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安全策略

2024-11-05

管理安全策略(共12篇)

管理安全策略 篇1

目前, 全球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为食源性疾病不断上升、恶性食品污染事件接二连三、以及食品生产加工新技术与新工艺带来新的危害和世界范围内由于食品安全卫生质量而引起的食品贸易纠纷不断。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以及国家声誉的重要因素。安全无害本应是农牧业和食品生产最基本的标准, 然而在“快产、高产”的思想指导下, 盲目追求高产率、忽视安全和质量等弊病, 一系列食品安全危机暴露无遗。食品的安全性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社会的稳定, 人民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食品安全, 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检验能力, 及时发现隐患, 防止大规模的食物中毒,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1.1 食品源头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农药、化肥的大量和不科学使用, 造成了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的超量残留;兽药、复合饲料的滥用, 造成抗生素、激素及其他有害物质在禽、畜的体内及乳制品、水产品中残留;重金属在农禽产品中超标、超量残留。化学性中毒已占我国重大中毒性事件的40%以上, 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毒鼠强中毒、瘦肉精中毒等。

1.2 食品加工、生产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劣质原料, 如用病死、毒死畜禽加工食品;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如超限量使用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防腐剂“苯甲酸”及甜味剂等;非法使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 如二氧化硫、甲醛、吊白块、三聚氰胺等;人为造假, 牟取暴利。

1.3 食品储存、运输的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食品的储存、运输环节欠缺有效控制污染的措施和规定。

2 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因素的分析

2.1 微生物污染仍是影响食品卫生和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导致的中毒人数最多。

2.2 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 大量食品新资源、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 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 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2.3 投入品供给、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投入品供给看, 滥用或不当使用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 致使农产品药物残留及有害物质超标, 是导致不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 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 掺假制假, 影响恶劣, 像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另一方面, 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 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 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 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在流通过程, 由于包装、储藏、运输等设施落后和管理不善, 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一些食品批发市场食品摊贩仍然占有很大比重, 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 从而成为传染病的传播中心。

2.4 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检测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不适应性

2.4.1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适应

当前, 我国许多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都没有以风险评估为基础, 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亟待提高, 绝大多数食品标准还属于非常具体的质量指标与卫生安全指标相混合的食品标准, 造成监督困难, 消费者也缺乏判断依据。

2.4.2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不适应

传统式、突击式和运动式的抽查较多, 监管监测工作不能全程化、日常化, 检验监测的环节、对象和地域范围有限。检测机构数量众多, 分属农业、卫生、工商、质检等不同部门, 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 在实施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抽检方面, 四家检测机构都有权依据法律的规定, 各自实施或委托食品检测机构进行食品卫生质量抽检。检测数据不能共享, 对于食品质量问题的检测结果, 部门之间差异较大, 影响检验体系整体作用的发挥。

2.5 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

近年来, 我国食品管理和法规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仍然不够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分属食品药品、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 而且不同部门仅负责食品链的不同环节, 形成了“多头分散、齐抓共管”和“多头有责、无人负责”的局面, 对食品企业的行政执法, 主要涉及三个行政执法部门, 即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实施食品卫生质量抽检方面, 三家行政执法部门都有权依据法律的规定, 各自实施或者委托食品检验机构进行食品卫生质量的抽检;在信息公布方面, 三家行政执法部门都能各自公布食品卫生质量抽检的结果;在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方面, 对同一违法行为, 三家行政部门都能分别根据不同的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造成基层工作职责不清、政出多门、相互矛盾、管理重叠和管理缺位现象突出, 严重影响了监督执法的权威性。

3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3.1.1 应改变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部门分割、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不利局面

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 通过合理划分职能, 建立起机构相对统一、责权相对集中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食品卫生的行政执法方面, 以适应食品卫生法为主, 对食品企业的行政执法, 由卫生部门为主执法, 质检部门和工商部门协同执法, 设立食品卫生执法工作联席会议。3.1.2各级政府应建立食品安全主要领导负责制强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建立起自上而下运转协调、综合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应加强食品研制、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 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完善信息服务, 应解决当前食品安全信息不畅的问题, 制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 建立信息服务体系, 服务政府决策, 引导生产和消费。

3.1.2 各级政府应建立食品安全主要领导负责制

强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建立起自上而下运转协调、综合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应加强食品研制、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 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完善信息服务, 应解决当前食品安全信息不畅的问题, 制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 建立信息服务体系, 服务政府决策, 引导生产和消费。

3.2 加快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

3.2.1 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

通过立法明确执法主体和职责, 明确各管理机构的权利和责任, 明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协调办法和协调机制, 为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法律基础, 通过法制建设强化监管效能建设。

3.2.2 制定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

加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者的处罚力度, 对食物中含有有害成分短期内虽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不明显但损害长期存在的同样要进行处罚。

3.2.3 在同一层次建立具有多样性的法律法规

健全食品安全市场准入法律制度, 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 强制推行各类食品的QS认证及强制检验制度;建立食品追溯制度, 应按照各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 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建立不合格产品召回制度, 生产商应有将不合格产品召回的义务。

3.3 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食品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过程由三阶段 (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 组成, 在每一个阶段, 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应当围绕5个主要环节进行:应急信息收集、应急预防准备、应急演习、损害控制处理以及事后恢复。因此, 需要建立应急计划系统、应急训练系统、应急感应系统、应急指挥中心 (包括决策者与智囊、应急处理小组和应急处理专家) 、应急监测系统和应急资源管理系统。事故发生前的管理活动要努力将事故化解在爆发前, 事故发生中的管理活动要注意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4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

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运行体系是保证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食品安全监管发展水平不均衡, 运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全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整体监控, 有助于协调、解决全国性的食品安全问题, 也有利于食品安全研究数据的汇总, 对食品的多头管理也使信息网络建设成为必要。信息共享不仅可以使各部门随时了解当前食品领域的安全形势, 也从整体上节约了监管成本。网络的便捷与及时能够实现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动态监测, 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做出决策, 把突发、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小。通过网络运行体系, 对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归纳、汇总, 经过科学的研究分析, 由有关部门统一对外发布, 引导公众在对食品的选择中趋利避害, 同时避免了由于发布信息矛盾而造成的政府威信下降和公众选择的困难。

3.5 建立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体系

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 教育宣传体系的作用不能小视。宣传教育工作是在全社会营造食品安全氛围的基础, 突出主题、注重实效, 以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水平。不仅要注重宣传食品安全, 也要注重宣传食品安全的科学常识。教育公众掌握简单的食品质量识别方法和正确的食品加工烹调方法;介绍食品营养知识;让公众接受"食品安全不是绝对的"概念。食品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同样要靠制度化和法制化来加以落实。

管理安全策略 篇2

第一季度:培训、教育、现场规范阶段:

①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宣教活动,提升员工整体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提升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水平;

②对原料车间,包装、联合、动力部、煤气站根据《安全标准化》改善现场安全环境,提高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③对车间所有电器进行目视化,危害因素公示化,让员工对安全一目了然,实现本质安全性;

④各车间健全《班组安全建设》管理台账。

第二季度:纠正和规范阶段:

①发动员工每月一次对工作区域进行“六源”排查,生产部统一组织整改,公示。不断的让员工了解物的不安全状态,完善安全生产环境。

②制定《金狮王公司不安全行为认知》文件,通过学习检查督导,及时、有效地纠正员工的不安全心态和行为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并不断改善现场安全环境,提升事故的预防能力;

③通过制订规章制度,不断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

第三季度:保持阶段

(1)不断地修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管理规范化;

(2)主要做好员工防暑工作,下发防暑用品,投资新上高温区域的降温设施。

(3)做好雷雨季节的防汛排涝设施,及消防设施。安排停电预案和消防预案演练。

第四季度:总结评比,检维修的安全培训

(1)通过广泛地开展安全提案奖励、安全管理先进集体评比等活动,激发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并促进安全管理竞争机制的形成。

(2)使安全改善变成每个部门、每个员工自觉的行为,形成一个自觉地自我改善、主动地相互促进改善的企业安全文化。利用年底对平时存在不能解决隐患统一组织完善。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现状及管理策略 篇3

1.我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可以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当前建筑领域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严峻,事故的危机充斥于安全的管理之中。现场安全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全国各地發生的施工工伤事故和特大伤亡事故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建筑施工的安全势态仍然非常严峻。目前我国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1从政府方面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适合市场经济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

(2)法律法规多而不全,执行力不够。

(3)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滞后,管理出现真空。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与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分开。

1.2从施工企业方面来看主要包括

(1)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不明、奖罚不严、制度不健全,即使有制度,也是流于形式,不能严格落实;项目经理只抓生产,不顾安全,更有甚者对上级部门查出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彻底整改。

(2)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被精简、合并,专职安全员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很多安全员技术素质差,对安全管理略知皮毛,既无监督管理职能,又不能履行职责。

(3)信贷调控效果显现,资金来源进一步呈现多元化。现在有不少工程是挂靠的,工程项目部为了减少开支,降低成本,管理人员并不齐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随意性很大,管理水平很低。

(4)安全教育不落实。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及时、不落实,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需要,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差,违章作业的现象严重,多数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

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2.1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观念

安全工作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始末,贯穿于工期、质量和技术的任一要素之中。因此,建设主管机构和建筑单位应统一思想,应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将安全生产作为工程施工最主要的工作来抓。

2.2提高企业领导对建筑安全生产的认识

企业领导对安全工作有高度的认识,对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培训,迫使企业领导者把安全工作真正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做到行动上时时处处重视安全生产。

2.3加强施工队伍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安全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要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安全业务素质,增强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人的行为,实行规范化作业,杜绝工作凭感觉、靠经验,使施工人员形成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习惯。

(1)要重视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培训教育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防止搞形式走过场,不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2)抓好特殊工种和临时工的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临时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

(3)要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保证施工生产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工序管理,推行超前防范,杜绝施工中的盲目性。

(4)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采取正面教育和寓教于乐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

(5)通过深入理论研究使建筑安全管理科学化。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重视理论研究,使理论结合实践,指导时间,从而使安全管理走上科学化的道路。加强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制度。根据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特点,制定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把施工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进行层层分解到基层,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

3.完善政府建筑安全监管措施

(1)建立安全防护临时设施费用专款专用制度。

必须建立为安全生产提供费用的保障机制,在工程施工招投标时,安全费用不得进入竞价,不得压缩。在施工中,监理、建设等单位及有关建筑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做到安全费用及时到位,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2)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构及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机构。

(3)改进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采用动态跟踪抽查与专人定点负责制相结合的方法。在办理安监手续时,为该工地指定一名安监员,负责对该工地的安全监督交底、平时技术指导及监督现场安全教育与防护措施的实施。对该工地文明施工、安全防护水平的评定,则由站领导带队进行动态跟踪抽查。这种一人定点服务,集体动态打分评定的方法,既解决了工地现场安全员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指导培养了企业、项目部的安全员,又确保了安全检查的公正公平,廉洁执法。

4.结论

新时期桥梁安全管理策略 篇4

我国是世界桥梁大国, 据统计, 至2008年末我国有公路405.7万公里, 有公路桥56.36万座243.99万延米。在各种桥型桥梁领域中, 我国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国跨大江大河、跨海大桥的质量和安全性是毋庸质疑的, 但是从总体而言我国公路桥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存在较多安全隐患问题, 当前探讨我国桥梁安全管理问题及策略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桥梁安全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如何管理好现有桥梁, 保持桥梁的完好工作状态, 保障桥梁的行车安全, 是摆在各级公路管理部门的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通过对历年桥梁事故的研究分析, 发现在桥梁安全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超负荷问题一方面,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 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剧增, 使桥梁老化、破损日趋严重。

另一方面, 超重车、集装箱车、大吨位车的出现加重了桥梁的负荷, 致使许多公路、桥梁刚刚投入使用不久, 就出现裂缝、桥面板断裂等现象, 加速了桥梁的损坏。特别是一些原设计荷载标准采用的低标准殴计的桥梁。难以适应重载车辆日益增多的需要, 甚至出现超载车辆压垮桥梁的现象。

1.2 设计的错误和缺陷问题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受生产力

水平、自身能力的翩约, 使得桥梁设计理论和设计规范完善和更新缓慢甚至严重滞后。有些桥梁设计上不是很合理, 结构构造处理是很完善, 桥梁在早期运营时其缺陷并不明显。运营一定时间后, 病害逐渐显现出来。另外, 设计时由于缺乏法治观念和科学管理与风险投资意识, 使桥梁寿命周期设计与养护管理的脱节, 设计时没有认真考虑不可预见的飓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使桥梁的安全存在重大的隐患等。

1.3 施工措施不力问题有些桥粱由于受施工质量、施工技术、

施工手段等影响, 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 随着运营时间的增加, 其危害也逐渐在发展。施工措施不力或工艺程序不当, 也包括偷工减料、制造工艺不当及落后、新材料的使用寿命预期不当以及有建筑质量隐患等。

1.4 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1.4.1 没有科学的桥梁设计监督体系。

重庆綦江大桥突然垮塌后, 专家们在调查中迟迟找不到工程设计委托书, 也没有设计专用章, 设计手续不全, 完全可以认定是没有任何资质条件的私人设计。实际上, 设计缺乏监督在国内并不少见。设计控制在部门, 设计方案两三天的时间开个审查会就算通过了, 对于结构性细节处理不再做精细考虑。其实有些设计院问题还是很多的, 由于受地方主义、部门利益的驱使, 一些从来没有设计过大桥的设计院, 居然可以承担大型桥梁的设计工作, 而且能在很短的时间拿出设计图, 别说通过科学设计不断寻求创新的机会, 就是能否保证工程的安全都令人担忧。

1.4.2 施工期间缺乏监控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有的工程在整个施工期, 只安排很少时间派工程师进行检验。还有的工程在新型结构关键施工阶段, 结构工程师却不在现场。在合同文件中, 并没有明确规定工程师务必严密监控施工过程。

1.4.3 工程竣工以后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和监测。

我国由于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操作人员的素质相对较差,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制度不够健全, 规范对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设置水准又相对较低, 已建的工程往往存在较多隐患, 所以更有必要从法制上确定桥梁工程的正常检测要求。

2 新时期桥梁安全管理策略

2.1 施工前安全管理策略施工前整体把握工程概况, 便于施工管理, 预防事故发生。

每项工作都必须在施工前进行全面的了解, 才能确保工程顺利开展。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了解设计要求及细部、节点做法, 弄清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其次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经济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 弄清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最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了解,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熟悉施工图纸, 只是对工程的纸上了解, 这是不够的。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 掌握工程概况, 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这样认真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 有利于更好地实施管理, 落实施工方法, 更好地完善工作。

2.2 施工中安全管理策略

2.2.1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认真审核安全施工方案监理组

内部建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 明确监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监理内容和方法, 编制安全生产监理计划, 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方案进行了审批,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如江苏方山大桥是系杆拱桥结构、铁心桥是悬浇挂篮预应力箱梁。施工技术难度较大, 两个大桥都跨越秦淮河, 跨度比较大, 特别是方山大桥桥高而窄。支架搭设分为三层。存在支架安全和稳定问题。监理会同专家多次审核了施工方案, 确保桥梁和支架的稳定。在挂篮施工中, 对挂篮的安装和拆除也多次审核了施工单位的安全施工方案。在老桥拆除中。认真审核了老桥拆除方案, 对爆破的施工资质提出要求。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好安全应急预案工作。注意高温期间和各季节施工安全。

2.2.2 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的完善先进的施工技术为桥梁向

大跨、轻型、高强、整体方向发展, 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也是桥梁快速、安全施工的可靠保证。装配化施工大大减少了桥梁建造的户外作业, 有效的减少了各种自然条件的干扰。悬臂法施工, 省去了庞大脚手架工程和繁重的人工劳动, 显著降低了劳动强度, 消除了支架安全和变形的疑虑。

2.3 使用阶段的安全管理策略桥梁和人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推

移发生老化、病变, 如果不及时进行维修加固, 则会影响桥梁的结构安全、缩短其使用寿命, 甚至发生倒塌事故。

大家都比较重视桥梁施工阶段的安全问题, 一般会采取很多有利措施保证桥梁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但在桥梁使用阶段, 桥梁潜在的损伤, 人用自己的感官难以觉察, 往往被忽视。这种“暗伤” (潜在的损伤) 逐渐加剧, 对桥梁的危害加大, 终结桥梁的使用寿命甚至促使桥梁发生突发的坍塌事故。而桥梁倒塌事故大多也是发生在桥梁的使用阶段。故在桥梁的使用阶段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养护的力度是必须的且迫在眉睫。

为了使桥梁在使用阶段的安全管理具有可行性、合理性, 可以对大跨度的桥梁和中小跨度的桥梁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即:对大跨径的桥梁采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进行安全管理, 而对中小跨径的桥梁采用桥梁安全性能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艾光建.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管理问题研究[J].管理视野.2007. (5) .

[2]马福春.加强超载管理, 确保桥梁安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 (3) .

管理安全策略 篇5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安全文化在泌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策略与效果。方法选取该院12月—12月期间收治的114例泌尿科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患者)与实验组(57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了安全文化护理管理与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74%、82.46%,两组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文化措施在泌尿科中实施有效促进了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护理质量以及风险处理能力的显著提升,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泌尿科护理人员能够有效避免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水平,安全文化在泌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泌尿科;安全文化;应用策略;临床效果

安全文化主要是指文化内容将安全作为核心与目的,安全文化方向是同一机构内所有工作人员及其对待安全的价值趋向、共同态度以及信仰等组织行为,患者安全是整个医疗护理管理中最关键的内容与最重要目标,科室内部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促进其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的重要措施[1]。安全文化建设是患者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与灵魂,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身心安全,对科室安全管理成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现阶段人们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加上经济意识、法制意识以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对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3]。该研究选取该院月—2012月期间收治的114例泌尿科患者,实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安全文化护理管理与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14例泌尿科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人数为30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7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45.23±5.39)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人数为31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6例;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44.84±5.2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泌尿科的临床诊断标准,该研究得到患者、家属的许可及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安全文化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知识及操作培训,对护理流程及各项护理制度给予全面掌握,确保护理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安全管理目标展开护理工作,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安全评估,并持续性改进需要整改的内容,按照管理目标要求对自身行为给予约束[4]。②对安全文化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泌尿科护士长需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安全文化的基础法律法规知识给予学习,包含了《护理质量标准》《护理安全管理》《护士管理办法》《护理应急预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知识的学习,促进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的提升,并且要强调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保险防范意识以及防范于未然意识的提升[5]。组织护理人员对各护理报警事件、危机事件的学习与分析,剖析案例并进行处置演练,实现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应急能力的提高。③业务技能培训。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与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提升自身的紧急情况处理能力、敏锐的判断力与观察力,面对危重患者才能够沉着冷静,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科室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业务基础知识,包含专科知识、风险事件处理方法、危重患者护理内容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分类分批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6]。④风险的识别与规避。因为泌尿科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极易出现多种不安全事件,基于此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发病规律给予全面掌握,并对患者细微病情变化给予全面仔细的观察与评估,准确判断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对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予认真评估[7]。

1.3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多种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且多种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按照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情况的满意程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并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与不满意3个层次。十分满意:得分≥90分,满意:得分80~89分,不满意:得分<8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满意度越高。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度+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人数为25例(43.86%),有效人数为22例(38.60%),无效人数为10例(17.54%),治疗总有效率为82.46%,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人数为28例(49.12%),有效人数为26例(45.61%),无效人数为3例(5.26%),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两组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357,P=0.008)。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十分满意为25例(43.86%),满意为21例(36.84%),不满意为11例(19.30%),总满意度为80.70%,实验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十分满意为32例(56.14%),满意为24例(42.11%),不满意为1例(1.75%),总满意度为98.25%,两组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3584,P=0.007)。

3讨论

护理安全观念是指护理人员所掌握的护理安全观念,安全文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泌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能够有效规避护理管理风险的发生,促进整个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水平的提升[8]。在泌尿科护理工作中通过对安全文化的`倡导,促进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及应急能力的增强,塑造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态度与作风,最终实现科室内部护理工作的诚信、安全、规范[9]。泌尿科护理管理中安全文化的应用需要护理人员的协作,团队协作在泌尿科护理中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因此科室必须对护理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给予鼓励与培养,倡导其能够在繁忙工作中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有效对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与缺陷进行弥补,防止出现护理差错[10]。护理人员之间需要高度信任,护士长需要对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进行指导,包括护理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说话的语气、健康教育方法以及谈话的方式,并且定期组织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交流沟通培训活动。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114例泌尿科患者,实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了安全文化护理管理与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安全文化措施在泌尿科中实施,有效促进了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护理质量以及风险处理能力的显著提升,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促进其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与整改,泌尿科护理人员能够有效避免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水平,安全文化在泌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伯艳,薛柏余,李雪娇.护理程序在预防老年患者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8(12):27-28,67.

[2]赵燕,金秀萍,张美英,等.4例重症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45(5):468-469.

[3]彭秀晴,郭明珂,刘廷江,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腹腔镜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52-1354.

[4]王英.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在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14(13):120-121,124.

[5]郑娟如,张永海,吴丹燕,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后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7,38(1):159-161.

[6]徐寅,杨如美,顾美珍,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泌尿外科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当代护士,(10中旬刊):10-11.

[7]胡蓉,刘晓芳,向冬香,等.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6,8(5):444-446.

[8]蒙小琴,彭晓晖,邓琴,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泌尿外科术后置入双J管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7):974-976.

[9]胡艳香.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6):217,221.

[10]庄蓉君.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在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4):81-82.

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探讨 篇6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镇中不断涌现出来。随之而来的深基坑支护工程也越来越多,周围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支护方案,施工难度要求很高。在深基坑支护中,安全管理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据建设部2012年~2013年事故统计,坍塌事故是继高空落物事故之后第二大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本文就深基坑施工质量管理、安全防护策略做了一些详细说明,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建议和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质量管理;安全防护

一、工程概况

1.1项目概况:某项目由两栋主楼(A座、B座)、裙楼和地下室组成,占地面积6236.39m2,建筑总面积72895.53m2,地下部分建筑面积16241.70m2,地上部分建筑面积55372.83m2。地下室为2层整体现浇结构,平面尺寸为68.46m×118.86m。

1.2地质概况:基坑平均开挖深度为8.3m,基坑底标高▽1824.40,基坑类别为二级基坑。高程▽1832.3~▽1829.5段为①层人工填土;▽1829.5~▽1824.6段为②1层、②2层粉质粘土;▽1824.6~▽1812.1段为③1层、③2层、③3层泥岩。地下水埋深在地面下1.0m~3.9m范围,标高在▽1832.3~▽1828.4。

1.3基坑周边概况:基坑南面为15层(含3层裙楼)大酒店,主楼部分基础为桩基础,裙楼为浅基础;北面和西面为7层楼学校,基础为浅基,紧邻基坑开挖线有2个下埋式废弃水池。

1.4支护方案概况:基坑支护方案为φ400 L=7.5m @0.4m高压旋喷止水桩+φ800 L=12m @1.6m人工挖孔灌注桩+φ48 L=8m @1.7m钢管锚杆,外加边坡面挂φ8@200×200双向钢筋网片喷射100厚C20细石砼防护。

二、深基坑主要破坏形式

目前在我国深基坑主要破坏形式有:①支撑围护结构破坏。②纵坡失稳、基底滑动破坏。③渗漏、涌砂导致水土流失。④承压水顶破土层破坏。⑤坑底隆起导致基坑倾覆破坏。⑥坑壁整体失稳破坏。

三、深基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基坑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前深入了解地质特性与周边环境。详细的地质资料是深基坑设计、施工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支护方案,地质条件不同,方案的安全度也不同。在深基坑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深入了解建筑场地与周边环境,地表至基坑底面下一定范围内地质结构、岩土性状及渗透系数等地质参数。特别是土方开挖过程中,若发现实际开挖所揭露的地质条件与设计所参考的地质资料有异,应及时向设计反映,必要时采取补强措施。

3.2支护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坑施工的安全。本案例基坑支护结构为:高压旋喷止水桩+人工挖孔灌注桩+钢管锚杆+双向钢筋网片喷射细石砼防护,是否按设计要求、规范、标准进行支护结构施工及每道工序的检验,是支护结构施工的关键,支护结构必须按要求控制每个细节,确保在基坑土方开挖中不沉、不渗漏、不发生重大变形。

3.3深基坑支护中降水措施

降水是深基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措施,降水可以改善土方开挖,边坡修整的施工条件,更重要的是提高土体抗剪强度。降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深基坑变形的大小。

3.4基坑开挖控制措施

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以缩短开挖时间,减少变形为控制目标。防止基坑土体纵向滑移,可采取以下措施:①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排水措施。②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③坡顶严禁堆积荷载,坡顶不允许设置便道。

3.5基坑工程检测管理

理论研究、实践经验和检测相结合是指导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正确途径。对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以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

四、深基坑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4.1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根据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法律法规、标准和文件,对于达到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本案例深基坑除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外,还应组织专家论证。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具有针对性,可实施性,方案能否正确指导施工,是施工安全的有效保证。专项方案编制、审核程序: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制 → 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 → 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修改方案 → 方案交底 → 组织实施。专项方案编制内容: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部署,施工工艺参数,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4.2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这是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签订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状及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项目部各级人员安全责任,进一步完善落实企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4.3施工队的选择,工人进场前培训、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4.3.1施工队选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这一点很重要。合同双方按签订的合同、书面承诺、图纸及现行规范进行施工,按完成验收合格的分部分项工程支付工程进度款,并不是现在市场上存在的无论多低都可以干,工程接下了就不断的要钱,拖工期,诚信缺失。所以,施工队应选择在市场上知名度高、口碑好、资质等级符合工程要求、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企业。

4.3.2对每一位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都应进行进场前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对企业文化、劳动纪律、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技能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作业。对特殊工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4.4加强日常的检查和监督管理

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日常的施工安全检查和监督中,严格执行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于深基坑而言,必须做好基坑变形监测工作,定期、不定期观察周围建筑是否产生裂缝、周围地面是否发生异常情况,而且要使用必要的仪器、工具观察支护结构的位移,周边的沉降度,并建立一套相关的数据库,分析其数据的规律,突变原因等。

4.5建立和完善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深基坑施工专业性强,施工技术复杂、难度大,属于风险高发项目,容易引起群死群伤等较大事故。针对深基坑施工的特点,施工企业应当根据工种、工序,有针对性的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做到有所防备,有所准备。

五、结束语

深基坑防护技术发展很快,但相应的安全技术发展缓慢,安全管理作为深基坑支护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今后会逐步得到加强,完善和规范。虽然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但只要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制度的建设,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范,规程和按审批后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反馈,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参考文献:

[1]邱雄伟.浅谈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1)

[2]方先和.建筑施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篇7

关键词:网络信息,问题处理,管理策略,安全措施

网络的使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 也使得人们的视野更加宽广, 甚至使事业蒸蒸日上, 在网络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严重后果。例如:加密数据的损失以及安全系统的崩溃等, 因此解决网络安全隐患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网络信息安全的具体描述

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 人们并不关注网络, 更不了解何为网络信息安全, 但随着电脑的普及, 网络深入人心, 网络信息安全愈发受到重视。但何为网络信息安全, 其实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 因为不同的领域或国家有不同的规定。同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也更深一步, 再加上现有网络信息不光只是单纯的信息, 还混合人和技术, 所以现代信息安全更加严谨、慎重。本文所说的信息安全一般是指一个独立国家的社会信息化状态及其信息技术不受到外来的影响与侵害。所以要确定信息是否安全就要充分了解信息所在的这个传递载体及网络, 同时也要明白信息安全本身的具体特性。信息安全的特性有: (1) 完整性。即信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存在任何的破坏遗漏等现象。 (2) 可用性。即所属信息是完全合法的。 (3) 保密性、可控性。即授权方可以有效控制信息的去向等。 (4) 可靠性。即信息真实质量保证受到客户认可。简单来说, 信息安全就是在保证信息安全不损坏的基础上传输到指定地点。

2 常见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分为2类:一种针对信息本身的安全, 另一种针对传输载体网络的安全。任何一种都会造成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综合来看, 主要分为人为影响和软件或是系统本身存在的不足。人为影响有无意识行为, 如操作出问题或者不会使用随意与人共享密码等;恶意攻击行为, 主要代表是电脑黑客的存在, 如利用编写的病毒程序刻意攻击用户电脑, 或是在客户正常使用时, 对信息进行拦截等。现有情况下, 对网络信息安全传输的影响方式主要有信息的拦截破译、信息的伪造、信息的中断和信息的篡改。主要信息出现一丁点的纰漏都不能保证其完整性, 所以都会造成信息安全问题。

3 现有维护网络安全的技术

3.1 “防火墙”安全保障技术

防火墙是一个针对多个网络中访问权限控制的网络设备, 主要为了保护本地网络安全不受外来网络攻击。简单地说, 防火墙就像二极管, 对己方网络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 而对外来网络则详细检查, 在确保信息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允许进入, 若不安全则会阻止进入。相对地, 防火墙也存在特有属性:首先是针对数据的双向筛选, 即不仅是从外部网络进来的数据要审查, 内部网络流出的数据也同样要接受审查。其次, 符合规定的信息数据才能通过。再有, 具有防侵入作用, 即在未知来源的软件或是数据进入时会自动阻止, 防止攻击原有网络信息。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当然, 防火墙技术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是在使用防火墙时会对网速等造成影响, 所以在使用防火墙技术前应考虑清楚是否要安装。

3.2 针对数据的加密技术

数据尤其是一些机密的数据非常重要, 所以要重视数据的安全, 而加密技术的产生就是为了保证数据不被窃取或者销毁。数据加密就像是为数据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加上一把锁。只有使用者才拥有打开保护数据的锁的钥匙, 而其他非法者都没办法解读其中的数据。一般数据加密有2种:即线路加密和端对端加密。2种方法的区别就在于一种是针对传输线路进行加密, 而另一种则是在端的两头加密。具体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就是加密解密密钥, 这种加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操作过程, 但其安全性就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非对称加密就是一对密钥一个负责加密另一个负责解密, 2个密钥不一样, 这样提高了数据安全性, 因为要想破译加密数据就要同时解读2个密钥, 相对地, 难度就会增加很多。其中非对称加密的典型代表就是数字签名, 通过“签名”对数据进行加密, 在通过给定密钥解读签名来达到解锁数据。

其中最主要的是密钥, 因此对于密钥的管理就很重要。无论是从其产生作用到最后销毁都要严格管理。对于对称型密钥来说, 只要买卖双方达成共识, 互相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保密性, 就能使对称加密过程更加简单, 同时还使原有的难以区分的问题得到解决。

3.3 控制访问权限的技术

顾名思义就是对所有的要求访问的用户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对应的权限控制, 对于那些带有恶意的用户杜绝访问, 减少了本地网络信息的泄漏, 更好地保护了信息的完整性。该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也是网络中比较基础的保护方式。但是, 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如没有阻止被授权组织的能力。现今主要常见的控制访问权限的技术有: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及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所谓自主访问控制即现有信息所属者拥有想让谁能访问的设置权限, 即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设置。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过滤出一些不安全因素。再有, 为保护个人信息等还可以自行设定额外的保护锁, 就像腾讯QQ中空间相册可以有选择的另行设定密码是一个道理。而强制访问控制就是不受用户控制的, 直接听命于生产方的那些。通俗来说就像你买一台电脑, 电脑本身有很多系统是买来就带有的, 且自己无法更改或删除的, 这些系统就称为强制访问权限。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就是根据各部分数据或信息的不同, 将之指定为不同的角色, 在使用时直接根据角色的不同选择对应的访问权限, 从而达到控制权限的效果。区别于常见类型的主要是中间角色的加入。

认识到了所谓的访问控制, 不得不看看访问控制机制又是怎样工作的。常见的技术支持有入网访问控制, 就是对于登录使用时的权限控制;权限控制, 即设定所拥有数据信息哪些能被访问, 哪些不能被访问的技术;目录级安全控制, 即在一定的级别区间内只能对此区间的数据等起到效果, 没办法越级控制;属性安全控制, 服务器安全控制, 一般可锁定服务台或是锁定登录时间, 只能在规定时间登录。这样就能有效保护数据安全不被破坏。

3.4 虚拟网专业技术

就目前来看, 针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最有效的就是虚拟专用网技术的研发, 所谓虚拟专用网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公共网络中建立一个专用的信息通道, 使得所需传递的信息能够安全的传递。

3.5 针对是否有入侵现象的检测系统

就是随时随地对网络信息进行保护防范作用, 及时检测是否有不安全因素的闯入, 保证信息的安全。其操作流程是:首先对安全行为进行分析了解, 然后查看系统各部分是否有漏洞, 再扫描到已有攻击时应作出提醒, 并将其记录在案, 最后看所传输数据是否安全完整等。

当然, 还有很多维护网络安全的技术如身份认证技术、安全隔离技术等, 正因为这些技术的存在才能使现在网络信息的安全。

4 频发网络安全事故及其应对策略

由于网络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总是伴有漏洞的产生, 而漏洞不能及时安装补丁加以修复, 往往会遭受网络攻击, 但是网络攻击又有很多种攻击方法, 有拒绝服务的攻击, 就是攻击者使计算机不能正常提供服务, 此类攻击一般伴有特定现象如被攻击对象中有很多TCP连接在运行, 或是网速被拖慢导致无法有效与外界沟通交流等。还有利用型的攻击, 对于此类攻击一般采用设置晦涩的口令或是下载安装特洛伊木马等方式来预防。再有就是收集信息类的攻击, 其主要包括信息扫描技术即专门针对网络地址, 连接端口的扫描并根据反响映射来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技术总和;对于体系结构的试探检测, 最后是利用不同的信息服务。还有就是利用虚假信息来进行有效攻击的手段, 像虚假的邮件、系统软件等。

在网络安全事件多发的时候, 为保证信息安全性就一定要进行有效的防治。首先要随时预防病毒的进入, 对于重要数据信息要及时进行备份与恢复, 要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对木马病毒的防治上, 应首先认识到病毒侵入的常见表现, 有运行速度变慢, 莫名的死机或是有异常的电脑显示等。其次就是要安装杀毒软件。再有就是要把各个磁盘里的无用东西进行彻底的清除, 最后则是把各系统硬盘中的垃圾等无用的东西清理掉, 保证电脑的通畅运行, 这样才能减少病毒藏匿于各垃圾软件中的概率, 只有将这些无用软件都清理掉才能有效防止病毒的入侵, 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

5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随着科技的进步, 使用网络的人也越来越多, 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的人也越来越多, 此时的网络不单只是娱乐休闲的代名词, 网络中所传输的信息更加重要, 上至国家要事, 下至百姓生活都与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网络安全就成为关注的重点。只有网络安全, 网络中所传输的重要信息才能获得好的保证, 才能使社会和谐, 国泰民安。

基于此, 应针对现在网络中存在的潜在威胁及常见漏洞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式, 借此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首先, 应从国家层面重视网络安全, 制定有效的政策制度来规范网络运行及保证网络环境。但网络问题又是千奇百怪的, 所以需要政府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 并提高网络防御力。只有网络环境安全健康了, 信息安全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其次, 应针对网络的使用者, 即深刻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购买电脑设备时就应该保证其质量, 不要贪图便宜吃大亏, 还有就是在买入设备后一定要及时下载安装防毒杀毒软件, 预防病毒的入侵, 保证网络环境的干净。再有就是要及时清理电脑各硬盘磁盘中不使用的软件安装包等, 保证电脑的运行, 也减少病毒的藏匿。

最后, 网络系统的开发者应认真编写系统程序, 减少系统漏洞的产生, 这样就能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6 结语

综上所述, 现在有很多针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科技, 减少了网络问题, 而且更多的新科技也在研发中。也就是说, 网络安全问题的加强指日可待, 但就目前来说, 只要从各个方面提高保护意识, 就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安全性。只有保证网络安全, 人们才能更加放心地使用网络创造更多的财富与文明, 使这个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使国家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蒋耀平, 李一军, 王海伟.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战略规划的国际比较研究[J].管理科学, 2004 (1) :66-71.

[2]华涛.网络信息安全与全球化时代信息安全国际体质的建立——关于微软视窗系统暗含NSA秘钥事件的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3) :89-91.

[3]郑加峰.浅谈互联网安全与信息加密技术[J].情报探索, 2012 (1) :68-69.

[4]黄世权.网络安全及其基本方案解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12) :240-241.

[5]张正兰, 许建.基于PKI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架构及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4 (1) :79-81.

[6]赵秦.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14) :36-38.

[7].张明光.电子商务安全体系的探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1 (2) :93-96.

[8]李明.一种基于身份的可认证群组密钥协商方案[J].计算机工程, 2009 (20) :1-2.

[9]李联.信息安全中的DES加密算法[J].现代电子技术, 2012 (9) :18-20.

航道安全及维护管理策略探索 篇8

一、我国航道环境的现状分析

水路运输作为我国重要运输方式之一, 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推动沿海沿江地区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水路运输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者, 鉴于此,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水路运输的建设与发展。其中, 天然航道是我国内河航运的主要形式, 随着对航运业重视度的提高, 国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治河工程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益。我国内河航道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黑龙江、黄河、淮河、钱塘江以及海河流域。近年来,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步伐, 我国船舶逐渐大型化和专业化, 我国港口航道的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 一大批扩建与新建航道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这就导致了涉水工程与通航安全之间矛盾的产生, 航道安全成为影响目前与未来水运行业的新问题。

二、航道安全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航道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影响着船舶的航行安全, 航道安全维护管理能有效排除或避免航道所存在的危险因素, 或最大程度将风险降至可控的安全范围。大致来说, 航道安全主要面临着三类威胁: 一是遭遇冰山、触礁、飓风等意外或天灾; 二是人为因素如被袭击或骚扰等; 三是船舶中船员的操作失误等。我国内河航道因成本较低、环保性较强且可持续发展性而成为货运的主要承载方式。对内河航道进行安全维护管理主要包括水文测验、浅滩航道维护测量以及长河段航道图的测绘工作, 这是保证航运安全的重要内容。其中对于弯曲狭窄的河段进行维护管理、通过适当的改善工程来消除障碍因素或者设立滩站来助航等手段能有效保证通行船舶的航行安全性, 在提高航道安全能力的同时防止资源损失或水域污染等, 使我国航道所在区域的水质更清洁健康、航行更安全经济。

三、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对航道安全工作的作用

所谓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 是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 ( 简称NSM规则) 为指导原则, 并结合我国各航道管理维护特点, 将系统论原理用于航道维护、船舶安全和防止污染管理中去, 并将船、岸的安全和防污染各要素进行系统联系, 对各管理和操作环节通过过程控制来实现目标明确、责权分明、程序严谨、操作规范、记录齐全、不断改进的结构化、文件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对航道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仅确保了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提高了运用效益, 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持续稳定地进行安全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一) 结构化和文件化的完整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了降低事故发生风险的目标。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使航道管理工作由以前季节性突击检查、任务性应对的阶段性管理转变为制度化的长效管理, 这就将被动的事故处理更改为主动的对事故和风险的预防, 实现了过程航运全过程安全化。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大大降低了事故风险发生率, 从而有效保障了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和安全防污染目标。

( 二) 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水运的一线职工只有真正明白程序, 对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条件进行有效控制才能避免事故, 挽回损失。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使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 三) 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促进了我国航道安全管理水平。针对不同的航道特点所进行的航道维护环球管理使各航道工作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大大提高, 其操作技能的提高和船舶结构的调整都保证了航道应急能力, 这对促进我国航道维护事业的安全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推进作用。

四、我国航道安全及维护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就目前我国各水域的航道安全维护管理工作现状来看, 一部分单位对实施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提高, 由于其习惯于传统管理手段而无法认真执行体系既有规定。另外, 由于体系化管理在实践中运用时间较短而使得多数安全管理人员对其理解较浅, 以及实际航道管理中与体系化管理存有偏差等因素, 均是当前面临的问题。鉴于此, 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希望我国的航道安全及维护管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 一) 完善并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建立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保证系统。分析以前航运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难度较大的原因, 其根本在于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过程中没有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整个过程中多是惩罚机制而未设立合理的鼓励机制, 这就很难从各个方面来调动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主动性, 进而使安全责任制无法真正得到落实。对此可对惩罚力度与奖励标准进行重新研究设定, 并将安全管理进行责任划分, 同时落实到相关部门, 实现责任到人。同时, 在安全组织机构合理设置、安全机构职能科学分工、安全管理体制协调高效等原则基础上建立监督管理机构, 实现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及安全生产分级管理, 进而系统全面地建立安全管理组织网络。对相关人员队伍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 以提高其专业素养与政治觉悟。

( 二) 保证专款专用,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投资保障机制。相应的拨款及专款专用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 应提高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障、确保工伤保险来进一步保障人员安全。以准需要、准受益、准投资为基本原则来建立航道安全生产投资保障系统, 并逐渐加大安全生产的投资力度, 进而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 三) 紧抓专项整治工作,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结合航道局航道管理点多线长, 且人多船多的特点, 应紧抓专项整治工作并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通过严格执法来确保专项治理活动取得实效。另外, 对于日常检查要重视,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会议并实施奖惩制度, 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对于隐患要及时整改或采取防范, 杜绝事故的发生。

( 四) 通过开展安全技能理论考试来提高安全文化建设。航道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航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安全管理的灵魂与推动力。航道安全维护与管理中要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作为安全生产理念, 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为基本出发点, 同时积极开展安全技能理论考试, 以此来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就现状而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 一些重大涉水工程明显增多且船舶也逐渐大型化, 加之通航密度的不断增加, 安全隐患与风险也日益突出。只有保证航道安全及维护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才能有效地将航运风险与事故降至最低, 从而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安全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航道维护管理水平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这均与航道安全息息相关。本文结合我国航道现状, 分析了航道安全维护管理的重要性, 并对航道维护安全管理体系在航道安全工作中的推进作用进行了阐述, 同时结合目前我国航道安全维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以期为我国水路运输安全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航道安全,维护管理,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罗良.浅析安全管理体系对航道维护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J].中国水运, 2013, 7

[2]崔凯.如何做好当前航道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学管理, 2014

数字档案的安全管理策略 篇9

关键词:数字档案,安全,管理,策略

1 数字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基于计算机技术特性的档案数据风险

数字档案信息由于其自身特点, 决定了其必须依赖计算机、存贮设备、应用软件系统和网络而存在。目前常用的存贮介质, 如移动硬盘、光盘等, 虽然可以存贮海量信息, 然而存贮条件比较苛刻, 对于磁场、温度、湿度都有严格的要求。而传统的存贮介质, 如胶片、纸张等, 虽然存贮的容量相对较小, 但是存贮的条件相对较低, 可以长期存贮, 其寿命也远远高于数字档案信息。由于数字档案信息必须依赖计算机设备才能进行读取, 因此, 一旦出现硬件故障或者是软件故障, 就无法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读取。常见的故障如服务器故障、网络出错, 磁盘阵列出错、电源断电、系统瘫痪、关键应用发生问题等。此外, 数字档案还受到兼容性的限制, 数字档案经常是在不同软硬件环境下形成的, 彼此之间不能兼容, 格式转化困难, 不利于数据的读取。每当软硬件升级换代时, 就必须解决格式转换的问题, 然而目前计算机语言的更新非常频繁, 并且大部分语言不能彼此兼容, 因此用当前的计算机语言形成的数字档案在将来很可能无法进行读取。

1.2 基于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人为风险

除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特性的档案数据风险, 数字档案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也是要加以重视的一项风险因素。由于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是近些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因此, 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在档案数字化进程中, 从电子文件的形成到归档保存, 都应该有严格规范的程序管理、科学统一的标准体系和业务管理制度, 而现实上却并非如此。一般来说, 档案数据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样就造成了档案管理人员的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 还由于防范数字档案风险的成本较高, 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 很难为了提高数字档案的安全性投入过高的资金。此外, 因为档案管理系统是多用户、多管理的系统, 如果管理不善或者管理人员的操作失误, 很可能导致数字档案载体的损害及误删除、误覆盖、恶意篡改、越权访问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基于自然灾害的档案数据风险

对于那些突发的灾难, 如火灾、雷电、水灾、飓风、地震等, 一旦发生, 其破坏程度非常高, 范围广, 而且几乎没有预见性, 很难进行预防, 因此, 无论是对实体档案还是数字档案来说, 其破坏程度都是难以估量、极具毁灭性的。

2 数字档案安全管理策略

2.1 构建行之有效的数字档案安全管理机制

首先, 要贯彻前端控制思想。在数字档案安全预防措施中, 前端控制是重要内容, 实现事前预防、未雨绸缪, 把灾难控制在萌芽状态。在建设数字档案馆的设计之初, 就要对档案馆的抵御灾难方面的设计重点考虑, 并且合理制定数字档案的操作规程, 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抢救预案等配套措施。为了防止由于软硬件升级过快所带来的读取问题, 在选择设备时, 要选择技术成熟度高的档案管理软件和普及程度高的数字档案存贮介质。对于档案技术力量进行合理配置和储备, 不断地对数字档案运行环境进行优化。通过前端控制的方法, 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字档案保存和维护的稳定性。

其次, 要开展日常维护、灾难备份、恢复和抢救等活动在内的全程管理。全程管理贯穿数字档案整个生命周期, 通过有效的全程管理, 对数字档案安全实现全程监测。

最后, 要对数字档案安全管理机制进行后续监督和评价。划定数字档案安全评价系统的范围, 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对有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 不断地进行改进, 从而提高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提高具体过程的效率, 让数字档案信息更加保密、完整、易于使用。

2.2 加强数字档案管理的人力资源建设

要建立健全安全审查制度、岗位安全考核制度、安全培训制度, 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培训和考核。数字档案是由人来进行管理的, 因此提高档案人员的个人素质、业务能力以及提高安全意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心。只有安全意识提高了, 档案人员才会对数字档案工作真正重视起来, 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于管理操作涉密数字档案信息内容的档案员, 尤其要加强安全保障技术的培训。

2.3 采用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与措施

2.3.1 对数字档案进行异质转换

所谓数字档案的异质转换, 就是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文字、图像、声音等信号, 把数字档案转换成纸质档案、缩微胶卷、声像档案等, 即异质转换或异质备份, 对于重要的数字档案, 这是对其长期、安全防护的有效途径。因为其脱离了数字信号的局限性, 读取时不再过多地依赖设备和技术, 读取方便, 因此适合长期保存。经过异质转换的档案, 脱离电子设备和环境, 信息安全性提高, 不易丢失。信息被"固化"到新的载体上, 不仅避免的人为篡改的可能性, 还可以对母本信息的真实性加以检验, 甚至可以用来作为校正其母本的真实版本或可靠版本,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档案。

2.3.2 对数字档案进行迁移

新型信息存取设备对旧型档案载体的不完全兼容性导致了必须采取数字档案迁移的措施。计算机设备和软件正以飞快的速度进行升级、换代、淘汰, 几年甚至几十年后, 现在使用的设备就会被完全淘汰, 不复生产, 最终消失。以此, 必须处于淘汰期的旧电子档案信息存取设备进行储备, 用于迁移或载体转换时读取旧型档案载体上的信息。此外, 新/旧信息存取接口转换设备也是要考虑的一项, 如IDE/SATA接口转换器, 接口转换设备可以有效延长旧型信息存取设备的生命周期。

2.3.3 对数字档案进行同质备份

建立由数据备份系统、备份数据处理系统和完善的灾难恢复计划组成的备份与恢复系统。天灾人祸的发生难以预见, 但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 将灾害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甚至完全避免。数字档案信息的备份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通常采取静态备份和同步备份相结合的方式。静态备份用以保证历史信息的完整, 可以离线异地保存历史记录。同步备份用以保护当前系统的所有数据, 适用于硬盘数据恢复、网络数据恢复、数据库修复等灾难数据恢复。

2.3.4 加强信息安全新技术的应用

数字档案安全包括很多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完整性即是要防止数字档案信息被篡改或丢失, 安全性则是要防止内容被非法用户获取。电子签名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是保障档案信息内容安全的有效手段。电子签名技术能够可靠地保证自形成时起, 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目前最成熟的电子签名技术就是“数字签章”;加密技术主要涉及加密、解密算法和密匙, 数据加密技术可以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综上所述,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建设是一个多角度、动态、连续的系统工程。数字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的问题多种多样、层出不穷, 只有加强重视, 时刻提高警惕, 避免麻痹大意, 才能确保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同时还要加强管理的创新, 在技术上不断更新, 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 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数字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海峰.浅析数字档案信息长期安全保管策略[J].兰台世界, 2009 (22) .

[2]张美芳, 黄丽华, 金彤.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档案, 2010 (4) .

油田车辆的安全管理策略 篇10

关键词:油田,车辆,安全管理,对策

油田车辆的安全管理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油田企业的发展, 因此加强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因此, 车辆运输作为油田企业的重要的生产辅助单位, 必须有效做好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 全力降低车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企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结合油田企业车辆运输业的实际情况, 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

1 坚持以人为本, 做好油田车辆安全防范工作

道路运输业作为一种高风险行业, 必须有效做好安全事故的风险防范工作, 尽力避免事故隐患发生, 才能保证运输业的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安全防范的关键是人的防范。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可以看出, 其更为突出“以人为本”精神, 强调人的生命价值, 确立了人的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而针对石油企业而言, 车辆安全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1.1 根据源头抓好安全管理

首先要做好车辆的日常检查工作, 要把车辆的安全性能状况作为其检查重点, 避免车辆带病上路行驶;其次要从源头上也即驾驶员身上加强安全管理, 完善针对驾驶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严格培训考试等各个环节, 全面提高驾驶员的综合素质。

1.2 做好典型案例研究分析

搜集近年发生的重特大典型交通事故, 并组织职工针对这些事故开展探讨分析, 寻找事故的隐藏点, 吸取事故的严峻教训, 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 做好交通安全形势的分析, 针对现实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治, 从而防患于未然。并且要结合油田实际, 制定车辆安全应急预案, 认真落实到位, 从而全面提高职工针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变能力。

1.3 创新安全教育管理方式

要创新安全教育管理新方式, 例如针对一线值班人员, 可以通过设立“流动安全小讲台”的形式, 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带、帮、学教育模式,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管理模式上可以把一线值班的班组人员根据值班区域合理划分, 建制临时的“编外班组”, 队上指定能力素质强的专人负责, 通过与值班人员签订《安全承诺书》, 有效规范值班人员的值班行为。

2 严格加强管理, 完善油田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车辆安全的基础和关键。要逐步形成完善的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通过制度管人, 按照程序办事, 使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2.1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目标管理、教育培训、事故管理考核等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约束和管理驾驶员在运输工作中的违章现象。运输部门每年年初应确定岗位责任制, 根据岗位把相关任务与措施进行分解落实, 把安全考核与工资效益相结合, 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并且, 企业主要责任人与分管部门责任人、企业与部门、部门与岗位责任人之间要逐层签订责任书, 确保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2.2 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管理

企业要开展安全例会制度等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管理。车辆运输部门必须坚持安全例会制度, 其具体内容形式可以灵活掌握, 例如开展交通法律法规学习、重大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等, 通过例会研究落实相关措施, 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同时也可由班组长以及驾驶员传授经验教训, 共同探讨学习等。

2.3 提高职工安全教育水平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是有效提高企业职工安全意识以及安全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油田近年来的交通安全事故可知, 驾驶员违章驾驶引发的事故占据较大比例。所以车辆运输部门需要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来有效预防交通事故以及提高驾驶员综合素质。作为车辆管理干部要做到全面掌握每名驾驶员的个性特点、身体状况、驾驶习惯等内容, 并针对每名驾驶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从而有效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 避免因驾驶员个人原因而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3 发挥班组作用, 形成油田车辆安全管理效能

油田企业中, 班组发挥着生产单元及工作落脚点的重要作用。因此, 班组管理效能的提高对于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减少各类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石油企业中值班车辆相对分散, 点多面广, 车辆管理干部无法针对每名驾驶员一对一地开展工作。此时班组即可有效发挥作用, 通过班组长就能够在班组会时间把近期工作安排、安全制度、管理理念等向值班司机进行有效传达。因此可以说, 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基层单位的车辆管理水平高低。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班组的安全管理效能。

3.1 提高班组队伍综合素质

班组长作为班组带头人, 其自身能力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班组发展。因此, 必须挑选优秀职工担任班组干部工。班组干部选任应实行公开竞选制度与个人自荐、民主推荐、组织调研有机结合, 使挑选出的班组长既要有群众基础, 工作能力, 同时也要善于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积极挖掘班组成员的潜力素质, 在职工中具有较高威信。

3.2 形成班组约束激励机制

开展班组建设时, 应积极开展引入“节油降耗”、“服务争先”等争先创优的约束激励机制, 做到奖惩分明, 从而提高大家的竞争意识, 深入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服务理念。

3.3 培养优秀班组干部人才

要全面提高班组长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企业要加强班组长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岗位交流等工作。通过开展班组长素质教育培训、企业管理知识培训等, 使班组长明确自身责任, 增强职业技能。企业还要做好对班组长的考评工作, 使其在工作中形成压力和动力, 从而促进班组管理效能的提高。

4 结论

总之, 油田车辆的安全管理应长抓不懈, 因为其关系到职工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也影响到油田企业的生产安全。所以, 油田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 坚持以人为本, 做好油田车辆安全防范工作;严格加强管理, 完善油田车辆安全管理制度;发挥班组作用, 形成油田车辆安全管理效能。

参考文献

[1]杨彦海, 郝利民.油田压裂施工车辆的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 2011 (1) .

[2]廖永远.打造石油安全文化努力实现安全发展[J].中国石油企业, 2008 (6) .

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策略浅析 篇11

【关键词】病毒 ; 安全 ; 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288-02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给人类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进步,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源共享与信息共享,然而这种便利的背后却危机重重,在一些个人主义、利益驱动的因素影响下,一些计算机爱好者、黑客群体等通过技术对一些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攻击与破坏,使一些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攻击与破坏,极大的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对一些计算机存储信息的安全构成了威胁,本文将以计算机机房为例,重点分析计算机机房信息系统中容易出现的漏洞,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计算机机房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计算机机房是该部门计算机的管理中心,管理着本部门的计算机,机房服务器的系统安全是该部门其他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保障。如果计算机机房的安全出了问题,则对该部门的信息安全就构成了威胁。比如,如果学校的计算机机房受到了攻击,则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就受到了影响,这样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对学校的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黑客技术也随着发展,一些黑客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则通过黑客技术对计算机机房“下手”,导致计算机机房受到攻击,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例如:2007年12月4日,一家著名网站计算机机房的多个服务器突然同时瘫痪,正在上网的100余万网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损失大约19万元。经查,这是一个网络黑客所为,据介绍,事情的起因是黑客索要“ID靓号”遭拒。“所谓‘靓号,就是有特点的ID名字,有点类似于现实中的‘吉祥车牌号。”

二、计算机机房容易出现的安全漏洞分析

1.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的漏洞

计算机软件和网络设备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这些漏洞包括许多方面,例如:我们熟知的聊天工具腾迅QQ,文件下载工具迅雷、传输软件CuteFTP、FlashFXP,浏览器软件如微软发行的IE,办公软件如微软发行的office等,这些应用软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漏洞,这就可能导致和招致网络攻击。另外,我们平时使用的各种操作系统也存在大量漏洞,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微软发行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其存在RPC远程任意代码执行漏洞等,Unix系列的系统中存在着大量可导致缓冲器溢出的漏洞,RedHat系统中同样存在着通过远程溢出来获得root权限的漏洞等,在因特网中提供服务的各种服务器中,其漏洞的数量和可能招致的危害更为严重。不论是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FTP服务器,还是数据库服务器以及流媒体服务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可能招致网络攻击的安全漏洞。另外,网络脚本语言的设计缺陷及不规范使用,更导致了因特网的安全状况雪上加霜。

2.计算机病毒肆虐

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传播极快,危害极大,防不胜防。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多,计算机机房随时都经受着计算机病毒的侵袭,一个文件的下载,一次U盘的使用,一个不知名网站的访问,一次不经意的点击都可能导致计算机中毒,从而对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造成影响。

病毒的传播方式是如果网络中一台计算机受到病毒的侵害,则可能以这台计算机为源头,使得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也遭受病毒侵害,计算机如果遭受病毒的侵害,计算机系统有可能遭受破坏,计算机的应用程序、计算机数据等都要遭受破坏,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后果。最严重的后果是计算机机房网络系统瘫痪,计算机数据和文件被完全破坏,彻底失去作用。

三、计算机机房安全管理策略

1.建立完善的防病毒系统

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利用系统自身漏洞进入网络呢?这是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要首先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要首先树立积极防御的技术理念,定期对计算机系统、邮件系统及其他程序进行升级。在机房服务器上安装基于Internet的病毒在线扫描软件;安装基于单机的杀毒软件;如瑞星、金山等。机房服务器要安装防火墙,采用基于客户端的个人防火墙,并对防火墙及时进行更新升级。定期通过最新的漏洞扫描工具对系统进行扫描,及时发现漏洞并及时进行修复,以求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管理员要根据需要制定自动的程序补丁管理策略。例如:通过对客户端系统及软件情况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补丁定制下载,对机房计算机实行分组管理、安装相应的补丁。与此同时,要时刻关注系统软件提供商发布的漏洞信息,对最新发布的漏洞要及时安装补丁。安装网络防毒客户端户不允许关闭、删除或者禁用。限制使用来路不明的磁盘,针对一些移动存储设备进行数据拷贝的时候,要在检测后再使用。日常工作维护中要将系统浏览器的安全等级至少设置为“中等”,有必要的情况下禁止安装Java和ActiveX控件,以降低感染网页木马的几率。

2.软件保护策略

对计算机硬盘要进行软件保护,建议使用“还原精灵”,定期对计算机数据进行备份,并做好系统的备份,通过这样的方法将系统及硬盘数据进行有效的备份保存,这样即使电脑被误操作,数据也会完好无缺,只需简单的进行系统恢复就可以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数据不会被丢失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系统和数据。

3.及时对计算机数据进行备份

计算机数据安全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地保护計算机数据不被病毒等破坏,除了做好软件防护外,还要进行数据的安全备份,比如进行刻盘保存,或者通过软件进行系统数据备份,以保证数据不会因为病毒等因素的破坏而遭受破坏。

机房网络的安全与稳定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 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还包括一系列的制度、监督、管理内容。不仅从硬件上要求网络建设要系统地进行安全防范,而且要求机房管理人员系统地对机房的每一台电脑进行设置与维护。因此, 在机房的建设中,要合理配置软硬件,了解机房环境,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技术, 严格机房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实现一个方便、安全、稳定和智能化的网络环境,以确保机房的安全稳定和持久有效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刘龙博.企业机房安全管理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3)

[2]张俊月.学校机房的安全与维护[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03)

露天煤矿资源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篇12

关键词:露天煤矿资源,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露天煤矿资源生产包括穿孔、爆破、开采、运输、排土等多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土质、土层、水气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 能否做好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措施的研究, 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提升员工的安全理念和专业素质

1.1 提高准入门槛

在员工招聘时, 要对员工进行细致的考查, 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要符合生产的要求。根据多年的煤矿事故不难看出, 员工的消极散漫、不遵循制度的行为是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员工招聘完成之后, 就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除了掌握设备的基本操作之外, 还要对培训的质量有所要求, 对员工的等级进行考察, 有助于提升员工技术的整体水平[1]。针对某些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 要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 从员工之中选出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和心理素质较好的员工, 以确保关键环节的工作不会出现纰漏。

1.2 强化员工的安全生产理念

通过企业内报、会议等多种方式, 对安全理念进行传播, 让员工始终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如果企业的理念推广有着不错的效果, 那么理念就会贯穿到员工的生产之中, 员工的工作就能时刻保持警惕。生产技术的优化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生产流程明确, 操作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才能有效的减少误操作情况的发生。管理人员需要对煤矿生产的全程进行监督, 当煤矿出现灾害征兆时, 要及时的做好防范和疏通工作, 保证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害。不时开展各种应急演练活动, 提升员工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 健全煤矿安全体系

2.1 完善安全生产制度

安全生产制度主要包括人员调配、质量监督以及绩效考核三个方面。人员调配要保证人尽其用。不同岗位对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有着不同的要求, 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对每一位员工都要有详细的了解, 人员调配的错误会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 特别是生产关键环节的缺失会为生产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 煤矿生产是体力劳动和心理活动相结合的工作, 极其容易使员工产生疲劳, 管理人员不能够对员工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员工的身体素质有很好的了解, 就容易造成员工超负荷作业。企业想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不能单纯的从员工身上榨取劳动时间, 良好的员工轮换制度是保证员工高效工作的重要保证。

质量监督工作要在煤炭开采工作开始之前做好。之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对设备进行检查, 运输、钻挖、照明、排水等设备要符合生产安全的标准, 调试完成之后才能投入使用, 使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设备的运行状态, 当设备运行出现异常时, 要立即停止工作, 并对设备进行检查[2]。另外, 人工操作也是需要监督的, 监督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 操作流程要符合要求, 另一方面, 不能出现设备带病作业等不安全行为。煤矿调度人员对生产要有着全局的把握, 只有大方针正确, 小错误才不会频繁的发生。

目前, 绩效考核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体现主要是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以保证员工在生产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月、季度、年考核、出勤、安检、入坑考核, 保证员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与最终的绩效挂钩。对于生产中出现违规操作、不从指挥的现象, 要加大惩罚的力度, 因操作原因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 不仅要按照责任状追究其经济责任, 严重时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2.2 建立风险预控机制

先进的生产理念并非体现在如何高效的应对生产中的细小环节, 而应体现在防控生产事故的手段上, 把握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在生产之前委派相关专家对生产环境进行考察, 找到生产中的重点和难点、危险的类型、隐患的位置、隐患的后果, 然后做针对性的防控, 就能将事故发生的几率降低到最小限度。

2.3 立救援机制

虽然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监控都得到了很好的质量控制, 但是谁也不能保证生产的万无一失。对各种事故的类型、特点、成因进行分析, 找出合理的应对手段, 通过频繁的救援演练, 保证救援工作能够合理的展开。保证救援信息渠道的通畅, 一旦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 现有的救援机制又不能保证工作的正常展开, 就要及时的向消防部门进行求救。近几年来, 很多煤炭生产部门为了追求高额的经济利益, 减少了安全生产的投入, 事故发生时不仅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援, 还对事故的发生进行隐瞒, 将员工的生命当做儿戏, 再加上其背景的强大, 使普通百姓难以对抗, 只能保持沉默[3]。为此, 媒体部门要加大对煤矿企业的披露, 一经暴露严格惩处, 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2.4 加大科技的投入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安全设备, 也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实践证明, 先进的安全技术哪怕是较为细小的环节, 也能够对生命的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加强煤炭生产技术的研究变得极为紧迫。

3 结语

露天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对煤矿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生命财产的保护至关重要, 因此, 做好煤矿生产前的准备工作、生产过程中的监督控制以及矿坑的日常维护工作, 对露天煤矿的安全生产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安勇, 郑开欢.露天煤矿企业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要点分析[J].采矿技术, 2011 (04) .

[2]黄力波, 王广成.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机制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7 (02) .

上一篇:管理领导模式下一篇:基金业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