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文化(共12篇)
古老文化 篇1
藏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古老成员中的一员, 主要聚居在我们国家的西南部地区, 比如:四川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区。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藏族按地域和方言分为:博巴、安多娃、康巴、工布藏族、嘉绒藏族、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加特殊的藏族分支白马藏族。藏族人民用其无穷的智能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宝贵的舞蹈文化, 不同的地域也孕育出了不同的舞蹈风格。其中嘉绒藏族民间舞蹈就颇具特色。
嘉绒藏族主要生活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 还有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 主要通用的藏语方言为“嘉绒话”, 嘉绒藏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 凡是生活在这些地区的藏族人民被称为“绒巴”。“嘉绒”一词因“神山—嘉摩墨尔多”而得名, 意指墨尔多神山周围的地区。
嘉绒藏族是一个有着古老历史底蕴并且文化资源丰富的民族。舞蹈艺术在其长时间的发展及众多文化遗产中有着非常之重要的地位, 有着极其丰富的舞蹈文化资源。嘉绒藏族的舞蹈风格既古朴优美, 又粗犷豪迈, 大方奔放, 有着强有力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 其舞蹈作为嘉绒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蹈这种艺术形态在藏族地区长期发展传承, 并且随着藏族人们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更增添了不少的特色和魅力。特别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 这让更多喜欢藏族文化的朋友感受到了其民族舞蹈特有的艺术魅力。以致有不少人了解和认识嘉绒藏族, 都是从其古老而神秘的舞蹈开始。
在嘉绒藏族生活的地区, 有这深厚的历史沉淀, 由于生活环境相对偏僻外来文化闭塞, 因而使得其舞蹈保留了极其古老而又淳朴的原始风貌。有着天下第一锅庄之称的“马奈锅庄”, 就最具有其代表性。它也是嘉绒藏族最原始和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民间舞蹈之一。
相传“马奈锅庄”是为庆祝“永忠喇顶”寺院的落成表演的一种歌舞, 这种歌舞后来在当地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民间舞蹈, 这座“永忠喇顶”寺庙是苯教在西藏东部地区最大的一个寺院。他是由藏王赤松德赞在土狗年 (藏历) 下令修建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当地的民间歌舞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嘉绒锅庄, 而我们所说的当地就是今天的阿坝州金川县马奈地区。马奈锅庄和一般的锅庄不同, 不仅有着娱乐性还有情绪性, 它还有着一套严谨的表演程序, 在锅庄开始之前, 会有得道高僧为其颂经祈福, 熏烟 (烧松柏枝) , 祭祀神山, 才能进行表演 (开场还要请当地最有威望的老人或民间的艺人讲祝词并开坛) 。由于永忠喇顶寺院的名声越来越大, 名气也不断扩大, 马奈锅庄也自然而然的身价递增, 随着朝拜永忠喇顶的信徒越来越多, 马奈锅庄也被相继带到了外地, 主要流传到了大渡河以南的流域也就是现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一些临县地区。
马奈锅庄每一段 (也就是每段曲目) 都有一个名称, 除此还有许许多多的表演内容, 今天保留下来的大多是青年们喜爱的欢悦曲目, 如“格喳达尔尼宁姆措”翻译成汉语意思是“小伙子的帽子多漂亮”, 还有一种叫《巴乌呢咂》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美丽的珊瑚珠头上戴”。这些满怀欢悦之情和充满爱意的锅庄一般都是用“小伙子”来命名, 这是在母系社会制度特别浓郁的马奈地区是不多见也是很不可思议的, 这也与本地区一名叫“阿尼·戈尓冬”的英雄人物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民间大家都非常信仰和崇敬他。根据史料记载以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志记载, 阿尼·戈尓冬就是藏族人民心中十分尊敬的大英雄——格萨尔王, 只是嘉绒地区方言不同, 称谓也不同而已。“格萨尔王”是藏民族人们心目中不可战胜的英雄, 是勇敢、善良、智慧以及力量的化身。“格萨尔”从藏文书面上来讲是“勇敢而又英俊的小伙子”之意, 所以马奈锅庄很大一部分内容都会用“……小伙子”来命名。
马奈锅庄不同于其他锅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他是由男女双人领舞, 动作也不一样。男领舞和女领舞是不会面相向并排行进的, 锅庄一开始男子单行一排, 女子排在男子最后一人之后, 锅庄进行时, 男女领舞带着自己的舞队相互找寻和跟随对方最后一位演员, 所以锅庄队形往往都是朝相反的方向前进, 队形也在不断的变化, 变化也尤为复杂, 主要根据领舞之人决定。
在古代锅庄开始后, 要向部落头领或是山寨主、土司大人敬献珍贵的礼物 (如:兽毛皮或优良珊瑚等东西) , 但是现在由于社会的进步已经演变为向领舞之人献上哈达或是头帕。仪式准备开始前男女双方各自站一边, 男女先要对歌, 歌词可根据内容来改变, 如是送小伙子出征或者打仗, 就会唱《送君送到马帮河坝》等比较忧伤的曲子代表了男女间充满着依依不舍之意, 唱词结束时, 女领队还会将哈达放于双手之上半跪于地, 献给即将出征人的人, 祝他们早日荣归故里。另一种歌曲唱的是《小伙子的帽子多漂亮》, 是女领队敬献头帕, 表示对他的崇敬之意, 也寓意请他带领好大家跳好这场锅庄。
马奈锅庄在舞蹈动作上也和许多锅庄不同, 他一开始需要在第一句歌词唱完后才跳起舞步, 舞步分为三种舞步, 跳完后停下来, 等到第二句歌词唱完以后又跳, 这样忽静忽动的舞蹈动律是许多锅庄所没有的, 这也就成了他独特之处。
这种锅庄还有一个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它舞蹈时所穿服饰了, 马奈地区的女人在节日庆典上需要跳锅庄的时候, 会穿当地很有特色的三种藏族服饰, 分别是披风, 藏袍, 长袖衬衫配百褶长裙, 这三样服装每一种都有它不同的功能, 会在不同的场合发挥不同的作用, 长披风会把藏袍上镶嵌的华贵的水獭皮包裹的扎扎实实, 披风样式是红色和白色相间而成, 以前都是用羊毛手工编织而成, 穿上披风, 会让人感觉到既庄重有稳健, 也表示对土司大人, 和长老高僧的尊敬, 当这些身份地位颇高的人立场后, 他们会脱下披风露出正真的藏袍, 这些藏袍是十分雍容华贵的。而这种藏袍的穿着方式也是和其他地方截然不同,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嘉绒藏族人所穿的藏袍和腰带是息息相关、缺一不可的。但此地的藏袍却是不需要用腰带的, 只在右手腋下用彩布条打一个活扣, 不过也是这个原因看上去会显得身体宽大, 不够灵活紧凑。而当锅庄舞跳到一定的时候场上的长辈会相继退场, 这个时候年轻就会脱去厚厚的长袍, 露出最里面鲜艳夺目的衣饰和五彩斑斓的百褶裙, 这时姑娘们才会显露出那婀娜多姿的体态, 当然这是的马奈锅庄才算是真正真的开始, 这样他们会一直载歌载舞直到天明。
马奈地区的锅庄不但有大多数地区大锅庄的庄重稳健, 更有自己独特的舞姿和音乐构成。其构成不同于任何一类锅庄, 其曲调、舞步欢快流畅, 节奏在时而快时而慢的激励下, 舞步也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最后达到情绪的顶点, 在男女的欢呼吼叫中结束。
嘉绒这个古老的藏族支系祖祖辈辈以锅庄为伴, 以锅庄为乐, 锅庄里倾注了他们太多的感情, 或喜、或悲、或苦、或甜、, 可以说这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现在除著名的“马奈锅庄”以外, 还有许许多多的嘉绒锅庄舞蹈都基本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特征, 这些都是古代嘉绒人留给我们最大的文化财富, 希望我们能更好地发扬、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精髓。
古老文化 篇2
围棋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瑰宝,现在已成为青少年与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学习围棋有以下好处:
(1)德育与美育:围棋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它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发掘儿童潜能,帮助他们审美的定性,形成健康人格和精神,形成较高品位的审美修养。
(2)逻辑思维能力: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四到十岁的儿童,正处在“具运动阶段”这个思维水平,这个阶段儿童思维的缺点就是“不善于从众多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而下围棋,则“逼迫”他们“从众多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
(3)记忆力:一个棋手,头脑里要储存许多定式变化、布局方式、死活图形、官子计算等等。围棋复盘可培养孩子有意识无意识的记忆习惯,让孩子边学边记边理解。曾经有科学研究报告指出,下围棋可以促进右脑发育,并强化脑部全面信息统筹与处理能力,还能增强记忆力。
(4)数学能力:围棋纵横十九道,361个交叉点,往往一子未落,几种、几十种变化构图接踵而来,且要估算厚薄。行棋次序、目数、官子及劫材等,它又是一堂生动的数学课。
(5)创造力:下围棋讲究随机应变,让儿童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对局中,且得到创造性的发挥。
(6)注意力:让儿童自控能力得到加强,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并且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断延长,从而改变“陀螺屁股”。
(7)抗挫能力:在下棋的过程中,往往顺境与逆境交替出现,妙手连发可以力挽狂澜,形势转好,一着不慎又会使乾坤倒转,攻防易手。孩子们须承受悲喜忧乐种种心理压力,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力。棋的输赢也造就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品格。
(8)大局观:围棋讲究平衡,讲究配合,讲究全局的统筹安排,一招失误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所以可由此培养孩子统观全局的意识。
学习围棋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磨练孩子的意志品质;事实证明学围棋对孩子学好功课也是十分有益的!
悠久的历史 古老的文化 篇3
一、行程两万里、跨越三大洲
历时20多小时,行程上万千米,我们终于抵达了本次旅行的第一站—开罗。其间,机上荧屏不断显示出清晰的航线图,从广州出发,我们飞越了中南半岛、孟加拉湾、印度半岛、伊朗高原、波斯湾、阿拉伯半岛、西奈半岛和红海。北京时间8月1日10点10分,埃及时间5点10分,飞机在埃及首都开罗徐徐降落。
从低空俯视黎明前的开罗,灯光闪烁。路灯勾勒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大道,若隐若现的城市轮廓和星星点点的灯光显示了开罗规模很大,而且感觉地势开阔平坦。这个举世闻名的古都,被称为“城市之母”,形成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约3 000年。
开罗的经纬度位置约为31°E,30°N。纬度与重庆相当,但气候和景观大相径庭。在时区划分上,它本该属于东2区,与北京时间相差6个小时,但是导游叫我们将手表拨回5个小时,说明这里实际使用的是东3区标准时。
此行虽然号称埃及、土耳其之旅,但历时共八天,主要游览了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因此,也可归纳为三市、两国、三大洲(埃及地跨非亚两洲、土耳其地跨亚欧两洲)之旅。
二、埃及印象
埃及位于东北非,国土96%以上是沙漠(撒哈拉沙漠的东北边缘)。这里常年受副高和信风控制,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年降水不足30毫米。惟有世界著名大河——尼罗河由南向北纵贯全境,犹如沙漠中的一条绿色走廊,成为埃及经济生活的生命线。在开罗以北,尼罗河分叉向北注入地中海,形成广阔富饶的尼罗河三角洲。三角洲地表平坦、冲积土深厚,河网纵横,与尼罗河谷地共同形成非洲最大的灌溉农业区,虽然占国土面积不到4%,却集中了埃及99%的人口。埃及灌溉农业发达,很多农产品自给有余。几天来我们不时看到一辆辆大卡车满载着鲜红的西红柿或其它蔬菜。超市里水果种类丰富,价格与我国相当。下榻酒店的早餐,食物丰盛,尤其是柑橘、西瓜、提子、杏等各式水果让人胃口大开。酒店里用餐的阿拉伯客人食量很大,个个都大盘享用着精美的食物。大街上胖人颇多,一点也没有“饥饿的非洲”的迹象。
以炎热干燥著称的热带沙漠气候,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可怕。虽然正值盛夏,但开罗气温日较差大:接近正午后日照强烈、气温很高,热浪炙人。但由于干燥无云,地面辐射强、散热快,夜间气温迅速降低,天气凉爽,清晨不穿外套还凉得不行。上午10点以前往往有薄雾、也不热。不过由于雨量稀少,除了少量耐旱植物外,花草、树木、庄稼都需要灌溉,所以自然景观的最大特点是黄土滚滚、沙砾广布。
灼热的阳光、古老的金字塔、黄色的沙砾、蒙着厚厚尘土的建筑物、散生或成片的枣椰树、密布的清真寺和穿长袍的阿拉伯人,构成了对这个国家的整体印象。
三、吉萨金字塔群
埃及境内有大大小小几十座金字塔,这些金字塔以工程浩大和历史悠久著称于世,所以埃及被誉为“金字塔之国”。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寝。古埃及人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他们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古埃及人把冥世看做尘世生活的延续,在活着的时候,就诚心备至、充满信心地为死后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要忙着为自己准备坟墓,以求死后获得永生。
吉萨金字塔群是金字塔中最遐迩闻名的,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包括胡夫金字塔(大金字塔)、海芙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和神秘的狮身人面像。这三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二世法老胡夫和儿子、孙子三代人的陵墓。周围还有许多“玛斯塔巴(方形平台式陵墓)”与小金字塔。在这个寸草不生、遍地黄沙、地形起伏的吉萨高地上,强烈的阳光炙烤着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望着这些气势宏伟的帝王陵墓,摸着胡夫金字塔的巨大石头,我们仿佛感到墓主昔日的威仪和建造者的血泪。
胡夫金字塔大约建于公元前2 690年,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由230万块重1~15吨的巨石砌成,据说10万人用了2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胡夫金字塔除了规模巨大而令人惊叹外,还以其高超的建筑技巧著名。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着物,但结构紧密,至今人们也很难用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能历经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海芙拉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第三座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00年,当时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时期,金字塔的建筑高度降低到66米,内部结构现今已倒塌。
狮身人面像高22米,长57米。整个雕像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由于石质疏松,且经历了4 000多年的岁月,风化严重。至于面部破损,有人说是马姆鲁克把它当靶子练射击所致,也有人说是18世纪拿破仑入侵埃及时炮击留下的痕迹。关于狮身人面像的建造者,说法莫衷一是,但它历经数千年蹲在这里,默默凝视着远方,是金字塔的忠诚卫士。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其工程之浩大、结构之精细,以至今天的人无法想象古埃及人是如何在原始条件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四、古都孟菲斯
孟菲斯遗址位于开罗西南20多千米处。从公元前3100年起这里就是埃及的古都,公元前两千年为底比斯所取代,但仍为埃及宗教、文化名城,公元七世纪被毁。这个曾经壮丽伟大的都市,现在只留下一个迷你博物馆及残破的石雕供人凭吊。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孟菲斯博物馆里仅有一尊拉美西斯二世雕像。这座雕像原来约14米高,由整块石灰岩雕成,相当精美。在一场地震中,雕像的双腿及左手折断,因此现在雕像只能横躺在博物馆大厅的地上。这个在位67年,活到90多岁的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非常著名,导游说他平身有两大爱好:一是要各处的神庙塑他的雕像,据说他长得仪表堂堂;二是每天换老婆,有100多个子女。埃及博物馆收藏的木乃伊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也是此君。博物馆院落里还有一尊完整无缺的狮身人面像。
萨卡拉阶梯金字塔:古城孟菲斯附近的萨卡拉,有座第三王朝法老佐塞尔的阶梯金字塔,高62米,有六层台阶,全用石头砌筑。这是一种创新,因为在这之前埃及的陵墓都是用泥砖建造的方形平台式陵墓。这个阶梯金字塔实际上包含了六个向上缩小的方形陵墓。金字塔的建造经历了玛斯塔巴、阶梯金字塔和大金字塔几个发展阶段。阶梯金字塔是大金字塔的前身,而阶梯金字塔则起源于玛斯塔巴。从这里举目四望,无边的黄沙原野上或远或近还有数座大大小小的金字塔。
五、“埃及新娘”——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是埃及最大的海港城市,也是历史名城,迥异于埃及其它地区的地中海风情为它赢得了“埃及新娘”的美称(一说是地中海新娘)。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决心要在地中海滨修建一座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它命名。自那以来,亚历山大就是连接埃及与欧洲、地中海国家的重要交通枢纽。在托勒密王朝时期,这里人文荟萃,是孕育各类学者及文学家的摇篮。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传统的伊斯兰习俗与西方文明交织在一起,众多希腊罗马时期的古迹遍布市区各个角落,与阿拉伯风情相映成趣。
在亚历山大我们参观了罗马皇帝建起的仅剩一根的庞贝石柱;前身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遗址;亚历山大图书馆;蒙塔扎皇宫花园,此园1952年前一直是皇室家族的消夏避暑地,现海滨向游人和垂钓者开放,园内有国王行宫,现为埃及国宾馆。
在开罗的最后一天,我们乘船夜游尼罗河,与各国嘉宾共同欣赏著名的肚皮舞表演和尼罗河两岸景色。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我们游览的一段流经开罗最繁华的城区,河面宽阔、河水清澈、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都市景象,体现了现代物质文明,与古埃及文化形成巨大反差。
六、埃及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从旅游经济学的角度来划分,埃及属“西班牙旅游业发展模式”。旅游业是该国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主要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先天条件;地理位置好,临近主要客源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人民从旅游业发展中得到实惠等。但是埃及旅游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办事效率不高:在开罗机场等出行李起码花费半小时,其间,发现满载的行李车就停在传送带边,只不过搬运工迟迟不见踪影。从此刻起,我们便领略了什么叫“分工明确”和办事效率低。后来在过海关、导游接待等方面,我们的体会更加深刻。
如埃及的导游接待工作是这样分工的:“机场代表”负责机场接团和送团;“地陪导游”负责旅游讲解;“导游助手”每天跟团负责安排吃、住、行。我们的导游助手由旅行社老板亲自担任,据说是为了表达对中国旅游团的重视,因为来埃及旅游的中国人日渐增多。
最古老的职业 篇4
医生说:“圣经上写道, 上帝抽出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 这可是个外科手术, 因此, 医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
工程师也打开了圣经, 翻到更前面的一段, 指着说:“上帝在一片混乱中创造了秩序, 这肯定是有史以来做得最大最好的一项土木工程, 所以, 土木工程师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
古老文化 篇5
xx月3日,我们新闻晨报学记团前往上海博物馆,参观了正在举行的“书画经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这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交流,是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平面图。据悉,目前故宫博物院藏有超过14万件的历代书画,包括卷轴、贴落、碑帖、壁画、版画、玻璃画、尺牍等各种形式的书画藏品。而上海博物馆书画收藏也极为丰富,凝聚着人类文化的亮丽与辉煌。此次展览包罗万象,很有意义,尤其对于书画研究爱好者而言,无疑是一次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好机会。
我们首先走进位于北门外侧下沉广场的多媒体活动室。别看这里地方不大,可是学生体验古代文化乐趣的最佳地点。经工作人员介绍,这里有六大项的.手工活动,并且完全对外开放。有软陶制“玉”,用于模仿古代玉器;有扎染,可以给扎好形状的手帕上色;有修复唐三彩,可以把出土时易碎的陶瓷器神奇“复原”;有墨拓,以写书法的形式陶冶情操;有铜镜雕花,通过“做和照”体验趣味;还有仿古代器物,用石膏铸造古代历史钱币。工作人员称,他们计划到20xx年年底再增加2项动手的内容,以后每年都增加2项,努力为青少年创造动手机会,希望更多孩子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乐趣。此次博物馆日的主题就是“博物馆与年轻人”。
赏石——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记忆 篇6
赏石文化我认为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先祖石头工具的发现与使用,使远祖主动迈出了脱离动物的第一步。由于本能的审美意识,一些色美、质坚、晶莹、温润的石头在工具制作中突显出来,这就是后来被古人称之为玉的石头。古人这种赏石,没有确切的考证,但这才是真实的先祖赏石的滥觞。
赏石的第二阶段是由美石制作器物。早期的玉器制品,并不是杜撰出来的所谓灵石、圣物。红山文化考古发现,玉猪龙、玉羊、玉鱼…..,这些配饰品与原始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赏石文化的第三、第四阶段:殷商、商周礼器时期。
大自然物象就是日、月、星辰,蓝天笼罩着无垠的大地。在长期对大自然观察后,以直观外推式的思维方法,使古人萌发了“天圆地方”的概念,产生了“先有天地,然后有父母、然后有子女”的认识。所以,珍贵的玉器就成为古人勾通天、地父母,祈求护佑最好的奉献物。玉器在商周不但成为祭祀品,而且成为了权力、等级,财富的标志物。
赏石的第五阶段:儒家学说的出现,给予玉器以真正的生命。
周取代殷商,提出了“以德配天”的伦理价值观,所谓“天不变,道也不变”。天就是道,与人德相匹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道德,德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他教育人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比德如玉”他是第一个把玉和德等同起来用于人,而使玉人格化的人。因为中国传统赏石的核心价值就是德。你看,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养兰、观鱼、赏石…..哪一样艺术不闪耀着传统文化与道德的光芒,无不成为每朝每代士大夫阶层的共识。
赏石文化的第六阶段:自成体系的文人文化。
传统赏石从泛赏石中独立出来,形成气候,为众多文人所接受,自成一个艺术流派,应该是北宋。宋朝士大夫阶层赏石蔚然成风。这里有两个原因。
泸州长江石的观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史于北宋,黄庭坚到泸州曾游百子图,文人聚会,“曲水流觞”。泸州知州王献可曾赠黄庭坚以文石,黄庭坚为答谢赋诗一首:“南极一星天九秋,自埋光影落江流,是公至乐江中物,乞与衰翁似暗投”。此后长江石成为泸州历代官员、雅士案几之物。宋朝文化的发展也得益于宋徽宗醉心于书画,兴花石纲,上行下效,为赏石营造了一个很佳的艺术氛围。
另外,一大群文化人从玉石文化中脱离出来,转向了极为普通的石头,扩大了赏石品种的范围,同时拓宽了赏石的文化视角,他们以石之风骨,喻人之精神,一改玉之精美、晶莹、温润,提出了赏石的“瘦、皱、漏、透、丑….以外丑而喻内美。此时的石头,已经成为心的载体,潜意识的宣泄。以此方能窥见其这一群体以道德作为艺术的核心价值,人格物化,物我两融的艺术观,此为传统赏石自成体系的原因之二,同时也成就了现代赏石。
赏石文化的第七阶段:现代赏石。
“旧时王谢堂前燕”,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赏石,走出了士大夫阶层的庭园,成为“下里巴人”的普通艺术。现代赏石虽然传承于传统赏石,与传统的诗、书、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但由于赏石品种的不断增多,赏石文化视角的不断扩大,现代赏石也脱离了传统赏石的窠臼,给我们展示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以泸州的现代赏石为列,由于泸州是长江石的富集地,有着久远的赏石文化传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热了起来。泸州长江石得到了台湾地区赏石同仁的青睐,实事求是的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台湾地区的赏石曾一度领先于大陆,因此推动了泸州赏石文化的发展,现在泸州的赏石人从审美视角、文化视觉出发,总结出了长江石的形、质、色、纹、图、意、稀、奇、名、座、体、全、多方位的观赏方向,为长江石文化的发展,不断的探索着、总结着。
从早期赏石审美本质开始,到现代赏石又回归到赏石审美本质的原点,说明追求美是人的本性,现代赏石也只不过是对远祖赏石的回归与认同,也算是对远祖艰难历程的怀念吧!为此,填首《山坡羊》一舒感叹:“石分人猿(缘),挥别冥顽,古今变人都艰难。步蹒跚,手难闲,浴风沐雨万千年,酸甜苦辣相交缠。生,石不言,死,石不言”。
古老神奇的绵山 篇7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又是一年春草绿, 又是寒食清明时。
寒食节起源, 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晋文公上绵山悼念介子推。介子推曾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19年, 有“割股奉君”之举。重耳即位为晋文公后封赏群臣, 唯有介子推功不言禄, 携母归隐绵山。文公绵山觅贤, 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山。母子二人守志不出, 抱木被焚而死。文公追悔莫及, 规定这天不生明火, 只吃冷食。“寒食节”由此而来, “介休”也因此得名。第二年寒食节的次日, 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 发现那棵被烧死的老柳树竟然死而复活。他触景生情, 想起介子推“割股奉君”时对他的希望——“我不求任何封赏, 只愿你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从此, 清明寒食的习俗流传海内外, 历经千百年而不衰, 后来又增加了祭扫坟墓的内容, 将缅怀亲人和纪念先贤融合在一起。“四海皆寒食, 千秋为一人”, 清明寒食节神奇般地成为天下第一祭日, 介子推殒命的绵山, 也自然成为清明寒食文化的发源地。寒食节本来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但发展到唐代以后, 逐渐演变为一个节日。
美妙的风光
绵山因山势起伏绵亘而得名, 山脉由北向南蜿蜒东去, 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界, 方圆五百多平方公里。绵山是上党盆地与晋中盆地的天然界山, 也是汾河与沁河、浊漳河水系的分水岭。绵山风景秀丽, 由许多山峰环抱而成, 群峰苍翠、古木葱茏、泉水潺潺、云海茫茫, 是一座古老的自然博物馆。这一集峰、桥、洞、岩、泉、崖于一身, 纳雄、奇、险、绝、秀、幽于一体的大自然奇观, 世所罕见。绵山白天看宛若人间胜境, 夜里望更是梦幻天堂。
同时, 为了满足游人瞻拜介子推这位千古先贤的愿望, 传承源于绵山的寒食文化, 近年来当地重新整理修缮开放了自春秋重耳焚山后依山而建的介公墓;恢复修建了自南北朝后赵皇帝石勒敕建的介公祠;开放了介子推及寒食文化展厅和寒食特色饮食长廊;在龙脊岭北宋宰相介休人文彦博始建的遗址上, 恢复雕塑了介子推母子巨型塑像, 使其成为绵山乃至介休的标志性建筑……
绵山, 山古水活, 魅力无限。“万壑千崖增秀丽, 往来人在画图中”, 绵山定会给游人留下永恒的记忆。
独特的文化
在我国悠久的民俗文化中, 因纪念历史人物而设立的节日有两个:一是五月端午, 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一是清明寒食, 为缅怀晋国大夫介子推。同一时期的两位贤哲, 一南一北, 双星辉映;一水一火, 赴义成仁;一江一山, 永载史册。
忠孝仁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介休绵山作为清明寒食文化的发源地, 孕育着清明寒食文化的根与魂, 清明寒食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忠烈爱国的精神和孝老敬亲的美德在这里不断绵延传承, 其所体现的根祖文化, 对于凝聚炎黄子孙的民族意识,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山西介休的重臣名士形成了“忠孝文化”, 幽深秀美、古老神奇的绵山孕育了“忠孝文化”, “忠孝文化”已成为绵山独特的文化遗产, 它是介休乃至山西人民的骄傲, 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台北故宫:古老文物焕新颜 篇8
台北故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这要归功于前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林曼丽。2002年, 台北故宫开始实施“数字典藏计划”, 按5年时程, 将器物处、书画处、图书文献处三个部门的馆藏文物及出版组、登记组、科技室保存的相关历史资料全部用三维数字摄影方式保存, 以便全球各地的学者和民众能通过互联网络学习故宫的文物知识, 并从事教育推广和商业增值等活动。
学艺术管理出身的林曼丽认为, “故宫的典藏举世闻名, 不过, 再好的艺术品如果只能在展示柜里, 未免可惜。如果故宫文物要真正被民众了解, 就必须与民众生活在一起。故宫的资产要创造新价值, 就不能墨守成规, 必须发展文创产业。”
以往, 台北故宫也干过一些例如授权仿制古代陶瓷和青铜器或是影印书法、图画之类的创收业务, 而文创产业的最大不同点是以创意设计手法来“讲故事”, 通过品牌知名度及众多行销据点的渠道力量, 使台北故宫成为一个能够行销全世界的精品形象。
第一步, 是擦亮“故宫”这块金字招牌。林曼丽先将“国立故宫博物院”在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各大地区申请商标注册, 然后将注册商标及典藏品的数字复印图档授权给岛内品牌经验丰富的厂商。
“走品牌之路, 才是真正的蓝海!”林曼丽分析说, 全世界各大博物馆都拥有自己的品牌授权商品, 当游客参观博物馆的丰富展藏之后, 内心深受感动, 一定会想要走进礼品部, 带些纪念商品回家。这时候, 品牌授权商品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故宫博物院拥有太多的优势, 不仅拥有丰富的典藏品, 还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因此, 故宫一定要走出自己的品牌之路, 才能创造独特的蓝海。
为此, 她制定了相当严谨的品牌授权计划, 名为“Old is New时尚新精品/文化新产业”, 希望能找到真正气味相投、愿意共同合作的策略伙伴, 引进岛内外设计团队, 以台北故宫65万件丰富的典藏品为基础, 搭配上现代设计的创意, 衍生开发出多项具有当代精神的文化产品, 让古物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同时更推动数字化文物图像的商标授权业务, 积极将故宫文化品牌行销至全球, 让故宫不只是博物馆的品牌, 更是生活美学的品牌;故宫文物不再是只可远观, 而是可赏玩、可使用, 还能提供生活乐趣的现代艺术品。
为了获得品牌授权, 厂商必须事先提出完整的商品开发计划。从2005年起, 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始实施“注册商标授权厂商商品化使用专案”, 首批取得故宫品牌授权的厂商就是目前闻名全球的法蓝瓷, 第二批取得故宫品牌授权者则包括以代理“凯蒂猫” (Hello Kitty) 而闻名的三丽鸥公司、以文化创意起家的顽石创意公司、以纪念币为专长的霖沅企业, 还有以自创品牌见长的明基电通公司, 后来又加入了华硕、水越设计等数家企业。目前获得故宫品牌授权的厂商已有70多家, 其中有16家厂商是双品牌 (即同时拥有自主品牌) 。
在品牌授权方面, 一般分为签约金与权利金两部分, 权利金按年限计算, 加上特定比例百分比的销售量佣金, 商品越畅销, 故宫可以分红越多。根据授权协议, 权利金比例约为商品营业额的8%至15%。对台北故宫而言, 品牌授权的效益, 远比传统的图像复制授权更大。因为一张图像授权的权利金不过几千元, 最高的一幅图不过9000元, 但品牌授权仅一个系列的签约金就达50万元, 对故宫的获利相当大。而且, 品牌授权是直接将“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品牌标志印在商品上, 而图像授权则不能打上故宫品牌。所以, 无论是有形或无形的附加价值, 品牌授权都更为胜出。
“品牌授权带给故宫的好处, 不只是提升获利而已。”林曼丽指出, 故宫与厂商共同推展这个品牌, 还可以把故宫行销到全世界!也就是说, 藉由厂商的国际行销通路, 故宫可以向全世界打响品牌知名度。假以时日, 当“故宫牌”的品牌价值获得肯定, 就会像著名的LV (路易威登) 或GUCCI (古奇) 等名牌一样, 成为各种商品的注册商标, 带动授权商品的附加价值。届时, “故宫牌”的品牌认同度与消费者的忠诚度皆会因此同步往上提升, 成为知名度更高的国际性品牌。
“品牌授权是希望创造故宫与厂商之间的双赢!”因此, 挑选适合的合作伙伴相当重要。故宫的评审委员会当中, 包含了鉴价师、律师、会计师与艺术界专业人士, 就是希望为故宫的品牌把关。林曼丽建议, 希望取得品牌授权的厂商, 设计产制的商品, 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规模, 而且要具备足够的国际销售渠道, 厂商本身的财务基础也必须要相当健全稳固, 才能够做好品牌市场。倘若厂商财力不够, 宁可转为图像授权或设计代工的路子, 等基础打好后再来做品牌授权, 否则对厂商反而不利。
林曼丽表示, 台北故宫的品牌授权, 其实还富有提升岛内文化创意产业的使命。因此在拟定权利金的计算公式时, 还留有一点弹性空间。厂商可以自行规划权利金的计算基础与回缴条件, 并预估两年签约期间之内, 将回缴的权利金总额或其他额外的回馈条件提供给评审委员参考。“所以评审委员会在审查时, 绝非以金额高低作为衡量重点, 希望也能够扶植岛内文化创意产业的上中下游厂商, 并带动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持续成长。”
以法蓝瓷为例, 其自创品牌成为国际知名的瓷器精品厂商, 在全球拥有5800个销售据点, 故宫的品牌正好可以藉由法蓝瓷的行销渠道推展到世界各地。法蓝瓷总裁陈立恒就表示, 当初决定与故宫合作推出双品牌的精品瓷器, 就是发现故宫其实是一个创意宝库!因为故宫的文物都来自帝王的收藏, 所以绝对是当代创意灵感的精髓, 而透过品牌授权, 从中国花鸟画中汲取创意, 才能让故宫的精神再生。通过与台北故宫的合作, 法蓝瓷以清朝画家朗世宁的“桃花”图为设计样本, 将图案转化在花瓶、汤匙、茶壶上, 带来产品的热卖, 还将今年6月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画作《富春山居图》 (无用师卷) 和《剩山图》化为立体的“富春山居”双连瓷瓶, 可以360度欣赏富春山美景, 展现旷世巨作, 让这件瑰宝文物也能走进工薪族的家中。
再以顽石创意公司的“婴戏图”玩偶为例, 他们利用故宫的古画《冬日婴戏图》作为创意启迪点, 创作出一套造型各异、可自由组合的游戏式公仔 (即卡通造型的玩偶) , 每个公仔都有名字、设定的性格与角色, 比如养尊处优的“小少爷”, 把“酷”当成口头禅的“孩子王”等, 不仅可以作为装饰品, 还可以作为教育与游戏之用, 可以在潜移默化之间传递文化意义。这套作品还夺得第二届台湾设计奖——产品设计金奖的最高荣誉, 甚至还获得一些英语补习班的青睐, 以公仔搭配教学CD, 寓教于乐, 可见品牌授权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效益之大。
其他授权厂商也都开发出不同艺术衍生商品的创新设计, 让创意加值。如三丽欧将“翡翠白菜”上的小虫“螽斯”绘制成为卡通形象, 推出6个系列的限量商品, 仅在台湾故宫独家销售;明基电通开发出仿清朝皇帝脖子上挂戴的朝珠, 卸下后则是储存资料的闪存盘;华硕公司受战国时期龙形玉佩图腾的启发, 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实用性的日用商品, 包括以龙爪开瓶的启瓶器;水越设计则运用唐三彩仕女的丹凤眼、丰腴等性感特征, 创造出Q版美女“妃妃”, 深受年轻一族的追捧。
2006年6月, 台北故宫前往美国参加全世界最大的纽约国际授权展, 中国文物以崭新的面貌现身国际舞台:古旧的书画器物变身摩登的3C商品、造型独特的饰物, 大大颠覆了洋人眼中神秘的东方形象, 更因为新鲜感加深了外国人对中国文物的好奇与向往。
通过此次参展, 台北故宫与国际著名厂商如万宝龙 (Montblanc) 、爱普生 (EPSON) 、艾丽丝 (Alessi) 等签约, 将古文物赋予摩登新意, 如万宝龙推出带有汉武帝肖像的名笔, 爱普生让宋徽宗的《腊梅山禽》和清朝郎世宁的《雪点雕》成为装点家居生活的艺术精品, 意大利拥有80多年历史的艾丽丝根据从中国古画得到的灵感, 设计出一系列开瓶器、胡椒罐、蛋杯、手机吊饰、钥匙圈等生活用品, 在遍布全球的5000多个营业网点销售。
自2007年起, 台北故宫几乎每年都率领授权厂商同赴大陆参加在深圳、北京举办的“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 以及在厦门举办的“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和在上海、南京、武汉、天津等地举办的台湾名品博览会, 展卖这些富有创意的文化商品。台北故宫博物院商品部总经理何春寰介绍说, “我们宣导的主题是‘故宫文物精华走进时尚生活空间’, 这些衍生商品覆盖到男女老少所有人的日常需求。目前围绕台北故宫, 我们已经开发出4000种产品, 光‘翡翠白菜’就有800种, 被岛内和大陆的民众所喜爱和接受。在台湾, 每个月的营业收入就达到6000万台币。每次在大陆参加展销会, 销售额都能达到上千万元人民币。”
我国学者确认最古老天文观测仪器 篇9
据介绍, 汝阴侯墓“不知名漆器”的主体为完全对称并以木铰链连接、可折叠的两个部分, 每部分各有一个可折叠的立耳和一个沟槽, 槽中各填有一个龙头状和两个刀状木块。打开后顺着南北方向摆放, 利用其北侧立耳在正午时投下的影子, 就能指示冬至、春分、夏至和秋分的到来。“这种类型圭表适用的地理纬度是固定的, 而我们的计算则表明, 汝阴侯墓圭表的适用纬度恰恰就在汉代长安到汝阴侯国 (今安徽阜阳) 一带。”石云里说。
这架圭表的精妙之处还在于, 四个节气日影所在的位置不是用刻度表示, 而是暗含在木块和漆器上的一些特殊图案和位置中。最突出的是龙头形木块上春分和秋分的日影位置, 标记它的是一个由四个“ (”形符号围绕一个中央圆点组成的特殊图案。“经古文字学考证, 这个特殊图案与‘圭’字, 也即‘立表测影’有关, 更与《周礼》中记载的‘土圭之法’存在某种联系。漆器折叠起来的长度正好就是《周礼》描述的‘土圭’长度。”石云里说。同墓出土的两个漆器圆盘, 周围分别标有周天刻度和二十八宿坐标, 此前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它是星占工具, 而国内有人则猜想是赤道式天文观测仪器, 但两种观点都缺乏确切证据, 原因是大多数学者都忽略了与它们一起出土的一只结构复杂的“漆盒”。
《古老之美:承孝相的建筑旅行》 篇10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1日
《古老之美》, 一本通过建筑旅行完成心灵净化和人文精神提升的修道录,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之一承孝相的最新力作。建筑不仅充满美感, 也洋溢着人文精神, 能提升人的精神与心灵。不管是自己的建筑还是别人的建筑 (无论是我们的古建筑还是外国的建筑) , 承孝相在本书中讲述建筑, 不仅讲结构和功能, 而且综合囊括历史性和现在性, 因此他讲述的建筑故事始终触碰到人文精神的核心。
巴音浩日娲 诠释古老的蒙元文化 篇11
餐饮与文化互动 古老与现代交融
走进巴音浩日娲,仿佛置身于蒙元时期的宫廷,走廊里摆着很多以萨满宗教为主题的雕塑,包间里几乎占据整面墙的壁挂画,这些装饰品都是经过巴音浩日娲策划团队精心设计、专门订做的。这样的氛围让人似乎产生穿越之感,联想到蒙古帝国那金戈铁马、天下归一的鼎盛时期。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他的继承人经过三次西征,横跨南亚、中亚以及东欧,推动了亚欧文化的融合。巴音浩日娲作为展示蒙餐文化的大型餐厅,在为品牌构思文化内涵的设计中,将欧式现代的设计风格与蒙古民族传统元素结合,令蒙古浓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气质交融,带给顾客难忘的用餐体验。
助力蒙餐研究 推出创意菜品
蒙餐是十分讲究礼仪和程序的菜系,在传统蒙餐宴会中,歌舞、茶、奶食、肉、酒要穿插进行,程序分先后,礼仪复杂多样,而且传统蒙餐的做法简单、品种单一,无法充分展现蒙餐的独特,所以蒙餐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现代饮食节奏较快,在符合现代用餐习惯和口味的同时,又要守住传统,作为改良菜的“创意蒙餐”应运而生了。
创意蒙餐做起来不容易,目前的创意大多是将传统蒙餐进行西式改良,但是口感稍有偏差就会产生不正宗之嫌。环境上的中西融合可以增添时尚感,但是在菜品上融入其他元素却必须要小心翼翼、经过多次摸索和尝试才能在市场上推出。在这样的形势下,巴音浩日娲早年成立了自己的蒙餐研究所,为传统蒙餐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极具创意的菜品使企业在文化运作的同时,也提高了顾客的口碑。让回头客可圈可点的是食材,这里的牛羊肉百分百来自锡林郭勒草原,有的肉会带皮,有的会带比筷子还细的小排骨,有的是腔骨,嚼到嘴里感觉明明是肉的纤维质感但软烂到像在吃烧肉,特别是皮,会炖到粘牙,招牌烤全羊、金帐烤羊背、烤羊腿、手把肉、石头烤肉等都是原汁原味的蒙餐特色饮食,天然、优质、绿色,用餐的同时再奉上极具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让顾客在大饱口福之际,领略到源自大草原的民族风情。
品牌形象具体化
巴音浩日娲于2011年进驻北京丰台区万丰路,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人就餐,有280人的宴会大厅,最大的雅间210平方米,从建筑设计到内饰装潢都极富蒙古族风情,体现蒙元皇家宫廷文化及蒙古民族饮食特色,特设宇宙、太阳、月亮、星辰、蓝天、白云、绿野、碧水、青山9间蒙古包,这些包房都是以宇宙万物为主题,设计采用全天景式蒙古包,进入其中每一个包间,都能感受到原始萨满教对自然的崇拜。萨满教的基本信仰观念是万物有灵,在他们心目中,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是头顶上的“长生天”,天上的日、月,地上的山、川诸物,都是萨满教崇敬的对象。
巴音浩日娲的顾客享受五星级的服务,员工也有很好的待遇。宽敞、设备齐全的员工餐厅墙上贴着各种营养知识,还有大显示屏的电视,俨然像个高校食堂,半军事化管理使得住宿楼井然有序。
巴音浩日娲将民族文化带入到餐饮文化中,顾客用餐时可以用更轻松的方式来解读草原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用餐氛围带来了鲜明的民族识别性和视觉冲击感,餐饮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窗口,文化增加了餐饮的附加值,餐饮与民俗双文化的精细互动形成了良好的运作模式,巴音浩日娲这个民族特色餐饮品牌也随之更为形象化、具体化。
无尽的意境美——析《古老的歌》 篇12
关键词:歌词,旋律,意境
中国声乐艺术是表现情韵、意韵的韵味艺术, 这种韵味艺术所带来的体验是律动式的精神体验。《古老的歌》作为一首中国艺术歌曲, 正具有这种艺术精神。本文拟从歌词、旋律两个方面入手, 分析、揭示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意境美。
一、演唱体验
《古老的歌》是一首艺术歌曲。每当我们演唱它的时候, 都会被它深深地感染。这种感染, 来自在演唱时所带来的律动美。而这种律动美地体验则是来自对这首歌意境美的理解与把握。
当我们在看一场球赛的时候, 我们不仅关注整场比赛的结果, 同时更关注个别队员的具体表现, 关注两支球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松弛、紧张的程度, 也就是整场比赛的节奏动态。在整个比赛过程中, 队员们竭尽全力的奔跑, 一次次巧妙地带球、传球, 一次次惊险的射门、回防, 都能给人带来的无尽的遗憾或满足, 感受到足球运动的韵律美。
在《古老的歌》中, 为了营造一个“抑”的氛围, 旋律的引子前半部分用主三分解和弦形成的乐汇重复一次, 歌词就一个“啊”, 简短、明了, 所以用声不能音量不能太大, 要适当细腻、控制。而在点明主题对象后, 在旋律的进行中, 声音要随着旋律的上扬, 适当的增加叹气的感觉, 不要因为旋律的上扬而发生气息上浮的情况。这样做, 一方面是防止演唱技术的失败, 最主要是, 增加叹气的感觉本身就是情感发展的表现。在歌曲的结束时, 虽然旋律还是回到了基本和引子一样旋律上来, 但由于情绪在经过发展段的发展后, 又因为歌词不再是一个“啊”, 而是“啊, 古老的歌”这五个字, 所以要突出了“扬”的情感表达, 要采用几乎是呐喊式的声音音色, 当然这还是有控制的呐喊音色, 显然, 这时的控制的“度”要比演唱引子时要小的多。
在歌唱过程中, 随着意境与情感的不断发展, 我们要不断地调整声音音色, 气息支持, 调整我们的喜悦、欢乐和个中滋味, 从而也就不断地体验到了歌唱过程中的律动美。
二、歌词的意境美
啊!这是首古老的歌, 巴山的日出月落, 这是首古老的歌, 川江的帆影渔火。这是我熟悉的歌, 祖祖辈辈唱过;这是我要找的歌, 依然在乡上
流传着;这是我想唱的歌, 默默在心海里流着;这是我想唱的歌, 如今我已经重写过。啊, 古老的歌, 啊, 古老的歌, 迟早要开花、结果!
把整首歌歌词读下来, 这首歌并没有象其它歌曲那样, 开门见山, 给人以明确的主题。例如, 在结构上相似的艺术歌曲《我爱你, 中国》, 一眼就可以看出歌曲所要赞颂的对象:中国。
在《古老的歌》这首歌中, 要想找到所要表达的主题, 就要先对这首歌的歌词做一定的分析。这首歌中出现了“古老的歌”, “熟悉的歌”, “要找到歌”, “想唱的歌”四句不同的带有“歌”的歌词。在逻辑上, “古老的歌”应该是其余三句“歌”的总论, 是抽象的。余下三句“歌”在理论上也应该是它的分论, 应该是具体点明这首“古老的歌”到底是什么?但是看看这三句, 在表达上, 却构成了和“古老的歌”一样抽象逻辑。也就是说, 这四句歌词读完, 仍然不清楚“古老的歌”所指是什么, 所以, 也就不清楚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既然是“古老的歌”作为歌曲名称, 一定还是应该在这句歌词上可以找到作者的意图。“古老的歌”这句歌词在短短的一百多字的歌词中, 竟然出现了四次, 前面两次的后面歌词分别是“巴山的日出月落”, “川江的帆影渔火”, 后面的两句是重复一次, 然后是结束句:“迟早要开花、结果!”, 到这里, 已经基本上可以看出“古老的歌”就是“巴山的日出月落”、“川江的帆影渔火”。但“巴山的日出月落”, “川江的帆影渔火”, 只是一幅水彩画, 还需要找到这幅画要的主题。从“巴山”、“川江”两个词进一步可以看出, “这幅画”画的其实就是“家乡”, 由此就可以顺藤摸瓜, 结束处两个“古老的歌”之后的“迟早要开花、结果!”才是歌曲所要表达的真正主题:“赞美家乡, 热爱家乡”。
类似的歌曲还有《叫我如何不想他》。直到现在, 对于这首歌的“他”还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有人说是指“祖国”, 有人说是指远方的“恋人”。
这类歌曲最大的特点就是歌词的朦胧性, 这种朦胧需要仔细分析, 然后才能有所把握。
三、旋律的意境美
在《古老的歌》旋律中, 引子中的乐汇连续运用两次, 但歌词只是一个语气词“啊”字, 着力突出旋律的魅力, 有情绪, 但不点明抒情对象, 给人朦胧、神秘、欲言又止的感觉, 非常符合中国艺术含蓄美的审美特点。而一句低音旋律后, 安排一个逐渐上升旋律发展, 点出了古老的歌就是“巴山的日出月落, 川江的帆影渔火”这个主题。
在接下来的发展段中, 四个“这就是”的旋律被放置在弱起小节上, 前两个“这就是”的旋律采用八分节奏, 后两个“这就是”却采用三连音节奏, 而且后两个的音高都比前两个的音高高。使得旋律一路上扬, 已达到推动情绪一直向上发展的目的。直到“重写过”的“过”字, 作者直接用文字在上面标出“放宽”的指示。其实, 对于真正理解了曲作者意图的歌手, 不标出这两个字, 也会放宽放慢, 因为到这里, 情绪的倾泻应该得到暂时的不止于此。
在第一次情绪的宣泄后, 按说用一段平稳旋律就可以结束了, 但是, 如果这样, 这首歌可能也会成功, 但不可能会成为经典。因为从引子来看, 引子的旋律高点过高, 结束句的最高点如果低于前面的高点, 就会头重脚轻。最主要的是, 抒情对象明朗之后, 才应该是感情的最高峰、爆发点。所以, 在歌曲的结束部分, 才会又有四次的主题乐汇的重复, 旋律的最高点是连续两次重复后的再一次“古老的歌”这句歌词, 旋律的最高点还是保持与引子旋律最高点相一致的音高。但是这个音高, 因为把“啊”字直接换成主题词句“古老的歌”, 使之具有了情绪上的先抑后扬后, 激情宣泄、尽情呐喊的效果。
《古老的歌》的词、曲作者在中国也许不是最有名的, 但却是肯定属于最有才华的。他们能够各自紧紧抓住了一个要领, 仅用由1 0 7个字构成的歌词中的“古老的歌”这5个字, 就能运用旋律中的一个简单乐汇, 就完成感情抒发先抑后扬的过程。
王国维的意境说认为, 意境的得来需要经历“寻思—苦索—顿悟”这一过程。
《古老的歌》表明, 中国声乐艺术是慢慢培养、慢慢发展、尽情宣泄感情的艺术, 是蕴涵无尽意境美的“韵味”的艺术, 所以它需要“寻思—苦索—顿悟”。
参考文献
[1]刘承华, 艺术的生命精神与文化品格,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2]刘承华, 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3]龚妮丽、张婷婷, 乐韵中的澄明之境, 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蔡仲德, 中国音乐美学史,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古老文化】推荐阅读:
古老的现代12-08
世界最古老企业12-05
《古老的面具》教案08-13
散文欣赏:古老的祝福11-02
古老与现代的有机结合11-17
最古老的爬行动物07-20
20句古老的人生忠告09-09
古老的运河四年级作文10-15
古老的反义词是什么05-09
学校里古老的树作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