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经济全球化(共12篇)
开放型经济全球化 篇1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 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以中国为源头的古丝绸之路, 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 其间商贾云集, 极大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经贸发展和文明交流。今天,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 在思接千载中赓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在零和博弈的国际政治经济迷雾中坚持“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的理念, 致力于让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和担当。
“一带一路”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全球生产要素有序流动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商品、资本、人力资源、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流动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深化国际分工, 进而实现各国福利共同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后,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2015年世界经济增速为6年来最低, 2016年或将继续保持低速不均衡的复苏态势, 形势依然难言乐观。
国际社会一些言论错误地将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归咎于经济全球化, 少数国家出现了反经济全球化的现象, 甚至不惜采取所谓的保护措施限制要素自由流动, 致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是对症下药, 目的在于通过“五通”清障搭台, 促进经济要素在沿线各国有序自由流动, 疏通世界经济血脉, 实现资源高效合理配置, 加快世界经济复苏步伐。
应当看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 要素禀赋差异较大, 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要素供给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比如,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中亚五国, 能源资源相对富集, 但人力资源和技术匮乏, 产业基础薄弱, 资源开发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亟须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囿于资金短缺而举步维艰。又如,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南亚地区, 人力成本较低, 但就业岗位不足, 资金和技术相对紧缺。
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比较优势发生重大变化, 劳动力等传统比较优势明显弱化, 资金供给、技术创新、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实力显著增强, 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更加坚实, 资本技术密集型经济日益成为我国竞争合作新优势。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有利于我国与沿线各国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 推动彼此间市场、行业和项目在要素支撑下深度融合, 将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驱动力, 形成各取所需、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
“一带一路”注重深化经贸合作、增强世界经济发展动力
“一带一路”首先是贸易之路, 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面。当前, 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修复调整期。在危机前的几十年里, 全球贸易繁荣发展, 增速几乎是经济增速的2倍。然而2012年以来, 全球贸易增速已经连续4年低于全球经济增速。
国际投资方面,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 全球直接投资2015年交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好的答卷, 实现了36%的增长, 达到约1.7万亿美元, 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结构性变化, 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放缓, 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出现,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发展缺乏动力、全球总需求不振, 经济增长持续走低。
扩大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愿望。国际产能和贸易投资合作, 不仅是为中国发展创造新机遇, 更是为世界经济培育新动力, 是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持续向世界释放的发展正能量。
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中国多管齐下、履职尽责, 充分发挥贸易和投资大国的优势, 有力带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贸易优化升级。据统计, 2015年,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 占比超过我国外贸总额的1/4。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 投资额达148.2亿美元, 同比增长18.2%, 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6%。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耕细作, 经贸合作领域更需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应顺应沿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主动对接诸如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计划、欧洲的“容克计划”、蒙古的“草原之路”倡议等发展需求, 优进优出, 扩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 努力用中国大型成套设备、技术、服务和标准助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加强对外贸易与投资合作的有效互动, 综合运用“两优贷款” (中国援外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 及援外投入, 实现外资、外经、外贸“三外”并举, 在扩大产品进出口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出口, 鼓励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水平的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核电发电等行业对沿线国家投资, 用中国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与世界交流互通。
努力消除经贸合作中的现实障碍和体制藩篱, 灵活运用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深化互利共赢合作, 更好借助G20、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峰会等平台推动务实合作, 携手提升“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水平。
“一带一路”注重推进自由贸易安排、创新全球经济治理模式
长期以来, 多边经贸体制和区域经贸安排是驱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两个轮子。国际金融危机后, 经济多极化特征显现, 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突出表现为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受阻, 多边投资规则尚未成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一些国际经贸规则与制度安排被一些国家架空, 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重要特征。
“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共商、共建、共享, 明确提出破除洲际和次区域之间的藩篱, 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的新愿景, 使全球治理结构不断朝着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顺应了发展中国家重塑国际经贸规则的诉求, 降低了少数国家对全球经贸规则从制定到实施的垄断。这是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中国智慧, 是推动沿线国家在互利共赢基础上深化区域合作的中国方案, 是我们对优化全球经济治理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大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 中国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自由贸易网络体系, 已成功签署并实施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中韩自贸协定和中澳自贸协定, 完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 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 启动中国—格鲁吉亚自贸区谈判和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区谈判, 重启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贸区谈判, 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与巴基斯坦的自贸区第二阶段谈判和与新加坡的自贸区升级谈判, 使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此外, 中国还与欧亚经济联盟计划启动经贸合作伙伴协定谈判, 将建立自贸区确定为长远发展目标;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了贸易便利化工作机制, 启动了贸易便利化制度安排进程。
未来深耕“一带一路”的着力点, 应更多放在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次区域商建自由贸易区上, 以点带面、从线到片, 逐步实现次区域深度合作。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现有区域、次区域合作中增加“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议题, 充分发挥双边经贸联 (混) 委会等现有机制作用, 全方位推进双边、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 形成范围更大、层次更高的区域合作新格局, 逐步构筑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更加规范、公平、合理。
“一带一路”注重加强互联互通、夯实国际经济合作基础
道路通才能贸易通、合作通、共繁荣。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从全球范围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建设相对滞后, 影响了区域大合作格局的形成, 制约了未来大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比如, 在基础设施领域, 陆路基础设施仍然存在无法联通、联而不通或通而不畅现象;海路运输信息合作滞后, 航道安全问题频发。
在贸易领域,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市场准入限制繁多, 贸易技术壁垒严格, 通关、签证、劳务许可等存在诸多政策限制。在金融领域, 存在国际资金融通困难、金融监管合作不力、监管失灵等问题。“一带一路”建设强调互联互通, 根本目的就是破除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的软硬件障碍, 夯实发展合作、互利共赢的基础。
两年多来,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成果丰硕。设施联通方面, 土耳其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战略性项目取得突破, 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项下的喀喇昆仑公路改造升级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重大合作项目有序推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已经开工, 中哈天然气管道第二阶段按期投产。
贸易畅通方面, 海关联合监管、AEO (经认证的经营者) 互认、安全智能贸易航线、数据交换等多领域务实合作正在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为所在国创造了大量的税收和就业。中哈产能合作模式推广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并得到各方积极响应。
货币流通方面, 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中哈产能合作基金等平台极大丰富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融资渠道。中国正式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与欧亚多国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合作机制方面, 我国与东盟、上海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合作组织的合作蓬勃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 我国将继续建立和加强与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 推动国际骨干通道建设, 在主要交通节点和港口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打造国际经贸合作走廊, 深化与亚行、世行、亚信、伊斯坦布尔进程等的合作, 优化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服务链, 进一步联道路、畅贸易、通货币、顺人心, 努力形成沿线国家互助互推的动力机制, 有效激发“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
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 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我们要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 全面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去、强起来。更加注重增强互利性, 努力挖掘与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点;更加注重增强包容性, 主动对接各国发展战略, 强调主动权而非主导权;更加注重增强市场性,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鼓励企业开展链条式、集群式合作;更加注重增强多样性, 积极创新合作方式、手段与载体。
1万亿美元
2 0 1 5年,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 占比超过我国外贸总额的1/4。
开放型经济全球化 篇2
高考考点:
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2、跨国公司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对外开放
5、国际经济组织
6、国际经济合作
7、“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策略
时政热点:“一带一路” “金砖”五国
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①生产全球化: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如许多国家国际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某一商品的生产
②贸易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基础理论是相对优势理论
相对优势理论: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商都具有比较优势。(某国在国内生产某一产品的技术、成本、价格与生产另一商品的技术、成本、价格相比较而得出的优势。)
比较成本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进而获得比较利益。
绝对优势理论:某国自己生产某一产品的能力、成本、价格与他国生产同一商品的能力、成本、价格相比较而得出的优势。
③资本全球化:资本在世界各国流动。
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必要性:①科学技术的发展;②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③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意义: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1)跨国公司的活动及目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2)跨国公司的作用
①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② 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1)实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2)后果: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有利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③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
①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扩大了各国的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6、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7、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要:
①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条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开放型经济全球化 篇3
腾讯集团副总裁兼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在开场演讲中表示,互联网时代快速的科技革新,前所未有地促进了人类情感和想象力的释放,推动了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数字文创产业正在形成全新的产业格局。这导致在过去一两年里,整个资本市场开始从用户流量入口的争夺,大量转战对内容和版权的争夺。
腾讯互娱在五年前就提出“泛娱乐”战略,即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并在游戏业务的基础上相继推出动漫、文学、影视等新业务,致力构筑一个全新的泛娱乐生态。目前腾讯互娱旗下除游戏继续保持业界领先地位外,腾讯动漫也已成为中国旗舰动漫平台,阅文集团更是占据了绝对主导的产业地位,而去年新成立的腾讯影业,也开始以IP为轴心,探索票房之外的更大价值。
程武表示,在腾讯“连接”和“开放”战略下,泛娱乐逐步成为腾讯公司在“互联网+文创产业”领域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行业伙伴也加入到泛娱乐布局中,这使得开放、协同、共融共生的泛娱乐生态构建真正成为可能。
在这个过程中,腾讯互娱不仅收获了数据与商业上的成长,而且正在让越来越多有天分的普通人,获得了展现想象力的机会。由互联网构建的新价值体系,正在赋予所有人更加多元、更加公平的表达空间。程武认为,这是泛娱乐生态背后最根本的动力。
程武:腾讯互娱泛娱乐探索不变的三个原则
在程武看来,中国的创意产业在作品品质的打磨、在产业协作机制的完善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与差距。未来的泛娱乐探索,整个行业都需要更高的自觉和更多的共识。基于此,程武提出了泛娱乐时代腾讯互娱对于IP探索的三个不变原则:
1、知名度不等于IP,IP是被市场验证的用户情感载体。优质的作品只是IP的起点,它需要经历多领域的共生,才能真正形成超越具体平台和形式的IP价值,才能有无限延展的生命力。
2、IP价值来自共建而非交易。IP真正的价值在于它背后的情感,在于粉丝对于这个形象、个性与故事的热爱程度,在于它始终如粉丝所期待的样子。因此,一锤子的买卖,只能获得短期的收益。只有在“共创、共享、共赢”的机制下,各展所长,才能共建IP的价值。因此,腾讯互娱会怀着最开放的态度,与伙伴共同培育IP,先在各个垂直领域纵向打造繁荣的小生态,不断输出好的作品,然后再横向联动多个内容平台,打造繁荣的大生态,通过“先纵后横”产业机制,构建具备大影响力的明星IP。
3、活跃的IP源头是根本动力,每个人都有不可被辜负的天分。IP源于人的想象力与情感,想象力与情感不分高低贵贱,没有门第出身,只有对生活的感触与天分的流露。每个人都有不可被辜负的天分,在泛娱乐时代里,任何普通人都可能实现梦想,都能成为IP的源头。
“我所期待的,就是在泛娱乐生态里,每个人都能释放情感,体验新奇的内容,也能尽情绽放自己的想象,缔造有趣的作品,然后,基于多领域共生,实现更大价值的释放!”程武表示。
腾讯动漫:加大开放合作 共建二次元经济
作为中国最大的原创及正版动漫网络平台,腾讯动漫在去年提出“二次元经济”的基础上,在本届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系列开放合作举措。合作伙伴除了包括哔哩哔哩(B站)这样的国内知名二次元平台,也包括集英社、讲谈社等日本版权方。
腾讯互动娱乐动漫业务部总经理邹正宇在发布会上表示,计划在未来两年与B站联合出品约20部动画作品。
而本次腾讯动漫与日本讲谈社达成合作,引进日本讲谈社的正版日漫,其中包括《妖精的尾巴》、《头文字D》、《宇宙兄弟》等广受动漫用户喜爱的优秀作品,这标志着腾讯动漫成为国内唯一与集英社、角川集团、讲谈社同时达成合作的平台。讲谈社董事古川公平也出席了发布会:“我们看到腾讯动漫在中国的实力,也看到了腾讯动漫在正版方面的努力和成绩。希望中国用户也可以看到正版的讲谈社漫画。”腾讯动漫还将独家引进集英社的《Jump+》漫画杂志。《Jump+》是一个由集英社顶级的创作者和编辑团队打造的线上连载杂志,引进后中国读者可以第一时间在腾讯动漫APP上观看,与日本同步更新。
版权引进合作外,此次发布会上腾讯动漫也宣布与日本顶级出版社集英社和动画制作方Studio Pierrot及读卖电视台联合组成制作委员会,共同制作日本动画《宇宙警探》。
不断加大开放合作同时,作为日益重要的内容IP源头,腾讯动漫也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加快了原生IP的泛娱乐化进程。腾讯动漫将与凯撒股份合作,将旗下10部重量级IP授予凯撒股份。另外腾讯动漫还将同腾讯影业一起,与开心麻花团队合作《我叫白小飞》互动剧,并与AHA娱乐共同制作《王牌御史》真人剧等。此外,2016年上半年,腾讯动漫也将播出《狐妖小红娘?月红篇》、《戒魔人》和《一人之下》等动画新番。
“二次元世界的宏图已经展开,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们看好这片广阔的大陆聚拢在一起。”邹正宇表示,“让我们一起,开拓新世界,进入新未来!”
阅文集团:IP最大源头发力版权保护全面连接人与内容
作为中国最大的正版数字阅读平台以及国内文学IP最大输出源头,发布会上阅文集团联席CEO吴文辉提出“内容连接2.0”战略,表示将全面连接人与内容。全体验入口、全内容引入、全场景覆盖、全正版支持成为该战略的四个标签。
nlc202309091042
在“全体验”入口方面,2016年,QQ阅读APP依然是阅文集团的主要平台。作为承载阅文全量内容以及6亿用户的移动入口,QQ阅读日活跃用户数已跃居业界第一。
在全内容引入方面,目前阅文集团拥有8大原创文学平台,包括顶尖原创作家在内的400万名创作者队伍,作品总数1000万部,覆盖200多种内容品类。而为了推进“全民阅读”,实现全内容覆盖,阅文还与2000家出版单位建立了合作,引入哲学、科学、宗教、财经、旅游等各类出版物内容,覆盖市面上热门出版物的50%以上。
在全场景覆盖上,吴文辉表示阅文的内容将实现对于各阅读终端的立体式无缝连接,覆盖全阅读场景。在现场,吴文辉宣布了阅文电纸书即将上市消息。这款阅文自主研发的电纸书专为中国读者设计,主要面向酷爱纸质阅读体验的重度用户。
在全正版支持上,网络文学被认为是目前IP改编最大源头之一,而阅文集团覆盖了网络文学改编游戏、影视等泛娱乐作品90%以上市场份额。因此,文学领域如果盗版泛滥,将从源头上遏制整个泛娱乐产业发展,吴文辉表示,希望2016年能够成为“文学正版元年”,阅文集团将会不遗余力保护正版,捍卫作家的合法权益。
腾讯影业公布2016首份片单泛娱乐思路探索电影新可能
“腾讯影业成立的发布会上,我曾经讲过:腾讯不会孤立的去做电影。除了全力打造高质量的电影作品之外,也会把电影作为泛娱乐业务矩阵中重要一环,追求与动漫,文学,游戏业务的充分联动。我想,这是全球文化产业的一种趋势,特别是结合好莱坞的一些成功实践来看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发现,如果电影融入一个更广阔的文化创业平台,他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也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程武在影视环节开场讲话中表示,基于上述思路,过去半年时间里,腾讯影业旗下三个工作室根据各自定位也开始推进业务。
“黑体工作室对影游漫联动的项目开发抱有特别的关注,大梦电影工作室则更多致力于院线类型电影的全新升级。而进化娱乐工作室则专注于国产原创动画电影创制,这会是一个潜心钻研的过程,进化娱乐工作室的负责人富源说他今天准备暂时保持沉默,但其实我们的《飞车》与《洛克王国5》等项目都正在紧锣密鼓的扎实推进,敬请各位期待。”程武提到。
发布会上,腾讯影业副总经理陈英杰介绍了黑体工作室2016年度重点项目及进展。
首先是《爵迹》。陈英杰表示,《爵迹》是腾讯影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撬动明星IP粉丝经济的一次全新尝试。文学方面,《爵迹》小说修订版已经于3月在阅文集团平台连载。动漫方面,预计于今年夏季在腾讯动漫独家上线。游戏方面,腾讯游戏团队将用“3D MMO RPG”技术还原小说世界,也将首次邀请粉丝参与创作,预计今年下半年,手游将与电影同步上线。而基于上述泛娱乐全平台联动,腾讯影业还搭建了一个真正围绕《爵迹》IP的粉丝互动平台,活跃和转化粉丝情感。
《择天记》是腾讯影业首部电视剧大作。陈英杰宣布,《择天记》将于5月开机,香港著名导演钟澍佳担任导演,知名编剧张巍担任文学统筹。创制过程中,腾讯影业还将通过大数据为内容元素选择、故事场景构建以及角色搭配提供参考。
现场,腾讯影业副总经理陈洪伟也公布了大梦工作室本年度明星IP重点项目。 游戏IP方面,纪实武侠作家、金像奖编剧、武术指导、鬼才导演徐皓峰出席了发布会并宣布担任《天涯明月刀》导演。在此之前,同名IP已被腾讯游戏成功改编端游。而《电竞狂潮》作为中国首部电子竞技题材院线纪录电影,《微微一笑很倾城》作为首部讲述互联网一代真实游戏人生的二次元青春巨制,成为另外两个游戏相关项目。
动漫IP方面,陈洪伟公布了四部作品。前三部均来自腾讯动漫平台上超人气动漫IP:《我叫白小飞》、《狐妖小红娘》、《拓星者》,将分别与开心麻花团队、万合天宜以及青年导演张小北合作。第四部作品则来自外部IP,《十万个冷笑话2》,与万达、有妖气联合出品。
除去明星IP改编,陈洪伟还发布了新类型电影探索计划。共5部作品:1,《鲁蛇大英雄》,钮承泽导演、融合运动元素的另类喜剧;2,《幽灵旗》,苏照彬导演,灵异题材;3,《少年》,杨树鹏再执导筒,另类青春题材;4,《边境线》,改编自邵雪城人气小说, 缉毒题材;5,《国王游戏》,与日本知名导演、制片人一濑隆重(代表作《午夜凶铃》、《咒怨》)合作。
发布会上,钮承泽、苏照彬、杨树鹏、邵雪城、一濑隆重也共同上台宣布开启上述合作。
腾讯影业2016年度拟上映片单也在发布会上公布,共7部: 1、2016年2月《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已上映),首部登陆国内大荧幕的火影电影,腾讯影、游、漫平台联动助力票房口碑双赢、火影IP共生共融。2、2016年6月,《魔兽》,根据暴雪游戏IP改编,传奇影业制作,腾讯影业联合出品。3、2016年8月,《微微一笑很倾城》,Angelababy、井柏然主演。4、2016年9月,《电竞狂潮》,Sky、Moon、OMG战队参与拍摄。5、2016年12月,《少年》,欧豪主演。6、2016年12月,《十万个冷笑话2》,IP系列大电影。7、016年即将上映,《爵迹》,郭敬明执导,好莱坞全新视效技术。
“腾讯在所有领域一向都非常尊重人才与创意的价值。”开场讲话中,程武也重点提及了以“NEXTIDEA”、“青葱计划”为代表的腾讯影业人才培养计划,“不管是单个电影作品的创作制作,还是工作室的专业建设,乃至整个业务的成长规划,在任何一个维度,腾讯影业都真诚的期待有想法、有梦想的人才加入我们,或者与我们一起合作,共同探索中国电影产业的美好未来!”
“开放的传统游戏数字图书馆”1.0版上线 下一站希腊巴西
作为当天上午发布会压轴,腾讯互动娱乐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宣布了“开放的传统游戏数字图书馆-1.0南亚及蒙古馆”(下称数字图书馆1.0)正式上线。在这一版本中,收录了共25款来自孟加拉和蒙古两国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游戏。
nlc202309091042
作为腾讯互娱首个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开放的传统游戏数字图书馆”于去年启动,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企业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保护传统游戏方面的首次携手和创新尝试。
“过去一年,项目组从‘全球专家顾问团’组建着手,开展调查研究、编写行动指南,并对当地的传统游戏进行了溯源采集。” 腾讯互动娱乐市场部总经理高莉在发布会现场展示了“抢新娘”、“弹羊拐骨”、以及“打牛踝”三款传统游戏的收集过程。高莉表示,互娱已经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达成了“使用知识共享许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理主任Hans Dencker Thulstrup也出席了发布会并表示感谢:“没有腾讯互娱的高度重视以及强大的技术,这个项目可能就无法完成。而腾讯还能将传统游戏开发成线上游戏,更让我们无比惊喜。”
Hans宣布,2016年将继续携手腾讯互娱深入两国实践:奥林匹克诞生地——希腊,以及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国——巴西。
高莉也宣布,2016年,腾讯互娱也将继续联合《勇者大冒险》,以及《王者荣耀》、《天涯明月刀》、《御龙在天》、《地下城与勇士》等更多项目产品团队,共同探索如何利用互娱平台及泛娱乐生态体系,对于‘传统游戏’这一人类共有的IP进行保护和传承。 “希望全球合作伙伴通过我们的开放平台都可以参与其中,让这座数字图书馆变得更加开放、多元和有趣!”
腾讯游戏构建IP共生新生态16款全终端新品将亮相
作为腾讯互娱最核心的业务,泛娱乐探索的基石,腾讯游戏全终端业务也将于25日下午集体亮相发布会。腾讯游戏各业务线的负责人与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高层均将出席,系统公布2016年腾讯在移动游戏、智能硬件、IP多元打造、MMOG端游、射击端游等多个游戏领域的产品布局与全新探索,具体发布信息将陆续公布。
关于腾讯互动娱乐
腾讯互动娱乐,全球领先的综合互动娱乐服务品牌,旗下涵盖腾讯游戏、阅文集团(腾讯文学)、腾讯动漫、腾讯影业四个泛娱乐业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包括游戏、文学、动漫、影视等在内的多元化、高品质的互动娱乐内容体验。
作为“泛娱乐”的提出者与有力推动者,腾讯互娱致力基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粉丝经济,与全球伙伴一起共同构建开放、协同、共融共生的内容新生态。泛娱乐生态,让想象绽放!
开放型经济全球化 篇4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思想,影响,对策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人类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 然后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关于物质、能量及信息等积极沟通和交流的经济活动,从本质上来讲,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国际经济体制,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上个世纪末期的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体制,并且积极进行了改革开放,而世界性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莫大的挑战,这就需要从经济、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着手积极调整改革开放对策和策略,积极投身于世界经济的大潮中。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形成和发展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及高新技术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距离被越来越拉近,也逐步使得整个世界融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生产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另外一方面也加剧了国际风险,使得很的不发达国家被发达国家越来越排除在外。“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最早是在1985年由特·莱维提出的,虽然提出来这个概念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到现在还是存在很多的争议和分歧的。对于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理解,有的人从生产力的运动和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就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主要是指各种生产必备要素跨越国界后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一个历史过程。有的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指发达国家通过借用自由为名来试图对整个世界进行控制,从而使发达国家更为发达,发展中国家更为穷困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随着十五世纪的地理大发现,随后揭开了经济全球化的帷幕,第二个时期就是十八世界随着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然后世界的整个经济逐步摆脱了农业经济的束缚,很多的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日益向世界性靠拢,最后一个时期就是是上个世纪的下半叶的时候,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意识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更是加大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对于这个客观必然性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就是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随着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的加强而实现了,其次就是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随着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而实现了,再次就是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世界国际金融的迅猛发展而实现,最后就是加速经济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世界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而发展。总之,以上这些方面都为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影响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全球化开始大发展的时候,中国就适时推出了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在随后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形成和发展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得以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当中,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给中国不但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期,而且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分析。
首先,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能更好和更多的引进及利用好外资提供了机遇。通过吸收外资可以有效加快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也有助于帮助中国能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中来,充分发挥出本国现实存在及潜在的国际竞争优势,有效开拓海外市场。其次,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能更好和更多的引进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然后进行消化吸收提供了机遇。中国在很多的技术领域同世界先进技术还是存在很大差距,所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可以有效缩短这种差距,从而有效促进中国馆的科学技术的迅速提高,为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再次,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能更多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了机遇。很多的国际性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管理经验可以给我们国家的很多的公司提供好的启迪和借鉴,这为给我国的经济发展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开放环境,有利于国内的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将来能走出去奠定基础。最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能更容易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中,能充分利用好发达国家调产产业结构的机会,从而将先进的生产要素转移到中国来,可以加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不断增强中国的经济竞争力。
(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经济政策的冲击,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的发展重心就转移到了经济方面,而经济全球会直接会到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中的经济政策产生直接影响,比如中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环境等经常会受到国际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世界金融危机等影响,这都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其次就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该给开放文化思想的影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本土文化经受到了来自外国文化资本及文化产品的严重冲击,外来文化虽然可以丰富人们多元化的文化生活,但是这些文化中很多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及人生观等都会对我国的本土文化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文化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会成为未来世界竞争的核心构成部分,所以受到冲击的中国本土文化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再次就是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冲击和挑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资本主义很多的政治制度开始对我国的政党制度带来碰撞和冲击,这对我们国家政党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的认识我国的政党制度和如何更好的执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经济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改革开放走向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视域下必须要进一步定位和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
改革开放是基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能取得这样的大发展主要就是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中采取了诸多的非常有效的体制和对策,但是经济全球化视域下的改革开放需要的是更加开放和变通性的体制,尤其是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所以经济全球化下必须要重新认识政府及市场的关系,要对改革开放进一步定位和理解。可以说中国的未来和前途是和整个世界密切关系的,所以进一步通过改革开放来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和壮大我国的实力任务还很重,要认识到虽然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视域下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但是要认识到其还是很不完善的,所以要想有效促进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还必须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我国各方面体制的改革创新,这样可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视域下必须要加快国内的经济结构及产业调整升级。
因为当前中国的国内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经济结构也不够强大,科学技术也还比较落后,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必须要加快国内的经济结构及产业调整升级,同时要认识和保护好我国属于自己的产业优势。具体来说,中国在改革开放中首先必须要建立起灵活的政策协调机制和信息网络,其次就是要加不断强深化中国的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最后就是中国还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化的重要性及客观必须性,从而通过参与全球及区域经济技术合作来提高自身实力。
(三)经济全球化视域下必须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正确认识,同时要加快健全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一个国家为了能保障和巩固好自己的社会制度必须要重视和维护好属于自己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中国来说必须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而逐步构建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另外,中国还必须加快健全民主制度的步伐,通过不断丰富民主形式和拓宽民主渠道等途径来保障人民的知各种权利,最终落实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四)经济全球化视域下必须要积极推进中国本土文化创新和发展。
属于中国特色的传统本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灵魂,经济全球化视域下虽然我们的本土文化会收到外来文化的冲突,但是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在经济全球化及改革开放环境下必须要不断弘扬中华文化,要始终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同时要还要积极推进我国的文化创新和增强我国本土文化发展潜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程维武, 试论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 中国商界, 2011年4期
【2】姜智红,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9年2期
【3】郭志卿, 杜福生,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1年2期
【4】宋林飞,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反边缘化理论与实践, 学海, 2004年5期
【5】孙居涛,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江西社会科学, 2003年2期
开放型经济全球化 篇5
诚然,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机遇,以改革开放为实际行动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发展我国经济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直贯彻而且明智正确的决定。但是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也应看到与其并存的挑战。
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安全造成威胁: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的经济主权;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面向世界开放的中国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政治上,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中国让西方国家深感疑虑,提出“中国威胁论”,以怀疑的眼光看中国。在权威被中国的崛起而挑战的情况下他们一定会采取手段对中国又打又拉,使中国成为他们全球政治的附属品,毕竟他们不希望中国来分享他们在全球一体化中的既得利益。还有文化方面,西方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出了挑战,道德观的沦丧,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追求都是在崭新一代年轻人中常见的文化悲剧。此外还有军事上的包围,环境的恶化等,自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也从各个方位引起中国人民对解决困难的无尽探索。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并没有进入到安全的避风港,反而必须面对惊涛骇浪。那么如何面对这场风浪,让中国充分发掘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呢?笔者认为归根结底,还是“改革开放”四个字。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人民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为方向迎接经济全球化在新时代的新挑战。具体来说就是要扩大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转变;深化改革,通过完善国内市场机制,加快贸易体制改革步伐,调整产业结构体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等,沉着应对经济全球化。最后,经济全球化使得一国的体制改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受到强烈挤迫,如何掌握其与开放的平衡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关键所在。改革与开放之间关系密切相联,不可分割,应在改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开放的功能,在开放的进程中推动改革的深化,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改革和开放的关系。相对于国内改革,“超前”或“滞后”的开放都会引起经济体制的不协调。因此,我国应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建立国内新体制,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制度结构,推动和保证对外开放,使改革和开放之间真正形成一种深度的良性互动,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对外开放利益,以充分的准备迎接全球化,并且利用好全球化。
开放型经济全球化 篇6
一、成绩与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苏州教育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1. 各类学校对外开放成就显著
苏州全市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4所,台商子女学校1所,本地学校国际部3个,具备聘请外籍教师资格的学校113所,具备招收国际学生资格的学校121所;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23个;建立境外友好学校近170所、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和课堂学校7所、市级双语实验学校120所。
2. 教师国际培训工作有序推进
早在1997年,苏州市就率先在全省开展引智培训工作。仅省级引智培训一项,12年来苏州教师参加人数就达到3 300名,受训人员包括英语教师、双语教师及其他学科教师等。自2001年以来,由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或派遣到国外接受培训的教师已超过1 500人。
3. 学生国际交流活动日趋活跃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苏州学生开始大批走出国门短期交流或修学旅行。近5年来,苏州出国修学旅行的总人数已超过7 600名。进入21世纪后,更有不少学生加入出国留学的队伍。其中,2008年仅苏州中学一所学校就达140多人。与此同时,苏州国际学生数量迅速增加,2008年苏州市中小学接受的境外长期学生人数达7 432人。
4. 国际课程教学体系多彩纷呈
苏州国际学生课程体系逐渐完善,主要包括通行国际课程、生源国课程和目的国课程,初步满足了在苏国际学生的需求;同时,我们还积极引进国外预科课程,创建了苏州中学剑桥班、苏州十中美国大学预科班、苏州一中国际预科学校等10多个国外大学预科班,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开拓了多元化通道。
苏州教育对外开放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突出体现在:第一, 坚持解放思想与依法推进相统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教育外事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实现教育对外开放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目标;第二,坚持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在大力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课程教材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的同时,注重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经验;第三,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主动适应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第四,坚持政府宏观引导服务与学校主动自主发展相一致,形成政府积极推进和学校主动参与的对外开放的局面;第五,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出和错位发展相结合,促进苏州教育对外开放的和谐共进与全面发展。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教育日益成为全球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等方面相互依赖关系的纽带,教育对外开放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必将持久地影响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苏州要打造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流教育,必然要正确认识教育对外开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 苏州教育对外开放面临的机遇
第一,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苏州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需求动力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充分发挥紧邻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吸引外资,主动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取得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奇迹。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28家落户苏州,投资项目400多个,投资额突破2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位居江苏首位、全国第二。众多跨国公司落户苏州,推动着资本、劳动、商品、服务、技术、信息的跨国界流动,人才流动的国际化逐渐形成了人才衡量的统一标准。这就要求苏州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更多地考虑国际标准;与此同时,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高了苏州居民的生活水平,使部分居民的教育需求由国内扩大到包括出国留学在内的国际需求,而不断增加的教育需求带动了教育服务的进出口,提供了教育对外开放的基础。
第二,世界教育发展主题的一致性为苏州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环境。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竞争由政治、军事竞争转向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人类面临的问题,如环境、能源、人口、发展等问题越来越具有共同性,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政治的、法律的、技术的等,但教育作为一种与形成人的思想信念、态度情感、认识等密切相关的活动,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各国教育面临的挑战更多地具有了国际性的特点,各国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共同性方面不断增多、增强,教育在传承各国文明的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知识成为各国教育的共同内容之一。教育内容的这种一致性以及教育对象认知过程的共性特征又进一步导致教育方式的一致性,这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一致性的增加正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
第三,全球化进程中所凸现的文化多样性为苏州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文化基础。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交往的跨国流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因其地理、历史、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认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影响、冲突与融合变得更加激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新态势必将对苏州教育对外开放产生深刻的影响。这需要我们的教育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开放的观念,从而可以培养对未来高度适应的人才。反过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促进异质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进而推动多元文化融合的必然要求。
2. 苏州教育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
第一,对教育对外开放的认识,特别是对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地位的认识必须进一步提高。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作为优化配置本国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争夺世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抢占世界教育制高点以及实现本国利益的国家行为。随着苏州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我们的思想认识在不断提高,但不少人的认识仍只停留在比较表象的层面,许多学校甚至只是将教育对外开放作为提升形象和招生宣传的点缀。
第二,苏州各地区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目前,苏州外向型经济开发区、古城区、一些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学校以及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职业院校及民办学校,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比较迅速;其他地区和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边缘和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对外开放的力度还很小,城乡、区际和校际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如何提高认识、加大力度、整合资源、多方联动、缩小差异、共同发展,同样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下很大功夫。
第三,教育对外开放的水平与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苏州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规划以及运作策略缺乏;针对国外教育的比较分析和对策性研究不够;让出的教育市场并未能换得足够的优质教育资源;开放与引进不同步;已引进项目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竞争背景下的市场监管仍需加强;此外,聘请的外籍专家和教师的层次与结构、国际学生的生源质量、对外汉语推广的水平等方面也还存在诸多问题。
三、扩大对外开放的对策
今后一段时期,苏州教育对外开放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为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全国一流水平。
1. 实施三大行动计划
第一,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规模的行动计划。鼓励与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到2020年,在苏高校都要与多所境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全市40%的学校有境外友好学校;所有学校都有适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20%的学校招收国际学生;全市国际学生达到或超过1万人;建设100个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培养1 000名高质量的对外汉语教师。
第二,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的行动计划。加强对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以及运作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坚持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和谐发展,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政府宏观引导与学校自主发展相一致,推动教育国际化的全面推进、重点突出和错位发展,实现从开展一般性的国际交流活动向实质性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的战略转变。
第三,制定教育对外开放标准的行动计划。从政策理解、管理水平、对外关系发展、课程比较与改革、外语教育教学、师资配置和学生国际理解等方面探讨可操作的和可评价的教育国际化基本标准与科学指标。分阶段推进苏州教育国际化示范学校和苏州教育国际化示范市、区的建设,并将此作为政府问责和学校评估的重要依据。
2. 完成六大重点工程
第一,国际学生教育工程。加快苏州科爱赛国际学校、张家港外国语学校浦项国际部和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本地学校国际部的建设。大力推动公办学校招收外国学生的工作。加强有关区域国际学生教育的规划与实施,填补区内空白。完善苏州国际学生教育课程体系。
第二,国际课程引进工程。开展苏州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国际课程的课题研究。继续与国际文凭组织和剑桥国际考试中心等国外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将它们的管理模式、编制模式、实施模式和评价模式引入我市的课程改革,开发具有苏州特色的国际化校本课程。加强职业教育的课程研发能力,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和国外友好学校,对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课程进行研究与嫁接,嵌入我市职业院校的对应课程,自主研发既符合国际公认标准的、又适合苏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质课程。同时,循序渐进引进各类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大力开展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教育。
第三,国际型教师培养工程。继续开展苏州教师海外研修项目、引智培训项目和出国任教项目,开发苏州优秀教育工作者公派留学项目。进一步强化苏州教师国际培训课程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重视对教师国际培训工作的研究、规划和评估,不断提高苏州教师国际培训的质量。
第四,国际理解教育和多语种教学实验工程。在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高苏州中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增进他们与世界各国青少年的友谊。开发国际理解课程,编写国际理解教材,将国际理解课程试点纳入有关学校的校本课程。选择苏州部分外国语学校、外语教学特色学校以及四星级高中开展多语种教学试点,通过科学布局、错位发展增设外语语种,重点开设国际通用语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语言以及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语言等。对于多语种实验学校的外语师资及外籍师资的聘用、招生政策的制定和升学渠道的开拓给予多方位的扶持。
第五,汉语国际推广工程。整合与利用各种本地教育资源,编撰语言、工艺、武术和吴文化等具有苏州特色的汉语国际推广系列教材,做好对外汉语教师的选拔、培训和培养工作,推进苏州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第六,海外基地建设工程。借助苏州各级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力量与世界各地的广泛友好关系,通过与苏州国际友好城市、有关国际教育组织、各国政府和民间教育机构的密切联系,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苏州海外教师研修基地、苏州海外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和苏州学生交流基地,为苏州教育走向世界、为世界了解苏州教育提供全方位服务。
(作者系苏州市教育局局长)
开放型经济全球化 篇7
在后信息时代, 数据成为一种新兴资产。政府掌握着大量的核心数据, 让原始的政府数据对社会开放已经成为各国的民主运动的新内容, 数据开放作为提升政府提升透明度、提高国家创新竞争力、提升社会民主程度的重要措施, 在各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2011年在美国政府的倡议下, 全球正逐渐形成“数据开放联盟”, 40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入该联盟。2013年10月31日, 《开放政府联盟 (Open GovernmentPartnership) 2013峰会》在伦敦举行, 会上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发布了由“开放数据晴雨表项目组”、互联网基金会、开放数据研究会共同编制的《开放数据晴雨 表:2013年开放数据全球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
该《报告》旨在揭示全球不同开放数据计划的渗透性和影响力, 分析全球开放数据发展趋势, 并对各国和地区进行排名。《报告》指出, 数据开放正处在起步成长阶段。
在全球首个政府数据开放平台Data.gov诞生的近五年时间内, 数百个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相继建立起了各自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 与此同时, 国际研究机构、非盈利组织和企业等也正在逐步加入到该平台中来。所有的参与者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探索如何让开放数据的价值得到释放, 进而达到鼓励创新、增加透明度和提升政府责任感。
在数据开放进程加快的时代背景下, 《报告》对全球77个有广泛代表性国家的数据开放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站在国家层面为全世界提供了政府数据开放的整体“快照”和“印象”。
整体“印象”
《报告》指出, 全球数据开放目前呈现快速发展但发展不均衡的态势。信息化法律的完善程度、数据开放政策的制定、社团组织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数据开放的需求程 度、政府对数据开放创新应用的支持度, 以及城市或地区数据开放程度等多个要素共同决定区域数据开放程度。
就全球范围来看, 美洲地区和欧洲地区处于数据开放第一梯队, 亚太地区处于第二梯队, 中东、中亚和非洲地区处于第三梯队。
如表1所示, 美洲、欧洲和亚太区在政府开放数据 (Open Government Data) 中政府政策倡议方面得分差距不大;社团和技术人员对数据开放的需求上三者存在明显差异, 欧洲得分最高表示其对数据开放需求最为强烈和迫切;城市或地区的OGD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 欧洲得分最高表明其区域内城市或地区的平均水平增多美洲和亚太区域高, 其在数据开放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
从五个区域整体来看, 五项指标中政府对数据开放创新活动的支持度得分最低, 表明政府在数据开放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足, 针对该情况, 《报告》建议政府要加强对在线数据的提供程度。
《报告》还指出, 目前虽然也有一些国家的政府数据开放已经推广到城市一级, 如尼日利亚、日本江户等国家和城市已经在推出全国政府门户网站前推出了城市数据开放门户, 但就世界范围来看, 实施政府数据开放政策的仍主要停留在国家层面, 尚未普及到城市一级。
指标解读
为了更好地对全球数据开放情况进行评估, 《报告》主要从准备度、执行力和影响力三个维度对各国所处开放数据的阶段及其在给经济、政治和社会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评估。
准备度是指一个国家是否具备实现开放数据潜力的政策、社会和经济基础, 包括政府、企业、公众与民间团体三方面; 执行力是指政府发布一系列关键数据集以支持社会各界进行创新、对政府的审计问责和改进有关决策的程度;影响力是指开放数据已导致积极的政策、社会、环境和经济变化的程度。
成功的政府数据开放政策倡议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数据集, 更需要的是让中介机构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开放的数据, 把这些数据转变成用户可以以不同方式并利用不同设备去访问以及处理的、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平台和产品。这就是有时 我们所说的基于政府数据开放项目的核心数据生态系统。
《报告》主要从三个方面考查政府数据开放准备度变量:
在政府准备度方面, 主要考察政府开放数据的能力和政府对数据开放的承诺, 包括政府开放数据的意愿、让数据更加可用的组织能力, 以及如何保证从数据开放中获益。
在公民和社会团体准备度方面, 主要考察公民社会的自由开放度和其在数据开放议程中的参与度, 包括《信息权利法》和《数据保护法》等制度的制定情况。
在企业和公司准备度方面, 主要考察企业公司通过对开放数据资源进行再利用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及其作为“中介”给社会所带来的“催化”作用, 包括企业的互联网普及率、企业在数据可用性方面的有关培训, 以及政府对开放数据引领创新的支持作用。
什么数据是有用的?答案并不在于政府是否公开数据, 而在于全社会利用其公开的数据在实践应用中所产生的影响如何。有些国家吹嘘自己在网上发布了大量数据集, 但事实上, 如果这些数据并不是公众所需要的, 或者这些数据无法有效提升国家透明度、政府责任意识和社会等, 那其开放的意义对于开放政府数据所希望实现的目的微乎其微。为说明政府开放数据的有效性, 《报告》尝试选择那些既能代表国家不同职能、又是数据再利用者感兴趣的数据类别进行了初步研究。数据可用性是影响数据执行力的 一个重要因素。
在评估数据集的可用性方面, 《报告》选取了地理环境、土地持有、人口、政府预算、政府财政支出、公司注册等共14类数据, 对77个国家的数据开放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报告》在评估全球数据开放的影响力时, 主要从开放数据被应用的领域范围, 以及数据在提升政府效率和透明度、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和企业活力等多方面入手, 具体观察分析了各国数据开放给本国所带来的实质影响。
《报告》通过调查发现, 政府数据开放的影响力更多地集中在对政府的“问责”和企业对数据的创新应用两方面。其中, “问责”对于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是最为明显的, 而数据开放给公司企业利用数据进行创新应用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开放政府公共数据对企业的影响力, 主要表现在利用公开数据开展APP应用竞赛和推出以鼓励开发者进行创新为目的的“黑客日”两个方面。在评估中发现, 多数国家在数据开放对环境和社会包容性的影响力方面考虑较少, 影响作用较弱。
《报告》通过利用准备度、应用度和影响力三个一级指标对全球多个国家数据开放情况进行分析后, 得出结论认为:从整体情况来看政府公共数据开放政策及其影响力正在全球快速蔓延, 许多国家和地区数据开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环境基础, 但在数据开放的广泛应用、数据开放对政府的影响力、数据发布和使用条款以及使用结果评估等方面, 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家排名
在此次调查的77个国家和地区中, 排名前五的依次为:英国、美国、瑞典、新西兰、挪威和丹麦 (并列第五) 。其中, 英国、美国和瑞典在数据开放的准备度、应用度指标上得分较高, 美国、新西兰在数据开放的影响力指标上表现较为突出, 如下图所示:
在从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开放准度, 数据开放对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作用, 以及数据在企业创新、政府责任意识提升和改善社会政策制定中执行力共9个方面分析后, 《报告》认为英国的数据开放程度位居全球第一。
英国
具体来看, 英国在数据开放进程中准备度得分较高, 表明英国政府对数据公开较为重视, 企业以及社会对数据公开的诉求和数据意识较为强烈。
2009年英国政府将“开放政府”正式提上日程, 2010年开放政府数据政策得以持续推进, 并得到了来自首相的支持。英国政府对数据开放可能带来的潜在价值给予高度重视, 包括成立专门的数据开放研究所以支持对开放数据的商业应用。为保证所有政府部门对data.gov.uk网站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维护, 政府要求每个部门制定本部门的数据开放战略, 包括详细的数据应用行动计划以及对战略进展情况定期进行书面报告。英国政府还要求地方政府发布一些数据集, 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建立了数据开放门户网站。
此外, 在英国, 关于数据开放主题的培训越来越多, 并且有频繁的专题和开放数据“黑客日”、数据开放活动和比赛, 以及由政府提供的创新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企业利用开放数据进行创新应用。英国还存在大量来自不同领域且关注数据开放的活跃用户社区, 致力于对开放数据的开发应用。
在执行力方面, 英国在不断扩大政府数据开放范围的同时, 也在提升数据的“深度”, 不断提升数据的质量、标准化程度和关联度。目前, 英国现在全力推进一个以保存、发展和提升核心数据为主的“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 (National 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 项目。但在影响力方面, 英国公开数据在影响力方面表现不是很理想, 数据开放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力最大, 但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
美国
在数据开放方面, 美国远远超出美洲地区平均水平。
2009年美国政府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发布了政府数据开放倡议, 要求政府部门发布机器可读的、标准化的、高价值的数据, 强调数据可能带来的经济价值。2013年5月美国政府再次发力, 发布了要求更高的“Open Data Policy”行政命令, 要求公开教育、健康、财政、农业等七大关键领域数据, 并对各政府机构数据开放时间做出了明确要求, 同时推出“Project OpenData”项目, 向社会开放更多政府API, 让开发者可以各方便地利用政府数据创造潜在经济价值。
与英国相比, 美国数据开放在公众和社团准备度方面略低于英国, 这可能与英国提出的“让公民受益数字化时代”倡议有关, 英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动“Go OnUK” (全民性的、跨部门联合开展对人们互联网使用的培训) 项目以提升国民的数字化能力。
在执行力方面, 美国政府略逊色于英国, 英国在data.gov.uk上对政府财政收支、各级公务员工资收入情况等进行了完全公开, 而美国却无法有效提供该政府预算和支出等的详细数据, 表明政府利用数据开放提升政府透明度和责任意识表现不足。
在影响力方面, 美国表现尤为抢眼, 美国政府通过数据开放战略在释放经济增长创新力、提升政府透明度和责任意识以及改善社会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瑞典
排名第三的是瑞典, 在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后, 《报告》认为, 瑞典的数据开放程度高于欧洲平均水平。
瑞典早在1776年就成为世界第一个形成信息权利法《Right to Information law》的国家, 这为瑞典2012年发布政府数据开放统一门户网站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数据执行力方面, 瑞典在全国范围内也形成了以鼓励开发者创新为目的的“黑客日”, 而像TrafikLab之类的项目则把与交通有关的公共部门数据和个人数据在一个平台进行整合, 并提供给创新者。
在影响力方面, 瑞典在利用开放数据提升医疗绩效, 利用环境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降低环境预算以及有效的防治害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对于数据开放给经济和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而言, 数据开放所带来的政治影响较低。
中国
从《报告》排名和得分情况来看, 中国位列第61位, 综合得分为11.82, 整体排名较为靠后。
从指标具体情况来看, 在三个维度中, 中国的准备度得分最高, 但也仅为41.72, 与美国、英国等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表明我国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在政策推动、公民意识等准备方面上较为不足。
执行力得分仅为9.41, 表明我国数据开放在推动创新、提升政府透明度和改善社会决策等方面能力明显不足, 数据有效性和价值度、易用性不高, 例如我国政府支出数据只有十分粗略的总数, 几乎不具备可用价值, 而选举数据则完全缺失。
全球政府开放数据运动方兴未艾 篇8
联合行动, 迅速推广
全球开放数据运动始于美国。截至2014年2月10日, 全球已有63个国家加入开放政府合作伙伴组织。
全球开放数据运动始于美国。2009年1月, 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开放透明政府备忘录》, 要求建立更加开放透明、参与合作的政府, 体现了美国政府对开放数据的重视。同年, 数据门户网站Data.gov上线, 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向白宫提交的《开放政府令》获批准, 全球开放数据运动由此展开。
2011年9月20日, 巴西、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挪威、菲律宾、南非、英国、美国等8个国家联合签署《开放数据声明》, 成立开放政府合作伙伴组织。截至2014年2月10日, 全球已有63个国家加入开放政府合作伙伴组织。
2013年6月, 八国集团首脑在北爱尔兰峰会上签署了《开放数据宪章》, 法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和俄罗斯承诺, 在2013年年底前, 制定开放数据行动方案, 最迟在2015年年末按照宪章和技术附件要求来进一步向公众开放可机读的政府数据。
从目前全球参与开放数据运动的国家来看, 既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 也包括印度、巴西、阿根廷、加纳、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欧盟、经合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也加入了开放数据运动中, 建立了数据开放门户网站。
主动承诺, 逐步开放数据资源
在各国承诺中, 政府都将公众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 通过征求公众意见逐步开放有价值的数据集。
政府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通过开放数据, 可以更好地了解一国的自然资源使用情况、政府开支情况、土地交易和管理情况。正是意识到了开放数据的众多好处, 美国、英国、法国等国政府纷纷发布相应的行动计划, 主动作出开放数据的各项承诺, 逐步开放数据资源。
美国政府在2013年12月5日发布的《开放政府合作伙伴——美国第二次开放政府国家行动方案》中提出, 在成功地实施了第一次行动方案中开放数据承诺的基础上, 在第二次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承诺, 要让公众能够更方便地获取有用的政府数据。通过这些承诺, 美国政府将按照战略资产来管理政府数据, 对Data.gov门户网站进行改进, 开放农业和营养方面的数据。
英国政府在2013年11月发布的《八国集团开放数据宪章2013年英国行动计划》中作出了6项承诺:一是英国将发布《八国集团开放数据宪章》中明确的高价值数据集;二是确保所有的数据集都通过国家数据门户网站data.gov.uk来进行发布;三是通过与社会、机构、公众沟通来明确应该优先公布哪些数据集;四是将通过分享经验和工具来支持国内外开放数据创新者;五是将为英国的开放数据工作设定一个清晰的前进方向, 所有政府部门将在2014年6月前更新其部门的开放数据战略;六是英国政府将为政府数据建立一个国家级的信息基础设施。
法国政府在2013年11月6日发布《八国集团开放数据宪章法国行动计划》, 作出4项承诺:一是朝着默认公开发布数据的目标前进, 支持高价值数据集的发布;二是建立一个开放平台以鼓励创新和提高透明度;三是通过征求公众和社会意见完善开放数据政策;四是支持法国和全球的开放式创新。
在各国承诺中, 政府都将公众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 通过征求公众意见逐步开放有价值的数据集。
全球化经济中随机经济增长预测 篇9
1. 波动的多因性。
可能引起波动产生的因素很多, 如自然因素、外界冲击等, 并且相互关联, 常常使我们无法确定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
2. 变量量化的模糊性。
经济系统变量的测度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并且信息的传播、价值的流动与主体的活动都在同一尺度空间进行, 这些因素决定了对系统中价值等变量的测度是不准确的。
3. 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
即一定的原因, 并不必然导致某种特定的结果。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一次政策调整、一次技术创新等等, 必然会对系统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并不是一定的, 还与其他已知的和未知的环境因素, 以及人们的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4. 时空表现的不规则性 (随机性) 。
每一次波动在时间和幅度上都不尽相同。尽管人们提出了各种周期说, 如所谓基钦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等, 但这不过是一些模糊的推测。主观性很强。波动周期表现时长时短。人们对过去的波动周期和幅度可以尽情评说, 却不能预测未来的波动周期和幅度。
二、全球化经济模型
这类模型主要由小型全球化经济模型和世界经济模型组成。随着国家之间经济来往的增多, 世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日益增加和国家财政赤字及贸易逆差之间的相互依存性的增加, 以及国家之间不断变化的政治结构与经济关系等等的因素, 都不断促进经济学家对开放形式经济的研究兴趣。这类模型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主要是由汇率的日益变动与金融市场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的货币问题所推动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兴趣转移到了财政问题上来;近来研究的兴趣主要是宏观增长, 贸易的不稳定性以及税收体制问题。无疑, 国际交易本质上的风险性使得把随机模型引入成为非常必要的工作。
三、经济增长的内涵
就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而言, 经济学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将经济增长问题作为其研究对象, 经济增长最常见的定义有: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 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 即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库兹涅茨把一国的经济增长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各种经济物品的能力的长期增长, 这一能力的不断增长是由于技术进步及体制和意识的相应调整。这一定义强调生产的可能性, 而不是实际的生产。对于世界各国, 经济增长是一个备受政府、公众和经济学家高度关注的问题, 它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从长远的观点来看, 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目标, 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 而且具有伦理学上的价值。因而无论是在规范分析还是在实证考察中, 经济增长都是经济学家研究的主题。世界各国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时无一例外的都将经济增长作为一项主要的宏观经济目标。
四、全球化经济中随机经济增长预测模型解析
1. 全球化经济中Wiener过程
设平稳独立增量过程ω (t) 有性质:ω (0) =0;t>0, ωt~N (0, σ2t) , σ是正参数, 则称ω (t) 为Wiener过程或Brown运动;当σ=1时称ω (t) 为标准Wiener过程。
一般地, 如果一个随机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就可用Wiener过程来描述: (1) 在互隔的时段内系统状态的改变互相独立; (2) 系统状态的改变依赖于时段长度; (3) 系统的运动导因于大量微小因子独立的叠加, 因而由中心极限定理, 系统状态服从于正态分布。
在一个大经济体中运行的个体经济变量, 如消费、投资等, 其状态明显地接近于具有上述特点, 因此可用Wiener过程来近似地描述。
2. 随机最优化
(1) 引理。下面用到的所有函数均考虑一维情形, 对于多维的函数, 可得类似结论。如随机过程x (t) 能表示成:, 则约定以下记号:
并称dx (t) 为随机过程x (t) 的微分或随机微分。其中ω (t) 为强度为σ>0的Wiener过程, x (a) 为随机过程。
假设y=F (x (t) , t) 为一个关于x二次可微的并且关于t连续可微的函数, 其中随机过程x (t) 服从 (公式1) , 则可以得到:
(公式1) 代入 (公式2) 化简得到:
两个常用的结论:
(2) 随机最优化。在考虑风险的宏观经济模型中, 代表性消费者 (或家庭) 经常面临如下的随机最优控制问题:
其中, x与u分别为状态变量与控制变量, 它们都是随机过程;dω是期望为0方差为σ2dt的Wiener过程, ρ>0为贴现率或时间偏好率。
可以按以下步骤给出此随机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
(2) 写出V (·) 应满足的随机Bellman方程:
(3) 由Bellman方程得出如下的一阶条件:
另外, 问题 (公式6、公式7) 还应该满足横截性条件:
利用方程组 (公式10~13) 未必能求出问题的解, 但方程组 (公式10~13) 已经蕴涵了足够多的信息, 可以对它进行某些定性分析。
五、全球化经济中随机经济增长预测模型的应用
全球化经济中随机经济增长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随机现象。经济中完全确定性的简单的理想行为也可能导致经济系统的不确定行为。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科学知识综合与渗透成为科学进步的一种趋势, 随机科学的发展, 尤其是混沌、分形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为经济系统复杂行为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长期以来, 人们总是将运动分为两种类型, 确定性运动和随机性运动。在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自然科学家认为, 一个确定性的系统在确定性条件下, 响应也是确定性的, 只要建立了方程, 就可以根据初始条件来确定随后的运动。但后来发现有些系统, 特别是随机系统会表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类似随机的行为, 无法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确定系统将来的状态, 于是就把这种行为称为混沌。随机科学的发展, 尤其是混沌、分形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已逐渐成为经济学家们研究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随机的有力工具, 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经济学家开始把随机科学中的成果应用于经济学, 产生了随机经济学 (也称混沌经济学) 。这些研究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经济系统中的某些复杂性和多样性很有可能是系统中包含的随机因素的产物, 而且难以做出经济长期预测的麻烦, 极有可能是来自经济系统自身的随机特性。因为对于随机运动来说, 只要初始条件有微小的变化, 系统的状态随时间演变的轨线就会以指数速度分离, 并在一定的时间之后, 完全掩盖了系统的真实状态, 从而导致系统的长期演变的不可预测性。
在连续时间的随机经济增长模型中同时考虑政府开支的生产效应和福利效果, 得出了政府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最优构成, 随机经济确定了政府消费性开支的最优平均份额, 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最优平均份额依赖于消费性支出的平均份额及其最优值。分析了产出或政府支出的波动对均衡经济增长率及消费倾向的影响, 在一般情况下 (风险厌恶系数σ>1) , 产出或政府支出的波动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与消费-资本比负相关。对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也进行了分析, 政府消费性支出的确定性的部分与经济增长率是负相关的, 而政府生产性支出的确定性的部分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六、结论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研究经济过程在长期内的运行方式, 作为消费者和中央计划者就是希望找到刻画经济运行过程的消费路径和资本积累路径, 以使经济朝稳定增长方向和最优方向运行。随机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为经济增长理论带来了新的活力, 人们纷纷采用经济增长理论来研究各种问题, 讨论全球化经济中随机经济增长预测。
参考文献
[1]张陶新:经济增长的一个随机模型及其动态分析.集团经济研究, 2006/24
[2]马本江:一类随机决策模型的期望最优解及其经济意义.系统工程, 2004/01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学探讨 篇10
一、探究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学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使其经济交易过程愈发呈现全球性特征, 尤其在市场、技术及经济等形式上面, 久而久之便会逐渐减少地方性、民族性等特征[1]。如此看来, 经济全球化可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第一, 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经济来往, 以及促使各国国内经济规则维持一致, 进一步优化世界经济发展。第二, 不仅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 还使得以往各个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体制在全球化背景下形成一体。第三, 促使各国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渐加强, 并且对世界经济形成强有力地约束和规制。总的来说, 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 并形成相互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其生产与发展随着各国经济贸易的增长与各国对贸易活动的干预逐步增强而形成。
二、探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学的联系
最近几年, 由于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使得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关系日益显著。所以, 这便要求各国之间在进行经济贸易来往时, 既要考虑到自身利益, 还必须考虑到世界经济的利益[2]。鉴于此, 我国《民法通则》中就有明确法律规定, 同时为了更加符合日益发展的国际经济形式, 在此基础上国际经济法也作出了相应的改进, 其中包括: (1)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不仅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还促使各方经济活动及交易更加和谐及稳定。因此, 在没有特殊要求下, 不应随意调整经济活动, 以免制约其他经济活动。 (2) 当前, 国际经济法不再受到其他体制的影响, 且其影响力也在逐渐上升, 从而使得国内及国际法的关系得到明显改变。
三、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际经济法学的变化
(一) 促进国际商法统一进程日益加快
众所周知,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国与国之间商人的经济交易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并且速度惊人, 因此为了保证交易顺利进行, 不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 使得国际商法的统一化刻不容缓[3]。据目前形式来看, 国际商法的统一有了一定的发展, 其中国际商会逐步确定商人间的习惯法, 并将其制定成全球商人交易行为的相关规定制度, 从而有助于商人们跨国行商的行为更具便捷性。另外, 国际商法的统一, 促使各国国内立法中, 全方位的考虑到与国际相连, 进而制定出诸多得到认可的法律法规。
(二) 弱化各国经济主权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下, 各国的经济主权逐渐形成相对趋势, 并且一些非国家行为体也逐渐参与进本属主权国家内部管辖的事务当中, 尤其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跨国公司等影响最为显著[4]。然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国际经济组织的制约范围逐步扩大, 并深入至各国国家的经济实体内部, 以及形成相对深远的影响。
四、探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发展的新趋势
国际经济法作为调节国际经济关系的有效手段, 必须跟随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同时, 随着国际组织功能的不断扩大, 国际经济法应当得到逐步完善, 并且不断适应当今新的挑战。总的来说, 国际经济法遇到的外部挑战主要为:新旧两种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趋同性增强后如何确保国家经济独立。因此, 为了迎接新的挑战, 国际经济法必须在新矛盾及挑战中逐渐完善自己, 从而保障经济全球化的稳定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 必须重视国际经济法的积极作用。一方面, 需要各国在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 应当强化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协调;另一方面, 合理利用国际经济法, 使其充分发挥促进作用,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因此,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 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则必须强化国际经济法, 并且根据国家国情制定出科学的经济策略, 从而实现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相互融合。
摘要:现如今,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促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 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又伴随着巨大的挑战。而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当中, 国际经济法是受其影响最深的法律部门, 但在当前发展趋势下,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导致国际经济法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及新的问题。本文就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学进行相关研究和分析, 并针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 以期借鉴。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法学,探讨
参考文献
[1]杨珊.论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4) :43-45.
[2]王广辉.浅谈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经济法[J].市场研究, 2014 (09) :38.
[3]薛亦飒.简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法[J].法制博览, 2015 (09) :89-90.
让桂商文明之花在全球开放 篇11
犹记得2012年3月10日,首届全球桂商发展论坛暨北京广西企业商会五周年庆典召开时之际,适值全球经济危机持续蔓延世界各国经济体之时。我们海内外广西商会同仁汇聚京城,发出以“传承桂商文明、探索全球桂商合作、共建现代桂商文明”为宗旨的《全球桂商北京宣言》,同时达成成立永久性桂商发展论坛组委会,定期举办发展论坛和相关商务活动的决议。
此次盛会在全球桂商中凝聚起来的空前共识与合作发展的群体意志,为世界各地桂商企业应对经济危机、寻求可持续发展,为广西与北京乃至世界各地的区域经济文化合作,营造了建设性的力量和影响力。大会之后,我本人特为此次发展论坛撰写的《建设桂商新文明》先后被《中国商人》杂志等权威媒体先后发表,使社会各界对于历代桂商自先秦以来开辟内陆水上贸易、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中彰显出来的“仁义和谐,兼容并蓄”精神,以及广西政商各界在历代作为边屯重地的广西,乃至民国时期“模范省”建设,尤其是抗日战争中标炳史册的尚武之风和民族大义,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
当一个人的善念和建设性的意志被激发时,可以改变其精神状态与行为模式;当一个群体的信念和建设性意志被凝聚在一起时,则可以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如今,旨在“凝聚全球桂商力量,共谋桂商合作发展”的第二届全球桂商发展论坛暨北京广西企业商会年会即将召开。作为先后亲历两届桂商发展论坛的筹备者和服务者之一,我本人于抚今思昔中亦不免有新的思考:
于历史而言,作为一个富有独特区位优势、自然秉赋的地区,桂商在昨天的辉煌与其说是群体合力所营造,不如说是历史对桂商群体“仁义和谐,兼容并蓄”精神的持续奖励。因为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国家与地区,尽管经济文化发展大势时有沧海桑田之变,但那些以仁爱立世,以开放的胸襟和创新精神不断探索的个人和组织,总能抓住空前的机遇,为社会、为人类营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福利。
基于这种思考,我本人坚信:只要我们全球桂商群体勇于担当桂商群体的历史使命,专注于在各自商业商践中传承桂商群体精神资源,必将为我们在共同建设现代桂商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注入新的活力。
今次第二届全球桂商发展论坛暨北京广西企业商会五周年庆典的召开,适逢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空前战略机遇期。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以“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的施政纲领,而未来十余年间中国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深入改革成果,将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带来更加辽阔的空间。
开放型经济全球化 篇12
1996年12月,我国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第八项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至今,十几年过去了,我国资本项目兑换仍然有较多限制,进程缓慢。我国过去几年一直在致力于资本项目开放的改革,如开启了QFII、RQFII、QDII等资本项目交换通道,但尚未实现全面的资本项目开放。进入2015年,资本项目开放似乎一下子迈上了“最后一公里”的快车道,从沪港通到后续可能的深港通大力推进跨境居民证券投资,一系列信号无不彰显了当前决策层加速市场化改革的坚定决心。
二、“L型”经济形势下资本项目开放及全球金融公共产品供给现状
全球公共产品(GPGS)按世界银行的定义:“GPGS指那些很强、具有跨国界外部性的商品、资源服务以及规章体制、政策体制,它们对消除贫困非常重要,也只有通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和集体行动才能充分供应此类物品。”随着全球一体化向前推进,贸易争端、资本流动性冲击、金融犯罪与金融安全、国与国之间金融协调及监管问题日益突出,对有效的金融公共产品的需求急剧膨胀,但现实世界的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供求严重失衡。旧的金融公共产品是由IMF、World Bank、WTO等主导的全球金融产品供给体系所提供的全球金融产品,本质是美国主导的发达国家霸权范式,在解决上述区域性或全球性问题时往往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的诉求难以顾及。权威人士曾在2016年5月初把脉中国经济时表示,经济运行将是L型走势,面临亟须转型及寻求新增长点的压力,且最近几年对资本项目的开放呼声日益高涨,在现今的时间窗口上,加紧构建由新兴市场国家主导、全球参与的国际金融产品供给体系极为迫切,把握资本项目开放的主导权。
三、金融公共产品构建与资本项目开放的内在逻辑
从东亚外汇储备库(SRPA),与邻国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在岸金融中心,新加坡、伦敦、迪拜等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的建设以及近期沪港通境内外证券投资通道的开通,亚投行(AIIB)、丝路基金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性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成功,无不昭示着周边乃至全球经济体都积极支持中国成为新一轮平衡型国际金融公共体系的推动者。在资本项目开放的“最后一公里”节点上,及早构建面向周边区域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体的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不仅为今后拓展人民币的行为空间铺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能有效化解一直以来被资本项目开放怀疑者所顾忌的资本流动性风险。
为保证国际性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构建成功,还需真正打造属于自身的“金融资本力”,构建中国新的金融公共体系的信任机制。让沿线国家对中国经济有信心,对人民币有信心。人民币作为长期投资性良态资本(相比短期投机性资本),走出去实现与其利益相关者互利共赢的时候也要铺好流回来的通道,这必须在适当的时间节点适时开放中国的资本项目,构建中国新的金融公共体系的信任机制。中国日趋完善的金融公共产品体系将有效促成资本项目的尽早开放,继而带动中国及全球经济的二次腾飞。其逻辑可以用以下路径描绘:
四、金融公共产品供给对资本项目开放影响的模型分析
麦克杜格尔模型是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如下图),假设存在A国(资本输出)与B国(资本输入)。横坐标为总体资本量,纵坐标分别为A资本输出国资本边际生产力与B资本输入国资本边际生产力。资本项目限制时,资本不能在较低资本边际生产力国与较高边际生产力国间流动,在图中对应的是A国资本边际生产力为OAM,拥有资本量为OAL的禀赋点N,B国边际资本生产力为OBG,拥有资本量为OBL的禀赋点F。A国的生产总量为OAANL,B国的生产总量为OBBFL,全部总产量即是两者加和。按照上一节的逻辑,“一带一路”等公共金融产品供给体系的建立将带动跨境投资继而增加对人民币资本需求,资本流动性及经济开放度将增强,引导资本流向资金洼地,融资成本下降,释放资本项目开放红利,促进经济增长。在本模型中相当于建成完善金融公共产品体系,将有效促成资本隔离墙的瓦解(相当于图中FL资本限制闸的抽离),从而使得资本在输出国A与输入国B之间开始流动。FL其实就是人为造成的经济藩篱,其结果是两国间资本往来的不均衡,金融公共产品体系构建将增强双边资本流动动机,同时完善的信任机制创造了打开资本流动水阀的健康环境。资本流动将持续到A国、B国资本边际生产力相等且为CE,届时A国拥有资本量为OAC,B国拥有资本量为OBC,均衡点为E,即有CL的资本从输出国A流向了资金洼地输入国B。
资本流动的结果是A国的生产总量为OAAEC,B国的生产总量变为OBBEC,全部生产总量变为OAAEBOB,相比之前A国生产量OAANL与B国生产量OBBFL之和,全球总产量增加了三角形EFN部分,这表明通过完善全球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增强资本流动将有利于增加区域或全球产量与福利,也即资本项目开放有利于资金在全球的配置。注意到资本项目开放后A国的国内产量相比下降了,但是A国的总收入却在增加,主要包括国内产量OAAEC与对外投资收益CEKL,相比开放前净增加三角形EKN部分,对于资本输入国B由于使用了CL部分外资,总产量为OBBEC,但CEKL部分作为外资收益支付给A国,所以B国收入净增加为三角形EFK部分。
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高储蓄率、高外汇储备、高资本边际生产力。但国内资本流动性过剩吗?实际情况是内部结构性问题仍然使得很多企业无法获得所需的足额资金用于投资,地区性资本密集程度差异显著。所以,我国目前面临的形势是存在资本输出性储备及动机,同时行业及地区的资金洼地及高额资本边际生产力又有必要获得外部资金的及时补充。我国历经多年改革成长为今天这种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国格与禀赋,不仅不会严重阻碍后期经济的健康发展,反而成为今天放开资本项目、搭建国际金融公共体系、让人民币走向世界的有利契机。金融公共产品体系下的资本双向流动通道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
五、锻造创新性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化解资本项目开放风险
资本项目开放已经到了“最后一公里”节点上,及早构建面向周边区域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体的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不仅为今后拓展人民币的行为空间铺下坚实的基础,而且能有效化解一直以来被资本项目开放怀疑者所顾忌的资本流动性风险。通过麦克杜格尔模型分析,完善金融公共产品体系将有效促成资本隔离墙的瓦解,从而使得资本在输出国与输入国之间开始流动。
全球金融公共产品信任体系的构建,能够促进金融资本流动性的增加,使得开放程度显著增加,资本开放项目的红利释放,能够有利于中国走出经济新常态的局面,促进中国经济的二次腾飞。
摘要:随着全球“扁平化”趋势日益明显,资本项目将步入快速放开的区间,不仅将促成贸易投资的进一步便利化,也是资金洼地对低成本融资的迫切需求。但现有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已然不适应尤其不能满足新兴市场国家对本国资本进一步“开疆拓土”的需求。本文从全球金融公共产品供给视角下研究当前中国资本项目开放问题,提出全球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金融公共产品的“非公共”特性,是当前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缓慢的根本原因。全球金融公共产品体系构建将增强双边资本流动动机,为资本项目开放提供有利条件和开放动力,完善的信任机制也为资本项目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金融公共产品,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周小川.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景和路径[J].金融研究,2012(01):1-19.
[2]章玉贵.全球金融公共产品供给与中国金融资本力锻造[J].国际观察,2015(02).
[3]章玉贵.全球金融公共产品迈入范式转换新时代[J].上海证券报,2015,04
[4]张文佳.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及进程[J].经济问题探索,2013(07):100-105.
【开放型经济全球化】推荐阅读:
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评课稿06-02
开放型经济10-10
开放型经济体系09-23
开放型经济体制10-08
开放型经济发展11-18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06-25
再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06-28
经济转型开放08-02
2011.2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主持词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