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旋切论文(精选8篇)
子宫颈旋切论文 篇1
到目前为至, 子宫切除仍是治疗子宫性良性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由于子宫特殊的“社会-性-心理”地位, 无论采取何种切除子宫, 对患者的机体是一巨大创伤。但限于目前的医学水平及医疗器械, 对于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 难治性功血等, 除了子宫切除外尚无更好的治疗方法。因此, 在不得已需切除子宫来治疗疾病的前提下, 通过何种方式切除子宫以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但近年发现子宫全切除术后并发症较多, 有些学者创新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但术中宫颈损伤范围大[1]。为此, 德国Semm首先创造了在次全子宫切除术基础由用筒状旋切刀将子宫颈管从腺鳞状上皮交界外把宫颈管内膜及部分肌层一并旋切, 在此基础上, 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13例患者应用LEEP刀旋切颈管内膜式子宫全切除术, 疗效肯定,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13例子宫疾患患者, 年龄 (44.0±4.8) 岁, 并选全子宫切除术 (全切) 组13例作为对照组, 年龄 (42.2±4.2) 岁, 两组的年龄、病种、盆腔粘连情况基本相同, 同时术前宫颈行TCT检查或宫颈刮片无异常。
1.2 方法
手术器械DGD-300C-2高频电刀 (LEEP刀) 。手术前对患者的阴道进行填塞纱条处理, 使用腰硬联合方式进行麻醉, 开腹后切开患者的圆韧带, 切断子宫动静脉;于宫颈外口1~1.5 cm用LEEP刀小环形电极横切宫颈筋膜层2 cm, 深度约0.5 cm, 组织钳钳夹宫颈切缘组织。用力向上提子宫, 用LEEP刀的环形电极向下旋切切下圆柱状宫颈内膜及部分宫颈肌组织达颈管内膜移行带, 切除子宫。用4把组织钳钳夹起宫颈唇向上翻出, 球形电极电凝止血。碘伏消毒宫颈残端, 宫颈Ⅰ号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常规缝合盆腔腹膜关腹。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病率, 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观察比较。
1.4 术后随访
术后所有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 以了解患者的疾病恢复情况, 询问患者有无尿失禁、尿急、尿频等情况发生, 患者的性生活如何等。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并应用t检验及字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旋切组和全切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 旋切组明显少于全切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旋切组出血量与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患者术时、术后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旋切组和全切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情况比较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 对宫颈残端癌的认识, 子宫良性疾病的治疗似乎已趋向全子宫切除术, 因为它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方法。但近年发现, 全子宫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多, 对盆腔脏器干扰多, 手术恢复慢, 患者术后疼痛及腹腔粘连的发生率高。所以有学者作为术式改进, 即筋膜内、筋膜下子宫切除术, 将大部分宫颈切除。本术式切除宫体和宫颈内膜, 没有破坏盆底组织的完整性, 从阴道观察解剖结构与术前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3.1 本术式的组织学基础宫颈是由黏膜、肌层、筋膜组成, 宫颈宽度2.5~3.0 cm, 肌层由平滑肌和富有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组成。本手术仅切除宫颈壁黏膜及部分肌层, 既避开筋膜的血管, 又预防了宫颈癌的发生, 黏膜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0.3 cm, 本术式设计是基于宫颈的组织学特点判定的。
3.2 手术特点本术式不干扰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及盆底结构, 手术步骤明显减少, 保留了大部分宫颈, 手术时间短, 旋切颈管内膜用LEEP刀环形电极, 切除速度快, 组织损伤范围小, 术后病率低, 恢复快, 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中应用LEEP刀, 它是一种先进的微创电外科切除术, 它通过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电磁波在病灶产生强大能量, 导致蛋白变性及病变组织细胞不可逆坏死, 同时起到止血和促进组织重建, 改善微循环的目的, 可以达到非常精细的手术效果, 而且组织边缘不会产生炭化、粘连、灼伤现象, 留下瘢痕的可能性小, 不会给患者留下曾经患病的痛苦回忆, 从而减轻以致消除了心理压力[2]。
3.3 LEEP刀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LEEP刀是专用妇科宫颈病电环切术的, 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极类型、输出功率, 能获得最佳的切割及止血效果, 一般输出功率为30~40 W, 在切除时电极缓慢均匀切割, 不要拖拽和停顿, 这样一次将全部移行区病变组织切割下。我院采用LEEP刀旋切颈管内膜式子宫全切除术, 具有如下优点: (1) 采用LEEP刀, 宫颈部不需荷包缝合, 缩短了手术时间。 (2) 应用LEEP刀旋切颈管内膜, 只切除宫颈内膜, 不易损伤膀胱、输尿管、肠管、交感和副交感神经。避免了术后泌尿系症状、肠粘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3) 由于基本上保持子宫颈外形, 不影响穹窿部的宽度, 对性生活影响非常小。
摘要:目的:探讨LEEP刀旋切颈管内膜式子宫全切除术在治疗良性子宫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13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采用LEEP刀环形电极行旋切颈管内膜式子宫全切除术, 观察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及术后病率, 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少, 术后病率低, 恢复快, 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LEEP刀在旋切颈管内膜式子宫全切除术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少, 术后病率低, 恢复快, 术后无明显并发症。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好,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LEEP刀,旋切颈管,子宫全切除术,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G].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456-460.
[2]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10-115.
旋切机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 篇2
关键词:旋切机;类型与规格;工作原理
中图分类号: TS6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4.015
1 旋切机
旋切机,又称旋板机,即薄单板加工机。根据旋切机卡轴数量、卡轴动力来源、加工木材尺寸、旋切木材直径等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有卡轴旋切机和无卡轴旋切机,以及有卡无卡联合旋切机,其中有卡轴旋切机细分为单卡轴旋切机和双卡轴旋切机。
2 旋切机工作原理
有卡轴旋切机,如图1右图所示,利用卡轴101,插入圆木木料内,旋转木身,刀具将圆木由外至内旋切成薄板状。卡轴主要用于固定木料并进行旋转与切割,故卡轴插入木料的部分便无法旋切,且卡轴直径较大,无法旋切剩余木料多,卡轴旋切机非常浪费木材原料,不利于木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增加了产品加工成本。目前一般有卡轴的旋切机旋切的长度为0.8~2.6米,无卡旋切的木芯直径达70~300毫米。
无卡轴旋切机,如图1左图所示,其利用一根既起压紧作用又起送进作用的挤压摩擦辊和两根压紧圆木并起摩擦驱动作用的具有表面纹路的主摩擦辊支撑圆木,一把旋切刀在挤压摩擦辊的下方旋入圆木内。工作时始终在全长方向上压住圆木的摩擦辊向相同的方向转动,驱动圆木旋转,使圆木向旋切刀送进,最后将圆木旋切成薄板,由于没有卡轴,旋切到最后木芯余料少,大大提高了出板率,因而受到广泛重视。
3 旋切机发展脉络
现有旋切机,无论有卡轴旋切机或无卡轴旋切机,在实际生产中,旋切机主要存在着辊轮组对木料棒夹持力难以控制,特别是当木料直径较小时,极易造成加工出的板材厚度不一致,为克服这一不足,通常的方法是在控制进给机构的液压装置上设置一手动调节阀,由人工操纵实现对夹持力的控制,这种方法不仅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手工操作必然会产生误差,难以保证质量。针对以上问题便是提供一种自动调节辊轮对木料棒的夹持力,进而确保当木料直径较小时均可加工处板的厚薄一致的旋切机。
现有的无卡轴旋切机加工出的木薄板存在厚薄不均,为使薄板厚度均匀,目前的无卡轴旋切机都采用减压或减速进给装置进行控制;采用减压装置,由于压力不好控制,压力过小则旋切机将无法工作;采用减速装置,进给速度也不好控制,进给速度太慢则降低了生产率,因此采用减压装置或减速装置来控制薄板厚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针对以上问题,实用新型专利(CN2644123Y)提出,提供一种机械式的刀口调整装置,通过该装置的作用使无卡轴旋切机能直接旋切圆木,旋出的圆木薄板厚度均匀,表面光滑,提高生产率。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刀口调整装置,即通过偏心轴2、齿轮11、齿条5等实现对刀具的调整,从而使该旋切机可直接旋切出板厚均匀的圆木单板。
现有的无卡轴旋切机,由于其是通过压力将圆木卡紧旋切出单板,因此压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旋切出的板材的厚度,然而在数次的生产实践中,当旋切直径不规则的圆木时,采用单一的压力进给旋切,不同的圆木所旋切出的板材的厚度会略有不同,大直径的圆木旋切出的板材偏薄,小直径的圆木旋切出的板材偏厚。为了达到旋切板材厚度的一致,需要根据圆木直径的大小调整压力的大小,大直径的圆木需要的压力大些,小直径的圆木需要的压力小些,针对以上问题,专利申请(CN103056945A)提出,提供一种能根据圆木直径自动调节压力大小,从而达到不同原木直径旋切出板厚一致的薄单板,其通过直径自动检测装置反馈直径数据到油路控制装置等从而控制压力,利用压力反馈信号来根据原木直径自动调节压力大小,旋切出厚度一致的薄板材。
伴随科技日新月异,数字控制技术也逐步运用到旋切机生产中,近年来出现了数控旋切机。数控旋切机生产加工不仅提高了单板的质量和精度,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整机的自动化程度。数控无卡轴旋切机是胶合板生产线或单板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主要用于将有卡轴旋切机旋切剩余的(或扒圆)木芯进行二次加工利用,将长度不等的木段,在一定直径范围内的木芯旋切成不同厚度的单板,旋切直径小。
4 旋切机的技术参数及其特点
4.1 技术参数
旋切机两卡头之间的距离决定旋切木段的长度,因而也决定了旋切出的单板带的宽度,它有一个最大距离和一个最小距离。旋刀长度一般比两卡头之间的最大距离大50毫米,卡轴的转速和旋切机传动装置的传动方式有关。目前旋切机按旋切过程中卡轴转速情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卡轴转速固定不变,另一种是卡轴转速随木段旋小而增加。工作进刀速度是卡轴每一转或每分钟内刀床(旋刀和压齿)移动的距离,以毫米/转或毫米/分计算。进刀速度决定旋出单板的厚度,为了获得不同的单板厚度,旋切机上设有进刀速度变换机构——进刀箱。
4.2 技术特点
数控旋切机,更换板厚只需要输入板厚数字,无需更换设备内部结构,旋切精度高;不同木种也可一同旋切而不影响板厚;板面光洁度高,旋切中对木材的阴阳面反应不敏感。
5 旋切机专利基础状况及分析
木材加工领域涉及的分类号有B27(但B27分类下的文献有些并不属于木材加工的范畴,此外还检索了一些相关的分类号B32B21、E04F15),木材旋切机涉及分类号B27L5/02、B27L5/04、B27L5/06以及B27L5/00,本文在SIPOABS数据库中针对上述分类号下涉及木材加工旋切机的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分析,其专利申请总量为9510篇,检索时间截止为2016年4月25日。下面对其申请国及申请人的申请量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排名前20)。
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木材旋切机的专利申请,申请量最大的是日本,约占50%,这也与其国情有关,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木材在房屋建造方面的应用尤为突出,因此对于木质产品的应用与开发也是更为重视。其次中国、美国、德国关于木材旋切单板的申请量差不多,我国专利申请量名列第二,说明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于木材的充分利用,木材旋切单板的重视程度也是逐步提升,这也是我国节约资源、退耕还林的体现。在旋切机专利申请领域,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日本名南制作所等关于木材旋切单板及旋切机的申请量最多,这也体现了多发地震的日本对于木材,尤其旋切单板、木地板等在房屋、建筑等发面的重视程度。
6 结语
旋切单板作为木材领域发展的一个分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旋切机的创新与发展也会越来越被木材领域的专家关注和重视。国内有关旋切单板的申请量不断增加,这也预示着人们在不断开拓新的技术。旋切机是生产单板的主要设备之一,随着木材资源结构变化的调整,满足单板生产需要的旋切机种类、性能也在逐步变化,节约木材资源、提高单板质量、节能环保逐渐成为主题。
子宫颈旋切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开展的巨大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45例, 其中随机选择原位旋切法核除子宫肌瘤22例 (研究组) , 随机选择子宫肌瘤传统核除术23例 (对照组) 。研究组纳入标准:非绝经期妇女, 病史采集及妇科体检完备, 均经超声和 (或) MRI证实单发非粘膜下子宫肌瘤, 瘤体直径>10 cm。已排除粘膜下肌瘤2例, 多发肌瘤1例, 可疑恶变1例, 其他禁忌症3例, 并无其他主观排除因素。术者均有300例以上类似手术经验。两组样本中如年龄:研究组 (45±5.8) 岁, 对照组 (44±6.2) 岁, 营养状况 (均为良好) , 肌瘤大小研究组 (11.8±2.1) cm, 研究组 (12.1±2.3) cm, 肌瘤分布部位 (均为非粘膜下) 等因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研究不涉及伦理学及利益冲突。
1.1 手术共同步骤
麻醉方式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常规步骤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麻醉成功后, 常规消毒、铺巾, 留置导尿, 下举宫器。建立气腹, 设定腹腔内压力为12 mm Hg, 于脐孔上缘穿入10 mm Trocar, 放置300角腹腔镜, 观察有无粘连, 肌瘤位置、大小及是否多发。于下腹部左右侧及耻骨上分别穿入10 mm、5 mm、5 mm Trocar, 左下腹的Trocar位置可根据肌瘤部位大小进行调整。
术中干预于肌瘤和子宫交界处注入稀释的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 (垂体后叶素2 U+缩宫素10 U+生理盐水3.7 m L) , 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10 U, 观察子宫收缩情况。
1.2 手术核心步骤
研究组 (原位旋切法) :直接自左下腹壁Trocar进入旋切器, 大抓钳钳抓肌瘤最突出部位, 横向旋切肌瘤及其被膜至肌瘤外露, 边提拉边旋切, 边旋切边核除, 不断旋切, 不断核除, 直至肌瘤完整核除, 可吸收自封缝合线连续缝合切口, 闭合残腔。
对照组 (传统方法) :使用单极电钩切口肌瘤包膜, 分离包膜于肌瘤间隙, 完整核除肌瘤, 较大血管可用双极电凝止血, 可吸收自封缝合线连续缝合切口闭合残腔。再用旋切器将肌瘤旋切成条柱状取出。核除肌瘤组织行冰冻病理检查, 回报全部为子宫平滑肌瘤。
1.3 采集数据
包括两种术式的子宫切口长度,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排气排尿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 对相关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 显示数据均呈正态分布, 然后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1.5 随访方式和方法
采取电话和门诊随访, 共计3次, 分别于术后3个月, 半年和1年, 方法包括问诊, 查体和超声检查。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数据比较
全部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无转开腹, 术后病理诊断与冰冻结果全部相符。表1数据显示研究组子宫切口 (6.31±2.01) cm小于对照组 (9.01±1.91) cm, 手术时间 (50.38±11.65) min短于对照组 (90.56±10.78) min, 术中出血量 (48.65±20.43) m L少于对照组 (100.7±34.21) m L,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与对照组关于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尿时间和总住院时间,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2。
注:研究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术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组术后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随访
术中均无出血、无肠道和泌尿道损伤, 术后无尿潴留、无感染[3]。研究组术后发热2例, 对照组3例。术后随访1年, 患者月经均恢复;最后一次随访经超声证实, 子宫形态正常, 肌瘤无残留及复发。
3 讨论
3.1 传统术式面临的挑战
子宫肌瘤腹腔镜下核除术是保留子宫的经典术式, 对于巨大肌瘤, 传统核除术的子宫切口大, 肌瘤核除后残腔大, 术中出血较多, 缝合较困难。
3.2 原位旋切法与传统术式的对比分析
原位旋切法采取弧形切口, 包膜切开瞬间, 内在张力和外在附加力会使肌瘤暴露更充分;肌瘤包膜切开长度不必达到以往要求的肌瘤最大直径, 使得子宫切口平均缩短3 cm, 术后避孕时间随之缩短, 受孕几率随之提高;操作中, 术者的提拉, 残余瘤体的相对固定, 以及助手反方向的辅助, 三种力的平衡使得手术更加稳健;同时边提拉边旋切, 合并了旧法先核瘤再旋瘤, 缩短了手术时间;随着核除进程的推进, 术野愈加清晰, 减少了副损伤;新法操作中频繁刺激周围血管, 缩血管激素大量释放, 减少了术中出血。整个过程融入了术者更多的手感和技法, 自然流畅, 一气呵成。
传统术式的安全性毋庸置疑, 原位旋切法在术后排气排尿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上承袭了传统术式的衣钵。
3.3 该项研究的不足
样本偏小, 个别事件少之又少, 基于严谨的态度, 没有盲目地机械地对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卡方检验的统计分析;手术开展的时间不长, 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妊娠率缺乏远期随访, 新术式对于患者内分泌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缺乏远期评估。
术者娴熟的技艺是腹腔镜手术的灵魂, 同样的术式不同的人做, 结果可能大相径庭;不打好基本功, 盲目地开展新术式, 只能是邯郸学步。
新术式和旧术式是一脉相承的, 一些新术式的开展, 既是临床实践的客观需求, 更是术者技艺升华的必然结果[4,5,6,7]。
尊重传统, 继承传统, 发扬传统是每个腹腔镜术者应有的素养。对于巨大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核除术完全可以与传统术式比肩, 正在接受临床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对于特殊部位的肌瘤如阔韧带内和宫颈肌瘤还需进一步论证。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法核除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2013年开展的巨大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45例, 其中原位旋切法核除肌瘤22例 (研究组) , 子宫肌瘤传统核除术23例 (对照组) , 分析比较两组的子宫切口大小、手术时程、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尿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数据显示研究组子宫切口 (6.31±2.01) cm小于对照组 (9.01±1.91) cm, 手术时间 (50.38±11.65) min短于对照组 (90.56±10.78) min, 术中出血量 (48.65±20.43) m L少于对照组 (100.7±34.21) m L,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与对照组关于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尿时间和总住院时间,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巨大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原位旋切核除术可以与传统术式比肩, 正在接受临床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关键词:腹腔镜,巨大大子宫肌瘤,原位旋切法,辽西地区
参考文献
[1]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10.
[2]李光仪.实用妇科腹腔镜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37.
[3]方梓羽, 曾定元.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 (4) :290-293.
[4]黄浩, 王刚, 李光仪, 等.电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0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18 (5) :305-306.
[5]韩丽萍, 郭书焕, 高美, 等.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14, 20 (2) :206-208.
[6]艾战平.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53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14, 33 (4) :81-82.
旋切板胶合木(LVL)性能研究 篇4
一、LVL简介
旋切板胶合木是众多工程木产品中常见的一种, 广泛用于建筑业, 部分取代实木构件以及用于车、船、门窗框架、桥梁和枕木等。利用其沿木纹方向强度, 各项性能优良, 具有如下特点:尺寸不受原木大小限制, 也不受单板尺寸局限;相对于其重量而言, 是强度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 由于其木材的天然缺陷 (如木节等) 都已不规则地分布到各层板上, 因此其力学性质及密度更趋均匀;层压结构减少了翘曲缺陷;适用于LVL生产的原料范围广, 可以使用各种不同树种和质量的木材, 因而生产成本低, 同时其制造方法使得成品尺寸精确, 易于施工和现场安装, 有利于减少废料。构件尺寸连续性好, 能根据建筑要求加工成曲线形状, 可根据不同应力和刚度要求, 做成变截面的构件;可根据不同的应力水平需要, 通过合理布置单板生产不同应力水平的产品, 可满足大跨度木结构的要求, 适合于大跨度结构的应用。
二、LVL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一) 试件制作
本次材性试验参照《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方法》GB1935-91及美国相关木材试验标准ASTM D143-94 (2000) 进行试件设计及试验。试验内容主要包括:材料弹性模量、材料含水率、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测定。
本试验按照ASTM D143-94 (2000) 试验标准的规定设计并加工了试件, 每根试材上只允许取一个试件,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试件的制作要求和检查, 按GB/T 50329—2002规定, 试件各面均应平整, 试件制作精度, 除在各项试验方法中有具体的要求外, 试件各相邻面均应成准确的直角, 试件长度允许误差为±1㎜, 宽度和厚度允许误差为±0.5㎜, 但在试件全长上宽度和厚度的相对偏差, 应不大于0.2㎜。
试件相邻面直角的准确性, 用钢直角尺检查。
试件含水率的调整, 按GB/T 50329—2002规定, 置于温度为20±2℃, 相对湿度65%±5%的恒温恒湿室中, 调整含水率约为12%的平衡状态。
试件如图1~2所示:
(二) 试验结果
图3~4给出了部分试件的破坏形态及其应力-应变曲线。
(三) 试验结果分析
LVL受压试件在整个加载过程中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加载初期, 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在一定的荷载作用下即截面应力在一定范围内, 应力-应变曲线几乎是完全线性的, 或者说是完全弹性的;在加载后期, LVL受压试件进入弹塑性工作状态, 试件出现弹塑性变形, 变形明显加大;以开始“屈服”为分界点, 试件表现出一定的塑性特性, 但塑性阶段很短。总体看来, 破坏过程中截面的塑性变形很小。
LVL受拉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没有屈服平台和下降段, 受拉试件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基本上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在加载后期, LVL受拉试件突然破坏, 这说明LVL受拉试件是脆性破坏。
三、结论
LVL较天然木材的强度有显著的提高, 无论是强度、弹性模量还是力学性能稳定性都具有木材无法比拟的优点。这说明LVL板材能有效地改进木材性能, 并且增加了木材利用率。LVL板材是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 是木材充分利用的一种可行选择。
经试验得到了LVL的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并提出LVL应力-应变关系在受拉时为线弹性的, 在受压时初始阶段 (σ≤0.8σb) 也是线弹性的。
一种电动肋软骨旋切器的研制 篇5
近年来,自体颗粒软骨材料越来越受整形外科医生的青睐,被大量用于鼻整形、颌面填充等手术中[1,2]。然而颗粒软骨的制备过程仍然十分原始,目前仍然需要经较大的开放切口切取所需的肋软骨,之后用刀片手工切成颗粒状,这是一个耗时而且增加感染风险的过程[3]。另外切取肋软骨会在胸部留下3 cm以上的切口疤痕,对于一些非常注重外表的患者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4]。
旋切器已经在临床骨科、妇产科等专业中广泛应用,可经小切口切除较硬的病变组织,如椎间盘髓核和子宫肌瘤等[5,6]。这些旋切器或刨削器的共同特点是器械本身管径较小,可以经微创的体表切口进入体内,待工作头接触病变组织后将病变的组织切削成碎片,再经较细的通道将其吸引排出体外。这些切除的病变组织均呈不规则碎片状,除少部分留作病理检查的标本外,其余的都作为医疗垃圾处理。将组织碎片化正是制备颗粒软骨的目的,这使得经微创切口直接切取肋软骨碎片也成为可能。然而,现有的骨科、妇产科的旋切器或刨削器并不是专门针对软骨而设计的,所以直接使用这些器械来进行肋软骨的切削是难以实现的。因为现有的旋切器都要伸入病变组织内部,通过负压吸引的作用将病变组织吸入旋切刀头内部,再通过旋转的作用将病变组织切下,所切除的病变组织虽然较正常的软组织硬,但仍然是一种可发生较大变形的软组织。而骨科刨削器针对的病变滑膜组织硬度跟软骨类似,其旋切刀头的切削缘设计在其侧面,使得刨削器需要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活动,如关节囊[7]。人肋软骨位于胸骨的两侧,表面由致密的软骨膜包裹,周围均被肌肉覆盖,内里还有胸膜或腹膜,这使得肋软骨旋切器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而只能直接在肋软骨内部进行切削。为此,以现有医用旋切器及刨削刀的构造为基础,针对人胸廓解剖特点,结合肋软骨本身的材料属性,我们尝试研制一种可以经微小切口直接旋转切取肋软骨碎片的器械,以提高颗粒软骨制备效率,减少患者的创伤,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
1 电动肋软骨旋切器的设计与制作
1.1 电动肋软骨旋切器的构成
本旋切器由中空管状旋切刀身(头端为带有螺旋状刃口的旋切刀头)、套管、动力装置及相应的连接装置构成。所有构件均为金属,旋切刀身及套管均为不锈钢材质。其中旋切刀身在动力装置带动下可以旋转,旋切刀身外部有套管的保护(如图1 所示)。
1.电动机;2.连接杆;3.夹头;4.旋切刀身;5.套管;6.旋切刀头
1.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旋切刀头
本装置最重要的功能结构即旋切刀头,我们结合现有旋切器及刨削器的结构原理与特点,设计一种管状肋软骨旋切刀头。刀头主体为管状,内径5 mm,外径6 mm,壁厚0.5 mm,具有2 条螺壳状旋切刀刃,刃厚0.5 mm,切削厚度1 mm。在Auto CAD2013 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环境中根据设计构建出精确数字化模型,输出为标准3D格式stl文件。将旋切刀头数字化模型交付金属3D打印,材料为不锈钢,打印精度为0.02 mm,得到金属旋切刀头(如图2 所示)。
2 工作原理
本装置用于对软骨表面进行旋转切削操作。显露软骨之后,打开软骨膜,显露软骨实质,将套管固定于软骨实质表面,将旋切刀身经套管内抵至软骨实质表面。采用动力装置带动旋切刀身旋转,即可于软骨表面切削螺旋状软骨碎片。所切取的软骨碎片暂时储存于中空旋转刀身内部空间,再予取出。其中套管可保护周围软组织不受旋切刀身的损伤。因软组织自身受力可回缩,所以外观为圆弧形的旋切刀头在适当的力量下旋转,可仅切削前端软骨组织,而对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小。
3 实验性应用效果
3.1 尸体软骨旋切应用效果
56 岁男性尸体一具,显露双侧胸廓后,选取双侧6 肋、7 肋软骨进行旋切实验。首先在软骨与锁骨中线交汇点的软骨膜表面作一“匚”形切口,大小1 cm×1 cm,向一侧掀起软骨膜,显露软骨实质。将套管抵住软骨表面并固定,防止滑动,将旋切刀身经套管导入至软骨表面,手持操作,启动电源即开始旋切作业。当旋切刀身向软骨深部有前进时向外倾斜旋切器,使旋切刀身指向软骨内侧与胸骨结合处。旋切时间30 s,旋切过程在软骨内部形成一不规则管状腔道,而腔道表面的软骨膜仍保持完整。将腔道表面软骨膜切开,查看所形成腔道深度达2.4 cm,腔道位于软骨内部,对深部软组织无明显损伤。因尸体肋软骨经过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加之尸源年龄较大,肋软骨质地很脆,旋切所得产物为松散颗粒状,无螺旋片状(如图3 所示)。
3.2 动物在体旋切应用效果
3.2.1 材料与方法
3~4 月龄巴马小型猪3 只,体质量30~35 kg,购自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麻醉成功后,实验猪取左侧卧位,固定四肢,以电动剃毛机于右侧季肋部除毛备皮,消毒铺单。于中线旁开约10 cm,在右侧第7 肋表面皮肤作长2 cm斜行切口,切开皮肤,切断部分肌肉,显露第7 肋软骨,于软骨膜表面作一“匚”形切口,大小1 cm×1 cm,向一侧掀起软骨膜,显露软骨实质。将套管抵住软骨表面,防止滑动,将旋切刀身经套管抵达软骨表面,手持操作。当感觉旋切刀身向软骨深部有前进时倾斜旋切器,使旋切刀身指向软骨内侧与胸骨结合处。旋切时间30 s,停机。观察肋软骨旋切器在尸体肋软骨的旋切效率及旋切产物形状。
3.2.2 结果
实验中试验猪麻醉手术耐受性良好。实验结果发现电动肋软骨旋切器可实现在盲视下经皮切口切取肋软骨,旋切所得产物为螺旋片状,在无暴力操作的情况下,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较小。旋切时尤其注意保持套管固定于肋软骨表面而不滑动,否则将引导旋切刀头对软组织产生损伤(如图4 所示)。
3.3 肋软骨旋切器对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3.3.1 材料与方法
在旋切软骨临近部位剥离软骨膜后切取0.5 cm×0.5 cm×0.5 cm大小的整块状软骨。以生理盐水冲洗,去除血液及纤维结缔组织,以11# 刀片将整块状软骨锐性切割成1 mm×1 mm×1 mm大小颗粒,为C组;再将旋切所得软骨碎片按相同的大小切成颗粒状,为R组。2 组软骨样品置于50 ml无菌离心管内,加入100 U/ml的青霉素钠生理盐水溶液,置于冰盒内送软骨细胞分离培养计数。
软骨细胞分离:所取样本以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冲洗,去除血液及游离纤维结缔组织,以移液管吸尽液体。取样本称量0.1 g置于50 ml无菌离心管,加入0.3%Ⅱ型胶原酶1 ml,37 ℃孵育30 min,后加入5 ml无血清培养基,将Ⅱ型胶原酶稀释至0.05%,37 ℃孵育12 h。消化结束后,加入等体积完全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双抗)中和后经40 μm滤网过滤,在离心机中以8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再次使用完全培养基将细胞重悬[8]。
台盼蓝染色计数:取100 μl的细胞悬液,加入等体积的0.4%台盼蓝溶液,轻轻混匀,吸取染色后的细胞悬液20 μl加入专用细胞计数板,用Counstar全自动细胞计数仪进行细胞计数,自动计算细胞总数、活细胞数、死细胞数及细胞存活率[9]。
3.3.2 结果
消化分离后的软骨细胞为圆形透明状。活的细胞可以阻止台盼蓝染色,而死细胞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细胞计数结果C组总细胞浓度(6.18±2.46)×104个/ml,平均细胞存活率(44.56±3.40)%;R组细胞总浓度为(8.76±3.79)×104个/ml,平均细胞存活率(42.97±3.14)%。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2组间细胞总数和细胞存活率,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242 和0.466),见表1。
4 结语
本装置旨在减少临床取肋软骨手术的损伤,减轻颗粒软骨制备的工作量。由于是试验机型,通过Auto CAD构建数字化模型后3D打印出关键构件进行组装而成。经实验性应用发现其可经皮切口于肋软骨表面旋转切取软骨碎片,并且切取的软骨碎片消化后的细胞存活率与手工切取的颗粒软骨无显著性差异,初步验证该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当然,本装置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的制造工艺,并且,若最终用于临床,还必须经过更全面的测试和研究。
摘要:目的:针对现有取肋软骨手术创伤大、颗粒软骨制备方式效率低的实际问题,研制一种新型的可经微创切口直接切取软骨碎片的旋切器械。方法:根据现有医用旋切器及刨削刀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首先在Auto CAD环境下构建旋切刀头,后以金属3D打印成形,再根据设计的结构组装成电动肋软骨旋切器。将该器械分别在尸体和猪活体进行实验性操作,以观察旋切效果。将用该器械从猪体内取出的软骨碎片和传统方法制备的颗粒软骨分别以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软骨细胞,进行台盼蓝染色计数。结果:成功组装出国内首台电动肋软骨旋切器。可在尸体及活体猪胸廓以旋切的方式直接获取肋软骨碎片,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旋切所得软骨碎片和由传统刀片制备的颗粒软骨经消化分离后的软骨细胞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动肋软骨旋切器可经小切口旋转切取肋软骨碎片,经初步验证,该旋切器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肋软骨,旋切器,颗粒软骨
参考文献
[1]Erol O O.The Turkish delight:a pliable graft for rhinoplasty[J].Plast Reconstr Surg,2000,105(6):2 229-2 241.
[2]Karacaogˇlan N,Akbas H,Erogˇlu L,et al.Chin augmentation using diced cartilage[J].European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1998,21(5):254-256.
[3]Tasman A J.Advances in nasal dorsal augmentation with diced cartilage[J].Current Opinion in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2013,21(4):365-371.
[4]张斌.肋软骨支架与颗粒肋软骨联合移植在单侧唇裂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3,24(12):723-725.
[5]刘梅,唐惠英,李艳娟.腹腔镜下直接旋切法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13,8(6):746-747.
[6]王炳良,丁汇清,黄小明,等.经皮椎间盘旋切治疗腰间盘突出症1 282例疗效分析[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2):122-124.
[7]林晖,张岩,滕学仁.经关节镜滑膜刨削术治疗膝关节炎性病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1):79-80.
[8]宁旭,尚显文,尹培荣,等.胶原酶一次消化法培养兔软骨细胞[J].贵州医药,2004,28(6):490-492.
子宫颈旋切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该院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患者88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4例。对照组年龄20~48岁, 平均年龄 (32.5±3.4) 岁。治疗组年龄19~49岁, 平均年龄 (31.8±3.2)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对患者有肿瘤的乳房进行切口, 将肿块牵引到切口处, 对乳腺组织与肿瘤进行分离, 采用电凝进行止血, 清洗干净后将切口包扎。
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 首先对患者患处附近进行消毒, 之后采用超声探头探查肿块的具体位置, 选择肿块附近或乳晕周围的位置进行穿刺, 穿刺前进行局部麻醉, 切口大约3 mm左右, 再用微创旋切系统旋转扇形切除患者的肿块。切除后进行清理, 取出旋切刀, 对伤口进行消毒后包扎。
1.3 疗效判定
优:乳房外观完全正常, 没有明显的瘢痕;良:乳房外观基本正常, 有明显的瘢痕;差:乳房变形, 瘢痕很明显[4]。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采用[n (%) ]表示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 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瘢痕美观程度优秀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瘢良美观察程度优秀率70.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表2。
3 讨论
乳腺良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 一般以年轻的女性较多[6]。近年来,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激素食品及化妆品的泛滥, 导致乳腺良性肿瘤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而乳腺良性肿瘤有可能会发生癌变, 以防万一需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 将肿瘤切除。但是传统手术一般创伤都比较大, 导致患者的恢复时间长, 并发症多, 且容易遗留瘢痕, 对爱美的女性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微创旋切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 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以及美观等优点, 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乳腺良性肿瘤的治疗中[7]。
该研究发现, 治疗组的瘢痕优秀率为95.4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瘢痕优秀率70.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在姚家麟[8]报告中研究组的瘢痕优秀率为94.5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瘢痕优秀率72.51%与该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微创旋切术后的瘢痕很小, 并不影响美观, 患者更加满意, 能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 采用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非常明显, 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创伤更小, 美观性好, 患者更满意。
参考文献
[1]曲文志, 王明辉, 涂巍, 等.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治疗与传统手术的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1, 14 (2) :150-151.
[2]王旭禛, 蒋丽萍.腹腔镜辅助下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体会[J].江苏医药, 2015, 41 (2) :207-208.
[3]黄晓平.乳晕旁切口治疗乳腺多发性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 (11) :93-94.
[4]孙登华, 孙亮, 孙光, 等.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13, 7 (6) :451-453.
[5]王明辉, 曲文志, 王勤勇, 等.Mammotome乳腺旋切系统治疗乳腺多发良性肿瘤124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3, 16 (2) :142-144.
[6]张炎, 郭晓东, 姜福亭, 等.56例乳晕小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临床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 (4) :688-690.
[7]张翀, 樊小伟.乳晕环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瘤40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 (5) :371-372.
子宫颈旋切论文 篇7
关键词:微创旋切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病变范围为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 大多数患者都属于大隐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四大常见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较高。传统治疗方法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剥脱和曲张静脉切除术, 但因其具有切口多、术后恢复慢、术时长、瘢痕多、易复发等缺陷, 不被患者接受[1,2]。采用微创旋切术进行治疗, 其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时短等优势。该手术方式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新技术[3]。本研究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观察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 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中女性24例, 男性26例, 年龄段为27~55岁, 平均年龄为 (44.21±1.56) 岁, 病程2~21年, 8例合并有小隐静脉曲张;对照组中女性21例, 男性29例, 年龄段为28~53岁, 平均年龄为 (46.29±2.46) 岁, 病程2~23年, 7例合并有小隐静脉曲张。所有患者下肢均有沉重酸胀感和明显的迂曲成团的曲张浅静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术后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 给予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后, 再进行出血、疼痛、体位、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①出血观察和护理:患者在进行微创旋切手术后, 使用纱布、棉垫包裹伤口, 以弹力绷带从腹股沟到足背部进行全面加压包扎。对术后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情况以及弹力绷带的松紧度进行观察, 嘱咐患者在抬高患肢、卧床时, 通知护士更换敷料并调整绷带, 促进伤口愈合和麻肿液的吸收。②疼痛护理:其一, 由于弹力绷带包扎过紧导致下肢缺血性疼痛, 及时检查足背部位动脉搏动情况, 检查足趾表皮温度、颜色, 发现异常情况, 要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其二, 腹股沟切口疼痛。如有肿胀和渗血现象要及时通知医师, 根据医师嘱咐, 给与患者止痛。其三, 由于皮下麻肿液吸出不彻底引起的下肢肿胀性疼痛。护士要及时告知患者在抬高患肢时, 要进行适当的按摩、进行脚趾背屈、拓屈运动。③体位护理:对观察组患者术后进行去枕平卧位6 h, 将患肢抬高20°~30°。嘱咐患者进行脚趾屈伸运动, 每次1~2 min, 每天3~4次。每日嘱咐患者下床活动,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进行练习, 每次10~30 min, 每日2~3次。在此期间, 不要静坐或静立不动, 回床休息时, 要用枕头将患肢抬高。告知患者每日要逐渐增加练习次数、时间、距离等。④并发症护理与观察:在进行手术时, 会采用加压灌注麻肿液于皮下, 手术操作范围较广, 容易出现并发症。在术后护理中尤其要注意皮下血肿、皮肤感觉异常、皮下硬结、感染以及复发等并发症。护士要及时对此做出预防措施, 并随时检查患者的恢复情况, 如有并发症的出现, 要及时告知医师, 并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4]。
1.3 统计学分析:
所得的数据全部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各组间数据的对比方法为t检验;数据资料使用百分数、例数表示, 组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差异显著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情况显示,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6.0%, 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6.0%, 观察组的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持久从事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比较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 患者在发病早期, 其症状为下肢酸胀不适或有钝痛感, 常伴有肢体沉重感, 乏力。病变中后期, 静脉壁严重受损, 会导致静脉隆起、迂曲。病程时间长者, 皮肤会出现营养性改变, 例如脱屑、色素沉着、瘙痒等。随着病情的演变, 会导致淤积性皮炎、下肢肿胀、浅静脉血栓等症状出现。此病与遗传有关, 一般在30岁左右容易发病, 因此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要注意运动, 对该病进行预防[5]。
本研究分析我院100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创旋切术治疗并进行术后护理, 观察组的满意程度更高, 护理效果更明显。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吻合。因此, 我们认为, 微创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要全面, 要护理到体位、出血情况、疼痛、并发症等各个方面, 全面的术后护理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有利于恢复加快患者的病情, 精心的术后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蒋米尔.应用微创刨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0例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43 (11) :24-26.
[2]艾鹏.透光法动力曲张静脉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14 (11) :23-25.
[3]张康颖.微创旋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护理[J].当代护士, 2010, 23 (14) :47-48.
[4]黄斯薇.下肢静脉曲张微创刨吸术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7 (16) :29-32.
子宫颈旋切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180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0例, 均为女性, 根据美国放射协会乳腺影像报道数据系统评分[2], 所有患者均属于BI ̄RADS II~IVa级, 观察组年龄17~59 (平均32.5±7.3) 岁;单个肿块41例, 多发肿块49例, 乳腺囊肿21例, 纤维腺瘤69例, 肿块直径为4~30 (平均15.3±7.1) mm;对照组年龄20~57 (平均35.6±5.2) 岁;单个肿块37例, 多发肿块53例, 乳腺囊肿24例, 纤维腺瘤66例, 肿块直径为6~39 (平均16.2±6.4) mm。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麦默通系统选择由美国强生公司生产Mammotome乳腺微创旋切系统SCM23;超声选择由日本TOSHIBA生产SSA ̄320A超声仪, 探头频率为7.5MHz。术前仔细询问患者月经史, 排除经期手术, 所有患者均在半年内未服用抗凝药物, 完善相关检查, 经治疗后排除手术禁忌后行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将患侧上肢置于脑后, 充分暴露双侧乳腺。观察组患者术前在超声定位下找出肿块的位置, 再次确定肿块的大小、部位、数目以及深浅, 评估肿块周围的血流信号, 合理选择手术切口, 选择切口时应尽量选择乳腺边缘, 单侧多发肿块选择能兼顾多个肿块处, 以求美观及方便。常规消毒铺巾后, 应用无菌耦合剂, 无菌腔镜套包裹探头, 超声定位下将1%利多卡因及肾上腺素配比好后用22G长针头在病灶顶部、底部及穿刺通道进行麻醉[2], 在设计的穿刺点切开皮肤2mm, 选用8G旋切刀, 沿穿刺通道插入乳腺病灶底部, 根据肿瘤的大小及位置调整角度, 使旋转针的凹槽对准肿瘤进行旋切。对病灶多次旋切、抽吸, 直至超声下没有病灶残留后终止旋切[3], 抽吸清除手术部位的积血及出血, 后将旋切刀封闭拔出。再次消毒切口, 纱布覆盖后局部压迫10~15min, 无明显活动性出血后见穿刺点用无菌黏胶纸粘合, 弹性绷带加压包扎48h。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切除, 术后加压包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术后并发症情况) 。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 计量资料以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见表1。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及并发症比较见表2。
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瘢痕小,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希望在根除病灶的基础上, 能够受到最少的创伤并维持女性特有的美观[4]。因此, 如何采取一种微创美容并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上所研究的方向。1995年, 美国FDA批准了麦默通系统, 其具有微创、准确、有效的优点, 近些年来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麦默通又叫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 在钼靶或声立体引导下通过计算机真空辅助告诉旋切乳房治疗性诊断设备, 可以对乳腺可疑病灶进行重复切割, 以获取更多的组织病理学标本[5]。该技术能完整切除3cm内乳腺良性肿块, 因此对于多发性乳腺肿块只需要一个穿刺孔, 解决了传统手术的弊端, 具有定位准确、准确切除病灶、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麦默通手术还可能存在感染、气胸、哺乳功能破坏等并发症, 本组中均未出现, 这要求我们应当熟悉乳腺的解剖, 严格无菌操作, 完善手术技巧, 积累经验, 这样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麦默通也有手术禁忌证, 对可疑乳腺癌患者可活检, 避免使用肿块旋切手术, 对于有出血倾向、血管瘤、糖尿病患者要慎用麦默通技术, 对于肿块位于乳晕者且直径>3.5cm者[6], 行旋切手术应该慎重。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疾病, 手术安全有效, 术后不良反应少, 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180例乳腺疾病患者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0例, 观察组患者局麻后超声定位下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疾病, 手术安全有效, 术后不良反应少,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乳腺疾病,B超,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续哲莉, 边学海.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外科中的应用 (附132例分析) [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5, 5 (9) :754-756.
[2]张树平, 邹燕鹏, 邓素华.Mammotome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切除乳腺良性肿瘤75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7) :18-20.
[3]王婧, 陈鑫.传统切除术与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纤维腺瘤的对比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0, 12 (10) :700-702.
[4]陈方红, 陈述政, 曾春来, 等.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活检系统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 5 (7) :530-531.
[5]周平, 陈道谨, 吴君辉, 等.超声引导下麦默通负压抽吸活检仪在切除乳腺良性肿块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4, 20 (9) :659-661.
【子宫颈旋切论文】推荐阅读:
子宫腺疾病论文07-17
子宫内膜良论文05-29
瘢痕子宫引产论文06-02
子宫切口妊娠论文10-13
子宫介入术论文11-01
子宫瘢痕妊娠诊治论文08-17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论文07-17
子宫内膜-肌层界面论文08-08
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论文05-28
子宫内占位性病变论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