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对待转基因

2024-09-30

理性对待转基因(精选11篇)

理性对待转基因 篇1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 到今天, 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最能拨动国人心弦的话题。从三鹿奶粉、地沟油到瘦肉精、镉大米, 没有任何一个新闻事件能像这些食品安全新闻一样持续很多年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三鹿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问题已经过去多年, 近两年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不一样的是, 三鹿奶粉、地沟油等问题有很明显的是非判别, 老百姓都知道它们是有害的, 涉事企业或个人都被惩处。而对转基因问题, 社会舆论却莫衷一是, 至今尚无定论。

对于“以食为天”的普通老百姓来说, 转基因是一件特别不明觉厉的事情。如果不是崔永元和方舟子的一场骂战, 或许注意力永远关注不到转基因, 也永远都想不到, 原来老百姓世世代代吃的粮食, 有一天它的种子竟然是从实验室里面制造出来的。不管怎么说, 我们得感谢崔永元, 让我们有了知情选择的权利。但并不是要彻底否定转基因, 在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没有最终的定论之前, 作为普通老百姓应当理性对待这一问题。

那么, 怎样才算理性对待?

首先, 吃不吃?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转基因食品, 我们吃还是不吃?如果只从安全方面来讲, 我个人倾向于不吃。在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定论之前, 我至少知道非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不能强加于人。到底吃不吃应该给大家一个自主选择的权利。然而, 目前很多人却没有这个权利, 因为很多食品我们不知道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

其次, 要不要?如果我们都选择不吃转基因食品, 那还要不要发展转基因食品?中国是人口大国, 而且耕地越来越少, 人口越来越多。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 将很难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就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我国农业的贡献一样。无疑, 转基因食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国家必须大力研发、实验转基因食品技术。相信终有一天, 科技的进步能消除每个人的顾虑。

我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 去年获得了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刘慈欣曾在他的代表作品《三体》中预言, 长期食用转基因农产品会造成后代遗传畸形, 并且有可能造成生态灾难。有时候, 舆论的风口浪尖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年, 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依然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不久前,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加强统筹协调, 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和制度, 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要给主席点个赞!这些年,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出, 归根结底是监管职能的缺失。期望以后各级的监管部门能切实落实好习近平主席的指示, 加强对像转基因这类问题食品的监管, 维护好老百姓的“天”。

理性对待转基因 篇2

————读《对日新思维》有感

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敏感的问题,钓鱼岛的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这么久来一直未很好、明确的解决。随着时间的积累,钓鱼岛的矛盾问题不断的上升。日本一直以来就想将钓鱼岛占为己有,2012随着中日之间的关于钓鱼岛的矛盾不断加深,日本提出的购买钓鱼岛的欲望。这无疑的在伤害我们中国人的情感和割裂我们中国的领土。

不管对于中国政府还是中国的公民都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钓鱼岛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有义务捍卫我国的领土不受侵犯,我国的利益不受破坏。在社会各阶层都非常关注钓鱼岛的问题,对日本的行为愤慨。由此引发了很多的爱国行动。由个人或组织的都打出了爱国的口号,对日本的行为一片谩骂。

在2012年9月15号,为了表示对日本的愤怒,在很多城市一些爱国人士举行了游行活动。其想通过抵制日货来表达对日的反抗。我记得当日尽管我自己没亲自看到游行的场景,但是通过一些以前的高中,朋友,我很深刻的了解到了一些街头的游行,他们有将自己拍摄下来的照片发给我看,那天晚上上网,几乎所有的好友都在讨论关于日本欲购岛引发的国人抵制日货的游行。期间,我对此没发表任何意见。最后,一朋友问我:“你作为一个学新闻的人,对此事没一点的敏感性吗?今天中国19所大城市都举行了游行,为什么没有网站对此事进行报道呢?”这一问,着实让我深省。

第一,我想说我对这件事不发表言论并不是我不关心此事,不说并不代表不爱国。我想起了,第一天,一朋友告诉我说她的另一个朋友说要是15日她不上街游行她的那个朋友就不会和她做朋友。我告诉她,不是只有上街游行的就是爱国的,而且上街游行的未必就是爱国的体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因为青春年少,血气方刚,对于日本的行为特为愤慨,容易冲动。爱国是正确,也是必须的,但我觉得应该讲求方式方法。就抵制日货来说,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说,确实是对日本的一种制裁,但是,就游行中打砸日货,我觉得并不可取,因为这样打砸的是中国国人同胞自己的财产,而不是日本的钱财。并且,在这样行动中,有些人甚至是利用这样的以爱国为目的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变相抢劫”什么的。游行带来的结果有很多,确实从某些方面让日本感觉到了压力。但是更多的给中国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游行中打砸的东西大部分损失的是国人自己的财产,在大城市举行大型的游行活动,影响城市的交通和秩序,也间接影响了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更让人为之感到耻辱的是那些见不了不道德行为。所以,我觉得爱国是必须的,但是方式方法应该有讲究。游行未必是错,但是行动要理智。日本有错,但是我们在反日本的可耻行为时不能伤害到我们自己。爱国需要理智。

第二,关于为什么网站对抵制日货游行进行报道呢?网站对新闻的敏感度那么强,为什么,这样可以说惊动全国的游行没有进行报道呢,有的只是网友们自己的报道。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从媒介报道新闻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这其中有媒介自身的问题,也牵涉了政治,政府。我们并不能单方面的责备媒介的不报道。尤其对于学新闻的来说,这是多么觉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推荐读了一篇马立成写的文章——《对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马立诚的文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陈述了2001年12月发生的“赵薇事件”,认为国人对待此事件有欠理智,是一种“非理性的冲动”,并指出这与部分媒体缺乏社会公义、不负责任的煽动密切相关。第二部分是说日本的经济实力位居世界第二,是“亚洲的骄傲”。但是随着10年来日本经济持续衰退和中国经济迅猛崛起,就综合国力和发展趋势而言,中国已有赶超日本之势,日本人对此怀有莫名的恐惧与压力。文章第三部分重点驳斥了一位叫高兴兴的网友的文章。高的文章认为“日本已具备发动大规模战争的能力,首先要打击中国”。马立诚认为日本国民不是好战分子,他们不愿意战争重演。他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中日友好,维持良好的国际环境,以集中精力重点解决国内问题。同时认为,我们应该拥有泱泱大国的风度、襟怀和前瞻性眼光,摒弃“亚洲的小农观念”,向欧洲国家学习,早日实现亚洲的一体化。在文章的第四部分,作者进一步指出:高兴兴的文章不是个别现象。以“姜文事件”为例,可见国内现在民族主义泛滥,这带来了两个负面因素:一是自大,一是排外。在这里,他又再次强调了:“民族主义的狂热,与某些媒介不负责煽风点火有很大关系”。第五部分是说据调查,日本人“对中国的亲近感”在逐年下降,与此同时,日本国内某些民族主义者也利用经济衰退引起的不满,煽动日本民族主义情绪,虽然他们不是日本的主流,但日本国民应对其危害性有清醒地认识。最后,马立诚认为“日本的道歉问题已经解决,不必拘泥于刻板形式”。日本方面长期给中国提供低息贷款,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意。对于日本要成为政治和军事大国的诉求,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更重要的是向前看,新的角力场是经济体系和市场。亚洲的枢纽是中国与日本,两国国民都应反思自己的民族主义,克服狭隘观念,争取向一体化迈进。就中国而言,促进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日实施,推动中日韩三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是应尽的责任。

根据他的这篇文章和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关于他的资料。马立诚的对日关系新思维,可以概括为如下要点:

(1)中日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日本侵华的历史已经过去60年,我们应该把这段历史放在一边,不应该再提。应该着眼于现在、着眼于将来。12世纪中国的元朝也曾经企图派舰队侵略日本,人家也没有提起这事,我们又何必还要不停地追究呢?

(2)日本人对中国的敌意和在日本流行的中国威胁轮,主要原因是中国发展过快,使得日本人骄傲不起来并感到了恐惧。为了解除日本人的敌意和恐惧,为了让日本人对我们友好,我们要采用新思维,不要老提不愉快的往事;

(3)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已经密不可分,日本在中国的投资比重很大,此外日本对中国的政府贷款条件比世银贷款、国际商业贷款和国内银行贷款条件都优惠。日本人对我们不薄,我们应该暂时忘掉历史,注重眼下的国家利益和两国经贸发展;

(4)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早已解决了。日本的道歉已经结束,日本战犯已经受到惩罚。所谓日本政府授意将战争内容篡改的教科书,在日本的使用率不到1%,有关报道只不过是传媒新闻炒做的现象。赔偿问题中国政府已经放弃了,因此不应再提。

明确责任理性对待 篇3

在学校工作中,安全工作的确应当放在重中之重,摆在各项工作的头等位置。因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未成年人,他们的生命与安全关系到千百个家庭,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

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校详细制定的安全措施与预案,却并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来自学生自身以及意外的校园伤害事故依然出现,它给学生带来人身的伤害、生命的威胁,给学校管理带来了难题。面对这些突如其来、不可预知的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学校管理者应当如何防范,又如何妥善处理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一则案例:

[案例]

一天中午,某中学操场上,预备班学生李某等五位同学正高兴地玩游戏,只听“哗”的一声巨响,在学校围墙外正施工的高空吊车上散落下十几根毛竹,其中一根正击中李某的头部,李当即不省人事。其他同学立即跑去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及闻讯的校领导立刻赶到现场,叫了一部出租车,将满头是血的李某送往附近一家医院抢救。但由于伤势过重,李某不治身亡。

[评析]

校园发生事故是每一位学校管理者不愿看到的。但是问题已经出现,学校管理者要做的就是理性对待,妥善处理。在这则案例中,我们首先看到了管理者的冷静,面对突如其来的学生伤害事故,管理者迅速采取了救助措施,将学生送往医院,及时抢救。这点值得我们每一位学校管理者学习,面对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管理者首先要做出的行动就是救助,这是学校监护义务的职责所决定。不管事故的责任人是谁,不管学校有没有责任,救人是第一位的,学校管理者责无旁贷。学校只有先行对学生采取救助措施,才能保证在伤害事故的后期处理中获得主动的地位。

救助之后,学校管理者需要做的事就是调查事故原因,明确责任。学生的生命与安全固然重要,也是第一位的,但是出了问题,却并不能完全责怪学校。对此,学校管理者应当有个清醒的认识。学校承担着学生的监护义务,但并不代表在校园里发生的一切安全事故都要由学校承担。学校管理者面对突如其来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分析事故的根本原因,明确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对于事故的责任应当眼中有数,心中有底。管理者对于学校应当承担的责任一定要承担,对于不应当承担的责任应当责成有关责任人主动承担。在这则案例中学校到底有无过错,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我们不妨进行分析:事故发生在校园内,危险源来自校园外部的建筑施工现场,学生在午间的自由时间玩耍,因此受伤纯属祸从天降,学校对事故的发生不存在管理不当的问题,对于问题的发生没有任何过错。事故发生的直接责任应当由学校和学生之外的第三者即校外施工单位承担。事实上,学校与建筑施工单位曾经签订过有关协议,协议规定施工单位在中午不得施工,然而施工单位却违反规定,造成意外伤害事故,理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与施工单位签订协议,这对于案件责任明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值得我们借鉴。然而,虽然学校未雨绸缪,但是意外伤害事故还是发生了,一位花样少年就这样离开了人世,这是每一位管理者都不愿看到的。学校管理者在这则事故中虽然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对于学生的意外伤害难免心生愧疚,毕竟伤害事故发生在校园里,如若学校能够充分认识到危险的存在,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也许悲剧将不会发生。因此,笔者认为,学校管理者在事故之后应当深入反思,排查校园内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整改。这虽然是亡羊补牢之举,却很有必要。学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尽力排除一切隐患,让学生真正生活在安全的校园环境之中。

理性对待竞争 篇4

因为一起演出,我们的关系比其他同学来得更亲密。可是,一切在上个月发生了变化。那天,班主任找到我和艳艳说:“下周市里要举办青少年歌唱大赛,获奖的选手不但能参加全省演出,还能免费去香港迪斯尼乐园游玩!可是这次歌唱比赛,每个班级只能选派一位代表,所以你们之中只能有一个人参加!”看着我们,班主任也甚是为难地说,“你们俩歌唱得都不错,谁去谁不去,我也很难做决定!这样吧,下周的班会课上,你们各唱一首自己最拿手的歌,我再做决定!”

说真的,我和艳艳从没有想过,我们会成为唱歌比赛中的对手。走出办公室,我和艳艳谁都没说话,但是我从她的眼神中读到一句话:我们将不再是朋友了。果不其然,接下来的日子艳艳对我的态度较以往有了180度的大转变,我们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形影不离了。周末放学的时候,小乐偷偷告诉我:“彤彤,你知道吗?艳艳说她一定能代表我们班去比赛!”

“班主任还没宣布谁是代表呢,她凭什么如此笃定?”

周一班会课上,班主任让我和艳艳各唱一首歌,我不等艳艳站起来,抢着跑到讲台边,用最清脆、最甜美的嗓音唱了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声刚结束时,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好听!”小乐一边鼓掌一边说,“彤彤,你的歌声太美了!在你的歌声中,我仿佛置身在船上,划动双桨,怡然自得地在北海游玩呢!”

“是呀!好美的歌声!彤彤去比赛,肯定能获奖!”

听到小乐和大家的赞美,我心花怒放。此时,我不由得看向艳艳,心想:你和我合唱时,一直是我唱主旋律,你唱和声。音乐老师也说你的嗓音没有我甜美,唱歌时气息也没有我控制得好。这次对决,我一定能胜出。想到这,我不禁暗自得意。

“我演唱的歌曲是《雪绒花》!”报出歌名后,艳艳开始唱起来。

“艳艳唱得平淡无奇,没有彤彤唱得好!”小乐开始评价道。

“是的,没什么特色!”

“彤彤——”有人轻轻喊我,“我看你赢定艳艳了!”

“嘿嘿!”大家说得话正合我心,我也认为艳艳靠这首歌是没法赢我的!可是,接下来的事情让我和其他同学都傻眼了。

艳艳唱完第一段后,居然用英文唱了起来。当艳艳唱完后,班里爆发出比刚才更热烈的掌声,甚至班主任也赞许地鼓起掌。

“艳艳,想不到你英文歌唱得这么好!好动听!”

“我选艳艳!我觉得她唱得更棒!”“我选彤彤,彤彤音色好,更有希望获胜!”

很快,班里的同学分成两派,大家吵得不亦乐乎。“我看——”班主任看了我一眼,我脸上一喜:一定是我!谁知,她很快把目光从我身上移到艳艳身上,宣布:“艳艳代表我们班参加歌唱大赛!”

“耶——”艳艳和她的支持者欢呼起来。

“彤彤,下次还有机会!”班主任安慰我,我没吭声。我看着艳艳,她兴高采烈的神情让我心底的羡慕、嫉妒、恨一起涌了上来。

也许是不甘心,也许是不服气,也许是嫉妒,老师宣布艳艳当代表后的第二天,我开始四处说她坏话。课间操时间,我发现从不佩戴项链的班主任,脖子上居然挂了一条珍珠项链,不禁计上心头。

“你们知道班主任为什么选艳艳去比赛吗?”课间操一结束,我拽着小乐和另外几个同学说,“因为班主任收了艳艳的礼物!瞧,老师脖子上挂的珍珠项链正是艳艳送的!除了项链,艳艳还给老师送了两千块的超市购物券,这一切都是我亲眼所见!”

“想不到艳艳这么有手段!真卑鄙!”小乐叹息道。

“我们以后不要和艳艳说话!”“对,不理她!”看着大家义愤填膺的样子,我那嫉妒的心,得到了极大安慰。可是,我捏造的这些谣言很快传到教导主任的耳朵里。他找到我,询问事情的真相。我看着教导主任支支吾吾半天,最后不得不低下头承认是自己胡编乱造的。

很快,班里的同学得知一切都是我出于嫉妒而编造的谎言,纷纷指责我“恶心”,小乐更是气得恨不得打我一顿:“彤彤,想不到你居然变成这样,你太阴暗了!”“对!从今往后,我再也不喜欢听你唱歌!”

面对大家的指责,我既害怕又懊悔。为了争夺一次演出机会,我失去了最珍贵的的东西——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刷刷姐姐的话:

人有嫉妒心是正常的,但是一定要冷静面对。如果因为嫉妒而编造谣言,破坏同学和老师的名誉,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给自己带来烦恼。

对待转基因,常识和推理同样重要 篇5

2012年9月,法国卡恩大学教授塞拉利尼在《食品与化学毒理学》上发表了引起轩然大波的大鼠长期服用抗草甘膦的转基因玉米会致癌的研究,尽管这一研究引起了数百名科学家质疑,并让欧洲食品安全局于2012年11月28日发表终审意见,认为没有充分证据支持其研究结论。但对普通读者而言,似乎所有质疑都围绕非常专业的内容,难以做出判断。而实际上,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的逻辑能力,完全可以在缺乏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在相当程度上做出自己的判断。

举例而言,塞拉利尼的实验,使用了医学实验常用的斯-窦氏大白鼠,其结果显示,食用了转基因饲料的大鼠比对照组中食用非转基因饲料的同种大鼠更容易患上癌症。但很多科学家质疑,斯-窦氏大白鼠本来就容易患上癌症,而且在这一实验中,大白鼠喂养了两年,鼠龄本来就到了该得癌症的时候。但塞拉利尼辩护,在有对照组的情况下,只要证明了食用转基因饲料的实验组比不食用转基因的对照组更容易得癌症,就能说明“转基因致癌”,与鼠种无关。

这一说法在未知实验结果的情况下,应该说相当有理。但我们想象一下,如果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实验组动物肯定更容易患癌,那选用易患癌的鼠种就更有优势。说得再通俗一点,如果选用不容易患癌的鼠种,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我们都不能保证其一定得上癌症,但如果选用容易患癌的鼠种,那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患上癌症的情况下,剩下的就是如何在数据上做选择来解释哪个患癌率更高的问题了。

但人们会问,不是标准的毒理学实验也经常选用易患癌的斯-窦氏大鼠么?为什么要找一种容易患癌的实验鼠呢?因为很多致癌毒理学实验要验证的潜在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含量极低,不容易患癌的鼠种可能在度过了实验后也无法达到人们要验证目标物是否有致癌作用。为此,我们就需要敏感一点的易患癌的动物,从而通过控制动物暴露或接触条件来验证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但对于已经有大量毒理学实验表明转基因没有致癌作用的情况下,那如果要验证其在新的条件下(如食用两年转基因饲料)是否致癌,就应该反过来,找不容易患癌的实验动物品种。只有这样,实验组动物通过接触目标物质患上癌症才更能说明问题。

主流科学家还批评塞拉利尼研究中每个实验组只有10只大鼠,“样本量太小,难以得出结论”。这一指责也可以用这种常识与逻辑的方法来辨析。

塞拉利尼的回答是标准的90天转基因毒理实验用的就是每组10只大鼠,而且这一用量也符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标准毒理学实验规范。

但以往每组实验动物较少的情况是因为学界普遍认为,转基因没有毒性,一旦出现毒性,样本量不用多就很能说明问题。现在在验证斯-窦氏大鼠食用转基因饲料致癌与否的研究中,既知道斯-窦氏大鼠反正是会患上癌症的,那就需要尽可能多的样本量,才能鉴别出各种不同的致癌原因,并在实验的目标物质(转基因饲料)与结果之间找出一一对应的相关性。

正因为如此,尽管塞教授研究的样本量符合OECD的规范,也与以往的转基因毒理学研究一致,科学家与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仍然以样本量不足作为否定其结论的原因之一。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其实没有应用什么专业的知识,而只是在运用常识和推理。在判断转基因等争议问题究竟谁是谁非的时候,其实常识和推理与专业知识同样重要。

理性对待家电产品召回制度 篇6

1 家电召回制度的实施细则

1.1 标准:产品存在普遍危害性

对于召回标准, 规定中明确意见稿, 家用电器中因设计、生产、指示等方面的原因使某一批次、型号或类别的家用电器产品中普遍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 则施行召回制度。

1.2 范围:一般性质量问题不在召回范围

参考召回制度的标准发现, 未涉及危害安全的产品将不属于召回范围。另外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是, 意见稿理清了召回与退货的关系。意见稿规定, 召回是指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 对存在缺陷的家用电器产品, 由生产商或由其组织其他经营者通过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退货、换货、修理等方式, 有效预防和消除缺陷可能导致损害的活动。也就是说, 退货并非召回的全部, 厂商可以通过换货和修理等其他方式为消费者消除产品缺陷。

1.3 时效:召回产品追溯期长于“三包”

目前消费者对于IT、数码、家电产品出现的质量缺陷, 只能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或“三包”条款来解决。但这些条款对产品的退换货时限规定较短, 而许多电器的缺陷往往要使用数月甚至数年才能显现, 到那时显然早已过了“三包”规定的追溯期, 但召回制却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只要是在产品使用寿命期限内出现缺陷, 生产者都必须将问题产品进行召回。以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三包”规定不能解决的大量问题, 以及一些制度缺陷和法规空白都将得以填补。

1.4 方式:应与境外召回相当

意见稿中规定, 家电类产品召回有主动召回和责令召回两种方式。确认家电存在缺陷后, 生产者应及时主动召回缺陷产品。如果生产者应当召回而没有主动召回的, 由质检总局发出责令召回通知。为避免中外召回有“歧视性对待”, 意见稿也指出将对境内外厂商一视同仁。

1.5 处罚:违规最高拟罚3万

意见稿中规定, 家电生产厂商如果存在未按规定实施产品召回、不停止生产和销售存在缺陷的家用电器产品、不进行缺陷调查或不及时向地方质检部门报告调查结果以及拒不配合缺陷产品调查等行为, 将被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 征求意见草案规定, 缺陷家用电器产品对消费者造成实际损害的, 生产者实施召回不免除其应当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

2 家电召回制度的争议

2.1 3万元罚款被指力度不够

大部分的消费者认为3万元的罚款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处罚力度不够, 起不到应有的惩戒作用。更有不少消费者担心, 企业很有可能宁愿罚3万元也不愿召回, 毕竟召回成本是3万元罚款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 使得召回制度沦为一纸空文, 无法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真正保障。

2.2 罚款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在资讯发达的当代, 一旦家电产品出现大批次的质量问题, 想遮盖事实、隐瞒不报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企业因为违法召回条例而被罚款, 将损失企业信誉度, 这对一个企业的影响远远高于3万元, 甚至会遭到消费者的集体抵制。因此, 对于家电召回制度来说, 罚款只是一个辅助手段, 而并非目的。所以, 作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违规罚款, 其数额并不值得计较, 特别是对于家电行业召回制度还是第一次制定, 完全可以等施行之后看成效。

3 结束语

理性对待成绩差异学生的思考 篇7

“学习是大事,千万不要因这事影响情绪!”自习课上,班主任把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小A好好的开导了一下,却对成绩平平的小B狠狠地批了一通。原来,自习课前,小A和小B因琐事在教室吵了起来,随着吵架的不断升级,冲动的小A顺手拿起一本书狠狠地砸向小B,小B感到很没面子便动了手。班主任走后,班上一片嘘唏……

诸如小A这样成绩比较出色、也比较稳定的学生,教师适当照顾一下也是人之常情,但教师因其成绩好就“一好遮百丑”,对其错误“视而不见”那就大错特错了。教师应对他们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引导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能成为其他学生的“楷模”。而对待他们的错误,教师应在维护他们自尊心的前提下,启发他们坚决予以改正。

一次,我和同事的孩子xl闲聊。当我问他“你的老师对你怎么样时”,他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大多数老师很少提问我,甚至有的老师连我的名字都叫不上。”xl是那种特别“平”的孩子,成绩平平的,学习也努力,但成绩不突出。

事实上,班上大部分孩子的成绩跟xl的差不多,但一些教师采取“抓两头、冷中间”的教育策略,因而忽略了他们。其实,这类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肯定。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全部在于如何爱学生。”因此,对待他们,教师更应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C同学是班上典型的“笨学生”,次次考试都稳居下游。慢慢地,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不再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了,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无“药”可救了,他也更加“破罐子破摔”。

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曾说:“一名好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可见,给这类学生贴上“无‘药’可救”的标签的做法是不对的。我们应坚信他们有无穷无尽的潜力,多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分析成绩差的原因,并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督促他们学习,让他们在奋斗中找到成功,在成功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完善人格。

理性对待转基因 篇8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非理性因素的科学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决定了非理性因素的内在属性。

非理性因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马克思认为, 非理性因素主要指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虽然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非理性因素并不是人的认识能力的构成因素, 但它们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发动与进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和认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示下, 人们逐渐认识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例如, 几千年前, 在人类科学及认识水平较低的条件下, 中国人以其特有的智慧, 形成了对至今仍未弄清的人体经络、穴位现象的认识和利用, 不能不说是借助了直觉、灵感等形式实现的。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中, 也存在着大量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事例。如化学家凯库勒为求解苯的结构苦苦思索了12年而仍旧没有结果, 但有一天咬着自己尾巴的环形蛇的梦使他顿悟, 凭着梦的感觉, 凯库勒把脑子里的环形蛇与碳原子结构组成一种联想的直觉, 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苯环结构。门捷列夫凭着坚毅的意志经过20多年的思考终于找到元素之间的关系等等, 这些事例说明非理性因素的发挥直接关系到认识的成败,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决定实践的成败。

(二) 非理性因素是高等教育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 高等教育学的主题是高等教育, 而非理性因素是高等教育的实际导向。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罗纳德·巴尼特认为, “高等教育本质上体现为一种自由观, 抑或按我们今天的说法, 就是体现为一种解放的教育观”。进而言之, 高等教育就是一种自由式的教育, 而自由教育就是解放教育, 即通过教育把人从形形色色的愚昧、无知、庸俗、偏见、谬误、固执和各种贪婪中解放出来, 从而能够自由地思想, 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意志与判断能力, 进而成为自身命运的主人。最终, 高等教育把受教育对象从狭小的思维空间里解放出来, 从而形成了表征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和以非逻辑形式为内容的非理性因素。其次, 高等教育促逼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众所周知, 高等教育是要培养出具有理性思维、创新能力和个性突出的高级综合性人才。在不断地认知和经验作用下, 每一个人都能领悟到, 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是理性思维和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数事例告诉我们, 单向度的思维使人们失去自由和创造力, 最终会阻碍高等教育文明的进程。

(三) 心理学研究非理性因素的变化、发展。

首先, 心理学中的人本主义认为非理性因素决定了其存在。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那里, 人的自我实现活动降低为动物的本能的生存活动。人们对更高价值的追求无论是高是低, 还是超越性动机, 都是根源于人的生物本性, 作为潜在的力量, 又都是无意识的, 即他们把心理潜能和高级价值融入到无意识中, 把真善美和公正的价值追求也包括在人的潜能中。非理性因素的主导性充分表征了人的主导性和自身价值———一切以人为本。其次, 后现代心理学把人的非理性因素予以绝对化和本体化。在后现代的心理学家眼中, 世界的无规则、无规律性导致世界的不可认识, 人只能依靠自身的冥思和神秘体验去理解世界。这就着重强调了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必要, 换句话说, 没有非理性因素, 人就像是一辆失去操控的汽车, 虽然行驶在路途, 但却无方向性。

二、审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非理性因素的存在意义及必要性

网络异化、制造传播病毒、信息污染、网络涉黄、网络犯罪等问题的出现, 使高校逐渐重视起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然而, 网络道德问题的广延性、纵深度、隐蔽性制约我们制定出解决针对大学生主体的网络规范。但是, 从本体论和认识论出发, 结合高等教育学理念, 窥探大学生主体的认知心理, 一定可以把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到新的层级。

(一) 非理性因素是触发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内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内因是根据, 外因是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实际上,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主要是非理性因素中情感、欲望、动机、信仰、习惯问题。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实质上是对大学生内在的情感、动机、信仰等问题进行的教育。从这个角度说, 大学生个体的情感、动机、信仰是内因, 外部环境则提供了发生道德问题的平台, 内因即产生问题的根源, 就这里而言, 根源在于大学生主体的内在出现了与外在非和谐的状况。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 我们需要对大学生个体和总体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 找出发生问题的关键, 挖掘出个性和共性, 并绘制出衍生问题的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图。非理性因素所具有的不自觉性、突发性、瞬时性和非逻辑性特征, 要求我们在实际教育中把其列为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着事态的发展方向, 并且能够决定事物的最终结果。非理性因素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来说就是主要矛盾, 也就是说, 只要把握好非理性中的情感、动机、习惯等问题, 我们就能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二) 非理性因素是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 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起着推动作用。

一方面, 现代高等教育学把受教对象的综合素质作为主要内容。就大学生而言, 他们的综合素质主要由德育素养和智育能力构成。而支撑德育素养和智育水平的根本在于其意志、欲望、信仰、习惯等非理性因素。从科学史上无数著名科学家的成功事例来看, 信仰、意志、习惯是决定其做出重大成就的根本性因素, 而这些因素恰恰就是非理性因素。拥有坚定的信仰, 坚韧不拔的意志, 良好的个人习惯, 才能步步为营, 实现理想。高等教育之所以“高等”, 就体现在它的培养目标和使命上, 那就是要让每个受教主体都具备严谨的作风, 大胆的创新和多样的个性, 而这些, 都是非理性因素的外在表现形式。另一方面, 高等教育对非理性因素的纠正有助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高等教育并不是一次性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继承性可以扩展教育行为的效果。也就是说, 通过不断的基础教育, 可以对网络道德教育起到推波助澜之功效。大学的教育有很多方式, 虽然时间、地点不同, 但最终的目标却殊途同归, 那就是, 不断增加受教者的教育频率, 以达到培养目标。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所养成的陋习在不断的教育中多次调整, 最终形成了一套有机规范, 能够应对突发状况和日常问题。在需要进行更高层次的教育时, 原有的教育基础就会发挥作用, 成为铺垫。也就是说, 过去做过的对非理性因素的积极修正能够促进吸收新的教育内容, 也包括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三) 非理性因素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心理, 把握这种认知能够有效推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一是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建立在弘扬自我价值的基础上, 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必须要把大学生主体的价值摆在首位。如果说, 为了实施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而损害了受教主体的利益, 忽视了主体的价值, 这反而会使教育陷入停滞。我们要想做好网络道德教育, 必须充分考虑到受教主体的切身感受, 把其放在第一位, 以此作为突破点, 深入浅出, 把教育工作做到最实处。二是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性与认知心理的相互作用是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心。非理性因素所体现的这种认知心理决定了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性, 如政治意识薄弱, 思想开放, 责任意识不强, 强烈个人英雄主义等都是由于其动机、习惯和本能多因素决定的。而他们的这些特点也反作用于不断变化的认知, 于是, 这种动态性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多维循环形态, 这种形态必须要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心, 甚至是高等教育的中心。

三、借助非理性因素, 建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路径

(一) 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生活, 这是做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开端。

非理性因素中情感、欲望、动机、信仰、习惯是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外化, 充分体现了其认知和实践。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是非理性因素形成的土壤。先天环境造就了一个人的品质、意志力和行为习惯。统计好、分析好、记录好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有助于找出大学生教育的突破口。而进行具体的网络道德教育, 则是以此为依据, 一个人的行为对网络形成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就应该针对其社会生活的状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二) 收集大学生的在校情况, 运用抽样、分层等数学方法, 构建在校生的图表模型。

高等教育分为精英化教育和大众化教育。无论何种教育, 必须要掌握受教育者的知行意图及实际样态。这样有助于建立详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从而做好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三) 转变教育方式, 重塑价值观。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性, 充分考虑其人本主义世界观, 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中心主义价值观, 制定出网络道德教育中能体现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确保受教者能接受和认同。

(四) 外部环境是非理性因素变化发展的次要矛盾。

大学生的道德、意志、情感、觉悟等无意识的形式深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 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 引导和教育是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的出路。因此, 针对现今出现的网络犯罪 (网络黑客、网络诈骗、散播网络谣言、传播网络色情、侵犯他人隐私) 行为, 我们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基础上, 还要不断完善网络法制, 升级网络管理技术, 建立健全立法制度, 做到从严要求自己, 从严要求朋友, 从严要求家人, 积极打击举报网络违法行为, 为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整体氛围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陶德麟, 汪信砚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 .龚玉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案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运营商理性对待“IMS虚热” 篇9

IMS一线厂商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频频发布IMS解决方案和最新商用案例, 并借机突出了各自的侧重点。与之相对照的是, 地方运营商以及研究机构, 对于IMS的部署和业务发展, 表现出的态度更多是低调和冷静, 更关注IMS试点中的实际效果。

定制化成新趋势

运营商引入IMS, 意味着业务部署周期大大缩短, 更容易实现业务种类的丰富, 但资费和支付模式等也将更加复杂, 无形中也对运营商运营支撑系统提出了新挑战。

为了使IMS更适合自身的网络, 中国移动对各厂家的IMS设备提出了不同于通用IMS的网络架构条件, 即在原IMS基础上进行了裁减、修订, 形成了带有“CM”标签的CM-IMS, 目的是打破现在垂直业务提供的体系, 用模块化标准结构和业务控制分离提供一个新的业务模式, 实现快速和灵活的业务提供方式;同时, 通过定制化的IMS提升网络在宽带多媒体业务、FMC融合业务以及Web与IMS业务融合方面的能力。

在与地方移动的交流中记者得知, 中国移动从去年年底着手进行的一系列IMS招标, 强调了IMS业务平台的互通性与业务创新性, 尽管目前还没有明示具体招标结果, 但地方的IMS网络部署和业务模式的设计, 已经从两三年前就开始。

例如, 浙江移动在2008下半年就启动了全省的IMS试验网项目, 主要验证IMS提供固网移动融合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能力, 以及对多种接入和终端的控制能力等。到2009年9月时浙江移动的IMS系统共部署了多个厂家的7个业务平台, 统一Centrex、e讯和企业通信助理3个得到试商用。而面向用户的如多媒体彩铃、自由行和融合一号通等业务, 试用范围更是扩大到了全国很多地市。

2009年上半年, 中国移动同时在全国多个省启动了CM-IMS试验网建设, 并在一些试点省份实现了网络互通, 部分业务完成了跨网络的测试, 验证了IMS跨省规模组网的能力。

浙江移动的网管工程师称, 在业务平台建设和IMS功能测试中反映出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受到SIP协议的灵活性的影响, 不同厂家设备的兼容性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这对运营商营商树立统一标准, 提出了需求。

>>此前, 华为推出的网真系统就已实现与IP、SDH、IMS等网络, 以及与高清/标清视频会议、桌面视频会议、电话会议、3G视频等不同模式的融合。

企业应用先行探路

对于中国电信来说, 在其去年启动的多个省份的IMS试点项目中, 也包含了针对中国电信实际网络状况的详细规范。

在完成了IMS试点业务平台的部署之后, 不久前江苏电信实现了基于IMS的融合视频业务演示。据江苏电信内部人士介绍, 该省的IMS试点网络是中兴通讯承建的, 基于这个网络上的IMS融合视频业务实现了包括固定、移动、互联网在内的多网络视频业务的融合, 一个明显的作用, 就是提升了用户的视频通话等业务的体验。其中, 融合监控业务将中国电信全球眼与IMS系统进行了集成, 使监控业务的“随时随地”使用实现了可能;而融合高清视频会议业务支持包括EV-DO手机、SIP电话、软终端、固话、视频会议终端等多种终端同时参与视频会议, 对企业办公来说, 实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视频会议的业务效果。

显然, 这类业务随着高清、PON、多终端与IMS的结合, 将更适合用于行业客户、企业用户的视频+数据+语音的业务需求。

在中国电信组织的省份IMS试点中, 去年在全国推广实施的协同通信平台 (ECP) 往IMS平台上移植及验证协同通信业务能力的开放性是主要内容之一, 其他相关试点内容还包括多媒体彩信、彩铃、多媒体会议、高清会议、统一Centex、PON用户的接入等。该试点的目的是, 通过PON与IMS的结合, 为用户提供语音、上网、IPTV、视频监控等全业务的综合服务。

在地方移动的IMS业务试点中, 统一Centrex业务、融合一号通、企业通信助理、e讯业务等成为先期试验的重点业务。其中, 企业通信助理是基于PC客户端, 以手机号码为惟一的用户身份识别, 将企业通讯录作为业务核心, 提供的语音通话、即时消息、短信/彩信、会议电话等多种办公应用;并集成内部OA、内部网站、BBS等各类系统, 实现整合的企业通信。

显然, 这些具有很强粘性的企业综合通信方案, 对于运营商借IMS开拓企业市场, 无疑提供了最有力支持。

IP化优势有待发挥

正因为对实际问题更为关注, 各地运营商在试点IMS网络能力、业务能力的不断总结中, 也提出, IMS厂商热炒的众多融合业务前景, 目前实施起来还不是那么容易。其中, 移动终端对IMS网络的支持比较滞后, 第三方的业务提供者也还没有太大精力关注IMS领域, 并且现有的IMS业务的流程还需要继续优化, 现有支撑体系还需要变革来支持新的核心网络。

理性对待智能手机潮 篇10

禁止使用智能手机绝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用户选择的潮流无法阻挡。企业的IT主管们既要积极接受这一不可避免的现实,又要针对公司情况制定好保护性政策和流程。

如果iPhone和Android手机发布时,你还没意识到它们有什么意义,那么最近Windows Phone 7应该让你有所惊醒了: 智能手机的时代不在未来,而是现在,它大有作为的时候已经到了。

智能手机技术加快IT技术进入消费领域的同时,也在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并且让两者逐渐相互交融。经济衰退非但没有减慢这股潮流,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前侥幸没有被裁掉的员工们都在担心自己的饭碗还能不能保得住,现在再大的工作量他们都不怕。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以证明敬业态度。他们急需一种工具来收阅紧急的电子邮件,发送急需回复的短信,以及在深夜接听重要电话。而带笔记本电脑上电影院或者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总归不太可能,这时智能手机就恰逢其时,因为能够让这些人随时保持“在线”状态。可以说,只要你想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智能手机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据IDC公司预测,2009年~2013年,智能手机销量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0.9%。Symbian和RIM仍是市场的两大领导厂商,但随着三家最重要的技术公司: 微软、Google和苹果纷纷进入这一市场,竞争必然会越来越激烈。

这是件好事。毕竟,如今的智能手机还不完美: 虚拟键盘差强人意; 数据传输速度乏善可陈(至少在美国是这样); 通话质量甚至糟糕得让人抓狂。换句话说,现在智能手机的平台,无论是苹果还是Android,都是样样懂一点,却样样都不精通。人们对更完善的用户体验还有着庞大的需求。

在我们公司,最近iPhone操作系统的升级破坏了企业电子邮件系统的帐户验证流程。由于无法正常收发电子邮件,许多iPhone用户就去购买了黑莓手机,因为他们没时间等人来解决这些问题。

IT主管们该如何适应智能手机大规模应用带来的巨大转变?如何保护企业服务器与各种智能手机平台顺利连接?又如何保护这些智能终端的数据安全?一旦公司员工的手机被坏人盯上(这是难免的)怎么办?公司设备和个人设备混在一起如何管理?

当个人电脑变成重要的商业工具时,话语权被所谓的行业专家、分析师和媒体所主导。而这一回,企业IT主管们必须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参与到这场对话中来。RIM和微软等公司知道如何玩这场游戏; 但是苹果和Google却不大会把IT经理们的问题列入优先事项。IT主管们的职责,就是确保这些公司也清楚智能手机对企业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初中生的早恋 篇11

关键词:早恋,危害,对策

面对初中生的早恋问题, 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找这一现象的原因, 采取合理措施, 积极应对。笔者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 提出几点看法。

一、初中生早恋的原因分析

初中生早恋, 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当代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提前的原因, 也有社会环境的各种刺激。

1. 身心发展的因素

从生理方面看, 生活富裕营养好, 加上吃含有激素的保健品或快餐, 使如今的孩子普遍成熟得早, 女生大多在预备班、初一进入青春期, 有的甚至在小学五年级就有了月经初潮, 这比10多年前的孩子要早一两年。从心理方面看, 初中生正值少年的心理断乳期,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 对两性关系感到神秘、敏感、奇妙。他们开始注意异性, 亲近异性, 容易产生爱慕和追求的情感。他们既要表现自己, 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又缺乏自控能力。有的学生深深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2. 社会方面的因素

(1) 一些黄色小说, 黄色网站, 过分暴露的电视、电影镜头对于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正在发展中的中学生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无疑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2) 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不健康的诱导。现在的电影、电视剧大多以谈情说爱为内容, 婚外恋、第三者、床上戏比比皆是, 几乎是“无爱不成戏”。如今的初中学生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 他们模仿力很强, 于是, 荧屏中的“调味品”成了早恋的“催化剂”;地摊上几元钱就可买到的淫秽碟片、书刊, 也误导青少年走入歧途。

(3) 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 在客观上方便了初中生的单独交往。如电话、电脑的普及, 网吧、游戏机房、迪斯科舞厅的诱惑……发达的城市地区商业文化充斥街头, 以煽情为主要特点的商业文化令许多青少年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

3. 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

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比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早恋。这些学生常常不受老师欢迎, 在学习上很少受到关心, 从而根本不会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于是, 他们便把无处打发的精力和时间转向爱情, 转向社会, 以弥补感情上的空虚。

学校青春期的教育少。虽然很多学校在课程表里都会有青春期教育这类课程, 但是, 在初中里很少有专业老师。而且面对这样敏感的问题, 老师有时会羞于启齿, 学生更不敢光明正大地翻阅这类书籍。于是, 这门课也形同虚设, 都被主课给占用或变成自习课。

4. 家庭方面的因素

现在的青少年普遍早熟, 而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了解甚少, 甚至毫不知情, 有的即使知道了也遮遮掩掩, 神神秘秘, 反倒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

此外, 缺少家庭温暖和爱护的学生更容易早恋。这些孩子常见于父母感情破裂、离婚, 受继父继母虐待, 或父母双亡寄人篱下, 得不到温暖, 生活在一个冷漠、压抑, 甚至受辱的环境里。于是, 渴望得到他人温暖, 渴望尝到爱情的甘甜。实践经验证明,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 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

二、初中生早恋的教育对策

1. 学生方面。

学会自我约束, 要克服不良倾向。青少年朋友要自觉抵制黄毒的侵害, 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微观环境”。要通过各种方式自觉地加强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培养, 确立远大的理想、强烈的事业心, 全身心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拼搏。精力的集中程度越高, 就越是抗干扰;要充分认识早恋的危害和后果, 避免进入这一误区;一旦进入, 就应当以坚强的意志力冲出来, 越早越好。

2. 社会方面。

彻底清理文化市场, 提供洁净的生活环境。执法机关应加强检查力度, 突击、定期检查学校附近的营业场所, 彻底整治文化市场及校园周边环境, 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洁净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性”和“爱”的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北京一位语文老师也认为:“对爱情的思考, 是中学生青春期的正常表现。与其‘堵’, 不如以教学的形式正确的‘疏’”。

当我们在发现“苗头”时, 要尊重他们, 以朋友的身份多与孩子们谈心, 跟他们谈人生, 逐渐剥去“性”的神秘色彩, 给孩子们一个正常的、宽松的环境, 让他们自己去了解, 去战胜, 走出这青春期特有的情感困惑期。

3. 学校方面。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约束, 督促学生自觉履行守则。抓初中生的早恋问题, 必须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 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学习能力的培养, 体育活动的开展, 兴趣小组的组织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早恋学生不能粗暴干涉, 强行拆散, 也不能居高临下, 严词训斥, 我们应成为学生生活道路的引路人, 以平等的态度, 以朋友或“参谋”的身份, 晓以利害, 喻以道理, 帮助他们处理好这个问题。初中生自我克制的能力较差, 在通过说服教育, 学生心悦诚服的前提下, 教师可帮助学生定出自我约束的守则, 并督促他们自觉地履行守则, 一旦形成习惯, 他们便会自觉地遵守, 并逐渐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来。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性教育。介绍性知识时, 要学生掌握性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及第二性征发育的特点, 并掌握与之相应的性生理、心理卫生和保健知识, 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

4. 家庭方面。

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培训, 共同形成教育的“合力”。家长们一般都深知早恋的严重危害, 平时对孩子的异性交往监督很严, 一有蛛丝马迹, 必查个水落石出。这样往往会事与愿违, 加大双方的对立程度, 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家长应明确教育子女的途径:关心孩子———尊重孩子———走近孩子———理解孩子———引导孩子, 并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让学生平安度过青春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建立在尊重他们人格的基础上, 重在以情感人, 让孩子沐浴在浓浓的亲情中, 帮助他们尽快走出情感沼泽。在处理孩子早恋问题时, 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要张扬, 要冷处理, 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以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导致破罐子破摔。

上一篇:国际教育交流论文下一篇:集油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