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心

2024-09-12

教学重心(共12篇)

教学重心 篇1

2009年6月, 江苏省教育厅在南京召开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了“五严”禁令, 即严格禁止下达高 (中) 考升学指标, 不得炒作“高考状元”;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 严控学生在校时间与家庭作业总量;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加强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实施;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在“五严”禁令的前提下, 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减少, 教师教育教学时间减少, 但教育内容不变, 教学要求不变。高考作为选拔人才、导向素质教育的功能没有变。那么在“五严”禁令下,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是我们教师面临的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我校提出了教学重心前置的教学模式。

那么什么是教学重心前置?前置什么?如何前置?前置的效果如何评价?下面谈一下笔者个人的一点思考。

一、什么是教学重心前置

教学重心前置就是变先教后做为先学后教, 变关注教材与教学任务完成为把握教学要求与教材和学情后完成教学, 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次改革与突破, 能真正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使学生的问题和疑难, 得以提前暴露和展现, 教师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心前置究竟“前置”什么

第一, 基础知识前移。

一般来说学生能够看书掌握的内容就让学生提前预习, 并完成导学案上相关基础知识, 做到“基础知识前移”;课堂上学生先交流自学心得, 通过交流、讨论, 把需要掌握的内容突出。然后针对这些内容,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或看法, 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 交给其他同学讨论。

第二, 问题前移。

课堂上, 有些问题交流中学生可能还没有发现, 作为教师, 不能着急, 学习的乐趣在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由老师告知, 就没有乐趣可言了, 久而久之, 学习的动力就会减退, 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会减弱。那么如何让这些问题暴露呢?在备课前, 就要设置好相关题目, 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由学生针对这些问题, 进行深入探讨, 从而使知识点得到深化。这样, 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又能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第三, 课后作业前移。

通过学生的当堂练习, 反馈学生课堂效果, 将课后作业前置, 及时交流, 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 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 有更多的时间充电。

三、如何进行重心前置

教学重心前置应分三步走。第一步, 课前导学案的编写及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在导学案编写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情境, 巧设悬念, 引入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导学案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把课本知识与实际和社会热点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走出课本, 走入社会。第二步, 课堂上教师补充学生“看不到”的, 提升学生“没够着”的, 辨析学生“想不透”的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选择性地解决知识问题, 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引领学生积极思考, 引领学生深入讨论重点难点, 并围绕重点难点开展恰当的拓展和思维发散引导, 同时要设计必要的消化、巩固、拓展训练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 使之在“思路”中训练“思维”。这样的课堂模式的实施需要注意:1.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2.教师要把握指导的原则, 即“把课堂还给学生”, 凡能由学生读懂的内容教师不讲, 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提, 凡能由学生解答的问题教师不答。3.教师要在课堂讨论中做学习过程的主持人, 积极参与、认真组织。第三步, 课后复习整理工作的前置, 即指导学生做好复习整理以反思体悟, 找出问题以弥补纠错, 适量训练以巩固拓展。

四、如何进行教学重心前置效果的评价

课堂效率评价体系是诊断性的, 形成性的, 它不仅要对学习的课堂价值作出判断, 而且要对课堂教学增值的途径提出建议。因此, 评价者与教师在课堂观察中应有共同关注的焦点——学生状态。任何好的教学效果都必须通过调控学生的状态才能实现。

观察课堂学生状态主要注意四个维度, 即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的思维状态, 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生的渴望状态。笔者在进行教学重心前置教学过程中, 注意到在学生完成导学案以后,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并且敢于提出具有挑战性问题, 发表独创性的见解, 学生的创新形成了课堂教学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课堂中学生有一定的紧张性和愉悦感, 能自我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感, 他们会从激烈的争论转入专注的聆听, 学生能从课堂中得到满足, 课后作业的正确率高了, 对下一次课的学习具有强烈的渴望。

当然, 最终还是要实施形成性评价, 使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学习活动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节和改进, 教师教学效果得到及时的强化和矫正, 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目的的实现、质量的提高得到控制和保证。

在“五严”禁令的前提下, 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很多, 如何做到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将是我们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难题。而教学重心前置正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幸福发展的一种探索。

教学重心 篇2

1、认识几何图形的重心。

2、探究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

3、探究不规则几何图形的重心。

教学重点:寻找几何图形的重心,感受直觉意识。

教学难点:实验活动的规范操作,及寻找三角形的重心。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操作:拿出一块准备好的木板(四边形)找到一点,用一个手指顶住这一点,木板会保持平衡,告诉学生这一点就是这个几何图形的重心。

教师活动:提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如:线段、三角形、四边形等的重心在哪个位置上呢?大家一起来探讨。

二、活动与思考

问题1:寻找线段的重心。

学生活动:出示学具,一根均匀的木条,用前面所演示的方法去找这条木条的平衡点(分四人小组讨论)。

小组活动:

(1)用刻度尺量出平衡点的位置,相互比较。

(2)从相互比较中得出线段的重心: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教师活动:巡视,并和学生共同试验,发现问题,最后归纳。

问题2:寻找平行四边形的重心。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拿出各自的学具探索,相互比较。

小组活动:

(1)用一个手指顶住一块均匀的正方形硬纸片,寻找平衡点;

(2)互相交流后,找到平行四边形重心是对角线的交点O。(如图)

(3)由于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可以发现它们的重心也都在它们对角线的交点上。

归纳小结: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轴线的交点。

问题3:寻找三角形的重心。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拿出各自的学具探索,发现问题。

小组活动:

(1)在一块质地均匀的三角形硬纸板的每一个顶点处钉一个小钉作为悬挂点。

(2)用下端系有小锤的细线缠绕在一个小钉上,然后吊起硬纸片,记录垂线的“痕迹”;

(3)在另一个小钉上重复(2)的活动,找到两条铅垂线的交点(记为O)

(4)在第三个小钉上重复(2)的活动,观察第三条铅垂线经过点O,三条铅垂线和对边的交点D、E、F分别在对边中点,点O就是三角形的重心。(如图)

归纳小结: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问题4:寻找任意多边形的重心。

学生活动:拓展,应用上面的问题3的方法去找任意五边形的重心。

教师活动:对本节课寻找重心的问题进行归纳。

三、拓展思维,继续发现

问题1: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的重心,然后用刻度尺量一量这个重心到顶点与这个顶点对边的中点的关系,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进行探索、得到规律是它们的关系是2:1,(可多画几块三角形探究)。

四、作业:见课堂配套练习。

一、情景引入教师操作:拿出一块准备好的木板(四边形)找到一点,用一个手指顶住这一点,木板会保持平衡。师:支撑着这个点,能够使得这条木条平衡,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这条木条的重心。师:我们看看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如:线段、三角形、四边形等的重心在哪个位置上呢?大家一起来探讨。

二、活动与思考

师:我们先就刚才的问题,看看线段的重心在什么地方?大家拿出准备好的木条演示试一试。学生活动:出示学具,一根均匀的木条,用前面所演示的方法去找这条木条的平衡点(分四人小组讨论)。师:使得线段平衡之后,大家记下那个点,然后测量看看在什么位置上。分组量量,找出结论小组活动:

(1)用刻度尺量出平衡点的位置,相互比较。

(2)从相互比较中得出线段的重心: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教师活动:巡视,并和学生共同试验,发现问题,最后归纳。

师:大家找到的重心在木条的什么地方?

生:重心在木条的中点,也就是说线段的重心是线段的中点。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看看平行四边形的重心在什么地方。大家继续用平衡法在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道具上找找。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拿出各自的学具探索,相互比较。

师:找到了平衡点,那它在这个几何图形的什么地方?

生:是图形的对角线的交点。师: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轴线的交点。

师:我们用了平衡法找了两个几何图形的重心,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种找重心的方法。同学们,照着课本113页的步骤找找三角形的重心在什么地方。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拿出各自的学具探索,发现问题。教师指导,提示

师:大家能找到三角形的重心吗?在哪?

生: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师:用悬挂的方法也可以找到重心,再用悬挂的方法找出自己准备的多边形的重心。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师:寻找重心的方法有两种,悬挂法,平衡法。

三、拓展思维,继续发现

师: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的重心,然后用刻度尺量一量这个重心到顶点与这个顶点对边的中点的关系,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进行探索。

师:大家得到什么规律?

生:得到规律是它们的关系是2:1。

师:大家课后多画几个三角形来试试,看看这个2:1是不是固定的。

师: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生:如何找一些几何图形的重心。

教学重心前置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篇3

教学重心前置,不是简单地布置一些预习作业,让学生先学,而是教学观念的变革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就是课堂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及评价方式都要随之变革,是课堂制度和课堂模式的根本变革。结合学校“读、思、议、论”课堂教学模式,教学重心前置是“学习前置、问题前置”,就是把“读、思”两个环节前置,在课堂上直接进行“议、论”,在议论中练习巩固,在巩固练习中总结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大大提高,学生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发挥。下面从课前和课中两个时间段阐述开展教学重心前置的方法措施。

一、课前“读和思”

教学重心前置是将“读、思”两个环节提到课前。学生“读”什么?“读”导学案和教材。导学案不是教案,应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它要求教师要转换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学情、知识储备,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中严谨的、逻辑性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具体的知识。因此设计导学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对教材进行再处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结构,通过导学案充分发挥教师在学习中的引导作用。如在导学案中,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让学生初步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识。

②导学案要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要用导学提纲引导学生学。学案设计要明确指示如何读书、如何读图及思考的角度等。

③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吃透考试说明,了解学情,把教材中严谨、抽象的知识,翻译成学生易懂、具体的知识。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一套自学思考题,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减轻学生的负担。

④注重分层教学,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类班级学生,列出深浅不一的自学思考题,分别让各种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

⑤自学思考题的排序,要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方案相匹配,保证课堂教学有序高效。

⑥教师应及时了解导学案中反馈的学生预习状况,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疑难点,在课堂中设计相应的环节,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

二、课中“议和论”

学生针对自学思考题,先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每位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要倾听他人观点,让学生在“议和论”中共同进步。 

“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不能缺少教师的主导。当学生思维没有方向时,给予适当的指点;当学生思维受阻时,适当疏导,纠正错误;当学生思维外放时,给予正面牵引,把握教材;当学生思维“山穷水尽”时,给个“柳暗花明”的启示,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导学案。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在“论”的环节中,针对导学案中的巩固练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议论。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加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说、写、讲、读、对话、表演等形式,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联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树;强调一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容易出错的地方,讲解共性问题,结合典型例题,揭示解题规律;拓展学生视野,介绍前沿科技,联系社会实际。

总之,在“论”的环节中,通过巩固练习,使知识点得以巩固,解题思路得以明确,知识体系得以构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以拓展。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反思总结了教学重心前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2.问题的设计必须经过全组教师充分研讨。一堂课问题不宜过多,每个问题必须具有思考价值,处理可以灵活多变,可以由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思考完成。不能让讨论流于形式。

3.每节课的小组交流合作,宜精不宜多。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讨旨在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4.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不能草草开始,又草草结束,学生的思维还未被真正激活,教师就将标准答案告诉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会逐渐淡漠。

任何创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新问题,不该遇难就退,而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思考、实践、提炼。

教学重心 篇4

关键词:伦巴退步,重心移动,稳定性,教学

随这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我国体育舞蹈也快速发展起来,也得益于各种新型体育舞蹈教学法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体育舞蹈技术动作实验教学研究在我国尚属于发展的领域,有关研究表明通过心理干预的实验对体育舞蹈技术动作能产生既定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目前,体育舞蹈技术教学仍然停留在只重视老师的“教”,强调对技术动作的刻意模仿,不注重学生对动作技巧的理解,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伦巴技能的教学往往追求单一的动作模仿,不能很好的将技能教学和心理建构结合起来,忽视基本功的教学。本研究通过选取我校2014级普通女大学生6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结构与定向”理论作为教学设计依据。实验结束后,考核两组学生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旨在将“结构与定向”教学理论应用于伦巴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伦巴教学效果,加快教学进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4级普通女大学生6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本组实验对象在此之前均没有接触过拉丁舞。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技能动作的模仿,但是对培训学生对动作内在结构的主体思维好认知能力不进行过多的强调。观察组采用“结构与定向”理论作为教学设计依据,具体的操作流程从操作定向—动作模仿—检验—技术动作整合—技术动作熟练,在此过程中,要求观察组的学生严格按照这个流程进行伦巴退步技术动作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以及各操作间的关联及顺序。观察组在教学的第一阶段先让学生了解“结构与定向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弄清动作的结构并记住每个动作的名称与动作要领。当老师做示范时,要求学生了解动作程序,注意观察整个动作结构方式,从而培养学生对动作技术心理结构的构成。两组学生均进行17周的培训,每周2个课时(90min)。实验结束后,采用产自德国的脚底压力测量仪对两组学生伦巴后退步阶段的压力进行测试,频率为50Hz/s。

1.3、技术评定标准

伦巴退步技术评定标准,优秀:动作连贯,流畅稳定,技术要求很好完成动作演练,8.5分以上;良好:动作较连贯,流畅,技术要求较好完成动作演练,7.0-8.4分;较差:动作不太连贯,不能完成技术动作,7.0分以下。伦巴退步技能评定标准,优秀:组合技术伦巴套路动作完成流畅,音乐控制能力强,8.5分以上;良好:组合技术伦巴套路动作完成较流畅,音乐控制能力较好,7.0-8.4分;较差:组合技术伦巴套路动作不太连贯,音乐节奏处理不正确,节奏把握不准,稳定性较差,7.0分以下。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 15.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通过t检验方法测试,用平均值±标准差(X軈±s)表示观测数据,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17周的培训后,两组学生均进行成绩考核,两组学生在达标和步伐测试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技术评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结构与定向理论是根据个体学习知识的思维定向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且能够通过理论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来。这个理论体系包括教学的结构化和定向化观点,旨在提高教学技能。“结构与定向”理论已经在不同科学领域的教学改革均广泛的应用价值。自1992年以来,“结构—定向”理论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类学校的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学改革。根据该理论教学观点,教学应以构建学生的心理结构为中心,将技能的掌握与学术的心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定向培养。本研究通过将“结构-定向”理论应用到伦巴舞蹈叫学长,通过对伦巴的教学进行实验教学研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伦巴技术的能力,不仅提高了伦巴技术效率和质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自信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为高效伦巴舞蹈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教育及教学是一种经验传递系统,由经验的传授者及其传授活动与作为传递对象的基本经验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学生学习的接受本性,不能离开教育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因此,学生的学习本性不能任意规定,要具体根据经验传递系统本身整体特性以及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决定。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技能形成规律制定教学计划。伦巴后退步的技术动作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对技术动作掌握的片段性和不稳定性,结构与定向理论能够有利于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并且还能延长对技术动作掌握的时间。通过对伦巴后退步结构与定向化理论教学,不仅可以观察到肢体以稳定的动态移动外在表现,而且动力学数据也能够显示足底重心压力运动轨迹演变的特征。“结构-定向”理论应用于伦巴教学中,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伦巴技术的能力,而且在提高技术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相关研究表明,通过伦巴后退步的中心移动稳定性教学,不仅可以清楚观察到肢体以稳定的动态移动,而且可以通过动力学数据清楚显示足底重心压力运动轨迹的变化特征,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在达标和步伐测试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技术评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分平均成绩为(74.06±5.12)分,对照组的总分平均成绩为(65.09±7.65)分,观察组的总分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技术形成中需要对动作操作-模仿-整合-熟练,并且不断反馈和改正。从结果可以看出,在技能达标和步伐上两组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技能达标、步伐上两组在教师的评分下都能够达到基本的要求,不存在稳定性差异。然而两组学生在技评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在结构与定向理论教学过程中,观察组在结构与定向教学模式中对伦巴后退步的内在结构,环节链接,纠正错误动作这方面加大力度,从而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伦巴后退的技术。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对伦巴后退步内在结构掌握不清晰,对后退步足底用力的理解不透彻,只注重模仿教师外显身体的移动。因此,从技术评定结果分析可知,观察组在细节处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观察组同学的动作流畅、稳定能够按照要求很好的完成动作演练。综上所述,通过对伦巴后退步结构与定向化理论教学,不仅可以观察到肢体以稳定的动态移动外在表现,而且内在动力学数据也能够显示出足底重心运动轨迹演变的特征。伦巴退步的技术动作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对技术动作掌握的片段性和不稳定性,将“结构与定向”应用于伦巴退步重心稳定性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对伦巴整体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景朕,李小龙.剖析拉丁舞技法的“重心”和“力量”[J].运动,2014,06.

[2]吴本亮.伦巴舞的重拍问题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

[3]王世光.体育舞蹈课教学方法的探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8.

[4]钟桂萍.现代伦巴舞发展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10).

[5]Stephan Pennington.Reading Uncle Bumba and the Rumba:The Comedian Harmonists and Transnational Youth Culture at the End of the Weimar Republic[J].Journal of the Royal Musical Association,2015,1402.

[6]Julian Gerstin.Rumba Rules:The Politics of Dance Music in Mobutu's Zaire by Bob W.White[J].Po LAR:Political and Legal Anthropology Review,2010,33.

[7]霍孟.伦巴舞基础技术训练的特征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2(21).

《长伸下横,降低重心》教学反思 篇5

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的过程中,将书法的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基本的欣赏方法教于学生,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书法,激发学生热爱汉字和学习书法的兴趣,保持浓厚的兴趣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例如,了解汉字形成的过程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所以,本课指导学生准确的书写基本结构,突显和塑造范字的外形轮廓,可以培养学生在练习中由“笔画”到“字形”的审美创造。这样,从整体到细节,从细节到整体,有利于学生书写学习的深入和书写技能的迁移。直撇作为基本笔画,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按照书本所授写法进行书写。在古代,毛笔作为日常的书写工具,在书写时,讲究的是方便快捷。而在现当代中,毛笔并不作为日常的书写工具,书法作为传统艺术,在书写过程中稍变复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和掌握书写方式,我在授课的时候采用了古代的书写方式。

上完这一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能较好的设置教学问题,尽力避免盲目提问、随意提问,能找准时机巧提问,找对切入点妙提问,学生敢回答问题,能正确回答问题,充分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觉得学好书法课其实并不难。课堂氛围活而不乱,增进了师生双方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使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2、增加课堂作业评价和优秀作品欣赏环节的时间。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低头去写,忘了抬头分析、欣赏,那我们的书法教学就是死板而低效率的。在引导学生学会写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分辨美丑庸劣,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本节课不少不足的地方:

在作品评价时,学生对书法的认知还比较浅显,无法很准确地点评同学的作品,点评的内容基本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入。而我在作点评时怕学生听不懂专业术语,点评时也停留于表面,并未有太多的深入。没有起到很大的导向作用。

在欣赏环节,我怕浪费教学时间,一口气倒了出来。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如果我能让学生观察思考,可能巩固的效果会更好,更充分的加深他们的记忆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心 篇6

“成果为本”的教育理论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本文旨在探讨“成果为本”的教育理论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成果目标应为地方高校普通话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即提高明确学习成果这一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设计当中的比重,并以之为导向,增强大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提升普通话实际水平和测试成绩的目的。普通话是我国目前大力推广的国家通用语言,对统一语言标准,消除地方隔阂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普通话更是当前各级教育中的通用语,是教师们需要掌握的一项最基本教学技能,而专门的普通话课程要到高校才会开展,因此,这是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学生和进行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地方高校,由于本省生源占有较大比重,普通话基础普遍薄弱,许多学生的地方口音非常浓厚,而且因为大多数同学相互之间能用更为熟悉的方言进行沟通,对普通话学习也不重视。这在推普工作中每每成为拖后腿的存在,同时也不利于这部分学生毕业之后融入社会,这个情况应引起高校普通话教学从业人员的重视。

“成果为本”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这一教学理论性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其核心人物Spady认为:成果为本的教育关注教学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其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学习获取成功。一般来说,基于成果为本的教育教学是由预期成果设立、成果实现和成果评估这三部分有序组成的。在地方高校的普通话教育中,明确学习成果目标这一部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在广东省从事高校普通话教学工作十年,担任普通话测试员工作八年,在平时教学交流中发现,各位普通话老师对教学的侧重点都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大部分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从教学和测试的角度总结经验,从而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做法都很正确。但是在与学生和普通话测试考生的沟通中,笔者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有很多学生的感觉是“被动上普通话课”,除了知道跟其他学科一样需要通过期末考试获取学分之外,他们并不知道开设这门课程的实际意义究竟在哪里,学好了能够怎么样,学不好又有什么后果,即使是教学的老师也同样把重点放在课程内容上,而极少在课堂上谈“学习成果”这个问题。诚然,对于其它的一些非专业课程,也许你不知道学习成果的意义所在,只要能够吸收老师所教的知识,通过期末考试获取学分也就可以了,但普通话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是以获得国家普通话水平证书作为评判的标准,而并非真的像大多数普通话宣传标语上说的:“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且,普通话这门课程在大多数高校都属于选修课,课时量非常有限,仅仅在课堂上吸取老师所讲是不够的,大量的课外练习才是考取普通话证书的最有力保障。但是课外练习是需要学生主动练习,大学的性质决定了普通话教师不可能布置大量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当做任务去完成。因此让学生明白获取普通话学习成果的重要性就成为了他们课外进行普通话练习的主要动力来源。

从高校普通话教学的现状来看,有些普通话老师也会跟学生谈到学习目标,但仅仅是较为模糊或是笼统的概括,例如,“更好的沟通”、“方便交流”、“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素养”等等。部分老师也会具体介绍普通话测试的情况,但都是在普通话课程即将结束时叮嘱在测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时才会提及,这时离测试的时间已经很近,导致之前的练习存在比较盲目的情况。近期笔者听了一位香港教育专家的讲座,讲的是“成果为本”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其中有些说法与笔者长期以来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笔者结合“成果为本”理论,再总结同行精英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了一些教学步骤,在普通话教学中将确保学生明确具体学习成果目标放在教学首要环节。课堂实践为,在每一个专业的学生中选取两个人数基本相等的班级,其中一个班直接按照传统方式,在简要介绍普通话测试后直接切入语音教学;而另一个班级则花较多的课堂时间,将明确目标放在教学首环。具体环节如下:

步骤一:目标明晰化——普通话测试有些什么样的等级证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篇》

在普通话教学中引入“成果为本”理念,最开始是要让受教育者知道自己可能获取的成果类型究竟有哪些。从高中升入高校,新的生活展现在学生眼前,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改变,在他们面前摆满了很多的未知,普通话测试正是其中的一项。在十年的普通话教学生涯中,笔者曾给超过一万名学生传授过学习普通话的方法与经验。在每一个班开展教学工作之前,笔者都会让他们先谈谈自己对普通话测试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显得很茫然,表示从未听说过这个测试,即使有极少数同学听说过,也仅仅是闻其名,连普通话测试中最基本的分级都弄不清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给学生们解除这个疑惑。笔者每次接触到一个新的班级,开始进行普通话教学之前,都会给他们进行如下的介绍:大学普通话测试,是半年一度的国家级等级测试,测试后根据所得分数颁发《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是一个人普通话水平高低的凭证。目前的普通话证书分为三级六等,各自的等级名称和对应的分数段分别是:三级乙等——60分到69.9分,三级甲等——70分到79.9分,二级乙等——80分到86.9分,二级甲等——87分到91.9分,一级乙等——92分到96.9分,一级甲等——97分到100分。其中二级乙等为对普通话有要求的相关行业的最低准入等级,也就是学生心目中普通话测试的“及格线”,而某些特殊专业例如主持人、电台DJ、讲解员、话务员等又有特殊的要求,讲到这里的时候,同学们对普通话的分级就有了一个具体的印象。

步骤二:目标锁定——我究竟要冲击哪个等级

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萧伯纳

“成果为本”普通话教育的第二环——在可以获得的诸多成果中,锁定自己能力范围内能获取的最大成果。第一环节过后,学习者把普通话的六个等级证书都了解清楚了,接下来要引导学生争取取得其中最适合自己的一个。当普通话的分级明确之后,绝大多数的同学首先就把自己的目标放在了“行业最低准入等级”的二级乙等。这时,我们要做的是先让他们弄清楚什么样的普通话就是二级乙等的水平,毕竟有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对80分这个分数心里还是有些发怵,因为他们平时接触到的理科考试多是客观题,分数普遍不高。首先可以给他们介绍普通话测试大纲上的描述:“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较多(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fu - hu、z - zh -j送气不送气、i- ü不分、保留浊塞音、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失误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然后再播放一段由二级乙等考生完成的考试录音,这样同学们就会对二级乙等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接下来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有一些普通话底子比较好的同学,他们不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直接裸装上阵就能考取二级乙等,如果他们目标仅止于此,必定会出现懈怠的情况,这不但影响他们自己的测试成绩,甚至对整个班的测试都会有不良影响。因为这一批基础较好的同学是带动全班普通话进步的主要力量和正面典型,那么我们要怎样鼓励他们去争取更高的等级呢?笔者采用的办法是将普通话等级直接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将来的就业和待遇挂钩。笔者在就业指导中心和某些从事人事招聘的朋友那里了解到,二级乙等是师范类和公共服务行业的最低准入等级,但是由于要求很低,绝大多数毕业生都持有二级乙等证书,而目前的就业形势之紧张大家有目共睹,因此现在一些比较抢手的岗位出现了“二级甲等优先”的现象。而本校的毕业生在岗位竞争中也有因持有二级甲等证书击败持有二级乙等证书的名校毕业生的实例,所以普通话成绩好的这位同学获得了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待遇,更宽阔的晋升途径,更美好的人生前景。教师将这些例子讲述给学生,几乎每个班级都会有很多学生当场表示希望考取二级甲等甚至一级乙等证书,基础较好的同学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因此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这时候,教师再给他们具体讲解一下大纲上关于二级甲等和一级乙等水平的描述,学生们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了。

步骤三:障碍分析——我要如何攻克测试的难关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托尔斯泰。

“成果为本”普通话教学最关键的一步即围绕成果目标设定计划,坚决执行。学习者们开始明白要冲击哪个等级,接下来,带他们总结前人经验,规划学习进程,破除一切障碍,最终拿下它。当学生有了具体目标之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结合历届考生冲级失败的原因,给他们分析普通话测试中的题型,指出每一个题型所需要考查的能力,并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弱点分析自己可能出现的失分点,这样在日后的自主练习中能够做到先后有序、重点突出。

第一题:读单音节字,分值为10分,共考查100个字,每个字0.1分。

这一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发音咬字能力,所列的字均为常用字,无生僻字。这一题想要拿到高分重点在于细心,首先不要粗心大意,张冠李戴,把这个字看错成那个字;其次是对自己发音中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避免大面积失分。例如笔者所教的学生大多数为广东本地人,此时笔者就会大概指出广东省三大方言区的考生容易犯的错误。像客家话区的舌面前音、撮口音;闽语区的平翘舌音、鼻韵母;白话区的舌尖音和轻声等等,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辅以实际的举例。这样学生就有了以后分类发音学习当中的侧重点,对他们规避第一题的扣分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题:读双音节词语,分值为20分,共考查50个词,攻击100个字,每个字0.2分,每个词0.4分。

这一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主要是增加了变调、轻声和儿化的考点,而这三个考点恰恰是南方同学的弱点。此时教师应给学生指出变调、轻声和儿化在历届考试中对南方同学造成的麻烦,最好是用模仿的方式举例说明。例如南方同学在北方的食堂或者饭馆中由于不会使用儿化音闹的笑话:“阿姨,给我来一份腊味饭,要大粪的!(大份儿的)”根据笔者的经验,举例的结果往往是引发哄堂大笑,让学生能够在笑声中记住这三个要点,引起他们在今后练习中的重视。

第三题,朗读400字短文一篇,分值为30分。

这一题的综合要求相对比较高,除了像前两题一样对发音咬字要求比较准确外,还要求有一定的朗读技巧。这里会出现一个让考生们感到比较困惑的地方——现在的普通话测试,我们面对的是电脑,到底要不要带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去朗读?关于这个问题,笔者特意请教了参与研发普通话测试平台的杨工程师,根据杨工程师的描述和笔者的实践经验,这一题首先需要保证的是流畅度,非正常停顿是最容易被扣分的关键点之一,这就要求考生对要朗读的文章非常熟练,因此,平时多对朗读短文的题库进行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保证流畅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适度地把握感情色彩的运用,因为是电脑打分的缘故,因此极其强烈的朗读感情介入是没有必要的,甚至会产生反效果,所以我们只需要简单的根据文字内容将感情色彩分为三个种类就可以了:1、正面感情色彩,包括喜悦、欢乐、轻松等等。2、负面感情色彩,包括悲伤、沉痛、缅怀等等。3、中性感情色彩:包括陈述、说明、列举等等。其中,正面的感情色彩采用语速稍快、语调稍高的朗读方式,负面的感情色彩则采用语速稍慢、语调稍低的朗读方式,中性的感情色彩则语速语调都较为平淡,这样的处理简单易操作,而且又足以在普通话测试的第三题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四题,命题说话,说满三分钟,分值为40分。

最后这一题是普通话测试中公认最难,分值最高,也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一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题直接决定着考生最后能够获取的普通话等级。根据笔者经验,这一题考生主要会遇到的问题有说不够时间、词汇语法错误、逻辑混乱等等。很多考生对自己的说话语速并没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自己三分钟需要连续讲多少个字。根据我们在测试中的记录,南方考生一分钟大约能讲180-200个字,考试的时候因为紧张的缘故,这个数值会上升到200-220个字左右,也就是说,支撑3分钟的连续说话大约需要650-700字左右,根据每个人说话语速的习惯不同,这个数字会有一定的上下浮动,不过相去不远,了解了这一情况会对考生第四题的备战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还有些考生,本身口语表达能力偏弱,即使知道要讲多少字还是会在考试过程当中出现突然无话可说、语无伦次等现象,对于这类考生,笔者的建议是不管应对哪一个题目,都将表达内容往一个具体的事件上面去延伸,因为几乎所有的学生对于记叙文这一文体最为熟悉,口语表达也一样。在一个简短的扣题之后,就引入具体的事件,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来进行讲述,就可以有效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一个事件不够就讲两个,直到讲够三分种为止,事件可以是自己经历的,可以是听来的,也可以是电视上看来的等等,只要不跑题,都是没有问题的,凡是掌握了这个方法的考生都感觉第四题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在正式开始普通话教学之前,进行以上三个步骤的详细讲解,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普通话测试的感觉都从一个虚无缥缈、非常高大上的概念,变成了一个身边实实在在的、很接地气的普通考试。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他们就可以很有目标、很有针对性地进行普通话学习,达到学习效率最大化的目的,对提高普通话水平和考取好的测试成绩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笔者在过去一年的普通话课堂教学中对目标班级认真贯彻了以上几个步骤,究竟效果如何,笔者这里记录了一组数据,我们来看看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成果为本理论引导下的目标班级与作为参照的普通班级对比的情况:

班级/专业总人数优秀90分以上良好

80分以上中等

70分以上合格

60分以上差评

60分以下平均分对比

中文154124020087.2占优

中文252933100084.6

政法14963391084.1占优

政法249629104083.0

物理142221145081.2占优

物理243117187078.5

外语13972570085.4占优

外语24162690084.9

体育135112139076.7占优

体育235091313072.6

音乐130217101081.7占优

音乐22921566080.3

数学148030153082.2占优

数学2491221511078.1

选修1901253241082.9占优

选修290749322081.2

以上样表为笔者所收集的对比数据,单位是学校的自然班,其中编号为1的班级是把上文中提到的明确目标环节加到了教学环节之前,而标号为2的班级是直接进入普通话传统教学环节,这里的样本包括了7个专业,有文科、理科,也有艺体类,其中的选修班指的是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网上选课班级,学生来自于全校18个专业的学生。本校为地方类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广东省三大方言区,也有少量来自广西、福建、贵州、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南方学区学生在本校普通话学习的情况。各地地方高校与嘉应学院的情况大同小异,都有大量来自当地方言区的学生,普通话认知处于模糊阶段,与方言相比普通话水平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该方法对各地地方高校提高学生普通话学习效率和最终测试成绩同样有效。

从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编号1的班级在全班平均分这项数据对比中明显优于编号2的班级,而在优秀人数、良好人数两项数据上,总体来看也是标号为1的班级占优,所以说,虽然各个专业因为自己本身的基础不同、学习氛围的不同导致普通话成绩呈现出差距,但在专业内进行对比时,明确学习目标这个环节对各专业学生的普通话学习都明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小结:

窗体顶端

成果为本教育(OBE)的含义是在一个教育系统中,任何事情都应该围绕着使所有学生在整个学习体验结束时能够成功的完成一些必须完成的事情。这意味着教育开始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即为了学生能够成功完成这些事情,需要确定什么才是重要的,然后据此组织课程、教学,并通过评估以确信产生这样的学习成果。这一理论在引入到普通话教学中,尤其是地方学区的普通话教学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让学生知道自己学这门课程究竟是要做什么,然后引导他们思考要面对什么样的测试,测试包括哪些环节和题型,在测试中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最后告诉他们这样的成绩又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实惠,而且能让学生对这一系列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再将知识点的讲解与测试环节相扣——哪一个知识点能够为测试的哪一个环节直接带来提升,要如何练习才能做到。这样的话,学习成果的认知将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始终能够将现在的学习和练习与今后获取的学习成果挂钩,从而在整个相对漫长教学过程中保持持续的动力和激情,对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学习效率,提高普通话自学能力和普通话测试成绩具有非常正面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毛世桢.从PSC重新审视普通话[A].首届全国普通话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3]苏丹,方平,赵宏弢.自我效能感与普通话测试的相关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02).

[4]杨荷泉,夏玉红.从师范院校普通话测试看地方高校普通话培训与推广——以浙江师范大学和浙江省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教学重心 篇7

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大都陷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热情低, 课堂效率低下, 考试成绩差。后来, 随着新的课程观深入人心, 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到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体验学习价值已为大势。一时间, 语文课上又是唱又是跳, 又是算又是画, 似乎热闹得很。这就是我们语文的开放教学吗?显而易见, 这只是开放教学的“形”而已, 离其“神”还有相当的距离。那么, 如何让学生顺利完成初中语文学习的过渡, 提高课堂效率,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 成为我们初中语文老师一直都苦恼着的问题。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

经过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学习, 名师的指点引导, 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并尝试用重心前移式导学学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重心前移式导学案是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 结合每课的重、难点设计的自学提纲, 在教师教学前让学生自学完成的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 目标步骤清晰, 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 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 他们可以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 初步理清教材内容, 记录预习中的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能力。这一方式的好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导学案教学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

很多教师总是抱怨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十分懒散与被动, 学习无计划, 课前不预习, 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 上课忙于听课, 课堂上不爱动笔, 课后忙于作业……也因为这些原因, 很多时候都让我们觉得课堂开展不够顺利, 甚至一堂课下来自己会感觉很郁闷, 很纠结。而导学案教学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记得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论》中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自学。比如《范进中举》“课前先学”设计如下:

(1) 由学生推荐两名男生演范进和胡屠户 (给他们三天时间熟悉课文, 并适当指导课本剧表演技巧) ;

(2) 要求其他同学阅读教材, 熟悉故事情节, 了解人物性格, 争当有欣赏水平的观众。

这样, 课堂上表演者倾情演绎, 学生认真观看。评述时, 大家发言积极, 评点语言很精彩。可以说, 学生的亲身表演比教师精彩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2. 导学案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

当然, 为了保证导学案的有效运用, 教师应对课前自学的情况进行检查、汇总, 并作适当的激励。在学习《孔乙己》时, 先通过检查, 发现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分析不够准确、具体、全面, 这就需要我们教给他们人物分析的方法, 比如抓住人物典型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语句, 或者紧扣某些生动的词句等仔细品味体会。这样, 我们在学习此文时, 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有了针对性:

(1) 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因何而死?或者是谁杀死了他? (这样的问题学生有兴趣, 也就有利于引导学生做深入有效的思考。)

(2) 接着, 教师出示孔乙己的典型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语句, 学生比较思考自己找的语句是否有典型性。

从这些问题中, 我们可以发现, 这时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更有深度和广度。

3. 导学案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一直在密切地关注学生的动态, 学生只要碰到问题, 就可以向老师提问, 这更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速度比较慢的学生, 老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要相对低一些。对学习速度比较快的学生, 老师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多作一些技术上的指导。比如在对古诗文的教学中, 我们对后进生的要求是能够背诵并默写。当他们还在背诵的时候, 有一些学生已经默写结束了。这时候速度快的学生就会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对古诗的赏析。

三、衣带渐宽终不悔

陶行知先生教诲说:“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教师的职务也是一种手艺, 应当亲自动手去干的。”是的, 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 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实践中, 我们发现以下问题有待改进:

(1) 经过实践, 我发现“课前先学”这一环节最好在课上完成, 这样能保证大部分学生保质保量、不折不扣地完成学习任务。当然, 这一环节放在课上还是课外, 主要得看所任教学生的自觉程度而定。

(2) 目前, 导学案教学法主要追求的直接目标是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但从长远看, 其目标不应只停留在这一水平上, 我们应逐步做到课前无预习, 课后无作业, 切实把所有学生解放出来, 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 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总之, 重心前移式学案导学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费时低效的教法,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化解了教与学的矛盾, 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获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摘要:结合我校“和而不同”课题的研究, 我们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导学案,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内容设计问题进行有序引导, 让学生有效学习。

教学重心 篇8

一、理清核心含义:新课学习中史学概念教学重心

宋明理学一课中的历史概念之多, 是令人目不暇接的, 概念深奥, 内容晦涩难懂, 那么教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来理清历史概念的核心含义呢? 这要抓住本课核心概念“宋明理学”中的“理”。宋明时期究竟有多少“理”的学说呢?, 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人眼中的“理”与“心”的含义, 这就要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精心选择上述历史人物的言论内容来理解各自的核心理念。如理解“程朱理学”的理时, 可向学生展示三段材料:

材料一:“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者, 理也。有理而后有象, 有象然后有数。”“父子、君臣, 天下之定理,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 为臣尽臣道, 过此则无理。性即是理。仁、义、礼、智、信五者, 性也。今日格一件, 明日格一件, 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 《二程遗书》) 。”

材料二:“宇宙之间, 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 《文集卷七读大纪》) 。”

“昨谓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是先有理, 如何? 未有天地之先, 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 便有此天地。理在先, 气在后? 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 但推上去时, 却如理在先, 气在后相似 ( 朱熹师生对话《朱子语类》) 。”

材料三:在朱熹看来。现实有两个世界: 一个是抽象的, 另外一个具体的;抽象的世界由理构成。一切事物, 无论是自然的或是人为的, 都自有其理。“理”指的是事物的终极标准, “理”的总和就“太极”。而具体的世界朱熹用“气”这个概念进行描述, 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气”的凝聚, 都是按照理的模式凝聚而成。以建造房屋为例来具体说明, “一幢房子要建成, 必须按照建筑学的原理来建造。这些原理是永恒存在的, 任何人要想成为伟大的建筑师, 必须充分懂得建筑学的原理, 按照建筑学的原理来设计、施工, 这样它设计建筑的房屋才能牢固和持久。那些受过专门培训的外行建筑工人, 在建筑房屋时, 或许靠本能, 或许靠一定的实际经验, 对于建筑学的原理或者不懂其中道理, 或甚至根本不知道。结果他们所造的房屋, 由于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建筑学原理, 必然不能牢固持久 (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

通过上述材料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认识到不同人眼中的“理”有着不同的“结论”, 很显然二程眼中的“理”是宇宙的普遍法则, 是事物的规律, 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 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朱熹眼中的“理”是事物的规律, 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从两个人对“理”的概念理解看, 两人思想本质上是一致, 才有了“程朱理学”的称号。而朱熹的“理气论”含义理解, 则离不开材料二朱熹的师生对话、及材料三冯友兰对朱熹的理论的解释。在朱熹看来, 既然万事万物都有理, 那么统治者治理国家也和建筑房屋一样, 必须尊循治国之理, 古代圣贤的言论就是治国之理。这个国家社会如果都按古代圣贤言论组织行事, 就会安定兴旺, 否则就陷于混乱。朱熹深信有永恒之理, 古代圣贤言论就是永恒之理。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 在新授课环节只要知道上述概念核心含义即可, 无需进一步探究。

二、理解概念网络:一轮复习中史学概念教学重心

高三高考复习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较高, 学习目标定位为“进一步加深对史学概念理解”, 学生就要找到概念之间的联系并且建构概念网络。要使学生的历史概念系统化、体系化、整体化, 教师的教学重心必须在角度指引、方法指引方面用力, 以帮助学生能够对历史学科真正宏观把握, 对微观史学概念清晰理解。那么, 有哪些常用角度指引呢?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寻找历史概念之间的联系, 进行历史思考。

1. 历史发展进程及历史规律。以宋明理学为例, 学生从理学的背景———三教合一作为概念网的源头, 根据历史发展进程, 进而构建理学在不同时期不同理学家的对其理论发展这样的一个小的概念网络。

2. 史学理论的运用。以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应用为例, 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与“心学”阶段, 一方面, 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本身具有自我调节、适用时代的本能。另一方面, 说明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如推动了宋朝的“文人画”的发展。

3. 架构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如由宋明理学的思想内涵, 可以联系到“修身养性”“中华民族性格”“文人气节”等, 由“理学”作为“新儒学”的发展可以联系到“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发展”等。

4. 横向与纵向联系。横向: 宋明理学与文艺复兴建构联系; 纵向: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发展历程, 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宋明时期理学—明清时期儒学批判等, 由此认识到主流思想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融合各种思想流派的过程。

在一轮复习实际教学中,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宋明理学”概念, 至少要设计两个环节进行师生互动:

第一环节:学会提炼概念, 自主建构体系。

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主要观点、历史影响三个角度回忆所学, 在分析、联系、思考基础上提炼概念。挖掘各种理学流派发展进程中的相同点, 提出问题思考, 教师根据问题重新整合资源, 根据学生情况创设问题情境, 指导、观察学生活动予以纠正,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建构与概念相关的体系。

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 整体梳理宋明理学知识体系, 结合教师提示, 通过回忆、翻阅有关复习资料, 认识再现宋明理学的内容, 在梳理过程中, 找到核心概念, 并准确表达出来。如历史背景方面: 儒学危机、冲击独尊地位、三教合一, 儒学者探索。主要观点方面: 世界本源、性即理、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心即理、致良知等。历史影响方面: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感等。

第二环节:学会培养能力, 真正提升素养。

教师布置研究任务, 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根据学生对宋明理学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情况, 设计两个比较性的问题: ( 1)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对求“理”的途径比较研究; (2) 比较朱熹与李贽对待儒家思想态度比较研究。根据问题与学生认知提供相应材料, 提升学生的历史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一:朱熹一生著书是209卷, 编撰书籍是210卷, 注释有38卷, 校勘是72卷。朱熹认为宇宙之间, 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而陆九渊没有专书留下, 著作数为零, 只是后人为他编纂了文集。陆九渊强调人的本心作为道德主体, 自身就决定道德法则和伦理规范, 使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原则凸现出来。其中一句著名的话:“吾心即宇宙” ( 研究角度之一:著作数量相差悬殊) 。

材料二:“如果敌机来了, 朱熹就会叫他的弟子爬到书架上, 去翻查飞机的种类性能和各种防控的知识。”“陆九渊会让他的弟子闭目静坐, 泰山迸于前而目不瞬, 不为机声所慑。” ( 研究角度二曹聚仁先生的比喻) 。

材料三: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 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 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吾身之疾痛, 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 不虑而知, 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 则要妙精微, 各有攸当; 亘古亘今, 不可移意, 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 而其所行所言, 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

材料五:前三代, 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固未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 行若狗彘…… ( 李贽《藏书》) 。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方法, 选择自己的历史观点, 阅读补充资料并有效选择论据 ( 提取信息) ,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认识、思想碰撞、分享见解, 在分析综合历史信息基础上, 加深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宋明理学与明清儒学的理解, 解释对相关比较性问题的观点, 进而形成知识体系。

第三环节:学会灵活运用, 提升思维能力。

此环节实效性就看是否会运用概念分析问题, 这就要使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历史概念来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例如, 可以运用“宋明理学“来分析宋朝的“文人画”、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等等。

经过一轮复习后, 学生即将参加高考, 无论是知识和能力还是思想认识层面都有提高, 从培养目标看, 提高分数固然重要, 但绝不是唯一目标, 仍然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要求, 提升学生思维理解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仍很重要。高三后期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分层很明显, 基本有三层: 第一层次, 史实基础非常扎实, 历史概念表述规范准确、注意内外联系、历史逻辑、思路清晰;第二层次, 史实基础比较扎实, 历史概念表述比较规范、问题联系不全面、答题思路拓展不够;第三层次, 历史史实不扎实, 史实混乱、概念不清、答题表述不规范。面对这样的现状, 高三后期的试题讲评中史学概念教学重心选择应该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 提出不同学习目标的要求, 这就要理明各种学生层次, 找到其知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因此, 可以这样说不同的学情需要不同的学习目标, 决定了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史学概念分层教学重心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向勇.学贵自悟, 守旧无功.中学历史教学, 2011, (7) .

[2]张帆.用概念教学提升历史复习效果之我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3, (3) .

[3]张帆.用概念教学提升历史复习效果之我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3, (3) .

教学重心 篇9

关键词:内蒙古,经济重心,产业重心,人口重心

一、区域重心分析方法

重心的概念来源于牛顿力学, 指在区域空间上存在某一点, 在该点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上的力量对比保持相对均衡。经济重心是指在区域经济空间里的某一点, 在该点各个方向上的经济力量能够维持均衡。对一个拥有若干个次一级行政的地区的区域来说, 计算经济重心通常更多地借用地理坐标来表达空间上的距离概念。

在研究中, 假设某一个区域由n个次一级区域i构成, 那么该区域某种属性的重心通常采用如下的计算方法来表示:

其中X、Y分别表示某一区域某种属性的重心所在地理位置的经度值和纬度值;Xi、Yi分别表示第i个次一级区域中心的经度值和纬度值;Gi表示第i个次一级区域的某种属性的量值。实际分析中, Gi为各市 (盟) 的GDP、三次产业产值及人口总数, Xi、Yi为次一级行政中心地理坐标。

从计算方法来看, 决定重心的因素只有两个方面:Xi、Yi和Gi。各地的地理位置是不变的, 而任何一个市 (盟) 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到重心的变化, 因而重心的变动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内蒙古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及人口变化的轨迹。

鉴于统计资料的完整性, 本文的研究期间为1988—2009年;由于在进行经济重心计算时经济增长是平衡发展的一个相对值, 所以名义值或实际值的选用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会显著, 本文应用实际GDP数值进行计算。

二、内蒙古经济、产业、人口重心变动轨迹

(一) 经济重心变动轨迹

计算结果表明, 自1988年以来, 内蒙古经济重心移动的主要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移动, 21次移动中, 4次向东南、1次向东北、16次向西南移动, 移动的实际距离为247.87KM。经济重心的变动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 在经度和纬度上都有波动, 但经度的波动大于纬度的波动。其走势主要由东北向西南移动, 经度上移动了2.07度, 距离为230.87KM, 纬度上移动了1.27度, 距离为141.48KM。第二, 不同年际间的移动速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2005年的移动距离最远为40.41KM, 1989年的移动距离仅为2.05KM, 相差甚远。第三, 2000年以来, 经济重心移动的速度明显加快。1988年以来经济重心的平均移动距离为11.80KM, 1988—1999年的平均移动距离为9.60KM, 2000年以后的平均移动距离为14.22KM。而且仅2007年向东南方向移动, 移动距离小于平均移动距离, 其余年份均向西南移动。

(二) 产业重心变动轨迹

1.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重心在经济重心的东北方, 其变化规律性不明显, 在21次移动中, 10次向东北、9次向西南、向东南、西北移动各1次。1988—2009年第一产业移动的直线距离仅为11.58KM, 累计移动距离却达到335.64KM, 年平均工资移动距离为15.98KM, 变化强度大于经济重心。2000以后平均移动距离为15.08KM, 2000年前的平均移动距离为16.81KM, 即西部大开发对内蒙古第一产业影响不大, 而且东北部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2.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重心处于经济重心的西南方, 1988年以来具有明显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 21次移动中, 5次向东南、1次向东北、其余均向西南移动。经度上移动了1.93度, 纬度上移动了1.53度, 累计移动距离为298.02KM, 最接近经济重心的移动距离。1988—2009年的平均移动距离为14.19KM, 2000年后的平均移动距离为10.80KM, 2000年前的平均移动距离为19.00KM.

3.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自2002年后均向西南方向移动, 之前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波动, 规律性不明显。经度上移动了1.87度, 纬度上移动了1.14度, 累计移动距离为327.15KM。1988—2009年的平均移动距离为15.58KM, 2000年后的平均移动距离为19.46KM, 2000年前的平均移动距离为12.05KM。即西部大开发以来, 内蒙古西部盟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三) 人口重心变动轨迹

计算结果表明, 内蒙古人口重心总体表现为东北向西南移动的趋势。经度上移动了0.43度, 纬度上移动了0.16度, 22年间累计移动了60.08KM, 年均移动2.86KM。2000年后移动速度明显加快, 年均移动距离为3.83KM, 2000年前年均移动距离为1.98KM。

三、经济、产业、人口重心对比分析

经济重心可以说是处于三次产业的包围中, 距二、三产业距离更近些, 并且第二、三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多数年份朝同一方向运动, 说明二、三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第二、三产业合计重心移动距离远大于经济重心的移动, 这表明第一产业重心向东北移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第二、三产业重心向西南移动的影响, 使总体的经济重心在西南方向上的变动显得比较平缓。不同年份第二、第三产业重心的移动在推动内蒙古经济重心向西南移动的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2000年之前主要由第二产业重心带动经济重心移动, 第三产业的迁移带动作用日渐增强。

总体来看, 内蒙古经济重心始终位于人口重心的西南方向, 反映了内蒙古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与人口分布之间的不平衡性。1988—2003年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迁移趋势不一致, 经济增长没有对人口的分布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2004年以后, 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都呈现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 经济增长对人口分布的导向作用在加强;但经济重心的迁移幅度远大于人口重心, 1988年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相距61.57KM, 2009年二者相距227.99KM, 虽然自2004年后迁移趋势一致, 但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偏离距离在不断拉大 (表) , 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在加剧。

综合考察三大产业重心相对人口重心的偏离程度后发现:三大产业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偏离总体呈现扩大的趋势。第一产业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偏离距离基本无规律可循;第三产业重心在2000年后与人口重心的偏离距离的变化趋势接近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偏离趋势;经济重心相对于人口重心的偏离距离的变化轨迹与第二产业重心相对于人口重心的偏离轨迹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说明, 经济重心相对人口重心的偏离主要受第二产业重心的影响, 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内蒙古第二产业的重要地位。

对重心变化作相关性分析发现, 1988—1999年经济重心与人口、产业重心无论在纬向上还是经向上均相关, 经济重心与第二产业重心的相关系数最大, 第二产业重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内蒙古经济重心的变化, 其次是第一产业, 最后是第三产业, 说明在此期间内蒙古第三产业相对落后。2000—2009年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的相关系数变大, 从另一方面表明经济增长对人口分布的导向作用在加强, 和一产重心表现为负相关, 与第二产业重心的相关性略下降, 而与第三产业重心的相关性上升, 第三产业重心对内蒙古经济重心的影响有加强的趋势, 经济重心逐渐在第三产业重心的牵引下移动, 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变化也印证了这一结论。

四、结论

1988—2009年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及二、三产业的重心总体都呈现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 只有第一产业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经济重心的迁移幅度远大于人口重心, 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偏离距离在不断拉大, 内蒙古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在加剧。其中, 1988—1999年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的相关系数相对较低, 2000年后, 相关系数显著增加, 说明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导向性在增强。

第二产业的发展是迁引内蒙古经济重心变动的主要力量, 但2000年后经济重心与第三产业重心的相关系数明显增加, 表明内蒙古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并且经济重心逐渐在第三产业重心的牵引下移动。

内蒙古经济重心变动与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政策密切相关。内蒙古地形狭长, 横跨近30个经度, 纵贯16个纬度, 东西距离是南北距离的1.412倍, 12个市 (盟) 中有10个市 (盟) 从东到西依次排开, 因此经济重心的移动距离经度远大于纬度。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国家相关政策使得内蒙古的经济、产业及人口重心轨迹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周民良.经济重心、区域差距与协调发展[J].中国社会学, 2000.2

[2]冯宗宪, 黄建山.1978-2003年中国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动态轨迹及其对比研究[J].经济地理, 2006.2

豆类价格重心倾向下移 篇10

1 中国大豆进口回落

据中国海关统计, 1月份我国进口大豆478万吨, 较去年同期461万吨增加3.69%。从历年1月大豆进口数量看, 2013年1月进口数量478万t是历史第二高位, 仅低于2011年, 略高于2010~2012年同期均值461万t;从同比增速上分析, 1月进口同比增速也是2007年以来相对较低的水平, 高于2012年和2009年, 低于2007年、2008年、2011年和2012年。可见, 2013年1月中国大豆进口增速放缓, 受节日因素影响, 2月份的部分需求提前到1月份消费。

从我国大豆进口的季节性规律看, 我国大豆进口各季度情况略有差别。以2000~2012年各季度进口量占全年进口量的比重平均情况分析, 三季度进口量占比约30.48%, 四季度25.07%、二季度24.76%, 而一季度的进口量占全年进口量的19.68%, 位于末端。以2000年至2012年各月进口量占全年进口量比重分析, 每年的10月和2月则以6.88%和5.45%的进口比重位于末端。

笔者认为, 2013年2月单月进口量仍有望维持全年最低水平。对于2月中国大豆进口量, 我们目前暂时预计在230~250万t。2月份中国大豆进口需求的减少利空豆价。

2 美豆销售淡季来临

进入2013年以来, 美国大豆出口销售情况总体良好, 出口销售量高于前四年同期水平。截止到1月31日, 美豆出口销售累计约2 720万t, 约占全年出口份额的74.28%。进入2月份以来, 美豆销售量锐减, 截止到2月7日当周, 美豆当周出口量约99万t, 是去年9月下旬以来连续19周的最低销售量。截止到2月7日, 美豆出口累计销售量达到2818.5万t, 约占全年出口份额的77%, 仍领先于过去五年1~2个月。笔者认为, 随着美豆销售任务的完成, 进入2月份以后, 美豆销售预计逐渐进入淡季, 对于豆价支撑有限。同时, 3~4月南美大豆逐渐上市, 将会代替美国大豆销售成为大豆贸易市场上的主角。

3 南美大豆出口预增

自2012年10月份进入播种生长季节以来, 南美天气情况总体良好, 虽然阿根廷大豆产量较前期预估有所下降, 不过巴西大豆产量预估值却保持增长趋势, 两国大豆产量合计仍保持创纪录的丰产预估。据USDA最新月度供需报告, 2012/2013年度巴西和阿根廷两国大豆产量合计达到1.365亿吨, 较上年增产约28%。由于产量增加, 南美两国大豆出口情况也相应较去年水平上升。2012年10月~2013年2月, USDA月度供需报告不断下调2012/2013年度巴西和阿根廷两国大豆出口预估值。但从2013年1月报告开始上调2012/2013年度巴西大豆出口数量至3840万吨, 较前三年增加5.73%、28.21%、34.36%;而阿根廷2012/2013年度大豆出口预估有所下调, 1月较12月预估下调100万吨, 至1100万吨;2月预估则下调10万吨, 至1090万吨, 较前三年增加47.90%、18.35%、-16.73%。笔者认为, 南美大豆逐渐上市后, 大豆贸易市场上货源增加, 且南美丰产预期也推动贸易商推迟采购时间, 以降低采购成本, 今年南美大豆出口预计将会创下新高, 将对豆价形成压制。

数码单反重心上移 篇11

艾莉森•赖特女士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今年8月,她头一次来到了中国云南的美丽小城丽江。在丽江的几天里,艾莉森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走街串巷上,看到有趣的人物就举起手中的单反相机“咔咔”几张,不少当地老人都对这位外国女士十分友善,并不介意进入她的镜头。“这里的每个人都有故事。”艾莉森说,“我对这次使用的新款索尼α700数码单反相机也非常满意,无论从机身做工、对焦速度不是像素、色彩、防抖等方面,它都超出了一般的单反相机。”

这番话对摄影爱好者们是一种巨大诱惑。艾莉森的照片在9月初索尼α700面世的发布会上进行了展示,并博得了如潮掌声。α700是索尼推出的首部中端数码单反产品,此举表明,这家去年刚刚进军数码单反领域的消费电子巨头并不甘于只做一位普通的参与者,而是要设法同该领域的传统霸主佳能、尼康竞争。

新焦点

如今,中高端数码单反相机正在成为市场的新焦点。就在索尼发布α700的同时,佳能、尼康等传统巨头也先后拿出了它们的最新武器。佳能一口气推出了三款中高端单反相机,包括面向高级业余爱好者的40D、面向专业摄影师的1D Mark III 和1Ds Mark III;尼康公司则首次推出了其全画幅产品D3,在用户中激起极大反响。奥林巴斯、宾得也在积极酝酿自己的高级机型。

影像巨头们竞相推出中高端数码单反相机事出有因。入门级市场上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是主要因素,以前这种现象只出现在普通家用小型数码相机上,但随着竞争加剧,价格战逐渐蔓延到了数码单反领域。2003年佳能推出首款面向大众的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时,产品价格在1万元左右,时隔4年,这类产品的平均售价已经下降到4000元~5000元。同时,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型号大大超过以往,市面上在售的产品简单列举就有10多种,这还不包括那些已经停产的老机型。

另一方面,相机厂商们急需中高端产品来稳固品牌形象。佳能公司在数码单反市场一直把持着龙头地位,其售价高昂的全画幅产品尽管客户群相对狭小,但却牢固树立了该公司高端专业的形象。缺少相关产品的尼康则始终被佳能的阴影笼罩,市场份额屈居亚军。在推出全画幅产品D3之后,尼康可以说拥有了同佳能全线作战的资本。

为了突出产品形象,相机厂商们在这些产品的设计上大下功夫,从画幅尺寸、像素大小、连拍速度、防抖和除尘功能等方面做了全方位提升。这些改进全部指向了一个问题,获得更高的画质。

全画幅将是实力比拼的最高舞台。CCD/CMOS是数码相机的核心感光元件,面积更大的感光元件意味着在画面层次、还原能力、色彩方面的更佳表现,这也是单反相机优于普通小型数码相机的根本之处。全画幅CCD/CMOS对于成本、加工工艺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一直以来,大多数厂商对此都望而却步。尼康公司的迎头赶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意味着佳能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而索尼正在研发的下一代产品也将是全画幅相机,这将进一步激化该领域的竞争。

千万像素已经成为中高端数码单反相机的标准之一。像素是很多摄影初学者最为关心的指数,佳能40D、索尼α700、尼康D200都实现了1000万以上的像素值,佳能1Ds Mark III甚至高达2200万像素,倘若用高清电视机来播放这款相机拍摄的人物图片,只能用“纤毫毕现”来形容了。

防抖功能也将是中高端产品的“标配”。它主要分为两种,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前者代表主要是佳能和尼康,后者则包括宾得、索尼、奥林巴斯。

是不是很具诱惑力?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中高端数码单反相机大多价格不菲,1Ds Mark III是佳能面向新闻摄影师开发的产品,售价高达6万元人民币,同级别的尼康D3相对便宜,但也要3.7万元。中端产品的价格基本在7000元~15000元之间。

究竟有多少人肯购买这些价格不菲的产品呢?相机厂商对这块市场充满信心,因为入门级用户的激增将产生更多的升级用户,据CIPA(日本相机影像设备工业会)的最新预测,今年全球数码单反相机的出货量将大幅增长34.8%,达到709.6万台,虽然其中大多数将是入门级单反相机用户,但中高端消费者的数量无疑也会水涨船高。

后来者的机会

迄今为止,以佳能、尼康为代表的传统相机厂商已经进一步扩大了在数码单反市场的领先优势,这给第二集团的厂商,包括新进入该领域的消费电子巨头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宾得公司的近况还算不错。在胶片相机时代,该公司曾经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但是在数码时代有了落伍的迹象,意识到此问题的宾得在近两年开始迎头赶上。2006年,宾得推出的K10D数码单反相机在市场上一炮而红,这缘于其中端相机的定位以及平易的价格。尝到甜头的宾得已经准备开发下一代新产品,今年年初,宾得还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子公司,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奥林巴斯在数码单反领域一向标新立异。该公司主导的4/3系统在感光元件面积上逊于所有的竞争对手,其优势是相对轻便的重量和开放的接口标准,包括松下、徕卡、适马等厂商都加入了这一系统。在其他厂商纷纷向上游挺进的时候,奥林巴斯的步伐稍显缓慢,其顶级相机E-1早在2003年便已问世,但后续产品迟迟未能研发出来,中高端产品的欠缺使得它在同竞争对手的较量中渐落下风。不过,奥林巴斯已经准备在今年10月推出新款中端相机E-3,这将是其挽回市场份额的最佳机会。

相较而言,索尼公司最具有挑战者的资本。这家消费电子巨头在光学领域缺少经验积累,以前只能生产外观漂亮的小型数码相机。2006年年初,索尼吞并了柯尼卡美能达,从而将数码单反技术揽入怀中。索尼公司的一大优势是它的CCD制造能力,目前它是全球CCD第一大供应商。索尼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数码单反领域提高公司的专业形象,以及重新制订价格策略—索尼单反相机和镜头的售价让很多消费者敬而远之。

班组管理重心在“理” 篇12

过去常说班组是企业的“细胞”, 企业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通过班组来实现, 所谓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是基于班组的一般功能而言。而现代企业制度对班组有了更高更深的要求, 譬如班组的和谐与否, 就关乎到企业的和谐与否。班组之于企业是生产经营最基础的单位, 班组的健康状况是检验企业运作是否良好的试金石, 这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尤为重要。虽然, 企业班组工作千头万绪, 但由于企业生产流程的复杂性, 工作内容经常处在动态的变数之中, 且因时而异, 因企而异, 因班而异, 因人而异。但简约归纳起来, 班组工作仍不外乎应重点理顺好若干个关系。

1“理”是理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班组任何工作都应“人”字为先, 人乃行为之首, 举起了“人”这个纲, 其他所有的目也就都随之张开。但是, 人又是具有复杂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 思维千变万化、因人而异, 对班组成员一个模式的粗放式管理, 往往会事倍功半, 还有可能产生工作上的矛盾, 因此, 应该针对班组的全体成员而分别开展工作。对待班组成员应有针对性,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使班组形成一个和谐民主的集体, 唯有如此, 才能凝聚成强劲的战斗力。

2“理”是梳理班组的全部基础工作

全面梳理年度、季度、月、周、日的工作计划, 评价工作内容是否指标化、工作要求是否标准化、工作步骤是否程序化、工作考核是否数据化、工作管理是否系统化等等。譬如围绕着对“人”的管理应该执行哪些工作标准, 围绕着对“物”的管理应该执行哪些技术标准。理清本专业所必备的各种技术规程、管理制度、记录台帐, 以及上级颁发的各层次的文件、要求等。对照这些必备的基础工作, 检查本班组是否适应工作要求, 有哪些差距, 班组每位成员是否适应工作要求, 还有哪些差距, 如何改进等等。在经常性的差距比对中, 不断改进, 逐步地提高班组整体素质和每个班员的素质。

3“理”是理查设备的健康状况及人员的安全状况

设备是班组工作的主要对象, 设备的健康状况对班组的工作量及技术要求影响甚大。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 要理清健康设备、隐患设备及“病态”设备;对于行将老化或故障频发的设备, 建立专门的设备台帐和档案, 依据班组成员的技术水平对口巡检, 制定相应的突发性事故应急机制, 常备不懈, 随时临战。经常理查人员的安全资质是否合格, 安全技术水平是否适应工作要求, 安全意识是否牢固, 事故的应变及处理能力是否娴熟等等。

4“理”是理顺班组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思路

班组要不要创新与发展?答案是肯定的。创建创新型及学习型班组, 不仅是班组最主要的长远目标, 而且是关乎到班组是否能够生存的最重要条件。因为企业要想长久地立足于市场经济之林, 就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 其工作同样要通过班组来实现。作为企业“细胞“的班组, 当然也不能孤立地生存, 必须跟着企业的步伐而同步运行, 贯彻企业改革的意图, 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认真执行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

上一篇:现代慈善下一篇:土地权属界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