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共12篇)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篇1
摘要: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事业单位大刀阔斧推行会计制度改革, 积极采用新会计制度。本文旨在分析事业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从而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问题与完善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现有的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对事业单位的有效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因而, 为迎合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现代事业单位管理需求, 我国有关部门及时对会计制度进行修订以及完善, 力求新会计制度能够帮助事业单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满足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需求, 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新会计制度主要从存货管理、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基建账目等方面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完善与改进。在存货管理方面, 将原有会计制度中的采购、产成品等会计科目直接纳入到存货这一会计科目中综合管理, 避免原有会计制度中对存货管理的繁琐手续, 简化存货会计科目的设置, 能够更好的提高存货会计科目的管理效率;在固定资产方面, 新会计制度增加对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 强化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以及计提原则, 从而能够更好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 避免虚增事业单位资产价值;在会计核算方面, 新会计制度深化在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会计核算管理, 强化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在基建账目方面,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单独建账以及单独核算等基建方面工作给出详细具体的要求, 将基建账目数据纳入到事业单位的会计总账中进行核算。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提供更加科学明确的数据, 强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完善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水平, 但是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 还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 会计核算方法转换存在问题
在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中, 为了真实体现事业单位资产的价值, 避免虚增事业单位资产, 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 新会计制度要求要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工作量等变动因素, 在每一会计年度, 要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工作量法、年限总和法、年限平均法、加速折旧法等方式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以此来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但是, 由于目前事业单位工作的紧密程度较低, 不同部门由于工作性质或者工作职能等方面的限制, 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工作联系不够紧密, 使得大多数的会计核算工作都有财务部门进行操作, 这在无形之中增加财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的难度以及复杂程度, 加剧会计核算方法的转换, 影响新会计制度的改革进程, 不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同时, 针对于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方法, 其每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不同, 然而针对于不同的固定资产, 其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会计核算的步骤, 不利于简化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2. 会计核算基础的转变较为困难
事业单位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的参与者, 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社会服务组织的形象, 履行其行政职能。但是,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服务机构, 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社会公益服务中也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然而, 根据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其余性质的事业单位则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由于事业单位主要职能的不同, 事业单位所采用的经济效益考核方法、税收收纳情况以及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事业单位采用单一的会计核算基础进行会计核算时存在着较大工作量。在新会计制度中,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会计基础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会计核算的难度。同时, 增加会计核算工作的随意性、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资金核算的混乱, 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不利于事业单位控制财务管理风险。
3. 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与会计工作的质量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 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从而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有效性。但是, 在事业单位内部, 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不能够掌握新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 对于新会计制度中新增加的会计核算科目不能够准确运用,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 不利于提高整体的职业技能与职业水平。
三、事业单位强化新会计制度执行的对策
1. 完善会计核算基础
基于当前的事业单位发展需要, 会计核算基础中的权责发生制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资金收支情况等。因此, 事业单位要强化会计核算基础建设, 对会计核算基础进行有效统一, 从而建立权责清晰、高效运作的内部控制机制, 便于建立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以及业绩考核系统。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基础, 争取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采用权责发生制, 实现事业单位进行经营活动社会公益服务以及履行行政职能三项活动的会计核算基础的一致性, 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 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以及效率性, 强化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的控制与分析。
2. 强化会计核算的稳健性
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稳健的会计核算信息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 为事业单位科学有效的履行社会职能创造良好的环境。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需要多方查询、掌握真实的信息, 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事业单位经营项目的得失做出正确的判断。事业单位只有采用稳健的会计核算方法, 才能够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 从而能够有效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减少不必要的投入, 从而能够保证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发挥社会服务职能。
3.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要注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加深对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认识与了解, 保证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能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同时, 事业单位要提高从业人员接受新事物、新制度的能力, 能够保证从业人员能够迅速适应新会计制度中的变化, 提高从业人员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技巧, 使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能够满足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需要, 保证在新的会计制度下, 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为事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娟.基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研究.财务与会计, 2011 (09) .
[2] .崔春花.现行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变革研究.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01) .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篇2
金融是国家的命脉。会计是所有工作人员的核心,会计信息是单位发展和业务扩展情况的及时反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单位井然有序地运营和盈利的最基本保障。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单位经济运营的情况,而会计工作也是为单位决策者、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真实有效、准确无误、合法的单位经济信息。无论是在大规模国企或是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中,会计的基本职能主要体现在对账目的统计,整理,以及上报方面,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会计工作效率的高低从根本上影响到单位的运营情况甚至企业内部的和谐。然而提高财会工作质量,可对传统弊端起到标本兼治作用的措施就是更新会计制度。
【关键词】
新会计制度;财会工作;事业单位
0 引言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其职能以推动国家发展,体现国家福利,并且对所需要的人群给予相关社会服务的社会机构或组织。换而言之,这些职能各异的事业单位主要为社会各种人群提供科学;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此种机构大多数属于国有。例如文广局、电视台、学校、医院等等,虽此类机构也存在一定营利性,然而与需要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相较,因其处在国家的帮扶政策之内,无需承受过多压力和风险。事业单位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其是否能够井井有条地运转,从而切实服务于广大国民,直接影响到国民对国家的信任度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可见事业单位会计是何等任重而道远;也可见,更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 新会计制度的优势――符合国情、贴合世界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研究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财会工作;影响
一、 修订《会计制度》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原《会计制度》已经难以满足事业单位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其修订必要性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适应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2000年以来,围绕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很多改革涉及到会计科目及核算方法的调整,为了实现会计标准与相关财政改革的有机衔接,确保相关财政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修订《会计制度》。
二是《财务规则》在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以及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收入、支出、结转结余、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修订《会计制度》,通过加强日常会计核算与管理落实新的财务管理要求。
二、 《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是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会计准则》)的原则。修订《会计制度》与修订《会计准则》保持同步。修订后的《会计准则》于2012年12月6日以财政部第72号令正式发布,规定了事业单位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项目构成及分类、一般确认计量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等基本事项,是制定所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和依据,在整个事业单位会计体系中起统驭地位。修订《会计制度》遵循了《会计准则》的规定。
二是与《财务规则》相协调的原则。《财务规则》在维持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制度框架体系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重点针对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管理等各项财政改革对相应的内容作了修订。修订《会计制度》的基本思路和定位与修订《财务规则》相一致,即在维持现行事业单位核算基础和基本会计模式不变的前提下,重点适应财政改革、着力解决会计实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修订。修订后的《会计制度》在适用范围、会计核算基础定位、收入支出科目分类、资产负债确认计量等方面与《财务规则》保持了基本一致。
三是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更好地服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本次修订《会计制度》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修订后的《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区分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分别核算和反映其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要求各项收支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在财务报表组成中专门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由此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为精细、科学,将为财政预算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发挥更好的基础性作用。
三、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结构体系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
(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 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 新《会计制度》发布后,基本原则是,如果行业事业单位可以适用或基本适用新《会计制度》,则不再修订相关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原执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将转为执行新《会计制度》)。
新修订的《会计制度》篇幅长达近5万字,通过详细规定会计科目使用及财务报表编制,较为全面地规范了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新制度既继承了原制度的合理内容,又体现了若干重大突破和创新,与原制度相比较,主要有如下八大方面的变化:
1、协调增加财政改革会计核算内容。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实现了会计规范与其他财政法规政策的有机衔接,有利于促进各项财政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
2、创新引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制度规定确定是否计提折旧,并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而非计入支出。这一处理兼顾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双重需要,既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又有利于反映资产随着时间推移和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情况,促进事业单位落实“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理念和原则,为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成本核算提供会计数据支持。
3、明确规定基建数据并入会计“大账”。原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与基本建设相关的资产、负债及收支都只在基建账套中反映,基建账数据长期“游离”会计“大账”。新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于基建投资,在按照基建会计核算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同时,将基建账相关数据定期并入单位会计“大账”。这一规定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为事业单位全面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和降低财务风险发挥会计信息支撑作用。
4、着力加强财政投入资金会计核算。新制度重新界定了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要求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单独对财政补助支出进行明细核算,增设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科目,对于财政补助收入、支出情况以及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的形成过程设计了清晰的账务处理流程,对于实施部门预决算管理、加强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将发挥更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5、规范核算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其分配。新制度严格区分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通过设置“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等科目,进一步将非财政补助资金区分结转和结余分别核算,并对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形成及其分配情况设计了科学的账务处理流程。这些规定符合“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预算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等部门预算管理规定,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支出和分配行为,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6、突出强化资产计价和入账管理。新制度针对事业单位实务中普遍存在的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相关资产不入账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该种情况下资产的计量原则,要求在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将所取得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并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以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情况。
总之,新制度的若干重大修订将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得到更为全面、真实、合理的反映,对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戚艳霞.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规范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5.
[2]凌君.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
[3]黄俊英,陈贵英.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要把好四关[J].发展研究,2005.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篇4
一、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创新
1.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原则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相比有较大差异, 事业单位旧会计制度下采用的收付实现制核算原则, 难以有效反映事业单位资金的动态, 新会计制度下将特殊行业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 则完全弥补了该缺陷, 以“引进+吸收”形式反映事业单位资金的实际流动状况, 及时对事业单位资金流动追责处理, 使得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迈上新台阶, 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降低了事业单位资金投入比。同时, 结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 可以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适当调整, 对事业单位资金流动可以更好的实现监督管理。然而, 不可避免的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也存在局限性, 新会计制度实施时间尚短, 某些行业内还不具备应用条件, 尚需不断探索完善, 推广应用至更多行业。
2.提出全面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进行了重新排序和表述, 增加了事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反映的全面性信息质量要求, 强调要将所有的事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 保证事业单位完整的信息质量。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取消旧会计制度下经济业务事项的重要性原则, 对会计报表格式权限进行重新设定。
3.首次引入资产折旧与摊销方法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中实行资产折旧与摊销利于解决资产实际状况不明问题, 对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核实管理有重要意义, 利于事业单位全面评估单位资产, 以“账实相符”的会计管理理念促进优化资产管理。这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出更高要求, 同时由于旧会计制度下, 未对资产折旧与摊销, 因此在短时间内较难准确反映资产剩余价值, 一次性提取资产折旧与摊销也存在困难。
二、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应用要求
1.加强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学习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是市场经济和财政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 是对旧会计制度的修订调整, 更是对旧制度的改革创新。从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内容可以看出, 新会计制度对旧会计制度的内容、形式均有很大变化, 严重冲击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以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因此,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需要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学习, 尤其要对新会计制度的创新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学习, 把握新会计制度创新的目的和内涵, 指导事业单位会计工作,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职能。不断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会计综合能力, 要强化相关法律法规、会计规范的学习, 也要不断充实《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知识, 夯实新会计制度实施的理论基础。
2.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水平
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系统的信息化水平, 可以降低事业单位会计错误几率, 增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 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和信息化系统融合建设刻不容缓。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下, 由于事业单位涉及项目、财政专项经费多, 均需要实行独立管理, 以项目进行核算管理, 对事业单位核算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事业单位亟需提升会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 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 引入事业单位会计系统, 对原有会计系统进行改革创新, 加大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 促进事业单位实现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系统的信息化水平, 加快事业单位国际化发展步伐, 助推事业单位会计深化发展。
3.加强事业单位工作协作和资产管理
为保证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引入的资产折旧与摊销方法顺利实施, 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 不仅需要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协调工作, 还需要事业单位其他部门的协作配合, 事业单位领导应重视资产管理工作, 关注各部门工作协作度, 加强单位各部门沟通, 做好协调组织管理工作。同时, 由于事业单位旧会计制度下, 并未实行资产折旧和摊销方法, 因此要做好新旧会计制度实行的衔接工作, 结合事业单位自身实况, 制定恰当的资产折旧与摊销方式, 以实施期限为准做好新旧会计制度过渡, 严格执行新会计制度资产折旧与摊销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妍.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比之下的几点思考[J].商业会计, 2013, (11) :86-87.
[2]刘登英.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比较[J].财经界, 2014, (5) :157-158.
新会计制度应用论文 篇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也逐步加强。
新会计制度的发展带动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步。
现代化计算机办公产品的使用,信息技术逐渐一步一步地深入到了企业日常办公的方方面,促进了我国会计领域的发展。
本文根据新会计制度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模式特点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财务模式创新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应用分析;基础应用
前言
建立新的会计管理制度,需要企业经济管理负责人在推行内部财务管理活动时,严格按照《民商法》和《经济法》的相关规定,开展各项会计建设工作,从而提高财务制度的内部保障性。
新会计制度的建设核心是,基础的会计工作必须符合现行的各项会计专门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可进行违规操作,从而避免外部会计监管部门的处罚。
在企业内部应该严格防止做假账等现象发生,防止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的模式之中。
一、新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的指导意义
推行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创新,需要从会计工作的基础环境进行优化。
信息化会计工程建设将是我国会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强调以管理因素为基础的企业信息管理,促进公司财务质量管理人员深入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所谓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就是指在现代化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过程中,将计算机会计电算化技术运用到其中,进行科学的会计内控。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会计、审计制度的统一管理。
计算机化财务办公活动也需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应的制度开展工作,从内部制度规范的角度出发,强化财务工作人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推行新会计管理制度实现新型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
(一)规范内部的会计工作制度
以新会计制度为基础,建立良性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财务主管清楚认识到规范内部制度对于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或者旷工。
如果遇到要请假的情况,必须要提前向部门主管报告情况,防止会计财务的岗位管理职位上出现空缺。
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需要工作人员认真仔细的完成分内的工作,并且养成每套流程完成之后进行会计信息核对的良好习惯,从而避免错误的产生。
领导新下达的任务,工作人员必须要优先处理,同时,会计工作人员放假时间可能会比其他岗位的员工要短,这是会计职务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因此,财务主管应该注意基础会计员工的心理动向,及时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可以按照加班时间2倍到3倍的额度为其发放加班工资,同时,主管人员还可以根据节假日向其发放慰问礼品,消除员工心理的反感情绪。
(二)革新工作方式,开展计算机网络化办公
我国目前的会计企业现代管理是在计算机网络操作软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内部信息数据统计,通过Word文档进行财务信息分析和处理,使用Excel表格进行会计信息财务报表的处理。
推行新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加大对于员工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培训,从基础理论强化的角度出发,实现公司内部会计工作的全面信息化,这样才能够显著地提高会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
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就是将企业的日常经营相关业务进行资源整合和处理,企业在日常的财务支出和收入统计活动中,需要使用会计信息化管理,展开明细项目的统计工作。
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妥善地保管好原始的会计凭证、账簿和各类账目报表。
为了保证各项财务支出项目的可追溯性,应该将供应商提供的各类报价表和签订的合同等档案资料进行复印和网络数据库信息录入,保证电子化办公互动的实现,
既能够方便各类会计凭证信息的调取,还能够通过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实现财务数据的精准核对,及时发现账目材料中的错误和漏洞,通过一一对比的仔细处理,最终实现财务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及时掌握型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
会计人员应该经常性的熟悉各项新的财务制度,搞好流动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工作。
在购置生产活动中必备的原材料时,会计人员需要针对材料的产地和供货公司的信息进行简单登记,同时,在发放物料时也需要根据企业各部门的编制有序进行。
单日公司的出纳库存现金不得超过1万元,为了保证流动资金的安全,在每日的账目清点完毕之后,最好安排专人将当日的现金超出部分存入银行。
如果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确实遇到了特殊情况需要使用大额资金,出纳必须要详细填写备用金申请单(或者现金领用单)。
将申领资金的款项流动渠道信息材料报表交给财务会计和总经理签字,方可从银行提取这笔资金,同时,会计人员应该2-3人一起去银行提取,不得擅自提取存款。
在会计的信息控制方面,需要对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与其他公司资金业务对流的.各项信息明细展开详细统计和分析。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人员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必须要掌握行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
同时,会计人员还应该严守公司机密,不得向公司外部人员透露重要文件和公司经营的各项数据信息,防止意外现象的发生。
对于原始凭证的保管,在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之下,工作人员应该将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这类的纸质记账凭证分类保存。
同时,建立公司经营体制的原始凭证汇总表格。
将记账凭证中的科目汇总和明细分类账目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从总账的统计数据中建立资产负债表格和损益表。
参考文献:
[1]姚薇.浅谈会计、财务管理与审计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5):72-73.
[2]魏勤远.规范会计财务管理加强对财政债权债务和国有控股企事业资产的监管[J].经济师,,(10):154-155.
[3]张继英,杨洵.大学本科会计、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问卷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5):149-152.DOI:10.3969.
[4]吴群英.浅谈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0):73-73,74.DOI:10.3969.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篇6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相关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将行政事业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管理对象,并对其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记录、监督以及反映的过程。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运营中,财务管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广泛推行,由于新的会计制度在诸多方面都有别于旧的会计制度,因此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也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跟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是以营利为目标,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是为了准确反映单位本身资金运作以及财务收支情况,并且依靠相应的财务管理机制和体系来实现对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监督和控制。相比较于旧的会计制度,新的会计制度从会计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变化,更能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当紧紧结合制度的变化,同时在此基础上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变革,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在单位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新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第一,新会计制度下相关会计主体发生变化。在原先的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所从事会计活动主要是资金预决算,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会计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财务人员需要结合相关经济活动,准确进行会计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及时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在这一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就是经济活动的会计主体。实施新的会计制度能大幅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的成本意识,进而节约其运行成本,使资金的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正是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在新会计制度下,不仅要重视资金的灵活性与效益性,而且还要做好记账、报账等相关工作,在此基础上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得以提高。
第二,新会计制度下相关会计要素发生变化。在原先的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业务,其会计要素尽管没有明确规定,但通常都是会计科目。主要包括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收支的会计科目以及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物资结存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结存的科目等。但是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则包含了六大类,分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如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如流動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以及其净资产等。上述六个要素就是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相比较于旧的会计制度,会计要素的内容和形式更为完善、科学、丰富,更能够体现出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也更能够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第三,新会计制度下资产支出以及会计报表体系都发生了变化。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属性上不够明确也使得属性难以统一,这就造成原先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支出管理不规范,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为了适应行政事业单位改革需求,会对其资产支出情况进行严格规定和限制,提高资产支出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体系也会发生变化,增加了资产负债表以及相关辅助表等,统一了报表体系,增强了会计报表之间的可比性,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的变化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财务状况。
三、新会计制度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第一,重视财务预算,切实提升资产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既要做好事前的预算,同时还应当加强对过程中的资金管理,并强化事后分析考核工作。重视财务预算工作既能够优化资金流动,同时也有助于规避财务风险。不仅如此,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重视资金绩效考核,建立完善考核指标,结合单位实际设置共性指标以及个性指标,确保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支出的合理考核。同时,还应当强化单位资产管理质量,将资产控制环节跟单位预算管理紧密结合,完善资产配置,依靠制度完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以更好地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第二,依靠制度完善,强化资金流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树立资金流向管理理念,对资金进行规范管理。既要确保专项资金金额的准确,同时还应当保障资金使用途径的合理科学。在实施的具体环节,要重视监督管理,避免项目资金混淆使用。并结合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对使用绩效进行考核,依靠制度完善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流向管理,减少单位资金流动损失。单位财务管理者可以适度对资金流向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调整,推动制度进一步完善。
第三,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当尽快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制度,遵循职业道德,能从工作中获取会计信息来为管理提供支持。同时,加强单位各个方面的监督管理,依靠监督来提高单位财务管理质量,提升财务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媛.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中国投资,2013(S1)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篇7
1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问题
1.1会计行业制度不统一
在我国,事业单位通常被人为的划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一类为国有事业单位,而第二类则为民间事业单位。针对不同种类的事业单位,所对应的会计制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行业制度上存在着一定的不统一性,也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评价机制比较混乱无序。
1.2会计报表存在设计缺陷
现行的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方面对于单位的经营成本或者是现金流量信息反映不够真实完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事业单位对于现金流量表的流量显得不甚重视,因此在会计制度上也鲜有体现,因此直接导致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在设计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1.3会计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中,预算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改革发展的进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我国目前通用的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这种制度对于传统的资金支付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局限性,使得传统资金收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也让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出现了较大的缺陷。其二,在事业单位中,会计制度与预算管理之间的不协调性也是预算管理工作存在局限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始终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位置上,会计改革制度也始终难以推行。
2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策略
2.1健全并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事业单位也随之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并在市场的引导下加快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同时,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工作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会计行业也会相应的进行一些调整,这对于我国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是及其有益的。首先,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以国家相应的会计标准改革为基础,逐步取消原先存在的行业限制,对具有统一特性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加以约束和管理。同时,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让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其次,事业单位还可以充分吸取企业会计改革的良好经验,对其加以修改后运用到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工作中。最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创新也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风向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面,以最适宜的姿态进行着会计制度方面的改革工作。同时,要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的会计科目进行明确规定,在各项经营活动中注意对各项会计信息的搜集和反馈,让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更加顺畅且利于推行。
2.2科学规范进行会计报表的设计
现如今,我国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为了应对这一新形势,事业单位务必让自己的财务信息变得更加科学、规范。而这个就对会计报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会计报表的设计既要能够及时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又要有效减少报表中信息的重复率。
同时,在会计改革中,信息披露表的编制工作也至关重要。通过研究信息披露表,决策者能够在资金投入、筹措资金等方面更加具有方向性,避免盲目而为。
2.3借鉴国际会计改革先进经验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的限制,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水平还停留在一个较为“原始粗放”的阶段中。在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改革迫在眉睫,这个过程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的会计改革经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借鉴吸收的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只有适合自己发展形势的经验才是有用的经验,切忌在这个过程中生搬硬套,盲目而为。
总之,事业单位要想更好的进行会计改革,就必须不断的学习交流,通过与同行之间的比较找到自己存在的不利因素,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以最终实现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最终目标。
2.4科学设计会计报表体系
现如今,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早已经变得十分多元,但是在会计制度中的资产负债表却依然没有进行相应的更新,对投资者的信息反映是十分不具体和完整的。因此,为了扭转这一现状,科学设计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让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在会计报表中得以真实、完整的体现。在新会计制度下,各个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规范科学的进行会计报表的设计,通过会计报表,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状况能够客观明晰的反映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有效避免会计报表信息的重复,让会计报表“言简意赅”的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有利工具之一。
3结束语
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更是亟待进行。通过会计改革,事业单位“轻装前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创造效益,提升整体实力。
摘要: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就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提出了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改革
参考文献
[1]赵爱侬.关于新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9:297.
[2]张筱玮,刘鹏.新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J].中外企业家,2016,07:257-259.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篇8
一、新会计制度中的创新内容
1. 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相较于传统的会计制度, 新会计制度加设了“在建工程”这一创新内容, 而“在建工程”的目的旨在明确基本建设投资需要根据我国的有关条例进行独立建账、独立核算, 并且还在“在建工程”的基础之下, 加设了“基建工程”。与此同时, 明确对事业单位展开会计核算之时作出了要求, 应当根据新会计制度的是标准, 定期的 (每周、每月) 并至“在建工程”实施体现。完成通过基建账并至到“在建工程”形成的现实成本的核算工作, 革新了传统会计制度中基本建设投资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 发生的和基本建设与之相关的资产、收支以及负债都只是单纯地在基建账套中体现记账形式从而导致的基建数据长时间地“游离”会计所记录的都是“大账”这一病态现象。新会计制度的规定也直接将“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进行相互绑定, 不仅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 而且也极大地降低了因“两套账”所给事业单位造成的期末账务严重失真的问题。
2. 改善了报表制度
新会计制度为了能够让不同职能的事业单位具备可比性, 对报表实施了一致性的规范化处理。其中, 加设了“资产负债表”以及“会计报表辅助”等相关报表内容, 进一步革新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格局, 提升了事业单位之间报表的通用性。新会计制度将过去静态呈现事业单位的经济经营情况转换为动态处理, 在会计报表制度中加设了关于财政补贴的收入支出表与流量表。两个报表之间的相互作用, 能够动态地呈现事业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收入、经济支出。并且, 也可以展示出部分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结余的状态。而对于部分无法统计至会计报表中的数据, 新会计制度则规定应当通过附注的办法得以显现, 这也进一步让会计心思愈发实用, 全面地提升了会计报表水平。
二、新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尽管, 因新会计制度的颁发实施与内容的创新性注入, 事业单位无论再成本核算抑或是财务管理的能力都伴有显著地提升。但无可否认的是, 在新会计制度贯彻执行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1. 新旧会计制度的核算形式转换还需要时间
新会计制度在进行制度改革阶段, 为了可以更加具体地显示资产的价值, 利用了虚提与摊销两种形式。并且, 在会计制度中加设了累计折旧及摊销等科目, 即需要根据新会计制度的相关标准,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定要进行计提 (counting and drawing) 折旧。事业单位内部的任一部门的全部物品在实施折旧阶段, 都可以有权获得其他部门的配合。但是整体而言,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部门之间联系往来并不频繁, 内控机制系统薄弱, 这也导致诸多的经济行为都只能依靠财务部门进行处理, 提升了财务部门负担, 这也直接与新会计制度的内涵相违背。另外,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需对其应用时长展开重置判定从而形成累计折旧, 根据新会计制度的标准, 应当通过设置累计折旧格式来进行计算, 且并检测其数值的可靠性。因为,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形式整体还在起步阶段, 这对于财务部门而言, 无疑是较大的工程。
2.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新会计制度在实施阶段, 部分事业单位并未按照新会计制度标准开展人员培训与制度推广, 或是深度明显不足, 导致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部门从业人员对于新会计制度的理解缺少起码的认知与专业化学习, 对新会计制度内容一无所知的同时, 也让财会人员的在工作形式上无法妥善改变[1]。此外,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对新会计制度下的实际业务操作考核还没有构建出系统化的考核机制、评价机制以及激励机制措施, 这也让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无法再思想上对新会计制度给予充分地重视。
3. 会计核算基础还没有发生转变
近些年来, 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制度改革后都获得优异的效益。但因为新会计制度中已经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通过“收付实现制”作为行为基础, 而在开展其他特殊业务与事项中则要引入权责制。而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通常的做账办法往往都是在某一项事业单位账中展开两类核算基础, 却并未按按照自身特征展开精准地定位应当择取哪个会计核算基础[2]。这一样一来就导致会计部门的工作充满了随意性, 进而导致财务管理及资金结算出现严重混乱。
三、应对新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对策
1. 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可否认, 新会计制度的贯彻制订给我国的事业单位, 尤其是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故而, 各个事业单位更需要加强对单位内部的财会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利用教育培训让财会人员从口头重视转变成为思想重视;利用对新会计制度的规范化学习, 明白掌握该制度的内涵属性, 能够概念化识别新制度与旧制度存在的显著区别。能够掌握新会计制度中的难点, 惟其如此, 才能更加地完成新旧制度转换期间的衔接任务。在最大程度加强对财会人员专业知识的提升同时, 还应当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检测, 最终提升我国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能力。
2. 转变传统事业单位记账模式, 引至权责制
事业单位在贯彻执行新会计制度过程中, 必须要全面审视自身于市场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其中, 如果是担当行政部门或公益的事业单位, 更应当需要清楚事业单位的资金的来源大体是得益于财政拨款, 固然并不需要采取效益考核, 采取收付实现制。而另一方面, 对事业单位在经营的过程中, 更需要在新会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 清晰、有序地引导至部门之间的权责制。让记账基础逐渐转向至权责制, 与此阶段, 财会人员还应当规范化地编制、记录会计报表, 进而让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最大化地清楚单位的财务情况与运营水平, 最终实现决策的优越性。
3. 加强网络信息化步伐建设
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属于新会计制度制订及落实的指定部门, 更应当自主地指导各个部门之间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新旧制度的同时存在, 难免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状态, 因此, 财务部门一旦在开展制度研究、制度执行阶段发现问题, 要第一时间进行政策反馈。构建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人员考核机制, 对会计部门人员待遇问题进行重置安排, 附以激励机制以提升会计部门人员的积极性。另外, 还需要引进与新会计制度相对应, 在执行阶段需要用到的软件及先进的处理模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往往瞬息万变, 而新会计制度的注入旨在要求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进行稳定、系统、完善的经营。同样, 新制度也正在逐步迈入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实际工作中。以历史的实际经验证明, 制度一旦一成不变便意味着死亡的降临, 也绝不存在能够“功在千秋”的制度, 会计制度也是如此。我国在进行会计制度改革阶段更需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的整体走势, 只有按照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进行改革, 才可以达到新会计制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恒.关于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改革要点分析[J].中国外资, 2013, (20) :141.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篇9
一、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新会计制度的提出, 对园林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会计对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选用财务人员时应倾向于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 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平的人员, 强化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 在日常工作中, 促进财务工作者的会计整体业务水平与能力提高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填报工作的基本要领, 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 定期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建立有效的财务人员激励和制约机制, 充分调动财务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才能不断提高财务工作者的综合实力的根本保证[2]。
二、强化财务预算管理
在园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 预算管理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预算的编制应遵循国家的政策法规和上级单位的有关要求, 如果预算工作时间不够、步骤少、准备工作不完善, 则有可能引起预算编制的整体效果。在进行编制预算的整个流程中, 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接工作做得不流畅, 也有可能引起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效果的低下,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等经济项目脱节。预算项目不明, 过于任意化, 导致预算活动缺乏一定的而有效性。因此编制预算时, 必须细化单位收支项目, 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 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下, 更要严格按照项目、时间、进度支出执行预算, 不能在超出预算范围的情况下进行预算支出活动, 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条件下, 必须要进行及时地调整, 根据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的手续, 完成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另外, 新会计制度也在资金预算管理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将传统会计管理制度中的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的方式转变为核定收支、超支不补、定向补助和定额补助等方式, 做到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统一核算管理, 平衡资金状态, 提高资金使用效力。
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从本质上来说,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是确保园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通过结合园林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编制适合本单位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 要着重强调以下方面:应加强会计机构建设, 合理设置岗位, 明确职责权限, 严格按照既定原则, 对于互相分割的岗位要相互分割, 相互制约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体系与资产监督系统, 在资产出现增长减少的同时进行账务的有效妥善管理与核查, 以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加强对票据的管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票据使用管理措施, 确保各个经济业务项目必须要有专门的票据和表单作为依据, 相关业务工作者必须要进行有效地调整, 保证票据的真实、完整和合法, 违反相关规定的, 财务部门应不予报销。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单位实际情况, 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制度, 规范单位经济活动行为,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 加强财政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经济活动信息公开制度, 确定内部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加强财政领域的防腐体系建设。
四、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处理, 是保证园林事业单位可以获得高效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 一定要加强对有关资产项目的有效管理力度, 确保其各项活动的有效进行, 不断提高园林事业项目活动的信息化水平, 实现资产管理系统化与体系化。同时我们还要实现资产控制与预算管理的高效化智能化处理, 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连接, 通过目前的已有资产项目来进行分析, 进行数据信息的及时更新。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新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之后, 园林事业单位不管是在财务方面还是在预算执行方面, 都出现了比较显著的变化, 并且, 使得我国园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与财务管理水平等都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因此, 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 园林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来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单位的稳定与快速发展。
摘要:在新时代环境背景下, 园林事业单位财务水平是整个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财务水平的一个缩影。完善园林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对于园林事业单位的创新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也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 本文就从四个基本方面, 来对园林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进行简单总结。
关键词:园林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方法
参考文献
[1]洪淑君.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 2014 (24) :158+160.
[2]高燕.关于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改革要点分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22) :225+227.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篇10
(一) 事业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1. 实施新会计制度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
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的信息必须符合真实性要求, 如果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会计核算便失去了意义。会计制度作为事业单位核算的基本依据, 必须保证核算的结果准确、有效。1997年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相关制度, 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的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制度。当时事业单位的改革刚刚起步, 很多制度规定已经不适合当前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难以得到准确的会计信息。
2. 实施新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决定于实施的会计制度, 与十多年前相比, 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已经不适合当前事业单位的形势, 事业需要得到准确的会计信息, 受制于原有的会计制度, 便难以提高信息质量。新的会计制度指定过程中, 充分考虑了事业单位的实际, 能够满足事业的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3. 实施新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我国事业单位正处于改革过程中, 事业的单位正朝着高效率和高标准的方向发展, 事业单位的改革少不了相关制度的支撑, 会计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 其核算制度对管理效率有重要影响。事业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 是新形势下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能够有效提高核算效率。
(二)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
1. 使预算编制更加规范、统一
新会计制度改变了过去收入支出预算项目不一致的情况, 使得预算的收入支出项目更加一致, 编制更加规范统一。我国的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收入与支出分别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 收入采用收入预算法编制, 支出预算逐步放弃了增长预算, 转而采用零基预算。新的会计制度中, 收入科目根据收入来源进行了细化, 同时重新界定了部分定义, 避免在使用中存在分歧。比如新会计制度将收入划分为“事业收入”、“经营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等六类, 对财政补助收入进行了重新表述。同时设置了新的支出科目, 同时对会计科目进行了细分。
2. 便于预算有效执行
一方面新会计制度规范了预算资金的核算, 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预算需要通过预算资金表现出来, 因为预算资金包括了事业单位全部的收入和支出, 预算资金是预算计划执行的指示器。另一方面, 新会计制度细化了预算编制的项目, 使得预算资金更具有代表性。比如改变了过去基础建设资金独立建账的核算模式, 即将基础建设资金也纳入到部门预算之中。同时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设置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等科目, 严格区分并分别核算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在账务处理上限制了年终结转结余的违规分配。
3. 更加重视预算监督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预算管理成为完整的管理制度, 制度不只有制定与执行, 还需要有监督, 通过监督测度制度的执行效果。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将预算管理逐步推向“事前预测, 事中监督, 事后分析”管理经营模式, 预算监督贯穿于资金流动的全过程。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及难点
(一)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其重要性
事业单位本身有一定的经济目标, 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服务时需要进行经营管理, 与企业所不同的是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 但是事业单位同样需要借助内部考核、控制、预算等手段进行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实现预定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首先, 预算管理为事业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提供了保障。预算管理本身是进行经营管理的有效措施, 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管理将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管理, 通过预算的执行加强管理, 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 更好实现经营目标。
其次, 预算管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 资金的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能够有效控制资金的收支, 事业单位通过资金管理实现资金的有效控制, 高效利用财政资源, 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进行战略性改革的有效管理方式。事业单位的改革最终归宿是能更好的履行其社会职能, 为社会主体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同时实现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经营管理。通过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可以协调内部管理部门关系, 优化信息、人力就、物力及财力的管理, 实现事业单位的最大效益。
(二)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难点
1. 编制预算的难点
其一,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遵守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原有的预算编制一直按照旧的会计制度进行编制, 新会计制度在年初刚刚实施,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编制预算计划, 需要研究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 预算编制时往往受到过去计划的影响, 因此需要有一个转换的过程。
其二, 预算计划制定时需要考虑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新的会计制度为了方便事业单位的管理, 增加了许多收入支出的对应项目, 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计划时, 可能会根据新会计制度的相关项目增加支出, 导致预算计划真实性难以保证, 可能出现虚假的预算。
其三, 新会计制度下, 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规范性难以保证。新的会计制度针对新的预算编制方式, 预算计划的完整性和规范性需要经过多次制定与执行才能够形成, 新会计制度刚刚实施一年, 预算编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报或少报收入来源、资金统筹安排不当等情况, 加之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预算编制与执行可能会缺乏完整性。
2. 预算执行的难点
其一, 资金缺乏有效控制。具体表现为预算的各个项目之间相互挤占资源, 预算在得到批复后, 预算资金缺乏有效控制, 尤其在某一项目资金缺乏时, 往往是使用已有的资金, 从而形成资金的挤占, 比如部分公用预算经费被人员经费挤占。
其二, 项目预算与项目执行存在出入, 有的项目超过了预算资金限制, 有的项目没有执行, 因此无预算支出, 出现预算较为随意的情况, 失去了编制预算进行管理的意义。此外预算执行还存在进程缓慢的情况, 预算的执行存在随意性, 既定的预算计划可能会被打乱, 导致执行项目支出预算进步的缓慢。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及改善建议
(一) 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方面, 具体的核算方法有待明晰。新会计制度的部分科目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很明确。比如, 为了预算的完整性, 新会计制度增加了事业单位支出的科目, 并且设置了明细科目, 但是没有明确清晰规定具体的处理方法, 这给了财务人员一定的自由度, 但是也可能导致预算计划编制、执行的不规范性与不准确性。
另一方面, 事业单位个别已有的财务处理方式与新会计制度存在不协调。根据原有的财务制度, 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核算一般通过专项支出项目进行, 新会计制度设置了专项支出项目, 受到人员习惯及财务制度的影响, 在实际预算执行中会存在出入, 可能会使预算失效。
(二) 新会计制度下改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议
1. 重视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应该正确认识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 贯穿于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 是事业单位加强管理,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 日常的财务工作不能代替预算管理的位置, 事业单位需要将预算管理放在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 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2. 建立和新会计制度实施相关的财务制度
新的会计制度与原有的财务配套制度不适应, 事业单位需要根据新会计的要求, 结合自身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 并按照财政部门所下达的预算管理要求, 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及财务资金管理制度。有效的财务制度可以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执行等提供保障, 提高预算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3. 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预算的制定仅仅是预算管理的第一步, 预算管理要真正发挥作用, 需要切实加以执行, 事业单位应当实施预算全程管理, 对预算的执行实施过程控制, 并且根据预算计划对执行情况进行考评, 确保预算管理真正发挥作用。
4.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水平
新会计制度下, 预算的制定与执行都是通过财务人员来完成的, 财务人员的水平关系着预算计划的水平, 同时也会影响预算的执行。事业单位需要针对新会计制度对财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提高财务人员的水平, 为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提供人力支撑。
摘要:文章以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为分析对象, 首先支出了事业单位的实施新会计制度的必要性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其次对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及难点进行了论述, 最后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预算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畅琳.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评析[J].经济师, 2011, (9) .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篇11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实施新会计制度的意义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给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在符合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全面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收支情况,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和财务信息化作用,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理念缺乏
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服务社会,不以盈利为目的,其大部分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因此,一直以来,事业单位往往忽视了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管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些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所获取的收入,由于缺乏财务管理理念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未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导致这部分资金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预算管理不够完善
目前,大多事业单位没有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制部门,预算管理观念相对落后,预算执行管理意识淡薄。在预算编制时,准备不充分,编制方法不合理、不科学;在编制时,未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趋势,而是根据上年的数据进行增减编制,导致编制质量不高。在预算执行上,力度不够,缺乏对资金使用的约束力,在实际使用资金时,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的要求使用,财务管理混乱,甚至专项资金被挪作他用或超预算使用资金的现象。
(三)财政监督不够到位
目前,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主要是事后检查为主,缺乏事前和事中监督,而检查方式主要以专项资金检查为主,监督内容单一,缺乏对所有资金使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检。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分析与考评机制,导致其财政资金很难产生合理的社会效益。
(四)资产管理不够规范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够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且利用不充分。有些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更不知如何管理和盘活资产,而且认为国有资产就属于本单位的财产,可以随便进行处置、报废;有些单位领导没有安排具体人员来负责落实资产管理工作,导致职责不清,管理不力;有些单位资产管理手段落后,资产管理信息不集中,严重影响了单位资产管理的时效性和连续性,也无法为资产的调剂、共享提供及时、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五)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财务风险的存在影响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但目前,大多事业单位领导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在重大财务决策问题上,还是凭借个人的工作经验决定。另外,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科学现象,如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缓慢,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六)财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业务视野狭隘、组织协调能力差,并且进入单位后缺乏进一步的专业知识系统的学习,缺乏对日常财务信息的掌握,也忽视了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单位内部的学习,从而导致财务问题时有发生。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思考
(一)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是单位的最基本保障,如一个单位的财务管理混乱,则这个单位的管理也不好,虽然目前不出大的问题,但将来肯定会出事。因此,事业单位,尤其是单位领导,必须要重视财务部门、财务工作和财务管理。事业单位应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确立单位负责人在财务工作中第一责任人的地位,提高对内控制度建设的认识,培养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理清资金来源,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强预算管理
新會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预算管理,转变观念,增强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单位领导要以身作则,认识到预算管理是建立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和有效办法,要当作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来做。在预算编制上,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和保证重点的预算编制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将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以提高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通过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进一步完善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单位还要加大对预算执行力度,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与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监督检查
事业单位要加强内审建设,增强内部监督。同时,财政、审计及相关主管部门还应加大对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力度,对发现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以推动事业单位遵守新会计制度下的相关法规、制度。通过内外监督相结合,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四)完善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规定
事业单位应按新会计制度的要求,重新按资产性质和用途分类各项资产,并进一步加强资产核算,提取累计折旧。事业单位还应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同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落实到人,并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同时协调各部门对资产进行定期清查,以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防止资产流失。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利用信息技术,对资产进行信息化监管,从而实现资产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还应不断完善资产使用的全方位监督机制,把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单位要从制度上和体制上规范资产管理方式,从源头上堵塞漏洞,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促进单位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化。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在处置资产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对于未经批准处置的资产不得自行处置。
(五)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要根据内部控制要求制订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分析不同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增强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促使单位健康发展。
1.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应组建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对单位的各项财务风险。
2. 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面临着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风险。
3. 提高单位领导风险意识。单位领导要提高风险意识,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4. 制定科学风险政策,保持良好财务状况。事业单位要实时监控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以保证单位正常运转。
(六)提升财务人员水平
财会人员的能力直接影响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在财务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事业单位必须要建立一支既具备财务知识,又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因此,单位财务人员要积极参加会计专业的相关培训和学习,特别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关知识的学习,以丰富自身会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财务人员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和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刘青.浅谈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大变化与积极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3(11).
[2]汤镇源.刍议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6).
[3]关振宇.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现实意义探析[J].财政监督,2013(08).
[4]谢新景.新会计制度下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8).
[5]郑姗.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3(36).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篇12
一、新会计制定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含义
财务管理管理的主要工作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报表数据的形式,反映出事业单位资金运作和财务收支的情况。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保证事业单位各项经营活动能顺利进行。2006年出台的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涉及到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核算制度、核算范围、控制成本等方面。新会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符合会计法律、法规,财务管理必须包含事业单位各项经营活动的具体使用资金。并且对使用资金的流向进行全程监督控制,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各项经营活动都合法合规,要把新会计相关制度都落实到实处,同时要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为事业单位管理者制定发展策略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数据[1]。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财务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理念,是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事业单位的运行资金几乎都是通过国家政府拨款而来的,导致事业单位在运行发展过程中,就会忽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只要运行没资金就向国家申请。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事业单位也尝试着通过自主经营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没有钱就想向国家申请的理念使得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往往就没有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使得很多资金白白浪费。比如:上海某事业单位,在2015年投资了一项建筑工程项目,这个项目的运行周期为3年7个月,当此项目进行到一半时,尤其缺乏资金停止施工,导致此事业单位的投资付之东流。很多事业单位拿着运行资金投资在中长期项目上,导致投资资金存在很多的债务性筹资风险;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投资的资金远远超出了本身所能承受的范围,导致事业单位资金运转困难,甚至有的事业单位缺乏对商务信息合法性、安全性和真实性的判读,还没有看到货物就付款,导致很多资金都收不上来,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运行。这些原因都是因为事业单位缺乏财务管理理念导致[2]。
(二)不严谨的资金管理
不严谨的资金管理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务管理对预算资金的支出控制不够严谨,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比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用单位的资金吃喝、旅游、消费等,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事业单位招待费和会议费都严重超出国家的规定,导致事业单位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大大降低;其次,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的账目和处理方式上也不够严谨,导致很多财务信息失真,大大影响着事业单位领导的决策;最后,很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式不规范,而且资金使用率比较低,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金浪费比较严重,没有及时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统计和核算。在2015年上海市联合周围7个省,对75家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调查,其中账实不符的事业单位有36家,从调查的数据中可以可以看出,不严谨的资金管理存在很多事业单位中,也是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现象[3]。
(三)不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
在很多事业单位中存在专项资金管理过宽的现象,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项目中每个项目都有需要专项的经费,导致专项资金管理的范围比较模糊,同时专项资金在分配过程中随意性比较大,这就为事业单位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还有一些事业单位没有对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专项资金不够的情况下,就继续向国家申请,而不是从管理资金入手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
三、新会计制度下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树立新会计制度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制定的《会计法》明确各单位财务负责人的职责。根据相关规定,提高事业单位所有的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树立新会计制度下的科学财务管理理念。在财务管理中要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保证财政资金最大化的使用。通过建立监督平台,让每个民众都能监督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情况,保证财务资金使用的透明度[4]。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严谨性
事业单位要建设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这一过程中要重点完善,事业单位收入审批、监督机制、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根据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比如:定期举办教育培训,邀请财务管理权威人士到单位进行讲解新会计制定下如何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他们对财务管理的理解的认识,财务管理不是靠一个部门就能完成,需要事业单位全体人员都行动起来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单位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提高他们财务管理的专业程度,并且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对做好的员工进行薪资上的奖励,从而调动他们执行财务管理相关制度的积极性,同时要建立统一的审批核算标准。制定严格绩效考核制度,保证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三)对资金管理进行规范
规范资金管理能很大程度上加强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的控制,保证专项资金能落实到实处,同时完善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制度,保证专款专用,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管理,比如:建立财务审计部门,赋予财务审计部门更大的权利,负责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的收支进行全程监督。防止专项资金被私自挪用。对资金使用不规范现象应加大处罚力度并问责相关领导及责任人,提高相关人员规范使用资金的自觉性[5]。
(四)强化财务预算管理
新会计制定中有明确规定,财务管理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财务预算管理上,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从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入手:首先,要求使用单位保证预算管理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要检查收支平衡、统筹规划的原则。其次,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资金评价机制,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事业单位投资不同的项目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最后,事业单位要对财务预算进行监督管理,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清楚认识到,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就必须把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新会计制度的内容紧密集合在一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了多次的改革。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还需要事业单位的支持。财务管理作为事业单位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是很多事业单位首位的责任。在2006年2月15日出台了新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会计分类、会计报表上都做出了重要的改革和完善。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本文通过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文献的查找,对新会计制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浅要分析,并制定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希望能提高新会计制定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郑姗.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3,36:197-198.
[2]禚能斌.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3,20:195-196.
[3]韩爱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4,06:45-46+65.
[4]刘一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36-137.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推荐阅读:
2023年会计继续教育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课后答案08-08
事业单位计统年度工作总结12-07
甘肃省2013年会计从业教育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考试06-29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08-25
新事业单位制度11-08
事业单位薪酬制度07-30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试题12-14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06-29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