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舞弊

2024-12-02

公司舞弊(共12篇)

公司舞弊 篇1

一、舞弊及舞弊审计概述

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雇员或第三方使用欺诈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对于独立审计而言, 舞弊通常指的是公司舞弊, 公司舞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管理层舞弊与雇员舞弊。管理层舞弊是管理层蓄谋的舞弊行为, 它主要通过发布带有误导性或严重歪曲事实的财务报告来欺诈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社会公众等外部利益团体。雇员舞弊是公司的内部雇员以欺骗性手段不正当地获取组织的钱财或其他财产的行为。 (2) 财务报告舞弊与侵占资产舞弊。财务报告舞弊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 可能源于管理层通过操纵利润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业绩或盈利能力的判断。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非法占用被审计单位的资产。 (3) 组织舞弊与职务舞弊。组织舞弊是有组织进行的损害外部利益团体的舞弊行为。职务舞弊是指由组织内员工利用工作机会并针对组织自身或组织外部的舞弊。

对舞弊审计的概念, 还没有明确界定。从社会公众对舞弊审计的需求看, 舞弊审计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内部控制审核。内部控制审核是指审计师接受专门委托, 对被审核单位特定日期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核, 并发表审核意见。 (2) 舞弊关注审计。舞弊关注审计是指审计师在接受委托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 应当关注舞弊发生的可能性, 从而对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 (3) 舞弊专门审计。在舞弊专门审计中, 审计师接受委托对特定信息执行与委托人或业务约定书中所指明的其他报告使用人商定的程序, 并就执行的商定程序及其结果出具报告。

二、管理舞弊的主要手段

为了更有效地揭示舞弊, 必须分析舞弊高发的领域。管理舞弊通过分析经营业绩或者财务状况, 实现财务报表的粉饰, 并以粉饰过的财务报表误导财务信息使用者。审计师应当首先关注财务报表错报的高风险领域, 以识别可能存在管理舞弊案的区域。从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情况看, 下列业务往往是财务报表错报风险非常高的领域:

1. 关联方交易。

某些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审计的关联企业, 从而隐瞒其真实的财务状况。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则与其关联企业杜撰一些复杂交易, 但从会计上看, 其利润的确认过程完全合法, 但却永远不会实现。例如, 已受处罚琼民源公司, 其5.4亿元的非常收益和6.57亿元的新增资本公积金就是关联交易取得的。

2. 非常交易。

不少上市公司为避免三年亏损摘牌或为达到规定的配股条件, 常常采用非常交易, 如转让股权、经营权或土地使用权, 年末发生非常销售业务, 收取政府补贴等, 从而获取非常收益, 以期公司业绩得到一次性改观。

3. 非货币性交易。

有许多上市公司的交易是非货币性的, 如转让土地、股权等巨额资产, 没有现金流入, 只是借记应收账款, 同时确认转让利润。还有一些公司通过非法渠道将资金拆借出去, 或者将资金投入子公司, 这些资金或资本实际上已难以收回, 也没有现金流入, 却仍在以此确认利息收入或投资收益。如果审计师发现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于非货币性交易, 其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就应当受到怀疑。

4. 资产重组。近年来, 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越来越多, 不可否

认重组在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改善资产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但一些上市公司实施了“突击重组”的战略, 或者说是“报表重组”, 重组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短时间内大幅改善, 但实际上“改善”只是“业绩虚幻”。“琼民源”时间就是假借重组实现利润的转移, 虚构业绩, 这为审计师敲响了警钟。另外, 资产重组审计是一项复杂的业务, 涉及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审计师的职业难度和风险。

5. 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

上市公司有时也会利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来操纵利润, 比如改变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方法及合并报表范围。

6. 期后事项与或有事项。

审计师应对上市公司期后事项及或有事项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 不可轻易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此外, 复杂的控股关系、跨地区交易、非法或非规范的融资行为、所审客户的股票在二级市场的异常波动都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应受到审计师的特别关注。

三、舞弊审计的程序

舞弊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并不是独立于一般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而存在的, 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在舞弊审计中同样适用, 而且舞弊审计通常要和财务报表审计结合起来。

1. 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审计师应当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及敏锐的观察力, 对于看似无关紧要的的迹象或线索能够提出“合理疑问”, 并能锲而不舍地追查下去, 以确定其是否导致财务报表重大不实表达, 排除合理怀疑。

2. 充分利用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审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 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预期特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或关系。分析程序是揭露舞弊的重要工具, 尤其是在管理舞弊的识别上具有明显的作用。

3. 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公司的经济状况不佳, 管理层可能产生舞弊的动机或压力, 公司的经营风险可能转化为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 因此, 审计师应当从多个角度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 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4. 执行询问程序。

舞弊从本性上看是易于隐藏而难以发现的, 但还是会存在蛛丝马迹。查找舞弊的最佳线索不是账面资料而是相关人员, 审计师对企业管理层和雇员的询问是发现舞弊行为的重要途径。审计师应当掌握询问的技巧, 避免单刀直入而使有关人员无法接受, 还要运用心理战术, 在询问中察言观色。

参考文献

[1]刘明辉, 韩小芳.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变更及其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J].会计研究, 2011 (3) :81-88[1]刘明辉, 韩小芳.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变更及其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J].会计研究, 2011 (3) :81-88

[2]张蕊.高风险形势下企业欺诈与舞弊的防范[J].会计研究, 2010 (7) :46-49[2]张蕊.高风险形势下企业欺诈与舞弊的防范[J].会计研究, 2010 (7) :46-49

[3]郑艳茹.浅谈企业舞弊审计的层次[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4 (1) :28-30[3]郑艳茹.浅谈企业舞弊审计的层次[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4 (1) :28-30

[4]邵汝军.舞弊审计方法的创新:战略推理法[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 (4) :27-31[4]邵汝军.舞弊审计方法的创新:战略推理法[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 (4) :27-31

[5]宋常.中国特色绩效审计制度体系探索[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 (6) :3-9[5]宋常.中国特色绩效审计制度体系探索[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 (6) :3-9

公司舞弊 篇2

截止20底,该公司资产总额61.87亿元,其中货币资金11.88亿元,资产负债率63%,银行贷款31.66亿元(包括应付票据5.07亿元),年该公司实现收入11.88亿元,实现净利3982万元,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分别6.13亿元、-1.40亿元及-0.04亿元。2004年现金净增加4.69亿元。

2004年报披露: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悦达集团及其子公司占用公司资金净额(悦达集团及其子公司占用公司资金扣除公司及子公司占用悦达集团及其子公司资金)合计为22,629.00万元。其中:本年累计增加138,246.84万元,本年累计减少144,899.44万元,全年平均占用净额48,809.61万元。

半年报显示,货币资金余额减至9.22亿元,经营性现金净流出4.64亿元。货币资金中有5.25亿元是其他货币资金,附注称期末其他货币资金中为办理承兑汇票抵押存款金额51910.50万元、信用保证金存款659.44万元、外埠定期存款3.24万元。而2004年报中11.88亿元中有9.37亿元是其他货币资金,附注称:期末其他货币资金中为办理承兑汇票抵押存款金额26429.50万元、信用保证金存款2639.19万元、外埠定期存款52700.00万元。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问题简析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报表舞弊;经营成果

1,财务报表舞弊的原因

1.1、巨大的利益诱惑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许多股份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有些国有企业为了改组成功,获得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资格,就在资产评估和财务报表上大做手脚,以求通过证监委的审批。而公司上市后,有些经营亏损的企业,为了满足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的条件,提高配股的价格,达到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的目的,经常采用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制造、披露虚假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

1.2、信息不对称

经理层行使经营权,直接指挥并控制企业、会计部门及其核算与报告活动,掌握了充分的内部信息;大股东凭借优势股权成为董事会成员,能够直接从企业取得较为详细可靠的信息并监督经理层,经理层和大股东作为公司管理者控制了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中小股东由于股权比例小而远离企业最终控制权,他们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完全是局外人,对会计信息的占有处于先天劣势,只能以间接的方式获取信息来监督经理层和大股东的履约情况。正是为了适应众多且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强烈需求,上市公司采用了公开披露的方式提供财务报表。也正是因为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引发了财务报告造假问题。由此可以说,信息不对称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客观环境。

2、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常用的手段

2.1、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在一些企业中,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确实被广泛用于舞弊会计报表。

(1)利用资产剥离舞弊会计报表

公司上市前,会计人员将剥离出来的优质资产假设为一个新的会计主体,且已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会计年度,并根据历史资料从原来的会计主体中剥离出“归属”,虚拟会计主体在各会计期间的利润,为公司上市进行财务包装。

(2)利用资产置换舞弊会计报表

部分上市公司为了保住“壳资源”或利用“壳资源”继续进行股权融资,资产置换便成为“壳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经济效益最常用的手法。而其利用资产置换扭亏为盈的“秘诀”便在于以不等价交换获取巨额利润,基本做法是:先由非上市的企业将盈利能力较强的优质资产剥离出来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再由上市公司将一些闲置资产高价出售给非上市公司,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国有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

2.2、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在股票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对国有企业局部改组的方式设立。改组上市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

(1)虚构上市公司效益

上市公司虚构经济业务最常见的手法是通过将其商品高价出售给其关联企业,使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脱胎换骨。通过直接虚构收入舞弊经营业绩,如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或虚开发票确认收入等。虚构收入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我国上市公司中此类情况并不鲜见。

(2)通过内部往来资金舞弊现金流量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以及非控股子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资金往来,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可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资金较为充裕,因此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于占用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不收取资金占用费,对于收取资金占用费的上市公司,其收取的费用比率又有区别。如果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资金占用费用巨大,则收取的利息费用对当期利润影响巨大。有的企业在供、产、销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便采用向关联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并将内部往来资金列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润色。

2.3、利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舞弊财务报表

(1)利用会计政策舞弊财务报表

由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以及会计原则规定的模糊性,往往成为企业操纵、舞弊会计报表的“合理”借口,其主要手法有:利用虚拟资产科目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舞弊现金流量。

(2)利用会计估计舞弊财务报表

上市公司用会计估计舞弊的常用手法:对存货跌价故意计算错误以增加存货价值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益。或虚列存货,以隐瞒存货减少的事实。多计应收账款:虚列销售收入,导致应收账款虚列;或应收账款少提准备导致应收账款净变现价值虚增等。

2.4、通过非经常性收入对利润进行操纵

通过收入来舞弊财务报表是舞弊者最常用的手法,而且虚增销售收入也有多种不同的手段,以下列示几种最常见的虚增销售收入的舞弊手法。

(1)提前确认收入

这一舞弊手段经常与会计人员错误的职业判断联系在一起,即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业务确认为收入。主要包括:(1)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2)对发出商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提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3)将向附属机构出售产品确认为收入。

(2)扩大销售核算范围

主要手段如下:(1)将销售回购、售后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2)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发出以及收回,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3)将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虚构销售业务是性质最为严重也最难以审查的舞弊方法之一。

3.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问题的防范对策

3.1、鉴别并剔除报表中的不良资产

去除报表中不良资产除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虚拟资产项目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等。一些上市公司将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待摊费用等都列入资产方,打压费用、虚增资产,以调节利润。

3.2、关注关联交易产生的异常利润

去除利润表中异常利润是指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從企业的利润总额中剔除,以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当企业利用内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手段调节利润,所产生的利润主要通过这些科目体现,此时,运用异常利润剔除法识别会计报表舞弊将特别有效。

3.3、关注企业会计估计与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

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变更行为会对会计收益产生影响,这就使其具有信息含量和信号作用。因此必须加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信息的披露,完善政府信息监管,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职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提高我国市场的有效性,消除存在的功能锁定现象。

3.4、重视公司利润总额中非经常性收入

非经常性收入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注册会计师应单独对非经常性收入项目予以充分关注,对公司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所披露的非经营性收入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核实。

公司舞弊 篇4

一、会计舞弊三角理论概述

会计舞弊三角理论(W.Steve Albrecht, 1995)认为会计舞弊是由压力(Pressure)、机会(Opportunity)和自我合理化或借口(Rationalization)三要素组成,三者缺一不可,如图1。

压力要素是会计舞弊产生的行为动机。机会要素是会计舞弊动机实现的前提条件,它是指可进行会计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真正形成会计舞弊行为, 还有最后一个要素——借口, 即公司舞弊者必须找到某个理由, 使公司舞弊行为与其本人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 无论这一解释本身是否真正合理。

压力、机会、自我合理化(借口)之所以构成三角形,是因为这三个因素是两两相互作用的。如果一个人从道德上说是不诚实的,那么他就容易为自己的不诚实行为找借口,只要有机会及压力,他就会实施舞弊行为。同样,如果行使欺骗的机会很大或是压力更为紧张,不需要太多借口,就能使人实施舞弊行为。因此,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借口)这三个因素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因子,会计舞弊都不可能发生。因而,防范与治理会计舞弊既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消除舞弊机会,还应通过消除“压力”和“借口”来抑制舞弊。

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形成——基于会计舞弊三角理论的分析

(一)会计舞弊的动机(压力)

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会计舞弊的动机主要是筹集资金、操纵市场和避免处罚等。筹集资金是公司上市的主要目的之一,无论是首次公开募股,还是再融资,都存在发行资格或条件,未达到发行条件的公司,其有动机进行会计舞弊,从而“满足”条件,进而顺理成章的圈钱。操纵市场是指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及高管,借助其获取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的便利和快捷来操纵股价,从二级市场的股价变动中获得巨额利益的行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控股股东以及高管等所持股票获得了流通权,因而其有更强烈动机通过会计舞弊等方式来操纵股价,进而达到非正常获利的目的。避免处罚是上市公司为保住“壳资源”而通过会计舞弊的手段规避证券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以及使证券市场上的资本得到最优配置,证券市场监管部门设立了一系列“明线标准”来对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实施特别处理(ST)或特别转让(PT),同时,上市公司的业绩还关系到当地政府业绩、管理者薪金、大股东利益等,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就有动机通过会计舞弊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操纵,从而使上市公司能够达标,以便通过资本市场谋求更大的利益。

(二)会计舞弊的机会

1. 会计舞弊机会的内部因素分析。

导致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和公司治理结构失效。信息不对称是会计舞弊机会的根本条件,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是会计舞弊机会的主要原因。(1)信息不对称。在上市公司中,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上市公司管理者为了获取企业或自己的利益,在披露信息时,会选择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隐藏不利信息——逆向选择;在管理过程中,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而不是最有利于投资者的行为——道德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具有借助会计手段实现自己机会主义的动机和欲望,会计舞弊就发生了。(2)公司治理结构。我国上市公司虽然建成了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制度框架,但公司治理“形似而神不至”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股东大会成为大股东的“一言堂”,使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成员与经理成员高度重叠,使得上市公司董事会受到“内部人”控制。监事会受董事会或内部人控制和影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正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使其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创造了“优越”的机会。

2. 会计舞弊机会的外部环境分析。

(1)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不强。由于利益的驱使和聘任制度的缺陷,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独立性基础。几乎所有的会计舞弊案例中,注册会计师不仅明知公司舞弊不予揭露,甚至与公司串通一气,合谋舞弊。(2)保荐人把关不严。由于保荐人保荐期过长、保荐人与发行人之间的职责不清,导致保荐制度存在缺陷:保荐代表人往往未尽勤勉、持续督导工作不足以及申请材料制作粗糙,不能有效地监督发行文件与上市文件中所载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提供了机会。

3. 会计舞弊机会的监督约束分析。

(1)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尽管我国已颁布了与证券市场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关法规制度可操作性差,且在相关领域仍存在空白。例如,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律规范可操作性不强;对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投资咨询机构等的相关违法领域,法律还存在空白。(2)会计准则不完善。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一方面规范了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另一方面又为新的利润操纵方法打开方便之门,例如,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全面引入,允许确认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收益,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借款费用资本化范围扩大等都扩大了利润操纵空间。(3)行政监管部门监督不到位。例如,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职权划分不当,影响监管效力。证券交易所具有监管优势,但没有调查权;证监会有调查权和处罚权,却处于二线监管的地位,难以及时发现问题。且证监会权力有限,没有直接起诉权、搜查权等,影响了监管的效率。

(三)会计舞弊的借口

借口是形成舞弊行为的主观因素,在实施舞弊行为时,舞弊当事人往往寻找借口使其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舞弊行为合理化。例如,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在会计舞弊时都以“会计舞弊粉饰会计信息,使企业免遭被摘牌、或取得再融资的资格而得到喘息、渡过难关,这既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股东、职工当前利益的内在要求”为借口。

三、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治理对策

(一) 化解会计舞弊压力

1.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要缓解会计舞弊的动机,应针对准入门槛进行比较合理的设计,建立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场外交易的柜台市场、债券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使不同企业可以通过股票或债券融资。

2. 加强再融资的管理。

为了加强对再融资的管理,应改进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政策的主要指标,考虑加入分红、距前次发行时间间隔、资产负债率、筹资规模、投资项目进度等硬性指标。

3. 完善上市公司退市标准。

判断公司是否应该退市不应以“连续亏损”作为标准,而应以“资不抵债”作为衡量的重要标准。连续亏损的公司,只要仍有盈利能力,就仍代表着一定的股东权益。而资不抵债的公司则意味着可能被破产清算,股票丧失保值增值性,已无价值,终止其上市就顺理成章了。

4. 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操纵股价的动机,应通过完善规则、加强监管、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来缓解。

(二)控制会计舞弊机会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独立董事的选聘机制,确保独立董事任职的“独立性”,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激励约束机制、改善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内外部环境将非常必要。

2.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应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准入管理,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力度,同时行业协会应被赋予更大的权力,使其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享有更直接的处罚权,有利于提高独立审计的监管效率。

3.完善保荐人制度。应借鉴证券市场比较成熟的相关国家和地区如英国、我国香港地区等关于保荐人职责制度的规定,完善保荐代表人尽职调查工作底稿制度,并按照制度要求对保荐代表人是否切实履职进行检查。

4.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完善监管制度。逐步增加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权限,着重解决证券民事赔偿的立法依据、举证责任、损失计算、偿付方式等具体问题。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法律援助,帮助中小投资者通过司法诉讼对各种损害投资者权益的行为予以纠正,并请求民事赔偿。

(三)消除会计舞弊借口

1.树立企业“忠诚”的形象典范。在企业层次上完善企业总体道德环境,树立企业自身向上的正当价值观,提高员工的“忠诚性”,提高道德水准并防范舞弊。

股份公司会计舞弊及其制度防范 篇5

谢朝斌

股份公司的会计舞弊是指股份公司主观上采取伪造、掩饰的手法编造假账,是会计主体为实现其主观目的而恣意违背会计准则、践踏国家有关会计法律法规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

通常,股份公司会计舞弊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制造失真的会计信息化大公为小公,侵吞国有或股东共有财产,偷漏税款;二是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以假乱真,逃避社会责任,包括公司对股东、债权人、顾客、公司雇员以及国家所应尽的各种社会责任和义务。

股份公司会计舞弊的危害性很大,至少表现在:(1)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2)舞弊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矾构制订出错误决策,严重破坏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破坏市场运行机制;(3)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破坏社会经济法制化和法治化进程;(4)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5)助长个人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使一些觉悟不高、贪图享受而又想不劳而获的人走上犯罪道路。(6)使找国远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

一、委托――代理机制下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成因的.多视角分析

第一,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分离导致股东和管理者的目标利益差别而存在激励不相容是管理者会计舞弊的动因。

在公司的契约分析中,公司作为契约具有其不完备性特征,即不可能在契约中把参与契约成员的所有权利和义务都规定下来。由于委托――代理契约存在“漏洞”,便产生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问题。剩余索取权是相对于合同收益权而言的,它是指公司收入在扣除全部固定的合同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利息、固定工资等)后,对其“余额”(利润)的要求权。由于公司的剩余通常是不确定的,因此公司的剩余索取者也是公司风险的承担者。剩余控制权指的是在契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决策权,实际上这就是管理者即经理的自由处置权。

由于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离,管理者在委托――代理制度安排下,利用其专业技术和组织知识以及其在公司“官僚制’才的合法权威,获得了一种难以制约的权力,从而导致剩余索取者即所有者(或公司董事会)往往无法控制公司,加上公司巨大化(规模扩张)中的层级增多,部门分立甚至跨国经营,使某些重要岗位上的管理者的行动得不到应有的观察和监督,这种情况为管理者进行非法操作、会计舞弊从而以权谋私提供了条件。

公司会计核算制度本来是所有者(公司董事会)为实现其自身对公司剩余索取权的最大化而设计的对代理人的显在的外在监督。然而这种监督的作用是有限的,代理人为了隐藏、转移一部分剩余价值,或者为了粉饰自己本来极差的经营业绩,甚至掩盖经营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或失职,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权威”以强迫会计人员或与会计人员会谋通过实施会计舞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二,信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 篇6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手段;识别

财务报表舞弊主要是指公司管理层采用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手段操纵利润,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公司业绩或者盈利能力的判断、获得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它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一个毒瘤,其发生比较普遍,对社会有极大的危害。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

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及报表粉饰等行为所造成的危害是让人触目惊心的。早有18世纪南海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致使股份公司被禁100年之久,让英国经济陷入停顿;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盛行的公司舞弊财务报告风暴则导致纽约股市崩溃,使整个世界经济倒退几十年;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与这些国家的会计透明度和真实性不高有关;美国安然公司使得为之辛勤工作几十年的员工百万元的养老金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投资者估计损失约900亿美元,并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削弱、丧失;世界通信公司和施乐公司等知名大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不仅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导致美国证券市场遭受约5万亿美元市值的损失,并使整个世界资本市场都笼罩在了财务报告舞弊的浓重阴影之中。

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一直以来也没有间断过,如上世纪末的“深圳原野、长城机电、海南新华”三大虚假财务报告案件及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等案件;本世纪的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份、银广夏、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等舞弊事件等,使得广大中小股东以及投资机构、证券公司等大股东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信心,使证券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基础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也受到挑战,极大地影响了证券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如此持续下去将严重阻碍整个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为财,胡作非为。如何识别、防范这些小人,对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重拾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任、保证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常用手段

1.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在股票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对国有企业局部改组的方式设立。股份制改组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审计的关联企业,亏损大户可在一夜之间变成盈利大户,从而隐瞒其真实的财务状况。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其主要方式有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效益;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抬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关联方之间通过资产托管获取收益等。

2.跨年度调节利润

一些公司为了在年度结束后能给股东一份“满意”的答卷,体现经营业绩,或为了完成承包任务,往往借助时间差调节利润。传统的做法是在12月份结账时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人为地虚列销售收入、挂往来账、虚增利润,待下一年初再用红字将此笔虚列的往来账冲掉。如1997年,张家界公司与当地土地房产开发公司、深圳市凯莱德实业公司、湖南兆华投资公司签订了150亩土地转让协议,金额合计4295万元。协议约定,受让方需在半年内付清全部价款,才能得到土地使用权证。但公司在未开具发票和收到款项,土地使用权也未转让的情况下,将以上转让金额确定为当年收入,使收入虚增4295万元。

3.改变会计政策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核算方法。企业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必须保持一致。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由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会存在缺陷,以及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灵活性,对需要粉饰财务报表的企业来说,会计政策的运用无疑是一种可供运用的方法。企业可以通过变更折旧方法和年限、改变存货计价方法、运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变更长期投资核算方法等。折旧方法的变更是一种常见的政策变更。

4.应计账户的舞弊

公司利用应收账款舞弊的方式主要有:虚构商业信用从而夸大收入、虚增经营成果;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转移资金;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调平账款;少提或多提坏账准备,人为调节利润;利用收款与入账的时间差,挪作他用等。其他应收款更是被人们称为“聚宝盆”,用其转入长期挂帐的应收账款;计入各类投资和投资收益,以隐瞒投资和投资收益;用于民间资金无息借出以谋取私利等。

公司利用应付账款舞弊的方式主要有:将产品销售收入顶抵应付账款,隐匿销售收入;少计应付账款,隐瞒负债;虚列应付账款,调节成本费用;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等。素有“垃圾桶”之称的其他应付款也是企业财务表舞弊较常用的科目,主要舞弊方式有:隐匿成本费用;核算民间借款,掩盖负债性质等。

5.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

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科目。虚拟资产挂账主要是指一些公司对于不再对企业有利用价值的项目不予注销,如已经没有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已经超过受益期限的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失等项目,长年累月挂账,利用虚拟资产科目作为“蓄水池”以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

三、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方法

1.关联交易剔除法

关联交易剔除法是指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予以剔除、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值。通过这种分析,可以了解某一特定企业自身获取利润能力的强弱,以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从而分析其利润来源的稳定性、未来的成长性等。如果企业的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过大,则企业通过关联交易舞弊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就需要特别关注企业的关联交易:如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进行财务报告粉饰;是否以公允价值进行交换等。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合理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分析关联方交易未结算金额分别占关联方交易总额和未结算总金额的比例是否正常,如果母公司合并财务报告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企业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着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注入上市公司。

2.分析各月的利润比例

分析上市公司各月盈利情况时,要着重分析11、12月的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如果11、12月的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过大的话,企业通过关联交易舞弊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就需要特别关注企业11、12月份的业务:如关注11、12月份是否有大额的非经常性业务、是否有盈利较大的业务,如果有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业务交易手续、凭证是否齐全,是否是虚假、编造的等。

3.分析应计项目占总资产的比例

应计项目的会计处理常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管理者往往通过这些科目进行利润操纵。如果应计项目占总资产的比例变化较大,公司就有舞弊的嫌疑。如郑百文1995、1996、1997年三年的会计报表中的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也大幅度增长,但应收账款周转率却下滑,尤其1997年不正常地大幅度降低,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司靠大量应收账款撑起的高额利润有着值得怀疑的地方。

4.关注虚拟资产项目

上市公司年报中的虚拟资产项目值得密切关注,若虚拟资产与正常资产相比比例较大,或虚拟资产增长速度(或相对变化速度)波动较大,则可能存在通过虚拟资产虚增利润。我们需要应重点注意会计报表附注中虚拟资产确认和摊销的会计政策,要特别注意本年度增加较大和未予正常摊销的项目。

作为投资者应该掌握一些财务报表的分析技术以及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进行理智投资,避免由于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舞弊而导致的巨大损失。

参考文献:

[1]颜永廷: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手段剖析[J].财会月刊.2007.3.

[2]汪江红 杨宇凡:浅析财务报表舞弊手段的识别与对策建议[J].技术与市场2008.10.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浅析 篇7

一、国内外会计舞弊的现状

进入20世纪后, 在美国, 上市公司舞弊丑闻以前所未有的势头爆发。世通公司将营业支出转移到资本账户, 且伪造流水账目来误导公司的内部人和外部投资人、分析师以及管理人员。安然公司出现了各种不透明的、令人费解的财务文件, 公司的最高管理层疯狂地抛售他们的股票, 也暗示着安然的舞弊欺诈行为的必然发生。当眼光敏锐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开始对此进行调查时, 安然公司的财务舞弊开始被揭露, 而随后公司迅速崩溃, 速度让人震惊。除美国外,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由于会计舞弊而深陷一系列信任危机中。如加拿大北电网络、意大利帕玛拉特公司、法国里昂银行等世界知名公司也深受其害。

在中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对于广大投资者、决策者、管理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人来说, 会计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为加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预防和治理,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法规, 并逐渐取得了一些局部的和阶段性的效果。但上市公司不讲信用在中国经济市场上已经很常见, 会计舞弊的势头并没有因此而有所减缓。银广夏虚构利润、猴王股份舞弊案、麦科特欺诈发行上市。

二、会计舞弊的手段列示

1. 收入造假。

收入造假的主要手段有:记录有问题的收入;伪造收入;使用一次性所得伪造收入;推迟确认收入。如在2001年的ST黎明造假案件中, 黎明股份虚拟销售对象, 虚开销售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利用有关出口货物优惠政策虚构收入。

2. 费用造假。

一些上市公司往往采取随意确认费用, 任意预提和摊销费用以及随意确定预提和摊销的时间, 人为地混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少提准备, 虚计资产等手段进行费用造假。

3.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会计舞弊。

公司间关联关系的存在, 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提供了条件。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手法主要有:第一, 形式上消失但仍具有一定实质意义的关联关系;第二, 刻意隐瞒或藏匿关联关系;第三, 潜在关联方。如在ST黎明造假案件中, 该公司所属的黎明毛纺织厂通过与十一户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 虚增主营业务收入。

4. 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会计舞弊。

非经常性损益通常是企业在偶发的事件中得到的收入或者发生的支出, 因而具有短暂性和临时性。正常情况下, 非经常性损益应当只是构成企业利润总额的一少部分, 但实践中, 很多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利润甚微出现巨额亏损时, 却依靠非经常性损益使亏损变为盈利。

5. 利用变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进行会计舞弊。

根据相关制度的规定, 企业可以在国家法律、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会计政策;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做判断。上市公司利用变更会计政策与滥用会计估计进行会计造假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随意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和净残值;变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变更存货计价方法;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该提未提或计提不足。

三、会计舞弊的特征

会计舞弊一般都是当事人的故意欺诈行为, 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企图。例如, 出纳人员为挪用公款而隐瞒现金收入业务;公司领导为骗取上市公司资格等虚夸利润、粉饰其业绩, 而责成会计人员虚增收入、少计费用等。

会计舞弊一般后果比较严重, 往往造成公司财产损失、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损失及其他经济后果, 而它的发生一般伴随着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会计舞弊行为将最终导致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或隐瞒客观事实,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司会计准则, 不能准确、公正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舞弊行为可能是串通舞弊的团伙行为, 也可能是个人行为。例如, 材料核算人员与仓库保管人员勾结串通, 挪用公司财产, 公司领导指示有关会计人员人为调整账目、虚计损益属于团伙舞弊;而公司出纳为贪污现金而篡改会计凭证, 为挪用公司存款等私自签发支票并不予以登记, 这些方式则属于个人舞弊。

当前会计舞弊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顽症, 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危害。面对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的会计造假之风, 我们不得不做好打持久战和攻坚战的思想准备。会计舞弊的原因多种多样, 因此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不仅仅需要公司内部管理层的严格管理, 会计人员的洁身自好, 也需要公司外部政府、股东甚至普通大众的共同监督。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我国从政策、法规和制度上对会计舞弊预防和惩治上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但会计失真的势头并没有因此而有所减缓, 会计串通违法导致的公司的失信行为已严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对我国经济市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关键词:会计舞弊,现状,特征

参考文献

[1]尹平.财务造假监控与检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101-115.

[2]林建宗.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J].商情 (财经研究) , 2008, (05) :23-24.

[3].杨涛.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特征对比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1) :16-17.

公司舞弊 篇8

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层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故意编制和发布虚假财务信息,有意识地采取手段歪曲企业某一特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诱使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违法行为。财务报告舞弊一直被公众所诟病,而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较严重。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45家农业公司成功上市,但其中因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受到证监会处罚的就有18家,所占比重高达40%。其中,云南绿大地与蓝田股份的财务报告舞弊案更是轰动整个证券市场。

而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保持农业上市公司发展的良好势头,对引领农业产业正常快速发展以及保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重大。因此,对该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而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财务特征与非财务特征,在研究变量的选取上也有所差异。鉴于此,本文以财务报告舞弊高发行业——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期构建针对农业上市公司特点且能有效识别舞弊的模型。本文中,农业上市公司包括五大类: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本文界定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具体违法行为分为包括虚构利润、虚列资产、虚假陈述、重大遗漏、欺诈上市、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7种。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

舞弊三角理论是由Albrecht提出,他总结出了舞弊公司的三个共同点:有压力要进行舞弊、有机会进行舞弊和能够找到借口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即“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压力因素是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包括财务压力、恶习、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其他压力四种类型。据统计,前两种类型的压力大约占95%(秦江萍,2005)。机会是指能够进行舞弊而不被发现或不被惩罚的时机,主要有六种情况:缺乏发现舞弊行为的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无法判断,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能力不足和审计制度不健全。自我合理化是指舞弊者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理由。这三个因素构成了舞弊行为的发生,缺一不可。

(一)舞弊的压力因素与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农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农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季节、天气等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农产品具有很长的生产周期,且一般都不具有很高的价值。如水稻、鱼等大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这些商品几乎没有价格弹性。投入与产出相比,农产品的价值增加值不高,因此农业不属于高利润行业。然而证券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并不会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农业上市公司就会博得“同情票”,理性的投资者还是都会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最大报酬的“绩优股”。因此,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农业上市公司要脱颖而出,保持长期良好稳定的业绩水平以吸引广大投资者的目光,实现融资扩大生产,实现企业最大价值,其管理层就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

在我国,上市公司初次发行股票、配股和增发新股必须满足若干业绩条件,也有规定如果连续两年或以上年度亏损就会面临ST处理或退市惩罚。而面对被ST处理或退市会给上市公司带来直接压力(陈关亭,2007;韦琳等,2011),增发配股会引发上市公司对财务水平的需要程度提高,增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洪荭等,2012)。面对这些情况,农业的弱质性使得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压力会更大,也就更具有舞弊动机。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与压力因素正相关,在面临新股上市、增发配股、被ST处理时,财务压力会更大,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增大。

(二)舞弊的机会因素与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舞弊的机会因素主要来自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包括内控制度、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等,比如内部董事比例、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为同一人、设立审计委员会(Dechow,1996)、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刘立国等,2003)、股权集中度、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国家股比例(梁杰等,2004)等等。我国农业企业起步早,但也正由于起步早,其企业的治理机制也沿用着很多传统古老的制度与方法,而不像新兴行业实行全面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因此,农业企业在公司治理上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要落后,存在很大的欠缺。

最主要的表现在于其独特的股权特征上。首先,“一股独大”的现象十分显著——农业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一般都持有上市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根据国泰安数据库资料统计显示,2013年12月31日,我国45家农业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有30%及以上股份的有26家,50%及以上的有8家,并且这些农业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均远大于第二大股东所持有的份额,最大相差份额达到了71.02%,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在“一股独大”的局面下,股东大会实际上是处在大股东的控制下,大股东很有可能将出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来任意操纵股东大会的表决。同时,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使得“一股独大”也会造成董事会的独立性丧失,使得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监事会的独立性也大打折扣,不利于监事会切实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责,有利于财务报告舞弊的实现。其次,“一股独大”又体现了其股份性质的特殊性——50%的农业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所持股份为非流通股。其中大部分又表现为国有股。而国有股占有绝对的控股地位,会造成所有者缺位,管理层实际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形成内部人控制。分别用Z指数、H3指数来衡量农业上市公司一股独大、股权集中程度,国有股比例和流通股比例来描述农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此外,农业的行业特征给农业企业上市带来了更多的舞弊机会。一方面,农业上市公司的生物资产难以准确计量。比如说一亩地里长出的蔬菜有多少吨,一座山上种植了多少棵树等等。对于这些,无论是公司的技术人员还是外部审计人员都无法确定准确的数目,因此在关注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时应重点关注流动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等与生物资产相关的指标。此时,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独立性对发现异常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且用事务所规模作为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程度的替代变量是因为,一般来说,事务所规模越大,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越强、独立性程度越高,发现舞弊的可能性越大,被审计单位实施舞弊的可能性会更小。

另一方面,农业上市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国家对“三农”问题一直都十分重视,对于农业上市公司,国家也是大力扶持,实施了多种优惠政策支持其发展,以引导农业的产业化良好发展。在税收上,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农业上市公司都能享受诸多其他上市公司所不能享受到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其他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利润造假尚需考虑税负成本而存在诸多顾忌的时候,农业上市公司几乎不用顾虑这一点,不管造假出来的利润有多高,都不用担心同时需要沉重的税负。正因如此,使得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多为利润造假。一旦农业上市公司具有充分的舞弊动机时,税收优惠政策无疑大大减少了舞弊成本,提高了舞弊的可能性。如果上市公司存在利润造假则该公司代表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就会存在异常。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与机会因素正相关,一股独大、股权集中度高、国家股比例高、流通股比例低、事务所规模小为舞弊提供机会,使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增大。

(三)舞弊的自我合理化因素与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

借口因素是三角形理论中最难衡量的因素。很多基于舞弊三角理论的研究都选择避开这一因素(陈关亭,2007)。根据SAS No. 99对财务报告舞弊风险因素的举例,自我合理化因素会表现为与前任或现任审计师关系紧张,具体包括频繁纠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加以正式或非正式的限制等。这些都很有可能导致审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甚至发生审计师更换。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3: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与自我合理化因素正相关,审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更换审计师等可能是舞弊者自我合理化的表现,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增大。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1993 ~ 2013年因财务报告舞弊被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财政部处罚的24家农业上市公司,并做了以下处理:剔除中期报告舞弊收到处罚的公司;剔除关键数据缺失的公司;对于连续多年发生舞弊行为的公司,以首次舞弊的年度作为一个舞弊样本;对于多次发生舞弊行为但相邻两次舞弊间隔3年及以上的公司,以每次舞弊的第一年作为一个舞弊样本;对于在上市申报材料中发现舞弊,以上市当年作为舞弊年度。通过以上处理,得到舞弊样本25份。

再参照以下配对原则选取非舞弊公司样本:1舞弊发生前一年(上市第一年发生舞弊的以上市当年)年末资产与舞弊公司最接近的一家,但不得超过或低于舞弊公司资产规模的30%。2非舞弊公司从未受过证监会、财政部等监管部门的处罚。

经配对,最终获得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样本各25份,共50份样本数据。本文所有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新浪财经网。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选择

按照舞弊三角理论选取了代表压力、机会、自我合理化三类解释变量。结合已有研究与农业上市公司的特点,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了如表1所示的解释变量。此外,当公司有财务报告舞弊倾向时,会认为操纵报表数据,使得企业的财务结构出现异常状态,具体会体现在财务指标上(Wells,2001)。结合农业上市公司的特点,分别选取以下财务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由于因变量是二元因变量,解释变量既包含连续变量又包括哑变量,所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运用K-S检验对变量做正态分布检验,发现变量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选择非参数检验法对变量进行显著性检验。非参数检验是指当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且分布状况不明时,用来检验数据资料是否来自同一总体假设的一类检验方法。运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得到的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第一,在压力因素上,舞弊公司新股上市压力(X1a)、增发配股压力(X1b)都高于非舞弊公司,而保牌压力(X1c)却正好相反;第二,在机会因素上,国有股比例(X2)、流通股比例(X3)、H3指数(X5)在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之间的差异不大,需进一步验证,舞弊公司Z指数(X4)要高于非舞弊公司,而事务所规模(X6)正好相反;第三,在自我合理化因素上,舞弊公司收到的非标准审计意见(X7)要高于非舞弊公司,发生事务所更换(X8)的比例也要明显高于非舞弊公司。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增发配股压力(X1b)、事务所规模(X6)、事务所更换(X8)在检验中显著。总体来看,在舞弊三角理论中,压力、机会、自我合理化三因素的代表指标中,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之间均有不同程度差异,这些指标都可以作为识别舞弊的征兆进入模型。

注:***、**分别为在显著性水平为1%、5%时显著。

(二)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构建Logistic模型如下:

其中,Fraud为被解释变量,p为农业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Xi(i=1,2,…,8)为解释变量,Cj(j=1,2,3,4,5)为控制变量,αi(i=0,1,…,8)、βj(j=1,2,3,4,5)为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变量X1a、X1b、X1c分别代表公司所承受的不同压力,一般来说这三种压力是互斥的,因此依次放入模型中代替X1,得到模型一、二、三。

模型回归结果见表3,可以发现:

第一,在压力因素上,新股上市压力(X1a)、保牌压力(X1c)均不显著,表明对于农业上市公司,新股上市、被ST处理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增发配股压力(X1b)对舞弊有显著影响,且系数为正,与假设相符。表明农业上市公司想通过增发或配股实现再融资时,面临的财务压力极可能会使管理层实施舞弊手段,粉饰财务报告以达到监管部门增发配股的硬性要求。由此可见,农业上市公司实施财务舞弊行为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增发配股。这与陈关亭(2007)构建的通用模型得到主要压力来自被ST处理或退市的结论不同,这也表明了构建行业专用模型的必要性。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

第二,在机会因素上,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特征的代表指标——国有股比例(X2)、流通股比例(X3)、Z指数(X4)、H3指数(X5)在三个模型中均不显著,表明股权特征对财务报告舞弊没有显著影响,也表明,独特的股权特征在农业上市公司间具有普遍性,是农业整个行业的独特特征。事务所规模(X6)在三个模型中均显著,相关系数为负,与假设相符。相比而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越强,也越能在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性,使得审计质量越高,发现财务报告错报的几率也就越大,被审计单位实施舞弊的机会也就会减少。

第三,在自我合理化因素上,事务所更换(X8)不显著,表明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舞弊没有显著影响。审计意见(X7)在模型二中显著,回归系数为正,与假设相符,表明在面临增发配股压力时,舞弊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之间更容易产生关系紧张、意见分歧的状况,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四,控制变量,存货周转率(C2)、财务杠杆(C5)在模型中均不显著;流动比率(C1)在三个模型中均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表明流动比率越高,舞弊的可能性越大;净资产收益率(C3)在模型一中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表明存在利润舞弊的可能性越大;经营杠杆(C4)在模型二中显著,且回归系数为正,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对财务报告舞弊具有显著影响,且经营风险越高,舞弊的可能性越大。

-2 Log likelihood、Cox & Snell R2和Nagelkerke R2都是测量模型拟合优度的指标,前者数值越小、后两个指标越接近1,表示模型拟合度越好。从表3可见,三个模型的拟合度都不错。

此外,从模型的总体正确判别率来看,如表4所示,三个模型的总体预测准确率都达到了82.0%以上。其中,对舞弊公司的预测准确率都是84.0%,预测效果良好。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舞弊三角理论,对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进行分析并构建了舞弊识别模型,提供了一种识别、防范农业上市公司舞弊的途径。研究中发现,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与独立性低为舞弊提供了机会,增发配股是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压力,此时,管理层的合理化借口更可能与注册会计师产生分歧而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清除财务报告舞弊的“导火索”,才能真正消除舞弊现象。一方面,要减轻农业上市公司财务压力。国家应加大对农业上市公司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开展自主研发与创新,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产值;加大对农业企业的银行贷款支持,解决农业企业融资困难;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和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业自身也应该在生产和销售上进行创新,形成产品和销售方式多样化、以提升农业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只有解决了农业企业经营和融资上的困难,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其财务压力。

另一方面,要完善农业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治理上的效用;完善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监管机制,严把农业上市公司享受税收优惠关卡;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使农业上市公司实施财务舞弊有更多的“后顾之忧”;注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质量与规模建设,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独立性,不被被审计单位所牵制。最后,杜绝借口,注重对农业上市公司管理层的道德教育,改善公司内部以及与审计人员的沟通。总之,只要弱化了压力、机会、自我合理化的任一个因素,将舞弊三角形打破,便可从根源上杜绝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浅析公司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 篇9

一个人的利益决定着其行为, 经济利益是产生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的根本原因。关于盈余管理, 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词, 并不违法, 而财务舞弊是一个严重违法的行为。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之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也是守法和违法的关系。但是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的目的和出发点一致, 都是为了满足特定财务信息的需要, 所以很容易让人混淆两者的概念。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盈余管理, 不应一味打击, 而应引导, 但是对于财务舞弊行为, 一定要严厉打击。

二、经常出现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的情况

一般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时、配股时、连续两年亏损而被证券交易所ST时、计算企业的税费时、逃避债务时、往往存在盈余管理的情况, 甚至存在财务舞弊的情况, 另外, 公司可能利用关联交易粉饰财务报表。

1. 筹资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时, 有好多法定条件, 如连续三年盈利、净资产比例不低于30%等等, 企业管理当局往往会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等之中选择最能计算出自己所需要会计信息的政策或方法, 为公司争取上市的机会, 如果管理当局是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上述行为, 则是盈余管理;但是有些企业越过了会计准则的界线, 甚至制造虚假财务信息, 骗取上市资格, 比如胜景山河财务造假事件。但是由于会计准则还不完善以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所以有时很难区分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 这也是好多专家学者反对盈余管理的原因。同样, 在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被ST时, 为了保护珍贵的壳资源, 可能会采取盈余管理的方法, 甚至是财务舞弊的办法, 以免出现连续亏损三年的情况。配股利用方法同上, 在这不再详细介绍。

2. 避税

出于为企业利益角度考虑, 好多企业运用盈余管理合理避税, 由于公司管理层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选择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税法体系不完善, 使得合理避税成为可能, 但是也有一些企业为了少缴税, 利用各种手段, 对财务报表进行修饰, 人为降低利润, 提高成本, 最后偷税漏税。例如, 据《每周质量报告》报道, 从2005年到2012年房地产企业欠缴3.8万亿土地增值税, 引起房地产行业的轩然大波。

3. 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有合法和违法之分。在我国, 好多企业之间有关联关系, 许多企业利用关联交易来粉饰业绩和利益输送, 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一家上市的子公司, 本来连续两年亏损, 今年业绩也不好, 但是通过与母公司以不合理的价格交易, 使公司本年盈利, 保住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被大股东操纵的一家上市公司, 可能通过关联交易把利益输送到自己控制的另一家公司。例如, 施正荣通过关联交易秘密掏空尚德。

长期来看, 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 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 而财务舞弊则会改变企业的盈利状况。由于会计信息不对称, 现实情况是, 无论企业隐藏信息还是隐匿行为, 都不容易被发现, 相反, 如实提供会计信息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生存难以为继, 而相反财务舞弊的企业会得到种种好处, 这样就会造成一个效应, 部分企业会失去诚信, 不再如实提供信息, 长期以来, 会造成全面的诚信缺失, 对社会的公平公正产生恶劣影响。

三、针对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的建议

1.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了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还要加强公司管理层的职业道德建设, 让公司的管理层及会计人员树立真真正正好的财务报表是根据公司实实在在的业务做出来的, 公司管理人员应该想办法让公司真正盈利, 只有这样, 公司才能长久。盈余管理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调整, 而财务舞弊是根本不可取的。

2.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 加大对财务舞弊的惩罚针对目前会计准则的灵活性, 减少公司的一些选择性。我国现已发布的一些惩办财务报告舞弊的法规和规定有些过轻过宽, 刚性明显不足, 而且昭示造假行为预期“本钱”的上限。其次, 有了法律之后, 重在执行, 否则再好的法律规则也毫无意义。

3. 加强审计、提高审计质量

对于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 注册会计师应当严格认真审查, 看其是否存在财务舞弊的行为。由于目前上市公司的审计主要是公司出钱请会计师来做, 会计师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对于企业舞弊行为故意不予揭示, 甚至可能帮助企业舞弊。所以应加大对会计师和事务所在这方面的处罚。

4. 从各方面加大公司在IPO时、配股时、被ST时、交税时以及其他有可能出现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时的监督

例如, 在公司准备上市时, 会有保荐人保荐, 证监会也会对企业进行考核监督, 加大明知其存在违法行为仍然保荐的惩罚, 例如, 胜景山河造假时, 两名保荐人保荐资格被取消。

5. 增加税务局税务人员的专业知识, 好多房地产企业欠缴企业所得税, 其中有一点就是税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

参考文献

[1]勒文俊.防范盈余管理演变为会计舞弊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1年10月上

[2]孙红梅.论公司盈余管理[J].山东商业会计.2006.01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实证分析 篇1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会计舞弊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舞弊现象。

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通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 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会计真实性原则,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以此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二、研究方法

1. 指标的选取

根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表选取以下指标作为研究体系。

同时选定上证A股、同时被出具非标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作为样本数据。

2. 数据的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证监会官网、中国注册会计师网站、巨潮资讯和中信万通。

3. 指标的检验

首先, 将指标数据进行单样本Kolmgorov-Smirnov检验, 检验样本数据为正态分布;然后, 在对样本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置信度a=0.05为标准, 筛选出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数据指标。

由表2可知:T检验结果小于0.05, 符合其采用的标准, 因此所选取的指标数值适用于logistic回归模型。

三、logistic回归分析

1. logistic回归模型:

以提取的6个公因子为变量, 建立了财务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并利用SPSS20.0软件分析, 结果如下:

最终, 进入模型的变量及其系数如表3所示, 根据表3可以写出:

从显著性水平来看, 所有的6个变量的sig值都小于0.05, 所以6个变量都是显著的。

2. 模型的检验

对该模型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随机抽取预测样本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 得到该模型舞弊样本、非舞弊样本、总体样本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79.3%、72.4%、75.9%。

四、结论与建议

1. 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

(1) 在本文实验选取的指标中, 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主营收入同比增长率;经营现金流/主营收入;预收款/营业收入;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在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中的差异较明显。

(2)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样本越小时, 会计舞弊识别模型的正确率越高。

(3) 分析公司财务情况时, 不能单纯以利润盈亏来划分标准。

2. 建议:

强化诚信意识, 建立良好的制衡机制, 加强公司内部管理, 加大查处和处罚力度等。

摘要:本文选取2012年-2015年发生会计舞弊的44家上市公司及配对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从偿债、业绩、盈利和现金流动能力四个方面选取29个指标, 依据logistics回归模型, 借助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 构建我国制造业发生会计舞弊的上市公司的评价体系, 对企业会计舞弊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回归分析,会计舞弊,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冯国双, 刘国平.医学研究中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SAS实现[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5.

[2]岳殿民, 吴晓丹, 韩传模, 申娜娜.基于Logistic方法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检测研究[J].2011.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舞弊动机及对策 篇11

摘 要 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加,上市公司的舞弊现象也不断出现,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引发了资本市场的信用危机。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的动机,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舞弊 动机 对策

一、动因分析

1.IPO动机。目前无论中小企业板还是创业板的IPO都做了严格规定,例如中小企业板的IPO规定“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创业板的IPO规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同时,二者都规定“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因此,IPO公司为了满足上市条件和以更高的发行价格募集到更多的资金,普遍存在着 “盈余管理”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真实价值的判断,干扰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2.增发新股或配股动机。中国证监会对增发新股和配股都有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条件包括“公司在最近3年内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支付股利;公司预期利润率可达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等规定。同时,上市公司配股时,在其申请配股的前三年,净资产平均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三年中任一年的净资产收益不得低于6%。因此,上市公司为了更多地筹集资金,在设计股改方案时,往往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

3.避免退市动机。根据《证券法》、《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等法规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若在限期内不能扭亏转盈,不在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将会被终止上市。因此,一些公司为了避免被淘汰出局,就对财务报表进行舞弊,掩盖了公司真实的财务信息。

4.获取银行信用或商业信用的动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处于对风险、收益和自我保护的考虑,不愿贷款给经营亏损和缺乏资信的企业。因此,一些经营业绩不良的企业,为了获得银行信用或商业信用,就不得不“编制”出一份“好看点”的财务报表,增加企业自身的信用额度,以获得资金來满足自身资金周转的需要。

5.经营绩效动机。经营绩效好的上市公司,能够在证券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赢得广大投资者的信任,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信用度;同时管理层还能获得丰厚的薪酬。所以,对那些因企业高管投资决策失误或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企业严重亏损的“绩效差”的上市公司,为了推卸责任、掩盖真相,从而进行财务报表的舞弊。

二、防范对策

1.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在内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如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其基本功能是:及时发现、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防范财务造假;能使凭证有效记录、完整、正确,稽核有力;能有效地堵塞漏洞,防止或减少损失,防止和查处贪污盗窃等违法乱纪行为。

2.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公司内部有效制衡约束制度。目前,我国在公司治理结构上的不完善,导致上市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使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不能真正起到对公司经营管理层应有的控制作用。这在客观上给经理人进行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构建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关键是提高公司的绩效,建立公司内部有效制衡约束制度。

3.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遏制舞弊的发生。目前,我国对公司舞弊的处置已有法可依,如《公司法》、《会计法》等规定了对个人和单位的行政处分、经济处罚等措施。上市公司舞弊不仅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关键的是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难以估算。为此,要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舞弊行为的蔓延,取得良好的效果。

4.社会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从监管角度来讲,一是要强化对注册会计师监管,二是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以履行好应尽的职责。任何舞弊都是来自于公司内部的监督失效,当一个公司的管理层失去制衡,串通舞弊时,其治理机构形同虚设,任何监督措施都是乏力的。因此,如何建立实质性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是防弊纠错的根本。

5.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考核。从业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等办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不仅要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证券法》、《会计法》等都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那些违法违纪行为视情节轻重进行了相应的处罚,特别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舞弊的动机有多种,针对不同的舞弊行为应采取对应防范措施。只有从源头上杜绝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才能真正实现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强.会计舞弊原因新剖析.商业研究.2006.20.

[2]胡谷乔.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动机及制度背景分析.企业经济.2005.4.

[3]李美琴.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0.

[4]张晓农,王全喜.如何识别不正当关联交易.中外管理.2005.3.

海底捞公司反舞弊策略研究 篇12

关键词:海底捞,反舞弊,策略

舞弊是 “用欺骗的方式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是困扰全球各类组织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大到贪污腐败、 滥用职权, 小到采购人员吃回扣、利用组织资源为个人谋私利等。舞弊如空气般无处不在。 因舞弊而带来的损失令所有组织头疼不已。 如何反舞弊成为全球各类组织和专家学者们面临的一个课题。 尽管人们不断地推出各种各样的反舞弊措施, 然而, 似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舞弊与人们的生活始终如影随形, 挥之不去, 令人们几乎束手无策。

一、反舞弊的成功案例

令人奇怪的是, 就是这样一个让投资人、组织管理人员、专家学者都束手无策的问题, 却莫名其妙地被一家火锅店解决了。 这家火锅店就是———海底捞。

(一) 海底捞公司概况。 海底捞, 全称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4 年, 最初只是一家街边小店。 截至2014 年1 月, 海底捞已在北京、上海、西安、郑州、广州等国内24 个城市拥有91 家直营餐厅。 在国外, 有新加坡和美国洛杉矶各一家直营餐厅。 曾连续5 年被评为“最受欢迎10 佳火锅店”、“中国餐饮百强企业”。 其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二) 海底捞的授权政策。 客观地说, 用二十年的时间发展到这个程度, 海底捞的速度并不快。 就火锅本身而言, 其口味多半由顾客掌握, 经营者也很难有什么创新。但在管理上, 海底捞却和其他企业有着极大的不同。 这一点, 主要体现在授权上。

在海底捞, 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和大区经理有100 万元以下的签字权, 工程、 采购等部门的部长和小区经理有30 万元的签字权, 就连店长也有3 万元的签字权。更与众不同的是, 海底捞给了服务员免单权:不论什么原因, 只要服务员认为有必要, 就可以免收顾客一个菜的钱或免费给顾客加一个菜, 甚至, 全单免收。 这种权力在其他餐饮企业只有门店经理才享有。 在财务上, 这样的大胆授权是不多见的。

(三) 海底捞大胆授权的结果。 授权是最令管理者纠结的问题。 授权小了, 不便于中层、基层灵活处理, 影响经营效率;授权大了, 难免有权力失控风险, 影响经济效益。而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 员工滥用职权的风险无法量化, 滥用职权现象屡见不鲜。海底捞如此授权, 如果员工滥用免单权, 那不是要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吗?

然而, 事实上, 和一般的伴随大面积授权带来的高舞弊风险相反的是, 在海底捞, 上述问题却极少发生, 大面积的滥用职权行为更是从未发生过。

无数业内人士对此羡慕不已, 采取各种手段去取经。他们效仿, 却发现舞弊丛生, 根本不行。 效仿不成, 就挖人。却发现提高待遇也很难挖到, 偶尔挖到, 却也无法复制海底捞的成功。他们为此困惑不已。 海底捞的成功甚至成为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 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

那么, 在舞弊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今天, 海底捞究竟是如何成功反舞弊的?

二、舞弊发生的原因

W.Steve Albrecht教授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论认为, 导致舞弊发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动机或压力、机会、借口。

(一) 动机或压力。 人们用欺骗的方式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为的是什么? 是利益! 为了获得利益而采取非法手段就是舞弊行为。现实生活中,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动机:学生要成绩、求职者要工作、员工要业绩、管理者想加薪、老板想赚更多钱、官员要升官……

同样的, 现实生活中, 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学生要考试、员工要考核、老板要节约成本…… 压力无处不在。

(二) 机会。 机会是指使人们能够实施舞弊、 掩盖舞弊并逃脱处罚的各种因素。也就是让舞弊者有可乘之机。 比如:制度有缺陷、舞弊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等。 没有完美的制度, 因此, 只要想找, 机会总是有的。

(三) 借口。借口是指人们为自己的舞弊行为寻找借口使之变得合理, 也称合理化。通常情况下, 人们实施了舞弊之后会产生恐惧 (担心被发现) 、犯罪感等心理, 这种心理会使舞弊实施者陷入焦虑不安的状态, 导致心理失衡。为寻求心理上的平衡, 人们就会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当机会和动机或压力并存时, 舞弊风险会大大增加。 而心理学研究表明, 几乎没有人会不对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使之合理化。

三、海底捞的反舞弊策略分析

既然舞弊发生的原因是存在动机或压力、机会和借口。 那么, 如果从舞弊原因着手来采取措施防范、 及时发现和纠正舞弊问题, 就一定能有效地反舞弊。

(一) 减轻压力。 诚实、公开、公平、 互助的工作氛围对于减轻压力有良好的效果。海底捞通过以下做法, 营造了一个诚实、公开、公平、互助的氛围。

首先, 关注员工的品德。海底捞对员工的要求是诚实肯干、不怕吃苦、不能赌博、要孝顺父母。 海底捞认为“一个人自私到不管父母, 工作起来一定会斤斤计较, 也不可能与人为善;面对诱惑, 很可能会铤而走险。好赌的人都是喜欢走捷径的人, 不可能对餐馆这种又苦又累的工作全情投入”, 一旦欠下了赌债就可能发生舞弊行为。因此, 在海底捞, 不孝顺父母、对家庭不忠实的人, 不能担任管理工作。

其次, 关注员工满意度。海底捞给了员工最珍贵的资产———信任和尊重。海底捞把员工当成家人一样对待。 关心他们, 在生活上给予他们细致入微的照顾 (住正规住宅、有空调暖气, 住处有专人打扫卫生等) , 关心他们的子女和父母, 有难处的时候帮助他们 (建寄宿学校, 解决员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每月给领班以上员工的父母发数目可观的补助, 每年组织优秀员工家长出去旅游, 给同在一家店工作的夫妻提供由公司补助的夫妻房等) 。这些做法不仅减轻了员工工作、 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压力, 也感动了员工, 使员工把海底捞当成家。试问, 谁会对自己的家下手?

再次, 创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海底捞的人事、经营政策都是公开、公平、切实可行的。 这就给了员工正常的晋升通道和积极向上的动力。在海底捞, 学历和工龄都不是晋升的必要条件。 每个人都必须从服务员干起, 只有把顾客服务好了, 才可能晋升。 这样的人事政策, 让员工可以公开、公平地竞争。在海底捞的经营目标中, 排在第1 位的, 不是“将海底捞开向全国”, 而是“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 其次是“致力于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在海底捞变成现实”。这就消除了员工通过舞弊来升职加薪的动机, 因为他们相信并看到, 只要踏实肯干, 就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第四, 特殊的员工来源渠道形成了熟人社会。众所周知, 熟人社会很少发生不名誉的行为。 海底捞的员工大部分是现有员工介绍来的亲戚朋友。 这使得员工之间有较高的信任度和互相帮助的氛围。

第五, 对员工进行职业行为培训。 海底捞通过培训与具体的行动告诉员工:什么是能做的, 什么是不能做的。 踏实肯干、用心服务的, 就得到晋升; 不努力工作、违反制度的, 坚决辞退。

(二) 消除机会。 理论上说, 消除机会最好的办法, 是完善内部控制。海底捞的一些做法足以防范和及时发现、 纠正舞弊问题。

1.独特的考核方式。 在海底捞, 每个员工都有一张记录卡, 记录员工在店里的所有行为, 作为考核的依据。记录的内容包括: 是否有顾客对其服务进行评价, 如何评价, 同事和上级如何评价。 全方位的评价有助于多角度分析员工的服务质量, 相对客观公正, 既能保护员工的积极性, 也能有效消除员工的负面情绪, 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和对公司的归属感。

2.较完善的制度。 海底捞设有定期对单核查制度、奖励举报人和为举报人保密制度、越级投诉制度等。 其中对于领导不公平, 特别是领导在人品方面有问题的, 允许员工随时越级投诉, 甚至可以直接向大区经理和总部投诉。

例如, 对于“吃单” (指上桌的菜退了, 服务员把钱揣进自己的口袋;或者服务员跟收银说给客人免一个菜, 但他实际向客人收了钱等做法) 的问题, 海底捞首先采取了对单的方法来防范和发现。 一旦发现对不上单并且超出正常范围, 那就意味着可能有人 “吃单”了。这一措施可以让公司及时发现舞弊问题。

3.有错必纠的调查过程。 仍以“吃单”问题为例。 一旦怀疑有人“吃单”, 管理层就会展开调查, 然后举证。直到查出责任人为止。前已述及, 海底捞对员工如家人, 让员工也视海底捞为家。 海底捞又是一个熟人社会, 即使有人想舞弊, 也会担心被既是同事、又是亲戚朋友的人发现。 而奖励举报人和为举报人保密的制度也会促使那些视海底捞为家的同事举报。

4.严格的处罚措施。 海底捞一旦发现员工实施了舞弊或者公司不允许的行为, 会立即开除。例如对于赌博的人, 海底捞的做法就是直接开除, 不会再有第二次工作的机会。 严格的处罚让员工看到, 一旦实施舞弊, 绝不会逃脱处罚, 这起到了极好的警示作用。对于不愿意离开海底捞的员工而言, 这无疑是最重的处罚。

四、结论

在消除舞弊动因的措施中, 消除机会是治标, 减轻压力、减少借口是治本。海底捞在减轻压力方面做的最好, 而减轻压力又使员工减少了为舞弊行为寻找借口的可能, 辅之以良好的制度, 海底捞标本兼治, 创造了一个无法复制的奇迹。

参考文献

[1] .黄铁鹰.海底捞你学不会[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1.

[2] .W.Steve Albrecht, 李爽, 吴溪等译.舞弊检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3] .许延明.重建诚信:防范和治理舞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08) .

[4] .张凤玲.海底捞:财务亦本善[J].首席财务官, 2010, (02) .

上一篇:质量考评构建下一篇:事故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