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方式:创新能力(共11篇)
考核方式:创新能力 篇1
目前,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但多数院校在学生考核和评价方式方面, 仍然沿用传统教育的方式, 脱离了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本质特征,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检验、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有必要对我国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和改革, 提出新的模式, 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在学校教学活动的诸多环节中, 课程的考核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进一步加强其考核管理, 改革、深入和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 培养有个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多层次实用型人才。这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起有非常直接的促进作用。
一、课程考核是全部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课程考核是教学环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每期的课程考核既可以检查、评定和分析学生学业的成绩, 也可以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 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和调节的作用。
对学生的考核是学校测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教学效果事实上是很难直接去测量的, 而只能通过采用一些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多样、既非常新颖又能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和方法, 让学生解答问题来进行间接的测量。通过课程考核一方面可以检验与评价学生完成学业的数量和质量、学习的能力与水平, 使学生能正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总结经验, 争取未来有新的突破。另外, 课程考核还可以检查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以及落实教学计划, 达到教学预期目标的情况怎样。此外, 对教学管理部门和学校的领导来说, 通过课程考核也可以全面了解教学情况, 衡量教学质量, 把其作为指导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考核不仅是学校教学效果测量的重要工具, 而且还是作为检查教与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并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课程备考开始的整个过程, 对学生来说应是一个使自己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更加深理解、巩固的提高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克服学习障碍、掌握学习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形成创新能力的过程。然而传统的一些考核方法, 仅仅是偏重于考核记忆能力而忽略考核其智能要素, 比如,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果课程考核不注重在培养能力上下工夫, 而只考核书本上的某些条条, 促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 而不去理解问题的实质, 不能灵活在应用所学理论、原则、方法去解决问题, 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
通过对课程考核成绩的正确分析,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分别获得有关教和学的效果的相关信息。比如对原来拟订的教学计划提供改进的依据, 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目标, 促使学生及时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时也促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以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对传统考核方式存在弊端的分析
目前高职学院对学生的考试主要仍以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 考试方法简单, 考试形式单一, 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 考试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 而课程考核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相当于一根无形的“指挥棒”, 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比如考什么?怎么考?在很大的程度上指挥着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课程考试的方式, 关系到课程考核的最终取得什么样的效果。我们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大家都习惯于采取总结性考核, 即在期未一次性进行考核, 作出学生对某门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这种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固然会有一定的优点, 但从课程考核的目标来说, 这种考核方式未必就能真正达到, 而其弊端则是显而易见,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考核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影响
课程考核采取一次性总结性的形式进行, 即终结式的闭卷笔试考试, 而并不是全过程的形成式的口试、笔试 (开卷与闭卷结合) 、操作试等形式。传统的考核模式, 难免会产生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即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板书, 学生记笔记。传统的考核模式也起不到应有的课程考核的鉴定、教学、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2、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严重的影响
传统的考核方式致使为数不少的教师至今仍然是采用死板的灌输式数学方法, 学生只好在课堂上听教师讲, 课后则死记硬背, 只有如此才能对付传统的考试方式, 这就难免会出现“考试背笔记, 考完全忘记”的结果。这种考试方式会把学生的学习局限于机械记忆的境地, 如果不给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 学生也就会误认为自己没有思考的必要。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试题内容重记忆、重复述、重书本不能不说是最直接的原因。
3、传统的考核方式会不同程度地滋生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
比如:有的学生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在考试时投机取巧, 甚至不择手段来提高自己的学业考核成绩;考试中“传”、“帮”、“带”的现象时有发生, 考场上“传”纸条, 成绩好的“帮”成绩差的, 挟“带”与考试内容有关的资料进考场。虽然学校制定了不少的考场纪律和违纪处分条例, 可是违纪作弊人数却仍然是稳中有升。有时一个年级一次考试就有不下几十人次以不同的方式、手段作弊, 这些不良现象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注意。
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
高职学院对学生的考核机制的问题, 是因为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 导致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下的结果。只重视书本教育和死记硬背, 把学生禁锢在校园内, 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没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与张扬;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不能充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脱离了现实, 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多年的教学实践, 迫使我们不能不反思。面对一些不良现象的滋生, 为了更有效地检验、培养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考核机制迫切需要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对此我们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并具体着手解决:
1、将考核的方式由传统的“终结式”改为“过程式”
高职院校考核方法的改革, 应当以培养目标为依据, 以能力考核为中心, 考核方法力求全面、真实。对于专业课和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应当以完成课业为主要考核评价形式, 同时可以辅之以其他考核形式, 将考核的方式由传统的“终结式”改为“过程式”。
“终结式”的考核方式有其简单方便, 操作易行的优点, 但也不可否认其存在较大的不足甚至缺陷。“终结”与“过程”的关系本身应该是辩证统一的, 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过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终结”, “过程”决定“终结”, 科学的“终结”反映“过程”的有效与否。平时的测验, 实习实训和各种作业与“终结考核”是绝不能互相取代的, 二者应该说是同等重要的。对学生来说应该把测验、实习实训和各种作业都看成是考核。应该懂得作业既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需要, 同时又是阶段检验的一种手段。对教师来说, 应把考核看成是作业, 把终结考核与作业同等对待。总的来说, 平时的测验, 实习实训和各种作业与终结考核实际上都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合适学生的综合检验。这样就达到教与学两方面都把“过程”与“终结”有机地结合的目的。也只有充分发挥平时测验, 实习实训和各种作业的作用, 才能有效地发挥课程考核应有的作用。
2、将考核内容由传统的“重记忆”改为“重思考”
在课程的考核内容上进行的改革。将考核内容由传统的“重记忆”改为“重思考”。教师对学生学业的测验内容应当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 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因此, 考核内容必须得从传统的“重记忆”向“重思考”、“重创新”方向进行转化和改革, 这样才可能将学生的学习从机械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 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只由感官学习 (听与看) , 而是能更好地运用自己头脑进行思考学习, 以探求“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样”?来让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3、将试题形式由传统的“求同性”改为“求异性”
在考试的试题形式上进行的改革。将试题形式由传统的“求同性”改为“求异性”。这就是要求教师考学生的试题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 现在不少院校规定, 教师在交期未考核试题时, 同时要求交标准答案, 既然是交的标准答案, 也就难免会在所命试题中出现较多求同的题型, 这样便会束缚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但求异思想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不要模仿、不要抄袭, 不与人雷同, 努力作出创新的见解, 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师不论是在平时教学还是在考核命题中均应认真把握。所以, 在考核命题时应把握试题内容既能检查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又能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原理、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将考核命题、阅卷传统的“一贯式”改为“交换式”
在考试命题与阅卷方式上进行的改革。将考核命题、阅卷传统的“一贯式”改为“交换式”。笔试的试题编制得好, 就不仅能真正地检查与考核出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还能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以正确的教学理念命题, 必然导向学生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还能重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否则, 就会有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象出现, 所以说命题是考核的关键。以往大多数时间学校课程的考核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来命题, 而不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什么, 就考什么, 想怎么考, 就怎么考, 太大的随意性。其结果将是只重知识, 不重能力;只重理论, 不重应用。阅巻也是由任课教师自己进行, 人情难免流露于考核分数之中, 难以保证考核质量, 更不可能达到考核的目的。改革命题的方式, 尽可能实行“考、教、评分离”的原则, 做到主讲教师不命题、不阅巻, 最为迫切地是尽可能地完善各学科的题库, 使考核真正成为检验教与学质量的独立环节, 从而也真正地达到课程考核的目的。另外我觉得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考核时不妨注意运用“因人施考”的测试方法, 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也就是说不能只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 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人施教、因人施考。不同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能力”,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 另外选择一至二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进行发展, 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这对学生的未来是非常有好处的。
5、在课程考核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
课程考核的方式较多, 按照一般情况来划分类型, 主要有平时作业考核、平时课程学习表现考核、阶段性成绩测验考核、专门设计的课程大作业考核、实践性作业考核等。
平时作业考核是指定部分平时作业为记分作业, 根据学生完成记分作业的数量与质量, 评定其成绩。平时课程学习表现考核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出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 评定其成绩;阶段性成绩测验考核是在课题或单元教学结束后命题测验学生的学习状况, 根据学生答题质量, 评定其成绩。阶段性成绩测验的方法很多, 有笔试、口试、实战演练、项目制作等等, 这须根据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来最后确定;阶段性成绩测验的次数不宜过多, 应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来进行;专门设计的课程大作业考核是根据课程需要为形成性考核专门设计综合性作业, 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评定其成绩。其作业形式可多种多样, 侧重于对学生应用、分析、综合、实践能力的测试;实践性作业考核是根据课程实践性教学需要, 为形成性考核专门规定的实践性作业, 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评定其成绩。实践性作业主要有实验报告、实训报告、实习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等形式。有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及相关的章节内容均必须进行实践性作业考核。这样对学生进行的是全面性的考核, 我们的考核目的才能达到。
总体说来,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我们现在主要实行的是两大部分的组合即分别由平时考查与课终考试相结合, 两者的比例一般都是5/5开、4/6开、3/7开。假如无视平时成绩的重要性, 而只在期未仅凭一次考核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就会出现“一锤定音”的现象。个别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 由于偶然的因素没考好, 结果成了“一锤砸锅”;相反, 个别平时学习不够好的学生, 却因“走捷径”或某种巧合, 取得了“较高的分数”, 出现考试成绩失真。平时成绩的考核不能只注意理论、知识的掌握, 还应把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那种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会大大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课终考试可以采用开卷、闭卷、口试、笔试、实践性考试和开闭卷结合、口试和笔试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力求做到全面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程度和形成能力的水平。具体采取哪种方式、方法, 应依据教学目的、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考试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并不意味着考试次数越多越好。考试过于频繁, 甚至太多、太滥, 就会使学生精神过于紧张, 从而加重学习负担, 其效果也只能适得其反, 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最终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将是非常困难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改革课程考核机制的过程中, 要注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 走出校园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去,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带着一种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去完成学习任务;学校的考试则是以考促教, 以考促学, 以考促用, 以考促发展。作为现代的职教工作者, 我们既要培养“学以致用”型的高技术人才, 也要注重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对高职教育的考核方法进行有效的改革, 就能够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适应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各种新教学法的不断研究和推广, 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考核评价方法必然替代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 在教学中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摘要: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学业的考核方式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该文将对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一些解决已存在问题的方法等, 以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学校考试与命题管理运作全书.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
[2]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马东旭, 侯坤.改革考试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4)
[4]叶小平, 王章忠.试论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考试质量评价.呼伦贝尔学院报.2004, (6)
考核方式:创新能力 篇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从多方面着力。当前,应创新和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的导向。在考核过程中,从注重过程规范向注重结果运用转变。政绩考核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判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使用、管理、监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供重要依据。以往的政绩考核比较注重过程规范,如各责任单位自查申报、综合评定、确定档次、公布结果等。但若不能把考核结果与奖罚、升降结合起来,再规范的考核过程也只能是“雷声大、雨点小”,起不到引导、监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用。因此,应加强政绩考核结果运用的力度和广度,把政绩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升降选调的重要依据,对善于领导科学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优秀领导干部加以提拔重用,对不干实事、搞形式主义的领导干部进行批评教育直至作出组织调整;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依据,对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的领导干部安排必要的培训学习、轮岗锻炼,提高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作为推动领导绩效改进的重要依据,让那些在考核中存在不足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对照考核结果进行深刻自我剖析,努力改
进绩效。
在考核指标上,从注重经济增长向注重综合发展转变。考核指标作为政绩考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绩考核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为了遏止以过度耗费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现象的发生,政绩考核指标应及时从注重经济增长向注重综合发展转变。一是完善综合性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应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政治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方面,针对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设计指标和参数;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方面,以改进领导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等为重点设计指标和参数。二是完善综合性的政绩考核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考察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既注重从定量考核中作出定性分析,又注重从定性考核中进行量化分析。三是完善综合性的政绩成本考核分析。不仅看取得的政绩,而且看取得政绩的人财物投入,特别是将资源环境、民生民意纳入政绩成本分析中,通过政绩成本看政绩质量。
在考核方式上,从以内部考核为主向多方参与考核转变。政绩考核方式直接关系能否客观公正地进行政绩考核。为此,一方面应努力排除在政绩考核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方
面干扰,特别是避免内部考核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应根据政绩考核涉及面广、业务性和专业性都较强的实际情况,在做好组织部门内部考核工作的同时,向多方参与考核转变。一是专家考核。组织有关专家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宏观调控和科学发展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考核。二是社会考核。把考核权交给人民群众,将经过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和检验的政绩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使领导干部把对上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切实做到执政为民。三是中介考核。把那些工作量大、专业性强且不涉及机密的考核,委托给具有较高信誉度的社会中介机构来完成。
在考核保障上,从以政府保障为主向以制度保障为主转变。为确保政绩考核的客观公正,有效防止政绩考核数据失真、事件失实等,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一是加快政绩考核的法制化进程。从法律上确立政绩考核的地位和权威,使政绩考核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二是建立专门的政绩考核执法检查机构。政绩考核的执法检查机构专司检查职责,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对于夸大成绩、虚报数字的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给予纪律、行政处理。三是建立健全政绩考核的相关具体制度,如政绩考核告知制度、领导干部个人公开述职制度、政绩公示制度、政绩公议及民主测评制度、政绩考核结果反馈制度、政绩考核申诉制度等。
高职实训教学考核方式的创新研究 篇3
关键词: 高职实训 考核方式 创新研究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高职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实训教育环节的成败得失,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环节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其实训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合理与否。因此,我们探讨了目的性、针对性强的实训考核新方式。
一、实训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创新的重要性
改革现行的考核方式,构建多样化的、重视课程差异、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激励型考核方式势在必行。对于培养学生实训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职院校来讲,改革传统的实训教学环节考核方式,通过实训教学环节考核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改革实训教学环节考核方式是落实高职教育目标的需要,实训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传统的实训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只注重学生对“三基”的运用,而忽视了创新精神和实训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训教学环节考核指标,对所设置的各种实训教学环节要达到什么样的基本目标没有清醒的认识,实训教学环节考核走过场,没有一个明确的实训教学环节考核大纲和实训手册。实训教学环节的考核只注重结果,没有过程考核,只有一次期末考核。
改革实训教学环节考核方式是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传统的实训教学环节考核往往采取平时成绩和闭卷考试相结合、实验考核、开卷考试、项目设计等方式,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由于一些任课教师缺乏社会实训经验,不能很好地掌握职业关键能力,致使实训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部分院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实训教学环节的考核内容只是验证理论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训能力的考核标准。实训教学环节的考核没有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岗位标准相结合,任课教师的主观印象占有较大的比重。
改革实训教学环节考核方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适当的考核方式能使学生明确奋斗方向,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传统的实训教学环节考核走过场,没有与社会用人结合实行定单培养,致使学生平时不学习,在实训教学环节中从事其他活动,期末搞突击或投机取巧。学习缺乏主动性,得过且过,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不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考核方法单一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实训教学环节中实习单位、实习学生不参与考核或实习单位的考核只是形式,校内任课教师成为唯一的考核主体,往往导致考核具有片面性,学生意见很大。
必须改革实训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实行多样化的实训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高职的实训教学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训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二、实训教学环节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渠道不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近年来高职院校的逐年扩招,致使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常规的理论基础课的考核和实训教学环节的考核都面临尴尬的处境,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和高职院校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促使高职院校必须解决以往实训教学环节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的改革必须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核心,即以国家劳动保障部下属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开发司实施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核心,以岗位工作任务完成过程和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重视某一岗位、某一特定的职业能力或从业能力的考核。
实训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要多样化,分为以下几部分:考证。高职教育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考证体系。对于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的职业技能课程必须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接轨,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以证代考;对培养学生基本实训能力与操作技能的实训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应用等课程,可由学校根据岗位从业能力标准制定考核办法进行考核,颁发校内资格证书。阶段性达标。我院计算机类专业的上机课程已经实施了阶段性达标制度和无纸化考试,取消补考和重修制度,学院在每学期开学初公布阶段性达标时间和上机考核科目,不及格或对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以提出申请,以自己考过的最高成绩计入。口试。目前,学生在应聘和实际工作中都需要具有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交往和沟通能力,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口语理论与实训、导游服务管理的导游口语训练、市场营销的商务谈判和全院的公共外语考试(一部分)都采用口试,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现场小组测试。为了强化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把一些岗位性比较强的实训考核尽量放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强调考核内容的真实性、情境性,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或模拟环境中进行现场操作。除了以上几种考核方式外,还可以使用案例分析、无纸化、现场实际操作、小论文、小设计等多种考核方式。实训教学环节的考核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注意多种考核方式的综合运用,重视“四种”能力、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考核。
考核并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一种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目的,那么手段是可以多种多样的。高职院校应积极改革实训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强化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实训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要多样化,要加大平时实训考核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卢宏业,王茹春,尚尔辉等.高职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5):69-73.
考核方式:创新能力 篇4
近年, 教育部在关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为职业教育指出了考核模式的改革方向。我们认为首先改革考核模式, 进而以考导学, 以考促教, 是突破当前职教改革困境的一个合适切入点。如何体现能力本位的职教理念, 寻找与岗位任职要求一致的评价方式, 科学制订考核标准就成为必须首先解决的课题。为此, 我们就皮肤病学的考核进行了改革尝试, 参考岗位任职要求制订新的考评标准, 采用具有多项目评价功能的“仿真病例考核”方式, 并将新考核成绩与传统考核成绩进行比较, 分析发现新方式更能体现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要求, 从学生自我评价和实习医院评价的结果来看, 也与新考核评价基本一致, 而与传统评价结果有较大反差。本课程同类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 基于交流学习和提高的期望,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实施方法
⑴与实习医院皮肤科专家磋商, 就岗位能力要求达成一致认识, 归纳出若干指标, 然后结合学校教学内容, 将岗位标准与学校考核方式有机整合, 突出能力本位的理念。
⑵按照疾病诊治护理的程式, 确定“仿真病例考核”的五项评价指标: (1) 护理诊断评估; (2) 观察皮疹; (3) 描述程序; (4) 护理措施; (5) 外用制剂使用。
⑶以2005级英语护理专业的64人为实验对象, 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传统理论考核和仿真病例考核, 并将两组成绩对比研究。
⑷考核场地在一个多媒体大课室进行, 采用单人单桌, 每场时间45分钟, 要求独立答卷。
⑸第一场传统理论考核, 采用百分制评分, 以作对照;休息30分钟后进行第二场考核, 为避免学生轻视第二场考核, 影响实验的可比性, 预先告知学生两次考核中最高分之一作为最终学科成绩。
⑹仿真病例考核采用多媒体高清放映仪投放“急性湿疹”典型皮疹的图片, 但不注明病名, 需要学生作出疾病诊断, 同时以录音形式播放患者就诊的主诉, 重复三遍, 考卷上附以简单必要的临床资料, 要求学生综合各种信息后回答问题, 书面作答。
⑺仿真病例考核五项指标独立评分, 均采用百分制, 然后按各项权重综合成新考核成绩。
⑻考后进行学生访谈, 毕业前对照医院实习鉴定, 讨论仿真病例考核的评价功能。
2、五项指标的要求及权重
五项评价指标主要参考医院皮肤科临床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来设置, 突出能力本位理念, 同时又综合理论、知识、技能、人文素质等因素, 评价功能全面但分别又具有不同考查重点: (1) 护理诊断评估, 权重系数为0.15, 在提供图片及临床资料的条件下, 要求疾病诊断正确, 护理诊断能抓住焦点, 临床资料引用合理, 诊断依据充分, 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掌握程度及临床护理工作共通性能力; (2) 皮疹观察, 权重系数0.3, 属于皮肤科专业技能的考查, 这也是所有医护人员都应具备的临床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皮疹的基础上, 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仿真病例的分析, 能够全面详实地描述疾病临床表现, 准确区分图片所包含的若干种基本皮疹, 大小、数目、形状、颜色、边界、表面等描述项无遗漏[1]; (3) 描述程序, 实际是第2项的从属指标, 权重为0.15,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因为杂乱的描述无法提示诊断, 甚至影响治疗方案的确定[2], 所以这也是岗位能力之一, 要求描述专业术语使用准确, 叙述程序条理规范, 尤其需注意皮疹的起病与结局、主要与次要、原发与继发、分布与排列、局部与全身等时间与空间秩序; (4) 护理措施, 权重系数0.2, 要求针对病例的实际情况提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而不是教科书上的常规化措施, 要避免与医生医嘱的同类化, 要求护理措施的提出, 具有人文关怀精神并体现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5) 外用制剂使用, 权重系数0.2, 要求针对当前病例选用恰当的剂型, 叙述该剂型的组成、作用特点及适应证, 并能进行正确的换药操作和处置, 也属于技能考核范畴。
3、成绩统计与分析
3.1
成绩统计
3.2 成绩分析
3.2.1 传统考核成绩
用EXCEL2003软件AVERAGE统计, 64人平均分82.47, 以STDEVP统计标准差为4.18;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为19分, A级6人 (9.38%) ;B、C两级共58人, 占总人数的90.63%, D、E两级人数均为0, 呈偏正态分布, 区分度不高。
3.2.2 仿真病例考核成绩
统计方法同上, 平均分74.44, 标准差8.92, 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37分, 具有很高的区别度;从各段分布人数看, C级占总人数的43.75%, 成绩以C级为中心, 上下各段以次减少, 并且出现了E级不合格现象, 呈正态分布;五项指标中的 (1) (4) 两项得分较高, 无E级成绩, (2) (3) (5) 三项皆出现E级成绩。
3.2.3 两种考核成绩的比较
传统考核比仿真病例考核的平均分高8.03分, 两组考核成绩有显著差异性, P<0.01, 最低分对比则高达16.5, 最高分反而低1.5分;两种考核结果的B级交集有7个学生, 而A级交集只有一个学生, 说明不同考核标准和方式, 结果有很大差异。
4、讨论
4.1 传统考核结果的影响因素及缺陷
传统考核方式考查的内容及形式都比较单一, 实际就是书本理论知识的考核, 都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临时机械记忆, 并没有反映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结果全部C级以上, 这主要是与学生考前突击复习准备充分有关, 平均分高达82.47, 与其他班级传统考核的平均分基本持平, 同样呈偏正态分布, 说明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仅为19分, 良好与中等占全班人数的90.63%, 成绩分布比较集中, 标准差为4.18, 说明传统方式存在区分度不高的先天缺陷;评价项目单一, 且评价标准来源于学校的“自教自考、自定标准”, 脱离于社会实践, 实质是知识本位、学科本位传统教学理念的延续, 成绩好坏具有较大偶然性, 优良成绩往往只是死记硬背的反映, 无法体现能力本位的职教理念。
4.2 仿真病例考核的功能及优点
从各分数段分布人数来看, C段占43.75%, 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为37分, 成绩以C级为中心, 上下各段以次减少, 并且出现了不合格现象, 基本符合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 也与人群中的智力分布规律相符, 平均分74.44, 标准差8.92, 具有很高的区别度。有关研究认为, 在切实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 将平均分控制在75分左右是理想的考试结果[3], 说明本次考核结果客观真实, 具有显著的区分功能。五项指标中的 (1) (4) 两项普遍得分较高, 没有E级不合格现象, 原因是此两项指标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和人文素质, 不同疾病的护理措施也有一定的共性, 所以比较容易回答而不至于完全失分, 而 (2) (3) (5) 项指标则具有鲜明的专科特点, 考查的重心在于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完全避免了靠死记硬背或套用书本处置模式的可能, 出现E级成绩是正常现象。仿真考核五项评价指标规避了单一指标导致高分或低分的偶然性, 全面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 更重要的是它充分体现了能力本位的职教理念。
4.3 学生自我评价及实习医院评价
考后对学生进行访谈, 大部分学生认为传统考核方式“没拉开距离, 成绩不真实”;但是与之相反, 平时不甚用功的少数学生则因为轻易拿到较高的分数而认为“不错”;另有少数则认为“无所谓好坏”。说明传统考核结果与学生自我评价并不完全一致。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新考核方式“客观公平, 成绩真实”, 平时用功且善于学习的学生认为自己“发挥了真正的水平”, 成绩偏低尤其是两位不及格的学生则认为“虽然不及格, 但是心服口服, 知道以后该怎么学了”。很显然, 新考核结果与学生自我评价是一致的。
毕业前, 实习医院实习鉴定综合评价前三名的优秀实习生, 全部在仿真考核的A级名单中, 而传统考核评价A级的6名学生里只有一个被鉴定评价为优秀, 说明具有多项评价指标的仿真考核方式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具有最接近事实的评价信度。虽然医院评价代表了各科实习的综合评价, 而新方式仅是针对皮肤科工作岗位的考核, 但是却符合职业迁移性的现代职教要求, 也就是综合职业能力较强的学生, 无论在哪个科室都显示出自己的能力优势。
注:两组考核成绩有显著差异性, *P<0.01
5、结论
仿真病例考核方式模拟了临床皮肤科诊治疾病的一般程式, 突显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应变能力。它不同于传统知识本位的考评价值观, 传统考核依据的是课堂教学内容, 而新方式依据的是岗位任职要求,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评价尺度。五项评价指标不是来自书本, 而是来源于临床的实践要求, 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和专业实用性。结果与医院评价一致, 说明本次研究中将岗位任职标准转化为教学考核目标是成功可行的, 不但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避免为考试而学习的现象, 具有很强的评价和导向功能, 甚至对于调整学校教学内容和全面改革学校考核方式也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当然, 皮肤病学仿真病例考核方式也不是尽善尽美, 仍然存在某种程度的局限, 比如, 新考核模式的扩展严重受制于现行教材内容, 基础理论知识在新考核中的比重偏低等, 另外, 在本次研究中,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医院评价还没有纳入我们的考核体系, 而仅在考核之后将其视为印证新考核方式是否科学客观的参考因素, 这些不足都需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蔡洵良.皮肤科教学中强化观察描述技能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中等医学教育.1999, 25 (4) :57~59.
[2]张安江, 于建斌.全面有序地描述皮肤病的临床表现[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 23 (1) :59.
考核方式:创新能力 篇5
关键词:提高积极性;改善课堂;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68-02
一、教学方式创新以提高学生积极性
1.情景教学,改善课堂。情景教学是教师改善课堂、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置贴合实际生活的情景来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较高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设置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相吻合的情景模式,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发挥所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思考的意识,鼓励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动教学,反对枯燥。最能激发人类学习动力的是兴趣,这是无数教育心理学家都曾指出的观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当注意要生动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反对枯燥的强迫式教学。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养成多动脑,多思考,多动手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因此各学校及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除了要严谨的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充分考虑教学的生动性,不拘泥于枯燥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享受到知识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能够把“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3.营造氛围,提高热情。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才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实际上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所以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引导,而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提高了主体的学习热情,则教学的目的才能轻松的达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方式只会破坏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才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正确方法。通过营造学习氛围,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避免生疏的师生关系,使老师对学生的性格更为了解,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课堂教学才能更加和谐,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挖掘和培养。
二、考核方式创新以提高学生积极性
1.创新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积极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因此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目前我国的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的考核方式还无法满足这一人才培养目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现行的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上,都只注重单纯的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略了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也势必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生硬学习,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很不利。而且由于传统考核方式对实践能力考察不足,还容易造成老师教学上的懈怠,老师教学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知识,而仅仅是为了考试的分数,所以在学校中常会出现一些考前划重点的现象,殊不知很多学科不只是单单几道题的重点可以概述的,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乃至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是高考中成绩相对落后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这些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很可能造成学生及格率较低的局面,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创新考核方式就显得势在必行。
2.采取过程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积极性。目前传统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考核方式往往是“一考定期末”的形式,然后再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往往是一个不断重建,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学习者根据自身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新的思考、新的判断,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同的学习者因为所拥有的知识背景的不同对新问题,新知识的认识和判断也截然不同,如果采取这样“一考定期末”的考试形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极为不利。采取过程考核方式则可以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定,反馈,对于预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及时激励学生有很大的益处,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除此之外采取过程考核还具有以下的优势:过程考核可以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培养其职业的实践能力很有帮助。以往传统考核方式中,学生对理论课的重视远远高于对实验及实践课程的重视,通过过程考核可以极大的改善这样的情况。通过过程考核还可以使学生重视自己的学习,学生能够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根据自身情况强化自己的学习成效。过程考核的教师也可以据此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教学与时俱进。可以说过程考核方式是对传统考核方式的极大改进,通过过程考核可以加大对实践内容的考核,过程考核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老师及时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就需要教师能够很好的将课本上的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发挥过程考核的优势,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过程考核的成效与讨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对考核方式改革的试点班和普通班的教学结果今次对比,过程考核试点班学生,在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班级及格率方面的数据显示,从原有的10%提高到了现如今的20%,很大程度下扭转了在传统的考核模式下的不及格率高的问题,实现了高职院校培养实践能力的高科技人才的目标。下面以实际例子进行说明:在进行过程考核改革试点的班级的“多媒体设计”课程中,学校将该科目的实践课的学时调高,占该科总课时的48%左右,在期末的考核方式上,期末考试卷纸成绩所占比重下滑至40%,其余上课提问及上级作业所占比例为20%,平时做媒体作品所占比例调整至40%,并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向学生说明本科目的教学特点和最终的考核方式的改革,然后对学生提出了关于本科可能的实际操作方面的要求,具体强调内容如下:平时的多媒体作品必须由本人原创完成,但可以参考其他成品,决不可大面积雷同;由于此科目的特点,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将会贯穿整个课程,为了方便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要求学生在平时应当对多媒体的素材进行有意识的收集。在过程改革实施以后,该科目学生大部分都认为与从前的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相比,更加切实的掌握了该科目的设计技巧,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有不少课程需要进行试验和实践操作的内容较多,这样的课程可以采取过程考核成绩与试验实践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三者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或者仅仅是过程考核成绩和实验实践成绩二者合一来进行考核,这样的创新式的考核方式,不但可以促进教师对其教学内容的调整,也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有极大的促进意义。学校的培养模式也从原来的单纯注重理论考试变为对理论和实际同等重视,如此一来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考察,还可以很好的完成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教育计划。这样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所在,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叶澜,陈玉琨,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戴恩湘.关于高职高专教学质量问题的几点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06,(12).
[3]刘静丽.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实践与探索,2011,(6).
考核方式:创新能力 篇6
关键词: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创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为有效发挥德育课这个主渠道作用, 我们必须推进德育课课程教学改革, 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性。德育课教学改革是多方面的, 其中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对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创新做以下探析与思考。
一、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现状分析
1. 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片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
现有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主要是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德育课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而评价学生德育课的学习效果。书面考试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重要手段, 学生学习结果通过卷面成绩反映出来。这对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督促学生学习理论知识, 提高文化水平将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德育课教学除了知识目标外, 还有能力和品格目标。这种评价方式只能评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情况, 无法检验学生的能力形成和思想道德教育成效。学生有可能单纯为考试而学习, 只求卷面成绩, 考前背笔记, 而考后全忘记。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 (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情况、作业情况、课堂主动参与情况等) 、行为表现、道德情感的培养及道德实践情况无法在卷面上体现出来。所以这种单一的卷面考试评价方式, 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结果。
2. 重理论知识的考核, 轻品格形成的评价, 弱化了德育课的教育功能。
德育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 不仅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这就是德育课与其他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区别所在。然而现有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中, 多是简单地套用其他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卷面考试方式来检测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只能了解学生对德育课程知识的掌握与否, 但它不能评判出学生是否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升华为情感观念, 是否转化为良好的品格。这种只重知识的考核, 轻视品格形成的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导向上, 只会重视卷面成绩, 不会在乎自己的行为表现和思想改造, 弱化了德育课应有的教育功能。
3. 只注重结果的考核, 轻视教学过程的
考查, 容易让学生在品格形成过程中所养成的不好习惯得以继续发展, 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德育课要着眼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德育课的考核评价不应只在于结果, 也应在于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都要掌握和了解学生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动态、行为特征。目前中职校德育课所采用的考核评价方式是终结性考试, 其结果只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测定, 并非对其思想道德素质等更深内容的评定, 考试分数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相差甚远。这种传统的考核模式不仅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反而还会给学生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即为通过考试而学习, 不是为内在素质的提高而学习;为拿分数而学习, 不是为形成良好的品格而学习。至于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不良习惯, 也将无法得到纠正。
二、创新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现有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存在上述不足, 因此我们必须对其创新。创新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应把握以下三个基本点:一是要有利于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品格形成状况;二是要有利于引导学生平时端正学习态度, 自觉加强自身修养;三是要有利于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升华为道德情感, 并转化为道德实践行为。为此创新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应坚持以下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坚持科学性原则就是要求我们所构建的德育课考核评价体系必须科学合理, 它能全面、客观、公正、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即我们所构建的考核评价体系既有用于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卷面考试, 也有用于考评学生能力和品格形成情况的材料分析、心理测验等方式;既有结果性考核, 又有过程性考核。只有采用多角度、多方位的考核评价方式, 才有利于纠正单一考评产生的主观性、片面性, 使考评结论更为公正、合理, 才能推动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2. 导向性原则。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 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 具有导向性功能。教师考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 教师怎么考, 学生就怎么学。我们现在所要构建的考核评价体系尽管不仅仅只是卷面考试这种形式, 但也要很好地运用这种导向功能。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掌握理论知识, 遵守行为规范, 提高品格修养上来。
3. 知行统一原则。
德育课教学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自觉提高道德修养, 将正确的理论内化为心灵道德品质, 外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我们要构建的德育课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大平时学习过程考核和道德实践考查的比重, 建立理论知识考查、平时考评、道德实践考评三位一体的考核模式。理论知识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观点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程度;平时学习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 包括出勤、课堂表现等情况;道德实践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这种对学生“知”和“行”的评价, 能促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三、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创新的思路
根据以上原则, 我们对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方式创新提出以下思路。
1. 扩充考核内容。
长期以来中职校德育课考核评价的内容仅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考试, 用卷面的成绩来评价学生对该门知识的学习效果。通过考试, 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从而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这是必要的。但由于德育课更重要的目标是塑造学生优良的品格。而知识的掌握不等于优良品格的形成。良好的品格形成过程是学生主动、愉快地接受知识, 再把知识升华为情感、观念、行为的过程。因此我们对学生学习德育课的考核不应只是理论知识的考核, 还要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表现、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进行考核。
鉴于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功底差的状况, 我们对学生的知识考核要降低要求。考试内容要以学生为本, 主要检测基础知识掌握水平, 适当检测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并尽量实行开卷考试, 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
平时学习过程表现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出勤、课堂纪律、上课主动参与情况、笔记情况、作业情况等。这些内容的考核能督促学生平时端正学习态度、遵守课堂纪律, 从而能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道德情感和道德实践的考核可通过学生写学习心得、参加公益活动情况进行考评, 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感, 并把这种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2. 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
我们在对学生德育课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时, 不仅要有期末考试这样的结果性考核, 也要安排平时各种形式的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评价由课堂提问、单元检测、阶段考试等形式组成, 考核内容从知识考试扩展到出勤、表现等考核。通过过程考核这种外在压力, 把理论知识内化为道德素质, 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结果性考核包括开卷、闭卷、口试、小论文等形式的考核, 通过不同题型和不同方式的综合测评, 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各有千秋, 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从整体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全面综合的评价。
3. 实行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
对一些要求熟记的理论知识, 可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采取闭卷考试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对一些要求学生应用理论观点进行分析, 从而考查学生是否把理论观点升华为道德情感的问题可采取开卷的形式。开卷形式有卷面分析题考试、写心得体会、撰写小论文等形式, 开卷考试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培养。笔试有卷面考试、写心得体会、写小论文等形式。笔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功底。口试有提问、答辩等形式。口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提高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 有利于知识升华为道德情感。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 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引导学生既学知识, 又能自觉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4. 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方法。
传统的德育课考核评价方法是由教师考评学生, 这种评价方法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不可忽视。因此, 我们要求考评的主体也应扩展, 把学生本人和同学都作为评价主体。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表现、德育实践活动这些内容的考核, 主要由学生进行考评。因为学生之间朝夕相处, 各个同学的表现情况比较了解, 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的同学。学生对自己也有一定的认知, 有能力反省自己并做出客观评价。在考核评价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 适时调整各主体评价的权重。
总之, 在考核评价中, 既要体现教师在教学和考评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 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能够自觉参加道德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刘红英.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考评的原则[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 (4)
考核方式:创新能力 篇7
1 饲料企业实验室检测能力考核的方式
1.1 同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比对
一个制备好的检测样品平均分成两份, 一份留样自测, 另一份送检至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等双方检测结果出来后, 参考GB/T 18823-2002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判定。假如双方检测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证明该实验室这项检测指标检测能力考核合格;假如双方检测结果不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则该实验室这项检测指标检测能力考核不合格。
1.2 利用购买的新的标准物质或者高纯化学试剂进行检验验证
购买的新标准物质或高纯化学试剂, 且知道其要检测指标的具体含量, 将购买的标准物质或高纯化学试剂当做检测样品检测, 计算出结果与实际含量进行对比, 参考GB/T 18823-2002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判定。假如双方检测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证明该实验室这项检测指标检测能力考核合格;假如双方检测结果不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则该实验室这项检测指标检测能力考核不合格。
1.3 在实验室内部进行不同人员、不同仪器的检验对比
实验室人员两人以上 (含两人) , 将一份混合均匀的样品, 同时分两份或两份以上给不同的实验人员采用不同的检测仪器检测, 所检测出的结果进行对比, 参考GB/T 18823-2002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判定。假如双方检测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证明该实验室这项检测指标检测能力考核合格;假如双方检测结果不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则该实验室这项检测指标检测能力考核不合格。
1.4 对曾经检验过的留存样品进行再检测
将之前检测过的样品且保存完好未发生变化, 重新按照之前的检测方法检测, 所检测出结果和之前的检测结果对比, 参考GB/T 18823-2002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判定。假如双方检测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证明该实验室这项检测指标检测能力考核合格;假如双方检测结果不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则该实验室这项检测指标检测能力考核不合格。
1.5利用检验质量控制图等数理统计手段识别异常数据
采集同一种样品同一个检测指标多次检测结果绘制检测质量控制图, 将新检测的数据代入检测质量控制图中分析是否是异常数据。
2饲料企业实验室检测能力不同考核方式的优缺点
2.1同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比对。
2.1.1优点。直接与有法定资质的实验室对比, 更能找出差距及自身的不足。
2.1.2 缺点。一些样品检测指标随时间会发生变化的不能用这种方式, 如维生素A、挥发性盐基氮等;对比周期长;需要检测费用 (检测费、邮寄费等) 。
2.2 利用购买的新的标准物质或者高纯化学试剂进行检验验证。
2.2.1 优点。方便操作。
2.2.2 缺点。有些检测指标是没有标准物质或高纯化学试剂的;采购新的标准物质或者高纯化学试剂要求高, 要确保其采购的标准物质或高纯化学试剂符合质量要求。
2.3 在实验室内部进行不同人员、不同仪器的检验对比。
2.3.1 优点。便于操作, 成本低。
2.3.2 缺点。对人员素质要求高, 偶然误差影响大;对实验室自身要求也高, 必须配置2 个人员以上且都会检测同一指标。
2.4 对曾经检验过的留存样品进行再检测。
2.4.1 优点。便于操作, 成本低, 可实施性强;
2.4.2 缺点。必须确保留存样品检测指标存放期间不会发生变化;系统误差影响大。
2.5 利用检验质量控制图等数理统计手段识别异常数据。
2.5.1 优点。科学、可靠。
2.5.2 缺点。数理统计专业知识要求高, 工作量大, 难度较大。
3 对于饲料企业实验室检测能力考核的建议
3.1 对于常规检测指标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等可以采用在实验室内部进行不同人员的检验对比的考核方式考核。
3.2 对于很稳定的样品及检测指标钙、磷、铁、铜、锌、锰、铅、镉等可以采用对曾经检验过的留存样品进行再检测的考核方式考核。
3.3 对于检测方法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指标铬、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可以采用在实验室内部进行不同仪器的检验对比考核方式考核。
3.4 对于一些复杂的, 要求高的检测指标维生素A、维生素E, 乳糖、蛋白溶解度等可以采用同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比对考核方式考核。
考核方式:创新能力 篇8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1.课堂教学满堂灌。
通常情况下,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学时设置一般在32~48课时, 在有限的课时中, 教师需要把与市场调查相关的调查和预测的原理、原则、方法和步骤等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 然后并辅以必要的作业练习, 导致整个课堂教学几乎很少有实践演练的部分, 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理论轻实践, 使学生无法有效解决市场调查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目前,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主, 而学生被动接受的阶段, 虽然内有部分调查案例, 但也只是为了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更好的理解。而且, 一些案例在选择上不考虑时代性, 无法与现代社会经济和管理现象的日益复杂、市场情况的瞬息万变接轨。
3.考核方式忽视综合能力。
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调查方案设计能力、调查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力、调查报告撰写能力以及创造性运用资料能力。而现有课程考核中, 主要借助于课堂考试和平时出勤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考试的内容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方法的掌握情况, 忽视了对学生前述几种能力的综合考察。
4.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市场调查各个环节的技巧, 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 通常让6~8名学生组成一个调查小组, 结合专业特点或者社会热点开展相关调查。但是一些学生懒惰情绪严重, 缺少自信心, 把很多问题交由组长完成, 特别是调查分析中遇到的统计学和SPSS软件的使用时, 而自己缺乏参与, 得不到锻炼。
由此看来,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必须进行改革。
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1.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从实践上来说就是一个完整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活动过程, 按照市场调查与预测活动的过程特点,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 设置三大模块内容: (1) 市场调研模块, 包括调研准备 (市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和问卷方案设计等) ;实地调研 (各种调研方法的运用、调研技巧等) ; (2) 资料处理模块, 包括数据资料的整理、筛选、描述统计分析、抽样推断以及SPSS软件的应用; (3) 调研结论模块, 包括对资料处理阶段的结果进行分析, 撰写调研报告以及运用常用的预测方法进行市场预测等。
2.选择调研项目贯穿课程教学始终。
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 要求每组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社会热点问题, 也可以联系校外企业, 门店选择一个具体的调研项目, 使用这个调研项目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终, 从调查问题的确定、调查方案及问卷的设计、实地调研到数据资料的整理、调研报告的撰写, 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并从中真正感受一个实际调查项目如何完成,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一方面, 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 可以拓展新知识、开阔视野。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选择个别章节作为学生自讲的内容, 要求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制作自己的演示课件;可以将调查小组各阶段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交流, 小组成员以外的同学点评、提问;可以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前, 就社会中存在的、学生较为熟悉的相关现象为例提出问题, 带动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来解决问题, 然后引出所讲课程内容, 并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针对实地调查中的某个方法, 来模拟特定场景, 演示后进行讨论, 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三、考核方式改革与创新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要突出对五大能力的检验, 必须改变“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 将阶段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 课题表现与报告写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1.课堂参与程度考核 (20分) 。
主要考核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考核项目为出席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分组讨论表现情况、模拟演练表现等。
2.公开化无作弊考试 (60分) 。
公开化考试方式笔者实践了三个学期, 一方面, 督促学生到课率, 另一方面, 杜绝了考场作弊行为。重要的是, 开放式的试题可以在卷面上反映出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具体操作方法是: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学要点与重点就可能考试的题目给予说明, 以督促学生到课并认真听课。考试前一个月左右随堂发放每位学生 (旷课者没有) 一份加盖公章和编号的白纸即预备试卷, 学生在考试前可以把自认为可能考试的内容手写在这份预备试卷上, 考试时可以将其带入考场作为答题参考;考试结束时, 正式试卷和预备试卷同时收回。预备试卷必须手写, 不可复印, 否则按作弊论处;考试内容不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或照搬照抄, 采用开放式的试题, 学生可以根据预备试卷的准备, 结合自身经历作答。
3.调研小组答辩 (20分) 。
各调研小组就本小组实地调研项目进行PPT展示与报告, 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提问, 该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回答或说明。考核满分20分, 由教师根据学生作答的内容以及在作答期间的表现评出分数。同时, 为了避免各小组内有成员滥竽充数的现象, 由各组组长根据各组员的参与度进行评分后直接交给教师作为给每位学生的打分依据。
综上所述, 在《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中, 单一的理论知识讲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将教学实践充分融入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 并创新教学和考核方法, 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方法不但适合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 而且也适用于其他实践性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0, (6) .
[2]于兰婷, 刘东宝.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调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经济师, 2008, (2) .
[3]曹扬.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现代教育科学, 2004, (3) .
考核方式:创新能力 篇9
我校是一所工科院校, 已经连续多年开设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课程在完善学生的专业背景、扩展知识面、启发不同学科思维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就笔者近十年的教学经验观察, 问题也很多,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低。
我校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是专业选修课, 选修的学生中有的是为了刷学分, 有的是随大流, 大多数学生还做不到自己有明确的选课目标。学生们存在着一种观念, 即这门课程跟本专业差距挺大, 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用意、目的是什么, 并不了解;学这门课到底有什么用, 不清楚。因此, 非法学专业学生对于经济法课程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2. 非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法律的能力不强。
与普通人的印象不同, 事实上法学是一门集合了理论性、专业性和技艺性等多种特性为一体的学科, 既抽象又具体, 既宏观又琐碎。学好法学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首先需要有极强的阅读能力和记忆能力。法律专业的学习文字阅读量巨大, 大段的文字往往让很多理工类学生吃不消。其次, 法学学习对象较为抽象。法律规则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归结而来, 具有高度抽象和概括性。最后, 法学逻辑性很强。法律自诞生以来, 就和逻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波斯纳就认为, 法律寻求的是合理性证明的逻辑, 而不仅仅或主要不是发现的逻辑。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如果上述几种能力较弱, 那么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很吃力。
3. 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听课兴趣。
首先, 知识和技能有的是需要靠重复来获取的。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从小学开始, 学生们就要遵循预习、听课、复习这样一个学习路径。技能更是如此, 除了反复练习, 没有其他捷径。重复本身就会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其次, 法学学科知识体系庞杂, 理论博大精深, 在学习经济法的过程中, 肯定会有很多听不懂的东西, 即学习困难。畏难情绪是学生常见的现象。最后, 授课教师的讲课水平、形式等方面也直接决定了能否吸引学生听课。综上, 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听课兴趣会受到上述几个因素的影响。从目前我校的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情况来看, 学生的听课兴趣度波动比较大。
二、我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传统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 平时成绩的功能没有发挥。
期末考试的评分分为两部分, 期末闭卷考试的分值和学期过程中的平时成绩。两者的比例由任课教师自己来决定。在实践中, 很多教师给出的平时成绩仅是依据签到、平时回答问题情况, 甚至是没有标准随机评分。当前, 在一门课程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至少会达到20%, 而随机性地给出平时成绩大大的降低了公平性。为了避免学生考前突击, 即仅仅是通过背诵记忆蒙混过关, 就必须好好利用平时成绩。在学期授课和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平时成绩的考核让学生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压力。
2. 闭卷考试考核不具有全面性。
学生在准备期末考试的时候, 根据教师划的重点范围死记硬背居多, 知识点运用缺乏灵活性。即便是教师出一些案例分析题, 能让知识点灵活运用, 但是鉴于上述非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法律的热情较低, 很可能出现学生只选择死记硬背的题目得分, 对于这些相对比较难的题目, 直接放弃分数。很多学生只求六十分即可, 不作案例分析可能也能安全过关。因此, 最后的课程考核沦为学生拿到学分的工具, 失去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最初意义。
3. 卷面重复, 题目容易泄露。
大学很多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往往都是很多年不变, 或者进行小部分的变动, 题目很容易泄露。由于是笔试, 考前知晓了论述、简答等大题的题目, 学生们可以提前有针对性的准备, 对于其他知识点就不再复习, 甚至还有作弊的可能性。事实上, 也不能把不变更题目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教师。每门课程的知识点和重点其实基本是固定的, 适合出大题的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学生们中存在的投机心理, 不可避免的会有试卷泄露的事情发生。虽然大学期末考试试卷在考试结束后不再有密级, 但是对于下一届的学生却有着重要“价值”。
三、面试答辩考核对于教学效果的促进
面试是一种经过组织者精心设计, 在特定场景下, 以考官对考生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 由表及里测评考生的知识、能力、经验等有关素质的考试活动。面试最初用于招聘, 但是现在也用在招生考试之中。比如研究生考试, 绝大部分的高校在笔试之后, 都会再有面试的部分, 并且, 面试成绩所占分量越来越重。实践证明, 面试对于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笔试不可替代的作用。答辩, 原是法律术语, 现在普遍用在高校教育中, 比如毕业论文答辩、学生课题结题答辩等。由于答辩是采取由主考人提问、应试者当面回答的方式, 所以对应试者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要求更高, 另外对其表达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等也都有考察和锻炼的作用。闭卷考试的弊端在引入面试答辩的考核方式之后, 可以有一个很大的改观。
1. 督促学生全面复习, 深层次掌握知识点。
众所周知, 一件事情或一个知识, 自己讲出来, 和听懂了甚至是写下来, 都有很大的差别。自己能够讲出来意味着自己对这个问题有了真正的认识, 和这个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也都会有基本的了解。所以对于学习经济法知识并不是有很高热情和较强学习能力的非法学专业学生来说, 事先给出题目, 自己去查找答案、理解、记忆, 最后把题目答案讲解出来, 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题目如果有足够的代表性, 那么就能够起到督促学生全面复习的作用。
2. 平时成绩有确切依据, 提高公平性。
面试答辩也是一种正式的考试, 有评分标准、作答过程。因此, 面试答辩给出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 相较于仅凭点名、签到给出的成绩更具公信力———实力强则分数高。平时上课过程中的点名、签到更多地像是一种人情分、鼓励分, 在维持课堂秩序上固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对于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却没有说服力。所以, 结合面试答辩的成绩, 最后综合给出平时成绩, 会更好地体现课程考核的公平性。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增加课程吸引力。
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中, 大多都是老师讲、学生听。从上课到考试, 全部都由教师主导, 学生们只是被动的听课、用笔答题。到了大学阶段, 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教师都发现, 给机会让学生们提问、发言, 学生们也很难开口。这样的模式之下, 学生的思维很难真正被调动起来。面试答辩让学生有了全新的体验, 学生必须发挥主动性, 告别机械性记忆, 不但要对知识有真正的理解, 还需要组织语言讲出来。这势必将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次很好的锻炼。另外, 也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 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面试答辩考核方式在操作上确实比笔试困难得多。考试时间、考场顺序、秩序维护等都需要事先有合理的设计和安排。笔者在实践中操作了几次, 尽管还有很多纰漏, 但是也提供了很多经验可供借鉴。
摘要:非法学专业本科经济法课程面临着学生重视程度低、学习能力不够、听课兴趣不高等客观困难, 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真正起到以考促学的作用, 容易流于形式。运用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 引入面试答辩的方式, 可以克服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病, 既能够对学生所学课程知识进行考察,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增加课程的吸引力。
关键词:非法学专业本科经济法课程,考核方式,面试答辩
参考文献
[1]徐立.法律条文的语言表述要注重逻辑性[N].人民日报 (海外版) , 2010-07-20.
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篇10
[关键词]创新能力 教学方式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40110
我国科学家钱学森在病榻上向温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的人才。”笔者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想就此谈谈在化学教学中,应如何优化教学方式,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技巧
作为教师,传授知识是基本任务。然而还有四个更重要的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知识。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强制学生学习更重要。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理论与实际均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强制其学习的效果好得多,不但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趣味,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讲解CO2的性质时,提出是什么使石蕊溶液变色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传播科学更重要。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学习品格。新知识的形成是在前人总结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而成的。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力求实验结果真实可靠,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创新。四是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可以理解为学生能够顺利领会、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会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未来公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应注重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个性,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发扬民主教学。教师与学生可互换角色,锻炼学生的个体能力及合作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可以理解为个体间或个体与群体间为达到某共同目的,能有效交换观念、思想、知识、兴趣等信息,在行动上积极有效地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某任务或行为的一种能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交流与合作能力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形式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在教学方式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只有有效交流,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心智,使学习不断进步。
三、转换师生角色,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始终是平等,不存在谁指导谁的问题,教师并不一定比学生高明。”这种见解很明显是由教师主宰课堂走向了另一极端。特别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作用其实是很重要的,其职责也是很必要的。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既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基本职责,也是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基本方式。例如,我们在讲解题目时,可以装作不懂,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教老师,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并且为此感到自豪。这种引导更要靠教师高明的教学手段。
新课改正在艰难地推进,身为教师,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己任,让我们为从“中国制造”跨越到“中国创造”而努力。
考核方式:创新能力 篇11
1. 情景教学, 改善课堂。
情景教学是教师改善课堂、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置贴合实际生活的情景来进行教学,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较高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设置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相吻合的情景模式, 不但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发挥所学知识,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 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思考的意识, 鼓励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生动教学, 反对枯燥。
最能激发人类学习动力的是兴趣, 这是无数教育心理学家都曾指出的观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更应当注意要生动教学,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 反对枯燥的强迫式教学。通过改进教学方式,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让学生养成多动脑, 多思考, 多动手的学习习惯,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因此各学校及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除了要严谨的完成教学任务, 还要充分考虑教学的生动性, 不拘泥于枯燥的教学, 这样才能使学生享受到知识的乐趣, 从而使学生能够把“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3. 营造氛围, 提高热情。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 教师才是课堂的主体, 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但是实际上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 所以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引导, 而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提高了主体的学习热情, 则教学的目的才能轻松的达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填鸭式的教学, 这样的方式只会破坏学生的学习欲望, 为学生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 才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正确方法。通过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 避免生疏的师生关系, 使老师对学生的性格更为了解, 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 课堂教学才能更加和谐, 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挖掘和培养。
二、考核方式创新以提高学生积极性
1. 创新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因此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目前我国的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的考核方式还无法满足这一人才培养目的, 这主要是因为,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现行的考核方式, 在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上, 都只注重单纯的理论知识的考核, 而忽略了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也势必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生硬学习, 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长此以往,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很不利。而且由于传统考核方式对实践能力考察不足, 还容易造成老师教学上的懈怠, 老师教学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会学生知识, 而仅仅是为了考试的分数, 所以在学校中常会出现一些考前划重点的现象, 殊不知很多学科不只是单单几道题的重点可以概述的, 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 乃至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是高考中成绩相对落后的, 这是不争的事实, 正因为这些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 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 很可能造成学生及格率较低的局面, 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创新考核方式就显得势在必行。
2. 采取过程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积极性。
目前传统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考核方式往往是“一考定期末”的形式, 然后再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往往是一个不断重建, 不断优化的过程, 需要学习者根据自身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新的思考、新的判断, 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同的学习者因为所拥有的知识背景的不同对新问题, 新知识的认识和判断也截然不同, 如果采取这样“一考定期末”的考试形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极为不利。采取过程考核方式则可以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定, 反馈, 对于预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及时激励学生有很大的益处, 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除此之外采取过程考核还具有以下的优势:过程考核可以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培养其职业的实践能力很有帮助。以往传统考核方式中, 学生对理论课的重视远远高于对实验及实践课程的重视, 通过过程考核可以极大的改善这样的情况。通过过程考核还可以使学生重视自己的学习, 学生能够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成果, 并根据自身情况强化自己的学习成效。过程考核的教师也可以据此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教学与时俱进。可以说过程考核方式是对传统考核方式的极大改进, 通过过程考核可以加大对实践内容的考核, 过程考核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利于老师及时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 就需要教师能够很好的将课本上的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结合, 才能发挥过程考核的优势, 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过程考核的成效与讨论。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通过对考核方式改革的试点班和普通班的教学结果今次对比, 过程考核试点班学生, 在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班级及格率方面的数据显示, 从原有的10%提高到了现如今的20%, 很大程度下扭转了在传统的考核模式下的不及格率高的问题, 实现了高职院校培养实践能力的高科技人才的目标。下面以实际例子进行说明:在进行过程考核改革试点的班级的“多媒体设计”课程中, 学校将该科目的实践课的学时调高, 占该科总课时的48%左右, 在期末的考核方式上, 期末考试卷纸成绩所占比重下滑至40%, 其余上课提问及上级作业所占比例为20%, 平时做媒体作品所占比例调整至40%, 并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向学生说明本科目的教学特点和最终的考核方式的改革, 然后对学生提出了关于本科可能的实际操作方面的要求, 具体强调内容如下:平时的多媒体作品必须由本人原创完成, 但可以参考其他成品, 决不可大面积雷同;由于此科目的特点, 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将会贯穿整个课程, 为了方便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要求学生在平时应当对多媒体的素材进行有意识的收集。在过程改革实施以后, 该科目学生大部分都认为与从前的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相比, 更加切实的掌握了该科目的设计技巧, 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有不少课程需要进行试验和实践操作的内容较多, 这样的课程可以采取过程考核成绩与试验实践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三者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或者仅仅是过程考核成绩和实验实践成绩二者合一来进行考核, 这样的创新式的考核方式, 不但可以促进教师对其教学内容的调整, 也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有极大的促进意义。学校的培养模式也从原来的单纯注重理论考试变为对理论和实际同等重视, 如此一来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考察, 还可以很好的完成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教育计划。这样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所在, 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摘要:我们应当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 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拥有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积极探讨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的方法, 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主要从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这两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提高积极性,改善课堂,创新
参考文献
[1]叶澜, 陈玉琨, 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2]戴恩湘.关于高职高专教学质量问题的几点对策[J].企业家天地 (下半月刊) , 2006,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