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产品升级换代(精选7篇)
加速产品升级换代 篇1
2015年4月14日,东芝开利空调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南昌办事处新迁红谷滩赣江中大道新地中心正式开业。东芝开利空调销售(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燚华、副总经理服部広道、上海及华中大区销售总监宋明超、南昌办事处所长陶锋、江西省设计院暖通专家及东芝空调合作伙伴共40人出席开业剪彩仪式,标志着东芝空调业务在江西地区迈入一个新高度。
东芝空调自2004年开始在江西就有投入运行的全直流变频项目。经过十余年的耕耘,积累了大量的样板工程及核心经销商。在过去的2014年,东芝空调多点开花,先后中标了南昌地铁一号线、地铁大厦、中国电信江西卫星基地、余江经济大厦、南昌航空城、江西省水力科学院等项目,核心项目经销商由原来的一家扩大到十几家。同时东芝空调在江西家装零售市场取得显著的成效,接下来将会深挖南昌市场、积极布局地级市,在江西省内开更多的TCS店,进一步扩大东芝空调的零售业务及产品的知名度。
破解人才困境 加速行业升级 篇2
2012年6月28~29日,“2012中国纺织服装人力资源论坛”在京召开。此次论坛汇聚了全国纺织行业人力资源力量,意在贯彻落实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和纺织强国纲要建设人才强国精神,以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加速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等行业领导,以及全国纺织服装界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参加。
在《建设纺织强国纲要》中,人才被视为建设纺织强国的第一资源。建设纺织强国的决定性力量将是高素质人才,而非廉价劳动力。人才的“贵”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金难求,二是宝贵,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驱动企业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中纺联副会长夏令敏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层次的领军队伍、技术开发队伍和高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多年来,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在我国建设纺织大国的过程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无论从行业今后的需求、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未来国际竞争的战略来看,人才始终是最重要的问题。“《强国纲要》中指明要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架构合理、素质优良、开拓创新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按照人才优先、以用为主、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战略思路来开发人才、推动人才的成长。此次论坛可以说是推进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举动。”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搭建纺织行业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加强纺织人才信息方面的沟通,实现资源互补,从而打造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行业人才,为建设纺织强国贡献力量。
人才之“惑”
出席此次论坛的多位专家都指出,当前,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对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表现出许多“不适应症”,如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等。同时,需要认识到的是,未来十几年将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人才方面,我国纺织行业还未能找到合理的匹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杜在发言中表示,就业不是一般的吃饭问题,各行业如何为就业做贡献。为社会解决就业问题是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条。山东康平纳集团总经理刘琳关注到了纺织业势态下滑的情况下,企业用人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由此指出如何发挥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有效作用,是企业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智联易才集团常务副总裁李锐说,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的人才困难首先体现在用人难上,“人才供求存在矛盾,各高校对行业的人才供给现状是,传统服务和工业人才比重过大,专业人才缺乏,营销人员专业层次较低”。同时,也面临留人难的问题,“员工缺少职业认同,流动性非常大。企业之间互相挖角,同业恶性竞争不断。”
人才之“道”
论坛上,众专家纷纷为破解人才困境出谋划策,就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经验进行了分享和智慧上的碰撞。为期2天、近20场专题演讲涵盖了纺织服装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实践中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员工关系六大模块,以及新形势下建设纺织人才强国、破解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招聘两难、构建企业网络大学加速企业人才提升、战略人力资本管理、提高企业员工敬业度管理、纺服企业劳资纠纷的法律途径新挑战、人才队伍建设与领导之道、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新思路、依托科研平台聚集优秀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等一系列人才策略方面的热点议题,力求切实帮助企业掌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有效方法。
中纺联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指出,《强国纲要》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论述中,首先便强调了要优化人才结构,具体可以从四个层次着手,“第一层为品牌经理、设计师和学科带头人;第二层为高端创新和管理人才;第三层为通过加大教育体系的投入,提高高技能纺织人才的比重;第四层为注重一线工人整体素质的培养。”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冯鹏程提出,人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企业的资本,企业家要善于掌握资本密码,把人才变成人财。针对社会上“就业难、招聘难”的双重矛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杜表示,破解之道在于企业的管理学思考与员工为自身定位相结合。“作为员工要遵守原则,比如要肯奋斗,不要成为跳槽专业户,不要只对高薪感兴趣,要关注能学到什么东西等等;作为老板,则不要太吝啬、太求全责备、不培养和不尊重人。”另外,杨杜认为,“同工同酬”应为“同贡同酬”,即按员工的实际贡献定酬,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司长毕结礼说,人才竞争的深层次内涵在于机制的竞争,企业留人要留心,人才最核心的能力是主动能力,企业应培养员工的这种能力。
山东康平纳集团总经理刘琳则分享了自身在人才管理上的心得。“纺织企业大部分在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很多大学生都不愿去那里工作,我们采用将员工人才档案放在城市单位而员工本身在第一线工作的方式,来解决员工对工作地区的不满意,保证员工个人福利、医疗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权益。”同时,他表示,管理人才要靠机制,康平纳主要依靠科研平台,通过科研人才带动企业发展,“我们先后和青岛大学、山东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合作,引进高学历高技术的专业人才,这也是目前国家提倡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我们已有3个研究中心和1个工作站,已完成的项目大多是与大专院校共同完成。”
对于企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前沿顾问首席管理专家徐斌主张破除传统,构建网络大学。他表示,网络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发展趋势,这种学习方式具备三大核心优势,“一是静态学习,即员工利用书本、光盘等来学习;二是动态学习,如有新员工入职进行专业培训等;三是常态学习,即通过聊天进行交流学习。”
台湾纺合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永钦则特别谈到了“绿色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纺织作为劳力密集、耗能密集、污染密集的产业,如何在未来的碳经济氛围中取得制高点、话语权,是目前我纺织业界亟待取得共识的重点议题。低碳是绿色商机还是绿色危机?培养了解碳排放、碳足迹、碳交易的专业人才刻不容缓。”
加速产品升级换代 篇3
中国畜牧兽医报报道:南方水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 经济发达, 人口密集, 河湖众多, 水网密集, 降水量大, 水环境敏感, 包括珠三角水网区、长三角水网区、长江中游水网区、淮河下游水网区和丹江口库区等五个重点区域, 主要涉及上海、江苏等10个省 (市) 。2014年, 南方水网地区133个主产县生猪存栏5562万头, 出栏9696万头, 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1.9%和13.2%, 外调生猪3700万头, 对于保障南方乃至全国猪肉市场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 随着生猪养殖业加快发展, 南方水网地区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区域布局不尽合理, 农牧结合不够紧密, 生猪粪便还田利用的通道不畅, 粪便综合利用率低是造成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污染的根本原因。生猪养殖与水环境保护矛盾尤为突出, 尤其在洞庭湖区生猪大县分布集中, 规模猪场数量较多, 生猪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面临一些新问题, 加快推进生猪养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前不久, 农业部将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结构布局调整优化列入年度重点工作, 计划在南方水网地区创建100个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 选择10个县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创建工作, 在洞庭湖养殖区选择2个~3个县先行开展生猪养殖布局调整试点。目前, 湖南、湖北两省畜牧兽医部门正按照农业部要求开展摸底调查, 对畜牧业绿色示范县创建活动进行研究部署, 加快推进畜禽规模养殖禁养区划定等有关工作。据悉, 农业部将加强规划指导,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调整优化区域布局, 须减则减, 宜调则调, 不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促进生猪养殖提质增效, 促进粪便综合利用, 推进种养一体化发展。"十三五"期间, 以洞庭湖区为重点, 加快推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转型升级。
服务器加速更新换代 篇4
服务器要与时俱进
美国一家轿车服务公司的CIO Alan Bourassa认为,在这个技术迅速变化、企业压力空前巨大的时代,IT系统的快节奏更新显得至关重要。
Alan Bourassa所在公司里的64台刀片服务器现在的更换周期已经变成了三年一次,而就在不久前,他们一直保持着超过五年的更换周期。他说:“许多人老是说刀片服务器能用上五年、甚至七年,但由于行业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这种想法根本不现实。”
与其他IT系统负责人一样,Alan Bourassa把他的服务器更换周期压缩到了尽量短的时间长度,以获得必要的灵活性,从而紧跟一些重要趋势,比如虚拟化、不断发展的服务器和软件技术、不断扩大的存储需求以及日益严苛的业务要求。
Darin Stahl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的信息技术研究集团(Info-Tech Research Group)服务器行业分析师。他说,如今服务器更换周期一般是三年,长短取决于服务器的作用和用户的需求。他认为,“这需要有计划地管理资产,这种资产会不断折旧,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也会不断缩短。”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森尼韦尔市富士通美国公司服务器和解决方案事业部的高级副总裁Richard McCormack表示,虚拟化是加快各种规模的数据中心更新原有服务器的一个主要因素——虚拟化需要数量较少但功能更强的服务器。
他说:“虚拟化不仅显著提高了应用程序/服务器的整合水平,还彻底改变了客户的部署模式。”他解释到,现在客户们比过去更有可能加快服务器的更换周期,以便充分利用速度更快的处理器及其他技术所具有的优点。
Alan Bourassa眼下担心的首要问题是,确保他那些惠普服务器有足够的容量来支持有效的虚拟化。他认为,走虚拟化道路的人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会加快服务器的更换周期,因为服务器的性能在过去一年中已经提高了三四倍。
虚似化
是重要驱动力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更短的服务器更换周期实际上是在帮助一些企业削减服务器预算。
Darin Stahl指出,受虚拟化推动的服务器更新通常可以为企业省钱,因为虚拟化使企业只需购买几台虚拟化服务器,就可以取代数量众多的旧服务器。
他认为,眼下大多数生产部门的做法是按7:1的比率整合服务器。所以,不用更换7台服务器,只要更新1台服务器就可以弃用6台物理服务器。不过,一台大型虚拟化服务器的购置和操作成本通常要高于它所替换的任何一台单独的物理服务器。因此,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更新就可直接获得6:1的成本节省。
对许多管理人员来说,频繁的更换周期也会使服务器的分配工作变得更复杂,而且越来越需要逐步改善。美国芝加哥市新鲜果蔬分销商Anthony Marano的首席技术官Chris Nowak认为,要跟上快速提高的IT和业务需求,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更换服务器,但这需要遵循时间表,有计划地评估或更换至少一部分服务器。Chris Nowak说:“我们不想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而使业务不能正常运行,从而陷入困境。”
为了确保每一台物理服务器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Chris Nowak把其数据中心的三年服务器补给周期分成了不同的小阶段。为核心的业务任务(比如电子邮件和应用程序托管)分配新服务器,使用年限最长两年;之后逐步“降级”,将这些服务器用于备份、开发、测试及其他不太重要的工作,再用一年。他说:“这样使用三年后,服务器就淘汰了。保持不断补给是关键,总是要对基础设施做些更新,并遵循这个较短的生命周期。”
这种做法带来的结果是,Chris Nowak始终有两个生产环境在运行,另一个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不断地选择、构建、降级或停用服务器)。由于这个循环的过程旨在确保每一台服务器都被分派去处理与其性能最接近的任务,因此,Chris Nowak认为其数据中心是在灵活性和效率都最高的状态下运行的。但是他也承认,这项策略既复杂,又要求高,而且与公司的传统做法大不一样。传统的做法是管理人员只要觉得有必要,就购置新服务器及淘汰旧服务器,而现在,公司基本上每天在运行两套基础设施,然后规划、构建或停用第三套基础设施。
总部设在美国洛杉矶的托管服务提供商New Dream Network的系统管理负责人Micah Sachs也选择了同时兼顾几个服务器补给周期的做法。
这有别于他以前的做法,即由于运营或市场因素,他只要觉得有必要改变,就更换掉老化的系统。他认为,新做法让自己能够应对技术或业务惯例方面的突然变化,从而降低了风险。他说,他通常只是少量购买服务器,“每个季度购买约100台至200台,那样手头不会积留一大批过时的服务器或之后发觉不适合某项工作的服务器。”New Dream总共有大约3000台服务器。
新型软件
成另一诱因
虽然虚拟化是加快服务器补给的最主要动因,但不是缩短服务器生命周期的惟一因素。
需要满足功能更强的新型软件(尤其是结合多媒体、分析或者其他处理器的软件)和内存密集型操作提出的要求,是促使服务器升级更迅速的另一大动因。
Darin Stahl说:“最新版本的ERP系统可能提供了很多功能和很高的效率,所以对之前购买的服务器进行升级似乎是正确的做法。企业正在为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而绞尽脑汁,所以决定升级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Chris Nowak则认为,要想使用新的或改良过的软件,升级服务器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硬件成本通常不是关键因素。他说:“从IT的观点来看,硬件不是主要开支,硬件开支不到我们预算的15%。我们的大部分预算是软件许可和咨询服务费用,所以如果有了新版本的微软软件,我们就会使用新版本,并且在继续工作的同时升级硬件。从一台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服务器要比试图在原来位置进行升级容易得多。”
新的或修改后的监管法规层出不穷,这也是推动服务器加快更新的一个因素。Darin Stahl说:“对于遵守政府规定和诸如此类的问题,通常我们没有办法跟得上这些规定,但你要随时留意这些规定是否成为法律,一旦成为法律,我们就要迅速采取行动。从技术采购的角度来看,《健康保险可携性及责任性法案》(HIPAA)、《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及其他法规都会带来影响。”
越来越快的硬件发展速度也在促使许多管理人员扔掉效率低下的旧服务器,改用功能更强大的服务器。Alan Bourassa提到他的惠普刀片服务器就是个佐证,它表明不断发展的技术在如何促使许多数据中心加快服务器的更新周期。他解释到:“我们约三年前购买的第一批服务器,它们只支持32GB内存。而现在,最新的G6服务器已支持96GB内存,所以我可以为虚拟化环境将存储容量提升至三倍。”
更新要因人而异
在大多数数据中心,服务器的三年更换周期已成为标准。
戴尔企业产品事业部的首席技术官Paul Prince表示,在大多数数据中心,三年更换周期已成为标准。他强调:“三年就像是最佳时间长度。”
Alan Bourassa说,要发现并紧跟重要趋势,随时了解IT行业的发展动向是关键。“你应该经常参加硬件厂商的大会和会议,了解产品路线图,那样等到采购时,你就能做出非常合理的决定。”他还表示,要确保一开始购买的系统拥有最新功能,就要向厂商询问即将推出的产品功能。要是所需功能在几个月后推出,那么可以把采购推迟到下一代产品。另外,找到一家值得信赖的厂商很重要。
尽管如此,他还是对惠普表示了些许失望,因为对方不愿披露重要信息。他说:“惠普对于有些东西有点过于保密,比如惠普刀片服务器集群在内存容量方面的重大变化。”旧服务器支持32GB内存,而新机型最多可容纳96GB内存,是原来的三倍。Alan Bourassa说:“所以,当惠普从ProLiant G1升级到G6机型时,我确实有点措手不及。”他说,他希望惠普能早一点把机型方面即将变化的这个情况告知自己。他补充说:“那样的话,我可能会推迟购买G1服务器,等G6出来后再购买。”
另外,Paul Prince则认为,每家企业都不一样,要确定服务器的更新周期和更新类型是否适合某个特定的数据中心,惟一的可靠方法是进行一番认真的计算。“你得自己算一下,才能确定什么最适合你。”
链接
存储系统也需要经常更新
数据中心中不是只有服务器这种硬件设备需要比较频繁地更新。有些企业发现,它们的存储系统的更新可能也要比原先预料的时间提前。
由于媒体文件和迅速变大的档案库突然数量激增,眼下出现了对存储容量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这个趋势迫使许多企业以比过去更快的速度更新存储设备。
信息技术研究集团的分析师Darin Stahl表示,虚拟化技术也对节奏更快的存储系统更新起到了作用。当客户开始把所有那些服务器映像文件迁移到整合的SAN,从映像文件启动时,“这突然把大量数据放在了SAN上。”他表示,他看到一些企业低估了将来的存储需要,最多的少估计了50%。他们得回过头去跟经费委员会或首席财务官说:“你了解我们刚刚购买的SAN和虚拟化项目的所有那些磁盘吗?我们需要增加一些存储资源。”
除了不断增长的存储需求外,硬盘和闪存技术的密度也在迅速增加。IT咨询公司Laurus Technologies的系统集成主管Irwin Teodoro说:“我们在存储领域几乎每个季度都会看到技术创新,这种变化使你基本上要推倒整个存储环境,换成一种更好的技术。”
10大工程加速制造业改造升级 篇5
5月1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坚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并确定了智能化改造、基础能力提升、绿色制造推广等10大重点工程。此外,力争通过3年努力,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通过政府首购、订购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国内创新产品。
加速产品升级换代 篇6
为科学指导稀土行业发展, 推动稀土产业整体迈入中高端, 工业与信息化部特编制《稀土行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 未来我国将强化资源和生态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支持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 培育行业新动能;推动集约化和高端化发展, 调整优化结构;加快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 构建循环经济;推动利用境外资源, 加强国际合作;打造新价值链, 实现互利共赢六项重点任务。
工信部将重点加强《规划》与科技、财税、国土资源、金融等政策的配套与衔接, 发挥协会、学会等中介组织作用, 出台《稀有金属管理条例》, 通过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等渠道统筹支持稀土科技研发、应用产业发展、资源地转型升级, 建立“政产学研融”支撑推动体系, 鼓励推动企业“走出去”, 开展国外稀土资源开发与材料深加工项目合作。
强化资源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加强稀土资源管理
我国将加强国家对稀土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统一规划, 根据资源形势和市场需求, 合理调控开采、生产总量,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需要, 到2020年稀土年度开采量控制在14万吨以内。稀土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将受到严厉打击, 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稀土行业将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除六家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外不再新增采矿权;继续支持内蒙古包头、四川凉山、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重点资源地完善矿区资源保护和监控设施, 加强稀土矿采选项目技术改造;加强对已探明的大中型矿产地资源储备和保护, 与《全国矿产资源规划 (2016~2020年) 》相衔接, 划定一批国家规划矿区, 实行统一规划, 规模开发, 重点监督, 推动优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加强资源地生态保护
稀土行业将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建设项目和企业环评严格审查,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行业将推广采用采矿新技术、新工艺, 落实稀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和经济责任, 加强尾矿库处理处置与综合利用, 实行生产排污许可证制度;推广离子型稀土矿浸萃一体化、冶炼分离污染防治新技术, 促进行业清洁生产。我国将建立稀土绿色开发机制, 落实行业规范条件, 全面推行稀土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按功能分元素管理稀土
我国将稀土元素按资源稀缺程度及功能开发情况划分为战略性、关键性及一般性三类, 实行元素分类管理, 实现元素价值和经济利益相匹配;加强战略性、关键性产品储备, 健全稀土储备体系;加强对中重稀土元素的开采、生产、流通等全产业链管理, 坚决打击稀土违法违规生产和出口走私、逃避缴纳税款等行为。
支持创新体系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完善行业创新体系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引领作用, 稀土行业将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稀土创新体系, 推进建设国家、行业创新中心和服务平台;瞄准《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战略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实现稀土功能材料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等重点应用领域的突破, 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先进企业;开展稀土金属资源高效分离提取、低成本绿色冶炼分离、高端产品制备、废旧稀土金属回收等技术与关键装备研究。
加强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建设
稀土行业将加强专利分析与战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研究, 构建产业化导向的稀土技术核心专利和专利池;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开发, 鼓励企业申请国外专利;发挥稀土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学术团体和行业组织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稀土国内标准体系, 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搭建稀土标准化信息平台, 服务行业管理。
推进稀土功能机理研究
行业将挖掘稀土元素本征特性, 探索稀土材料新功能, 拓展新应用;瞄准国际新材料前沿, 开展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稀土磁性、催化、光功能等新材料研究, 突破一批国家亟须、引领未来发展的稀土新材料及绿色制备关键技术。
推动集约高端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稀土集约化发展
我国将继续实施大集团战略, 进一步推动稀土矿山开采和冶炼分离、资源综合利用的集约化生产, 将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及资源综合利用全部纳入六家集团管理, 实现稀土集中生产、管理、工艺流程再造;完善集团间协作机制, 加强行业自律, 维护市场秩序, 保持供需平衡, 承担社会责任。支持集团做大应用产业, 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江西赣州“中国稀金谷”建设, 推动内蒙古包头、福建龙岩、四川凉山等重点稀土资源地产业转型升级, 延长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
促进稀土材料高值应用
我国将加快发展高性能稀土磁性、储氢、晶体、发光、高频等新材料, 提升稀土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保障能力, 培育稀土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应用, 发挥稀土材料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建设的支撑作用。
实现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稀土行业将向下游延伸产业链, 推动稀土磁性材料-永磁电机、稀土发光材料-LED显示器件、稀土催化材料-工业窑炉脱硝功能器件、稀土合金材料-汽车及航天航空零部件等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业一体化发展, 形成与终端应用需求相适应的原料供给体系, 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以工业机器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应用需求为导向, 鼓励下游企业参与稀土新材料研发, 加强稀土与应用产业紧密衔接,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功能元器件和零部件, 提升稀土功能材料及元器件研发、生产水平, 实现稀土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加快绿色智能转型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推进上游产业绿色转型
我国将大力研发稀土资源绿色高效采选和冶炼分离新技术和重点装备, 加大离子型稀土原矿绿色高效浸萃一体化、低碳低盐无氨氮分离提纯等稀土采选、冶炼分离清洁生产新工艺的推广力度, 加快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优化升级, 进一步提高生产、环保等技术水平, 降低能耗物耗, 实现废水零排放和废物资源化利用, 严格职业卫生防护管理。
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尾矿资源、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研发废旧稀土产品再利用成套技术, 建立健全回收制度, 完善稀土回收利用体系, 提升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加快智能化改造
稀土行业将支持稀土矿产资源、稀土材料和生产工艺基础数据库建设, 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健全企业ERP体系;建设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系统, 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台账、生产监测调度数字化管理系统、安全监测系统, 实现稀土材料生产和运行管理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支持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建设稀土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管理控制系统, 实现生产过程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在线检测;建立生产过程的控制模型及产品识别码, 实现设备与流程的在线故障诊断与关键作业的智能化控制, 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节能降耗, 减少环境污染, 促进稀土冶炼分离和稀土材料生产流程数字化、主体装备智能化、生产工艺优化和服务远程化。
拓展稀土绿色化应用
我国将着力拓展镧铈钇等高丰度元素在工业节能、机动车尾气净化、工业窑炉废气脱硝等环保领域的应用, 加强稀土钢及铝、镁合金等轻量化材料的应用研究;开展稀土特种玻璃、钇锆陶瓷、抛光剂、化工助剂、污水处理剂、涂料等功能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铽镝减量和镧铈钇替代镨钕的技术, 开发低成本稀土磁性材料, 推动铈 (或富铈) 磁体的产业化, 扩大在电机等领域的应用。
利用境外资源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加强稀土国际合作
我国将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通过政策联动、行业自律等措施增强我国稀土企业市场话语权。发挥技术、人才、资金优势, 推动稀土企业走出去, 合作开发境外资源及产品深加工;鼓励稀土企业与境外新材料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合作, 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引进境外专业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引导外资投向稀土环境治理、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和高端应用及器件制造产业等领域。
推进稀土标准国际化
我国将围绕稀土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重点稀土标准的制订, 发挥企业、研究机构和中介组织的作用, 提升中国稀土标准的影响力, 促进中国标准走出去, 实现稀土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衔接。
打造新价值链实现上下游产业互利共赢
推进资源地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将完善稀土开发收益分配机制, 加大资源收益在资源地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替代产业等方面的支持, 促进资源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 改善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企业在靠近稀土资源地发展精深加工, 由材料加工生产向部件制造、半成品及生产服务业延伸, 增加产品附加值, 推进资源地产业转型升级。
建立新的价值链
我国将加强稀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稳定供需关系, 引导价格预期, 促进和扩大稀土在节能、环保和家电等下游领域的应用需求, 实现上下游利益共享、协同发展。以资本和技术为纽带, 通过上市、增资、并购等手段整合中高端应用产业链, 培育新的应用市场。
加速快递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篇7
日前,《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提出“以解决制约快递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互联网+快递为发展方向,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融入并衔接综合交通体系,扩展服务网络惠及范围,保障寄递渠道安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快递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普惠城乡、技术先进、服务优质、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快递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国、联通国际的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快递年业务量达到500亿件;建设一批辐射国内外的航空快递货运枢纽,积极引导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快递企业;寄递服务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国内重点城市间实现48小时送达,国际快递服务通达范围更广、速度更快,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有效降低商品流通成本。
快递业面临的重点任务,一是培育壮大快递企业。鼓励各类资本依法进入快递领域,支持快递企业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整合中小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快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鼓励“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大力提升快递服务质量,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健全行业安全和服务标准体系。二是推进“互联网+”快递。鼓励快递企业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优化服务网络布局,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拓展协同发展空间,推动服务模式变革,加快向综合性快递物流运营商转型。引导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深度合作,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共同发展体验经济、社区经济、逆向物流等便民利商新业态。三是构建完善服务网络。实施快递“向下、向西、向外”工程,建设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快件集散中心和快递末端服务平台,完善农村、西部地区服务网络,构建覆盖国内外的快件寄递体系。四是衔接综合交通体系。实施快递“上车、上船、上飞机”工程,加强与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运输企业合作,制定并实施快递设施通用标准,强化运输保障能力。五是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实施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绿盾”工程,全面推进快递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邮政业安全生产设备配置规范等强制性标准,明确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的安全要求。
为了促进快递业的发展,一是要深化快递行业商事制度改革,简化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程序,改革快递企业年度报告制度,发挥电子口岸、国际陆港等“一站式”通关平台优势,实现进出境快件便捷通关。二是要充实监管力量,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用户申诉与执法联动机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三是加快制定快递条例和相关法规规章,提高快递业法治化、标准化水平,编制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资金要支持农村和西部地区公益性、基础性快递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快递企业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五是改进快递车辆管理,制定快递专用机动车辆系列标准,及时发布和修订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公告。六是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引导高等学校加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建设,支持职业院歇设快递相关专业;探索学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建立一批快递人才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