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管理

2024-10-07

情绪与管理(精选12篇)

情绪与管理 篇1

0.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市场竞争的加剧, 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也日趋成熟, 消费行为日趋复杂化和个性化, 因此, 企业除了注重产品研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之外, 探寻消费情绪的变化, 进行必要的情绪管理越来越重要, 这已成为企业差异化营销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1.情绪、消费情绪与消费者行为

1.1情绪与消费情绪

在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中, 情绪被看作为一种心理活动, 这种心理活动反映了客体现实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 并且伴随着某种生理变化和行为动作, 它由独特的主观体验、表情行为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不同取向的情绪理论对情绪的基本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总体上, 大致可分为生物社会理论和认知社会理论。生物社会理论认为情绪的重要特征来源于个体的生理结构, 情绪生活是个体遗传倾向与评价系统、信念系统以及在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角色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社会理论则认为, 情绪更多是由于个体与环境 (尤其是社会环境) 相互作用的结果。情绪是个体对其生存和学习的环境和文化进行评价的结果。

消费情绪通常被认为是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情绪反应, 与普遍意义上的情绪相比, 消费情绪在心理上更为急迫, 有潜在的动机, 并有更大的情境性[1]。消费者行为的早期研究, 建立在视消费者为理性经济人的假定之上, 该假定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基于对商品的成本和收益的理性评价, 换言之, 消费者会仔细认真地计算和衡量商品的价值, 以使得购买收益最大化。但在实际生活中, 人们的消费行为经常受到欲望、情绪和动机的驱动, 消费者有可能为了任何可能的原因而购买商品和服务, 例如为了缓解抑郁情绪、表达自我认同, 或者仅仅是为了有趣、惊奇等等, 因此,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很多时候并不是理性的。国内外的相关调查和研究显示, 大约27%-67%的购买属于冲动购买[2], 并且, 某些商品冲动购买的比例高达80%, 而典型的冲动购物者更会因为情绪上的原因而购买自己并不需要的产品。

1982年, Holbrook和Hirschman提出了与以往消费者的“理性选择”、“信息过程模型”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 所不同的“经验观点” (Experiential View) 和享乐消费 (Hedonic Consumption) , 强调消费情绪在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重要性, 由此, 消费情绪的研究逐渐日益受到重视。国外对于消费情绪的研究, 至今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时间, 总的说来, 这一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消费情绪的度量;消费情绪与广告的关系;消费情绪与购后行为 (主要是消费者满意) 的关系;消费情绪对消费者决策 (信息过程) 的影响。国内对消费情绪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 研究内容大多关于情感营销、情感策略的运用层面, 且多为定性研究。由此可见, 国内对消费情绪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3]。

1.2 情绪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消费者的情绪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决策过程, 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购后行为。具体来说, 消费者的情绪影响着消费的购买量和购买类型, 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 再次购买的意向, 以及消费者的满意感等。

从情绪的体验性质和对人的活动的影响来看, 情绪可被划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积极情绪, 如快乐、热爱、欢喜等, 由于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 通常伴随着一种愉悦的主观体验, 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而消极情绪, 如恐惧、厌恶等, 由于与某种需要的不满足或无法满足相联系, 通常伴随着一种明显不愉悦的主观体验, 并会降低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因此, 当个体处在积极情绪状态时, 对事物的评估判断是积极的, 当个体处在消极情绪状态时, 对事物的评估判断也是消极的。

大多数学者也将消费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实证研究也大都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已有研究表明, 消费者的积极情绪与购买行为和满意度正相关, 消费者的积消极情绪与购买行为和满意度负相关。对立过程理论 (opposite一process theory) 认为, 当人们接收到一种可以引起情绪反映 (积极或者消极反映) 的信息时, 除了当即感受到这种被引起的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以外, 接着感受到随之而来的相反的情绪, 这个过程衔接时间很短暂。因为情绪不是一个长期变量, 它不能维持很长的时间[4]。根据这个理论, 企业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强化初始的积极情绪和转化初始的消极情绪。即在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或者念头的时候帮助其消除随之而来的消极情绪和负面情感, 加强其购买的欲望, 直到其付诸行动。通过外界环境和人为的努力去尽可能的强化和保留已有的积极情绪, 努力创造积极情绪, 削弱和消除已有的消极情绪, 努力避免消极情绪。因此, 有针对性的对消费者采取恰当的情绪管理非常有必要。

2.什么是情绪管理?

情绪研究应用于管理领域始于20世纪90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萨洛维和梅耶教授提出情绪智商 (EQ) 概念。随着情商 (EQ) 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 情绪管理 (mood management) 理念逐渐形成。国外对情绪管理的内涵界定, 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适应性管理, 即情绪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现实的行为反应。第二类是功效性管理, 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第三类是特征性地界定情绪管理, 认为情绪管理是情绪智能的主要成分之一, 是加德纳的社会智能结构中的一个亚成分。国内学者对情绪管理的定义主要有:葛荣晋认为:情绪管理主要包含有两方面内容:一是了解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二是理解别人的情绪、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师曙光把情绪管理定义为:情绪管理就是通过有效的方法, 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许若兰认为: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是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 情绪管理的核心在于对情绪情景、情绪类型以及情绪强度进行管理。因此, 从个体层面上说, 情绪管理指个体在遇到与个体发展不利的情绪时, 积极寻找情绪策略, 以有效的方式解决情绪不适的能力。情绪管理的目的是促进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从组织层面上来说, 情绪管理是人们运用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自己或别人的情绪的觉察和分析, 采取各种方法对自己的或别人的情绪进行调适, 以达到管理者想达到的目的的一种管理过程。

3.消费情绪的影响因素与消费者的情绪管理

基于以上情绪管理定义的界定, 由此看出, 对消费者的情绪管理主要定位于组织层面。即商家应根据采取各种措施, 有效地对消费者的消费情绪进行管理。因此, 有必要找出影响消费者情绪的主要原因, 从而制定有效的消费者情绪管理策略。

3.1 影响消费者情绪的主要因素

首先, 产品属性与类型会引发消费情绪, 尤其是产品或卖方引发的负面情绪对消费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其次, 服务场景 (或商店环境) 也会引发消费情绪, 它主要包括三类因素, 第一类是周围因素, 包括灯光、温度、背景音乐和气味;第二类是设计因素, 包括色彩、装修、装饰、陈设和店内的拥挤程度;第三类是社会因素, 主要包括销售人员与消费者的相互作用, 例如销售人员的反应和情绪表现。核心服务、人员服务和服务场景对情绪的唤起、满意和服务品牌态度都有影响, 同时, 情绪影响满意, 满意对服务品牌态度也有影响。第三, 商家的广告、促销策略等对消费者的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 消费者的个性、年龄、经济收入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也是影响消费情绪的重要因素[5]。

由于消费者对负面情绪绪的反应, 比对正面情绪的反应要大。商家诱发消费者的积极情绪能够促进消费者的认知灵活性、扩大注意的范围, 从而增加消费者的多样化寻求行为, 这对于品牌的竞争和保持具有重要的意义[6]。因此, 商家应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 以恰当的情绪管理积极营造、诱发和维持消费者的积极情绪, 努力缓解和消除消费者的消极情绪体验。

3.2调动和维持积极消费情绪的情绪管理策略

综上所述, 在消费过程中, 积极情绪可以来自自身, 也可以来自外界。引起消费者积极情绪的因素大致包括合适的摆设, 适宜的照明度, 舒适的服务, 购买心情的良好, 对产品或者服务的信任度等等。因此, 首先, 商家应当对产品本身的属性 (包括产品的适用质量、特色、外观、款式、颜色、包装、产地、品牌、口碑等) 有相当的重视, 以引发消费者的积极消费情绪, 并尽可能避免引发消费者的负面情绪。

其次, 重视产品属性以外的其他因素, 特别是营销传播活动 (包括广告、销售促进和公共关系等) , 通过这些活动引发消费者的正面情绪, 避免由这些因素引发消费者的负面情绪, 通过品牌信任和品牌情感的影响, 最终培养、维持和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例如, 在体验性商品的促销活动中, 商家最好创设生动的产品意象, 使消费者产生幻想情绪, 从而跳过属性分析的过程而直接对消费偏好和选择造成影响;由于在时间压力下, 情绪体验的敏感性会增强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作用。因此, 商家可以通过一些限时的促销活动来创造时间压力情境, 从而提高人们对情绪体验的敏感性, 进而达到促销的目的。

此外, 根据消费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情绪管理。已有研究表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变得越来越强, 高中和大学阶段的负性情绪较多, 成年之后, 负性情绪有下降的趋势, 正性情绪则保持相对稳定。与女性相比, 男性更注重主要部分而忽略情绪经历, 情绪更为女性对细节更加敏感, 容易情绪化, 有更多的情绪表现。在消费行为中, 男性是结果导向有更高的自我判断和控制欲, 以自我为中心, 而相比之下, 女性则更趋于社会化, 对自己和他人同样关注和敏感。另外, 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 其情绪的发生与体验也不同, 因此, 应在定位产品主流消费群体的基础上, 研究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绪特点, 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和个性的消费者进行恰当的情绪管理。

最后, 对于销售的一线员工而言, 员工的情绪是其工作内容的一部分, 员工必须按照组织所期望的方式来主动的来调节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工作是情绪性工作 (emotion work, emotional labor) , 表达恰当情绪的目的是为了影响公众 (如顾客、乘客、患者、学生等) 的情绪、态度和行为, 以促进组织目标。因此, 也有必要研究如何对这些一线员工进行有效情绪调动和管理, 以便能高效和正确的应对和处理消费者及其自身的情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从而形成员工与消费者之间良性的情绪感染和互动。

4.总结

消费情绪对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行为和购后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在情绪发生的整个过程中, 不同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情绪体验和表达方式, 因此, 非常有必要对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情绪进行相应的研究, 更好的理解消费者的情绪。从而在产品的市场定位、营销策划等活动中, 针对消费者的情绪调节和管理的不同特点, 正确引导和管理消费者的情绪, 以营造能引起消费者的积极情绪的氛围, 使消费者的购买过程更为愉快, 购后评价更为积极, 对品牌的忠诚度更高, 从而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消费情绪是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情绪反应, 它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态度和行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进行必要的情绪管理, 已成为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简要回顾了消费情绪及消费情绪管理的研究概况, 经分析提出了如何激发和维持消费者积极消费情绪的情绪管理策略。

关键词:消费情绪,消费行为,情绪管理

参考文献

[1]Dawson S, Bloch P.H, Ridgway N.M.Shopping Mo-tives, Emotional States, and Retail Outcomes[J].Jour-nal of Retailing, 1990, 14:408-427.

[2]Dennis W.Rook.The buying i mpulse[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7 (14) :189-199

[3]孟蕾.情绪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探索产品类型与目标类型的作用[M].浙江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2008.

[4]张戈零.消费者情绪对服务质量评价、满意度和忠诚度影响的实验研究[M].中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2005.

[5]耿黎辉, 陈淑青.消费情绪与购后行为的关系研究综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0 (7) :93-99.

[6]李爱梅, 李连奇, 凌文辁.积极情绪对消费者决策行为的影响评述[J].消费经济, 2009, 6 (25) :39-42.

情绪与管理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文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我们所面临的工作、家庭和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长期的沉重压力和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缓解和调整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从而对我们的工作、家庭和社会交往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压力和情绪,如何塑造足够的自我安全感,如何拟定符合实际的生活理想,如何把握顺畅的人际关系,如何保持良好的自我心态,如何清楚的认知现状是我们当即要去重点思考的问题。

要想取得成功就要理顺工作、家庭、社会这三个紧密相扣的环节,就要调节好人际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中认清自己的角色,懂得时刻转变角色,不断正确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压力,让自己在负面情绪的影响值降至自我控制的最低极限,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天。让我们发现美好,宽容过去,用好当下,服务他人,提升情商,向着成功迈进。

具体以下几点:

1.学习到了情绪管理与压力管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对压力与情绪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使我们能够分析压力源形成的内外原因,懂得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并了解几种应对压力状态的方法。

2. 使我们理解挫折的意义,提高了自己压力与情绪管理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运用自己的情绪,更好地理解他人;会分析自己和同事的受挫反应,学会一些化解挫折的心理学方法。

3. 使我们掌握养成积极心态的各种心理学原则和方法,逐步养成主动迎接挑战和永不言败的坚强个性,促进我整体心理素质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工作业绩的目标。

3、明白了自己产生情绪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己独有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造成了自己和他人对相同事情的不同看法,从而在遇到和处理这些事情时产生了不同的情绪。

4、学会了一些减轻负面情绪的技巧和方法,知道了大部分不好的情绪也都有积极的意义。学会了不要带着情绪去处理问题,在处理问题时要先放下情绪,然后再冷静思考解决对策。提高了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5、减轻了自己累积在自己身上的压力,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提高了自己的洞察力。

课堂情绪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绪管理;公共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0-0078-02

课堂中任何一种管理方式,只有与师生情绪情感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在课堂实践中探索情绪管理的有效策略,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情绪管理的内涵与目标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那时孔子已经认识到积极情绪体验的重要性。“情绪管理”有着悠远的历史,但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80年代才提出的。

(一)课堂情绪管理的内涵

1979年,美国社会学家霍克斯柴尔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提出“情绪劳动”概念,并认为情绪可以根据环境的要求来进行管理,情绪管理是“试图改变情绪或感觉之程度或质量所采取的行动”[1]。该观点一提出就引起公众和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后来的研究者多是在她的工作基础上展开的。我国心理学专家孟昭兰、郭德俊、卢家楣等也对情绪情感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郭德俊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2]。课堂情绪管理是将情绪管理的有效策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它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具有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要求教师要将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合理地运用于学生情绪的调控上。

(二)课堂情绪管理的目标

课堂情绪管理作为课堂管理的一个方面,需要完成以下目标:一是认知目标,要求围绕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运用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方式方法去调动师生的情绪情感来完成每节课的知识教学任务;二是育人目标,课堂中情绪不仅是达成认知目标的手段,而且情绪作为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的功能,对情绪的管理不能失去对学生作为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要充分发挥情绪在学生的生命、生活、生长中的特殊作用。因此,课堂情绪管理要将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结合起来,既要保证教学认知目标的实现,又要满足学生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需要。

二、课堂情绪管理的实践策略

课堂教学中存在四种基本情绪:好奇、兴趣、焦虑和愉快,这四种基本情绪构成的情绪层面是课堂教学的枢纽和动力[3]。因此,在公共教育学的课堂中,我们围绕四种基本情绪,采用不同的情绪管理策略。

(一)激发好奇的情绪酝酿策略

情绪酝酿主要是为进入正式的课堂學习所做的前期准备。心理学家赫布曾说:“当情绪唤醒达到最佳水平时,操作效率也最好;在唤醒水平较低时,主体或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去从事应当进行的活动时,操作效率最低。”在课的开始运用提问、幽默、情境创设、实验、故事、对比等手段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究的冲动。笔者在组织“教师”一节的内容时,在课前做问卷调查,统计好后在课上以一个个的问题呈现出来:“为什么我们班里有45.17%的同学不愿意做教师?对教师职业有何看法?”、“32.38%希望做教师的同学,你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什么?”、“你是否适合做教师?”、“教师究竟需要哪些能力素质?”平日里学生之间甚少讨论这样的话题,课上一看到这些问题都感到十分有趣,不仅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其他人的想法也满怀好奇。公共教育学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学科的独特性,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之心,需要仔细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大胆尝试。

(二)培养兴趣的情绪激发策略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而这种认识倾向会使人带着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对有趣味的事物产生积极的探究冲动。许多参加公共教育学课程学习的学生起初对该课程并不了解,往往更容易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误解,先入为主地认为教育学课理论性太强,课堂枯燥、单调。使学生对该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来吸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增进对课程性质和价值的认识。笔者在组织“教育的构成”一章的教学时,运用绘画法让学生把自己“理想的学校或者想象的课堂”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下来,学生对这一做法感到非常新颖、有趣,纷纷用纸笔把自己的想象画在纸上。笔者将学生图画分类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投影展示,与全体学生共同分享“教育学视角图画的奥妙”,学生听得有滋有味,表现得兴趣盎然。实际上,一成不变的课堂是很难吸引学生的关注,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公共教育学课堂上,教师努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逐步培养其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维持适度焦虑的情绪控制策略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是学生面对新知识的刺激,重新构建他的认知结构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情绪上的一定紧张、烦恼和冲突,并不总是表现为愉快[4]。维持适度焦虑,一方面,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水平,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倘若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活动安排过难,学生就容易畏惧;而过于容易,体验唤醒又不足,容易让学生厌烦,所以要把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活动设计在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内。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的情绪节奏。课堂教学过于紧张容易让人产生疲惫,而过于松弛又使人提不起精神。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语言的准确性与形象性,讲究抑扬顿挫;教师还要注意各种教学活动或任务之间安排的合理性,张弛有度才能有利于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精力。

总之,上述各策略之间相互支撑、密切关联,共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而这样的氛围中才容易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课堂情绪管理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师要主动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避免不良情绪的污染

教师在生活中会遭遇各类事件,也会有情绪的起伏变化。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场景,教师不应将自己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如果教师陷入到某种消极情绪之中,要主动设法进行化解,避免教师的不良情绪可能对课堂学习氛围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污染”。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避免淡漠和虚假繁荣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有助于调动教师发挥讲课的激情,也有助于唤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一些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现象: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教师在台上频频发问,学生却把头深深埋藏;教师慷慨激昂,学生却无动于衷。还有一类课堂看起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看似繁荣的课堂形式,但忽略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偏离主题或目标游离造成虚假繁荣,这也是不可取的。真正和谐的气氛是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敢于发表意见、敢于与同学交流、争辩而不担心被嘲笑,也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消除教师情绪霸权,避免隐性伤害

课堂是属于师生双方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精神生活与交流的场所。在师生情绪互动中,教师凭借其权威地位,控制着课堂师生互动的形式,往往将自己的教学情绪不容置疑地强加给学生,这就是情绪霸权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调动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还要考虑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对教学内容可能产生的情绪体验。如某些问题可能容易刺痛一些来自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某些案例可能会让来自农村的学生感到受歧视和排斥。而课堂上教师情绪表达的不公平现象是情绪霸权的另一种表现:教师对学习成绩好、外形讨喜、头脑灵活的学生表现更多的喜爱,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肢体、眼神、语言、动作等表达出来,而对成绩较差、外形欠佳、反应较迟缓的学生表现出不耐烦,有意或无意地采取忽视或放任的态度。无论是情绪的强加还是情绪表达的不公都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隐性伤害,是教师应尽力避免的。

(四)重视群体情绪与个人情绪,避免个人情绪被边缘化

有人认为只要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就可以,个别或者小部分学生情绪低落、神离于课堂,只要不影响其他学生就行。这是课堂情绪管理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认识。课堂中群体情绪的产生是个体情绪出现的集中反映,是以个体情绪为基础的;个体的情绪会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也会影响群体情绪。教师在课堂中不可忽略个别学生的特殊情绪体验,要及时关心和寻找恰当的时机和方法了解学生出现特殊情绪体验的原因。倘若是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内容组织或方法使用不当引起的,则需要及时处理;倘若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也要给予关心,并设法积极引导。

总之,课堂情绪管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将其置于教学组织管理的重要位置,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提供了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保障。

参考文獻:

[1]Hochschild Arlie Russell.Emotion Work,Feeling Rules,and Social Structure[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9,(3).

[2]郭德俊.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动机设计与情绪调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6.

情绪与管理 篇4

股票市场是信息的市场,即信息引导股票价格的运行,进而引导股票市场资源的配置。股价同步性是指单个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动与市场平均变动之间的关联性,即所谓的股价“同涨同跌”现象。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股价同步性往往与证券市场信息效率相关,并且对公司财务活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及经济政策都将造成影响。在已有的相关文献中,对于这种相关性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学说,即信息效率说(股价同步性与信息效率负相关)和噪声说(股价同步性与信息效率正相关)。中国作为新兴市场,股价同步性更加严重。Jin和Myers(2006)研究发现,中国证券市场的股价同步性位居世界第一[1]。我国的数据研究多认为我国股市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噪声影响,股价同步性与信息效率正相关关系得到国内外大量文献支持(Chan等,2014[2];史永,2013[3];王亚平、刘慧龙、吴联生,2009[4])。但是,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各项制度逐渐完善,近年来也有相关研究发现,我国股市价格受进入市场的个股信息的影响,股价同步性与信息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以往的研究基本都是选择应计盈余管理来度量信息效率(谭跃、夏芳,2012;李志生、朱雯君,2015;王亚平、刘慧龙、吴联生,2009[4]),但是,现在公司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进行盈余操纵。Zang(2007)研究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在公司盈余管理方式选择中存在替代性[7]。Roychowdhury(2006)研究发现公司管理层更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8]。Cohen和Zarowin(2008)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在选择相应的盈余管理方式前会权衡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和收益[9]。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公司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手段操纵盈余隐蔽性较高(Zang,2007)[7],面临的风险低,成本小。由于采用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受会计弹性的制约,随着中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变小,而成本变大,公司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因此有必要基于真实盈余管理的视角,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研究信息效率和股价同步性的关系。

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非理性因素”影响了股价同步性,此类观点的支持者从投资者非理性和市场摩擦等角度对股价同步性代表信息效率的观点发起了挑战。投资者情绪是否影响股价定价一直是传统金融与行为金融关注的重点,传统金融学认为市场中的交易者都是理性的,但是近年来,以DSSW模型为理论基础,国外学者开始研究投资者情绪的度量方法以及股票价格是否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Brown和Cliff(2005)认为如果过分乐观导致股价偏离内在价值,那么在一段时期高涨的投资者情绪过后必然会有基于市场基础价值的较低的收益。他通过研究发现这一现象在整个股票市场是广泛存在的。同时也发现投资者情绪的程度和股价偏离内在价值之间是正相关的[10]。Schmeling M(2009)用消费者信心指数代表投资者情绪,通过对比研究18个国家的情况发现,在羊群效应更加明显的国家中,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影响更加明显[11]。

在国内的研究中,李燕妮和杨贵宾(2005)发现我国证券市场封闭式基金同世界众多证券市场一样,存在明显折价现象,各基金间的折价率呈明显正相关,明显受到共同的因素影响——投资者情绪[12]。王一茸和刘善存(2011)选择央视看盘、BSI指数、封闭式基金折溢价律及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投资者情绪的度量指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股市中牛市状态下投资者情绪对于股票收益的影响小于熊市,中国股市中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程度大于美国股市[13]。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情绪波动幅度大,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价严重偏离其基础价值,因此,在我国“非有效市场”的背景下,立足于行为金融这一前沿领域,研究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同步性尤为必要。

本文认为,信息效率源于信息不对称,而投资者情绪源于投资者非理性因素,两个学派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然而在研究中国股票股价同步性时,难以辨别股价同步性究竟是管理层操控盈余引起的还是由投资者非理性造成的。两个学派均采用间接的方法衡量信息效率和投资者情绪,衡量结果有一定的缺陷甚至重叠的部分,如管理层可以通过操控盈余来间接影响投资者情绪。因此,本文将代表信息效率的盈余管理和投资者情绪放在一个框架内研究,采用交叉的方式研究,符合股市现实情况,尤其符合中国股市的现状。本文采用中国新会计政策颁布后至今的最新数据,交叉研究盈余管理、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

相比之前的研究,本文的贡献之处可能在于:(1)笔者采用盈余管理与投资者情绪交叉研究,相比之前只从一个方面研究股价同步性,能够更加真实地揭示影响股价同步性的因素与方式;(2)本文考虑到公司越来越多地采用真实盈余管理,将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一起研究,更加符合股市现状,为盈余管理与股价同步性研究提供增量数据;(3)笔者发现,公司可以通过操纵盈余来影响投资者情绪进而影响股价同步性,为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甚至为证券市场投资者投资行为等提供经验数据;(4)笔者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方向不一致,可以为我国证券市场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识别难度对比提供经验数据。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股价同步性更加严重。我国的研究数据大多表明我国股市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噪声影响,股价同步性与信息效率正相关关系得到国内外大量文献支持。但是,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各项制度逐渐完善,近年来也有相关研究发现,我国股市价格受进入市场的个股信息的影响,股价同步性与信息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盈余管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目前国内外研究中普遍认为真实盈余管理相对于应计盈余管理隐蔽性更高,更加不易识别。倪晓燕(2011)通过检验资本市场对扭亏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反应程度,发现市场投资者有进行应计盈余管理识别的意识,而投资者既没有办法识别真实盈余管理,也没有意识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识别[14]。李蓓蓓(2013)依据败德/违法,可控性的程度和大小两个维度将盈余管理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表现为应计盈余管理,具有可控性,第二层次主要表现为真实盈余管理,很难识别和控制,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的盈余管理轻微违背道德,后果严重[15],因此,笔者认为并非所有的盈余管理都能够识别,真实盈余管理往往很难被识别和控制。Chen和Rees(2010)实证检验了真实和应计盈余管理与未来公司表现的关系,以及市场对当期真实和应计盈余管理反映情况,结果发现,为了迎合分析盈利预期而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公司,比起使用应计盈余管理达到其目标的公司,其未来业绩表现更好,且与不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未来业绩相比没有显著差别,真实盈余管理较应计盈余管理更不易被分析和识别[16]。

通过以上分析,投资者能够识别应计盈余管理,不能够识别或不能够完全识别真实盈余管理。当管理层进行应计盈余管理向市场传递盈余信息时,投资者能够识别全部或部分应计盈余管理信息。此时,将有较少的个股盈余信息进入市场,股价同步性将升高。当管理层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后向市场传递盈余信息时,投资者完全不能够识别盈余管理,此时盈余信息相比正常的盈余信息,将有更多的体现个股盈余特征的盈余信息进入市场,股价主要受噪声影响,股价同步性将降低。据此,提出假设1。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股价同步性与应计盈余管理正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负相关。

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对传统金融理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然而,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这种对理性决策的偏离是系统性的,并不能因为统计平均而被消除,因此,股价的“同涨同跌”同样也受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投资者不能够完全根据公司个股信息进行理性投资,因此,投资者情绪造成的错误定价必然会影响股价在一定程度上的错误定价。当投资者情绪造成的错误定价较高时,投资者往往不会根据公司个股信息进行投资;当投资者造成的错误定价较低时,公司个股股价则较多地反映了公司个股的特质信息。因此,投资者情绪引起的错误定价越高,公司个股信息往往越容易被忽略,投资者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越强,股价同步性越高。反之,投资者情绪引起的错误定价越低,投资者受个股影响越强,公司个股信息往往越容易被重视,股价同步性越低。据此,提出假设2。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股价同步性与投资者情绪正相关。

应计盈余管理能够部分或全部被识别,管理层利用应计盈余管理引导投资者情绪,欲使投资者通过公司向市场传递的应计盈余信息进行错误定价,但是,投资者能够部分或全部识别到其目的,此时,投资者将会更加不信任公司的个股信息,从而加剧投资者情绪造成的错误定价,因此,应计盈余管理加强了投资者情绪与股价同步性的正相关关系。真实盈余管理完全不能够被投资者识别,当管理层利用真实盈余管理引导投资者错误定价,投资者会相信个股公司向市场传递的个股盈余信息,投资者将受个股影响加强,从而投资者情绪引起的错误定价会减弱,因此,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加强投资者情绪与股价同步性的正相关关系,甚至减弱其关系。据此,提出假设3。

H3:限定其他条件,应计盈余管理增强了股价同步性与投资者情绪的正相关关系,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地增强股价同步性与投资者情绪的正相关关系,甚至减弱其关系。

3 样本选择和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考虑到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会影响到盈余管理程度计算的可比性,本文采用2008年~2014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在此基础上按照如下规则进行样本筛选:(1)剔除金融保险两个行业的样本;(2)剔除当年IPO上市的公司样本;(3)剔除处于ST、*ST等异常交易的样本;(4)剔除交叉上市的公司样本;(5)剔除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公司样本;(6)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样本。最终剩余7455个观测值,2008年~2014年观测值数目依次为963、1098、1115、1079、1093、1088和1019。为了减弱极端值可能带来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在上下1%分位数进行了WINSORIZE缩尾处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数据来自RESSET数据库,其余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或根据CSMAR数据库自行计算。本文在统计及多元回归分析中,采用SAS9.2软件。

3.2 模型设计与变量度量

3.2.1 变量度量

(1)应计盈余管理的度量

本文采用Kothari等(2005)[17]提出的修正Jones模型来衡量个股盈余管理的程度,采用总应计模型的残差来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见模型(1)。

(2)真实盈余管理的度量

本文借鉴Roychowdhury(2006)[8]、Cohen等(2010)[18]、方红星和金玉娜(2012)[19]的研究,分别计算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操控性生产成本和操控性酌量费用,进而得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额。

第一,经营现金流量模型。

Roychowdhury(2006)[8]认为正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当期销售收入和当期销售收入变化的线性函数,据此得出期望经营现金流量估计模型,见模型(2)。

第二,生产成本模型。

生产成本等于销售产品成本与存货变动之和,Roychowdhury(2006)[8]通过期望销售成本模型与期望存货模型得出期望生产成本估计模型,见模型(3)。

第三,酌量性费用模型。

酌量性费用包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与上期销售收入存在线性关系,据此得到期望酌量性费用估计模型,见模型(4)。

第四,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额模型。

根据前述分析,真实盈余管理总额等于操控性生产成本与操控性经营现金流和操控性酌量费用之差,见模型(5)。

(3)投资者情绪的度量

(4)股价同步性的度量

注:*、**、***分别代表10%、5%和1%水平显著(双尾),上下半角分别为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

3.2.2 模型设计

本文计算盈余管理时的行业分类采用证监会2001年分类标准,制造业取二级行业代码进行分类,处于C9行业和C2行业的公司数目较少,将两者合并为一个类别,其他行业采取一级行业代码进行分类。参照谭跃、夏芳(2012)[5]、王亚平、刘慧龙、吴联生(2009)[4]的研究设计,本文构建模型(8)、(9)来检验假设1和假设2:

为了验证假设H3,本文在模型(7)、(8)中分别加入盈余管理与投资者情绪的交叉项DA*Q和DREM*Q构建模型(10)、(11)。

在模型中,SYN为股价同步性,DA为应计盈余管理,DREM为真实盈余管理,Q为投资者情绪。此外,我们参考国内外研究,还分别控制了以下变量:INST(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FIRST(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NSOE(最终控制人性质)、SIZE(公司规模)、LEV(公司财务杠杆)、ROE(公司盈利能力)、GROW(公司成长性)、YEAR(年份控制变量)、IND(行业控制变量)。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表2是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SYN的最小值为-2.5218,最大值为1.9528,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同步性有正、负两个方向的变动。DA的最小值为-0.2298,最大值为0.2837,REM的最小值为-0.7482,最大值为0.6558,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大于应计盈余管理。Q的最小值为-1.7074,最大值为3.4393,标准差为0.8856,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不够理智,股价同步性受投资者情绪引起的错误定价较严重。INST的均值为0.1704,说明本样本中机构投资者的平均持股比例为17.04%,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0.7842,说明上市公司中有全部投资者为中小投资者的公司,也有机构投资者控股的公司。FIRST的均值为0.3536,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的现象较为突出。NSOE的均值为0.1960,75%分位数为0,说明上市公司中有超过75%的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LEV的均值为0.4251,最大值为0.8546,且中位数和25%分位分别为0.4297和0.2724,说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ROE的均值为0.0653,中位数为0.0605,说明盈利能力较弱。GROW的均值为0.1495,25%分位和中位数分别为-0.1002和0.0621,说明公司的成长性较弱。

注:*、**、***分别代表10%、5%和1%水平显著(双尾)

4.2 相关性分析

表3是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SYN与DA的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在1%水平上均与DA显著正相关,与REM的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初步验证了假设1;(2)SYN与Q的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初步验证了假设2;(3)Q与DA的Pearson相关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Q与REM的Pearson相关系数相关性不显著,初步验证了假设H3。以上仅是单变量分析的结果,更为深入严谨的结果将在多元回归分析中进行验证。

4.3 多元回归分析

表4是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OLS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第1列~第4列分别对应模型(7)到模型(10),第5列考虑了各个变量的共同影响,将所有变量一起进行回归的结果。各模型的F值均值1%水平显著,且调整的值在0.23附近,模型的整体效果较好。

第(1)列中,DA的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第(2)列中,DREM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应计盈余管理水平越高,股价同步性越高,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高,股价同步性越低,本文假设1得到支持;第(1)列和第(2)列中的Q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投资者情绪引起的错误定价越高,股价同步性越高,本文的假设2得到支持;第(3)列中,DA的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Q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前面结论一致,而且DA*Q的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应计盈余管理水平显著地调增了投资者情绪引起的错误定价。第(4)列中,DREM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Q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前面结论一致,但是REM*Q的回归系数与SYN在10%、5%和1%的水平上不显著相关。因此,本文假设3得到支持;考虑到公司同时存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第(5)列将所有变量同时进行回归,结果与前四列结果一致,更加稳健地支持了本文的三个假设。

在控制变量方面,INST的回归系数在5个模型中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股价同步性越低;FIRST的回归系数在5个模型中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股价同步性越高;SIZE的回归系数在5个模型中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的净资产规模越大,股价同步性越高;LEV的回归系数在5个模型中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的财务杠杆越大,股价同步性越高;ROE的回归系数在5个模型中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即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公司的股价同步性越高。

4.4 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和可靠性,本文进行了如下敏感性测试(限于篇幅,具体表格数据略去)。

(1)考虑到最近的一些行为,公司财务研究开始使用动量指标作为投资者情绪的替代变量来检验投资者情绪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借鉴吴世农和汪强(2009)[25]以及花贵如等(2011)[26]的研究设计,以半年期的动量指标计量投资者情绪,即上一期6个月的累积月度股票收益作为投资者情绪的替代性指标,重复正文研究,实证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2)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同步性有影响,但同时股价同步性也会影响到投资者情绪。这说明股价同步性和投资者情绪之间可能互为因果关系,模型存在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进一步将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滞后一期,重复正文的研究。研究结果没有实质性差异。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08年~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7455个观测值为样本,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应计盈余管理由于较容易被识别,当公司向市场传递基于应计盈余管理的盈余信息时,进入市场的个股信息减少,股价同步性上升。真实盈余管理由于不易被识别,当公司向市场传递基于真实盈余管理的盈余信息时,将有更多的基于公司意志的个股信息进入市场,股价同步性下降。

投资者情绪引起的错误定价越高,股价同步性越高,同时公司可以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调节投资者情绪与股价同步性的正相关关系,不能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调节投资者情绪与股价同步性的相关关系。

在我国资本市场,股价同步性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股市的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作为向市场传递信息过程中的重要部分,盈余信息在投资者进行决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现象普遍存在,而且,近年来显示出由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转变的趋势,这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而且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也极其不利。同时,这也严重影响了股价同步性,阻碍资本市场的资源有效配置。监管者应当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切实保证上市公司向市场传递无偏差信息,保证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和投资者的相关利益。投资者情绪造成我国的股价同步性升高,相关管理机构应该加大力度普及股市知识,同时,投资者自身也要加强学习,理性投资。

摘要:鉴于中国证券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识别难度不同,以及投资者非理性共存等问题,本文分别将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与投资者情绪结合起来,进而研究其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以我国2008年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不同方式盈余管理和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应计盈余管理与股价同步性正相关,真实盈余管理与股价同步性负相关,投资者情绪与股价同步性正相关。投资者情绪能够增强应计盈余管理与股价同步性的正相关关系,但不能显著增强真实盈余管理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

浅谈情绪与压力管理 篇5

第二部分:情绪实际上不是因为压力造成的,而是我对压力事件的看法导致的。这段自己去百度,“ABC理论”,艾里斯的。

第三部分:知道了情绪的形成原因,我自己开始有效的管理。根据第一部分的例子,现在怎么做的,做了哪些,情况如何,效果怎样,同事们说啥,工作时间咋安排,等等。

第四部分:管理情绪是一个大课题,是一生的使命,自己现在刚刚登堂,还未入室,未来成长的方向是什么什么,下一步将会怎样怎样。

情绪与管理 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 班级管理 情绪 理性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124-01

一、引言

在小学教育中,教育工作是围绕着教师与学生开展与进行的。与初中、高中的班级管理不同,小学生在“情绪”与“理性”方面,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需更加谨慎重的进行相关的班级管理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应对学生的“情绪”进行有效的把握,引导学生在理性思维中,不断提高学生能力。然而,由于小学生自身“情绪”不稳定且具体情况各不相同等特点,使得教师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困难,很难实现对小学生有效的情绪与理性的控制,使其成为小学班级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不少教育工作都加强了对小学生“情绪”与“理性”的分析,试图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与“理性”的现状

以往,我国对于小学班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较为严厉的校规、班规,并进行强制的执行而实现的。这种一体化的班级管理模式方法单一,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也取得了一不错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管理模式的本质是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压制,使得压抑了自身活泼的天性得到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尤其会使学生在对面需要进行理性分析的问题时,无法进行正确的处理,迸发不良“情绪”,使班级管理陷入困境。尤其是国家进行了新课改后,对于学生的个性展现、理性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形势。

小学教师在小学校班级管理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尤其是现代社会对子女过分溺爱,同时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重视的形势下,学校课堂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致使小學生在进入学校之后,无法很好的适应课堂环境,情绪也很难得到很好的转变。这时,教师的情绪和理性就成为了引导学生快速适应班级管理的关键。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多方面的关于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的研究与探讨,希望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实现对小学班级的良性管理。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问题

(一)顾及学生的“情绪”

想要实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学生“情绪”的有效管理,首先应做到对学生的情绪的情绪进行充分了解。孩子的天性都是活泼好动的,尤其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处于思维的启蒙阶段,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在课堂上常常会不自觉的表现出自身的天性,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体情绪与学校对于班级管理的规定和制度产生了冲突。尤其是现代家庭对子女的溺爱程度更甚于以往,小学生在课堂上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日渐严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往往会引来学生的激烈反抗或委屈大哭,这都会造成课堂管理上的“情绪”失控问题。因此,在面对这一情况时,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应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对引发其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适当的开导学生的方法,利用转移其注意力的方式实现对其情绪的疏导往往比严厉的批评等处罚手段来得更有效。比如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班级管理过于严格,导致了其在班级和家庭中的表现极其不同,在家庭中,其活泼、调皮的天性得到了充分释放,而在课堂上则表现得过于安静,也很少参与到教学互动中,而教师对这个学生的评语是“该学生成绩优秀,但是其好动的性格严重扰乱了课堂的纪律”,这使得该名学生对学校教育非常反感。后来,在调换班级后,教师采取了鼓励其发挥天性、积极引导其进行课内活动和课堂探讨的引导方式,使该学生的情绪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在课堂上表现更为活跃,理性思维能力提高非常快,学习成绩也更为优异。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在了解了学生的天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情绪”进行有效引导比采用一味的压抑学生的天性的方法来实现班级管理取得的效果更好。

(二)保证教师的“情绪”

由于天性使然,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然而,一些教师在对面这些问题时,对自身的情绪都无法实现很好的控制,这就使得其对班级的管理失去了作用。在小学课堂中,学生不听话、相互说闲话、不专心听讲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教师由于对自身情绪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往往会在课堂上采取极端的方式如体罚、殴打等对学生进行管理,这样不仅违反了相关教育规定,还会给班级带来不良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有效控制,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的情绪变得积极、乐观,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小学班级的“情绪”管理问题。

四、小学生班级管理中的“理性”问题

(一)保持教师的理性思维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理性思维能力。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负面情绪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不断的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引导实现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让情绪来优化理性、让理性来约束情绪,从而在保证学生天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在情绪中理性。首先教师就必须有一个理性的思维,所谓理性并不是仅仅只是局限于校规校纪上,教师应当理性的去思考,理性的引导学生去积极的学习,积极的去生活。在不打压学生活泼情绪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性的思考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让情绪来优化理性,让理性来约束情绪。

(二)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

情绪与压力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篇7

研究背景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哪一个人不是长期生活在压力的阴影下, 面对着做不完的工作, 似乎永远卖不起的房子, 下面有嗷嗷待哺的孩子, 上面有需要照顾的老人。面对这一切正常人都很难承受的压力, 当今中国真正是健康的人还不到15%, 除了大约15%的疾病人群, 其余的都是挣扎在亚健康边缘的人们。再看三组数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一位官员透露, 按照国际通行准则计算, 神经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首位, 约占总负担的20%。

2.按照国际标准, 我国目前的自杀率是十万分之二十五至二十八, 已经成为高自杀率国家。全国每年有25万至28万人直接死于自杀, 是直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人数的两倍, 平均每两分钟内就有一个人因自杀而死去。

3.2009年, 卫生部精神卫生处公布:在15岁以上的中国人中, 终身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口占总数的15%, 其中1%的人患有重型精神疾病。也就是说, 有将近1600万人患有像精神分裂症这类的重型精神疾病, 将近1.5亿人口存在轻型的精神障碍。

以上数据说明现代人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和情绪问题。如何帮助人们认识自我, 缓解压力, 学会处理不良情绪的方式, 将是政府和社会在21世纪最迫切的课题之一。

研究与实践的意义

目前情绪与压力这种心理病很难治疗, 这是由它的特殊性决定的。心理病的核心问题, 是一些持久的、无法排遣的“内心”痛苦, 病人能感觉到, 但它是无形的东西, 谁都看不见、摸不着, 人们无法把它拿出来、搬走、或用刀把它切除, 即使用药物, 也无法把它彻底消除。同时有这类问题的病人最初也无法认识自我, 不知道自己是患有心理病的, 即使察觉到了, 也缺乏成熟的社会支持系统, 没有人会在情绪不佳时选择心理咨询师, 大多数的人选择自己单独解决。以公务员为例, 78%的人认为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 不会去找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只有8%的人选择会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选择固定的心理咨询师的那就更少了。在我国心理咨询师大概有12000左右, 按照国际卫生组织的说法:每千人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比例算, 我国大概需要一百三十多万名心理咨询师, 所以心理咨询师在我国缺口很大, 也是心理病难治疗的一个基础因素。

“情绪与压力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将面向政府和企业, 特别公务员人群, 利用系统科学的建模体系, 及时有效的采集目标人群的信息, 通过评测获得问题人群的数据, 再加以分类筛选, 利用现代化和人性化的方式帮助问题人群缓解不良情绪与压力。这是对现有心理病社会支撑系统的一种补充, 让更多的人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了心理数据信息采集, 避免了“体检式”的检查评测, 特别是保护了病人的隐私;同时利用系统评测对病人的情况进行智能化分类, 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可以大大缓解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 又能帮助病人及时进行咨询和治疗。

本文研究的内容对于现代人心理问题治疗的系统化不足, 是一种有效的补充, 对于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和扩大覆盖范围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研究内容

情绪与压力管理系统是心理学和软件技术相结合的管理系统, 首先通过前期大量的调研, 以及专业的理论研究, 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情绪与压力的管理体系, 通过个性化的空间平台让用户自发上传个人信息, 通过数据分析处理以及评测, 获得情绪和压力指数, 根据结果进行分类辅导, 并提供数据跟踪和预警功能;借助硬件设备采集人体生理信息, 以专家咨询和系统智能化进行心理辅导;

其次, 软件技术方面采用了许多目前最新的信息技术, 如面向服务结构技术、软件构件化技术、企业服务总线技术、Web Service技术等, 平台软件具有标准化的架构, 功能全面、集成度高、易扩展、开发效率提升、维护复杂度降低;

系统实践与开发路线

“情绪与压力管理系统”是依据软件服务概念而构建的、一套面向分布式计算基础设施设计、构建和管理的系统平台。

平台软件建立面向服务、基于总线的、分布式多层体系架构;通过集成整合, 建立面向政府和企业的情绪与压力管理系统;基于软件构件技术, 开发一系列基础构件、面向用户个人或管理使用的应用构件和接口构件;在统一的应用框架下, 构件一个标准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建立标准的协议、接口和数据格式, 平滑集成其他的应用部件, 建立一个跨平台的、松散耦合的分布式架构。

利用系统软件可以实现评测数据信息来源的获取, 通过数据挖掘的分析处理, 得到有效的数据格式, 进行评测。评测结果返回管理系统应用模块, 智能化的筛选分类至相应的辅导版块。同时系统对特定数值的数据进行跟踪和预警。

系统软件主要基于以下关键技术:面向服务结构技术、软件构件化技术、信息总线技术等, 其实现依据如下:

1、以.NET主流技术实现信息平台中的管理模块, 如用户管理中心模块。

2、采用MS2003.UDDI工具建立信息服务注册中心。

3、采用遵循ISA S95标准、基于XML的消息交换来实现平台系统的总线技术。

4、将不同应用模块对外的接口进行Web Service封装, 使用WSDL描述它, 然后登录到公共信息交换平台注册用户, 并将WSDL发布到服务注册表中。

系统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本文在对现代人的心理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有效的情绪与压力管理办法。以公务员的重点目标, 充分发挥政府能动性和平台优势, 建立能够让公务员自发提供信息来源的平台, 利用这些贴近公务员真实生活环境的信息进行专业的分析处理, 并获得评测结果, 这和以往的心理评测有着本质的区别。利用测得数据结果, 进行分类筛选, 利用最优化的组合方式, 选择辅导形式, 这样既能做到照顾重点, 又能做到覆盖普遍, 也是和传统的培训会辅导或者一对一专家辅导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样设计出来的情绪与压力管理体系在理论上是一种创新, 更符合现代人心理问题的现状。

传统的心理咨询通常是在线下完成的, 本文在此基础上, 创新性采用了软件技术, 参与到情绪与压力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在信息来源的采集上, 通过建立个人空间, 方便、快速、实时的就能采集到用户的真实信息。根据心理问题多变性的特点, 只有不断的实时动态自我监控, 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系统的压力状况提示及心理危机预警, 并量化地认知自身压力水平, 充分利用中高度压力的可逆性, 通过及时、科学的自助服务发现并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学会应对压力与心理危机的方法, 以保持最佳状态。

利用软件技术, 还实现了心理辅导的智能化筛选分类, 根据指数的高低和其他参考因素, 分类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 缓解情绪问题, 降低压力, 包含了很多游戏在内。较严重仍然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辅导, 通过远程音视频技术实现。

研究与实践产生的效益

在当前的心理健康问题快速蔓延的21世纪, 人们的情绪和压力不仅仅影响到了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也影响到了个人的身体健康, 同时也影响到了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 并且还有想上的发展趋势。关注和关系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有效的社会心理支撑系统呼之欲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研究人们的情绪和压力来源、产生原因、缓解办法, 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帮助人们管理自身的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提出采用先进的软件技术架构, 研发出符合现代人情绪与压力管理的系统平台, 通过个性化的空间平台让用户自主和保密的上传个人信息, 通过数据分析处理以及评测, 获得情绪和压力指数, 根据结果进行分类辅导, 并提供数据跟踪和预警功能。

情绪与管理 篇8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 绪”

1.小学生的“情绪”

小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 自然带有这个年龄段的一些特征, 如活泼好动, 调皮爱玩, 由于很多孩子又是独生子女, 因此也带有一些独生子女的脾气秉性, 在课堂上如果控制不好, 孩子们自然会由着性子来, 起哄捣乱, 说话聊天, 不注意听讲, 不好好上课, 偶尔还会大打出手;有事没事的还会打些小报告, 这个怎样了, 那个怎样了, 今天他干嘛了, 明天他又干嘛了, 鸡毛蒜皮, 乌七八糟什么事都有。

这些对于成年人来讲觉得不可思议, 也觉得小题大做, 但对于孩子们来说, 这是一种本然, 是小孩子的本性使然, 一种本能的情绪, 很多事基本上都是那个年龄段的普遍现象。他们带着孩子们固有的本能将这一切都浮现在我们面前。这种不带修饰、出于孩子们天 真烂漫的本性、活脱脱展现出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称之为“小学生的情绪”。

2.教师的“情绪”

面对着孩子们的调皮捣蛋, 起哄聊天, 乱七八糟的小报告, 很多新手老师基本上是招架不住的, 有的孩子公然大打出手, 举起拳头就互掐起来, 这样一种场面, 许多没有经验的老师简直不知如何是好。对于孩子们的这些情况, 有些教师有时会烦不胜烦, 有时会忍无可忍, 有时气得浑身发颤, 有时训斥的话想脱口而出, 这种面对问题时的一种潜意识下的表现, 我们称之为“教师的情绪”。当然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 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与智慧, 相对比较得心应手, 但前提是“有经验”。那么他们的经验是从何而来呢?在这种“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状态下, 那是一步步的历练;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虽也同样是新手老师, 但游刃有余背后的素质积累也是一步一步实现的。这里我们所说的情绪就是一种还原于人的潜意识状态下, 除去过多的约束下的状态。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理 性”

1.教师的理性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教师,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合格教师,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优秀教师,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特级教师,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名师, 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教师理性的问题。一方面我们把教师界定为教师这类人;另一方面我们把教师界定为教师这一职业。无论是作为教师本身的人, 还是作为教师职业来讲, 教师的理性便给其增加了很多约束、很多限制、很多规范、很多要求, 这些条条框框是教师必须去遵守的, 是一种应然与必然的状态, 逾越了这些, 首先就突破了教师的底线。对于上限如何, 在于教师对自身素质的一个更高要求, 在不同的要求之下, 我们看到了很多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名师。

面对着小学生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面对着课堂的纷纷扰扰, 面对着班级的杂乱无章, 面对着那群天真烂漫的孩子, 出于教师的情绪, 他们可能会采取很多我们不想看到的违反师德的管理手段, 但教师的理性则使管理重新回到了更为艺术、更为智慧的轨道。

2.小学生的理性

小学生处在一个特殊年龄层, 自然有着这个年龄的烙印, 有着这个年龄的种种特点。小学生虽是孩子, 但他也是学生, 既然是学生, 那自然在孩子这一角色的基础上, 还加上了“小学生”这样一个角色。保持孩子的天性是教育的本质, 但还要有个学生的样子, 这也是教育的本质, 所以, 对于小学生的规范、约束、教育也是必然, 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小学生的理性”。打架斗殴, 有了脾气就随便去发, 上课随便聊天, 有事没事打小报告, 不喜欢写作业, 不喜欢课堂等等这些问题, 若只单单由着他们的性子, 恐怕也是使不得的, 那样下去教育也就变成了一个空架子。

三、小学班级管理的情绪与 理性的转化

小学班级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既是局限也是潜力, 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这需要将情绪与理性做一个合理的转化。管理是一门科学, 是一门艺术, 小学班级管理也同样如此。我们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如果失去了科学与艺术的成分, 那么管理就会失去育人的功能。[1]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严与爱, 两者是辩证的关系, 绝对不能偏重一方, 惟有如此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以理性化情绪, 以情绪化理性, 在情绪与理性之间寻找到其可以调整的空间, 使小学班级管理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井然有序, 让学生与教师在这样一个班级里都能体验到教育的充实与意义, 这便是班级管理的本质所在。

1.以理性化情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任由情绪信马由缰这肯定是不行的, 只能使教师和学生都走向崩溃的边缘, 但绝对的理性与绝对的情绪都是太过生硬的两个极点。对于小学班级管理, 我们不能“一刀切”“一手包办”, 也不能“任我行”“放任自流”, 而应以学生为主体, 为“主角”, 倡导全体参与, 以教师为主导, 为“导演”, 宏观调控合作关系, 建立一套自律、自主的班级管理模式。[2]对于小学生来说, 纯粹的情绪对于班级管理是不利的, 但是从孩子们的天性来讲这又是他们身上难能可贵的地方, 所以在转化小学生情绪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智慧, 以严格有爱、严厉有法、严肃有度、爱中有教的方式将孩子们的情绪转化为理性下的情绪, 这样既保留了孩子们的天性, 又促进了小学生的成长。

2.以情绪化理性

规范条例、规矩约束, 没有弹性的空间只会让人越来越固限, 越来越没有温度, 冷冷的就像冰块一样, 这不是班级管理的上策。对于小学班级管理来说, 要在理性的骨子里加上一点调和剂, 这便是“智慧的艺术”, 教师若只是有板有眼地去宣布哪些该做, 哪些不该做, 哪些是对的, 哪些是错的, 就像是没有表情的金科玉律, 孩子即使听话得像个小绵羊, 那恐怕也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亦或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反叛得更是变本加厉, 这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在理性之中我们需要加一点智慧, 在智慧的头脑中加一些艺术, 在艺术般的管理中加一些温度, 这便是以情绪化理性之法, 要让学生具有自尊、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就要对学生授权, 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选出班干部, 在班主任的协助下独立进行自我管理, 处理日常事务, 推动班级工作正常运行;同时要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日常事务中, 让其承担责任与义务, 尽量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各种活动中, 使其得到体验、感受、思考和提高。[3]

小学班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工程, 在情绪与理性之下, 我们增加了温度, 增加了艺术, 在两者的转化之中让课堂更像课堂, 让班级更像班级, 让教育更像教育, 让孩子更像孩子, 让小学生更像小学生, 让教师更像教师, 让一切在本然与应然之间有着最美的绽放。

参考文献

[1]郭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严与爱[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刊) , 2013 (4) .

[2]周荣明.浅谈小学班级管理方法[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0 (12) .

情绪与管理 篇9

1. 飞行教员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飞行教员的情绪影响因素十分复杂, 但总的来说可氛围以下几类:

1.1 外界环境对飞行教员情绪的影响

飞行是一种特殊的高难度的劳动, 由于航空的地面环境的差别相当大, 在飞行环境中, 外界因素对飞行教员的情绪影响显更为显著, 外界环境中任何微小的变化都有可能对飞行教员的情绪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当大气随飞行高度发生变化时, 可能造成高空缺氧、高空减压病, 因此引发飞行教员的紧张、焦虑情绪, 除此之外, 飞行过程中, 加速度、冲撞、气流冲击、失重等外界因素也均会对飞行教员的心理活动造成影响, 引发不良情绪, 乃至影响操作和判断力, 甚至影响飞行安全。

1.2 疲劳对飞行教员情绪的影响

飞行过程需要飞行教员保持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 疲劳将对飞行教员的情绪乃至操作造成极大的影响。飞行过程中, 飞行教员的疲劳主要表现为运动性能降低、疲倦乏力、反应时间变长、错误率提高、兴趣缺失、意识缺失、短时记忆障碍、少言寡语等等。在飞行任务中, 飞行教员起初多有着良好的体力和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 但飞行时间一旦延长, 其身体机能和心理活动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对飞行教员的抗压能力和身体素质提出了较大的考验, 一旦抗压能力下降极容易产生不良情绪。

1.3 应激源对飞行教员情绪的影响

飞行过程中应激源繁多而复杂, 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飞行员的情绪,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3.1短时性紧张情境:在紧急情况下, 尤其是在进近、着陆阶段, 由于时间紧迫,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立即判明情况, 组织动作;1.3.2长时性紧张情境:如在持续的不良条件下飞行, 使飞行员必须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 从而造成身体和心理的疲劳;1.3.3不确定性的紧张情境:在两个或多个矛盾的方案中必须做出唯一的选择, 而决策的结果有待于实施后的验证, 这便使飞行员陷人心理冲突之中;1.3.4虚假信息造成的紧张:包括仪表故障、调度指挥失误、飞行错觉等等均会使飞行教员处于紧张的情绪之中, 造成持续的应激状态, 进而对其情绪造成不良影响, 影响飞行教员的判断和操作准确性, 甚至威胁飞行安全。

2. 飞行教员情绪管理策略

2.1 有效过滤无关情绪

飞行教员在飞行过程中应建立情景意识, 将无关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及时过滤掉, 一心一意进行飞行训练, 避免无关情绪对飞行操作和飞行教学造成不利的影响。在以往的飞行训练中, 有的教员受家庭纠纷、人际关系影响而将抑郁的心情带入工作, 在进行飞行训练讲评时表现的心不在焉、三心二意, 对飞行学员的操作评价出现失误, 这样一来将严重影响飞行学员今后的操作准确度和安全性, 为飞行训练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飞行教员在进行飞行训练前应多看一些专业资料、视频等, 将自己从不良的情绪中脱离出来, 在飞行过程中密切关注学员的操作, 专心致志, 集中注意力, 以免思想开小差被不良情绪影响。

2.2 及时发现情绪和自我调节

及时发现自己的情绪对于调节和管理情绪有着重要的意义, 飞行教员在工作准备环节和飞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己的情绪, 一旦发现自己存在愤怒、焦虑、失落、抑郁等情绪时应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例如, 在飞行训练中, 常常遇到飞行学员不能充分理解操作要领, 而造成操作失误的情况, 有的学员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得犯同样的错误, 此时飞行教员常常会产生愤怒的情绪。

2.3 合理表达情绪

合理的将情绪表达出来, 对于促进飞行教员与飞行学员之间的正确沟通和表达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在驾驶舱职权梯度上看飞行教员的明显要高于飞行学员, 但是如果利用职权梯度来以大欺小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则是飞行训练的大忌, 也是不适当的。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对每位飞行教员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 正确的表达情绪也能够活跃驾驶舱氛围, 缓解飞行中的紧张气氛, 使飞行教学氛围得到进一步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飞行教员要在飞行训练中始终保持和蔼的态度轻松的语调, 当飞行学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 如忽略安全问题, 技术显著下降, 存在危险举动时, 飞行教员也有必要提高音量并用严肃的口吻表达自己的不满, 同时使飞行学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而, 在飞行教学中, 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于管理好飞行教员的情绪而言十分重要。

总结

综上所述, 飞行教员在飞行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相对繁重的工作任务, 其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如不进行科学有效的情绪管理, 将对飞行教学质量乃至飞行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此, 飞行教员应学会有效过滤无关情绪, 学会及时发现自己的情绪并对不良情绪进行有效调节, 此外, 合理表达和宣泄情绪也是十分必要的。

摘要:飞行教员的情绪对于飞行安全和飞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做好飞行教员的情绪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飞行教员情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就如何有效管理飞行教员的情绪提出了一些对策, 以供广大飞行教员参考。

关键词:飞行教员,情绪,影响因素,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孙婧.飞行教员情绪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 2013 (30) :382.

情绪与管理 篇10

关键词:攻击,情绪,组织和管理,对比研究,学生

攻击行为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并给他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活动[1]。儿童处在身体迅速生长、心理发展不成熟且易冲动的年龄,其攻击性问题更加突出。如何减低攻击给儿童自身和他人带来的伤害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儿童的愤怒、悲伤等情绪是点燃攻击性行为的导火索[2]。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很大程度上也受不良情绪问题影响[3]。本次研究探讨儿童攻击性高低与情绪管理的关系,为进一步通过情绪管理干预儿童攻击性行为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考虑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差异性,采用了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广东、云南、黑龙江、湖北5省中选取大、中、小城市共15个。在市区内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普通小学2~3所。再在每个学校内选取小学四~六年级各2个班级,排除严重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强迫症等)的学生后,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对总计8 166名小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 136份,有效率99.6%。其中男生4 082名,占50.2%;女生4 054名,占49.8%。年龄为9~12岁。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在班主任配合下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填表前统一讲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填写要求,并强调对受试者的资料保密;受试者在同一时间填表并统一收回。

1.2.2 调查工具和内容

调查问卷的人口学特征包括姓名、出生日期、性别、家庭类型、是否独生、父母文化程度、职业、管教方式、期望、居住地和学校的社会关系、学生人际关系、成绩和对自己外表的满意度。

采用The Buss-Warren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revised in China)(BWAQ-RC)问卷测量学生攻击性。BWAQ-RC在中小学生攻击行为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情绪管理量表来源于Goleman 于1995年根据情绪智力理论所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4]。该量表主要目的在于测量青少年的情绪智力。本研究选取了该量表中情绪管理因素分量表,共4道题目,用于测量青少年能否有效适度地控制、了解、宣泄或改变自己的负面情绪。采用4等级评分法,即1=总是这样;2=常常这样;3=很少这样;4=不曾这样。分数越高,说明被试的情绪管理能力越强。

1.3 数据处理

数据收回后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小学生攻击行为得分比较

男、女生攻击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同家庭类型儿童攻击性大小的差异性比较

见表1。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SNK检验,来自单亲或是重组家庭的儿童攻击性明显高于来自大家庭或核心家庭的儿童。

父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儿童攻击性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SNK检验,父亲文化程度为大学的儿童攻击性明显小于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儿童。

注:部分学生在问卷填写中在在缺项。

2.3 不同攻击水平小学生情绪管理得分比较

将儿童的攻击性大小以在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内定义为平均水平组,小于均值减一个标准差以下的定义为低攻击组,大于均值加一个标准差以上定义为高攻击组。结果表明,不同攻击组儿童情绪管理水平存在差异。且经SNK检验,低攻击组儿童情绪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见表2。

3 讨论

不同性别儿童的攻击性大小有差别,男生的攻击性高于女生。与张文新等[5,6]报道一致。

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儿童攻击性大小无统计学差别,提示儿童攻击大小与自己的兄弟姐妹数量无关。这与罗贵明[7]研究一致。说明独生子女并不是攻击性增加的危险因素,作为独生子女的孤单不一定会增加儿童攻击性。

不同家庭类型的儿童攻击性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大家庭和单亲家庭,核心家庭和重组、单亲家庭的儿童攻击性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家庭或核心家庭的儿童攻击性明显低于单亲、重组家庭。说明家庭给予儿童的温暖和完整性有助于降低儿童的攻击性。相反,单亲或是重组家庭给儿童的心灵带来的孤独、不完整性,使他们产生悲观、猜疑、忧郁、孤僻等不良心理状态,并因此引发攻击行为[8]。父亲文化程度与儿童攻击性大小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父亲文化程度为大学或者大专的儿童攻击性明显小于文化程度为小学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双赫等[9]报道不一致,但与国外相关报道一致[10]。提示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更擅长理性教育孩子,使孩子的性格得到比较好的发展,从而降低儿童的攻击性。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涉及对情绪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观体验以及生理变化和行为表达等方面的改变。

本次研究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进行量化评估,表明低攻击组的儿童情绪调节能力明显优于高攻击组和正常水平组,低攻击组儿童更加能够排解自己的压力,控制自己的生气和难过等不良情绪,并且尽量减少负面情绪持续的时间。与“高攻击行为者尤其是高冲动攻击行为者存在情绪调节缺陷”[11]的结论颇为一致。说明情绪调节对于儿童攻击性高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调节能力高有助于降低儿童的攻击水平。

情绪调节能力和儿童攻击性大小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儿童情绪管理的干预,如通过学校建立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同伴合作学习、丰富儿童课余生活等方式实现,从而达到降低儿童攻击性对自身和他人的危害。

参考文献

[1]ANDERSON A,BUSHMAN J.Human aggression.Ann Rev Psychol,2002,53:27-51.

[2]杜亚松.儿童心理障碍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58-360.

[3]李丽.攻击问卷AQ的信度、效度及湖北省城市常模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孙育智,叶玉珠.青少年情绪智力量表之发展.广州:中山大学,2004.

[5]BUSS AH,WARREN WL.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 manual.LosAngeles: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2000.

[6]张文新.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心理学报,2002,34(4):387-394.

[7]罗贵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2):198-199.

[8]余毅震,史俊霞,黄艳.家庭因素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关系探讨.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11-813.

[9]双赫,谷传华,陈会昌.父母对儿童攻击和退缩行为的归因及其与父母情绪反应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0):695-698.

[10]BASSARATH L,CONDUCT D.A biopsychosocial review.Can J Psy-chiatry,2001,46(7):609-616.

情绪与管理 篇11

关键词:英文绘本 情绪管理 课堂复合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41

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生是一群15-18岁的青少年,以女生居多,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情绪管理能力比较欠缺。学前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的岗位大多是幼儿教师或早教机构的工作人员,工作的对象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能否胜任幼教工作与他们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密不可分。所以,对于这个专业学生的情绪管理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是关乎学生未来职业和幸福人生的重要内容。在中职英语课堂中利用精心选择的英文绘本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情绪管理的知识将课堂教学复合建构,效果良好,并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提高学生入职后的教育胜任力。

一、情绪管理的内涵

(一)什么是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

(二)情绪管理的内容

包括两个方面: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情绪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负面情绪。长期的负面情绪困扰会降低生活质量、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情绪管理的方法

情绪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体察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很难,因为情绪变化的规律很难把握。只有训练自己对于情绪的洞察力,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情绪。

(二)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表达情绪,可以让别人更了解自己;表达情绪,也可以纾解压力、保证身体健康。表达情绪的基础是了解、接纳自己的情绪。

(三)以合宜的方式纾解情绪。纾解情绪的方式有很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很重要,通过实践内化成属于自己的情绪处理方式。

三、绘本教学和情绪管理在学前专业英语课堂的复合建构

(一)英文绘本和情绪管理教学的复合建构与中职生未来职业的对接

基于对学前专业中职学生的学情分析和了解,将绘本教学和情绪管理在学前专业英语课堂的进行复合建构——幼儿英文绘本的语言准确精炼,富有童真童趣,贴近真实生活。难易适中,语言复现率高,易于幼儿的接受和学习。对于目前中职学生所具有的参差不齐的英语基础来说,也有着很好的学习性和适读性。通过精心筛选和比较,选择出合适的情绪管理类英文原版绘本,制作成PPT课件后将其引入学前专业的英语课堂。这种课堂复合建构的意义在于:

1、选择英文原版绘本进行教学,将学生看作幼儿,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绘本阅读给幼儿的带来的身心愉悦。同时也直接学习在幼儿教师的岗位上,进行英文绘本教学的基本技能。

2、将“情绪管理”知识植入英文绘本教学中来,可以不必通过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惯常采用的说教方式,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跟随绘本的情节和画面来逐步认识关于情绪的可行性调适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内化成自己的技能,可直接应用于对幼儿的教学和引领。

(二)将绘本中的情绪管理引入学前英语课堂:

1. 得未尝有——了解脑科学和情绪的关系

以原版绘本《Calming Down》为例,绘本中“You can breathe slowly to calm down.”教师带领学生首先观看一组《科学探索》频道的一段关于脑科学的小视频,学生对通过调整呼吸来平静情绪方式有了科学的接纳和了解。幼儿教师能否以平稳的心态来面对班级里幼儿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对其是特别重要的考验,教师旨在通过让学生对于脑科学从无到有的认识和了解,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的认知,从而为其在以后的情绪管理方面的学习打下稳固基石。

2.异途同归——学习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

课堂上同学们通过讨论和比较,对之前自己常用的情绪处理方法与绘本中提出的情绪处理方法的相同与不同,甄别好恶,选择出合适自己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对于未来的教学益处颇多——它不但可以帮助幼儿教师进行有效的自我情绪调试,还可以在日常的岗位教学中潜移默化给幼儿,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的行为习惯。

3. 反躬自问——体察自己的情绪,学会反思

人类具备对于自己情绪的体察能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类缺乏对于自己情绪的客观认识和思考,但是,通过认知训练是可以将这种技能掌握的。学生们在通过绘本学习“体察自己情绪”的同时实际上也渐渐开始形成如何帮助别人去体察自己的情绪的意识,这对于幼教工作会起到很大的正向引导的作用。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如果能够在幼儿园时期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自我情绪认知能力,对于幼儿一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都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除了采取一些合理的方式進行调试之外,还应该学会首先能够接纳各种情绪,并学会理解和了解自己的情绪走向,从而能够更好地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反复在多个学前班级英语课堂上进行实践的结果表明,情绪管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前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面对、接纳和处理不同情绪的能力,且更为积极乐观有效。通过学习和训练,大部分毕业学生反馈在走上幼师岗位后经常可以利用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去更好地处理与同事、幼儿、幼儿家长之间的关系,完成愉快的有效沟通。

四、结论

中职学前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幼儿园保教的一支主力军。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健康”指导要点中提出 “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由此看来,学前专业的学生不但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应该通过学习和训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对于一个未来的幼儿教师而言,能否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及时觉察和调整幼儿的心理变化和对于幼儿不良心理反应做出迅速调整和正向疏导尤为重要——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学校的学前专业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建构,为幼教岗位培养更多心理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合格幼教人才,从而真正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生力军。

注释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戈尔曼《情绪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纽约,Bantam,1995

2.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1977

情绪与管理 篇12

关键词:情绪管理,学生工作

一、什么是情绪管理

1. 情绪在交流中的作用

情绪 (emotion) 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等复杂成分。情绪本身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

研究表明在真正面对面的交流中, 成功的因素有三个———语言、语调和手势 (又称肢体语言) 。不同的情况下, 语言、语调和手势所占的比例会有所不同。在一般情况下, 沟通中语言占了7%, 语调占了36%, 身体语言却占了57%。由此可见, 语言在整个交流中只占很小比重。语调, 就像乐器弹奏出的音乐, 也可以传达出说话人的心情和态度。而肢体语言就显得尤为关键, 在我们和学生沟通中, 多数情况下, 重要的不是说什么, 而是怎么说。

凭借情绪可以知道你的态度以及你要表达的内容, 像音乐家练习曲子一样, 你也必须练习你对学生讲话的语调和方式。如果声调不对, 观众就不会欣赏这台音乐会, 同样, 如果你的情绪情感表达不对, 学生也就不会接受你的理论, 教育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 情绪管理的作用

情绪管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区分等能力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的反应能力。我们的教师应该具备高大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感染力, 要能够正确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具备自知、自控、自励、通情达理与和谐相处等方面的能力。从尊重人、依靠人、完善人出发, 提高人们对情绪的自觉意识和控制能力, 追求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针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因势利导, 对学生“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润物细无声”, 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创造力, 有着丰富个性的、身心健康的未来劳动者。

二、情绪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情绪管理应用于现代的学生工作是很重要的, 大学教师要做好学生工作, 必须找准学生工作的切入点, 教导学生修身立志做学问,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第一, 平时教育以正面鼓励为主。

对学生要多鼓励、少训斥。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22岁之间, 而且多为独生子女, 尽管身体上基本发育成熟, 可心理上还很幼稚, 情绪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波动, 可塑性非常强。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积极的一面, 只要教师注意到并把它挖掘出来, 学生就会认同教师, 亲其师而信其道。

第二, 批评教育可以配合适当的情绪。

当学生犯错误时, 教师的批评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而且要正确地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及要求学生找出改进的办法。其实在教育过程中, 有时候过于温言软语, 只会让学生觉得无所谓, 适当的严厉和批评是必要的手段, 哪怕学生一时间觉得有些难以接受。但是, 这个运用起来必须掌握好度, 如果使用不当, 将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抗拒情绪, 造成师生之间的关系僵化, 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增强情绪管理技巧

教育事业归结到底是人的事业。一名好的教师应该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通过自控增强包容力, 通情达理地和学生进行沟通, 沟通能为人提供身心健康发展的必需信息, 凭借沟通能建立且维护各个个体的相互联系, 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有益于他人的人。情绪管理要求教师在学会识别自己和别人情绪的基础上恰当地表达情绪, 一个有“情绪”、有激情的教师应该让自己的学生充满“情绪”和激情,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情绪状态, 保持高度热情, 去实现奋斗目标。如果我们的辅导员具备了这种能力, 并认真去做, 学生工作定会获得良好的成效。

在合适的情境下表达出合适的情绪, 是一个教师应该训练的功课。教师如果能掌握交流的情绪, 就掌握了交流的主动权, 进能攻, 退能守, 收放自如, 游刃有余。但是最终, 情绪上的表达只是一种手段, 是沟通的一种技巧, 真正的交流的本质在于真心地关怀学生, 耐心地开导学生, 诚心地包容学生, 以一颗亦师亦友的同理心去爱护和感化那一颗颗年轻而张扬的心。

参考文献

[1]叶素贞, 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温升检测下一篇: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