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中的财务管理

2024-09-29

医院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共12篇)

医院管理中的财务管理 篇1

当今在医疗事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重视本院的财务管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要想切实的做好医院中的财务管理工作,那就必须要利用管理会计,因为它主要就是对于信息的统计,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会计管理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管理会计的特点及应用价值

(一)管理会计的特点表述

在综合了管理会计的特点,再结合医院的具体业务就形成了所谓的医院管理会计,它有着很明显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在医院中,管理会计注重的是比较长远的未来的管理,它更加偏向于经营性的会计管理[1]。在财务的活动之中去评价过去、预测未来这些都是它的主张。其次,管理会计和医院具体的结合在一起,就会立足于本医院的基础,所以它受到医院的约束比较大,但是受到会计制度的约束却并不大,是需要在医院的具体经营的过程中来制定具体的方法的。最后,医院里的管理会计更加注重的是会计管理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果,它更加能够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管理会计的应用

我们用比较简单的说法来理解医院中管理会计的一些职能,它的职能其实就是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把握好未来[2]。第一,会计对医院中之前统计的数据进行加工和详细的分析,为医院接下来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第二,控制好现在就是在医院财务的管理活动中要时刻的按照定好的决策预算来经营当前的财务管理活动。第三,在已有的财务管理信息基础之上,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来为以后医院制定更加长远的战略性目标提供科学性和有用性的理论支撑。

二、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作用

(一)管理会计可以增强医院的财务预算

当前在很多的医院中都存在着医院的管理者对于医院的管理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他们简单的认为财务管理本就应该是财务部门分内的工作,这就造成了财务的预算和执行之间严重的脱节。但是管理会计是非常的注重财务管理的整体性的,它会把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当做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从而进行集中的管理,因为它会从医院当前的财务状况和医院的运营水平进行全面的思考,所以就会增强医院的财务预算能力。

(二)管理会计可以提升医院的调节控制能力

之所以多次的提到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在医院的经营和决策的环节还有平时的医疗活动之中,利用价值工程和成本的控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的调节,以此来达到及时纠正偏差的目的,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医院的各项目的经营正常的进行[3]。另外对于医院相关科室的成本也是需要进行控制的,对于管理会计来说,它会根据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具体的目标成本的。从而为各个科室制定适合它们自身的预算计划,还会不定期的去检查各科室对于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

(三)管理会计可以提升医院的考核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企业对于员工的考核和评价也变得十分的重要。所以对于医院来说也是一样的,在它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想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的效率,就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员工考核和评价体系。建立这种体系还可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把管理会计引入到了医院的财务管理之中,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定期的进行相关的考核和评价,使得最后的结果更具有实效性。

三、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应用策略

目前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当前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鉴于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医院管理者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推进管理会计在医院中的应用。具体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医院的管理者需要重视管理会计的作用

当前管理会计无法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被广泛的应用,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医院的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作用,或者说是对它的认识存在偏差,这就导致管理会计的执行力不够。因此想要大力的在医院中推广管理会计,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医院管理者对于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要让他们站在更长远的角度去加深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只有医院的管理者对会计管理重新认识之后,才能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更好的执行和落实。

(二)在医院中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有很多的医院在本院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使用到的依然是最原始的那种管理模式,面对着新的发展背景,需要尽快的转变成新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医院的良好运作。当然我们说到的这些,是需要运用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的,因此一定要做好落实工作。我们可以在医院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较好的融入管理会计中的一些比较先进的思想和观念,以丰富自身的内容。比如说在财务的管理过程中,我们不再只是单独的进行记账、报账等工作,还需要结合医院的具体发展情况,对医院运行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可行的财务分析报告,为以后领导层提出战略决策提供借鉴。除了这些之外,还是需要对医院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而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的是医院并没有在财务管理中涉及到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这一点是没有考虑周全的。当然想要更好的让管理会计得到执行,就需要加大对相关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的,这样的话,就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考核,以确保他们的行为和综合素质可以满足医院的要求,最后再促进医院可以正常高效的运作。

(三)医院必须要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医院可以长时间正常的运转,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它自身的特殊性,在我国的政府职能范围之内就有一个医疗事业的发展,所以医院的运作和政府也是挂钩的,当医院出现问题的时候,政府自然就会提供帮助了。但是随着当前我国医疗管理体系的改变,医院之前的那种传统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为了经济运行的机制能够更加合理的运行,就不能够再按照之前的那种管理模式进行了,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医院的费用进行既定的记录工作,还应该做一些更加多样化的工作,充分的了解自己在会计方面的业务,及时的更新那些在医院的运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财务信息。因此在对医院进行管理的时候,就一定不能够忽视掉财务方面的管理,把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引入到医院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来,但是医院想要把管理会计引入到医院的财务管理中,更好的进行会计方面的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引进专业的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再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

(四)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提升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医院也应该对这些人员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评定,可以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设置更加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指标,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是必备的考核标准,当然还要辅助于其他的一切标准。对于考核达标的工作者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当然打造一个专业素质过硬的财务管理团队也会十分重要的,所以医院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那些专业知识好、有活力、公平公正的年轻人,这样才能够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

四、总结

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还在继续的进行着,医院为了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效的降低医院的相关成本,使得医院可以做到更好的发展,就更加的重视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医院财务管理中逐渐有效应用管理会计,但是由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复杂性,所以在引入管理会计时会出现不少问题,我们需要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这样才能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根水.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财经界,2015(15):299-299.

[2]岳昆.浅谈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2(7):153.

[3]夏阳.浅谈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职能与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9):258-258.

[4]李海燕.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探究[J].中国经贸,2016(7):269-270.

[5]吴文平.如何加强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2016(8):262,338.

医院管理中的财务管理 篇2

这种员工通过观察期的引导和磨合,会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干,全身心地投入到该职位的工作中,在此情况下,管理者应制定出培养计划,并帮助其做出与企业愿景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满足其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增加精神激励,用有价值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促进其成长,使其认同企业文化,逐渐把企业的发展等同于自己的事业。同时,此类员工也是管理层接班人的最佳人选。

B.指导平庸者

面对喜欢该职位但却因为能力问题无法取得高绩效的员工,管理者应该侧重于工作技能的培训,甚至和该员工一起深入一线找出实际操作的不足和偏差,因为现场培训和指导的效果要远远强于事后的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惠普之道的核心之一就是“走动式管理”,它在庞大的企业组织中造就了无比坚实的团队精神和信任感。惠普的管理者被要求必须经常在员工当中走动,和有空闲的人聊天,这样一来,基层员工都欢欣鼓舞地认为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自己总是被关注和关怀,因为管理者都希望听取他们对公司、对工作的看法。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可以在走动中不断观察、随时沟通、纠正错误,把偏差消灭在射线的起点处,而不是在偏差越来越大的射线末端。这样一来,企业的运作流程可以得到最好的改善,问题可以得到防范和控制,管理者就可以从“救火员”变为“防火员”。

从另一方面看,此类型的员工也许本身并不适合该职位的工作,管理者应及时调整其位置,扬其长避其短,把最好的钢用在刀刃上,让该员工向A类型迈进。

C.培养忠诚度和向心力

有些员工具备取得高绩效的能力,但个人发展愿望与志向可能与所在职位或企业愿景存在差异,所以该类员工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只是把现有职位当作通往高薪的跳板。如果一个企业出现太多的C类员工,那么则应该反思一下薪酬制度、企业文化和企业愿景是否出现了问题。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看,拥有越高职位的员工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就越强烈,企业在满足其物质需求如工资、福利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其个人的梦想和成长的需要,而且,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需求。

在这一点上,全球最佳雇主之一的星巴克是用人的典范,

星巴克在业界中并不是薪酬最高的企业,其中 30%的薪酬是由奖金、福利和股票期权构成的,中国的星巴克虽然没有股票期权这一部分,但其管理的精神仍然是——关注员工的成长。中国星巴克有“自选式” 的福利,让员工根据自身需求和家庭状况自由搭配薪酬结构,有旅游、交通、子女教育、进修、出国交流等等福利和补贴,甚至还根据员工长辈的不同状况给予补助,真正体现人性化管理的真谛,大大增强了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信心。

D.淘汰不可救药者

也许此类员工本来就不应该进入到企业中来,招聘面试的目的是挑选具备任职资格又拥有升迁潜力的人选,如果是观察期后被鉴定为此类的员工,则应该立即调动岗位甚至给予辞退,即使是立过战功的 也不能例外。因为这种员工在工作态度和行为上,会给其他员工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可能把有望晋级A类的B、C类员工拖到D阵营中来。a

在社会存在的组织中,不管职位高低,大多数人都是希望被关注、被尊重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分析员工失去工作兴趣的原因,是因为无能力而丢失工作热情,还是因为被忽略而低绩效。正如垃圾可以循环再造一样,世界上不存在没用的人,而是人没有用在合适的位置上,或者,企业没有合适的职位。所以,辞退该类员工是为了杀鸡儆猴、奖优罚劣,铲除“一粒老鼠粪可以坏掉一锅汤”的隐患。在这里面,管理者如何保持与员工沟通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都知道,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知人善用”四个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并不容易。近几年来,许多人力资源招聘类电视节目如火如荼地放映着,国外的像特朗普(DonaldTrump)的“飞黄腾达”(TheApprentice),不管员工是否投入工作,只要结果是低绩效的就要面临被炒的境地;维珍(Virgin)老板布朗森招聘CEO继任者的一系列冒险活动,从胆识、组织、控制、团队等等各方面评估人才;国内的如绝对挑战等等,这些考核无非都是让企业家们在实战中挑选综合素质与任职资格最匹配的人才,因为只有对人才的认知越深,看得越透,你才能真正地用好他。

激励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篇3

【摘要】 医院的激励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和采用适当的激励方法,能使医院的激励管理实现科学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医院干部职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医院管理;激励管理;激励机制与方法

一、激励的含义与作用

(一)激励的含义

从激励这一词义上看,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所谓激发,就是通过某些刺激使各类人员发奋向上;所谓鼓励,就是通过特定的方式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人有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激励引申到企业中,作为一种管理机制,就是企业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医院的激励管理,是指医院以一种机制、制度和措施公之于众并昭示大家遵照执行,对其中突出人员予以奖励,借此充分调动医生、护士、行政、后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共同实现医院的预定目标和预期结果。

(二)激励的作用

人们对财力、物力可以进行预测,可以拿出计划来加以控制。但是对于人的内在潜力,却无法精确预测。可见在管理中以人力资源的管理最为重要,在人力资源中又以怎样激励人最为关键。

1.在管理方面的作用:(1)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激励全体职工,充分挖掘医院内在潜力;(2)通过激励,使表现好的人仍有积极性,使表现一般的和差的人,逐步转为主动、积极为医院的事业做贡献;(3)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需求,采取多方面的激励(如对职工给予关心、尊重、友谊等,这是精神上的激励;物质上可多给金钱,创造工作条件等),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调节和保持人们的积极性。

2.在调动内在潜力方面的作用:(1)通过医院制订招引人才的办法,例如高酬金、好的工作条件、住房等福利条件等,把有才能、医院所需要的人吸引过来,为医院的建设服务;(2)通过激励使人们充分地发挥技术才能。我们现行的支付工资的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40%,而采用其它附加性激励后,职工的能力可发挥到90%以上,有些人在给予充分激励后,其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3)现实中,医院单靠医疗器械和设备是难以增加理想效益的,通过激励办法,可激发全院职工的创造性、革新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如何对医院各层次人员实施激励

(一)对院领导的综合激励

对于医院的领导,是否给予应有的激励,是否实施相应的激励管理。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看到:一是对医院自身或者主管部门研究的不多、重视的也不太够;二是上级主管部门对院级领导的激励,都从思想上存在着“靠院级领导的素质、靠觉悟、靠水平、靠干劲”。这是粗放型管理,不科学,也不规范。正是我们对院级领导欠缺应的有激励管理,造成了一些医院领导班子作用差、素质和能力得不到合理提高、整合及释放。所以对医院的院级领导实施有效的“综合激励”是非常必要的,它是促使院级班子从内因到外因发生变化的有力措施。对院级领导实施“综合激励”,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1)实施内激励,即内因的激励(指正职对副职)。任何一位院领导,对自身的发展、对所管辖的事业发展,对权力的需要,对取得成就等,都从内心抱有极大的需求感,尤其是对“发展和权力”,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激励。所以,对于院级领导加以激励,是起码的内在保障。做好领导班子成员的“内在保障”性工作,使他们确实得到适度的激励,这种工作要靠“班长”来实施。

(2)实施外激励,即主管部门对院领导的激励。主管部门对院级领导的外激励,主要是指对主要负责人的激励,可采用超前性激励,即引导性激励。再有是在完成医院管理、科研或者改革等任务后,给予一定报酬性的激励。对于医院的领导,实施内、外两种综合激励,是必不可少的激励管理,是医院自身管理,以及上级管好医院的重要环节。

(二)对医院的中层领导实施期望激励

医院的临床、医技、职能科室的领导,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既是管理者也是执行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非常关键。对他们的激励可实施期望性激励的管理。期望性激励管理内容为:一是他们完成全院全年的总任务、总目标下,人人可享受应有的期望值;二是指对能力方面的激励,即对每位中层领导的原有能力给予重视,而不是轻视。

(三)对医护人员实施公平公正激励

物价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篇4

我院自成立物价管理科以来, 就以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来建立了一整套物价管理体系。 从宏观上对物价管理工作的范围、职责、权限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

一、建立完整的物价收费管理体系

(1)设计物价管理制度

(2)设计物价管理工作及物价人员职责权限流程图 ,

(3)制订药品、材料准入过程中物价方面的申报流程 。

(4)制订物价公示、监督、检查的工作规范 。

由于建立健全了价格管理体系, 为医院经济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源头上解决不合理收费的问题。

二、我院针对物价管理工作具体分类,对各流程、对物价工作进行分组、分项管理

介绍一下我院物价工作的分类: 按照物价工作在整体收费流程中的作用时间分为:事前预备、事中监督、事后检查。 ;按照管理流程分:物价制度制订、物价流程制订、物价收费流程控制;按价格批复来源分:根据《省(部)属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的规定执行收费标准、新增项目特别批准的收费标准。

由于细化了物价管理,对工作进行了细分,我院在具体的物价管理工作中就能达到有的放矢,对每一个工作细节都有据可依,这样对防止多收费、漏收费也起到了严密的监督作用。

三、针对住院病人住院收费项目繁多、病人疑问较多的现状,我院实行住院病人结算单日日清制度

(1)对住院病人住院期间所有收费,每天都打印出结算单提供给病人,让病人真正实现了“明明白白消费、清清楚楚结算”。

(2)开启门诊、住院收费项目的自助查询通道,让患者通过微机自助查询,对于自己缴付的费用实现明细化的目的。

(3)在病区对张贴、悬挂物价公示标牌。

四、针对现在我院医保病人占就诊人数大多数比例的现状,我院设立了医保审核科

该部门主要负责对所有医保病人的住院收费情况进行出院前审核,针对医生的医嘱,复核每项收费是否在医保使用范围内,对于超出医保范围的收费项目要返回病房进行更正。 对于的确需要自费支付的项目要完善《自费项目知情同意书》的相关手续,而对于有的医生开具超出医保范围的化验项目,由于病人事先并未得到病人同意,而项目已做无法退出,则直接通过退费处理,以医院的损失维护了病人的利益。 更正完以后,病历返回医保审核科重新审核,审核通过方可办理出院手续。

五、建立住院病人费用每日监督检查制度

由物价科设立专人, 每天通过网络查询一名在院病人的所有在院费用,发现问题及时联系病房物价员予以更正。 这样既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收费纠纷。

另外,我院对于物价管理网络化管理也非常重视,先后三次更新了医院的联网程序,达到微机中心、结算中心、物价科三部门全部联网,随时更新价格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结算中心及临床各科室。 并且我们做出了每年的培训计划,内外妇儿科的所有物价员都要进行物价培训,以了解最新的物价政策,以指导科室进行收费;而且由于熟悉物价政策, 也大幅度地减少了病人投诉。

在实际的物价管理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有病人出院后直接拔打市长热线反映自己对医疗服务价格的疑问, 一方面我院我会积极联系患者,根据我们执行的物价收费标准,向患者给予细致耐心的解释;另一面,我们会进行事后反思,防止此类总是重复发生。 还有新项目申报,如果是医院的自制药品等,要由物价科进行全方位成本核算,包括房屋、水电、人员工资、原材料及消耗材料成本等都要逐一核算,用时较长。 核算完成后报物价部门,批复过程也较长,因此临床人员有时会不理解,物价科就要作好解释工作,对于一些特殊项目就特事特办,争取最快应用于临床。

总之,医院的物价管理是一项繁琐的系统工作,物价工作的进展与医院医疗、药品、管理各方面都有着极深的联系,也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之一。 对医院内部来说,是医院经济发展的支柱,对医院外部来说, 是医院形像的主要影响因素, 因此, 做好物价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医院应该从领导层至物价管理人员都对此产生共识,这样才能在日益变化的价格环境中真正做好物价管理工作, 实现物价管理在医院经济发展中的价值。

摘要:物价管理工作在医院经济运作过程中作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因此,强化医院物价管理,规范物价工作流程,明确物价管理目标,重视物价管理人员的政策培训等工作就变得日益重要和紧迫。我们医院的物价工作旨在从最基本的政策规范,到最具有实践性的收费项目管理、收费程序中物价管理流程维护以及临床收费的事前监督、事后检查,到最后物价工作总结,都建立完整的工作规范,建立与临床收费工作配套的收费模型,让医院经济在良好的物价管理的基础上稳步增长。

关键词:物价管理,经济,医院管理,规范,作用

参考文献

医院管理中的财务管理 篇5

1.有利于完善医院的会计管理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相辅相成的,可以改善医院的经营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对医院来说,管理会计对评价医院内部管理和提供外部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医院管理会计能在完成各项财务预算的过程中核算出衡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指标,为判断医院的效益提供准确的数据,还能以计算成本、计算盈亏、收支平衡等做好成本核算,实现医院的控制的规划,合理引进各种技术和设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降低误诊率,不断增加医院效益。

2.有利于医院的管理和决策

随着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基层医院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和发展。医院需要财务人员不仅能在事后提供有效的财务核算,还要为医院未来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信息和准确的预算。管理会计根据财务人员提供的历史资料和实际的成本业务量,经过分析将成本细致化,显示成本与成本间的互相联系,为成本的预算、制定和编制预算通供重要的科学的数据,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和同行中的发展速度和竞争能力。管理会计还可对医疗器械及设备的更新与购置,技术的引进和外资的利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经济评价,医院可进行有利的投资,以便于这些设备在未来医院的发展和经济上获得最大的收入和效益。

3.有利于领导对下属的考核

为了医院的发展和进步,实现医院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和改善经营状况,管理会计必须对整个医院的经营环节进行监控,同时将医院管理的预算、成本、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建立起完善控制系统,监控全部过程,充分发挥其管理会计对医院经营全过程和资金、收入、支出、成本、结余及分配各方面进行检查、分析、考核、评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温艳萍: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J].财务与会计,(11)

[2]袁 娟: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中国工会财会,,8

[3]孙秀芹:浅议管理会计的运用和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17:181~182

建筑管理中的成本管理 篇6

关键词:建筑管理;成本管理;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建筑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企业要想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占有有利的地位,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科学的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最大化的增加收益,减少消耗。而目前一些建筑企业中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手段,没有真正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企业领导要及时改进成本管理的方式,认识到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建筑管理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中,成本管理是企业所有生产活动的集中体现,它关系到施工过程中各种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完善、科学的成本管理能够最大化的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成本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施工工程中所有运行项目的收支,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在履行合同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创造收益,完善的成本管理能够帮助项目工程的顺利完成。在建筑工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成本,即风险性成本,有效的成本管理能够有效预测这些不确定性成本,帮助企业领导者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控制这些不确定性成本,进而推动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完善的成本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管理中的成本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体制缺乏完善性,没有将责权利结合在一起制定科学的成本考核制度,这种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制约到建筑企业激励机制的发展。企业建筑工程的项目主要是由项目经理负责,在项目工程施工前,由专门的项目小组来定期向企业领导汇报工程的具体情况,缺乏明确的权利责任关系。一些项目经理不重视成本管理,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环节,仅由财务人员来代职,不能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价值。其次,建筑企业在成本分析中缺乏有效性,成本分析工作是建立在各项成本发生之后进行的,根据相关的成本核算资料,将预算成本与实际发生的成本结合在一起分析,从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中找出原因,分析原因,以为下一个施工项目的成本制定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确保建筑成本的持续改善,不断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建筑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并没有认真对待成本分析的环节,在一个建筑工程完成之后,相关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直接进行下一个项目的工作,没有针对上一个施工项目的成本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对建筑项目的盈亏作出总结,或者仅仅是应付式的简单的分析。这种成本管理模式下缺少有效的成本分析资料,不能为下一个施工项目的成本制定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使得成本管理仅仅流于表面形式。最后,建筑企业的领导成本控制能力亟待提高,在材料的采购环节,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分供方批评价制度不严格,材料的质量达不到施工工程的要求。材料领取中存在的各种不合格现象严重,没有严格落实限额领料制度,没有准确核算材料消耗情况。

2.改善建筑管理中成本管理的措施

2.1增强成本管理的意识

建筑企业的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将成本管理放在重要的地位。企业领导要定期考核各个部门,在员工中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来增强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让员工也正确认识到成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成本控制的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充分遵循节约成本的原则。在项目减少中,自觉减少各种资源的消耗,企业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要尽职尽责,充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全面的监督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环节,达到有效监督控制的目的,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2加强材料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成本占到施工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因此,企业领导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从材料的验收、出库等各个方面来做好严格的监督控制工作。材料在验收过程中,要在规定的地点进行各项检查工作,确保材料的质量,在保证材料数目、质量等的前提下才能进入到施工现场。同样,在选择材料时,应当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较低的材料。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材料出库管理,施工人员领用材料时,应当根据预算,进行限额领用,仓库管理员要凭借领料单发放材料,领料必须要有严格的手续,认真履行各项考核制度和目标责任。要就爱那个周转使用的材料、设备及物品等退库回收,损坏的物品要明确责任人。在堆放材料时要对材料的性质进行分类堆放,以免材料由于受潮等原因而失去性能,避免材料浪费现象的产生。

2.3做好科学的成本预测和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企业的相关部门要做好施工成本的预测和分析工作,本着节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的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项成本,预算出整个工程的总成本。在施工成本管理中以预测的成本为参考来进行有效的工程考核和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中要做好每个环节的成本分析工作,定期进行成本分析,认真分析超支出的部分,提出有效的建議来控制成本,避免其超出预算。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要对整个工程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找出成本收支存在差异的原因,以确保企业在以后的施工中注意此类现象,提供有价值的施工经验。

2.4实行目标成本管理

如下图所示,实施目标管理就是将成本进行分解,在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阶段将成本目标依次展开,形成目标成本体系。纵向展开中将目标落实到各个层次,包括建设项目总投资目标、单位工程目标、施工准备阶段目标等;横向展开,将目标落实到各层次的各部门,明确每一个部门的关联责任。这样就可以将目标分解成可操控的最小目标,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从整体上进行成本的控制,实现成本管理。

3.结语

总而言之,成本管理是建筑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建筑企业的工作人员要积极的参与的成本控制中,帮助企业健全成本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企业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发现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有效的解决问题。在企业经营中要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施工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福泉.论当代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管理[J].时代金融,2012(21):117-119.

[2]林娟.建设工程企业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并提高效益[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0):123-126.

医院管理中的财务管理 篇7

一、医院管理会计的职责特点

(一) 医院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

医院管理会计日常工作主要是:资金的分析, 成本控制, 得出切实可靠的管理信息和数据, 并提供给管理者进行整合。

(二) 医院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1. 服务对象:

主要是满足医院内部管理, 提供决策、控制方面的资料, 归属财务科内部, 是内部会计。

2. 内容:

管理会计主要是参考过去状况, 着眼当下, 规划未来, 而工作的核心就是控制当下的发展状况, 指引指导未来的发展, 属于经营性质的会计职务。

3. 核算:

管理会计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不受一般的会计制度准则约束, 也不受其严格控制, 灵活运用预测学、决策理论、控制论等原理方法, 而且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理论。

4. 行为影响:

管理会计侧重于对管理过程的研究, 并且竭尽所能的去调动所有管理者的积极主动性。

二、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一) 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认知不够

现如今, 管理会计在医院的管理运用中, 体制制度不严谨也并没有很好地完善, 然而很多的医院在这方面并未足够关注, 也没有给予很多的重视了, 也没有实际开展。而且受传统带来的强大束缚, 医院管理财务方面工作的人员发挥作用小, 也不能很好地进行管理, 一般会计人员只处理基础的会计记录等工作, 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 由此导致的业务把握不准、不及时、分析不到位等诸如此类的状况出现。

除此之外, 医院领导者多为医疗界专家, 对财务不精通, 重视医疗忽视财务也实属常见现象, 而且也很少进行财务方面的培训。如此而来, 他们处理庞杂的财务数据甚至与专业的会计报表等, 往往是漏洞百出。

2. 医疗制度体制薄弱

现阶段, 医院占据市场份额大, 几乎没有外部压力, 这使得医院内部人员的活力普遍低落;再者医院很重视对于药品器材的管理, 而对于成本方面的考虑甚少;其次, 资源的布局差异很大, 也不合理, 大城市收入颇高无成本之忧, 小城市的小医院则入不敷出。然而, 管理的主要职责就在于使医院积极面对竞争, 充分调动积极性, 发挥潜力, 而现阶段的体制制度很明显的扼杀了管理会计其本应该起到的作用。

3. 流程操作混乱

流程操作混乱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物资管理工作散漫, 每个月之间的物资消耗难以预测控制, 管理会计的分析工作开展收效甚微。 (2) 报账拖拉。院长对费用管理进行逐一审批, 由此带来些许拖延, 而且财务科室每次的期末费用报销等存在怠慢, 从而影响最终的管理会计的分析评测报表。 (3) 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遗漏等状况问题不断, 成本估计偏差大, 收入配比、折旧、维修处理费用处理不得当, 造成偏差。

4. 会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会计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以及具体的管理能力, 会很大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成本支出和大的可塑性成本项目分析和控制能力的认识和理解水平。重点监测实施的主要成本项目, 控制“可节省”成本, 把“不必要”成本支出扼杀在摇篮里, 都对会计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和要求。另外, 医院工作安逸, 很多的人“乐不思进”, 与时代脱轨愈发严重。

(二) 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改进方法

1. 建立医院运用管理会计的组织框架

转变传统模式, 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进行突破和运营, 完善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融合, “双管齐下”, 并且在现行制度体制之下, 逐步拓展传统的管理模式的范围, 强化拓展财务管理的内容, 如业务整合、风险分析等等。中国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包括管理会计, 由此, 应该渐渐改善, 打“持久战”, 使管理会计得到很好地科学依托, 最终很好地结合成一体。除此之外, 相关的审核部门应该完善和创建新的独立的财务科室, 健全体制制度, 切实保障审核人员的独立高效的操作, 发挥其监测作用。

2. 建立良好的管理会计的提升空间

长久以来, 财务机构已经依托行业优势, 以维持运作, 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于财政部门解决。医院的外部空间转变很快, 完备完善新的切实可行的体制机制, 如果按照传统的会计处理方式操作, 很可能会导致一连贯的问题的出现, 如财务拖延、分析错乱等。

三、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具体作用分析

(一) 取得医院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

管理会计的运营和发展, 绝大部分都得依托医院而存在, 受医院的管理和措施的实施而得到发展空间和可能性。而在我们的一些普通医院, 每个人的所要进行的事物都得经过他们的批准才能进行开展。由此, 管理会计的领导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灵活的运用程序和方法, 各级有一个选择, 从时间到时间管理信息管理意识, 增强了领导的医院, 医院的领导作用管理会计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和肯定, 发展更有水平的医院管理会计人员, 提升效率, 为医院提供有用数据和管理方法, 才可以为新的管理会计的体制制度的建立备足现实依据。

(二) 体制制度的完备

医院在财务核算方面很独立, 作为独立的财务核算单位, 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健全和规范各个流程。

1.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 应建立在整个医院系统、奖惩, 提高各个员工的积极性, 提升效率, 控制资金支出, 获得更多收入, 用最小的成本和人力以获得最大的效益。实现高效高质管理, 确保管理一体化, 逐步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制度。

2.管理会计的产生和管理, 必须依托健全的法规、制度、运营策略基础之上, 而且必须强调到个人的责任。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制度, 必须严格遵循, 不得违反。

3.确立目标, 进行整体的规划、预算, 横向、竖向对比, 控制各个经济支出环节, 实现收支稳固的条理局面。使得如药品采购、器械的采购、住院等环节构成有效的预算分配, 动员各部门, 确定责任, 加大对资金的预算能力,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三) 财务科员工能力的强化

医疗水平飞跃, 重视财务科员工的能力培养刻不容缓, 加强业务熟练、新知识的再教育, 并使其最终能够应用于具体的财务工作, 使业绩达到质的飞跃。对于新环境、新的医疗管理形势要强化适应力, 丰富提升能力, 有目的性的参与培训, 强化体制制度, 从源头上杜绝违规操作管理的发生。

四、结语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 医院的生存发展绝大部分取决于医院的经营效率和规模。而在这其中, 管理会计可以很好的对医院的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利用, 可以很好地进行收集、分析、甄别、筛选以保证信息真实可靠以及准确无误, 也可以为预测、决策等医院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为医院的生存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有效降低成本以达到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然而其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由于能力水平限制, 希望为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摘要:最近几年, 我国一直都在逐步推行医疗改革, 医院的生存发展也相比以前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 医院想要求得发展并保持之前的发展优势, 就必须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和方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财务管理的体制制度, 近两年, 特别是随着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颁布实行以后, 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相比以前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本文主要讲述的内容大致分为三块, 一是讲述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意义, 二是说明其现状, 最后阐述的是其具体应用的分析, 希望为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特点,改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莉.浅析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决策与信息, 2012 (08) .

医院管理中的财务管理 篇8

一、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组织与配置的作用

医院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织管理若能实现最佳配置, 则可以大大降低经营成本, 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首先是优化物流。医院物流所占用的资金比例是很高的,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 设计和制定药品成本控制制度、卫生材料消耗费用定额制度、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制度、医疗质量管理规程、各病种诊疗处理规程, 以及责任目标与收益分配相结合的制度等, 并利用这些制度和规程构成合理的管理体系, 尽可能规范各单位的经济行为;其次, 坚持效益优先原则。运用利益机制, 促使管理部门和各责任单位按照效益优先原则行事, 使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率运行成为医院内在的行为准则, 按照优化资源配置所产生的成本和效益情况, 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除非出于社会效益的必需, 并有相应的亏损弥补方案, 否则必须是贡献毛利大于固定成本, 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评价又较高的配置方案方可考虑采用。

(二) 控制与调节的作用

在医院经营决策过程和日常医疗活动中, 可利用价值工程和成本控制及效益中心原理, 根据经营目标的要求, 以及工作进程中所反馈的问题和差异, 控制和调整相关环节, 纠正偏差, 以保证医院预算和各项责任目标的实现。对于科室成本的调控, 管理会计的参与作用也不可忽视。根据科室的业务量和额定收益, 确定科室的目标成本和边际利润, 并定期和不定期地对照实际完成数检查其预算执行情况, 及时发现差距和分析问题所在, 责令其限期整改。

(三) 规划和决策的作用

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 利用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方法, 对医院的经营和发展作出科学的预测分析, 对医院重大投资建设作出明智决策。可以结合全面预算和科室部门的责任预算, 确定各项经营目标, 用以指导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它的作用体现在利用回归直线法, 测算医院各期病人就医总量和医疗费收入总量, 以及各病种的发展趋势, 并以此为依据, 应用本、量、利分析法, 测算并确定医院的目标成本和边际利润。利用差量分析法和贡献毛利分析法, 对医院的投资方向进行了可行性决策。在医院的总体经营目标和建设发展计划下, 根据医院总的本、量、利目标, 结合各科室的具体情况, 确定各责任单位的本、量、利任务。

发挥管理会计的规划和决策作用, 可使医院的经营活动避免盲目性, 增强医院各项预算和规划的前瞻性;能够使医院在经营活动的组织实施、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成本效益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调节, 从而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 考核与评价的作用

首先, 应根据医院的经营目标和各项责任目标, 结合医院管理需要和各科室部门的工作内容, 制订一套科学而又实用的考核评价方案。然后, 按照方案规定, 对照科室的考核指标, 根据各种渠道所收集反馈的信息资料, 检查各责任单位的本、量、利责任目标和医院总体经营目标实际完成情况, 并对其动态发展趋势进行测算分析。最后, 依据这些数据资料, 对各责任单位履行岗位职责的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 对实际业绩和预期业绩不理想的, 及时采取措施, 限期改进, 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而对成绩优秀者, 则进行适当的表扬和奖励。以此达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促进增收节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医院管理会计的特征分析

(一) 管理会计主题从价值增值到医院核心能力培植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医院组织结构或体制以及医院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变化, 这些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 管理会计实务的变化最终将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目的、内容、重点和方法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现代医院管理会计主题从单纯价值增值逐步转移到对医院核心能力的培植。医院核心能力是医院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医院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机能和知识的结合。核心能力的实质就是一组先进技术和能力的集合体, 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术或能力。因此, 核心能力可以视为核心技术、管理能力和集体凝聚力的集合。核心能力对组织及其人力资源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医院职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充当了核心能力的承担者。那么, 侧重于为医院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如何为医院核心能力的诊断、分析、培植和提升提供相关信息自然而然地成为新世纪管理会计发展的主题。

(二) 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将更加多元化

医院核心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 用会计语言来描述, 医院核心能力包含显性资产和隐性资产。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意味着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必须突破传统“财务信息”的界限, 进入一种更加多元化的局面。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静态信息与动态信息、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物质层面信息与精神层面信息都将成为管理会计信息。

(三) 医院管理会计具有明显的外向性

管理会计跳出了本单位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 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医疗业务发展的外部大环境, 这些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法律环境、地域经济环境以及专业学术地位、医疗服务半径、同行竞争能力等等, 医院管理会计特别强调各类相对指标或比较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如相对价格、相对成本、相对现金流量以及相对市场份额等等。

(四) 医院管理会计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

现代医院非常重视自身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有这样一些因素对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患者的满意程度;医院规模;市场占有率;专科建设;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因此, 医院管理会计必须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 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 它更注重医院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 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所以, 构成医院竞争地位的上述因素都是医院管理会计必须研究的内容, 而不是仅局限于优良的财务业绩这一财务指标。

三、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管理会计作用所面临的问题

(一) 国家医疗体制不合理

首先由于目前的医院均属于政府垄断, 不存在较大的竞争, 没有激活内部活力的机制;其次以药养医的畸型模式, 使得很多医院更关注药品管理, 而忽视整个医疗成本管理;再次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 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导致大医院收入居高而无需担忧成本, 而小医院考虑成本仍然入不敷出的局面。而管理会计就是要使医院面对市场, 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控制不必要的成本, 从而实现其作用。在这样一个体制下, 必然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二) 业务流程不规范

业务流程不规范, 这是影响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一个重大影响因素。在目前的很多医院财务管理相当不规范, 具体表现在:第一, 科室对物资消耗管理太松散, 使得物资消耗波动幅度太大, 对进行管理会计的物资分析造成很大影响;第二, 报账不及时。由于医院对费用管理实行“一支笔”的政策, 院长要对所有费用逐一进行审批, 对有疑问的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同时, 科室对本科室的费用报销亦存在怠慢的现象, 造成每个会计期末时, 对费用的归集不能达到预期的水平, 从而影响管理会计的分析结果。第三, 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 容易遗漏成本。会计核算不全面,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维修费用的处理不完善。在进行收入成本配比时, 成本容易被人为低估, 造成结果的偏差。

(三) 认识不足

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体系, 许多医院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 对如何发挥其作用更是置之度外。由于受传统会计处理方法的影响, 医院的财务科就是负责费用报销的部门, 不能发挥自己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 也使得会计人员仅限于费用记录、凭证录入等基本的工作, 甚至于完全按照以前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业务处理, 直接导致出现了对业务把握不准确、财务信息不及时、分析依据不充分等一系列的问题。

此外医院的领导大多是医疗领域的专家学者, 而非出身于财务。在医院管理中重视医疗而忽视行政, 特别是疏忽财务, 是常见现象, 平时又忙于业务很少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财务培训。因此, 对繁杂的会计报表、复杂的数据分析感觉很吃力, 当碰到专业性更强的财务数据时更是力不从心。领导对财务不敏感, 必然无法预见管理会计所具备的重要作用, 由此造成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够重视也就“理所当然”了。

(四) 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举例来说, 据不完全统计, 广州市的医疗单位的会计人员中, 专科学历占87%, 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2%。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及理解操作能力, 尤其是对重大的成本支出项目和可塑性较大的成本支出项目分析控制能力, 例如对重点成本项目实行重点监控和专责管理, 控制“非必要”的成本支出, 把各种“额外”的成本损失控制在萌芽之前, 这些都需要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 由于医院的工作相对比较稳定, 因此大部分人均比较安于现状, 没有及时提高专业水平学习, 导致与时代发展不协调。

四、发挥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作用的对策

(一) 营造医院管理会计发展的良好环境

长期以来, 事业单位一直靠行业优势维持运转, 人员由政府安排, 主要资金由财政部门解决, 有困难找政府。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 建立一个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成为我国医院建立管理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 建立医院管理会计体系

我国于1998年颁布实施的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 是我国医院财务会计的重大改革, 顺应了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同时,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也为医院运用现代管理会计, 加强医院经营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是医院实现集约型经营管理的基本保证。因此, 我国医院应逐步建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并轨并连网运行的管理模式。《医院管理会计学》的出版, 标志着我国医院管理学科的初步创立。本书参照企业管理会计的方法, 将医院管理企业化, 从医院管理的定义、会计假设、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职能、特点与原则加以了阐述;建立了成本状态与分类、收支平衡分析、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基本概念和方法体系;对医院管理经营决策、投资决策、预算控制、存货控制、责任会计等进行了论述, 并介绍了国外应用服务量单位理论与绩效评价等有关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推动, 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 现代医院管理学必将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深入地推广与应用。作为全新的学科, 其理论与方法体系将不断得到完善、丰富和发展。

(三) 建立医院运用管理会计的组织框架

在财务管理模式上, 应改变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为主体的财务管理模式, 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报账型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型模式”的转变, 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 并运用管理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传统财务管理的内涵, 如进行医疗业务本量利分析、开展风险管理、存货控制等;同时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会计的组织形式。由于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没有将管理会计纳入其中, 因此, 要采取逐步引入, 持续提高, 最终有机融合的科学发展过程将管理会计融入其中。此外, 还应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审计部门, 并在制度上和组织体系上保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工作, 监督医院的经济活动。

(四) 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医院可通过建立责任会计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如建立责任会计制度, 分级进行经济核算, 责任会计负责全院各科室的责任经济核算, 并直接对总会计师或财务科长负责, 其主要职责是编制责任预算和进行日常记录、核算及编制责任报告等。要以责任预算和业绩分析为工作重点, 建立科室管理员制度, 科室管理员为科室核算责任人, 直接对科室主任负责,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核算网络和成本控制网络, 为医院预算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娟.略谈医院设立管理会计的意义[J].现代商业, 2008 (2) .

[2]谭江红.浅谈大中型医院设立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J].职业圈, 2007 (12) .

[3]杨军.管理会计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商业经济, 2007 (6) .

[4]刘国建.管理会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 2007 (5) .

[5]杨书江.医院强化管理会计的措施[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7 (4) .

行政管理中的绩效管理 篇9

一、绩效管理原则与方式

从功用的角度上看, 就核心目的来说, 绩效管理的功效在于通过提高行政客体的绩效水平来提高组织或团队的绩效。然而, 物有两面。良性有序的绩效管理有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但混乱无章的绩效管理也会制约管理效果的提升。因此, 绩效管理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科学的方法。

(一) 绩效管理原则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绩效管理要真正发挥功效, 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工作实务中, 绩效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则, 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 尊重客观规律, 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赢得组织上下的一致认可与支持。绩效管理的客体是人, 因此, 管理必须要坚持人性化管理, 继而才能真正实现人的价值的最大化。而基于此, 管理实施过程也一定要积极赢得组织上下的一致认可与支持。

第二, 绩效考核的指标应尽可能少, 并且坚持实干为先。从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来看, 设定三个绩效指标所得到的绩效远比设定十条或者更多无所不包的绩效指标来得好。同时,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 “做”永远要比“说”重要。“高谈阔论不如甩开膀子来干活”, 因为, “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

第三, 坚持公开公正理念, 使管理客体在管理目标上达成充分共识。由于绩效管理在本质上是在对管理客体的绩效评估结果所进行奖惩管理。为此, 必须要使管理过程处在公开公正的状态之下, 进而使管理客体对管理目标有一个充分的共识。

(二) 绩效管理科学方式

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 绩效管理的科学方式在于遵循“五步走”策略。

第一步, 构建绩效计划与指标体系。绩效管理过程的关键和基础实际上在于绩效计划与指标体系的构建。绩效计划制定的科学合理与否, 直接影响着绩效管理整体的实施效果。而指标体系的构建, 则关系到绩效考核与评估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第二步, 控制绩效管理过程。绩效管理过程的控制意味着需要管理者不断对管理客体进行指导和反馈, 即需要管理者在管理者与管理客体之间进行持续的沟通。

第三步, 加强绩效考核力度, 增强绩效评价的科学性。按常理, 绩效考核与评价一般包括工作结果考核与工作行为考核两方面。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在时间维度上做出适当调整。

第四步, 绩效反馈与面谈。绩效反馈与面谈, 主要是指通过考核结果的反馈, 管理主体要让管理客体感受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 了解自己的不足, 认识到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

第五步, 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绩效评估结果需要与其他管理环节衔接起来。事实上, 评估结果往往可以运用在人力资源优化等方面。

二、绩效管理艺术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

对于行政管理来说, 其目的在于提高行政绩效。然而在现实中, 公共行政绩效普遍低下。行政绩效的低下助长了许多不正之风, 损害了行政组织形象。为此, 笔者认为, 应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积极运用绩效管理艺术。

(一) 引入竞争机制, 消除或减少行政部门的垄断性

之所以造成行政管理绩效低下,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行政管理机构的垄断。事实上,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说, 行政机构在供给各种公共产品或服务时具有高度的垄断性。为此, 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行政管理中就成为行政管理绩效得以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 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督制度, 增强行政管理部门内部驱动力

对于行政管理部门而言, 其内部驱动力是否可以得到增强, 关键在于要用“任务驱动的行政管理部门”取代“规则驱动的行政管理部门。”要达到这一状态, 实际上有赖于绩效管理艺术中激励机制和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的完善, 有助于行政管理参与者调动工作积极性, 进而使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有效地践行社会服务承诺。

(三)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构建闭环式绩效管理体系

管理技术和工具是提高行政管理绩效的物质技术保证。行政管理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复杂社会活动, 涉及范围广, 影响因素多。因此, 必须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有效地构建起符合行政管理具体情况的闭环式绩效管理体系。事实上, 对于行政管理部门来说,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办公的速度与质量。

(四)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推进绩效评估的制度化、法制化

行政效能建设是以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为目标, 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及业务能力提升为内容, 科学配置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资源, 优化管理要素, 改善行政运作方式, 改进工作作风, 构筑行政效能保障体系的综合性工作。因而, 在制度建设上, 要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 以服务承诺制来规范管理和服务要求, 以公示制来推行政务公开, 以评议制来强化民主监督。而对于绩效评估, 则需赖于绩效评估体系的健全, 特别是独立的绩效评估机构构建与绩效评估的法制化。

(五) 借鉴绩效管理,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从微观层面上看, 积极运用绩效评估结果,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是提高行政管理绩效的关键。人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因此, 要提高行政管理绩效, 首先要解决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问题。为此, 必须要使行政管理参与者效率观念。只有人人都重视效率, 事事讲求效率, 提高行政管理绩效的观念才能在行政管理部门中乃至整个社会蔚然成风。

三、结论与展望

对于行政管理而言, 要突破现下行政效能低下的现实困境, 积极运用绩效管理艺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从绩效管理的角度来说, 它要求管理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 坚持公开公正原则。并且, 绩效管理艺术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 不能盲目, 不能东施效颦, 必须要切合行政管理实际。总体而言, 如何在行政管理中积极有效地运用好绩效管理艺术, 关键在于管理者是否从实际出发去构建符合行政管理要求的闭环式绩效管理体系。从这个角度上, 这恰恰也是行政管理者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唐铁汉等著.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6.

[2]黄德良著.人本行政管理.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2.

建筑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篇10

1 建筑管理中的风险问题

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建筑工程在建设管理当中会出现各类不同的风险问题, 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建设。具体表现为:

1.1 自然环境风险

建筑管理中的自然环境风险, 主要指的是台风、暴雨、地震、海啸、冰雹等恶劣气候以及复杂的地质水文条件等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例如, 台风造成高层建筑设备坠落、损毁;暴雨导致建筑物和机械设备被浸泡;地震导致建筑物的开裂、坍塌等, 以及由此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和人员、财产方面的损失。同时, 由于许多建筑公司 (尤其是平原地区的公司) 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不高, 导致在签署合同时没有将这些不可抗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责任进行明确规定, 导致一旦发生自然灾害, 其损失的承担各方往往出现扯皮现象, 影响到建设项目的顺利完工。

1.2 财务资金风险

财务风险是建筑管理风险中尤为重要的一项风险, 对它的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顺利施工建设的重要资金保障。它往往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即:

1) 工程造价方面。有些建设单位在进行成本预算时, 其参考数据、资料不准确, 或费用计算错误等, 导致预算结果严重低于实际造价, 从而造成经济上的损伤。

2) 设计变更方面。有些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意对施工图纸进行设计变更, 导致工程量的增加, 从而造成成本费用的上升。

1.3 施工安全风险

建筑工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 由于操作不规范、技术不成熟、施工不到位等原因, 导致出现危及人员生命或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风险。例如, 在进行桩基施工时, 技术方法的不规范会造成施工材料的挤压, 进而导致相关管线的断裂;在进行基坑开挖时, 施工方案的错误会导致塌方问题, 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在进行高空作业时, 防护措施的不到位容易出现高空坠物问题, 造成人员的伤亡;在进行装修作业时, 管理工作不严格容易出现材料质量不达标、偷工减料、施工质量不合格等问题, 为后期的建筑物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1.4 管理风险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 管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整个的工程建设中, 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管理风险事故。而引起管理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即: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机构机制是否完善、合同内容是否全面、上下级配合是否协调、监管执行是否到位等等。

2 加强建筑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措施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风险问题, 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 建筑单位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对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 从而更好的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具体措施包括:

2.1 加强风险转移管理

建筑单位要积极做好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保险管理, 通过合同签订、第三方保险赔付等方法降低因风险造成的可能性损失, 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例如, 在建设合同中明确当遇到自然灾害时, 应由哪一方负责;通过保险公司签订相应的风险事故理赔合同等等。

2.2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建筑单位要结合当前社会实际以及常见的建筑风险问题, 建立和完善本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 明确对自然环境分析、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合同风险等各类风险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方法, 并具体到相应的工作细节, 从而确保建筑风险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避免出现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

2.3 积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单位要定期的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方面的知识教育和技术培训, 让员工真正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施工理念, 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工作施工中去。指导员工学习和掌握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方法, 并进行定期的考核。同时, 还要制定全面、科学、切实的工程施工安全条例, 并将其张贴在施工现场的宣传栏内, 达到时刻提醒的目的。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检工作, 切实执行和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并严格贯彻责任追究制度, 一旦发现安全问题, 要一追到底, 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 并按照规定予以严肃处理。此外, 还要加大对施工安全设备设施的投入, 及时更换陈旧、破损、落后的安全防护设备, 从而确保人员的安全。

2.4 加强风险防范监管机制

建筑企业要积极的针对建筑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问题构建起全面、完善的风险防范监管机制, 从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着手, 对可能导致风险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防范和控制, 并对发现的风险隐患或已经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尽可能的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 还要建立建筑风险应急机制, 对一些突发的风险安全事故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善后处理, 以便降低建筑单位因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效益损失和社会效益损失。

3 结语:

综上所述, 建筑工程要想顺利完成建设施工, 就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工作, 通过提高风险意识、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执行力度等方法, 不断提高对建筑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做到防范于未然, 从而更好的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提高建筑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惠珺.浅析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J].城乡建设, 2012 (19)

[2]郑文涛, 曹海燕.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及其控制浅探[J].科技进步管理, 2011 (06)

探析高校财务管理中的暂付款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校;暂付款;资金;管理

一、高校暂付款的含义

高校暂付款项是指学校暂时垫付给有关单位或个人的待结算的各种款项,如暂时垫付给职工因公出差的差旅费借款,暂时垫付的购置仪器设备借款、房屋维修借款、基建借款及各种周转金、备用金等款项,在支付由于不具备报销列支条件(如材料、设备尚未验收,无发票等)的款项时,就会形成暂付款,高校的暂付款在人多数情况下,最终会转化为高校的各种支出。

二、加强高校暂付款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全面实施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战略决策,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连续几年大幅度攀升,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开展教育及科研活动日益频繁,资金往来活动不断增加,形成了财务管理中暂付款在单位资金平衡中所占比重有过大的趋势。高校的暂付款,对高校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管理不善,占用资金比例过大,就会引起资金使用混乱,引起呆账、坏账,造成资金损失,降低资金使用效益,这些暂付款必然影响到资金的正常使用状况,不仅造成单位资金周转困难,而且也使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

暂付款基本是垫付款未核销数,实际已形成支出,但仍然反映在高校的资产中,在用“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衡量高校偿债能力时,必然高估学校偿债能力,低估偿债风险,从而导致银行过于乐观向高校贷款,成为高校超规模贷款又一成因。

因此,加强暂付款的管理,对于节约使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暂付款是学校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高校必须加强暂付款的管理和核算,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做好催账清理工作,定期进行核查与分析,记录各项暂付款的增减变动和处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以保证资金的完整和安全。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教育经费;不断改进学校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当前高校暂付款存在的问题

1对往来账款的管理观念淡薄。有些单位从领导到职工只重视收入、支出的管理而疏于对各种往来账款的管理,尤其是有些单位领导财务知识有限,他们无法将款项与单位实实在在的资产联系起采,因此也就无法将暂付款的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对暂付款的认识不足,没有时间观念,认为借的款项是工作需要,晚点还没关系,没有引起重视。

2内部管理不完善。内部没有制定有效的暂付款管理制度,因此管理不规范,没有及时核对,清理不彻底,出现借出不还,长期拖欠,前账不清,后账又借,有的因当时审批程序不健全,没及时催账,经办人员、领导换了,忽略了单位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后任不过问、不清理前任的账,造成暂付款一时无主,逐年挂账形成呆死账。

3专项拨款没到位,需要的经费本没做好,于是用另一个经费本借款,直到所需的经费下达,才来冲账,所以借款时间较长。

4差旅费借款,包括几次差旅费金额,或者提前借出,推迟出差,造成借款时间延长。

5由于疏忽?,借款人为研究生或本科生,学生毕业离开,联系不上,使暂付款一直挂着,甚至有的人早已离开了学校,仍未报销结账。

6借款人和经办人不是同一人,时间长了,双方都忘记冲账。

7一些汇款,对方单位迟迟不开发票,借款人不重视索要发票,使借款无法冲销。有些汇款借款,当收到发票时,经办人因为不经手前面的借款或者忘记,又汇了一次,造成重复汇款,借款时间延长。

8一些设备预付款金额较大,分几次支付,涉及设备安装调试,还要运行一段时间,借款时间很长。有些设备由于不合质量,或者不符合合同要求,余款没付清,借款一直挂着。

9一些暂付款,为多年遗留下来的,由于某种原因当时没法清理,存在一些问题一直搁着,由于单位领导变化,会计岗位多次变动,经办人换岗,财务多次移交,时间一长,无人经手过问,很多对方单位也不存在了,形成因时过境迁而清账困难,长期形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10超支挂账,反映了各单位在资金使用方丽没有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年度支出超出了年度预算。同时,超支部分列入“暂付款”科目内,从而造成:一方面单位的支出报表不能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另一方面反映的单位债权、债务也不真实。

四、加强暂付款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避一步强化对高校往来账款的管理,控制暂付款数额,做到守制度、细核算、强管理。

1执行会计准则,严格遵守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单位应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单位往来账款。做到会计核算内容真实、明细科目设置清晰、完整。

2建立健全暂付款有效管理机制。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学校暂付款的使用管理,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学校资金使用安全,可根据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暂付款管理办法,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建立备用金领用和报销制度、借款审批制度等等。严格按制度办事,坚持原则,违反者受到处理。

单位内部借款要有预算、有计划,经单位财务负责人签字批准,会计主管人员审核后办理,控制暂付款发生额,防止单位资产流失,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3建立健全往来清查制度,定期编制暂付款账龄分析表。单位应定期(月末、季末、年末)对往来款项进行清理,督促往来单位经办人在规定的日期结算。个人借款尚未结算清账的,原则上不得再借。年终,个人借款原则上应全部结清,不得跨年度挂账。分清类别,逐笔处理落实。根据每笔暂付款的性质和内容,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清理方式。如对差旅费借款,直接催其报销;对时间较长、事由不清的款项必须寻根究底、核准事实,做出相应的处理;逾期不归还的,并经多次催交的仍不来核销的,报领导批准按制度执行。对确实已无法收回的“暂付款”,应按照相关规定,报请有关部门进行核销处理。

4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执法部门加大对往来款项的监管力度。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应加大对高校往来款项的监管力度,检查往来款项内容的真实性,往来款项核算的合理合法性,对有疑问的大的暂付款账户应运用函证法进行审计。对虚假往来重处罚,对杂乱往来细核算,对拖欠往来重督促,以确保高校往来款项内容真实,核算正确,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浅析绩效管理中的薪酬管理 篇1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激烈和复杂多变。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作用日益凸显,大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绩效管理和绩效薪酬管理越来越重视。作为管理思想和管理工具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在国外已经被许多企业实践了很多年,而国内企业引入这一概念相对较晚,从具体的实施过程来看也并不理想,一方面,由于这些方法大多来自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国内企业在引进推行的过程中存在着“水土不服”和“消化不良”的情况。另一方面,国内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在薪酬制度设计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设计出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薪酬制度,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二、绩效管理的涵义

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只要每一个人达成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绩效管理是绩效的具体展开和落实活动,是指识别、衡量以及开发个人和团队绩效,并且使这些绩效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一个持续性的过程。[1]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因此,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主要侧重信息沟通和绩效提高。强调事先的沟通与承诺,绩效管理伴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关键在于企业要树立战略性绩效管理和绩效薪酬制度。另外,企业绩效管理还要注重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内外部的协调和沟通能力。[2]

三、绩效薪酬的涵义

薪酬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支出,薪酬管理制度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效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薪酬常用来将业绩和薪酬联系起来,目的在于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这种薪酬制度最早是由有“科学管理之父”费雷德里克泰勒提出。[3]事实上,企业需要这样一种绩效薪酬模式,其绩效的内容指标与薪酬要保持一致,即以绩效定薪酬。不过,需要在绩效与薪酬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正确地把握好这个平衡点,既能保证员工工作稳定的心态和基本的生活收入,又能保证员工有一定工作斗志和士气,反之,如果这个平衡点把握得不好,就可能会使员工心理的不稳定因素增加,还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员工本身都是一种损失。

绩效薪酬作为一种激励性薪酬制度,本身就具有其特殊性。第一,绩效薪酬更注重绩效工资、远期报酬。薪酬与员工的工作业绩挂钩,员工的表现好坏与最终的薪水相联系。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管理者需要更多的引导员工为长期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加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忠诚度意识,提倡中长期绩效薪酬激励,同时,注重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感情培养。第二,绩效薪酬目标制定要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企业的未来发展关系到员工的长远利益,在具体的制定合理的薪酬时,应该着手考虑到员工的切身利益问题,特别是薪酬目标与企业发展的联系。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保持员工有很好的企业忠实度和归属感。第三,绩效薪酬制度要充分体现其灵活性,具有相对的弹性。现代意义上的绩效薪酬与传统的薪酬相比,绩效薪酬是通过调节绩效优的和绩效劣的员工收入,对员工的心理行为和身体行为进行合适的调控,来刺激与激励其行为,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能力的目的。在不同企业的薪酬文化中,薪酬改革根据具体情况实行统一薪酬标准。从企业的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和战略层面都实行一体化的整合。进而具体的整合职位、能力和绩效三位一体来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四、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绩效管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而绩效薪酬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注重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绩效管理还具有前瞻性,能帮助企业解决近期或远期发展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薪酬管理是一个结果和阶段性的总结。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设计与运作情况,是反应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人,大多数企业对自身改革的思考和认识也在不断的提升,特别在薪酬管理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实现了由计划、晋升工资制向新岗位、职位效益工资制度的转变,无论是企业的基础层面的员工还是战略层面的高管都对薪酬管理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当我们在理智地分析一些企业的薪酬管理时,发现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薪酬管理战略与公司发展战略的不一致

我们对薪酬管理的认识应该从企业和员工两个方面来加以阐述。一方面,需要给企业的员工合理的工资,保证员工的基本利益,满足其多种需求得以实现,并且对企业产生更深厚的忠诚感。同时,要兼顾到薪酬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以提高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对薪酬管理进行战略性的思考与研究,制定一套量体裁衣的薪酬管理制度。薪酬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以战略为导向将企业薪酬管理构建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经营战略不同,采取灵活薪酬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了公平合理地薪酬分配制度,才更有利于企业内员工和企业发展。

2. 薪酬管理执行情况与员工沟通存在脱节

企业的长远发展依靠员工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与体力支持。现在一般企业并没有把员工的薪酬管理与员工的必要沟通管理相联系起来,可能大多数企业只考虑眼前的短暂经济效益和企业发展。管理者与员工进行沟通是加强薪酬管理的关键,只有让员工理解企业的薪酬设计原则与具体程序,才能够使员工明白薪酬管理的意义,并且把自己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联系起来,管理者也能够真正的知道员工的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薪酬方案,满足员工的需求。

3. 薪酬管理未能与企业文化相适应

薪酬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情况与企业的管理者对其制度推行有很大的关联性,管理者是薪酬制度的制定与指导者,他们对其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同时,企业文化也是代表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是推行薪酬管理的关键一步,必须把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物力资源等等相结合起来,带动企业的薪酬落实到实处。

(二)薪酬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1. 加强对薪酬管理沟通重要性的认识

在对企业进行薪酬管理时,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种问题可能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或者企业员工所产生。如果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存在矛盾和不信任,管理者缺乏沟通可能会使一些设计良好的薪酬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效果大打折扣。经常与员工沟通,吸收员工参与制度设计,促进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同时,改变员工对于自身薪酬与企业薪酬制度的认识。管理者和员工两者之间可以相互理解与包容,对于在薪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去解决,有利于集思广益能够创造出更加合理的人性化的薪酬体系。

2. 薪酬管理要使员工参与薪酬设计,加强对员工培训教育

薪酬管理与绩效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若要想薪酬管理成功,就必须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制和考核方法配合使用。通常由于绩效管理或者考核上的问题使得很优秀的薪酬管理功亏一篑。管理者在制定薪酬时,让员工参与其中,这时上下之间可以提供不同的意见,并且对员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薪酬的重要性和意义。[4]

3. 企业内的薪酬管理制度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

企业的薪酬管理要体现灵活性的特点,就是企业内部根据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薪酬标准,同时,要兼顾到企业薪酬总体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区别的薪酬管理方法,对于表现比较好、业绩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员工给予高薪酬,而对于工作表现一般的员工给予适中的薪酬水平。这样可以很大的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五、结语

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合理的绩效管理与考核基础上,而设计出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的薪酬制度则是企业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的体现和必然结果。企业管理者采取绩效管理来达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对合理的薪酬管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管理者应该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让员工参与到薪酬管理与设计之中,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要体现内在公平性和外在竞争性,真正建立起让劳资双方共同满意的薪酬管理制度才能取得共赢,而这种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一定会为企业的持久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玉萍,许伟波,彭于彪.绩效·剑[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

[2]赵国军.绩效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J].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8).

[3]方振邦,孙一平.绩效管理[J].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2).

上一篇:全电视网络下一篇:一期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