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专项

2024-07-23

啦啦操专项(精选9篇)

啦啦操专项 篇1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录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内容和手段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训练研究得出: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上肢、肩带、腰腹和下肢进行专项力量训练可有效提高其专项能力,可有效提高其托举难度和稳定性。

关键词:技巧啦啦操,底座,托举,专项,力量训练

1 前言

作为一个新兴体育项目,技巧啦啦操近几年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几支高水平的技巧啦啦队已经代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作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的运动项目,成套动作主要以难度动作价值的高低来评判。技巧啦啦操的评分规则将难度动作分为托举、抛接、翻腾和“金字塔”四部分,这其中托举对底座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尤其是肌肉力量要求极高。目前国内高水平技巧啦啦队与美、日等国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托举难度系数低、稳定性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底座运动员托举专项力量较差,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技巧啦啦操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效提高底座运动员专项力量,提高我国技巧啦啦操成套动作中托举动作的难度系数和完成稳定性。目前国内尚没有针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专项托举力量进行的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托举动作专项力量训练内容和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主要查阅国内外关于技巧啦啦操、技巧有关的专著、论文,与技巧啦啦操训练有关的文献,并查阅了相关的训练学资料。

2.2.2 专家访谈法

对国内技巧啦啦队领域教练员、高水平运动员进行关于底座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内容的访谈;对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啦啦队高水平国家的教练员、运动员进行相关访谈。

2.2.3 录像分析法

对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啦啦队训练视频进行分析,找出关于底座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并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根据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1]。所谓专项力量,是指那些在发力时间、空间等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动作技术要求的力量[2]。也就是说,进行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其肌肉收缩方向、用力性质、动作幅度和速度等技术特征应该与动作的技术特征吻合或相似,即进行负重抗阻练习时,应包含直接用来完成动作的肌肉群,并尽可能地模拟其实际的动作结构及动作的节奏和速度[3]。从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来看,一般性力量训练是所有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的基础,专项力量的训练是大幅提高运动员专项水平的基石,尤其是对于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项目,运动员尤其要密切结合项目动作进行专项力量训练。

技巧啦啦队底座运动员的托举动作主要包括抛、托、举等技术动作,其中大部分动作是由手、腰腹和腿协同发力,并结合动作完成后的稳定性技术。因此,底座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内容应与这些技术动作密切相关,应结合具体动作、结合尖子进行训练,具体内容应包括专项力量和专项力量的稳定性两个方面。

3.1 上肢专项力量训练

3.1.1 上肢专项力量训练方案设计

底座在做托举动作时要求最高的就是上肢的力量,上肢专项力量训练是托举专项力量训练中的重点部分,加强上肢力量练习能够使托举的难度变化和难度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1.卧推尖子

这个动作适合初学者练习专项力量。运动员平躺在地毯或垫子上,双手张开抓住尖子的足弓部位,食指或中指顶住尖子脚后跟,双臂与水平面垂直,屈臂推撑,如图1:

在训练过程中根据渐增负荷的原则,并结合底座的个人能力,尖子的重量应从小到大逐渐递增;当底座托举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可加大动作的难度,让底座双手分别单托一个尖子,如图2。

对于负荷数量(次数与组数),练习的重复次数与负荷强度有很大关系,通常,以50%的负荷强度做20次为宜,强度增加可适当减少次数[4]。托举动作对肌肉耐力需求不大,因此可考虑少次数、大负荷练习。需要强调的是,不管底座运动员的能力如何,在练习时必须要有保护者站在体侧准备抓扶尖子。

2.肋木推尖子

底座面对肋木,抓住尖子的足弓部位成肩位托举如图3:

由肩位推举到高位尖子抓紧肋木保持平衡。此动作对于提高底座推举能力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是国际上通用的训练方法。遵循大负荷训练原则,可让尖子负重(绑沙袋等)或托举体重较大尖子。需要强调的是,此动作中尖子处于高位,距离地面有近两米,因此训练时要时刻注意安全,尖子必须注意自我保护抓紧肋木。

3.站姿推尖子

此动作在空间上与实际比赛中相同。身体垂直站立于地面,双手张开抓住尖子的足弓部位,成肩位托举,做屈臂推撑,如图4。这个动作常用的方法是大负荷训练法,可让尖子负重,或者换推体重较大的尖子。此动作适合水平较高的底座运动员,但仍然必须有至少1名保护着站在一侧。这个练习同样可以练到下肢与上肢的协调发力。

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还可加大动作难度,比如交换手推、双手推单脚等。

4.托举打滚

此动作适用于高水平底座运动员,卧躺在地毯或垫子上,双手张开抓住尖子的足弓部位,食指或中指顶住尖子足跟后缘,双肩顶直,向左侧沿身体纵轴翻滚90°的同时屈左臂顶右臂,尖子配合底座伸左腿、屈右腿;继续向左侧翻滚90°,同时屈右臂成体前屈臂托举,此时尖子双腿处于直位;再向同一方向继续翻滚90°,同时顶左臂、屈右臂,尖子同时屈左腿、伸右腿;最后再向同一方向翻滚90°,同时顶右臂,此时底座双手、尖子双腿均处于直位;这五个步骤(如图5)做完,底座身体刚好翻滚360°。

此动作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上肢托举稳定性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在练习时需要一名保护者跟随底座滚动方向一直站在尖子面前随时准备保护。

3.1.2 上肢稳定性训练方案设计

上肢稳定性训练的目的是能够让底座将技术动作稳定,提高成套动作中托举动作的成功率,并减少尖子运动员的伤病率。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王卫星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特殊的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的稳定性训练可以明显提高运动员的静平衡能力[5],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因此,在对底座进行静止控制能力训练的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人为创造不稳定因素,提高稳定性训练效果。

1.卧控尖子

底座卧躺在地毯或垫子上,按照卧推尖子的技术要领将尖子推举至高位(直臂位)。为模拟实际比赛情形,可以让底座进行加难练习:1、在制动过程中可让保护着扶着尖子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不规则轻微摇动,让底座随时调整手臂方向以保持动作的稳定性;2、让尖子负重或者换举体重更大的尖子。在练习此动作时,需根据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合理安排时间,一般初学者为30秒-60秒,对于高水平运动员,不建议无限制延长制动时间,而是建议加大负荷量,即加大尖子重量。

此动作因难度较小,很多练习者会忽视保护,实际上在练习后期,底座往往会出现体力不支的状况,此时尖子很容易跌落,因此,此动作同样要求安排副点进行保护。

2.肋木控尖子

对于稳定性训练,此动作更接近于实战,底座将尖子托举至高位,可让尖子接近于无外力保护状态,手指轻扶肋木。但此动作切忌额外加力,而且肋木下方必须铺设体操垫,并安排保护着站于两侧和后方。

3.站姿控尖子

身体垂直站立于地面,双手张开,尖子的足弓部位踩在底座双手的掌心部位,成单底座高位托举。要求尖子的重心尽量放在底座的手上,控的时间根据底座能力而定,时间范围一般为30秒-120秒。底座练习此动作时要求前、后至少各有一名副点保护。对于高水平底座来说,为了模拟实际成套动作中的动作,还可采取尖子负重、双手托单脚、单手托单脚等措施。

3.2 核心部位专项力量训练

3.2.1 底座运动员核心部位专项力量训练意义

核心(Core)通常上指我们所说的躯干,包括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的肌群。Ian Hasegawa认为,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髋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6]。由此看出,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7]。研究表明,运动员强大的核心力量可以起到稳定脊柱和骨盆、改善控制力和平衡性、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以及降低能量消耗等重要作用。对于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来说,他们在比赛中所做的技术动作需要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对于体操、技巧类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项目运动员来说,强有力的核心力量能够使躯干得到稳固的支持,对上下肢的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8],从而保证肢体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技术动作。

3.2.2 核心部位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对于初级水平运动员来说,应该是结合动作发力方向以及动作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进行练习,多做抓-抛-接尖子的动作。随着水平的提高,可以采取加难措施—尖子负重或换体重更大的尖子。此阶段还有一种练习方法,可以让底座模拟托举尖子的动作,双手抓住杠铃杆,做前俯后仰的动作。此种练习方法同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至于练习的总负荷,不建议用练习的次数来弥补符合的不足,毕竟对于底座运动员来说,技巧啦啦操对核心部位最大力量的需求要远高于肌肉耐力的需求。对于高水平底座来说,可以采用俯身双手抓尖子匀速将其上举止高位,然后再按原路线返回的方法,如图6:

还有一种方法,底座平躺在垫子上,双手屈臂托尖子,在保持尖子身体平衡的前提下底座练习仰卧起坐,结束为止为底座躯干与地面垂直,然后底座再按照原路线返回,如图7:

此方法对底座的核心力量要求较高,在练习时需安排副点进行保护,并适当给底座以加力帮助。

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有很大的不同,核心力量的训练涉及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注重对那些位于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在练习方式上不仅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而且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在运动方向上不仅进行一维的运动,而且重视两维和三维的运动[9],因此上述两种训练手段效果极佳。

3.3 下肢专项力量训练

3.3.1 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方案设计

底座的肩部站人,肩部的人需上身直立,稳定自己的重心,双脚尽量夹住底座的颈部,底座的双手要紧紧抓住上面人的小腿部位,以免在行走时肩上的人失去重心。在做这个练习时需要跟随保护人员。肩上人的重量最好要超过底座的自身重量,一次行走长度需50米以上。练习此方法时还可将尖子的站肩换成底座双手地位托举。

为更接近实战,还可让底座双手地位托尖子,底座下蹲,但下蹲幅度不可太大,要与实际准备抛接时下蹲的幅度相同;如继续加大难度,底座可双手高位托举尖子深蹲。运用此两种手段训练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和大负荷的训练原则。

3.3.2 下肢与上肢的专项协调力量训练方案设计

对于水平较低的底座来说,开采用模拟训练法:双手低位平托杠铃杆,下蹲后下肢直立的同时双手托举杠铃杆至高位,当逐渐加大重量并且对技术动作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可以将杠铃杆换成体重较轻的底座,随着能力的增强,逐渐加大尖子的重量。

对于高水平底座来说,可以采用“踩单车”的训练方法:底座半蹲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尖子左脚踩在底座的手上,右脚踩在底座的左肩,双手扶住底座的头部以作支撑。底座需腿部快速发力带动上肢经胸前向上托举,尖子借助底座托起的惯性互换左右脚。交换的次数以底座队员的能力来制定。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方法中尖子的脚因不断离开底座的手部,因此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在练习时,务必安排至少两个副点前后站立保护。

3.3.3 下肢、核心部位和上肢协同配合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案设计

对于水平不高的底座来说,第一步可以采用“抛投”的训练方法:底座半蹲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抓住尖子的髋部,按节奏同时下蹲,底座需腿部快速发力带动上肢经胸前向上抛起,抛起的方向要垂直与地面。尖子借助底座抛起的力量向上跳起,尖子向下落时,底座需再最高点接住尖子的髋部慢慢放置地面。

另外还可以采用双底座托尖子的训练方法:两个底座面对面站立,双腿弯曲,双手平放于膝盖上缘,掌心向上,尖子两脚各踩于一个底座的手上,底座双手抓住尖子脚掌,在直腿、起身的同时将尖子托举至胸上,再由胸部地位托举至头顶高位,最后按照原步骤依次落下[10]。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对于上肢专项力量和稳定性训练,均可采用与尖子相配合的方法进行训练,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在进行力量或稳定性训练时,切记不能忽视保护,务必要安排好保护的副点;

2.核心部位是全身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在进行核心部位专项力量练习时,既可以采用核心部位动力性发力练习,也可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练习,还可采用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练习。

3.对于下肢的专项力量练习,可采用托举行走或下蹲的联系方法;还可以采用下肢与上肢协同发力的专项力量练习,以及下肢与核心部位和上肢共同协同配合法力的专项练习,这样练习的效果会更好。

4.2 建议

1.竞技体育运动带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技巧啦啦操,因其技术动作涉及到底座抛、举、托尖子等动作,因此无论在训练还是比赛中,每一个动作都要安排好副点保护,切勿掉以轻心。

2.底座在进行专项力量练习时,切不可只练习局部专项力量,而是要注重全身,尤其是上肢、核心部位和下肢的协同练习。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191.

[2]如何提高运动员的专项力量[E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193098.html.

[3]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9:285.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193-200.

[5]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20.

[6]Isaacs LS.Comparison of the vertec and just jump system for measur-ingheight of vertical jump for young children[J].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1998,86:659-663.

[7]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

[8]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12.

[9]陈小平,黎涌明.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体育科学,2007,(9).

[10]葛智斌.啦啦队底座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设计[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7):101.

啦啦操专项 篇2

第一节

啦啦操发展简况 一 国际啦啦操发展简况 二 我国啦啦操发展简况 第二节 啦啦操基础知识 一 啦啦操定义 二 啦啦操项目特征 三 啦啦操分类 第二章 啦啦操基本动作

一 32个基本手位动作及规格 二 常用下肢动作使基本技术及规格 第三章 啦啦操教学

第一节啦啦操教学概述 一 啦啦操教学任务 二 啦啦操教学特点

三 啦啦操常用教学方法

第四章 花球啦啦操范例

第一章 啦啦操概述

啦啦操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起源于美国,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最初为美式足球呐喊助威的活动发展,到现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体育运动。

第一节 啦啦操发展简况

啦啦操原名cheer leading。其中cheer的部分,有振奋精神,提振士气的意思。啦啦操是融健美操、舞蹈、音乐及各种技巧动作于一体的集体舞蹈,注重激情、活力和团队精神。啦啦操超越健身操范畴,追求最棒的舞蹈动作,听凭感觉天马行空,率性自由,毫无羁绊。既是体育的,又是娱乐的。啦啦操分为技巧和舞蹈两大类,技巧以空中翻腾、托举、搭金字塔等惊险、刺激的表演而极具观赏性,舞蹈又分为爵士、街舞、花球三类,其中,花球表演历史最为悠久,在中国普及程度最高,CBA及一些大型体育活动都可以看到手持花球的啦啦操表演。啦啦操主要通过团队的合作团结、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去追求一种集体荣誉,形成一种团队精神。它还是一项向人们敞开心扉,让人感动的运动,它强调每一个位置的重要性,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她是队伍中重要的一份子,使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目标:通过啦啦操运动,可以形成完完全全的,独特的校园文化。

(一)国际啦啦操发展简况

啦啦操的概述啦啦操的历史要追溯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大学校园里,最初的啦啦队的形式是在大学里的橄榄球赛上,一位领队站在一大群人前面领导他们为自己的球队呐喊助威。当时,美国许多的大学都有自己的橄榄球队,并且他们认为一大群人助威,可以帮助建造一支好的球队,一支好的球队能吸引大家对学校的注意。

进入 2 0世纪,啦啦操的表演形式开始丰富起来。嗽叭筒在啦啦操中开始流行,在大学和高中开始使用纸制做成线球作为道具。女性在啦啦操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还开始将体操、舞蹈动作融入到呐喊中。到了50、60年代 ,学院啦啦队开始有自己培训教程和培训班,教授基本的啦啦操技巧,这时绒球的常规步伐称为“激情步伐”并且大力推广。进入70年代,啦啦操除了为传统的足球和篮球助威外,开始支持学校的所有运动队。1978年的春天,哥伦比亚广播公 司通过电视第一次向全国转播学校啦啦操评选赛事 ,从此啦啦操开始作为一项严肃的运动被人们认可。这时候啦啦队已经在以往的技巧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例如增加了体操、搭金字塔(就是现在的叠罗汉)、向空中跳跃等动。

(二)我国啦啦操发展简况

虽然啦啦操运动在我国仅有10几年的历史,但它以其独有的魅力深受广大青少年和大学生们的喜爱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1998年有学者介绍进入我国,从2000年以后,日本、美国啦啦操专家陆续应邀来我国讲学,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开展。2001年底我国首次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啦啦操比赛,至后从2002年起,啦啦操运动正式进入教育部大体协两操协会管理,2008北京奥运会体育展示活动,共有北京、广东、上海、黑龙江、陕西、新疆、西藏等全国21省市自治区及火车头体协、网络平台共计23个分赛区共计近万人参加入围赛,此外还有来自香港的啦啦操代表队也参与了入围赛的角逐,这次活动也因奥运会的影响力把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推向了高潮。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把啦啦操比赛从技巧项目中独立出来,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啦啦操锦标赛,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推出相关竞赛规程,并正式开展全国啦啦操联赛,从最初的6个赛区累计寥寥几千人,而到2012年的一场总决赛就有3300多人,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和教育部大体协开始共同主办这档赛事,为推进这一赛事,CCTV-

5、《中国教育报》、腾讯网成为中国啦啦操的战略合作伙伴,进行捆绑性深度合作。

第二节 啦啦操基础知识

一 啦啦操定义

啦啦操:英文cheer leading,起源于美国。指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运动员集体完成复杂、高难的基本手位与舞蹈动作、项目特有难度、过渡配合等动作内容,充分展示团队高超的运动技能技巧,提现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并努力追求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

二 啦啦操项目特征

(一)啦啦操运动的外显性特征 1 啦啦操表演形象的动感活力性

啦啦操运动充分体现着一种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因此,啦啦操队员必须拥有一个青春的形象,健康的体魄和健美的体形。男运动员要有明显的肌肉线条,体形匀称成倒三角,女运动员要具有明快的肌肉曲线美,上下肢比例匀称,皮肤色泽光亮健康。所有的啦啦操队员要求五官端正、仪态端庄、青春靓丽,具有当代青少年的青春美和健康美。啦啦操表演技术的风格突出性

技术特点是指啦啦操运动所特有的技术风格。啦啦操运动的技术特点不同于健美操和舞蹈,它更加体现所有肢体类动作在过程中通过短暂加速和定位制动来实现其特有的力度感,适当的慢板动作是允许的,但只作为过渡动作出现。要求运用啦啦操基本手位、步伐、跳跃并结合多种舞蹈元素、口号等,通过多种空间、方向、队形、节奏的变化展示出啦啦操运动的项目特征。

啦啦操表演组织的团结协作性

啦啦操运动是以集体形式展开活动的。国际全明星啦啦操协会规定:参赛人员性别不限,参赛人数为6~30人。只有在人数上达到一定要求,才能编排更多的创造性、复杂技巧的动作及更多层次的动作,完成更多的空间转换及队形变换,才能真正体现啦啦操运动的无限魅力。啦啦操运动在技能上,需要队员间的技术、经验交流以达到技能的实施和配合的默契。啦啦操运动在拖举、抛接、金子塔组合中彰显队员的团结协作,为了队伍的整体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强调成员之间的相互激励、相互配合,以争取团队目标的实现。

(二)啦啦操运动的内隐性特征

1集中体现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精神

啦啦操运动从最初体育赛事的附属品逐渐发展为一项竞技赛事。作为一个独立的运动项目,有世界杯、锦标赛等。健康快乐是啦啦操运动带给人们的整体印象。在啦啦操队员身上蕴含着无限的热情和魅力。无论啦啦操队员的外部形象还是他们的表演都会折射出一种青春美丽、蓬勃向上的气息。这种健康和快乐是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强调通力合作、集体至上的团队精神 协作精神、服务精神和大局意识三者集中体现着“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最高境界是全 4 体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啦啦操运动中,完成抛接等一系列动作时没有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就没有安全。啦啦操运动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安全”意识贯穿于啦啦操运动的始终。

如在啦啦操运动的抛接动作中,充足耐心、时间把握得当、注意力集中是队员们必须把握的三个基本要素。耐心:减少运动损伤出现几率的唯一方法是花时间大量练习新技术,因为任何技术动作都不可能瞬间被掌握;时间性:抛接成败的关键取决于被托举队员和底座对时间的精确判断,如果抛接时间过短或过长,都将增加动作的危险性;注意力集中:团队中每位队员都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抛接比其他啦啦操技术更需要集中注意力,任何其他可能出现的干扰都应该降低到最小。啦啦操运动是团队合作的最佳表现,上层队员能否安全地进行高难度动作取决于底层保护者功夫是否做得扎实。凸显奋斗进取、顽强拼搏的竞争精神

在啦啦操运动中,很多不同的手势分别代表着团结、力量、胜利、自信张扬、勇往直前等含义。奋斗与进取的精神也体现在各种不同风格的标语和口号中,这些代表着奋斗、进取精神的元素鼓励队员顽强拼搏,越战越勇。啦啦操运动能够培养啦啦操队员自身奋斗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他们的这种精神也会激励体育比赛中的每一个队员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培养个人综合能力、提升领导能力

啦啦操队员的英文名称为cheerleader,直译为“欢呼的领导者”,他们在观众面前欢呼雀跃,激起观众的热情,赢得观众的尊敬并领导他们,成为团队的领导者和指挥者。可以说,啦啦操队员是天然的领导者和指挥家,美国学校里的啦啦操队员有83%在学校的组织中保持领导地位,成为学校主要的学生干部。在啦啦操运动发展早期,啦啦操队员的职责是在赛场外带领人群呐喊。能够成为一名勇敢的“啦啦操队员”,是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最有价值的经历之一。作为职业或者是公众生活的头衔,它仅次于橄榄球四分卫的角色。此荣誉等同于高校体育运动中的英雄以及其他学生中的领导者。欢呼引领者具有超凡魅力,是高大的领导者,他们由于良好的声望与品性,有目共睹的领导能力被选中。橄榄球四分卫和啦啦操队员都是大学生活中领导阶层的象征,这也将有助于转换为日后的职业成功。美国许多企业都乐意雇佣有啦啦操运动经历的员工,因为他们懂得顾客心 5 理、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有坚守目标和迎接挑战的勇气。

三 啦啦操分类

啦啦操分为技巧和舞蹈两大类。

1技巧啦啦操:以空中翻腾、托举、搭金字塔等惊险、刺激的表演而极具观赏性。舞蹈啦啦操:分为爵士、街舞、花球三类,其中,花球表演历史最为悠久,在中国普及程度最高,CBA及一些大型体育活动都可以看到手持花球的啦啦操表演。第二章 啦啦操基本动作

一 32个基本手位动作及规格

二、常用下肢动作使基本技术及规格

第三章 啦啦操教学 第一节 啦啦操教学概述

啦啦操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教师科学的指导和学生主动参与下使学生系统的获取啦啦操知识、技术、技能,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审美意识得到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 啦啦操教学任务

啦啦操教学任务是指在啦啦操教学中为实现啦啦操教学目的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一)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激发运动兴趣

身体素质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各器官系统表现出的各种技能能力。它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几方面,是所有运动能力的基础,在完成啦啦操动作中必须表现出力量、速度、柔韧,使完成的动作具有一定的幅度,并协调的完成,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是啦啦操重要教学任务之一。

啦啦操练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运动员集体一起完成复杂、高难的基本手位与舞蹈动作、项目特有难度、过渡配合等动作内容,展现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并努力追求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音乐、团队、挑战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体形 培养正确的姿态 形体健美、姿态端正,即是身体发育的要求,也是美育的要求。完美的身体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功能的完善。而姿态的端正,更使形态美在活动状态中展现出来。

(三)进行审美教育

啦啦操教学具有进行美育教育的广阔空间,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审美能力。通过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反过来使学生以审美的观念来指导啦啦操的教学。

(四)培养能力

能力是素质的重要一方面,它是一种无形的、促使人不断发展的潜在品质。现代体育教学摒弃了只单纯的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狭隘观念,培养学生能力已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啦啦操同样也制定了能力目标,具体如下: 获取啦啦操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啦啦操教学与训练的能力; 3 啦啦操创新与创编的能力; 4 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能力; 5 制定啦啦操锻炼计划的能力。二 啦啦操教学特点

(一)教学内容丰富 信息来源广泛

啦啦操教学内容分为技巧和舞蹈两大类。其中技巧啦啦操以空中翻腾、托举、搭金字塔等惊险、刺激的表演而极具观赏性。舞蹈啦啦操又分为爵士、街舞、花球三类。既有徒手练习,也有持轻器械的练习,既包括基本动作教学,也包括难度动作教学,教学内容丰富。在啦啦操教学中,既有来自动作本身的大量信息,同时也有来自音乐、医学、营养学方面的信息,来源广泛。

(二)在反复的练习中健康体魄 培养正确的姿态

啦啦操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啦啦操专门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借助于各种练习方法、锻炼原理、运动负荷达到健康体魄的目的。在啦啦操教学中,无论是单个动作、组合动作还是成套动作,强调的都是协调、平衡和规格(幅度、力度、韵律)这些都为保持和发展身体的正常状态纠正不良姿态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三)啦啦操教学中运动负荷安排有明显的健身功效

啦啦操是有氧运动的一种,对于提高机体耐力,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具有明显的作用。

(四)创新思维与实践紧密结合

啦啦操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源于它的不断创新。不同的音乐风格

(五)啦啦操教学具有相应的美育目标

第二节 啦啦操常用教学方法

啦啦操课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或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桥梁”和“中介”作用,它有传授知识、形成动作技能、指导实践、发展经验、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等作用。

(一)讲解法: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做法及要求等,以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进行练习的方法,这是啦啦操教学中运用语言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

采用讲解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 讲解要正确

 讲解要简洁易懂

 讲解顺序要合理

 讲解要注意时机和效果

 讲解要有艺术性  讲解要有节奏和鼓舞性

(二)示范法:教师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作为教学的动作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此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动作的具体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

采用示范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示范应是动作的典范

 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  示范要有利于学生的观察

 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三)带领法: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连续完成单个动作、组合动作、成套动作练习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与动作的连接方法及音乐节奏感,在啦啦操教学中被普遍采用。

采用带领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动作需要正确选择带领的示范面。

(2)大部分时间都应采用镜面示范,以利于教师观察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和便于与学生沟通

(3)教师在领做动作时,可将背面及镜面示范结合起来运用,在转换示范面后,教师示范的方向,应跟学生的动作方向保持一致

(4)在完成较复杂动作时,可慢速带领,待学生熟练掌握后,恢复正常速度带领

(5)要与手势、口令、语言等提示方法紧密结合,使学生达到眼看、耳听、心想、体动的目的,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完整法与分解法

完整法指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地进行教学的方法。

分解法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动作或组合按身体环节合理地分解成几个局部动作分别进行教学,最后达到全部掌握动作的方法

采用完整法与分解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结构比较简单的动作,采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2)学习较为复杂的动作,可采用慢速完整练习方法

(3)对于要求协调性较高的动作,往往按身体各部分预先把它分解成几个局部动作分别进行教学

(4)分解教学时间不宜过长

(五)重复法 不改变动作的结构,按照动作要领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和巩固动作技术,又有利于指导和帮助学生改进动作技术,并对锻炼身体、发展体能等有较好的作用。采用重复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4(1)要防止错误动作的重复

(2)在动作初学阶段采用重复法时,应避免负荷过大及疲劳的过早出现,以免影响掌握动作及改进动作

(3)练习时要合理安排重复次数 提示法:教师以提示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提示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

啦啦操专项 篇3

1 . 1研究背景

技巧啦啦操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最初仅仅以简单的形式为球赛呐喊助威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体育项目。尤其是在国际啦啦操联盟于2001年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后,啦啦操运动正式晋升为世界性的竞技运动。人们也开始建议其列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2000年左右,技巧啦啦操传入我国。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其发展速度却是相当可观的。我国高水平技巧啦啦操运动的主要载体是高校,如广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而目前来说,华东师范大学在全国范围内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但相较于世界一流水平,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1 . 2选题意义

技巧啦啦操成套由托举、抛接、金字塔、翻腾等内容组成,作为技巧啦啦操成套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抛接动作是所有技巧啦啦队需要克服的重点和难点。底座运动员抛接所达到的高度、保护下落时的尖子运动员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抛接动作的完成质量和尖子运动员的安全与否。而这些因素都是以底座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为基础的。所以,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抛接动作的专项力量是十分重要的。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 1研究对象

中国高水平技巧啦啦队底座运动员(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主要参考对象)。

2 . 2研究方法

2.2.1现场观察法

观察华东师范大学技巧啦啦队的训练;在美国参加世界啦啦操锦标赛期间现场观察美国队训练。

2.2.2专家访谈法

对啦啦操世锦赛美国队主教练Cooper、全国冠军华东师范大学啦啦队主教练周燕等专家进行交流。

2.2.3文献资料法

阅读参考相关啦啦队、技巧训练及运动员选材方面的书籍、论文等资料。

3结果与分析

3 . 1相关概念界定

3.1.1力量和专项力量

田麦久在《运动训练学》一书中认为:“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肌肉阻力的能力。”

吕季东等人在《专项力量概念的界定》一文中认为:“不管专项力量应该如何界定,可以肯定的是,它归属于力量,是力量的下位概念”、“专项力量是,在运动员比赛动作技术和战术所要求的时空条件下,人体参与运动的肌肉或肌群收缩克服阻力的能力。”

3.1.2抛接动作

《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给抛接动作做出的定义“抛接是尖子由底座从髋位开始抛至空中,在空中完成不同姿态的造型或翻转、转体动作后,再由底座接住的动作过程。抛接过程为: 抛、空中姿态、接三个步骤。”

3 . 2底座运动员抛接动作的专项力量训练

3.2.1下肢力量(股四头肌)

(1)负重半蹲。动作要求:动作开始时,练习者手扶肋木,身体直立,双眼平视前方,双脚比肩略宽,陪练者坐在练习者的肩上;下降时,双腿匀速下降,腰背保持直立,双眼平视前方,无低头、弯腰动作;起立时,双腿快速蹬起,腰背保持直立,双眼平视前方,无低头、弯腰动作。训练负荷:20(个)×3(组),组间间隔不超过1min。

(2)前弓步。动作要求:动作开始时,练习者双手各提10kg杠铃片,身体站直,双眼平视前方;向前动作阶段,练习者一条腿向前跨出一大步,匀速使领先腿屈膝屈髋,后腿随之屈膝屈髋,此时前腿的膝关节呈90度,小腿与地面垂直,身体始终保持直立,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训练负荷:围绕地毯走一圈(14×14m)为一组,进行3组训练,组间间隔不超过1min。

3.2.2上肢力量(三角肌、肱三头肌、前臂肌群和胸大肌)

(1)双臂屈伸(胸大肌、肱三头肌)。动作要求:动作开始时,身体直立,双眼平视前方,肩膀放平,无耸肩、低头动作;下降时,双臂自然匀速下降,身体保持直立,无塌腰、屈膝动作;撑起时,双臂快速撑起,保证肱三头肌的爆发力得到有效的锻炼,无蹬腿、塌腰动作。训练负荷:20(个)×3(组),组间间隔不超过1min。

(2)俯卧撑(胸大肌、肱三头肌)。动作要求:放置两块踏板在地毯上,踏板间隔比肩宽;动作开始时,双手撑在踏板上,身体保持直立,双眼平视前方,成宽俯卧撑姿势;下降时,双臂自然匀速下降, 身体保持直立,无塌腰动作;撑起时,双臂快速撑起,双手接住撑起的力量脱离踏板;再次下降时,双臂撑在地毯上,自然匀速下降,身体保持直立,成窄俯卧撑姿势,肘关节紧贴身体;再次撑起时,双臂快速撑起,双手接住撑起的力量脱离地毯,成起始动作。训练负荷: 以两种俯卧撑为一个回合,15(回合)×3(组),组间间隔不超过1min。

(3)推倒立(三角肌、肱三头肌)。动作要求:动作开始时,放置踏板在地毯上,练习者成倒立姿势立于踏板之上,身体直立,双手比肩略宽,保护者扶住练习者双腿;下降时,双臂自然匀速下降,身体保持直立,无塌腰动作;撑起时,双臂快速撑起,身体保持直立,无塌腰动作。训练负荷:20(个)×3(组),组间间隔不超过1min。

(4)反握负重腕屈伸(前臂肌群)。动作要求:动作开始时,练习者坐在保护垫上,反握住踏板边缘,双手与肩同宽,放置膝关节上, 手腕关节伸出;手腕抬起和下降过程中,保持匀速,无耸肩动作。训练负荷:20(个)×3(组),组间间隔不超过1min。

3.2.3核心力量(竖脊肌)

(1)悬垂俯卧抬上体(竖脊肌)。动作要求:动作开始时,练习者俯卧保护垫上,上体伸出,双手抱头,陪练者坐在练习者小腿上;上起时,练习者匀速起上体至最高处,双眼平视前方;下降时,练习者匀速下降至最低处,无触地、低头动作。训练负荷:20(个)×3(组), 组间间隔不超过1min。

(2)仰卧桥静控(竖脊肌)。动作要求:动作开始时,练习者身体保持直立,静止仰卧在地毯上,双腿置于保护垫上,头肩部放置于地毯上,双手自然搭在大腿上。训练负荷:5(min)×3(组),组间间隔不超过2min。

3.2.4综合力量

3.2.4.1抛接辅助练习

动作要求:两名底座搭档成抛接姿势站立,双手微屈;尖子笔直站立于底座手上,双眼平视前方;底座上下颤动手臂,幅度不宜过大,颤动手掌落差以30cm左右为宜;底座注意掌握尖子的平衡, 控制尖子,使其重心始终在底座手背上。训练负荷:30(个)×5(组), 组间间隔不超过1min。

3.2.4.2抛冰棍

动作要求:两名底座与一名尖子、一名后点搭档,做抛接冰棍的练习;底座使用正确姿势进行抛接练习,无弯腰、低头等动作;底座每次抛接应尽最大努力进行练习。训练负荷:8(个)×5(组),组间间隔不超过1min。

4结论与建议

4 . 1结论

(1)高水平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抛接动作专项力量包括下肢力量(股四头肌)、上肢力量(肱三头肌、三角肌、前臂肌群和胸大肌)、核心力量(竖脊肌)。

(2)由于肌肉大小关系,抛接过程中,主要发力和受力对象都是股四头肌,而与尖子练习最紧密的是上肢肌肉(肱三头肌、三角肌、前臂肌群和胸大肌)。

(3)核心力量的练习主要是为了避免或减缓底座运动员出现腰伤的现象,在进行抛接专项力量训练时不容忽视。

4 . 2建议

(1)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进行抛接专项力量训练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对训练内容进行搭配,而训练内容包括下肢力量(股四头肌)、上肢力量(肱三头肌、三角肌、前臂肌群和胸大肌)、核心力量(竖脊肌)。

(2)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进行抛接专项力量训练时,应将下肢力量(股四头肌),上肢力量(肱三头肌、三角肌、前臂肌群和胸大肌)次之。

啦啦操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花球啦啦操基本手位及花球啦啦操基本手位层次创编,本节体育课的性质,是一堂实践综合课。下面我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对象、教材分析与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与方法几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进行阐述。

1、教学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最高原则,掌握运动技能,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015 年 3 月,全国两会期间,“一校一球一操”的模式被提上日程,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全国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以此为契机,结合全国啦啦操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全面建立并启动《全国“一校一球一操”行动方案》。啦啦操教学更能够配合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战略,锻炼学生们的创造力与凝聚力。

结合本校校情来看,本校女生人数较多,而操类项目对于女生来说难度较低,更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花球啦啦操作为一项适合普通学生的操类项目,在高校中更加容易开展。在学习啦啦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更加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本校开展啦啦操项目,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接触该项目,更加可以使部分学生参与到啦啦操的竞赛中来,体验竞技运动项目的魅力。在今后本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中,同样可以开展校级的啦啦操竞赛与表演,展现啦啦操的魅力与精神文化。

2、教学对象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堂90分钟的课,教学对象是选修啦啦操课的普通大学二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啦啦操课上,学生已经掌握了28个啦啦操手位,还有4个手位没有学,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先稍作复习,再进行新授内容的练习。前几次课中虽然已经接触过层次动作,但是没有进行过创编,将层次动作创编放入本次课中,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啦啦操的团队协作力。

3、教材分析与教学重难点:

本次课的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啦啦操运动(第二版)》,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花球啦啦操上肢动作主要由啦啦操特有的32个基本手位以任意形式组合而成。因此,要先学会32个基本手位,为之后的花球啦啦操舞蹈动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花球啦啦操基本手位的手臂手型,掌握动作方法。层次动作创编的规律与技巧。

教学难点:手臂发力的速度以及手臂的制动,基本手位在层次动作创编中的运用。

4、教学内容与方法 准备部分 一、四列横队队形集合,课代表由整队,师生问好,教师安排见习生。宣布课的内容。(3分钟)

二、以有氧舞蹈形式进行热身,主要是四个八拍动作,运用倒金字塔法进行带操。(5分钟)

1)step touch 2)leg curl

3)step knee;

4)V step;

5)easy walk;

(带上口令,示范一下一个八拍动作)

教学目的:

充分活动开各主要关节和肌肉,防止受伤;为学习技术动作创造更好的身体条件。

基本部分

一、已学过的花球啦啦操基本手位复习(5分钟)

根据音乐节奏复习之前掌握的花球啦啦操基本手位,每个动作两个八拍。教师在前以口令提醒动作,必要时以掌声做节奏提醒。

二、花球啦啦操基本手位学习(35分钟)

① 调整学生队形,(做手势)教师站中间,学生站两边。教师说明今天要学习的动作名称:花球啦啦操基本手位。然后做四个手位示范,这样做的理由是根据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运动技术在学习初期,学生是通过视觉的观察与模仿来建立动作表象与动作概念的。所以,在示范与讲解时,更加注重动作的重点与关键环节(整体方向结构与顺序)。

讲解步骤:

(1)、强调手臂的发力与暂停的位置,对于手臂的要求:六个字,三个词(快速、制动、最短)。

(2)、强调上肢动作的基本要求:以肩关节为固定点,手臂快速摆动至相应基本手位及时制动,保持躯干稳定。

辅助练习:

第1步:(边示范、边喊口令徒手练习。),约16个八拍,熟练后,基本定型,再行进间一步一动练习,练习次数为8个八拍。

第2步:用重复练习法,做基本手位控制练习(四个八拍一换)。两脚与肩同宽开立或并腿直立,收臀、收腹;手臂快速摆动至基本手位,以肩关节为固定点,保持躯干稳定。

第3步:用合作学习法,基本手位练习,两人一组,一人喊节拍,一人做基本手位。

本次课又只是8次教学的第1次,况且学生一般都很着急完整练习,只练徒手或辅助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所以,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相互喊节拍,提高积极性。)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个别学生明显不规范动作。选取个别学生做课中展示,反馈上课内容。

三、层次动作创编(30分钟)

(1)教师讲解什么是层次动作,层次动作是多种动作的层叠,即在同一时间完成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作。花球啦啦操项目中,层次动作多指不同运动员在同一八拍中,做出不同的操化动作。

(2)任选几名同学配合教师完成层次动作示范,即在同一八拍中,学生与教师运用两个手位进行动作展示,教师与学生动作展示顺序相反,形成层次。

(3)学生自行组队,6-8人为一组,进行一个八拍的层次动作创编。教师巡回指导,指正不规范动作。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加深对层次动作的认识。

(4)任意选取两组同学上前进行创编展示,教师做点评,进行课堂反馈。

四、素质练习(7分钟)

一、俯卧撑15个一组*2组(锻炼学生上肢力量)二、三叉,肩胸柔韧练习(放松学生韧带,舒展四肢)

结束部分(5分钟)

做拍手,拍臂,拍腿,抖臂,抖腿放松操,一边做一边说肌肉名称。

集合整队,总结本课内容与完成情况,宣布下课。

5、通过教学程序拟达到以下目标:

5.1参与目标:新课程理念要求,要求100%的学生参与到运动学习中来。

5.2技能目标:约80%的学生能初步掌握与体会动作;70%的同学能基本掌握四个基本手位。

5.3情感目标:本次课,通过双人徒手操、明星图片给予新鲜感,调节学生的情绪,刺激学生的情感,克服生理和心理极限,锻炼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

啦啦操的体育文化价值研究 篇5

1 啦啦操的体育文化特征

1 . 1 体现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随着啦啦操的不断发展, 目前啦啦操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体育项目。作为一项独立的体育运动, 目前主要的啦啦操赛事有世界杯以及锦标赛等。积极向上的精神、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啦啦操带给广大观众最主要的印象。同时观众也可以在啦啦操队员身上感受无限的热情以及青春的魅力。无论是啦啦操队员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外部形象还是啦啦操队员的表现, 都反映出了拉拉操队员的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啦啦操队员这种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和快乐, 对广大的观众造成了极大的感染。在啦啦操进行比赛时, 啦啦队队员一般会按照比赛的规定进行着装, 仪容整洁, 将啦啦队队员展现的整洁、健康、大方、美丽。在日常生活中, 啦啦队队员一般都会展现出清新、时尚的仪表, 展现了拉拉队队员的时代感, 体现了良好的社会风貌。啦啦操队员所展现出来的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精神, 也显示了我国青年一代的朝气和风采。

1 . 2 体现了相互合作, 集体至上的精神

啦啦操的团队精神可以被概括为团队意识、协作精神以及服务精神。啦啦操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团队协作, 其基础是尊重每一个啦啦操队员的兴趣和成就, 啦啦操团队协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提高啦啦操队员全体成员的凝聚力以及向心力。在进行啦啦操运动中, 啦啦操运动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安全, 安全始终贯穿于啦啦操运动的始终。在啦啦操运动中, 如果没有啦啦操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就不会有啦啦操队员安全。在进行啦啦操的运动过程中, 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对于啦啦操运动而言至关重要。例如在进行啦啦操运动时, 在啦啦操的抛接动作中, 就需要啦啦操队友要有充足的耐心, 并且队员之间要求相互信任, 还要求啦啦操队员对时间的把握十分准确以及注意力集中。啦啦操运动中的耐心可以减少进行啦啦操运动时运动员出现的损伤, 只有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够减少在进行啦啦操比赛中出现错误。在进行啦啦操抛接动作时时间是决定动作成败的关键, 这就要求被托举队员以及底座要对时间进行精准的判断, 如果在抛接的动作中时间过长以及时间太短都导致在进行啦啦操表演时运动的危险性增加。在进行啦啦操表演的过程中, 需要参加表演的啦啦操队员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尤其是在进行抛接表演时, 这对啦啦操表演者的精神注意力相比于其他动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啦啦操运动表演的过程中, 啦啦操团队能否取得最佳的表现, 上层队员能够取得最佳的表演效果都与底层保护者的基本功有着紧密的关联。

1 . 3 展现了积极奋斗, 勇于拼搏的精神

在啦啦操运动中团队协作是获得胜利的前提, 啦啦操的手势也分别代表了团结、力量、胜利以及自信等文化机制。在啦啦操运动中奋发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还体现在啦啦操不同的标语以及口号之中。这些口号和标语都代表着啦啦操队员奋力拼搏的优良品质。啦啦操运动中蕴含的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啦啦操队员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要不畏苦难, 勇往直前, 最终赢得比赛的胜利, 同时这对啦啦操队员的日常生活也起着十分大的激励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啦啦操的精神是对啦啦操队员的真实写照。

2 啦啦操体育文化价值

2 . 1 提升青年人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啦啦操作为一项独特的体育运动, 在进行啦啦操表演的时候, 需要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密切配合。在进行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中, 啦啦操运动中的舞蹈、体操以及跳跃等动作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而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一些难度比较高的动作对啦啦操运动队员的身体素质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在进行啦啦操学习的过程中, 啦啦操教练一般会根据啦啦操学习者的综合身体素质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工作。并且在进行啦啦操学习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学习者都有一定运动量的规定。在进行啦啦操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帮助提高青年人的身体素质, 尤其对于女性而言, 啦啦操能够帮助其塑造出完美的身材。除此之外, 在进行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中, 啦啦操的技巧性动作, 能够很好的锻炼学员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以及柔韧性。总之, 在进行啦啦操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面提高当代青年人的身体素质。除此之外, 啦啦操运动还能帮助当代青年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啦啦操也被人们称之为“微笑运动”, 因为在进行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中, 需要啦啦操表演者时刻保持微笑。这可以对观众形成积极的情感影响, 提高观众的积极性, 调动啦啦操表演的现场气氛。同时在进行啦啦操表演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 也能够积极的调动起啦啦操队员的欢快情绪。啦啦操欢快的音乐节奏可以使啦啦操队员无论是在学习的过程中, 还是在进行表演时都能够忘记烦恼, 提高啦啦操队员的自信。因此, 可以说啦啦操队员能够帮助当代青年人建立起自信, 减轻学习和工作中面临的压力, 帮助青年人形成乐观、积极的心理素质。

2 . 2 培养青年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作为一项团体运动, 啦啦操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 需要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配合共同完成, 仅靠一个人啦啦操是无法顺利进行的。而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 整个团队如果想要啦啦操表演取得成功就必须要依靠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因此, 对于啦啦操队员来说, 保持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分工协作是使啦啦操表演成功的秘诀。在进行啦啦操表演的过程中, 队员需要不断的对队形进行变换来展现啦啦操运动的美感和艺术性。而在队形进行转换的过程中是必须要每一个队员都进行密切配合才能够将视觉效果展现在观众面前。例如在进行啦啦操表演的过程中抛接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这就要求啦啦操队员一方面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另一方面也要求表演者之间要有足够的信任以及默契度, 唯有如此才能顺利完成表演。除此之外, 在进行啦啦操表演, 队员出现时一般都会有统一的口号, 而只有节奏一致才能具有团队的气势, 这要求队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在青年人群中开展推广啦啦操运动, 对于提高当代青年之间的团队精神和相互信任的品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啦啦操对于提高青年人团队意识和培养青年人协作精神的重要作用。

2 . 3 提高青年人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啦啦操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广泛传播, 极大的丰富了我国青年的业余活动。虽然啦啦操的传播范围很广, 但是啦啦操运动对运动动作也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啦啦操并不是一种传统的简单的体育运动项目, 在啦啦操中完美的融合艺术气息。在进行啦啦操表演的过程中能够给青年人带来总体上的视觉效应。这可以从在进行啦啦操比赛时, 对于运动员的服装以及舞步的要求展现出来, 在进行啦啦操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观众而且表演者都能够获得美的感受。

啦啦操通过独特的舞蹈形式能够净化人的心灵,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因此, 可以说啦啦操在提高青年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其他体育项目作对比, 啦啦操少了竞争性, 而更多的体现了娱乐性。通过学习啦啦操, 参与啦啦操比赛能够激发青年人的正能量, 强化青年人乐观向上的态度, 激发青年人的激情与活力。啦啦操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从物质层面上而言, 都极大的丰富了当代青年人的生活, 对于推动青年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结语

啦啦操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运动, 其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是在青少年文化建设中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啦啦操运动一方面丰富了青年人的体育运动, 另一方面也加强了青年人的文化素养。啦啦操的推广以及其发展对于提高当代青年人奋斗、合作、拼搏以及进取的精神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鉴于此, 应该根据啦啦操自身的发展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 推动啦啦操的发展与传播, 充分发挥啦啦操的体育文化价值。

摘要:啦啦操最先起源于美国, 自传入我国之后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由于啦啦操的普及性很强, 以及啦啦操自身糅合了音乐、舞蹈、健身以及娱乐于一身, 因此啦啦操在青年人群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啦啦操展现了青年的青春活力以及健康献身的精神, 反映了青年勇于挑战极限、追求自我实现的价值。这为啦啦操在青年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啦啦操的不断发展, 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自身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该文主要就啦啦操的体育文化价值进行研究。

关键词:拉拉操,体育文化,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慧莉.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 (3) :96-100.

[2]张怡雯.大学啦啦操体育文化价值评价[J].青少年体育, 2014 (9) ::79-81.

[3]高银华.对于高校开设啦啦操课程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9) :243, 245.

[4]张弘, 鞠海涛.啦啦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0 (1) :31-33.

我国啦啦操竞赛发展研究 篇6

1.1、研究对象

我国啦啦操运动竞赛。

1.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中国啦啦操官方网站、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等, 以“啦啦操”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的文章, 并搜集整理两操协会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发布的关于啦啦操比赛的红头文件。

(2) 逻辑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是论文研究中的基本方法之一, 是实用性很强的方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啦啦操运动的定义

啦啦操运动是一项新兴的具有活力、热情并体现团体精神的运动项目, 1998年传入我国, 发展初期国内对啦啦操文化的传播很少。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对啦啦操运动下定义: 啦啦操运动是一项在音乐伴奏下, 通过运动员集体完成复杂、高难的基本手位与舞蹈动作、项目特有难度、过渡配合等动作内容, 充分展示团队高超的运动技能技巧, 体现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并努力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 并将啦啦操运动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我国的啦啦操竞赛是在原有项目文化背景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以舞蹈啦啦操为主的运动。

2.2、啦啦操竞赛发展历程

十几年来,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得到飞速发展, 波及全国20多个城市, 推广阵地主要是学校, 全国部分大中小学已设置啦啦操课程或体育课中的啦啦操, 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校园文化。 目前我国啦啦操竞赛的发展是由两个组织机构领导即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和全国啦啦操竞赛委员会, 在两者的领导下进行不同的啦啦操赛事。

(1) 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举办的啦啦操竞赛。

1998年, 啦啦操运动首次传入广东, 作为我国啦啦操运动开展鼻祖的中国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在2001年举办了 “冰红茶”首场正式啦啦操比赛, 揭开了我国啦啦操竞赛发展的序幕。 此后每年在两操协会的领导下, 啦啦操举办全国啦啦操锦标赛, 竞赛形式单一, 对于项目的推广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举办啦啦操竞赛的名称不一致, 影响赛事的品牌和影响力, 竞赛参与人员的层次和水平较高, 不利于赛事的大众化普及;竞赛规则根据不同项目参照不同的竞赛规则, 适应国内竞赛的发展。

(2) 全国啦啦操竞赛 (推广) 委员会举办的啦啦操竞赛。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将啦啦操列为全国比赛项目, 并将啦啦操管理交给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 为筹备北京奥运会啦啦操展示表演活动, 先后在全国20多个城市开展啦啦操选拔赛, 并在2008和2009年成功举办了两届啦啦操锦标赛, 参与的队伍主要是高水平。 为了啦啦操在全国的普及和推广, 2010年初步设置了6个赛区, 赛区以城市为主, 从2010年秩序册观察参赛队伍很少。 由于管理不完善, 影响项目的发展, 由此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设立全国啦啦操竞赛 (推广) 委员会, 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直接管理, 其主要负责啦啦操在全国的推广、培训、赛事等, 同时与南京新恒鼎体育推广公司合作, 正式设置了全国啦啦操联赛机制, 主要包括系列赛、锦标赛、冠军赛、总决赛、 中国公开赛。 从2010-2013年全国赛区不断增加, 有6个发展到17个, 参赛城市不断增加, 并扩大培训力度。近几年的发展看出赛事类型丰富, 涉及面广, 参与人数不断增长;竞赛规则方面,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根据我国啦啦操发展的情况, 制定和颁布了《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 涉及到啦啦操的定义、 分类、基本知识及比赛评判标准等内容, 为我国啦啦操竞赛的规范、 科学发展提供了保障。

3、结论

3.1、丰富的赛事类型是项目推广的有效手段

比赛是项目推广最好的形式, 比赛与项目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相互促进。 项目类型的单一影响推广效果, 具有多种类型的赛事可扩大参与面, 更好实现全国发展的趋势。

3.2、统一完善的竞赛管理体制是啦啦操运动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啦啦操竞赛的组织管理机构被建立, 独立负责啦啦操的竞赛 (推广) 事务, 使管理专业化。

3.3、全国啦啦操竞赛委员会以城市为中心的模式适合当前啦啦操的推广和普及

随着啦啦操运动发展和运动员需求的增加, 竞赛体系需要加以调整, 建立不同层级的啦啦操竞赛, 然后逐层晋级的形式, 不断增加学校———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竞赛层次, 从而扩大参与面, 加大啦啦操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培训以适应发展需求, 最终达到丰富校园文化, 增强体质, 项目的广泛发展。

参考文献

啦啦操教学中教师肢体语言探究 篇7

关键词:啦啦操教学,肢体语言,探究

在啦啦操表演中, 每一个动作、姿势, 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而这些信息对观众的影响是深刻的。在啦啦操教学中,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观察、模仿的对象。学生通过观摩教师的示范动作获得大量的教学信息, 为掌握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生模仿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指导、保护学生, 帮助学生, 要让学生逐渐学会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本文以我校初一 (14) 班30 人和校啦啦操队25 人为研究对象, 结合教学实践对啦啦操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

一、教学内容与设计

教学内容:健身性啦啦操的成套动作, 时间约为2 分钟。

过程设计:以我校队 (25 人) 为实验班, 采用“肢体语言”进行授课。具体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并完整示范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分解—小群体肢体语言强化练习—检查学习效果;以初一14 班 (30人) 为对照班, 教学模式为:教师讲解并完整示范—语言讲解—集体练习—检查学习效果。通过3个月教学实验, 对学生掌握啦啦操成套动作的情况, 掌握动作的快慢及准确性等进行好、中、差的评定。

二、教学实施与结果分析

(一) 肢体语言有利学生掌握动作姿态

通过3 个月的教学,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班运用肢体语言, 按“完整示范—分解示范—小群体肢体语言强化练习—检查学习效果”模式进行教学, 效果较好。完整示范, 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的要领和方法。正确、合理的示范, 让学生正确理解动作概念, 明确动作要领, 这样学生演练时, 就动作优美、准确、娴熟、大方。

实验班和对照班动作姿态考核成绩对比如表1 所示。

注:“好”的标准为动作姿势优美、准确、大方;“中”的标准为动作姿势准确, 掌握动作要领;“差”的标准为动作不准确。

啦啦操教学, 是通过学生的各种身体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身体练习是啦啦操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 每一个动作要领的讲解或细节的示范是啦啦操教学中必须注意的, 这样的讲解或示范也是啦啦操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学法。教师摆出相应的动作或姿势, 为学生示范, 让学生模仿, 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结构、要领和方法。从行为学来看, 动作姿势是向旁观者发出的视觉信号, 一个动作要成为一种姿势, 必须被他人看清楚, 才能向他们传递某种信息。

正确、合理的示范, 可以让学生理解动作概念, 构建动作表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先进行一次完整的动作示范, 然后结合教学要求, 进行重点示范、慢速或常速的示范, 接着再分解示范。示范时 (尤其是第一次示范) , 力求动作正确、完美, 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明确动作的表象,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示范过程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观察动作的技术细节。教师在示范前, 要明确告诉学生相关要求, 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动作的疑惑点, 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 有效提高自己动作的准确性, 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要注意的是不能把示范作为技术表演, 以免学生丧失信心。

(二) 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啦啦操动作的快慢节奏

教师对动作的讲解与示范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该动作的含义, 初步掌握啦啦操动作的节奏。有些动作技术结构比较复杂。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理解动作的含义, 掌握动作的过程, 正确理解各个动作环节之间的变化以及动作的顺序, 应当适当放慢示范动作的速率。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掌握动作节奏考核成绩对比如表2 所示。

注:“好”的标准为动作过程和路线清楚;“中”的标准为较清楚动作技术;“差”的标准为动作路线不清晰。

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 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正误动作对比示范, 即教师在做完正确示范动作以后, 将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也模仿出来, 让学生对正确与错误动作进行对比, 以便学生分辨肢体语言的优美和准确性, 这样可以预防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动作。

(三) 肢体语言要准确优美

从生理学角度看, 在啦啦操教学中, 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过程, 本质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巩固的过程, 是条件的刺激物 (如示范动作) 和无条件的刺激物 (如肌肉感觉) 相结合的结果。而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 掌握动作技术的表象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认识主要靠视觉、听觉和触觉来接受外界的信息, 使学生对啦啦操完整动作结构及技术环节有一个初步了解, 在头脑中形成动作表象。因此, 教师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示范动作时, 可借助图示, 一方面可使教师的动作更加准确、规范, 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更加准确理解啦啦操的动作, 让学生建立一个完美正确的动作形象。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不准确, 就会使学生对动作技术的理解不正确。这样, 在练习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错误。啦啦操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扩大知识面和知识深度。在啦啦操教学中, 教师应倾注满腔的热情, 充分利用“肢体语言”, 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教师的肢体语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不但肢体语言要正确优美, 还要注意动作的幅度和节奏, 让学生明白并掌握动作的含义和要领, 使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肢体语言建立一个正确优美的动作表象。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动作准确性考核成绩对比如表3 所示。

注:“好”的标准为动作正确优美;“中”的标准为动作较正确优美;“差”的标准为不能掌握动作要领。

(四) 合理应用肢体语言的教学方法

啦啦操教学过程中运用过多的讲解语言, 不利于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和要领。人们的认识主要靠视觉、听觉和触觉来接受外界的信息, 其中以视觉最为有效。教师用肢体语言及动作、姿势进行示范、保护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以利于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之后, 应采用肢体语言教法, 使学生对啦啦操完整动作结构及技术环节有一个初步了解, 在头脑中形成动作表象。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所要学习的动作技术有比较深刻和清晰的动作痕迹, 在欣赏优美的肢体语言的同时, 让学生正确理解动作概念, 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速度。在啦啦操的教学过程中, 合理应用肢体语言, 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和眼神等, 将有关信息表达出来, 从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技术和情感交流,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 合理应用肢体语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3 个月的教学, 根据啦啦操的教学特点, 进行测试。从表1、表2、表3 可以看出, 在啦啦操教学中, 只有合理运用口头讲解和肢体语言, 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 肢体语言要准确优美, 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把握动作快慢节奏及啦啦操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因此啦啦操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扩大知识面和知识深度。

啦啦操与健美操的比较研究 篇8

1 啦啦操与健美操的相同点

1.1 基本的姿态相同

无论是啦啦操或是健美操,他们皆是以有生命、有血肉、有情感、能不断运动的人体为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再谈啦啦操或健美操将变得毫无意义。他们的基本姿势、形态的要求都可概括为:沉肩、挺胸、立腰、立肢、夹臀,形成挺拔的躯干姿态,立颈、收聘、两眼平视有神,形成正直的头部位置,直膝、绷腰、形成舒展、有力的腿部线条,基本手位准确,手臂线条流畅,形成优美的手臂姿势。

1.2 相同的协调能力

在啦啦操或健美操的动作完成过程中,身体各部位之间都应具有良好的彼此协调能力。好的协调能力首先可以自如地控制身体,以正确、规范的高规格要求来完成各种动作,给人舒适的感觉。其次,还能更完美地展现动作的艺术美,使其具有起伏、动静交替,灵而不乱的美感,让表演者自己具有充分的自信。

1.3 音乐与动作的结合性相同

音乐是动作的灵魂,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节奏编排什么样的动作,配合什么样的表情与口号,这些都是完美结合所要求的。一套音乐与动作结合完美的啦啦操可以让练习者们产生心理的共振,能够较好地激发练习者的练习动机,更好地发挥其健身效果。

1.4 健身性相同

进行健美操和啦啦操练习的根本目的是强身健体,所以它们的动作设计和编排中须以健身为依据,应考虑练习者的实际身体情况及运动能力,任何有危害身体健康的动作均不应采用,成套动作练习对身体各部分的影响应该大体上均衡,对各种身体基本素质都应能得到锻炼。

2 啦啦操与健美操的主要不同点

2.1 产生的原因不同

啦啦操运动是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队员身体动作的完美完成高超的技能展示,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团队荣誉的最高境界。啦啦操历史要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校园,最早出现的形式是在美国的校园体育比赛中,观众为本队的加油呐喊,“二战”以后,形成了山技巧翻腾动作、抛接、造型、呼喊、队行的变换为主体结构的现代模式,并且随着实践的迁移,从起初自发的助威活动到有组织的表演助威演变到今日的有规定的动作、有规则的体育比赛。啦啦操运动已经迅速得到了发展,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影响力也越来越广泛。而健美操最初是美国太空总署为太空人设计的体能训练的内容,在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简方达健美操》,它本身的特点是动作丰富,变化多,动作表现具有“健、力、美”的特点,健美操的练习使人们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2 伴奏音乐的特点不同

啦啦操的音乐是根据啦啦操队员的独特性、动作的设计来选择一首或多首不同风格的乐曲混合组成一套啦啦操的音乐,一般采用打击乐为主。多取材于DISCO,JAZZ,ROCK等现代音乐和具有上述特点的民族音乐。动作表现音乐,音乐衬托动作两者相互补充,这使整套动作出现跌宕起伏、高低错落、动静结合,更好地体现了啦啦操的动作特点,进而取得较好的表演效果。音乐配合啦啦操动作,队员可根据动作需要,选择音乐的节奏和快慢。而健美操的音乐节奏强烈,素材单一严格控制动作的速度与节奏,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运动强度,音乐风格受时代变化、民族地域、环境、作者等因素的影响。

2.3 性质不同

啦啦操比较健美操有着性质的不同,但是本质是一样的,肤浅地说啦啦操注重的是现场的视觉效果,主心是团队合作的整体效果,此时对运动员的自身素质要求并不像健美操那么严格,所以,在短期内基本可以“速成”而健美操所需要的不仅是现场视觉效果,更注重的是运动员所达到的技术要素,更趋向于体操,所以,从技术上讲,健美操的技术含量应该是比啦啦操要多。从啦啦操的起源上讲,其本身就是对其他比赛项目的现场“点火”使现场气氛更加火爆。如今啦啦操的现场明显要比健美操现场热闹,这就说明了其参与的广泛性和可视性,一套好的啦啦操势必会引起观众强烈的参与感,产生一种冲动。

3 小结与建议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啦啦操与健美操之间的区别非常明显,但双方的内在联系也很密切。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必须对其有清醒的认识,我国的啦啦操运动正在蓬勃发展,每次表演或比赛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此项运动开展的深入程度和发展前途。为此,在开展此项运动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系统研究国际啦啦操运动发展动态,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啦啦操动作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我国教练员的编排能力,使啦啦操运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2.技巧啦啦操的动作设计要根据比赛规则、运动员实际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能力,努力向国际水平靠拢。舞蹈啦啦操的动作设计,要考虑到锻炼目的,强调动作有效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还要体现美的韵律,有一定的艺术性。

3.加强该项目在全国范围的推广,要像健美操一样加大宣传的力度,从基础抓起。可开办多年龄层次的培训班,并通过大、中、小学校的体育课来带动发展.从而促进啦啦操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严爱平.日本啦啦操全国锦标赛观后感[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4):36.

[2]孙莉琴.河南高校啦啦队现状及思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3]中国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动作协会.中国大学生动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刘军萍.高校短期健美操啦啦队的组建与训练[J].中国学校体育,2005,(5):48.

技巧啦啦操的运动风险及其防范 篇9

1 技巧啦啦操存在的运动风险

1.1 身体素质风险

由于技巧啦啦操的技术动作难度较高,其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较高,技巧啦啦操中翻腾、抛接、舞蹈动作、金字塔组合、过渡连接等高难度、高技巧性动作为主要内容[1],运动员要想完美地完成这些动作,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有足够的忍耐力,身体柔韧度、灵敏度、协调性要高[2],如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没有达到这些标准,在训练的这些高难度的动作时,很可能发生运动损伤。

1.2 心理素质风险

技巧啦啦操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竞争日益激烈,在竞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很重要,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对竞赛的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3],但是如果运动员在训练或者比赛的过程中,心理素质达不到要求,对队员缺乏足够的信任,在完成抛接动作的过程中犹豫不决,就很可能造成动作失误,同时破坏了整个队伍的协调性,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而且,运动员在比赛之前一般都有较高的期望值,较高的期望值在无形之中给运动员造成了强烈的竞赛压力,而且在补赛中如果对手发挥很好,也会给运动员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如果运动员不能很好地调节这些压力,在比赛中害怕出现失误,过多地注意动作过程,也可能增加动作的失误率,造成运动损伤。

1.3 技术风险

运动技术也是引起运动损伤的重要风险运输,技巧啦啦操技术性较高,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和在比赛中,往往容易因技术动作出错发生损伤[4]。例如,运动员在完成翻腾的动作时,如果没有把握好时机,翻转或者转体的度数有误,动作幅度失误,都很可能造成损伤,如关节损伤,肌肉损伤等。再如,如果运动员在完成动作快速转换的过程中,两个动作的连贯性不强的话,身体可能会不适应,长期下去,也容易造成损伤。

1.4 环境风险

在训练和比赛中,适宜的环境与运动员对环境良好的适应能力也是影响训练结果与比赛结果的重要因素。技巧啦啦操中主要的动作有跳跃、转体、支撑,这些动作的顺利实施需要良好的场地环境,如果场地地面较滑、较硬或者较软,都可能影响运动员运动技术的正常发挥,造成运动损伤。例如,如果在过软的场地中训练金字塔组合动作,整个整体就很可能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况,容易发生运动风险。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训练或比赛技巧啦啦操也存在运动风险,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的肌肉粘滞性会增大、骨骼脆性增加,在运动中很容易发生损伤。

1 . 5 生活与自我管理风险

运动员的生活习惯对训练质量与比赛水平的发挥有重大影响,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之前,休息不够,在比赛中很可能会精力不足,而且警觉性与认知功能也会有所下降,这就为运动中出现损伤增加了风险。

如果运动员如果对运动中存在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也可能造成运动损伤,例如,在训练或者比赛之前,如果运动员没有做好准备活动,身体没有调整到适宜的状态,在运动中,往往会因为肌肉的力量不够,韧带的伸展性不足造成肌肉损伤或韧带拉伤。再如,如果运动员在伤势没有痊愈之前就进行训练活动,也可能造成伤势加重或者出现新伤。

2 技巧啦啦操运动风险的防范措施

技巧啦啦操的运动风险有客观风险与主观风险之分,由于技巧啦啦操的主观风险变动较大,所占比重大,因此,从主观上规避风险是最重要的,只要针对技巧啦啦操中存在的运动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还是能够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的。

2 . 1 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和强度, 做好充分的准备与放松练习

技巧啦啦操教练员在训练运动员的时候,要根据运动员的生理特征与实际水平制定喝血合理的运动计划,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和强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训练中,从易到难,运动强度从小到大,防止运动员局部负荷过重,以避免训练中损伤的发生。在训练与比赛之前,运动员要做好准备活动,特别是容易受伤的部位更要做好准备活动,进行适当的身体练习,调整好心态,以最好的身心状态迎接接下来的训练或者比赛。在训练与比赛之后,也需要做一些放松的运动,从而尽快消除运动中产生的疲劳感。从而降低运动风险。

2 . 2 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

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对掌握高难度的技术、取得比赛的胜利有重大影响,而且良好的身体素质对避免和减少运动风险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提高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忍耐力、柔韧度、灵敏度、协调性,增强身体的力量,提高速度。技巧啦啦操教练员在训练运动员的过程中,要重点重视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提高,运动员良好的力量素质是其他素质提高的基本条件,训练中要有目的地加强运动员身体各个关节部位的力量训练,从而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同时还需要针对在运动中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与薄弱环节加强训练,以提高运动员机体的抗损伤能力。特别是对于底座的运动员,一定要对其上下肢、肩带和腰腹部位进行专项的力量训练,这样有利于提高底座运动员的托举能力,增强金字塔的稳定性。

2 . 3 加强难度动作技术的研究和分析

在技巧啦啦操动作中,翻腾、抛接、托举动作的技巧性与难度性都较高,而且这些动作也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在训练与表演中,危险性较高,动作稍有差错都可能造成身体损伤,因此需要加强对这些难度较大动作的研究与分析,使运动员正确的掌握这些运动技术,在表演中顺利的完成,以有效的防范运动员身体损伤的发生,而且对难度动作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还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潜在的运动能力。

2 . 4 重视损伤的恢复,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当运动员伤势未完全康复时,进行训练活动或者参与比赛,都可能加重旧伤或者造成新伤,因此,当运动员受伤后,应注意多加休息,在伤势未完全康复之前,要适当的减轻运动量,避免超荷训练与强度大的训练,主要以身体康复为主。如果运动员感到疲惫时,也要控制好运动强度,最好不要在疲惫的状态下做高难度动作的训练和大强度的训练,因为人在疲惫的状态下,运动能力也会随之下降,人体的防护应变能力会下降,注意力也很可能会分散,这样身体很容易发生损伤。同时,作为一名技巧啦啦操运动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使运动员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运动员身体状态的快速调整,从而缓解训练中产生的不适感,进而降低身体损伤的发生率,降低技巧啦啦操中的运动风险。

2 . 5 加强对运动损伤预防知识的了解

技巧啦啦操教练员在训练运动员的过程中,从始至终都需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安全教育,让运动员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相关的预防知识,提高运动员的运动风险防范意识。在训练练习过程中,对于一些容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如关节部位,最好在联系的时候利用绷带保护好手部关节与踝关节。在联系抛接、翻腾、托举等难度较大的动作使,教练员做好仔细的向运动员讲解其中的要领,并做好保护措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练习,切忌急功近利。告诫运动员在做托举、抛接的动作时,要使身体肌肉肌肉保持紧张的状态,并且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同时还要加强底座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和加强运动员的团结意识与配合默契。还要告诫运动员在平时练习高难度的动作时,在没有教练员的指导或帮助下不能进行。

3 结语

总而言之,技巧啦啦操作为一项高技巧性、高难度的体育项目,存在各种运动风险,在预防风险中需要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和强度,做好训练前后的热身准备和放松练习,加强难度动作技术的研究和分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加强对运动损伤预防知识的了解,从而降低运动员损伤的发生率,降低运动风险。

摘要:啦啦操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轰烈展开,并且影响力与日俱增,它以翻腾、抛接、舞蹈动作、金字塔组合、过渡连接等高难度、高技巧性动作为主要内容,这项运动对运动员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心理素质要求、生活与自我管理要求以及技术要求、环境要求都比较高,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如果身体素质、心理状态或者技术达不到相应的要求都很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该文就从技巧啦啦操中存在的各种运动风险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运动风险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啦啦操专项】推荐阅读:

专项教育07-16

专项研究05-08

专项档案05-14

专项优化06-04

专项拨款06-17

专项调研07-03

专项评价07-22

重大专项07-28

专项课题08-12

专项考生08-23

上一篇:隐性交通需求下一篇:环境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