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教学模式(精选12篇)
结构教学模式 篇1
1 结构化学课程的功能和特点
结构化学课程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课。该课程通过探讨物质的静态结构,使学生掌握微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获得原子、分子及晶体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了解研究分子和晶体结构的近代物理方法的基本原理。该课程是从微观层面解释化学实验现象的理论基础,对深入理解及研究化学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课程的基本理论涵盖于各化学分支,是化学各相关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对锻炼学生思维(想象,逻辑,抽象,交叉)、开发学生智力(分析,批判,综合,衍变)、发展学生能力(发现、解决、表述、总结) 有着重要作用。
依据多年的结构化学教学实践,我们把结构化学课程的主要特点概括为“四性三多二少一难”。
四性指基础性、重要性、抽象性和逻辑性。结构化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可由图1很好地体现,此外,学会结构化学才能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即“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测试+理论分析”;结构化学主要讨论微观粒子的状态和运动规律,所以抽象深奥;结构化学研究物质结构的核心方法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演绎法,所以逻辑性很强。
三多指知识多、原理多和思维形式多(演绎思维、归纳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二少指学时少(54学时)和优质课程资源少。
一难是教学难,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基本原理多,范畴的界定和之间的关系较难全面掌握;二是原理的理解主要依赖于学生的数理基础(化学系学生的数理基础普遍不好),同时还需要较好的专业基础;三是能够与理论直接联系的实际例子少,显得理论格外抽象。普通学生自己学会结构化学不太现实,很多学生“上课时还明白,课后看书却不懂”。所以教学方法的探索和革新始终是结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题。
2结构化学常规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新举措
教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不断解决教学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这里我们把结构化学教学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归纳为三个。
(1)结构化学课程存在着内容太多与学时过少的矛盾。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结构化学新知识和新理论的增长速度迅猛,然而教学时数不增反减。考虑到学生实际(考研的多)和教学要求,目前普遍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而不是删减教学内容。因为当前考研试题中结构化学所占分数比例较大,而且知识覆盖面很广,但是学生自学收效甚微,所以删减教学内容的方法实不可取,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只能是优化知识结构。多媒体教学的突出优势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普遍在使用。但是结构化学课程概念多、原理多、数学推导多,多媒体的节奏稍有控制不当就剥夺了学生的思维时间和联想空间,反会降低教学效果。
(2)结构化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矛盾。该课程不仅知识多而且难度大,所以为了效率而增大课堂知识容量,往往导致学生的思维联想空间萎缩,课上学的似懂非懂,教学效果不佳。“启发式”教学法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来提高知识的课堂传授效果,但前提是学生要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并且能够迁移,然而结构化学对于学生的数理化基础都有较高要求,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探究式”和“讨论式”教学法,是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来获取知识和形成技能(效果好),不过此类方法除了依赖学生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效率低),不太适合结构化学这种“内容多课时少”的课程。所以结构化学的课堂教学仍是以讲授法为主,这一点可以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www.jingpinke.com)”上所列的国家级“结构化学精品课”课程录像中轻易地看出。
(3)结构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矛盾,这是较高层面的矛盾。结构化学知识点多、难点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陷入知识细节的讲解中,而忽视了知识的宏观体系和知识结构的讲授(所谓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学了挺多知识点,但是没有形成知识结构和系统,所以容易混淆和忘记,也不会用,未能形成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以采用“知识逻辑结构与思维形式注记教学法(KM 教学法)”,杨炳儒教授在2011年4月对该法进行过详细阐述[1]。该法把“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作为组织教学语言与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即基于知识本体之上的“知识逻辑结构”居于教学的核心地位。遵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把它们组织起来就形成知识逻辑结构图(知识链图或知识网图),这些图清晰地揭示了知识点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按图索骥,既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和教师都有指导作用。作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一直以这种方法为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查阅“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发布的15个高校的结构化学精品课以及部分兄弟院校的结构化学课程网站,我们发现应用这种方法的学校很少,只有两个高校(陕西师范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提及到了这种方法(他们的命名是“框架结构教学法”)。所以我们想写篇文章倡议大家采用“知识逻辑结构教学法”,以便更多的学生受益。
3 落实“知识逻辑结构教学法”的方法
应用“知识逻辑结构与思维形式注记教学法”,能够解决结构化学课程“难度高容量大课时少”的难题,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若想取得实效,关键是要制作出“知识逻辑结构呈现式” 课件(使知识逻辑结构图时刻显示在教学屏幕上,而不是在教师的脑子里,才能实际地帮助学生快速认识和掌握知识结构),并合理结合“启发式教学法”;要坚持“先搭架、后填充、再诱导”和“少而精”的原则。具体操作时可分三步。
第一步,备课时按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内在逻辑性来确立逻辑结构和知识框架,构造知识逻辑结构图。在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沿着各个“脉络”去发展延伸,将各相应部分加入全部细节,从而扩充并上升到知识的总体状态。这时已不是原来教材中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罗列,而是高视角的、有牢固支撑的知识概型。这样的知识是成串、成套的,是具有“空间”结构的,而不是“平面”结构的简单展现。
第二步,选用先进的课件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开发“知识逻辑结构呈现式”课件,为落实知识逻辑结构图的功能奠定必要的基础。该课件的模式和功能在第4部分介绍。
第三步,课堂上以知识逻辑结构图为纲(课件展示,要让学生看见),再结合“启发式教学法”对重点、难点与关键点进行精讲,余者可自学。
4 “知识逻辑结构呈现式”课件的模式和功能
与传统PPT课件不同,“知识逻辑结构呈现式”课件在教学页面上不仅要展示知识,而且要展示知识的逻辑结构。具体的显示模式可以借助作者所开发课件的两个具体页面来形象体现。比如“分子的点群”的知识逻辑结构图,显示在课件上的结果如图2a。
讲解单轴群中的Sn群时,单击Sn链接,课件显示效果如图2b。
采用“知识逻辑结构呈现式”课件能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快速记忆并形成知识结构,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长久保持,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论述了结构化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总结了常规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找到了提高结构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即采用“知识逻辑结构与思维形式注记教学法”,制作并使用“知识逻辑结构呈现式”课件,并适当结合“启发式教学法”。
关键词:知识逻辑结构,课件,结构化学,教法
参考文献
[1]杨炳儒,马楠,谢永红.知识逻辑结构与思维形式注记教学法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57-59.
[2]陈光巨,李宗和.教与学的思考和实践—关于结构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大学化学,1998,13(5):15-17.
[3]陈建中,林树坤,黄长沧,等.结构化学课程特色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大学化学,2006,21(1):17-19.
结构教学模式 篇2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建筑结构与结构 CAD》教学大纲
总 学 时: 学 分: 132 8.5 2周 2 课程设计: 学 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建筑结构与结构 CAD》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及相关抗震 要求等内容组成,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应用科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本课程讲授混凝土、钢材、砖、石等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 结构、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屋)盖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砌体结构的墙、柱及钢结构的连接,梁、柱的设计计算方法 和一般结构的构造知识;同时掌握与施工和工程质量监理有关的结构基本知识。能 进行一般民用房屋和单层工业厂房结构选型与结构计算,并能绘制结构施工图。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题一:钢筋混凝土结构
(一)绪论 教学要求:了解钢筋混凝土的优缺点、应用范围及发展简史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计算原理 主要内容: 1.结构功能及其极限状态 2.结构可靠度应用概率论的基本知识 3.建筑结构的荷载 4.极限状态设计法 教学要求: 掌握:建筑结构荷载的确定 理解:概论论的基本知识 应用:极限状态设计法 1
(三)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主要内容:
1、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2、钢筋的种类及其力学性能 教学要求: 掌握:钢筋和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正确合理地选择钢筋和混凝土材料 应用:表格中各种指标值
(四)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主要内容: 1.概论 2.梁、板的一般构造 3.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理论 5.单筋矩形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6.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7.T 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教学要求: 掌握: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及其构造要求 理解: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各阶段的应力状态及其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应用:通过工程实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主要内容: 1.概论 2.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3.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4.纵向钢筋的弯起、截断和锚固 教学要求: 掌握: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及其构造要求 理解:斜截面破坏形式及“剪跨比”概念 应用:通过工程实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六)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主要内容: 1.概论 2.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限制条件 3.矩形截面剪、扭承载力计算 4.矩形截面弯、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 5.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与计算步骤 教学要求: 掌握:矩形截面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理解:受扭构件截面上的应力分布及其构造要求 应用:通过工程实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主要内容: 1.轴心受力构件 2.偏心受压构件 3.偏心受压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教学要求: 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及其构造要求 理解: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应用:通过工程实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受拉构件承载力的计算(※)主要内容: 1.轴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偏心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概念
(九)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与裂缝验算 主要内容: 1.受弯构件的变形计算 2.裂缝宽度的计算 3 教学要求: 掌握:受弯构件的挠度计算,受弯及受拉构件裂缝宽度的验算 理解:EI—为常数,B—为变数
(十)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2.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和错具 3.预因力混凝土材料 4.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5.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 6.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 教学要求: 了解: 1.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2.会进行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3.会应用减少预应力损失的措施
(十一)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主要内容: 1.概论 2.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 3.双向板肋形楼盖 4.井字楼盖(※)5.装配式楼盖(※)6.楼梯 7.雨逢 8.楼梯 教学要求: 掌握: 1.单向板、双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计算方法、截面配筋计 算和构造要求 4 2.楼梯、过梁和雨逢的计算方法及其构造要求 理解:装配式楼盖平面布置原理和构造要求 应用:通过工程实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二)单层工业厂房结构(※)主要内容: 1.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和受力特点 2.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组成选型与支撑布置 3.单层工业厂房铰接排架的内力分析与组合 4.单层工业厂房排架柱设计 5.柱下独立基础 6.单层工业厂房镒接排架设计实例 教学要求: 掌握:单跨排架的计算方法和排架柱截面配筋计算 理解:单层厂房的组成与传力途径 应用:进行构件的选型及其布置
(十三)多层房屋结构和高层房屋结构(※)主要内容: 1.多层房屋和高层房屋结构类型 2.框架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3.多层多跨框架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4.框架的内力组合及截面配筋 5.现浇框架的确一般构造要求 教学要求: 了解:多层框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十四)建筑结构 CAD 简介 主要内容: 1.建筑结构 CAD 概况 2.建筑结构 CAD 的基本概念及工作过程 3.建筑结构 CAD 软件——PK 软件的介绍 4.利用 PKPM 软件进行框架结构、连续梁、排架结构等的内力计算和画结构施 5 工图 教学要求: 了解:建筑结构 CAD 的基本概念及其工作过程 掌握:PKPM 软件,能进行框架结构、连续梁、排架结构等设计 课题二:砌体结构
(一)砌体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主要内容: 1.砌体材料 2.砌体种类 3.砌体的力学性能 教学要求: 了解:各种砌体的强度指标,并会查表 应用:会合理选用砌体材料
(二)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主要内容: 1.砌体结构设计表达式及分项系数 2.受压构件 3.局部受压计算 4.受拉、受弯和受剪构件(※)5.配筋砌体概述 教学要求: 掌握:无筋砖砌体的受压及避部受压构件的计算 了解:配筋砌体的计算和构造
(三)混合结构房屋的墙、柱设计 主要内容: 1.房屋的结构布置 2.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 3.墙、柱的构造要求 4.刚性方案房屋墙体计算 5.弹性与刚弹性方案房屋的墙体计算(※)6 教学要求: 掌握:砖砌体墙、柱的高厚比验算,刚性方案房屋墙体的计算 了解:房屋结构布置承重方案和墙、柱的构造要求
(四)过梁、墙梁和挑梁的设计与计算 主要内容: 1.过梁 2.墙梁(※)3.挑梁 教学要求: 掌握:过梁、挑梁的计算 了解:墙梁的设计
(五)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1.地震基本知识 2.建筑抗震设防基本知识 3.地震作用 教学要求: 掌握:建筑抗震设防基本知识 了解:地震基本知识
三、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主要内容: 1.概述 2.震害及其分析 3.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4.抗震计算 5.抗震构造措施 6.设计实例 教学要求: 掌握: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应用:抗震构造措施 7 课题三:钢结构
(一)绪论 主要内容: 1.钢结构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2.钢结构的概况 教学要求: 了解:钢结构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发展概况
(二)钢结构的材料和设计方法 主要内容: 1.钢结构的材料 2.影响钢材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3.钢材的选用及规格 4.钢材的应力集中 5.钢结构的计算方法和设计指标 教学要求: 掌握:钢材的力学性能,正确理解并熟悉现行规范关于钢结构采用牌号的规定 了解:钢材的规格及其选用,会型钢表 应用:应力集中原理,处理实际工程问题
(三)钢结构的连接 主要内容: 1.钢结构的连接方法 2.焊接方法和焊接类型 3.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4.对接焊缝的构造和计算 5.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
6、普通螺栓连接 7.高强度螺栓连接 教学要求: 掌握: 1.焊接连接的计算与构造要求 8 2.螺栓连接的计算与构造要求
(四)受弯构件的计算 主要内容: 1.梁的类型及其应用 2.梁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3.梁的整体稳定 4.型钢梁的设计 5.梁的局部稳定 教学要求: 掌握: 1.梁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2.对梁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重点是讲清物理概念 理解:组合梁中加劲肋布置的原理
(五)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 主要内容: 1.轴心受力构件 2.实腹式轴心受压柱 3.格构式轴心受压柱 4.偏心受力构件 5.柱头与柱脚 教学要求: 掌握:实用轴心受压柱的设计 了解:格构式轴心受压柱的计算方法 应用:对偏心受力构件只作一般了解
(六)钢屋盖(※)主要内容: 1.钢屋盖结构的组成形式和尺寸 2.支撑 3.屋架杆件内力计算 4.屋架杆件截面设计 9 5.屋架节点设计 6.钢屋架施工图 7.轻型钢屋架 8.网架结构 9.钢屋架设计实例 教学要求: 理解:屋盖支撑布置、杆件内力组合、截面设计、节点设计 应用:能识读钢屋架结构施工图 注:大纲中带※号者未计入总学时,可作为选修及自学内容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课题 一 二 三 课 题 内 容 总学时 66 28 36 2 132 其 中 授习题课 实验课 8 2 2 14 讲 34 26 34 2 钢筋混凝土结构 砌体结构 钢结构 机动、复习合 计 106 12 14 注:习题课学时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进行调整。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课外教学活动
序 号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 学时 实验内容
1、安装 PKPM 设计软件
2、将 PKPM 设计软件安装 光 盘 放 入 光 驱并 运 行 SETUP.EXE
3、点击下一步进行安装
4、安装加密狗驱动程序
5、重启计算机即可
6、双击 Windows 桌面上的 PKPM—CAD 图标,弹出 PKPM 系列软件界面,显示主菜单
1、轴线输入
5、荷载定义
2、网格生成
6、楼层组装
3、构件定义
7、保存文件
4、楼层定义
1、检查数据文件
2、程序对刚才建立的模型 必 修 实验要求 选 修 其 他 备注 1 常用 PKPM 结构 分析设计软件的 安装、调试和维 护能力 PMCAD 的启动 2 * 2 执 行 主 菜 单 A—PM 交互式数 据输入 执行主菜单 1— 检查数据文件 2 * 3 2 * 10 执行主菜单 2— 输入次梁楼板 4 执行主菜单 3— 荷载输入信息 执行主菜单 5— 画结构平面图 执行主菜单 4— 形成 PK 文件 操作实例:框架 结构、连续梁、现浇楼盖。课程设计 2 5 2 6 4 7 进行数据检查
3、输入次梁楼板
4、选择下一个需要作布置 的标准层号
1、输入荷载信息
2、画结构平面图
3、修改楼板配筋图参数
4、完成图层管理一系列操作
5、画板的配筋图
1、框架生成
2、连续梁生成
3、现浇楼盖生成
1、PK 数据文件输入和数检
2、框架、连续梁、现浇楼盖 等结构计算
3、绘制框架、连续梁、现浇 楼盖 2周 * * * *
五、建议考核方式
1、采取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占总分的 50%,能力考核占总分的 50%;
2、知识考核于期中和期末,以卷面的形式出现,集中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 度;能力考核是指课程设计及大作业;
形象化结构教学模式探讨 篇3
【关键词】形象化 结构化 知识体系 逻辑思维 探索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2-02
第一章 教学模式的分析
1.1基本含义
形象化结构教学,是将所教授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形象化,强调在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分析、探索、解决和应用所学习的整个知识体系,知道每一部分知识在体系中的逻辑关系,及其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和作用,能够快速、牢固、系统、全面地掌握一门学科的知识。
1.2产生背景
随着科学的快速、多元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科学知识需求量的增加,使得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有效地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并使知识体系在不同领域间的交叉、融合就变得尤为重要。
1.3理论基础
1.3.1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George Polya,1887-1985)1975年在《如何解决问题》(How to Solve It)一书中,提出了启发人们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理解问题,包括分解问题的各个部分、未知因素及问题的几个条件。第二个步骤是制定一个计划,包括领悟问题与先前经验的关系及问题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步骤是实施计划,并对每一步做出检查。第四步是“回顾”,包括检查问题的答案。将这一逻辑性和结构化的手段可以应用到相关的问题上,也可以将这种启发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成一种教学程序。
瑞士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發明了一种被称作首创认识论的新的训练法,目的是依据科学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去揭示心理学的结构。其中逻辑在他的理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认为逻辑是对事物透彻理解的关键。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估的学习行为,不断积累,并沿着复杂的形式向前发展。
任何学科都有着历史和科学的逻辑性和结构体系,特别是自然科学学科。
1.3.2教学方法论与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论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法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从属于教学方法论,是教学方法论的一个层面。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学方法不同于教学方式,但与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是一连串有目的的活动,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学方式只被运用于教学方法中,并为促成教学方法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服务,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2)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概念还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是传授——接受模式和问题——发现模式。
第二章数学教学中的形象化结构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很多问题需要离散化、模块化、程序化去解决,这使得数学思想渗透到计算机、机械、金融、工科等各类学科中。数学是开发大脑的灵活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最好的学科,数学的主要特点有:抽象性、精确性、逻辑性、科学性,其次还有灵活性及应用广泛性。很多学生感觉学习数学抽象、枯燥,难以掌握,甚至不少学生厌烦学习数学类课程。
2.1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系统化地掌握一门数学类课程的知识,是教师需要思考的。本文中以数学课程为例,将培养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经过教学实践,通过对课程分支、单元、章节及每节课分析主要知识点的结构关系,运用形象化结构教学有良好的效果。即指在内容上形成一种易于理解、掌握的知识体系结构;在形式上,采用形象化的对比表格或者结构流程图,在知识学习前清晰地理解所学分支的知识体系结构,了解其各部分知识的逻辑关系与所占知识体系的权重,知道该分支的核心知识,化解其抽象性;在培养能力上,逐步形成逻辑严谨、思维灵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在数学美学上,对数学的简洁自然美、和谐结构美、独特奇异美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充实知识体系结构的各部分具体内容,明确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注重科学与精确性;在归纳巩固时,对比相关知识与相近知识的异同点,梳理所学知识结构,以便形成完整的、全面的知识体系。好的形象化结构教学方式,是将知识、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和技巧、数学审美等融为一个系统体系;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潜能;培养学生严谨、抽象的逻辑分析能力;达到全面掌握知识体系的目标;了解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或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等问题;还可以令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备课,梳理、归类知识,从中理清教材的知识脉络和结构,便于教学中的融会贯通。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也可以分析其科学的、内在的结构和流程,帮助学生高效、系统地进行学习。
2.2教学实践案例(可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线性代数》课程是一门高度抽象且逻辑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它的系统性很强,问题的背景和方法比较清晰,被作为本、专科高校中数学类、工科类、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下面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由寿纪麟、魏战线所著的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线性代数》的课堂教学过程为例说明。
2.2.1第3章:线性方程组及其求解法
围绕“解线性方程组”主要内容,从方程组解的判断、求解的方法、各主要知识点间的结构及逻辑关系等的系统构架,画出知识关系结构图4-1所示。让学生了解本章所学内容及其逻辑结构,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各知识点的意义及与其它知识点的关系,逐步探索、充实各知识点的内容。结束本章教学后,引导学生自行通过结构图将各知识点归纳梳理,能够系统、简洁、全面掌握所讲知识。
2.2.2再如第2章:矩阵
巩固第一章行列式,作出行列式与矩阵知识结构下的内容对比表,对比行列式与矩阵的异同点,达到迅速、准确、扎实、对比地掌握两章内容。
4-2对比列表
2.2.3第3章、第3节: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形象化的给出求非齐次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步骤如4-4所示。
2.2.4 第4章:n维向量与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这部分内容从数学分析引申得到线性代数的论题,是解决实的、复的线性代数一系列问题的。其多维性、抽象性、关系复杂性和理论科学性较为突出,涉及到的向量空间、向量组、线性变换、矩阵、线性方程组等不同概念、关系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转换等内容较为复杂、难懂,清晰地梳理知识结构,有助于學生的认识、理解和掌握。n维向量空间各知识点间的关系结构如图4-3所示。
在许多科学与工程问题研究中需要将向量及其线性运算的本质特性抽象为一个更一般的代数结构——线性空间。线性空间、线性变换及与之相联系的矩阵理论是线性代数的又一个中心内容,在教学中,通过这样的关系结构图能帮助学生很快理解向量、空间、向量组的相关性、子空间、解向量空间、线性空间等一系列抽象的概念及其关系,能深刻理解线性空间、线性变换及其对应矩阵间的转换关系,从而清晰地掌握这些知识。
事实上,每节课的内容也都可以根据主要内容及其过渡知识点的结构关系,用形象化图示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清晰的掌握。
第三章 教学模式的拓展
采用形象化结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思考和探求,高效地掌握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教学实践,效果明显。
形象化结构教学模式可以普遍应用于数学类的其他课程,如《高等数学》、《离散数学》、《高等代数》等。
结构教学模式 篇4
句子作为交际单位, 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因此, 对句子的研究历来受到语言学家的青睐。句子的结构模式和句子的语义结构反映了同一语言符号的两个方面, 即句子的形式与意义。从形态角度看, 句子形式方面的符号就是句子的结构模式;从语义角度看, 句子内容方面的符号就是句子的语义结构。
一、句子结构模式与语义结构
句子结构模式是一种抽象样板, 它由造句所必需的最小数量的成素组成。«80年语法»认为, “述语性基础 (предикативнаяоснова) 也叫结构模式 (структурнаясхемапредложения) , 指有形式结构与语言意义的句法模式。它是从无数具体句子抽象出的, 又是造非扩展 (最基本的) 句子的依据。 (信德麟, 张会森, 华劭2000:493) 句子结构模式是对句子形态组织描写的一种新形式, 是从形态角度对句子进行的抽象。如:Отецслушаетмузыку.可抽象为:名词第一格+行为动词+补语。句子的语义结构是从语义方面对句子信息内容类型的概括, 注意到了句子中词的词汇意义, 具有概括的类型意义, 上述句子可概括为主体的动作。
1. 不同的结构模式可表示相同的语义结构。如:
Тишина.其结构模式为N1 (静词句) ;Стоиттишина.其结构模式为N1—Vf (主谓句) 。它们的语义结构都表示存在着某种事物表现的状态。
类似的情况还有:Егоневидать.结构模式为Inf (不定式句) ;Егоневидно.其结构模式为Praed (副词句) 。
2. 同一个结构模式可能有几个不同的语义结构。如:
结构模式为Inf (不定式句) 可表示四种不同的语义结构。
(1) 表示希望出现某种状态的意义。如:Хорошетьнашемугороду![我们的城市定会日臻美好!]
(2) 表示主观上认为是合理的、及时的。如:Ещёразувидетьеё![顶好能再一次见到她!]
(3) 表示生理上的感觉, 理性上的领悟、认知。没有必然先决的意义, 而有性质评价鉴定的因素。如:Этомуконцаневидать.[这事没头儿。]
(4) 表示客观动作、状态的同时, 兼含主观态度与评价。如:СтранныелюдиэтиКрессе!Сказатьпримальчишкетакуювещь! (Булг.) [这些克列谢真是怪人!竟当着孩子说这样的事!]
二、句子结构模式的语义 (模式意义) 和句子的语义结构
语义结构是一种抽象出来的语言意义, 与模式意义相比, 较具体, 明确。如:
(1) Поездидёт.[火车在行驶。]
(2) Ребёноквеселится.[小孩高兴。]
(3) Собакикусаются.[狗咬人。]
上述三句中共同模式意义是“主体及其特征 (动作与过程状态) 之间的关系。由于各句子中词汇意义不同, 其语义结构分别表示“主体及其动作”, “主体及其状态”, “主体及其性能”。
三、语义结构决定结构模式
从理论上讲, 句子的语义结构应决定结构模式。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即前者是第一性的, 后者是第二性的, 是从前者派生的。但在80年«语法»中没能解决好这一关系。如:
Явстретилего.按80年«语法»只能归纳到N1-Vf的结构模式中Явстретил。由此可看出, 语义结构似乎是由结构模式决定的, 这样, 在实践上必然无法生成信息完整的句子, 在理论上颠倒了句子语义结构与其结构模式的派生关系。
结语
在一般情况下, 结构模式和句子的语义结构二者是对等的, 即每个结构模式总是有其相应的语义结构。但有时二者又往往不对等。这也说明意义与形式都具有无限性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同一意义可以有多种的表现形式, 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或容纳不同的意义。
参考文献
[1]Русска яграмматика, АН СССР, М., 1980.
[2]信德麟, 张会森, 华劭, 苏联科学院1980年《俄语语法》简编[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490-493.
[3]程雨民,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3-8.
[4]宁琦, 《现代俄语简单句的结构模式、语义结构及模型》[J], 《中国俄语教学》1998年第4期.
结构教学模式 篇5
块状结构的记叙文
所谓块状结构的记叙文就是指一篇记叙文可以分割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有明显的层次结构,是学生在特定场合——高考考场——易于结构的作文形式,也是易于被特殊读者——阅卷老师——在极短的阅卷时间里理解并产生好感的记叙文作文形式。块状结构的记叙文又可以分成以下两种:
(1)无标志块状结构记叙文
这种形式的记叙文一般又称为复杂的记叙文,每篇文章由多件事或多个人物组成,用来塑造同一人物和表达同一主题。这组成一篇文章的多件事中的每一件事和多个人物中的每一个人物片断就构成一篇记叙文块状结构中的一个板块,自然形成清晰的结构层次,让读者一目了然。这种形式的记叙文和线形结构的记叙文相比,其优势在于它容量大,内容复杂。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给同学们提供了巨大的创造空间,易写出代表高三水平的复杂的记叙文来。当然它首先是记叙文,要求突出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善于描写。这一点同上线形结构记叙文的要求,不再赘述。
举例说明:
母 爱
(“答案是丰富多彩”话题作文)
二十年前父亲家很穷,只好娶了邻村的一个哑女为妻,这个哑女后来便成了我的母亲。
小的时候,同村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时,只要一见到我,便一哄而散,还丢下一句“他妈是哑巴,咱不跟他玩”。每当这时我只有哭着跑回家,将满肚子委屈全撒向无辜的母亲。她总是听完我的哭诉后默默地走开。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埋怨老天对我的不公,也渐渐对我的哑母产生了一种厌恶。
调皮大概是所有顽童的天性吧。孤独的我惟一的爱好,便是“筑长城”:排满一长串的砖头,然后一推,便顺次倒下去,只有听见那轰轰烈烈的砖声时,我才能得到短暂的欢乐。有一次,我将邻居家的新砖砸断了好几块,邻居怒气冲冲地揪起我的耳朵将我拎到母亲的面前。她见到我在邻居手下揪得通红的耳朵,顿时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下掉。邻居用他公鸭般的嗓子训斥母亲:“不会说话,当然不会教导孩子。”只见母亲在他的训斥下,变得更加手足无措,最后“扑通”一下跪在地上。邻居见这架式,只好放开我,讪讪地离去了。当时我只觉得母亲的软弱对我是一种耻辱。
为了证明我这哑巴的儿子也能有出息,我一直发奋地读书。当我收到县重点中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的举动让我惊异:一直很沉默的她,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横颠竖倒看了一遍又一遍,每看到一个村里人就拿出它兴奋地“嗷嗷”直叫,还手舞足蹈。我想她真的挺高兴,也许她只是想证明她哑巴的儿子不比别人差,她儿子的成功弥补了她的缺憾。看到她那副手舞足蹈的样子,我第一次觉得母亲其实也挺可爱的。
在县中念书挺不容易,为了不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造成负担,我很少回家,只有父亲偶尔送些鸡蛋和自家的咸菜给我加加菜。那是一个数九天气的夜晚,上完晚自习往宿舍去,发现路边蜷着一个人。本来倒没注意,但当眼光触及那双破棉鞋时,我定住了脚步,是母亲!她抬起头抖了抖身上的雪,用笨重的步伐走到我身边,冻得伸不直的指头还死死扣住一个包。我打开包一看,一双新棉鞋和一些鸡蛋。我用手一摸,鸡蛋上还留有余温。她开心地拿出一个鸡蛋,剥开送到我的嘴边,看着她请求的目光,我含着泪咬下了一口。当知道她在雪地里等了我近两个小时后,我心疼地怒斥她:“为什么不到班级里来找我?”她委屈地低下头,用手语告诉我:“我不想让人知道你母亲是哑巴,他们会笑话你。”这时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一把搂住了现在只及我肩高的母亲。她的表情更让我惭愧,她先是惊恐,后又转为高兴,最后试探性地搂住我。
世界上母爱的方式何止千万种,但我独爱母亲对我的爱,因为它是默默地。
点评:这就是一篇典型的无标志块状结构的记叙文。全文由四件事情组成。每件事前后没有明显的结构上的标志。但四件事有一条感情线索串联:“也渐渐对我的哑母产生了一种厌恶”,“当时我只觉得母亲的软弱对我是一种耻辱”,“我第一次觉得母亲其实也挺可爱的”,“这时我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一把搂住了现在只及我肩高的母亲”。由“厌恶”“耻辱”到理解、感激形成一条感情线索。还有一个统一的主题:“世界上母爱的方式何止千万种,但我独爱母亲对我的爱,因为它是默默地”——歌颂母爱。这样这篇文章虽然“形散”但“神聚”。四件事自然形成块状结构,层次清晰,一目了然。当然,这篇记叙文也突出了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善于描写,从而让读者充分体会到作者要传达的深挚感情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
范文赏析:
发 现
(概括性开头,直接入题。)发现„„(开门见山)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在不断地被我发现着„„(并列内容段a)妈妈是个非常爱干净的人。洗衣服是宁可不吃不睡也非做不可的“工作”,她把脏衣服放在洗衣板上,揉呀,搓呀,时时不用沾满泡沫的手擦擦额上的汗捶捶发酸的腰。妈妈洗衣的情景,犹如电影里的一个镜头,不断地“播放”着。终于有一天,我拿着自己的脏手帕,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地去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手帕洗干净了,我吁了一口气。这时,我发现(扣题)早已倚在门边的妈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并列内容段b)爸爸非常关心我的学习,经常了解我的学习情况,可他从不陪读,也不检查作业。他总说:“我相信孩子。”我听了这话,精神上有了一种莫名的动力——一定要好好学。我用自己的成绩证明了这一切。当我把大红的证书捧给爸爸时,我发现(扣题),不爱笑的爸爸脸上浮现出了灿烂的笑容。
(并列内容段c)奶奶七十多岁了,她非常疼爱我,姑姑来看望她时,总会带来许多好吃的东西,而奶奶总是舍不得自己吃。她说:“让我的乖孙女吃吧,好长大个子。”我明白奶奶对我的爱。于是我拼命地投稿,用得来的稿费买了一袋奶粉,当我把奶粉放在奶奶眼前时,我发现(扣题)她那本已混浊的眼睛里闪出晶莹的泪花。
(抒情、议论,照应开头。)发现,使我看到了妈妈的欣慰;发现,使我懂得了爸爸的希望;发现,让我回报了奶奶的疼爱。发现,„„(点题)
归纳总结:
议论文的“结构”教学模式探析 篇6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教学自初中起,是作文教学的重点所在。根据学生言语心智技能的发展需要,议论文在初中教材开始出现,到高中教材中议论文成了占比重较大的文体。探索议论文的教学模式,对于适应教学需要,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议论文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议论文的教学研究中已有很多的成果,但在目前的议论文教学模式研究中有两种倾向应当引起重视:其一是所构建的教学模式过于笼统,不符合议论文教学的特点。如“布置自学提纲—讨论—点拨—总结练习”①;其二是过于繁杂,老师们难于把握。如有的教师提出了“分析—综合”“解析—迁移”“理脉—概述”“搭架—析”“溯因—会意”②等五种议论文教学模式。
我们针对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议论文难学、难懂、抓不住主干知识等问题,汇总老师们的教学经验,依据教育建模的理论形成:中学议论文 “结构”教学模式。所谓“结构”教学模式就是以议论文所特有的“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以三要素形成基本教学结构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模型。其主要教学步骤为“找论点—理结构—析论据—得认识”。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简化教学活动、突出重点问题、促进议论文的教与学活动的开展。
一、找论点
论点是阐述作者观点的语句,是一篇议论文的核心,它对一篇文章起到统领的作用。论点是作者在根据客观事物的存在,通过自身的经验与判断形成的认识,是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因此作者必须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能模棱两可。所以论点必须是陈述性语句。
在议论文的学习中应首先抓到议论文的核心,找到作者所要论述的观点。对于如何找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一)重视文章标题 文章的标题可以说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缩,想要迅速了解一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标题。在议论文中,有的标题直接就是中心论点,有的则能起到对中心论点的提示作用,这样既醒目又鲜明,让读者一读标题就知道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观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等文章,其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标题虽然不是中心论点但是却对中心论点的寻找起到了提示的作用。如《六国论》就提示了中心论点是在讨论六国,《谈骨气》提示了中心论点应该是和骨气有关系。所以在议论文的学习中,标题是不可忽视的,它对于中心论点的寻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留心文章开头 议论文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结构的文体,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是一种常见的论点提出方式。如苏洵在《六国论》的一开篇就鲜明地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接下来围绕这个观点举例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第一句话作者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紧接着围绕这个观点展开论述。
(三)注意文章的尾段 文章的末尾往往是作者对全篇文章的总结,对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议论文中,很多作者喜欢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议论文论点的寻找过程中需要注意尾段总结观点性语句。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作者在前文进行了大量的举例论证,最后总结前文的论述,点出了自己的观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仔细辨析论据 有时候作者会在同一篇文章中提出两个相近的观点,一个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另一个是在中心论点的基础上深化出来的结论。学习者会对这两种观点难以把握,这时候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辨析论据,因为论据是证明和支撑论点的材料,所以论据支撑证明什么观点,什么观点就是中心论点。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学习者就很难确定中心论点,到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中心论点还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中心论点呢?这时候,只要稍加分析论据,便可得知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在这个论点的基础上作者所要表达的最终目的。
总之,一篇议论文无论怎样写,怎样谋篇布局,它都有鲜明的观点。要学习议论文,必须要首先弄清作者所要陈述的观点,灵活选择以上方法并加以运用,定会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判定有所帮助。
二、理结构
所谓“理结构”就是弄清作者的论证思路,也就是文章的论证过程。在第一步中已经找到了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接下来我们就要理清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来论述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一)把握论证结构 议论文主要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无论是立论文还是驳论文都是作者依据自身的逻辑组织运用材料阐明自己观点的过程,所以说对于结构的把握只须弄清材料与材料,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即可。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作者先分别举出了一系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是分说,最后总结分析事实得出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典型的总分式结构。
(二)掌握论证方法 作者要运用各种材料对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证必然涉及到论证的方法,由于作者的逻辑不同以及客观事物的纷繁复杂,论证的方法也就多种多样。在中学阶段对于论证方法的辨别可以说是学习的重点。主要涉及的论证方法有:
1.举例论证。也就是通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使文章的观点真实有说服力。如在《谈骨气》一文中,作者举了文天祥、闻一多的例子,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
总之,对于作者的论证过程需要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把握作者的论证方法。
三、析论据
论据是证明和支撑论点的事实或道理。从论据的概念可以得出论据是论点的佐证材料,它只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仔细辨析论据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思想。
(一)寻找论据 依据概念可知论据分为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事实就是从古至今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能证明作者所陈述观点的既成事实。道理指的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包括定理、公理、名言警句等。无论是事实还是道理,他们必须都得是佐证作者观点的材料,所以说寻找论据主要看它是不是原始材料。
(二)辨析论据 论据是证明作者观点的材料,我们要在理清材料关系的基础上辨析论据。论据不是简单的事实或道理的堆砌,它须通过事实或道理的内涵来分析出作者自身的观点,所以对于论据我们在把握表面意思的同时要理性分析。
四、得结论
所谓得结论,就是学生在学习完一篇议论文后,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新的反思和认识。议论文是一种说理性文章,充满着思辨的力量。有的学生学完文章后会认同作者的论证,从论点的提出、材料的组织以及在辩证的逻辑思维过程中学到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和如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说辩论证。有的同学也会不赞同作者的论证,会结合生活知识和实际体验提出与作者不同的观点,举出例子或道理来反驳作者的观点,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总之,无论是支持作者还是反驳作者,都是学生在议论文学习后所获得的认识,这种认识既有利于学生对议论文相关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独立健康思想的形成。根据中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实际情况我们介绍以下几种得结论的方法。
(一)抓住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即议论文的灵魂。抓住议论文的三要素就抓住了议论文的主干知识。上文中介绍了如何抓住议论文的三要素,在此不再赘述。抓住了议论文的三要素就会解决议论文学习中的困难,掌握学习议论文学习的方法。
(二)结合生活认知 学生在学完议论文后,可以根据作者对论点的论证并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重新得出结论,或与作者产生共鸣或与作者相论辩。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会从议论文中得出更加深刻的结论。
议论文是一种说理性文章,其语言较为抽象、枯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议论文“结构”教学模式,以议论文所特有的结构特点为主线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抓住议论文最基本、最核心、最主要的知识,学习起来显得简便,且可操作性强。但这毕竟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也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应灵活选择运用。
————————
参考文献
①唐焕毅、张清艳:《中学语文议论文、说明文教学模式》,载柳思俭、淳于家新:《实用中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00-101页。
②伊道恩:《中学语文教学建模》,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8-60页。
优化教学结构 搞好写作教学 篇7
首先, 搞好写作教学, 优化教学结构, 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理论指导, 让学生先掌握一定的技法, 这正如盖房子, 有了建筑材料, 还必须有良好的工匠来施工, 才能盖好房子。而在以前的教学中, 教师包揽了教学乃至写作的全过程, 从指导到写作, 模式是教师定的, 体现的是教师的思路, 这样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服务性上。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在“导”上, 不只是导写作理论技法, 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先做好人生的作文。初中学生阅历浅, 思想单纯, 识别能力差, 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良倾向、不轨行为, 他们常常不能识别, 有时还会受到一些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 让他们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 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二是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 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 投身到社会中去, 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加阅历, 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我布置作文《家乡变了》, 有的学生一时无从下笔, 写出的作文泛而空, 主要原因是他们生活在改革的年代里, 对周围的事物变化感受得不够深刻, 尤其是对以前的生活了解不够多。因此, 我就指导他们去观察、体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透过现象看本质, 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写出了很优美的文章。由此不难看出, 如果学生不占有材料, 无论理论指导如何好, 也是收效甚小。
三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引导学生抒真情。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人生最宝贵的品格, 有无自信心是作文成败的关键。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作文不难的信心, 在教学中多鼓励表扬其进步的一面, 使学生有写作激情, 在情感中完成写作任务。记叙文的写作离不开情, 学生在选材时, 也要经过严格的筛选。而一些议论文的写作, 更需要激情, 有愤才有议。人们常把文章比作酒, 那么激情就是酿酒的菌。写作时没有一定的思想感情, 没有激情冲动和浓厚的兴趣, 即使是最好的现成的材料, 也不可能写出绝好的佳作来。
其次, 搞好写作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 还要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程度、心理及阅历, 因材施教。笔者认为,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压缩讲授时间, 增加学生的活动量。无论是在具体写作, 还是在具体讲评时, 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该起到组织者的作用。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因而应增加学生的活动量,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自由写作。
二是命题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与学生的思想和社会实践结合。作文无疑是一种情感的流露, 体现作者对某一事物、某一现象的思考, 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 命题要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这一主体上。反对脱离学生实际的、激发不起学生写作兴趣的命题。郑板桥说过:“作诗非难, 命题非难。题高则诗高, 题矮则诗矮, 不可不慎也。”因此, 命题要有高度, 有新意。
三是批改、讲评中体现学生的“活”, 让学生主动参与。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的作文可以他评、自评、互评。以往的作文教学中都是教师批改为主, 教师唱独角戏, 学生是听众。常常是满纸朱红, 学生还不买帐, 给教师带来的是作文难, 批作文更难, 让人头痛。而自评和互评的讲评方法, 给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最后, 搞好作文教学, 还应该重视训练这一主线。训练是提高写作的主要途径, 但要注意的是作文训练的目的是为提高作文质量, 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 让学生把写作看成一件快乐的事。
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篇8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以情激情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教师钻研教材时自己必须‘进入角色’,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情和意。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号。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心灵,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1]也就是说,要用教师之情打动学生之情,再去体验文章之情,使文章情、学生情、教师情“三情合一”。我在讲授现代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时,先放声情并茂的录音带让学生听配乐朗诵,使学生自然进入情境氛围;然后选取几个特写镜头(细节描写)浮雕般地再现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的感人形象,使学生情动于中,油然感受和领悟到,诗人塑造的大堰河,不仅是诗人的保姆,而且是我们的保姆,更是全人类的保姆,她是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化身。在学习这首诗时,我把自己当作诗中的“我”,始终沉浸在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同情、挚爱和对“不公道的世界”的诅咒中,较好地感染了学生的情绪,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罗曼·罗兰说得好:“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发想象,激活思维
联想和想象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对发展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智力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美学家黑格尔也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联想和想象。”不论是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还是在作文教学中,我都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召唤性和“空白”意义,是一个意义框架。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是直觉对“美”的顿悟。《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全文跌宕多姿,处处显示着作者精巧的构思,最能体现人物悲剧性的是结尾。作者把一大片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当教学接近尾声时,为了加深和拓宽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活思维,我将教学又加以延伸,给学生设置了这样几个情境:1.假如玛蒂尔德永远不会知道项链是赝品;2.假如玛蒂尔德没有丢失项链;3.当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赝品后;4.当佛来思节夫人归还给玛蒂尔德项链后。让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构思以后情节,续写小说结局。
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我经常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曾布置过这样一篇作文:“当看到太阳每天升起时,你想到了什么?”面对每天从头顶升起的太阳,同学们各抒己见,共生发出了“希望、执著、使命、信念、奉献、新、生命力、父亲、母爱”等20多个可写可比点。有位同学说他看到每天升起的太阳,就想起父亲,我和同学们都很惊奇,让他谈谈理由,他很动情地说:
“父亲是我们家的太阳,他给我们以温暧,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管刮风下雨,都是照常上班,骑着他那除铃儿不响外,其余部分都响的车,他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四处奔波,早上总是骑车出门,就好像每天东升的太阳,傍晚回到家,总是以温水擦身,以除去每天的疲劳。在我心目中,他是一轮红太阳。
每天升起的太阳都是新的,但他却一天天地老了,车也一天比一天更旧了……”
听了他的述说,我和同学们既为他对父亲的挚爱所感动,又为他新奇的想象所折服。
三、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兴趣,鼓励参与
学习中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内驱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成功的前提是学生属于求知兴趣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他们而展开的。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努力使学生产生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即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2]在教学中,我努力尝试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两方面合二为一。如在讲授现代剧作家曹禺的戏剧《雷雨》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剧情,把握人物个性,体味语言特色,课前,我让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学生在熟读剧本的基础上背诵有关人物的台词,并分别扮演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等不同角色,反复演练,力求惟妙惟肖;课堂上,精心设计布局,让他们演出这幕戏剧。学生由于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准备充分,因而表演活灵活现,教室内时而鸦雀无声,时而人声鼎沸……同学们无不沉浸在戏剧营造的氛围中。演出结束后,下节课上,我让学生分组就“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情还是无情,你对周朴园其人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和思考。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踊跃发言,陈述见解。这种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学生学好语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疑诱导,自致其知;师生换位,发展能力;运用比较,深化知识;写诗拟联,培养情趣;引入诗文,拓宽视野;观画听乐,诱发领悟等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探索,常教常新,使自己的教学有一股源头活水不断涌出,这样,教学将会始终有生机,有活力。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如何优化中学语文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水平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教学结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漪.兴趣,情感,求知欲.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建筑结构,教学模式,构建
0 引言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为此, 现仅就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 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 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1《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的依据
《建筑结构》课程属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 并与国家和行业现行的规范、规程、条例等有密切关系的专业课。为使学生学习《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掌握专业技能、并在学校更好的继续学习其它专业课、以及毕业后在实际工程的岗位上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发挥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就应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1.1 教学模式构建和确立教学模式,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模式?
模式的涵义从中文讲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教学模式可称谓教学的标准形式或使他人可以照着做的教学标准样式。教学模式具体涵义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 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资源条件联系起来, 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与学的标准形式包括了教的教学方法、学的学习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基础上的, 为设计、组织、实施、评价、优化教学, 所采用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组合、教学媒体应用的标准形式。包含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评价等因素。它是教学理论联系教学实践的纽带, 使教学理论具体化, 教学活动方式概念化。
1.2 构建依据《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应依据高职教
育的培养目标、规格、对象、学科门类、专业类别、课程性质、教学资源、现代教学手段等方面, 结合高职教育的性质、规律、特色、任务加以综合的、科学的构建。
其依据:第一应以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为依据, 以高职教育的教学发展方向、专业类型、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基础;第二高职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价值观;第三着眼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第四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努力创造适应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氛围, 确立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模式的构建;第五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媒体资源设施现状;第六借鉴当代成功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高职教育的学习、研究、实践;第七分析清楚和准确掌握学生在本课程开课前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习效果。
2《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首先应把代表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能力”和“应用性的教学”作为教学方法研究和改革实践的重中之重。其次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 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第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应按照建筑结构类型和特点划分教学项目, 实施项目教学。
十多年来在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实践中, 广泛地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 继承我国传统优秀的教学模式的长处, 按高职教育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 将国际国内成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行了具体分类和系统化。
再按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 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不同, 将学生学习情况划分成A、B、C三个层次。在教学中,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 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内容性、鲜明性、适用性, 应本着“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以学为本, 因学论教;程度差异, 多元施教”的原则, 科学地、系统地构建具有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实际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用于教学实践, 即《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为“一学二教三组合”教学模式。
2.1“一学二教三组合”教学模式的表述根据高职教育理论, “一学二教三组合”教学模式的表述为:
一学:指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为主, 学生主动学习为主, 引导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 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二教:指教师、教法群, 教师在教学全过程, 按着教学目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特点, 有针对性地采用一系列教学方法, 进行优化组合成最佳集合———教法群,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 实施多元施教, 分类指导;三组合:将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采用的教法群与现代教学资源的应用, 通过一定方法和手段加以整合、优化, 组合成不同的教学环节和不同学生层次的教学模式。
2.2“一学二教三组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2.2.1 A层次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 针对主动学
习能力、分析能力、认别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决定能力和独立行动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学习而构建的。最大特点是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 采用学生的讨论学习为主, 教师施以讨论学习的教学法,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资料,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按层次化、阶段化、可示化方向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优化教学设计, 形成师生互动、教学互动,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理论知识学习、信息分析与判断、技术应用领域, 开拓学生个性化、网络化、智能化学习, 达到了新知识、新技术、新能力的重新构建。
2.2.2 B、C层次这两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知识水平、身心发展水平、自学能力较高或高的学生而采用的教学模式。
最大特点体现在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法和多种组合教学法的优势, 学生采用探索学习法, 按照自己的学习环境、特点, 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 通过各种信息、各种教学资源和资料的查询、提取相关学习资料, 学习更深、更广阔的知识, 探索高层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技巧,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创新教育, 有利于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情感的形成。
总之, 构建和确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的课程教学模式决不是孤立的, 应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 又要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积累, 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因为一个高明的教师其教学方法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 总是隐含着新的独创的因素, 所以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严格遵循构建和确定教学模式惟一的准则———质量和效益最佳。
参考文献
[1]都本伟.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美国阅读教学模式的结构及启示 篇10
一、美国阅读教学模式的结构
美国语文对阅读教学模式极为重视,因为“无论是阅读过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是针对阅读学习的评价,它们都是建立在模式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往往代表一种理论,并且包括一些具体的实施步骤”。 美国阅读教学模式五彩纷呈,目前比较常见的有八种:一是阅读工作坊模式。学生独立阅读自选书籍, 通过写阅读日记对所读作品做出反应;或者组成小组,组员选择同一本书,小组讨论做出阅读反应。二是文学聚焦单元模式。教师选择高质量的文学读物,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阅读,阅读完毕,再组织学生对课文做出反应。三是文学圈模式。教师选定5~6种书,学生自选一本,然后组成读书小组,阅读并对书籍做出反应。阅读和讨论均根据时间表推进,教师参与讨论活动。四是主题周教学模式。教师把教科书视为针对主题周的教学资源,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运用诸种语言艺术技能作为学习工具,参与各种活动,进而完成示范学习和探索学习。[2]五是整体语言教学模式。奉行“阅读就是猜测”的理念, 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六是网络探究阅读模式。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信息支持,进而开展探究性的阅读。七是角色表演模式。多用于课本剧教学中,偶尔也穿插于其他模式的运用中。八是翻转阅读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一种新模式,课前先布置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课堂上则安排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讨论反馈,教师适当提供个别辅导。
1.教学思想
庄子曰:“道者,万物之所由也。”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正是教学模式的“道”,它对其他要素起着导引作用。美国阅读教学模式的创立都有其内在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基础,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受此影响语言教学成了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尽管美国阅读教学也重视文学教学,强调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涵养,但就实际情形看,文学教学还是差强人意。尤其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功效性战胜了美学,阅读材料更多来自于日常生活的事件而不是文学欣赏”。[3]另外,美国教育还深受科学主义的影响。美国人由来已久的观念就是,“教育目标应力求标准化、精确化”,因为“全体美国人都生活在依靠科学主义的理念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之中”。[4]受此影响,他们习惯于将许多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模式的开发中,这其中,作为一门科学的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备受青睐。这样,在诸种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支持下,阅读心理学成为一门颇具影响力的学科,该学科对阅读教学模式的开发形成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美国语言教学模式研究专家普遍认为,“与成年人和同龄人交流是社会化的自然途径”,我们在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方面,“应该利用孩子们语言习得的自然方式”。[5]因而,在阅读教学模式的开发与运用上, 他们通常信守这样三大基本理念:一是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阅读学习的同时,联系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二是注重情境创设,即置身于生活情境或文化情境之中,进行读写听说的整体训练;三是强化活动学习,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进而培养实际的语用能力。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它制约着操作程序、实施条件及教学评价。美国阅读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维度去考察。
(1)知识与策略。进步主义运动之后,美国人牢固确立了儿童中心的意识,对“师云亦云”的讲授法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但是针对那些有利于阅读素养提升的阅读策略、有利于文学反应的基本知识、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语法知识,他们会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借助微课方式明确讲授,以期达到 “以一持多”之功效。此外,人们还从奥苏贝尔的现行组织者模式那里受到了启发:它“旨在通过讲授、阅读和其他途径理解材料的认知结构,能够广泛运用于各种教育领域及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当中。在教学活动中,它可以很便捷地与其他模式结合共同使用”[5]。
(2)阅读与表达能力。诸种模式中,学生阅读之后通常会有分享、反应和创意设计环节,也就是既注重理解,更注重表达,真正实现了阅读与表达(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的一体化,借以发展学生综合的言语能力。若从读写关系上看,写作已经成了促进阅读的特殊方式,这在美国称做写作式阅读,它具体包括回答问题、记笔记、摘要写作、扩展写作、压缩写作、日志写作、读后感、文学评论、反思性写作、论文写作等。除了写作表达、口语表达这些常用的方式之外,他们还经常要求学生使用视觉表达,即借助视觉手段来增强表达和交流的效果。在科罗拉多等州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视”已经成为与“读、写、听、说” 并驾齐驱的语文能力。
(3)态度。多数阅读教学模式包含了阅读立场、读者反应与评价性阅读,突出主体对阅读材料的个人反应,将文中信息与阅读经验相联系。例如,教师们通常会提醒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解释文章是否引人入胜”,“请分享你对文章的看法”,等等。
3.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是教学模式实施的环节和步骤。反观以上八种常见的阅读教学模式,尽管它们各具特色 (详见表1),但这些模式普遍遵循两个共性的原则:一是多读少教,二是注重阅读反应。循着两条基本原则,富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既遵守流程的一般规定性,又能“结合学生的学习历程,包括他们的学业进展、自我形象、认知、个性发展、社会技能及态度”,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和方案[5],进而体现出一种“循理承序”的教学智慧。
4.实施条件
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涉及师生地位、教材选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五个方面,限于篇幅,这里重点选择师生地位进行论述。
(1)学生地位。在美国,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非常稳固。比如阅读工作坊时间通常为60min,其中学生独立阅读书籍或资料的时间约为30min,微型课教学5~10min。文学圈小组活动30~45min,其中共同阅读20~30min,教师微课教学10~15min。至于翻转教学模式,整堂课主要活动是学生的自主阅读与讨论,教师只是提供一些必要的咨询和帮助。此种情形之下,教师已不沉溺于“独耕”,而是注重“教人耕”,唯其如此,才能收到“虽不耕织,而功贤于耕织”之成效。
关于文本解读,美国许多州的语文课程标准都明确规定,学生应区分作者直接表达的内容和读者能予以推断的内容,进而养成主体性阅读的习惯。相应地,文本解读方式就不局限于常规的理解性阅读, 而是注重超越性阅读。比如整体语言教学法注重想象性阅读,文学聚焦单元模式、文学圈模式与主题周教学模式都注重创造新性阅读,网络探究阅读模式则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此外,各州阅读教学一般都鼓励学生进行评价性阅读与批判性阅读。
(2)教师地位。在美国,教师是学生阅读的支持者。在他们看来,“真正的教育就是使儿童懂得如何学习”,“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高效率的学习者”,“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特点,使用自己所拥有的教学技能帮助学生逐步在成长过程中获得自我控制能力”。[5]教师很少进行长时间的集中教学,他们更为关注的是什么?教室布置会告诉你答案。笔者结合多次课堂观察发现,他们的教室前面墙壁上通常写着几个醒目的关键词:您的高见,社会评论,交流能量,诸如此类。结合诸种阅读教学模式来看,教师集中教学通常在学生阅读、分享之后,就时间而言,耗时不多,约10min左右。
5.教学评价
美国阅读教学模式的开发非常重视教学评价,并将其视为教学模式的关键要素。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教师们尤为注重形成性评价,突出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相对期末考试之类的总结性评价,教师们更关注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强调即时反馈,评估指标则涉及合作状况、参与程度、思考水平、学习成果等。比如,我们课题组在美国观摩了一组公开课,最深的感触之一就是:无评不成课。结合其中的一堂课《小说的探究性阅读》来说,该课主要采用了阅读工作坊的模式。为激励学生有效研读一部小说,教师主要采用了形成性评价,教师在导入环节引述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会不会爬树来评判一条鱼,它会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是愚蠢的。”借以建立学生的阅读及探究的信心,唤醒大家的阅读与表达的欲望。另外我们也发现,教师会将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达效果及时记录在白色的记分簿上。总体上看,整堂课真实高效,学生们各展其能,动静相谐,教师叩之则鸣,虽不叩亦鸣。
二、美国阅读教学模式的启示
1.教学思想:理性对待语文的开放性
结合诸种教学模式来看,美国阅读教学走的是大语文的开放路线,相反,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新保守主义倾向又有抬头的趋势,狭隘的“语言”本位论已溢出理性的边界,改革正面临倒退的危险。新课程改革初期,由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阅读教学中大语文主导了话语秩序。但近年来,随着“真语文”思潮的推动,大家对活动教学、情境语文、生活语文出现了一些误读,大语文似乎沦为不合时宜的边缘话语。最近,我们研究了马里兰州克里斯蒂娜老师提供的一则教历———《传记单元教学设计》。单看教材使用,种类着实丰富:纸质传记文学、写作工具、访谈提纲、笔记本电脑与互联网接入口、时间表软件、传记图形组织者、儿童传记网站。再看其他教历,面貌基本相仿。真不知道国内极力倡导“小语文”的同志看了之后存何感想?这里,不妨重温米兰·昆德拉的告诫:“事情要比你想象的复杂。”总之,在教学理念的选择上,既不容狂飙突进,也不容欲进还退,既不宜“白雨跳珠乱入船”,也不宜“雨打梨花深闭门”。
2.教学目标:加强言说与思考的实践
首先,应突出言说(含笔说与口说)实践。语文课程是“生生之具”,阅读与言说恰如太极阴阳鱼(鱼在中国文化中有语言、交往、生存之寓意),既相依以存,又相持而长。二者相通,则生生不息,二者相隔, 则生气不再。我们现有的阅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普遍忽视了“读”“说”双脉的内在联络,有限的“读写打成一片”也缺少有效的方法论支持,这种局面亟待扭转。美国阅读教学模式的开发通常蕴含着这样的理念:言说往往能促成持久深入的阅读,而且“只有用自己的语言讲解书的内容,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实现对话、建构意义,这样才算是完成阅读”[5]。根据美国一项元分析实验研究,围绕文本的言说不仅能促进阅读理解,而且能促进有关文章内容方面的学习(Graham & perin,2007),甚至创造学术成果(BangertDrowns,Hurley & Wilkinsen,2004)。中唐李贺有《高轩过》篇,内有“二十八宿罗心胸……笔补造化天无功”之句,义在夸赞韩愈和皇甫湜的言说才能。但作为语文教师,面对无“补造化”之智的学生,只有激发学生个性化的言说,其阅读向“宿”之心才能得到更好的呵护。其次,宜加强思考的实践。国内的阅读教学模式,比如学案导学阅读模式,还有那些名实不符的所谓“高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其不足主要体现在“题”的训练僭越了“思”的实践。美籍德裔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中竭力倡导“行动在言说中彰显”[6],而行动即为行动主体的思考的实践,离开了思考,任何主体(自然包括学生在内)终将无从切入人类世界,无从实现人的创新性。美国的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与我们的三维目标有很大的差别,他们非常注重思维目标的设计,而目前国内对思维品质的培养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3.实施条件: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师生各有其礼,上下乃得其宜。“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前一句讲的是师生相处之道,后一句对师生交往也不无启迪。联系目前国内的阅读教学模式,比如杜郎口阅读教学模式、洋思阅读教学模式、东庐阅读教学模式,尽管它们还有某些不足之处,但它们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均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学生主体地位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就全国范围而言,人们“优化设计”的情结依旧浓厚,许多课堂依旧没有摆脱控制论的束缚,许多教师依旧“未能弄清什么时候应该保持沉默”[5],许多学生依旧“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五四”时期,深受美国读写教学文化浸润的胡适就非常重视学生阅读人格的养成,他主张教师不应过度地干预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学生应投入到“大剂量的阅读”中,课堂上应以“看书代替讲读”,应多安排“质疑和讨论,演讲和辩论”。为此,胡适把“人人能用国语自由发表思想———作文、演说———都能明白晓畅,没有文法上的错误”列为中学语文学习三条理想标准中的第一条。[7]整体而论,胡适的阅读观与表达观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重读轻写、以读代写的范畴,而走了一条“自由阅读—自由发表”的道路。遗憾的是,近百年来胡适从美国引入的经验只是定格于语文教育史上,并未转化为后辈的教学智慧。
4.操作程序:摆脱模式化的误区
由于教学模式本身具有程式化的潜在倾向,加上部分行政领导、校长和教师思维方式的行政化、简单化,目前国内有些阅读教学模式的运用陷入了模式化的误区。摆脱模式化的关键有两点:第一,整体把握,灵活运用。首先,教学模式是由其内部诸要素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独立的系统,它给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范型,具有可模仿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在借鉴的过程中,切忌简单临“模”,庄子说:“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其次,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情境,处理好常式与变式的关系,因为“教学模式是一个既严格又灵活的工具”[5],比如郑逸农的“非指示性”教学模式、余映潮的“板块”教学模式就很好地处理了常式与变式、一与多的关系。各种教学模式应交替运用, 做到优化组合,共同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像钱梦龙的“三主四式”、黎世法的“六课型”模式这类组合的方法就值得提倡和推广。第二,脱模在貌,尤在其神。《淮南子》曰:“所重者在外,则内为之掘。”形式上脱模固然要紧,而学生内在精神的解放,则更为关键。美国阅读教学模式的使用上,很少陷入我们这种模式化的境地,人们也很少谈论模式化的问题。因为,无论是选用哪种阅读教学模式,他们都颇为注重 “内学”与“外学”的打通,可以说,对主体精神、创见精神的追求已渗透至他们的骨髓里。总之,“关于教学模式,我们应该避免两个错误的看法:一是认为教学模式是固定不变的,为了取得最佳效果必须运用死板的公式;二是认为学习者有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5]
5.教学评价:突出活动表现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目前,国内教学模式的开发, 多数都忽视了教学评价这一要素。由于不同的教学模式完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就不同,所以一个教学模式一般要规定自己的评价方法和标准。[8]本文的活动表现评价是指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分析问题的思路,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应用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它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对学生情意素质评价的低效性乃至无效性。活动表现评价既可以是总结性评价,也可以是表现性评价,实施活动表现评价的情境越真实,越能显示出学生认知、技能的发展状况。仍以上文的《传记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克里斯蒂娜的单元教学包括了写作、访谈、展示图片、研讨等十几项活动,而它的评价则涉及访谈提纲的设计、传记写作要领掌握情况、研讨表现等多项指标。最后,克里斯蒂娜在教后反思中写道:“看到这么多同学从中受益,今后我将继续采用类似的活动组织教学。”不知这对我们的活动表现评价是否能带来一些启发?
商业模式影响分配结构 篇11
“小本生意”的机会
在我们的记忆中,传统社会温情脉脉,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千千万万夫妻杂货店、夫妻餐饮店,这些夫妻店是中产阶级主要的生存形式。
但是,随着交通运输与信息技术的变迁,商业和餐饮业也在经历公司化、规模化的发展过程,夫妻店快速消失。规模化零售公司的直接效果之一是消费者能以更低的价格更方便地买到物品,消费者和创业者双赢。规模化零售也给社会带来挑战,它们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从生产厂商采购,利用现代物流低成本运往各地,由于它们采购量很大,掌握进货的定价权,能把进货价压到最低,进而能大打价格战。相比之下,夫妻杂货店的规模小,它们进货没有砍价能力,只能被动地接受厂商给的价格。所以,规模化公司化零售有极强竞争优势,夫妻杂货店很难生存。于是,今天人们作“小本生意”的机会越来越少,中产阶级难以扩大。
零售业、餐饮业、酒店业、手工业这些传统夫妻店行业,这些年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去夫妻店化”的洗礼,由一个个大公司取而代之。社会因此失去了众多中等收入机会,更多的人被打入工薪阶层,让收入分配、财富分配出现更为严重的分化。只是这种分化不是因为资本家剥削或贪婪而来,而是企业家利用现代技术带来的便利,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了进货成本和改善了运营效率。这样,他们比传统夫妻店更能给消费者优惠的价格、好的服务和更多的商品选择。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挤掉了众多夫妻店,扩大了社会财富差距,但这是“创造性破坏”,而且其背后并没有剥削,也不一定是贪婪使然。
挑战究竟在哪里?
收入差距、财富差距在恶化,这是现实,也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大致背景。恶化的起因很多,其中,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为全球化提供了基础,而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使“赢者通吃”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延伸。这样,有能力的群体成为世界佼佼者,享受前所未有的收入,集中大量财富;而规模化商业模式一方面造就一批新的亿万富翁,另一方面将许多传统夫妻店挤出,让众多资产阶级加入工薪大军。这些因素使收入分配、财富分配往两个极端分化。
但这些因素跟贪婪、剥削没关系,政府要做的显然不是去禁止技术革新,更不是去阻挡全球化。因为抑制革新的动力、降低全球化的激励都会逆转人类社会的进程。各国政府可以做的是为社会底层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给那些在竞争中不幸运或者天生人力资本不足的人有体面生活的机会。激励上升通道、保障底层是上策。除此之外,强化教育和科研,提升全社会的人力资本,是应对现代经济现实的良策。在国家层面如此,在个人层面更是如此,人力资本的价值高于任何时代。
就中国而言,收入差距的恶化显然还有其它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因素。在中国,三座大山造成了权力关系对收入机会分配的决定作用:第一,国有资产的垄断地位,包括国有企业在重要行业的地位、国家对银行以及其它金融资源的垄断、政府对土地的垄断。政府集中拥有这些资源后权力关系的价值就高,权力支持谁发展谁就能发大财,否则寸步难行。第二,各行各业都充满行政审批,行政管制无微不至,从餐饮、零售到制造业、互联网、电信、能源、金融、银行、基金等,得不到审批就无法开业或扩张。第三,征税权不受制约,名义上征税是为了转移支付、为了二次分配,但在缺乏财政透明监督的背景下,征税不仅没实现应有的转移支付,反而把更多国民收入集中到政府手中,给形象工程提供了更多资金。这些形象工程不仅让资金错配,社会就业被抑制,还让拥有权力关系的群体得到更多超大项目。
扭转差距的重要一步
在任何国家,政府权力都可以扭曲不同群体的收入机会。但是,当政府不垄断金融资源、企业以私有为主、征税权受到制约、行政管制不是无孔不入时,权力就不会有那么高的价值,掌握权力或接近权力的人不见得能轻易成为亿万富翁。行贿的动力不大,权力就不会是扭曲收入分配的主因。相反,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一方面是政府权力不受制约,另一方面各类资源、国民收入和审批权又都掌握在政府权力手中,那么,真的是政府想让谁成为富翁,他就能成为富翁。
在中国,“赢者通吃”也是越来越显著的现象,只是决定“赢者”的第一要素是权力关系,而不是现代技术、全球化或者规模化商业模式。即使有好的商业模式或者现代技术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如果没有权力关系,你未必能成为富翁。有意思的是,国有银行、国有资产和土地集体所有制是权力价值的经济基础,现代商业模式使权力关系的经济价值上升几个数量级,而资本市场给权力关系变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不需要等好久,当下就能变现。因此,在规模化商业模式和现代资本市场的帮助下,三座大山造就了中国独特的收入差距与财富分配结构。
我们在思考、讨论中国收入差距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回到所谓“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到底该侧重哪一方的老框架上,而是必须看到现代经济的特征,认清新型行业在创造价值时跟传统产业的差异,否则在政策层面难以对症下药。尤其是我们不能假定“政府等于公平”,不能认为“如果你在公平与效率中选择了公平,那么在政府与市场中你就选择了政府”,而是要看政府本身是如何组织的,要看权力部门、掌权者是否受到必要的监督制约,否则,把更多资源、更多管制权给予政府,等于让权力关系在收入机会分配中起更大的决定作用。当政府权力不受制约时,在“政府与市场”中选择给政府更多权力,只会导致更多的不公平,收入差距不降反升。所以,扭转收入差距的最重要一步是实质性的政治改革和国有资产民有化。
(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欢迎讨论)
结构教学模式 篇12
基础教育的好坏关乎教学质量的好坏, 也是关系到学生的能力的好坏, 在这里的基础教学, 就是基础知识的教学, 对某个专业来说就是专业知识的教学。比如建筑装饰专业的基础课程有:室内设计与装饰构造、家具设计、室内设计表现图、建筑装饰预算、建筑装饰施工、建筑装饰材料, 建筑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房屋建筑学、建筑预算、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建筑基础等等, 这些分量比较重的课程在建筑装饰专业和建筑专业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来设置这种课程时它的课时的数量都应该占有主要的地位, 在比例分配上也应该是比较大的, 例如室内设计与表现图, 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装饰材料应同时开课, 并且学习的时间为一年、每周的课时也应为6课时, 建筑装饰预算、室内设计与装饰构造、建筑装饰施工开课时间处在它们之后, 所占的课时数比例也要稍大, 所以应该体现出这种基础课程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和它们的地位。第二就是这些基础课程的基础课的必要安排, 不要盲目删除, 在建筑装饰专业中的专业科目学习之前必须来学习基础课程知识, 绘画、平面造型基础、建筑初步、计算机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这些课程是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的。现在有些技工学校的专业的学制较乱, 为盲目的竞争生源把学制由三年改为两年, 这一定会给学生的正常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 因此往往采用盲目缩短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 这给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时候, 造成一种突兀, 前后没有衔接的感觉, 理解能力相对较差, 这无疑就给本来基础就差的中专学生导致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正确设置专业课程, 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对中专教育意义重大。
二、掌握好基础教学的课上环节, 引导学生深入学好基础课程
这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精的过程, 也是他们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一个关键过程。也是重视基础课程的方法和手段。把握基础课的课上环节就要做到精心教学, 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第一、采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用一种引导型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习兴趣。同样一个问题用多向思维形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建筑装饰专业中的室内设计与装饰构造一门课中, 关于如何把设计的思路讲明讲透, 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 我们一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这种多媒体教学模式, 做一些课件这种让学生轻松易懂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好的室内设计作品的直观展示, 来提高学习兴趣。第二、用引导型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的学习思路能够朝向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面发展, 并引导学生提高其他的课程的学习兴趣, 用正确的学习策略多向思维。
三、走出多媒体教学是提高专业教学的唯一手段的误区
首先要明确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 并不是唯一手段;计算机也算是基础教学, 但不是主要课程。认为课件制作的好坏也能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和上课的效果。往往制作课件的人员并不全是专业的人员, 课件制作的水平也与制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专业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不是专业的可能做出来的东西就是课本的简单罗列。这就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当然这不能排除好的课件。所以我们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课件教学上和计算机教学上, 应多采用其他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比如安排实习时间、多去实习场地、多进行实习实际操作、多参加培训、多熟悉材料, 这都能够帮助学生的本身的实践能力。
四、理安排辅助课程的课时量, 为基础课程创造学习空间
在中职教育学校中为能提高学习兴趣, 就盲目的删减基础教学的课程, 专业课程的课时量, 这样的结果使老师教的东西少了, 学生学起来也非常的吃力, 因此学生对上课豪无兴趣, 上课气氛不活跃, 睡觉, 打闹。并且学校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又增加计算机课程的课时量, 用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因此冗长的课时、课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形式, 一种机器, 就走入了一种误区。专业基础课程虽然是比较乏味的, 但也应该合理安排课时量, 即科学的安排课时量, 除了采用教科书当中的课时分配之外, 还应根据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一下, 对重要的、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就适当延长, 合理分配, 按照实施性教学计划来教学。计算机课程并不是不重要, 但是对于学习时间很短, 课时很短的情形下, 应该重视专业课程教学, 适当安排课余时间进行计算机培训等手段, 在加上课上的学习应充分够用, 这也能体现计算机的辅助功用。
调整课程结构, 改善课程的合理性, 是中职技工学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这也关系到学生的能力素质的提高程度, 所以我们要加大专业教学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力度, 作好辅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课程模式, 才能充分显示中职技工学校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