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

2024-09-20

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通用12篇)

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 篇1

儿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科室之一,其主要研究方向和治疗内容是小儿生长发育、小儿卫生保健以及小儿疾病防治[1]。作为一个重要科室,PBL教学法纳入到儿科临床教学模式中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经过各大医院多年来在儿科临床教学实践中进行的探索研究证实,PBL教学方法是一种成功的临床教学法。它进一步推进了儿科临床教学改革、提高了儿科临床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对比分析了讲授法和PBL教学法的区别,现将统计数据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 3级农村医学专业实习生中选取1 24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2人,观察组62人,两组实习生的性别、年龄以及实习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对照组方法:对照组分成7个小组。医师带队对相同的儿童进行各项常规检查,检查过程中和查房过程中主要由教师讲解相关医学知识和技能为主。然后诊断病情并提出若干问题,由学生回答。

2)观察组方法:观察组PBL教学法组分成7个小组。辅导医生首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小儿症状的相关诊断等辅导,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同对照组相同的病例。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相关书籍或资料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监督指导诊断,对于那些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老师来进行归纳总结指导。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实习生的出科考试成绩。

满意度评分标准[2]:通过对实习生制定满意度评价表,由实习生个人进行有效填写,统计问卷分数,将满意度设置三个标准档次,其中,满意:80-1 00分,一般:60-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 00%。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使用SPSS1 9.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取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为P<0.05。计量资料组间对比采用t值检验,检验结果为P<0.05。表明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1)对比之下,观察组成员的实习出科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对比两组实习生对教学法的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总结

PBL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主张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学方法设置上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多种手段查阅文献、搜集资料来分析解决儿科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并自主寻求解决办法,是通过针对性学习目标的确立来建立自我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PBL中,学生是教学学习的主体,它营造了师生之间平等互助的教学模式,学习气氛较为轻松[3]。在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这种教学方法完美的解决了学生的临床实践问题,在寻找解决答案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科临床实习时间较短,在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践问题不多,自然学习到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也就不多,但是PBL教学方法完美的改善了这一不足。

因为在资料搜索过程中学生会大量的见识很多的病史资料和图片,可以通过病史资料的研究来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和技能。医师在这一过程中就是起到引导和辅助以及答疑的作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比对照组平均分高出1 1.61分。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经过满意度调查,观察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教学效果评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医学技能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机会。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PB 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 3级农村医学专业实习生选取1 24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62人采用讲授法,观察组62人采用PB L教学法,对比分析两组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和学生对教学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实习出科考试平均分高出对照组1 1.61分,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运用PB L教学法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PLB教学法,临床体会

参考文献

[1]陈鹏,李鸿雁,杨俊玲等.PB L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4(3):41-44.

[2]鲁利群,黄莉,杨欣等.基于PB L教学法的循证医学教育在儿科实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5):562-565.

[3]曲书强,邵庆亮,吕莹.PB L结合L B L的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5(6):153-154.

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 篇2

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开展的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这五种需要在儿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为满足这些需要,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但是在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会达到相反的结果。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大家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1)认真接待每一们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 当成自己的亲人,曾经有一个15岁的女病人由于腹胀且腹部触之较硬,曾到条件较好的医院(三甲医院)做过检查,钱也花了不少,就是没诊断明白是什么病,病人及家属都很着急,通过老师们和医生仔细的询问病史及过细的体检,病人原来就是常见肠结核,诊断清楚了病人及家属都很满意。(2)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以带教老师为模板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

为了科室的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我看到每一位护士和医生团结协作精神,不管是上班还是休息,只要有事,保证了随叫随到没有因是休息而耽误工作。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患儿,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默默地祈祷他们早日康复。真正体现了良好的医风和医德。使每一位来实习的医生和护士都感同深受,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科学训练 提高生产实习教学效果 篇3

一、科学地制订整体教学计划,保证实习教学顺利进行

由于生产实习教学时间、周期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所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制订整体教学计划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首先应根据教学专业计划好教学内容。虽然现有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已有一定的安排,但这些内容相对滞后,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教育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传统的专业职业技能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相关的职业技能和一些先进的加工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如钳工专业的实习计划制订,除考虑传统的钳工技能外,还必须考虑一些铣削、磨削、刨削等金属加工技能训练、焊接技能训练以及数控加工技术等先进的加工技术等。

其次是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统筹兼顾各种训练技能之间的时间分配以及工艺学——生产实习一体化教学中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之间的时间分配等。各种技能之间要合理交叉训练,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二、抓住教学重点。科学选择专业技能训练方式,以缩短其训练时间

专业职业技能的学习是学校实习教学的重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因此需要大量的训练时间进行反复的训练,如果训练方法不当,不但影响专业操作技能的掌握,还影响其他操作技能的学习。笔者认为,抓住教学重点、合理选择训练方式是提高其教学效率的主要方法。现以钳工专业为例加以说明。钳工专业技能要求熟练掌握锉配技术,但锉配训练内容很多,不可能一一进行训练。虽然其形式多样,但要掌握的关键技能只有几点:一是形位公差控制,二是尺寸公差控制,三是配合间隙控制。而其中的重点又是形位公差中的平面度的控制,只要学生真正将一个平面锉平,就能较快掌握好锉配技能。而要较J陕较好地锉平平面,就必须正确选择训练方式方法。

三、科学运用“学习正迁移”原理。交叉训练各种技能。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

学习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的促进作用就叫正迁移。在生产实习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这一原理,合理地进行交叉训练,是提高生产实习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科学运用“学习正迁移”原理,交叉训练各种技能,可以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一些相关的职业技能和一些先进的加工技术,从而开阔视野,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四、正确捕捉技能训练中的“质变”转换点。以达到好的训练效果

从学生最初开始学习某一技能到熟练掌握这一技能的过程,是一个较为漫长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过程,正确捕捉此转换点,是实习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转换点的判断标准是学生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判断过程中可参考有关教学大纲,但主要还是根据综合考评和实际情况加以确定。(因此每天实习结束都要对学生一天的情况进行量化打分,特别是每一个工件要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判断学生训练掌握的情况)。此转换点必须准确加以把握,过早,会影响教学质量;过迟,会影响教学效率,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教学不利。

另外,转换点的确定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不同的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大不一样,如果等全体学生都熟练掌握后再转换学习内容,会严重影响整体学习进度。因此,只能以大多数学生熟练掌握作为判断标准。例如,80%左右的学生熟练掌握后,就要及时进行转换,而其余的学生就采取补课的办法进行弥补,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五、采用工艺学——生产实习一体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 篇4

1 PBL教学的实践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它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PBL的核心即是以问题为主。如何设计问题,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关键。教师需要更精心地准备案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全面、重点地掌握知识。妇产科教学有独特的地方,针对女性器官生理及病理变化,提前准备案例,有层次,由简单到逐渐复杂,每种疾病患者3例~5例,注意涵盖不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以妇科为例,病例包括门诊和住院部,门诊准备常见的早孕和阴道炎病例,住院患者病例准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病变,异位妊娠、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及卵巢癌等典型病例。准备病例时应注意案例的重复率不高于50%,并且于每年教学前半年,针对新指南和学科进展开始准备更换新的案例,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鲜。还要注重临床知识与基础医学的融合,加深认识疾病的发生和诊断治疗的机制,注重培养转化医学的观点。另外,案例编写需要有目的地融入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学、医学伦理学及法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就能够建立初步的临床思维[2]。面对学生实际教学时,教师需根据实习长短和重点掌握内容,每天设定一个主题,提出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结合病例学习疾病的特点及原因,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当天解决相关问题,使学生逐步掌握初步诊断和治疗[3]。任琼珍等发现临床实习中,学生在“一天一问题”的教学过程与教师交流更加密切,对教师备课满意度达到88.5%,显著高于“一周一问题”的PBL教学组;94.2%的学生表示更喜欢“一天一问题”的教学方法[4]。例如今天主题问题是“子宫肌瘤”,教师要从不同侧面准备多个如下病例:①孕期合并子宫肌瘤;②无症状不同年龄的子宫肌瘤;③有症状不同年龄的子宫肌瘤;④合并症状不同年龄有无生育要求的患者的治疗;⑤合并症状不同部位肌瘤的处理方式等。针对病例要让学生领会规范处理和个体化原则的结合。

妇产科学临床工作琐碎且繁忙,部分临床医师只重视医疗工作,忽视临床教学,不愿在带教前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愿让学生尤其是男学生参与检查,加上患者本身就抵触学生观摩,最后结果往往是学生空手而归。因此,教师必须有充分的教学意识,针对每天的学习内容要针对性安排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部分医学生对妇产科临床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兴趣,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要强调妇产科基本疾病的教学,严肃态度,认真负责,学生也就会增加重视程度,使学习效果和效率提高。PBL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责任心的要求都很高[5]。经过这些教学实践过程,教师自己的临床思维与水平也必然有很大提升,所以精心准备,病例充分,才能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教师均受益,形成良性循环,学生主动愿意学习,教师也更有动力积极在临床工作中始终贯穿教学意识。

2 其他多种具体教学方法

2.1 追踪典型病例

如何梳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除精心准备PBL案例外,还需贯穿多种具体方法去实践。

教师要精心准备典型病例,完成病例学习后,常常要进行病例追踪,进一步学习了解其转归情况。具体操作可以这样进行,提前将病例分发给学生,进行预习,围绕诊断特点来提问,达到初步认识疾病的目的。然后在门诊再提供同类疾病患者,每种3例~5例,如早孕检查、阴道炎等,通过病史、查体来诊断疾病,学生通过实际接触病例加深印象,达到全面掌握疾病的目的,也初步培养临床思维。教师要尽量结合实习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的患者实例来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患者充分沟通,也要求学生记录病例情况和联系方式,或者约好患者随诊日期。如何追踪患者病情呢?如门诊遇到“停经,阴道出血”病例,当天做超声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可能不能确诊宫内孕或宫外孕,应该要求患者复诊,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病情及相关信息,追踪她复诊时疾病的转归,可以先为学生设想几种可能:①宫内孕,先兆流产;②宫外孕;③生化妊娠;④排除妊娠的其他月经异常等。产科接诊“孕39周,胎膜早破”患者,还应追踪其住院后处理及病情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全面地掌握对疾病的认识。只有学会抓住典型病例完整追踪学习,才能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为快速提高临床水平打下牢固的基础。

住院患者比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病变等,要求学生收集病史,查体,引导其引出诊断,治疗。学生完成病历书写后,还需要对妇产科知识全面的掌握,如阴道出血,不同年龄考虑的疾病不同;同样诊断为子宫肌瘤,年龄、临床症状、肌瘤部位、生育要求不同,治疗措施大不相同。可以选择粘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和浆膜下肌瘤等不同类型的典型病例,比较每一类不同部位肌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区别。所以,引导学生再追踪随访患者的手术治疗,亲身观察开腹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或内膜异位症的形态、病理成因、临床分类及大体标本质地。通过感性直观印象,加深对疾病的认识,记忆深刻。让学生学习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注重术后的后续问题如再次生育、切除后对性生活的影响等,拓展思维,启发认识,培养创新能力。

在一次次病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熟悉了规范的临床思维,逐渐学会如何应用理论去在工作中实践,而且激发了兴趣,尤其对临床病例的各个方面保持探索的兴趣,逐渐培养在临床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感,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努力使学生成为优秀顶尖的医生。

2.2 结合病例讨论(Case-based Learning,CBL)

CBL即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法。欧美等大学将CBL逐步运用到临床教学中[6]。杜雪等[7]发现在妇产科实习中,74.1% ~90.7%的CBL组的实习生认为CBL能激发学生临床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患者信息,专业知识;培养了临床思维;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100%的实习生赞成CBL模式。结合实际病例的CBL更能加深对疾病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妇产科学习中,最适合应用讨论案例的疾病就是异位妊娠,也是妇科常见疾病,如果见过一例异位妊娠合并腹腔出血的病例,恐怕一辈子不会忘了,这就是接触实际病例的好处,但是异位妊娠的病情轻重不一,各有特点,临床实习可能不能同时见到各种实际病例。教师要准备不同处理方案的以往积累的典型病例,涵盖需观察、保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各种病例,以及合并出血性休克的抢救等,引导学生以实例为基础,补充病例,进行充分讨论学习,使学生扩展认识,补充实习时间短、病例不全的不足,拓展学习测定绒毛膜激素β-HCG的意义及其在临床的具体应用,如何判断出血性休克等。使学生提起疾病脑海中就出现各种病例,清晰地给予学生条理性很强地指导。

2.3 结合标本及多媒体教学

通过PBL典型病例的学习,提出问题,针对妇科的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及卵巢癌等疑难病例,因为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在有限的实习期间见到涵盖各期别的病例数目有限,也不可能亲自体会各个病例的治疗和转归,因此除准备典型病例和病例讨论外,还应结合大体标本、影像学、B超及MRI,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加深印象。

可收集各期别上述不同病种的答题标本,经病理科取材后仍能体现疾病的病理特征,经福尔马林固定可长期保存。我科就建立了这样的保存标本,可以立即结合病例实体进行大体标本辨认,记忆深刻。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可以增加教学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同时刺激眼、耳对脑中枢产生多层次印象,有利于理解和记忆[8]。对手术治疗及实际查体(比如宫颈癌的查体或阴道镜表现),可结合录像、照片以及超声、MRI等长期保存的资料综合教学,使学生在短期内达到全面认识疾病的目的。对于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疾病,也可结合手术录像教学,使学生加深印象,熟悉疾病特征和转归。我们的经验显示多种手段结合,以感性带动理性思维,形成临床问题,加深印象,反复几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

2.4 结合临床操作

妇产科属于手术科室,操作机会较多。培养临床能力,关键是要接触病人并进行临床诊疗操作。学生临床诊疗操作机会少是许多教学医院面临的共同难题。对此,在病房和门诊实习教学中。以男女学生合作的形式,协同带教教师参与妇科检查、产科检查、监测产程、阴道擦洗、伤口换药和拆线及实验室标本采集等操作,帮助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常见疾病(如妇科炎症、宫外孕、卵巢囊肿等)的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并在实践中学习妊娠和分娩的过程等。在产科实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四步触诊法,了解并观察产程,进行阴道检查,体会胎头方位及与坐骨棘的关系,宫口开大程度的判断,至少观摩1例~2例胎头娩出的机转。有的学生以将来不做妇产科医生为借口,不重视妇产科实习操作,但我们的教学经验说明,妇产科实习得好对其他学科只会起促进作用,不是浪费时间。妇产科临床与其他学科一样,通过实践,理解解剖基础,理解解决疾病的思路,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阴道擦洗,也能体现对阴道、宫颈的解剖方位的理解,否则,不了解解剖方向,操作困难,病人也会很痛苦。其中还要贯穿人文关怀,操作尽量轻柔,让病人配合并放松。还要考虑擦洗棉块的大小和块数,考虑既经济又有效。所以临床实践操作,是锻炼多方面理论的有机结合,锻炼学生多方面考虑问题,凡事都考虑这样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又比如理解头位分娩,才能理解重力、头径线与骨盆关系,理解了复杂的关系,对于将来手术技能的提高,灵巧、全面直接地解决患者疾病都有很大帮助。所以,妇科的操作虽然繁杂,但也最能锻炼人的解剖理解和临床思维。

摘要:妇产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临床学科,操作复杂多样,实践性强,传统教学短期很难达到教学目的。随着近年来临床教学方法的不断积累与改进,我们摸索出一套妇产科学实习的具体教学方法,那就是PBL为主,联合多种方法相互渗透的临床教学模式,即在PBL教学基础上采用追踪典型病例、结合病例讨论、结合标本及多媒体教学等。本文对多种方法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海天,肖力,王广涵,等.妇产科学TBL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114-115.

[2]蒲丹,宋德懋,吴立玲.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体系中案例库的建设与完善[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1):95-97.

[3]“Rotgans JI,O’Grady G,Alwis WA.Introduction:studies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the one-day,one-problem approach to problem-based learning[J].Adv Health Sci Educ,201 1,16(4):443-448.

[4]任琼珍,钱志红,张霞英.“一天一问题”的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1):85-88.

[5]龚云辉,欧阳运薇,邓凤,等.PBL教学法与妇产科学临床见习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2):392-394.

[6]McParlan M,Noble LM,Livingston G.The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undergraduate psychiatry[J].Med Educ,2004,38:859-867.

[7]杜雪,王宇彤,薛凤霞,等.CBL教学法在留学生妇科实习课中的优势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103-104.

眼科学教学实习指导 篇5

[目的与要求]

实习目的: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眼科的临床实习使同学对课堂讲授内容,能获得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并能初步学会眼科临床的工作方法;掌握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实习内容:包括六部分:

一、视器的解剖和生理;

二、眼科检查法;

三、眼科门诊病历的书写与常见病的用药原则;

四、眼科的门诊实习;

五、门诊处置;

六、眼科病房的见习。

实习方法:分组轮转,每组学生约10人。由1-2位教师负责指导,每组实习12单元。每单元开始时由教师重点介绍实习内容并放映教学VCD、带领同学复习理论课要点,结束前由教师重点总结一个课题的实习内容。同学实习后结合书本做必要的复习,以巩固和提高所学。

实习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眼科的各种规定。实习时要穿着白衣,处置室见习时要戴帽子和口罩。不得迟到和早退。

[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实习:

教学内容:

一、视器的解剖和生理

二、视功能检查法

要求:1.通过模型眼的展示配合图表的说明,使同学对眼球及其附属器的解剖构造和生理功能充分掌握。为以后的眼病学习奠定基础。

2.了解并实地进行各种视觉功能(形觉、光觉、色觉)检查,能认识到视觉功能为眼兵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教具:眼球模型、动物眼球、挂图、解剖器械;远视力表,近视力表,视野计,色盲本等。重点总结:

(一)视器的解剖和生理:

1.眼球:(1)壁(三层膜)(及生理功能);(2)内容物(屈光间质);(3)眼球的血液供应(动脉和静脉)2.眼附属器:(1)眼睑

(2)泪器

(3)结膜

(4)眼外肌

(5)眼眶(结构及生理功能)

3.示教:借助模型炎、挂图或幻灯补充说明和显示眼球及眼附属器的解剖。

(二)视功能检查法 1.视力检查

(1)远视力检查:介绍各种视力表,特别是对数视力表,了解各种视力表要求的距离不同(如用SNELLEN氏视力表为6米,国际标准视力表及LANDALT氏表则为5米)。检查时要每眼单独检查,且需先查右眼、后查左眼。介绍各种记录方法如视力低于0.1者,则需离开坐位,缩短与视力表第亿 距离换算其视力为0.06或0.04等。当在一米处仍不能看见视力表的最大字时应改为试数指/距离甚至试手动/距离。

(2)近视力检查:采用JAEGER氏近视力表,在充足照明下,不限定距离尽量让患者辨认最小号字记录之(亦需分别单独,先右后左检查)。

2.光觉检查:当视力减退至数指或手动且近视力不能查得时,应做光觉检查。光觉检查包括光投射及光感。均需在暗室(5米距离)分别测试。测试时必需将不受试眼用手帕盖严。光感能达5米为正常。不足5米时应注明距离。测试光投射时要在1米距离以烛光测患者分辨光源九个方位的能力(注意提醒患者不要追逐注视光源),记录纸以棉队患眼做记录。

3.色觉检查:采用常用的色盲图谱测试。患者应在自然光线下(不戴有色眼镜)半米距离内辨认图形或数目。按表内规定判断患者为正常或异常色觉。如为异常时,可进一步分辨其为全色盲、绿色盲、红色盲、红绿色盲或色弱。

4.视野检查:检查视野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简便的是对照法,就是医生与病人相距一米对坐,先令病人遮盖左眼,右眼直视医生的左眼,医生则紧闭其右眼。检查时医生伸出其左手指在其本人和病人之间作为指标,由外向内移动,以医师所见之视野于病人作对照,每眼测试四个方向,以测知有无失业改变。

较准确的检查方法是用视野计。常用的有弓形视野计(用以了解周边失业)和平面视野计(用以了解中心视野),同学可互相测试以了解正常人视野范围及生理盲点的大小。

第二单元实习

教学内容:

一、外眼检查法

二、裂隙灯检查法

要求:(1)学习系统的外眼检查法。特别注意和操练翻转上眼睑及暴露上穹隆的方法。(2)初步掌握裂隙灯活体显微镜的使用,能认识眼前节的正常所见。

(3)初步掌握直接眼底镜的检查方法,熟悉正常眼底所见,并应了解如何用澈照法检查屈光间质。

教具:受点、眼底镜、裂隙灯、洗手用具等。实习重点:

(一)外眼检查法:应从外向内,按次序,有系统的进行检查。

(1)眼睑:应注意外形、皮肤有无红肿、压疼、水肿、瘀血、肿瘤等。位置是否正常。闭合能力如何。睑缘及睫毛的方向是否正常,有无眼睑痉挛等。

(2)泪器:泪点位置如何,挤压泪囊部注意有无分泌物由泪点溢出。

(3)结膜:学会翻转眼睑及暴露穹隆的方法。注意睑结膜有无乳头增生于滤泡或疤痕形成。认识球结膜的充血形式。

(4)角膜和巩膜:注意角膜的大小、形状、边缘、表面光泽度、透明度、凸度,用荧光素染色法观察上皮缺损。知觉检查。巩膜有无充血、隆起、压疼和色泽的改变。

(5)前房:深浅、透明否,有无积血,积脓。

(6)虹膜:色泽、纹理,有无前活后粘连,有无委琐及缺损。虹膜有无震颤等。

(7)瞳孔:形状、大小、边缘、对光反应及调节反应,必须双侧对比。

(8)晶状体:位置、透明度是否正常,可疑时可散瞳检查。(9)眼球:注意大小、位置和突出度。

(10)眼压:有指触法和眼压计测量法(常用的有Schiotz 压陷眼压计及Goldmann压平眼压计)。

(11)眼肌:注意双眼的平行运动,共同性斜视的斜角检查(角膜映光法),麻痹性斜视的复像检查,隐斜视的遮盖—去遮盖法,检查显斜和隐斜。

(二)裂隙灯检查:裂隙灯显微镜属眼科贵重一起,同学实习时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尽量缩短检查时间,因光源亮度强,照射时间长会使患者眼部感到过度刺激。检查完毕要及时断电。在使用直接焦点照明法时可在眼前节各部出现不同情况的光学切面。可观察:

(1)角膜:病变的深浅部位及角膜的厚度。

(2)前房:有无炎性渗出物,沉着于角膜内皮层上的“K.P”,闪光阳性现象等。(3)晶状体:厚度及各层次中的混浊程度、形态等。

(三)眼底检查:同学可两人一组,各散大一支眼瞳孔,互相检查,熟悉证章眼底所见,按次序查。(1)视盘:边缘清楚否,色泽如何、形态及盘内陷凹大小(杯/盘比值),有无隆起及其他异常。

(2)视网膜血管:分辨各支(颞上、鼻上、颞下、鼻下)动静脉之间的管径比值,走行及粗细、反光等。有无交叉压迹,血管鞘膜等。

(3)黄斑部:位置、大小、形状,中心凹反射存在否,有无水肿、渗出等。

(4)视网膜:直至周边部要分象限地详尽检查,有无隆起,水肿、出血、渗出、破孔、退变及新生肿物等。

第三单元实习

教学内容:

一、眼科门诊病历的书写

二、示教:如何接诊眼科病人

三、眼科常见的用药原则 要求:1.对病人态度要和蔼,操作要轻巧、敏捷。

2.询问病史要详尽,门诊病历的书写可简单扼要,但字迹要清晰、整洁、不要漏项(姓名、病历号、日期、科别、签名等)。

3.了解眼科常用药。

4.检查病人后要洗手。实习重点:

(一)学习如何接诊、问诊、眼的各种检查和病历的书写。

(二)注意观察老师示教的病人,逐渐在老师指导下接诊眼科门诊病人。

(三)学习眼科常用药。

1.眼科给药途径:除全身给药与其他科相同外,多采用局部给药(包括结膜囊内给药、结膜下注射、球后或半球后注射等)。

2.眼科常用药物剂型:眼药水溶液、悬液、油溶液、软膏等。3.常用眼科药物类别: I抗感染药物

(1)抗菌素类:0.25%氯霉素眼药水、0.5%庆大霉素眼药水、0.1%利福平眼药水、10%磺胺醋酰钠眼药水、.5%羟苄唑眼药水、0.5%金霉素眼药膏、0.5%红霉素眼药膏等、0.5%四环素眼膏、0.5%四环素可的松膏。

(2)抗病毒药:0.1%碘苷眼药水、0.5%胞苷眼药水、4%吗啉呱眼药水、0.5%三氮唑核苷眼药水、0.1%无环鸟苷眼药水、3%无环鸟苷眼药膏等。

II抗炎药

(1)皮质醇类:0.5%可的松眼药水、地塞米松注射液(5mg/ml,2mg/ml)(2)消炎痛:0.5%消炎痛眼药水。III散瞳药

(1)拟交感神经药:1—10%新福林眼药水、1‰肾上腺素。

(2)副交感神经阻滞药:2%后马刀平眼药水及眼药膏、0.25%—3%阿刀平眼药膏,0.5%托品酰胺眼药水等。

IV抗青光眼药

(1)缩瞳药:0.5—4%毛果云香硷眼药水及膏、0.25%—1%毒扁豆硷、0.01%碘磷灵及异氟磷(D、F、P)油溶液。

(2)碳酸酐酶抑制剂。

(3)β—肾上腺阻滞剂:0.25%—0.5%噻吗心胺。(4)高渗制剂:20%甘露醇、50%甘油等。V其他

(1)诊断用药:染料(1—2%荧光素钠液)。(2)收敛药:0.6%硫酸锌眼药水。

(3)代替药:人工泪液。1%甲基纤维素。第四单元实习

教学内容:眼科门诊小处置。

要求:1.学会滴眼药水及涂眼膏的方法。

2.了解睑板腺囊肿切除及其他外眼手术的手术过程。3.了解并在教师指导下学会结膜下及眼周注射法。4.参观冲洗泪道及测眼压。

第五单元—第十二单元共八次实习均为眼病的门诊实习,同学可分组诊查病人。教学内容:

一、外眼病

二、角膜病

三、青光眼

四、色素膜炎、白内障

五、眼外伤

六、屈光不正、斜弱视及眼底病。要求:1.对常见眼病能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意见。

2.对危害严重的眼病如角膜病、青光眼、色素膜炎等能有较深刻的认识。

实习重点:每单元结束前教师重点总结上述教学内容中的一个内容,可结合当天看过的病人总结,使理论密切结合实际,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

(一)外眼病:

(1)眼睑疾患:能诊断睑腺病(急性外、内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睑缘炎(三种)、眼睑位置异常(上睑下垂)及睑缘位置异常(睑内翻、睑外翻及倒睫等),并了解一般治疗原则。

(2)泪器疾患:应分清泪溢与流泪不同。泪溢的原因及其检查方法;能诊断慢性泪囊炎(应强调其对眼球本身的威胁)及治疗原则。

(3)结膜疾患:要对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清楚的概念;对沙眼的鉴别诊断能掌握;能认识翼状胬肉;了解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治疗原则。

(二)角膜病与巩膜病

(1)掌握一般角膜检查法,如焦点映光检查法、窗影法、角膜染色法,角膜知觉检查法及在教师指导下的裂隙灯检查。

(2)能判断角膜混浊是活动性病变还是非活动性病变。(3)认识角膜病的重要性以及各种角膜炎的发病过程及治疗措施。(4)了解巩膜病与周身病的关系及主要表现。

(三)青光眼

(1)认清原发性青光眼的分型。

(2)掌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症状、体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3)了解开角青光眼与闭角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预后。(4)继发青光眼的病因与治疗原则。

(5)通过实习能认识到青光眼的严重危害性以及早期诊断在防盲上的意义。

(四)色素膜炎与白内障

(1)了解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症状、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2)了解可能的色素膜炎的病因。

(3)认识虹膜睫状体炎的并发病与后遗症,以及散瞳剂的使用方法。(4)掌握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分期、和手术治疗。(5)对各种白内障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能有一般概念。(6)晶状体异位的表现及无晶体眼的视力矫正方法能有一般性了解。(7)了解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前检查注意事项(需强调光机能的存在)。

(五)眼外伤

(1)了解出来常见角结膜异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认识工业眼外伤的分类和临床表现。(3)重视化学性眼外伤的急救处理。

(4)认识眼外伤的危害和采取预防措施的必要性。(5)了解眼球穿通伤的处理原则。(6)交感性眼炎的防治。

(六)屈光不正、斜弱视及眼底病

(1)明确正视眼与非正视眼(屈光不正)的定义。(2)屈光不正的分类及矫正方法。(3)弄清老视与屈光参差的概念。

(4)了解弱视的形成、分类及治疗时机与方法。(5)掌握共同性斜视与麻痹性斜视的诊断。(6)了解常见视网膜病变于全身行的关系。

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 篇6

关键词:临床教学;实习生;临床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14-02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医学生成长为医生的必要过程,是医学生学习如何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临床实习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传授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更要注重培养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为此,我校附院在临床教学中对实习生实施改进的带教方法,详见下文。

一、实习生的资料和方法

1、实习生的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我校附院实习的78名实习生(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78名实习生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39名实习生男女分别为23、16名,最小实习生的年龄为19岁,最大实习生的年龄为22岁,39名实习生年龄均值为(20.43±1.11)岁。

对照组39名实习生男女分别为24、15名,最小实习生的年龄为19岁,最大实习生的年龄为23岁,39名实习生年龄均值为(20.11±1.23)岁。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例等)进行比较,结果无明显区别,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2、教学方法

对照组39名实习生采取传统带教方法,主要是指带教老师对学生实施一对一教学,向其传授一些临床诊疗知识、经验、方法及流程等;实验组39名实习生采取改进的带教方法,具体带教方法为:(1)创新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选择情景教学(PBL)的模式对实习生进行授课,对39名实习生实施分组(分成13组)。在讲课的过程中,带教老师以学生为中心,选择临床中较经典的病例,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法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提出问题、获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疾病情况以及归纳总结。首先,由带教老师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关的临床问题(以4至5个为宜),例如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等;其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询问患者病史及对其进行相应体格检查,获取有效的临床资料;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并综合整理成本组的结论;最后,带教老师分别对各组的结论进行点评,并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进行修正和讲解,最后总结此次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2)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让实习生在实践中学习,例如让实习生亲自对患者进行问诊、体格检查等,同时,向其讲解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其思考并回答,锻炼其沟通能力、操作能力、病例分析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3)模拟演练: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带教老师应选取临床中的常见病例,让实习生进行相应的模拟演练,互相扮演医患的角色,锻炼其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结束后,带教老师分别对每组作出点评,并作出相应的总结。(4)考核:将临床思维能力纳入最终的考核中,考核内容主要为理论考核、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以及临床思维能力考核,例如要求实习生在15分钟内对1个病例进行分析诊断、提出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由带教老师进行打分。

3、评估指标

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评分(采用模糊数字法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越强[1]),并对实习生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2]),分析比较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及实习生的满意度。

4、统计学分析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及实习生的满意度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标准,临床思维能力评分的比较方法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结果使用(X±S)表示,满意度的比较方法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结果用率表示,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实习生比较得出,组间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及满意度的结果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如表1:

三、讨论

临床思维能力的强弱可直接影响医疗活动的效果,对实习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且该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本研究对实习生采用改进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经典案例为载体,旨在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且实验组实习生的满意度比对照组实习生的满意度高出25.65%,这说明对实习生采取改进的带教方法,能显著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提高了教学满意度。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采取改进的带教方法,不仅提高了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而且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值得临床教学推广应用的。当然,此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带教老师在今后的临床教学中需不断的摸索和探究,以便能更好的培养实习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 远,包太成,王 霞等.临床教学病例讨论法在临床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1,01(20):194-195.

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 篇7

1 影响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

1.1 现行实习制度的不合理性

现有的医学生实习制度存在着不少缺陷。首先,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一般统一安排在所有理论科目完成之后,时间上相隔较远,开始临床实习时,学生对于相关科目的理论知识已经遗忘不少,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严重影响了实习教学的质量;另外,妇产科轮转时间仅3-4周,每个病区轮转时间在1周左右,要求学生在仅仅一周的时间内掌握本专业常见病的诊治规范和临床基本操作是难以实现的;其次,缺乏合理的评估和奖惩制度,缺乏对带教教员和实习学生的约束力。

1.2 学生缺乏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由于当前社会医学生就业压力日渐增大,在毕业前大多数医学生选择了考研,作为提升自身价值的主要途径和就业前的缓冲,医学生实习的一年也恰好是当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前的复习阶段,所以大部分实习生重考研、轻实习,他们认为实习是可有可无的阶段,需要的临床知识和各项技能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重学补救。造成了大多数实习生无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要求,仅被动完成教员安排的工作,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准备考研,仅有极少数无考研计划的实习生相对认真的完成实习的现状。此外,由于实习管理制度中未将实习表现与关键指标挂钩,实习生普遍认为是否认真实习都不会影响毕业或前程,就更加轻视实习。

1.3 教员任务繁多,队伍参差不齐

妇产科是以“又脏又累”著称的临床科室,临床工作繁重繁琐,目前,实习医生的带教工作一般都由一线医师承担。他们既要从事临床工作,又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参加科研工作,多数教员宁愿自己动手完成工作,而不愿花时间来教实习医生,或者只让实习医生从事开化验单、贴化验单、电脑录入等简单而无实践意义的工作;另外,年资较高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员临床工作更加繁忙,实习带教的任务多落在新教员身上,教员进入临床时间短,自身水平不高、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方法不当、知识面窄或更新慢,影响临床教学的质量。

1.4 妇产科疾病和患病人群的特殊性

妇产科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妇女生殖器官,由于内外生殖器与性直接相关,在女性看来,都是私密的部位,一般都不愿接受医生的检查,加之女性容易伤感、对疾病极易产生联想、情感脆弱,生病时在心理上容易将病情严重化,从而悲观、抑郁、情绪低落,当然就更不愿接受实习医生的检查,部分病人更是直接将男实习生拒之门外,抵制其观摩[2]。妇产科的临床教学在病史的采集上涉及隐私较多,如部分炎症与不洁性行为密切相关,患者就医时往往羞于启齿,有时会隐瞒病情,且实习生沟通技巧不足,更加难以获得患者信任[3]。另外,妇产科体格检查具有特殊性,即使是熟练的妇产科医师在妇科检查时,使用窥阴器、进行双合诊检查都难免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更何况是对手法、技巧毫无经验的实习生了,患者往往采取拒绝的态度。这些都使得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具有了更大的特殊性和难度,要获得满意的实习质量就更困难了。

1.5 医患关系紧张,导致医疗活动风险增大

当前,由于社会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及医疗体制的局限性,以及部分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使得医患关系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患者对医护人员不信任,更加不信任实习生。不少患者坦言,来大医院就是为了寻求更高水平的医疗质量和服务,并不是为配合国家培养后备医生来的。他们常以“无教学义务”为由拒绝实习生的诊治,甚至连基本的问诊查体都不愿配合,更不要说一些有风险的操作[3]。现代的医疗法规又强调对病人隐私权和知情权的保护,患者可以选择医生,当然可以拒绝实习生的诊疗操作[4]。此外,按照《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实习生在医疗活动中出现的差错由带教医师承担,导致带教医师不敢放手让实习生操作,使实习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难以得到锻炼。

2 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重新规划本科课程,延长实习时间

对于医生来说,实习是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第一个阶段,对正式从医后一生的工作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沿用至今的本科课程安排是先集中学习理论知识,然后集中进行实习,这种安排方式方便规划,但其最大弊病是造成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而且理论科目繁多,从基础理论到临床知识,学习时间长达4年之久,学完一门考核一门,待到所有课程学习结束,能留在学生脑海中的知识少之又少。我们设想,如果能整体上压缩集中的理论学习时间,延长实习时间,把临床课分散在各科室实习期间学习,这样学生接触临床、接受临床培训的时间得到了延长,就有足够的时间在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之间来回反复,咀嚼消化知识,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掌握临床技能。虽然设想美好,但实施起来有着很多的困难,首先是课程的重新编排整合,也就是把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整合到专业课内,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这与芝加哥大学首创的临床病理生理及治疗(Clinical Pathophisiology and Therapy,CPPT)课程的理念相似。其核心内容是整合病理生理内容到临床疾病中,其后芝加哥大学将CPPT延伸到整个医学教学中,整合众多基础课程与相应临床课程,形成CPPT教学模式[5]。近年来,国内已有部分大学对此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虽然如此,但要将好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实际中,还需要很长的探索试行过程。

2.2 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制度,设法调动教员和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从教员方面讲,最好选择本科室技术力量强有经验的主治医师担任带教教员,将学生分配给教员后实行一对一负责制,实习期间所有的教学活动、医疗培训均由该教员负责,将实习教学任务计入工作量,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与教员收益挂钩,如晋职晋级、评优报奖等,在科室工作安排上对实习带教教员做出一定的倾斜,尽可能的少安排额外工作,让教员有时间有精力钻研带教方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对带教教员进行适当的奖惩。从多个环节有效的调动教员的教学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教学质量。其次,从学生方面讲,如将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并与毕业成绩及研究生入学成绩挂钩,学生就能将实习当作与未来前途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来对待,在客观要求的同时,应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可在教员的严格监督指导下独立管病人,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让实习医生自己执行医疗活动,这样不但能够在病人心目中树立实习医生的良好形象,增加信任度,提高患者配合度,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锻炼实习医生独立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激发实习医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使教学质量得到质的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带教教员进行细致的教学准备,在询问病史、书写病历、下医嘱、查房等临床操作前,应进行多次演练,及早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并全程陪同,尽可能的提高正式操作的准确性,保障医疗安全。最后,如能为学生编写本专业的实习用教材或手册,内容涵盖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病历书写模版、规范医嘱、查房要点、临床技能操作指南等,将为学生提供方便实用的实习指南,实习教学也有纲可循,教员学员均可受益,教学质量必然提高。

2.3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加强人文关怀教育,指导学生理解患者的疾苦,对患者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保护患者隐私,让患者自愿配合临床实习医生的病史询问、查体;将实习医生定位为患者的经管医生之一,住院期间负责其诊治工作,这样,患者直接将实习医生看作治疗自己疾病的医生,而不是感觉自己仅是学习模具。实习医生更应当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取得患者在治疗中的信任与配合,使患者康复更快,自身技能也可得到提高。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加及“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导致很多医疗操作无法交给毫无经验的实习医生执行,熟能生巧,没有练习学生无法掌握临床技能。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拥有了更为先进的临床实践教学工具,如高级仿真模拟人,市场上有针对不同临床操作设计的不同模拟人,可以为临床技能教学、学生掌握技能提供良好的平台。带教教员应首先主动学习掌握模拟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努力将其更好的运用到技能教学中,带领学生正确使用教具,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改善教学质量。另外,教员和学生还可借助强大的互联网,搜集需要的知识和资源,为我所用。

总之,如何做好妇产科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培养高质量的临床专科医生,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针对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我们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可能的解决的方案,其中融入了教学实践中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为临床医学实习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献力。

摘要:从现行实习制度和管理、教师和学生自身以及医疗环境等角度分析了当前影响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重新规划本科课程、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制度、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医学生,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伟娟,李晶华,冯力民.妇产科临床实习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0):167-168.

[2]肖凤莲,李力,郭建新,等.妇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改革[J].重庆医学,2012,41(1):97-98.

[3]傅云峰,陈冰亚,黄丽丽,等.妇产科学实习面临的负面因素及对策浅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837-839.

[4]李金科,胡丽娜,方芳,等.当前医疗环境下提高妇产科学本科生实习教学质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580-581.

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我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89名, 其中男47名, 女42名, 年龄22~25岁, 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3名和观察组46名, 两组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实习生均由主治医生职称以上的教师负责带教, 实习时间为2周。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 即实习生入科后采取跟班制, 带教内容由带教老师按临床实际情况及大纲进行随机带教。

1.2.2 观察组:按照儿科大纲实习要求, 结合儿科门诊临床实际特点, 由科主任、教学秘书及各带教教师集体讨论制定实习生儿科门诊临床带教路径表单, 具体如下。第1周: (1) 入科教育, 包括熟悉门诊环境、规章制度、各班次工作程序、实习注意事项、实习方法、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交流技巧等; (2) 介绍门诊诊疗流程、门诊电子系统的操作; (3) 介绍门诊常见疾病; (4) 复习儿科问诊及体格检查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5) 讲解门诊常用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6) 讲解儿科用药特点、门诊常用药物及剂量计算; (7) 讲解门诊病历及处方的书写规范和要求; (8) 示教婴儿生长发育指标测量, 包括身长、体重、头围、前后囟等; (9) 掌握PPD试验的操作和结果评价; (10) 临床小讲座:新生儿外观特点及护理、母乳喂养优点、婴儿喂养、辅食添加方法、计划免疫。第2周: (1) 掌握蓝光暖箱、雾化仪、监护仪、除颤仪、电动吸引器、血糖仪、输液泵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 熟悉儿科门诊常用的技术操作 (供氧、雾化吸入, 肌肉注射、皮下和皮内注射、股静脉穿刺、头皮静脉输液、物理降温、插胃管、灌肠) ; (3) 完成2份门诊病历并修改; (4) 临床小讲座:发热、惊厥、血尿、腹痛、浮肿、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思路; (5) 出科成绩考核及对带教满意度评价。

带教老师严格按照路径表单逐项实施, 教学组长每周通过老师和实习生的反馈跟踪带教落实情况, 总结实习效果, 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此外, 教学组长负责指导、考核带教教师的工作。

1.2.3 效果评价: (1) 成绩考核:在门诊实习的最后2d对实习生进行理论、操作、临床实践技能的考核 (均为百分制) 。其中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包括门诊病历电脑系统操作 (10分) 、病史询问 (15分) 、体格检查 (15 分) 、诊断 (15 分) 、处理 (15分) 、病情交代 (5分) 、处方 (5分) 、写出20个儿科常用药物及剂量 (20分) 。 (2) 对带教方法满意度评价:对两组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 反馈实习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评价, 调查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成绩考核两组理论、操作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问卷调查观察组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两组满意率比较, χ2=3.54, P< 0.05。

3 讨论

当前, 高校扩招、实习生考研及就业, 加之儿科是一个较特殊的科室, 小儿疾病季节性强, 工作繁琐, 纠纷多, 患儿及家长不易合作, 带教教师及实习生压力大, 以上因素均制约着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2,3]。在如此形势下, 要使实习生能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尽量掌握更多的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常规, 能独立、规范地完成儿科门诊常用的技术操作, 以保证实习质量, 完成实习大纲的要求, 改进带教方法尤为重要。

目前, 在儿科门诊临床实习教学中, 传统跟班或跟人式的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其最大弊端是随意性和盲目性, 带教老师和实习生没有明确的教和学目标, 带教老师和实习生积极性不高, 实习内容为带教老师每日实际工作内容, 碰到什么教什么, 学的内容片面、零散, 易造成漏缺, 与教学大纲不符, 临床带教质量低劣。

临床路径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质量效应型管理模式, 其以“最少的时间, 达到最佳的效果”作为核心思想[4]。我科将临床路径思维引入临床带教中, 制定了周密的儿科门诊临床带教路径表单, 并要求带教老师严格按照路径表单对实习生进行系统性、计划性的带教。CP教学法优点包括: (1)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过程系统、规范:临床路径表将教学的内容按时间顺序一一列出, 在内容安排上由浅入深、从易到难, 实习生易于接受, 如:在讲解示范门诊病历及处方的书写规范前, 需复习儿科用药特点, 使实习生在诊疗活动中, 牢记小儿药物治疗的特殊性, 即小儿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较成人敏感, 且肝肾功能尚未完善, 因此小儿的用药量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并精确计算用药剂量。此外, 这种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的临床教学工作, 也避免了传统教学法由于带教老师临床工作繁忙而对教学内容造成的遗漏。 (2) 促进教学相长, 提高了临床带教质量及实习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首先, 通过详细介绍路径表单, 使实习生明确每天的实习内容, 做到事先预习相关知识,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实习生对门诊实习更加有兴趣, 使门诊实习事半功倍,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其次, CP教学法制订了详细、标准的带教方法和内容, 规范了带教老师的行为和临床技术操作, 要求带教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精通本学科知识, 这就增强了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及责任感, 促使其自觉地学习本专业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结果表明, 两组实习生在出科考试成绩, 包括理论、操作、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中差异明显, 观察组成绩高于对照组 (P均<0.05) , 说明CP教学法优于传统带教法, 提高了实习教学质量。再次, CP教学法要求实习生和带教教师按临床教学路径完成各项实习计划, 同时及时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带教老师发现实习生不足的地方, 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此过程促进了带教老师与实习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观察组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CP教学法受到实习生的肯定。 (3) 提高了实习生的综合能力:临床路径表单要求实习生独立完成门诊病历的书写, 包括归纳病史、写出主诉、现病史、重要体征、诊治意见并由带教教师进行必要的修改, 带教老师真正做到“放手不放眼”。此种方式, 培养了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及动手能力。

总之, CP教学法系统、规范, 提高了临床带教的质量及实习生的综合能力, 实习生满意度高, 给实习生创造了一种主动学习、培养能力的机会, 在儿科门诊临床实习带教中值得推广。但需注意的是:CP教学法实施过程中, 应以在CP指引下的实践活动为主, 鼓励实习生多接触临床, 避免理论脱离实践。此外, 教学路径表单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必须遵循PDCA循环模式, 带教教师应及时分析、识别变异, 并总结反馈加以纠正,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儿科门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9名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43名和观察组46名。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带教, 观察组按临床路径教学法带教。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操作、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操作、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可提高儿科门诊实习的效果。

关键词:临床路径,临床教学,儿科

参考文献

[1]临床路径编委会.临床路径管理汇编〔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0-11.

[2]史亚琴, 倪衡建, 周峰.关于影响医学生毕业实习教学质量因素的调查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6, 29 (1) :74-76.

[3]陈惠芹, 蔡耘, 唐新意, 等.儿科门诊实习临床带教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 (9) :965-966.

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 篇9

1 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

1.1 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方式俨然已经成为高校主要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量大, 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大量的文字、图片、影像和动画等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在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前期阶段, 主要采取的方式为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方式。基础理论为中医内科学的基础, 大部分学生只经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 但要将这些课程串连起来却比较困难。中医内科学是将这几门基础课程联合起来的一门学科, 应将基础理论的学习放在本课程的前面阶段, 同时配合多媒体技术, 可使学生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

1.2 循证医学式教学

循证医学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2]是当今医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提出明确的临床实际问题, 系统检索相关文献, 全面收集证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 找出最佳的证据, 指导临床实践;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及其结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教学模式, 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教学, 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模式转变成主动学习模式。学生在检索文献、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对某个疾病的印象, 而且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起来, 更好地指导临床教学, 对学生在轮转实习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案例式教学

赵守真[3]在其《治验回忆录》提到:“医案, 乃临床经验之纪实, 非借以逞才华尚浮夸也。盖病情变化, 隐微曲折, 错综复杂, 全资医者慎思、明辨、审问之精详, 曲体其清, 洞悉病服何药而剧, 更何药而轻, 终以何方而获安全, 叙之方案, 揆合法度。”从原文中可见医案是临床医生进行辨证论治的记录, 能客观反映出医生的中医临床思维。案例式教学区别于纯理论学习的枯燥无味,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案例式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医内科学时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加深学生对疾病的印象, 提高学生的中医辨证论治能力, 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笔者在案例教学中, 所采取的案例以经典性、真实性、过程性、分析性为主要原则, 使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医内科对理法方药的印象, 提高其中医辨证论治能力。

1.4 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是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是建立理论学习与临床操作的一座桥梁。实训教学是模拟临床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本院的模拟医院进行。笔者主要采用的方法为将学生两两组成一个小组, 让学生代替模拟病人的角色, 将中医内科学中经典的主诉作为便签, 让学生抽取便签进行模拟临床操作。学生运用中医学理论, 辨证论治, 四诊合参完成临床操作, 同时要求学生模拟临床进行大病历的书写。我校还模拟执业医师考试第一站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培训, 同时在临床见习前进行岗前培训,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能力。通过实训教学, 能有效提高学生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 提高临床技能操作能力。

1.5 临床见习

医生为一个特殊的职业, 身上肩任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责, 中医药高等院校旨在培养理论及临床操作技能都较为高超的复合型人才, 理论必须联系实践, 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多临床、多实习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 提高临床操作技能。临床见习为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中最贴近临床的教学, 通过临床见习, 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的临床操作。在见习前对每个学生进行岗前培训, 同时开展模拟临床技能操作的考试。我校主要在中医内科学课程结束的第二学期进行临床见习, 在第二学期开学初前2个月让学生在学校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轮转见习, 选择每个科室的带教老师, 让其带领学生进行见习。临床见习为进入临床实习前奠定了坚实基础。

2 结果

通过本校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 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 都能较快地适应临床轮转, 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强。

3 讨论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基础, 其内容不仅包括中医基本理论, 也包括辨证论治等中医临床技能, 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中医理论学科。中医内科学为学生在本科阶段中最核心的一门课程, 对于一名中医专业学生, 能否将中医内科学的知识点掌握并消化, 同时将其恰当地应用到临床中至关重要。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和方剂学不再是独立的学科, 而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传统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继而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而笔者对我校2008级中医学专业学生主要采取的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方式为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循证医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教学、临床见习,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以及临床操作技能, 学生均能较快地适应临床轮转, 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强。

综上所述, 采用多媒体基础理论教学、循证医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训教学、临床见习等几个方面的中医内科学教学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 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值得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

[2]吴发胜, 岳桂华, 张爱珍.循证医学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应用中的展望[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0) :74-75.

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 篇10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法实施步骤

1.1 入科考试和入科宣教

昆明医科大学2009 级和2010 级本科临床专业实习生共420 人, 在儿科实习8 周。入科第一周即由教研室主任或教研室秘书对其进行入科考试和入科宣教, 入科考试的目的是对实习生的理论基础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也让实习生对自己在儿科学知识掌握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入科宣教内容包括科室简介、儿科专业的特殊性、普通患儿组和新生儿组实习制度、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值班制度、考试制度等。

1.2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也是诊疗疾病的过程, 是反映所在医学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让学生结合患者的实际进行逻辑思维分析, 以达到培养他们临床思维能力的目的。第二周开始准备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 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病例分析, 内容涉及肺炎、腹泻、脱水、黄疸、缺铁性贫血、过敏性紫癜等, 结合患者实际进行逻辑思维分析、比较、综合推理, 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 制订初步的治疗方案, 还可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法,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 最后由教师总结、纠正错误、指出不足, 从而不断提高和进步。

1.3 英语晨交班

每周周一和周三有两次科室的英语晨交班, 在临床工作环境中为实习生提供一个锻炼英语口语的环境和机会, 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提高其学习外语的自觉性。选择那些相对容易的病种作为切入点, 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腹泻、新生儿黄疸、佝偻病等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 因为学生在临床对其有较多的了解或一定的基础, 所以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 邀请科室的外国留学生积极参与, 以锻炼实习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及交际能力。

1.4 小讲座

从第二周开始安排科室小讲座, 每周1~2 次, 每次1~2 小时, 授课形式为常规PPT授课, 内容包括儿科病历书写、儿科用药、小儿液体疗法等, 让学生参加科室的业务学习, 拓宽知识面, 也可让学生自己作为主讲来给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小讲座, 内容由他们自己挑选, 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小讲座是重要的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之一, 不应是理论课的重复, 应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基础。

1.5 教学查房

从第三周开始安排科室教学查房, 以学生为主导, 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效果。8 周内可安排2~3 次, 主讲教师为主治医师, 选择典型或疑难病例, 熟悉患者病情, 事先通知管床学生准备, 确定教学目标, 参考相关专业知识及新进展资料。采用三步法 (示教室—床旁—示教室) :第一步 (示教室) , 教师提出教学查房的目的、要求和时间, 由学生汇报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计划。第二步 (床旁) , 学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教师给予床旁指导、补充、纠错、示范。第三步 (示教室) , 学生自由发言, 积极讨论, 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发言,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师生要互动, 归纳病史特点, 重点讨论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 (PBL) , 以提问式和启发式教学为主, 插入双语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在旁引导并进行点评。

1.6 读书报告会

学生实习入科就分配好一对一的带教教师, 教师给学生分配好读书报告的题目, 格式一般为医学综述和论文, 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 进行文献检索等, 对学生进行读书报告撰写的培训。通过读书报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自学能力, 扩大知识面, 使学生初步掌握撰写读书报告的基本方法, 为今后撰写医学文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出科最后一周, 科室举办读书报告会, 介绍好的经验, 共同交流和学习, 出科后上交教研室留档。

1.7 大病历书写

每位学生儿科实习结束后, 要求完成两份大病历书写, 必须为手写, 参照《儿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认真完成, 带教教师一对一当面批改、点评、打分, 出科后上交教研室留档, 作为实习考核评分内容之一。现在的医疗文件基本都在电脑上完成, 学生复制和粘贴现象泛滥, 各级医师查房内容雷同, 缺乏思考与分析。加强学生病历书写的锻炼, 要让其体会这是一项严谨的工作, 真正领会到病历在医疗纠纷中对于医务人员本身保护及临床诊疗的作用和意义。

1.8 医患沟通能力与人文关怀的考核

现代医学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临床技能的培养, 还要注重素质的培养, 包括医患沟通能力与人文关怀等。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 使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1.9 出科考核

教研室秘书组织2~3 名带教教师组成考核小组, 实习最后一周进行出科考核, 出科考核的内容包括问诊与病历书写、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判读、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计划等, 将医学人文关怀及医患沟通贯穿始终。学生在床旁采集病史, 围绕主诉展开现病史询问, 进行体格检查, 结束后向患者致谢。在示教室, 让学生对病例进行归纳总结, 讨论主要围绕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计划进行, 最后教师给予点评, 指出不足与错误, 提1~2 个相关问题, 进行评分。

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法效果评价

住院医师的培养是医师成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医学生成才的关键。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助于实习医师巩固理论知识, 建立临床思维和积累临床经验, 对培养合格的儿科医师具有重要的意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1]。在美国, 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后一般要进行1~3 年住院医师培训, 并通过医师资格第三阶段考试才可以独立行医[2]。日本在1968 年建立了正式的临床医师培训制度, 并在1994 年进行了修订, 制定了《新医师临床研修制度》[3]。我国最早是1921 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首次实行住院医师培训[4], 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科在此项研究中, 采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法对420 名实习生进行儿科临床实习教学, 以加强学生临床技能为主要目标, 注重加强临床思维等方面的培养。学习儿科相关技术和技能, 临床实践性强, 在出科考试中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及理论水平均较以前有显著提高 (P<0.05) , 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法通过规范化教学, 使得实习生进一步巩固理论基础及强化技能, 不但可以让实习生掌握儿科基本知识, 包括儿科的基本概念、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 更加强了医患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危机处置能力等的培养, 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 讨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生在医学院校毕业后, 以住院医师身份接受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内科、外科、儿科、精神科等不同专业方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属于毕业后教育, 主要模式是“5+3”, 即5 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后进行3 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在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具备良好临床医疗和教育培训条件的培训基地进行, 培训对象在经验丰富的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临床诊疗工作, 接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培训, 着重提高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能力, 并为今后具备处理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政策法规、人际沟通交流等。完成培训并通过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者, 可获得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在儿科临床实习中运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法, 收到了良好的临床实习效果,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提高了他们的交流与合作、随机应变等能力, 有效解决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缩小了课堂教学与岗位实际工作的差距, 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要求, 并为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目的 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法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昆明医科大学2009级和2010级本科临床专业实习生共420人在儿科临床实习中运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法。结果 在出科考试中, 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及理论水平均较以前有显著提高 (P<0.05) 。结论 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运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 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提高他们的交流与合作、随机应变等能力, 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实习教学

参考文献

[1]闵新歌, 孙景海.国内外住院医师培训情况浅述[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4 (1) :393-394.

[2]陈文生.从美国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制度看如何改进我国临床研究生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17 (2) :251-253.

[3]章雄.上海交大医学院住院/专科医师培训现状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2 (8) :977-981.

儿科学临床实习教学 篇11

【摘要】口腔临床实习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实习阶段,临床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临床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口腔本科学生的培养质量。通过对加强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注重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以期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口腔医学本科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

【关键词】口腔医学;临床能力

口腔临床实习教学是口腔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通过一年的临床实习,要完成从单纯学生向医生的改变,使学生进入临床后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医学知识正确分析判断并解决所遇到的医学问题,对疾病的进行诊治,提高临床能力。学生经过毕业临床实习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医学模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改变和发展的需要,传统医疗模式向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对口腔医疗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1.培养临床操作能力

口腔医学是临床学科中比较特殊的一门学科,它属于外科系统,对医生的临床技能要求高。在一年的临床实习中,要培养学生掌握必须的基本技能。本科毕业的口腔医学生应掌握并独立进行口腔常见病的诊治,包括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外科,儿童牙科等常见病。培养的目标是具有扎实的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口腔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全科口腔临床医生。

实习科室要为实习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带教老师要对病源进行筛选,为口腔学生提供数量充足、稳定、病种适宜的门诊病人,使学生能够有更多检查、诊断、操作训练的机会,确保实习效果和实习计划的完成,提高口腔临床实习的质量。同时规范临床诊疗标准,科室配备临床经验丰富、操作技术规范娴熟、理论知识扎实、素质良好的临床医生从事带教工作。带教老师应该规范示教,从医患交流、采集病史、临床检查、诊断、治疗计划、病例书写、临床操作等面面俱到对学生的临床诊治进行把关。

2.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所谓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医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找出主要矛盾,制定治疗方案,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培养得来的。刚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往往理论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临床思维具有一定片面性和主观性,学生们会照搬书本理论,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每两周一次为口腔实习学生安排临床讲座,由教学经验丰富,临床知识扎实的老师主持。讲课时应尽量减少教科书内容的重复,而应以横向联接内容为主。因为学生学习临床理论课时大多按教材章节,系统进行纵向联接;而临床诊断疾病时,需要学生具有横向联接的临床知识和思维方法。同时带教老师可以留一部分内容给实习学生自习,定期组织学生讨论自习的内容,督促学生不断复习和巩固,不断完善更新知识,提高分析解释不同病例的思维能力,且能及时将理论合理运用于临床实践。使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得到激发与提高,利于学生终身自学能力的培养[2]。

临床病例讨论,也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整个分析讨论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则起诱导、深化讨论和纠正错误的作用。通过这种临床病案讨论,训练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巩固课堂所学的作用。

3.培养与患者沟通的技巧

"所有医生都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这也是要求口腔医学生养成良好沟通能力,做一名合格医生。

现代医疗模式的做突出特点是把过去"以诊疗疾病为主"的粗矿的治病救人模式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思想。患者可以自主择院、自主择医、医疗过程知情,这对医生素质和服务理念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教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医患沟通能力相关知识的传授,时刻注意学生医患沟通能力,要将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工作中去。学生面对患者往往怕说错话、做错事,易产生畏惧情绪。带教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帮助他们在患者面前树立医生的形象,要时刻了解学生临床能力和心理状况,出现差错及时纠正,尤其在医疗纠纷不断的情形下,极端时学生会采取避免与患者接触,说话的消极做法。带教老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适时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乐于和患者沟通,多接触患者,多了解情况,及时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拉近与患者距离。当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后,患者就成为医生的最好助手和老师,配合医生的诊治。

总之,本科毕业生的临床能力培养是多方面的,需要不断探索,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更好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周学东,石冰,于海洋.口腔医学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1):8.

[2] 张昌菊,周敏,简道林.地方院校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5):9-10.

儿科临床实习医师的培养问题探讨 篇12

1 创新儿科临床实习医师培养方式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资源的发展与更新, 培养智能型、应用型、创造型医学人才是医学发展趋势的要求, 也是社会的要求。为此, 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在2000年提出了培养符合“全球最低基本要求” (global minimal essential requirements, GMER) 的临床医师的观点, GMER涵盖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 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 批判性思维和研究7个领域[1]。达到以上标准, 要通过一定数量的临床实践训练和理论知识的长期累积。随着道德、伦理等社会观念的发展及医患关系的改变, 既往从患者身上学习、实践医学知识的医学教学模式已不适应该新形势。

2 儿科临床实习医师培养方式的几点创新

2.1 引入PBL教学法改善临床实习教学效果

PBL教学法是目前受到广泛重视及较为推广的教学法, 具体实践形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 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 学生围绕某一儿科相关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进行研究和学习的过程, 是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2]。池美珠[3]以PBL教学组与LBL教学组作为研究对象, 证实了PBL教学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五段教育, 有利于提高儿科临床实习生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在医疗团队中积极合作的能力。PBL围绕临床问题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综合在一起, 利于学生对医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及在儿科临床实践的应用, 实习医师不仅掌握了儿科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医学内容, 而且对现行社会中医生与患者、医师与社会及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一定的体会。新型儿科临床医师培养对医疗技术掌握水平和处理相关医疗关系至关重要。在医疗资源系统中, 实践性在医疗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表现为理论指导临床技能, 在该过程中, 需要患儿或医务人员的配合。PBL教学法不仅重点提出临床教师与实习医师的积极互动, 而且提及实习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通过合作性的教学, 提高实习生对医学团队精神的理解, 有助于培养协作的集体观念。

2.2 运用SP来解决临床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临床教学的实习对象问题已成为影响儿科临床实习医师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融会贯通的关键, 标准化病人的提出及将其应用在儿科临床技能教学中, 这较好地处理了上述问题并且为其提供了正能量。标准化病人 (standardized patient, SP) , 又称模拟病人 (simulated patient) , 是对健康人进行培训, 能够准确模拟出教学病例所需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医患沟通的语言特点, 通过量表对临床学生效果的学习进行评估[4]。SP有助于儿科临床实习生的临床医患沟通能力及病史采集、查体技能等各种临床技能的提高[5]。随着医学教育规模的扩大, 实习医师增加, 临床带教老师相对减少, 同时患儿家长对临床学生相对缺乏理解与耐心, 同时儿科疾病发病具有季节性特点, 部分属于罕见病, 导致儿科疾病的临床教学资源匮乏甚至空白。SP的应用在解决儿科临床教学资源匮乏上起到积极作用,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基础理论知识的临床化。

2.3 重视儿科临床实习医师的人文教育

儿童具有表达信息不确定、临床查体不配合及沟通困难等特点, 因此人文教育在儿科临床教学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6]。人文教育有三个重要作用, 具体如下。 (1) 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儿科临床实习医师不仅要注重患儿的疾病诊治, 还要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不仅要领会医学专业知识和掌握临床技能, 还要了解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 (2) 提高儿科临床实习医师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3) 改善医学生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在医治小儿机体疾病的同时, 不仅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问题, 而且要顾及患儿家长。根据儿童对疾病的不同心理反应, 给予适宜沟通方式及适度心理辅导, 这就要求临床儿科医师对医学理论知识结构的多元化理解, 要以人为中心, 完善人格结构。因此, 在儿科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临床儿科实习医师对人文结构及以人为中心的关护意识的理解。从医学本源来深刻理解人文教育对儿科临床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儿科教学中能够早期、针对性引入相关人文教育内容, 从而完善医学教育。

3 创新儿科临床实习医师培养方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现行儿科临床实习医师的培养方式大多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问题, 因此, 创新教学方式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善教学效果非常必要, PBL教学法以其生动的模式吸引着受教育者的注意力, 全覆盖式的教学内容考量来保证从理论维度到实践维度的紧密联系, 高度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保证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身心投入, 从而保证儿科临床实习医师的培养效果。教学资源的匮乏, 特别是医疗试验对象资源匮乏是长期困扰医学发展的问题, 对于儿科医学理论和实践而言更是如此, 极少家长愿意将自己的孩子置于“被试验”的相对有风险的处境中。而SP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困境。可以预期, 随着SP资源大量引入儿科临床实习医师教学中, 儿科临床实习医师培养的效率和效果都会明显提升。

当前我国医师培养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倾向:高度重视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 而相对忽视人文教育。长期的医学实践证明, 身病还需心药医, 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医师能够更好地得到患者配合, 从而有利于更早实现患者的康复。因此, 强化对实习医师的人文教育, 也是改善儿科临床实习医师培养效果重要的创新性举措。

摘要:临床实习是儿科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 随着医学资源的发展与更新, 儿科临床实习医师的培养问题日益得到关注。本文从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临床实习对象及人文素质教育三方面对儿科临床实习医师的培养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实习,儿科,人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娜, 蔡定彬, 吴进军, 等.临床见习“5+5”模式和传统模式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效果的比较研究[J].当代医学, 2010, 16 (28) :157-159.

[2]邵庆亮, 姚签, 赵霞霞.PBL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4) :167-168.

[3]池美珠.运用PBL模式优化儿科教学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5) :1015-1017.

[4]熊菲, 杨凡.标准化病人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医学教育, 2013, 6 (3) :44.

[5]黄文, 郑健.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重庆医学, 2010, 39 (4) :501-503.

上一篇:编辑的现代性下一篇:法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