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的护理服务措施

2024-09-29

综合的护理服务措施(精选12篇)

综合的护理服务措施 篇1

4S综合征又称之为金黄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 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严重皮肤感染的急性皮肤病。4S综合征又称之为金黄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 (sc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ome, SSSS) , 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性疾病[1,2], 该细菌产生的表皮松解毒素引起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 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急性皮肤病[3]。我科于2014年9月收治了两例典型4S综合征的患儿并对其实施了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有关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介绍

1.1.1 患儿1:

男性, 年龄5岁6个月。发现周身红斑, 双眼睑、阴茎水肿伴痒感3天为主诉入院。3天前发现无明显诱因周身出现红色斑疹, 双眼睑及阴茎水肿, 诉伴痒感, 体温正常, 无咳嗽, 无发绀及闷气, 无寒战及抽搐, 无吐泻, 无尿频、尿急、尿痛, 给予口服药物“氯雷他定”、“清热解毒口服液”一次, 无好转, 发病来, 神志清, 精神好, 纳食好, 大便及尿量正常。家长诉曾有海鲜过敏史。体格及智力发育同正常同龄儿。来时表现:患儿神志清楚, 精神反应好, 呼吸平稳, 面色红润。周身皮肤潮红, 触摸有粟粒感, 可见小疱疹, 以颜面、颈部、躯干为主, 口周放射状皲裂, 触痛明显, 结膜稍充血, 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 巩膜无黄染。

1.1.2 患儿2:

女性, 年龄3个月。发现皮疹1 d为主诉入院。1 d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口周、眼睑周围及颈部皮肤出现红斑, 伴低热, 门诊医师给予“头孢”、“利巴韦林”口服, “呋喃西林”外敷治疗, 红斑逐渐融合成大小不一水泡, 部分破溃, 夜间皮疹明显增多, 躯干、四肢及臀部相继出现, 无咳嗽、流涕、吐泻, 无惊厥、寒战, 发病来, 神志清, 精神尚好, 纳奶欠佳, 大便正常, 尿量不少。既往无过敏、患病及治疗史。出生后人工喂养, 现会竖头。来时表现:患儿神志清楚, 精神反应一般, 呼吸平稳, 多哭闹。口周、眼周、耳后、躯干部、臀部、会阴部以及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可见较多散在疱疹, 疱壁薄, 松弛易破, 部分皮损处可见鲜红色湿润面, 似烫伤样, 触痛明显, 皮肤黏膜无黄染, 弹性正常, 前囟平软, 口唇红润, 心脏听诊正常。

1.2 临床表现:

两位患儿均是由面部起病, 最初患儿口周出现皮肤潮红, 并有少量皲裂现象, 呈以口为中心的放射状皲裂, 在48 h内迅速向周围扩展。面部可见浅黄色痂, 口周围可见密集放射状皲裂, 头部很少受侵犯。鼻腔黏膜、眼结膜都受到影响, 有些出现鼻炎, 眼部出现角膜溃疡。患者2~3 d内, 出现全身皮肤潮红, 且潮红皮肤部位出现密集、大小不一的水疱。触痛明显、疱壁薄、松弛易破, 尼氏征阳性。表皮极易剥脱, 露出鲜红色湿润面, 颇似烫伤样。疱液为浆液性, 也可混浊似脓疱病。疱液细菌培养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也可见链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发病初期患儿常伴有发热、腹泻等全身症状, 有的因继发支气管肺炎、败血症、脓肿或坏疽等而死亡, 多发于婴幼儿, 病程急剧, 病死率较高。

1.3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本病起病急骤, 多发生于婴幼儿短时间内皮肤出现广泛性红斑, 松弛性大疱, 表皮剥脱, 尼氏征阳性表现。 (2) 鉴别诊断:a.落屑性红皮症表现有皮肤增厚, 无松弛性大疱, 可鉴别;b.非金葡菌型中毒性表皮松懈症大多为药物过敏, 发病年龄主要为成人, 细菌培养常阴性, 表皮全层坏死等可以鉴别。

1.4 治疗

1.4.1 全身治疗:

早期足量选用对金葡菌有效抗生素。如去甲万古霉素, 哌拉西林,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青霉素, 新青霉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以清除存在体内的金葡菌感染灶, 终止细菌毒素产生, 并作抗生素敏感试验, 以便选用适宜抗生素。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 加强支持疗法, 如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丙球) 中和毒素。为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可加入适量糖皮质激素[4]。

1.4.2 局部治疗:

破损的皮肤轻轻涂擦百多邦和氧化锌, 相当于潮湿、裸露部位的皮肤使用上温和的润滑剂, 不粘连的敷料覆盖在剥裸面上, 可减轻摩擦和减少体液的丢失。眼部可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 每日4次, 每次1滴。

2 结果

两例患儿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后, 体温趋于正常, 皮肤潮红逐渐消退, 疱液出见结痂, 后自然脱落, 治愈后皮肤未见瘢痕, 恢复良好。

3 护理

3.1 护理问题:

(1) 皮肤黏膜受损:与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关; (2) 疼痛:与皮肤破损有关; (3) 有感染的可能:与皮肤破损失去保护功能有关; (4) 焦虑:与家长对此病了解过少有关。

3.2 护理措施:

(1) 患儿的安置及环境要求:保持安静, 减少刺激, 要勤翻身, 避免腰骶长期受压部受压, 更换体位时, 要尽可能减少被褥与皮肤之间的摩擦, 防止因摩擦而造成的皮肤破损。注意患儿的清洁卫生, 及时更换尿布, 注意保暖, 定时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病室温度控制在22~24℃, 湿度为55%~60%[5]。 (2) 床单位的要求: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无痂皮, 遇有污染应及时更换, 患儿所用的床单、被套、枕套及衣裤均送高压灭菌。 (3) 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 应清洁双手, 换药时戴无菌手套, 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医护人员或家属均不能与新生儿接触。 (4) 皮肤护理:剥脱、卷曲、坏死的表皮应及时用无菌剪剪去, 避免用手撕取剥脱的表皮, 以防皮肤破溃渗血引起继发感染。伤及表皮的皮损, 直接涂百多邦软膏于皮损处, 有渗出的皮损, 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用凡士林油纱包裹, 外层予吸水纱包裹, 伤及真皮的皮损, 用生理盐水清洗后用湿润烧伤膏涂擦, 外层予吸水纱包裹[6]。 (5) 治疗的护理:认真执行医嘱, 早期正确使用足量的抗生素, 按时给药, 保证有效血药浓度。静脉给药时, 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 必要时采用PICC[7]。在操作过程中, 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动作应轻柔、熟练, 敏捷。留置针在使用无菌贴膜固定后, 可使用弹力绷带松松固定于手、足或头部皮肤, 避免使用胶布固定留置针, 防止因取胶布牵拉皮肤造成皮肤破损。 (6) 眼部及口腔护理: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可累及眼结膜, 使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 对眼部进行护理时, 可用无菌棉签蘸取少量生理盐水, 将眼周分泌物拭去, 用妥布霉素眼液点眼时, 不可用手去分开患儿上下眼睑。为避免口腔黏膜溃疡, 每日以生理盐水涂擦口腔黏膜2次。 (7) 恢复期护理:适当约束患儿, 及时为患儿修剪指甲, 避免抓破皮肤而再次引起感染, 及时清理脱落的痂皮。

综上所述:4S综合征属于细菌性感染疾病, 患儿发病快, 临床表现突出, 病死率较高。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患儿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海霞.小儿4S综合征的护理探讨[J].北方药学, 2013, 10 (12) :174-175.

[2]青昆丽, 黄静, 黄梅贤.4S综合征重症患儿1例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 (28) :411.

[3]李海霞.5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 2013, 10 (7) :331.

[4]王俊秀, 张静.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10, 8 (32) :3124-3125.

[5]林维嘉, 柯晓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2, 16 (5) :319-320.

[6]徐洪.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15) :1376.

[7]王金燕.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25 (26) :344.

综合的护理服务措施 篇2

护理工作贴近临床的具体措施

为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护理部各项工作要围绕临床展开,以临床一线为服务中心,积极指导协助临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1、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每周一至周六到各科室参加晨会,现场指导帮助解决科室存在的护理工作问题。

2、每周至少一次护理行政查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每月在护士长例会上征求护士长意见,为推进优质护理工作献言献策。

4、每天查看各病区住院病人总数,根据工作量大小随时调整病区护理人员。

5、护理部各种业务学习安排在16:00-17:00,尽量避开夜班护士午休时间。护士长例会安排在下午15:00以后,避开护士长繁忙工作时间。

6、无特殊情况,护理部在上午11:00以前不往科室打电话通知各种事宜。

7、护理需要的各种报表做成一张月报表格,一次性上报,减少护士长来回报表。

8、夜间护士需要加班,由医院总值班派车接送。

9、护理部组织成立护士长总值班,协助解决晚间各病区值班护士出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10、为优质护理服务病区配备部分病号服和床边餐桌、洗头用具。

11、根据临床需要设置培训计划,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在病区设点,就近现场培训护士。

12、帮助护士申请化疗和放疗检查中护理工作职业损害补助。

13、筹备建立院内外勤服务队,减少护士非护理工作时间。

综合的护理服务措施 篇3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认知程度;护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59-02

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提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各地护理工作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相继建立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及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现就笔者所在医院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和护理管理改进措施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10年7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病房责任护士100名进行问卷调查。样本中护士的纳入标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责任护士。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内涵认知的调查问卷,两个问卷所调查的内容相同。分别于“优质护理服务”动员大会之前,以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之后6个月,按照不同时间段对每个子项目重要性的评价程度,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共5个等级,依次赋予5、4、3、2、1分。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动员大会之前,以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之后6个月,两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两组认为最重要的优质护理内容的前10位。见表1。

两组对优质护理内涵认知的差异,根据分值对两组调查问卷的认知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对以下4个问题的认知差异有性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组研究发现,护士对以下观点表示认同:护士应当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护理工作,使患者获得相关的医疗护理知识,尽快康复。研究表明,在“经常巡视病房”“基础护理扎实认真”两个问题上,护士重视程度非常高。通过医院和护理部对护士的培训,责任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认知,一致认为优质护理服务应当用心服务,关怀患者,态度亲切[2]。

通过研究发现,护士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到位的。但是由于有关人员学习、理解、领会不到位,认识不深刻,部分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认知存在误区[3]。部分护士认为该活动是“取消陪护的工程”,是“洗头、洗脚工程”。还有人认为,要开展这项工作,必须有总务、后勤、设备、餐饮、洗涤、消毒供应、信息、药剂等全院的支持,事实上任何一家医院都不可能实现圆满的、理想的支持,这绝不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决定因素。

严格准确地执行医嘱,细致入微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上的沟通,这几项对于一般医院的护理条件均可以完成。所谓“优质护理服务”,除了上述几点基本护理要求外,保证患者正常的生活健康才是最终目的,虽然护理人员陪侍患者时间过多会对医疗护理造成主观或客观的麻烦,但优质护理绝不是单一的、硬性的取消陪侍环节,而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与患者进行健康宣传和心理辅导等交流,缓解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减轻精神上的压力,更为迅速、高质量地恢复健康。只有让患者从自身建立信心,才能让其家属对护理人员充满信心,可以放心地离开病房,免去其他需要护工护理的工作,让护士还原其本来职责[4]。

在开始实施优质护理阶段,来自农村的大多患者因为传统观念比较严重,即使护理工作能够到位,陪侍人一般也不愿意离开。所以,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更应加强,坚决做到有陪而无护,让患者看在眼里,信在心里。加强生活护理、基础护理是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科学、客观、全面地提出了标准细则,明确规定了分级护理的要求[5]。第1,不是让给每个患者都洗头或洗脚,也不是只给患者做洗头、洗脚护理。一级护理及危重患者的生活护理由护士完成,对其他患者护士可督促、指导、协助患者完成。第2,洗头、洗脚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患者搞清洁工作,而是利用洗头、洗脚、翻身、口腔护理、尿道护理的时机,更多地接触患者,更加详细地观察病情[6]。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目的、意义,认真学习标准,及时获得相关信息,不断学习他人经验,注重交流,是避免活动走进误区,促进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郭燕红.适应形势、锐意进取、促进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5-307.

[2] 余可斐,高倩倩.“优质护理示范病区”限制陪护认同度调查[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2):29-30.

[3] 燕雪琴.优质护理对护生素质要求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16):45-46.

[4] 程继霞,闫淑霞,武文翠.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护生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5):37-38.

[5] 陆皓,张华,李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6(6):1206-1207.

[6] 胡新莲.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112-113.

综合的护理服务措施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 患者年龄为20~65岁, 平均年龄为32.48岁, 其中男30例。女30例, 手术原发病:股骨颈骨折20例, 剖宫产20例, 腹部外伤10例, 脑外伤10例。所有手术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 根据护理措施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下联合综合护理措施: (1) 建立感染控制管理制度:手术室感染控制相关措施与管理制度由院感办制定。 (2) 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理论学习:根据手术室医护人员特点, 对科室内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管理条例》和《手术室基本消毒技术规范》培训。 (3) 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管理和实施有效物体表面消毒管理感染控制。 (4) 护理人员对手术室物品器械与消毒机器使用加强管理。 (5) 手术室医疗废弃物品做好妥善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护理差错发生率与患者术后满意程度。术后恢复效果观察项目包括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拆线时间以及术后感染率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拆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护理差错及术后满意度情况

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3例 (10%) , 观察组无护理差错发生,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而观察组、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100%、90%, 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医院内感染是住院患者常见性感染, 具有极高感染危害性, 会对病人造成损害及财产损失, 甚至造成无法挽救的严重后果。院内感染主要由医院内病原菌所致, 而在手术时病原菌最容易侵入患者体内造成感染, 故做好手术室的防感染工作是关键。防感染工作影响着患者术后疗效, 也同时体现医院护理工作水平[2]。常规手术室护理工作, 巡回护士工作事项包括:手术前1日到达病区给病人以书面和口头形式进行心理护理, 交待术中注意事项如术前禁食禁水时间、体位配合、摘除身上佩戴饰物, 眼镜, 活动义齿等, 女病人面部清洁无妆。为解除病人术前恐慌顾虑, 使其能更好地配合麻醉医师和手术。同时询问了解病患基本情况取得配合、过敏史及特殊情况, 以方便术中能更好地配合以顺利完成手术。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实施综合护理。洗手护士工作事项包括: (1) 术前掌握该手术局部生理解剖结构及手术步骤, 配合医生进行手术。 (2)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3) 准备并整理无菌器械台, 检查手术需要用品齐全适用, 提前15~20 min洗手。 (4) 认真清点器械、敷料, 检查各种器械、敷料。 (5) 准备好器械及配件如电刀、吸引管等。 (6) 术中跟进手术进展保持无菌物品、器械台的干燥、整洁。 (7) 关腔前后认真清点器械敷料, 防止异物留在体内。 (8) 协助伤口缝合包扎, 处理标本。 (9) 术后清洗器械整理好台面。

在以上常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包括: (1) 建立手术感染管理制度, 由专门的手术室感染控制人员对每台手术前后感染率进行检测, 且对检测结果进行反馈。 (2) 加强手术室内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管理条例》和《手术室基本消毒技术规范》学习, 对科室内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提高手术室护理操作水平及工作效率, 尽可能完善手术室护理[7]。根据消毒基本技术规定每位医护人员都要做到控制手术室感染合格率, 对手术室内空气菌落数, 表面菌落数, 物体菌落数控制在0的最佳状态。将消毒技术做到符合规定。对于手术室每个角落都做好消毒处理, 保证手术室工作环境清洁[8]。从容做到让细菌无法藏身。 (3) 手术室护理人员注意无菌包使用时间, 有效期及灭菌时间, 观察消毒指示卡颜色。对于手术后锐利废弃物如手术刀片, 静脉穿刺针头, 玻璃类等放入相应锐器废物盒内做好处理。避免发生职业暴露对其他护理人员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并由专人统一处理。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手术室60例手术患者进行分析, 观察组在术后恢复情况, 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患者术后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综合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更能控制手术室感染, 减少护理差错, 提高患者术后满意程度,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手术室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术间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手术患者术后满意程度。结果:手术结束后, 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拆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同时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措施, 综合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更能控制手术室感染, 减少护理差错, 提高患者术后满意程度,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手术室

参考文献

[1]郭丹, 翟娜, 金秀华.预警评分分级综合护理措施对妇科围术期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3, 27 (9) :3005-3006.

[2]任觅叶.手术室院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3, (6) :131-132.

[3]高冬梅.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 (19) :96-97.

护理服务便民措施 篇5

各科护理组:

为加强医院护理管理,为广大患者提供方便快捷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现制定我院护理服务便民措施如下:

一、方便快捷

1.一楼门诊设导诊台,配备一名专职导诊员,对就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实行分诊和全程导诊。

2.导诊台为行动不便病人免费提供轮椅,各科室为行动不便病人免费提供轮椅、平车,急诊科随时为患者免费提供轮椅、平车。

3.门诊导诊台提供开水,方便病人饮用。4.门诊设候诊区、候诊椅。

5.120急救车免费接送县内患者,护士接送要尽职尽责,做到人性化服务。

6.各楼层均设科室分布图及路标,指示牌。7.门诊设健康教育宣传牌和宣传图画。8.电梯24小时为病人服务。

9.为为重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先抢救,待病情稳定后补办入院手续。

10.产房允许一名家属陪伴分娩并实行导乐陪伴分娩,宣传母乳喂养知识,给予泌乳护理,帮助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技能,做好产后随访工作。

11.为等候手术患者的家属安排休息场所,术中有情况及时向家属通报。

12.门诊设立方便接送患者专用通道,允许外来车辆随时进入接送患者。

13.食堂加强管理,择优竞标,为患者就餐提供营养、卫生、经济、方便的饮食。

14.住院患者需要订餐,可送到床头。

15.为陪护人员提供陪护床、凳子等休息设施。16.除查房外、可随时探视病人。(危重病人除外)17.病房护理人员为患者取药。

18.各病区设立安全提示牌,24小时进行治安巡视,保护病人的财产安全。

19.门诊输液大厅为患者提供舒适的静点椅和数字电视。

二、公开实惠

1.门诊导诊护士每日早8:00-10:30,下午14:00-16:00,在候诊大厅迎接病人,介绍诊疗和服务事项。导诊服务台实行导诊、分诊一条龙服务。

2.护理部定期深入病房征求病人的意见和建议。3.门诊、住院处设意见箱,护理部设意见簿。4.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工作。5.定期进行住院、出院、门诊患者满意调查。6.护理部如接到病人及家属投诉,能立即解决的立即答复,需调查核实的七天以内给予圆满答复。7.在住院部设立特需病房。8.为住院病人提供住院指南。

9.各病区优质护理服务便民箱,备有针、线、指甲刀、木梳、镜子、一次性纸杯、笔等用品,方便患者。

10.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健康指导。

三、文明服务

1.医务人员淡妆上岗,着装整齐,佩戴胸卡。

2.要说文明话、使用服务用语,禁说服务忌语,不说脏话,礼让患者及家属。

3.不随地吐痰,乱丢纸屑,保护好环境卫生,努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4.在病区要做到走路轻、关门轻、说好轻,不穿硬底鞋,保持病房肃静。

5.护理人员在岗不戴戒指、耳环,手镯,留长指甲、彩色指甲、不带手机。(护士长可带手机)

6.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工作不完成不下班;不在值班中会客、办私事,脱岗、串班,有事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在班期间不进值班室,不许看电视,按时巡视病人;夜班护士20:30应巡视病房,清理闲杂人员,嘱患者休息。7.各科室护士长为各项护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保证本科室护理安全、服务满意、药品、物品、防火安全,卫生合格杜绝吸烟。

四、服务规范

1.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隐私权。

2.病房内危重患者做检查,科室派医生和护士陪检。3.态度要热情,防止生、冷、硬、顶不良作风。

4.对患者使用解释性语言,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耐心解答、阐释。5.实行服务缺欠道歉制。

综合的护理服务措施 篇6

【关键词】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68-02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作为一种急性炎性反应症,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会广泛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该疾病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多灶性或弥漫性脱髓鞘病灶[1] ,临床病症表现为脑或脊髓弥漫性损害。ADEM患者多伴有脑膜刺激征、偏瘫、脑神经麻痹、截瘫及大小便障碍等病症。因ADEM疾病起病急且病情发展迅速,患者生命危险极大,需要给予及时诊治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2]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综合护理措施与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为3-12岁,平均年龄为(7.5±0.6)岁,住院时长为10-50天,平均住院時长为(21.5±2.4)天,发病前3周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病症,其中15例患儿呼吸道感染,4例患儿感染性腹泻,8例患儿有疫苗接种史,10例患儿伴有腮腺炎病症,例患儿病因不明。所有患儿住院后均行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数量增多,淋巴细胞数量升高最为明显,蛋白指标升高,糖氯化物指标正常;行脑电图检查发现脑电图中度异常;MRI检查发现异常信号;患儿均伴有头痛、惊厥、头晕、意识障碍等多种病症,病情严重的患儿昏迷,甚至伴有偏瘫、失语、视力障碍、记忆力减退等局限性症状。所有患儿均给予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甲基泼尼松龙静滴用药3天后改用泼尼松口服给药,直至病症好转。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ADEM疾病发展迅速,病程较长,治疗成本较高,极易反复[3] ,面对这种情况,患儿及其家属容易悲观,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及其家属抱有同情与理解,在护理过程中多安慰、鼓励、关心患儿及其家长,缓解患儿及其家属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增强患儿及其家属的安全感与信赖感,支持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随时告知家属患儿病情发展情况,耐心将其讲解本病病因、治疗方法等,提高家属疾病认知度,引导患儿家属树立治愈信心。

1.2.2药物对症护理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作为ADEM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其临床应用要求较为严格,使用不当极易发生心律失常[4] 。患儿用药期间要注重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做好家属健康宣教,辅助做好患儿用药护理。护理人员要结合心电图变化科学判断患儿并发症,以及时给予诊疗。

1.2.3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对于患儿肢体功能恢复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患儿耐受度可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儿多下床活动,每日定时训练关节伸展,护理人员可以给予关节按摩,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1.2.4饮食指导 针对吞咽困难的患儿引导其多食用流质、半流质软食等易吞咽、易消化食物,进食过程中将床头提高30-45°角,使患儿保持半坐卧或坐位体位,进食时速度应慢,少食多餐,以免发生呛咳或误咽,无法进食患儿给予鼻饲或静脉输液。

1.2.5感染护理 患儿卧床期间需要留置导尿管,感染护理至关重要。每日为患儿清洁会阴2次,每日一次冲洗膀胱(用生理盐水联合庆大霉素[5] ),并定时更换引流袋,鼓励患儿多饮水,并密切关注尿常规指标,尽量控制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结合患儿康复情况指导其作提臀活动与会阴部收缩锻炼。每日保持病床清洁、干燥、平整,并定时为患儿擦拭皮肤,勤换内衣,定时翻身、拍背以保证患儿呼吸畅通,预防压疮。

2.结果

40例ADEM患儿经过综合治疗与护理治愈33例,治愈率达82.5%,总有效率为95.0%(38/40)。所有患儿住院时长大大缩短,期间并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3.讨论

AEDM作为一种急性脱髓鞘疾病,发病后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症为主,疾病发展过程中病损多分布于脑部、脊髓部、以白质为主。临床上,ADEM疾病一般需要治疗与护理3个月,其中综合化护理干预对于疾病预后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临床研究发现,对ADEM患者行综合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儿及家长的治愈信心,减低急性发作期的死亡率与致残率,推进康复进程。本次研究针对ADEM患儿行心理护理、药物对症护理、肢体功能康复护理、饮食指导与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后患儿治疗效果大大提升,住院时长大大缩短,护理效果十分显著。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6] ,提示对ADEM患儿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切实改善预后效果,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与患儿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对ADEM患儿行药物对症护理、肢体功能康复护理、饮食指导与预防感染等护理过程中均要基于患儿较高的依从性与配合度,笔者认为心理护理过程中有必要结合系统的健康宣教,以方便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翠英,张启月,刘丽.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护理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8,24(03):318-319.

[2] 李春华.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3例改良式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14(19):114-115.

[3]吴君燕,金晓红.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4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36(01):240-241.

[4]孙桂莲,王莹,孙雪.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19(07):664-666.

[5]陆燕芬,陆勤,沈蕾,黄建军.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4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6(08):761-763,778.

综合的护理服务措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患儿进行监测和护理。其中男26例, 女14例, 足月新生儿32例, 过期产新生儿8例;自然分娩新生儿31例, 剖宫产新生儿9例;有产前宫内窘迫史的新生儿29例, 21例新生儿生产时有轻度窒息, 8例出现重度窒息;羊水发生Ⅰ度粪染的9例, 发生Ⅱ度粪染的13例, 发生Ⅲ度粪染的10例。经过治疗, 40例患儿全部痊愈出院, 治愈率为100%。

2 综合护理措施

2.1 清理呼吸道: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是因为胎儿在分娩时把受到胎粪污染的羊水吸入呼吸道引起的, 因此胎儿分娩后要在第一时间清理呼吸道内被胎粪污染的羊水, 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这也是预防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中最关键的措施[3]。胎儿分娩时对出现胎粪污染的胎儿头娩时要立即约束胸部, 防止胎儿进行呼吸, 此时迅速吸干净胎儿口部和鼻部的羊水和黏液, 如果羊水出现Ⅲ度粪染的混浊样, 且胎儿的生命体征不明显, 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进行气管内吸引, 将胎儿气道内的粪染羊水清理干净。本组病例中32例胎儿发生不同程度的羊水粪染, 经过及时有效清理呼吸道的措施后, 30例胎儿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2例胎儿经过抢救后生命体征稳定, 逐渐好转。

2.2 洗胃:

患儿很有可能会将粪染的羊水吞咽到胃部, 这会刺激胃黏膜从而导致胃部黏液分泌过多以及胃酸分泌过多, 新生儿处于水平位时, 喷门呈现比较松弛的状态, 出生后因为容易发生呕吐就会产生误吸[4,5]。对于发生羊水进入胃部的新生儿要进行早期洗胃:将胎儿的头部放置在较高的位置, 然后通过鼻腔插入胃管并送达至胃底部, 改变胎儿位置在左侧卧位, 抽取胃部内容物, 直至洗胃液洗出的液体清晰为止, 洗胃后将胎儿放置为右侧卧位3 h左右, 有利于尾部内容物的排出, 然后定时改变胎儿左右的侧卧位。本组病例中洗胃液使用的是25%的碳酸氢钠或者生理盐水, 温度为38℃左右, 每次10~15 m L, 进行等量回抽。本组40例病例中所有患儿都进行了早期洗胃, 洗胃后发生呕吐, 38例患儿24 h后呕吐逐渐消失恢复较好。

2.3 供氧:

根据患儿血氧的检测情况, 对所有患儿采用供氧。所有患儿采取持续性的呼吸道正压供氧。清理干净患儿呼吸道的胎粪后, 使用压力为3~5 cm H2O的CPAC维持Pa O2在60~70 mm Hg, 如果发现患儿呼吸情况得到改善后, 立即改变供氧方式, 并且逐渐减少供氧浓度和供氧时间, 或者不用供氧, 防止患儿出现氧气中毒。

2.4 其他综合护理措施:

维持足够能量:患儿在洗胃后禁食3~6 h, 禁食期间要密切关注患儿血糖变化, 可以采用微泵注射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 要均衡输入, 防止患儿发生血糖波动, 输液时防止速度过快, 否则会造成脑水肿;常规给予患儿抗生素预防感染, 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儿开始进食后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喂养原则, 开始喂奶的时候可以用少量的糖水进行试喂, 如果没有发生呕吐, 则可以进行喂奶, 患儿进食要少量多餐并逐渐增加, 不能过饱, 防止因为吸入引起窒息或者是呕吐, 不能正常喂养的胎儿可以采用鼻伺喂养。

维持正常体温:患儿所处的病室要维持正常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一般控制在26℃左右, 湿度控制在55%左右, 可以将胎儿放置在暖箱或者辐射台中, 从而保证新生儿的皮肤温度为36.5~37℃。

采用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的免疫力比较低下, 很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在患儿进行各项治疗和护理的时候要严格进行消毒隔离,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规程, 并且加强患儿口腔。皮肤、肺部等的护理, 防止发生感染。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新生儿的病情发展变化速度很快, 因此医师和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细致的观察能力, 认真准备好抢救的准备并做好相关情况的记录。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来监测患儿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等变化,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呼吸节律、深浅度和胸廓起伏状态, 观察患儿的口唇、肢端皮肤、脸部皮肤颜色的变化, 以及吸出的痰液的量和性状的变化, 还要观察患儿的吸吮力和大小便情况, 并逐一做好详细的记录。

健康教育: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新生儿疾病, 患儿家属会因为极度担心产生负面情绪[1], 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和患儿家属进行沟通, 向家长告知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的要点, 指导家属定时更换患儿的体位, 告知家属哺乳的时间、量等药店, 防止患儿出现呕吐, 并且要叮嘱家属要对患儿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以及俺是进行预防接种。

3 讨论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严密观察、及早预防和完备的综合护理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是相当重要的, 本组40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病例经过密切观察、及时抢救以及综合护理后所有患儿全部治愈出院, 治愈率为100%。

综上所述,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主要措施是做好孕产妇产前和生产时的监护, 新生儿胎头分娩时要重视及时并且彻底地清理新生儿的呼吸道, 对于发生吞咽的新生儿要进行早期洗胃, 加强新生儿窒息时的复苏抢救, 做好完善且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从而大大降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元惠琴.羊水胎粪污染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观察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19) :526-527.

[2]吴瑞萍,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1141.

[3]鲁侠.30例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的监测与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 2009, 4 (47) :117-118.

[4]雷春莲.现代儿科护理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3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措施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临床护理资料并进行分析,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8例患者中, 有男14例, 女4例;年龄39~68岁, 平均 (57.4±4.6) 岁;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6例, 合并2型糖尿患者7例, 房颤2例, 长期嗜烟酒者8例, 脑梗死病史1例。

1.2 临床症状

本组18例患者中, 出现头晕症状患者8例、嗜睡3例、恶心呕吐12例、昏迷、1例、瞳孔改变6例、运动障碍11例。

1.3 并发症情况

18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12例, 其中气管切开8例, 有一例患者脑疝放弃治疗,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8例, 18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肢体废用性萎缩, 积极的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的愈后。针对并发症护理采取措施。

1.4 治疗及愈后

18例患者临床经过脱水, 抗感染, 促醒, 保护线粒体, 改善脑循环, 营养神经,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预防并发症的治疗, 4~6周后, 临床好转5例, 植物状态2例, 最小意识状态8例, 闭锁状态3例。

2 临床护理

2.1 脑疝

(1) 做好对患者意识状态的观察。由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易对患者脑干及丘脑造成损伤, 并导致患者意识水平下降或造成昏迷等, 因此对患者做好意识状态观察, 出现认知能力下降使, 要警惕脑疝形成。 (2) 做好瞳孔改变与眼球运动观察, 瞳孔扩大与脑残的形成存在一定关系, 一旦存在瞳孔改变时, 可能是眼神经的原发性损伤, 需对患者进行进一步观察, 以便确诊为脑疝; (3) 摇高床头30~40度以减轻脑水肿, 急性期予3~7 d遵医嘱予脱水, 利尿降颅内压治疗, 甘露醇予快速加压静脉滴注, 以保证脱水的效果; (4) 必要时请外科会诊行去骨瓣减压术。

2.2 肺部感染的预防

(1) 呼吸道的管理, 由于患者意识水平的下降, 咳嗽反射减弱, 呼吸道分泌物难以自行咳出, 患者会出呼吸急促, 舌根后坠, 痰液难以吸出, 如氧饱和度低于90%, 应立即予面罩吸氧, 行动脉血气分析, 若提示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储留时, 考虑予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畅通气道, 必要时可予患者纤支镜吸痰, 吸出气道深部的痰液, 或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改善患者的通换气功能; (2) 气管切开后的患者应加强翻身叩背1次/2 h, 辅以机械辅助排痰, 痰淮粘稠难以咳出时予0.45%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效果较好, 以有效的稀湿痰液, 促进痰液的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3) 对于吞咽困难, 咳嗽反射弱, 进食进水呛咳明显的患者, 早期置入鼻饲管进食以防误吸, 做好家属的防误吸宣教工作; (4) 加强口腔护理, 予电动牙刷予口灵清洁口腔每日2次, 临床研究表明, 口腔的清洁程度与肺部感染发生率是成正相关的。

2.3 消化道出血干预

本组18例TOBS患者合并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有8例, 回抽胃液呈咖啡色, 胃液潜血试验阳性, 遵医嘱常规予禁食, 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分次鼻饲止血, 给予奥美拉唑静脉滴注后少量进食冷流质, 消化道出血症状能好转。

2.4 废用综合症

患者病情危重, 自主肢体活动受限, 应早期介入床边康复理疗, 针炙, 电疗, 肢体按摩, 壮炙, 防止肢体废用综合症的发生, 理疗师教会家属进行肢体被动按摩, 先从远端开始, 然后近端, 由轻到重, 10~15 min/次, 2~3次/d。对患者进行良姿位的摆位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减少肢体的变形、痉挛和水肿。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根据患者肌力的等级逐步进行训练, 3级以上肌力患者指导进行主动锻炼, 先从大关节开始, 然后小关节, 幅度由大到小, 每个关节至少重复6~8次, 多做肩外展, 外旋及踝背屈等动作。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2]。

2.5 压疮预防

卧床患者的皮肤管理, 予患者卧气垫床, 温水擦浴每日两次, 对于消瘦型压疮高危患者也可予多爱肤敷料保护局部受压的皮肤, 赛肤润在I期压疮临床使用效果好。

3 讨论

通过1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护理, 并发症的预防是本病的护理重点, 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我科采取了监护室专人管理, 加强翻身扣背, 雾化吸入, 机械辅助排痰, 纤支镜吸痰以及定期留痰培养敏感抗生素的治疗, 患者肺部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围绕昏迷患者并发症的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愈后。基底动脉尖指基底动脉顶端2 cm范围内主干血管及双侧小脑上动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共计5条血管, 此区域出现循环障碍常可导致相应供血区域出现多发梗死灶,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 CT、MRI、MRA及DSA设备的普及, TOBS逐渐被大家认识[3,4]。TOBS造成的损害部位越多、范围越大则患者的预后越差;同时若病灶区侧支循环越好则患者预后较好。常见的病因有栓塞和血栓形成, 栓子来源常见于心脏和椎基底动脉近心端的硬化斑块, 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可能的发病原因还有维生素缺乏、弓形体病、狼疮脑病、神经梅毒、脑囊虫病、霉菌感染、肿瘤和脑低灌注等[5]。本病预后差, 是后循环卒中的危重类型, 国外研究表明, 脑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累及基底动脉中段和 (或) 远端的供血区时, 其病死率或严重致残率的风险增加30%, 累及基底动脉远端供血区其病死率或严重致残率达77%。

参考文献

[1]俞敏.5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与影像学分析[D].吉林大学, 2010.

[2]朱婷婷.针刺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0.

[3]卢宝全, 韩德昌.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常见影像学改变:椎动脉异常[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 (4) :248-249.

[4]费文静.基底动脉尖综合症95例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6) :204-205.

综合的护理服务措施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眼外伤患者, 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在大庆市人民医院眼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左眼46例, 右眼54例。男62例, 女38例。年龄5~70岁。成人72例, 儿童28例。包括锐器伤40例, 爆炸伤30例, 酸碱烧伤12例, 撞击伤15例, 动物啄伤3例。损伤部位:角巩膜裂伤45例, 角膜裂伤60例, 巩膜裂伤20例, 眼睑裂伤27例, 角膜异物9例, 眼挫伤8例, 眼球破裂5例。

1.2 护理干预措施

(1) 术前心理护理。眼外伤是急病, 心理上没有任何准备, 患者感到十分焦虑与恐惧, 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 态度和蔼, 语言温柔亲切。同情、体贴、关心患者, 耐心倾听, 为其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对受伤情况的分析, 了解其疼痛的程度, 是否出现视力障碍,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恐惧、焦虑、压抑、悲伤、无助等不良情绪, 并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帮助患者走出阴影,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和手术的大致过程, 介绍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的资质, 介绍眼科手术的先进设备及手术室的环境, 以提高患者的整体认知水平, 尽快适应角色转换, 防止负面情绪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患者的各种担忧及顾虑做好科学合理的解释。对疼痛剧烈者要安抚好患者的情绪, 使其放松, 减轻疼痛, 以免在检查治疗中躁动不安, 产生医源性损伤。做好术前准备, 并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 (2) 术后护理。a.全麻未清醒者给予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要卧床休息1 d, 避免体位的突然变化, 减少头部活动, 尤其是患眼尽量不要活动, 千万不能揉眼、挤眼、碰眼, 同时还要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 捏鼻、弯腰、低头等, 避免眼内出血和伤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2]。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对眼部伤口情况密切观察, 注意有无渗血及渗液, 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防止松脱, 可加戴眼罩进行防护。按时换药, 并注意无菌操作。同时避免眼球受到压迫, 正确使用滴眼液。嘱患者保持个人卫生, 预防感染。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 给予必要的止血、抗菌、镇静、散瞳治疗, 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b.疼痛的护理。首先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 播放轻音乐, 同家属谈感兴趣的话题等。效果不明显时可以遵医嘱使用阵痛药物 (在术后24 h) 。术后2~3 d患者出现剧痛提示眼内出现伤口出血、眼压增高或眼内感染, 要立即通知医生, 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c.饮食护理。饮食要搭配合理, 营养丰富, 以半流食为主, 且富含维生素及纤维,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及油腻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禁烟酒。d.保证睡眠充足, 思想放松, 情绪稳定, 心态平和, 对疾病的转归有正确的认识。对眼球摘除的患者更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消除悲观心理, 使其鼓起勇气, 乐观面对生活。

2 结果

经过综合的护理干预, 全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100例患者中有60例视力完全恢复, 占60%;有26例视力恢复到0.3~0.8, 占26%;有9例恢复到0.1~0.3, 占9%;有5例眼球摘除, 占5%。

3 讨论

眼外伤虽然不是能引起生命危险的疾病, 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可以直接致盲,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力。眼外伤发病突然, 患者对该疾病认知不足, 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与紧张的心理, 良好的心理干预对眼外伤患者意义重大, 可以有效地减轻或消除不良的情绪, 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并在术中能很好地配合, 使手术顺利进行,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视力的损伤, 挽救患者的视力, 临床价值极高[3]。

参考文献

[1]邓艺萍, 苏秋玲, 郑月琼.眼外伤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研究.河北医药, 2013, 11, 35 (22) :3512.

[2]李延萍.眼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 (10) :1809.

综合的护理服务措施 篇10

关键词:综合护理措施,腰间盘突,预后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过度的使用或错用腰椎, 使腰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 并且严重趋向年轻化, 由于发作时疼痛剧烈, 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些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手术进行治疗。为了增强治疗效果, 保障预后, 尽可能低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我院从2014年起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腰间盘突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取得的显著的疗效,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本试验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到我院康复科就诊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01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 (51) 和对照组 (50) 。试验组51例, 男性24例, 女性27例, 年龄17~51岁, 平均年龄 (41±1.3) 岁。对照组50例, 男性24例, 女性26例, 年龄15~50岁, 平均年龄 (42±1.5) 岁, 两组患者均符合胡有谷主编《脊柱外科学》中LDH的临床诊断标准[2], 影像学检测有腰椎1~5节中任意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 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3个月内没有接受过康复治疗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经统计学分析没有差异 (P>0.05) 。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科护理模式,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方法:①心理护理:护士使用真诚的话语劝解患者, 与患者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循序渐进的给患者介绍病情, 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建立正确的态度, 避免疼痛因素, 消除患者得病后的恐惧、抑郁心理, 激发积极的态度, 更好的配合护理以及疾病的治疗。鼓励患者战胜疼痛, 告知理想的预后情况。②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 护士每天用1 h的时间与患者进行对话, 通过技巧性的问答, 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 以及症状减轻情况, 与患者家属、朋友进行沟通, 尽量给患者情亲上的安慰, 让患者家属理解患者, 同患者一起完成康复训练如:双桥式运动、单桥式运动、俯卧撑、仰卧抬腿、膝手位平衡训练, 每次坚持10~15 min, 每天做1~2次[3], 训练腰肌。

1.3 效果评定。治愈:患者全部自觉症状恢复, 临床体征消失。显效:腰部活动基本正常, 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有效:部分腰推活动改善, 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缓解。无效: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好转。记录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 试验组与对照组, 症状、体征消除有效率, 以及复发率见表1。

试验组症状、体征消除有效率, 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腰椎依靠本身的机构和相关联的肌肉系统维持其稳定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 是由于神经根被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 导致神经根损伤发生炎症所致。由于疼痛可以影响肌肉的运动并对感觉功能产生影响, 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部分患者由于疼痛失去劳动能力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4]。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积极选择个性化治疗和护理方案, 可以使致残率降低, 并且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让患者适当的训练腰背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等康复训练通过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试验组与对照组, 症状、体征消除有效率, 以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措施让腰间盘突出患者正确的认识疾病, 积极地参与到治疗中, 使患者临床症状缓解, 复发率降低, 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正明, 凌鸣, 常彦海, 等.北方五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危险因素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16 (11) :2488.

[2]赵永娟, 贾爱明, 姚娓, 等.腰推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1 (4) :275-276.

[3]于俊龙, 李雪萍, 王大新.肌力训练对下背痛患者胸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27 (3) :134-135.

综合的护理服务措施 篇11

【关键词】 基层综合医院;患儿高峰期;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1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95-02

冬春季节是小儿发病的高峰期。每年的2、3、4、5月份各家医院都会出现住院患儿爆满,居高不下的状况,而我国一些基层综合医院的发展状况与患儿高峰期所需不相匹配,存在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笔者就其护理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 基层综合医院患儿高峰期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1.1 患儿及家属方面因素

1.1.1 患儿因素 现今患儿都是独生子女,即娇又宠,在静脉或肌注时,家长心疼孩子不肯用力固定孩子的身体,当孩子乱蹬时极易造成静脉穿刺失败,或者是针刺到其他部位甚至造成折针。其次,患儿高峰期本来50至60张床位最多却加床到120张.第一个静脉给药和最后一个静脉给药要有一个时间差距,很多患儿家长却总是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先用上药,不想最后一个用药,常常出现抢吊瓶、抢位置、抢护士的现象,并因此出现争吵、言辞过激等意外情况发生。给病区的医疗安全秩序造成威胁。再次,由于孩子的特殊地位,起名字基本都是电脑起名,所以在某一区域内,在某一时间段内,孩子的名字都十分相似,重名现象十分严重。这容易造成打错针、发错药发生差错事故,造成不良后果。

1.1.2 患儿家属方面因素 首先,随着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某些医疗方面在社会上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患儿家属对医疗不信任感增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其次,患儿家属期望值過高,总是希望尽早诊断,药到病除,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否则,一切不满情绪都转嫁到护士身上,出现不遵医行为,动手打人现象也时有发生,导致人为地不安全因素。

1.2 护士方面

1.2.1 法律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护士在工作中忽视有关安全告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举证责任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和管理,通常表现为做得多而记得少。重要的病情变化、治疗、用药后的观察没有及时记录或与医生记录不相符,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并导致在处理医疗纠纷中不能提供有力证据而处于被动地位。

1.2.2 基层医院儿科疗区往往只有一个,是一个综合的儿内科,在患儿的高峰期它几乎同时收治了儿内科的所有疾病,涉及到多方面的医疗护理问题,要求从业的护理人员知识面要广,技术水平要高。但由于基层综合医院的儿科往往是低收入科室,不被院里重视,所以儿科护士离职现象十分严重。工作不了几年都纷纷设法调离儿科。而新调入或聘用过来的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很难全面掌握综合儿科的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这又将成为护理安全隐患之一[1-2]。

1.2.3 护士超负荷工作 基层综合医院儿科护理人力资源匮乏,不能满足患儿高峰期的临床要求。调查中发现,床护比例普遍低于1:0.4.一家基层综合医院儿科住院床位59张,护士14人,休产假1人,休病假1人,而患儿最多时收治住院患儿121人。尽管院里管理者也会从其他科室调配过来支援人员,可儿科专业性极强,支援人员既不能独立完成儿科专科治疗也不能独立完成儿科专科护理,只能协助换换吊瓶,抜一抜针。所以,每年患儿高峰期儿科护理人员几乎没有休息,不能按时用餐,不能按时上下班。长时间的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精神高度紧张,应激能力下降。成为护理又一安全隐患。

1.2.4 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健康教育不到位、效果不佳 患儿高峰期由于护理工作量成倍的增加极易忽略健康教育这一面,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宣教不到位;由于儿科护理队伍的不稳定和大量的借用人员缺乏丰富的专科业务知识、社会经验,缺乏与不同年龄段患儿、不同层次、不同角色的患儿家属的沟通技巧,很难达到有效正确指导患儿的饮食、体位、休息等注意事项。

1.3 环境因素 在患儿的高峰期,床位紧张到走廊都无处可加床的情况下,根本做不到不同病种分类、分病房安放,极易造成交叉感染[3]。

另一方面,走廊里孩子的哭闹声、家长不断的安抚声、各种玩具发出的滋滋声,这些外界的干扰会打乱护理人员正常的工作程序和思维。而且烦乱的环境又增加了护理人员的焦躁情绪,使护士不能保持平静的心情,耐心的解释、回答家长的问题,从而引起家长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护患之间有可能发生争吵,导致纠纷的发生。

2 防范措施

2.1 医院方面

2.1.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儿科床护比例不能少于1:0.4。如果儿科疗区同时兼收新生儿患者护理人员还应增加。

2.1.2 注重儿科护理人员的培养。医院每年应该有计划地在儿科代培护理人员,以便在患儿高峰期调配有经验、有专科知识、专科技术的护士回儿科。

2.1.3 在奖金发放政策方面倾向儿科,给予儿科护理人员更多的人文关怀。由于儿科是低收入科室,如果政策不倾斜,会使儿科护理人员的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比例,心理不平衡,导致更多的儿科护理人员“跳槽”甚至离职。

2.1.4 合理规划儿科疗区适当增加床位,尽量满足患儿床位要求,做到病房按年龄、按病种编制,加强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3]。

2.2 护理部及护士长方面

2.2.1 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制定可行的安全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教育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医院安全管理和职业道德等;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在患儿的高峰期要经常下科室督促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持续改进[4]。

2.2.2 提高护理文件书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做到护士自检和护士长必检,及时发现问题并修改,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2.2.3 借调人员的管理 对在患儿高峰期调配来的护士,护理部及护士长要详细了解借调人员情况并根据她们对儿科专科理论、专科技术掌握情况分配工作,对危重患儿的抢救、治疗、护理及特殊的儿科专科护理,必须由本科室护士完成,借调人员不得独立值任何一个班次,以确保护理安全。

2.2.4 护理人员管理 在患儿的高峰期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身心疲惫,护士长作为基层的管理者要尽可能地去关心体谅她们,随时了解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护士情绪低落,心情不畅时要主动和她们谈心,及时疏导,帮助她们调整好情绪,同时尽可能地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并及时调整工作量以保证她们的身心健康。

2.3 护士方面

2.3.1 护士要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与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认真学习有关医疗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和法律责任,这是保证护理工作不出差错和自我保护的前提。

2.3.2 努力专研业务,苦练技术。儿科护士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比较系统、完整、全面的专科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做到操作准确、技术精湛、动作轻柔敏捷。

2.3.3 患儿高峰期窜床现象经常发生,对此,护士要严格查对,及时纠正床头交接。如遇重名或雷同姓名,向当班护士告知,并与下个班次严格交接,以确保用药过程中准确无误。

2.3.4 加强护患沟通交流,消除纠纷隐患。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更要讲究沟通的技巧与方法,用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交流,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需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在工作中主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做到语言文明,通俗易懂。对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特别说明注意事项。对患儿家属的过激行为应换位思考,心平气和的解释、安慰、体谅。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有效的沟通可增进护患双方的理解和支持,化解矛盾,保證安全。

综上所述,基层综合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儿科建设,要针对患儿这一特殊群体及医院自身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将护理安全贯穿始终。树立以人为本,以患儿为中心,全方位为患儿服务的护理理念,将安全隐患最大程度地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每年2-5月份患儿高峰期的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连芬.护理差错发生原因分析与防范[J]广西医学,2005,27(4):595-597.

[2] 张洁,张峰.医疗风险形成的原因与防范[J].医药导报,2006,25(16):110-111.

[3] 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S].2002.

综合的护理服务措施 篇12

关键词:县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效果

2010年初卫生部提出在全国各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整体护理,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2010年10月—2011年3月笔者受医院派遣到某县级医院协助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该医院护理部及内科护士长的支持与配合下,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在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危重患者管理、护士素质、健康教育、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具体措施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内科系综合病房,主要收治心血管、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开放病床48张,病床周转很快,每月出院患者数达160~180例。共有护士18名,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工作3年~5年护士3名,工作1年~3年护士12名。

1.2 措施

1.2.1 改变护理理念,提高护士素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达到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1.2.2 更新知识,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文化,重视人性化管理,强化情感沟通,激发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意识。根据科室年轻护士多的特点,重点加强护士素质培训,科室小讲课:《护士素质培养》、《人性化护理》、《护患沟通技巧》、《和谐的健康教育》等,列举大量的事例教育年轻护士如何与患者交流沟通,如何将健康教育融入到与患者接触的点点滴滴。

1.2.3 改善病室环境,规范护士着装,加强基础护理。按分级护理标准,明确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确保基础护理落到实处,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每天检查病房基础护理和各项治疗护理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晨会时总结反馈。

1.2.4 调整科室排班模式,试行三班制(APN)排班。基层医院内科以老年患者居多,且病情重,实行护理小组责任制,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均有专人负责,做到人性化服务。试行APN排班,上班时间为A班(07:30~15:30),P班(15:00~22:30),N班(22:00~08:00),双班制,新老搭配,合理设置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无缝隙交接班,减少差错的发生。

1.2.5 落实制度,加强管理制定各班职责、工作流程、考核标准。加强环节质控,在患者入院、出院、治疗、护理的各个操作环节均按流程服务。加强危重患者的管理,有效杜绝护理并发症,加强巡视,减低红灯呼叫频率,改变患者当日治疗10 h以后才能进行的状况。

1.2.6 重视健康教育,认真落实沟通制度,注重细节关怀,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检查及检查前后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定期召开护患沟通会,主动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建议,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1.2.7 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检查内容包括病房管理(药物管理、抢救仪器管理、安全制度与措施、病室环境管理、护理质量控制、护士长工作及对病房情况9知道、主班护士对病房动态掌握情况)、基础护理、危重患者管理、护士素质、健康教育。

1.2.8 每月进行满意度调查。(1)患者满意度调查内容为:患者入院接待、护士文明礼貌、护士主动服务、病房卫生整洁、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护士技术水平和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等。(2)医师满意度调查内容为:病房基础护理状况、护士长管理及工作态度、护士的服务态度、护患沟通情况、医护配合情况、执行医嘱情况、护士的无菌观念、操作技能、应急能力、病情观察情况等。(3)护士满意度调查内容为:护理工作模式、排班模式、绩效考核、医护配合、工作量、工作风险性、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继续教育、待遇、成就感等[1]。

1.3 评价标准

1.3.1 护理部每月进行1次护理质量检查,开展优质护理前的检查结果为护理部存档的检查资料;开展优质护理后各项检查标准不变,比较前后检查结果。

1.3.2 每月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患者问卷10份,每份问卷10个调查项目;医师问卷5份,每份问卷12个调查项目;护士问卷10份,每份问卷12个调查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加强了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规范了服务行为,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科室面貌焕然一新,护理质量逐月提高,患者、医师、护士的满意度也大幅提高。

2.1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每月护理质量检查结果与上年度同期检查结果比较

见表1。

2.2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医师、护士、患者满意度调查与上年度同期满意度比较

见表2。

3 讨论

3.1 以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为契机,加强临床护士素质的培训。护士素质与护理服务质量成正比,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护士,才能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加强护士素质的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习,改变护理观念是优质护理服务顺利进行的前提[2]。

3.2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护士的护理理念、服务观念、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护士责任感及主动服务的意识明显增强。主动巡视深入病房,红灯呼叫率明显下降,工作变得井井有条,忙而不乱;新的排班模式加强了护理工作的整体性,护士对病情的了解也更加清楚,患者的需求得到了及时解决,从而更好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3.3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更加细致深入,患者有自己的责任护士,患者感到放心;护士主动为患者做生活护理,患者感到贴心;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患者感到舒心。护士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加了信任度[3]。

3.4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能够转变观念,改善护理服务,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基层医院基础护理大多依赖患者家属完成,要求护士转变服务理念,护士作为医院基础护理的具体操作者,在工作中须不断强化主动服务、按需服务意识,不依赖家属,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做好基础护理,将“让我做”变成“我要做”。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制度,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4]。在实施基础护理的过程中,提高护士对病情的观察能力,增加护患交流,及早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5 患者从入院到出院为其提供全程化、全面化、专业化的服务,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是深化优质护理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5],开展优质护理后,护士能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做好健康宣教,满足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3.6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工作实现了从“以任务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从重视工作任务的完成向重视患者需要得到满足转变,从重视疾病的护理向重视对患者全方位的护理转变,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质量[6]。医院要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护士以最好的工作态度和最佳的技术水平投入工作,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3.7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是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最终评价指标之一,能够得到较理想的患者满意度是医疗改革的最终目标[6]。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医师及护士增加了沟通,改善了医护关系,密切了护患关系,医患之间的矛盾明显减少,促进了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和谐医患护患关系的建立,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3.8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调整排班模式,采取APN排班,减少了交接班时间,减少了交接班次数,减少了拖班现象,简化了护理工作程序,使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的时间增多,护士观察病情更具有连续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均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中午的治疗任务重,采用新老搭配方式和弹性排班,保证了中午时段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安全,N班实行双班制,既保证了查对制度的落实,又保证了夜间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7]。

4 小结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是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积极开展整体护理,强化基础护理,改善和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目前我们的服务与患者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推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深入、稳步、持久开展,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参考文献

[1]龙文平,梁艳红,高丽雅,等.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93-95.

[2]陈长英,田丽,曹小琴,等.河南省95所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2,26(3A):645-647.

[3]陈翠,庄海花,张倩倩,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做法和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2B):57-58,62.

[4]李阳,陈汉英,陈伍.基层医院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认知调查[J].齐齐哈尔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32(12):2052-2053.

[5]陈红霞.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方法与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8(12):188-189.

[6]宁静.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8-59.

上一篇:非工程类下一篇:当代中国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