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解高位结扎术

2024-09-29

松解高位结扎术(精选9篇)

松解高位结扎术 篇1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是小儿常见疾病, 常以急诊入院行手术解除梗阻, 由于患者年龄小, 无论气管插管全麻还是不插管全麻均存在较大风险。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10月, 3个月~1岁患儿50例, 术中行嵌顿疝松解加高位结扎术, 无1例发生麻醉意外和死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急诊腹股沟嵌顿疝患儿, 男48例, 女2例, 其中合并上呼吸道感染6例。体重5.5~10kg。ASAⅠ级或Ⅱ级, 无并发其他系统性疾病。

1.2 麻醉方法

术前8h禁奶, 2h禁水, 手术前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 手术室门口静注氯胺酮2mg/kg或肌注5mg/kg, 待患者入睡后入手术室。将利多卡因100mg和布比卡因5mg稀释到12ml, 患者取侧卧位, 碘伏消毒铺巾, 戴无菌手套, 在两骶角中点垂直刺入皮肤, 当刺破骶尾韧带时有阻力消失感觉, 此时针干向尾侧倾斜, 顺势推进1.5cm可达骶管腔, 接装有局麻药的注射器, 回抽无脑脊液或血液时, 给予局麻药3ml, 观察患儿心率、血压、脉氧变化, 若无明显变化, 缓慢推完余药, 总给药剂量1ml/kg, 贴好创可贴即可翻身仰卧位。其中3例阻滞不完全, 静脉追加氯胺酮2~3mg/kg, 咪达唑仑0.1mg/kg。手术室温度24℃~26℃。患儿均行嵌顿疝松解加疝囊高位结扎术。

1.3 观察指标

连续监测患儿HR、MAP、SPO2、手术时间、麻醉时间 (肌注氯胺酮到手术结束的时间) 、患儿苏醒时间 (手术结束到患儿开始哭泣) 。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患儿手术时间30~60 (47.35±10.36) min, 苏醒时间10.03±5.25min。患儿术中HR、MAP、SPO2与术前 (基础值)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附表。

3 讨论

婴儿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疾病, 嵌顿时间过长, 易发生坏死, 通常采取急诊手术。甚至有些患儿合并上呼吸道感染, 咳嗽导致的疝囊膨出。婴儿由于其独特的解剖、生理特性, 在手术麻醉前准备、麻醉中的管理及麻醉后复苏、并发症防治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上呼吸道感染更是增加手术麻醉的风险性, 此类手术对麻醉医生的要求相当高。

本研究患儿术前给予东莨菪碱, 能很好防止腺体分泌, 防止气管堵塞。术前禁食的目的是预防麻醉的呕吐反流误吸, 文献报道小儿误吸风险率高于成人2倍[1]。所以小儿一旦确定嵌顿疝需要手术, 应禁食禁饮, 给予输液, 尽可能满足术前禁食禁饮要求。

麻醉方法选择, 此类手术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而定。患者如没有严重心肺功能异常均可采取骶管麻醉复合基础麻醉, 此方法使用静脉药物少, 很少抑制患儿呼吸, 也很少引起呕吐误吸, 苏醒较快, 可以避免气管插管及拔管风险及因其引起的并发症[2]。由于患儿心血管弹性好, 麻醉药物浓度选择低, 循环波动较小。一般此类手术时间短, 在局麻药中加入少量布比卡因, 只需一次骶管给药基本可以完成手术。

一般选用低浓度局麻药, 剂量0.5ml/kg, 可以阻滞所有骶部皮肤区域;1.0ml/kg, 可以阻滞所有骶部及腰部区域;1.25ml kg, 麻醉平面达到中胸段最低部[3]。所以一般给予1.0ml/kg就能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

但同时也要注意小儿呼吸道管理, 切实保障呼吸道通畅, 麻醉前须做好充分准备, 备齐小儿全麻及通气设备, 以防患儿出现呼吸抑制或呼吸道梗阻。保持室温合理也是小儿麻醉的成功关键, 小儿体表面积相对比成人大, 产热少, 散热多, 低体温可诱发呼吸抑制, 心排血量下降, 代谢性酸中毒, 麻醉恢复延迟等, 术中采用了保温毯, 术中未发生上述现象。

参考文献

[1]黄宇光, 罗爱伦.麻醉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265-266.

[2]徐启明, 李文硕.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60-162.

[3]邓小明, 曾因明.米勒麻醉学[M].第7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2552-2553.

松解高位结扎术 篇2

【关键词】鞘膜积液;内环口高位结扎术;腹腔镜检查;儿童

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间我科为17例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17例均为男性患儿,年龄1—10岁,平均4.3岁,其中交通性鞘膜积液10例,睾丸鞘膜积液4例,睾丸精索鞘膜积液3例,左侧7例,右侧10例,患儿以腹股沟或阴囊肿物就诊,阴囊透光实验阳性,术前均行超声诊断证实。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取头低脚高15~30°体位,脐环下缘皮纹切口,插入Veress针,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在6-10mmHg,流量1-1.2L/Min,5mmTrocar穿刺进入腹腔置0°腹腔镜,观察腹腔内有无穿刺损伤,探查双侧腹股沟区,检查患侧情况及对侧是否存在隐性疝,术中发现所有患侧均存在0.2—0.7cm大小鞘状突未闭合,呈喇叭口状,部分病例可通过挤压阴囊间液体流入腹腔,诊断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其中一例为积液囊(后用剪刀去顶),两例发现对侧存在隐性疝。于患侧腹直肌外缘穿刺5mmTrocar,放置操作钳,将操作钳置于鞘状突管口,体表投影位置做一2mm切口,置入带线雪橇针至腹膜外内环口12点位置,潜行环绕内环口内侧半周(注意:需绕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于5点处刺破腹膜,并将双股结扎线留于腹腔内,退出雪橇针,原点用针钩再次穿刺至腹膜外,同法沿内环口外侧腹膜外层潜行,使针钩与原腹膜穿破处进入腹腔,将结扎线套于针钩上并带出体外,于皮下双重结扎,使内环口呈荷包缝合关闭。再次检查腹腔及内环口无异常,退出Trocar,缝合伤口。

1.3 术中注意事项:1)置入Veress针及脐Trocar时要提起腹壁,避免损伤,置镜后仔细观察腹腔脏器是否损伤。2)脐旁Trocar于直视下放置,较为安全。3)观察是否存在健侧隐性疝或鞘状突未闭情况,如存在可同时结扎。4)结扎内环口缝线前,需排出腹腔气体,挤压阴囊,尽量排出积液、积气。5)积液不能挤入腹腔者,可用注射器抽吸。6)脐部及腹壁切口只缝合腹膜,皮肤切口用生物胶或皮内缝合。

2 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腹腔脏器及肠管、血管损伤,术中观察内环口均存在缺损及鞘状突未闭合,平均手术时间约20分钟,皮肤伤口无需缝线,术后患儿完全清醒后即可进食,术后伤口疼痛轻微,无出血、阴囊血肿、气肿,无感染、发热,术后平均住院日1.5天。13例于术后3-6个月获得回访,无复发,无肠粘连、肠梗阻,无睾丸萎缩,腹股沟及腹部均未见明显疤痕。

3 讨论

小儿鞘膜积液是小儿泌尿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有四种类型①睾丸鞘膜积液 ②睾丸精索鞘膜积液 ③精索鞘膜积液 ④交通性鞘膜积液。出生6个月后鞘状突自行闭合的可能性越来越小【1】。原发性鞘膜积液的病因传统观点认为系鞘状突的分泌增加,吸收回流减少,导致液体在鞘状突潴留而形成鞘膜积液。随着近年来对鞘膜积液的认识有了新的进展,既不论是否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其鞘状突均开放,与腹腔相通,系鞘状突闭合不全、腹腔内液体进入鞘膜囊导致【2,3】。这也成为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治疗鞘膜积液提供了理论依据。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法,通过高位结扎鞘膜囊,阻断腹腔内液体流向阴囊形成鞘膜积液,不需修补腹股沟,故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小儿鞘膜积液。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的优点是:1.安全,手术时间短,视野清晰,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容易辨认,从而避免损伤。2.内环口高位结扎无需解剖腹股沟管各层次结构,不损伤提睾肌,不游离精索【4】,可避免因血管、神經损伤而导致的缺血性睾丸炎发生。3.可同时探查对侧是否存在隐性疝或鞘膜积液,避免二次手术。4.无需切开阴囊,避免了开放手术带来的感染、水肿、睾丸扭转等并发症,对睾丸发育无影响。5.术后患儿痛苦少,康复快,住院时间减少。6.切口瘢痕小,隐蔽,具有美容效果。

我们认为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理论依据充足,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位结扎,安全可靠,具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操作简单,有效、美观,符合微创原则,适宜推广。

参考文献

[1] 佘亚雄.小儿外科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207-309.

[2] 任立红,张钦尧.小儿鞘膜积液成因分析及手术方式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5):122-123.

[3] 欧荣册,叶征,小儿鞘膜积液213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253.

松解高位结扎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大隐静脉曲张诊断标准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1],患者共20例,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40~73岁,平均49岁;左下肢13例,右下肢7例;伴有足靴部色素沉着16例,溃疡4例;术前全部患者行Perthes试验均为阴性,并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确定深静脉通畅和瓣膜功能正常。

1.2 手术方法

术前嘱患者站立,用一软胶管在患肢大腿根部绑扎,使下肢曲张的静脉充分显露,然后用紫药水对小腿曲张的静脉进行标记。所有患者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巾,取腹股沟下方常规切口,常规结扎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然后在小腿标记的曲张静脉处做约0.5 cm的小切口,找到大隐静脉分支的曲张静脉,用4号线作1~2道结扎,若血管损伤出血,可将其切断后结扎远近端,最后常规缝合切口,术后切口常规包扎后,患肢用弹力绷带包扎,术后第2天患者可下床行走,小腿切口7 d拆线,腹股沟切口则10~12 d拆线。

2 结果

20例患者共23条腿,手术时间平均为62 mim,平均住院时间为7.8 d,术后患者曲张静脉均消失,本组20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半年至1年,未见有复发,小腿瘢痕不明显。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四大常见病之一[2],多发生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的人,以中年人多见。静脉壁软弱、静脉瓣缺陷以及浅静脉压力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由于该病容易出现血栓性静脉炎、湿疡和溃疡、急性出血等并发症,因此手术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

Babcock的高位结扎加剥脱大隐静脉的手术方法[3]是外科治疗的传统术式,但该术式创伤大、出血多、瘢痕重、术后恢复慢,黎洪浩等[4]也认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小腿曲张静脉切除术的术后复发率较高,由于诸多的原因,使许多患者不愿意接受。

李慎廉等[5]认为患肢曲张的大隐静脉,甚至曲张成团的浅静脉血管主要是因为长久承受淤积血液压力被“累垮”的,解决了血液回流障碍后,没必要把这些受连累的血管也挖掉,这些扩张的血管留在体内没有任何危害[5],术后复发多是由于患肢深静脉瓣膜或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等原因所至,和这些浅静脉的存在无关。这一观点现已被广泛接受,因此传统的抽剥术应没必要再继续开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疾病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微创理念已融入了现代医学领域之中,成为外科医生选择术式的趋势。近年来,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术式很多,如环形缝扎、硬化剂注射、电凝、射频消融、激光、透光旋切术等,各种术式各有优点,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硬化剂注射复发率高,有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危险,而电凝、射频消融、激光、透光旋切术由于受设备的限制而不容易推广。孙波等[6,7]的经皮浅静脉缝扎术操作简单、瘢痕小,因而受到很多人欢迎,但陈永华等[8]提出该手术相对于常规手术而言,有更高的复发率,笔者认为该方法虽简单,但由于经皮缝扎,容易使分支的静脉血管不能完全闭塞,致使不能完全阻止静脉血倒流而复发。

本法采用小切口对曲张的大隐静脉分支结扎,由于是在直观下操作,则可大大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由于切口小、创伤少,所以愈合后瘢痕也不明显,符合微创治疗的原则。实践证明,高位结扎加膝下大隐静脉分支分段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操作简单且易于掌握的特点,适合于各级医院开展,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更容易推广。

摘要:目的:通过改良传统术式, 减少大隐静脉手术的创伤, 达到微创的要求。方法:对2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高位结扎加膝下分段结扎术。结果:患者曲张静脉均消失, 本组20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半年至1年, 未见有复发, 小腿瘢痕不明显。结论:高位结扎加膝下分段结扎术创伤少、恢复快、操作简单、无复发, 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分段结扎

参考文献

[1]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940.

[2]徐永波, 褚永波.下肢静脉曲张外科治疗术式现状[J].实用医药杂志, 2008, 25 (6) :741.

[3]曾庆黎, 周凯, 劳学军, 等.下肢浅静脉曲张点式抽剥术[J].中国普通外科学杂志, 1998, 7:315-316.

[4]黎洪浩, 曹海玲, 陈建宇, 等.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6 (2) :133-135.

[5]李慎廉, 乔岩礼, 魏洪伟, 等.微创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体会[J].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9, 22 (4) :67.

[6]孙波, 陈国卫, 陈福泰, 等.高位结扎和经皮缝扎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J].实用外科杂志, 1998, 8 (2) :101-102.

[7]连福珍.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J].现代医学, 2003, 31 (2) :118.

松解高位结扎术 篇4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4.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7-0087-01

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6.8±12.3)岁;共有患肢46例,其中左下肢静脉曲张21例,右下肢静脉曲张25例。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或超声多普勒检查,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手术禁忌证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术前引导患者取站立体位,确定需进行剥脱的曲张静脉团,并用彩笔对其进行标注。行腰硬联合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对患肢进行常规消毒,逐渐抬高患肢,保证血液回流。确定大隐静脉主干,用止血钳将其夹住并切断静脉。先实施近端结扎,位置在距离股静脉有0.5厘米的地方进行。无需对大隐静脉分支如阴部外浅、腹壁浅、股外侧浅静脉等进行分离。于内踝上方约1.5厘米的地方切一个长度为1cm的横切口,采用同样方法,实施大隐静脉主干远端结扎。插入静脉剥脱器,从内踝部位由远及近慢慢插入,保证抽剥速度稳定并按压数分钟[1]。对标记的交通支应彻底清除干净。

1.3观察指标对患者临床症状、一次剥除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等进行观察与统计。

2结果

4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患者胀痛、跛行等临床症状均消失,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次成功剥脱率为100%。术后有3例出现下肢麻木现象,1例出现感染现象,1例出现皮下瘀斑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住院时间为12~21d,平均住院时间为(16.3±3.8)d。溃疡愈合时间为3~6周,平均愈合时间为(4.1±0.8)周。

3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为临床常见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其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可达5.0%~30.0%,其中女性居多。人体大隐静脉管腔内静脉瓣一般为9~10对,且多呈相对袋状分布。浅静脉曲张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静脉瓣存在缺陷、静脉壁较为软弱或浅静脉压力过高[2]。一般静脉瓣存在缺陷或是静脉壁软弱多与遗传有关。下肢静脉曲张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于大隐静脉瓣膜关闭不能,导致血液出现反流现象。临床多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掌握熟悉大隐静脉解剖生理结构;②对于股静脉与大隐静脉交汇处的筋膜,应尽量避开,避免对股静脉造成损伤。如果已经造成了损伤,应及时采用静脉修补术对其进行修补;③对于静脉迂曲严重的患者,可在插入剥离器时,先在皮下切小切口,对曲张静脉团进行分段切除,然后再对大隐静脉主干进行剥离;④对于肥胖患者,可选择内踝部位对大隐静脉进行分离,切断并结扎后再将静脉剥离器插入,由下向上推,直至推到腹股沟部位,以便更好的确定大隐静脉主干。手术结束后应用弹力绷带对整个患肢进行包扎。引导患者适当进行抬高腿部、足背伸张等活动,以利于静脉回流,避免形成深静脉血栓。患者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湿疹等并发症时,应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进行处理。前者可采用热敷、穿弹力袜等,或实施必要的手术治疗。后者则可采用抗生素等有效控制感染。

总之,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陶君.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58例[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1):1186-1187.

松解高位结扎术 篇5

关键词:钬激光,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最常见的一类疾病, 多发生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人员。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时, 由于隐股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或病变导致血液倒流、浅静脉压力增高后引起病理改变。大隐静脉曲张以往多采用高位结扎+抽剥术, 疗效确切, 但存在手术时间长、创面大、恢复慢、手术伤疤明显、影响美观等缺点。作者自2005年6月起应用腔内钬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对大隐静脉曲张进行治疗,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患者共67条肢体;其中女性51例, 男性7例, 年龄34~72岁, 病程1.5~38年, 主要表现为患肢酸胀, 大隐静脉行经部位静脉迂曲、扩张, 部分成团、色素沉着、皮肤溃疡。

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病人平卧位,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2cm股动脉内侧部作2cm弧形切口;游离大隐静脉, 距股静脉1cm处离断、结扎;内踝上方2cm处穿刺大隐静脉, 顺行置入0. 35mm超滑导丝, 导入5F直形导管至结扎大隐静脉主干下方1cm处。采用直径600um的钬激光光纤维插入软管, 向上推行, 在红外光指引下将激光纤维头经导管送至大隐静脉结扎处, 光纤头超出5F直形导管前约0.5cm。采用美国COHERENT公司HO:YAG激光治疗仪, 波长为2.1μm, 设定发射功率大腿部为12~15W, 小腿部降为8~10W发射激光, 同时以0.5~1cm/s速度缓慢退出激光纤维和导管, 助手于光纤头红外光处用手指按压大隐静脉主干, 加快静脉壁收缩闭合。透过皮肤可看到光纤亮点移动, 达到闭合整条大隐静脉的目的。对于较大的曲张团及交通支则采用多点穿刺方法, 经18G套管针引入光纤, 边发射边退出, 分次完成曲张分支的治疗。遇到由于大隐静脉主干明显曲张导致光纤向上推行困难者, 再结合采用逆行光纤置入进行闭合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第2天下床活动,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周后改穿弹力袜3个月。

2 结果

58例患者平均治疗时间55分钟/肢体;术后疼痛轻, 未用止痛剂;住院时间4~8天, 比传统手术明显缩短;无切口感染。1条肢体大隐静脉行经部位出现红、肿、痛, 伴压痛, 经理疗后消退。2条肢体出现脚踝部麻木, 3~4月症状缓解。1例膝关节处出现疼痛性包块, 经理疗1周后逐渐好转。所有病例术后酸胀消失, 在术后3~4周内均出现曲张静脉消失, 色素减轻, 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大隐静脉主干均发生血栓性闭塞, 无深静脉血栓形成。58例患者术后随访6~12月无一复发, 外观美观。98%病人对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时, 由于隐股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或病变导致血液倒流、浅静脉压力增高后引起病理改变。传统治疗以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抽剥术为主, 其疗效肯定、复发率低, 但创伤大, 术后往往伴有大腿血肿, 增加了患者不适感, 延长术后恢复时间。由于隐神经在小腿部分非常靠近大隐静脉, 传统手术有时分离困难, 分离或抽剥时容易损伤, 导致术后脚踝部麻木、感觉丧失。而且存在切口多、术后疼痛明显、影响美观等缺点, 尤其年轻女性不愿接受。

1999年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WII医学院Robert.i.Min首先将EVLT技术应用于临床。2001年以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第九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先后开展EVLT新技术。激光作为大隐静脉治疗的原理是借助激光的汽热作用被周围的组织吸收转化为热能, 使血管壁的蛋白质变性, 内皮细胞和内膜广泛的热损伤, 导致血管闭合和纤维化, 使静脉永久闭合。能取得与抽剥术相同的效果。钬激光是一种新型外科手术激光, 组织穿透度为0.4mm, 波长位于水的最强吸收区域, 钬激光的脉冲持续时间为0.25ms, 小于组织的热传导时间 (1ms) , 因此对周围的组织热损伤最小[1]。钬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操作均在静脉腔内进行, 对大隐静脉紧密伴行的隐神经可以做到基本不损伤。钬激光作为大隐静脉治疗的手段具有以下特点:带有细长的光纤, 可作静脉腔内介入治疗, 光纤光端的光点可透过皮肤看到, 用于指导光纤所到达的位置, 激光能量集中, 脉冲时间短, 对于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钬激光的能量连续可调, 范围广, 在不同部位不同病人的大隐静脉所需的激光参数个体化。有报道其治疗后3年再通率为5%~7%[2]。因此联合应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可以避免血管再通的可能, 亦可避免腔内激光治疗引发的蒸汽发泡及曲张静脉内血栓脱落进入血流[3], 引起肺梗塞, 同时提高其远期疗效。所有病人在手术后早期活动, 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术后疼痛轻, 恢复快, 住院时间较传统的大隐静脉抽剥手术大大缩短。

参考文献

[1]Kuo RL, kim SC, Lingeman JE, et al.holmium laserenucleation of proslate (HoLEP) :the Methodis hospitalexperience with greater than 75 gran enucleations[J].JUrol, 2003, 170:149-152.

[2]Perkowski P, Ravi R, Gowda RC, et al.Endovenous laserablation of the saphenous vein for treatment of venousinsuffciency and varicose veins:early results form a largesingle-center experience[J].Jendovasc Ther, 2004, 11 (2) :132-138.

松解高位结扎术 篇6

腹腔镜与电子胃镜类似, 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 腹腔镜手术就是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的手术: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 将腹腔镜镜头 (直径为3~10 mm) 插入腹腔内, 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镜头拍摄到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传导至后级信号处理系统, 并且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然后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 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腹腔镜手术多采用2~4孔操作法, 其中一个开在人体的肚脐上, 避免在患者腹腔部位留下长条状的伤疤, 恢复后, 仅在腹腔部位留有1~3个0.5~1 cm的线状疤痕, 可以说是创面小, 痛楚小的手术, 因此也有人称之为“钥匙孔”手术。腹腔镜手术的开展, 减轻了患者开刀的痛楚, 同时使患者的恢复期缩短, 并相对降低了患者的支出费用, 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手术项目。

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应用发展, 近几年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逐渐增多, 它不仅疗效确切, 更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手术不经过腹股沟管, 不影响其正常解剖结构。手术基本无出血, 因内环口周围的血管和输精管解剖在腹腔镜下清晰可见, 因此不会损伤, 是现代小儿疝气治疗的最佳选择。

腔镜手术不同于其他类手术, 它需要护士熟练掌握各种腹腔镜的仪器和器械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同时医护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与2006年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了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此手术的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1 术前准备

1.1 患者的准备

了解病情并制定手术的整体护理计划, 手术前1 d, 随访患者, 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 并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手术前的注意事项, 手术的环境、设备、麻醉方式, 以及此类手术的安全性和先进性, 并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 解除患儿及其家属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使其以良好得心态接受手术。

1.2 器械的准备

准备腹腔镜常规手术器械, 专用器械 (3 mm内镜1个、3 mm穿刺器2套、3 mm分离钳2把、气腹针1枚、进气管1条、光源线1条、带线针1枚、钩针1枚) 及手术所用的敷料包, 无菌手套, 7-0幕丝线1包, 8×5 cm切口敷贴2张, 4-0可吸收缝线等。

1.3 设备与仪器的准备

腹腔镜装置、电视监视仪、气腹机、摄像系统、光源系统、电脑工作站、二氧化碳气瓶、安装好各种仪器, 检查电源开关, 二氧化碳气瓶的压力, 使之处于工作状态。

2 手术配合

2.1 巡回护士配合

①麻醉配合, 手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建立静脉通路, 保证术中输液及麻醉药的应用;②妥善的约束患儿的四肢, 以患儿舒适同时又方便术者操作为前提, 协助医生摆好手术体位用以海绵垫将患儿臀部垫起, 准备热盐水, 放在无菌手术台上的不锈钢罐中, 以备腹腔镜镜头的清洁、加温, 防止镜头表面由于患儿体腔内外的温差产生气雾, 模糊镜头表面影响术者操作。③将各种仪器摆放在适当位置, 并进行调试, 使之处于功能状态, 正确连接各管路, 避免导线强行扭曲。④术前、关闭体腔前后、与器械护士共同查对器械、纱布、刀片、缝针等物品;⑤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及患儿的病情变化, 保证术中急需物品的供应及图像的采集工作。

2.2 器械护士配合

常规皮肤消毒, 铺无菌单, 连接好各管路, 协助术者建立气腹, 冲入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气腹机的压力保持在8 mm Hg, 气腹建立后插入12°的腹腔镜镜头, 在镜下置入直径3 mm的穿刺器, 建立工作通道, 递给术者3 mm抓钳, 检查腹腔内手术部位情况:在确定患侧疝囊内环口穿刺点后, 递尖刀切一小针孔, 随后递穿好7-0幕丝线的带线针和钩针, 带线针和针钩先后从针孔处穿入腹腔与操作钳配合, 分别高位缝合内环口的内半周腹膜和外半周腹膜, 当术者缝合腹膜内侧后, 退出带线针, 缝线留在腹腔内, 递钩针从同一针孔处刺入, 缝合腹膜外侧后用针钩把缝线从腹腔内带出腹腔外, 使疝环口成一荷包缝合, 将线环剪开成双线, 皮下缚结[1]。注意如为男性患儿应避开精索, 待术者检查腹腔内内环口结扎情况无异后, 腔内操作完毕取出腔镜器械, 排出腹腔内的二氧化碳气体, 递术者4-0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 结束手术。

2.3 术后器械的清洗与保养

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器械上的血污, 用高压水枪冲洗有管腔的器械, 放入超声清洗机在加入安必洁酶的溶液中浸泡超声清洗15~20 min, 再用流动水洗净, 吹干上油打包, 低温等离子消毒备用。

3 体会

腹腔镜手术使手术医生、洗手护士、巡回护士、麻醉师共同目睹同一监视器, 手术细节一目了然, 便于录像存档, 经验总结和教学等优点腔镜手术手术器械、仪器等均属贵重仪器, 应专人管理、使用, 清洗及消毒是应轻拿轻放, 避免碰撞, 每次用后要检查功能是否正常, 器械有无损坏, 各部分零件是否齐全, 以保证每次手术时能处于良好得功能状态。

用腹腔镜给小儿做疝气手术, 只需要在肚子上开0.5~1 cm的微切口就能扎住疝囊, 治愈疝气, 小儿术后1 d就可以下地活动, 大大减少儿童住院时间, 减少了护理困难。另外, 单侧疝气的小儿, 其中1/4对侧也有疝气, 只不过是从外表发现不了, 用腹腔镜做小儿疝气, 术中可以检查双侧腹股沟, 所以一次手术就能同时解决双侧疝气, 避免了传统手术治疗小儿单侧疝气术后1~2年因对侧疝气再次开刀的痛苦。

参考文献

松解高位结扎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2007年, 我院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228例, 年龄1~15岁, 其中, 单侧188例, 双侧40例;男200例, 女28例;对照组为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200例, 年龄1~15岁, 其中, 单侧190例, 双侧10例;男178例, 女22例。

1.2 方法

1.2.1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方法:全麻, 仰卧位。脐上缘进直径5 mm腹腔镜, 探查内环口, 辨清位于腹膜外输精管、精索血管和腹壁下动脉, 于内环口体表投影处切开皮肤1 mm, 持针器夹持缝合针, 7号丝线由一端针孔穿入, 再由另一端针孔穿出少许, 缝合针由皮肤小切口刺入达内环口腹膜外, 半环形缝和内环口后半, 注意勿将输精管、精索血管和腹壁下动脉缝在线圈内, 勿扎穿血管, 以免发生腹膜外血肿, 露出前端针孔和缝线, 将线头由针孔卸下, 持针器夹持前断, 调整尾部针尖, 由内环的外侧向其上方前方缝合 (倒缝) , 使针尾尖自原针孔穿出, 带出缝线头, 提起缝线两端, 打结于皮下组织内, 完成疝囊高位结扎, 然后撤出腹腔镜, 放出腹内气体, 撤出操作套管, 创可贴封闭切口。

1.2.2 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方法为氯胺酮静脉复合高位结扎或腰硬联合高位结扎, 经腹股沟内侧疝切口长3~4 cm,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打开腹外斜肌腱膜, 钝性分离疝囊至其颈部, 用7号或4号线高位贯穿缝合疝囊颈部, 然后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重建外环口, 然后逐层逢合切口。

2 结果

两组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单侧斜疝6~25 min, 平均16 min, 双侧斜疝10~30 min, 平均20 min。术后当天患儿即可进食, 术后第1天可下床活动, 第2~3天即可出院, 3例术毕拔腹腔镜时网膜脱出, 还纳后关闭切口, 其余无并发症。对照组手术时间:单侧斜疝30~50 min, 平均40 min, 双侧斜疝40~80 min, 平均60 min, 术后卧床休养6~7 d拆线出院。腹腔镜组160例随访6个月~4年无复发, 脐上切口瘢痕轻微, 腹股沟无瘢痕;对照组有3例复发, 经再次手术治疗好转, 2例切口感染, 经换药治疗好转。

3 讨论

小儿斜疝多无腹股沟管壁缺损, 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随年龄增长, 腹壁组织逐渐丰富而形成疝防机制, 因此小儿疝治疗原则为疝囊高位结扎术, 新式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都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手术的, 不同之处就在于手术的进路和结扎方式的改变。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国内已有不少报道, 但仍未广泛推广, 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小儿斜疝为基层医院常见病, 限于条件和技术而未能开展。 (2) 许多医生认为腹腔镜手术有一定的危险, 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小手术, 不必冒风险。 (3) 认为传统的下腹部皮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同样具有良好的效果, 没有必要行腹腔手术。 (4) 医疗费用较高, 影响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我们采用自行研制的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行单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以下优点: (1) 与开放手术比较。单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仅在脐孔上做5 mm切口, 用于放置腹腔镜, 内环口处仅有自行研制的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留下的2个针眼, 不需游离精索及分离其他组织, 疝环显露易, 且可做到疝囊高位结扎, 疝环结扎简单易行并且可靠, 损伤小, 恢复快, 腹壁不留瘢痕, 复发率低, 并可同时探查和处理双侧隐型疝, 与开腹手术相比, 有明显优势。 (2) 自行研制的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的优点。腹腔镜下内环口逢合技术除与腹腔镜手术的熟练程度有关外, 与缝合针质量、使用方便与否密切相关, 目前常用的有单孔圆针及侧方带沟槽直针。单孔圆针缝合法进针缝完内环口后半圈后, 需再出针再掉转针尖反向缝合前半圈, 此种缝合方法有可能缝扎周围组织, 尤其是精索血管及输精管, 造成严重副损伤, 如不出针用针尾反向缝合, 针尾又较钝, 不易穿透组织;侧方带沟槽直针缝合法需脐旁另切口置入操作套管, 并置入辅助器械, 而且也有可能缝扎周围组织造成严重副损伤。自行研制的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单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仅有一个脐上切口, 不需出针即可反向缝合, 腹腔镜直视下完全在内环口腹膜外操作, 不可能缝扎周围组织造成严重副损伤, 操作顺畅。较前两种方法有明显优点。

4 结论

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比较, 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恢复快, 腹壁不留瘢痕, 复发率低, 并可同时探查和处理双侧隐型疝;而且自行研制的双尖、双孔、双槽、弧形缝合针单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仅有一个脐上切口, 不需出针即可反向缝合, 腹腔镜直视下完全在内环口腹膜外操作, 可避免副损伤。与开腹手术相比, 有明显优势,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宇洲, 梁健升.微型腹腔镜下小儿斜疝手术的改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1, 10 (1) :272.

[2]吴礼武, 杨明威, 陈海涛, 等.应用自制腹腔镜疝修补针行腹股沟疝内环口关闭术154例[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07, 6 (2) :38.

[3]黄原, 黄东平.微型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J].广东医学, 2000, 21 (7) :576.

松解高位结扎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68例患者18~40岁,平均26.8岁,左侧42例,双侧26例,其中2例为开放性手术后复发,均为中重度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阴囊下坠,不适或婚后不育,体检确认阴囊内蚯蚓状的蔓状精索静脉丛,平卧时消失或减轻,均排除继发性病变。

1.2方法

术前排空膀胱,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于脐下缘切口,置入10mm Trocar,采用套管充气法,充入CO2气体,维持气腹压力为12~14mmHg。在腹腔镜直视下于脐下3cm位置切10mm切口,置入10mm Trocar,患者取头低脚高、右低左高(15°~45°)位,双侧时相应改变体位,于内环口上方2~3cm精索血管处用T形剪剪开腹膜,钝性游离精索血管,上下各游离1.5~2cm,然后用3枚钛夹高位结扎血管,放出腹内CO2气体,粘合切口。双侧者同法处理对侧。

2 结果

6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40min,平均15min,术中无出血,无肠管及血管损伤。患者术后6h下床活动,1d后进食,术后1~3d出院,平均住院2d,随访4~16个月均无复发及睾丸萎缩。

3 讨论

精索静脉曲张是男性青壮年常见病之一,多发于左侧,发病率为10%~23%,有症状或精液异常伴有不育者需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开放手术,此种术式切口较长,术中需做较多分离,手术时间长,若高位结扎不足易致精索静脉曲张复发或继续存在,影响疗效。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轻,美容效果好,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且在不增加切口的同时可处理双侧病变。自1990年Sanchez首先将腹腔镜用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以来,其优越性被广大医患所接受并得到广泛开展,已成为泌尿外科的成熟手术。

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方法分为普通腹腔镜、微型腹腔镜和改良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三种[1]。其共同点是Trocar的数量和部位都相同,分别位于脐下缘及左、右下腹麦氏点,其不同点是普通腹腔镜及其器械直径为10mm、10mm、5mm,微型腹腔镜及其器械的直径则在5mm以下,改良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所用的腹腔镜和器械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组合。为了充分体现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我们在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行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两孔法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减少了Trocar。切口越少、患者的创伤越小,术后康复越快,术后无需止痛剂,美容效果更好,术后不需缝合,不会有线留在切口内延迟治愈或发生炎症反应,术后发生切口疝的可能性很小。术后脐下3cm处只留有不足10mm的疤痕。

虽然睾丸动脉进入睾丸时是终末动脉,它不与附睾的血管相吻合,但精索段供应睾丸的3支主要动脉即输精管动脉、提睾肌动脉及睾丸动脉之间有吻支相互交通。腹腔镜结扎精索动静脉,同单纯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一样,高位结扎睾丸动脉后睾丸组织仍可存活[2,3],不会造成睾丸萎缩,且无需分离提睾肌,避免了使输精管动静脉、精索外血管及输精管损伤,有利于术后侧支循环的建立与恢复。腹腔镜通过腹腔径路自内环口以上2~3cm处或在此处以上结扎精索血管,此处精索静脉一般已汇成1~2支不易漏扎。本组患者术后近期手术效果良好,经随访4~35个月无1例出现睾丸萎缩及复发。开放性手术后之所以复发是因手术部位所限难免有手术疤痕组织发生粘连及解剖层次不清的干扰,有时可漏扎曲张静脉属支。腹腔镜手术通过腹腔径路手术,组织粘连及解剖不清等问题对手术的影响小,不易漏扎。

采用10mm 30°腹腔镜,进入腹腔后精索静脉清晰可见,加上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可快速完成手术,术中仅需剪开精索静脉周围腹膜,游离精索静脉和上钛夹3个步骤,不需切断血管,出血量极少,熟练术者完成单侧手术一般不超过15min,最快仅需5min,若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其优越性则更明显,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因精确分离精索动静脉费时或撕裂血管致出血量增多的缺点,无需分离精索动静脉操作简便,使两孔法腹腔镜手术更加切实可行,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两孔法,腹腔镜

参考文献

[1] 胡三元,亓玉忠.腹腔镜外科手术彩色图谱[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4,72

[2] 刘园礼.现代微创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54

松解高位结扎术 篇9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4月治疗因精索静脉曲张而导致的不育患者30例, 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确诊, 年龄23~42岁, 平均35.6岁。单纯左侧20例, 单纯右侧4例, 双侧6例。

方法:采用单次低位硬膜外麻醉, 取脐下横切口, 建立气腹, 置入腹腔镜, 气腹压维持在0.81~1.1 k Pa (6~8mm Hg) , 于左右髂前上棘内上方腹直肌外缘戳入5 mm戳卡作操作孔。在内环上方2~3 cm处, 提起并切开精索血管部位的后腹膜, 暴露并分离出精索内静脉, 用2根0号丝线结扎。放出CO2气体, 拔除各套管, 缝合腹壁切口。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前后精液质量变化:治疗前存活率、形态、活力、精子数、精液量、p H分别为 (51.2±4.1) %、 (47.5±2.5) %、 (29.7±2.5) %、 (33.1±8.4) 106/m L、 (2.44±0.8) m L、 (7.24±0.75) ;治疗后存活率、形态、活力、精子数、精液量、p H分别为 (59.2±5.6) %、 (66.9±12.5) %、 (38.7±3.5) %、 (63.1±54.) ×106/m L、 (2.48±1.2) m L、 (7.31±0.94) , 治疗后比较精子活力及精子数明显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他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精索静脉曲张导致不育的机理[2]: (1) 曲张静脉内血液滞留造成睾丸局部温度增高影响精子发生。 (2) 血液滞留影响睾丸的血液循环, 使睾丸缺少必要的营养及供氧, 使睾丸精子的发生受影响。 (3) 精索内静脉的血液逆流使肾上腺、肾脏的内分泌产物, 如类固醇类、儿茶酚胺等随逆流的静脉血进入睾丸, 影响睾丸精子的发生。 (4) 精索静脉曲张使睾丸发生病理改变, 可导致原发性睾丸功能减退、睾丸组织微循环障碍间质水肿、曲细精管基膜增厚, 造成中晚期生精过程障碍及支持细胞缺氧变性。

腹腔镜精索静脉曲张的高位静脉结扎术优点: (1) 应用腹腔镜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血管的结构, 因此能够更简单地辨别精索静脉和精索动脉。 (2) 进行更彻底的外科分离和精索静脉旁支结扎, 降低了复发率[3]。 (3) 对于双侧精索静脉曲张, 腹腔镜手术避免了第2次手术切口, 并缩短了手术时间。 (4) 在腹腔镜手术中, 用手牵拉睾丸可以帮助明确穿过内环的精索血管和并行的静脉。 (5) 术后精液质量改善优于传统手术。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 治疗前存活率、形态、活力、精子数、精液量、p H分别为 (51.2±4.1) %、 (47.5±2.5) %、 (29.7±2.5) %、 (33.1±8.4) 106/m L、 (2.44±0.8) m L、 (7.24±0.75) ;治疗后存活率、形态、活力、精子数、精液量、p H分别为 (59.2±5.6) %、 (66.9±12.5) %、 (38.7±3.5) %、 (63.1±5.4) ×106/m L、 (2.48±1.2) m L、 (7.31±0.94) , 治疗后比较精子活力及精子数明显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他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引起不育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因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的不育患者30例, 均采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前存活率、形态、活力、精子数、精液量、p H分别为 (51.2±4.1) %、 (47.5±2.5) %、 (29.7±2.5) %、 (33.1±8.4) ×106/m L、 (2.44±0.8) m L、 (7.24±0.75) ;治疗后存活率、形态、活力、精子数、精液量、p H分别为 (59.2±5.6) %、 (66.9±12.5) %、 (38.7±3.5) %、 (63.1±5.4) ×106/m L、 (2.48±1.2) m L、 (7.31±0.94) , 治疗后比较精子活力及精子数明显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他项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不育

参考文献

[1]Beutner S, May M, Hoschke B, et al.Treatment of varicocele with reference to age: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three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J].Surg Endosc, 2007, 21 (1) :61.

[2]Valdivia Uria JG, Sanchez Zalabardo M, Ramirez Fabian M, et al.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varicocele[J].Arch Esp Urol, 2004, 57 (9) :962-967.

上一篇:符号矩阵理论下一篇:中职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