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精选12篇)
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篇1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 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科学, 它涉及到生理学, 心理学, 音响学等多门学科。声乐艺术通过人的声音以及表演等来表现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因此, 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必然成为其声音状态的重要内在基础。在每个歌唱艺术活动过程中, 心理活动都始终贯穿其中, 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马腊费奥迪曾说:“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可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声乐学习, 能为声乐学习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使声乐理论更加完美, 更加完善, 更加科学。因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民族文化更需在科学的领域里汲取养份。掌握良好的声乐学是一项长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它具备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一个民族有着自己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也由此产生了本身特有的文化。当国家大力开发西部的时候, 我们也意识到开发北部能源、森林、矿藏等多种资源的同时, 不能忽略一种重要的资源, 那就是北部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 以文化和知识为主的产业在经济产值中的比重则越来越高。这就说明文化在经济发展与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作为北部边疆本土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知识, 技术的高附加值, 在参与本地经济和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运用。七十年代末日本学者日下公人在其著作《文化产业论》中就说:“经济萧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化匮乏”。面对国内外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挑战, 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上不能回头去补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的旧课, 而应当首先着眼于民族文化的挖掘与创新, 并使其产业化, 用文化产品的知识、技术的高附加值去参与经济竞争。
黑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有汉、满、蒙、回、达、鄂、俄等30多个民族, 集中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些文化都是与各族人民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如何开发这些民族文化资源, 并使其开成产业, 是关系到边疆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 我市提出了“建设北方文化名城”, “旅贸牵动”发展黑河经济的战略思想, 这既为少数民族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文
的。以高尚的情操感召学员, 以和谐的环境陶冶学员, 以丰厚的知识哺育学员, 以满腔的热忱关爱学员, 唯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学员, 社区音乐教育才能打开崭新的大门。音乐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层次的社区学员。如果学生有事实在来不了, 不要计较个人的时间, 抽空再帮他们补上一堂课。因此, 在老年学员眼里, 我们是他们的忘年交, 在青少年眼里, 我们是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射阳文化馆还经常组织学员开展联欢活动, 增进友谊, 切磋技艺, 弥合可能出现的裂痕, 充分展现出音乐大家庭的温暖和乐趣。
4. 不断提升个人素养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 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全社会都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文化馆的音乐教师更应跟上时代的脉搏, 只有这样才能常教常新。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 才能诲人不倦。”有人讲教师应是个“杂家”, 言下之意, 就是教师的业务知识必须全面, 在新形势下这种要求就更迫切了。作为文化馆音乐教师, 不仅在专业知识上不停学习, 也要化课题, 也为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建设北方文化名城”离不开本地的民族文化, 这就需要各民族深入调查、挖掘、整理本民族的文化遗产, 再结合实际进行改造、创新, 使其转化为发展优势, 来拉动本民族的各项事业的进步。
如逊克县新鄂乡和黑河的黑龙山庄在兴建的鄂伦春原始风情园, 就是按鄂伦春文化所构思建造的旅游景点: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美丽的鄂家少女载歌载舞, 游客们围坐在鄂族游猎时居住的“撮罗子”里的餐桌旁, 品尝着山野风味菜肴, 使人们仿佛回到了鄂伦春原始部落。餐后还可以观看鄂族原始的各种礼仪活动及“萨满舞”, 也可进行骑马射箭, 胫力比赛、坐桦皮船捕鱼等原始生产、游乐活动, 这一切都会使游人们访幽探古, 返朴归真, 回归大自然的情怀得到满足。这一项目的开发就是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结合的典型范例。
由于现代化的激励, 历史发展或地域相近的民族和国家文化走到一起相互融合。就黑河而方, 与隔江相望的俄罗斯远东第二大城市布市遥相呼应, 我们可以用本地区最富民族色彩的歌舞以及富有民族风情的旅游文化、民俗与他们进行文化交流, 这不仅发展了两岸友好往来, 更为两岸民族带来经济效益, 是不容忽视的价值体现,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让民族文化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让更多的人认识、接受和理解、寻求更多的文化知音和朋友。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全国的共性, 发展民族文化是我们边疆少数民族的个性, 社会主义文化是本质, 带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的民族文化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犹如一棵参天大树, 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文化是这棵大树的枝叶花朵, “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 更能展示民族文化的风采和魅力, 也更能开拓出广泛的消费市场。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必须以此为根本指针, 当好先进文化的代表, 挖掘、创新边疆少数民族文化, 并使其在经济大潮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把我们黑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民族团结的文化名城。
求自己能了解一些国际国内各行业的重大新闻和事实动态, 以便和学员沟通交流, 增加学员对社区学校的认同感。
5. 创造社区音乐展示的机会
社区音乐除了在本街道和社区演出外, 文化馆也应该给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一旦发现有新颖、独具特色的节目, 要将其推向新的高度。2006年, 唐山市社区老人们排演的《俏夕阳》舞蹈, 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其导演便是社区文化馆的群众文艺辅导员。射阳县文化馆也十分注重将社区音乐推向更高的层次, 在县内大型演出中, 经常有社区音乐节目登台亮相;“夕阳红艺术团”的节目在文化馆的极力推荐下, 参加了市级文艺调演, 获得了创作、演出一等奖, 受到文艺界的极高评价。
音乐只有走进社区, 走进基层, 才是真正的服务人民大众, 真正获得自由广阔的天地。这应该是县级文化馆文化艺术 (包括音乐) 发展的方向。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应着眼于民族文化的挖掘与创新, 并使其产业化, 建设北方文化名城离不开本地的民族文化, 鄂伦春原始风情园的开发是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业结合的范例, 从地域出发还可以利用本地民族色彩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北方文化名城
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篇2
1.荷花是人们最喜爱的花。现要在莱芜市举行首届“莲花节”。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事情
(1)请你为“莲花节”写一条宣传标语:
千年莲乡一杯酒
喜迎四面八方客 弘扬莲乡文化
展示中华风貌
2请你为“莲花节”设计四个活动栏目:
品尝莲的美味
欣赏莲的风姿
领略莲的文化
演绎莲的魅力
3请你为莲藕写一则广告词: 清热润肺,健脾开胃,只有莲藕好!莱芜莲藕
洁白爽口
藕断丝连,情意缠绵
4.莲花有袅娜多姿、青翠欲滴的叶,娇嫩鲜艳、雅致迷人的花,洁白无暇、甜美可口的茎,沁人心脾、引人入胜的香,请你选择一个侧面为她写一段赞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赞美品质)
荷田里,荷叶竞相媲美。有的平展浮于水面,如薄薄的圆盘;有的在清风中轻摇,撑起朵朵黄伞,似婷婷玉立的少女;有的露出水面,紧紧地卷着嫩叶,像丹青妙手得意的一笔。
5“莲花节”的开幕式上,有一个大形的以莲花为主题的文艺汇演,现邀请你作为主持人,请你为自己写一段开场白和结束语。
开场白: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问候语)在这莺歌燕舞、百鸟争鸣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莲花节!莲花,它圣洁高雅,清丽脱俗,是美好的象征;它婷婷玉立,风姿绰约,是美丽的代言。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来欣赏莲花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宣布开始)
结束语:时间过得真快呀,美妙的歌声还在我们的耳际飘扬,美丽的舞姿还在我们眼前晃动,晚会就结束了。(宣布结束)可是我想莲花这美好的形象将永远记在我们的心中。祝大家生活快乐,象莲花一样充满花香!(深远意义)6请写出与“莲”相关的诗
采莲曲 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篇3
关键词:民族舞蹈;审美价值;艺术魅力
舞蹈是人们进行自身情感表达的一种特殊的方式,舞蹈与其他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的是舞蹈是用人的身体作为工具,通过对人的身体进行艺术加工,从而达到人情感表达的目的。我国民族舞蹈本身就是来源于人的生活,很多舞蹈都是在人们劳作过程中进行创造的,本身就带有非常强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情怀。人们通过舞蹈进行情感表达的同时也进行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反映,创造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由于我国本身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保留着自身独特的民族风俗,也就是使得目前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民族舞蹈种类,每个民族舞蹈之间表现力极强,在很多程度上都代表和反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彰显出我国民族独有的魅力。
1 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
每种艺术的发展和形成都是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之上的,艺术本身就是对社会生活的展现,而舞蹈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人形体的另外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更是人类精神领域的代表,舞蹈艺术中包涵着独特又富有内涵的生活内容。在目前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我国社会生活也在不断的丰富,广大人民的审美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使得我国各种艺术都面临着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富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民族舞蹈更是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很多优秀的物质文明都被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所淹没,但是這并不意味着民族舞蹈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在很大程度上,社会经济越发达,人们对艺术审美价值就越重视,因为人们想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艺术的审美价值,需要停下脚步思考和研究艺术。
1.1 民族舞蹈中的情感渲染
众所周知,我国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的《两棵树》,主要表现的就是生活中的夫妻树和思念树。采用舞蹈的形式将这两棵树进行情感化,充分表达出男女双方对爱情的向往。通过舞蹈中赋予丰富情感化的肢体动作,使得观看的观众的内心更是受到了情感的渲染,充分感受到了人们对爱情的那种不懈追求。很多著名的民族舞蹈,在很大程度上都表现出了人们对人生的某种追求。此外,在舞蹈大赛上,很多优秀的舞蹈表演着都能够利用舞蹈进行情感的诠释,特别是我国民族舞,更是通过他们流畅而有激情的律动,加上淋漓尽致的肢体动作,向我们传递出他们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让我们感受到每个旋律和每个舞蹈动作中所包涵的生命力以及对生活的追求。
1.2 舞蹈具有的塑造艺术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空间艺术,从大众视觉的角度来看,舞蹈本身在形体上是极具流畅性的,而每个舞蹈动作之间又是间断的,也正是舞蹈这种相对平稳的短暂间断,使舞蹈具有可以塑造的特征。而舞蹈中的韵律美可以视为舞蹈可塑性的一部分。舞蹈家在创作舞蹈作品时,是将舞蹈中每个动作用一个个可观可感的具体形象呈现给广大的观众,而这种可观可感的形象通过塑造再成为一个个完美的舞蹈,人们从舞蹈中获得深刻的感受。此外,舞蹈艺术本身对于雕塑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早期出现的舞蹈动作和舞蹈服饰等都使得雕塑的作品更加的形象生动,早期很多的宗教和宫廷的壁画都是一个舞蹈动作的缩影,最典型和最有名的就是敦煌艺术。舞蹈艺术和雕塑艺术两者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伟大的艺术。
2 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
我国的民族舞蹈是丰富多彩和内涵深刻的,是各族人民生活和劳动的体现,更是我国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其艺术魅力是非常强大的。
2.1 民族舞蹈的丰富性
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舞蹈的种类是十分丰富多样的,高达上千种,接下来我国通过对蒙古族舞蹈和维吾尔族舞蹈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我国民族舞蹈的丰富性。
2.1.1 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是我国著名的游牧民族,由于蒙古族生活地域的特点,使得我国蒙古族自身文化中具备强大和勇猛的特征,也就造就了蒙古族的舞蹈带有他们游牧和狩猎的特点。我国蒙古族人民在他们长期的生活中都形成了自身的图腾崇拜,体现在他们民族舞蹈中就是很多舞蹈动作带有动物的动作。蒙古族舞蹈动作豪迈和含蓄舒展这一特点以及蒙古族舞蹈节奏明快、舞步轻盈的特点,都与蒙古族人民本身图腾崇拜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以蒙古舞蹈中著名的《安代舞》为例,《安代舞》是一种集体舞,也是最能体现蒙古族舞蹈特征的一个舞蹈,这个舞蹈是采用一人领唱,众人手持绸巾翩翩起舞的表演形式,很多情况是出现在蒙古族晚会上,蒙古人民为了庆祝而跳的一种舞蹈。同时《安代舞》以外,筷子舞、查玛舞等,
这些舞蹈中无不带有一些扬鞭、跳跃的舞蹈动作,而这些舞蹈动作又在侧面反映和表现出了蒙古人粗犷、勇敢、热情、淳朴的性格特点。
2.1.2 维吾尔族舞蹈
坐落于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是我国歌舞民族,维吾尔族人民世世代代都是运用舞蹈来表达他们内心的喜悦,维吾尔族中的男女老少个个能歌善舞。他们的舞蹈动作都来源和继承了古代鄂尔浑河流域遗迹天山回鹊族“乐舞”的优良传统,并在“乐舞”的基础上吸收其他舞蹈的精华进行创作和演变而来的。维吾尔族舞蹈具有欢快和热情的特点,其代表性的舞蹈主要有夏地亚那舞、赛乃姆、萨玛舞、多朗舞几种。夏地亚纳舞,用维语解释说就是快乐的舞蹈,这是维吾尔族的一种集体舞蹈,通常是在一些盛大的节目上跳的。而赛乃姆是维族最为普遍的民间歌舞,一般流传于一些城镇和乡村中,主要是在庆祝节目时进行展示的。萨玛舞则主要是流行于喀什、莎车一带,萨玛舞主要是在过年时进行展示的,是维吾尔族人民为了庆祝一年的丰收而跳的舞蹈。
维吾尔族舞蹈要求的作为身体部位和眼神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跳舞的过程中需要舞蹈者做到昂首、挺胸、直腰,通过移颈、翻腕等肢体动作进行舞蹈的展示,这样能够极大的凸显出舞蹈中所包涵的民族性的特点。
2.2 民族舞蹈的民族性
由于各民族之间环境、风俗以及历史传统的不同,使得各民族之间舞蹈也拥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相同的民族人在一样的环境中生活,接受相同文化和思想的学习,也就形成相同的民族心理特征,所以每个民族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民族性的特征。舞蹈中民族性的核心是指民族精神、民族意識以及民族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它主要体现的是各舞蹈艺术的本质,由于各民族之间的不同,其舞蹈的表现形式也就有所不同。壮族人们的舞蹈本身就是带有较强的自娱性,他们的舞蹈不是以表演为主的,而是体现出壮族人民在与自然进行斗争过程的勇敢、勤劳性格的体现,并将其作为壮族舞蹈的主要内容。傣族舞中的优美含蓄,是用身体的曲线进行舞蹈内涵的展示,展示傣族民族的风情,傣族中有名的就是孔雀舞,孔雀舞充分展示出了孔雀温和的特性,这与傣族人的性情是十分相似的,也同时表现出了傣族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性作为民族舞蹈的核心和精髓,是各民族精神和意识的体现,只有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的舞繁荣发展。
2.3 民族舞蹈的文化性
我国各民族在各自的历史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特定的文化,相同的地域环境能够培养出相同的民族文化,各个民族自身民族文化发展,其舞蹈也多多少少的体现出了民族文化的血液。各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对民族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如蒙古族是以狩猎为生,是游牧民族,蒙古族的舞蹈动作中很多的借用了他们平时狩猎时的动作,集中的展示蒙古族的民族文化。
3 小结
我国众多的民族舞蹈都是在人们生产和劳作的过程中形成的,是目前我国人类历史发展中主要艺术表现形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民族所处地域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使得我国各民族之间的舞蹈形式也不尽相同,多样化的民族舞蹈充分的展现出我国多民族文化和我国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舞蹈艺术魅力更是吸收了我国五千年文化的营养和精髓,集中的体现出了我国独有的文化艺术。
参考文献:
[1]韩珂.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探析[J].大舞台,2012(9):102-103.
[2]伍建红.浅析舞蹈技巧对民族舞蹈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4(5):179-179,200.
浅析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魅力 篇4
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是当地人民运用各种特定的材料与方法,融入本土的文化精神,创造出极具有地域文化风俗性的艺术形态。我国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有的已经存在了近几千年,是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素材与教育资源。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所有入选项目中,我国入选的少数民族艺术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侗族大歌、格萨尔、藏戏、玛纳斯、花儿、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等,都是各个民族悠久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物,对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都有主要的意义。如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藏戏的人腔帮和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及独特的地域性艺术魅力;玛纳斯、格萨尔则是在千百年的发展传承中,不断融合了藏族和柯尔克孜族人民对社会的理解与对事物的认识,是集本民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语言、哲学、宗教、美学、军事、医学、习俗的百科全书,展示出本民族篇幅浩瀚、规模宏伟的精神文化遗产;再如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的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的独特的演唱技巧,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侗族大歌等,都以各自独特的民间艺术为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民间艺术的传承人选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部分少数民族希望传承者由本族人担任,这样能保证艺术传承的稳定性与本土性,更能表现出来民族艺术的深刻内涵。另外由于传承艺术的人需要终身致力于民间艺术传承事业,而现代化的发展冲击了人们的观念,人们考虑更多的因素是物质利益,对于民间艺术的重视越来越少。
(二)民族艺术想要传承下去,需要国家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仅仅依靠少数民族一群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外界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三)由于大部分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传承方式比较受限,一般都是自己带徒弟,或者到高校上课讲座进行民间艺术的传播。
这种传承方式由于宣传面和影响面也比较有限,很难让人们深刻的了解这些独特的民族艺术。
(四)在传承过程中,创新和发展是民间艺术传承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有些民族艺术传承如果一直在原有传承基础上徘徊,最终将无法适应社会而被淘汰,因此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艺术形式。
三、如何做好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一)将少数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学中。学校艺术教育是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艺术教育为传承少数民族艺术提供了实践的途径与可能性,也拓展充实了现代学校艺术教学的方式与内容。由于学校是一个集体性较强的机构,对于人们的思想、文化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艺术教育活动,能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学校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加强对少数民族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当地的学校也应善于发现和开发身边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如云南地区各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歌舞、傣族的孔雀舞、纳西族的打跳等,将这些民族艺术形式融入当地的课程中,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区位优势,有效促进民族艺术在校园中的推广与发扬。
(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艺术传承人。
民族艺术传承想要发展下去,就要学会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创新。少数民族应该重视对本族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多数的传承人进行培养,同时注意在传承的基础上发扬创新的精神。少数民族民间艺术要想走出地区、走向世界,就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根据本国的国情合理发展,让更多的人看到民间艺术、了解民间艺术,意识到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价值与魅力,主动的对民间文化传承和创新。
(三)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不断革新,各种先进传播媒介不断涌现,电视、网络、广播、杂志等传播媒介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媒介对文化艺术的传承、传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文化的运作、流通提供了更广泛的活动空间,不仅使文化艺术传播的形式实现了多样化,还丰富了文化艺术传播的内容。先进的媒介传播技术为民间艺术的发展引来了新的机遇,民族文化要得到有效的传承发展,一定要与时俱进,运用多种先进的传播媒介力量,结合时代的技术特色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革。
四、结语
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是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底蕴的体现,这些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种类繁多,体现了普通劳动人民集体智慧与文化风俗的独特魅力。在当今的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趋势中,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文馨.成人教育视域下的民族艺术传承研究[D].云南大学,2014.
莲文化的魅力 篇5
说起莲,有很多有关莲的未解之迷,莲的历史又是如何呢?
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恶劣,灾害频繁没有动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生长在这个贫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种今天我们称为“荷花”的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我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大约过了九千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渐渐地,“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人类为了生活上对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带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区域。经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老的荷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如今,莲成为了植物界中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它们受着人们的高度赞美,它的姿容优雅,色彩明艳,叶、花均有清香,又使人们深深陶醉。
力推文化的魅力 篇6
文化如此重要和富有魅力,吸引着许多学者研究文化,但做文化研究又是十分不易的,因为文化有许多隐形的、难以测量的、甚至是几乎无法准确表述的内容。我和我的弟子们,在近20年中,致力于组织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韦华伟先生的这本专著,就是这些研究的最新成果。
该书与众不同之处有三。第一,实战性。作者不是作纯理论的研究,而是采用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试图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第二,开拓性。作者提出了“技术、制度、价值观”三维模型,用来解释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又探索出了企业文化如何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道路。第三,融合性。作者把西方的管理理念、研究成果,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努力实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对于我们研究中国经济的崛起之路,研究中国企业的振兴之路,无疑提供了一把文化的钥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研究美国成为世界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全球形成了研究日本的热潮;当今中国的经济崛起,又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在一次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讨会上,一位美国教授大声疾呼:“现在到全世界研究中国的时候了!”
我把本书推荐给那些想研究中国、研究中国经济崛起、研究中国企业振兴之路的人们,以及那些致力于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们,祝愿他们从本书中汲取智慧,奉献出更新的研究成果和实战业绩,推动中国企业的持久繁荣,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当今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书名:《文化驱动企业》
定价:35.00元
独具魅力的民族声乐语言 篇7
期间,民族唱法的繁荣是最重要的。民族唱法是我国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惯爱好,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歌唱艺术,要求有圆润的嗓音条件、科学的演唱技巧,多样的情感表现,鲜明的风格特色等,但这一切因素和重要表现手段都离不开丰富生动的语言表现,语言是歌唱的生命。只有把语言和旋律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歌唱语言的表情内涵更为丰富,使歌唱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一、认识民族语言在声乐中的重要作用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清朝的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凡曲以清朗为主,欲令人人知所唱之为何曲,必须字字响亮。然有声极响亮,而人仍不能知为何语者,何也?此交代不明也。何为交代?一字之音,必有首腹尾,必首腹尾音已尽,然后再出唱则字字清楚。”这些都说明我们在歌唱中要把字平平稳稳的融化在歌声之中,即声中无字;要在吐字清晰的基础上把字变成音乐化的有声字,就是字中有声;如果咬字吐字不清,将使听者不解其意、糊里糊涂,由此可见民族声乐艺术对歌唱语言表达的重视。另外,我国语言独有的功能也充分显示了其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言的调味作用
语言是形成风格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歌唱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多民族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语言.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特色的名歌。早在先秦魏汉时期中国民歌就有南音北音东音西音之别,以后更有楚声,粤曲,吴歌,秦音之异,这种现象至今犹存,很像中国的方言文化,各地民歌也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方言”,民歌的地方色彩,是民歌风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演唱者采用当地的方言、俚语唱民歌.将地方民歌中具有代表性、关键性的字用方言声韵的发音特点去演唱,不但便于完整的表达民歌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完美的表达出它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
(二)唱词的修饰功能
在民歌中,为了使唱腔的吐字更富弹性、更有韵味,使旋律更有情趣、更富乡音,往往附加一些唱词,将其嵌在原旋律中,使唱腔更生动。一是衬词,这是民歌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歌词附加形态。衬词种类很多,即要体现民歌的地域特点,又体现唱词中的韵味美。常见的衬词有:哎、嗨、喂、呀及一些组合性的衬词,如:哎嗨哟,咿呀嗨等,这些衬词镶嵌在唱腔中,加强了民歌的地方风格和演唱情绪。二是迭字,将唱字中的某一些字加迭处理,特别是动词,象声词加迭后,吐字连珠,如陕北民歌《大红公鸡毛腿腿》的最后一句词“七令令令八拉拉拉改字儿,呼啦啦啦杨柳青呀呼嗨”这其中“七令令令八拉拉拉”的迭字形态,由于加强了象声词的渲染,使民歌气氛更热烈,情绪更高涨。
二、明确民族声乐语富的审美标准
民族声乐艺术就是用语言和曲调相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打动听众心扉的.语言是形成歌曲民族风格的主要特征,因而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标准是:
(一)准确清晰的歌唱语言
意大利语只有五个母音“a、e、y、u、o”,通过与子音相拼既构成语言,在意大利源流的美声唱法中,总是以声音为主,咬字为辅。而我国的汉语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语言之一,中国的声乐技巧中读字占首要地位,语言效果既要符合汉语吐字归韵的特点,也要符合五音(唇、齿、牙、舌、喉)四呼(开、齐,撮、合)的规律。因此,在学习民族声乐时就应该首先懂得出字收声的要点,懂得“五音”,“四呼”与送字的方法,凡读字,“五首为经,四呼为纬,经纬分明,字字清晰"。如果语言表达不清,语调表现平淡,听众不明其意,得不到欣赏,也就失去了歌唱语言特有的艺术风采和魅力。
(二)丰富深厚的情感表达
声乐艺术作为音乐与诗词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具有音乐和诗词两者的艺术功能。情感表现是两者共同具有的显著特征,从而使表“情”成为声乐艺术的主要表现功能之一。
1、挖掘词义。
挖掘词意的内涵,是演唱者的首要任务之一。理解整体情感的表现,必须对作品深入细致的把握和理解。词义的深刻内涵,则从字音先起,领会字意和句意以及主题和内容所示的形象特征。不仅不能脱离词义本身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以及表现人物此时此地的情感体验。对词意的挖掘,不仅仅是让演唱者了解字面的表层意义,还要挖掘它潜在的深层含义,才能准确感知和把握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并对作品中的语言和情感作出准确的处理。
2、二度创作。
歌唱是一种听觉艺术,一首歌曲必须要经过歌唱者的演唱才能让听众接受它、欣赏它。一个成功的歌唱者,总是既尊重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又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然后结合自己的个性有特点的去表现歌曲,这就是与词曲作家的共同创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度创作,歌唱者通过熟悉、了解、分析作品,包括作者的创作意图、歌词内容、曲式结构、风格特点、主题思想等,然后再根据演唱者自身的思想意识、艺术修养、生活实践经验,以自身具备的演唱功力和表现处理才能,声情并茂、情景交融、较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风格特色和艺术境界,使听众欣赏到优秀的声乐作品和优美的演唱艺术。如果歌唱者缺乏对歌词的理解和对音乐的感受,缺乏再创作的热情和对作品的感知,缺乏艺术想象力,唱出歌来会让人感到贫乏、苍白、缺乏深度,是不能感动人的。
三、学握民族声乐语言的语音语调
人们常说,歌词是能歌唱的诗。声乐作品是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音乐的音调来自于生活,是对生活音调(包括语言音调)的艺术化提炼。其中,音乐通过音调的变化表现其基本含义,语言也往往通过音调变化体现它的总体含义。在语言的表情音调与音乐的表情音调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声乐作品中这种关系体现得更加鲜明: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在谈到他创作歌曲《嘉陵江上》时说:“这首歌曲的歌词不是‘豆腐块’,却是一篇散文一样的诗,有的相当长。我曾经试图用各种方法去写它,都失败了。最后我把它背熟,一个人在长江边上走来走去轻音朗诵,用朗诵的语势去摸索语调的旋律,然后找到了写作该曲的办法”;“全曲的感情变化完全根据诗情的发展与朗诵抑扬顿挫的音调来创造歌曲的旋律和调性的转换。”
明人王骥德在《方诸馆清律》中说:“四声者,平、上、去、入也”;我国汉语中的平仄四声,本身就已包含着音乐上的旋律因素,与外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声调不仅影响表义,而且对歌唱唱腔的运动趋势也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歌唱旋律线的进行。这主要表现在根据语音的声调对唱腔和旋律线进行美化处理,不仅可以把字音的运动形态表达的更加清楚,同时也会使元音本身更加清楚,准确,这特别有助于表现地方风格较强的民歌。因为民歌中那些如泣如诉的语言,都是与声调有着密切关系的,否则便会出现“倒字”的现象,影响歌唱艺术情感和意义的表达。随着民歌语调与不同歌词的结合,演唱时要根据歌曲风格和语音的声调特点通过二度创作对声腔润色,使字与声更加吻合,使作品的表现更加多样。
综上所述,声乐艺术是以歌声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我国的民族声乐语言,是形成民族流派的重要内容,语言是歌唱的灵魂,是歌唱的基础,因此,在歌唱时必须掌握和遵循歌唱语言的特点与规律,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才能理解、唱好中国民歌:才能继承、发扬本民族的声乐传统才能用语言和曲调相结合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打动听众心扉的,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年06月01日
黄煌《浅谈声乐语言艺术》广东佛山市第三中学
郭祥义《歌唱艺术论文大全》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1日
王丽娜歌唱表演中情感表现的美学原则.中国音乐2003.2
詹桥玲民族声乐的润腔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1
白秉权.民族歌唱方法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郑茂平.声乐语音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篇8
早在19世纪初, 我国音乐家们就已经重视民族音乐的发展。如马思聪的民族风格器乐作品、黄自艺术歌曲的和声民族化、施光南吸取民族材料写成的声乐作品, 等等。当然, 现在全球化发展迫使我们不仅要达到经济一体化, 还要将文化推向世界, 接受严峻的挑战。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民族音乐发展逐渐高效化、全面化。
自从2007年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亲临第一届合唱比赛现场, 听到几支参赛队伍出色的演唱, 我注意到了民族音乐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还记得当时, 东莞少年文化中心合唱队的小女生们, 在潇洒热情的指挥兼钢琴伴奏赖元奎先生的引领下, 轻松活泼地完成了《猜调》和《小龙舟》。这让全场乃至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 都为之欢呼雀跃。他们并非少数民族, 表现也相当出色。合唱队员通过专业训练, 达到良好的听觉基础、发声技巧与声部配合能力, 轻松演唱民族曲目中的连续的三度加二度地结合, 或者难度较高的大跳音程, 切身感受原始音调的古朴, 以此生动展现少数民族独有的音乐文化特色。赖元奎先生指挥并伴奏的《小龙舟》, 主要以大二度与增五度的结合, 以及小三度与大二度叠置的快速下行, 再加上较欢快活跃的简单节奏, 和时而加速时而减速, 又时而自由喊叫的精彩配合, 赢得了金钟奖合唱第一名。
而后, 在CCTV电视歌手大赛第一届比赛中, 少数民族队的精彩表演亦令我感动不已。特别是2008年以来“多彩贵州”歌唱大赛, 推出了非常多的优秀的民族合唱歌曲, 如大家熟悉的《高原, 我的家》《踩鼓曲》《情姐下河洗衣裳》《毛风细雨》《好花红》《踩鼓》, 另外还有《毛风细雨》《訇皋酒》《走进黄果树大瀑布》等不同风格的歌曲, 它们展现出多彩的贵州风情, 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更值得我深思的是民族地区的地域特性如何与合唱课程在教学上同步与发展, 于是, 我开始关注合唱的民族化发展。
我国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 有着明显音乐文化的差异。例如我们贵州侗族民歌是一份十分丰富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饭养身, 歌养心”是对侗族人民热爱音乐的文化心理素质的概括, 他们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 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侗族人民视歌为宝, 认为歌就是知识, 就是文化, 谁掌握的歌多, 谁就是有知识的人。一部分苗族民歌一样, 侗族民歌具有复调性, 被称为多声合唱的传统民族。从合唱大赛演唱的表现看来, 他们通过长期演唱实践中, 凭借经验的积累和审美的需要, 自如运用简繁节奏的对置, 节奏的交错进行, 切分音和延留音, 以及声部的模仿等等, 使支声复调因素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不同声部在旋律和节奏方面, 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另外, 分别在不同声部出现持续长音, 这种复调效果非常具有听觉美感。
作为高校从事合唱教学的老师, 我常常思考, 合唱教学改革的意义, 应当在于完善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具有和谐精神的复合型音乐专业人才。但作为民族地区的高等师范院校, 因其地域的特殊性, 要更有利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应当体现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注重合唱教学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的整合。因此, 课程设置、学术研究与教学的关系、横向的学习与交流以及相关专业课程的联系与协作, 即为民族地区高校合唱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总之, 随着对民族音乐的逐步深入认识, 可以看到民族音乐的良好发展态势。在现代社会中, 差异才是信息, 民族文化特征、多元的文化概念, 才是个性创造力、社会创造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源泉。人类应该强化和挖掘自己的文化, 因为, 越是民族的, 才越可能是世界的。2对于西方音乐文化, 我们要吸收并利用宝贵的经验和资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只是拿来主义的话, 那么这个民族必将失去特色而沦亡。所以, 合唱教学民族化发展道路是艰巨的, 也是光荣的, 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保护与传承它。如今, 维也纳金色大厅有着中国民乐团的光辉身影, 有着中国民族合唱队的美妙声音。国外音乐友人的热情掌声, 在世界各地召唤着我国的经典民族音乐。以甜美声线、亮丽歌喉而被称为中国歌后的宋祖英, 先后已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大剧院和肯尼迪中心举行独唱音乐会。无论是民族演奏家、民族歌唱家, 还是展现集体声乐艺术的民族化的合唱音乐,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者, 正在走向世界, 中国民族音乐正在走向世界。
摘要:作为一个拥有灿烂宝贵音乐文化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音乐应该得到重视与发展。如今各种合唱大赛正在大江南北如火如荼地开展, 他们用民族的声音唱响了民族的精神与魅力。作为高校合唱教师, 切实感受到合唱民族化发展的必要性, 而我们贵州作为多民族地区, 对保护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并促进合唱民族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民族音乐,合唱,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王玲.《少数民族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
[2].巩玥.《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
[1].巩玥.《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M]
[2].王玲.《少数民族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文化价值》[M];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罗远书;“民族特色”审美内涵探[J];民族艺术研究;1989年05期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与发展 篇9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
我国民族声乐经过近百年的沉淀与发展, 已经成为一门有着深厚民族文化、涵盖浓郁的多远民族色彩的演唱艺术, 其独有的魅力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与青睐。
首先, 民族声乐的个性化比较显著。我国民族众多, 地大物博, 各个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名族声乐艺术。不同的民族声乐融入进了不同民族的语言, 逐步形成了特色显著的民族语言演唱形式, 同时, 每个民族中也由于不同歌手的个性特征而体现出了多样化的演唱特点。民族声乐演唱个性的多元化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精神上的享受与愉悦, 展示着不可替代的独有魅力。再有, 音乐相对来说是一种情感性艺术, 有着浓烈的情感色彩, 是描述人们内心世界的重要媒介, 在一定程度上展示出了民族情感的个性化, 使得民族声乐在个性化中展示着更炽热的民族情怀。
其次, 在我国民族声乐中, 有着特别的音韵美。传统的声乐作品与声乐表现所具有的美学特征之一就是音韵美, 行腔韵味是民族声乐的魅力之一, 是歌唱艺术得以创作与创新的核心, 是客观意境与主观情思的高度统一, 同时也是歌唱家美好心灵的再现。传统的声乐润腔技法中, 非常讲究“韵是肉, 字是骨头”, 也就是说在舒展自如的行腔中涵盖着鲜活、饱满的音韵动态, 再加上音乐的不断变化以及歌唱者对旋律的完美把握, 可以升华成浓郁醇香、美感动人的声乐特色。这样的音韵美可以给人带来轻松和快乐, 带来更多美好的享受;
再次, 民族声乐有着交汇了不同民族特色的魅力。受到了五十六个民族具有特色的生活风格以及我国五千年上下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我国的民族声乐风格可以被分成北方民族的声乐发展区域、东部狩猎的文化区域、中原和东南沿海传统文化的区域以及西部草原文化区域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文化交流进程的加快, 各个区域的民族声乐在地域和空间上的文化差异在日益消失, 不同民族声乐风格的重叠和交汇逐渐成为民族声乐现代化的重要趋势。现代民族声乐这一共性特征实质上为个性化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使得我国的民族声乐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持久的生命力, 在共性中彰显出了不同民族特色的魅力。
二、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首先, 传承。我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 其文化内涵的深刻、内容形式的丰富以及时间绵延的长久等在世界上是非常少见的。在将近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中,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历经了对传统的楚辞、民歌、诗经、宋词、唐诗、明清戏曲以及元曲等的继承与创新, 逐渐从诸多的艺术形式中跳脱出来, 发展成了专门的声乐艺术形式。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 欧洲的传统声乐艺术逐渐进入我国, 这种新型的声乐艺术的出现与普及, 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璀璨带来了新一轮的活力。我国的民族声乐是在传统的戏曲、说唱、曲艺和民歌等艺术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凭借它独有的形式扎根在民间音乐这片沃土上, 其演唱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演唱内容的丰富性体现着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发展特色以及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 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没有传承, 就没有所谓的发展, 我国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是民族声乐的重要根基, “古为今用”是对传统的民族性传承, 而“洋为中用”则是对外来声乐艺术的合理借鉴。传承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好了重要的铺垫。
其次, 借鉴与创新。20世纪初以来, 西方的音乐逐渐渗透到我国, 艺术歌曲、歌舞剧、学堂乐歌等艺术, 在我国的音乐世界中一度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 新式的音乐学府以及音乐教育逐渐普及和发展, 西洋式的歌唱方法与形式的出现, 为我国的民族声乐提供了更加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成效, 促使我们民族声乐艺术的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地区、日本等地区一些流行音乐元素的盛行和广泛传播, 为我国民族声乐带来了更多的色彩, 使得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不断地借鉴与创新中迸发出更多新的艺术元素与审美情趣, 我国民族声乐要想在世界音乐之林谋取属于自己的发展地位, 就必须要在合理借鉴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创新特色的道路。创新的重要前提是, 必须要有继承、有吸收、有选择, 如此一来才可以在之前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新形式。近些年来我国民族声乐虽然有了较大程度上的发展, 但是由于受到了一些外来音乐的影响以及主流音乐的巨大冲击, 其之前所具有的个性在逐渐减弱, 这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我国民族声乐对传统声乐的继承、借鉴与创新。
三、结语
我国的民族声乐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 基本形成了独立的艺术地位和独特的演唱体系, 并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与喜爱, 已经初步具备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音乐之林的基本条件。要想永久保持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 就要在更好地继承我国传统音乐和文化精髓的情况下, 进一步吸取更多外来音乐文化的精髓, 引领我国民族声乐持续性地走向复兴与繁荣。
参考文献
[1]张世文.《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黄河之声, 2011 (08) .
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篇10
关键词:民族声乐,语言特征,艺术魅力,审美特征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语言特征
(一) 民族特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种文化的交汇融合以及时代的积淀和发展造就了我国以汉族声乐文化为主体、以少数民族声乐文化为特色的多元性声乐语言文化。由此看来,我国民族声乐语言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多元化和民族性。民族文化的不同使得不同的民族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图腾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色,声乐的民族性也包含了民族语言的独特性。
(二)地域特征
地域特征是民族声乐语言的最重要的特征,地域特征和民族声乐语言是紧密相连的,例如陕北地区的民族声乐特征为高亢豪放,江南地区的民族声乐特征为温柔细腻,地域风格的形成不仅仅体现在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还体现在本民族的语言习惯和地方语言,不仅如此,由于方言和地域等的差异,即使是同一民族的声乐艺术也会表现得风格迥异。
(三)时代特征
人类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写照,同样,声乐艺术也是人们对生活的写照,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心理不同,声乐风格也不同,各个时期都有独特的社会封面和时代特征,例如抗日时期的声乐风格就比较积极,号召人们拿起武器赶走侵略者,新中国成立后的音乐风格积极向上,热情洋溢,表达出人们对翻身得解放,建设新生活的热情。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我国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
二、中国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魅力
中国民族声乐语言一般是通过音乐来展现美感的歌唱性语言,其艺术魅力体现在人的声音利用歌唱性的语言来展现人性美,这种表达美的方式最直接地表现出人的喜怒哀乐。中国的民族声乐语言有着十分丰富的音乐性,换句话说就是音乐性是中国民族声乐语言所固有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可以说是民族声乐语言与生俱来就存在的特性,音乐性是艺术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音乐性就是声乐语言本身所固有的一种特性。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这是民族声乐语言的最显著的两个标志。节奏是民族声乐语言的脉搏,郭沫若曾经说过节奏对于诗词,不仅是外形的特质,更是生命的体现方式。中国民族声乐语言的节奏主要体现在语音的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度两个方面,韵律节奏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连,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表达,例如描写喜悦心情的音乐节奏表现为轻松明快,例如《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首歌曲,风和日丽,一对有着共同革命理念的恋人携手共进,沐浴阳光,鲜花明媚,比翼双飞,表达着对新生活和革命事业的无限憧憬与向往;在描写人物情绪激昂的时候,音乐风格又急促而有力,例如《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曲;描写人物情绪悲哀的音乐语言风格为低沉而缠绵,例如《二泉映月》。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或声乐艺术是人们生活和思想的直接写照。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所谓的韵律,指的就是用押韵的格律,以韵文体裁组成的音乐,而从广义方面来说,韵律指的是语音经过有组织的排列组合,构成了有对应、有回旋、有节奏等的一种音乐艺术魅力,韵律不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更是感情的发酵剂,欣赏音乐的人通过音乐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心境,体会到生活百态、喜怒哀乐,不知不觉地拨动着人们内心的心弦,使人们产生共鸣。例如,在歌曲《江姐》中,歌词写道“华萦山上松涛吼,声声呼唤老战友,千条山泉淌热泪,万重云雾压山头”,在这四句歌词中,“吼”、“友”、“头”的韵母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第一、二、四句就是押韵的了,唱起来更加抑扬顿挫、流畅整齐,极富音乐美。除此之外,民族声乐语言还要求抑扬顿挫、平仄相间,抑扬顿挫的声调更能增添声乐艺术的美感和韵味,带给人们听觉上的强烈的充实感。平仄相间,平,则是以一声和二声为调的字,仄则是三声和四声,平仄来源于汉字的高低四声,也称之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在民族声乐艺术中,可以利用声调的平仄来构成音乐美。例如歌剧《刘三姐》中唱道:“山中只有藤缠树,世上那有树缠藤,不缠树,杆过一春又一春”,这四句歌词上仄下平,树为仄,藤和春为平,平仄相间,听起来抑扬顿挫、上口入耳。
三、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
(一)民族声乐审美的客观性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中国民族声乐的美学特征是客观的、真实的,但是这种客观存在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视,尤其是被现代的一些声乐工作者所忽视,民族声乐审美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民族声乐语言和民族声乐音色的客观性。民族声乐起源于民间,题材一般都受到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影响。其实不仅在中国,外国的很多民族音乐也有这种特色,讲究韵律美和抑扬顿挫,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蓝调音乐,节奏感和韵律美非常强烈。我国民族声乐语言中的诗情美使得声乐艺术和语言艺术得到完美的结合。从曲调来说,其韵律所造成的听美感是与汉民族语言的声调、音节等特点相辅相成的;从节奏方面来说,中国民族声乐所具有的整齐、鲜明和统一性等特点构成了中国民族声乐的整齐匀称之美。民族声乐语言的客观性也就是其艺术魅力所在,是不容忽视的。而民族声乐音色的客观性是因为汉语和其他语言不通,其发音较靠前,例如中国的京剧、现代原生态唱法的很多歌曲发声方式都靠前,发生靠前的音色非常细腻、清脆,穿透力极强,这种客观性决定了中国民族声乐形式在音色审美方面的观念和价值,成为我国独特的一种审美习惯。
(二)民族声乐审美的内在功利性
我国民族音乐最初起源于来自田间地头的歌咏,与传统诗歌艺术一脉相连,同宗同源,我国民族声乐的内在功利性是与其所继承的诗歌传统一脉相承的。这种功利性主要体现于作者所表达的至与情,就是歌以咏志,歌以抒情,情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灵魂所在,也是人们音乐审美的根源所在,声乐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抒发情感、交流情感、激发情感,将情感与审美对象紧紧联系在一起。
(三)民族声乐审美的主体性
声乐是音乐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主体性,并且声乐作为一种艺术化的意识形态,由于其特殊的产生过程,也决定了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民族声乐是人们社会生活实践的反映,是自我意识反映的一种表现方式,体现出了十分鲜明的民族化的主体色彩。在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过程中,对于这些审美特质是不容忽视的。
四、结语
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中国民族声乐语言时代风格的表现,是我国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要求。在新时期新背景下,时代的风格和基调是丰富多彩的,这为民族声乐语言艺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时代风格,必须要求在演唱中具有多方面的表现手法和特色。不管是歌剧、民歌或者戏曲、说唱,都能够施展它们独特的魅力。
国家形象的文化魅力 篇11
国家自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前提
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综合国力是国家形象的定位依据。一个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出国家自身形象设计的能力。在国际交往中,国家形象、尊严、责任、利益是一体的。因此理论界一直在探讨跨文化(文明)传播在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新作用和现实意义。
大国的崛起或发展是政治文明、经济发展、军事强大与文化复兴的复合现象。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体现出的国家实力,不仅是为追逐物质利益和保护国家的安全,也是为展示国家形象,以此维护和提升国家的威信。在大国之间,国家形象已经成为相互依重、进行利弊权衡的指标。中国和谐、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外交理念,在本质上包含塑造国家形象的内涵。
和平发展是当代中国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的定位,也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全局性战略,而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前提是国家自身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富有人文关怀;精神文明、政治民主;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文化繁荣昌盛,国家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吸引力自然就体现其中。
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决定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将直接关系到能否提升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力。一个国家的形象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其他国家对其制定外交政策。中国在国际社会交往中优先强调大国的责任与义务,注重国际道义。诚信负责是中国国家形象的核心所在。因为具有信誉的国家形象对政府实施外交政策会产生良好的因果效应。
中国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就必须构建自身强有力的文化认同
一个有实力的国家同时应该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征的国家。文化特征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就是体现民族性,展示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国家外交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在阐释政治主张的过程中,彰显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因为文化被世界认可和接受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性因素。
与国家安全、经济战略和政治利益相比较,国家在文化领域中的利益冲突相对来说是风险最小的。在东亚汉字文化地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至今依然根深蒂固,汉文化始终渗透在东亚国家的民族文化底蕴中。东亚儒学底蕴深厚,寓意哲理,留有大量文化遗产,在国际政治文化中的地位独树一帜。因此发挥文化软实力对我国开展周边国家外交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今天的中国应该给世界提供更多的新思维、新概念,才能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目前中日韩三国学术界已经有意向对三国使用的汉字进行统一规范,以便将来中日韩三国同用常用汉字。这就是文化的理解、融合、认同,就是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同源、同质化。东亚乃至亚洲的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之间的合作,而共同的文化底蕴可以加深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提高和平共处的能力,成为进行民间沟通与交流的基础和政府间进行多方面合作的纽带。
中国在和平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文化传播方面的压力始终与经济挑战并存。作为东亚文化的起源国家,中国在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有缺失。日韩等东亚同质文明国家,为争当区域文化强国,在对儒学文化理念的诠释方面、在民族文化艺术交流输出方面与中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展示国家文化形象,全方位提升国家的文化强国和文化大国地位。
应该警惕,残酷的文化竞争现实,一方面将使东亚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趋于同质化;另一方面抢夺东亚文化渊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恶性竞争,将使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优势面临可能流失的危险。因此有必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汉语言和汉文字,对中日韩三国学界统一使用规范汉字的规划予以原则支持。通过多媒介对外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追根溯源,树立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向现代化发展的国家形象。
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文化实力比政治实力更具有外交魅力
提升文化的的对外影响力,不仅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手段。对不同文化成员国之间最有影响力的不仅是经济因素,还有政治文化因素。当代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国家自身形象设计,着力塑造有能力、负责任的国家形象。普遍的做法是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以东道主身份寻求国际社会的注视,并积极争取话语权。通过举办各国政府和公众均感兴趣的全球性媒介事件(如承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盛事;承办联合国及区域国际组织重要会议;举办学术论坛;举办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等),开展多边合作,促进世界对其政治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声望。
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国家形象中,国际社会与中国双方都需要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彼此审视。2008年,北京承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大舞台。可以让世界真正了解改革开放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中国,是让世界认识中国的绝好机会。对中国人民而言,通过奥运会对外塑造的国家形象能否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需要人民共同努力,更加积极、向善地了解世界。以自身的发展、以健康向上的民族精神风貌来促进国际交往与合作。中国外交会不断调整和完善国家形象,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及周边环境来发展自己。
我国近年来面临的国际和周边舆论环境诚然大有改善,但对国外的相关报道以及舆论的整体评估却并不容乐观。需要意识到不同文化模式和传播方式之间存在着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西方国家对现代中国的基本情况缺乏常识性了解,也有敌对情绪。中国的信息经常被西方媒体误读。因此需要以解决文化障碍为前提,化解跨文化传播的冲突和误解。复旦大学王义桅教授认为,用中国特色的语言表述中国的理念和观点,国际社会有时难于准确、全面的理解,因而使效果大打折扣。如“和平崛起”,中国强调和平发展,外国则注重崛起的大国形成的威胁。他认为,在阐述中国发展的重要观念时,要考虑到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能准确理解。只有误解越来越少,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取得更主动的话语权。
文化的魅力 篇12
文化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历史的变迁,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 其历史悠久自是不言而喻, 而其文化发展也是曲折丰富。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保存最为完整、发展最为完善的一个国家,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国是整个世界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 无论是从历史时间还是从文化种类来说, 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从最古老的原始人社会开始到文明出现的奴隶社会, 再到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最后到现在的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道路。在华夏子女沿着历史一步步探索着前进的方向之时, 中华的文化延续一直没有中断过。从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等多家学派纷纷并起, 出现了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可谓是一次真正的文化盛宴;随着历史的前进, 佛教文化从西方被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起来, 进而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直到今天依然是全世界传播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宗教之一;到了唐朝, 中国来到了鼎盛时期, 成为全世界最繁华的都市中心, 相当于今天的纽约, 而唐诗的发展也极为迅猛, 后来的宋词、元曲, 再后来的明清古典小说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建国初期, 各文学流派又纷纷并起, 歌曲、影视、绘画也都发展起来,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再一次出现。
中国拥有56个民族, 是全世界民族最多的一个国家。无论是人数最多的汉族, 还是服装艳丽的苗族, 亦或是粗狂奔放的蒙古族都有着其独特的传统文化, 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汇聚起来便是中华绚丽的民族文化。中国是文化大国, 中国不缺文化, 中国的文化多到可以大方的让给韩国一个端午节, 中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一个国家, 中国有着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 而中国对于这些文化资源的利用却明显不足。中国应该用这些文化来做些什么?文化不是独立的, 文化不是就让一些闲人来评头论足的,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通的。怎样让文化与经济、政治更好的交融在一起是时下我们应该考虑与解决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 高官贪污受贿, 道德败坏, 有多少高官被拉下马, 这些事件的背后, 我们该想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 传统文化的道德素养哪去了, 为什么身为高级官员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们会丧失了这些东西?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丧失了一些,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又发现了很多新的文化, 然而对现代的我们来说, 我们是不是忘记了去发现而只是一味的固守?而文化对于经济的影响更是巨大, 经济的发展说白了无非就是产品的创造、制造与销售, 如果说制造是骨骼, 销售是肌肉, 那么创造就是灵魂, 要想让经济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 就必须要有创造这道灵魂, 而创造靠什么, 靠文化, 只有文化能给予我们更多的灵感, 让我们创造出更多的新东西;销售呢, 销售靠的是宣传, 宣传呢, 宣传靠的是文化, 宣传需要语言, 需要打动人心的语言, 需要独具特色的语言, 这样的语言只能从文化里去获取。所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文化需要创新, 或者说文化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因为文化需要更新, 需要被注入新的血液增强其生命活力。那么二者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呢?利用文化来创新, 在创新中发现新的文化, 这是最完美的状态, 可是怎样才能做到这样?这中间或许需要一个媒介, 而这个媒介最好的便是品牌。品牌作为融合了文化与创新的物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其重要性自然毋庸置疑。中国需要品牌, 中国需要能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品牌, 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品牌之路, 这条路困难, 荆棘遍布, 迷雾茫茫, 可是我们还是要走, 因为我们要发展, 而且这条路上我们还有两个最好的伙伴——创新与文化。我相信等这条路走出来了, 走好了, 我们的祖国将会完成一个质的飞跃。
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国家,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其他三个国家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文化已经基本上从世界上消失了, 只留下一些历史遗迹供考古者探索。所以中国无论从文化历史还是文化传承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其中黄河更是被誉为华夏子女的母亲河。可见大河流域文明是人类最早期文化的萌芽, 同时也是促进人类早期文化发展的催化剂。
随着时间的发展, 人类在渐渐的进化、演化, 从早期山顶洞人的原始社会到夏商西周的奴隶社会,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从隋唐到宋明元清再到近现代,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直在传承中延续, 在延续中升华, 这期间它遭受过毁灭性的打击, 也经历过繁荣昌盛的鼎盛时期, 但无论如何它都如小草般坚强的“存活”了下来, 而没有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说了这么多,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什么?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风貌和特质的民族文化, 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内涵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观念形态、思想文化的总体表现,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明的结晶。我觉得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太过繁杂或者说太过正式, 要我说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展示的不同种类的民族精神、文明、风俗的统称。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在传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核心内容始终是儒家文化, 但是儒家文化却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 经过两千多年时间的洗涤, 许多其他的文化形态也被保留延续至今, 著名的有韩非子的法家文化、老子的道家文化、墨子的墨家文化、从西方传来的佛教文化等等。然而在今天, 提起传统文化, 对于现代这些于文化断层期成长的人大多数是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学过初中或高中政治或历史书的人可能会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而不同, 兼容并蓄。这几乎都是初、高中政治历史教科书上的“口头禅”了, 都快被广大学子当成定理公式给背下来了。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谭雌酮的英勇就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壮烈牺牲、孙中山的民主革命, 再到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中的不懈战斗, 从大刀长枪留短发、师夷之技以制夷, 到公车上书新青年运动、废除科举高呼民主, 再到武装起义打响第一枪, 一直到满清王朝的覆灭, 在这之间无论是温和的变革还是狂暴的革命, 最后都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保持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完整并推动我们整个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关于这一切,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也正体现于此。
然而现在有些人却这样说:在当今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新时代, 传统文化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人的文化需求, 已经过了时。近百年来, 中国传统文化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制和废弃。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 那就是当今的人们把自己锁在自己的世界里,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少了很多, 社会上那些经常发生的恶性事件以及偷、抢、诈骗和殴打的威胁对现代人民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甚至感叹到, 21世纪初人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而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 人民身心安稳, 过着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的生活, 那时候的社会真的是书中所说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会。那么现在的社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难道是社会在退步?不可能, 社会一直在前进, 只不过人们在跟随社会前进步伐的时候经济、科技进步了而德育却退步了。所以我们更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学习, 从传统文化中去学习到更多的美德。
文化本身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对于文化, 在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地点, 不同的过程人们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 文化既具有时代特征, 又具有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 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激烈碰撞
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 之所以对于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的原因除了接触较少之外, 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则是外来文化对于国人的剧烈冲击。随着科技的进步, 传播工具、交通工具也都越来越发达, 因此日韩、欧美等国的文化思想在国内的传播日益广泛, 而由于新鲜好奇, 崇尚潮流, 许多国人都被这些外来文化思想所深深吸引。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日剧、韩剧、好莱坞大片这些外来产品却在中国横行肆虐, 这不得不说明一些问题。
初、高中的政治课本上在上到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这一节的时候, 有这样一句话: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虽然只是短短八个字, 但却是对待外来文化的精髓所在。这八个字同样适合用来对待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并不是都是好的, 也有不好的, 不好的就果断抛弃掉, 随着时代的发展, 总有些事物要被淘汰。所以我们为什么都把视线停留在了麦当劳不、星巴克这样的没有意义的外来产品上?我们为什么不去学习哈佛的求知精神?我们为什么不去学习牛津、剑桥的认真态度?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我们不敢说取出外来文化的所有精华, 抛弃外来文化的所有糟粕, 但是最起码我们要做到取出外来文化的大部分精华, 抛弃外来文化的大部分糟粕。我们要把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合到我们民族自身的文化当中, 让我们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得到升华, 从而衍生出新的文化。韩国能够把我们的端午节拿过去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就有可能把美国的圣诞节拿过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敢想敢做, 再动一点点大脑, 我们一定能够收获到意外的收获。让外来文化服务于传统文化, 服务于中国文化, 这才是当下我们需要考虑并积极付诸行动的任务。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近年来, 无论是在电视新闻中还是在报纸杂志上我们都经常会看到这样两个词语,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那么“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有什么区别呢?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 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而中国创造就是版权持有者是中国, 由中国创新, 发明, 至于由谁制造则中国说了算。由此可见中国创造比中国制造要厉害的多, 因为中国创造是主动的而中国制造是被动的。其实通俗易懂点的说就是中国制造卖的是劳动力, 是体力;而中国创造卖的则是知识产权和技术, 是脑力。
中国花了约20年的时间, 创造一个接一个的制造业领域奇迹, 世界上各大公司都在不停地谈论“中国价格”——中国制造商把从袜子到半导体的各种商品成本压低是如何做到的。据2012年不完全统计, 中国手机用户数量8亿或中国消费的水平在全球总量中所占的比例40%以上。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这GDP是用中国人民的血汗换来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 Phone手机最后算下来, 在中国组装环节的费用只有可怜的6.9美元!这表示诸如富士康一类的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 从那部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 只能获得3.7%的价值, 如果按零售价计算则不足2%!从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情况就能够看出一切, 中国人虽然制造了苹果手机, 但没有创造苹果手机, 不能拥有苹果手机的产权, 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人接触有毒物质, 但到了最后我们得到的利润却是最少。而作为拥有苹果手机产权的苹果公司来说, 其产值在乔布斯逝世前一度曾攀升到3370亿美元, 超越了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在当时全球的企业中它的市值是最高的, 微软、惠普、戴尔三大巨头的总和才与其相当。
从以上这些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制造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中国人的辛酸。中国有十三多亿人口, 中国有着大量的劳动力, 就算是现在中国仍有许多人找不到就业岗位。但是不能因为中国人多, 就让中国的劳动力廉价出售给外国, 我们要凭借自己的能力让更多的中国人走上工作岗位。要做到这些, 我们就必须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否则我们就只能一味的去接受外国施舍的岗位。所以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势在必行, 中国制造从拼规模、拼数量, 到拼价格、拼质量, 终于在世界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现在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下去了, 我们就要要拼设计、拼技术了, 能否在老路的基础上拼出一条新的路, 这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中国人有这样一个决心, 什么样的决心?那就是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并且通过“MADE IN CHINA”中国人也很好的证明了自己不怕艰辛, 排除万难的意志, 而现在一个新的挑战就摆在我们的眼前, 而在迎接挑战的同时, 一个崭新的机遇也摆在了我们的眼前, 上帝是公平的, 所以我们能否可以真正的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于我们能否实现全面的中国创造。
中国必须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而中国也正在慢慢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不能再去拼规模、拼数量、拼价格、拼质量了,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 拼这些中国已然拼不下去了, 拼到最后吃亏的还是中国, 是中国的人民。中国不能再去拿劳动力的血汗换那点微薄的GDP, 中国的劳动力是中国的优势, 中国不能把本来就少的优势还拿去跟别的国家分享。所以中国要转, 要改, 要革, 要变。我们说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我们要把拼规模、拼数量, 到拼价格、拼质量转为拼设计、拼技术, 那么拼设计、拼技术我们靠什么呢?毫无疑问, 我们靠的是创新。
创新的力量
如果说一件产品它的材料是骨骼, 制造的技术是血肉, 那么最初要生产这件产品的那个人提出的创意就是一道灵魂, 有了这道灵魂这件商品才真正的活了过来, 才能够被大量的生产并被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而这道灵魂说白了其实就是创新, 由此可见, 创新的力量有多么伟大。创新一般来说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智慧及知识创造出一件之前没有的新东西, 这样的行为就被称之为创新。上文我们曾说过苹果公司的产值在乔布斯逝世前一度曾攀升到3370亿美元, 超越了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在当时全球的企业中它的市值是最高的, 微软、惠普、戴尔三大巨头的总和才与其相当。
那么为什么苹果公司这么厉害, 因为它拥有苹果系列产品的知识产权, 那么它是怎样拥有的这些知识产权, 它是通过乔布斯获得的, 归根结底一切的财富与价值还都是由人创造的。苹果公司因为有乔布斯所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商业巨头, 而乔布斯为什么这么厉害, 智慧是一方面, 更多的还是知识, 而知识的获取则是通过教育, 教育呢?归根结底还是靠国家靠政府。为什么联想不能出一个张三或李四带领联想也成为举世闻名的商业巨头, 领导人的智慧不是最重要的, 知识才最重要。
说到国家的教育不得不提的是中国在近年来对教育事业也是非常关注, 对于家庭困难的有助学金政策, 并且还大力倡导学生多动手, 多创新, 说明国家在这方面的重视。以往, 日本和韩国曾在大学教育上大举投资, 以实现其经济现代化, 而中国如今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自1998年以来, 中国大学生数量增长了逾近3倍, 达到1600多万人。美国每年培养13.8万名学士以上学位的工程师, 中国培养出35.3万名此类人才, 是美国的2倍多。根据留学服务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 截止2012年我国的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计达81.96万人, 有72.14%的留学人员选择在学成后回国建设自己的国家。而中国要想提高创新能力, 仅仅是多建立学术研究机构还不够, 还要完善教育体系。很多国内外的教授们都表示, 中国的大学教育在理论教学方面做的很好, 但是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做的还不够到位。而且中国也极度缺乏教育人才, 有一些博士生导师表示其一个人就需要指导60多名学生, 这在国外是不可思议的。在国外甚至有一些学术报告估计在中国大学的工程类毕业生中, 只有10%具备在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此类学生甚至被中国人这样称呼——“填鸭式”, 他们在记忆能力和考试能力方面非常强, 但非常缺乏主动精神。所以一些年轻大学毕业生沉默寡言的毛病一定要被改正过来, 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中国政府正努力解决某些问题。
从以上一系列统计显示的数据以及国家对教育对创新的重视, 我们不难看出创新的力量是巨大的,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前途更是不可缺少的。
打造中国品牌, 展现民族文化
说完了文化, 说完了创新, 我们还说要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文化, 需要创新, 而这两样都是虚的, 都是精神层面的, 在这个进程中我们必须要拿出实物来, 拿出成绩来, 让世界人民看看我们的进步, 看看我们的成就。那么这个实物应该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融合了文化与创新的产物——品牌。
说到品牌可能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商标, 很多人可能都会把二者混为一谈, 可是要知道中国的商标与品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或者说是不同位不同领域的概念。在日常工作中, 很多人把这两个术语通用、混用。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注册了商标的符号就成为了一个品牌。要真是这样的话, 那所有在工商局注册了的商标都可以称之为品牌了, 那品牌也太没价值了。要知道品牌算是商标, 而商标离品牌还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中国是一个商标大国这毫无疑问, 但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品牌弱国, 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有100多个, 但其中的中国品牌却是寥寥无几。由此可见, 商标与品牌之间并不存在等号关系, 而者指称的是同一事物但却从不同角度出发,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之间又有所区别。1960年, 美国营销学会 (AMA) 较早的给出了对品牌的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和设计, 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 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 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分开来。而商标 (trademark) 是指按法定程序向商标注册机构提出申请, 经审查, 予以核准, 并授予商标专用权的品牌或品牌中的一部分, 商标受法律保护, 任何人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 皆不得仿效或使用。显而易见, 品牌的内涵比商标更广一些。
在上一次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首次出访俄罗斯的时候, 彭丽媛穿的是深蓝色双排扣风衣和天蓝色丝巾以及所挽的黑色手袋, 这几样东西都是由广州品牌“例外 (EXCEPTION) ”特别定制。一时间“例外”声名鹊起, 短短几天内“例外”的销售便明显增长了不少。可见品牌效应对产品的销售至关重要。比如我给你泡一杯拿铁咖啡喝, 与“走, 我请你到星巴克去坐一坐”, 这两者都是喝咖啡, 可能去了星巴克喝的还是拿铁, 那么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可后者因为出现星巴克三个字, 人们在消费上就提升了不只一个档次, 因为它是美国人的社交名词——星巴克连锁咖啡店, 在那里你可以会见好友, 你可以放松, 甚至你还可以发呆, 它甚至让电影、音乐、书籍之类的文化产品与咖啡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让你深深的迷恋。再看看那些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品知名牌吧, 鸿星尔克, 作为服装用品制造商, 说自己“穿上以后就能To be Noumber1”;而另一知名服装品牌的阿玛尼则更直接, “穿上阿玛尼, 你便成了阿玛尼”, 而作为该品牌的创始人那个头发都白了的70岁老头, 还准备进军特色餐饮业和汽车内饰;美康生物科技公司只是生产药吗?不, “美康, 让生活更加健康。”它代表着安全、健康与美好。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将文化融入到品牌之中才更能够打动人心, 打动消费者的心。所以中国需要将中国文化融入到中国品牌之中。什么是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就是指由中国企业原创, 产权归中资企业所有的品牌。也叫做国产品牌、自主品牌, 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比如说保健品、直销行业中国第一位行业无限极, 食品行业双鸭山, 饮料行业农夫山泉, 啤酒行业麦城黑啤、青岛啤酒, 空调行业的格力, 电器行业的海尔, IT行业的联想, 白酒行业茅台、五粮液, 乳制品行业的蒙牛、伊利, 健茶行业的东方神启, 服装行业的波司登、以纯、单身派, 保饰品行业的摩登女孩, 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世纪佳缘, 家居行业耐特利尔, 汽车行业的奇瑞、长城、比亚迪都是中国品牌。
中国需要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品牌, 打造中国品牌, 展现民族文化, 展现中国人的智慧, 这条路是一条充满了艰辛与困难的路, 但是我相信, 对于有着吃苦耐劳、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意志的中国人来说, 再多的艰辛与困难也必将被克服, 我们一定能够建立更多的中国品牌, 让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品牌大国。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保存最为完整、发展最为完善的一个国家,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国是整个世界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 无论是从历史时间还是从文化种类来说, 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
保持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完整并推动我们整个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关于这一切,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也正体现于此
【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推荐阅读: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07-14
少数民族海洋文化10-17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08-25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09-09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11-06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11-10
少数民族与民族文化论文05-21
少数民族之民族文化论文10-01
少数民族特色文化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