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精选12篇)
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篇1
【分析】
一说到耐久跑, 我们就会联想到绕操场枯燥地跑7~8圈。然后一大群学生倒在终点处, 上气不接下气, 甚至一些学生发牢骚:“如果老师以后再布置耐久跑, 我们死也不认真跑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耐久跑课堂教学情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上耐久跑课时“太过直接了”, 只想着完成教学任务,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
如果单从练习效果上看, 绕圈跑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意志品质的锻炼非常有效。但前提是要学生不觉得绕圈跑枯燥与乏味, 不过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 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相对较厌恶这种教学形式, 认为没有新意而且累。
其实, 练习耐久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练习者的心肺供氧能力, 并通过长期的练习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要做到这一点, 不一定非得要求学生不停地跑。只要改变一下耐久跑的教学形式, 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并保证耐久跑所要求的运动量, 一般要求学生能跑上800m以上。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而且从教学效果上看, 会变得更好。
【教学案例】
上课了, “今天我要让大家在我们校园里找宝藏……”话音还没结束, 只见后排的学生纷纷围上前来。“嗯?上体育课也可以找宝藏啊……太好了!”“好, 请大家排好队伍认真听我讲一下规则。”“嗖”的一声, 队伍一下子排得整整齐齐了。“首先, 我们今天要团队行动。每个人要以自己所在的队作为一个集体, 比赛至始至终要确保没有一个人落队, 并以最后到达的队员的到达时间为全队完成的时间。哪队能最快地找到我事先布置好的5个宝藏地点, 并找到宝藏, 哪队就胜利。”说到这里, 下面又一次开始骚动了起来。“怎么找啊?有藏宝图吗?”“问的很好, 现在我就把藏宝图分发给你们, 每个队伍一张。你们拿到地图后, 仔细研究你们的跑动路线 (每个队伍的跑动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每队由队长带队, 每个队伍跑到地图上所标的位置上, 拿到宝藏后再继续跑到下一个宝藏所在地寻找另一个宝藏……看哪组最快地找到图上5样宝贝并回到我们现在的出发点。”“可以开始了吗?”“可以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看到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的样子, 心里顿时有了一种成就感。比赛期间, 有个队伍在跑的过程中因为一个队员不小心扭了脚, 由其他学生搀扶着最后一个回到了出发点, 赢得了其他队伍的加油和鼓掌声。
【思考】
同样一个耐久跑教学任务, 不同的组织形式呈现出了不同教学效果。其实, 教学中还有很多教法资源有待开发, 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造不同的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 可以利用校园、校外的地形、山坡等自然环境, 进行越野跑、障碍跑、定向运动跑等练习。这样, 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有氧耐力和耐久跑的专项身体素质, 而且会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 因为新鲜事物的刺激使学生忘记疲劳, 在快乐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除此之外, 还可以创设一些比较有意思、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模式下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我曾经观摩过一个老教师给我们上的一节“我们的长征路上”的障碍跑课, 里面模仿爬雪山、过草地等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情节。当时学生都非常投入地练习, 就好像自己也正在长征。课堂上, 学生忘我的练习现在还记忆犹新。那么, 根据“我们的长征路上”这样的教学情景设计, 是不是也可以设计成一堂很好的耐久跑课呢?
通过不断地改进, 学生会觉得该练习方式很新颖, 会产生进行练习的意愿,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篇2
娄丈子中学王旭飞
学校开设书法课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静下心来像一想教学中时时感觉到,传授给教孩子们学书法的技巧不是唯一目的,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人格和习惯,勤奋,刻苦的精神以及一点高雅的情趣,也就从中悟出“教字与育人”这个之间的关系.学习书法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书写的过程是进一步掌握汉字文化的演变的过程,更是感受汉字区别其他文字的优美的过程,是培养孩子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书法感情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把字 与人结合起来,做到“人能写字,字能写人”,“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从而在潜移默化的书法教学中培养了孩子们严格认真、勤勉向上的意志品质。
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篇3
关键词:写作现状 精神世界 以读促写 创造性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12
在以高考、中考为指挥棒的今天,不管是上级衡量,还是学生家长,最看重的都是孩子的成绩。语文作为总分比值较大的三科之一,大家都十分重视。面对现状,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诚惶诚恐,生怕误人子弟,于是纷纷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成绩。作为语文试卷中占比分最大的作文,更是让大家谈之哑然失色。对于平时的写作教学更是倾尽心血。即使这样,写作教育在目前的应试教育面前,没有任何新的起色,令教师头痛、学生无奈。我作为头痛者之一,谈谈自己的粗陋认识。
一、令人担忧的写作现状
在几年写作教学的探索中,我看到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既令人忧心头痛,又令人尴尬的教学状况。
首先,绝大多数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不想写,不愿写,甚至对写作充满恐惧与厌恶,平时只是无奈地写,以应付差事。在这种无主动性、无激情的状态下,写出的东西不是空洞无物,就是无病呻吟、哗众取宠,写出的文章其中都是虚情、矫情,唯无真情。更有许多人直接抄袭、变改他人文章以完任务,这就形成了写作教学低效率的现实。
其次,语文基本功底欠缺。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写字不规范,字迹不清,字体更是难看。在标点应用方面又认不清哪是标号、哪是点号,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只用一个小点点到底,也有的根本不用标点,因为他们在表达时不懂该怎样停顿。还有在表达方式上十分混乱,这种情况七、八、九年级都很严重。不知叙述要注意六要素,做到有条有序;不知抒情要真实,情景交融;不知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和人物;不知说明该通过怎样的顺序,用哪种说明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不知议论是怎样围绕论点展开充分地论证。
当然,除了以上状况外,写作教学还有很大一个问题,教师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文时,只讲析写作技能方面的东西,而不把学生引向现实生活,这样写作就离开了它的基本根基——现实这块肥沃的长鲜花的土壤。这样一来,是教师误引学生写伪文章,写套话、假话,整个文章虚情假意、毫无生机,让语文教师会陷入痛苦的、无意义的、无奈的批阅怪圈。而上级检查竟说批阅详细,其实他们哪里知道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不是教师批出来的。
二、激发学生激情,用激情展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进行写作文之前,教师要先带领大家回忆自己生活的片断,写一些曾经所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等实际情形,这样他们写作的欲望才会被激起,情绪被调起,激情也就产生了。这时顺势引导这些怀有激情的少年,他们就会暴发出自己真实的情感:有对长辈的敬重之情;有对亲人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有对同学、伙伴的友情,……人世间的情有无数种,我们做为教育者,应引发他们抒写自己对这些情的真实叙写,让他们心中有爱,更明白人人需要爱,需要真情,也懂得在爱中成长,学会给予他人爱,学会在真情中实现人生价值。
大家擁有了仁爱之心,那就会在做事方面凭着明析的思路,怀着纯洁的心去爱人,对老弱病残者产生侧隐之心,从而同情他们,进而去帮助他们。而对于一些行为不良的学生,要唤起他们的羞恶之心,辞让之心,让这些学生有羞耻感,明白吸烟、抄作业等是可耻的行为,懂得自尊;引导同学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长幼之间,要有辞让的豁达情怀,这样他们会明白怎样去尊重他人。所以,为了培养他们做人的高境界和做事的高水平,我在整个七年级确立了相应的作文,布置了《我》《给亲人的一封信》《给玉树同胞的一封信》《值得尊重/敬佩……的人》以抒写自己做人的准则;布置了《我们是怎样做作业的》《我理想中的校园》《想象未来》《我美丽的家乡》,以叙写自己做事的思路。
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会利于学生的读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要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
4.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是,在阅读时可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篇4
而在美国,早在1782年就建立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使得教师这一行业具有了与律师、医生一样的专业化特征。但是在中国,长期以来教师没有被作为专业人士看待,教师职业也没有被看作是同律师、医生等一样的专门专业。教师待遇低下,社会地位不高,没有或很少有人聆听他们的呼声。而这些,都源于教师没有建立自己的专业标准,没有工作自主权,他们具有的只是一些狭隘的教学技能或若干年的教学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没有什么真正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并没有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要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虽然我国在1986年已经将教师划入专业人员行列,并分别在1992年和1998年通过有关教师资格认证条例,对教师进行专业化认证。然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教师对自己的学科领域还不够专长,整体教师队伍,尤其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教师学历层次还偏底,理论水平不够高,对课堂事件缺乏进行慎思和反思型决策的能力。这一切问题,都从实际上影响了中国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在这一客观现实条件之下,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1 文献综述
1.1 什么是反思型教师
近些年来,“反思”这一概念在全球教育界被人们越来越多的提起,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教学领域一个表示和口号,可以这么说,“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虽然从历史上看,洛克、斯宾诺沙曾对反思有过定义,但是大多数教育者们推崇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为其鼻祖,他们认为杜威是对反思问题作较系统论述的第一人。
反思型教师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是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结构主义心理学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就不断地、积极地在获得经验的同时,构建自己的理解/理论体系,换言之,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世界和环境。而将他的理论作用于教师培训的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为在他看来,每个学生是相互不同的个体,因此,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所学习的语言知识和获得的语言学习任务;并且,语言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是把思维发展与语言学习、经验联系起来,语言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教师在这一概念的指导下,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语言。
1.2 英美两国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之对比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进行了教师主导型的学校改进运动,提出了“反思性行动计划模式”,此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这一模式明确规定了学校、大学与协调指导者的角色定位,并且建立了反思性行动计划模式小组。其中包括:1)录用策略;2)反思性行动计划模式典型特征;3)道德指导策略;4)合作策略。
美国在培养反思型教师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并得到广泛运用的模式,其中包括:医院模式,大学—中小学合作模式和教—教合作行动模式。美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未来教师成为研究者;2)重视行动研究;3)重视研究人员的合作参与。
我国的反思型教师教育应从英美两国的教师教育模式中吸取有用的方面,尤其是在加强中小学与高校、教育科研机构的联系及为教师获取教学与研究经验提供实践场所与理论和科研支持方面。这样,我国整个教师教育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2 反思型教师应遵循的原则
2.1 应关注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应该成为教师教育和培训的一种新的模式,强调了基于学校来选择研究问题,强调依赖于教师本身的经验和资源在研究中的主导地位。研究的目的能够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反思,促进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
2.2 要改进教师培训的模式
要改进教师培训的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帮助确定目标;第二,关注教师个体,推动教师积极参与;第三,设置有效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强化自我评价;第四,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共享教育资源。
2.3 反思的五个维度
1)反思的第一个维度——快速反应。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发和本能的一种反思行为。尽管这用反思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但在教学中,快速反应的结果并不完全能达到教师期望的目的。
2)反思的第二个维度——修正。还是指行动中反思,但并非所有教师都能在反思后很好的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反思的第三个维度——评论。评论经常是在教师个人之间和同事之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探讨一些问题,最后对正在实施的教学计划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改。问题是,这用讨论,对教师们自身的学识和修养要求较高。
4)反思的第四个维度——研究。处于研究阶段的教师对问题的思考和观察会变得更加系统,他们更加关注教学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5)反思的第五个维度——理论化、系统化。这种反思是反思的最高维度和层面,它比其他维度的反思更抽象、更严密。它需要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有些教育学家认为:把反思定位于对教学实践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才是惟一的、真正有价值的反思模式。有经验的教师认为,对于教学问题反思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研究才是他们走上科研道路的主要途径。
总之,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仅是内隐的一种思维活动,而且是外显的实践行为,这样才能确保反思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并使反思性教学越来越具有合理性。因此,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教学过程,收集证实或证伪假说的材料;教师要学会对学生察言观色,在课堂中审时度势,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要针对性的对自己的教学提出问题,并采取有力的变通措施已促进教学的进一步提高。
3 反思性教学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和手段来时实现,比如:
课堂观摩:教师主动观摩彼此的真实课堂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活动进行记录和评价,然后交换观摩后的心得体会,最后对观摩进行不带个人观点的分析。这里的课堂观摩并不是传统的评估教学的手段,而是收集教学信息的途径。因此,这种教学观摩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师走上科研之路。
写反思日记:教师已日记的方式记录下一天的教学工作或者教育培训之后的感受,日记给教师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和反思的空间。它有助于教师形成个人的实践知识。写反思日记实际上是强调课后的总结与思考,以便更好的完善教案和教学。
录音录像:通过录音录像所获得的素材生动、形象、详细,更容易触发教师反思性思维。
行动研究:这是一种是最为常见的反思方法,主要指教师自觉自愿地采取措施来改进教学行为,也就是在教学中进行不断地自我质疑、自我解惑的行动过程,是教师在自己的课堂内进行的小规模调查项目。
4 对自身教学的启示
进行反思性教学,对于教学的双方,即教师和学生,都有着极为显著的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反思有利于形成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且能促进教师创新能力的形成。总之,反思是创造型教师的一种专业的自觉的生活方式,是教师超越自己思维能力,是一种创造能力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是教师创造力的源泉。
而反思性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学会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培养大学生掌握最前沿信息的能力。
总之,反思模式是确立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提出并总结个人的理论见解,使他们走上专业化、走上科研之道的必由之路。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教育和教师的专业化越来越成为教师及整个教育界关注的问题。该文以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化和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切入点,就反思型教师教育的理论来源、反思型教师应遵循的原则、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以及反思性教学对自身工作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反思,反思性教学,反思型教师教育
参考文献
[1]常波.西方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背景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0(2):31-34.
[2]胡洪伟,刘朋.英国教师主导型反思行动计划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2(7):60-64.
[3]林碧英.反思型教师和反思性教学[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5):114-116.
[4]毛亚庆,鱼霞.反思:教师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6(1):1-7.
[5]齐梅,董杨.改革师范教育,培养学者型教师[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4):80-83.
[6]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个人实践理论探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1):138-143.
[7]武继红.英语教师反思型教学实践初探[J].外语界,2003(1):60-66.
[8]杨明全.反思型教师:教师形象演变的新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2(9):50-53.
[9]周钧.技术理性与反思性实践:美国两种教师教育观之比较[J].教师教育研究,2005(6):76-80.
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篇5
经过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教学后,学校组织了第二次教学统测,成绩出来后我认真地看了自己所教班级的排名也认真地听取两位校长的会议上对我们的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说句实话,我是天天都在反思,我比较喜欢记录下自己教学心得,然后和我的同学交流切磋。那么,现在我就连同自己以前的记录反思一起拿出来谈谈自己反思的结论!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我觉得很艰辛,我自认为自己很尽职很尽力但是收获却令我难过万分!因为我是新教师,我比较喜欢创新,比较注重学生自由发言,以学生为主,但一段时间之后就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您在一节课里讲了什么啊?我们以前的老师都会给我们讲很多的。于是,我对他们解释,我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本来,我一直喜欢用全英教学的,但学生下课立刻反映说他们听不懂!后来,我觉得那听不懂讲得再好也没用啊!于是,就用了中英结合的方式上英语课了。而每次由学生说搞活动,学生的确兴奋好一段日子,但好景不长,有些学生利用活动练习时间自由聊天,根本不是在认真学习,我就开始焦急了,于是就采取了我讲他们听的教法了!说来惭愧,效果也不好,虽然自己准备那么多的知识去讲,往往受学生情绪干扰,一看他们对我讲的东西不感兴趣,(如语法)我就会让这个知识点快速过。然后,等他们有兴趣来问时,才说,但往往学生很少会主动去问我!于是,我就叫他们先回去复习再讲,但说真的,有几个真正回家复习了呢?其实,也只能是追踪到那些成绩好的乖孩子!所以,我又开始反思我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够认真,应该说为了弥补这些过错,我天天布置作业,量不多,其实只是想让他们带书回家温习一下课文!没想到也引起了学生的不满!有学生就抱怨我天天都有作业,太多了!他们很忙!当时,听了真是吐血,我说我收了还要改比你们工作更大啊!你们做一份就行了,我要改100多份啊!其实,我之前也抓过差生补习的,但似乎他们并不领情。后来,我研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和万玮的《班主任兵法》后,我发现,光有爱心和死拼是没用的。我觉得自己做的工作正如王家文老师所说的,这就像是一个朴实的农民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庄稼上,到头来也未必有收获!的确,尽全力而学生成绩仍不见起色是什么原因呢?是还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挖出来啊!所以学会管理是很重要的!一定让学生学会自觉为您服务,认真学好你任教的那一科!在英语专家秦秀白谈英语学习方法中,秦秀白提到“好学生都不是在课堂上由老师“教”出来,而是靠老师在课堂内外“导”出来的。就学习英语而言,不要把“宝”都押在课堂教学上,而要靠自学。We live in and by language.要学会在生活中学英语。”所以,我现在一直在想方法,希望自己能突破这一点,让自己导出学生自觉学英语,这样比逼他学的效果好上好几倍呢!可是,出路我还是找不到,因此我要不断向优秀的老教师学习,一定要做到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英语课。在李镇西老师《走进心灵》的引言中,有例子提到:比如某重点中学,一位语文教师为了给毕业班的学生多补一些知识,一次又一次地占用学生的自习课。学生开始还能“理解”老师,到后来实在无法忍受了,便给校长写信诉说他们的苦恼。当校长向语文老师转达学生的意见时,这位白发苍苍、快要退休的老师流泪了:“我可是一分钱的报酬都没要啊!我义务为学生补课,把我的全部身心都给了学生,可换来的竟是„„.”李镇西老师评价该老师是:“我一点也不怀疑这位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是我为他感到悲哀,因为他在付出”爱心“的同时,又“爱你没商量”地占用了学生本应该自己支配的自习课时间。可这也是学生的权利啊!”当我看到许多书写到这点时,我在反思,我在对我的行为做检讨,很多时候,我抓了学生上来默写单词,补习,中午时看到他们不想睡觉的,抓出来给我读书!我有没有想过他们需不需要我天天对他们的那种无私的爱,就连作业布置多点,学生都有怨言。我一直在想,对比别班不用天天做作业都有那么好的成绩,我在哪方面出错了呢?我认真找结果,认真查自己身上的错误!得出结论是:对待学生的方法我一开始就用错了!这里的学
生,应该很多方面还是需要老师强制去学的!而我一开始就用比较开明的方式让他们自主发展,想用爱心同化他们,但后来发现严格的老师比我做起事来轻松自如很多,而我带给学生的爱心,他们是看得到,但他们却钻了空子!这使我不仅怀疑自己当初的教学方式是不是选择错误了!微笑教学应该改为严肃脸孔教学才可以,等树立了威信让学生形成习惯之后再微笑教学。有段时间,我以一种“爱你有得商量”的态度抽学生给他们补习,结果报名的是清一色的优生。这搞到我真的很气愤!但又无法表露出来,只能表示很高兴看到他们报名。于是,就这些事情我也去请教了谭丽仪老师,她也是觉得逼学生学效果不一定好,但有时也不失是一种方法!但最好是让学生喜欢上你,然后他们觉得为你一定要学好才行。这样才会有效果!一定要让学生觉得你什么都懂,服你!最近,我一直在研究谭老师说的这个问题!又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又要让他们怕你!真的好难啊!这次期中考试,成绩虽然还是令我很伤心,但低分率有点起色了!人数下降了。我觉得定目标激励学生远远比你责怪他并逼他去学校效果来得快,我记得,有一个差生我叫他出来谈话,一直都是说他近段的表现,不外乎顺提一下,老师对他是如何如何重视!他当时眼圈就红了然后询问他的英语成绩过了30分没有?我也没说什么,只说下次继续努力,老师看好他拿60分的。当时,他很感动,连续两三天都上课非常认真,但一过恶性又循环了!睡觉的劲头又来了!我抓他去补习,他不是要去训练就是说要下一次。于是,我实在要好好检讨一下自己对差生是不是过分关注了!现在优秀率似乎怎么也上不去?是不是自己忽视了对优生的关怀?记得一班的关靖怡,她的目标是全班第一,的确每次都拿到了!我只是例行公事一样表扬了她!末了说,我对你的期望是全级第一,加油!她在作业本上写着,老师,我很想和你谈谈,如果让我做你的科代表,您一定会很开心的。但是,当时,我也没怎么找她出来谈话,她似乎感受到我对她的冷落,(其实我是认为她能处理自己的事情)也就慢慢地学英语的劲头开始下滑了!于是,我开始额外给她资料,表示对她一直很在乎,她才开心起来。我发现,其实在呼吁关爱差生的今天,优生更需要人文的关怀啊!他们所付出的劳动可是差生的好几倍啊!记得我弟弟以前在班级里是后十几名,初三的时候,化学考了全班第一,老师和家里人狂喜,拼命表扬,后来,弟弟总分一直保持在班里前三名。但有一次,弟弟考了第八名。我当时很气愤也可能是随意吧!就大声说:“有没搞错?叫你保持好那个位置了,是不是又去玩了?”弟弟当时非常委屈,他说:“早知道,我就先考倒数第一,以后每次都进步给你看。”现在,回想起来,我似乎看到了现在某些学生的身影和心理和我弟弟当时的心态一样。所以,优生呵护那一片要做到位,我就是没有做到点子上才落使一些本可以成为优秀率的学生落马了!今后我要在优生方面继续努力。现在我在(1)班设立了奖分政策,无论目标如何,达到80分者都给予加分。(当然,不达到所定的目标也会扣分的,如有些学生目标是95分,那就既有倒扣也有加分)分档次加分。很多学生就抱怨说那不都是那些优生赚了!我说你们也要加油,只要你们达到80分我一样加分,何况你们还有另外一个达标加分奖呢!这次(1)班优秀率上了一些,我看关键也是在于这个加分制度!不过可惜我还没公布贴出去,导致效果还没有特别好!不过,现在我以准备好公布了!希望能激励到学生。
其实,说真的,有多媒体上课的班级效率会比没有多媒体上课的班级高一倍,而我也比较习惯用多媒体上课,但是,为了借一台手提电脑都要提前好几天去预定,往往借到了,欲望也没有了!真希望学校的多媒体改成台式电脑,一插U盘就可以用了!都方便!我想现在很多老师都干脆用粉笔上课也许就是太麻烦又没效果的原因吧!因为一装手提都去了两三分钟了,有时还会有事故,耽搁了半节课,所以干脆就不用了。但是,多媒体的效果是很好的啊!我在复习的时候就是在(1)班用了多媒体上课,学生记笔记的都增加了,而在(7)班大多数只是张大嘴巴看着我。
不过,看到许多老师不用多媒体也能上得那么好,实在羡慕。因此我要多听这些老师的课学到更多的教学技巧让自己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我永远记得这里一个校长对我说过:“一分
耕耘,一分收获;你付出了多少,你就收获多少。”虽然目前我没有发现自己收获了什么,还有些学生和我闹过情绪,但天光了!当我发现我们班的差生自觉走上讲台齐声说,老师,我们一定努力拿个四优班给你看时,我感动了!虽然他们没有能够立刻转变为很认真拼命去学习,但他们起码最近的纪律都做得很好了!所以,我也相信,我这样努力地付出,终有一天,我是有所收获的!因此,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我会认真反思反复思考找出有效的管理班级方法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因为我发现一旦自己班级管理好了,威信起来了!你说什么学生都愿意去听,他们只要愿意去听就有效果,这样教学也就上来了。
在教学上虽然经过了大概一年时间的洗礼,但觉得自己很是很嫩,实在惭愧,经验的不足导致我把精力放错了位置---在维持纪律上,在监督学生课后温习上,往往上出的课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有时自己也很情绪话,如自己为了上好一节课反复在宿舍练习,但某些学生却不领情地在下面瞎搞时,自己就来气,整节课思路就乱了。
新课改中数学教学的一点反思 篇6
一、数学课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
数学是严谨的学科,体现在计算的准确、推理的严密,而给人的感觉都是抽象和枯燥的,但是我们琢磨出许多生动的课型,例如:在讲《旋转》时,我们的一位女教师导入新课时给学生放了一段录像,录像内容是杂技演员在用脚转盘子,学生感觉很有意思,都在想数学课还能有录像看,兴趣一下子提高了上来,而后这位教师又拿出了扇子扭秧歌让大家看她的手腕的旋转,动作之后提出了这节课的主题开始上课。课上完后学生都非常兴奋,这节课效果非常好。
鉴于这节课的经验,我在准备圆的定义这一课时,在网上找了很多图片,还搜索了很多关于圆的诗歌。上课时我先领学生欣赏了图片,之后又即兴朗诵了一首关于圆的诗,开始讲新课。课讲完后,我感觉效果不是很好,为了课堂的唯美,生搬硬套的弄了诗,其实根本没用处。讲完课我反思了两天,并重新设计了课型。上课开始就让学生画圆,工具和方法不限,这样学生就可以用硬币、瓶盖和圆规等工具画圆了,之后给学生讲评:为什么圆规比别的工具好。这样改进后数学课就更有它的特色,而不会变的不伦不类,从中得到的体会就是数学课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而不能强硬的模仿和照搬,数学就要有它本身的特点。
二、创设情景、设计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很多学生都是无奈的被动的学习,那么,我们数学教师能不能把这种局面扭转,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经历告诉我这种想法是可行的。
学校举行教学大赛,年组推选我去参加比赛,我讲课的内容是《中位数和众数》。我精心地设计了一堂课,可是当我把我的设计告诉大家时,大家否定了我的全部设计,我的设计内容包含五大板块:1.复习上节课内容;2.讲授新课;3.巩固练习;4.课堂小结;5.留作业。我的设计是很古老的教学模式,它已经沿用很多年了,它和新课改严重脱节,尤其是这节课的导入,大家为我设计了新的导课方式,以往的复习旧知识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创设情境,因为我讲课的内容是数据,所以,我们设计了一幅刘翔跨栏的图片,旁边是一组刘翔的近期的成绩,学生欣赏图片并分析成绩之后进入新课教学。讲授新课之后巩固练习时,我原来的设计是教师提供一组习题,学生练习。而大家的设计是让学生自述身高和体重形成两组数据,这样的形式学生喜欢并感兴趣。在练习中有我设计了三个题,主要是练习中位数和众数并比较它们的区别。大家共同研究之后决定删去两个题,只留下一个题,对于这个题的处理也和原来的设计不同,原来是分析并给出结论,现在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表演情景剧,把原来的题的已知条件变成背景进行表演,学生们非常高兴,有的扮演公司经理,有的扮演被招聘的大学生,进行一问一答式的表演,效果非常好。
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篇7
一、优化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1. 情景教学法。
即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文学语言的描述, 再现课文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方法。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 为了理解学生理解文章优美词句, 可创设情景:如果我们荡舟漓江, 一定会被漓江的秀水陶醉。你将怎样表达?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请找出描写水“静”“清”“绿”特点的语句, 并加以欣赏。此时, 学生眉飞色舞, 议论纷纷, 不由自主打开课本学习起来。
2. 想象教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 就是使语言文字形象化, 用感知的表象, 结合课文的文字形象来创造想象新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刚学完《桂林山水》后, 教师可诱发学生的想象:桂林山水如诗如画, 那么迷人, 你们一定向往这个地方。若你们有机会投入桂林的怀抱, 会做一些什么呢?学生马上展开想象, 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有的说要当个小作家, 讴歌桂林的奇山秀水;有的说要当个小画家, 去描绘桂林的奇异风光;有的说要当个小小园艺师, 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丽……这奇特的想象不仅表达了学生们的远大理想, 而且更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 问题教学法。
以问题为开端,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以解决问题为归宿, 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把发展独立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如教学《草船借箭》时, 让学生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大胆质疑,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诸葛亮为什么敢于立三天后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为什么跟鲁肃借船而又不告诉周瑜?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为什么要把船连接起来排成“一字儿”……然后让学生逐一回答这些问题, 使他们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所感悟。接着放手让学生读书, 圈找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 继续提问, 并联系课文来回答。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借助范例来提问, 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自己思考, 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4. 示范教学法。
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他们模仿、运用, 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时, 先指导学生精读, 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 读出火柴火焰的奇异, 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的火炉那喜悦舒服的感觉, 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其次, 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 讨论:她为什么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见大火炉?使学生感悟, 因为小女孩太冷, 自然期盼大火炉出现, 美妙的幻想与冷酷的现实鲜明对比, 从而更加突出小女孩的寒冷。然后, 师生总结学习方法:“精读内容———讨论幻觉———领悟想象”, 再放手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方法自学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老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自己去学习, 自己去发现, 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5. 合作教学法。
即教师组织或学生自由安排2至5人为一组学习课文。这种合作, 即可以在课外开展, 也可以在课内组织实施。学习方式常常是教师提出目标, 共同学习讨论、研究、解释、判断, 直至共同作出结论。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 分组阅读, 集中讨论。课文第二大段写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后出现的幻觉。这段文字内容较长, 为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在讲读课文时采用分工合作学习方法:全班分成五大组, 每一组阅读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 然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 解答课文问题。这样既深入掌握了课文重点内容, 又达到了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
二、利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习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 就会让人感到精力充沛, 乐此不疲。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 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声像兼备, 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 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 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 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 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 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赏心悦目的情境, 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 达到“课伊始, 趣亦生;课进行, 趣渐浓;课结束, 趣犹存”的境界, 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三、对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 要从源头进行整治, 并且实行综合治理
1. 切实转变观念。
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要转变观念, 形成正确的质量观, 效率观, 不能只唯书、只唯分数, 要了解21世纪人才观的要求, 注重实践能力, 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2. 加强理论学习。
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理论学习, 用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武装头脑、武装教学。坚决摒弃自己以前的思维定势、行为定势、模式定势, 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学习好、贯彻好。
3. 加强实践演练。
学习先进理论与经验必须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加以验证。这个转化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对一些单位已相对成熟方法的直接运用;其二是对通过实验得来的切合本地实际的新思路、新模式的检验;其三是开辟多种实践的途径与形式, 给实践演练过程提供广阔的空间。
4. 制订切合实际的评价体系。
通过多种形式的知识培训, 多个层次的实验演示, 制订符合师生实际、学校学区实际的评价体系, 引导教学活动, 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自己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思维的全过程, 把每一个过程折射出的共性东西记录、提炼、提升, 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从而规范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 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 真情演绎文本内涵, 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摘要: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和教育对象等因素而定。
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篇8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当前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面临的问题。我们必须考虑的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了解过程、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长历史知识,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根据这一新的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 抛弃以往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法,避免“一言堂”、“满堂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主体方面, 教师应引导学生真正由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历史的趣味性。这一点在近年来的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已得到很好的实施和证明。
在教学手段方面, 历史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语言、图片、实物、模型、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课件等,使历史课堂更生动、具体、形象、感人,还能起到充实内容、再现过程、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启迪思考等作用,让学生在最佳的环境或氛围中感悟历史,从而达到理解和认知的强化,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显而易见,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前几年,在领导的推广下,多媒体教学轰轰烈烈地开展,人人都用多媒体教学。但是,时间一长,多媒体教学就被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从教师的角度说,准备一堂多媒体教学课程,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查找、搜集、筛选、整理和整合资料,若仅仅一堂公开课也就罢了,若要求每堂课都用多媒体教学,可能就没人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学生的角度看,一开始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出现时, 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劲头十足。这是可以理解的:传统历史教学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而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众多的历史图片、音频、视频等影像资料,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再现历史,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在最佳的环境或氛围中感悟历史,加深理解和增强认知。但是,长此以往,学生有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甚至会分散注意力,不关注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欣赏图片或视频,关注点发生转移,知识点和要点过目就忘,那就得不偿失。同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也是如此,次数少则兴趣高,次数多则大家都又累又烦。兵法有云:“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因此,我认为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两种教学手段可以用,但不能多用,过犹不及的道理古今通用。
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因素。生动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到历史情境中营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气氛,幽默诙谐的言辞,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曾听学生说“某某老师幽默风趣, 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我好喜欢上某某老师的课……”之类的话 ,这就说明只要掌握语言这门艺术 ,不用多媒体课件这些教学手段,也未必教不好书育不了人。当然,不能仅靠语言,还要利用挂图和历史地图册,可以多用一些趣味性的小故事和顺口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学《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时,我让学生记一句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记忆战国七雄的大概的地理位置,又如记忆文字的演变时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再如在教学《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教学“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时,我曾引用了在某期报纸上看到的三则谜语:“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攻打日本关东军——打一历史人物”、“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打一历史人物”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打一古代神话人物”。这三则谜语的谜面就是“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三个因素”,谜底分别是“苏武”、“屈原”和“共工”。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帮助了学生记忆相关知识。
“能言善辩、口齿伶俐、擅长忽悠的人上课学生爱听 ;口才不好、口笨舌拙、沉默木讷的人上课学生不爱听”,这句话不无道理,说白了就是有没有掌握语言艺术的问题,掌握了语言艺术并运用自如自然吸引学生,若没有掌握则吸引不了学生。
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 篇9
一、课程改革中的误区
误区之一:学习兴趣崇高化
俗话说:“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 ”的确一个人若是对某一件事产生了兴趣,无疑会促使他对这件事刨根问底. 但这能说明有了兴趣就一定能追根问底吗? 回答是:“未必.”首先是兴趣来源问题. 其次,在教学过程当中,培养的兴趣的层次问题. 显然外在的兴趣是短暂的、肤浅的. 而真正能够支持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当下, 有些人在谈改变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时,总喜欢大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此当作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首要途径.认为以前的教学之所以单调、乏味,就是因为照本宣科,忽略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致. 似乎只要有了兴趣就万事OK了. 难道说真如某些人所言那样兴趣有这样大的魔力,仅凭一点兴趣,就能解决问题? 似乎这当中除了兴趣之外还少了些什么吧?
误区之二:电教化手段唯一化
社会进步了,教学装备也随之现代化,这本是件可喜的事,而且先进的电教手段确实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生气. 让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 为教学过程的展开提供了帮助. 但电教化手段给教学带来好处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多媒体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方便、快捷、信息容量大)的同时它其“副作用”也相当可观. 信息量大是好事,但前提是学生要能够消化,贪多嚼不烂. 多媒体的信息直观,刺激强,但多用了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再有,众所周知,技能的习得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更不是通过看看标准答案就能OK的.
误区之三: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绝对化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中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该“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这是告诉我们除了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之外,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而非“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过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动态的,在变化中造就情感和态度, 思想和方法也蕴藏其中.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时常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些正是学生得以发展的机会.然而我们也不能否认对于有些重要的数学事实,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结果要比牵强附会地去经历探索的过程更贴合实际. 比如: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初中学生的目测能力一般仅局限于线段的相等与和、差、倍、分,很难从图形上发现线段之间的平方关系. 因此让学生独立发现勾股定理会耗时惊人,而且若教师引导不当,甚至会出现个别学生“推翻了勾股定理”. 至此,我们再来谈论结果与过程孰轻孰重,应该不难区分. 故我提出:不妨让数学教学朴素些,实在些.
二、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 突出数学的理性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这里的思维主要是指理性思维 ,数学精神也首先体现为数学的理性精神. 数学本身如此, 数学教学也应如此. 数学的理性教学应当包含以下两层含义:(1)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体现数学的理性,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的以理服人的特点. 例如, 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借助天平这一现象加以说明和进行类比, 帮助学生构建等式基本性质经验模型,并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教学则应紧扣依据,重在明算理. 教学当然也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真拿来天平演示, 从而得到等式性质,我看大可不必. (2)教师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也应当是理性的.比如在教学100万有多大时,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为了体现学生是在活动中获取知识的,真取来了大米、天平等实验器材,花很大力气来完成“估计100万粒米的重量”这一活动,事实上,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并未获得多大益处. 这里估计100万粒大米有多重,不称也是可以解决的,比如让学生说说实施方案,同样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的、理性的,而不是所谓的“热热闹闹、满堂红”式的.
2. 体现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简约性
数学的思维应该是有一定深度的、简约的. 所以数学问题的表述是有规范的,然而当下“让学生自主探索论”主张取消符号、证明、定义等,主要用合情推理取代严格的数学证明,倡导“淡化形式,注重本质”,只要能够言之有理,不必强求形式的教学观念带来的结果恰恰是:弄得老师们都没法教了. 另外,把数学说成是一个过程,看重的是学生是否参与和参与的程度,而不苛求结果,这就好比运动员参加比赛,明知无望获取奖杯,便以“重在参与”来自我安慰是一样的. 而数学的学习是有目的的,不能总停留在过程这个层面. 还有,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数学学科又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也有别于其他学科. 所以, 这种思维就不能肤浅,要有一定的深度,应该体现数学的精简的特点. 作为数学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简约性.
3. 防止“人云亦云”的跟风潮
因社会进步的需要, 进行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但这些声音又有些大同小异.比如,一人讲创新,大家跟着讲创新,似乎一夜之间都学会创新了,从头到脚,全身革命了;这个谈了兴趣对数学教学的作用,那个就把兴趣再向前推进一步,讲得花哨,做得也花俏,就是逐渐丢失了最为本质的东西.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就是说要从实际出发,本着给数学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数学学习者的发展提供帮助,而不是人云亦云,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在深入研究教材与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有机地进行数学教学,真正让每个人都学到有用的数学.
对行政合同制度的一点反思 篇10
关键词:行政合同,行政行为,法治国家
西方通过近代市民革命确立近代宪法,旨在确保国民形式上的平等,而其又因遭遇社会、经济上自我矛盾之弊病,尤其受二战之影响,为更正或缓和此矛盾以求根本解决,行政任务不再是消极行政,而为各项行政给付主体( Die Verwaltung als Leistungstraeger) ,国家形象也不再是 “夜警察”,自由法治国转变成为以国家的干预与计划为必要的社会法治国,行政权的作用也飞跃式地得到增大。1
人类进步社会的发展是由身份到契约,马克思·韦伯谓契约社会契约法可以说是经济的润滑剂,有助于扩大交易的数量及规模,增进分工及效率,减少交易成本,对市场经济而言,契约法犹如货币2。
有学者认为行政合同不可成立,梁慧星教授就曾说过,他能够认可和接受的仅此而已,如果说有所谓行政合同的话,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者被授予行政权力的团体,合同内容必须属于行政权力的行使行为。本质上属于市场交易的行为,仍然属于民事合同3,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 民事案件案由的规定> 的通知》4将其认定为民事争讼,属民事审判庭管辖。然于其本质属性而言,应属行政纠纷。
又因行政合同其本质属性之要求,于司法救济程序中需对其行政行为之合法性进行审查,且有相对人信赖利益之保护与公共利益之利益衡量要求,如若将此类案件置于民事审判庭,个中具有技术性之操作,恐其难以胜任。如大连华运产业房屋开发公司与大连市房地产开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大连市城乡规划土地局5正是由于作为民事案件受理后, 处理不下去,而转到行政审判庭作为行政案件审理的。6且其并非依据 《若干问题解释》与《通知》下发之前,而是依据已经废止查废止时间的1991年所做的《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所做出的。且其中明确规定了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单方性的特征这一要素。7若将其作为民事合同进行审理,实务中已然出现问题,均因行政合同本质之要求。
行政合同依我国通说系指行政主体为实现特定行政目的,就特定事项与经相对人同意而与其订定之合同。8其功能是为实现行政目的或基于公共利益之维护,经其同意而与之订定之合同,功能不外乎有三不外有三: 1. 从行政主体上察知,行政合同补充甚至取代高权行政,得以缓和完成行政任务; 2. 对私人而言,主动参与契约内容之订定,对自身利益进行维护,甚有裨益,亦是民主原则之体现; 3. 通过契约之订定,行政主体得以完成行政任务,提供社会保障,私人享有契约利益,社会,行政主体及私人达至三赢状态。
为能正确把握行政合同概念,兹一一剖析其概念要素如下:
1.订定行政合同一方当事人为行政机关。
2. 契约标的或契约内容系须职权或公共利益之维护,质言之,即发生行政法上效果之行为。此项要素系区分于私法契约。
3. 须契约双方合致,系属双方行政行为。此项要素系区分行政合同行为与须行政相对人事前申请抑或事后同意之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申请中,相对人申请仅系具体行政行为的发生前提要件,但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不存在行政机关作出许可此项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中。质言之,在行政合同中,合同双方的意思表示均在作为行政法上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为内容之行政合同中内体现。
将行政行为作为一种具有单方性要素的具体行政行为与须双方进行合意而成的行政合同之上位概念。所以对行政合同的纠纷应作为行政案件,利害关系人应将《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二项作为其请求权基础。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均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2 王泽鉴著.《债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7.
3 梁慧星.《中国统一合同法的起草》.《民商法论丛》第9卷.法律出版社,1997:29-30.
4 法发[2008]11号.
51997)行终字第2号.
6(6 )姜明安,李洪雷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案例》.法律出版社,2004.7.
7 原文谓:“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传统教育带来的一点反思 篇11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提出来很多年了, 教育也已经成为国民关心的头等大事。但是, 我们思考一下, 我们每天重复的一切, 对于孩子是否真的都是有用呢?我们不厌其烦地告诉儿女, 努力学习, 争取优秀成绩, 考名牌大学, 毕业后就会有好的工作, 就能够成功。事实上的确如此么,且不说学校教育内容是否需要变革,家庭和社会里, 又有多少父母很清楚如何教育子女呢?现实社会中,特权也好,歪风邪气也好,归根结底起源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来源于何处,教育。
现在很多人买车,我就从买车谈谈教育对中国人的影响有多重,那种荒谬。有的人买了一辆小排量的车,买了车,就不自在了,旁边始终有人说,怎么样也得搞一辆2.5升以上的,这种车才气派,我想如果买车为了气派的话,我就觉得他应该去买一辆公共汽车开开,大家都知道车是从公共汽车到面包车,然后才有小车,你嫌不舒服和宽敞的话,就去买一辆公共汽车开开;还有人说这车不安全,安全性太差,我又觉得奇怪了,你说买车,怎么总想你撞人家,或者被人家撞呢,如果你觉得不安全的话,你最好是去买一辆坦克开开。这些荒谬的思想来源于何处,来源于我们从小根深蒂固的虚伪。你们去看看法国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像我们现在的富康车,在他们那儿最受欢迎,像奥迪A6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基本就没有,更不用说别克了,我们为什么?我们要的是虚荣。现在歌剧《白毛女》也在重演,很多小孩子给爸爸妈妈说,黄仕仁没有错了啊,这是杨白老的不对啊,杨白老借了人家的钱不还。再发展下去,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贪图享受,宁愿当黄仕仁的三姨太,也不愿意当杨白老的媳妇了。为什么?教育的的确确可以让人有不同的境界和思想。
我们现在来谈谈台湾问题。在日本和韩国的海外,没有一个反政府组织,多少年来,我们都认为,台湾我们要回归,就要用经济把他拴住,我不否认经济的作用,但是同志们,我们现在和美国的外贸大大超过台湾了吧,我们什么时候指望,有朝一日美国和中国合并呢?这是不可能的,其结果是使得很多台商认为这种分离对他们获取某种利益创造了条件,而且今天台商摸底发现,要回归祖国的认同感是远远的低于20年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反思。陈水扁就看到了怎么不让台湾和中国大陆合并,从文化做起,最根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我们不能骄傲,我们再也不能骄傲,说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强烈的爱国心,不是的,我甚至非常危机和悲观地认为,如果有朝一日有条件的话,也许会冒出第二、第三个陈水扁。这个问题大家真的要思考,文化认同是及其重要的。
现在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男子足球队。你们认为中国男子足球队,换一个教练就换起来了,换不起来的,朋友们,他们不缺钙啊,你们去看看北朝鲜那些队员,只要来中国访问,都高兴的不得了,猛吃猛喝,他们在国内一年吃不了两顿肉啊,但他们在球场上的那种精神,中国教练看了都惭愧,为什么?我们的少年不差啊,中国的小孩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小孩玩都不差啊,他为什么成人了就不行了?奥林匹克竞赛搞了很多,真正竞赛得到金牌的同学,到后面有几个同学在这个领域,真正坚持下去的,坚持不了,为什么?他们的心灵已经疲惫,他们一切的爱好已经被扼杀,这叫摧残式的教育,掠夺式的启发。看国外的运动员,他们是追求爱好的一种最高境界,乐趣。我们不是的,我们的运动员一得了名得了利,我就特别想不通了,一辈子经历了这么多曲折,受了这么多的苦,结果很多同志的价值就体现为嫁给一个50多岁的老头,我不反对别人的婚姻自由,但大家想想,为什么不把他当成是一个兴趣呢?我们的教育,精神没有树立,同时最可爱的孩子的兴趣也被我们搞得没有了。
中国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很多都有两面性,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是一个样,背著他们又是一个样。强烈的压抑下,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要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宣泄.中国教育里到底缺少什么?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多么扎实,美国孩子的数理化有多么差劲。但是,为什么一旦进入美国社会,那些学业优异的华裔孩子,除了从事科研,做个高级打工白领,大多数都碌碌无为呢?
教育说到底,根本的不仅仅是让人掌握一个技能,应该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善良,更加充满爱心,不是把这个爱心全部封闭起来,应该奉献给人类。
作者1:长江师范学院数学系
自主学习实施的一点探索与反思 篇12
案例1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这样的情境:一只大猴子和一只小猴子分别拿着一块长方形蛋糕和一块平行四边形蛋糕,它们争论着,都说自己的蛋糕大。究竟谁的蛋糕大呢?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他们主动思考、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最好计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再比较大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已经学过,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议一议、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的系列活动,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反思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其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支持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学习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的表露。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探究数学内容的真谛,体验学习的乐趣。
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教师创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逐步体会数学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上述这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充分体验到了探索知识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案例2
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把分数化成小数后,根据结果出现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两种情况。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猜一猜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数的哪个部分有关?学生有的认为与分子有关,有的认为与分母有关?究竟与谁有关,得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验证。我就让意见相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结果学生通过换分子、换分母的方法得出结论: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有关。那么,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母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带着问题继续研究。
反思
课堂教学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教师的任务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个探索发现阶段。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引导、点拨、启发,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以一个发现者的身份参与学习,每一点知识都是学生自己经过努力探索发现得来的,效果自然就好。
案例3
教学《分数化成百分数》时,在我引导学生揭示出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后,让学生读教材结语:“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遇到除不尽的,通常要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学生读完后,我提问:“在这段结语中,有一个词挺特别的,你发现了吗?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就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这里为什么要用上两个“通常”?两个“通常”的意思相同吗?“通常”之外还有什么意思?在师生合作讨论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学生对这个结语研究得就很深入了,以后应用起来也就能做到得心应手。
反思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问能解惑,问能知新。现在的学习应该是面向问题的学习,面向创造的学习,面向合作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无论学生所提的问题有无价值,教师都要给以鼓励,对一些提不出问题的学生要进行引疑和释疑,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学的民主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学、善学。
【语文教学的一点反思】推荐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体会08-24
对中学语文的一点思考10-24
教学的一点感悟08-08
小学五年级语文《难忘的一课》的教学反思06-07
舞蹈教学的一点体会07-14
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05-13
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如何开展的一点看法07-03
写作教学中的一点体会08-04
学案教学的一点体会09-29
物理教学的一点感悟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