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切技术

2024-11-07

旋切技术(精选9篇)

旋切技术 篇1

棒料横切是在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加工方法。棒料横切有效长度及断面品质会大大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在某些特殊行业甚至会造成一些严重的问题。某公司的旋刀切药机曾经出现频繁更换零部件、设备维修次数大增、所切棒料长度及断面品质长期得不到稳定保证的棘手问题,浪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为此,对原切药机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技术革新的具体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对切药机关键部位进行技术改造,较好的解决了切药机关键部件使用寿命短,棒料长度及断面品质差的难题。实践证明,切药机技术改造方案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得力的,改造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

1 零件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本工序加工零件基本结构非常简单,为典型的棒料切断件。但由于最终产品的特殊要求,其形状为非圆形柱状结构,零件断面形状复杂且变化较大,如多棱形、梅花形等。零件加工品质要求较高,长度尺寸要求较准,端面与其中心线必须垂直,并需平直、平整。零件材料为非金属的特殊材料,硬度较低,不允许承受冲击。零件为规模化流水线生产,生产效率高。

零件装配时须装入密闭容器中,要严格保证装填密实、装填量充足,以免影响最终产品的使用。

2 产品加工原理及工艺特点

本工序所用设备,是较早进口的旋刀切药机。工序加工内容是按照上述零件断面及长度要求进行切断,其加工原理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到,棒料经过前导板的导向,进入中间的导轮,在导轮的夹持中实现棒料送进,然后到达后导向板的导向定位锥孔中。回转式旋刀在左侧高速旋转,其轴线与棒料轴线相错平行,回转刀盘上装有两把旋切刀具,每一把切刀旋切六根棒料,刀盘回转一圈,切下12根棒料。从每根棒料的定位、加工情况来看,棒料从后导向板锥面孔的大端进入小端排出,并由旋刀在小端处进行切割。由此可以看出,零件是在圆锥形导向孔中实现定位并完成进给运动,其加工原理比较简单,设备也不复杂,整个工艺系统一字形顺序排列,便于调整,易于加工。零件加工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工件毛坯为线状盘圆,在进入后导向板前由工艺系统已经拉直,因此可认为零件毛坯为棒材。

2) 零件毛坯采用前后导向板导向,中间传送导轮夹持送进。

3) 由于零件生产率高,旋刀盘转速很高,因此零件送进为连续不间断的送进方式,工件是在直线运动中进行加工。

4) 工件切断是在只有导向没有夹紧的状态下完成。

3 问题的出现及初步判断

然而,开机生产后不久,产品品质严重下降,其切断面不平整,断面与中心线不垂直,形成马蹄形状,并伴有断面毛刺等缺陷,这种误差和缺陷伴随时间进一步扩大,使生产状况很快恶化,迫使机器频繁停产维修,造成生产成本加大,生产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但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在厂方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开始对工件加工技术进行改造。为此对生产设备及其工艺工装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分析。

1) 对工件的生产进行了简单的观察。观察前后工序,确定本工序的原料无缺陷,后续工序的加工及装配符合产品及其工艺要求,切割刀具与机床的调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机床调整状态良好。

2) 进一步的调查生产过程,发现产品品质在起初生产的一段时间内并无问题,但经过大概20 t原料的加工后,才会出现上述问题。此情说明,工件加工工艺系统原始调试状态正确,只因随着生产进行,工艺系统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持续恶化。所以误差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误差累积过程。

3) 分析与动态有关的误差因素,一般只有力变形、热变形、磨损等。若是力变形的影响,则应自始至终都存在品质问题;若是热变形的影响,实际检测证明工艺系统的温升并不高,与事实不符;至于工艺系统磨损,与实际情况最为接近,因此初步判断工艺系统磨损是引起产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的影响则微乎其微。

4 导向板的磨损及其对切断品质影响的分析

根据初步判断结果,再详细地对设备工艺工装进行检查,对容易发生磨损的各个部位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刀具磨损正常;切药机结构没有重大磨损;只有后导向板的导向锥孔磨损严重,并呈不规则的多棱形,其出(小)端孔口为喇叭状见图2所示,导向锥孔的径向、轴向剖面与原设计形状和尺寸相差很大。由此可以判定,并结合产品生产的工艺特点,产生零件切断面误差及缺陷的原因是后导向板导向锥孔的磨损过大,其依据是基于对零件生产进行了以下的技术分析:

1) 停产维修、更换新导向板后重新进行加工,开始加工状况良好,但几乎经过相同时间后出现同样问题。

2) 检查后导向板的调整位置并无异常,排除导向板位置变化引起加工异常的因素。

4) 根据设备的加工特点,工件加工时必须具有合适间隙,工件在加工中没有有效、坚实的支承,使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位移,定位位置发生改变。

5) 工件导向为一圆锥孔,加工时只有在导轮处有少许夹持作用,工件切断处并无有效夹紧。当刀具进行切削时,其前端必然向下移动并与圆锥导向孔相接触,但后面有导轮的夹持,迫使工件发生弯曲,产生角度位移,使得切断面呈一斜切面而非横切面,形成马蹄形。又由于工件弯曲后具有拉伸作用,使得工件在剪切的同时还受有拉伸,零件断面产生拉伸变形,形成断面拉毛现象。

6) 工件位移、弯曲后,其前端与导向圆锥孔的下母线成为点接触,压力很大,形成摩擦,使圆锥孔前端很快磨损,孔径迅速扩大。孔径的扩大又加大了棒料与导向孔间的间隙,进一步加重了后序工件的弯曲变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持续,其磨损量快速扩大并沿轴向扩展,以致整个圆锥导向孔磨损变形。

7) 随着圆锥孔的磨损加大,由于工件毛坯为各种非圆形柱体,在压力的作用下,其与圆锥孔接触均为棱线接触,发生摩擦,产生磨损,因此将圆锥孔磨损成与工件横断面相近的变截面的棱形不规则形状。

据于上述分析,最终判定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主要原因是导向板导向孔形状及尺寸的磨损。

5 导向板结构的技术改造及其分析

依据以上判定结果,技术改造方向应放在保持工件在加工中的位置不变以及如何减小后导向板导向孔的磨损及磨损速度两方面。考虑到零件加工中,生产效率高,材料送进为连续进给,若采用零件夹紧的加工方案,其夹紧、松开频率高,容易产生振动,反而对机构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棒材的性质决定,不宜频繁的受到冲击,否则,棒材易折断,同时还可能造成事故。所以摒弃零件在夹紧状态下加工的技改方案,改造的重点确定在如何减小后导向板导向孔的磨损及其速度上。从此入手,分别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 严格控制工件毛坯与导向孔间的原始间隙,尤其是出口处的间隙,减小工件的位置变动量。

2) 改变棒料的支持方式,改单点支承为多点支承,减小工件在受到外力作用后的角位移量和弯曲变形量。

3) 严格限制工件受到外力后与导向孔间的接触压力,尤其是出口处的接触压力,从而降低导向板的磨损速度,提高导向板的使用寿命。

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因棒料是断面形状为多种多样的柱状体,要将零件支承元件设计成与其断面相吻合,达到增加接触面积,降低接触压力,减低磨损速度不现实,因此支承孔的断面形状仍设计为简单的圆截面。

2)在工件与导向孔原始间隙合适的情况下,将圆锥导向孔改为前边为圆柱形、后为圆锥孔的组合形式。首先,因为后导向板具有比较长的圆柱形导向孔,因此工件毛坯有效导向长度增加;其次,受较长圆柱孔壁的限制,即使工件无夹紧,在相同的间隙下,工件产生偏斜量也会大大降低;第三,若导向圆柱孔产生磨损、孔径扩大,也会使工件与导向孔的实际接触支承点增加,降低了导向圆柱孔接触压力,减缓了磨损速度,从而较长时间的保证工件断面形状与品质要求,提高了导向板的使用寿命。改造后的导向板如图3所示,导向板上的圆柱孔为d26 mm,与零件公称直径匹配,并留有适当间隙;圆柱孔长度为35 mm,与工件长度要求尺寸匹配,导向板的其余尺寸及结构不变。

6 工艺验证

采用上述定位导向方案,按照改造后的导向板结构尺寸,重新进行装配、安装、调整,设备经过连续运转,使合格产品产量由20 t稳定的增加到100 t,生产中频繁停车、频繁更换导向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产品的生产效率与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改造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7 结论

在本例技术改造中,零件位置不准是影响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包括静态和动态位置;工件导向板导向孔的磨损及其变形,是影响零件位置不准的重要环节;导向孔的改造,以减缓导向孔磨损速度为关键,并针对此采取有效措施。实践证明,效果是良好的。生产中的技术改造应兼顾品质、生产率、效益相统一,以追求最佳综合效果为原则。

旋切技术 篇2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块;微创旋切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19-01

乳腺良性肿块是妇女中多发的一种疾病,尤其是容易出现在妇女的育龄期。根据统计发现,乳腺肿瘤的发病率在最近几年当中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而良性肿瘤患者的数量也在渐渐增加[1]。传统的肿瘤切除手术往往会给患者创伤,患者乳房处易留下疤痕,对患者而言极易影响美观[2-3]。乳腺微创旋切术因为其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而且恢复快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获患者满意度较高[4]。当前,我院使用的是麦默通二代的安珂乳腺微创术。为探讨乳腺良性肿块微创旋切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对197例患者进行治疗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之间按开放式随机选取197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经彩超检查直径2cm以下的乳腺单发肿块;凝血功能正常;非月经期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肿块)进行微创旋切手术进行研究和分析。病灶平均大小为14mm。在所抽取的研究对象中,年龄区间在17-80岁,平均年龄为30.1±11.9岁。对微创旋切术后患者的病理结构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其诊治效果。

1.2 方法

1.2.1 仪器

治疗的仪器是采用由美国SennoRx公司生产EnCor乳腺微创旋切系统SCM23K;超声选择由美国索诺声公司生产的NanoMaxx便携式超声仪,探头频率为5~12MHz。

1.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在其肩背部使用软枕垫高。首先对患者的乳腺病灶进行探测,从患者腋前线皮肤处进行切口处理,术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2%利多卡因溶液10ml加入1:100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20ml,注射病灶上下2个平面的基础上进行环绕式注射麻醉:环绕病灶上下左右前后6个平面注射100~200ml的生理盐水(数量不限,以能造成病灶周围水肿带大约3cm为宜。

在预穿刺点使用尖刀切开大约0.2厘米左右的皮肤切口,然后将旋切到沿着患者的乳房后间隙刺入其病灶后方,打开旋切窗后对准患者的冰罩切割肿块。另外,旋切刀还可以进行扇形旋转实施多次和多处旋切以完全切除肿块。在拔出旋切刀之前可通过真空抽吸清除局部的积血,操作结束后均予绷带压迫包扎48小时。解除绷带后观察24小时(创口有新鲜渗血、局部皮肤有新鲜瘀斑统计为出血情况阳性)。术后1周复诊观察(创腔皮下出现硬结统计为阳性)。

2.结果

切除时间:本次选择的患者进行微创旋切术后患者的肿块均被完全切除,且肿块切除的平均时间为25分钟,其中最短时间为15分钟,最长为一个小时,微创平均旋切的次数为18次。

切口大小:患者皮肤切口为0.2厘米到0.3厘米间。

并发症:患者进行手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皮肤损伤,1例为乳房局部凹陷。

病理结果:197例患者中囊性增生病有13例,腺病25例,纤维腺瘤36例。

3.讨论

3.1 微创旋切术特点

第一,能够精确定位,完全切除患者病灶。采用此种手术对于深部病灶甚至是直径只有5毫米的微小肿瘤都可以进行完全切除[5-6]。过去,对于此类肿物虽然通过超声可探查,但医生难以进行定位,很多时候都要等这些肿瘤长到一定大小后才能进行切除。

第二,术后切口小。微创旋切术不像传统手术那样会给患者留下较大的疤痕影响患者胸部美观。传统术后产生的切口一般在3到5厘米,而微创旋切手术的切口仅有0.2-0.3厘米,而且还不需要进行缝合[7]。对于患者出现同一侧乳房多个病灶的情况,微创旋切通过一个切口就可以进行切除。正是如此,微创旋切手术才可以避免切开皮肤,产生较小的组织损伤。

第三,感染率低。传统手术造成切口在后期的缝合中缝线留在切口中容易引发感染而且会导致切口愈合不良。而微创旋切不需要进行缝合,因此可降低感染风险。

3.2 微创旋切术效果

乳腺良性肿块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微创旋切术逐渐被运用到乳房良性肿块的治疗中[8]。安珂(Encor)为美国原产第二代真空抽吸微创旋切系统,其继承了麦默通原有的优点并进行了优化,是现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乳腺微创手术[9]。乳腺外科发展的宗旨就是利用最小的微创来获得有效的治疗,减少患者乳房受到的损害。本组研究中患者应用微创旋切手术,后患者的肿块均被完全切除,且肿块切除的平均时间为25分钟,其中最短时间为15分钟。术后患者皮肤切口仅为0.2厘米到0.3厘米。且患者进行手术后仅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皮肤损伤,1例为乳房局部凹陷。

可见,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微创旋切术能够完整切除肿块,而且操作也十分简单,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宝明. 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块治疗中的随机对照观察[A]. 中华高血压杂志社.全国高血压防治知识推广培训班暨健康血压中国行海南海口会论文综合刊[C].中华高血压杂志社:,2014:2.

[2]陈向红.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块及可疑病灶应用探讨[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11:842-844.

[3]殷一飞,谢阳桂.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应用现状[J]. 交通医学,2014,01:38-41.

[4]韩孝峰. 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9:38-39.

[5]周先锋,杨枋,马聪. 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肿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4,03:191-192.

[6]項忠华. 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中应用乳腺后间隙麻醉的效果研究[J]. 江西医药,2014,11:1295-1297.

[7]徐西通. 评价乳腺后间隙麻醉法在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术中的临床效果[J]. 当代医学,2014,35:72-73.

[8]阮明德.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和传统手术在治疗乳腺良性肿瘤过程中比较与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4.

旋切技术 篇3

关键词:旋切机,后导板,导向孔,技术改造

在旋切机的使用过程中, 若切割部位的零件出现了磨损现象, 必须要及时更换, 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加工产品的质量。但是这样一来, 就需要经常的更换零件, 尤其是导向锥孔的部位, 这样不但会严重影响加工进度, 也会增大加工生产成本。某加工企业就面临着这一问题, 其生产中所使用的旋切机是早期进口的旋切机, 加工的过程中, 零件都是被定位在旋切机中的圆锥形导向孔中的,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进给和旋切运动。旋切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不复杂, 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之后, 发现旋切机的产品质量大大下降, 而经过查明, 使其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的原因是导向孔出现了磨损。以下本文就来详细谈谈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术改造措施。

1 旋切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该加工企业在日常生产中需要用到旋切机进行棒料加工, 而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旋切机在使用不久之后, 所加工的产品质量就严重不符合要求。主要表现在工件的切断面凸凹不平, 断面和中心线也不能保持垂直, 而是形成了类似马蹄的断面形状, 甚至还会存在毛刺现象。工件断面的误差参数严重超出了误差允许范围。工人最开始没有太在意, 调整后仍然继续生产, 但是随后发现, 越往后生产, 所得出的产品质量恶化越严重, 已经无法继续使用, 因此不得不中断生产, 对旋切机进行检修。检修后可以维持一段时间, 但时间长了又会出现这种故障。如此反复, 不但严重影响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而且也增大生产成本。

为了能够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 该企业决定对旋切机进行一定的技术改造。技术人员首先对旋切机所加工的工件进行了详细检查, 确保工件的原材料并无质量问题, 后续的加工与其他工艺也都没有问题, 机床的状态也属于良好状态, 将这些方面的影响因素都一一排除。其次, 技术人员对产品加工进行了深入调查, 了解到出现这种问题的时间是在旋切机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生的, 这就说明, 旋切机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之后技术人员结合自己的机械维修经验, 认为动态误差的产生原因一般有三种, 即力变形、热变形和磨损。而旋切机出现动态误差的最可能原因就是磨损。

2 导向板的磨损及其对工件加工质量的影响

经过了初步的问题分析, 技术人员判断旋切机之所以无法加工出合格的工件, 主要是因为旋切机的重要加工部位出现了磨损。而在对其进行仔细检查后发现, 旋切机的后导向板导向锥孔已经磨损的严重变形, 甚至出现了不规则的多棱形。无论是径向或是轴向剖面的尺寸都已经和正常情况下的尺寸有很大差异。因此可以断定, 旋切机的后导向板导向锥孔磨损是造成工件加工质量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具体判断依据如下所示:

首先, 在长期的实践中证明, 每次出现故障后都会进行导向板更换, 而更换完之后旋切机的一段时间内都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之后就会出现同样现象。但是导向板的调整位置又没有问题, 这就说明不是因为导向板的位置发生移动才造成工件质量不合格的。

其次, 在对旋切机的结构和加工原理进行分析后, 可以得知工件加工时必须具有合适间隙, 工件在加工中没有有效、坚实的支承, 使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位移, 定位位置发生改变。工件导向为一圆锥孔, 加工时只有在导轮处有少许夹持作用, 工件切断处并无有效夹紧当刀具进行切削时, 其前端必然向下移动并与圆锥导向孔相接触, 但后面有导轮的夹持, 迫使工件发生弯曲, 产生角度位移, 使得切断面呈一斜切面面非横切面, 形成马蹄形。又由于工件弯曲后具有拉伸作用, 使得工件在剪切的同时还受有拉伸, 零件断面产生拉伸变形, 形成断面拉毛现象。

再者, 工件位移、弯曲后, 其前端与导向圆锥孔的下母线成为点接触, 压力很大, 形成摩擦, 使圆锥孔前端很快磨损, 孔径迅速扩大。孔径的扩大又加大了棒料与导向孔间的间隙, 进一步加重了后序工件的弯曲变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 生产的持续, 其磨损量快速扩大并沿轴向扩展, 以致整个圆锥导向孔磨损变形。

3 后导向板导向孔的技术改造及其分析

考虑到零件加工中, 生产效率高, 材料送进为连续进给, 若采用零件夹紧的加工方案, 其夹紧、松开频率高, 容易产生振动, 反面对机构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棒材的性质决定, 不宜频繁的受到冲击, 否则, 棒材易折断, 同时还可能造成事故。所以摒弃零件在夹紧状态下加工的技改方案, 改造的重点确定在如何减小后导向板导向孔的磨损及其速度上。从此入手, 分别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a.严格控制工件毛坯与导向孔间的原始间隙, 尤其是出口处的间隙, 减小工件的位置变动量。

b.改变棒料的支持方式, 改单点支承为多点支承, 减小工件在受到外力作用后的角位移量和弯曲变形量。

c.严格限制工件受到外力后与导向孔间的接触压力, 尤其是出口处的接触压力, 从面降低导向板的磨损速度, 提高导向板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分析, 技术人员决定采取以下措施对旋切机进行技术改造:

a.因棒料是断面形状为多种多样的柱状体, 要将零件支承元件设计成与其断面相吻合, 达到增加接触面积, 降低接触压力, 减低磨损速度不现实, 因此支承孔的断面形状仍设计为简单的圆截面。

b.在工件与导向孔原始间隙合适的情况下, 将圆锥导向孔改为前边为圆柱形、后为圆锥孔的组合形式。首先, 因为后导向板具有比较长的圆柱形导向孔, 因此工件毛坯有效导向长度增加;其次, 受较长圆柱孔壁的限制, 即使工件无夹紧, 在相同的间隙下, 工件产生偏斜量也会大大降低;第三, 若导向圆柱孔产生磨损、孔径扩大, 也会使工件与导向孔的实际接触支承点增加, 降低了导向圆柱孔接触压力, 减缓了磨损速度, 从面较长时间的保证工件断面形状与品质要求, 提高了导向板的使用寿命。改造后的导向板上的圆柱孔为d26mm, 与零件公称直径匹配, 并留有适当间隙;圆柱孔长度为35 mm, 与工件长度要求尺寸匹配, 导向板的其余尺寸及结构不变。

4 结论

经过上述改造之后, 该加工企业的旋切机能够长期保持正常运行, 没有再出现以往的问题和情况, 生产中也不再频繁的中断更换零件, 增大了旋切机的运行效率, 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益。由此可见, 本次技术改造是非常成功的, 值得在同类机械技术改造中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福恒, 孔凡杰.机械制造工艺学基础[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4.

旋切技术 篇4

【关键词】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乳腺触诊;阴性病变;临床诊断;早期;治疗

【中图分类号】R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304-01

在临床治疗中,随着乳腺钼靶以及高频探头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以及在乳腺疾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乳腺病变被检查出并得到治疗控制。在进行乳腺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对于仅有影像学表现而临床无法触及的乳腺触诊阴性病变,其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开放性手术的定位困难问题,往往以大块组织手术切除治疗为主,进行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这种手术切除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并且手术治疗后乳房存在比较明显的疤痕与变形问题,会对于整体美观性产生影响。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并且这种手术治疗方式不仅能够用于活性检查诊断,而且对于乳腺良性病变切除治疗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28例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的女性乳腺触诊阴性病变患者病例资料,患者年龄为18岁至50岁,平均年龄约为35岁。在对于128例女性乳腺触诊阴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中,共切除病灶402个,平均每例病症切除病数量为3个。在对于患者病症情况进行检查诊断中,所有患者的乳腺触诊阴性病变情况都是通过彩超以及钼靶检查方式,发现患者中的乳腺肿块以及多发钙化灶病症情况,在临床触诊中被确定为阴性,所有患者的病灶直径约为5mm到18mm之间,平均约为9mm,乳腺肿块均在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标准Ⅲ级以下。

1.2 治疗方法: 对于上述检查确诊的乳腺触诊阴性病变患者,全部采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方式,对于乳腺肿块进行切除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切除治疗的乳腺肿块均通过影像学检查为多发病灶,并且临床触诊阴性,手术切除治疗中,能够使用超声引导定位。手术切除治疗过程中采用强生公司的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并使用8G以及11G两种型号的旋切刀与真空抽吸泵、控制器、相关软件等组成,然后使用高频B超系统进行引导辅助手术治疗。在手术切除治疗中,肿块直径在1.2cm以上的,使用8G旋切刀进行切除治疗;而肿块直径在1.2cm以及以下的,使用11G旋切刀进行切除治疗。超声引导下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超声引导下将麦默通刀头置于肿块下方,负压吸引肿块至刀头凹槽内,反复多次旋切,手术完成后超声确认肿块完全切除。手术治疗后3至6个月,对于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复查。

2 结果

上述的128例女性乳腺触诊阴性病变患者,以及402个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后,病灶肿块全部完整切除,手术之间平均为15分钟,有3例患者发生皮下血肿,经治疗后康复。术后病理结果127例为良性病变,1例为乳腺导管原位癌,原位癌按其规范进一步治疗。麦默通术后患者乳房外观无明显变化。在对于128例手术患者手术后6个月的复查中,有6例患者发现有病灶残留情况。

3 讨论

根据上文分析论述内容可知,在临床诊断治疗中,超声引导下的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进行乳腺触诊阴性病变治疗,具有比较理想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它也是进行乳腺触诊阴性病变的有效诊治方法,能够对于乳腺部位的可疑病灶进行早期诊断。

在临床诊断应用中,超声引导下的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进行临床检查诊断应用,首先能够满足对于乳腺触诊阴性病变病症的病理检查所需的样本量。在乳腺病灶的检查诊断中,由于影像学以及钼靶技术的越来越快速发展,使得更多的乳腺微小病灶被檢查出,但是由于乳腺触诊阴性病变产生的肿块比较小,在临床检查诊断中比较困难,而超声引导下的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进行病症诊断治疗中,由于能够对于病理检查所需样本量的满足特征,以及较小的创伤,具有较理想的检查诊断结果。此外,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进行乳腺触诊阴性病变的诊断治疗,还能够完整的进行乳腺病变的切除,治疗触诊阴性乳腺良性病变,而且能够实现乳腺癌早期诊断,以便实现病症早期治疗。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手术具有定位精确、创伤小、美观、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临床触诊阴性病变中,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是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对于触诊阴性的乳腺良性病变进行治疗,对于可疑恶性病灶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贺青卿,范西红,管一帆,范子义,郑鲁明,庄大勇,姬伟凤,王宪英,陈志明.超声引导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非扪及性乳腺病灶诊治中的应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2008(3).

[2] 何春兰,夏炳兰,蔡凤林,蒋煊.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多发病灶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9).

[3] 吴清时,李瑞娥,罗咏梅,梁汝金,袁惠红,袁福娇.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1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8).

旋切板胶合木(LVL)性能研究 篇5

一、LVL简介

旋切板胶合木是众多工程木产品中常见的一种, 广泛用于建筑业, 部分取代实木构件以及用于车、船、门窗框架、桥梁和枕木等。利用其沿木纹方向强度, 各项性能优良, 具有如下特点:尺寸不受原木大小限制, 也不受单板尺寸局限;相对于其重量而言, 是强度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 由于其木材的天然缺陷 (如木节等) 都已不规则地分布到各层板上, 因此其力学性质及密度更趋均匀;层压结构减少了翘曲缺陷;适用于LVL生产的原料范围广, 可以使用各种不同树种和质量的木材, 因而生产成本低, 同时其制造方法使得成品尺寸精确, 易于施工和现场安装, 有利于减少废料。构件尺寸连续性好, 能根据建筑要求加工成曲线形状, 可根据不同应力和刚度要求, 做成变截面的构件;可根据不同的应力水平需要, 通过合理布置单板生产不同应力水平的产品, 可满足大跨度木结构的要求, 适合于大跨度结构的应用。

二、LVL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一) 试件制作

本次材性试验参照《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方法》GB1935-91及美国相关木材试验标准ASTM D143-94 (2000) 进行试件设计及试验。试验内容主要包括:材料弹性模量、材料含水率、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测定。

本试验按照ASTM D143-94 (2000) 试验标准的规定设计并加工了试件, 每根试材上只允许取一个试件,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试件的制作要求和检查, 按GB/T 50329—2002规定, 试件各面均应平整, 试件制作精度, 除在各项试验方法中有具体的要求外, 试件各相邻面均应成准确的直角, 试件长度允许误差为±1㎜, 宽度和厚度允许误差为±0.5㎜, 但在试件全长上宽度和厚度的相对偏差, 应不大于0.2㎜。

试件相邻面直角的准确性, 用钢直角尺检查。

试件含水率的调整, 按GB/T 50329—2002规定, 置于温度为20±2℃, 相对湿度65%±5%的恒温恒湿室中, 调整含水率约为12%的平衡状态。

试件如图1~2所示:

(二) 试验结果

图3~4给出了部分试件的破坏形态及其应力-应变曲线。

(三) 试验结果分析

LVL受压试件在整个加载过程中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加载初期, 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在一定的荷载作用下即截面应力在一定范围内, 应力-应变曲线几乎是完全线性的, 或者说是完全弹性的;在加载后期, LVL受压试件进入弹塑性工作状态, 试件出现弹塑性变形, 变形明显加大;以开始“屈服”为分界点, 试件表现出一定的塑性特性, 但塑性阶段很短。总体看来, 破坏过程中截面的塑性变形很小。

LVL受拉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没有屈服平台和下降段, 受拉试件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在加载后期, LVL受拉试件突然破坏, 这说明LVL受拉试件是脆性破坏。

三、结论

LVL较天然木材的强度有显著的提高, 无论是强度、弹性模量还是力学性能稳定性都具有木材无法比拟的优点。这说明LVL板材能有效地改进木材性能, 并且增加了木材利用率。LVL板材是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 是木材充分利用的一种可行选择。

经试验得到了LVL的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并提出LVL应力-应变关系在受拉时为线弹性的, 在受压时初始阶段 (σ≤0.8σb) 也是线弹性的。

一种电动肋软骨旋切器的研制 篇6

近年来,自体颗粒软骨材料越来越受整形外科医生的青睐,被大量用于鼻整形、颌面填充等手术中[1,2]。然而颗粒软骨的制备过程仍然十分原始,目前仍然需要经较大的开放切口切取所需的肋软骨,之后用刀片手工切成颗粒状,这是一个耗时而且增加感染风险的过程[3]。另外切取肋软骨会在胸部留下3 cm以上的切口疤痕,对于一些非常注重外表的患者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4]。

旋切器已经在临床骨科、妇产科等专业中广泛应用,可经小切口切除较硬的病变组织,如椎间盘髓核和子宫肌瘤等[5,6]。这些旋切器或刨削器的共同特点是器械本身管径较小,可以经微创的体表切口进入体内,待工作头接触病变组织后将病变的组织切削成碎片,再经较细的通道将其吸引排出体外。这些切除的病变组织均呈不规则碎片状,除少部分留作病理检查的标本外,其余的都作为医疗垃圾处理。将组织碎片化正是制备颗粒软骨的目的,这使得经微创切口直接切取肋软骨碎片也成为可能。然而,现有的骨科、妇产科的旋切器或刨削器并不是专门针对软骨而设计的,所以直接使用这些器械来进行肋软骨的切削是难以实现的。因为现有的旋切器都要伸入病变组织内部,通过负压吸引的作用将病变组织吸入旋切刀头内部,再通过旋转的作用将病变组织切下,所切除的病变组织虽然较正常的软组织硬,但仍然是一种可发生较大变形的软组织。而骨科刨削器针对的病变滑膜组织硬度跟软骨类似,其旋切刀头的切削缘设计在其侧面,使得刨削器需要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活动,如关节囊[7]。人肋软骨位于胸骨的两侧,表面由致密的软骨膜包裹,周围均被肌肉覆盖,内里还有胸膜或腹膜,这使得肋软骨旋切器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而只能直接在肋软骨内部进行切削。为此,以现有医用旋切器及刨削刀的构造为基础,针对人胸廓解剖特点,结合肋软骨本身的材料属性,我们尝试研制一种可以经微小切口直接旋转切取肋软骨碎片的器械,以提高颗粒软骨制备效率,减少患者的创伤,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

1 电动肋软骨旋切器的设计与制作

1.1 电动肋软骨旋切器的构成

本旋切器由中空管状旋切刀身(头端为带有螺旋状刃口的旋切刀头)、套管、动力装置及相应的连接装置构成。所有构件均为金属,旋切刀身及套管均为不锈钢材质。其中旋切刀身在动力装置带动下可以旋转,旋切刀身外部有套管的保护(如图1 所示)。

1.电动机;2.连接杆;3.夹头;4.旋切刀身;5.套管;6.旋切刀头

1.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旋切刀头

本装置最重要的功能结构即旋切刀头,我们结合现有旋切器及刨削器的结构原理与特点,设计一种管状肋软骨旋切刀头。刀头主体为管状,内径5 mm,外径6 mm,壁厚0.5 mm,具有2 条螺壳状旋切刀刃,刃厚0.5 mm,切削厚度1 mm。在Auto CAD2013 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环境中根据设计构建出精确数字化模型,输出为标准3D格式stl文件。将旋切刀头数字化模型交付金属3D打印,材料为不锈钢,打印精度为0.02 mm,得到金属旋切刀头(如图2 所示)。

2 工作原理

本装置用于对软骨表面进行旋转切削操作。显露软骨之后,打开软骨膜,显露软骨实质,将套管固定于软骨实质表面,将旋切刀身经套管内抵至软骨实质表面。采用动力装置带动旋切刀身旋转,即可于软骨表面切削螺旋状软骨碎片。所切取的软骨碎片暂时储存于中空旋转刀身内部空间,再予取出。其中套管可保护周围软组织不受旋切刀身的损伤。因软组织自身受力可回缩,所以外观为圆弧形的旋切刀头在适当的力量下旋转,可仅切削前端软骨组织,而对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小。

3 实验性应用效果

3.1 尸体软骨旋切应用效果

56 岁男性尸体一具,显露双侧胸廓后,选取双侧6 肋、7 肋软骨进行旋切实验。首先在软骨与锁骨中线交汇点的软骨膜表面作一“匚”形切口,大小1 cm×1 cm,向一侧掀起软骨膜,显露软骨实质。将套管抵住软骨表面并固定,防止滑动,将旋切刀身经套管导入至软骨表面,手持操作,启动电源即开始旋切作业。当旋切刀身向软骨深部有前进时向外倾斜旋切器,使旋切刀身指向软骨内侧与胸骨结合处。旋切时间30 s,旋切过程在软骨内部形成一不规则管状腔道,而腔道表面的软骨膜仍保持完整。将腔道表面软骨膜切开,查看所形成腔道深度达2.4 cm,腔道位于软骨内部,对深部软组织无明显损伤。因尸体肋软骨经过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加之尸源年龄较大,肋软骨质地很脆,旋切所得产物为松散颗粒状,无螺旋片状(如图3 所示)。

3.2 动物在体旋切应用效果

3.2.1 材料与方法

3~4 月龄巴马小型猪3 只,体质量30~35 kg,购自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麻醉成功后,实验猪取左侧卧位,固定四肢,以电动剃毛机于右侧季肋部除毛备皮,消毒铺单。于中线旁开约10 cm,在右侧第7 肋表面皮肤作长2 cm斜行切口,切开皮肤,切断部分肌肉,显露第7 肋软骨,于软骨膜表面作一“匚”形切口,大小1 cm×1 cm,向一侧掀起软骨膜,显露软骨实质。将套管抵住软骨表面,防止滑动,将旋切刀身经套管抵达软骨表面,手持操作。当感觉旋切刀身向软骨深部有前进时倾斜旋切器,使旋切刀身指向软骨内侧与胸骨结合处。旋切时间30 s,停机。观察肋软骨旋切器在尸体肋软骨的旋切效率及旋切产物形状。

3.2.2 结果

实验中试验猪麻醉手术耐受性良好。实验结果发现电动肋软骨旋切器可实现在盲视下经皮切口切取肋软骨,旋切所得产物为螺旋片状,在无暴力操作的情况下,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较小。旋切时尤其注意保持套管固定于肋软骨表面而不滑动,否则将引导旋切刀头对软组织产生损伤(如图4 所示)。

3.3 肋软骨旋切器对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3.3.1 材料与方法

在旋切软骨临近部位剥离软骨膜后切取0.5 cm×0.5 cm×0.5 cm大小的整块状软骨。以生理盐水冲洗,去除血液及纤维结缔组织,以11# 刀片将整块状软骨锐性切割成1 mm×1 mm×1 mm大小颗粒,为C组;再将旋切所得软骨碎片按相同的大小切成颗粒状,为R组。2 组软骨样品置于50 ml无菌离心管内,加入100 U/ml的青霉素钠生理盐水溶液,置于冰盒内送软骨细胞分离培养计数。

软骨细胞分离:所取样本以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冲洗,去除血液及游离纤维结缔组织,以移液管吸尽液体。取样本称量0.1 g置于50 ml无菌离心管,加入0.3%Ⅱ型胶原酶1 ml,37 ℃孵育30 min,后加入5 ml无血清培养基,将Ⅱ型胶原酶稀释至0.05%,37 ℃孵育12 h。消化结束后,加入等体积完全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双抗)中和后经40 μm滤网过滤,在离心机中以8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再次使用完全培养基将细胞重悬[8]。

台盼蓝染色计数:取100 μl的细胞悬液,加入等体积的0.4%台盼蓝溶液,轻轻混匀,吸取染色后的细胞悬液20 μl加入专用细胞计数板,用Counstar全自动细胞计数仪进行细胞计数,自动计算细胞总数、活细胞数、死细胞数及细胞存活率[9]。

3.3.2 结果

消化分离后的软骨细胞为圆形透明状。活的细胞可以阻止台盼蓝染色,而死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细胞计数结果C组总细胞浓度(6.18±2.46)×104个/ml,平均细胞存活率(44.56±3.40)%;R组细胞总浓度为(8.76±3.79)×104个/ml,平均细胞存活率(42.97±3.14)%。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2组间细胞总数和细胞存活率,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242 和0.466),见表1。

4 结语

本装置旨在减少临床取肋软骨手术的损伤,减轻颗粒软骨制备的工作量。由于是试验机型,通过Auto CAD构建数字化模型后3D打印出关键构件进行组装而成。经实验性应用发现其可经皮切口于肋软骨表面旋转切取软骨碎片,并且切取的软骨碎片消化后的细胞存活率与手工切取的颗粒软骨无显著性差异,初步验证该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当然,本装置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的制造工艺,并且,若最终用于临床,还必须经过更全面的测试和研究。

摘要:目的:针对现有取肋软骨手术创伤大、颗粒软骨制备方式效率低的实际问题,研制一种新型的可经微创切口直接切取软骨碎片的旋切器械。方法:根据现有医用旋切器及刨削刀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首先在Auto CAD环境下构建旋切刀头,后以金属3D打印成形,再根据设计的结构组装成电动肋软骨旋切器。将该器械分别在尸体和猪活体进行实验性操作,以观察旋切效果。将用该器械从猪体内取出的软骨碎片和传统方法制备的颗粒软骨分别以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软骨细胞,进行台盼蓝染色计数。结果:成功组装出国内首台电动肋软骨旋切器。可在尸体及活体猪胸廓以旋切的方式直接获取肋软骨碎片,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旋切所得软骨碎片和由传统刀片制备的颗粒软骨经消化分离后的软骨细胞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动肋软骨旋切器可经小切口旋转切取肋软骨碎片,经初步验证,该旋切器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肋软骨,旋切器,颗粒软骨

参考文献

[1]Erol O O.The Turkish delight:a pliable graft for rhinoplasty[J].Plast Reconstr Surg,2000,105(6):2 229-2 241.

[2]Karacaogˇlan N,Akbas H,Erogˇlu L,et al.Chin augmentation using diced cartilage[J].European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1998,21(5):254-256.

[3]Tasman A J.Advances in nasal dorsal augmentation with diced cartilage[J].Current Opinion in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2013,21(4):365-371.

[4]张斌.肋软骨支架与颗粒肋软骨联合移植在单侧唇裂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3,24(12):723-725.

[5]刘梅,唐惠英,李艳娟.腹腔镜下直接旋切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13,8(6):746-747.

[6]王炳良,丁汇清,黄小明,等.经皮椎间盘旋切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 282例疗效分析[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2):122-124.

[7]林晖,张岩,滕学仁.经关节镜滑膜刨削术治疗膝关节炎性病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1):79-80.

[8]宁旭,尚显文,尹培荣,等.胶原酶一次消化法培养兔软骨细胞[J].贵州医药,2004,28(6):490-492.

旋切技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该院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患者88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4例。对照组年龄20~48岁, 平均年龄 (32.5±3.4) 岁。治疗组年龄19~49岁, 平均年龄 (31.8±3.2)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对患者有肿瘤的乳房进行切口, 将肿块牵引到切口处, 对乳腺组织与肿瘤进行分离, 采用电凝进行止血, 清洗干净后将切口包扎。

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 首先对患者患处附近进行消毒, 之后采用超声探头探查肿块的具体位置, 选择肿块附近或乳晕周围的位置进行穿刺, 穿刺前进行局部麻醉, 切口大约3 mm左右, 再用微创旋切系统旋转扇形切除患者的肿块。切除后进行清理, 取出旋切刀, 对伤口进行消毒后包扎。

1.3 疗效判定

优:乳房外观完全正常, 没有明显的瘢痕;良:乳房外观基本正常, 有明显的瘢痕;差:乳房变形, 瘢痕很明显[4]。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n (%) ]表示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瘢痕美观程度优秀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瘢良美观察程度优秀率70.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表2。

3 讨论

乳腺良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 一般以年轻的女性较多[6]。近年来,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激素食品及化妆品的泛滥, 导致乳腺良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而乳腺良性肿瘤有可能会发生癌变, 以防万一需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 将肿瘤切除。但是传统手术一般创伤都比较大, 导致患者的恢复时间长, 并发症多, 且容易遗留瘢痕, 对爱美的女性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微创旋切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 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以及美观等优点, 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中[7]。

该研究发现, 治疗组的瘢痕优秀率为95.4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瘢痕优秀率70.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在姚家麟[8]报告中研究组的瘢痕优秀率为94.5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瘢痕优秀率72.51%与该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微创旋切术后的瘢痕很小, 并不影响美观, 患者更加满意, 能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 采用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非常明显, 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创伤更小, 美观性好, 患者更满意。

参考文献

[1]曲文志, 王明辉, 涂巍, 等.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的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1, 14 (2) :150-151.

[2]王旭禛, 蒋丽萍.腹腔镜辅助下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体会[J].江苏医药, 2015, 41 (2) :207-208.

[3]黄晓平.乳晕旁切口治疗乳腺多发性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11) :93-94.

[4]孙登华, 孙亮, 孙光, 等.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3, 7 (6) :451-453.

[5]王明辉, 曲文志, 王勤勇, 等.Mammotome乳腺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瘤124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3, 16 (2) :142-144.

[6]张炎, 郭晓东, 姜福亭, 等.56例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 (4) :688-690.

[7]张翀, 樊小伟.乳晕环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40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 (5) :371-372.

旋切技术 篇8

关键词:微创旋切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病变范围为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 大多数患者都属于大隐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四大常见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较高。传统治疗方法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剥脱和曲张静脉切除术, 但因其具有切口多、术后恢复慢、术时长、瘢痕多、易复发等缺陷, 不被患者接受[1,2]。采用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 其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时短等优势。该手术方式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新技术[3]。本研究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观察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 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中女性24例, 男性26例, 年龄段为27~55岁, 平均年龄为 (44.21±1.56) 岁, 病程2~21年, 8例合并有小隐静脉曲张;对照组中女性21例, 男性29例, 年龄段为28~53岁, 平均年龄为 (46.29±2.46) 岁, 病程2~23年, 7例合并有小隐静脉曲张。所有患者下肢均有沉重酸胀感和明显的迂曲成团的曲张浅静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术后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 给予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后, 再进行出血、疼痛、体位、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①出血观察和护理:患者在进行微创旋切手术后, 使用纱布、棉垫包裹伤口, 以弹力绷带从腹股沟到足背部进行全面加压包扎。对术后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情况以及弹力绷带的松紧度进行观察, 嘱咐患者在抬高患肢、卧床时, 通知护士更换敷料并调整绷带, 促进伤口愈合和麻肿液的吸收。②疼痛护理:其一, 由于弹力绷带包扎过紧导致下肢缺血性疼痛, 及时检查足背部位动脉搏动情况, 检查足趾表皮温度、颜色, 发现异常情况, 要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其二, 腹股沟切口疼痛。如有肿胀和渗血现象要及时通知医师, 根据医师嘱咐, 给与患者止痛。其三, 由于皮下麻肿液吸出不彻底引起的下肢肿胀性疼痛。护士要及时告知患者在抬高患肢时, 要进行适当的按摩、进行脚趾背屈、拓屈运动。③体位护理:对观察组患者术后进行去枕平卧位6 h, 将患肢抬高20°~30°。嘱咐患者进行脚趾屈伸运动, 每次1~2 min, 每天3~4次。每日嘱咐患者下床活动,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进行练习, 每次10~30 min, 每日2~3次。在此期间, 不要静坐或静立不动, 回床休息时, 要用枕头将患肢抬高。告知患者每日要逐渐增加练习次数、时间、距离等。④并发症护理与观察:在进行手术时, 会采用加压灌注麻肿液于皮下, 手术操作范围较广, 容易出现并发症。在术后护理中尤其要注意皮下血肿、皮肤感觉异常、皮下硬结、感染以及复发等并发症。护士要及时对此做出预防措施, 并随时检查患者的恢复情况, 如有并发症的出现, 要及时告知医师, 并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4]。

1.3 统计学分析:

所得的数据全部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各组间数据的对比方法为t检验;数据资料使用百分数、例数表示, 组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差异显著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情况显示,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6.0%, 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6.0%, 观察组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持久从事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比较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 患者在发病早期, 其症状为下肢酸胀不适或有钝痛感, 常伴有肢体沉重感, 乏力。病变中后期, 静脉壁严重受损, 会导致静脉隆起、迂曲。病程时间长者, 皮肤会出现营养性改变, 例如脱屑、色素沉着、瘙痒等。随着病情的演变, 会导致淤积性皮炎、下肢肿胀、浅静脉血栓等症状出现。此病与遗传有关, 一般在30岁左右容易发病, 因此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要注意运动, 对该病进行预防[5]。

本研究分析我院10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创旋切术治疗并进行术后护理, 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更高, 护理效果更明显。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吻合。因此, 我们认为, 微创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要全面, 要护理到体位、出血情况、疼痛、并发症等各个方面, 全面的术后护理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有利于恢复加快患者的病情, 精心的术后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蒋米尔.应用微创刨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0例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43 (11) :24-26.

[2]艾鹏.透光法动力曲张静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14 (11) :23-25.

[3]张康颖.微创旋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10, 23 (14) :47-48.

[4]黄斯薇.下肢静脉曲张微创刨吸术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7 (16) :29-32.

旋切技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180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0例, 均为女性, 根据美国放射协会乳腺影像报道数据系统评分[2], 所有患者均属于BI ̄RADS II~IVa级, 观察组年龄17~59 (平均32.5±7.3) 岁;单个肿块41例, 多发肿块49例, 乳腺囊肿21例, 纤维腺瘤69例, 肿块直径为4~30 (平均15.3±7.1) mm;对照组年龄20~57 (平均35.6±5.2) 岁;单个肿块37例, 多发肿块53例, 乳腺囊肿24例, 纤维腺瘤66例, 肿块直径为6~39 (平均16.2±6.4) mm。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麦默通系统选择由美国强生公司生产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SCM23;超声选择由日本TOSHIBA生产SSA ̄320A超声仪, 探头频率为7.5MHz。术前仔细询问患者月经史, 排除经期手术, 所有患者均在半年内未服用抗凝药物, 完善相关检查, 经治疗后排除手术禁忌后行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将患侧上肢置于脑后, 充分暴露双侧乳腺。观察组患者术前在超声定位下找出肿块的位置, 再次确定肿块的大小、部位、数目以及深浅, 评估肿块周围的血流信号, 合理选择手术切口, 选择切口时应尽量选择乳腺边缘, 单侧多发肿块选择能兼顾多个肿块处, 以求美观及方便。常规消毒铺巾后, 应用无菌耦合剂, 无菌腔镜套包裹探头, 超声定位下将1%利多卡因及肾上腺素配比好后用22G长针头在病灶顶部、底部及穿刺通道进行麻醉[2], 在设计的穿刺点切开皮肤2mm, 选用8G旋切刀, 沿穿刺通道插入乳腺病灶底部, 根据肿瘤的大小及位置调整角度, 使旋转针的凹槽对准肿瘤进行旋切。对病灶多次旋切、抽吸, 直至超声下没有病灶残留后终止旋切[3], 抽吸清除手术部位的积血及出血, 后将旋切刀封闭拔出。再次消毒切口, 纱布覆盖后局部压迫10~15min, 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见穿刺点用无菌黏胶纸粘合, 弹性绷带加压包扎48h。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切除, 术后加压包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术后并发症情况) 。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 计量资料以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见表1。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及并发症比较见表2。

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瘢痕小,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希望在根除病灶的基础上, 能够受到最少的创伤并维持女性特有的美观[4]。因此, 如何采取一种微创美容并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上所研究的方向。1995年, 美国FDA批准了麦默通系统, 其具有微创、准确、有效的优点, 近些年来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麦默通又叫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 在钼靶或声立体引导下通过计算机真空辅助告诉旋切乳房治疗性诊断设备, 可以对乳腺可疑病灶进行重复切割, 以获取更多的组织病理学标本[5]。该技术能完整切除3cm内乳腺良性肿块, 因此对于多发性乳腺肿块只需要一个穿刺孔, 解决了传统手术的弊端, 具有定位准确、准确切除病灶、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麦默通手术还可能存在感染、气胸、哺乳功能破坏等并发症, 本组中均未出现, 这要求我们应当熟悉乳腺的解剖, 严格无菌操作, 完善手术技巧, 积累经验, 这样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麦默通也有手术禁忌证, 对可疑乳腺癌患者可活检, 避免使用肿块旋切手术, 对于有出血倾向、血管瘤、糖尿病患者要慎用麦默通技术, 对于肿块位于乳晕者且直径>3.5cm者[6], 行旋切手术应该慎重。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疾病, 手术安全有效, 术后不良反应少, 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180例乳腺疾病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0例, 观察组患者局麻后超声定位下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疾病, 手术安全有效, 术后不良反应少,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乳腺疾病,B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续哲莉, 边学海.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外科中的应用 (附132例分析) [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5, 5 (9) :754-756.

[2]张树平, 邹燕鹏, 邓素华.Mammotome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切除乳腺良性肿瘤75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7) :18-20.

[3]王婧, 陈鑫.传统切除术与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对比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0, 12 (10) :700-702.

[4]陈方红, 陈述政, 曾春来, 等.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活检系统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 5 (7) :530-531.

[5]周平, 陈道谨, 吴君辉, 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负压抽吸活检仪在切除乳腺良性肿块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4, 20 (9) :659-661.

上一篇:中石油公司下一篇:教材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