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情绪管理

2024-07-27

初中生情绪管理(共12篇)

初中生情绪管理 篇1

团体辅导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多以班级为单位, 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开展, 有既定的目标和主题, 对授课教师的专业标准要求不高, 比较适合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水平。《课程标准》在团体辅导活动内容“包括自我成长、人际关系、学习管理、情绪管理、生涯规划 (中学) ”五个方面, 突出了团体辅导过程中活动的主渠道地位。北师大版中小学《心理与健康》教育读本学科设计把活动与实践作为心理健康教学的主要内容, 设计“活动区”和“实践园”等栏目予以落实。下面从三个方面就初中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做探索。

一、初中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主要形式

根据北师大版中小学《心理与健康》教育读本学科设计的特点, 结合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际, 初中生情绪管理辅导主要是游戏活动和心理剧。

初级中学《心理与健康》教育读本各学段每单元都设计了与心理游戏相关的内容, 这些游戏集系统化、逻辑化和形象化于一体, 在具体的课题教学中有效开展这些游戏, 一定能达到改变不良心理状态、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目的。在团体辅导方面, 由于这些游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能有效辅助和弥补学校对初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不足的作用。因此, 这些游戏的设计颇具匠心, 有效实施意义深远。

具体形式有团体行动、小组合作、纸笔卡牌、棋盘竞赛等, 这些心理游戏大都利用游戏本身所具有的“有形化无形”的特点和优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便于指导实践, 学生易于灵活处理, 大多能够制订一个合理、恰当的结局和解决方案, 达到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教学和辅导目的。游戏颇有趣味性, 能有效消除学生戒备和隐瞒心理, 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与氛围, 使他们能够积极有效地调动全身各感官参与活动, 寻找发泄点, 释放不良情绪, 缓解压力, 放松心神。

心理剧作为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 恰当地运用这些技术,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克服自我面临的心理问题,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初中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的策略

情绪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抑情绪, 而是在察觉情绪后, 调节情绪的表达方式, 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中表达适当的情绪。

毫无疑问, 学校学生情绪管理的组织者是心理辅导教师。在学生团体心理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心理辅导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需要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还需要随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在开展学生团体心理活动时, 心理辅导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 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1.倾听与摘要。通过全身心专注地、耐心地倾听、判断和了解学生表达的真正意思, 掌握真实信息, 归纳整理并向学生及时反馈, 制订切实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案。在促进学生学习提高的同时, 尊重并给予学生宣泄的机会, 营造关注信任的良好氛围。

2.发问与开启。教师使用开放式语句, 有意识地探寻学生的感受、经验和行为, 引导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内涵与成因做探索。当活动开启或陷于停滞时, 教师以口语或飞口语的形式带动学生团体进入互动交流的情景中, 使每个人都有参与感, 进而提高团体辅导的效率。

3.通情与表露。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体会他们的感受、需求、经验和想法, 不加主观见解, 可以用建设性的口吻响应, 避免鹦鹉学舌, 从而获得共鸣, 建立信任、关怀的互动关系。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自我表露, 让学生分享个人类似的感受、经验和看法。

4.反馈与评估。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和了解, 适时表达反映, 增强学生的自我察觉能力, 达到“开放”自我的辅导目的。当然, 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团体成员的反映是否满意, 组长的工作方法与技巧使用是否欠妥当, 团体内成员的合作是否充分, 今后组织同类团体心理咨询可以做哪些改进, 这些都需要进行评估, 都是团体评估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 团体评估包括过程与结果评估、团体互动情况与个别成员评估, 所采用的评估方法或工具及预订评估的时间, 等等。了解和掌握团体心理咨询评估方法是团体领导者必备的领导技能, 对团体评估方法的选择一定要在方案中体现, 因为评估有时要涉及团体活动前的状况测量。

5.非语言。教师的眼神、表情、距离、动作及姿态等非语言行为显示对学生的暗示和关怀, 加强了学生的示范学习和自我开放。

6.隐私保护。教师要营造安全的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氛围, 随时察觉团体中的各种危机, 采取必要的安全性反应, 使学生免于受到不必要的心理伤害或攻击。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年修订) .

[2]刘视湘, 滕秀杰编著.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游戏与心理剧.开明出版社.

[3]陶勑恒主编.心理咨询与辅导.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4]林崇德名誉主编.俞国良主编.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生情绪管理 篇2

武宣县中学 卢龙阳

辅导目的:通过创设情境和游戏活动,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缓解学习压力,体验生活的快乐。

参与班级:高一年级两个班级(115人左右)活动地点:室内运动场 活动时长:70分钟

活动所需材料:10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学生一只笔,每个小组一张大白纸,一张B4白纸,每个学生一张小卡片(打印纸A4分四分之一),每个小组一张大白纸(厚的),一盒彩笔。活动场地要求:可以就地而坐的室内场地,可以播放音乐。课前准备:把所有学生分成十组,每组10—12人(5分钟)从一报数到十,同一个号的同学组成一个组,大家围成一个圈站好。

一、热身活动:

活动1:自我介绍(逐一自我介绍姓名,班级,来自哪里?)(10分钟)目的:通过自我介绍,促进大家的互相了解,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每个组选出一名组长,给自己的组取组名,口号,并在大白纸上写上组长名字,组名,每个同学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每个队发一张大白纸和一盒彩笔)建立团体契约(5分钟)

内容:(全体学生跟着辅导老师念)

我愿意真诚的遵守下列团体契约,若有违背愿无条件接受自我检讨。我绝不:无故退出活动。

我可以:在活动中尽情地放开自己 我能够:真诚互动、积极投入。我期待:建立互助友爱的团队。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活动2:捉蜻蜓(5分钟)程序:

1.全体学员围成一圈。

2.每个学员伸出右手食指,向上顶着右边学员的左手掌心,而他左边的学员同样伸出右手食指。向上顶着他的左手掌心,以此类推。

3.培训师讲一些话。当提到指定词语时,学员右边食指尽量逃脱不要被旁边人的手掌抓住,而左手则尽量去抓住旁人的手指。(念到“圣”字的时候就要完成动作)(《圣诞节的礼物》

在一个圣诞节的前夕圣诞老人打算送给两个可爱男孩两份完全不同的礼物。在夜晚他悄悄的把这些礼物挂在了圣诞树上,第2天天亮哥哥和弟弟都起床了,哥哥发现他的圣诞树上挂了一把气枪和一辆自行车,还有一个足球。可是他并不高兴。圣诞老人问他“怎么了孩子是礼物不好么”? 哥哥拿起气枪说:“看如果我 拿他出去玩,把邻居家的玻璃打坏了,又要挨骂了; 还有这自行车,我骑着出去玩到是很高兴,如果撞到树上,把自己摔伤;还有这个足球它早晚会被我踢爆的。”圣诞老人听了他的话,没有话说。弟弟来到自己的圣诞树前,树上只挂了一个纸包,别的什么也没有,他把纸包打开,不禁哈哈大笑,一边笑一边在院子里寻找。圣诞老人问他:“ 孩子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弟弟说:“我的圣诞礼物是一包马粪,这说明一定会有一匹小马在我的院子里。” 果然他在院子的后面找到了一匹壮实的小马,他骑上小马,高兴的说:“我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勇士!”圣诞老人捋着胡子说:“真是个快乐的孩子。”)

注意:

1.试着将你的注意力同时期分配在聆听、动作反应上。2.你是否在用你自己认为的命令在行动? 3.此游戏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

二、如何调节你的不良情绪?小组讨论、总结。(每个小组发一张B4白纸,组长把本组的讨论结果写到上面,然后请一位同学代表发言)(15分钟)

三、心理游戏:积极的自我暗示(5分钟)

暗示的力量:两只手掌张开相对,举起,保持一样的高度,然后闭上你的眼睛,在心理暗示“我的右手比左手长”,三分钟后右手是否要比左手要高出?

四、放松训练:播放《调节身心的音乐》(大约20分钟)要求:全体学生就地而坐,自己觉得舒适的姿势做好。

五、放松训练(20分钟)(播放调节身心的音乐)就地而坐,跟着音乐做全身放松训练。

六、结束活动:(5分钟)

如何帮助初中生调节学业情绪 篇3

【摘要】学业情绪对初中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水平等影响重大,让学生学会并熟练运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榜样示范法、自我接纳、想象放松法等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是帮助初中生有效应对学业情绪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  学业情绪   情绪调节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干预实验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XJK011C

XL004)。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90-01

学业情绪极大的影响着初中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水平等,如积极的学业情绪对学业具有促进作用,而消极的学业情绪对学业具有阻碍作用,学业情绪会通过影响目标设定、自我效能和学习策略从而影响到学业成就,厌倦、无助、沮丧、疲乏、心烦等消极的学业情绪对成绩的负面影响更大。一般来说,人们对符合其情绪追求的事物或活动必然表现出兴趣和热情,不符合其情绪追求的事物或活动必然表现出冷漠和厌倦,情绪追求通常是无意识的,具有趋乐避苦的特性。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意志努力对学习动机和行为的支配、調节,是通过情绪而发挥作用的。如果没有积极情绪的参与、支撑,学生的意志努力就会在行动上变得乏味,内在困难就会在心理上变得可怕,学习动机自然也难以长久维持。所以,如何帮助初中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对初中生的意义重大。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情绪调节涉及对情绪的潜伏期、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行为表达、心理体验、生理反应等的改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情绪,无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均需要进行调节。如愤怒需要克制,高度的抑郁或焦虑需要治疗,成绩好不能过于得意或骄傲等,对消极情绪的调节,更多的是抑制,对积极情绪的调节,主要是加强或管理。马惠霞对学业情绪进行了系统心理干预,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着手来改变学生的学业情绪和自我概念 。发现实验班学生的正向情绪和快乐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 而且具有延续效应。张寒等通过系列课程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归因方式来干预学业情绪,发现学生的学业情绪由相对消极转变为相对积极。

然而,学生的学业情绪既受到自我概念、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成就目标、认知能力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又受到课堂教学质量、他人对学业的期望、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班级竞争与合作气氛、教师反馈、互动学习以及家长同伴的支持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中学一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现实环境下,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干预是难以实现的,而且,初中生的情绪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很难在课堂中直接进行干预,所以,教给学生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并通过多次的模拟训练,能让自己在面临情绪困扰时立马能想起并运用才是有效的途径。

笔者长期从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一直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业情绪状态,也曾通过干预学生的自我概念、归因方式、成就动机、自我效能等方面来希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业情绪状态,能有效应对消极学业情绪,但是,效果都并不明显。在多次试验之后,笔者认为,如果学生能掌握以下情绪调控策略,并经过多次重复训练达到熟练运用,已经能够应对学习情境中的绝大部分情绪问题。

一、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当提到治疗情绪类心理问题,不能忽略的是阿尔伯特·埃利斯和他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

埃利斯认为,情绪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而不健康的情绪是由不合理的信念导致的,所以,人要学会识别不健康的情绪,并能辨别情绪背后的非理性信念,然后驳斥它,建立有效的理性信念,从而达到调节情绪和行为的目的。而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对于纯粹的理性认知,他们会觉得枯燥、乏味或者有难度而不愿意学习,所以在进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时,同时渗透想象法、模仿法、放松法、分散注意力方法等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习。

二、榜样示范法

在学期末的调查中,学生都反映本学期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电影《风雨哈佛路》,还有尼克·胡哲等人的励志故事,用他们的话说“我遇到的困难比他们小得多,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对于初中生来说,能打动他们的内心,形成情感共鸣,并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榜样人物的形象比枯燥乏味的理论形成的印象要深刻得多,任何方法只有学生记住了并且愿意去运用才会达到效果,所以,那些能够成功应对人生困境的优秀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效果更大。

三、自我接纳、接纳他人

情绪困扰严重的初中生,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性,要不就是挑剔自己,过于苛求完美,将失误和错误的后果想得过于严重,不能原谅自己,要不就是过于苛求他人,不能允许他人有错误或失误,有这样的个性特征,肯定与家庭教育、成长经历等脱离不了关系,但是,要去改变父母的教养方式通常又是非常艰难的过程,所以,让学生学会接纳自己、接纳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一个真正喜欢自己并懂得欣赏他人的人,相信不会有太大的困扰,所以,让学生熟记这样一段话:“我相信自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与其他人有相似也有不同。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所有那些我给予他人的礼貌、爱、尊重与赞扬,也都给予自己。因为我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值得欣赏和深深地自我尊重。”并且每天都这么提示自己,慢慢地,学生会形成更加积极的自我概念。

四、想象放松法

想象放松的方法适合在考试、演讲等容易产生焦虑的场合使用,关键是让学生能在高度焦虑的情绪当中,能想起如何放松,笔者非常喜欢这一段放松指导,因为生动、形象、有趣,容易让学生记忆深刻:“想象自己是一只小乌龟,正懒洋洋的在沙滩上幸福地晒着太阳,突然,小乌龟感觉到有敌人靠近,非常紧张,脖子、手和脚都缩进了乌龟壳,全身紧紧地抱成一团。(大家学着小乌龟的样子抱成紧紧的一团,保持十秒钟。),过了一会儿,敌人走了,危险警报解除了,小乌龟先伸出头,左右扭扭,伸出左手,甩一甩,伸出右手,甩一甩,伸出左腿,甩甩,伸出右腿,甩甩,伸个懒腰,好舒服呀,继续晒太阳吧。”

总之,初中生不管是在学校情境中还是学习过程当中,各种因学习压力、困难挫折、人际关系、师生矛盾、家庭矛盾等带来的情绪困扰时无可避免的,作为心理教师也无法做到消除各种产生负面情绪的情境因素,所以,让学生掌握实用、有效的情绪应对策略,才是让学生能有效应对学业情绪困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董妍,俞国良.青少年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33(4):934—937

[2]罗丽丹.高一学生成就动机、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05):45—46

[3]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2005:205

[4]马惠霞等.系统心理干预增进初二学生良好学业情绪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4):778-782

[5]马慧霞,张寒.归因训练提高学生学业情绪的实验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0):37-39

[6]徐先彩,龚少英.学业情绪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1):92—96

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调查研究 篇4

初中阶段的学生, 刚刚步入青春期, 面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变化, 他们不知所措, 所以表现出情绪起伏波动大, 情感体验丰富和复杂, 容易陷入情绪困扰。然而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 更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发展, 因此培养初中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为此, 本研究拟对初中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调查研究, 一方面为丰富情绪管理理论, 另一方面为初中生情绪教育提供现实依据。

一、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抽取了重庆市丰都县仁沙镇中学的6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团体施测, 现场回收。共回收问卷301份, 其中有效问卷251份, 有效率为83.4%。其中普通班学生58人, 重点班学生193人;男生111人, 女生140人;初一63人, 初二128人, 初三60人;学生平均年龄13.7±1.1岁 (11~17岁) 。

2. 研究工具

修订王飞飞 (2006) 硕士毕业论文中编制的《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3], 主要将其中的一些专门针对大学生描述的项目修改为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现实情况的相关问题, 其他没有特别针对性的仅稍加修改或删除, 修改后经专家评审, 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正式的《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其中包括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以及积极补救能力5个维度。理智调控情绪能力指当个人出现不适度、不恰当的情绪反应时, 理智地分析和评价所处的情境, 分析形势, 冷静应对的能力;控制消极发泄能力指当消极情绪引发个体强烈的本能性宣泄念头时, 能够控制冲动, 冷静头脑, 告诫自己要以建设性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指当遇到不适度或不恰当的情绪时, 主动向亲朋好友等社会支持系统成员寻求帮助的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指控制自己的知、情、意、行不受他人不良言行影响的能力;积极补救能力指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改善自身情绪状态的能力。问卷共35个项目, 采用Likert五级评分, 项目均分为3分, 将反向计分题项分数反转后, 得分越高表示情绪管理能力越强。总问卷α系数为0.845, 具有良好信度。

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整体情况

调查显示, 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总项目均分低于3分的学生占18.3%, 整体上总项目均分及各维度项目均分见表1。为了更好地反映初中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状况, 本研究将数据与王飞飞调查的大学生数据[3]进行比较, 结果发现, 总体上初中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不如大学生 (t=-3.22, P<0.01) , 尤其表现在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和寻求外界支持能力两个方面 (t=-10.06, P<0.001;t=-16.17, P<0.001) 。然而在理智控制情绪、控制消极暗示和积极补救三方面能力上, 初中生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并且差异显著 (P<0.01) 。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下同。

2. 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差异分析

(1) 男女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分析。对不同性别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分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如表2。总体上女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比男生要高, 并且差异显著 (t=-3.54, P<0.001) 。其中在控制消极暗示能力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t=-4.29, P<0.001) , 其次还表现在理智控制情绪和寻求外界支持能力上 (P<0.05) , 这与肖敏等人 (2010) 对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情绪管理调查研究[2]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一致。

(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分析。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初中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分情况进行比较, 如表3所示。总体而言, 独生子女情绪管理能力稍差, 但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P>0.05) 。

(3) 重点班级与普通班级的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对重点班级与普通班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比较发现, 在情绪管理能力总项目得分上, 重点班学生高于普通班, 且差异显著 (P<0.05) 。主要表现在理智控制情绪能力和控制消极发泄能力两方面, 见表4。

(4) 不同年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分析。对不同年级初中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分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 除在寻求外界支持能力维度上未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 (F=0.38, P>0.05) 外, 在情绪管理能力总项目均分及其他4个分量表得分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 (P<0.05) 。并经LSD事后检验发现, 在情绪管理能力总体得分、理智控制情绪能力得分、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得分上, 初三和初一年级学生均显著高于初二 (F=7.28, P<0.01;F=8.38, P<0.001;F=5.89, P<0.01) ;在控制消极暗示能力量表得分上, 初三年级学生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 (F=7.91, P<0.001) ;在积极补救能力量表得分上, 初三年级学生显著高于初二年级 (F=3.03, P<0.05) , 详见表5。

3. 初中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将初中生成长的家庭氛围的温馨程度、父亲的学历、母亲的学历三个等级变量分别与情绪管理能力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做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 发现初中生家庭温馨程度与其情绪管理能力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P<0.05) ;父亲学历仅与控制消极发泄能力呈较弱的负相关 (r=-0.13, P<0.05) ;母亲学历与理智控制情绪能力、控制暗示能力及总分均呈较弱的正相关 (r=0.14, P<0.05) , 见表6。

三、分析与讨论

1. 初中生基本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但内部发展不平衡

情绪管理能力问卷项目均分为3分, 调查显示, 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总项目均分及各维度项目均分均高于3分, 表明初中生情绪管理整体状况较好, 基本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然而尚有18.3%的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总项目均分低于3分, 表明这18.3%的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有待培养提高。与大学生相比, 总体上初中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不如大学生强, 毕竟大学生知识面宽广, 各方面能力都比较成熟, 对自己情绪的管理显然要更完善一些。然而在理智控制情绪、控制消极暗示和积极补救能力三方面初中生更显优势, 这可能是与当代大学生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承受太大的压力和各种诱惑有关。他们表现出不能理智地控制情绪、容易接受消极的暗示, 以及对自我失去信心、消极应对等特征。

2. 不同类别初中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差异

对不同类别初中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分进行差异分析发现, 在性别上, 除了在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上不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外, 其他几方面女生得分均比男生高, 这结论与以往很多研究[2,3,4]均一致。究其原因, 第一, 男生血气方刚, 情绪比较容易激动, 理智控制自我的能力不如女生;第二, 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初中男女生生理发展有差异, 男性分泌的荷尔蒙较多, 而荷尔蒙影响机体对外界的控制欲, [5]因此较女生而言, 男生更不易控制自己的行为;第三, 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男性被赋予强者的角色, 遇事不会轻易求人, 而女性则不同, 她们充当弱者的角色, 心情不好不需遮掩自己的情感, 她们随时可向亲朋好友求助, 所以能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在是否独生子女变量上, 初中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可能由于被调查的对象中属于独生子女的人数太少 (23人) 而不具代表性, 也可能是这个变量对初中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本身就并无影响, 此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班级类型上, 重点班级的学生在理性控制情绪能力和控制消极发泄能力两方面要优于普通班级学生。重点班与普通班是按学习成绩的高低进行划分的, 重点班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 知识结构较完善, 一方面可能掌握了更多的情绪调节技巧;另一方面重点班的学生备受关照, 心理较为和谐, 所以遇事更能冷静处理, 从而能对消极发泄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在年级变量上, 除在寻求外界支持得分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外, 在其他几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 大体上均为初三和初一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比初二学生要强。某种程度上与陈宁的调查结论相符, 他的调查发现初二年级是情感能力发展的三个谷底之一。[4]初二的学生十三四岁, 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疾风骤雨期”, 是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所以情绪波动较大, 较难以控制和管理。

3. 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其家庭温馨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受父母学历影响不大

相关分析表明, 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其家庭温馨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也就是说初中生成长家庭环境越温馨, 其情绪管理能力越强, 这说明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与解小青 (2011) 的家庭气氛融洽与学生的情绪状况存在显著正相关[6]的结论一致。初中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与父母学历相关微弱, 显示了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影响不是很大。究其原因, 可能是因为被调查的学生中八九成的父母 (父:82.9%, 母:93.6%) 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 这些父母本身学历差异都不大。

四、启示

(1) 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内部发展不平衡, 所以在对初中生进行情感教育时, 须注重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

(2) 根据初中男女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 采用不同的情感教育方式, 尤其须特别关注初中男生的情感教育。

(3) 和谐社会应均衡教育资源, 教育相关部门不能对“优生”与“差生”实行区别对待, 必须加强对“差生”的关注, 保障教育公平。

(4) 初二年级是学生身心发展剧烈变化最关键的时期, 也是最危险的时期, 教育工作者必须特别加强对初二年级学生的心理情感教育。

(5) 家庭环境对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广大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参考文献

初中生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篇5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上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尤其在情绪方面,表现为情绪起伏波动大,容易陷入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的困扰之中,呈现不稳定性、可控性的情绪特点。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如下一些方法:

转移法当火气迅速上涌时,你要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这可使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在余怒未消时,不妨通过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散步等有意义的轻松情绪即刻松弛下来。

宣泄法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假如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调节,将给身心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要是你心中有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千万不要闷在心里,而要向知心朋友或亲人倾吐出来或干脆大哭一场。这种发泄能够快速释放出积于内心的郁积,对于人的身心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当然,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防止伤害他人。自慰法当一个人追求某个目标而没有得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程度,常为失败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以求得内心的安慰,就像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童话那样,因此,通常也称为“酸葡萄心理”。

语言节制法一旦情绪激动时,可以默诵或轻声自我警告“保持冷静”、“不允许发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影响”等词句,想尽办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预先写有“制怒”、“镇定”等条幅置于案头或悬挂在墙上。自我暗示法估计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很可能会产生较大程度的紧张情绪,就事先为自己寻找几条不应产生这种情绪的有力理由。

愉快记忆法回忆过去经历中碰到过的令你感到高兴和自豪的事,或获得成功时愉快满足的体验,尤其应该回忆那些与眼前不愉快体验相关的过去的愉快体验。

环境转换法每当处在剧烈情绪状态时,要暂时离开激起情绪的环境和有关人物。

幽默化解法增强幽默感,用寓意深长的语言、表情或动作,采用讽刺的手法,机智、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绪。

推理比较法将困难的各个方面进行分解,把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相互比较,在比较中列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从而寻觅到成功的秘密,坚定成功的信心,排除一切畏难情绪。

初中生情绪管理 篇6

一、分析厌学原因

笔者对存在不同程度厌学情绪的学生(智力正常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调查问卷、个别谈话和心理咨询,发现儿童厌学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缘于非智力因素。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方面

读书无用论的兹生漫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 “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人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有些打工者确实赚了点钱,使一些人更加确信这一点,所以这种“去打工”的思想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而且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也开始不想读书了。另外,一些娱乐场所的违规开放,没有禁止未满18周岁学生入内,使一些学生尝到了游戏的甜头,再也静不下心来学习。

2.家庭方面

(1)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可是,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个别父母,因为自己没有文化而受到不平等的待遇的教训,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靠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结果期望过高,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渐渐就会失去信心。

(2)家长的听之任之不重视。有些家长由于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些家长根本不会教育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孩子在家长时间的看电视、打电脑也从不过问。父母的不重视,放任不管,就会造成孩子的学习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导致厌学。

(3)家庭成员不和睦。一个充满战争硝烟的家庭和一个冷如冰窖的家庭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也每天处在焦虑不安中,试问又哪来的心思去学习呢?所以厌学情绪的产生也是无可厚非的。

3.学校方面

(1)课业负担重学习困难学无收获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初中新生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跨进中学的,但是初中众多的学科课程让他们应接不暇,众多的作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每天7多个小时的学习让他们身心疲惫,一次比一次差的考试结果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学生中流传着的 “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参加黑社会”等打油诗,就正是部分学生对课业负担太重学习困难苦累的真实感受。于是,他们的求知欲望不断降低,学习信心一再受挫,一些学生由此开始厌恶和逃避学习。

(2)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失当也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还有个别教师没有掌握育人的艺术,学生成绩不好,只会批评、责骂、冷嘲热讽,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地辅导、诚心地鼓励。这种没有“爱”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怎会起激励作用呢?这些厌学的学生往往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叛逆、消极甚至有些恶劣的行为。

问题是多方面的,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落后了、厌学了。看到这样的情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天职是教好书育好人,所以,对他们的矫正,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二、矫正厌学措施

1.学校方面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家校联系,请有关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知识讲座。请有关的心理专家对家长进行教育孩子的讲座。其次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做到联手共管,使学生有个引导和支持。同时端正家长对子女读书的看法,使其与校方达成共识,做到学校能及时把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而家长能把学生在家的情况提供给学校。

(2)加强各项管理,提倡“以生为本”构建轻松学习氛围。学校要加强各项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管理。改变教师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角色观,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巧用各种媒体,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快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做法:

第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每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要求学习本来就是一种需要,但学习枯燥无味,必然压抑孩子的求知欲望,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应帮助孩子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变枯燥无味的学习为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学习,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孩子自己搜集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关学习的故事,然后利用课前时间给孩子机会演讲;也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参观、旅游,边玩边学习。还可以利用必要的媒体,巧妙导入新课,让学生怀着轻松好奇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尊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期望与鼓励。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在很长时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 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机会,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第三,开设心理辅导课,引导学生对自身价值的探索。厌学学生大多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学习上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上好学习心理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引领学生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课余生活,自觉杜绝去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如《一网情深》《我与游戏说“拜拜”》等心理辅导活动课,使学生自己走出网络游戏,回到我们中间。丰富的活动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载体

第四,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知识的价值。要想使学生消除对学习的厌倦感、恐惧感,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活动环境和活动条件,鼓励他们多参加活动。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全新的人才观,正确认识读书与求知、求知与成才的关系,正确认识学习知识与形成技能、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明确读书学习与提高生存能力、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紧密关系。进而,让学生懂得从小树立起正确的读书观和人生观,养成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3.加强师生联系,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1)倡导宽容,平等给予。随着年龄不断地增长,孩子的一个明显心理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倾向,也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特征的出现,使得这个时期的孩子的行为取向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与成人形成对立、冲突。作为家长要相信他们的处事能力,尊重他们的自决权,生活中不要事事干预,更忌压服。对孩子的差错,应多谅解,少责怪,多宽容,少辱骂,通过一起活动、一起交谈,加深感情,密切亲子关系。

(2)目标激励,铺路搭桥。正确的、恰当的目标能催人奋发,并自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要帮助厌学生树立奋斗目标,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有“近”到“远”的过程。一般来说,近期目标的要求不是很高,容易做到,近期目标也最容易给学生成功感。每次学生的近期目标达成后,可在班中表扬他,鼓励他,并继而提出更高的目标,为进一步实现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3)捕捉亮点,学会欣赏。教师平时要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交心,了解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尤其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来作为消除学生厌学的“素材”。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引导、启发、联想给学生以“爱”的教育,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欣赏学生的真教师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弘,就会变得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就会变得心智灵慧就会尊重多样性、诊视个性,就会弼变得习惯于“一个世界,多种声音。”

(4)敞开心扉,交流情感。实现情感的交流,教师首先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倾听师生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会;是一种亲切的对待,一种由衷的信赖,一种美妙的新境。

总之,如果知识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公共财富,吸取知识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如果政府在学校教育发展上有了科学的导向机制,学校有了良好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如果教师的手脚被彻底解放,教育观念得到彻底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更新的时候,那种简单粗暴、单一生硬的教育教学方法必将绝迹,所有学生将得到教师的真心爱护和真情的帮助,每一个学生面前将会出现一块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由上述原因导致的厌学现象必将不复存在。【e】

初中生情绪管理 篇7

随着我国经济、工业的飞速发展, 大量农民开始进城务工增加家庭收入。但由于诸多现实问题, 这些农民工的子女无法长期留在城市中入学, 进而产生了留守儿童, 这一时代特殊的弱势群体。这个群体一部分小的时候就留在家乡由爷爷奶奶抚养;一部分跟随父母到城市, 但由于户籍问题他们很难再跟随父母在当地就读高中, 为中考能取得好成绩, 他们选择初中便回到家乡就读。我们把这个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普遍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其他地区半年以上, 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18岁以下的儿童[1]。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家庭教育责任没有发挥良好作用, 同时农村学校教育也相对薄弱,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 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2]。

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课堂上、写作业、考试等与学业有关的活动中体验到的各种情绪状态, 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3]。近年来关于学业情绪的研究开始增多, 但关于留守儿童这一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以“留守儿童”为检索词, 检索2000至今的文献, 共检索出6306条结果。而以“留守儿童学业为检索词”仅检索出32条结果, 以“留守儿童学业情绪”为检索, 则未检索出文献。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情绪状态, 并进一步探讨学业情绪与亲子沟通间的关系。

2. 对象与方法

(1) 被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 从安徽省阜阳市某乡镇中学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个随机抽取三个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收回后, 经过筛查, 剔除空白及无效回答的问卷, 最后保留有效问卷418份。其中留守学生265人, 非留守学生154人;男生189人, 女生230人。

(2) 研究工具

《亲子沟通问卷》 (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scale) 是由Barnes和Olson在1982年编制, 后由王树青等人在2006年修订。问卷包括开放性问题和存在性问题两个分量表, 共20个项目, 分别从父亲、母亲两方面做选择。问卷实行五点计分, 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1~5分。

《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由俞国良等人编制, 包含了学业情绪四个维度: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 共72项。采用5点计分, 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1~5分。

3. 结果

(1) 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学业情绪各维度的进行描述统计得出, 农村留守初中生13种学业情绪的条目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高兴、平静、沮丧、焦虑、生气、希望、放松、羞愧、自豪、无助、满足、心烦—疲乏、厌倦。

(2) 留守学生与常态学生学业情绪的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 除在生气、沮丧和心烦-疲乏的情绪外, 在学业情绪其他各方面留守学生和常态学生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3) 亲子沟通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影响

1) 亲子沟通高低分组学业情绪的差异比较

将被试按照亲子关系总分从到低排序, 将高分端33%的样本作为高分组, 低分端33%的样本作为低分组,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具体结果见表2。

从表4中可以看出亲子沟通高分组在积极高唤醒情绪和积极低唤醒情绪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 在消极高唤醒情绪和消极低唤醒情绪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亲子沟通低分组。

2) 亲子沟通和学业情绪的相关分析

亲子沟通与学业情绪各维度的皮尔逊相关如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父亲沟通与积极学业情绪有显著正相关, 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母亲沟通与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 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

3) 亲子沟通对学业情绪的回归分析

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学业情绪各维度和亲子沟通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见表4。

进入学业情绪各维度回归方程的是父亲沟通, 父亲沟通能够预测积极高唤醒情绪2.4%的变异, 能够预测积极低唤醒8.6%的变异, 能够预测消极高唤醒4.1%的变异, 能够预测消极低唤醒9.7%的变异。

4. 讨论

(1) 留守学生与常态学生学业情绪

留守学生与常态学生的学业情绪比较研究显示, 留守学生和常态学生在学业情绪四个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通过访谈学生和教师笔者总结原因如下: (1) 笔者所调查的区域属于东部贫困乡镇, 留守儿童众多, 每个班级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为留守儿童。因此留守儿童并不存在过多的心理落差。 (2) 留在家中的父母大多是缺少外出劳动能力的人群, 虽在家与孩子在一起, 但大多时间是在为生计所忙碌。并且常态儿童的父母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与孩子有效交流沟通的能力, 不能正确教育引导孩子。 (3) 随着通讯的发展, 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部分都为子女们配备手机以方便联系。寒暑假这些留守儿童一般会到城市中与父母相聚。部分外出务的父母在城市里学习了知识开拓了眼界, 领悟了先进的教育思想, 善于缩小与子女之间的代沟, 与家中子女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关系。

(2) 亲子沟通与留守学生学业情绪

高低分组的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了亲子沟通高分组的留守学生比低分组的留守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学业情绪和更少的消极学业情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亲子沟通与积极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 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沟通对学业情绪四个维度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以上各项研究结果显示了亲子沟通是影响留守初中生学业情绪的重要因素。亲子关系对儿童产生难以取代的作用, 良好的亲子沟通将会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来说, 有效的亲子沟通变得更为重要。家长方面要提高对与孩子有效良好沟通的重视度。教师方面应尽可能加强与学生父母的电话或网络联系, 对于与家长关系不良的学生可进行干预。学校方面应该利用已有资源, 开设学校心理课, 提供途径指导学生学会有效与父母进行沟通, 学会解决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5. 结论

(1) 农村留守初中生13种学业情绪的条目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高兴、平静、沮丧、焦虑、生气、希望、放松、羞愧、自豪、无助、满足、心烦—疲乏、厌倦。

(2) 处在农村环境中的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学业情绪的四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

(3) 亲子沟通高低分组学生比低分组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学业情绪, 更少的消极学业情绪;亲子沟通与积极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 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留守学生与父亲的沟通状况能很好的预测学业情绪。

参考文献

[1]段成荣, 吕利丹, 郭静, 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 2013, 03:37-49.

[2]童欢欢.心理弹性视角下留守初中生学业情绪的干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 2013.

初中生情绪管理 篇8

近年来,情绪智力由于其独特的作用和新颖的观点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兴趣。Baron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社会性知识和能力,它能对适应环境要求的一系列情绪做出影响。并且,情绪智力也是个体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决定性因素,它对个体的整个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成就动机是人们从事成就活动时,努力取得成功的一种内部动力因素,也就是个体喜欢从事自己认为重要和有价值的事情,并尽力达到完美状态的内驱力。

目前有关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还比较少,王萍关于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研究表明,情绪智力及其各维度与成就动机和趋向成功的动机有显著的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动机相关不显著。陈权关于大学生情绪智力、成就动机及学业成绩量化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分析后,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生情绪智力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濮阳市实验中学的初一至初四各抽取一个班级,共有246 名被试,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22 份。有效被试中男生119 名,女生103 名;独生子女61 名,非独生子女161 名;初一至初四各有学生63、42、68 和49 名。

2、研究工具

(1)情绪智力量表(EIS)

王才康修订的中文版情绪智力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信度系数为0.83,效度系数为0.78。该量表共33 个项目,包括情绪感知、自我情绪调节、他人情绪调节和情绪运用四个维度,量表采用5 点计分原则。

(2)成就动机量表(AMS)

叶仁敏修订的中文版成就动机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分半信度为0.77,效度为0.58。该量表共有30 个项目,分为趋向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个维度,采用4 点计分形式。

3、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0 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分析。

三、结果

1、初中生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的一般差异分析

数据分析发现,初中生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在性别和是否独生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情绪智力在情绪运用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经事后检验的多重比较发现,初一学生的情绪运用维度在0.01 水平上显著的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初二、初三和初四学生的情绪运用维度并没有显著差异。同时,成就动机及趋向成功的动机维度在0.001 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避免失败的动机维度在0.05 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并且,成就动机随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初一学生的成就动机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级。

2、初中生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

数据分析发现,初中生情绪智力及各维度与成就动机及趋向成功的动机在0.001 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及自我情绪调节、情绪运用维度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

四、讨论

1、初中生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的差异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在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王才康等人指出情绪智力没有性别差异。王维娜的研究发现认为成就动机没有性别差异。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之所以不存在性别差异一方面是因为,在当今社会,重男轻女的观点逐渐淡出人们的思想,男女生地位平等,他们在思想、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不断减小,因此在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研究发现,成就动机的发展具有年龄特点,因此,初中生的成就动机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

研究也发现,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在是否独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陈权等的研究相一致。初中生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在是否独生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因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可以更多地得到父母的关心,与父母有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具有较高的情绪智力,同时父母对他们的未来也有更高的期望,因此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但是在非独生子女的家庭中,虽然得到父母的关爱不如独生子女,但与兄弟姐妹的相处弥补了这一不足,使他们的情绪智力也有所提高。同时,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非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的竞争意识也较强,使得他们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

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对比,本研究发现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只在情绪运用维度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其中,初一的情绪智力最高,初三次之,初二和初四的情绪智力最低。其原因可能在于,初一学生刚来到一个新环境,对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以及尚未感受到学业的压力,使得初一学生具有较高的情绪智力。而初二面临着学业任务的加重、新环境与预期有所出入等原因,使得初二学生的情绪智力下降。随着对初中生活的适应和应对能力的增强,初三学生的情绪智力又逐渐上升。但初中四年级面临着中考,学生为了考取理想的学校,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同学进行过多的沟通交流,使得初四学生的情绪智力又有所下降。本研究还显示,初中生的成就动机有显著的年级差异,这和以往的研究相一致。初一学生刚进入新环境,对未来满怀憧憬,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但随着学业压力的加重,成就动机随年级逐渐下降,到了初四又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致使学生的成就动机出现前所未有的低谷。

2、初中生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

初中生的情绪智力与成就动机及趋向成功的动机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显著负相关,是因为具有高情绪智力的人一般在人际交往方面具有优势,很容易与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凭借广泛的人脉和自己优越的交际能力较少遇到挫折,倾向于追求更高的目标,因此成就动机较高,而避免失败的动机则相对较低。相反,具有低情绪智力的人在人际交往方面不能得心应手,他们面对的是更多的挫折和打击,因此避免失败的动机较高,而成就动机和趋向成功的动机则相对较低。

本研究得出结论,初中生的情绪智力与成就动机有显著相关。这启示教育工作者今后在培养初中生的成就动机时,可以从提高学生情绪智力方面入手。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促进学生情绪智力水平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较高的成就动机。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初中生情绪智力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和成就动机量表(AMS)调查了222名初中生。结果一:初中生情绪智力和成就动机在性别和是否独生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方面差异显著。结果二:情绪智力与成就动机及趋向成功的动机有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的动机有显著负相关。结论初中生的情绪智力与成就动机有显著相关。

关键词:初中生,情绪智力,成就动机

参考文献

[1]Baron R.Baron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Youth Version.Technical Manaual[M].Toronto:Multi-Health Systems Ins,2000:537-542.

[2]王萍.情绪智力、成就动机与高中生考试焦虑关系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3,22(2):39-42.

[3]陈权.大学生情绪智力、成就动机及学业成绩量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1(4):78-81.

[4]王才康.情绪智力与大学生焦虑、抑郁和心境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298-299.

初中生情绪管理 篇9

关键词:情绪,初中生,英语学习效率

提到情绪,首先我们要了解它的定义。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是指人对客体是否和自身需求相一致而产生的体验。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带有挑战性的情绪支配下的人,精力特别充沛,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样,紧张情绪虽被划归到对情绪起消极作用之列,但却不是对学习活动绝对没一点好处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情绪对于人的积极性的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贯穿在人的学习活动全过程之中,没有良好的情绪,就没有良好的工作效果。适度紧张情绪,对学习活动也有促进作用。

一、初中生的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情绪与情感的发展有如下特点:

1. 情绪的冲动性:

也就是我们常看到青少年高兴时手舞足蹈,懊恼时捶胸顿足,于是人们又把青少年期称为疾风暴雨期。

2. 情绪的内隐性:

表现在他们对某事厌恶,但可以不露声色;对某位异性明明有好感,但出于自尊又不表露爱慕之情。

3. 情绪的不定性:

具体的表现是一次成功的经历引发的愉快体验会维持一段时间,青少年在这段时间内兴致勃勃,劲头十足;同样,如遭遇挫折会在一段时间内蔫头耷脑,茶饭不思。

4. 情绪情感的风范及深刻性:

此时此刻的他们不会像小时候那样问大人们电影中的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蛋,而是通过自身判断决定自己的喜恶。

了解了情绪和青少年的情绪特点,我们就要从他们的特点入手,加以引导,才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情绪,较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的因素主要来自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

教师与演员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共性,都是讲、说、演,但演员比教师更成功、更具有魅力,更能吸引他们的观众,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二是张弛有致的节奏。激发观众的观看激情,引发兴趣,提高效果,这是很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鉴的。

教师的感情投入,是影响情绪、改善学习效率的一个砝码。教学时总是包含着情绪的交流和渗透,这种交流和渗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表情或一句话中足以影响学生的情绪的发展的健康与否,因此教师在这些方面必须认真对待,尽可能通过激情感染学生。

教师要演好自己的每一节课就要在教学设计上要求结构组织合理,节奏和谐完美,整个环节有机结合,流畅有致,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下提高感知效果和学习质量。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面对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对语言学习的热爱,加上自身对语言的敏感度,学生能自主地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并能在课后主动地要求学习;另一种是在语言学习中没有太多的天分,而自身又不喜欢用更多的时间对所学的单词和句子加以背诵和使用,导致学习英语兴趣大减,成绩低下。

二、对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对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上述提到青少年对某些事物厌恶,但可以不露声色。生活中有这样的学生,他对英语学科的厌恶并没有体现在他的表情上,但老师可以通过他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判断出来。例如他不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不会自主完成作业,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在课堂上多关注,还可以委以“重任”,让他承担某项活动的组织者或者领导者角色。由于自己的职责所在,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习效率。

有些学生情绪有不稳定性,抗挫折能力欠缺,表现在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生活中遇到琐事就会表现出焦虑、烦躁情绪。针对这种学生,教师的积极引导尤为重要。教师可采取促膝谈心、书信交谈等方式,提出建设性意见、合理化建议,帮助学生及早走出焦虑情绪。课堂上也可以通过课前的音乐歌曲欣赏,选择舒缓悠扬的乐曲、学生喜爱的歌曲,把学生暂时带出阴霾情绪,课后再进行疏导。

三、情绪具有可读性,是心理活动的反映

心理学指出,情绪可以通过表情渠道达到人们的互相了解,并彼此激发共鸣,互相感染,在治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疑问、猜想、困惑、期待、惊讶、欢喜、争议、沉思、成功等心理活动都与喜、乐、忧、思、愁、恐、惊等有情绪对应。故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了解其心理活动,掌握学习动态,并随时改变引导方式,力争达到高激情境界。

学生的英语学习情绪提高,可以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能在课后自觉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教师的情绪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要素。教师要有效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调节活跃学生的情绪。通过教学速度的快慢、语音的轻重控制教学节奏;通过课件中图片的新颖和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周密设计教学结构,一步步地创设阐述问题与传授知识的和谐氛围,必然会把学生带入最佳情绪境界。

好的教学情绪会产生好的教学设计。

什么才算是好的教学设计?好的设计有以下特点:结构组织合理,节奏和谐完美,整个环节有机结合,流畅有致。教师要对课始、课中、课尾巧作安排,一堂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如何过渡,中间如何活动如何总结,要有周密的安排,劳逸结合,张驰有致,跌宕起伏,就会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下提高感知效果和学习质量。

开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富有情趣或幽默的导语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撩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中,优秀的教师在成功的导语后,总是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精心制造小高潮,并全力推向大高潮,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积极状态。在内容设置上应有详有略,有轻有重,有起有伏,做到突出重点,明晰一点,抓住基础,掌握关键。

课尾,一堂充实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开端,有好的内容,而且要有充实的结束,善始善终,大大提高教学功效。经验证明,把最重要的最趣味的东西放在课的结尾,学生的注意力越容易被情节吸引,越会给学生留些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完成最后一个情绪高潮,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所学形成系统,加速转化和升华。

总之,一堂课要有足够的张和弛,这样才能有高潮,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由张必存驰,绷得太紧会断弦,张得太久,学生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引起疲劳。还应当有适当的驰与伏,应适当地设计一些弱节拍,慢节奏,使学生得到适当的休整,为下一次的张和起积蓄力量。

情绪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要在调控好个人情绪的同时注重学生情绪的变化,使学生的情绪适宜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电芝编.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科学出版社.

初中生情绪管理 篇10

1 焦虑的定义

焦虑是个人对即将来临的, 可能会造成危险威胁时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燥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外语焦虑是一个人的自我感觉、观念、情感以及和外语课堂学习有关的行为的综合体, 是由于外语学习过程的独特性而产生的。

2 引起学生焦虑的原因

陈劼 (1997) 把焦虑分为性格型焦虑和环境型焦虑。性格型焦虑是由学生的性格, 尤其是学生的自卑心理所致。而环境型焦虑是由环境影响造成的, 是学生由于怕老师指责或被其他同学笑话而产生的焦虑。笔者认为导致学生焦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可以概括为个体自身因素和个体外部因素。

1) 个体自身因素

个体自身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 情绪, 个体的外语知识能力等。心理学上公认地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每种气质类型都体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如胆汁质学生精力旺盛但容易暴躁;多血质的学生有条理、有效率, 但思想感情不够稳定;黏液质的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但缺乏应变能力;抑郁质的学生小心谨慎但缺乏主动性。武波 (1997) 认为, 性格的外向或内向直接影响着外语学习。张义君 (2003) 指出, 外向的学生喜欢社交, 这样就有更多的语言输入, 从而有更多使用外语交流的机会。外向且情绪稳定的学生要比内向和神经质的学生更可能投入到课堂交际活动中。因此内向的学生更易产生课堂焦虑。

个体的情绪也是学生产生课堂焦虑的原因之一。初中学生正处于或刚要进入青春期, 这个特殊的时期使他们的情绪和思想都处于不稳定状态, 他们也极易于把这种思想和情绪带入课堂而产生焦虑。比如说怯于在公共场合开口, 怕出错被别人笑话而感觉没面子;把对老师片面的看法带到课堂上, 对某位老师产生了恐惧就对他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 甚至会讨厌这门课;反之喜欢某位老师便喜欢他上的课等。

个体的外语知识能力对学生是否产生焦虑有着直接的影响。Macintyre&Gardner (1989, 1994) 的研究显示出学生对外语的焦虑与其外语能力有明显的关系。焦虑既影响外语的学习过程, 即输入过程, 也影响外语的运用, 即语言的输出。张义君 (2003) 认为外语知识能力强的同学较自信, 焦虑降低, 能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 反之, 学生就缺乏自信, 怕犯错误, 怕老师指责, 同学嘲讽, 产生自卑, 这种自卑心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紧张、焦虑。

2) 个体外部因素

个体外部因素包括教师, 家长, 班级, 社会等。平易近人, 态度和蔼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亲近而不易产生焦虑感。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也会在一定程度给学生造成压力。如果学习任务太难, 学生就会因为难以完成而心理紧张以致产生焦虑。学生所在班级的班风学风也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班风良好, 同学间相互帮助, 有助于降低学生的焦虑感, 反之则会增强。家庭和社会也是学生形成焦虑感的重要因素。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或要求过高, 或是家庭的不和谐, 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以至于产生焦虑。

3 消除英语口语焦虑的对策

虽然在英语学习中普遍着焦虑情绪, 但焦虑情绪是可以克服的。针对以上分析的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焦虑的原因, 笔者提出以下解决的策略。

1) 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用的教学方法

陈劼的研究曾经表明, 由性格引起的焦虑感对口语表达水平有明显的负作用。杨丽红研究的也证实了性格焦虑与口语水平呈负相关。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 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胆汁质和多血的学生好胜心强, 有强烈的表现欲, 他们在口语课堂中能自觉抓住机会来提高自己, 教师可以在口语课堂上给他们机会表现自己以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也可以给他们难点的学习任务以保持他们的求知欲。而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感情不外露, 没有很强的表现欲, 这就要求教师在分配任务前必须要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过于简单的任务会使他们觉得没有挑战性而失去兴趣, 太难的任务又会使他们失去信心而丧失求知欲。对他们要多用鼓励和赞扬的教学手段。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设计任务类型,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口语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2)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 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悦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降低焦虑, 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才能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首先, 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只是组织者、传授者和评价者, 更应该是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 尊重、依赖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应面带微笑, 有亲和力。过于严肃的教师会让学生觉得压抑和紧张, 如果老师惯于专制和惩罚, 学生的焦虑就会超过正常水平。其次, 通过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来营造轻松的环境。口语课堂上的活动形式过于单调或刻板, 易使学生感到厌倦, 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使学生对口语课充满期待, 并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 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保持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里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 最大限度地降低焦虑, 在口语课堂上敢于说, 乐于说。

3) 保证学生的最佳输入

Krashen的输入假说认为, 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指听到的和读到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应稍稍高于学习者目前掌握的语言知识。保证学生的最佳输入, 能使学生在口语课上通过努力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有助于学习兴趣的保持和焦虑的降低。如何保证学生的最佳输入呢?吴进业、花清亮在书中提出, 教师提供特定的话题或情景, 并适当地给予语言上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在口语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教师还应适当调节活动内容的语言难度, 对语言掌握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这样能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减少因怕达不到教师要求而产生的焦虑。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能用所学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有所提高时, 他们会感到情绪上的满足。学生在口语表达上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就能降低因为难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心理紧张以致产生的焦虑, 更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4) 正确处理学生在口语表达中所犯出现的错误

学生在口语表达时难免会出现错误, 教师对学生错误的态度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 严厉的纠错会增加焦虑程度。杨文滢和章明明的研究指出, 延迟评价, 多值评价和多元评价方式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教师在纠错时要讲究策略, 注意区分错误的不同类型。“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 只要不影响交际的正常进行, 教师就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 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运用目的语时怕犯错的心理压力,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张国扬, 朱亚夫, 1996:126) 。纠错过于及时或太过注意细节就会打断学生的思路, 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从而使学生因怕犯错而不敢开口, 导致过高的焦虑。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 教师可以在活动前给予提醒或活动后给予集中引导。对于个别错误, 教师在纠正时应先给学生的表现以积极的评价, 再指出错误。这样学生就乐于接受而不会产生过多的焦虑。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到学生的进步, 及时给予肯定。特别是对对语言知识掌握相对不够好的学生, 教师的肯定是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催化剂。教师正确的纠错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并愉悦地改正所犯的错误, 并能使学生克服怕出错而产生的焦虑, 增强自信心。此外,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纠错, 让学生在自己纠错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表达的信心。

4 结束语

焦虑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英语口语课堂中,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举

止,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降低焦虑的负面影响,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Horwitz Ek, Horwitz M B, Cope 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M]//Englewood Cliffs.Foreign Language Anxiety:Form Theory and Research to Classroom Implication.NJ:Prentice Hall.1991.

[2]Thanasoulas D.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EB/OL].[2003-08-24].http//iteslj.org/Articles/Thanasoulas Motivation.Html.

[3]包青彬, 陈素燕.中学英语任务教学的策略与艺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4]陈美荣.心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8.

[5]吴进业, 花清亮.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1.

[6]兼章中.外语教学法[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高中生健康情绪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 情绪; 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53-001

情绪是人类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会表现出乐观、积极的情绪,能够振奋自己的精神状态,提高学习效率;相反,他们则会产生沮丧、萎靡不振、暴躁、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会感到心神不宁、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来,学习效率必然降低,严重的还会导致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中一个比较敏感且压力大、责任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在高速发展,变得多愁善感,再也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他们的情绪就像梅雨季节一样富于变化,忽阴忽晴、忽喜忽忧的,有时真的让人难以琢磨,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因此,情绪对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专门成立课题组,对高中生健康情绪的培养进行研究。

一、重视学校“软环境”建设

学校“软环境”是指学校中客观存在的,主要由教师控制和把握的,经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的各项条件。如学校和班级的风气、教师的人格特点、教师的教育方法等等。学校“软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为深切。“软环境”影响学生正确自我认识的形成、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学生健康情绪生活的营造。

情绪是否健康,能比较明显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软环境”中的许多要素都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优良的校风、班训、舍训是学校“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保持健康情绪状态所必须的重要土壤,因此学校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组织开展了校风、班训、舍训的制定活动。每个班级在班会课上都认真组织制定班训,每个宿舍由舍长负责组织制定舍训。如高二(9)班的同学认为班训既然是班里同学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就应由他们自己设计,因此他们开展了设计班训的活动。首先,同学们各抒己见,各自谈出对班集体的看法,谈班集体的优势和不足。然后,每人开动脑筋写出自己设计的班训,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讨论,全班汇总。从中选出最适合本班的班训,再精炼成几个字,充实内容进行排序。每人给班级提供一条班训,并写好对应的内涵,对其进行表述。最后通过全体同学的讨论评选出优秀的适合于本班的班训——“静、净、敬、竞”四字班训。静——学习时开会时班内要静,心要静,学习环境安静;净——值日时认真负责,彻底干净,教室环境洁净;敬——对师长要有礼貌;竞——在团结互助的前提下展开竞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之间增加了合作,班级凝聚力增强了,人际关系缓和了,从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一些导致消极情绪的隐患,有利于学生健康积极情绪的形成。学校根据每个班级、宿舍制定的“两训”,制作成牌,悬挂在班级、宿舍的醒目处,时刻提醒学生。

二、用好心理活动课、班会课两个主阵地

1.形成对健康情绪的正确理解

我们平时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学生对健康情绪不是很理解,认为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后自己的情绪在一段时间里变得低落,这就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因此在心理活动课上我们首先澄清学生的错误观念。焦虑、忧愁、恐惧、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只要适当,也是正常而有益的。个体在适度的焦虑情绪下,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张力增加,思考能力亢进,反应速度加快,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人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说明忧愁也有好的一面。适度的惧怕,可使人小心警觉、避免危险、预防失败。

不健康情绪是指两种情形:一是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人的情绪虽然主要受皮下中枢支配,但是当这一部分活动过强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如推理、辨别等活动将受到抑制,使认识范围缩小,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及后果,自制力降低,并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如很多学生平时学习不错,到了考试,由于过分紧张,成绩可能下降;二是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反应。当人在焦虑、忧愁、惊恐、愤怒、痛苦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这是正常现象。但若情绪作用的时间延续下去,生理方面的变化也将延长,引发各种躯体疾病。

2.总结调节情绪的方法

情绪是丰富而多变的,以自然的心态接纳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变化并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是情绪健康的保证。

三、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学生的烦恼、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上课的形式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通过面谈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与网络咨询相结合的心理辅导体系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通过公布心理老师的电子信箱,学生可以在网上与老师交流。近一年以来,心理咨询室一共收到学生来信40余封,接待学生一百多人次,对学生的来信、来访都认真接待,严格保密,以人为本,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优点与缺点、现实与未来,能更有针对性地确定人生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特长的成才之路,在学会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中,人格得到完善,力争从科学合理的角度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班主任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又重视孩子健康情绪的形成,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孩子离不开文明、和睦、民主、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快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总之,我们只有一个愿望——愿我们的高中生能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实现自己的理想;愿高中阶段的生活同样充满欢声笑语。

谈初中体育加试前焦虑情绪的调适 篇12

考生“焦虑情绪”是指考生在训练与加试中对当前现状, 或者所预计的结果于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具有的担忧倾向。适当的焦虑可以激起考生自身现状的紧迫感, 进一步推动考生达到某种目标。但如果考生对预计到的威胁产生过度担忧和过分的恐惧, 往往会夸大考试困难程度, 不利于成功地参加考试。其表现为心率过速、不安、忧虑、惧怕、神经过敏等心理症状, 以及自主神经系统一系列生理反应等情绪状态。

二、研究的方法

资料文献查阅和教学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与讨论

(1) 体育考生焦虑情绪的成因。体育加试是考生在高度竞争条件下进行的, 在加试之前和加试过程中, 考生身心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很容易诱发焦虑心理。运动心理学家费希尔研究认为, 焦虑产生的原因有三种: (1) 对个人有威胁, 如怕失败和受伤, 怕消极评价, 怕辜负亲友、教练员期望等; (2) 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消极的确定性; (3) 期待, 焦虑情绪的产生主要是来自体育加试以及训练内外环境的影响, 从而导致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

(2) 体育考生焦虑情绪的表现。考生的考前焦虑情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经验的考生与无经验的考生在考试当天焦虑程度上往往有明显的差异, 项目对考生焦虑程度有相同的影响。 (2) 体育考生的考前焦虑程度的变化是随着加试的重要性而升降的。与实力较弱的对手同考, 一般焦虑程度较低;与实力较强的对手同考, 则考前焦虑程度较高;与实力相当的对手同

●徐洪敏

考, 尤其是关键性项目考试之前, 焦虑程度表现为最高。 (3) 状态焦虑随着加试时间的接近而逐渐上升, 从考前一周开始, 到加试即将开始时达到顶点;在进入加试时焦虑程度往往有所下降, 加试之后焦虑程度又有所回升。

(3) 体育考生焦虑情绪的调适方法。

(1) 纠正认知调适法。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在情绪治疗理论中提出;人的焦虑情绪不是由环境线索直接引起的, 而主要是由不合理、非理性的认知造成的, 它是一个人产生焦虑、恐惧和痛苦的根源。考生考前所表现出的焦虑情绪反应, 大多是出于考前结果缺乏全面分析、判断情况下产生的, 因此, 消除不良情绪, 关键在于要认真分析考生产生心理冲突的主要原因, 帮助考生重建对考试情境的一种新的思维。我们可以利用教练员的权威性, 对考生进行说明、指导和鼓励, 以消除他们对考试条件和结果的焦虑、恐惧。

(2) 淡化结果调适法。所谓淡化结果就是在考前使考生在心理上淡化对考试结果的过度关注, 淡化对考生评价的认识。考前如临大敌地不恰当安排和氛围, 会加大考生的心理压力, 使考生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出现严重的考前焦虑, 导致加试发挥失常。美国心理学家卡根认为, 事件的不确定性是引起焦虑的根源之一。我们所说的排除这种确定性, 主要是指考前可能对考生产生不利影响的或不必要的不确定性。因此, 教师在考前应向考生传递积极信息, 让考生知道他们有哪些长处, 应改进哪些不足, 要通过不断提高心理技能来应付这种不确定性, 使考生知己知彼, 减少考试的盲目性。

(3) 呼吸调适法。呼吸调适法是通过呼吸使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心理焦虑、情绪紧张、激动、心率过速、呼吸短促时, 就可以采用呼吸调适法, 可以通过调节呼吸的节奏, 逐步恢复其自然节律。呼吸节奏调节为一个过程, 其中有吸气、停息、呼气、内心默念放松, 再深呼吸、停息等几个环节, 多次循环往复, 可以使心理镇静, 情绪放松, 减轻或消除紧张焦虑。当情绪出现紧张、烦躁时, 可采用缓慢呼气的方式, 进行反复练习, 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4) 自我激励调适法。自我激励调适法是通过积极的自我陈述来调适焦虑情绪。如在考前用“我会考得很好”“我可以控制场上局面”等积极语言激励自己, 每次考试反复做这种练习, 可有效地消除焦虑情绪的影响。这是心理训练中有效的方法。

(5) 念动调适法。念动是通过学习对动作的想象或回忆, 引起神经肌肉相应变化。念动训练可促使技战术的形成和巩固, 以有效地集中注意力, 消除心理障碍, 增强信心, 使考生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 振奋精神, 斗志昂扬地参加考试。

(6) 模拟训练调适法。模拟心理训练是指教练员有意识组织类似实战情境的练习性考试, 从而改善考生心理品质, 消除焦虑状态, 适应考试需要的训练方法。在加试前进行一到两次的模拟考试, 使考生熟悉考试规则、考试程序, 了解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和差距, 使考生在模拟考试的环境中学会自我调适情绪。模拟心理情绪在结合技术和战术训练的同时, 突出强调情绪训练因素。如在训练中可有意识地安排强手、弱手通过模拟近乎实战的考试, 使考生尽快进入角色, 学会调控情绪, 消除不必要的焦虑, 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考试或比赛。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加试之前, 调适焦虑情绪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肌肉放松法、催眠法等等。总之, 教练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 有意识地长期训练, 以确保考生以良好的情绪参加考试。同时, 及时提醒考生注意休息, 控制适宜运动量, 减少甚至停止足球、篮球活动, 避免考前损伤引发新的焦虑。

参考文献

[1]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上一篇:专业差异化建设下一篇:自动形态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