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转移(精选10篇)
重心转移 篇1
爱心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以人为本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石。我们要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来对待。但是, 在很多情况下, 我们却忽视了应按人性本身发展的规律进行德育, 学生的要求是划一的, 德育的方式是强迫式的、命令式的“我说你做”。
首先, 把学生真正当“人”看。“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 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 也就是一个人的心志自觉开启的时候, 这样的成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我们口头说着爱心教育, 可面对学生犯错时, 总是不能冷静地控制情绪, 不问青红皂白, 以满腔的愤怒如同暴风骤雨般狠狠地批评, 如同情人的眼里揉不进沙子一般, 甚至把这种粗暴的教育当作一种爱心教育, 认为是为了他“好”。可我们能否仔细思考一下, 他们还是十五六岁的孩子, 他们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我们在批评前, 是否先倾听一下他们的辩解, 而不是尽管没有挥起皮鞭狠狠地抽在他们身上, 却伤在了他们心灵的深处, 让学生们看到的是狰狞的面孔, 而不是和蔼可亲的脸庞。也许他们下次不会犯错, 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面对的是一个正处于叛逆期的学生, 我们粗暴的批评不仅起不到作用, 反而会激化矛盾、产生顶撞。被批评的学生抓住你没有尊重他, 未调查而下结论, 所以拒不认错。我们应把学生真正当一位成人去对待, 他们有思想, 他们更需要同样的尊重和理解。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技巧, 融洽的氛围, 和谐的人际关系, 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 这一切都是美好人生生长最适宜的土壤, 失去了它们, 任何教育都是徒劳的。
其次, 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我认为这是德育教育中的一种境界,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生活上, 天气变冷时, 我们提醒他注意保暖, 尽管他有些不耐烦;学习上, 成绩下降时, 我们会小心翼翼地去询问和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 给予鼓励, 再不行就请家教辅导;情绪低落时, 我们主动地询问:怎么了, 有什么不高兴的?告诉父母, 肯定会帮你解决;当他出现早恋时, 我们会深思熟虑地多方面了解他的相关信息, 然后再决策如何面对他的早恋行为, 既不能伤害他的这份情感, 又不能让事态发展下去;获得荣誉时, 我们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奖励, 哪怕是一丁点的成绩。现在面对的是和我们孩子一样年龄的或者大一些的学生, 我们能做到以上这些吗?
尽管这些学生有时比我们的孩子更调皮, 更顽劣, 但是, 我们面对的仍然是孩子, 不要过分拔高对他们的要求。面对学生, 只有倾注真诚的师爱, 用欣赏自己孩子的眼光关注他们, 他们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在这种如同孕育亲情般的氛围中取得进步, 体验收获。李希贵老师说:“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 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 不应该有坏学生, 应该信任你的学生。”
再者,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传统观念里是师徒如父子, 也许存在着永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我们能放下这个高高在上的架子, 主动与学生交流, 把自己在成长中曾经碰到的困惑告诉他们, 也许会在教育中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占多数, 特殊的环境, 让他们形成自闭的心理, 不善与他人交流, 不会关心他人, 孤傲成了他们共有的性格。同学间闹了小矛盾, 谁也不肯轻易认错, 从不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向别人表达。其实, 他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有一位朋友愿意倾听自己的心声, 所以, 如果我们以长者的身份与他们交流, 是无法打开他们心门的。不妨我们先把自己与他同龄时或者自己所知其他人与他一样的困惑主动和他交流, 当他需要补充或辩解时, 我们就静静地倾听他的心声, 不要轻易打断他的话, 更不要妄加评判。听完他的倾诉后, 再站在他的角度去分析, 当他对我们的分析点头接纳时, 反过来让他站在他人的角度再去分析, 是非自然一目了然。他会很乐意地去承认错误, 也许从此以后把我们当作自己的真心朋友, 以至知己。这正如“一颗心的独奏不是爱, 两颗心的共鸣才是爱, 心心能相印, 距离等于零”, 爱情如此, 朋友更是如此。
最后, 把学生看作人物, 这是教育中的最高境界。“人物”是指在历史上有卓越贡献或改变历史的人, 面对这群稚嫩纯真的脸庞, 与他们平等地坐下交流, 才会知道他们有好多想法, 甚至不乏灼见。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本质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就是我们培养“人物”的最好教育方式, 所谓赏识就是教育者充分肯定学生, 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使其勇于进取, 也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是的,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材, 但是我们的态度———把他们当作“人”, 当作自己的孩子, 当作自己的朋友, 当作“人物”, 这一切将决定他们是伟大抑或平庸、成功抑或失败。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有责任让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
重心转移 篇2
随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落幕,严格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也让人们对大城市病越来越警惕,相对于大城市膨胀的人口和拥挤的交通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小城市的巨大发展空间让更多投资者充满信心。
传统城镇化对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大量资金流、人流在大城市聚集,有限的公共资源与不断膨胀的人口规模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环境、医疗、住房、交通、教育等方面的压力给城市的管理者和居住者带来了巨大的烦恼。
可悲的是造成这一切的并不是市场的力量,而是行政权力对城镇化过程的干预。政府原本只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是受利益的驱动,大城市政府将闲不住地手不停地伸进市场,于是,在城市行政等级制度的背景下,大量的优质资源被吸收到大城市当中,而中小城市的发展则因此受到限制。2013年10月21日在京发布的中小城市绿皮书指出,中小城市划分新标准出炉,全国共有中小城市2816个,占全国经济总量的84.5%。但我国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区域城镇化率仅为35.1%。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样的决定使得新型城镇化有望摆脱行政干预,更多地靠市场力量来配置资源,这将有利于中小城市从行政等级的制度中解脱出来,与大城市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进行角逐,通过自身优势和特色赢得发展先机。
富达尔咨询认为,中小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将扮演最具活力的角色。其发展机遇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就地城镇化将让更多的劳动力流向中小城市,增强中小城市的人才优势。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将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预示着未来农民进城的路线图将发生改变,原先一窝蜂挤向大城市的景象将成为
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就地城镇化的理性选择。中小城市也将得益于宽松的户籍制度和低廉的生活成本,成为人才聚集的新高地。
第二,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将让重新定义中小城市的发展角色。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要优化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会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特别是要着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这意味着特色化发展将成为唯一的选择,过去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城市群发展的要求,城市群内部的竞合关系必将重新洗牌,找准自身特色定位才是中小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舞台上能否大显身手的关键所在。
第三,生态文明的发展将让中小城市摆脱粗放发展模式,让中小城市成为宜居之城。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过去,中小城市长期依靠粗放的发展模式来维持GDP的表面繁荣。如今,新型城镇化对生态文明的要求将为中小城市的GDP“松绑”,让中小城市从狂飙突进的GDP竞赛中清醒过来,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宜居之城的建设中。
第四,地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让中小城镇找回文化的核心竞争力,重新塑造城市品牌。
长期的GDP竞赛让很多中小城市在现代化的建设中迷失了自我,城市建设和发展成为了盲目照搬、彼此抄袭的过程。中国的城市体系中历史文化魅力的亮点被所谓的现代化逐渐蚕食和淹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新型城镇化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这将使很多中小城市开始意识到历史文化基因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所在。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必将有更多的中小城市把地域文化特色作为打造城市品牌的根本,历史与现代的交织中,中小城市的文化魅力将为城市的发展带来无限机遇。
第五,制度改革将为中小城市的发展注入持续的生命力。
制度是推进城镇化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在良好制度之上的城镇化才能够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长期的历史进程,要科学有序、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在具体工作中,要科学规划实施,加强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设。会议将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会议提出要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放宽市场准入,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处理好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价格问题,既保护消费者利益,又让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以上这些制度建设对于城镇化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重心转移 试驾全新帕萨特V6 篇3
一个很明显的外观特征就很说明问题:其后排配备的深色玻璃在这款车从你身旁掠过时很是扎眼,这分明就是在说“后排有要客”啊。当然,凭借帕萨特的底盘素质、整体性能,俨然也是德国驾驶风格的执行者,就算不是“前座车”,其侧重点应该属于比较均衡的态势。
而这款3.0排量的V6车型将彻底把帕萨特的重心向后座转移。
V6发动机的动力优势非常明显
这台V6发动机有着不同寻常的特点:它的两列气缸之间的夹角不是通常的60度或90度,而是更小的15度,其目的是让它的身材更为紧凑,以方便于横置发动机的布置方式。它与曾进口到国内的上代R36车型属于同一个系列的发动机,只是排量略小,是3.0升,其最大功率和扭矩的输出可以达到184kW/6400rpm和310Nm/3500rpm。读者感兴趣的话可以比较一下迈腾的那款V6发动机,功率和扭矩的数值是一样的,但输出转速略有差别——这两台发动机虽然同为3.0升,但结构并不完全相同,排量若是精确到毫升也不一样,比较官方标定的加速性能,帕萨特是7.4秒破百,迈腾则需要7.5秒。
言归正传,其实我对这些精确的数字不太感兴趣,对于这款车,我更关心采用了更大排量的自然吸气V6发动机之后,我们可以实际获得什么。毫无疑问,动力更充沛了,比起2.0T车型147kW的最大功率及280Nm的最大扭矩来,确实有显著的提升;而且输出特性更为平顺,没有涡轮介入的突兀感,从驾驶的角度来说,油门响应更直接,加速过程更为畅快淋漓。
而从乘坐的角度评价,V6的优势非常明显。一方面是动力输出平顺了,后排乘客当然感觉更舒服,特别是低转速时提速更顺畅,在市区拥堵路况这个优点更显价值。另一方面,涡轮增压作为压榨动力的手段,若是为了驾驶乐趣,确实很刺激,但后座车的动力想必不是为了飙车用的。
后座有不少奢侈的专属装备
空间够宽敞,坐着也舒服,就有更多心思去摆弄一下后座的专属装备:后排除了独立的自动空调、座椅加热、丝绒脚垫、电动后风挡遮阳帘之外,还有左右各一个液晶屏,可以各自欣赏影音节目,还配有耳机和SD卡插槽。为后座乘客提供的设备还有220V的车载电源,便于在车上使用笔记本电脑。如此一来,置身NAPA真皮包裹的宽大座椅中,休息、娱乐,还有办公,就全不耽误了。
但是人总是贪心的,如果后座能再加上靠背电动调节功能,无疑就更完美了。看来在这个方面德国车还是比较节制,而日本中型车追求奢侈就显得有点夸张了。
低调的帕萨特V6很有竞争力
全新帕萨特V6共有旗舰版和旗舰尊享版两款型号,价格分别是31.08万元和32.28万元,比起目前销售火爆的中低配型号来,确实是贵了点。但我想这肯定也不是帕萨特的主打产品,走量不靠它。而且要是跟那些动辄四五十万起的高档后座车比较的话,低调的帕萨特V6也是很有竞争力的。
这次到上海试车,从机场到驻地的旅程就是体验这款车后座的好时机,空间、装备这些都不说了,单从乘坐的舒适和平稳来看,还真要数这台V6发动机的功劳最大。
重心转移罐头企业要立足内销市场 篇4
经过多年的发展, 罐头行业日益边缘化, 整个行业固守国外、忽视国内, 错失了许多做大行业的机会。打破僵局, 中国的罐头产业需要积极思变。保持现有的外销市场, 做大整个内销市场, 这一任务摆在了众多罐头企业的面前, 而所幸的是, 他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转变观念, 正视内外市场的差异
“罐头产业发展这么多年, 现在整个行业如此迫切地来做内销,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外销让企业处于微利状态”, 青岛开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商会名认为,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中内销市场, 但是内销市场所存在的消费、渠道等的不确定性, 使得市场开发有很大的难度。要迎来罐头行业的新生, 现有的市场形态须大幅革新, 毕竟有了市场才有企业发展的空间。
首先, 内销市场与外销市场相比较, 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消费观念的不同。山东中地进出口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魏晓培介绍说:“在国外, 罐头被看做一种方便、安全、卫生、营养、美味的食品。但是在国内, 在很多人印象里, 罐头就代表着防腐剂、没营养, 要改变人们的误解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 这也超出了单独一家企业的能力范围”。因此, 转变消费观念, 培育国内市场, 是罐头行业打开内销市场需要做的事情。
其次, 内销与外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 罐头食品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定位。在国外, 市场相对成熟, 消费者消费能力较强, 人们能很容易地接受工业化加工的农产品。与之相比, 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就相对偏弱, 人们不可能像国外一样花10美元买一瓶罐头。因此, 在市场接受度上, 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将罐头定位为生活日用品;在国内市场上, 罐头一开始是被定位为奢侈品。目前, 国内罐头市场由于受发展水平所限, 无法将罐头作为奢侈品来销售。同时, 受到传统消费意识的限制, 罐头产品又无法进入大众市场。因此, 如今的罐头食品, 在内销市场处于既不能上也不能下的尴尬境地, 罐头企业正在积极地进行产品的重新定位。
总之, 企业需要充分意识到内外市场的巨大差异, 不能把做外销市场的策略大一统地照搬到国内。无可否认, 当今罐头企业的主力市场依然在外销市场上, 更多的企业还只是把内销作为发展的辅助战略来开发。但既然有心打开内销市场, 就必须要转变观念。
积极创新, 用产品敲开国内市场
罐头行业要做大国内市场, 其第一步就需要用产品打开市场大门。目前, 罐头市场无法像休闲食品等行业一样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究其内因是没有足够创新的产品去托起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开始, 中国罐头食品曾经有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期。之后市场一路走低, 其根本内因就是缺乏具有市场穿透力的产品, 缺乏能让市场持续增长的产品。“我们的罐头市场, 最缺的就是优秀的产品”, 商会名分析认为, 目前市场上卖得最好的两款水果罐头是黄桃和桔子, 但这两款产品30年前就在销售了。这么多年以来, 除了包装换了又换之外, 产品没有任何创新。虽然中国的罐头企业众多, 但几乎所有的水果罐头生产企业都将主打产品锁定在这两款上, 大家只求分羹而不思开源, 销售多年之后, 水果罐头市场萎缩自在情理之中。
市场要拓展, 首先就要开拓出有市场生命力的产品。一直以来, 罐头行业是一个创新乏力的产业, 在产品研发上, 罐头产业30多年来几乎处于停止状态, 部分企业的研发部处于废置状态, 如果用“坐吃山空”来形容危机中的罐头产业, 一点不为过。
所幸, 现已有很多企业意识到这一危机, 已然开始警醒。2007年秋季糖酒会, 浙江丰岛推出的果之冠系列产品, 就是可喜的尝试。经过工业化加工, 罐头不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既笨重又不时尚的包装, 而是做到像果冻一样的精美, 像鲜果一样美味、可口。浙江丰岛集团国内市场营运总监郑凌峻认为, “经过创新, 罐头也可以做成休闲食品来销售, 做到时尚、美味、健康”。据悉, 水果罐头的休闲化, 将是近几年罐头食品的主流趋势, 青岛开创等诸多企业都在致力于休闲性水果罐头的推广。
打造品牌, 推动行业持续发展
品牌, 是一个行业持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罐头产业要迎来发展的春天, 打开内销市场, 就需要打造一批能驱动行业前行的知名品牌, 借助行业龙头的模范作用带动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目前整个方便面行业就是四大巨头领跑行业, 数十上百小型企业跟随其后, 共同做大市场蛋糕, 此举值得罐头行业仿效。
但企业品牌的塑造是持久而艰难的, 需要企业持续地投入以及不断地精耕细作, 一个品牌的建立, 必定是长期持续努力的结果。如娃哈哈作为中国民族品牌的代表, 之所以能从一个校办工厂走到今天, 与娃哈哈10年来均参加央视招标, 累计广告投放额过亿元, 花大力气进行品牌推广有莫大干系。虽然目前罐头行业依然没有诞生像娃哈哈一样优秀的大企业, 能在全国大面积进行品牌推广, 不过, 这对于期望成为罐头行业第一品牌、领跑整个行业的企业来说, 意味着机遇的存在。
目前, 罐头产业已经诞生了一批专注于做国内市场的品牌, 如欢乐家、林家铺子、真心等。而之前专注于做外销的企业, 浙江丰岛、山东中地、青岛开创等一批外销知名企业, 如今也正将企业的战略重心转向国内, 致力于国内市场的开拓。不过, 这远远不够, 远未能达到让罐头行业百花齐放的境界。
重心转移 篇5
近日,农业部召开会议,总结近7年来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成绩,研究提出新形势下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措施,推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进入新阶段。会议确定,从今年开始,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要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节能减排的新要求,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配方肥推广应用上来。7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7亿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2亿亩以上,惠及了全国2/3的农户。根据专家组测算分析,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粮棉油作物氮、磷、钾肥平均利用率分别提高6、4、1个百分点。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7亿元,继续支持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一要狠抓整建制推进,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开展“百千万”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试点,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县(场)、1000个乡镇、1万个村实施整县、整乡、整村推进。二要强化农企对接,促进配方肥推广应用。要面向社会公布配方肥配方,择优选择配方肥生产供应企业,创新合作机制,合力促进配方肥推广应用。要督促配方肥生产供应企业建立配方肥追溯体系。要引导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肥料经销商直接对接,订单生产直供配方肥。三要发展农化服务,帮助农民施肥到田。要鼓励和引导化肥企业、社会组织探索构建“政府测土、专家配方、企业供肥、农民应用”的机制。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农化服务组织,向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等“四统一”的农化服务。要帮助企业积极构建和完善基层配方肥经销服务网络,方便农民选购。要不断推进乡村配肥供肥服务网络建设,为农民提供现场混配服务。四要强化工作统筹,规范项目实施。五要加强宣传引导,改变农民施肥观念。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主流媒体,采取短信、挂历、宣传册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知识和技术。要组织科技下乡、现场观摩、种田竞赛等活动,帮助农民了解测土配方施肥知识,引导农民采用科学施肥技术,将专家的施肥建议和农业部门的技术方案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
以上摘自《农民日报》
重心转移 篇6
一、西方企业管理重心转移的路径
20世纪50年代前, 即早期的卖方型市场条件下, 产品供不应求, 企业管理的重心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加速产品的大量生产。从20世纪初泰罗的工作研究及其科学管理的推广运用, 到法约尔的经营管理、韦伯的组织管理, 乃至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等都是基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应运而生的;甚至“二次”大战中产生的后勤保障学、运筹学等都普遍为企业所运用, 以恢复战后经济, 加速产品的生产。
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 由于战后经济全面恢复、经济的高涨发展, 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多, 导致了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市场开始由卖方型市场向买方型市场转变, 市场上竞争力量开始形成, 竞争的作用开始体现, 企业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 原来只顾生产效率的提高已不能适应新的市场情况, 企业要考虑的事情不能仅局限于“生产”, 企业为保有既得市场和争夺新市场而绞尽脑汁, 在这种背景下, 企业管理的重心自然由内部的生产效率问题而转向了外部的市场占有问题, 企业占有市场, 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失去市场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此间, 市场营销理论及方法的产生为企业赢得市场而大显身手;研究如何寻找有利的市场机会, 如何占领市场、守住市场、开拓市场等早期的战略理论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程序。
20世纪70年代初, 西方石油危机的产生导致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 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即使根据市场信息生产出了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但产品却卖不出去, 原因是在完全的买方型市场环境下, 消费者的需求有了选择的空间, 其讨价还价能力不断壮大, 低价格成了诸多消费要素中的最终决定因素, 因而迫使企业思考如何降低成本而以低价格竞争制胜。于是企业管理的重心又从“市场”转向了内部的“理财”, 十分注重长期投资、促进技术进步而达到最佳规模批量下的企业总成本最低。此间, 建立在对外部环境和对内部条件系统分析 (SWOT分析) 之上的经营战略理论逐渐兴起, 并很快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的系统理论。保证了企业既要抓住有利于发展的机会, 同时又避免可能出现不利于发展的威胁, 以己之优势攻竞争对手之劣势, 从而在竞争中制胜。
进入20世纪80年代, 社会物质产品空前丰富, 加之全球经济市场一体化趋势, 全球范围内的市场逐渐转变为多样化的买方市场, 企业间的竞争较70年代更加激烈, 企业面临的环境呈现多样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得任何一种科学新发现或新发明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周期日益缩短, 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 国际市场上将不断推出小批量、附加价值高的新产品, 从而使得生产设备和产品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这一新的客观事实, 促使任何一个国家或企业的领导人必须高瞻远瞩, 具有发展战略观念, 探索和预见未来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并能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以迎接和适应新的挑战。
第二, 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向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水平发展。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品, 今天可能受到顾客的欢迎, 明天也许就不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迫使企业更要着眼于满足潜在的和未来的需求, 才能稳定地生存和发展。
第三, 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时刻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和造成新的威胁。每一个企业必须预测到这方面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影响, 并随时能够作出应变反应。否则, 就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第四, 竞争是世界市场的本质特征之一, 各国企业为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 使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活劳动得到补偿, 利润得以实现, 在激烈地进行着竞争。这不仅表现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间在相关领域内的垂直竞争, 如新兴工业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就占领和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开展的激烈竞争, 也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相近的国家在相同产品、相同部门市场或替代产品市场的水平竞争, 如美、俄的太空技术、核技术竞争, 美、日的电脑、汽车等产品竞争。今天的国家和企业, 不论是发达国家的, 还是新兴工业国的, 或是发展中国家的, 都毫不例外的面对来自明天的竞争挑战, 谁也不能绝对保证自己将成为未来利益的享有者, 只有正确的经营战略决策才是唯一的保证。
第五, 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日益扩大, 范围和内容日益复杂。现代化大生产的企业经营, 已经从过去单纯抓生产和销售工作扩大到一个包括市场需求研究、环境条件分析、制订经营战略、开发科学研究、进行科技开发、深化产品研究、加强生产管理、改进包装运输、强化批发零售、全面市场服务、快速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密切配合的动态循环大系统。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形成了一个从市场开始到市场终结的经济循环, 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脱节, 否则, 就会产生“瓶颈”现象, 使整个企业系统效益受到影响。
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 如何正确把握并主动适应未来的环境变化, 已成为众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现实证明: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企业是否能时刻紧紧把握它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变化。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
20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年第10期
家和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的:“对没有战略的企业来说, 就像是在险恶的气候中飞行的飞机, 始终在气流中颠簸, 在暴风雨中穿行, 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即使飞机不坠毁, 也不无耗尽燃料之虞。如果对于将来没有一个长期的明确的方向, 对本企业的未来形势没有一个实在的指导方针, 不管企业的规模多大、地位多稳定, 都将在新的革命性的技术和经济的大变革中失去其生存条件。”于是, 20世纪70年代成熟的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理论在美国及其它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和推广, 企业管理的重心纷纷向“战略”转移。时至今日, 企业管理进入了战略制胜的时代, 企业牢牢把握“战略”这个重心已成为企业命运之关键。
90年代后, 基于Internet、电子商务、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新经济时代的来临, 人类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发生了新的深刻的变化, 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也进一步加剧, 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变得更加朔迷离, 企业与持续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在增加, 所以企业管理重心只有紧紧把握“战略”, 才能免于被淘汰的厄运。20世纪90年代企业管理的重心是“战略”, 进入21世纪, 仍将是以“战略”为中心, 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将会产生新的突破和发展, “战略”的含义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21世纪战略的中心含义是“速度”, 即以最快的速度满足顾客价值观需要的公司, 未来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满足消费者价值观需求的公司, 即战略的内涵将是“速度”。以速度取胜意味着企业将对价值链中的各项职能活动进行全面的调整与重构, 以达到企业各个环节全面为“速度”服务。这是企业的系统工程, 成功与否将对企业的未来生存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我国企业管理重心转移过程中的误区
纵观我国现代企业管理, 实质的发展只经历了改革开放短短30余年, 现代企业制度远未健全, 市场竞争环境复杂多变, 政策法规和竞争规则还未完善。现实说明我国企业不能依靠单一模式发展,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依据环境的变化, 采取适应本企业的管理模式, 从而使管理的重心与变化的环境达到动态平衡。中国经济目前处于转型发展时期, 一方面, 企业面临着不少发展机遇, 如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而来的各种产品市场的增长;另一方面, 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错误观念和不利因素阻碍着企业的前进步伐, 而我们必须正视这些矛盾和误区, 并对其加以纠正或克服。
1. 国外管理理论“拿来就用, 一用就错”。
改革开放以来, 很多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涌入了我国, 国内产业领域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学习先进管理理论的热潮。诚然, 西方企业管理理论是很有价值的, 但我国企业却一次又一次重蹈“拿来就用, 一用就错”之覆辙。因为, 从我国企业管理基础上看, 与西方发达国家毕竟存在几十年企业实践的历史空档, 缺少理性成长的历史铺垫, 容易以“引进”为价值取向, 步入非理性成长之路, 而终显自身的先天不足, 导致西方企业管理理论难以指导中国实践的尴尬境况。
2. 企业管理重心不专一。
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而言, 政府仍然是最大的所有者, 企业的重要战略决策如并购重组、领导人变更都需要获得政府部门的批准, 获得政府部门的认可往往是管理者的主要目标;政府干预过多、法规不完备, 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 在自主决策上和发展市场竞争能力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干扰。企业普遍带有“运动型”的特点, 政府的发展重点迁移、产业政策变化就足以改变企业的管理重心。这种频繁的转变混淆了企业的视野, 消耗了企业的精力, 浪费了企业的资源。在政企分开的前提下, 我国企业只有沉下心来研究外部环境、内部条件, 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管理重心, 以一贯之, 长期坚持发展, 才能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核心专长, 最终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企业决策随意性强。
我国企业家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决策理论指导, 很少用系统全局的观念考虑企业的发展。企业家凭着自己多年来的直觉经验“跟着感觉走”。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非理性因素的驱动而步入管理误区, 如在现实中常见的机会误区、扩张误区、多元化误区等, 这不能不引起企业管理者的警惕。因此, 企业管理者必须要结合国情、厂情, 依靠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确定企业管理发展的重心。
4. 企业竞争致胜的赌徒心理。
我国有学者曾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致胜法宝分为三类: (1) 寻租能力, 即拉关系、抢资源的能力; (2) 一招鲜, 即一招致胜, 以点子新颖击败对手; (3) 战略致胜, 即树立战略导向, 强化内部资源和创新意识。随着中国经济由短缺经济走向饱和经济, 企业之间的全面竞争不可避免, 而制定与实施战略的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企业今后的发展空间。我国企业要想在21世纪的经济竞争中取胜, 就须放弃过去纯粹追求一招鲜的赌徒心理和凭借土地等稀缺资源来获取超额利润的寻租手段, 而要以“战略”为管理重心。战略规划作为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三、我国企管重心应该转移到“战略”阶段
通过研究西方企业管理重心转移的路径可以看出, 导致管理重心转移的主要因素是竞争环境的变化。以西方企业管理重心的“四个阶段”为参照, 可以发现, 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早期的以“市场”为重心的阶段, 但已有部分先进企业已具备“理财”和“战略”重心阶段的部分特征。这种管理重心的多样性, 一则表明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时期, 二则说明我国企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国际竞争中, 一般认为“一流企业作战略, 二流企业作营销, 三流企业作产品”, 这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发展阶段的标准。世界500强企业大都已进入战略规划阶段。而在我国, 企业尚未广泛应用战略来规划未来的发展, 研究表明, 那些应用了战略规划的企业要比未应用的企业具有更好的绩效。
重心转移 篇7
一、思维观念与管理意识的转变
企业正常经营时期, C F O工作着重点主要侧重于财务控制和会计核算体系基础建设与完善, 关注企业财务资源的运行效率, 财务预算执行、控制、分析与反馈, 营运资金调配、资金筹集和财务分析等具体内容, 主要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与规范化运行。但处于企业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思维理念与管理意识应随经济环境变化和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特别是涉及企业经济发展战略方向调整时, 职业习惯形成的观念思维方式和管理意识都应及时做出调整, 以便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专业技能。
1. 研读政策, 把握内涵
采用战略思维而不是战略管理方式转变工作思路是C F O适应企业转型的基础, 虽然过去日常工作中也关注国家产业政策, 但C F O更多关注的是专业制度、准则的改变以及税收政策的变化, 往往更多是从战略管理角度去看行业发展以及企业经营发展, 但处于企业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阶段, 需要C F O应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与此相关的分项行业发展规划, 主要目的:一是真正从产业发展角度去认识自己所处行业领域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和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趋势;二是寻求、了解掌握自己目前所处传统行业领域被替代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及所需时间周期;三是探寻判断企业进入新兴产业机会和应具备的条件。新能源、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装备制造等科技创新技术是实现企业转型和产品升级的主渠道已不容置疑, C F O应从财务专业角度去分析行业发展规律、市场规模、投资价值以及经济增长趋势, 并找出与单独从技术发展角度判断分析市场规模、投资价值的不同之处, 克服因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信息不充分、不对称不足造成的决策错觉, 为企业转型和实现产品升级科学决策提供有益支持。
2. 探索技术创新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经济环境发展对传统制造业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极大挑战, 盈利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层出不穷, 新技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带来颠覆作用, 固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 数字制造对传统制造业带来新的创新机会, 如:3D打印机的出现, 对大批量产品的产量与单位成本的关系理论就不再适应, 规模经济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分析体系等。C F O应适应创新发展需要, 转变传统财务管理思维模式, 在财务管理领域探讨新的财务管理途径与管理方法, 推行财务管理创新。如:以节能作为企业收入来源的合同能源管理 (EMC) 、利用互联网全球化无边界研发资金投入以及与此产生的无形资产计量、技术更新潮流中知识产权会计计量与品牌管理、投资领域虚拟化与电子化属性影响、多途径聚集创新资源等等, 这都需要财务管理模式与企业转型方向相适应;同时应探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信息化途径在新技术应用发展方向, 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 实现财务信息的即时传递, 整合、共享企业各项财务资源, 不仅可以为拓展市场以及分析市场需求提供准确信息, 同时也为寻找企业差异化优势, 更好地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支撑服务。
3. 适应“投入推动型”增长转向“效率推动型”增长
近期公开经济数据表明, 经济增长模式依靠投资拉动增长已开始向消费拉动转变, 作为企业C F O应积极适应当前“投入推动型”增长转向“效率推动型”增长趋势, 并积极成为这一理念的践行者, 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发展趋势与财务专业判断, 提出新增投资效益分析模板与工具, 从各方面积极引导探索内涵式发展, 采取挖掘运用企业内部资源方式, 作为提升企业财务资源管理效率的途径, 实现公司经济转型与产品结构升级, 保持企业经营持续增长。
二、现金流与金融工具的运用
“现金为王”是企业持续经营、有效防范风险的主要手段, 处于经济转型期和经济低迷复苏时期尤为如此。
1. 保持适度现金流是首要目标
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融资难度的增加, 使企业现金流普遍紧张, 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增加, 使经营活动现金流占用较大甚至出现负值, 这就要求企业C F O要在经济增长模式与增长速度控制等方面做出有效选择, 保持更加稳健的资金使用节奏和拥有适度的现金存量。处于经济转型期和产品结构调整时期, 完全竞争领域中的传统制造业资金回笼尤为重要, 这些企业中个别客户的资金链断裂都会给企业产生致命影响, 这也是说, 对企业生存影响程度而言, 保证企业适度现金流比拥有账面利润更为有利, 更多关注和发展能够带来现金流的产品是CFO的努力方向。
2. 金融工具的选择应用
经济全球化不仅仅对制造业造成冲击与机会, 也对金融创新提供了土壤和机遇。无论是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还是证券公司等非存款性金融机构都提出了产品创新, 为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企业C F O了解掌握使用这些新的融资金融工具, 不仅能够降低融资成本, 有效控制分散财务风险, 提升资金管理能力, 还能更好地使用和提高财务杠杆效率。公司债券、可转债、银行间市场的短融、银行信托、银行专项理财产品、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等新的金融管理工具, 都比传统银行借款、股票融资等更有优势。与此同时, 具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C F O更应关注人民币升值过程, 了解外汇汇率管理政策和调整趋势, 判断汇率变化趋势, 选择使用外汇管理工具, 既可以有效分散汇率风险, 又可以为企业赢得收益, 从而体现财务管理创造价值。
3. 投资效益财务评价
客观应对企业经济转型与产品结构升级, 适度投资不可避免。如何提升投资效率, 达到经济转型与产品结构升级目的, 仅仅从过去投资评价体系去度量会产生一定风险和不能准确判断投资价值, 特别是涉及新技术、新兴产业, 传统投资财务评价体系具有很大局限性。对此, C F O应注重投资绩效和效率, 从整体经济环境入手, 关注产业转型中投资结构和培育投资增长动力进行效益评价, 做到投资速度与当前经济放缓趋势相适应、相协调, 项目资金投入与企业可利用资源能力相匹配, 避免出现负债过高, 坚决控制低于评价目标的投资项目投入, 综合考虑资金成本与未来通货膨胀率, 可以考虑将E V A指标 (进行模拟数据计算) 引入投资评价, 对原有评价指标进行补充。
三、企业兼并与剥离
进行企业兼并、收购与业务剥离是快速实现经济转型与产品结构调整的主要工具之一, 经济低迷期该项工具应用更为广泛。
1. 兼并、收购的应用
通过兼并收购实现企业转型与产品结构调整, 是众多企业采取的重要手段, 也是企业利用杠杆优势实现低成本扩张和跨越式增长的途径, 对企业实现产品技术升级和战略转型, 增加持续发展竞争力产生重要作用, 同时并购重组是一种独特的、高风险的投资行为, 处于经济转型期间, 企业经营环境高度不确定, 也就会面临巨大风险。企业C F O应从财务专业角度, 对降低兼并、收购财务风险以及采用合理价格实现兼并、收购提出专业建议意见, 并对兼并、收购支付方式提出建议, 如:股权支付还是现金支付、现金支付与股权支付比例、股权置换等进行设计, 并要综合考虑支付方式对企业和被收购、兼并企业税负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兼并、收购后财务指标的影响做出客观评价, 并重点关注。
2. 剥离低效资产
低效、非主业相关资产对企业发展以及实现经济转型与产品结构升级具有制约作用, 通过剥离这些资产与业务, 对盘活企业资源、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剥离也会产生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效能, 能够减少企业盈利能力负向影响, 并能够为企业节约现金流支出或增加现金流。进行业务剥离和资产处置, 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进行产业集中度提升和经营业绩提升的重要手段。作为企业C F O, 具有了解掌握企业各项资源运行效率信息的优势, 主动发挥资源调配能力, 提出专业建议, 应是企业进行转型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并应从公司未来持续发展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角度做出职业判断, 从现金流角度、企业竞争优势角度, 计算分析业务和资产剥离对企业影响, 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的。
四、关注资本市场变化
1. 分析行业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
资本市场中的企业经营状况基本能够代表行业运行变化趋势, 其披露的公开财务数据, 对分析判断行业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专业知识分析数据背后原因, 可以帮助企业C F O从更深层次分析判断经济转型的方向与切入点, 对比本企业产品结构做出合理性判断, 找准影响盈利能力不利因素, 提出应对措施, 从而在企业经济转型与产品结构升级过程中提出专业建议, 这也是CFO自身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的途径。
2. 将领先水平上市公司与企业对标
资本市场中众多上市公司是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一般在企业创新水平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这些做法和实施措施, 也可以为企业借鉴与转化。企业C F O可以将这些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与本企业数据进行一系列对比分析, 探寻发现这些企业处于领先地位的竞争优势, 特别是进行研发创新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逐项对比, 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进行差异因素调整, 找出企业与上市先进公司的差距, 就可以找准企业未来努力方向。这些工作方法的应用, 可以使C F O跳出专业条框限制, 更好地分析企业所处行业、所处行业产业链的位置、企业产品竞争力, 对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升级做出周密思考判断。
3. 并购价值与目标信息
企业处于经济产业结构转型期, 收购、兼并、剥离交易行为增多, 如何进行计量确定股权或资产交易价值, 虽然可以借助中介机构力量和遵循资产评估管理等方式, 但在具体交易过程中需要企业自身做出决策, 特别是对未来市场潜在竞争能力分析, 这对企业C F O提出了更高能力要求和考验。资本市场的公开透明, 提供了企业价值定价方式, 同时也提供了风险信息, 企业C F O通过高度关注资本市场信息, 不仅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公开交易信息对同类型并购企业价值做出专业判断, 还可以对收购目标企业未来市场竞争潜在能力做出职业分析, 与此同时, 还可以探寻发现资本市场上符合企业经济转型所需的收购目标。资本市场不仅可以提供产业链相关企业信息, 并且可以提供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信息, 对加快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升级具有较好的引导作用。
4. 找准监管部门监管侧重点
资本市场的监管信息可以为C F O找准财务基础管理侧重点, 资本市场不同时期传递出的管理重点方向, 也就是企业C F O所应关注的工作着重点, 如目前资本市场传递出的规范治理和保证财务信息监管目标, 就对C F O在日常工作重点指明方向, 就要求C F O要重点关注经营过程中防范财务信息造假、关注关联交易的合规性、财务报告披露合规性等;资本市场传递出的公司治理中的小股东利益保护问题, 作为企业C F O就应主动在财务管理中高度关注涉及小股东利益资金使用、关联交易行为、为控股股东担保等行为的规范和程序的合法性, 同时应考虑子公司之间财务风险的传递解决办法, 从基础完善弥补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
五、精细化管理
重心转移 篇8
种种迹象表明, 全球运营商的套餐变革开始将业务重心从话音、短信转向流量。当下, 国内虚拟运营商开闸, 话音、短信业务日渐沦为鸡肋给虚拟运营商拓展市场增加了难度。找不到差异化的切入点, 虚拟运营商甚至连价格战都打不起来。
流量业务正取代话音成营运重心
随着3G的逐步普及, 4G蠢蠢欲动, 用户对数据流量的消费使用已经养成了一定的习惯。从全球范围来看, 国际主流运营商开始将运营重心转向数据流量业务, 而话音业务则逐步沦为鸡肋, 作为套餐附赠品。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 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NTT Do Co Mo正在筹划一个大胆的计划, 那就是将实行手机通话费包月制度。NTT DoCoMo计划从2014年度开始, 用户只需要每月缴纳1000日元 (折合65元人民币左右) , 就可以没有任何限制的拨打电话。在日本通信市场, 第二第三大运营商KDDI和软银虽然也有自己的手机包月套餐, 但是免费电话仅仅限于同一移动通信商内部。
在欧洲, 挪威运营商Telenor在最近的一次资费体系改革中设计了一些包含免费语音和短信的数据业务套餐。Telenor是挪威目前唯一一家4G服务提供商, Telenor方面解释称, 作出调整将使资费与消费者的使用模式相适应, 让越来越多的挪威移动用户能够实现“永远在线”。除了挪威运营商Telenor, 英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Everything Everywhere近日宣布将推出针对4G业务的数据共享套餐Shared4GEE, 允许用户使用多种移动设备分享套餐内的数据流量。
此外, 今年3月, 西班牙电信的移动子公司O2德国公司曾推出4款包含免费语音和短信的数据业务套餐;4月中旬, 沃达丰公司也宣布将把“沃达丰红色”资费套餐推广至该公司的全部14个欧洲市场。值得一提的是, 欧盟委员会近日在布鲁塞尔进行了投票, 同意结束在欧盟内部收取语音、短信和数据业务漫游费, 从而创造统一的欧盟电信市场, 该方案有望于明年生效。
国际主流运营商的集体抉择进一步显示了数据业务在运营商收入中的重要性。
运营业竞争转向流量经营比拼
数据流量业务正逐步取代话音成为运营重心, 运营商市场竞争的焦点也随之转移。在国内, 3G正步入爆发增长阶段, 4G蠢蠢欲动。无论是当下的3G还是未来的4G, 流量经营都是决胜市场的关键。
目前国内流量消费, 3G用户虽然仅占整体移动用户的四分之一, 但消费的流量比重达到整体的一半, 移动用户每月户均流量消费达到120M;从整个行业看来, OTT应用的崛起给运营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话音短信收入日渐萎缩。
套餐是电信运营商业务结构从单一走向复杂的产物。时至今日, 中国联通从浙江引燃的2G“随意打”已经一年有余, 回望“随意打”策略, 我们不再认为其只是简单的“自杀式”攻击, 语音业务的“鸡肋”效应在微信等OTT应用大行其道之后日益显现。自去年浙江联通发起2G语音“随意打”攻势起, 运营商无论是套餐的变革还是运营策略的变化都表明, 话音短信逐步被边缘化, 数据流量精细化运营正成为重心。
今年年初, 中国电信推出全国统一的用户自选型资费方案的积木套餐, 套餐由语音、流量、短信和3G应用四块“积木”组成,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消费需求, 自由混搭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变更套餐。这意味着, 在运营商过去的套餐体系中, 话音业务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而纯流量套餐的出现则说明运营商越来越重视流量业务的发展。在积木套餐、纯流量套餐之外, 中国联通推出了定向流量包月使用套餐, 进一步明晰了流量业务消费细则。
运营重心转移增大虚拟运营商拓市难度
当下移动业务转售试点申请如火如荼, 虚拟运营商开闸, 诸多竞争者跃跃欲试。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电信运营商以往赖以生存的话音业务正逐步沦为鸡肋, 移动通信服务价格已降至冰点, 虚拟运营商此时入局, 可以拓展的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少。
通信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 经过多次改组以及在三大运营商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下, 市场竞争趋于饱和, 已经没有人口红利供虚拟运营商使用, 初期唯有以价格战切入。通信专家“志刚水煮通信”认为, “虚拟运营商在前期必然会打价格战”长远来看国内的电信资费已经处于下降趋势, 而虚拟运营商的加入将会更加刺激这一态势。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区高级顾问谭炎明也认为, 虚拟运营商进入国内市场后, 资费标准一定不会比现有的零售价格低, 甚至还会高于运营商的套餐资费。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价格战太龌龊, 除非想砸钱, 但估计通信巨头和监管部门也不让, 做好服务才是王道, 如果真的做得好, 网间收费如何处理, 是依据基础网络性质, 还是独立出来, 可否一家民营, 得到1+牌照, 运营得好, 虚拟运营商应该普遍是优质用户。
其实从全球来看, 各国的虚拟运营商也鲜有成功案例, 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创新不足, 沉溺于价格战, 用更低的资费吸引用户。而今运营业的重心转向了数据流量业务, 用户更注重的是网络与应用体验的感知, 价格已经不再是唯一衡量标准。通信服务价格连年下降, 价格战的空间严重缩水, 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 如果只想来打价格战的虚拟运营商就别来了, 赔不起!因此, 虚拟运营商入局需要找准切入点拓宽市场边缘。虚拟运营商或可推出跨运营商的宽带捆绑业务, 通过OTT解决语音, 联合内容源设置定向套餐。这种差异化的服务, 也许是虚拟运营商入局不错的切入点。另外, 预计入局者中, 将有部分是渠道商, 他们将冲击现有运营商社会渠道, 倒逼运营商渠道变革。
重心转移 篇9
为此, 2014年, 在韵律层精细挖潜的基础上开展了营6岩性油藏开发阵地由高渗区向低渗区重心转移的研究, 以提高油藏储量控制及动用程度。
一、基本概况
营6沙三油藏构造上位于东辛油田东营构造北翼, 西部与营66油藏相邻, 东部与营8区相连, 南部与营17油藏相接, 北部与胜坨油田二区相连。目前已探明含油面积3.8km2, 地质储量737×104t, 储量全部动用。油藏埋深2750-3000米, 标定采收率33%, 采出程度30.5%。营6断块是一个核部厚物性好, 边部薄物性差具有一定厚度、稀油、中渗、异常高压低饱和的典型岩性构造油藏。营6油藏目前分两套层系开发:沙三2与沙三6。
二、存在问题
营6断块目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断块油水井井况复杂, 造成局部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 储量控制程度低, 油藏核部油层厚且物性好, 水淹程度高, 水驱动用程度高, 只在顶部和井间滞留区剩余油富集, 边部物性差, 油层动用差, 剩余油较富集, 开发效果不理想。
1. 营6沙三2西区:储层非均质严重, 水驱动用质量差, 平面注采不协调, 纵向上注采不均衡。
2. 营6沙三2东区:储层物性差, 水井启动压力高, 后期堵塞严重。
3. 营6沙三6:井网不完善, 储量控制程度低, 能量状况较差。
三、开发思路探索及成果
针对各区块不同特征, 制度不同的调整思路及调整手段, 分层系、分区块开发, 因块制宜、分类治理。
1. 营6沙三2西区:非均质性较强, 协调注采关系强化水驱。营6沙三2西区调整思路:
(1) 边部——提高储量动用, 调整手段:增注, 布新井;
思路1:利用径向射孔, 提高边部水井的注水能力, 提高水驱动用。
径向射孔原理概述:用小钻头在目的层部位套管开φ27mm窗口;钻水泥环φ22mm。使用带喷嘴的φ12.7mm柔性软管喷射, 借助高压射流水力破岩作用在同一油层中的不同水平方向上钻出多个大于φ13-50mm的小井眼, 钻深100m。对营6-11设计两个方向进行径向射孔, 提高了注水能力, 邻井日增油1.1吨。
思路2:部署非常规水平井, 挖潜低渗区剩余油
边部有效油层厚度小, 常规开发单控地质储量不足2万吨, 经济上不合算, 常规技术手段无法动用。部署分段水平井Y6P16, 效果较好, 日油7吨。
(2) 过渡区——均衡韵律层动用, 协调注采关系, 改善层间矛盾, 调整手段:酸化分层。
核部与边部的过渡区隔夹层较发育, 笼统注水受层间干扰严重。营6更斜6实施分层、酸化, 注重跟踪, 效果比较理想。通过分层酸化, 邻井营6平13能量逐渐恢复, 液面由1531m升至1338m。
(3) 核部——改善层内矛盾, 调整手段:调参, 调剖。
思路1:进行连通性反演, 结合动态分析, 加大配产配注优化力度, 提高水驱动用质量。
连通性反演原理:根据渗流力学的压降叠加原理, 地层中任一点的压降值等于各井单独工作时在此点产生压降值的代数和。基于信号与系统分析的思想, 把油藏的注水井、生产井以及井间孔道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 利用生产动态数据反演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
参考反演结果, 通过调变频, 上提营6平4液量, 达到平面引效的作用, 提高储量动用。该井实施后, 初期含水下降4.5%, 日增油5吨, 再次上提液量后, 含水恢复到未实施前, 因液量上提, 日增油6吨, 取得了好的效果。
思路2:优化措施运行, 二线油井寻找新出路。
与工艺结合, 解决井况问题, 与地质结合, 二次落实水平轨迹与地层位置关系, 优先选择补孔井段, 及水平段射孔优化和生产参数优化。营6平2井为二线油井, 实施前日液83.6t/d, 日油2t, 含水97.6%, 实施后日液26.3t/d, 日油20.7t, 含水21.2%, 日增油18.7吨, 且含水大幅度下降,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思路3:改善水驱, 提高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动用
核部物性好, 韵律层不发育, 注入水较容易从底部驱油, 通过调剖, 降低底部吸水性, 提高顶部储量动用。
2. 营6沙三2东区:储层物性差——攻欠增注, 注足水。
调整思路:与工艺结合, 选择最优酸化方式, 延长酸化有效期。
营6沙三2东区后期堵塞较为严重, 采用常规酸化有效期段短, 通过与工艺结合, 优化酸液配方, 进行多级电离, 深部酸化, 营6斜27目前仍保持较好的吸水效果。
3. 营6沙三6:储量失控——部署新井, 完善井网。
营6沙三6井网不完善, 储量控制程度低, 能量状况较差。
调整思路:结合数模, 统筹考虑, 整体部署, 强化储量控制及有效动用。部署新油井2 (水平井2口) 口、新水井1口, 井网完善后4油5水。目前该层系日油30吨, 综合含水11.7%, 日注159方, 呈现良好的开发态势。
四、几点认识
通过探索, 逐步形成了营6岩性油藏由核部向边部、由底部向顶部、由高渗向低渗开发思路的转变。
1. 开发后期剩余油复杂化, 根据储层的不同特点, 分块开发, 分类治理是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手段。
2. 立足本职, 加强协作, 开发与地质结合, 开发与工艺结合, 是寻找潜力、解决问题有效途径。
3. 充分运用各种油藏软件, 辅助开发, 量化剩余油描术, 是做到精准挖潜的重要保障。
摘要:针对营6岩性油藏储层的不同特点, 提出“分层系、分区块开发, 因块制宜、分类治理”的思路, 为合理优化注采调整方案提供了思路及方法, 并为类似油藏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首次利用动态连通性反演软件, 辅助动态分析, 完善配产配注工作。借助数模软件确定剩余油分布, 为新井部署提供依据。
关键词:非均质性,分区治理,连通性反演,径向射孔,数模
参考文献
[1]张厚福、张万选主编, <<石油地质学>>.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4.
[2]刘业俊, <<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演方法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硕士学位论文.2009.6.
重心转移 篇10
笔者通过对世界电影史的梳理,发现了这样一个轨迹:世界电影的重心起初是在欧洲,但是世界电影的重心却在一战后由欧洲转到了好莱坞,而当我们深层次地去探究为何世界电影的重心发生了偏移时,会发现技术的发展扭转了整个世界的电影格局。好莱坞用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电影技术向全世界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好莱坞则利用其无以伦比的电影技术,让全世界看到虚拟的技术手段甚至能够缔造比摄影机拍摄更加真实的视觉效果。好莱坞向全世界印证了技术对于电影而言的本体性地位,并成功地使得整个世界电影的重心都为之转移。
回顾新世纪以来近十年来的国产电影创作,长久以来甚至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尤其是当面对好莱坞强大的技术手段在全球电影市场缔造的极端视听体验,国产电影的创作者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迷失了方向。但通过对近十年来国产电影创作的梳理,却不难发现技术的本体性地位实则早已悄然植入了国产电影的创作之中,只是这种创作观念上的变革历经了起初对好莱坞强大技术手段的无意识盲目跟风、到跟风失败后对这种技术上的“拿来主义”的理性思考、直至最终幡然领悟技术对于电影本体性地位后的再次尝试。十年的时间,国产电影创作者们终于认识到技术对于电影而言既非一种简单的手段、也非一种催生票房的噱头、而是起着不可替代的本体性地位。
以下笔者便将通过对这十年来国产电影创作在技术层面呈现出的变化进行比照与梳理。
将技术作为噱头的盲目跟风期(2002-2007年)
与其称这段时期为国产电影的狂热期,实则称为迷茫期更为恰当。在这一时期,由于国外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强大的数字技术。国产电影的创作者们完全迷失了方向,国内电影创作者们起初认为,中国之所以未能诞生出像好莱坞大片一样艺术与技术俱佳的电影,可能是因为国产电影缺乏投资,倘若有了资金的注入,中国也能拍出优秀的大片。于是从2002年开始,先后涌现出《英雄》(2002)、《无极》(2005)、《满城尽带黄金》(2006)、《夜宴》(2006)等等一系列国产“大片”,然而这些所谓的“大片”并未如国内电影导演所预料的那般叫座又叫好。倘若探究原因,实则还是归结到了观众的心理认同机制上,通俗来说也就是观众对电影技术的要求变得越来越挑剔,如果说观众在此前的观影过程中获得了一次非常逼真的视听体验,那么当他再看到不是很逼真的技术效果时,便会产生失望的情绪。这一时期国内电影在技术的上粗糙与国外电影技术的上完美一旦发生比照,观众势必会产生质疑之声,因此在经历了初次探索的失败之后,中国的电影创作者们开始陷入一致的冷静与反思中,于是国产电影的创作开始进入到下一时期。
新技术尝试失败后向传统摄影手段的回归(2008-2009年)
在经历对国外电影技术的盲目跟风后,国内电影导演们开始纷纷陷入冷静的思考期,于是通过下述表格所提供的2009年电影票房数据表便不难发现,这一时期国产电影的创作轨迹早已悄然之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国产电影对于技术的运用开始趋于冷静。除了主旋律影片《建国大业》尚且能与《2012》、《变形金刚2》这样的国外进口影片强大的票房号召力相抗衡之外,其余的国产影片均显得势单力薄,尤其是这样一个特征尤为明显:即以第五代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在发觉国内电影技术与国外尤其是好莱坞技术仍有很大差距后,便开始纷纷“转型”,张艺谋在《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未取得预期中的成功后,转而去拍了喜剧片《三枪拍案惊奇》,尽管在票房方面依旧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不难发现,张艺谋已在悄然之中暂时规避了对于国产“大片”题材的探索。陈凯歌也依旧如此,在《无极》并未取得突破性的尝试后,陈凯歌转而创作了其最擅长的题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掘,于是在2008年,陈凯歌拍出了《梅兰芳》,尽管情节的构建、题材的表现依稀仍有些《霸王别姬》的影子,但不可否认这部电影从故事层面来说依旧是一部上乘之作。于是纵观这一时期的国产电影创作,不难发现,无论是张艺谋陈凯歌,国内导演无疑都是非常聪明的。在对技术的使用上他们并没有一味的逆流而上,而是纷纷开始转回自己所最擅长的题材创作上,张艺谋导演延续了其一贯敏锐的商业嗅觉与多变性,于是在2009年拍出了喜剧片《三枪拍案惊奇》;而陈凯歌则回归到其所最擅长的题材文艺片上。
扬长避短的技术运用中本土化与个人化的突破(2010年)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2010年的国产电影创作又开始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那就是《让子弹飞》与《唐山大地震》两部影片在票房上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与《阿凡达》在中国所缔造的14亿的票房神话相比,这两部影片在票房上的大胜,可谓及时地为低靡的国产电影市场注入了一支强心针。
迄今为止,国产电影的最高票房是由姜文的《让子弹飞》缔造的。姜文,一位名副其实的“作者”、“鬼才”导演,至今只拍了四部电影,姜文却有能力给它们贴上鲜明的作者风格标签。如果说一定要给姜文的这四部电影归纳出一个共性的话,那无疑就是强烈的自我表达与自我折射欲望。在《让子弹飞》中,姜文大量地糅合了商业元素,尽管没有像好莱坞大片那般大量的运用CG技术,但是《让子弹飞》带给观众的视听体验却完全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更准确地说是依靠传统的电影技术手段予以实现的,影片风格的营造均是通过快节奏的剪辑方式予以实现的,镜头的剪切可谓干净凌厉,没有丝毫的拖沓,镜头剪切的方式多采用快切,没有任何一个多余的镜头。与好莱坞大片娴熟的数字技术相比,姜文对于技术的处理无疑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审美感受,是在对传统技术手法运用上的另类创新。
除却《让子弹飞》之外,《唐山大地震》的适时出现为正处于迷茫期的国产电影创作提供了一条极具启示性的道理。冯小刚并没有陷入对数字技术的盲目跟风中,而是扬长避短,充分地发挥了国产电影擅于展现人性、人情的优势,非常聪明地规避了“中国式大片”在技术层面的粗糙。于是我们发现在《唐山大地震》中,重心并没有放在对特技场面的处理上,《集结号》与《唐山大地震》中特技场面的运用十分“克制”,特技场面仅仅3分钟左右,叙事重心早已悄然之前偏移到对震后人们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上,尤其是结尾处徐帆所饰演的母亲与张静初所饰演的女儿数年之后重见的那场戏对于人性的细腻展现无不令人为之动容。平民视角和人文关怀的诉诸一向是中国本土电影的长处,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对新技术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因此,冯小刚成功了,同时也证明了国产电影这种对新技术的“本土化改造”成功了。票房甚至赶超了技术层面堪称完美的《盗梦空间》,与其说是影片的成功,倒不如说是策略上的成功。
探索十年后对技术本体性电影观念的逐步确立(2011-2012年)
2011年对于“中国式大片”而言,是有着长足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诞生了“中国式大片”的里程碑之作——《金陵十三钗》,这也标志着“中国式大片”终于在艺术与技术二者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国产电影在历经了近十年对于“技术”的摸索之后,终于取得了成功,这对“中国式大片”而言,实可谓难得。《金陵十三钗》的成功是电影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所实现的“电影化”的成功,除此之外,《金陵十三钗》的成功还体现在:张艺谋导演终于实现了在电影本体性——技术层面上的成功。
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金陵十三钗》的成功,首先得益于环境造型方面的成功,典型而极致化的环境造型在影片中重复出现,教堂、地下室、南京城残破的街道,这三处环境造型在片中被导演反复运用,却未使观众感到一丝枯燥乏味,反而使得影片的主题得以最大限度的凸显;其次、张艺谋作为“色彩大师”,对于色彩与光线运用上的细腻与考究也体现着导演一贯的“电影性格”,影片中“五彩玻璃”、“天主教堂”、“破败的南京城”、“秦淮河畔”这些造型符号的运用、以及专门为了拍摄战争场面所营造的“雾”、1600倍的高速摄影……都使得呈现在观众视觉中的战争场面无比逼真
而2012年则对国产电影的创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卡梅隆重新推出了《泰坦尼克号3D》版,并在中国国内首周的票房便一举突破五亿。这不得不引起国产电影创作者们的深刻反思,《泰坦尼克号》在1997年第一次在中国上映时,便用CG技术缔造了无可复制的票房神话。而在2012年,卡梅隆在对故事层面无丝毫改动的情况下,再次创造如此神话,倚靠的依旧是对新技术的准确预估。如果说97年《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的票房奇迹归功于数字技术所营造的强大视听震撼,那么2012年,3D版《泰坦尼克号》的再次巨大成功,靠的则是强大的3D技术和IMAX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真实观看感受。并且对于题材角度而言,对于《泰坦尼克号》这样一部杂糅了灾难题材、爱情题材的类型电影,技术上的革新无疑更适合展现人类历史上这场著名的海难。而卡梅隆在接受采访谈及3D版《泰坦尼克号》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我来说,转制合格的标准就是要让观众相信影片就是3D直接拍成的,而非通过后期转制而成,你既能徜徉于奢华高雅的船舱中,又会与杰克和露丝共同经历那段沉船惨剧,这绝对会给你带来一种非凡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