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本科专业

2024-10-01

舞蹈本科专业(精选11篇)

舞蹈本科专业 篇1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是人为将其进行提炼、组织、加工过的艺术表现方式,对塑造自身的艺术潜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都需要长期的舞台实践来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使得自己的舞蹈表演技能能够得到提升。舞台实践是每一个舞蹈专业学生提高自身表演感染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每一位舞者的必经之路。对于本科院校舞蹈专业的课堂教学来讲,学生的舞蹈实践是相当重要的。

一、本科院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本科院校舞蹈教学的模式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而有了很大的变革,但是在变革的同时,仍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是舞蹈专业的课堂教学主要以实训课程为主,对于舞台训练、实践教学等一类的课程安排较少,大大限制了舞蹈专业学生对舞蹈的真实感知力。二是在舞蹈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在舞蹈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十分缺乏。当前,本科院校舞蹈教学中主要以口传身受的方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艺术思维受到了限制[1]。

二、本科院校舞蹈专业学生舞蹈实践对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舞台实践对于舞蹈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极大的促进了舞蹈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结合,使得舞蹈教学的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激发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技术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培养。因此,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加强舞蹈实践是舞蹈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舞台实践与舞蹈课堂教学实现互补

舞台实践和舞蹈课堂教学之间是互补的,主要是体现在:通过舞台实践让学生的技术技能得到提高,并能够让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之中所存在的问题,实现两者的相辅相成,改善教学水平。在本科院校的舞蹈教学主要表现为课堂、实践教学两种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在舞蹈教学中认为实践教学会对课堂教学造成影响,使得实践教学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其实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尤其是在舞台课堂教学中深化舞台实践,让学生在舞台实践中强化自己的技术技能,又可以让学生在舞台实践中发现并解决在舞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由此可见,舞台实践与舞蹈课堂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二)舞台实践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比如在学习古典舞,学生对于教师要求的古典舞的韵律总是不能够做到融会贯通,达不到要求,对于这种情况,通过教师给学生排练中国古典舞《柳丝青青》来让学生在舞蹈中体会到台步行走时仿佛如行云流水一样,腰部如弱柳扶风一般的感觉,手部的动作如同那含苞待放的玉兰花一般。

又如在进行现代舞教学时,学生们对于现代舞所具备的那种独特的风格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于身体各个部位的收与放掌握不到位。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帮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做动作的时候显得僵硬呆板,或过于太放松,难以掌握要领。这是因为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语言没有指向性,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学生排练剧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现代舞《生命树》时让学生对现代舞的肢体语言进行充分的理解,仔细的感受那种“收与放”,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舞台实践是舞蹈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

通过舞台实践可以对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检验,是舞蹈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通过舞台实践,教师可以准确的掌握学生对舞蹈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而为后续的舞蹈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指导,让后续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2];通过舞台实践,可以让学生迸发出更多的学习热情。通过实践去对自身所学习的基本技能与知识进行充分的进一步的巩固与吸收,进而加深对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的开阔,对舞蹈艺术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能够从生活之中汲取艺术灵感;通过舞台实践,让课堂教学得到充分的补充,舞台实践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相当强的艺术,对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在舞台实践之中所发现的不足,将可以成为学生自身成长过程之中相当关键性的一个点;通过舞台实践,学生可以更好的去进行查漏补缺;通过舞台实践,学生可以更好的锤炼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还可以完善学生的心理训练与基本功训练。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讲,心理训练与基本功训练是相当重要的内容,如果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口头强调,那么是很难发挥出其实际效用的,因此需要不断地舞台实践来进行操练。完整的舞台实践表演包括的内容是相当多的,从对作品的学习与分析,到作品的排练,最后到对整个作品的诠释与展现,这些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艺术感知与欣赏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这些都只有通过舞台实践来得到锻炼。

三、结语

总之,本科院校的舞蹈专业教学之中想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舞台实践对于舞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要让舞蹈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不断地通过舞台实践来对学生进行锻炼,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本科院校的舞蹈专业教学获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朝华.室内乐训练对于舞台实践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4,17:72.

[2]袁微娜.试论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5,16:115.

舞蹈本科专业 篇2

课题名称:

试论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中国教育政策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界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在今天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人们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仍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的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不仅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类心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可以通地艺术这一窗口领略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共同体验对人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和人生的珍重。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动和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审美的态度对于自己和他人,以审美的态度对于社会和生活,从而有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互动和团结,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把舞蹈课列入课程中,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中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面向21世纪的时常经济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学校不但要重视素质教育,更要从学校的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以及观念上加以改革,让舞蹈教育彻底溶入心理素质教育中,且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舞蹈、心理素质的含义。

2、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的作用。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中小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2、如何通过舞蹈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陈文红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选题,写开题报告;

3、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修改论文阶段;

6、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352-375.

[2] 朱培科,马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必要[J].舞蹈,,(3):48-49.

[3] 探索舞蹈艺术教育对少儿素质教育的作用[EB/OL].

[4] 浅谈儿童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EB/OL],2005-11-22.

[5] 安洁.素质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05,05.7-9.

[6] 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C].人民出版社,.293-294.

[7] 隆荫培,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C].上海音乐出版社.-03.

[8] 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舞蹈,,(4):36.

[9] 武霞.浅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2004.

舞蹈本科专业 篇3

【关键词】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动机;对策

本研究向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轻工业大学3所本科院校参与体育舞蹈选修课的学生发出问卷总计210份,并走访了5名从事体育舞蹈教学多年的教师,查阅了近几年来有关体育舞蹈论文20余篇。通过调查,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1结果与分析

1.1体育舞蹈动机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学生认为体育舞蹈能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促进人际交往、优美形体等;只有15.8%的少数学生仅仅是为了增加学分才逼不得已选择体育舞蹈的,持无所谓态度。可见大学生体育舞蹈动机是趋于多元化发展的,学生们都还是有自己的追求的,而不纯粹抱着修够学分就完事的心态学习体育舞蹈,大多数学生还是希望可以通过学习体育舞蹈实现自己最终的目的。

1.2心理状态变化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70%左右的学生都赞成学习体育舞蹈后,确实身心受益,状态表现良好;只有10%左右的学生持不赞成态度,而这部分学生据了解多数是因为自身原因,多数学生认为跳体育舞蹈是放松思想、充实精神、促进男女学生友好交往,且不妨碍文化学习。

2 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2.1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推进体育新课改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发展中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和掌握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实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在课前了解大学生日常的体育行为、体育舞蹈态度、动机和喜欢的舞种等,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要考虑教学环境因素,同时结合大学生的体育舞蹈基础,并在自我反思和学生的评价中,充分考虑学生水平差异,及时调整思路,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舞蹈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帮助学生们端正态度,正确认识体育舞蹈价值所在。

2.2提高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调查发现大学生选修体育舞蹈表现出积极性高、求知欲望强烈,且学后的心理状态变化良好,但是各高校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教师水平不足,教学态度不好,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體育舞蹈教师的能力素养对大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态度和动机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首先,体育舞蹈教师需组织理论课教学,用标准的普通话,结合良好的表达能力来讲解体育舞蹈艺术魅力及舞蹈表演技巧等;其次,教师通过规范、优美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锻炼的好习惯;第三,体育舞蹈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师德素质和教师个人的形象魅力,以适应未来体育舞蹈教学发展的需要;最后,转变教学观念,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造出生动活泼和热烈宽松的教学氛围。

2.3打造良好的体育舞蹈教学环境

各高校开设的体育舞蹈课程深受大学生喜爱,是一个热门课程,但是多数高校表现出的教学环境因素(如场地设施、教材问题、课外活动等)影响着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境因素是激发个体参与体育行为的主要动机之一。一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课外舞蹈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体育舞蹈学习氛围。例如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舞蹈文艺活动和舞蹈艺术沙龙等,不仅能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实践机会、丰富课余文化娱乐生活,并且使他们在思想中逐步提高对体育舞蹈的喜爱,加深对舞蹈艺术的兴趣。

3小结

总而言之,体育舞蹈的健身性、娱乐性和社交性等功能,是学生们喜欢学习体育舞蹈的主要原因,也是学习体育舞蹈的意义。通过舞蹈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消除疲劳等目的,而且能有利地推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策略的运用,应以此为依据,端正大学生体育舞蹈的学习态度、提高体育舞蹈学习动机,使态度深根入动机之中且变得很持久。以此提高体育舞蹈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清树.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5.

[2]李文春.体育舞蹈教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6):10.

[3]黄立军,凌月红,韦世海.体育舞蹈的演绎及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4):135-137.

[4]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傅雪云.艺术类体育[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8.

[6]刘润.关于体育舞蹈健身价值的探讨[J].才智 2009,(19):263.

[7]汪军.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1):139-140.

[8]白建超.体育舞蹈的基本征及其教学价值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3(2):15-117.

[9]黄应章.建设新农村体育的保障体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舞蹈本科专业 篇4

笔者认为,要求学生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除了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规范,还要培养学生论文写作的创见。论文写作创见,是指论文写作过程,确立自己的论点,同时还应有更高的能力,清晰的思路去“质疑”和“追问”论点的相关问题,使创作思路更好的丰富与拓展,达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修缮或者夯实自己的立论,从而形成新的观点与见解。当然,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的操作和过程并不轻松。培养学生形成“质疑”、“追问”的条件, 需要做什么样的条件?

音乐、舞蹈的学生四年本科学习表演实践活动中,积累着跟他们切身有关的表演经验和体会,他们的论文立论就是他们切入自身的艺术学习、表演积累的基础,如某些作品、剧目的演绎、阐释, 完成对它的思考,论文的初级思考阶段或者还不能称之为“论点”, 此时,学生只是迷茫的简单的对作品及表演进行分析,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时候,如何帮助学生“立论”,则可以根据形成“质疑”“追问”条件来进行指导工作,可以用逆向思维指导学生写作,从而使学生写作的观点逐渐明晰,不自觉进入论文写作的相关准备工作,使写作变得轻松起来。

一、产生“质疑”的条件

(一)窥视音乐、舞蹈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剖析音乐、舞蹈文化发展的内部规律

形成“质疑”的条件,学生首先要学会寻找与论点相关的理论支撑材料,窥视音乐、舞蹈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剖析音乐、舞蹈文化内部规律,要在哲人几近乎完美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敢于设问,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困惑,甚至要具有敢于推翻哲人那为世界所公认的定律的勇气!这个过程是艰难、痛苦的,但是却是不必可少的,到最后,要么会发现与文章立论相关的更为坚实的佐证材料, 要么发现了自己文章立论有问题,进而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如果自己论点不成立,最终推翻自己的观点,一个反证的过程。都是大大的收获!

如有舞蹈表演类学生的论文题为《论杯花舞传承发展、创新变化》,其《杯花声声》是该生在本科艺术实践中演出过的关于客家民间杯花舞创新剧目,在她的论文中她想讨论创编新剧目与传统客家的杯花舞蹈其渊源,有否创新,怎样发展,其内部有着怎样的一个关系脉络?写作初期,该生都持必定是有创新发展的观点,这些内容都是该生着重考察的,但是,她通过文献的阅读和实地考察的研究,找寻到“质疑”杯花舞创新、发展的问题:关于“杯花”道具的握法、演奏、步伐等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改良,只是在剧目编创时,编导根据时代审美的要求,“杯花”舞娱乐性社会功能和演出方式、场所等方面改变、加强了,但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杯花舞的其原来浓厚的宗教功能及影响削弱,因此,她认为杯花舞并没有很好的进行创新、发展,并不属于深层意义的创新。

(二)探寻教育规律和意义、实践经验,多方位揭示主体的本质

对于教育和实践总结类型的论文,要根据艺术门类教育的规律、教育手段、方法,找寻艺术教育、实践的普遍规律、特殊规律及其意义,多方位揭示主体本质。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梳理、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与此同时,又要勇于质疑艺术教育、实践实施手段的单一化,特殊化,多方位挖掘其深层次的社会内涵和意义。如学生论文《让每个孩子成为舞动的精灵—浅谈儿童舞蹈的编排技巧》, 就是从儿童舞蹈的特点、编排中的问题、编排方法与手段、编舞过程中的创新、现代电子媒介的运用等角度去分析幼儿舞蹈的编排技巧,从本科论文的角度,已经能够达到习作的要求。

(三)精度相关文献,认真研读名家观点,用“争鸣”的思考方式为写作创见提供灵感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立论认真研读相关文献,学习名家在写作时敢于质疑的态度,运用“争鸣”的方式拓展写作思路。

例如,在音乐美学领域里追问“音乐是什么?”,追问音乐的存在方式,笔者精读梅利亚姆的《关于民族音乐学的一种理论》和修海林的《关于“音乐是什么”的理论模式及其不同思考方式——<关于民族音乐学的一种理论>的读书笔札》,从学者间热烈的讨论,从其“争鸣”的方式形成音乐创见灵感。笔者写作了一篇关于《我读梅里亚姆<关于民族音乐的一种理论>》和修海林《关于“音乐是什么”的理论模式及其不同思考方式——<关于民族音乐学的一种理论> 的读书笔札之讨论》的论文精读分析,仿佛能够在时空中与大师们进行三者间的对话。人类学家梅里亚姆提出的“三分理论模式”(观念/行为/产品)——与音乐有关的观念形成过程、与音乐有关的行为和乐音本身三个层面的分析。”体现置身于社会各层次的价值因素 “音乐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概念。”而中国学者修海林并不赞同梅里亚姆的观点,在其《关于“音乐是什么”的理论模式及其不同思考方式——<关于民族音乐学的一种理论>的读书笔札》一文中,强烈的提出对梅里亚姆理论的质疑,以中国古代音乐的“乐本体”音乐思想为理论基础,在扬弃的态度上,通过层层的追问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音乐存在“三要素”(形态、意识、行为)。从音乐学领域中关注“音乐是什么”及提出相关的“理论模式”。论述和分析音乐存在“三要素”(形态、意识、行为)及其理论模式,并提出与梅里亚姆的理论“并非一回事”。

梅利亚姆与修海林先生的争论并没有真正的完结,没有谁是谁否,学者们都是怀着一种执着,钻研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敢于思索,质疑,敢于追问,提出自己的一番独到见解,对问题进行剖析追问,形成问题的中心,而加以热烈的讨论!促使笔者精读过程中不自觉的参与其中,进行热烈的讨论。从而对“音乐是什么” 也有进一步思考。

二、产生“追问”的条件

“追问”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原有的观点、论点之上更高层次地揭示其积极意义,深刻内涵,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产生、形成音乐、舞蹈研究创见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对固有的学术观点产生“追问”,需要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需要强大的大门类学科知识的铺垫为条件,才能形成洞悉事物、揭示事物本质的敏锐感觉。

(一)哲学思想的指导是形成“追问”艺术观点的必要条件

哲学,是一艘航空母舰,是装载各门学科一般规律的母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反映着事物的一般规律。音乐、舞蹈,是艺术门类下的分支学科,有着学科各自不同的特殊属性,各国各地区的音乐、舞蹈文化其神秘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色,与人种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具体到艺术创作,从一般到特殊,共性到个性, 从事物的根本上看问题,探究人类艺术的特殊规律,揭示区域音乐、舞蹈艺术秘密的特殊性也必然要通过“追问”来揭示。例如, 哲学辩证法领域里的矛盾论,其对立统一等范畴对音乐家在音乐创作上如曲式学的启示,在音乐分析、创作上进行深层次的追问,形成音乐的创见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二)它学科知识领域的渗透、综合为“追问”增值

我们知道,哲学具有理论指导的意义,而在应用层面,我们可以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和丰富观察问题的角度,善于从它学科触类旁通的吸收知识,从横向的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融来增加灵感,突破循轨思维而进行创造性拓展,为形成问题,为写作创见通过“追问”产生真正增值效应。

音乐学者费邓洪说,音乐妙不可言,难以言传。是否可以解释为,因为音乐与材料的决定性,与灵魂,与情感,与形式美,与音乐的“隐内容”,与数学基因及其对音乐概括性的强化等等因素“异质同构”,所以音乐妙不可言!沿着这样思路,费邓洪不断的进行追问,如追问音乐的曲式发展追问其外部动因——从而联系到生活/ 情感等,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索问题的方式,这样做学问的研究方式同样可以给学生莫大的启示!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它们的表现方式与人的情感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异质同构”,不管是西方的 “自律论”还是东方的“他律论”,最终都没否认或忽略“音乐,情感”因素。

例如,从笔者指导学生进行的朴实、真挚的广东潮汕平原揭西半山客1的山歌的实地考察,从音乐起源说之——劳动说,可以尝试着从音乐与情感,音乐与文化之间的角度展开追问。学生从考察过程中产生了这样的思考:

追问一:人的情还在,意还在,可是为什么脱离了生态环境的山歌不能发展?

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深入进行文献分析,得到了相关的答案:1.山歌饱受摧残,元气大伤。2.缺乏山歌创作与发展的生活环境,艺术环。3.人才匮乏,后继无人。所以说,如今的半山客山歌在现阶段现实的各种条件限制下,不可避免的衰落了,无论政府运用什么样的手段去挽救和保护,那都是人为的操纵,没有当时意义上的“场”,也就没有现实意义上的“情”了!

追问二:既然现阶段的山歌艺术遭受窘迫的境地,那么山歌艺术是否适应于现阶段人们的文化观和价值观,还有继续发扬传承的需要?

他们得到的答案是:因为现阶段人们的文化观、价值观使山歌没有了生长繁殖的土壤,所以它难以生存,但是,也正是音乐的不可言传性,其妙不可言的音乐生命力,使山歌艺术获得重生和艰难发展。有它自己特殊的生存意义及其发展的美学意义,有它自己表达诗意音乐的方法与途径,如,山歌独特的形式美,独特的韵律和魅力终究在文艺工作者的眼中是一块瑰宝,他们挖掘发展了山歌的特点进行了近似山歌艺术的创作,如山歌剧,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山歌艺术从另一角度也反应着潮汕半山客地区人民的生活,文化和精神,慢慢的形成具有当地宗教崇拜和文化特色的特殊的音乐结合形式。从心理学意义上,就是人们能够在这一艺术形式当中找到情感宣泄,释放的方法和途径,恰当的表达着半山客山民的精神需求。因此,通过追问,学生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音乐与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区域的生态文化特色可以反映在区域的音乐艺术上,音乐甚至就是一种符号,代表着属于它的历史和人文文化!并且通过它,可以与外族地区的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因此,它必须还有继续发扬传承的需要。

三、结语

舞蹈本科专业 篇5

关键词:舞蹈专业;舞蹈;学生;欣赏水平

一、引言

在现如今的快餐文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舞蹈专业学生只注重对舞蹈技术的锻炼,却忽视了对舞蹈欣赏水平的锻炼,不能静下心来好好了解一下舞蹈背后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能力可以起到提升舞蹈专业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上舞蹈。所以,研究如何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对整个舞蹈教学都有现实意义。

二、提高舞蹈专业大学生舞蹈欣赏水平的意义

舞蹈欣赏能力是美学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舞蹈欣赏能力更是其专业素养的一大表现,舞蹈不仅仅是一种优美灵动身体动作更是一种既古老又神秘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舞者来说,每一个旋转、每一个跳跃、甚至是每一个表情都表现着舞者跃动身体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并不是每一个观看舞蹈的人都可以读懂舞者每一个动作的含义、每一次低眉的情绪,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舞蹈专业学生对舞蹈的欣赏水平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也必须学会感受每一段舞蹈的深刻含义,而这种含义并不是单纯练习舞蹈动作就可以修习来的,这必须经过亲身感受才可以完全的领会,当舞蹈专业的学生具有了基本的舞蹈欣赏水平后才可能真正去触摸这门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艺术,才会明白舞蹈并不只是肢体的韵律动作,更是对生命、对生活、对自然、对世间万物的深刻顿悟与抽象表达,所以舞蹈专业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一段舞蹈、了解一段舞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教会学会跳好这一段舞蹈,跳“活”这一段舞蹈。

三、目前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现状

近年来的舞蹈专业学生对于舞蹈的认识明显存在着偏于浅显、偏于机械的现象,大多数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舞蹈时总是习惯于去拼命练习表象技术,当然练习舞蹈技术并不是一件错事,但是盲目地去练习一些高难度的舞蹈技巧以至于忽视了舞蹈的真正文化内涵却是一件不值得或者说不提倡的事。当一个舞者忽视了舞蹈真正的文化内涵时,他所跳出来的舞蹈只是一种机械并且浅薄的炫目肢体动作,也许会让受众吃惊于舞者的技艺,但是绝对不能使受众感受到舞蹈的精神魅力,不能形象地表现舞蹈的“神”,只能表现出舞蹈的“形”,换句话说这种没有文化内涵的舞蹈表演是没有精神境界可言的,也是没有灵魂经不起仔细观摩的。

这种现象在舞蹈专业学生群体中是很常见的,因为舞蹈欣赏水平不是具体的,而是学生个人对于舞蹈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不能直观、具体的表现出来,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大多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主观题,所以大多数舞蹈专业的学生就理所当然的认为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并不是那么重要。

四、提高舞蹈专业学生舞蹈欣赏水平的途径

(一)寄情于舞,情感交融

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塑造学生对于舞蹈的形象思维,即引导学生对舞蹈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这种感情内涵的体验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去触摸舞蹈作品的感情内涵,这主要是来自舞蹈本身的感情内涵,包括舞蹈创作的构图、背景、风格等等,这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舞蹈的反复观摩、琢磨来达到的。第二方面是引导舞蹈专业学生联系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人生阅历、情感体验、世界观、人生观等,来达到舞蹈与情感的直接共鸣,从而能够将对舞蹈的认识提升到精神层面上来,弥补舞蹈专业学生在舞蹈欣赏上的不足。

(二)结合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

任何一种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是作者基于现实生活面貌再将其本质意义进行提升所创造出来的,所以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来说他是在创造形象,但是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者来说他是不能太过随心所欲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者需要的是把握形象,去了解这一形象,这种了解就是去探索作品产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对于舞蹈来说也是一样,要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舞蹈专业教师就需要教会学生去了解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把舞蹈作品还源于其产生的时代大背景以及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去了解舞蹈作品的社会、艺术价值,让学生对每一部舞蹈作品的材料选择、内容加工、以及表现形式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从大局上来把握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舞蹈专业教师也要从舞蹈作品的产生、取材这些方面来启发学生,通过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欣赏水平来间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

(三)锻炼专业的审美眼光

舞蹈艺术具有其他艺术不能比拟的独特魅力,对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正如民间谚语所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欣赏舞蹈时不能是个看热闹的人,因为在未来他们很有可能成为舞蹈的创作者或者说承担了向普通观众传达舞蹈精神意义的一份子,所以舞蹈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会一些舞蹈理论的基本知识,对每一个舞种都有基本的理解。当一部舞蹈作品在舞台上缓缓上演时,舞蹈专业的学生要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去欣赏舞蹈作品,并且要不断地锻炼这种专业的审美水平,以此来达到提升整体舞蹈欣赏水平的目的。比如当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欣赏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自编自演的女子独舞《雀之灵》时就可以尝试从专业的角度去解读、欣赏这一舞蹈,从她手臂的颤动、眉目的回转、腰肢的下倾里去感受舞者无声的语言,去体会舞者每一次旋转、跳跃时燃烧着的激情。

五、结语

舞蹈专业的教师要知道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欣赏水平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自我、主动中去学习舞蹈。同时舞蹈专业的教师也需要在舞蹈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了解舞蹈、欣赏舞蹈,以达到提高舞蹈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锐.浅谈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欣赏水平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2,12:230.

[2]曹环.浅谈如何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鉴赏力[J].音乐大观,2013,08:176-177.

舞蹈的专业术语 篇6

http://t.sina.com.cn/dancefashion

http://t.qq.com/dancefashion留言

●基训:是基本功训练的全称。泛指舞蹈演员及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使学生身体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应各种类型和高难技巧的需要。同时为随时扮演各种舞蹈人物做好准备。并有利于保持体力。

●舞蹈要素:图形、舞步、手势、力效以及技术等基本要素是舞蹈必备的要素。

●舞蹈组合:是舞蹈的常用语。它是指两个以上的舞蹈动作被组织联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动作称为组合。它包括最简单的,性质单纯的动作连接,也包括最复杂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动作的组合。它是用来达到某种训练目的,或是为了表现一段舞蹈思想内容的手段。

●舞蹈语汇:为表达舞蹈作品的主题内容,将若干个舞蹈动作汇集起来,就是舞蹈语言的总称。

●舞蹈语言:舞蹈语言主要是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主题,抒发情感的。舞蹈语言也是舞蹈动作的别名,它由单一或几个舞蹈动作组合而成具有一定含义。舞蹈语言即包含有一定意义的简单舞蹈动作,又包含较长的动作组合。

●舞蹈动作:经过提炼和美化,有节奏、有规律的人体动作,被称为“舞蹈动作”。它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它大多来自劳动生活,并同民族的斗争生活、风俗习惯、自然条件、审美观念和传统艺术等有关联。

●造型:是塑造人物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在舞蹈中人们将雕塑性强的动作姿态称为“造型”。

●形体:指演员的身体形态。也称为“形体训练”。这种课程称为“形体课”。

●身段:指演员在舞台表演或训练中,各种舞蹈的形体动作的统称。

●控制:舞蹈中的“控制”具有两种含义:一是使舞蹈动作停在某一“舞姿”上而静止不动,以训练某部分肢体的力量和功能,即“控制动作”练习。二是按照舞蹈动作的路线、节奏、规格等要求,支配肢体并准确到位,以达到“舞姿或技巧”的完美,即舞蹈运行的“控制能力”。

●韵律:是指在舞蹈动作中,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造成欲左先右,欲纵先收,以及动与静,上与下,高与低,长与短等辨证的规律,形成了舞蹈动作的韵律。韵律在舞蹈中享有重要地位,是较难掌握的一种动作因素。

●节奏:一切舞蹈动作均在一定的节奏下进行,节奏是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指音乐活动的轻重缓急,其中节拍的强弱和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是音乐旋律的骨干,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

●主力腿:又称“支撑腿”。是舞蹈训练中的专用术语。顾名思义是指做舞蹈动作时,支撑身体重心的那条腿。

舞蹈本科专业 篇7

关键词:舞蹈专业,舞蹈编排,能力培养

舞蹈编排就是将单个舞蹈动作, 根据舞种特有的运动原理、风格特点、音乐特色、自身表现优势、舞步运行方向、舞步衔接规律, 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连贯起来, 组成一套动作。无论在舞蹈教学、训练、表演和比赛中它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 作为舞蹈专业的学生, 应当具备一定的舞蹈编排能力。

一、让学生多学习、借鉴各国的舞蹈文化

舞蹈作为一个艺术门类, 具有广泛性和共通性, 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形式, 因此, 每个舞蹈学习者都应学习和借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舞蹈文化, 丰富自己的舞蹈技术和修养。比如, 芭蕾舞和现代舞发展到今天, 已经不专属于某一个国家, 而成了国际性的舞蹈艺术。它们的丰富、多样的舞蹈语汇对于我们进行舞蹈创作是有莫大的帮助的。而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 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学习空间。因此, 我们应当把握住一切可能得到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 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不过, 学习和借鉴外国的舞蹈文化, 一定要经过吸收和融化的过程, 而不要生搬硬套。在编舞中切忌中外舞蹈动作生硬地组合在一起, 正如一个人讲话, 若在中国话当中, 不时出现一些英语单词、俄语单词或法语、日语, 那就会显得极不协调一样。所以, 若运用外来的一些舞蹈动作, 也必须做些民展和变化, 使其融合在我们民族民间舞蹈动作的风格和韵律之中。

二、让学生掌握舞蹈编排的依据

1. 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不同目的和用途的舞蹈与不同的编排重点和要求, 比如教学目的是根据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阶段的不同, 在编排设计体育舞蹈动作的结构和艺术加工的处理上都有所不同。在进行教学的组合动作编排时, 要遵循教学大纲, 按照教学计划, 执行教案, 解决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巩固教学目标和舞蹈动作技术, 通过同一类舞蹈基本动作的有机结合, 提高学生对基本技术或指定步伐的掌握, 发展学生各个方面的基本运动能力。以表演为目的时, 在编排中要注意表演效果, 根据表演的要求, 选择适当的音乐, 采用艺术化的舞蹈动作、结合音乐规律以及表演作品的情节、人物需求等, 来增加表演的技巧性和艺术性。在舞蹈比赛时, 主要目的是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及优势, 取得好成绩。所以编排应根据体育舞蹈比赛的规则、比赛具体要求、不同舞种特点、自身的优点与缺点扬长避短, 提高竞赛效果, 获得优异成绩。

2. 注重动作之间连接的科学性

套路编排要依据体育舞蹈不同舞种的基本运动原理及运动规律, 把各个单一动作通过某种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动作与动作之间衔接自然、流畅、和谐, 上一个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使学生完成动作时感觉其顺畅性、完整性、动作与音乐的协调性。

3. 遵循体育美学形式美的规律

在编排舞蹈动作和讨论时必须遵循形式美这一美学规律, 如动作整齐、层次和谐、对比度、均衡性、线条优美节奏与韵律多样性等都是形式美的表现形式。

三、掌握舞蹈编排的基本要素

1. 音乐的选择

音乐是表达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 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来表达动作的感情, 而充分表现舞蹈。选取音乐时要注意: (1) 选取时, 反复聆听, 用身体感受音乐, 触摸音乐带来的感动。 (2) 音乐主体部分要完整, 有精彩的开始和结束, 还要考虑音乐各个部分的衔接, 要求其干净、自然。 (3) 团体舞音乐注意旋律相对简单, 以优美流畅、通俗易懂为主, 音乐节奏明显, 便于群体节奏统一。 (4) 旋律的变化要适应动作的变化, 节奏与动作吻合。 (5) 舞种的不同决定音乐时间长短的不同, 但都应包括入场、队形组合、退场三部分。 (6) 注意音乐的快与慢、强与弱、平和与高潮的合理搭配, 以产生出较强的艺术效果。

2. 注意动作组合的编排

动作组合是指舞者采用什么样的舞步在某种队形进行展示和变换。在动作步法的使用上, 应优先考虑动作简单、线条较舒展、节奏清晰、富于流动性的动作。这样利于动作的整齐和队形的变换。编排时, 应注意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 要自然、流畅, 以免出现牵强的连接, 使整套动作不协调。在拉丁团体舞编排中, 每个动作的节奏处理, 手臂的摆动要尽量朴实, 便于整齐。

四、引导学生以生活为源, 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

继承和借鉴虽然是丰富舞蹈动作不可缺少的途径和方法, 但是, 从舞蹈艺术的发展来说, 它们还只是“流”, 而不是“源”, 所以, 更重要的是从生活的源泉中进行新的创造。这也就是说, 在舞蹈创作中, 主要是根据所反映的生活和所表现的人物的情感、思想的需要去创作新的舞蹈动作。不过, 这新的创造, 并不是脱离过去传统的白手起家和凭空创造, 而是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革、发展和创造。因此, 进行新的舞蹈动作的创造是我们舞蹈创作的基本功, 也是丰富舞蹈表现手段的最有效的方法。

五、培养学生的舞蹈构图能力

舞蹈编导的舞蹈构图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舞蹈作品水平的高低和艺术表现力的大小, 因此丰富和加强舞蹈的构图能力是每一个舞蹈编导提高创作水平必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1. 向生活和自然学习

在我们的生活中, 各种物体的存在都呈现也一定的构图和造型方式, 有美的构图, 也不不美的构图, 我们可以从观察和比较中受到一些启发。如各个风景区, 山水、树木、花草、建筑等也都有一定的比例和结构;假如我们拿一架照相机去拍照片, 选什么镜头, 取舍哪些景物, 都要根据一定的构图原则, 这也就可以锻炼我们的构图能力。因此, 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 时时刻刻向自己周围的事物吸取艺术的滋养。

2. 向各种造型艺术学习

各种造型艺术的构图原理基本上都是共通的, 所以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书法等的构图、布局的原则、方法, 都对我们有极大的学习、参考价值。

3. 向优秀的舞蹈作品学习

在舞蹈构图上, 如有所创新, 有所发展, 一般也不能离开对前人创作经验的继承和借鉴, 所以, 对经典和优秀的舞蹈、舞剧的构图学习, 对丰富和加强舞蹈构图的能力会有更直接的帮助。

总之, 一位合格的优秀的舞者应当具备一定的舞蹈编排能力, 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舞蹈人才的要求, 才能使自己更具有竞争力, 才能提高自己的舞蹈表演能力, 跳出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王璐, 张雅妹.浅谈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创编能力培养[J].时代教育, 2013年07期

舞蹈本科专业 篇8

舞蹈是跳给人们看的,它的一招一势都表现着一定的情感。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动作罗列,更不是高超技艺的炫耀。它是美的使者,是情感的体现者,它存有一定的内涵,是人们情感的一种寄托。所以舞蹈的表演者不能也不可以只单单的完成动作而已,它要用情感去感染人们。那么应怎样去感染人们呢?正如,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艺术应该通过什么来感染人呢?一般来说,感动就是在感情上的共鸣。”舞蹈者要形神相依,把自己融进所扮演的角色中,要准确地运用肢体语言,创造性的用心用脑去想象、去端详、去刻画、去分析后,达到舞蹈形象的人物要求,从而感染观众。

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表现力问题。笔者认为舞蹈表现力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表情,而是汇集了很多方面的综合性的能力。它包括表演者自身的感受音乐能力,对舞蹈创作意图的理解与再创造的能力,对所表演的舞蹈风格的掌握能力,对舞蹈细节部分的处理能力和表演者自身的激情、想象力及文学底蕴等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那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针对学生的表现力进行训练,要在传授给学生动作的同时,对其舞蹈动作的内涵、意蕴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能够明白这个动作的真正内涵,从而更好的去表现它。让学生能够透过动作去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也就是说要体悟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意”,这样学生才不会是机械的、单纯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全身心的去把它表现出来,这才是教师最终的目的。

其次,是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现在,就有很多学生只一味的去模仿老师的动作,即“照葫芦画瓢”或那种一不用虚构二不用想象的“扒带子”行为,自己却很少动脑筋来研究其动作的意义,所以他的表演是苍白的、机械的、不能感染他人。他们缺乏对动作的剖析、理解,缺乏内心的感情,缺乏细节的揣摹,缺乏感受音乐的能力,他们只为动作而动作,忽视了舞蹈的内在美。这正是造成他们“会跳舞不会表演”的直接原因。这里,想象力的训练就是很重要的。想象力的训练,目的在于感知人物心理,锤炼个性语言。演员在饰演人物时,要调动一切资源,在虚构所勾勒的轮廓之内,全力扇动想象的翅膀,如果你解读的很贴切,那么你描绘的就一定很流畅,你的舞蹈动作质量与艺术表现力借助想象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再次,舞蹈理论在舞蹈的学习中是颇为重要的,它会指导舞蹈实践。而现在很多学生对学习舞蹈理论知识很不重视,认为没用,他们只注重表演却忽视了表演是要用理论来作指导的。我们知道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反过来又是指导实践的,没有理论作指导,实践也就找不准方向。文学知识对舞蹈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学,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舞蹈是集内心感觉和外在动作于一身的艺术。如果没有内心的感受而舞动身体,那必将是动作的堆积,没有任何意义。舞蹈家张平曾写到:“舞蹈演员的心中应当有一个意象的仓库,无论是生活的情景,还是大自然的景色,或是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象……有了这个意象的仓库,我的内心就会酝酿成最大的激情和冲动,可以自由的索取、创作。”这种意象就是舞蹈表演的内在支柱。举例说;同等训练时间内,两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一个15岁,一个25岁)也许那个15岁的学生的技巧、软开度都比25岁的学生好,但在舞蹈表现力问题上就不如25岁的学生了。那是因为他的理解能力,阅历,内心的感受力和知识面都不如25岁的学生,因为大10岁,抛开舞蹈不谈,25岁的人就比15岁的人在社会阅历和知识面方面丰富的多,所以他的表现力自然比15岁的学生强,因为他能更深刻的理解舞蹈的内在含意。

最后,表现力的培养中,面部表情也是很重要的。它是情感表达最重要和最直接的窗口。舞蹈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无一不通过面部表露出来,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眉目传情”即如此。内心活动和多变的情感都是通过面部特别是眼睛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演员要有一个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舞蹈艺术概论》一书对中国舞蹈表演的规律及特点概括为:以情带舞,以舞传情;动而合度,形变神真;技艺结合,引人入胜;风采独具,意韵长存。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

希望学舞蹈专业的同学们能对舞蹈表现力重视起来,真正的从各方面充实自己。多观察,贴近生活,丰富阅历;多鉴赏,提高表演方面的水平和造诣;多想象,全力扇动想象的翅膀,学会煽情;多体现,对新旧作品都要尝试体现其内在的丰富情感,真诚的去感受和体会特定作品所包含的特定思想感情,要达到一招一势都好象在与观众对话,能让观众如痴如醉般的进入舞者的艺术圣境,从而达到让观众和表演者都与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同甘共苦”。对于舞蹈理论知识和相关艺术学科(如音乐、戏剧、美术、文学、心理学、美学、哲学、编导学等)都要多学,多看,多思考,才能使自己真正的进步,使自己的表演更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李丽宏.舞蹈表演教学初探.舞蹈杂志社,舞蹈,2007,(9).

[2]贾作光.给王佩英教授的一封信.舞蹈杂志社,舞蹈,2007,(11).

[3]李杰明.舞蹈的想象.舞蹈杂志社,舞蹈,2007,(11).

舞蹈本科专业 篇9

关键词:群众舞蹈表演,专业舞蹈表演,差异,共性

舞蹈表演时一门极具综合性的艺术, 是一种肢体语言的表达, 更是一种情感语言的展现。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 舞蹈表演也由最为原始的思想交换和情感表达升华为一种颇有艺术气息的表演技艺。而群众舞蹈表演与专业舞蹈表演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交织, 呈现差异亦呈现共性。本文就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的概念和特征入手, 针对群众舞蹈表演与专业舞蹈表演的差异和共性进行阐述, 以期能为群众舞蹈表演者和专业舞蹈表演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一、群众舞蹈表演的概念

群众舞蹈表演是一种相对于专业舞蹈表演的群体性舞蹈文化展现。其亦是一种具有业余性、自娱性、群众性、季节性和随意性的舞蹈表演。总的来说, 群众舞蹈表演是属于群众文化范畴的, 也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雅俗共享且普及性极强的复合体。所以, 群众舞蹈表演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参与表演且喜闻乐见的。而且也是一种自娱自乐、自我欣赏、自我创作和具备观赏性质的表演过程。就现阶段群众舞蹈的发展来看, 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首先, 诸如现阶段比较流行的广场舞、集体舞和传统的交谊舞、民间舞等具备自娱性的舞蹈表演。其次, 某些活动在城市、各个企事业单位的舞台表演舞蹈, 具备了一定的表演性。但是, 无论哪种群众舞蹈表演都是一种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生活内容, 更是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概而言之, 群众舞蹈表演作为舞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在具备多样化社会功能的同时也是一门较为边缘的综合性舞蹈。

二、专业舞蹈表演的概念

同样, 专业舞蹈表演也是舞蹈艺术体系中的重要分支。相较之群众舞蹈表演而言, 专业舞蹈表演更加注重表演过程中的艺术精神融合、表演技术技巧展现、肢体的协调动作等, 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要确保肢体舞蹈动作能够展现艺术核心和艺术美感, 将舞蹈表演更加完美诠释出来。具体来说, 专业舞蹈表演需要在一定的情景、时间、范围内通过骨骼、肌肉、肢体和韧带等协调动作完成跳跃、舞蹈、抛接、翻腾亦或者其他具有静力性和动力性的表演过程, 进而展现一定的艺术精神理念, 传递舞蹈情感和表演内容。所以, 在专业舞蹈表演过程中就需要演员既掌握舞蹈技巧, 又要具备艺术创造能力, 同时还要兼具动作连贯、身体平衡等。

三、群众舞蹈表演与专业舞蹈表演的共性和差异

(一) 群众舞蹈表演与专业舞蹈表演的共性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综合体, 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一样, 都是借助有规律和有组织的肢体动作构建一定的舞蹈形象。所以, 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一样, 都是一门集聚综合性的艺术。二者在表演过程中都是通过肢体语言的组合展现一定的人文风貌、思想情感、鲜明性格亦或者人的自身特性。尽管专业舞蹈表演离不开舞台、剧场或者情节。但是说到底, 专业舞蹈表演和群众舞蹈表演都是一种社会动态和人的心灵动态的真实写照或者艺术加工。而且, 二者在表演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当众性, 即二者在表演过程中都是直接面对观众进行表演。

其次, 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都是舞蹈表演综合学科中的一门分支, 二者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性, 且涉及面相当丰富。最为重要的是, 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借鉴了戏剧表演、话剧表演中的某些特点和实践经验。专业舞蹈表演过程中的特定角色情感展现, 群众舞蹈表演过程中自身情感的展现, 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舞姿和技巧堆砌而成。所以,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 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都是有着一定共性的。

情感的展现对于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有差异也有共性。归根结底,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书法艺术, 是人内心处于欢乐、悲伤、动荡、激动时候的一种形体活动。所以, 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都是抓住了人的个性和情感, 将其与动作结合的最凝练最动人之处展现。也就是说, 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现都将人的形象、人的情感、人的想象以及人的动作充分融合在了一起, 进而通过形象的舞蹈化获取情感共鸣获取观众或者自身的心灵美感。只有充分展现舞蹈的情感, 群众舞蹈表演或者专业舞蹈表演才能精美起来。

(二) 群众舞蹈表演与专业舞蹈表演的差异

群众舞蹈表演与专业舞蹈表演都是人类动作艺术的一种, 也是一种舞蹈形象的展现。但是, 尽管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都是一种属于舞蹈范畴的艺术形式, 但是二者也是有着明显差别的。首先, 在参与人群上群众舞蹈表演的主要参与人群是广大人民群众。表演过程既不需要高超的舞蹈表演技艺, 更不需要舞蹈表演知识, 完全是一种自发的自娱自乐的展现社会生活情感和生活感悟的肢体表演。群众舞蹈表演的首要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精神需求和情感表达, 观赏性则是其次的。反之, 专业舞蹈表演对于参与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 不仅需要参演人员有着交稿的舞蹈表演技艺, 也需要丰富的表演经验和肢体协调能力。在专业舞蹈的表演过程中, 参演人员的表演目的是实现观赏性和情感表达, 这与群众舞蹈表演自娱自乐的本质特征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其次, 尽管群众舞蹈表演与专业舞蹈表演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的展现。然而, 专业舞蹈表演的艺术展现要远远超过群众舞蹈表演。这是因为在专业舞蹈表演过程中, 舞台或者情景使得其展现的情感往往是较为抽象的, 是基于一种特定和时间、地点或者外在环境之下的情感表达。而与专业舞蹈表演不同, 群众舞蹈表演更加注重的是一种参演者内心的情感表达, 更是一种最为真实和民间的表演

另一方面, 表演技艺也是群众舞蹈表演和专业舞蹈表演最大的差异。具体来说, 在群众舞蹈表演过程中, 组成表演群体的往往是广大企事业单位职工、干部、教师、工人以及各行各业不同背景的人群。这些人群在进行表演之前往往没有经历过较为专业的表演训练, 更没有相关的表演技艺。而专业舞蹈表演为了保障观赏性, 在具体表演过程中就有大量的技术和技艺展现, 参与演出的演员也大多经过专业化的训练和培养。这样, 在专业舞蹈表演过程中诸如踏步翻身、平转、虎跳、转叉等多种风格和形式的技术就能展现出来, 且与表演内容相互呼应。

结语

小议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 舞蹈教学

一、加强课程体系的针对性,培养实用人才

1. 进一步强化教学内容的职业意识,我校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因此,在舞蹈理论知识方面和舞蹈技艺内容上要尽可能更广一些,知识与舞蹈体例更新一些,以便学生通过教学能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职业技能。

2. 确定具体教学任务,建设任务导向型课程。学前教育舞蹈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舞蹈学校,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儿童教学时,能够运用舞蹈这一手段对幼儿进行美育及舞蹈特长的启蒙与培训。

1)基础训练方面:学生必须进行规范的舞蹈基本训练(内容主要是现行的几大训练体系),使其掌握基本技能与专业素质、基本技术技巧等。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舞蹈解剖学的知识,了解有关肌肉的训练意义和各部位身体训练的运动路线。为将来对幼儿的舞蹈形体训练打好基础。

2)民间舞方面:民间舞蹈教材的内容主要是我国的几大民族民间舞,如:云南花灯、藏舞、东北秧歌、蒙族、维族等。除此之外,还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教材的教学,如傣族舞蹈、鲜族舞蹈、胶州秧歌、海洋秧歌等。

3)古典身韵方面:掌握古典身韵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把握好古典身韵的六大元素提、沉、冲、靠、含、仰和横移极其特性,外在形象,内在意象。做到神形兼备,牢牢保持好中国古典舞的鲜明个性。

3. 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但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种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有的学生尽管自身专业素质好,具有一定的舞蹈感受力与表现力,但却总上不好课,训练不好幼儿,无法适应幼儿舞蹈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弱,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观察、分析、指导能力和准确评估幼儿水准的能力。虽然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光靠课堂教学,它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但如果我们重视这个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指导能力,引导她们对动作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实践也证明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二、强化音乐元素在舞蹈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音乐与舞蹈可称得上是形影相随的“姐妹艺术”,绝大多数舞蹈都有音乐伴奏(包括节奏乐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乐曲的选择有利于舞蹈教学。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训练都要在音乐中进行。音乐对于舞蹈教学不只是简单的节奏伴奏,它也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好的伴奏,好的乐曲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音乐熏陶,而且可以帮助舞蹈教师教学。

2. 节奏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地位。早在“歌咏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远古时代”,舞蹈的主要动因就是节奏的物化态,无论是人声的呼号,还是瓦石的击节,都是浑然于舞,助于舞,激发于舞。就学习民间舞蹈来说,节奏的精确把握与体现,是把握风格的关键所在。

三、建立教学反馈机制,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教学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只有反馈才能实现控制。因此,要使整堂舞蹈课教学过程从基本动作到舞蹈组合训练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渠道、准确接收学生大量的反馈信息。接收反馈越及时、越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得就越全面、越深入,从而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才能有的放矢进行“点窍”提示,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形成最佳的教学状态,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过程实行科学的调节和控制,对学生学习中的关键问题,教师可以把评价及时反馈给学生;或把反馈提早到产生偏差之前,设置前馈练习,从而防患于未然;或延时反馈,促进学生再作深入思考分析。

最后,舞蹈教育应该是在一个平和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充满热情的教学氛围中进行。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先生曾谈到:“真正有才能的教师也只能严厉到一定程度,如果长时期对学生缺乏理解、同情和关心的话,也会使学生感到伤心、压抑和痛苦,从而削弱教学效果。一般水平的教师如果再加冷漠无情的话,消极因素就更大”。因此,严格要求与诱导、启发、鼓励和赞扬的教学态度,将是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春春.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大舞台,2010(4).

[2]杨艳霞.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

做一个专业的舞蹈编导 篇11

Q:体育舞蹈的编排和中国舞、现当代舞的编排最大的不同之处在哪?

A:通过它的肢体来进行创作是最难解决的。因为体育舞蹈有自己独有的审美取向,有很多固定的节奏和动作形态,不能随意改变。不是什么题材都适合体育舞蹈编创,作品创作必须以保留体育舞蹈的味道为大前提。

体育舞蹈的编导要很合理地、巧妙地将体育舞蹈所特有的律动和动作形态与所想表达的内容及其形式相融合到剧目中,通过将体育舞蹈的陌生化语言转化为编创者的表达,找到其中的可言性是最难的。这就要求编导对于体育舞蹈有深入的了解和渗透,掌握其文化内涵及精髓。

Q:进行标准舞与拉丁舞的编排时,有什么不一样?

A:标准舞与拉丁舞的区别很大,架型不同,审美取向不同,动作的特性也完全不一样。标准舞是很正规的宫廷舞蹈,它的架型必须在两个人贴着的前提下完成。而拉丁舞会更加自由些,可变性也更加丰富多样,编排时可以融入很多新的元素与拉丁舞相结合。

譬如拉丁舞的solo部分,我们可以通过solo去完成一些内容性的表达。在创作《不再让你孤单》时,我就借用了solo的不接触完成了我想要的表达。所以相对来说,我觉得拉丁舞的编排比标准舞的要容易。

Q:一般来说,编舞的顺序是怎样的情况?

A:编舞分成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顺向思维是指先有主题内容和音乐,然后再去根据内容的需要构建动作,逆向思维则相反。

现在很多编导教学都是逆向思维教学,先将动作开发出来,然后在动作中寻找内容。这样容易产生的弊端就是编排的舞蹈动作与音乐往往不能完美融合,所以,必须要根据音乐再进行对动作的调整,不能直接硬套。

Q:寻找舞蹈创作灵感的秘诀是什么?有些什么途径?

A:其实并不是有编排任务时,我才去寻找灵感,而是有灵感有想法时,我先拿手机或者笔记下来,贮存好想法。在合适的时候,碰到合适的选手,再进行采用。

在平时,听音乐会、看话剧、看书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都能激发灵感。我家里有很多关于解剖书法的书籍、欣赏国画的书。我比较欣赏的是说话直接、有艺术感的笔者,比如贾樟柯、陈丹青。这是因为创作也需要直接、真实,只有真的情感才能打动观众。当然,了解一定的舞蹈背景文化也是必须的。总之,创作来源于生活,应该多出去看看,尤其当创作遇到瓶颈、走入死胡同时。

Q:对于公开赛首次设置的团体舞项目,你有什么建议?

上一篇:现代日本建筑师下一篇: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