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文言文(通用11篇)
中职文言文 篇1
文言文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但思想内容博大精深, 而且表达的方式也是丰富多彩。学习文言文, 不但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 而且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让我们初步领悟到中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 坚定我们的爱国主义信念, 让我们职业中学的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学习充满必胜的信心。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 再加上文言文涵盖的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容与当代的电子媒体文化相隔久远, 造成了很多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 对课外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也是兴趣索然。文言文课上, 冷冷清清, 学生木然被动, 缺乏探究与师生互动的激情, 课堂气氛凉, 学习效果较差。因此, 创新文言文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中职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成了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 学以致用
从当下中职文言文教学的弊端可以看出, 解决文言文学习“无用论”的关键在于科学定位中职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学以致用。中职教育必须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 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文言文教学作为中职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增强学生的文言文应用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已成为中职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也是解决文言文学习“无用论”的关键。基于这样的目标定位, 中职文言文教学中应注重中职教育特点, 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提高文化素养, 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 发展创新思维, 提高审美情趣。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仔细分析学生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心理, 除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太远, 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外, 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法僵化, 索然无味。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们只有“好之”“乐之”, 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才能以学为乐, 学以致用。中职文言文教学一定要彻底改变以往纯粹灌输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尽量用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有的故事性较强, 不妨先简述一下故事梗概, 激发学生认真读原文的兴趣, 如《鸿门宴》。有的可撷取其中的一些成语, 指出这些成语就来源于这篇课文, 让学生边阅读、边寻找, 如《劝学》。而在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 则可以运用模拟教学与角色扮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 通过邹忌、齐王、妻、妾、客人等角色的扮演, 使历史故事情景得以再现,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教学效果。
三、降低要求, 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职高生中大多基础很差, 而一些文言篇目要求学生背诵, 我们在教学中应放低要求, 让学生能“跳一跳, 摘到桃”。可以把要求整篇背诵的课文分段来背, 对个别背诵古文确有困难的学生, 可以允许他在较难的段落中按小层次来背诵, 这样更有利于职高生完成背诵任务。如果死抱着要一步到位的教学目的, 硬是要一次性完成背诵任务, 那么有的学生可能一个星期也背不下来, 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 而且可能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以后干脆不管长篇短篇, 难的、容易的都不肯背了。除了放低背诵要求外, 其他的一些教学要求也可适当放低。职高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极差, 一个最为普遍的原因就是对古汉语知识积累较少, 所以对职高生的文言文教学, 应注重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这才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根本所在, 至于对课文中隐含的深意, 只能让他们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尽力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方面的闪光点, 要善于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 哪怕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进步, 因为职高生并不是笨, 他们缺乏的往往是兴趣和信心。
四、适度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增强学生现代意识
多媒体教学可以为文言文课的教学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的声、光、点、形、色、图的神奇配合, 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 使语言文字所描写的抽象内容变成可观可感的形声结合体, 让静态的审美对象动起来, 从而再现或创造文言文教学所需要的情景如人物、场景情境等, 使学生跨越时空界限, 产生一种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的真实感觉, 从而拉近了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增进了学生的理解,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比如对重点段落“鸿门宴”一段的讲授, 教师便可以借助图片展示的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人物项羽、刘邦、张良、项伯等人在宴会上的座次排位的意义, 直观感悟课文中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以及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有条件的话, 还可以通过媒体链接的形式, 导入电影《鸿门宴》中的关键片段, 让学生在专业演员们形象生动的表演中, 熟悉故事情节, 提升学习兴趣。
总之, 在中职文言文教学中, 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中职文言文 篇2
新课程的改革是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需求。中职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也是文言文教学程序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因为在实际的教学中其难度相对较高,教学质量偏差,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改善目前中职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情况,逐渐提高语言文字教学工作的质量,开展高效教学工作模式,是中职语言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门在20xx年颁布实施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此项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我们国家的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逐渐向实质性层次过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受到的影响较为深远,在教学方面遭遇的难题相对较多,尤其是在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相关教学工作者只有不断完善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的质量,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国家中职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的现状,制定有效的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方法。
二、当前中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
当前中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如何?下面是笔者就当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做了几项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文言文的学习比较难,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在这些学生中,有大多数的人认为并不是一篇文章完全看不懂,而是对于其中的字句分析不够透彻。但是就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来看,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可能就是在于学生本身的惰性,因为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就像外语一样,都需要花费巨大的的精力,否则想学好是不可能的事。
2.很多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都是非常零散的,例如,他们有的人把一个一个词分开可以解释出来,但是把整句话连在一起就不会分析了。
3.还有很多中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职业学校以专业课程为主而语文则列为非专业课程,在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方面的研究和投入极少甚至没有。
4.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十分单一,课堂也显得枯燥乏味。
5.教学没有创新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就会导致恶性循环。
6.很多中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职业学校以专业课程为主而语文则列为非专业课程,在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方面的研究和投入极少甚至没有。
三、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作用,掌握中国汉语的特色,体味语言重要性,协调文言文与文字教学的关系
首先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大家要知道,它对学生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1)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古代文化传承下来,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那么学好了文言文,对人们去解读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古人的智慧。同时也要知道,目前国外的学者已经在学习中国的文化了,连国外都想要研究中国的文化,作为国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学好呢?
(2)如今在这个社会,想要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一个非常好的道德品学,而学习文言文就可以使广大学子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3)众所周知,在古人的文章里,具有许多好的写作手法,值得广大师生借鉴,这样自然而然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在中职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中,相关的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较好地结合文言文自身的特性,利用专业方式来赏识语言文化,掌握语言中存在的基本内涵,以此来提升和增强中职学生文言文语言文字的`整体水平。由此可见,特性分析应当是中职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但是我国汉语言文学的特性相对复杂,主要表现在:
①因为文言文语言文字的形态变化性差,语言文字的兼类情况较为常见,推广性较强。尤其是在古汉语教学范围内,其在词性活用的情况更加常见。兼类的运用比如有:市,这个词是名词,意思是聚集交易的重要市场。《说文解字》中:“市,买卖所之也。”著名乐府诗集《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这里面的市是动词,主要是做交易和买卖的意思。
②动词基本无时态变化情况。举例来说,造:有到和去的意思。《孟子·公孙丑下》:“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广雅·释言》中“造,诣也。”《世说新语·任诞》:“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③文言文语言文字中人称代词出现少。例如诗人李白《送友人》中:“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一诗中没有出现人称代词,但是在其译文中会将各种人称代词体现出来。在新型的教学观念下综合性学习不仅仅体现在一个学科之间,同时也综合表现在不同知识层面里面。
在开展文言文教学工作中,若是能够充分综合汉语文学的特点来开展文言文语言文字教学工作,则能够较好地把其体现于文言文语言文学教学工作中,将文字教学同欣赏教学同步进行,那么即可以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谈中职学校的文言文教学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文言文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记录了浩瀚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继承这份遗产是传承整个文化的前提。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文言文教学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重要学习途径,对教师和学生都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尤其是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排斥情绪更加明显。针对这些现状,笔者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和几点教学方法。
一、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方面
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自身知识功底比较薄弱,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文言字词都不能理解,至于对特殊字词的用法和文言文的特殊句式的讲解更是如听天书。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惧怕甚至厌恶的心理,不愿意积极去学,结果就更加不懂,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施以言语上的正面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在感性上认识到学习文言文并非枯燥无趣,而是能从中了解到很多现代汉语中体现不出的知识和文化;其次,让学生知道学习文言文对于他们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将来基本上都是从事和医学有关的行业,要想把握博大精深的医学精髓,必须大量阅读古代医书原著,这就必须要学好文言文。
2.教师方面
基于中职学校学生整体知识水平不高,也没有升学压力,有的语文教师会认为文言文教学多此一举,讲了学生也听不懂,所以就干脆跳过不讲,或者走马观花地讲,甚至仅仅让学生把翻译抄下来就算教学结束。这种现象不仅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教师自身的文言文教学水平也会日渐而下。
就此现状,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应该对文言文的教学摆正态度,应该切实意识到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几千年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环节之一,绝对不可偏废。同时,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一定要有耐心,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知识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言修养,不断积累有利于教学的材料,尤其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剖析自我,走出误区,努力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分析
综合以上所述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结合多年教学过程中的总结和反思,现将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方法列举如下。
1.反复诵读
第一步:粗读。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借助工具书读通课文,这个要求不用太高,仅以不读错字音、不读错停顿为标准,上课时抽查,以督促每个学生都尽量做到;第二步:细读。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认真阅读,通过抽查复述课文的大意来评估学生是否完成;第三步:熟读。即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对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尤为重要,有了语感,即使拿到一篇陌生的文言文也能够轻松地正确断句,而正确断句正是读懂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当然,要做到反复诵读仅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读,教师在课前抽查以监督。
2.记关键词
在学生课前结合课下注释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逐字逐句地讲解课文,但是坚决不能“教师解释一句,学生写一句”,而是引导学生只标注关键字词和自己不懂的字词,最后自己组织语言完成课文的翻译。比如,要翻译《劝学》中第一句“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只要知道了“已”是“停止”的意思,学生自己就很容易把整个句子正确地翻译出来了。再如《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笔者只给学生讲解三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是这句话是个判断句,第二个知识点是“所以”这个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在古代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表示原因的,一个是表示凭借的,在本句中是表示凭借的,可翻译为“用来……的办法、依据、凭借等”;第三个知识点是“受”是个通假字,通“授”,可翻译为“教授”。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翻译,结果,虽然不同的学生用词不一样,但意思都是对的,这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这样,既避免了教师反复念翻译而耽误时间,又避免了学生只顾辛辛苦苦苦写翻译而不能专心听教师的讲解。
3.联系教学
文言文知识的学习主要靠积累和反复记忆,所以每当我们再次遇到以前学过的重点词语,就要提醒学生在哪里学过,这样,学生自己就很自然地记起该词语的意思了。例如:讲到《鸿门宴》中的“坐须臾,沛公起如厕”这句话中的“须臾”时,可以提醒学生在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有这个词语,所以学生自然就知道“须臾”就是“片刻”的意思了。同时,我们还可以举出与该知识点相关的课外例子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也就是“举一反三”。
4.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这些基础较弱的中职学生重新对他们向来认为枯燥的文言文产生兴趣,教师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比如把他们身边的流行歌曲改编成文言文,让他们翻译成现代汉语猜歌曲,通过这种有趣的游戏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下面举几个例子:
(1)吾貌虽丑,其心温柔
译文:我很丑,可我很温柔!(曹格演唱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2)难执子手,与吾偕老,悲哉!
译文: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梁静茹演唱的《可惜不是你》
(3)君其洒泪,罪不在汝!
译文: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刘德华演唱的《男人哭吧不是罪》)
(4)吾友,汝其忆我乎?
译文: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臧天朔演唱的《朋友》
(5)轻恋于我,卿咎难辞。
译文:都是你的错,轻易爱上我!(张宇演唱的《月亮惹的祸》)
(6)卿何多愁,谁人娶之?卿何多泪,谁人慰之?卿之长发,谁人盘之?卿之嫁衣,谁人备之?
译文: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
(7)汝为珍柰兮,深藏吾心。容似离火兮,深暖吾身。卿若彩云兮,九天遗芬。春花馥郁兮,似兰斯馨。
译文: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火!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就像天边最美的云朵。春天又来到了花开满山坡,种下希望就会收获。(网络爆火神曲《小苹果》)
(8)君背妾爱,轻弃而去,哀乎后觉,潸然泪下!
译文:出卖我的爱,背着我离开,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网络流行歌曲《出卖我的爱》)
(9)不为奴隶,尔其立乎!以我血肉,筑长城乎!炎炎华夏,危其难乎?
译文: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三、小结
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并不是一件深奥难知的事情,只要不存成见,不忘实际,从学生为什么要学国文这一层仔细想想就是不看课程标准,也自然会想出种种的实际方法来的。”我们共同期待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在不久的将来有个全新的改观。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J].文字改革,1963(4).
中职生如何学习文言文 篇4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 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拥有宽广的文言知识面、正确的教学态度、多样的教学方法, 更要具备较高的文言修养。上课时教师要表现出对教材研究得非常透彻, 要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在课堂上要能够列举一些名人逸事、名篇名句, 做到旁征博引。这样学生就会佩服教师知识的渊博和出口成诵的本领, 对教师产生仰慕之情, 从而有效地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 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感, 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通过反复朗读, 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文言文的领悟就应该在一个整体感知的前提下进行, 通过反复朗读, 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理解文章主旨, 把握好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接受文化的熏陶。且通过反复朗读更是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所谓“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是每个读书人都明白的道理。中国古诗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精髓, 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即使不懂, 我们也应多读多背, 把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 读得多了自然就会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会慢慢融化, 一融化, 意思自然就出来了。比如我们在小学所背的课文可能当时不理解, 但是我们现在回想起来意思却都能明白。由此可见, 学习文言文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读多诵了。鼓励学生多读多诵不仅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同时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
三、抓好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把每节课所讲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抄在笔记中且弄明白其中的意思, 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还有一些特殊句式等等, 例如: (1) 陈胜者, 阳城人也; (2) 项脊轩, 旧南阁子也; (3) 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 (4) 噌吰者, 周景王之无射也; (5) “廉颇者, 赵之良将也。”等, 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将所学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整理归纳, 相信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一定会飞跃一个层次。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的思路理顺了, 对整个文言部分就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就能够高瞻远瞩地跟随教师进行下一轮的深入学习, 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会轻松许多。
四、教会学生提前预习和查阅相关资料
文言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对特殊的中职生群体而言, 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 在接受文言知识方面会更加困难, 因此教会学生提前预习和查阅相关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预习是一种新课学习前的准备,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预习习惯, 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在预习之前教师要告诉学生预习应一步步来:首先初读, 识记生字词, 分清停顿, 标出难词难句;其次再读, 逐词逐句疏通文意, 补出省略的翻译, 不要在上课之前就把课本写得满满的, 这样教师讲什么你会听不进去, 并且再没地方做笔记了;再次进行课外资料的搜查, 如:作者的生平、作品、成就、称号及课外相关拓展等, 这些许多都可以通过查字典、翻资料、上网等方式解决。这样预习后在课堂上如果遇到难点, 教师让学生讨论时, 查过资料的学生往往会有巨大的成就感, 会体会到预习的乐趣, 从而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 教会学生提前预习且会查相关资料非常重要。
五、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
面对文言文, 中职生普遍感到枯燥无味且晦涩难懂, 所以我们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还应让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文言文在用语的准确、生动、凝练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朗读, 以使他们体味到其语言的优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体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卓然不群;“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蒹葭凄凄, 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这样的精美语言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 既写明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 又暗语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和我们感受到的诗人困于愁思苦想的凄婉心情。这些情感之美, 闪烁着多么动人的光芒!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一篇作品时,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他们在头脑中勾勒出文言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把自己的情感和古人的情感联系起来, 设身处地用真情实感去感受中国古诗句所表达的美, 感受文中人物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 感悟作者抒发的真挚情感, 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让学生学会求知, 学会审美, 更学会做人。
六、要具备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
语文教师也应了解历史, 因为生活的时代不同, 所以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也不同, 所创作的作品内容也不尽相同, 又因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 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地演变, 如古人的官职、生活习俗、服饰、税务、朝廷所下发的各种制度等等, 古今都有很大的差别, 所以教师具备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必须的。
中职文言文教学的几项建议 篇5
【关键词】中职文言文教学创新教学
中职语文注重文言文教学的系统性,尤其是教学模式和形态的多样化,是深化和贯彻语文教学大纲需求的重要方面。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是立足于古诗文的诵读,并以此形成课文内容的理解,诸如名句、名篇的精读和背诵默写。学习古诗文关键在于兴趣,枯燥的古诗文教学,是要以学生情感、教师教学技能为框架构成的,这就强调了在中职文言文教学中,需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方面:
一、协调师生关系,消除文言教学枯燥感
其实,“教师的教”是一个教学层面,学生的精练、深入的自主学生,才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文言文注重积累,尤其是固定句式和词语的解释,是构成学生文言能力的基石。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立足课本知识点,引导学生课外的延拓性学习,诸如,在《过秦论》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点不仅拘囿于单篇文章的教学,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形态。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而教材收录的是上篇。这个时候,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中、下”的学习,并进行相关的指导,以确保学生有效的完成多练、多积累的教学需求。所以,这种“协调”的教与学的形态,是文言文所必须的,是消除文言教学枯燥感、学生疲惫感的重要途径,在该方面值得教师的深思与改进。
二、强调反复诵读,形成良好的语感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充分立足于学生思想而进行的教学途径。在文言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诵读作为学生学习古文的一种习惯,且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学生的自觉思想激发和引导学生对古文产生兴趣。在这方面,教师要注重日常教学的进程,把诵读分为“初读——再读——精读——鉴赏”的流水线的模式,学生在初读中产生认识,在再读中形成中心意识,在精读和赏析中体会文言文的艺术特色。这样,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对文言文产生良好的“第一感”,以情感变化作为诵读进程的层次元素,这无疑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诵读,学生在形成初步诵读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文言内容,把故事的情节大意进行表明,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划分;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对相关的章节进行再读,并要求学生把描绘林黛玉的文句画出来;进而,教师针对学生诵读中的任务,分析文中人物性格和特点;最后,基于初读、再读的环境,教师组织学生再精读和赏析,让学生基于对人物性格的熟悉,来欣赏文人物描写的艺术结构。
三、教师讲解幽默精炼,学生多读多练
文言文晦涩难懂,教师的精讲是“拨开云雾见月明”的点睛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教材,整合好学生的个性特点,把词句、句式的讲解作为教学的重点,并在精讲中以现代性的“小幽默”来进行阐述,可能带来的精讲效果更佳。就像易中天的《品三国》,就是讲带有现代气息的文言色彩,进行三国的品读,带给了现代人对于三国的准确认识。在中职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也可借助这一点,在枯燥的精讲中,加入现代“小幽默”的气息,反而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文章作为“职员与老板”的意见反馈过程,文中的“吾孰与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等语句,是该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句式,且文中的“孰”“及”是文中的关键词,教师在讲述的时候,可以这样做:“同学们,如果你和别人比帅,你会怎么说啊?”;“你在生活中,问询别人自己的能力时,你会怎么说?,这种设问式的“幽默”教学,把枯燥的语文句式教学,带进了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使得教学具体而有针对性。
但是无论教师的讲解多么精彩,学生的训练才是学习的本位,文言文学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来完成。读、背、译都是基本方法,应该不断强化,防止知识的遗忘。
四、重视课尾归纳,带领学生“二次”学习
前面提到,文言文的知识点相对比较分散,及时的归纳总结是有效教学的巩固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课文精讲之后,要相继对句式、词语展开“地毯”式的教学,并且知识点“扫荡”之后,需要对分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句式,罗列好句式的表现形式,对于词汇,一词多义、通假字等,都是总结的要素。例如:在《阿房宫赋》的教学中,“未云何龙?”“不霁何虹?”“用之如泥沙?”等句式,是学习的重点;而如“勾心斗角”、“囷囷”、“涨腻”等,都是需要罗列总结的重点词汇。
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基于其晦涩难度、知识点分散的特点,就如何全面的实现有效的教学形态,是每一个中职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立足于教学现状教学需求,就教学模式和教学形态进行了阐述,其中“教师的讲、学生的练和学”,两者的协调统一,相互促进进行,这样才能构建和谐而积极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严秀娟.浅析中职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导入[J].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9):35-36.
[2]何永霞.问梁那得清如许唯在“动”中显真味——以《庖丁解牛》例谈中职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1,(12):78-78.
中职文言文 篇6
一、中职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学习白话文本就有一定的困难, 学习文言文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文言文课堂总是静悄悄的,很多学生会走神或打瞌睡。教师向学生提问时,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如果教师教学时只是单纯向学生讲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单一,教学课堂枯燥,学生学习的兴致便更低。加之许多文言文的篇幅较长,教师需连续讲解多个课时才能完成。 而对于文言阅读能力低、缺乏学习耐力的中职生而言,一两节课时间都只单纯学习文言词句,是无法体会文言文中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所带来的乐趣的。所以,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是中职文言文教学的普遍现状。
二、优化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高中职文言文教学效率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现状分析,采取了如下优化措施。
(一)采取多样化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为了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口技》 的学习为例,教学前教师利用互联网搜集与口技相关的视频,如 《中国达人秀》中铁氏兄弟的口技表演、美国达人秀中的口技表演等,利用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口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注重利用课本剧的表演,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热情。以《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学习为例,文章中非常经典的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内容,虽然妻、妾、客三人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但是语气及用词均不相同。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将本部分的内容表演出来,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提高文言文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再者,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讲故事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事主要指的是由文言文改编而成的故事,学生自由选择改编课本中或课外的文言文。比赛前,教师提前向学生公布比赛的规则,并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取得良好的比赛效果。
实践效果表明,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夯实了基础。
(二)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
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课内外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改变只关注课本的狭隘理念,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
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或是补充或是删减。以《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学习为例,本篇文章的篇幅较长,虽然文章中的内容从整体上讲比较浅显,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选取文章中3~12段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将文章的篇幅缩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其次,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与文言文相关的影视视频,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鸿门宴》的学习为例,就可利用电影《鸿门宴》吸引学生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电影中的内容与史实内容是有一定的出入的,上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与文章中的内容相关的片断,将视频中的内容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寻找两者内容上不一样的地方。利用视频直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将影视中的内容与史实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印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与文章相关的史书资源、电视历史节目资源如《百家讲坛》等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
(三)转变教学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大胆表现
教学时教师要利用鼓励式的课堂评价方式,保持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以《桃花源记》的学习为例,教学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同学们,请在课下时间内认真阅读文章中的主要内容,结合教材中出示的注释分析文章中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文章中的主要内容提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预习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后,不管学生的问题与文章内容是否有联系,教师都要用“谢谢你!你提出的问题老师也没有想到呢,真棒!”等语句向学生表示感谢,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在课堂大胆表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中职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转变教学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大胆表现,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摘要: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职学校中文言文的教学效果较差。主要介绍了中职学校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并从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出发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中职学校文言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文言文教学,现状,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试论中职文言文的体验式教学 篇7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常常采用的方法是串讲法、翻译法、分析法, 使得古典文学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荡然无存。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 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文言文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新课程主张“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 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显然, 这是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体验与思考的重要意义。
一、“读”占鳌头, 融情于读
当前, 很多一线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诵读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流程中, 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 诵读往往成了一种摆设, 走走过场。有效的读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读, 在读中体验文言文的魅力, 在朗读的体验中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领悟文本内容。古人也说:“文章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不敢奢求学生在百读文章之后忽然顿悟, 但是却可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涵咏、体味, 得到熏陶感染, 使古文语感在诵读中不知不觉培养起来。
(一) 多层体验, 读出意境
如在教学《兰亭集序》一课时, 我尝试带领学生这样读课文:1.初读课文———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教师范读, 听清句读。表面上看, 这是诵读的问题, 实际上只有弄清楚了文章词句内容大意和词句结构, 才能做到诵读句读的正确, 这也是体验式阅读的前提。3.三读课文———读出感情。《兰亭集序》中情感变化的脉络比较清晰, 即“乐→痛→悲”, 诵读时注意揣摩作者、段落间的起伏跌宕来把握语气和语感, 就更易于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情感表达重点。
(二) 角色体验, 读出个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还有一种非常奏效的朗读方法, 就是分角色朗读。学习戏曲专题, 运用这样的朗读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最常见的形式是教师把文中不同角色分派给学生。在教学中, 教师应大胆地放手, 让全班学生自由组合, 分成小组, 并让每组自行安排角色, 然后以比赛的形式完成朗读任务, 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此外, 教师应大胆创新, 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 运用方言和流行歌曲的方式完成形象的塑造。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充分提高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 升华体验, 读出情感
心理学家认为, 音乐能够调动人的联想与想象, 激荡起心底的涟漪。播放音乐是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有效手段。合适的音乐可以给学生一个情感基调, 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 从而自然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充分挖掘文本内涵, 促进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碰撞、交流。如《赤壁赋》《逍遥游》《兰亭集序》等都是千古传诵的美文, 婉转流畅, 抑扬顿挫, 语言凝练, 富于音乐美。配乐来朗诵, 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而且能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调动起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进入作者描绘的优美意境中, 促进学生积极地感悟、思辨、探究。这样, 学生就能感受到音乐和文字相结合带来的美, 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注释和工具书, 搭建体验平台
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去查、去读、去悟。我常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 即将班级学生分为5—8人不等的小组, 让小组成员在自主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解决文中疑难的字词句, 然后由各小组提出讨论过程中觉得困难的字词句, 最后采取竞答的方式探讨这些疑难问题, 检查个人、小组学习的效果。在此过程中, 教师点拨、解疑。这样的课堂就在学生讨论、交流、碰撞、生成新的知识中活了起来。学生就可以从自己的动口、动手、动脑中学到知识, 养成习惯, 增强活力。
三、因文而异, 巧立体验侧重点
文言文中应该既有“文”又有“言”。人教版中的文言文, 都是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 能很好地把“文”“言”统一起来。我认为, 教师应该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 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文言文教学不一定非要遵循什么模式。与现代文相比, 文言文更应注重因“篇”施教, 巧立体验侧重点。有的文言文语言浅显, 但意蕴丰厚, 那么就不必在字词句式上过分注重, 而可以重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鉴赏。
如《报任安书》和《渔父》。这两篇文章一长一短, 一重一轻, 应区别主次, 突破重点。《报任安书》是传统名篇, 文章比较长, 涉及比较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我在教学中先开展翻译任务活动, 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质疑, 为进一步的问题探讨打好基础。而《渔父》比较短, 又有较强的故事性, 学习的难度不大, 教学可以自学为主, 教师稍加点拨, 抓住几次对话, 突出屈原的人格追求。
四、大胆质疑, 鼓励学生个性体验文本
阅读就其本质而言, 是一种思维的创造活动。同时, 学生得有所思、有所问, 才能有所引申、发挥与创造。在《兰亭集序》一文中,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一句中的“一觞一咏”, 书下的注释为“饮酒一杯, 咏诗一首”。在这一课的学习中, 有位学生提出:“兰亭集会, ‘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急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到了谁的面前谁才能喝一杯酒, 咏一首诗。其他41人围着曲水, 等着曲水中流过来的那只酒杯咏一首诗, 这样才够尽兴、惬意, 才符合东晋时期文人的习惯。”这个问题的提出立刻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观点不一, 分成两派, 展开争论。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的空间和时间, 在亲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实践水平。如果不经过学生的自主体验以及对体验内容的思考、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概括、评价等语言实践活动, 就难以获得结论, 也难以真正理解和交流。更重要的是, 任何没有独立自主的体验为前提的教学过程,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只有在体验时思考, 把体验与思考结合起来, 互动互补, 让学生逐步体验古典文学的魅力, 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才能不断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文言文生命体验教学, 既给予学生广阔的空间与自由的思想, 又提高了古文教学的地位。文言文生命体验教学, 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培养了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以及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摘要:中职文言文教学, 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职语文教学中最难的部分。新时期, 语文教学倡导人文精神。文言文教学对人文价值的渗透, 是中职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谈谈中职语文教学中使用文言文体验式教学模式如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实现教书与人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文言文体验式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庞维国.论体验式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 2011 (6) .
[3]王敬.尊重历史准确解读——重读《兰亭集序》[J].现代语文:下旬, 2004 (1) .
[4]赵继光.新课程中学5S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 2010 (8) .
[5]黄荣华.生命体验与语文学习[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6]曹晶.论关注生命体验的课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103-105.
[7]李晓静.古代文学作品的体验式教学初探[D].2005.
[8]徐霞, 余中云.浅谈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 2004.
中职文言文 篇8
一、开展趣味性教学, 渗入道德情操启发
开展趣味性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先提条件, 教师要正视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 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而为打造趣味性课堂奠定思想基础, 再者根据文言文内容的复杂性和难度, 教师可以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中渗入道德情操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主动接受课堂学习内容。
第一, 简化文言文课堂, 加入故事教学情节, 让课堂在师生活动中进行道德情操的修养。大部分学生都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距离感和恐惧感, 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太难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又实行读与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从到导致学生的厌倦感。教师要根据这一课堂现象进行分析问题的所在, 进而为转化成趣味性课堂做准备。教师在课堂中是引导性的作用, 可以根据文言文内容进行故事化, 通过学生听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文言文课堂。例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学习中, 教师先根据对文言文的了解编一个简单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战国末, 有两个重要任务人一个是将领廉颇, 一个是门客蔺相如, 因为蔺相如是一个极具智慧的人, 因此得到重用, 作为武将的廉颇不服气就处处与蔺相如作对, 为了避免冲突蔺相如处处忍让避免相见, 廉颇最终被蔺相如的智慧和大度感动, 从而羞愧进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一故事, 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学习内容下面我们通过课堂内容进行详细学习。”通过简单明了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兴趣, 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中的人物的品质。
第二, 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课堂, 从而为道德思想的启发做好渗入基础。文言文教学的难度较大, 教师对于课堂学习中的教学方法要加以改变, 一切为了学生学习作为教学方法使用的前提。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估, 以此作为教学计划的基础对学生实行任务教学法, 以课堂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初步的自我学习, 学生根据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环节。再者, 教师可以根据文言文的难易程度将学生以划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 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和思想交融。例如在《劝学》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设置“明白全文大意”和“思想感悟”的任务, 学生通过对这一文章的任务学习从而明白“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这一大意”。
二、鼓励学生质疑态度, 提升提问学习能力
敢于质疑的态度、不向权威低头的态度是中职学生道德情操的重点内容, 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质疑教师教学、课本知识中不恰当的地方, 通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增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提问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培养中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从而通过教师的“解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发展的基础。
在教科书中有一些文言文的部分注释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 作为考验学生的教学资源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注重利用这一特点开展课堂文言文的“质疑”教学。
三、拓展文言文内容, 实现道德情操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对作者介绍、文章主人公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背后的故事”, 不仅可以增添文言文的趣味性, 对于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也是十分有效的, 通过教师对这些名人轶事的介绍, 在加深学生对文章印象的同时, 启发学生对道德的新认识。文言文学习对于学生的情操发展也具有影响, 根据文言文知识的感悟学生会增添文学修养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例如在《师说》这一文中, 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当时的“师徒风气”和历史背景, 当时人们对于拜师这一现象认为成“巴结、结交富贵”的行为, 但韩愈顶住这一压力收了徒弟并且利用《师说》进行对抗流言, 通过对这一背景的了解学生可以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从而对教师更加尊重, 更加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责任感。
在中职学校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可以通过文言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文化情操教学体现, 再者,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要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创建活跃的教学氛围, 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合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韩欣.中职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中职文言文 篇9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据调查,很多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试,加上学生文言基础差,大多沿着“读-译-抄-背”的思路展开教学,普遍使用“先讲词句翻译、总结语法知识,后分析课文”的模式,这样的串讲为主的授课方式,学生陷入“简单粗暴”的被动学习,主体地位和自学能力被忽视,课堂气氛压抑死板,文言文教学陷入恶性循环中,简直把内容丰富多彩的教材定格成生产流水线,缺乏情趣,没有活力!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粉笔”+“黑板”+“纸张”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极大限制,不能适应新型教育的需要。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将多媒体引进文言课堂,凭借“图文并茂,声像毕现,动感无限”的优势,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提高了他们学习积极性,原来沉闷的气氛变得异常活跃,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动人的情境是成功的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和艺术媒介。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就是在情绪高涨的氛围里进行的。这种氛围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物化形式的多媒体的利用,将声、文、图、影像、动画等进行优化组合,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讲解起到蓄势、渲染的作用,并不断促使学生的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不是每一篇文言文的导入都必须或适合使用创设情境这种方法,但是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使用,对激发学生学习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如在学习《赤壁赋》时,笔者抛弃了教师的讲解引入新课的方式,而是先播放电影《赤壁》“火烧连营”的桥段,并同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使学生受到试听的双重冲击,如同看到了那金戈铁马的场面,看到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学生沉浸在激昂的音乐中,回忆着对烽火连天的三国历史,有力而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介绍作家背景,帮助知人论世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早在几千年前,孟子对他的学生万章这样说过,这主要是教万章如何同古人交朋友,重点在“知人”,“诵其诗,读其书”和“论其世”均为“知人”。后人将“知人论世”连缀起来,论述了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的把握问题。
笔者在教授汉代贾谊政论散文的名篇《过秦论》时,找到一个了解作者、分析文本的突破口,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李商隐的《贾生》,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借贾谊的遭遇,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彻夜长谈的情节,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汉文帝乃汉代有道明君,尚且如此,其他君主自然更毋论。这一处介绍,既让学生了解了贾谊,又为对课文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分析做了铺垫,学生在读到中心主旨的这一语句时,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会为与贾谊有同感而自豪。
3 聆听范读,感受汉语之美
文言文尤其是诗文和文赋,当以“读”字为先,要学习古人,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中领悟文意直至背诵或名言警句脱口而出。但是现在文言文教学现状是,文言文教学课堂气氛压抑,毫无乐趣而言,学生何来兴趣?何来激情?笔者在听课过程中,也发现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文言文课上,打盹的学生比比皆是。
学生们首先对课文字词句没有进行很好的预习,有的学生仅看看课文下面的注释。他们对文字生疏,对文句缺乏语感,缺乏句读常识,所以过阅读关是把握文言文的第一步。阅读课文的形式很多,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默读、诵读、跟着范读而读,不一而足。其中,范读的作用不可小视,借用名家的诵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把握文句节奏,体会语气语调,更能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汉语特有的古老而最富生命力的特点。
《过秦论》一文辞赋特点突出,遣词造句灵活富有神韵,讲究铺陈渲染,语句简短,多四字句或四字短语,多对称,整散相间,长短错落有致,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但是学生惧怕古代文赋,不愿多读。于是在课上,笔者请学生一遍遍听范读,一段段跟着范读读,每一位同学进行段落领读。慢慢地,学生在一遍遍诵读中欣赏着课文。在咀嚼《过秦论》语言的熠熠生辉中体会辞赋的语势腾纵、雄辩有力,进而把握政论文的精辟见解。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突出重点难点,扩展课堂容量
语法知识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点,更加是教学中的重点,只有突破了语法知识,学生才能走入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领悟文本。对语法知识的考查是文言文试题中的重点,无论是选择题、翻译题,都要考到语法知识。语法知识表现在课文中是零碎而散落不成系统的,学生对此类知识点却是退避三舍,毫无兴趣。再加上以前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全凭一张嘴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上写满了一字多义、古今异义、句式特点(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学生只会埋头苦记,没有学习的兴趣与乐趣。而借助于现代化技术,借助多媒体,可以把大量的文言知识归纳整理,在学生看来,既系统又直观醒目,更主要的是学生举一反三,效果甚好。
笔者教文言语法知识的时候,就有意识结合初中文言例句进行归纳分析,比如,学到名词作状语的时候,投影仪上出现了初中蒲松龄的《狼》中“一犬立”一句,学生通过回忆,根据语境体会“犬”字用法,加深“对名词作状语”知识点的理解,并同时对“名词作动词”进行比较,分析出二者的区别、判断方法,进行“名词活用”归纳。长此以往,引领学生慢慢对语法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一棵“文言语法知识体系树”就在学生的总结出渐渐露出雏形,最后盛开,根深蒂固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
教学时,需要用到的课外拓展的资料,尤其是诗歌的对比阅读,通过多媒体方式投影出来,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开阔学生视野,扩展了课堂容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对文言文教学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文言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重实用”而“轻形式”,让时代元素融入传统、枯燥的文言文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改变他们被动接受的地位,激发他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他们文言语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成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课堂主体,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提供学习时空,提高教学效率。让多媒体擦燃中职文言文教学智慧的火花,使得文言文课堂教学风生水起。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难点,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扩展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挖掘新意,使文言文教学课堂事半功倍。
中职单招班文言文教学方式探讨 篇10
一、提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讨厌文言文,是因为对文言文一点兴趣都没有,一看到文言文就厌烦。毕竟他们认为我们现今用不到文言文,而且古人的表达方式又与我们相差很大。要想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需要将晦涩难懂的文章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原来古文离我们如此之近。比如在学习《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时,可以从最近比较火的一部电视剧《芈月传》讲起,因为《芈月传》中也谈到了和氏璧的话题。这样就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对这篇文章产生颇多兴趣,学习起来,自然就事半功倍。另一个方面,要让学生知道文言文虽是古人的作品,但与今天仍有深刻的联系。首先,很多文言典故,是中华文明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蕴含着人做人处事的哲理。比如荀子《劝学篇》中有: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这就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谦逊,不能坐井观天,以自我为中心,需要多向他人学习。
二、增强基础
没有基础的兴趣,就如花瓶,中看不中用。所以一定要加强学生的文言基础。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是靠记忆。记忆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让学生背诵一些很简单的文章,提升学生的信心,让他不再畏惧文言文,然后再逐渐加大难度。笔者在教学时,首先都是让学生从简单的诗词开始背起,因为他们的题材一般较短,易于记忆,然后再背诵大段的文言文。
注意字词含义的记忆。文言文,之所以难懂,主要是因为古人的字词含义与今天不大一样,或者是今天很少用的字词。所以要想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文言字词的含义不得不记忆。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对课本中出现的字词含义一定要记住。笔者在教学中注意概括、对比,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文言文虚词教学是个很大的难点,这就需教师帮助学生找出规律,促其牢记于心。“之”字在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但意思常常不一样,常见的有:作代词用,可以代指人或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们)、她(们)、它(们)等;其次作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意思;三是作动词,不过很少见。在对这些知识进行教学时,须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要求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出例句,这样就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大声朗读,多练多做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书的过程中,往往增强了语感。为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要求同学们大声朗读文言文,而且要齐声,这样还可以增强大家的断句能力。早读课时,我会与同学们一起大声的读,以身作则。文言文的练习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了对文言文的感觉,而且在做的过程中,读起来会更有的放矢,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时注重文学性
语文课毕竟不同于历史课,历史课中的文言文,只需要学生知道大概意思,教师用平白朴实的语句将其翻译即可,语文教师则不可也如此教学。一方面,从考试的角度而言,往往考具体字词的含义,另一方面,语文课有语文课的特性,不能失去语文的本色——文学性。入选中职课本的文言文大多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贾谊的《过秦论》、苏轼的《赤壁赋》、韩愈的《师说》等等,这些文章,都是古代著名的文学家的作品,风采卓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如若用大白话将其译出,将失去文章本身的文学性,这样一来,就达不到赏析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翻译或自己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翻译的艺术,尽量用很生动的语言将其译出。
五、创设情境,采用移情教法
要想深切的了解一件事,身临其境是最好的,当然,限于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在让学生学习文言文时,也让学生如苏轼一样去赤壁参观一番,也不可能像张若虚那样亲临江边,但我们作为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中作者所处位置。如《赤壁赋》,教师可以用投影,将赤壁的流动画面投影出来,尤其是月色下的赤壁,这样学生往往会感同身受,更易领悟作者的情怀。再如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时,教师完全可以将游山洞的经过投影给学生看,学生看完,对游山洞之难,了然于胸,学习起来能够因事见理,以小见大引发议论,得出主旨。
六、教会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言文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要想做好总结、归纳,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求学生整理文言文错题,形成文言错题集,主要是有关字词方面的,每次考试之前,都要看一遍,一点一点的加深印象,做到稳扎稳打。其次,要求学生注意,平时常用词的多个含义,如前面讲到的“之”字,再如“其”字等,让学生准备一个常用词记录本,在本中记下常用词的几种用法并含义,然后依次举例,加深印象。第三,注意比较,在比较中提升。比较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指的是同一时期,不同作家之间文章的比较,比如同为中唐的白居易和李商隐,他们文章的比较。纵向比较指的是,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例如杜甫前后期作品的不同之处。
中职文言文 篇11
1 中职文言文教学的要求、特点和教学现状
1.1 以《中职语文教学大纲》 (2009年) 为基准谈要求
1) 关于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针对不同模块, 分别对文言文提出了如下要求:
(1)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 大体理解内容, 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 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读懂文言课文的基本内容, 了解课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以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能结合教材中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文化常识, 丰富文化积累”。
1.2 以重庆市中职对口高职语文高考考试大纲为基准谈要求
在重庆市中职对口高职语文高考考试大纲中:古代诗文考试占比为30%左右, 考试的内容主要为文学常识、古代汉语语法、文本的中心思想、文本的内容分析和写作手法分析、背诵默写等几个方面。
综合以上两个要求, 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两大的个方面:文学常识、文本背诵等客观性简易性知识的学习;文本的中心思想、内容、写作手法、古代汉语语法知识、文本翻译等主观性较强或难度较大的知识的理解性学习。
1.3 中职文言文教学现状
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 关于文本的理解性学习成了一个瓶颈性问题, 同时, 文言文教学大多沿用老一套的讲授法,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老师辛苦地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却效果不甚明显。很多学生因为单一的教学方法、难度系数较大的学习内容、自身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等因素, 出现讨厌文言文学习的情况, 最终导致“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局。如何打破这样的困局, 真正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生本课堂”, 任务驱动教学法值得一试。
2 任务驱动法的含义、特点和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 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法的特点:以任务为主线,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基本原则:与问题相结合, 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导权, 教师不断激励学生前进, 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并通过此任务举一反三, 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 任务驱动法如何在中职文言文教学中实施
一说到任务驱动教学法, 很多老师都会认为似乎是专业课的专利, 和基础课特别是语文课根本没关系。其实, 不尽然, 语文课堂同样也能用上, 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 很多老师不经意间已经将它作为一个常用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实施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任务的确定。第一步是最关键的。任务的制定可以通过任务书的形式体现。任务书大多为老师制定;当然某些简单篇目也可以由学生制定。
在制定任务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制定的任务必须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2) 制定任务时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
(3) 制定任务时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
(4) 制定的任务必须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5) 制定的任务类型和层次应是多样的。客观性的任务和开放性的任务相结合。
(6) 每篇课文制定的任务量不能一味偏重或偏轻, 应轻重交替进行。
2) 任务的分配。以多种形式进行, 如个人性的和团体性的。根据任务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选择由单人或多人完成。可以由不同的对象完成不同的任务;也可以由不同的对象完成相同的任务, 比如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难度较大的问题、争议较大的问题等。一篇文本最好用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但为了防止学生产生倦怠感, 任务的布置不能太过频繁。一个单元可以选择1~2篇文章不布置或少布置任务。
3) 任务的执行。由学生课前或课堂或课后进行, 一般情况下, 课前进行更有优势。在任务的执行阶段,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途径和方法的指导和引导。比如在哪些地方、通过什么方式可以收集到有用的资料;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如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如何对任务进行展示等。
4) 任务的展示。主要在课堂进行。展示的形式主要为学生个体或集体上台通过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 任务的评价。以多元评价为主。任务展示完毕后, 采取学生互评、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根据评价的综合情况为学生进行评级登记, 纳入平时成绩。
6) 案例及反思。《六国论》的任务教学实施设计。
课文特点:《六国论》是中职语文教材 (人教版) 拓展模块里最后一篇古文, 属于课内自读课文。
教学对象:本次教学对象为3+2高职 (中专段) 财经专业的学生, 学生多为女生, 有一定文言文基础, 大部分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喜欢表现自己, 全班人手一部手机, 且均开通了上网功能。
第一步:老师在上新课前一周给学生们制定了关于本课的任务书:
(1) 收集苏洵及与其相关的文学常识 (含图片资料) ;
(2) 写出战国七雄及文中提到的六国分别是哪六国;
(3) 划出六国中哪些国家贿赂了秦国, 哪些没有贿赂;
(4) 分析和总结六个国家灭亡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
(5) 找出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
(6)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7) 翻译整篇文章;
(8) 朗读全文。
第二步:提前一周将每项任务具体到每位学生 (语文科代表专门用本子做好登记, 教师也自己做好登记, 点过的学生最好先不点了, 给每个学生一个机会) , 交代任务完成的时间。
(1) 、 (2) 、 (3) 、 (6) 项任务分别找四位学生完成。其中, 如 (1) 、 (2) 项任务比较简单, 可以给基础稍微差点的同学完成。
(4) 、 (5) 、 (7) 、 (8) 项任务分别由四个小组完成, 临时指定一名同学为组长 (组长实行轮流制, 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当组长) 。
第三步: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引导, 学生独立执行任务。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如通过手机百度、练习册等, 收集资料, 通过复制粘贴或下载方式进行资料的进一步整理归纳。如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基本的知识点在于作家、朝代、作品、基本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等。本课在收集苏洵的资料时, 还要求学生再提“唐宋八大家”。
第四步:按照教学进度, 在教学中穿插学生的任务展示 (教师做好任务完成情况的登记) 。
比如在讲作者的时候, 就请接受任务的同学上台给大家介绍苏洵及相关知识, 配以板书。老师再进行补充和修正。
同时, 可以通过激发他们的好胜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第 (4) 个任务, 虽由集体完成, 降低了难度, 但该任务比较具有开放性, 除了书本提到的原因, 还可以拓展, 因此也可以将该任务布置给每个小组, 作为他们都必须完成的任务, 最后展示环节, 小组分别展示, 然后进行自评、互评等,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第五步:教师和学生对任务展示进行评价。
由于学生的任务展示是配合教学进度进行, 因此对展示的评价也是贯穿了课堂教学, 对于本课, 主要用到的是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两种方式, 评价的开展是“一项任务一评价”, 教师做好评价的登记工作。评价等级一般分为四个等级:未做、未做完、完成、优秀。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