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模式(通用11篇)
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国际上需要更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即由原来的“单一型、理论型”的人才逐渐向“复合型、实用型、国际型”人才的转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 为了主动面对这场国际竞争中人才培养的挑战, 我国大学英语应连续四年不断线, 课程设置应呈现出多元化课程体系, 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本文就是基于这种课程设置, 探究如何采用适合国情的教学模式, 使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社会和学生个人之需。笔者认为探求这种教学模式, 首先要梳理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先进教学经验并借鉴之并从中得到启示, 进而完善并改进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模式。
1 借鉴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先进教学经验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中国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独立校园的中外合作高校。该校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与国内其他高校并无多大差别, 尽管如此, 但为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竟能培养出如此超常英语能力的学生, 有资料显示宁波诺丁汉大学首届259名本科毕业生中, 约65%的学生因语言优势申请到包括英国30多所顶尖高校, 美国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知名高校留学时, 只要出具学生已获得的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位证明书就可免考雅思、托福。另外, 该校毕业生同样受到了用人单位尤其是外资企业的关注, 其中不少企业都属于世界500 强。[1]以上这些事实足以说明该校学生的英语实力。笔者认为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英语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 需求分析做得好是宁波诺丁汉大学一个重要特色。该校将社会需求和学习者个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做到了如下几个了解:1) 对中国基础教育情况的了解;2) 对中国高等教育情况的了解;3) 对中国高考制度的了解, 具体包括对中国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以及英语考试成绩背后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了解;4) 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听说能力的了解等。[2]
其次, 宁波诺丁汉大学办学理念就是培养国际型的专业人才, 因此教学语言就是英语, 全英文教学加学术英语模式为造就具有高英语水平的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 作为四年学业的基础课程, 即英语课程的设计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获得用英语学习语言之外的专业知识、完成大学课程的能力。比如:1.将语言技能与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相结合, 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能力;以学术英语为不同专业的共同课目, 并将英语学术程式和英语学习技能都融入各具体的专业课程中, 分三个block进行语言强化训练;3.整个第一学年就是强调语言层次和英式大学教育两个学习策略的培训, 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为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方法上的保证。[3]
尽管上述诺丁汉大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难以为国内各高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完全照搬照抄, 因为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师资力量不尽相同,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并从中得到启示, 使课堂英语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2 宁波诺丁汉大学对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模式的启示
依据国情, 尽管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还无法完全借鉴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教学经验, 但是完全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就所开设课程而言, 应设置符合我国实情的“基础英语加后续英语即专门用途英语 (这里所说的专门用途英语是指EAP) ”课程, 因为层次有别;就教学模式而言, 应该正确分析学习者的实际英语水平, 采用“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EAP双语教学”, 即课堂使用语言应该是“英语适当附带母语”来进行, 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 同时还得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认为这种模式符合现阶段国情。因为国内各大学英语EAP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远不如宁波诺丁汉大学的EAP师资水平。笔者从上述诺丁汉大学先进教学经验中得到启示, 拟提出如下几种看法, 以示借鉴和利用。
2.1课程定位要明确
宁波诺丁汉大学需求分析做得很好, 其教学效果有目共睹。具体而言, 该校学习英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入学第一年就是学习英语。而第一年的英语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顺利完成学习而提供语言支持和学习技能培训。其课程设计强调学术英语 (EAP) 学习, 以便学生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进行独立学习, 独立参与学术活动并为今后三年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听、说、读、写应用能力。由于“应用”没有方向, 只能用去应对各种英语考试。[4]因此, 其结果可想而知。故笔者认为我国大学英语是否也应该认真分析目前形势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充分考虑作为语言教学的英语如今所显现出来的工具性、实用性以及专业性的特点, 同时还要做好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英语学习者的个人英语能力的需求, 并基于这种需求设置课程, 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使之更好地为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之行列的英语人才做出贡献。
2.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宁波诺丁汉大学就是培养国际化人才, 其重要手段就是“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校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具体表现:1)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设施——自主学习中心。该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与课程相关的:一系列涉及语言的听、说、读、写各技能的音像及印刷资料以及如何使用相关资料的建议;2) 设置专门IP地址直接与本部链接, 达到资源共享;3) 有专门教师负责向学生介绍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设备查找参考书, 如何在自主学习中心练习语法、阅读、听力和发音;4) 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导师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扮演了“倡导者、设计者、顾问、培训者、评估者以及学习者、研究者的角色”。[5]而国内高校虽然也提供自主学习的设施, 但定期开放使用, 而且所学内容只与听力课的内容相关, 负责教师只起开门和负责维修作用。
2.3合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据了解, 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了同世界一流大学保持同步, 搭建了三校 (宁波诺丁汉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及其马来西亚校区) 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 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 共进教学互动, 开展话题讨论等。
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若能像宁波诺丁汉大学做到上述教学资源共享, 共进教学互动, 开展话题讨论等事宜, 而且充分且合理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就可以为满足学生、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后续英语课程提供了诸多条件:1) 将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 通过人机交互、师生互动、好友交互的多维交互, 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交互学习环境, 有利于开展个性化教育;3) 突破了课堂的“围墙”和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 “教”与“学”更加灵活。[6]故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作用。
2.4课堂教学的双语化可满足师生共同需求
宁波诺丁汉大学实施全英教学模式, 学生校内、校外完全浸泡在英语环境之中, 所有一切事宜完全用英语去思维、去解决, 总之, 学生具备过硬的英语能力。相反, 我国内地高校没有这种语言环境, 但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速,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亦面对一种挑战, 是采用全英教学还是双语教学?笔者认为我国内地高校在校本科生还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够接受全英授课的高水平的英语素质, 至少存在一定的层次差别。再说大学英语师资水平的限制, 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全英授课, 尤其是EAP大学英语后续课堂教学。因此认为课堂教学使用英语适当加母语的双语授课模式是最佳选择。
2.5 课堂内教师角色的多样化可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纵观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课堂缺乏教师大胆放手, 即把绝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来使用, 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缺乏, 不敢大胆地向学生提出更具专业性、挑战性的问题, 只是占用课堂绝大部分时间来讲授语言知识, 少许课堂活动也只是提出一些框架内的思考问题, 甚至是简单的日常会话而已。由于师生长期各自充当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和被动接受者的角色, 久而久之学生明显产生了懒惰、依赖意识, 更谈不上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再看看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课堂, 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着, 而是指导者、组织者、咨询者、帮助者, 课堂上教师成功扮演着“师生平等合作”的角色, 教师上课时从不照本宣科, 而是采用多种方式与手段来帮助学生主动理解知识, 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教给学生的是自主学习的方法, 即所谓“授人以渔”。教师课堂上从来就不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 而提出的问题、所留课外作业也不是简单上网查询就能找到的答案, 而必须是协力合作并经过课外到图书馆、网络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并经由自己的认真分析、积极思考方能解决的问题, 因此学生的英语学习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主动性。总之, 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同时激发学生相互切磋和深入思考以及创造性学习的精神。
3 结语
高校大学英语为了适应教育国际化挑战, 必须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这将是时代所趋, 是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之必然。
由于学生层次有别, 开设多元化的后续课程以及适应我国本土型的教学模式, 即可借鉴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先进教学经验, 所开设的多元化后续课程必须以ESP需求分析理论为导向, 视各高校的实际情况, 逐渐实施“计算机网络+自主学习+EAP双语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使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进而更好地满足国家、社会之需, 最终达到能够参与国际化竞争人才培养之目标。
摘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 我国高校除了开设基础英语之外, 还要开设后续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成败。鉴于此, 该文拟借鉴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先进教学模式, 并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模式,借鉴,启示
参考文献
[1]宁波日报、宁波新闻、2008年7月6日, 第002版.
[2]束定芳, 陈素燕.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发[J].外语界, 2009 (6) :24-26.
[3]陈素燕.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英语强化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1) .
[4]蔡基刚.宁波诺丁汉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差异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1) :20-23.
[5]蔡朝晖.宁波诺丁汉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支持体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2) :93-94.
[6]平若媛, 吴方.网络教学模式文献研究综述[J].北京教育 (高教版) 2014 (2) :58.
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篇2
一、课程设计思路与理念
课程建设思路为“以就业为导向,以教研科研为中心,以学生职业成才为本”,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企业实战模块、职业拓展模块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构建“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第二课堂+企业职场”的课堂多媒体教学、实训室实践辅导、课外自主学习和选修课相结合、企业实践课内外并重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以教材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使“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二、新模式英语课程的特色
1.教学模式的“一体化”
外联企业职场,设计专业岗位英语技能模块,采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企业职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细化、量化能力训练项目教学设计。
2.教学内容的“模块化”
职业英语课程知识与技能实训模块创新组合,知识与能力合一,教室与实训室合一,通过热身与回顾、导入、讲解、实践、评估、应用六个环节,强化英语技能。
3.教学过程的“职业化”
倡导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生活技能和终身学习合一”的能力设计。学生学程式学习、理论实践阶段均达标,遵循“展示—应用—评价—实战—反馈”的流程。设计学生“兴趣—分析—创新—操作—评价”五阶段教学过程以及“目标—策略—评价”和“活动—体验—表现”两种基本形式,充分体现“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4.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实施“导教、导学合一”的模块式技能教学方式,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探寻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的“多元化”教学策略。在仿真的任务(项目)环境中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强化英语综合职业技能。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行为引导法、情景模拟、导学分层等教学法为引领,贯彻全过程“行为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5.考评体系的多元性
创立“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奖励性加分”的多元考评体系,包括“以达标代考”和“以赛促学”的技能展示,以及团队达标、分层达标、分段达标、专项达标等多层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综合能力,采取了生生评价、教师评价、督导组评价、社会用人单位评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小组到班级再到全院(校)的“贯通式”英语学习方式和考试方式改革(见右图)。
三、课程内容
1.强化基础模块
使用《新模式英语》教材,编写了《新模式英语辅助教材职业基础英语》校内讲义。
2.突出专业技能模块
配合专业考核,强化商贸专业工作岗位流程英语会话、商贸英语专业词汇等内容。
3.辅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教材模块
引进物流师等物流人员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扩充企业认可的职业英语、旅游英语等内容。
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先进的教学手段
运用语音室、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理论讲解、实例讲解相结合。
2.媒体设备
配备录音、录像、VCD、实物投影仪、普通投影仪、双向视频、计算机及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
3.教学形式
开展辅导、导学、小组讨论、实验、多媒体资源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4.教学场所
灵活运用普通教室、大教室、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辅导点(名称)等场所开展教学、学习活动。
5.实训场所
进行英语学习的课外延伸,开发各专业英语模块资源,鼓励学生自主选修英语口语、求职英语等课程。
五、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开拓英语学习俱乐部等实践平台,设立英语口语社、英语晨读社、英语短剧社、英语影视社、英语歌曲社、英语翻译社、英语读书社以及英语杂志社等社团,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第一、第二课堂不间断联动的“浸入式”学习环境。
实施校企合作,与企业就业零距离。倡导英语教学融入职业教育的5大要素,即产业要素、行业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实践要素。以顶岗实习为驱动,加强职业英语实践基地建设。
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篇3
2008年 , 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在网络课程的教学创新实践上提出Mooc这一术语, 继而MOOC (Massive OnlineOpen Course) 这一新兴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模式开始在世界范围的 教育界推 广。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 (2009) 设计和引导了这门课程, 即“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随后 , 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 (2010) 开设了PLENK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Networkand Knowledge) 。不久, 大批著名的大学教育工作者考试常识以这种课程设计形式, 这种网络学习试探性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Daphne Koller和吴恩达创办了课程时代 (Coursera) 这一理念, Coursera旨在和顶尖级世界大学合作, 在线共享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伴随着这一理念的深入, Sebastian Thrun基于斯坦福大学试探性课程总结出“Introduction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即人工智能导论课程 , 得到来自190个国家的16万学生群体的参与和支持。2012年, 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共同创办与开展了Udacity这一共享课程, 旨在提高校内教学质量、推广在线教育和研究和开发新的教育技术。国内范围内, 以在线教育发展 (MOOC) 国际论坛的举行为契机,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就“在线开放”标准与共享机制建设、共享平台建设、课程建设、开展高水平高校间在校生跨校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旨在将平台课程资源向国内外开放, 扩大和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群体范围。可见, 从2012年开始, 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大规模开放教育模式纷纷涌现并得到飞速发展。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OOC) 作为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渠道和学习模式, 逐步成为网络时代人民学习的新途径。笔者以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建设为研究背景, 立足于MOOC教育模式, 探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二、MOOC教学模式初探
面向全校享受网络资源的各类学生, 首先在全院师生范围内普及MOOC教学模式下的七个项目, Udacity, coursera, edx, udemy, futurelearn, canvas network和open2study。在普及中不断推陈出新, 摸索最适合我校师生的大规模网络在线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资源配置, 使课程设计不断趋于结构化, 真正做到网络资源共享共建和教学过程精心设计的完美结合。在这个课程资源逐步视频化的年代, 推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微视频课程, 探讨以微视频教学模式为主导的新型组织管理模式, 建立我校与其他优秀高等院校的趋于联盟,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近年来受到国际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在线学习、随时学习、互动学习、翻转学习、社会化学习等一系列新理念吸引全球众多名校参加到这一教育改革浪潮中。开放式MOOC平台将优质教学资源发布到全社会, 对高等教育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试图通过对外语课程的建设, 就如何因应全新的MOOC教学理念为广大学生乃至更多的语言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此研究, 本校师生对MOOC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的认识会更深一层, 提高教学质量, 造福本校师生。最后, 鉴于目前外语外贸学院是我校唯一未设实训基地的院系, 笔者试图在一系列基于MOOC模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基础上, 提出一套建设外语系实训基地的可行性方案。
MOOC的开放性使学生方便快捷地找到全球各学科最高水平的课程。但是, 目前对于同样的主题, 不同高校所提供的课程水准不同, 我校学生在选择吸收和利用这些在线资源时, 还不大具有洞察力。笔者通过对不同高校课程的比较、融合和分析, 有助于更深刻全面地理解最新最权威网络的在线课程。最终根据本校学生的兴趣及发展需求, 为其提供一套系统化的选修指南, 帮助学生建构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而这是传统大学所缺乏的。传统意义生的教学模式有很多限制, 比如规定学习时间、地点, 甚至规定学习时间里一个班集体的学生必须在一起。MOOC教学模式主导下的学习方式加灵活, 学生可以摆脱场所和时间的限制, 真正做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助式学习。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 教师们大都轻车熟路, 甚至产生职业倦怠。MOOC可以有效促进公平竞争。在开放的背景下, 优质课程会迅速脱颖而出, 理念陈旧、手段落后的课程将被淘汰, 这就促使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从而推动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杨苗.中国英语写作课教师反馈和同伴反馈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 2006 (3) :293-301.
[2]陈坚林.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 2004, (12) :46-50.
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篇4
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依托,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具体情况,从中选取了与他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7个单元进行授课。每一单元分别介绍一个文化主题、训练一项语言技能、开展一个相关研究活动。文化主题相互呼应,有较强的关联性;语言技能的训练从字、词、句、段、节的构成,到记叙文、新闻报道、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呈现系统性;每一单元也可作为独立教学环节,开展研究性活动。具体如下:
第1周:第一单元 “大学已经不再特别了” 主要比较20世纪60年代与现代美国大学的区别,分析课文中出现的语言难点、重点,突出词的构成,介绍快速阅读方法
第2周:根据上周的文化、知识、技能输入,结合我校校园文化,紧贴军校需求,为即将来我校交流的留学员制作一本英文校园指南
第3周:第二单元 “同感是怎样表露的”讨论同感是增强文化包容性的前提,分析课文中的语言难点、重点,系统介绍记叙文写作
第4周:根据所学到的同感知识和语言技能,采访校园里有影响的人物/成功人士:队干部、学员干部、教员、管理人员或其他,就焦虑、关注、同感等问题写一份个案研究报告
第5周:第三单元 “窃取的身份”分析信息化时代与身份安全问题,介绍语言难点、重点,练习如何输出个人观点
第6周:组织英语辩论赛“信息化条件对战争的利与弊”
第7周:第四单元 “新闻头条” 讨论新闻媒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介绍语言难点、重点,练习新闻报道体裁写作
第8周:结合国内媒体英文版军事新闻报道,以及军校生活,制作一张英文报纸的头版,自己撰写校园英文新闻稿
第9周:第六单元 “美梦成真” 探讨成功需要的素质,介绍语言难点、重点,通过体育词汇描述客观性陈述、说明文的特征
第10周:学习上周所掌握的说明文写作手法英文撰写军事体育、军事训练项目或与军人相关的词条(百科全书式);积累相关词条
第11周:第八单元 “绘画消遣” 讨论休闲生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介绍语言难点、重点,分析长句结构
第12周:调查当下时尚文化休闲方式,结合个人兴趣和军校现状,设计一个有军事特色的英文休闲网站
第13周:第十单元 “在时间中穿行” 侧重科技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介绍语言难点、重点,了解 篇章结构、辨析主题句和支持句、议论文的特征
第14周:观看一部战争科幻片或阅读同题材小说,调查历史上科幻作品对现代战争的推动力,写一篇“你知道吗?”的观后感/读后感
2.具体教学方法和实施手段
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始终围绕学员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中心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并重,以教学大纲和学员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将研究的各个元素渗透到教学全过程,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员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语言、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
授课方式:每两周(共4个课时)一个单元。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 课前预习, 引导自学。授课前教员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引导学员课前预习,其内容包括各章学习目的和意义、基本知识点、学习重点和难点,带着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上课堂。
步骤二 课堂精讲,攻克难点。课堂上,教员对课程要点进行精讲,主要组织学员以小组形式针对课前导读中提出的重点、难点和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教员随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答疑,帮学员消化、理解,最后归总点评。
步骤三 结合问题,设计任务。教员与学员共同设计能够确实有效提高学员研究创新能力、需要团队合作解决的任务,各小组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作为“场外教练 ”,教员协助学员商讨、修改、确定设计方案和实施手段,辅助各小组顺利开展研究与创新活动,不干扰、不限制学员独立思考能力,让学员自己摸索、改进,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步骤四 研究探索,分工合作。在教员的协助下,学员根据计划安排,分工协同合作,使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小组形式有步骤地进行研究探索,并最终将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落实到语言产品输出以及系统演示上。
步骤五 展示成果,提交报告。在第二次课堂上展示成果,汇报研究经过。学生进行分组调查后用英语撰写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用英语向同学汇报,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经研究小组自评、班级互评、教员讲评,各小组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集体讨论、修改后, 提交课题总结报告和最终成果。教员针对每个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和整个小组的课题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和改进方向。
步骤六 结合实践,考核评估。教员根据学员期末考试成绩、平时的研究报告评估以及参加“本科生英语课外活动中心(EEAC)”情况给出本门课程的考核结果,学员对在前一阶段的课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在课题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完成情况、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自我评估、总结,不断完善、提高独立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实施手段: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发特色鲜明的多媒体课件,建立网络和跨学科教师等资源保障,始终贯穿研究型教学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研”的有效实施。课堂上使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情景式等授课方法,课后与学员建立紧密联系,在指定时间进行现场或远程指导,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研究实施情况和学员反应,不断反思、改进教学策略。
3.评估体系
(1)形成性评价:即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根据学员课堂活动、研究性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三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员点评,对前一阶段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促进自主学习、创新探索。
(2)终结性评价:即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进行的总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探测英语读写方面的能力变化,检测并评价学员该学期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控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探究创新状况。
4.预期教学成效
逐步适应“研究式地学习”模式,通过和小组其他成员一起设计研究过程、选取研究方法、实现研究成果,逐步确立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合适的学习策略,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学会观察、调查、分析等研究手段,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积累词汇,掌握并熟练运用略读、寻读等有效阅读方法,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等体裁的特征,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能独立完成一篇普通难度的写作任务,学会描述事件,抒发情感,表达观感,说明应用等,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语言应用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争取在我校校报(英文版)发表一至两篇文章,在“本科生英语课外活动中心(EEAC)”举行的系列活动中初露头角。初步确立科学研究意识,逐渐具备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如收集、分析材料和提出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我校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改革的创新之处
研究型教学的理念符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有利于调动学员自主学习、激发学员求知欲和创造性,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使用研究型教学,创新之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知识、技能训练与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机结合 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技能和知识的获得,更是思维方式的拓展。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着眼于语言教学,在培养学员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学术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忽视了对学员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开发。本课程研究型教学中,学员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的建构者,通过参加课堂互动、研究性活动和课外实践,拓宽知识,巩固语言技能习得,提高英语语言水平的同时,发展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开拓创造性思维。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多元交汇 研究性活动设计紧贴军校学员实际,具有鲜明的军事特色,为学员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和军事领域的研究探索做铺垫。在整个过程中,学员在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任务活动中运用英语进行合作、讨论、归纳与展示,课本知识与课外实际相结合,增强英语学习动机,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技能得到了综合应用。学员通过收集分析资料、采访调查、编辑写作、演示陈述完成任务,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与研究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员的实践活动能力如调查能力、辨识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锻炼。
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全新转变本课程研究型教学体现了新时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全新转变。本课程提出的以学员为主体、以任务为依托、课堂教学与课外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全新的研究型教学理念,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向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转变,突出学员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增进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是实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以培养学员终身学习能力为最终导向的新型教育理念的必要手段。
总而言之,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建立在教、学、研互动基础上,是以锻炼现代大学生语言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综合目的的全新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有限的课时和需要大量时间讨论、总结的研究活动之间存在的矛盾,知识、技能的输入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问题,不同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等,但这些问题对我们下一步的教学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指明了我校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有待深思和进一步提高的地方,对在大学英语课程推广研究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可供探讨、研究的个案分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
[2] 许卓明。对“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9-71.
[3] 高虹。从美国理工科教学改革看研究型教学[J]。物理与工程,(2):12-14.
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试听课 自主学习教学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到大学英语视听教学中来。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在理想学习环境建构、教学资源获取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具有显著优势,因此,许多学者都倡导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帮助学生建构自主学习模式,以提高英语视听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教学优势
1.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英语是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大学英语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对实践有着较高要求的学科。大学英语视听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学生英语应用到打好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传统教学以灌输式教学、理论教条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经常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无趣的感觉。如今,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被引入到英语视听教学中后,更多的信息可以鲜活多样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而教师则可以将那些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以图片、歌曲、电影片断等形式展示出来,并通过这些有声资料的交替使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英语视听教学质量。
2.英语学系渠道更加多样。网络、多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大学英语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英语渠道不断被拓宽,学生英语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也不断增强。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广大师生可以快速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了解英语新闻,阅读世界英语周刊,观赏英语电影。再则,与传统课堂相比,多媒体技术还使师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为英语教与学的交互性实现提供了有机平台。如在信息化浪潮冲击下,许多高校都开通了校园英语学习网,建设了学校公共学习服务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学习平台来组织教学,给学生布置作业, 监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学生则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学习方式来学习,同时借助网络渠道提交作业,进行学习测试,并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主学习结果反馈给教师。如此这般,教学的互动性、有效性都得以提高。
二、多媒体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概述
1.自主学习模式理论。自主学习是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建构的中心。作为自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教师虽然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但是,学生并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知识的,而是他们在特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自身主动性发挥、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的。而这个学习的本身,需要用到一定的学习资料,还要借助意义建构方式来实现。建构主义从学习主体视角对学习和教学做出了解释,它指出和强调了知识的动态性,尊重了学习者知识基础和经验的差异性,揭示了学习的主动建构、社会互动性。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学界提出了两种自主学习模式。
2.自主学习模式。
(1)情境性自主学习。情景性教学是一种艺术性较强的教学手段,情景性教学旨在借助视、听、说、表演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個良好的英语语言情景,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情景教学更多是通过对学生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为学生听力训练、语音语调练习、口语练习提供交互学习的场所。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体现在,它为教学营造了一个充满趣味、轻松和谐的氛围,这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需要注意的是,情景性教学中的情景创设要真实、有趣,这也要求多媒体技术人员、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在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倾注更多的真情,关注细节,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累更多的语用经验。
(2)小组协作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指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习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是,教师要秉承人本理念,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合作学习环境,同时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教学需求,利用游戏竞赛法、直观教学法、参观体验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热情。要想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任务,施行教学责任制,使每个学生都明白自身要承担的学习任务,确保每个同学都有活干,有事做。此外,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给予以积极指导,做好自主学习监督,督促学生有效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就如何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自主学习进行深入思考,鼓励那些学习兴趣浓郁、经验丰富的学习及时与大家分享经验和快乐,并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以帮助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三、大学英语视听说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
1.构建自主学习网络环境。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克制,学习环境对学习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自主学习是建立在网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基础之上的,当前,我国高校的网络英语学习平台都是在特定视听说教材的基础上,借助封闭式设计建设起来的,教材的实效性,教材的框架结构都非常落后。而单凭krashen输入和输出假设、单机口语机械联系,学生很难感受到英语在口语和书面交际中的作用和价值,其英语学习热情和信心也比如那会受到影响。因此,高校要以“学生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为目的,完善和重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增强网络平台设计的开放性。高校英语教师则要认识到自身在学生自主学习、语言学习环境创建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教学进度和学生需求,为学生选择更多更新的英语视听说练习材料,同时合理控制这些学习材料的难度和可操作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条件。如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下载一些网络教学视频、原版影碟,从BBC、CNN等外文频道获取更多新鲜的英语语料,然后将这些学习材料上传到学校局域网上供学生学习使用,以对公共学习平台现有内容进行有效补充。
2.优化师生协作会话体系。虽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状况有所改善,网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也广受认同,高校教学网络环境日益成熟。但是,结合实际来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英语视听说教学自主学习模式,都缺少“协作”和“会话”要素。许多高校的学生自主学习系统、生生协作系统,根本没有为师生沟通提供渠道,學生只能利用单机机械地进行网络学习,遇到问题时也无法向教师寻求帮助。要想解决这种问题,高校要积极利用Netmeeting软件来重构生生、师生协作会话体系,立足于在网络试验完善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系统的功能。如优化Netmeeting软件的视频对话协作功能,在软件中增设集体讨论、留言版等功能,使学生完成句型操练后,可以借助partner系统与其他学生进行视频对话,这不仅克服传统课堂在协作交流方面存在的缺陷,还可以在学习要素协作、集合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关于师生协作会话问题,高校一方面要开通师生互动生态平台,要求教师通过多模态字数听力课堂示范、练习掌握网络教学和沟通策略,一方面通过示范课、讲座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自主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利用E-mail、MSN、QQ等随时与教师保持联系,以促使学生视听说自主学习朝着个性化方向不断发展。
3.强化网络监管和评估功能。自主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而人又有一定的惰性和自主意识,因此,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高校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监控,以确保自主学习效果。在多媒体环境下,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认识到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自主学习中去。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在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时只知道欣赏一些视觉材料,却不关注学习效果。鉴于此,高校在建构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时,要将辅导与监管结合起来,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强化自主学习监督和管理,争取通过监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自主学习效果。具体来说,高校要围绕监管与辅导相结合、学生自我监管过渡和实现、竞争学习机制这三个要点,完善英语公共学习平台的表单问卷、签到、在线瞭望功能,并在监管机制中引入学习竞争机制,要求管理平台或教师通过监控了解、把握学生的自主学习进度、学习情况、学习频率和学习效果,并将监控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监控习惯。要想真正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高校还要发挥网络的便捷、高效功能,利用Frontpage表单功能设计调查问卷,或在局域网内借助数据搜集和分析技术,搜集学生学习信息,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内容进行评估,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讲座、发放网络视频,以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往来的日益频繁,社会对高素质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也给高校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只有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改变传统教学交往模式,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优势建构自主学习平台和系统,优化视听说教学情境、协作、会话流程,同时利用网络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引导,才能改变教学面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英语视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峥峥.多媒体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模式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1:203-204+198.
[2]姜德成,仪爱松.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9,01:62-66.
[3]刘艳明,王晨.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探索[J].长沙大学学报,2011,06:141-142+155.
[4]刘盛华,郑友阶.重构大学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43-44+48.
*淮阴工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自主学习理论视角下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立项编号:JYC201523。
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篇6
1 传统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弊端
1.1 现用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材的弊端
大学英语读写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中枢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因此,要改革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改革大学英语的教材体系。当前普通高校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多为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外教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和高教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这几套教材较之于八十年代以来在高校中广泛使用的董亚芬主编的《大学英语》在课文取材、词汇语法编排、练习题型以及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方面有了极大的更新和改良,可以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到了与时俱进,但它们的本质仍然没有改变——即以语言知识教学为中心,以考试过级为指针。教师们使用着崭新的课本和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却仍然只能疲于应对当中的单词讲解,语法分析和练习评讲。
1.2 现用大学英语读写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既然教材换汤不换药,教师们的课堂教学也只能旧瓶装新酒。教师的教学形式没有革新,几乎全是一成不变地就课文提问,段落划分,语言点讲解,课后练习处理。这样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两大致命的弱点:第一,在所有这些课堂活动中,老师是绝对的主宰,学生们一味被动、消极地接受,完全被剥夺了在运用中学习语言的机会。第二,这样的教学把一门完整、丰富、灵活的语言变成了零散、机械、枯燥的语言知识,学生们对外语学习的认识变成了词汇+语法+习题,这样的学习方向或许能成就优异的过级成绩,但对于学生就一门语言的整体认识和运用能力毫无裨益。
1.3 学生学习读写课程方式中的弊病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曾一语中的的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然而,在我国学习英语的泱泱大军中,有多少是对英语真正感兴趣的呢?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学习英语,不过是为了四、六级,考研,出国,说到底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英语在他们的心目中,不是一门博大精深,妙趣无穷的语言,而是试卷上的一道道题目。学生们对学习对象的认知差之毫厘,相应选择的学习方式便会失之千里了。要考单词,就攻词汇书;要考语法,就专研语法;要考阅读,就做大量的阅读练习;要考作文,就去搜索最万能的作文模板……这样的方式或许能让学子们通过一门门考试,但他们却可能读不懂最基本的英文文件,写不出最简单的英文信函。
2 产生弊端的根本原因
通过对种种弊端的阐释和分析,我们很清楚地看到,造成这些弊端的原因不外有二:首先是没有以学生为语言学习的主体,其次是没有以语言应用为学习的最终目的。
自上世纪末以来,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逐步发展成熟,在其理论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育界备受关注。这种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1]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把重点从“教”转到“学”,强调学生应该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强调质疑和批判性思考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利用协作、会话,实验等,促进学生的学习向有利于意义构建的方向发展。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既能提高学习自主能力,又能培养合作精神。
至于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2007年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2]因此语言的应用应该而且必须成为语言学习者的最终目的。
3 新型读写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3.1 灵活使用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任何教材和书籍,在经过长期的编撰,审核,印刷,出版之后,一问世便面临着过时的危险;尤其在这个瞬息万变,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教材所能提供的知识和信息确实十分有限。更何况语言是一门无处不在的知识,需要学习者通过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去学习,体会和运用。如果教师和学生仍然把教材当作课堂和课后学习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内容,必然会误入歧途。在信息闭塞,资源匮乏的上个世纪,或许有“背完两本教材考过四级”的例子;可如今人类已经进入全球信息共享的互联网时代,师生们应该把教学关注点从课本转移到知识更丰富,信息更迅捷的网络资源上来。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方向来选择更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料,教师们则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们进行更广泛的指导和交流。
虽然多媒体教室在大学校园中不断普及,但大多数英语教师仅仅把电脑作为幻灯机来使用,英语读写课堂对于网络功能的开发和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事实上,多媒体能够为我们提供非常便捷的英语学习资源和手段。譬如说,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最新的新闻报道,经典的文学作品,查阅英文科普资料;网上还有很多很好的英文学习网站,教师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栏目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项训练;教师还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与学生分享资源,进行有效的互动。
3.2 以任务型教学为课堂主要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法,之所以称其为任务型教学,是因为从教学任务的选择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都是围绕“任务”进行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让学生使用英语来完成各种真实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过程化,培养应用英语的能力。[3]这种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任务”,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设立实用型的学习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所期待的学习目标相一致。这样的学习任务其实不难找到,譬如:筹划和举办英语晚会,对某个人物进行跟踪采访(最好是能说英语的教师或外国友人),就某一社会热点进行调查和评论,做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对学生做出提纲挈领的指导,能够进行充分而适时的监督和指正,帮助学生最终能比较完满地完成“任务”,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其次,这样的任务通常是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而展开的。这种方式的优越性在于,它可以充分培养中国学生亟待加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教师应该积极指导和监督小组的进展情况,尽量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各尽其职,各得其所。并且在完成不同的任务时应该对小组成员的角色进行适时的调整,让学生们有机会承担不同的工作职责。
最后,对于任务型教学模式来说,形成性评估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与能力发展的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机制不仅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其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合作精神等。[4]形成性评估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进行学习记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还可以以网络为平台进行评价,并请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它有助于教师了解,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获得及时的反馈信息,以便于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习质量。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改革应该围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语言应用为学习目标这个宗旨来进行。一种科学有效的课堂模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督促学生的学习进程,对学生的学习果效做出公正及时的反馈。真正适宜的课堂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将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推动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素英,刘长青.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及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40-14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Skechan P.Tasked-based instruction[J].Annual review of ap plied linguistics:foundations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1998,19:23.
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篇7
一.当前阅读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英语教学中, 学生阅读能力能较好地反映学生掌握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是构成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进入了大学, 普遍失去了高中时学习英语的动力, 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劲头削弱, 加上教师的传统阅读课教学模式多数都只是解释生词, 翻译难句, 做题, 对答案的模式, 学生一直在教师的要求下, 被动地进行做题练习, 使得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最终导致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
2.词汇量严重不足和语法知识的薄弱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
词汇和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 是英语阅读能力的骨架, 有的学生为了背单词而背单词, 不会把词汇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结果往往是边背边忘, 效果不理想。在考试当中, 由于缺乏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积累, 以至于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读一遍没读懂, 继续读第二遍, 还是不懂, 越读越紧张, 到最后也只得胡乱选答案, 草草了事。这些都是因为平时训练不够, 技巧把握不好, 词汇和语法知识积累不够造成的。
3.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英文写作特点的不了解制约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 由于东西方地理位置、社会体制、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 从而导致了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对于一个阅读外语文章和作品的读者来说, 如果不知道其中所涉及的客观事物, 特别是一些特有的事物, 历史背景, 典故或者专门术语, 那么这种理解只能是肤浅的, 甚至根本不能理解。在理解了英语文化背景的前提下, 如果对英文写作和中文写作特点之间的差异性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受到制约, 最终也无法达到阅读课程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新模式
1.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兴趣越浓厚, 其学习的自主性就越强,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以“学”为重心, 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引导和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宜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 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 鼓励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积极的讨论,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高低, 而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唯一途径。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英语文章, 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在平常的阅读训练中, 要有意识地收集一些难词和长句。课外阅读有利于扩大学生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 开阔视野、开拓思路, 掌握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 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 科学讲授英语语法结构知识, 学生有了扎实的语言功底, 阅读速度自然就会得到提高。教师还应教授学生一些基础的阅读技巧, 引导学生根据标题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 通过分析不同体裁文章的结构, 运用略读、寻读等阅读技巧, 找出主题句和关键词, 从而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教会学生如何辨别文章的主旨与细节、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及根据上下文、构词法来猜词义等阅读技巧的使用。
3.利用多媒体加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所谓背景知识指的是关于一个社会或文化的知识体系, 包括语言在内。只有当读者将自己的背景知识与语篇负载的语言文字信息联系起来以后, 意义才产生, 理解才实现, 阅读的交际功能才得以完成。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 短片多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并对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进行介绍,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也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把握阅读材料, 提高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4.课后发展兴趣小组, 反馈总结, 拓展提高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不能仅仅在课堂上得以体现, 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自主阅读。在课后发展阅读兴趣小组,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交流、探讨学习成果。这样既可使同学相互启发, 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又能让老师对学生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分析, 寻找原因, 帮助他们矫正。
综上所诉, 影响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很多, 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不断扩大词汇量和阅读量,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多了解西方文化知识背景,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促使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摘要: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英语阅读课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模式,词汇积累,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1]龚其政.谈谈阅读强化训练[J].大学英语, 1987 (6) .
[2]候成源.阅读过程理论[J].大学英语, 1987 (6) .
[3]钟家宝.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和创新思维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6 (04) :89-91.
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篇8
英语学习中听力不仅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口语交际技能,而且是重要的语言输入渠道,对提高整体英语水平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听说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对听力的比例也作了调整,由原来的20%的比例调整到了目前的35%。而目前正在试点的英语新机考四级考试中的听说部分甚至占到了70%。面对这一形势,很多院校和大学英语教师都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改进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是由于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及教学设施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听说能力的发展仍然滞后于该学科其他能力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客观地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探索出一种能有效提高英语听说水平的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交际能力的需要。
2. 大学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现状
多年来,各高校一直采用传统的听说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听力材料录音,学生进行复述或完成相应听力理解练习。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容易对听说练习丧失兴趣,而且这种模式下输出的材料信息量很有限。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国内高校也逐步把该技术应用到听说教学中,使得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资源更丰富、更立体化。但是仅靠引进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而不从根本上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就难以充分发挥技术上的优势,有效提高听说教学的质量。
对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效果情况,笔者对某高校部分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包括:1)听说课程课时少,而课下的听说练习又缺乏有效监控;2)学生对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学习上有着很大的盲目性;3)部分教师不能熟练操作设备,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并且教师的教学手段和课堂活动单一,学生参与机会少,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未能获得显著提高。从这一情况可以看出,技术层面的更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有效提高听说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依靠一套完善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3.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听说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理论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以这种方式建立的新知识结构不仅不易退化,而且能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依据这种理念,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必须彻底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该结合学习过程中的情境性、主动性及合作性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具体的教学模式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符合语言认知规律的情境性教学环境。借助网络多媒体等形式丰富静态语言输入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鲜活的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优化动态语言输入源,加强教师话语的准确性、得体性和流利程度,引导学生参与语言输出活动,并提高学生输入源的质量。
(2)创建问题空间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视听、听写、故事复述、讨论,情景表演等任务设置方式,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主动性。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应用所学知识,使知识外化并实现自我反馈。
(3)创建一种以“合作原则”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通过交流、讨论、争辩、教师针对性指导等多种形式,设计师生互动型、生生互动型、生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社会互动型、师生网络互动型等合作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知识建构的质量。
(4)建立起有效评价系统。通过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信息。
4. 建构主义听说教学模式下教师与技术的交互作用
教学交互活动是听说课程中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是教与学行为再度整合的关键,教学交互的水平直接反映了教学的水平,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一直以来,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改革主要关注技术的改进和师生之间的交互。实际上,单纯的技术手段不足以构成学习者听说能力获得显著提高的因素,而师生间交互作用的实现也需要建立在教师与技术良好交互的基础上。只有发挥教师和技术的交互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上各种交互活动达到最好、最积极的效应。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余,必须加强对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多媒体各种设备的功能和操作,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技术弥补自身某些方面能力的不足,有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和选择教学策略,使学习资源具有最大的适用范围,从而为学生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并提供宽松和谐、生动活泼和主动发展的学习空间。
5. 结语
面对社会上对学生听说综合能力需求的加大,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一套系统的听说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有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理论作为支撑,也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验证和完善。只有利用技术优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助作用,才能使这个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从而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达到全面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终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网络教育初探[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加侬, 柯蕾.建构主义学习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3]王建梅, 孙春雷.对我国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再思考[J].外语界, 2005, (4) .
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篇9
据了解除了一些重点学校有提高阶段教学课程设置外, 大部分院校都忽略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原因是教学工作者的教学设计和安排上没有给出足够的重视。如果能把这方面做到, 就能帮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很大提高。因此对新的大学英语后续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与方法的探讨就很必要了。
以笔者所执教的广西大学为例, 该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体情况如下:大学英语部在近三年的教学中参照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 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本] (高等学校本科用) , 根据实际情况, 制订了相应的教学大纲, 进行分级教学。明确规定了各级别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材、教法、考核方式。广西大学大学英语课程包括大学英语 (一) 、 (二) 、 (三) 和 (四) 共四个级别。各个级别含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内容, 语言知识以阅读教程为主, 包括精读与泛读;语言应用以视听说、写作、翻译为主。首先, 从大学英语的教学安排上来说, 只是必修的四个学期教学, 以大学英语四级为目标。四个学期后, 大学英语的学习完全靠学生自己, 教师不再参与其中。这样, 在大学英语学习上形成了断层。大学英语提高阶段的课程根本就没有展开, 此阶段的教学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很多学生也因此而不再看英语书, 到毕业时所剩英语知识已不多。
其次, 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上来说, 学生对提高阶段的英语教学其实还是有需要的。特别有许多专业到大三或大四要学习专业英语, 写论文要查阅外文资料。虽然说我们生源素质整体有限, 但学生之中也不乏对英语有更高追求或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学者。学生为了找个好工作, 而考六级, 考研或者出国, 这其中每一环节都需要英语成绩。但是由于缺少提高阶段的英语学习, 当他们想重新把英语捡起来时, 却发现丢得太久而显得力不从心了。而且,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与外界沟通的机会增加, 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其本专业的进一步学习。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需要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大学后续英语课程体系, 以适应学生对不同层次语言课程的需求, 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所以, 大学有必要认真考虑构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和相关教学模式的探讨。
该研究应基于ESP理论来探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探索在大学英语教学提高阶段的条件要素, 将ESP理论、英语教学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及教学中去, 得出结论性的结果, 建立符合大学英语提高阶段的教学理论体系和模式。ESP教学理论在具体后续课程设置的可操作性是难点所在。在对后续课程设置和对教学模式探讨方面主要持以下观点:
1. 更新观念,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大学英语后续阶段教学的空白主要源于教学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的不重视。面对新的形势, 社会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我们应及时调整思路, 合理调整师资, 有效地完成大学英语后续阶段教学。有条件的话可以成立相关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研组, 让相关老师能学有所用, 发挥专长。
2. 提高英语应试能力培养:
虽然原则上不主张教学与应试挂钩, 不提倡应试教育, 鼓励素质教育, 但是当不能为素质教育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时, 不如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毕竟学生要去考六级, 要去考研, 要去考托福GRE。顺利通过这些考试确实是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实力的。这些考试都是在提高阶段出现的, 而这一时期已经没有教师的指导, 只能靠学生自学。当然自学完成这些考试是有难度的, 所以校外的各种辅导班、辅导学校才越来越红火, 更有暴富者。其实这是大学校园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 流向了校外。而我们的教师是有能力做好这项工作的。毕竟都是长年在教学一线的熟悉学生也懂得教学的师者。所以, 建议应该适应学生的需求, 开设相应的英语应试能力培养提高课程。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
这其中包括英语的交际能力, 这是大多数公共外语学生的弱项, 他们只是学得书本上的笔头英语, 英语听说非常困难, 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此外, 许多学生的翻译能力很差, 无法用英语去获得相关的专业信息。所以要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同时, 也要加强学生的英语文化修养。毕竟英语传达的是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 对此知之甚少的话, 也不能学好英语。可以适当将专业英语的部分课程如文化概况之类的课程开设出来, 还应该开始科技翻译这类实用性很强的科目, 在培养学生英语兴趣的同时, 帮助他们开阔视野, 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这也正是必修阶段教学所顾及不到的地方。
4. 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有很多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常说, 他们有自己的本专业, 为什么还要学习英语这么难又不喜欢的课程, 厌学气氛很高。而事实上, 当你的专业知识学到了一定程度之后, 进入自修提高阶段时你会遇到很多外文材料, 扎实的英语基础有利无害。现如今, 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 与世界的交流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展开, 掌握的外语, 对我们各自专业的发展也是只有帮助。
5. 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 现在许多大学都有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用校园英语广播, 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利用网络自修的多媒体课程,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校园网和英语教研网站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现在已取得一些可喜成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们应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6. 在教学模式和理论研究方面, 主要采用ESP相关理论来进行指导。
为什么要采取ESP的研究方法呢?那是因为ESP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中应注重学习者的使用目的。ESP教学建立在学习者的需要分析 (needs analysis) 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 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 (learning needs) 来决定。ESP教学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学生掌握英语主要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熟练使用, 以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 (communicative requirements) 。这种理论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 在经过前两年基础英语的学习阶段后, 特别是在学生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之后, 我们的后续课程设置要重点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 尽可能地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设置了自主学习中心, 实现人机对话,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与之相配合, 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需要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大学后续英语课程体系, 以适应学生对不同层次语言课程的需求, 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当然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还处于不断完善阶段, 对它的研究能适应当前转型时期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特征, 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需求, 对推动大学英语提高阶段后续课程设置和教学有一定的促进应用、并能指导大学英语教学、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真正的成效, 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北京:外教社, 2004
[3]桂诗春, 宁春岩.语言方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
[4]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5]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J].2007.39 (1) P27
[6]曲桂贤, 朱晓军.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7]李伟琦, 李新华.大学英语后续课初探
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篇10
传统的英语作业模式是以抄写、背诵、句型练习为主的。这种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但在形式上比较单调、枯燥.所以学生对作业缺乏兴趣;而且这种作业比较片面.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另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的作业。这一结果也反映出我们当前作业的现状及其不足。因此,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模式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一、作业模式改革的依据
1、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是说,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主动思维的学习方法。显然,传统的作业模式已经难以达到这个要求。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必须考虑作业是否符台学生的特点.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是否喜欢做,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是否能获得成功感。是否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持有自信心等。只要教师能够考虑到这些问题。调整作业的方式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拓宽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英语学习不仅是学语言,也是在学文化。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使得学生拥有更多的空间去了解书本中没有的东西.去探索语言背后所蕴涵的文化背景。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着眼于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而不应只停留在背诵和抄写上。应该加强听、说方面的练习,要求学生借助各种媒体,如画报、VCD、电视、网络,增强英语视、听量。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英语作业的内容,使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二、作业改革的新模式
为了克服传统作业的弊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作业更加充分地发挥它的效用,笔者结合自己的日常探索和教学实践.设计了以下几种作业模式。
1、听说作业。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听说能力的要求很高。如何使英语作业适合这种需要,笔者实践了以下做法。①在听的方面,要求学生把当天学过的内容的录音听一遍。听完后将自己跟说的情况录下来,再找家长和同伴作评价。教师在教完一单元后。抽查一部分学生的录音带,在课堂上放给全班听。请全体学生一起参与评价。由于学生的表现欲很强,都希望自己能被抽到。这样一来。学生们课后听录音和跟说英语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既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学生的语音语调也更加标准。同时也增加了他们英语会话的自信心。②在说的方面。给学生在每节课前设置一个。Mow time。。让他们随意表现。形式多样:讲英语小故事、英语笑话、英语绕口令、英语谚语、自编小对话等。学生都想在这个时间展示自己,因此课后的准备都很积极。自己找材料,自己背诵排练。整个作业的过程都是主动的,没有把作业当成负担。
2、自选作业。《新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实践、应用。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但他们又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对事物的体验、兴趣各不相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承认个性差异。因此,英语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应兼顾个性差异。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笔者在实践中采用了。作业超市的形式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完‘英语>(新目标)九年级Unit8:I W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后设置了分层作业:①录音作业。模仿课文录音的语调.朗读课文内容;②对话作业。根据听力录音的内容,自编小对话介绍Jimmy;③实践作业。查找一项关于志愿者工作的信息.三天后写出此项工作的具体内容介绍给班里的同学。作业难度逐步加大。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这些作业.基础差的学生选择完成一项作业.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多项作业。这种形式增加了作业的弹性,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要的差异.体现了学生的主观需求.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加上相应的评价制度。完成一项作业加一分。三项都完成加六分。结果,只有一小部分学生选择了一项作业。大多数学生都是自愿完成了三项作业。事实表明,学生自主地完成自选的作业,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作业拖拉的现象减少了。学生自己选择想完成的作业,多了选择的空间。多了主动的权利。作业为他们增加了乐趣。
3、课题类作业。目前,课题研究(project work)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作业形式。这类作业可以限时长一些,一般给一周左右的时间。课题内容一般和所讲话题相关。例如,在讲食物和饮食习惯时,笔者让学生做了一个。中英饮食文化对比”的课题。把全班分成六个组,给一周的时间去搜集不同的食物和饮料.在小组内汇总后编制一个。中英饮食文化异同表。一周后.拿到课堂上做汇报,当堂评出等级并给全组人加相应等级的相同分数。每组的同学都希望自己的小组最好。所以在查找资料时都非常努力.而且在作汇报时都争做presenter,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这种作业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且教给他们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学会使用各种媒体搜集信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大学英语课程模式 篇11
一、授课过程中应贯彻“人文科学性”
大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人的世界观,培养在精神上有理想有信念有人文精神的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感的培养。而《大学语文》课本中所选取的篇章都是中外文化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优秀作品,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标和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追求理想,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陶冶情操,激发想象力,产生共鸣,可以让理工科的学员获得真、善、美的感受,获得优美、崇高的人格升华,进而获得心灵净化及人生的感悟。
因此,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文选,还要了解文选之外和它有关的一切要素,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意蕴、文化价值和丰富哲理,使学员获得作品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进而引导学员把国家的强大、祖国的振兴和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学员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丰富对人的理解,完善对人生的体悟。例如,在讲授屈原的《橘颂》时,橘树本身的特点从文中就能总结出来,不仅外表很漂亮,而且品德高尚:“独立不迁”、“深固难徙”、“苏世独立”、“秉德无私”,等等,由此可看出其美德。但这其实不但是为了赞美橘树,而且体现出了屈原的人格精神,因此,在讲课过程中要抓住这一点,让学员分析出其中的联系。这还不够,因为它不仅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而且对现今的生活有启发作用,这就要求教员进一步深入教学主旨,从文章所讴歌和追求的思想品格及崇高的精神出发,考虑应如何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又如讲授辛弃疾的词时,不仅应体现他的爱国豪情和英雄气概,而且应启发学员思考作为成长在社会主义优越环境中的现代军人应该如何更好地报效祖国:“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再如在讲授苏轼诗词时,可以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体现他的真性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员树立不屈不挠的人格精神:“竹杖芒鞋轻似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这样,《大学语文》的人文精神体现无遗。
二、创设故事情境,造就创新人格
创设故事情境,就是把教学内容,通过各种教学资源,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展示给他们。文学、音乐、绘画、影视等艺术形式本就是相通的,同一主题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相对文字的抽象而言,影视等文艺形式更加直达人心。而且,许多文学作品或者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或者被配上生动的插图、配乐,在教学过程中,附上与文学作品相关的音乐、绘画、影视作品等进行鉴赏,从而为学员在理解文字和把握形象间架起一座连接的桥梁。
如讲曹操的《短歌行》时,可以放映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片段,让学员更直接地感受其雄才大略,体会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理。又讲鲁迅先生的《伤逝》一文,作为放在课堂上来讲的一篇课文来说,篇幅很长,而且这篇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整个故事都在男主人公涓生充满忆念、追悔和感怀的自述中展开,如果单用课堂的时间来讲,则可能效果不会太理想。因此,可配合影片播放,使学员形象地了解作品主要内容,认识涓生、子君两个人物,再通过系统讲评,使学员在既有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下与文本对话,教员可从文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角度来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分手?贫贱夫妻百事哀吗?涓生忏悔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子君对婚姻失败该承担什么责任?……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可以使学员深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五四”以后个性解放不彻底的主题思想。
因此,创设鲜明、生动、充满动感的故事情境,可以强化学员的感知过程,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激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员的个性,在超文本、超语言的教学情境中提高品位,造就学员的创新人格。
三、开设辅助课程,构建文化课程群
对于本课程来说,《大学语文》课程是核心课程,辅助课是指学员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受教育情况,有选择性地学习的课程。目前很多军队院校,除《大学语文》为公共必修课程之外,还辅助开设了“军事应用文写作”、“唐代诗词鉴赏”、“外国文学名著导读”、“宋词鉴赏”等选修课程或讲座,构成了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大学语文》综合课程体系,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也可以将《大学语文》系列课程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例如,组织学员开展主题演讲、辩论赛、大学语文知识竞赛、古典诗词朗诵会,等等;还可以组织学员参加文学社、诗社、创办文学刊物等等。这样,既可以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又可以锻炼学员的自身能力,使其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可以有进一步的提高,在无形中增强学员的自信心,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大学语文》作为一个文化载体,是搭建文化和学员之间的桥梁,也是教员传教育人的平台。作为培养人文精神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最能体现素质的要求。在提高人文素质方面,《大学语文》课程更会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教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不断努力探索,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健春.大学语文教育的创新理念研究.文学教育, 2009.
[2]强金国.文化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徐琛.教育媒体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今日科苑, 2009.
【大学英语课程模式】推荐阅读:
大学英语课程超市06-26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07-11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08-15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08-20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09-09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06-1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06-17
大学英语泛读课程标准06-29
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案08-15
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