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力量测试

2024-09-29

等速力量测试(精选5篇)

等速力量测试 篇1

摘要:目的探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在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整群选择2013年8月—2016年2月期间该院康复科收治的106例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3例。对照组常规行康复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质量等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 (79.23±12.17) %、Fugl-Meyer评分 (24.72±8.47) 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侧峰力矩:屈肌 (81.26±19.25) N.m、伸肌 (22.85±10.56) N.m、峰力矩与体质量比:屈肌 (114.22±40.25) %、伸肌 (31.26±10.25) %、总功:屈肌 (213.65±30.25) J、伸肌 (47.58±19.56) J、平均峰力矩:屈肌 (82.66±23.14) N.m、伸肌 (19.26±7.14) N.m、单次最大功:屈肌 (51.24±13.24) J、伸肌 (14.41±3.56) J指标水平均略低于健侧,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康复治疗中应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关键词:等速力量测试,训练系统,脑损伤,偏瘫,足内翻

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类型, 其病因主要为急性脑出血、外伤、脑梗死等, 患者神经系统损伤可导致偏瘫发生, 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较为明显。足内翻是脑损伤后偏瘫的常见症状, 患者步行能力显著下降, 多需要依靠长期的康复治疗改善足部及下肢功能[1,2],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康复科收治的106例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3例。两组患者在临床病程、病因等一般资料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疗法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康复训练, 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足部肌肉锻炼、下肢功能训练及步行训练等, 同时增加矫形踝关节托[3]。练习50 min/次, 1次/d, 每周治疗5 d, 以8周为1个疗程, 持续康复治疗2个疗程。

1.2.2 观察组疗法

①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方法。采用Biodexsystem4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 (Biodex Medical Systems美国) 系统, 患者测试前称量患者双侧下肢质量, 作为下肢重量校正参数;根据患者关节活动情况, 在系统内设置关节活动范围。患者坐在测试椅上, 调整踝关节轴心与动力臂轴心一致, 足背处动力臂末端阻力垫固定在足背。以60°/s和120°/s两种测试速度为单元, 分别进行测试峰力矩 (PT) 、峰力矩与体质量比 (PTBW) 、总功 (TW) 、平均峰力矩 (AVGPT) 、单次最大功 (STW) 等指标水平。②配套训练系统应用。根据上述检测结果, 评估左、右侧肌肉力量的比较, 计算足部神经肌肉的损伤和受限, 为患者设计最为合理的被动运动、本体感觉、训练等速、等张和等长运动模式、向心和离心运动模式;患者康复治疗的每个阶段均行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 通过对力矩、做功和功率与关节位置的比较, 指导下一个康复治疗活动, 指导康复进展。观察组康复训练时间及疗效与对照组相似。

1.3 观察指标

1.3.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采用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指数评估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 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Barthel指数评分越高, 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

1.3.2 下肢运动功能评估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 下肢功能改善情况, Fugl-Meyer评分与下肢功能呈正相关性, 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越好[5]。

1.3.3 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监测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2个疗程后, 再次行等速力量测试, 记录60°/s、120°/s测试速度下的峰力矩、峰力矩与体质量比、总功、平均峰力矩、单次最大功指标水平。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 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资料, 并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注:*与健侧比较, P>0.05。

注:*与健侧比较, P<0.05。

2.2 康复治疗后两组等速肌力测试结果

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60°/s和120°/s测试速度下, 患侧峰力矩、峰力矩与体质量比、总功、平均峰力矩、单次最大功指标水平均略低于健侧,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康复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60°/s和120°/s测试速度下, 患侧峰力矩、峰力矩与体质量比、总功、平均峰力矩、单次最大功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健侧 (P<0.05) ,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受老龄化等因素影响, 脑损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而脑损伤所致偏瘫、足内翻等并发症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和重点[6]。脑损伤所致偏瘫、足内翻需经历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而较多患者存在康复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因而临床领域对于新型康复治疗方法及设备研究一直不曾停息[7]。

临床文献报道认为, 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可直观的患者肌肉力量情况, 从而为患者神经肌肉功能性康复提供合理的训练方案, 康复训练效果较常规康复治疗提升明显, 患者Barthel指数可达到70%~90%、而Fugl-Meyer评分高达20~32分[8,9]。该次研究中也发现, 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 (79.23±12.17) %、Fugl-Meyer评分 (24.72±8.47) 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知在下肢功能改进、日常生活质量提升方面, 与上述文献研究结果一致。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可直观展示患者肌肉力量情况, 为此该文对比了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患侧和健侧的差异性:患侧峰力矩:屈肌 (81.26±19.25) N.m、伸肌 (22.85±10.56) N.m、峰力矩与体质量比:屈肌 (114.22±40.2) %、伸肌 (31.26±10.25) %、总功:屈肌 (213.65±30.25) J、伸肌 (47.58±19.56) J、平均峰力矩:屈肌 (82.66±23.14) N.m、伸肌 (19.26±7.14) N.m、单次最大功:屈肌 (51.24±13.24) J、伸肌 (14.41±3.56) J指标水平均略低于健侧 (P<0.05) , 可知从肌肉力量方面看, 观察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

综上, 脑损伤后偏瘫足内翻康复治疗中应用BIOD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和训练系统, 可有效提升患者足内翻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华.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4:23-24.

[2]关闯, 岳增辉, 蒋文明.脑卒中后足内翻的康复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 2013, 5 (2) :146-148.

[3]胡晓英.全经针刺法配合排刺法治疗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23-24.

[4]李雪静.综合康复疗法对脑梗死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22-23.

[5]吴军发.脑损伤后下肢运动障碍和吞咽障碍康复机制的临床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13:14-15.

[6]赵一瑾.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影响的临床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14:17-18.

[7]林乾.偏瘫足下垂患者使用腰部吊带式膝踝足矫形器的三维步态分析[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 2013:23-24.

[8]赵卫侠, 巫宗德, 刘波, 等.等速肌力测试评价断裂跟腱修复后的肌肉力量[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3 (46) :7468-7471.

[9]刘辉, 刘波, 伍萨, 等.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等速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 2015, 10 (2) :7-11.

等速力量测试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门诊肩关节周围炎康复治疗患者42例。按就诊顺序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1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纳入标准

(1) 符合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断标准[2]; (2) 患者症状包括肩部疼痛及功能障碍, 其肩关节外展、后伸及外旋功能均明显受限; (3) 排除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撕裂伤, 以及颈椎病和骨折患者; (4) 患者年龄40~60岁; (5) 患者首次患肩周炎, 且此次患肩周围肌肉肌力均大于3级; (6) 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本研究的治疗期为4周, 2组患者均于治疗第1天和第15天各进行1次痛点封闭疗法, 肩关节松动术, 每周5次, 30 min/d, 其中观察组增加等速肌肉力量训练, 每周5次, 20 min/d, 对照组增加等张肌肉力量训练, 每周5次, 20 min/d, 痛点封闭疗法当天不进行关节松动术和肌肉力量训练。等张肌肉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患者使用不同重量的哑铃进行肩关节外展、外旋和后伸方向的主动抗阻训练。等速肌力训练采用Baltimore Therapeutic Equipment (BTE) 公司生产的Primus RS评估训练系统的等速测试训练模式, 利用等速向心训练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程, 在等速测试训练模式下选择不同的运动速度进行肌肉向心训练。早期选用较快运动速度 (180°/s) , 因为运动速度快, 对关节面的压力小;中期选用慢速 (60°/s) 及中速 (120°/s) , 以增强肌张力、加速肌力恢复[6]。

1.4 康复评定

1.4.1主动关节活动度 (activerangeof Motion, AROM) [3], 使用量角器分别测量患者肩关节主动外展、外旋和后伸的关节活动度, 以反映患者肩关节主动活动受限程度。

1.4.2峰力矩 (peaktorque, PT) [4]利用Primus RS评估训练系统的等速测试训练模式, 对患者肩关节外展、外旋和后伸的肌肉最大峰力矩进行测试, 作为肌力的测试指标。测试时的角速度大小为60°/s, 以反映患者肩关节等速肌力值。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明显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定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关节等速峰力矩较组内治疗前, 均明显降低, 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3。

3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对患者有疼痛、关节粘连, 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等不利影响[5], 康复治疗以消炎镇痛、松解粘连和增加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为主, 使肩关节活动范围及相应的肌肉恢复正常的功能状态[6,7]。本次研究分别采用了痛点封闭疗法、盂肱关节松动术、肩胛胸壁关节松动术、肩锁关节松动术和肩关节周围肌肉等速肌力训练, 观察等速肌肉力量训练对肩周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痛点封闭疗法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有利于关节的活动, 采用关节面滑动、滚动、旋转及分离牵引等手法使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 直接牵拉关节囊、肌肉筋膜, 松解粘连[8], 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可为肩周肌群得到充分肌肉力量训练提供运动范围或强度。

等速测试训练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等速装置产生的阻力是根据使用者不同的运动力量而改变, 无论患者用多大的力量, 训练系统均可产生同等的阻力, 令患者在任何时候任何角度均可发出极限力量, 持续最大强度的训练, 不断地增强肌肉力量。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可获得即时反馈和记录完整的训练结果, 提供不同运动速度令不同的肌肉接受不同的训练方案。肌肉等速向心收缩训练可增强肌肉的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力量, 而肌肉等速离心收缩训练使肌肉离心收缩力量增强。采用等速测试训练方式对肩关节周围肌肉进行肌肉力量测试和训练, 峰力矩是肌肉力量的体现[9]。经过4周的等速向心肌力训练, 治疗组患者的峰力矩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可知通过等速肌力训练, 患者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明显提高。目前人们认为等速肌力训练增强肌力的机制是通过神经和生化调节[10], 在训练过程中通过促进神经系统活动, 改善运动单元的同步性, 增加运动单元的募集率[11], 生化调节可能通过增加肌糖原和线粒体酶而实现。在本次研究中同时发现等速训练能使运动中的主动肌和拮抗肌相继收缩和牵伸, 关节的反复活动, 使肩袖肌群等肌肉、关节囊、韧带得以松弛和软化、消除粘连, 扩大关节活动度, 同时改善肌肉、韧带的状态, 增加关节腔分泌和延展性, 使关节活动度范围逐渐扩大。

等速力量测试 篇3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下肢起跳肌群,等速测试,研究

随着排球新规则的实施, 对排球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一方面要求运动员在弹跳高度上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另一方面还需要运动员在弹跳上要不断地进行连续起跳, 这样才能在空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才能把对方的球拦住。因此, 为了对我国排球运动员连续起跳过程中涉及到的肌肉力量特征进一步研究, 引用了等速测试。

1 Biodex等速测试

目前, 在我国比较先进的等速测力系统应当是BIODEXpro3, 通过对两名运动员两侧下肢3大关节进行等速测试, 从而取得了相关的一系列数据。

在等速测试之前, 依据操作手册的规定, 对等速测力仪进行了调整。在双脚起跳中, 肌肉用力形式有一定的特征, 对两侧下肢三大关节的相关肌群进行测试, 测试分为很多种, 每种测试为一组, 每组测试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 以求测试的准确性。快速测试一共屈伸25次, 慢速测试屈伸为5次。在测试膝关节的时候, 被测试的运动员坐着, 用宽带把被测试者的上体和大腿牢牢固定住, 如果固定不好, 就非常容易借助身体力量, 从而使测试的结果受到一定影响, 致使测试结果不准确。被测试者两个手紧紧抓住测试椅两边的把手, 把动力仪的阻力垫紧紧贴在被测试者的外踝3 cm的地方, 而且要保持动力仪的旋转轴和股骨外踝一致。首先, 要对下肢的体重进行称量, 用测试肌力的数据与下肢重量进行校正, 从而, 可以排除肢体运动的时候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在测试髋关节的时候, 被测试者要仰卧, 股骨大转子要和动力仪保持一致。在测试踝关节的时候, 被测试者要坐着, 也要使踝关节中心和动力仪保持一致, 其他的都相同。在测试的时候, 先进行慢速测试, 然后在进行快速测试, 顺序不要颠倒, 以免影响测试的效果。

2 相关的概念

2.1 峰值力矩 (PT)

它指的是在整个关节活动中, 肌肉进行收缩的时候所产生的最大力矩输出, 也就是在力矩曲线上, 最高点的力矩值。在目前的测试中, 这一指标应用非常广泛, 它一般被称为黄金指标, 这一指标的数值参考价值比较大, 因此在测试中最为常用。

2.2 相对峰值力矩 (PT/BW)

因为被测试者的体重各有不同, 这就会使得峰值力矩有很大不同, 所以, 一般都使用峰值力矩的相对值, 也就是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 这样就不会受体重的影响, 其不同体重进行比较的时候, 就具有更大的可比性, 不再因为体重的相差悬殊而困惑。

2.3 功疲劳指标 (Work Fatigue)

这一指标衡量的是当被测试者的肌肉进行重复收缩的时候, 被测试者的耐疲劳能力。其计算的方法是这样的:当做完一组重复的运动之后, 前1/3肌肉作功的数量减去最后1/3肌肉作功的数量, 二者的差值和前1/3肌肉作功数量的比值。其比值越小, 就表明肌肉抗疲劳的能力就越强, 耐力就越好;反之, 如果数值过大, 就表明抗疲劳能力弱、耐力差。

3 对比分析

3.1 连续助跑起跳重心腾起高度变化的对比和分析

通过对比两名运动员在连续助跑起跳重心起跳高度的数据变化得知, 运动员进行连续起跳, 王某的弹跳的绝对高度赶不上崔某的弹跳绝对高度。另外, 在二者进行多次弹跳高度来看, 王某的最高和最低高度二者之间的差值为13.1 cm, 弹跳高度的衰退率为19.6%, 而崔某的最高和最低弹跳高度之间的差值为16.5 cm, 衰退率为23.01%。从对比的结果可以看出, 王某的绝对弹跳能力赶不上崔某的绝对弹跳能力, 然而, 王某的连续弹跳能力比崔某强, 肌肉耐力比较强。

3.2 对肌肉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在运动员连续助跑起跳中, 参与运动的是下肢三大关节, 下肢三大关节的有关肌群的收缩效果对起跳效果有决定性作用。在踏跳的过程中, 髋关节伸肌做向心收缩, 膝关节和踝关节伸肌先是离心收缩, 再向心收缩。一般考虑到运动员受伤的可能性较大, 对踝关节测试中, 不做离心收缩测试。

3.3 对髋关节肌肉力量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

在下肢力量中, 髋关节是最大的肌肉群。在起跳中, 首先发力进行伸髋, 然后再带动其他部位发力, 使身体在向上跳跃中有一定的速度, 从而使髋关节和踝关节进行蹬伸。

首先进行慢速测试, 王某左右两边伸肌和屈肌的PT都赶不上崔某的, 而且二者有很大的差距。在功疲劳指标上, 王某两边的伸肌和屈肌要好于崔某的。所有, 从肌肉学的角度来看, 王某髋关节肌肉力量和作功赶不上崔某的, 然而, 王某的肌肉抗疲劳能力要比崔某的好, 这大概就是造成王某和崔某起跳不同的重要因素。

3.4 对膝关节肌肉力量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

在连续助跑起跳中, 起跳腿的主要运动形式是膝关节的屈伸。在缓冲阶段, 膝关节伸肌被动拉长, 做离心收缩, 同时, 和屈肌形成一定的力量, 对人体进行冲击, 并撞击地面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在蹬伸过程中, 膝关节的伸肌向心收缩, 并完成起跳。所以, 运动员在起跳的时候, 膝关节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对膝关节进行测试中, 因为容易把仪器固定在膝关节上, 而且活动的范围也很小, 所以, 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会比其他关节高。

3.5 对踝关节肌肉力量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

在踝关节部位, 一般多为细长肌肉群, 收缩力量较小, 但是速度比较快。在起跳中, 一般是最后的发力环节。在连续助跑起跳中, 踝关节伸肌先进行离心收缩, 并配合膝关节伸肌共同完成缓冲, 再进行向心收缩, 配合髋关节和膝关节共同完成蹬伸。

4 结语

总之, 在排球运动中, 最为重要的动作就是连续助跑起跳, 这对于排球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对运动员进行等速测试也就非常重要。在对排球运动员下肢肌群等速测试中, 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方法, 尽量把误差降到最低, 使测试数据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这样才能准确掌握运动员的起跳能力, 才能更好地为运动员训练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涛, 金贇.排球运动员下肢起跳肌群等速测试的研究[J].体育科研, 2004, 25 (2) :29-32.

[2]华立君.排球运动员起跳动作及其专项力量的相关研究——以四号位上步扣球起跳动作为例[C]//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2010.

等速力量测试 篇4

髋关节是人体结构的主要关节之一,人体许多运动都需要它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例如散打运动尤其注重腿法,下肢的鞭腿、侧踹、正蹬,均与运动员髋关节屈伸肌群的速度、力量和加速能力直接相关。髋关节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特征,直接关系到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进攻、防守技术动作的发挥。

1 研究对象

选取陕西省散打队中的10名男性优秀运动员做为被试(其中健将4名,一级4名,二级2名),对被试均进行左右膝关节测试,要求被试未受伤。被试的基本情况(见表1)。

2 研究方法

2.1 测试方法

采用德国Isomed2000设备对被试髋关节进行测试,测试时严格按照实验手册规定的方法对被试进行固定和设备操作。被试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以便测试数据的准确和避免肌肉拉伤。被试测试前进行30分钟的准备活动,包括双侧髋关节屈伸活动和拉伸练习。测试时被试取坐位,上身与大腿均用宽皮带束牢,双手自然握住两侧的把手,动力头的旋转轴对准测试部位,使关节活动轴心与仪器动力臂旋转轴心相一致,并在测试前进行重力补偿,正式测试前在测试角速度下以低强度运动3次,以便熟悉掌握整个测试过程。

2.2 测试内容

对髋关节进行等速测试屈伸肌群向心、离心收缩,其关节角速度分别设置为60°/s、120°/s、240°/s三种,每种速度重复1组,每组5次,组件间隔30秒[1,2,3,4]。

3 研究结果

3.1 右髋关节屈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相对峰值力矩、力矩梯度及峰力矩屈伸比(见表2)

*相对力矩:绝对力矩值除以体重;*相对力矩梯度:相对峰力矩与从动作开始到出现峰力矩的时间的比值.

表2显示,右髋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值肌力矩随给定运动速度的增大(60°/s-240°/s)而减小,髋关节屈肌群相对峰值肌力矩从2.26N·m/kg降至1.53N·m/kg,伸肌群峰值肌力矩从4.12N·m/kg降至3.40N·m/kg。且髋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时伸肌峰力矩明显高于屈肌峰力矩,而髋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值肌力矩屈伸比变化不显著。变化范围为0.52-0.58之间。屈伸肌群力矩梯度均在240°/s时达到最大,屈肌群力矩梯度是46.32N·m/s·kg;伸肌力矩梯度为61.80N·m/s·kg。

3.2 右髋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的关节角度(见表3)

表3显示,右髋关节屈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的关节角度在146.7°-149.8°之间。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的关节角度在113.6°-118.4°之间。

3.3 右髋关节屈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相对峰值力矩、力矩梯度及峰力矩屈伸比(见表4)

表4显示,髋关节屈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相对峰值肌力矩随给定运动角速度的增大(60°/s-240°/s)而减小,髋关节屈肌群相对峰值肌力矩从6.92N·m/kg降至6.30N·m/kg,伸肌群相对峰值肌力矩从4.90N·m/kg降至4.17N·m/kg。且髋关节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时伸肌峰力矩明显低于屈肌峰力矩,而髋关节屈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峰值肌力矩屈伸比变化不显著。变化范围为1.40-1.69之间。屈伸肌群力矩梯度均在240°/s时达到最大,屈肌群力矩梯度是20.04N·m/s·kg;伸肌力矩梯度为63.93N·m/s·kg。

3.4 右髋关节屈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的关节角度(见表5)

表5显示,右髋关节屈肌群等速离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的关节角度在96.2°-105.3°之间。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的关节角度在104.7°-113.7°之间。

4 讨论与分析

4.1 右髋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

表2可明显看出,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峰值肌力矩随给定运动速度的增大(60°s-240°/s)而减小。从表2还可看出,髋关节屈肌群向心收缩,速度在240°/s时肌力矩梯度达到最大,右髋最大值46.32N·m/s·kg,表明此速度下优秀散打运动员髋关节屈肌群的爆发能力较好。因此,在散打训练中,应以此速度快速屈髋,这样缩短了动作时间,为打击对方在时间上创造了条件。髋关节伸肌群向心收缩,速度在240°/s时肌力矩梯度达到最大,右髋最大值61.80N·m/s·kg,表明此速度下运动员髋伸肌群的爆发能力较好。建议在进攻训练中,要强调以较快的速度伸髋(240°/s),获得较为理想打击效果,起到打击对方的目的。

4.2 右髋关节屈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

从表4可明显看出,右髋关节屈肌群离心收缩时,力矩梯度随着给定运动角速度的加快而增大,右髋屈肌力矩梯度在240°/s时达到最大值20.04N·m/s·kg;右髋伸肌力矩梯度在240°/s时达到最大值63.93N·m/s·kg。

有研究者认为离心收缩时容易造成损伤,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屈伸肌肌力矩不平衡导致损伤;(2)离心收缩本身的收缩机制导致损伤。肌肉离心运动时单位数量的肌纤维所承受的张力较向心大,这种高张力可能是离心收缩时容易拉伤的一个主要原因。(3)实际生活中,离心收缩产生时,其工作剧烈程度往往比向心收缩时大小[5]。

从表5可看出右髋伸肌群离心收缩出现峰值力矩时对应的关节角度为104.7-113.7°,在横踢或者其他的进攻训练比赛中,髋关节屈曲到一定程度需要制动,这个制动过程是髋伸肌群强烈收缩引起的髋屈的由快到慢,由动到静的过程。髋屈曲充分的条件下如果要快速制动,右髋的制动角度为104.7-113.7°,在此范围可以实现髋屈的快速制动,较好的将动量传递给膝关节,达到较好的打击效果。

5 结论与建议

5.1

髋膝关节屈伸肌群向心收缩,速度在240°/s时肌力矩梯度达到最大,此速度下优秀散打运动员小腿屈肌群的爆发能力较好。建议在此速度下完成髋、膝关节的屈伸动作,可以获得较好的打击效果与较快的回防效果。

5.2

攻击侧髋屈曲充分的条件下如果要快速制动,右髋的制动角度为104.7-113.7°,建议在此范围可以实现髋屈的快速制动,较好的将动量传递给膝关节,达到较好的打击效果。

摘要:采用ISOMED2000获得陕西省优秀散打运动员髋关节等速收缩的生物力学特征。右髋关节屈肌群等速离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的关节角度在96.2°-105.3°之间,伸肌群等速离心收缩峰值力矩出现时的关节角度在104.7°-113.7°之间。髋关节屈伸肌群向心收缩,离心收缩速度在240°/s时相对力矩梯度达到最大。

关键词:散打,等速测试,相对力矩梯度,髋关节

参考文献

[1]李秀芬,冯国群,陈玉娟,等.自然发育下男子膝关节屈伸肌群发展规律的等速肌力测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368-371.

[2]陈文红,王国新.健康青年人肘关节屈伸肌等速重复测试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55-56.

[3]许玉林,高鹏,张智海,等.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前等速肌力测试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3):204-205.

等速力量测试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住院确诊为膝半月板损伤的患者45 (60) 例为研究对象, 均诊断为单侧膝半月板损伤, 其中, 男29例, 女16例, 年龄为21~66岁, 平均 (43.9±21.1) 岁, 患者体重45~75 kg, 平均 (59.9±15.7) kg。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25例) 和对照组 (20例) , 均实施关节镜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参考文献介绍方法[6~8]和仪器使用说明操作, 手术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带领进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训练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等速运动康复训练, 仪器为Cybex-6000, 每周训练三次, 间隔一天训练一次, 四周为一疗程, 共训练二个疗程。训练方法[9~10]: (1) 对膝关节屈曲功能进行训练:连续运动, 运动角度控制在15~30°/s范围内, 并逐步提高运动角度, 每次约5min, 并与屈曲最大角度处停留5~10s, 强化训练。 (2) 对膝关节屈伸肌肌力进行训练:根据多间歇等长的原理进行训练。在做好准备活动之后, 进行多点间歇等长训练, 分别在膝关节10°、30°、60°、90°与100°处进行间歇训练, 训练强度由患者的实际耐受力确定, 训练力度可有50%的力量逐渐提高至100%的力度, 使患者逐步耐受。 (3) 重复以上程序使患者关节部位放松, 对膝关节屈曲功能进行训练, 重复角度为30°, 重复10~15次, 一次训练结束。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二个疗程的训练。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膝关节活动角度范围、屈膝度、等速肌力测试等。主要考察患者屈膝60°时的膝关节活动功能, 主要指标为单次最大做功、力矩加速能、屈膝伸肌峰力矩测试和平均做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配对样本均数的t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经治疗二个疗程后,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而半月板又是这最复杂关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经影像学证实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 在美国约有900万。而半月板撕裂的患病率也很高, 5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有半月板撕裂者高达35%, 其中三分之二都没有症状。半月板损伤在患有骨关节炎的患者中患病率尤其高, 临床通常都进行关节镜下的半月板部分切除[11~13]。该手术方式主要通过修正撕裂的半月板, 使其边缘变得稳定、平整。同样参照美国的数据, 每年约有46.5万例患者接受这一手术。关节镜技术是目前已被外科专家公认为最理想的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治疗处理手段。但有学者建议不主张使用关节镜作为半月板撕裂的常规检查手段。只有待临床诊断半月板撕裂确诊后, 使用关节镜进行检查并同时进行关节镜手术处理时才能显示其在骨外科治疗中的优越性。众多学者对半月板的生物力学功能进行了研究和报道, 半月板的生物力学功能及重要性已经为学者们共同认可, 不宜简单地将损伤半月板切除, 而应修复它们, 但由于半月板本身内部无血液, 只在周围有血液循环, 所以, 半月板损伤仅边缘撕裂经过长时间修养有可能会愈合[11~13]。半月板无血液供应区的损伤修复后不易愈合, 这是骨外科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 众多学者正在深入研究。膝半月板病理学与退变、急性外伤、或两者皆与之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 膝半月板的胶原纤维粘液样变性, 逐渐形成裂隙状撕裂, 累及关节表面 (伴或不伴外伤) ;另外, 膝半月板撕裂也可由急性外伤所引起。膝半月板撕裂常被分为:垂直形和水平形两种类型;垂直撕裂常由外伤引起, 而水平撕裂通常是半月板退变的结果;垂直撕裂又进一步被分为:放射状 (垂直于半月板长轴) 、纵向 (平行于半月板长轴) 两个亚型。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等速训练康复方式为骨科疾病常见康复训练方案, 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患者实施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渐进式训练, 遵循康复训练的基本原理, 已有较多文献对此种治疗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报道[11~15], 并证实此种方案对半月板关节损伤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15]。本文对25例膝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后采取等速康复训练, 结果表明等速康复训练对患者单次最大做功、力矩加速能、屈膝伸肌峰力矩测试和平均做功率等指标都具有较好的改善,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等速训练康复方案对膝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及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对25例膝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采取等速康复训练, 与对照组行常规训练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二个疗程后, 观察组单次最大做功、力矩加速能、屈膝伸肌峰力矩测试和平均做功率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康复训练对膝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后患者具有较好的改善,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上一篇:盾构区间下一篇:外向型商科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