通事故黑点,影响事故黑点鉴别的主要因素如下[2]:

①事故黑点区域选择的主要依据:道路设计长度及相对复杂程度。

②事故黑点统计周期须能够反映道路交通事故的明显变化,一般以1~3年为准。

③根据不同的道路环境、交通特性确定道路交通事故黑点不同的鉴别阀值。

2.2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方法

道理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的目的是找出某段时间内交通事故的次数和严重程度高于其它地方的路段,因此确定路段的鉴别标准通常是这段时间内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和损失情况两个主要因素[3],并利用设定的明确的量化指标来判断特定路段的危险系数。

在鉴别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时,如果不考虑事故的严重程度,简单的将事故次数累加,往往造成判断的失误,因此,结合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实际情况,为了准确地判断事故黑点,提出当量总事故次数法:当量总事故次数法基于死亡与受伤事故的次数及严重程度,通过计算方法赋予死亡及伤亡事故的不同权重来计算事故的严重程度,是一种比较贴近实际情况的鉴别方法。

2.3 基于GIS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智能鉴别

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的鉴别主要涉及交通事故的属性数据和空间位置,而GIS平台能将两种数据很好的融合管理,并基于地理对象的位置和形态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提取有价值的空间信息,以一种图形化、高效直观的方式呈现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GIS缓存区分析和叠置分析进行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的方法,并以广州市内实际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了分析[4,5]。

①事故数据来源与筛选。

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和事故次数是衡量某一路段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的四项重要指标。事故死亡人数在交通事故统计中最受重视,因此数据相对准确;受伤人数,由于国际上对于轻伤受伤者的定义不同,事故处理人员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的非客观性,使这个指标不够准确;经济损失,由于事故处理者的主观因素过大,也缺乏可比性;事故次数的统计虽然有遗漏但相对准确和合理,因此以事故死亡人数和事故次数为主,以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为辅,对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统计显得更合理和准确[4]。

结合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方法及模型,本文选用超过300条实际发生的广州市某段时间采集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基本信息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坐标)、死亡人数、轻重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

②事故数据整理。

由于交通管理部门采集的事故数据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交通环境下使用不同的设备进行采集的,甚至是不同的采集系统共同采集的事故历史源数据,必然导致部分数据不准确甚至相互冲突、部分数据重复,所以,需要对获取的原始事故数据进行数据整理。

③事故点缓冲区分析。

根据2001年我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颁布的《全面排查交通事故多发段工作方案》对交通事故黑点的判断规定:在500米道路内,一年中发生三次重大以上交通事故的地点为多发点;在2000米道路内,一年之中发生三次重大以上交通事故的路段为多发段。

将图1中的每一个事故点作为一个点状对象,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本文中将每一起重大以上交通事故的缓冲区半径分别设置为500米或2000米,用来鉴别多发点和多发段)来进行缓冲区分析,可以得到道路交通事故点的影响范围分布图,具体情况见图1。

④道路交通事故当量总事故计算模型。

本文采用当量总事故次数法进行鉴定,鉴于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结果较为可信,受伤人数及财产损失容易出现偏差,因此以死亡人数为基本单位,重伤、轻伤及财产损失分别建立与死亡人数的换算系统,对原事故调查表中的当量死亡人数进行累计,当某区域一段时间多次交通事故累计的当量死亡人数总数大于某个阈值时鉴别为事故黑点,某次事故当量死亡人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W为当量死亡人数;ZS分别为重伤人数;QS为轻伤人数;SS为经济损失;A1、A2、A3为重伤、轻伤、经济损失的转换系数,其中SS又包括直接损失财物及因交通事故而间接损失的财物。

⑤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智能鉴别(叠置分析)。

叠置分析是GIS用来提取空间隐含信息的方法之一。叠置分析是把同一地区的各个数据层面(点与点、点与线、点与多边形、线与线、线与多边形、多边形与多边形)进行叠置产生新的空间关系及图形属性的过程。

将所有事故点形成的每一个事故缓冲区进行多边形图层与图层之间的叠置,形成一个崭新的综合性事故图层,缓冲区重叠现象越严重的区域,事故黑点的可能性和级别就越高,最后,再将反映事故黑点的新图层与道路交通路网进行多边形与线的叠置分析,鉴别出事故黑点的路段或者区域,将事故黑点影响范围内某段时间的当量死亡人数求和,根据当量死亡人数的不同可以得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不同级别的事故黑点[6]。

2.4 基于WEBGIS的交通事故黑点信息发布

基于Super Map Is.net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分布地图发布流程:用户访问交通事故黑点地图发布网站客户端,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如果请求需要地图服务,Web服务器将地图服务转移到GIS服务器,由GIS服务器处理该请求并产生相应的结果,最后以地图切片或数据流的方式回传给客户端程序[7,8]。

2.5 系统总体架构

基于GIS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智能鉴别与发布系统总体架构分为以下三个结构层次,如图2所示,它们包括:应用服务层,主要面向公众提供交通事故黑点地图及事故影响信息服务;服务提供层,主要采用Super Map Object组件对交通事故黑点进行智能鉴别,Super Map Is.net平台发布交通事故相关地图信息;数据服务层,采用Oracle等数据库管理和提供GIS-T数据信息和道路交通事故相关信息。

2.6 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运用当量总事故次数法来鉴别事故黑点时,没有将道路特征、交通环境、天气条件等其它因素的影响纳入到模型当中来,在后续的研究中,在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事故黑点的道路特征、交通条件等等,对鉴别结果进行修正,为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提供防治策略与治理技术[9]。

3 结论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交通事故是人、车、路、环境不协调的结果,具有随机性、偶然性等特征,但某一路段的交通事故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开展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及时准确的发现事故黑点,是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管控与防治的重要技术手段,道路交通事故黑点地图的制作与发布,为大众安全出行提供信息咨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安全出行的需求[10]。

参考文献

[1]潘峰.基于GIS的道路交通事故预测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

[2]张力.基于GIS与主成份分析的道路交通事故黑点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08,6(5):79-82.

[3]邵祖峰,蔡建湖.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方法的比较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

[4]裴玉龙.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D].东南大学,2002.

[5]王海.缓冲区分析方法在事故多发点鉴别的应用研究.公路工程,2016(2):103-107.

[6]张广新.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智能排查系统地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7]李少伟,宋洁华.基于Super+Map+Is.net的交通信息实时发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338-342.

[8]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Super Map Is.net 2008开发手册[M].北京:Super Map Press,2008.

[9]刘志强.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方法比较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1,19(5):7-10.

[10]孟样海,裴玉龙,马长青.高速公事故黑点成因分析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33(2):46-50.

救命的黑点 篇2

白色象征着纯洁,但对两个在雪原上行走的人来说,却是一种危险——眼睛长时间面对白色,视觉就会产生异常,让人怀疑眼前的一切,仿佛置身在一个庞大的骗局中。更糟糕的是,孙路闵在半路上掉进了一个陷坑,脚踝扭伤了,一时无法走路。父子俩顿时陷入了绝境。离天黑大约还有5个小时,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更没有燃料,很难挨过夜晚的严寒。

他们坐在一块巨石后等待,眺望茫茫雪原,盼着从哪个方向能忽然出现一个蠕动的黑点,那是希望的曙光啊!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他们什么都没有盼来。孙路闵支撑不住了,问父亲:“我们会不会被冻死?”父亲安慰他说:“不要紧,这里总还是人世,我就不相信遇不到一个人或是马车。”

30分钟过去了,父子两按捺不住,决定继续前进,但孙路闵的脚实在不争气,才走了一段他就扑通一声倒下了。没办法,父亲只好背着他上路。一个小时后,父亲吃了两个烧饼,再次与孙路闵坐下来,一边休息,一边期待着远方能忽然出现一个黑点。看着儿子越来越绝望的表情,父亲狠狠心说:“你在这里等着,我去前面打探一下,我就不信!”说完,飞身跑开。

大约20分钟以后,父亲气喘吁吁地回来了,说:“儿子,走吧,我们的方向没错,加把劲,肯定能遇见人。”说完,他背起孙路闵再次上路。

走着走着,孙路闵忽然眼前一亮,大叫道:“爸,前面有个黑点!”父亲也看见了,他高兴地说:“我说吧,肯定能遇见人的。”但父亲的脚步却不见加快,孙路闵说:“让我自己下来走。”父亲放下他,两个人互相搀扶着往前走。10分钟过去了,黑点还在前面。父亲安慰儿子:“不着急,我估计是辆马车,这样吧,你在这里等着,我去追它回来接你。”

20分钟后,父亲气喘吁吁地回来了,说:“儿子,马车在前面等着咱们,快走吧。”孙路闵欣喜若狂。走着走着,父亲突然发出一声更加喜悦的喊声:“看,终于又出现一个黑点啦!”孙路闵不解地向前看去,是的,黑点的前面还有一个黑点。

父亲加快了脚步,渐渐抵达了第一个黑点——一件挑在棍子上的黑毛衣。“爸,这不是你的毛衣吗?”父亲一把拽下毛衣,闷声快速往前走。20分钟后,他们终于追上了一辆两头驴拉的板车。

切莫人为增添“事故黑点” 篇3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有效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 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威胁, 营造和谐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 近几年来,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事故黑点”的排查整治非常重视, 不断采取各种得力措施, 认真加以整改, 切实把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不错, 通过加强事故分析研判, 掌握事故发生规律, 制定预防事故方案, 重特大交通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事故黑点”数量呈下降趋势。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笔者也注意到了一个不容政府和有关部门忽视的问题--有些单位或个人正在人为增添“事故黑点”。

“事故黑点”, 这是专家从事故发生规律经过论证确定的, 少则一年半载, 多则3至5年。其形成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讲, 一是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如在依山傍水、临近悬崖的公路, 当时有关部门为节省修建公路费用或村镇之间里程最短而修建。二是受制于先期建筑, 形成上下陡坡。如新修公路必须横穿铁路, 由于铁路早已完工, 不可能在已竣工的铁路上做文章, 因此形成事故黑点。主观上讲, 一是在地势较平坦的地段人为造成的。如有的在平面交叉路口建筑房舍、工厂;有的种植树木或农作物, 这些对驾驶人形成了视盲区, 导致事故频发, 形成“事故黑点”。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客观原因受种种条件的限制, 倒有情有可原。主观上人为造成“事故黑点”就说不过去了。以费县辖区为例, 薛庄镇毛沟村路口, 毛沟村一村民于去年修建了一座房舍。从2007年下半年至今, 据事故科民警反映已发生事故10余起。其中死亡事故4起, 重伤事故2起, 一般性轻微事故4起。事故原因就在于这一新修建的房舍。再就是种植树木。受板材业的影响, 不少农民承包几十亩地专门种植杨树。这些地方, 不少位于路边、丁字路口或十字路口, 特别是种植3~4年后茂密的树林风丝不透, 严重影响到驾驶人的视线, 从而使事故频发, 导致“事故黑点”的形成。鉴于此, 笔者建议, 属于客观原因的, 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或人力资源强化管理、防范工作;属于人为因素的, 该治理的立马治理, 该清除的立即清除。更重要的是, 坚决杜绝因建筑、植树造林等方面人为增添新的“事故黑点”。如此, 政府和有关部门治理“事故黑点”才能越治越少, 治出成效。否则, 在治理“事故黑点”工作中会陷入此伏彼起”的怪圈, 将是劳民伤财、日复一日的无穷治理。

电解铜箔光面黑点产生原因分析 篇4

电解铜箔光面黑点的定义:电解铜箔时, 铜箔在阴极辊上生长。光面是靠近辊的一端, 其粗糙程度较小, 另外一端是毛面, 粗糙程度较大, 这种是普通铜箔;另一种是双光铜箔, 它是把毛面特殊处理后, 亮度和光面一样, 粗糙程度较小。光面黑点是影响铜箔光面质量的一个原因, 它是因表面附着异物或者受到异物的污染及腐蚀而有黑暗的小点, 这些暗点就叫光面黑点。

判定方法:由于受到光面黑点的影响, 我们把电解铜箔产品分为三类:合格品、二级品和废品。在日光灯下, 检测员用肉眼直接观测, 合格品是黑点颜色浅, 几乎观看不出来的;二级品是黑点轻微可见, 但数量少;废品是黑点数量较多或者颜色比较深的。

二、电解铜箔光面黑点产生原因分类及解决办法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 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 也就促使电子产品的发展。为了更加快速及方便的传递信息, 则对印制线路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电解铜箔的技术要求也就增大了, 铜箔绝对不允许有黑点出现。导致黑点的原因有很多, 下面我们对黑点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经行详细分析。

(一) 阳极上附着物和溶解物导致出现黑点

在搅动电解液时, 阳极上附着物和溶解物流动到铜箔上, 或者粘黏在下导辊上, 都会粘贴到铜箔上。这些异物就会在铜箔上形成黑点。随着搅动电解液, 铜箔转动, 导辊上的及溶液里的异物就会粘贴在铜箔上。黑点的另一种形成方式, 如果固体颗粒粘在导辊上, 当与铜箔接触后, 导致受力不均匀, 有固体颗粒的地方, 铜箔表面出现凹坑或者铜箔上没有溶液, 导致这一点腐蚀比其他地方轻, 也就是和腐蚀液接触的少, 甚者没有接触, 因此, 该点没有液膜保护, 反而被氧化发暗, 形成黑点。

解决方法:工作人员应该定期清洗阳极板、或适当的增大极距, 或者更换过滤布。

(二) 导辊表面橡胶凸凹不平导致出现黑点

由于时间或者其他原因, 导致导辊表面的橡胶老化破损, 出现凸凹不平的麻点。凸点过于紧密的接触铜箔表面, 导致两者之间没有电解液, 然而凹点会存留电解液, 这样使凸凹点腐蚀程度不一样, 造成颜色不一样, 因此, 凹点处变成了黑点, 而凸点处迎着阳光是亮点, 背着光是黑点。

解决方法:机列传动系统人为的及时调节, 及时磨胶辊, 保证表面光滑平整, 及时更换新的等。

(三) 酸气环境的腐蚀导致出现黑点

滞留的粗化槽电解产生的酸气液化落到铜箔上, 腐蚀铜箔光面, 长时间就形成了黑点。

解决方法:完善排风设备, 加强粗化槽的排风, 从而避免酸气滞留。

(四) 灰尘, 纤维等落到铜箔表面导致出现黑点

在电解铜箔的过程中, 铜箔表面始终是湿润的, 如果有灰尘, 纤维等落到表面上, 就会粘贴在表面上, 经过多次化学和机械腐蚀, 使得落上灰尘, 纤维等的点, 随着时间慢慢的就变成了黑点。

解决方法:保持厂房内干净及干燥, 及时清洁厂房。

(五) 胶辊掉胶沫造成黑点

胶辊在电解液中长期受酸液或碱液腐蚀, 导致胶辊掉胶沫, 胶沫粘在铜箔上会造成黑点。胶沫粘在铜箔上时, 胶沫表面粘满了电解液, 导致长时间的腐蚀, 腐蚀点处发暗, 长时间就形成了黑点。

解决方法:要用非常耐酸、耐碱、耐温的优质橡胶的胶辊。如果发现胶辊掉沫后, 应及时把胶辊取出, 拿去抛磨, 除去表面老化橡胶。

(六) 油、泥、絮状物等粘附在铜箔表面造成黑点

电解液里有油、泥、絮状物等粘附在铜箔表面造成黑点。铜箔表面粘贴上这些物质, 导致表面不能接触电解液, 从而不能被腐蚀, 导致该点和其他地方的颜色不一致, 成为暗点。另外一种情况下, 沾上这些物质的地方, 长期受到腐蚀, 导致腐蚀严重, 从而形成黑点。

解决方法:定期过滤净化水和电解液, 安排专业人员管理和监护电解液和洗箔水的过滤。

(七) 厂房粉末脱落在铜箔表面造成黑点

随着时间, 厂房长时间受酸气等腐蚀或者由于时间长老化, 当受到气流或者撞击等外界影响时, 粉末从墙上脱落, 落到铜箔表面, 形成黑点。

解决方法:在设计和间厂房时, 做好表面处理机列的热稳定处理和防氧化工艺成分的选择。完备排风设施, 尽量减少厂房的酸气。

(八) 铜箔进行表面处理时, 表面沾有异物造成黑点

铜箔进行表面处理时, 由于厂房的环境污染, 密封及空调过滤差, 则有灰尘等细小微粒落到生箔表面, 导致经过表面处理机上的液槽溶液的腐蚀, 最后变成污点。

解决方法:保证厂房密封条件好, 防止污染。

(九) 电解液脏, 过滤效果不好, 电解时杂质沉积到阴极上造成

电解液在通电的情况下, 电解液脏, 不能完全过滤时, 长时间的电解过程中, 杂质在阴极辊上沉积, 铜箔剥离时造成光面黑点。

解决方法:阴极表面尽量保证干净些, 发现辊面有异物及时清洗阴极辊, 把阴极上疏松或不良的沉积物刷去后再继续电解。在电解过程中, 发现电解液脏, 也要及时更换精密过滤器, 保证电解液纯净。

(十) 清洗铜箔水纯净度不够, 清洗水造成

当铜箔电解完成, 用于表面电镀的清洗水应该及时排出。清洗铜箔的水里面含有杂质, 导致粘附在铜箔表面, 在电镀过程中, 导致腐蚀不均匀, 形成黑点。

解决方法:保证清洗水纯净, 及时更换清洗水

(十一) 车间工作人员说话的唾液喷溅到铜箔表面造成

工作人员的唾液溅到铜箔表面, 喷溅上唾液的铜箔表面, 在收卷后就会形成污点。时间长了, 该点就变成发黑的点, 点的大小还和唾液的大小有关系。

解决方法:工作人员统一必须戴口罩。不戴口罩的人必须距铜箔要远一些, 原则上人不靠近机列。

三、电解铜箔光面黑点的影响

电解铜箔光面黑点的影响:黑点也可以为铜箔表面处理后, 未能完全消除被酸蚀刻的点。需要经过存放一段时间方可显露出来。黑点严重影响铜箔表面质量, 影响覆铜板表面质量, 影响线路板贴膜质量。

(一) 影响铜箔表面质量

影响铜箔表面质量的原因很多, 比如针孔和渗透点、黑点、暗道、麻点、压痕、缺口以及撕裂、皱折、划痕等等。可见, 黑点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黑点的存在导致表面存在色差。

(二) 影响覆铜板表面质量

电解铜箔是制造覆铜板 (CCL) 及印制电路板 (PCB) 的原材料。上面我们分析了黑点形成的原因, 基本上是由于压制时有异物引起, 由于本身的不干净, 及清洗得不纯净等原因造成, 如果工作人员不采取正确的解决办法, 那么该缺陷就会一直存在, 从而黑点一直存在, 严重的影响覆铜板表面质量及外观质量。

(三) 影响线路板贴膜质量

电解铜箔主要是通过电化学表面处理技术和粗化层处理技术来处理粗铜箔的质量, 则这个严重影响印制线路板的质量和线路板贴膜质量, 影响元器件。如果铜箔表面有黑点, 更甚至氧化严重的会影响线路板的贴膜质量。

四、结论

铜箔光面黑点对工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存在黑点, 导致外观和质量都存在问题。不仅直接影响铜箔的品质等级, 而且还对下游产品也有较大影响。如做成电池后的电池性能、做成覆铜板和电路板后的性能等均有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平华.电解铜箔市场研究报告[J].世界有色金属, 2005.

[2]黄洁.铜箔的生产技术及发展趋向[J].铜业工程, 2003.

[3]董强.酸性光亮镀铜工艺的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07.

道路黑点 篇5

1 为害症状及发生概况

苹果黑点病主要为害苹果果实, 在果实表面散生许多大小不一的病斑, 病斑多为近圆形, 在萼洼和果柄处病斑较多, 有些病斑周围有红色晕圈, 有些病斑上有白色粉末。病斑一般局限在果实表皮, 不深入果肉。

苹果果实套袋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使苹果的着色、果品外观得到改善, 也可保护果实免受化学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使果品质量明显提升。随着套袋技术的普及, 新的病害黑点病现已成为套袋果园的主要病害之一, 其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 遇到气候适宜年份发生非常严重。据运城市盐湖区调查, 1998年套袋黑点病发生面积占套袋果园面积的8%左右, 一般病果率达3%~5%;2003年发生面积占30%左右, 一般病果率达10%~15%, 个别果园病果率达23%;2007年发生面积占60%左右, 一般病果率达15%左右, 个别果园病果率达30%以上;2011年和2012年连续2年发生面积占套袋种植面积的80%以上, 病果率达10%~40%, 其中双套袋 (膜袋加纸袋) 的病果率达25%~40%, 严重发病果园的病果率甚至高达92%。

2 病原及发生规律

苹果黑点病是套袋苹果特有的果实病害, 在无袋栽培条件下未见发生。研究认为, 苹果黑点病是由3种致病菌侵染所致, 即引起苹果霉心病的粉红单端孢菌, 引起轮斑病的轮斑病弱菌系, 引起斑点落叶病的轮斑病强菌系。引发苹果黑点病的几种病原菌在通常情况下很少造成危害。阴暗、相对湿度偏大、气温偏高的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存活、繁殖与侵染;多雨、高温的气候条件会加快侵染。苹果黑点病具有侵染快、不烂果、潜伏期极短等特点。

苹果黑点病病原菌有多种, 既可单独侵染引起发病, 又可混合侵染引起发病, 因此应综合考虑, 合理选用药剂品种来进行防治。

目前一致的看法是, 袋内高温、高湿是发生黑点病的主要原因。黑点病病原菌可以腐生在苹果花器残体, 如萼片、花柱、花丝、花药等部位。套袋后条件合适就会增殖、侵染果实萼洼等部位。病菌喜高温好湿润, 因此高温多湿利于病菌的繁殖和蔓延, 而且利于该病菌向套袋苹果传播。套袋苹果脱袋前的温度、湿度是黑点病发生迟早、轻重的决定因素, 尤其是7月—8月多雨高温年份的发病加重, 且发生期随降雨的提前而提前。

在同一株果树上, 树冠下部的果实离地面近, 雨后土壤水气较大, 加之9月份多雨高温, 靠近地面的环境闷热潮湿, 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蔓延, 故该部位发病较重。

氮肥施用量过高, 与磷、钾肥配合不当, 造成苹果树春梢生长过旺, 树冠郁闭, 透光性差, 树势衰弱, 均有利于发病。

3 发病严重的原因分析

2012年, 在苹果生长季节 (4月—9月) 降雨270.4 mm, 比历年平均降雨418.0 mm少147.6 mm, 属比较干旱的年份, 然而由于套袋苹果黑点病发生关键时期的4月中下旬、5月下旬和7月上旬均出现了连续降雨, 致使苹果黑点病严重发生。

据调查, 全市发生苹果黑点病面积9.2×104hm2, 一般套袋果园的黑点病发病率达10%~15%;较重果园发病率达30%~40%;严重果园发病率达50%以上, 甚至达92%。

3.1 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高、湿度大, 对病菌侵染有利

有研究认为, 黑点病病原菌之一的粉红聚端孢菌在花前即产生分生孢子, 在花期特别是落花后进行侵染。2012年4月中下旬, 该市平均气温18.02℃, 比历年的平均气温17.56℃高0.45℃, 特别是4月下旬的平均气温达19.93℃, 比历年的18.38℃高1.55℃;平均相对湿度53%, 比历年平均相对湿度46.99%高6.01%。这些条件对病菌侵染有利。

3.2 5月下旬降雨多、湿度大, 对病菌侵染有利

套袋前是苹果黑点病的侵染时期, 而5月下旬正值苹果套袋关键时期, 此时降雨多、湿度大, 对病菌侵染有利。如, 2012年5月下旬降雨38.4 mm, 比历年平均降雨16.4 mm多22.0 mm;平均相对湿度62.18%, 比历年平均相对湿度52.53%高9.65%。

3.3 7月上旬降雨较多、湿度大, 对病害扩展蔓延有利

苹果黑点病的病原菌于6月下旬开始发生, 7月上旬至8月上旬的盛夏雨季是发生盛期, 8月下旬后很少发生, 且发生期随降雨的提前而提前。运城市2012年7月上旬降雨6次, 降雨量50.3 mm, 比历年平均降雨29.5 mm多20.8 mm;平均相对湿度70.80%, 比历年平均相对湿度64.49%高6.31%, 对病害扩展蔓延有利。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4.1.1 配方施肥, 适时浇水

增施有机肥, 避免偏施氮肥, 可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根据果园土壤墒情, 特别是7月—9月出现干旱的情况下, 要适时补充水分, 但切忌补水过多而产生涝害, 保证水分的均匀供应, 确保树体和果实的正常生长。

4.1.2 合理修剪, 改变树冠通风透光条件

合理修剪, 及时疏除过密的层间枝、不当的直立枝、重叠枝、徒长枝、扰乱树形的交叉枝、过旺过密的梢头竞争枝、冠上部直立的棍棒形枝条等, 彻底改变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

4.1.3 选用优质果袋, 规范套袋技术

选择透气性好、韧性强、不渗水的高档果袋。同时, 严格套袋时间和套袋质量。凡选用透气性好的品牌膜袋、纸袋, 或及时剪大透气孔, 都可有效减轻黑点病的发生。落花后, 第3次喷药后即可进行套袋, 如喷药后遇雨或套袋作业时间超过5 d, 需重新喷药。

套袋时, 将果实萼洼处残留的花器残体抹掉, 减少病菌的腐生基物, 可明显减轻黑点病发生。套袋时, 将袋鼓起, 左手捏住袋口, 右手固定严袋口, 以免病虫侵入及雨水进入袋内。

4.2 药剂防治

4.2.1 花期前后是防治黑点病的第1个关键时期

粉红聚端孢菌在花前即产生分生孢子, 在花期进行侵染, 从而使花期前后成为防治黑点病的有利时期。可选用质量浓度400 g/L氟硅唑可湿性粉剂8 000倍液, 或质量分数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 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4 000倍液,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进行防治。如果降雨较多, 宜选择内吸性和保护性杀菌剂混合液进行防治。

4.2.2 套袋前是防治黑点病的第2个关键时期

根据果实对钙的最佳吸收时期和苹果黑点病的侵染期, 在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的基础上, 于落花后7 d开始防治, 每10~15 d喷药1次, 共喷三四次。可选用质量浓度400g/L氟硅唑可湿性粉剂8000倍液, 质量分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倍液,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 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4 000倍液,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分别进行防治。套袋前最后一次用药, 宜选择内吸性和保护性杀菌剂混合液。需要注意的是, 要轮换使用药剂, 代森锰锌应选择质量好的生产厂家的产品, 避免幼果发生药害而影响果面。

4.2.3 7月—8月上旬如遇连续降雨应及时用药防治

苹果套袋至脱袋前, 应根据果园病虫害发生趋势, 综合参考果园光照条件和园内大气湿度、空气相对湿度来进行防治。一般25~30 d左右用药1次, 如遇降雨, 应在降雨前后各喷药1次。

参考文献

[1]景竹兰, 白印珍, 薛晶珍.套袋苹果黑点病发生与防治探讨[J].山西果树, 2004 (2) :14-15.

道路黑点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1.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试验对象为柑桔黑点病 (Diaporthe citri, 无性态为Phomopsiscitri) , 试验作物为脐橙, 品种为纽荷尔。

1.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山地, 位于赣州市安远县。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 (土壤类型、施肥数量、浇水等) 均匀一致, 并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

1.2 试验设计和安排

1.2.1 试验药剂。

(1) 80%大生M-45, 美国陶氏益农化工有限公司; (2) 绿颖, 天津绿颖农药销售有限公司; (3) 25%阿米西达, 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4) 70%甲基托布津,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1.2.2 试验设计。

处理1:25%阿米西达1250倍液;处理2:25%阿米西达1250倍液+绿颖400倍液;处理3: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处理4: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绿颖400倍液;处理5:80%大生M-45 600倍液;处理6:80%大生M-45 600倍液+绿颖400倍液;处理CK:清水对照。

1.3 小区安排

各试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面积1.33hm2, 树间距3.5m左右, 试验区每个处理重复4次。

1.4 施药方法

采用喷雾法对柑桔树均匀喷雾。

1.5 气象资料

第1次施药天气阴, 无持续风向, 18~20℃;第2次施药天气多云, 无持续风向, 23~29℃;第3次施药天气晴, 无持续风向, 24~34℃;第4次施药天气晴转多云, 无持续风向, 25~35℃。

1.6 调查方法及时间

1.6.1 调查时间。2014年11月5~6日。

1.6.2 调查方法。

按照东西南北中5点取样法, 每点调查2个梢, 考查每梢的所有果实, 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病情分级按以下标准进行:0级:无病斑;1级:病斑细小、斑点不易辨析, 影响果实商品性不明显, 病斑范围占整个果实面积5%以下;3级:病斑斑点容易辨析, 已经影响果实商品性, 病斑范围占整个果实面积5%~10%;5级:病斑范围占整个果实面积11%~25%, 病斑斑点较大, 已经明显影响果实商品性;7级:病斑范围占整个果实面积26%~50%, 病斑斑点大, 已经严重影响果实商品性;9级:病斑范围占整个果实面积50%以上, 病斑斑点大而明显, 果实商品性完全下降。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所得结果应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试验区各处理中, 相对防效最高的是80%大生M-45 600倍液+绿颖400倍液, 为80.48%;25%阿米西达1250倍液+绿颖400倍液的相对防效为71.06%。

3 小结与讨论

80%大生M-45加绿颖对柑桔黑点病防治效果较好, 甲基托布津对柑桔黑点病防治效果不明显;阿米西达对柑桔黑点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但由于本次试验第1次喷药时间较晚, 可能对试验结果造成影响。从施药到调查结束观察, 柑桔生长良好, 未发现各处理药剂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建议继续开展药效试验, 改良方法, 探索防治柑桔黑点病的最适施药时间、施药次数等。减少农药使用, 提高经济效益, 对赣南脐橙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国庆, 姜丽英, 徐法三, 等.防治柑桔黑点病药剂的离体和田间筛选[J].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0, 36 (4) :440-444.??

[2]蔡竹固, 庄再扬.柑桔黑点病之田间发病消长[J].中国园艺, 1989, 35 (4) :239-246.

[3]蔡竹固, 庄再扬.柑桔黑点病之生态研究.台湾柑桔黑点病之发病生态及其防治[D].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植物病虫害学研究所, 1986, 1988:157.

[4]佐佐木笃.温州果实黑点病后期感染[J].日植病报, 1965, 30 (5) :246-252.

[5]张志恒, 赵学平, 吴电.80%M-45可湿性粉剂防治柑桔黑点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广西园艺, 2004, 15 (4) :30-32

[6]王洪祥, 戴云喜, 林荷芳.柑桔黑点病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 2004, 33 (4) :14-16

[7]Mondal SN, Agostini JP, Zhang L, et al.Factors affecting pycnidium production of Diaporthe.citri on detached citrus twigs[J].Plant Disease, 2004, 88:379-382.

上一篇:零件制造下一篇:党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