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评价

2024-05-23

科学评价(共12篇)

科学评价 篇1

当前我国学校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 考试的绝对成绩已成为判断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唯一的标准。然而,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高低不仅要看考试结果, 还应该交给学生、外校同行专家听课和学校职能部门进行评价。因此, 建立一种多元的教师课堂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一、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背景

尽管现在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上, 但以下几个矛盾还比较突出:

1. 对于学困生缺少动态评价。

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中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中“重优等生而轻落后生”、“重结果轻过程”、“重主导轻主体”等现象仍十分严重, 偏离了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学困生仅看考试绝对成绩, 而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成绩相对变化的规律。

2. 忽视了主体的评价。

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级指标应该是二维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课堂教学应是教师的“主导”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服务。对于教师教学效果, 学生很有发言权。然而在现实过程中很少考虑学生主体的意见。

二、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构建的基本思路

1. 学校 (教研组) 、外校同行与学生参评相结合原则。

现在中小学都实行绩效工资, 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趋向于好的方面。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开和公平性, 学校可以纳入外校同行的听课评价, 同时, 学校应该纳入学生的评价, 这样才能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和合理性。

2. 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对科学老师的考核应该尽量的明确详细的内容和方法, 考核评价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密切结合, 在制订相关的考核指标的时候, 应该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工作, 以方便相关的工作指导人员和考核者根据情况评定分数, 使考核标准更加直接, 并有一定的操作性。

3. 系统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原则。

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考核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既要有学生参评, 也要有主管部门考核, 还要有外校同行专家评价, 才能体现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系统性。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动态的评价方法。

三、评价方法的具体内容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对学困生的评价;二是对于科学教师的评价。

1. 学困生评价———进步分评价法。

在学生科学成绩评价上, 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学困生比成绩较高的学生更容易进步。为了克服评价考试成绩进步程度的困难, 1972年Hale (美) 提出了一种指数科学模型, 将其考试成绩转换成相应的评价分数, 使之初始高水平学生成绩的小幅提高, 与初始低水平学生成绩的大幅提高可以进行比较。此方法被称为“进步分评价法”。这种方法是将一段时间内学生成绩转化成T分值, 接着根据“T分值等价进步分转换表”分别将对应的T分值转换成进步分, 实际进步分等于本次成绩进步分减去上一次进步分。为防止教师为了提高进步分而故意拉低初始成绩的情况发生, 在进行学困生成绩评价时, 可以考虑成绩= (本次T分+上一次T分) /2+实际进步分。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 T分的转换

第一步:标准分数Z的计算

标准分是由原始分数换算得来的, 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测验成绩与平均分数之间的距离。标准分保留了原始分的大小顺序关系及正态分布特征, 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可加性及稳定性。因此, 比较科学的方法是把近两次成绩都转化为标准分数, 然后再进行比较或相加。转化公式为:

公式中Z代表标准分数, X代表考试分数, X軍代表学生全班成绩的平均值, S代表标准差。

Z能具体反映出考试分数与平均数之差异的方向及程度。如果Z>0, 则说明学生成绩高于平均分数;反之则说明成绩低于平均分数;如果Z=0, 则说明成绩等于平均分数。所以从标准分数中, 既可知道学生考试成绩, 又可知道每个学困生在全班学生中所处的位置。

第二步:Z分转化为T分

Z标准分数带有多位小数和负值的缺陷, 不大符合人们表示分数的习惯, 通常是把Z标准分数转换成T分值。T分值通常以50分为平均分, T分值高于50分为超平均, 低于50分为不到平均分, 它没有名次的概念, 只是一个相对指标。T分值的计算步骤是:

第一步计算平均分:

第二步计算标准差:

第三步计算Z标准分:Z= (X-X) /S

第四步计算T标准分:Ti=T+KZi, T一般取值为50, K一般取值为10, 即Ti=50+10Z, 因正态分布中Z的取值范围是-3≤Z≤+3, 所以T的取值范围是:20≤T≤80。

2. 科学教师评价方法———多元评价法。

设被测评教师的集合为Y={y1, y2, …, y R}, 在以下几项的得分及最高分, 最低分分别为: (1) 学生评教 (权重为ρ1) , 其中学生无差别评分 (权重为ρ11) :{d11, d12, ……, dR}最高分为M1, 最低分为m1;学生平台评价评分 (权重为ρ12) :aij{i=1, 2, 3, ……, R;j=1, 2, 3, ……, N}。 (2) 外校同行专家评分 (权重为ρ2) :{d31, d32, ……, d2R}, 最高分M2, 最低分M2。 (3) 学校职能部门评价 (权重为ρ3) :

第 (1) , (2) 项的得分的标准化公式:

标准分区间为[60, 95]

为给出学生平台评分的百分制分数, 设测评学生的集合为X={x1, x2, ……, xN}, 具体记分如下表: (aij的具体算法为:若yi被xj第K名, 则取aij=R-k+1)

记所有教师的最高分数为M, 最低分数为了m, 即:M=max{a1, a2, ……, aR}, m=min{a1, a2, ……, aR}, 则yi在该项的标准分为:di=60+ (ai-m) 。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根本的方法是要将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纳入评价的组成部分。这样,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办法, 正确的评价思想方法、原则, 有效的评价管理机制这三者的有机结合, 构成了中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摘要:本文的课堂教学评价对象是科学教师和考试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两个部分。通过现状和问题分析构建了基于学生评教、外校同行专家评分、学校职能部门评价的多元教师评价方法和基于进步分评价的成绩相对落后学生评价方法。

关键词:科学教师,学困生,评价

参考文献

[1]刘志军.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6.

[2]赵学勤.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应从何处着手[J].中小学管理.2002, (3) .

[3]张桂芳, 秦小文.教学评价中的困惑与思考[J].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2008.

科学评价 篇2

大班科学活动:水的三态变化

一、优点

(一)活动目标方面

1.难度适中,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2.包含了知识、情感与能力三个方面。

(二)活动内容方面

1.活动内容与目标紧密联系,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2.促进了幼儿的主动探索,如:教师把冰发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探索使冰融化的方法。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到了冬天,水结成了冰……

4.活动各环节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三)活动准备方面

1.活动准备的材料具有探索性和变化性。如:冰可以化成水,水烧开后冒出的水蒸气遇冷

可以变成水珠。

2.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方面

1.各环节的过渡自然。如:水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那么水蒸气还能不能变成水

呢?从而引导幼儿进行下一环节的猜想。

2.教师的语言流畅,提出的要求比较明确。

3.教师采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如:你们知道这个水蒸气是怎么来的吗?

4.幼儿基本上都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享受科学活动中的乐趣。

二、不足

(一)活动目标方面

1.目标的表述方式不统一。第一点是发展目标,行为主体是幼儿;第二和第三点是教育目

标,行为主体是教师。

2.第二点目标的表述抽象、不具体。

3.第三点目标的表述不是这次科学活动中幼儿发展的重点,不全面。

(二)活动过程方面

幼儿间缺乏商讨和合作的机会。

三、改进建议

1.活动目标可改为“1.乐于参加探究活动,能积极主动的寻求答案;2.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加热的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会变成冰。3.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科学评价影响实验效果 篇3

我们现在有的科学实验考核方案有些不适合学生对于相应科学知识的理解,有些科学实验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需求,有些科学实验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学习,因此对于科学实验的考核方案应该细化到每一个实验本身。

一、制订合理的考核方案,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

科学实验在教学中起到教授相关科学知识时对学生的启发,总结或是提升的作用,所以实验的最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样才有助于科学课程的实施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有承重实验:要求学生用24根吸管制作能够承重50g钩码的支架,越高越好。在制订考核方案时,如果给学生制订优、良、一般三个等级跨度的考核目标,学生就会根据对自己的评估直接制作符合该标准高度的支架。为了保证支架的稳定性,学生并没有进一步做出大胆的设计,那么制作出的支架可能并不是自己的最高水准;全班做出的支架高度相对统一,结构相似,没有创新。如果制订的考核目标是在能承重的基础上每高出一厘米加两分这样的计分方案,学生制作时就会用有限的材料制作出最大高度,以获得最佳的分数,这样便能激发出学生的设计热情,精心设计个人的支架。可能会有模仿,但一定会出现结构不一样的佳作,让设计者脱颖而出。如此,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力。

二、确定合理的考核要点,引导学生解决实验难点

在科学教学之前,教师要先做一做科学实验,了解实验的难点、重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提醒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直接挑明,只是效果可能差强人意,也可以通过制订合理的考核要点,引发学生的思考,解决实验重、难点。

例如,有平衡试验:要求学生用四根吸管制作一个钥匙支架,以挂钥匙的状况为评价标准。如果把考核的标准定为挂的钥匙越多分数越高,那么会不会有很多学生连一分也得不到呢?试过才知道,只要摆放得当,挂两把钥匙就可以在支架上实现平衡,只要挂杆够长,尽可以多挂,那么最大的困难是挂一把钥匙的时候怎样能达到平衡状态。知道了这点后,合理调整考核方案,把能挂一把钥匙支架不倒为最高要求,能挂两把及更多为基本要求,公布了这样的考核方案后,学生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挂两把的成绩反而比挂一把低?思考后学生很快能领会该实验的难点,并在实验设计中重点关注,解决问题。

三、明确合理的考核标准,体现对应年龄学生能力

科学教学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横跨四个年级,科学知识的教授循序渐进,科学实验的辅助教学也步步深入,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不断深入。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实验操作的考核中适当加入符合学生年龄的标准,更能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有能量转换实验:要求学生用吸管制作发射器发射火箭,在弹性势能和动能重力势能的转化过程中体会能量的转换。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考核“火箭”实验的标准是火箭升空的高度越高,分数越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大多会模仿书本上现有的火箭结构进行制作,而书本在提高火箭的升空高度的思考上,相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他们会发现发射器使用不同器材对火箭升空高度有影响,但很难发现火箭结构的不同对于火箭的发射有影响。如果把考核要求增加一点:做出与书本上结构不同的火箭,则每位学生会设计出自己的火箭,并在实验过程中做出改进,在成绩测试时也能发现自己的设计与他人设计的区别,进而发现火箭的结构对于升空的高度也有影响。这是一个思考,制作,实验,改进的过程,学生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提高。

四、找准合理的考核切口,将实验效果最大化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在加强学生科学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是通过实践来检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那么,找准将基础知识与实验合理结合在一起的切入点并且有参照地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才能使实验效果最大化。

例如,有浮力实验:用吸管制作可浮在水上的筏。知识点考查的是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个知识点的回答并不难,只要与竹筏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动手能力和关注力还较弱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制作吸管筏既浪费时间,也容易使其在制作过程中遗忘考察的知识点。如果在考核时,先给学生准备做好的“吸管筏”,能更快、更准确地让学生理解题意,切中实验要点,并立即进行操作,基础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实验效果会得到最大化体现。

科学课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如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指出的那样,“获取知识最佳的途径是自己的体验,因为自身体验最清楚,也最容易得出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评价直接影响到科学课的成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对于科学实验不能简单地用“拿来主义”方法,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评价更加符合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现行的学习能力,让我们科学课程真正适合学生自身状况。

科学评价 篇4

对于每个写作指导老师而言感到负担最重的恐怕是对作文的批改了。目前的作文批改方式真可谓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认真细致的老师采取的是逐字逐句“精批细改”式、有的老师则采取“蜻蜓点水”式, 还有“药方式”“便条式”等。似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关于写作评价形式和内容的要求, 以至于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但这些凝聚了老师心血的文字究竟能给学生带来多少的启发和收获呢?且来听听我收集的一部分反馈。

学生1:每次发下来的作文, 我只看星级, 老师的评语我从不关心。

学生2:我讨厌上作文课, 老师的评语似乎只有问题, 难道她都没有看见我这次的作文里多用了许多好词好句了吗?

学生3:写错了不要紧, 反正老师都会帮我订正出来的。

学生4:有些字看不懂, 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改, 我原来的意思有什么不对呢?

家长:老师批作文的确很辛苦, 但我孩子似乎从中的收益并不多。

……

长期以来, 写作老师更多地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案设计、教学过程的指导、写作技巧的点拨方面, 而往往忽略作文评价在作文指导进程中也同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出现了一些作文评价的典型错误模式。

错误模式一:填鸭满灌式

有的教师认为“精批细改”是工作认真的表现, 于是, 一篇不足400字的小学生作文, 教师的批注有十多处, 写下的评语有150字。如此评价只会让学生渐渐丧失了自主探究的热情, 从而将评语流于形式而失去它原本应该有的作用。

错误模式二:越俎代庖式

有的教师总是在写作评价时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或者按同一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学生作文, 这种做法也是一个误区。要知道学生, 特别是小学生, 无论其观察事物的角度还是理解事物的方式, 都与作为成人的教师大不相同, 毕竟师生之间存在年龄、阅历等诸方面的差异。所以, 一旦用成人的眼光去删改孩子们的习作, 往往不能很好地传达他们原来要表达的思想, 而是强加了成人的理解, 时间长了, 学生作文就会“少年老成”, 毫无儿童的天真与独特的个性。

错误模式三:蜻蜓点水式

有些老师在作文批改时只是根据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判定, “蜻蜓点水”一般, 简单划上对、错号, 不能做到全面分析, 不能对学生个体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建议。等作文发下, 学生看到的只是修改符号, 却不明白修改的原因, 如此反馈, 信息量过小, 作文评价的利用价值不大。

鉴于以上这些问题, 我和许多写作老师一样也曾陷入一些矛盾困惑之中, 完全放手让孩子瞎写一气不行, 向功利主义妥协, 或将批改的主观意识强加于孩子身上也不行。因此, 要建立一个科学的作文评价体系, 运用教师的专业性、情感性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有效平台, 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长点, 激发他们更大的创作热情。

二、科学评价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关于“评价建议”部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 综合考查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从注重知识、学习结果和忽视能力发展, 转变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 以此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鉴于以上理论, 我在作文评价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尊重学生各自的情感和个性, 从作文评语、作文修改、作文交流等角度建立起“民主、互动、协作、畅所欲言、一吐为快”的交流平台, 在提高学生作品的鉴赏能力, 整体的写作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收获, 同时师生之间借助这一语言实践的交流平台, 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写作的内在驱动力, 让孩子真正在融洽的氛围里面感受到写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一) 评价内容全面化

在新课标中强调了写作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既包含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的综合考察, 又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为此, 我在学期初的初始课上告诉学生、每篇作文星级的取得由“材料准备、课堂表现、语言积累、创意表达、作文修改”五个方面组成。作文等级最高为五星, 其中各项均占一星, 由此表明这五项内容在作文评价中缺一不可的重要性, 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好成绩的取得是由自己主观争取得到的。

1. 材料准备

写作材料准备充分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学生写作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这必然要耗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老师应该对他们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给予肯定:你观察很细致!你积累的东西真不少!对于准备不足的同学予以激励:去发现吧, 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像这样的评价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们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 体验生活准备写作的材料。因此, 老师应重视评价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搜集了什么材料, 而且要让他们分享搜集材料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课堂表现

在写作指导的过程中, 师生、生生互动较多, 因此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直接以上课举手的次数和是否参与小组讨论来定性, 凡是举手了三次 (不管有没有发言, 只要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举起手来的) 并且参与了小组讨论的同学此项表现都能够取得一颗星。因此, 在发言踊跃的课堂里, 学生们思想的火花就是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被激发出来。

3. 语言积累

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常常感觉到一些形象已经形成, 呼之欲出, 但难以用文字表达。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积累的不够, 所以在写作评价这块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就在于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过程中多用一些好词好句, 把课堂上学生或老师的精彩语言随时听记下来, 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同时也让他们有意识地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地积累一些好词句, 从而真正提高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和修养。

4. 作文修改

叶圣陶老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 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 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 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 该怎么改让学生去决定,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能自己修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因此, 写作评价中也十分重视作文修改这块, 我和学生强调要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 我也十分重视对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 不仅评价修改的好坏, 还要评价修改的态度。对他们修改时的积极性和认真态度, 以及修改后的作文给予充分肯定, 这样积极的评价能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修改作文。

5. 创意的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新课标淡化了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只要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在这种新的评价理念下, 教师应该立足“创新”和“个性”, 鼓励多种形式自由地写作。这样能克服习作中中千篇一律的毛病, 使学生的习作充满个性和创新精神。

(二) 评价主体多元化

对于一篇文章的评价权利, 不应该是教师独享的, 学生自己和学习伙伴甚至是家长也应该参与到评价当中来。但四方面的评价应该各有侧重。学生自评主要是让学生在习作完成以后养成很好地自我修改的习惯, 所以“自评自改”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文后写一写这次课后的心得, 内容可以是本次习作的得意之笔、或者是关于这节课上的一些困惑;学生互评一般是在习作完成以后在同桌或者四人学习小组之间展开, 通过交换习作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别人习作的闪光之处以作为自己学习的借鉴, 当然也鼓励学生们彼此之间提出一些正确的修改建议。教师评价中包括对本课目标的实现与否、课堂学习态度、文章的优点及不足之处等方面的评价;那么家长评价可能操作性较难, 但让评价“走出课堂”是十分有意义的, 我记得有位同学在写《我是谁》这篇文章后这样写道:“通过这节课我重新审视了我自己, 原来我有那么多的优点也有那么多的不足, 但我相信未来我能做得更好。”同桌是这样评价:“看到他写的《我是谁?》, 我如同看到了一面镜子, 文章所表达的很多想法和我差不多。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下节课上, 学生把他的作文带来给我看, 我发现了文后又多了一行小字“孩子, 没想到不知不觉之间你已长大, 思想成熟到连我这个老爸都要刮目相看。对自己的剖析很透彻很有自己的见识。”看着孩子得意的神情, 我知道他在享受自己文章被关注的快乐, 他的情感和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教师、学生和家长, 这三个不同的角色, 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高度进行评价, 使写作评价更富有立体感。

(三) 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方法的恰当选择, 是对学生写作学习质量进行有效评价的重要条件。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书面评价、口头评价和综合评价三种。

1. 书面评价。

书面评价简称“评语”是以书面文字或其他符号形式对被评价者作文的整个动态过程和所得结果进行的综合评价的方法。作为文学教师, 要写出符合专业特点的评语来, 作文是学生表达自我情感的舞台, 所以教师在写评语时要注重情感化的特点, 特别要遵循尊重学生个性的原则, 语气要亲切, 把自己放在一个忠实的读者的位置上, 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的习作。本着重鼓励、重理解的精神, 在作文批改时, 与学生进行双向的情感沟通。比如有位同学的想象力很奇特, 但是可能平时阅读积累得不多, 造成文章的文辞不够优美, 因此我就这样提醒他:“你是一个可爱的男孩, 读你的文章中总是被你脑瓜里的种种奇思妙想所吸引。语言的感染力、生动性是你的难点。老师希望你平时加强课外阅读, 帮助你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相信你会越来越棒的!”渐渐地, 我发现他的文章在语言方面的确精彩起来了, 就这样, 学生在看过评语之后, 既受到鼓励, 又知道不足, 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就达到了评价的目的。

2. 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以口语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并作出评价的方法。它又可以细分为集体口头评价和个别口头评价。在开始新的课程之前, 建议教师应该引领孩子对上一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对班级整体的目标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着重强调本次习作一些共性的问题及大家做得都很不错的地方。此外, 也可以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 (不如说好的开头或者结尾, 有创意点的文章等) 请学生各抒己见, 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们既锻炼了文章的鉴赏能力, 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一般是根据作文星级来评定。星级的取得直接与评价内容相挂钩。 (详见评价内容) 。其实评星不是目的, 呈现出来的是学生对这次习作的创作态度及在写作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 只是一种激励的手段。此外教师还应该多提供给学生习作的展示机会, 分享他们的成果, 使他们感到愉悦。此外, 对不同的学生也会提出不同的加星标准。如对作文能力不强的学生注重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帮助把句子写通顺, 把文章写流畅, 对作文能力强的学生, 注重表达方式和自身的独特体验。每次习作发下去以后, 鼓励学生再次修改, 进行修改后的评价等第, 注重学生修改以后的反馈, 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成就感, 激发再次习作的激情。

(四) 评价时机全程化

写作课堂是一个互动性强的课堂, 教师要合理把握课堂即时生成的资源进行评价, 比如课堂中的一些学生发言, 如果教师用语言引领评价得好的话, 会直接从学生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比如我在上《假如我可以隐身》这一课时, 孩子们发挥想象, 激情澎湃, 想出了隐身之后可以干的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但是有一个孩子的发言却显得“与众不同”。他说如果他可以隐身的话, 他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去抢银行了, 此言一出, 全班哄堂大笑。我原谅孩子喜欢哗众取宠的心态, 但是为了避免作文中出现这样“不和谐”的想象, 我用较为婉转的方式提出了我的想法:“人类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我们会用聪明的脑袋去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是有意义的事你们自己想一想哦?”这样既表明了正确的立场同时又没有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此外, 写作课堂中往往会讲练结合, 一些片段练习之后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及时评价。注重指导性评价的同时, 也要注意评价的激励作用, 让学生乐于动笔、勤于修改, 也要让学生学会怎么写、如何改, 将鼓励与诊断相结合。

四、科学评价里教师的角色要求

作文作为一种精神产品, 具有极大的个性色彩。因此对教师而言, 如果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 那么学生的创作潜力就会不断激发。上海特级教师毛荣富认为教师应努力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1) 一个有鉴赏能力的读者。 (2) 一个有深度、有文采的思想者。 (3) 一个能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知心朋友。 (4) 一个有给学生写出示范文章的写作爱好者。这就意味着在写作活动中教师同时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素养。只有将单一的量化评价多元化, 改变过去把评价作为工具, 把人作为僵化不变的评价对象的做法, 学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活动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更能体现评价活动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小学科学评价方案资料 篇5

一、指导思想:《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评价要依据《标准》,要涵盖科学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查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为此,科学考试评价除了采用书面评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科学概念、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外,还应尝试结合平时教学,有重点地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探究和创新制作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基本理念:

1、促进发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引领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能力的发挥,并使之具有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2、立足过程。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一卷定乾坤”,而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科学的全过程。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3、注重多元。《课程标准》提出,评价应是多元的。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和评价内容的多元。

三、评价内容:学期期末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既要检测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对学生在学习科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实验操作与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测,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四、评价原则激励性原则: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要使学生喜欢科学喜欢评价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要承认学生有两种或多种差异,允许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对学生平时参与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合作与交流能力进行评价。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时间,阶段评——终评相结合;评价方法,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评价准则,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五、评价措施:评价措施因年级而异,具体实施如下:三年级:

1、平时过程性评价(30分)(1)教师课堂评议:科学教师根据各小组成员课堂表现情况(如课前准备、认真倾听、积极发言、与人合作、讲究卫生、独特见解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做得好的可以获得1-2枚印章,课后记录在案。

(2)分组实验探究学习小组评议: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学习评议表实验名称()职务姓名认真倾听积极发言与人合作动手操作课前准备讲究卫生科学创新小组互评教师总评备注组长☆☆☆☆☆☆☆☆☆卫生员☆☆☆☆☆☆☆☆☆记录员☆☆☆☆☆☆☆☆☆材料员☆☆☆☆☆☆☆☆☆各职务每周轮流一次,每月最后一节科学课后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其他成员对一周来每个人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议,表现优异者为“6 ☆”,存在不足的根据情况酌情减☆。

2、科学作业评价(30分)(1)常规作业评价,包括科学作业本和老师布置的小制作、调查等作业。(10分)(2)课外探究性作业,包括观察日记、小论文、科技小制作、小发明、课外实验等,每学期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两项完成。(20分)期末由老师和课代表根据每个同学的作业的上交情况、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等情况综合评定。

3、期末总结性评价(40分)期末统一组织一次总结性测试,试题除了考察必要的科学知识外,也要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4、学生最终学业成绩的呈现学业评价成绩=平时过程性评价分+科学作业评价分+期末总结性评价分×40% 把学生三个方面所得的百分数按以下标准转换成等级。如:90-100为“A”,80-89为“B”,60-79为“C”,59及以下为“D”。四年级:根据《小学科学课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确定小学科学学生学业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方式和评价内容。

1、关于评价的参与者。学生、家长、教师都将参与评价,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四类。以教师评为主,适当参考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家长评价。

2、关于评价的方式。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平时观察和期末检测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既重视结果,有重视过程。评价采用等级制,“平时成绩”的评价以平时观察为依据,设“好”、“较好”、“需努力”三个等级,“期末成绩”的评定以期末检测为依据,成绩记录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3、评价的内容: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项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40%,“期末成绩”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一栏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教师、学生通过日常观察做出的对每位学生的“科学学习情况的评价”,占科学学业总评成绩的20%。二是“成长记录袋”成绩评价。教师组织学生收集一学期里所有的学习结果,如:学生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参与课前准备的情况记录;单元练习和课堂作业的成绩记录等;学期末,教师对每个学生袋内收集情况的进行相应的评价,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成绩”一栏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测试”和“期末试卷检测”两项成绩。其中“实验操作测试”占总评成绩的10%期末试卷检测”占总评成绩的50%。五年级:

1、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制度课堂表现记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科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角度的发展目标进行观察记录和评定。采用教师定期量评价的方式,划分好、较好、一般三个等级,并记录下学生的课堂精彩表现,最后综合起来给予总评,给出鼓励性的评语或者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发展。

2、建立小组合作评价制度合作评价是指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中组评。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谁的解决问题思路广泛,谁的方法最精妙,谁在本次合作中的进步最大,谁的贡献最多等等。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目标是给学生的学业和其他发展评定成绩,提供及时的建设性的成绩反馈。4.具体评价(1)平时表现(由教师评)30% A、课堂表现(10%)B、书面作业(10%)C、其它学习态度10%)(2)期末考查50% A、书面考试(30%)B、实践考试(20%)(3)学生评价(自评、互评)20% A、自评(10%)B、互评(10%)学生最终学业成绩的呈现:平时表现(30%)+期末考查(50%)+学生评价(20%)=综合评价(100%)把学生三个方面所得的百分数按以下标准转换成等级。如:90-100为“优”,80-89为“良”,60-79为“及格”,59及以下为“不及格”根据以上书面材料,附具体表格一:形式内容方法教师评价(80%)书面考查(50%)

1、1、围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相关的科学知识的书面检测2、2、实践操作1、1、根据教材的具体要求,有重点、灵活恰当地进行评价。

3、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3、把学生三个方面所得的百分数按以下标准转换成等级。如:90-100为“优”,80-89为“良”,60-79为“及格”,59及以下为“不及格”。平时表现(30%)课

1、课堂表现每次上课时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主要看学生回答问题,实验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表现等,有好的表现就打五角星。不认真行为,就记三角形。期末根据所得五角星和三角形,确定在课堂表现方面的分数。

2、书面作业根据平时作业的批阅情况记载确定该学生获得的分数。作业一般是打等级制的,可分派任务给课代表或小组长列表记载。

3、其它学习态度主要包括教师布置的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科学课上的积极性,作业的订正情况等。根据记载情况给予一定的分数。学生评价(20%)互评(10%)

1、1.学习科学的态度:携带器材的习惯、倾听他人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善于表达的习惯、愿意动手操作等。

2、2.与他人的合作:分工、讨论、记录、汇报、倾听等。

1、1.学生评价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应给予尊重。自评(10 %)

1、1、学习科学的态度:携带器材的习惯、倾听他人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善于表达的习惯、愿意动手操作等。

2、与他人的合作:分工、讨论、记录、汇报、倾听等。附表二《小学科学学生行为习惯评价表》班级姓名单元课前准备(书本、材料)不高声喧哗、善于倾听敢于提问、大胆发言乐于合作、采纳别人意见不乱动实验仪器、整理实验仪器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 1 2 3 4 综合六年级:按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三个分目标,即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来阐述评目标。

一、科学探究方面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与活动能力。具体可以从认识科学探究和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两方面进行评价。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评价内容:重点应该抓住学生对待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的态度进行。

三、科学知识方面的评价评价内容: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与应用情况。(1)、书面检测:采用等级制。(2)、表现性评价:检查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采用质性评价。(3)、即时评价:如学生作业、课堂表现。不拘泥于时间间隔、字数、内容、形式等,觉得“有感要发”就可以记录,同时,时刻关注于孩子们在生活中的点滴记录,发现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并适时给予表扬。

四、具体评价即:科学探究(30%)+平时表现(30%)+书面测试(30%)+小组合作(10%)=综合评价(100%)综合评价的等级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评价采取教师专门制定的《科学平时表现登记本》上各学生的分数和期末书面测试相结合的原则。附操作细则: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科学探究 1.能对周围的事物提出问题,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3.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4.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5.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6.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7.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8.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9.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10.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11.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1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学习态度 1.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2.科学活动记录的完成质量。3.课外准备材料的数量和质量。4.课外中、长期观察活动的参与程度和质量。5.课外探究活动的参与度和完成质量。合作与交流能力 1.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4.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发现与提出问题能力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3.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枣雨槐风

一、评价目的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生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的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的文化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评价原则

激励性原则:让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要使学生喜欢科学喜欢评价

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要承认学生有两种或多种差异,允许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误。

参与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对学生平时参与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合作与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时间,阶段评——终评相结合;评价方法,组评——师评相结合;评价准则,定性描述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三、评价措施

1、建立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制度

课堂表现记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科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角度的发展目标进行观察记录和评定。通过课堂表现记录,采用教师定期量评价的方式,划分好、较好、一般三个等级,促进学生发展。

2、建立小组合作评价制度

合作评价是指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中组评。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有谁的解决问题思路广泛,谁的方法最精妙,谁在本次合作中的进步最大,谁的贡献最多等等。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主要目标是给学生的学业和其他发展评定成绩,提供及时的建设性的成绩反馈。

4、具体几个方面评价:

1>、平时表现(由教师评)30%

A、课堂表现(10%)

B、书面作业(10%)C、其它学习态度10%)

2>、期末考查60% :书面考试

3>、自评、互评10%

4>、具体评价要求: ①、平时表现(由教师评)30%

A、课堂表现(10%)

操作办法:教师每班准备一份名单类似点名册。在每次上课时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主要看学生回答问题,实验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表现等,有好的表现就打五角星。不认真行为,就记三角形。期末根据所得五角星和三角形,确定在课堂表现方面的分数。

B、书面作业(10%)

操作办法:根据平时作业的批阅情况记载确定该学生获得的分数。作业一般是打等级制的,可分派任务给课代表或小组长列表记载。

C、其它学习态度(10%)

操作办法:主要包括教师布置的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 科学课上的积极性,作业的订正情况等。根据记载情况给予一定的分数。

②期末考查60% :操作方法应和以往考查一样,应提高命题质量。

③互评10%:小组讨论对小组中的成员进行评价是有其合理性的。

④最终结果的呈现:把学生三个方面所得的百分数按以下标准转换成等级。如:90-100为“优”,80-89为“良”,60-79为“及格”,59及以下为“不及格”。

根据以上书面材料,附具体表格一:

形式 内容 方法

教师评价

(90℅)书面

考查

(60℅)1、1、围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相关的科学知识的书面检测 2、2、实践操作1、1、根据各年级教材的具体要求,有重点、灵活恰当地进行评价。3、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3、把学生三个方面所得的百分数按以下标准转换成等级。如:90-100为“优”,80-89为“良”,60-79为“及格”,59及以下为“不及格”。

平时

表现

(30℅)1、1课堂表现:每次上课时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主要看学生回答问题,实验分析,实验操作中的表现等,有好的表现就打五角星。不认真行为,就记三角形。一般记录圆圈。

2、书面作业:根据平时作业的批阅情况☆级数,记载确定该学生获得的分数。

3、其它学习态度:主要包括教师布置的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科学课上的积极性,作业的订正情况等。根据记载情况给予一定分数。

学生评价

(10℅)互评

(10℅)1、1.学习科学的态度:携带器材的习惯、倾听他人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善于表达的习惯、愿意动手操作等。2.与他人的合作:分工、讨论、记录、汇报、倾听等。

浅探现代科学课程评价 篇6

摘 要:科学课程评价是一种权威性、全能性、互动式的评价,它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不可估量作用,并随着教学时段的发展和需要而分成四种类型,即:基础性评价、开拓性评价、养成性评价和概括评价,这四类评价的目标、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都各有特点,共同组成科学课程评价系统。

关键词:科学课程教学评价;基础性评价;开拓性评价;养成性评价;概括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22-01

新课程评价最大的特点是改过去那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即所谓“一张试卷定优劣”)为综合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这种注重过程的评价随着课堂教学的展开而逐步深入,它可以分成:基础性评价、开拓性评价、养成性评价和概括性评价四种类型。

一、基础性评价

基础性评价一般用于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其目的主要在于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来确定教学起点。有时也用于教学效果不明显或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用来找出问题症结所在。评价目标应该是多方位的,不止是知道学生知识储备和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水平,还要知道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态度:能不能从情感上接受,愿意不愿意积极投入等等。这些不是老师简单的一句:“好不好”就解决问题了的,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并且通过谈话,提问或者设计简单问卷调查等形式很自然的呈现给学生。比如:教学知识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来问学生,了解学生关于这个问题知道多少:学生探究能力水平的了解,一般通过让学生自行设计过程来获得:而动手实验能力,有时通过让学生认识实验材料,讲一讲它们的用途就会知道。

二、开拓性评价

开拓性评价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随机评价,在教学中用于考察教学活动设计的价值、可行性以及成功率等课堂及时反馈因素。它主要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测量是否准确,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交流是否为双向或多向的;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么样,动手能力怎么样,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的能力怎么样等等。评价主体不仅是科学教师,还应包括家长、其他教师甚至社会人士,尤其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并将它作为开拓性评价的基础。

开拓性评价是考察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它的操作贯穿整个学期,教师要在学生进行课堂活动时长期观察,随时将积极的结果公布,以激励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与家长和其他人员配合,对学生为科学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种努力都尽可能的进行评价,并记录在“学生成长记录袋”内,作为他们科学探究的过程经历。北京版等《科学》新教材在学生评价方面做了很好的设计,文明应该充分加以运用。

三、养成性评价

当一个阶段(或单元)教学结束,或一个中心学习活动完成以后,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检测。对本阶段教学目标进行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利于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

养成性评价重在考察阶段学习成果,对不同形式的成果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手段。对实物形式的成果,比如学生制作或模型,可以先分组评选,再上台讲解,给出等级评价;而那些种植或饲养的实物成果,则要结合观察记录和观察报告一起进行,这类评价最好以小组成果的形式出现,在小组内部参与和贡献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以扩大参与面。

对核心科学概念的认知和理解,可以采取传统的简单卷面考察查,但试题要灵活多样,重在考察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要避免那些记忆性试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写不出的地方可以画图作答。

能力的考核比较复杂,既有探究过程能力,如发现问题、解释问题能力,针对问题进行假设能力,设计、计划实验研究能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总结概括形成概念能力等等,又有动手能力,如实验操作技能、制作工艺、此外,还有社会实践能力,如语言表达、合作交往能力、利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等。这诸多能力的考查,只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课标要求进行选择和设计,采取实际考核和卷面检查等多种方式进行。

四、概括性评价

概括性评价是对学生一个学期学习水平的评价,也是学期评价的总结。它必须包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反映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三个部分:

1、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具体是指学生对待科学学习的兴趣态度,对科学事业和科学家的认识情感,以及对与科学有关一切行为、活动、成果等的价值判断,这些很难通过卷面考查来确定,但却影响学生的一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的主要隐性指标。这类指标的评价应以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表现为主,主要依据发展性评价即学生成长记录袋中所记录的内容、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的成果。

2、科学探究能力评价。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包括他们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和在整个科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进行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制定可操作的实行计划,动手动脑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作出结论时所表现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和与人交往,说服的能力等等。这类评价也要以平时的考查记录为主,可以在期末设计统一的现场能力测试,如果操作有难度,也可以对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的学生免试,然后对另一些学生采取针对性测试。

科学评价引导学科长远发展 篇7

学术评价是一项很复杂、很困难同时又是很重要的工作。如何对于一个学科进行科学的评价, 引导学科长远发展。这次学科评估, 在以往探索经验的基础上, 做了不少改进, 比如, 不是单纯追求规模和数量, 更强调学术质量, 注重人才培养、学术队伍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学术影响和声誉, 既包含定量的客观数据、也考虑了主观评价。一个学科, 是否卓越, 能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从结果上看, 一是该学科的教师中成长出一批或若干在国际相关学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 能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二是能从学生中够培养出未来学界或业界的领袖。如果从其软环境来看, 需要机制上的保证, 能够形成一个专注、自由、和谐的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因此, 今后的学科评价, 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更多关注和鼓励原创性的工作, 更过关注和鼓励支持青年学者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松)

精心构建即时评价科学体系 篇8

一、鼓励性评价, 塑造心理支撑空间

小学生对教师评价具有极高敏感性, 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积极表现, 给予其即时鼓励性评价, 可以生发其学习动力。小学生大多心理比较脆弱, 需要获得保护力量。教师多给予正面鼓励表扬, 能够对学生心理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发挥支撑作用。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教师利用即时评价教学手段,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还能够有效调控课堂学习气氛,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在学习《庐山的云雾》时, 教师让学生比较句式哪个更好:“漫步山道, 感觉真是舒服极了。”“漫步山道, 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的感觉。”有学生主张:不如将两个句子融合在一起, 内心感觉表达更到位。教师给出即时评价:“这个主意太好了, 虽然两个句子融合之后不太精炼, 但强调了游览者内心感受, 这当然是不错的设计。能够突破问题基本要求, 给出创意性解读, 这样思维就是难得的。老师给你点赞!”学生听完教师评价, 显得非常兴奋, 学习主动性更强了。教师对学生创新表现给予足够肯定, 这是对学生学习思维的有效保护, 也为学生心理提供重要支持力量。即使学生回答有点答非所问, 但教师不打击学生个性思维, 而是给予积极支持和鼓励, 这对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和开拓学习思维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引导性评价,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很容易遇到一些学习困扰和障碍, 教师利用即时评价进行教学引导, 可以帮助学生顺利抵达学习通途, 这也是即时评价多重性价值的具体体现。在具体教学操作过程中, 教师要有睿智的思想和敏锐的目光, 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有细致感知, 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 随时调整教学环节和引导策略, 利用即时评价的教学手段, 为打开学生思维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学生学习出现偏差时, 教师要及时跟进引导, 帮助学生快速找到正确学习方向, 提升其学习品质和效率。

教师引导性评价要根据教学实际展开, 特别要关注教学生成资源情况。在学习《少年王勃》时, 教师让学生对王勃诗句展开赏析。有学生给出自己看法:前面一句有“落日与孤鹜”, 应该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后一句却是“秋水共长天”, 是从下到上的, 这样不统一的对称顺序并不科学。教师即时评价:“你的观察力很强, 能够抓住空间顺序展开欣赏。其实, 这里要凸显的是空间景物的和谐构成, 多么美的景色啊, 至于空间顺序有点不统一, 也是无关紧要了。”学生顿时释然了。教师根据教学即时给出引导性评价, 对文本欣赏思路进行强化, 能使学生从教师评价中获得鼓励和指导, 学习效果更好。

三、多元性评价, 发挥评价集成效果

在传统教学评价中, 教师是单一评价主体,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评价, 评价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现代课堂教学中, 教师快速实现身份转型, 即时评价也从单一走向多元, 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法综合应用, 不仅丰富了评价形式, 也使评价效益最大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 在即时评价设计与操作时, 要根据教学需要对评价方式作出适当选择, 无论采用哪一种评价方式, 教师都要对评价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并快速做出反馈矫正, 赢得即时评价效益的最大化。

在学习《槐乡五月》时, 教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有学生认为:槐乡到了五月, 孩子们可以尽情地采摘槐花, 做槐花饭招待客人, 用槐花装扮自己, 所以说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教师让学生自评, 这个学生说:“根据课文介绍, 槐乡的孩子们在五月是最快乐的, 可以用槐花做很多事情。但我有些迟疑, 难道槐乡的槐花是可以随便采摘的吗?这是不是破坏环境的行为呢?”教师立即抓住这个话题, 让学生展开讨论:槐乡可以随意采摘槐花吗?课堂学习气氛被点燃, 学生各抒己见。不管讨论结果如何, 这样的教学即时评价设计都是成功的, 学生学习热情被激活, 并在细致阐明观点的同时实现认知提升。

尊重个体差异, 实行科学评价 篇9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教育评价在理念和方法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建立一套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既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 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 又能对教学效果和成绩进行判断和总结。这是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 要使形成性评价比较客观、精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表现,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就要因人而异, 既要能使“优等生”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激发其获得成功的动机, 又要使“学困生”得到鼓励, 使这一层面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能力也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行差异性评价。

例1:张琳是我所任教班级中一个认真、勤奋学习的女生。由于认知能力赶不上较好的学生, 加上小学英语基础欠佳, 学得很吃力。根据我们设置的形成性评价表和标准进行评价, 她在课堂上总是怕讲错而不敢参与课堂活动, 听写、朗读较差, 每月的综合评价等级都因为上述原因不能达到良好等级。她在作业本上写着“英语太难学了。我拼了命都没有考到80分, 怎么办?”

在英语“学困生”群体中, 张琳仅是一个代表。她的例子提醒了我们对弱势群体英语学习评价必须重新思考。我们应该正视他们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 在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同时, 进行个体差异性评价的探究。所谓差异性评价, 就是以科学的方式, 持人文的态度,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策略和方法、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和家长评价, 通过客观公正、因人而异的评价,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面对差异, 善待差异, 帮助学生矫正偏差, 完善和发展自我。通过差异性评价, 从多角度观察、评价和接纳学生, 积极寻求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对不同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 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让每一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实行差异性评价的必要性

1. 多元智能与差异性评价。

C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 只是这几种智能在一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存在。多元智能观的核心在于善待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同样好的教育, 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 实行差异性评价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体现。

2.《英语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呼唤差异性评价。

《标准》强调个性化教育, 指出英语教学应“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英语教师永远要尊重学生,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要用差异性评价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每一个进步,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 学生对外语学习存在心理差异。

《外语教学心理学》 (朱纯) 在学习者心理状态和个别差异中指出, 学习者的智力和语言天赋、学习动机和态度, 都是影响外语学习的内在原因。其他如学习者的认知方式、认知情感、个性特征等原因也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因素因人而异, 这些心理上的个别差异, 也正是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学习者之间学习效果不同的重要原因。差异性评价能帮助学生认知自己, 合理定位, 降低学习焦虑, 建立自信, 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平衡发展。

4. 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存在差异。

从理论到实践, 我们在参与形成性评价的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充分地体会到, 每一个学生与其接触的外界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无一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差异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着眼于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体现评价的针对性原则, 是较强的素质形成性评价。它以正效应给予被评价者终生学习的内驱力。

三、差异性评价的实践和体会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 如何使个体差异性评价发挥其激励和导向作用, 使“优等生”得到更快的发展, “学困生”能增强信心, 实现学生的全面、均衡的提高, 我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取得了一些经验。

1. 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 发展为目标。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中学英语差异性评价正是通过评价, 探究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植和进步, 而不是在于评价哪个学生聪明或愚蠢”。只有让被评价者作为主体, 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才能使他们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改造等自我教育中产生效益, 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2. 注意形成性评价的可操作性。

对于当前的大班教学, 我们有时要进行简单的、操作性强的评价, 这样才能一次评价多位学生, 方便当堂操作, 也可减轻老师的负担。

3. 坚持发展性原则, 保持动态评价。

人的水平和能力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 教育也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认知能力和水平都有差异, 保持动态评价, 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减少终结性因素, 增多激励的功能。

例2:在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会话能力这一评价项目上, 我把同一学生的不同次评价列成表, 进行动态评价。见下表:学生口语会话能力评价表

这样做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把着力点定在争取不断前进和提高上, 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 给“学困生”以肯定和鼓励, 从而调动他们的内驱力, 使每个学生在动态评价中都能看到发展的空间, 并以此来激励自身的发展。

4. 建立激励机制,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成长的轨迹。

激励机制是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剂, 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动力。实行差异性评价, 承认差异, 尊重差异, 让教育在关爱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聚焦, 能有效地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进步与发展。如我们开展“单词竞赛”, 设立“成绩进步奖”等, 给予学生一个小小的奖品或在学生的个人评价表加分, 都会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

5. 关注差异性评价的反馈作用。

我们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的多维评价方式, 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家长, 与家长一起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 把握学习方向, 采用科学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让科学评价激活数学课堂 篇10

一、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才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和欲望。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 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 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 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例如, 在讲解“等式的性质”一节时, 笔者让学生提前预习并自学,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可以借助于天平为实物教具) , 以直观实物的形式让学生在前台演示, 当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 也就是思维从直观动作中分化出来的过程。然后用数学符号的形式表达他们的行为和想法, 分别相应写在直观图形的下边, 既肯定每种结论的正确性, 又便于对照分析。

等式的性质:

(1) 如果a=b, 则a+c=b+c;a-c=b-c

(2) 如果a=b, 则ac=bc;a/c=b/c (c≠0)

这一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自我的挑战, 是一种主动参与学习的体验, 既学习新内容, 也体验了“做”数学的乐趣, 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请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展示讲解, 同时对他的表现加以评价点评, 并对他们勇于探究的精神报以热烈的掌声。“学者虽无心, 教者却有意”, 这种长期熏陶与渗透正是基于对人的发展的关注。长期让学生进行这样的探索, 就等于教给学生一把钥匙, 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 自己去挖掘知识的宝藏。这样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 也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

二、要使用真实、真挚、真情的课堂评价, 才能让课堂生辉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 尤其是后进生, 尊重学生的需要,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记得有一次, 小明同学在进行整式的加减计算时连续两次的板演都错了, 他用两眼看了笔者一下, 可又迅速避开了笔者的目光, 笔者敏锐地发觉了, 笔者知道强烈的自尊心已经让这个小伙子颜面扫地了。如何让他振奋精神, 给他挽回些面子, 同时提高他的计算能力呢?笔者又一次说:“小明, 你再去做, 老师相信你!我就不信你做不对。”可他竟然胆怯了, 没有走上讲台, 反而趴在桌上哭起来。这时候, 同学们都在看着笔者, 笔者也在极力思索:是换别人做还是必须要求他做?如果换别人, 他在数学课上很可能一蹶不振;如果强制要求他做, 他正在哭, 非不去的话也不好收场, 况且其他同学正在看着影响也不好。于是, 笔者说:“小明, 你去做吧, 不是你不会, 是你不细心, 战胜了马虎, 你就战胜了它。老师相信你一定行!大家给他鼓鼓掌, 让我们共同支持他!”伴随着同学们真诚的掌声与笔者期待的目光, 他又重新燃起自信的火焰, 勇敢的走上讲台, 并成功的做对了这道题。从他的身上, 笔者感受得:我们的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有力的动作, 都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多么欣赏自己, 重视自己, 不仅能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而且也能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的、不竭的动力, 其实, 那才真的是我们最美丽的语言。

三、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体验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 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 要注意考察学生是否在老师的指导下, 参与数学学习, 在小组的合作中是否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 进行小组合作, 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笔者曾经和学生一起讨论过这样的一个问题:1-2+3-4+5-6+7-8+……+99-100=?有的学生逐一算起来, 不少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冰同学说:能不能这样想。1-2=-1, 3-4=-1……这样两个数就得出一个-1, 共有100个数, 也就是50个-1, 所以结果应该是-50。同学们也认为他的解法最妙, 笔者也充分肯定了他的想法。这时, 笔者就恰当地对他进行了评价:王冰同学很爱动脑子, 他的想法也很好, 我们就给王冰同学的解法取个名, 叫“王冰解法”, 大家说好不好?没等笔者话说完, 大家已经用热烈的掌声对他表示了祝贺。这样的评价, 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在数学学习中, 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 勇于创新的精神, 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 从最佳的角度去选择答案, 探索数学的奥秘, 感受数学的严谨。

四、评价形式要因地制宜

小学科学课堂评价的误区 篇11

教师可通过评价所得到的信息,来了解学生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评价是一门教学艺术,只有科学的当的使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但在教学中,课堂评价有一些误区存在,导致教学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误区一:幽默与嘲讽等同

案例:一位教师在执教《相貌各异的我们》的公开课,教师首先通过照片比对创设情境,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人的相貌千差万别,之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为什么大家长得都不一样”这个问题,一位男同学被选中发言,说是因为遗传基因发生变化,并提到了关于DNA的知识,在场听课的老师都为孩子的发言小声叫好,大家都在等作课老师评价,老师这样说:“这位同学我觉得你将来可以去当兵的,你说话好快,像打机关枪一样。”孩子愣住了,听课的老师也愣住了,四年级的孩子面对会场几百位老师,紧张是肯定的,因为这个知识他有研究(不然不会说得那么精彩)兴奋也是肯定的,人的情绪在紧张、兴奋时语速会不由自主加快也是肯定的,抛开孩子发言的内容,只针对语速快作评价,老师是否也是太紧张了?我们不得而知,课会场酝酿好的掌声变成了内心的叹息,再看发言的孩子,虽看不清表情,但能从下面的情况感受到,作课的老师在短暂的尴尬之后,请孩子再说一遍,孩子无语放下话筒坐下了,老师说期待能听到他更多精彩的发言,但直至下课这个孩子都没有再举手。思想的火花被老师的评价浇灭了,也许老师是想调侃一下活跃课堂气氛,也许是想幽默一下展现教学机智,但是却伤了孩子的心。

从这个案例不难看出,好的评价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不好的评价效果反之,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理解能力有限,加之有些老师分不清幽默与讽刺、挖苦的区别,还有的老师不具备幽默评价的能力,牵强附会或随意地评价,在无意之中伤了孩子的心。一句恰如其分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就像是黑夜里的一盏灯,能指引前进的方向,作为老师要运用好评价,让它在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误区二:只要发言都是棒

或许是出于对学生发言的尊重,或许是为了体现教师的人性关怀,或许是出于对课标精神的理解,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每当学生回答问题,老师都慷慨拿出了赏识教育的法宝,一味地为学生叫好,你真棒不绝于耳。诚然,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一位伟人也说过“人是要被欣赏和信任的”。但是,这种无实质内容的评价其实很难博得学生的认同,甚至会让高年级同学有种被欺骗的感觉。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解《食盐的溶解》时,提出问题:“把食用盐放入水里,会怎么样?”一位学生发言说:“会看不见。”老师马上表扬道:“你真聪明。”底下有学生小声笑,有些同学则小声重复“真聪明。”显然,老师的评价缺少实质内容,简单的夸奖不能让学生有成就感,假如把这里的评价变成:“你很注意观察,盐不见了,它会去哪里呢?”不仅指出学生答得好是因为平时认真观察,而且追问第二个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向更深处发展,这样不是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吗?评价不光是说好、棒这样的词语,要由衷地指出好在哪里,棒在哪里,这些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自信,也为其他同学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误区三:教师评价一言堂

有的教师为了节约时间,整节课都采用教师评价的方式,岂不知这样不仅形式上单一,学生倦怠,也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建立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采用多元评价主体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科学课上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交流中多种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不仅使不同观点有机会展示,也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体现。如一位教师在讲《电灯亮了》一课时,通过猜想——画图——验证等几个主要环节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把小灯珠点亮。教师的评价很少,主要通过小组内的和小组之间的交流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在交流中进行着自由的发言与评价,肯定与否定,认同与反对尽在其中,在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师作为参与者也不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出现争执时引导一下,老师就是平等中的首席,评价适时又适可,这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评价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评价是一门需要潜心钻研的教学艺术,鼓励性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中肯评价能使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习能力,指导性的评价能使学生更好的和别人交流合作,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与评价主体,使课堂民主而开放,保护学生的自尊与兴趣,这才算得上是好的评价、有效的评价。就像教育家波利亚说的那样:“有效的评价能让课堂焕发生命般的活力。”怎样更好的运用评价手段,走出误区,是每位教师都要不断深思并实践的。

用科学评价来引导学生 篇12

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 作为教师应该通过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 帮助他们悦纳自己, 拥有信心。去年我接了四年级一个班, 班里有个孩子叫侯丽洁, 据了解, 这孩子父母离异, 母亲长年外出打工, 他从小与外祖父一起生活。由于外祖父年迈, 对他的管教有所欠缺, 他也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学习纪律性不强, 从一年级开始语文、数学就没及格过, 不仅他的母亲、外祖父对他有所失望, 就连他自己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知道了这情况以后, 我一方面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 请家长一同配合, 一方面对他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方式与标准的评价。我告诉他:“没有人天生就是违反纪律、学习不行的, 遵守纪律、学习好, 你也会做得到, 这就是你付出努力的回报, 坚持下去, 老师相信你能行!”过了几个星期, 他已把绝大部分的陋习改了, 学习也认真了。他的各科成绩也从开学初的二三十分提高到六十多分了, 他能集中精神去学习了。我也没想到, 一个优字, 改变了这个学困生的命运, 一个肯定, 使孩子看到了希望。他学得自觉了、努力了、开朗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使他获得了信心这第一个台阶, 他是踏着肯定、赞赏的阶梯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

二、允许学生失败, 倡导“再来一次我能行”

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 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孩子不好的成绩。允许他们失败, 允许他们失败了站起来, 鼓励他们再来一次, 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强调考试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考试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孩子和家长知道得了多少分, 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 吸取教训迎头赶上。因此, 每次单元考试后, 如果有一些孩子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时, 应允许这些孩子复习后重新考过, 满意哪次成绩就把哪次考卷带回去给家长见面。孩子为了能在家长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最佳状态, 总能主动认真地复习。通过复习, 既弥补了知识的缺陷, 又获得了好成绩;既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 又满足了孩子家长的需求, 一举多得。这不是比家长看到孩子差的成绩而大发雷霆, 训斥一番, 效果更好吗?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学习劳动的快乐, 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

三、师生互动, 为学生提供自我总结、评价学习结果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总结、评价是学生一次极好的反思的机会, 这种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孩子在反思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收获, 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这种体验对于逐步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学科情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每节课中应该为孩子留下5分钟的时间, 让孩子说一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这节课我采取了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对我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好处?孩子们对于这些问题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单元结束后, 组织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总结与评价。让孩子写一写: (1)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中你哪些内容掌握得好?还存在哪些困难与不足? (2)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方法对你的学习有何帮助? (3) 你最想对教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比尔·盖茨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而评价工具的科学安排, 最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积极正确地运用评价工具在创设成功情境中, 对每个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 引导每位学生走向成功。

摘要: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 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而忽视了改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由于过分侧重甄别作用, 因此在评价时往往只看结果, 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造成了只有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得到积极评价, 产生愉快的体验, 自信心得到激发, 而大多数学生成了隐性的失败者, 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有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使评价更能促进主体的发展, 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尊重个体差异, 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尝试。

上一篇:时间偏差下一篇:医学专校教学护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