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力量

2024-08-31

下肢力量(精选9篇)

下肢力量 篇1

一、矮人赛跑

(一)游戏目的:

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练习半蹲跑。

(二)准备工作

1. 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25米的平行线为起点线。

2. 实心球两个。

(三)游戏的进行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队又分成甲队、乙队两组,各成纵队相对站在两条起点线后,队与队的间隔为3米。游戏开始,各队甲组排头成半蹲姿势,并用胸、腿把实心球夹在腹部放开手做好准备,待教师发令后,迅速跑向本队乙组处,把球交给乙组排头后站到乙组队尾。乙组排头照同样方法跑出,直至全队做完,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四)游戏规则

1. 起跑和换人时,必须在起点线后进行。

2. 跑动中不得用手扶球,球若落地必须在原地将球夹好后方能前进。

(五)教法建议

1. 此游戏为了增加难度,可改为曲线跑。

2. 蹲走的距离,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实心球也可用排球等代替。

二、背人

(一)游戏的目的

发展学生的四肢和腹背力量,掌握背人、抱人的方法。

(二)准备工作

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25米的平行线,一条为起点线,另一条为折返线。

(三)游戏的进行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并为偶数的两队,各成一路纵队,彼此间隔3米站在起点线后。游戏开始,各队排头将第2人背起准备起跑。当教师发令后,排头背人迅速跑至折返线处,放下第2人,然后第2人将排头抱起后迅速跑回本队。被抱的人以手拍第2组被背人的手后站到队尾。第2组按同样方法进行,直至全队每组往返做两次(要求每人要背、抱各一次),以先做完的队为胜。

(四)游戏规则

1. 背人、抱人必须在起点线和折返线后完成方能起跑。

2. 跑的途中,如被背人或被抱人落地,必须原地背或抱好后方能继续前进。

(五)教法建议

1. 游戏前要先讲明背人、抱人的方法,每人试做后再进行游戏。

2. 此游戏也可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起站在起跑线后背好人,听教师发令后同时进行比赛,以先到达折返线的一对为胜,然后两人交换进行游戏,以节省时间。

三、单脚蹲起接力

(一)游戏目的

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奔跑速度。

(二)准备工作

在场地上画一条起跑线,距起跑线25米处,共排(相隔3米)画两个直径为1米的圆圈。

(三)游戏的进行

1.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各成纵队站在起跑线后。

2. 教师发令后,各队排头迅速跑向圆圈,站在圈内做单脚蹲起(左或右) 3次,然后跑回本队,拍第2人的手后站到队尾。第2人按同样方法进行,直至全队做完,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四)游戏规则

1. 发令后和拍手后,方能起跑。

2. 单脚蹲起,每次必须深蹲,否则重做。

(五)教法建议:

1. 此游戏一般要做两次,分别做左腿和右腿的单脚蹲起。

2. 为了突出发展腿部力量,也可改为用双脚跳入圆圈。

下肢力量 篇2

商南县初级中学 吴兴春

根据中学生具有模仿力强,好胜心及强烈求知欲望的特点,在制定计划时,应考虑到多样性的特点,不但使他(她)们对力量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也可使其得到训练的持久性和肌肉全面协调的发展。我们采用方法如下:

(一)小步跑+(20~30米的加速跑)动作要领: 1.上体正直肩放松,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2.髋、膝、踝关节放松,迈步时膝向前摆出,髋稍有转动。

3.当摆腿的膝向前摆动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扒地式着地,着地时膝关节伸直,足跟提起,踝关节有弹性,向上摆腿时要体会空中的腾空感觉。主要作用: 1.体会足前掌着地。

2.体会踝关节放松和交替用力。3.体会肩臂放松及摆臂技术。4.体会髋、膝、踝放松及摆腿技术。5.发展速率。教法要点;1.做小步跑时,要求前后摆臂,幅度从小到大、节奏从慢到快。2.摆腿时膝向前,摆到半高抬腿的程度。

3.练习原地摆臂技术可与小步跑结合起来。“小步跑大摆臂”,不仅发展全身协调能力,并可发展速率。

练习次数:2~3组,负荷强度为70%~80%之间。

二、高抬腿跑+跨步跳

动作要领:

1.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

2.大腿积极向前上摆到水平,并稍稍带动同侧髋向前,膝关节尽量向前伸,以加大步幅和提高频率做准备。

3.在抬腿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直腿足前掌着地,重心要提起,用踝关节缓冲。

主要作用:1.发展高抬大腿的能力。2.发展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3.发展腰髋肌群的力量和腿部力量。4.提高踝关节的力量及缓冲技巧。5.低支撑的高抬腿跑、发展髋、踝关节的柔韧性及力量,是踝踞式起跑的辅助练习。教法要点: 1.先学会小步跑,逐渐加大摆腿幅度,然后过渡到高抬腿跑。

2.先学会高抬腿跑、逐渐加大向前摆动幅度及跑速,转化为“前进式高抬腿跑”。由于加大了向前的摆幅和速度,躯干适度扭转使髋向前,增大步长,增大两大腿的夹角,着地腿的膝关节可稍有弯屈接近于平跑技术。练习次数:为2~3组,运动负荷为70%~80%之间

三、单足跳(左右交叉跳)动作要领: 1.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自然摆动。

2.摆动腿积极向前上方摆出,另侧腿应协调配合蹬地与起跳的动作。3.在摆腿的同时,另一腿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着地,膝、踝关节缓冲,迅速转入起跳。

4.单足跳时摆腿送髋动作在先,膝踝摆动在后,腾空阶段重心向前性好,腾空时要放松,两腿交替频率要快。主要作用: 1.体会积极着地技术与起跳、腾空、送髋技术。2.发展腿部力量和掌握膝、踝关节的缓冲技巧。3.提高起跳能力,加大步长。

教法要点: 起跳要迅速,当髋膝踝三关节蹬直,或接近蹬直时,立即放松,切勿在蹬直后仍保持僵直,这样做多了会影响摆腿的技术,破坏节奏,以免受伤。练习次数:为2~3组,运动负荷为70%~80%之间

四、后踢小腿跑 动作要领: 1.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自然摆动。

2.足前掌着地,离地时足前掌用力扒地,离地后小腿顺势向后踢与大腿折叠,膝关节放松,足跟接近臀部。主要作用: 1.体会扒地技术。

2.体会膝踝关节放松和大小腿折叠技术。3.发展大腿后群肌肉力量。教法要点: 1.后踢腿跑容易造成上体前倾,对上体过分前倾的儿童少年,不宜多做后踢腿跑,否则会影响抬腿技术。

2.足前掌着地时膝要有一定高度,否则容易产生制动,着地缓冲技术不好的学生不宜多做。

练习次数:为2~3组,运动负荷为70%~80%之间

五、折叠腿跑 动要作领:

1.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

2.后蹬结束立即向前上方抬大腿和收小腿,膝放松,大小腿充分折叠,边折叠边向前摆动。

3.在摆腿折叠前摆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着地,膝关节关节缓冲。主要作用: 3

1.体会折叠摆腿技术。2.发展膝关节的灵活性。3.发展大腿后群肌肉力量。教法要点: 1.折叠是为摆动服务的,折叠及时、充分是摆好腿的基础。

2.折叠跑是小步跑到高抬腿之间的过渡动作,是小车轮跑的开始阶段,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与其它专门统习结合起来运用。练习次数:为2~3组,运动负荷为70%~80%之间

六、蛙跳 动作要领:

1.上体正直或稍前倾,两臂背到腰间。

2.后蹬结束立即向前上方抬大腿和收小腿,膝放松,大小腿充分折叠,边折叠边向前摆动。

3.在摆腿折叠前摆的同时,另一腿的大腿积极下压,足前掌着地,膝关节关节缓冲。

4.加大大腿的幅度,当大腿摆到一定程度时,小腿随惯性向前摆出,随着大腿积极下压,小腿主动做扒地式的动作,用足前掌扒地式着地。主要作用: 1.体会摆腿的折叠技术。2.发展膝关节的灵活性。3.发展腰髋肌肉力量及腿部力量。教法要点: 1.先从双脚台阶跳过渡到有步幅的双脚跳,然后逐渐加大摆腿幅度,折叠动作要充分。

下肢力量锻炼的四种方法(二) 篇3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是人体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其力量水平对维持站立、行走、坐站转换至关重要。

动作一:直腿抬高

体位:仰卧位或坐位。

动作:将一侧下肢抬离床面约15~30厘米,感觉大腿前侧的肌肉紧张、酸胀。保持10秒左右,缓慢放下。要点:抬离高度不必过高,感觉大腿肌肉酸胀即可。同时勾脚尖。

增加难度:在脚踝处加沙袋或弹力带。

动作二:坐位伸膝

体位:坐位。

动作:坐在椅子上或床边,双小腿自然垂下。将一侧小腿快速伸直,并保持几秒钟,再缓慢放下。

要点:感觉大腿肌肉酸胀即可。注意勾脚尖。可在完全伸直位、屈曲30度和60度分别完成一组。

增加难度:在脚踝处加沙袋或弹力带。

动作三:靠墙静蹲

体位:站立位。

动作:站立于墙边,双脚离墙约40厘米。背靠于墙上,缓慢屈髋屈膝下蹲,并在感觉肌肉酸胀的位置保持。1分钟一组,每天完成3~5组。

要点:从侧面看,膝盖不超过脚尖。膝盖指向脚尖。

增加难度:通常用身体的高度来调整难度,位置越低,难度越大。最多至大腿与地面平行。

动作四:牵拉

体位:站立位。

动作:站立于椅旁(或其他支撑物旁边),用手握脚踝向后拉大腿,大腿前面的肌肉有牵拉感,保持30秒,完成两次。

要点:身体直立,注意防止摔倒。也可以床上侧卧位完成。

腘绳肌的力量练习与牵拉

腘绳肌位于大腿后面,因为其跨过了膝和髋两个关节,所以保持其柔韧性对维持正常站立姿势很重要。

动作一:站立屈膝

体位:站立位。

动作:站立于椅旁(或其他支持物旁边),小腿向后勾起,与大腿靠近,感觉大腿后面的肌肉紧张、发力。

要点:身体直立,注意防止摔倒。也可以床上俯卧位完成。

增加难度:在脚踝处加沙袋或弹力带。

动作二:牵拉

对中老年人,建议采用这一姿势进行腘绳肌牵拉。

体位:长腿坐位。

动作:被牵拉侧的腿伸直,放松侧的腿屈曲,脚放于腿侧。上身前倾,双手努力向脚部靠近。直至大腿后面的肌肉有牵拉感,保持30秒,完成两次。

要点:膝盖伸直。有腰部疾患的患者慎用。

小腿三头肌的力量练习与牵拉

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能在站立时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倒,因此也是人体重要的姿势肌之一。

动作一:站立提踵

体位:站立位。

动作:站立于椅旁(或其他支撑物旁边),双脚跟尽量上提,感觉小腿后面的肌肉紧张、发力。

要点:身体直立,注意防止摔倒。

增加难度:双手加握哑铃,或一脚抬起后,单腿提踵。

动作二:牵拉

体位:站立位。

动作:双手扶于墙上,被牵拉侧的腿向后伸直,放松侧的腿在前面屈曲,上身前倾,直至后侧小腿后面的肌肉有牵拉感,保持30秒,完成两次。

要点:膝盖伸直。后腿的脚跟不要离开地面。

力量练习的注意事项

中老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合理地安排每次锻炼的内容,一定会收到良好锻炼效果。但需要注意:每次练习的强度不宜过大,须量力而行;力量练习后,要充分牵拉放松,可以减轻肌肉酸痛,防止肌肉紧张和劳损;每周锻炼2~3次,持之以恒。

(编辑/朱俊平)

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探讨 篇4

一、当代短跑运动技术特征

通过对近些年短跑运动员的跑动技术进行分析, 短跑运动员有着与其它运动员明显的区别, 差异主要集中在两个关键点上:伸髋 (跑进中髋部的伸展速度快到几乎看不出参与缓冲) 与着地技术 (着地的积极性、方式、距离及效果等) 。除此之外在其它方面彼此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异, 当代短跑运动途中跑的最高速度已经超过了每秒12米, 着地支撑时间仅在80ms左右, 跑动中短跑运动员也基本都是以前脚掌着地, 脚跟不着地, 这一特点也预示着短跑运动训练不需要大负荷的伸膝力量, 而更多的是应该关注对短跑运动员脚的掌趾和踝关节肌群的训练, 提升运动员此肌群的快速收缩力、向心力、离心力, 强化短跑运动员的相关专项性力量训练。

二、青年短跑运动员下肢训练方法

短跑运动是以肢体为主的运动项目, 其中下肢运动更显主要, 因此, 为了提高短跑的运动成绩, 加强下肢力量训练尤为重要, 针对青年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的种类与方法如下:

1. 小步跑+短距离加速跑

这两种训练方法的结合有助于运动员更好的体会脚掌与地面摩擦蹬地发力的感觉, 同时有助于运动员体会款踝关节、膝关节交替放松的感觉。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摆动节奏由慢到快, 摆腿的膝关节积极向前, 在加上多组的30米短距离加速跑练习, 能够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爆发力。

2. 高抬腿跑+跨步跳

高抬腿是锻炼青年短跑运动员节奏频率的有效手段, 高抬腿跑与跨步跳相结合的练习模式, 有助于提升青年运动员的腰髋协调性, 提升运动员踝关节的力量, 改善运动员髋关节、踝关节的柔韧性和力量。练习过程当中, 应在熟练高抬腿跑之后逐渐加大摆动幅度和频率, 增加步长。

3. 左右交叉跑

该项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更好的体会起跳技术、腾空技术和送髋技术, 同时有助于提升运动员的腿部力量以及膝关节、踝关节的缓冲, 在这项练习时, 应注意起跳要迅速, 当膝关节和踝关节在蹬直时, 要尽可能放松。

4. 车轮跑

车轮跑也称之为折摆跑, 该项练习主要是让运动员体会在跑动过程中大腿与小腿之间的积极摆动, 摆动中, 小腿积极前伸, 尽量加快摆幅频率, 该技术有助于运动员提升自身膝关节的灵活性, 同时有助于提升大腿后侧肌群的力量发展。

三、青年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时注意问题

对于青年短跑运动的专项下肢力量训练应注意他们的生理结构特点, 在制定运动内容与训练方式之上, 不能采用过大重量的静力性练习和支撑性练习, 容易导致青年期短跑运动员的机体骨骼过早的成熟化, 也同时容易导致机体受到损伤, 尤其是机体的薄弱环节, 更是易受到损伤的薄弱点, 将全身肌肉力量练习与各专项力量练习结合好, 并有针对性的对机体的力量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 注重全身性训练, 训练内容以爆发力训练为主, 并适当发展绝对力量和耐力力量。对于练习的内容应以中等强度为主, 多次重复、训练强度遵循循序渐进性原则, 强度、训练量应逐渐增加, 以青年短跑运动员身心特征发展为依据。

结语

短跑运动员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指运动员能够在运动的过程中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和生理反应相适应, 使运动员的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进行高度的配合和协调, 因此, 需要优化青年的下肢力量训练方式, 必须要身体机制和心理的统一。由于青年处于身体发育的特殊时期, 对于下肢力量的训练方式不能太过激进, 要注重训练方法的改变和训练的强度, 不能过分追求结果而忽视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下肢力量训练中,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肌肉放松训练, 培养起基本的技术和动作概念, 在把握了基础的基本上, 波浪式提高训练强度为速度的提高打下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水奇, 吴兆红, 赵海波.《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研究》.山西师大体育学院, 2002.17 (2) .54-56, 59.

[2]孟祥新.《田径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理》.体育函授通讯, 2002年.

[3]张昌言, 周日卿.《短跑运动员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训练特征及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年.

[4]郝一伟, 李雪艳.《浅谈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练习》.哈尔滨体育学院报, 2002年.

[5]乔平, 熊文.《试析田径运动员爆发力训练的有效途径》.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年.

下肢力量 篇5

摘要:为探索篮球和足球项目运动员下肢力量的特征差异,运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方法,使用Kistler测力台,关节角度尺和节拍器等仪器,对50名篮球二级运动员和40名足球二级运动员进行统一动作要求的CMJ、CJb和CJs动作测试。分析结果:1)CMJ测试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员的纵跳高度高于足球运动员,其他参数未见显著差异;篮球运动员的起跳高度与快肌纤维比和平均功率呈高度正相关,与预拉伸效果呈正相关,与瞬时力值相关度较低;而足球运动员的起跳高度与平均功率和快肌纤维比呈高度正相关,与瞬时力值和预拉伸效果相关度较低。2)CJs测试中,篮球和足球运动员的平均高度指标具有非常显著差异,平均功率指标具有显著差异,其余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篮球和足球运动员的平均高度均与平均功率呈高度相关,与腿部平衡指数呈正相关;平均功率与平均高度和腿部平衡指数呈高度相关;下肢刚度与平均接触时间呈高度负相关。3)CJb测试中,篮球和足球运动员的各项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篮球运动员平均功率与平均高度和平均瞬时力值呈高度相关;平均瞬时力值和平均时间呈高度相关;高度疲劳指数和功率疲劳指数呈高度相关。足球运动员除高度疲劳指数和功率疲劳指数相关度较低外,其余与篮球运动员结果一致。

关键词: 篮球;足球;原地纵跳;下肢力量;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G 804.6 文章编号:1009783X(2016)03027805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 of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players lower limb strength.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s,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iment,the Kistler force platform,joint angle ruler and metronome,this paper makes unified action requirements of CMJ,CJb and CJs test for 50 secondclass basketball players and 40 football players.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MJ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sketball players height of vertical jump higher than football players and other parameter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basketball players jump height and fast twitch muscle fiber ratio and average power is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and pre tension effect was positively related,force and instantaneous value low correlation;and football players jump height and average power and fast twitch muscle fiber ratio showed a highly positive correlation,force and instantaneous value and pre stretching effect correlation degree is low.2) CJs test,basketball and football players of average height index has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average power index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Other index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average height of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players are and average power were highly correlated,and leg balance index was positively.Average power (pavg) and maximum height and leg balance index was highly correlated;lower extremity stiffness and average contact time was highly negative correlation.3) CJb test,the indexes of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player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basketball player to average power and the average height and average instantaneous values were highly correlated;the average instantaneous value and the average time was highly correlated;highly fatigue index and power fatigue index was highly correlated.Football players,in addition to the height of the fatigue index and power index of fatigue low correlation,the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basketball player.

Keywords:basketball;football;standing vertical jump;lower limb strength;correlation

近几年来,随着篮球和足球运动的发展,比赛激烈程度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也随之提高,同时,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体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其中,下肢力量是各项身体素质的基础,也是跑、跳、投等各种动作的动力,发展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对于提高比赛成绩有着本质的影响。有关研究结果表明,足球运动中,远距离射门、长传能力不仅与技术水平有关,而且与髋、膝关节肌肉的快速屈伸力量密切相关[2]。如果没有力量的保证,运动员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而在篮球运动中,下肢力量同样非常重要,能够影响技战术水平的提升与项目专项能力,是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3]。

国内外经常采用Kistler三维测力平台来测定运动员在进行跳跃时的下肢力量,用连续原地纵跳摸高的方法测试篮排球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运动员下肢肌群的反应力量。郑亦华研究发现,下肢肌肉力量对原地纵跳的起跳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4]。现在的研究一致认为,无论哪一种纵跳形式,纵跳的高度都与下肢肌肉的绝对力量和暴发力量呈高度相关,下肢肌肉力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纵跳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5]。

目前,关于下肢力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小样本量或CMJ这一个动作模式中,对于大规模数据的量化研究和连续纵跳、直膝跳的研究较少。对CMJ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不同项目运动员CMJ动作形式下的力学特征和对比分析,以及各种训练和拉伸手段对跳跃能力的影响等方面[67]。本研究通过CMJ、CJb和CJs 3个动作的原地纵跳测试,对比分析篮球运动员和足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的动力学特征及参数的相关性,通过量化研究进行回归分析,从而为篮球和足球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训练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首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90人,其中:篮球专项男生41人,女生9人;足球专项男生29人,女生11人。运动级别均为二级,身体健康且无下肢陈旧性疾病。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检索和阅读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的相关文献,收集整理并分析相关的研究成果。

1.2.2 实验法

本研究使用的实验仪器分别是瑞士产Kistler测力台、关节角度尺和节拍器。受试者需按要求分别在测力台上完成CMJ(counter movement jump)、CJb(continuous jump bent legs)和CJs(continuous jump stright legs)3个动作的测试,具体动作要求为:1)CMJ测试,受试者以双手叉腰姿势起始,两腿开立与肩同宽,躯干正对前方,听到开始口令后,保持躯干尽可能不动,完成快速连贯的下蹲起跳(蹲至90°),落地后自然缓冲直立;2)CJb测试,在CMJ测试的动作要求基础上连续起跳,测试时间25 s,频率用节拍器控制在1次/s;3)CJs测试,受试者以双手垂于体侧,直立姿势起始,两腿开立与肩同宽,躯干正对前方,听到开始口令后,摆臂同时向上跳起,保持膝关节尽量不弯曲,仅利用脚尖发力,做直膝连续跳5~10次。

注意事项:测试前,受试者预先进行5~10 min的热身活动和熟悉动作的练习。CMJ动作练习过程中用关节角度尺测量下蹲角度,保证每次起跳时膝角均为90°。至受试者严格规范测试动作后开始正式测试,进行2次正式起跳,选取其中最好一次进行分析;由于CJb测试结果中含疲劳因素的影响,因此,原则上要求受试者按要求一次完成测试:若第1次测试不符合要求,则至充分休息后再进行第2次测试;CJs动作进行2次试跳,取最好的一次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用“X±SD”表示。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2个项目运动员纵跳的动力学数据进行统计。检验水准为P<0.05,差异显著;P<0.01,差异非常显著。

2 研究结果

2.1 篮球和足球运动员CMJ测试结果

2.1.1 篮球和足球项目运动员CMJ各项参数的对比结果

起跳高度(hf)指标,篮球运动员和足球运动员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其余指标包括功率、瞬时力值、快肌纤维百分比和肌肉预拉伸效果,均未见显著性差异,见表2。

2.1.2 CMJ测试结果中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起跳高度与平均功率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756,与预拉伸效果呈正相关;平均功率与最大高度、瞬时力值和快肌纤维百分比呈高度相关;快肌纤维百分比与起跳高度和平均功率呈高度相关,见表3。

起跳高度与平均功率和预拉伸效果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和0.912;平均功率与起跳高度和快肌纤维百分比呈高度相关;快肌纤维百分比与起跳高度和平均功率呈高度相关,见表4。

2.2 篮球和足球运动员CJs测试结果

2.2.1 篮球和足球项目运动员CJs各项参数的对比结果

篮球和足球运动员平均高度指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平均功率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见表5。

2.2.2 CJs测试结果中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篮球项目运动员平均高度与平均功率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852;平均功率与最大高度、腿部平衡指数呈高度相关;下肢刚度K值与平均时间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27,见表6。

足球项目运动员平均高度与平均功率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35;平均功率与平均高度呈高度相关,与腿部平衡指数呈正相关;下肢刚度K值与平均时间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62,见表7。

2.3 篮球和足球运动员CJb测试结果

2.3.1 篮球和足球项目运动员CJb各项参数的对比结果

篮球和足球运动员所有指标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见表8。

2.3.2 CJb测试结果中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篮球项目运动员平均高度与平均功率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791;平均功率与平均高度和平均瞬时力值呈高度相关;平均瞬时力值和平均时间呈高度相关;高度疲劳指数和功率疲劳指数呈高度相关,见表9。

足球项目运动员平均高度与平均功率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865;平均功率与平均高度和平均瞬时力值呈高度相关;平均瞬时力值和平均时间呈高度相关,见表10。

2.4 力学参数的回归分析

对一次纵跳CMJ测试进行回归分析。以起跳高度为因变量做逐步回归分析。快肌纤维百分比和预拉伸效果能显著预测篮球运动员起跳高度,回归方程为Y=20.362+0.649X1+0.202X2,其中Y表示起跳高度,X1代表快肌纤维比,X2代表预拉伸效果,R2=0.802(P<0.01)。仅快肌纤维比可以预测足球运动员起跳高度,回归方程为Y=16.740+0.691X1,其中Y表示起跳高度,X1代表快肌纤维比,R2=0.832(P<0.01)。

3 分析与讨论

3.1 篮球、足球运动员原地纵跳下肢力量力学参数的对比

CMJ测试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员的纵跳高度高于足球运动员,其他参数比较未见显著差异。由于2个项目的运动员均需要在训练中对下肢力量进行专业训练,在瞬时力值、功率等指标上未见显著差异。快肌纤维决定了爆发力和速度,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能量。快肌纤维主要由无氧代谢提供短期能量,是造就短跑运动员惊人速度的关键成分,篮球和足球运动员都是既需要在场上连续长时间跑动,又需要有某个时间段极速奔跑的能力,因此,快肌纤维比指标也未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单就下肢力量而言,篮球、足球项目没有太大差别;但由于篮球项目常常要求运动员完成充分起跳争抢篮板球,对抗中起跳完成上篮得分等垂直方向的起跳动作,因此,篮球运动员的弹跳能力高于足球运动员。

CJs测试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员的平均高度值远大于足球运动员,二者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平均功率值具有显著差异,其余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CJs测试要求膝关节尽量伸直或弯曲,能反映出踝关节跖屈的快速力量[89],功率值是最大力量和离开台面瞬时速度的乘积。在篮球比赛中,内线球员连续起跳点抢篮板球,对抗中连续起跳封盖,锋卫球员快速横移防守突破球员等动作都需要踝关节跖屈的快速力量;而足球比赛中,踝关节跖屈的快速力量仅体现在快速跑动中射门和起跳头球等动作中,训练中较少涉及:因此,篮球运动员踝关节跖屈的快速力量和起跳能力好于足球运动员。另外,腿平衡指数是指腿功能结构的平衡,虽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平均值均小于2,说明二者都存在着膝、踝及下肢神经肌肉功能弱于髋及大腿功能的现象,还需要进一步发展膝、踝及下肢肌肉的功能。“刚度”指物体在受载荷时抵抗变形的能力,从运动表现的角度来说,一定水平的刚度表现可以有效发挥肌肉的伸缩循环(stretchshortening cycle)功能,进而可以在落地缓冲的过程中有效释放贮存在肌肉骨骼系统中的弹性势能[10]。二者之间腿刚度的指数未见显著差异,说明篮球运动员与足球运动员在肌肉伸—缩循环的功能方面没有区别。

CJb测试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员和足球运动员的所有指标均未见显著性差异。有研究表明,功疲劳指标是对连续起跳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指标,且连续弹跳能力好的运动员功疲劳指标小于能力差的运动员,能够表现出更强的肌肉耐力素质[11]。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篮球运动员功疲劳指标平均数略小于足球运动员,但二者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因此,在肌肉耐力素质方面,篮球运动员与足球运动员没有差别。

3.2 篮球、足球运动员原地纵跳各参数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CMJ测试中,在不同项目中,都存在力量越大,起跳高度不一定越高的情况。李岩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训练中不能一味追求力量而忽视功率,否则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目标[12]。CJs测试中,2组运动员的相关性结果基本一致。CJb测试中,足球运动员除高度疲劳指数和功率疲劳指数相关度较低外,其余与篮球运动员结果一致。

4 结论

1)篮球运动员与足球运动员的弹跳结构未见显著差异,篮球运动员的踝关节跖屈的快速力量和弹跳能力好于足球运动员。

2)篮球运动员和足球运动员的腿平衡指数未见显著差异,但平均值都小于2,说明二者都存在着膝、踝及下肢神经肌肉功能弱于髋及大腿功能的现象。

3)篮球运动员和足球运动员之间腿刚度和功疲劳指数均未见显著差异。

4)CMJ测试中,篮球运动员的起跳高度与快肌纤维比和平均功率呈高度正相关,与预拉伸效果呈正相关,与瞬时力值相关度较低;而足球运动员的起跳高度与平均功率和快肌纤维比呈高度正相关,与瞬时力值和预拉伸效果相关度较低。

5)CJs测试中,篮球和足球运动员的平均高度均与平均功率呈高度相关,与腿平衡指数呈正相关;平均功率与最大高度和腿平衡指数呈高度相关;下肢刚度与平均接触时间呈高度负相关。

6)CJb测试中,篮球运动员平均功率与平均高度和平均瞬时力值呈高度相关;平均瞬时力值和平均时间呈高度相关;高度疲劳指数和功率疲劳指数呈高度相关。足球运动员除高度疲劳指数和功率疲劳指数相关度较低外,其余与篮球运动员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CORTES N,GRESKA E,KOLLOCK R,et al.Changes in lower extremity biomechanics due to a shortterm fatigue protocol[J].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2013,48(3):306.

[2]ARMELO B.Strength assessment with the boscos Test[J].Apuntes De Medicina Deportiva,1999,23(6):251.

[3]FOUSEKIS K,TSEPIS E,VAGENAS G.Lower limb strength in professional soccer players:profile,asymmetry,and training age[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Medicine,2010,9(3):364.

[4]郑亦华,叶永延.影响起跳效果诸因素的生物力学研究[J].体育科学,1983(2):68.

[5]HAMDI C,ASMA A,OMAR H,et al.Effect of static and dynamic stretching on the diurnal variations of jump performance in soccer players[J].Biological Rhythm Research,2013,8(8):1.

[6]张鹏,马铁铮,余晓玲,等.应用纵跳测试评价跳水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训练的效果[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9):823.

[7]曹志飞,李世明,朱红红.连续跳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1):92.

[8]ZAKAS A.Bilateral isokinetic peak torque of quadriceps and hamstring muscles in professional soccer players with dominance on one or both two sides[J].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2006,46(1):28.

[9]BUTLER R,LEHR M,FINK M,et al.Dynamic balance performance and noncontact lower extremity injury in college football players:an initial study[J].Sports Health,2013,5(5):417.

[10]HART N,NIMPHIUS S,SPITERI T,et al.Leg strength and lean mass symmetry influences kicking performance in australian football[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Medicine,2014,13(1):157.

[11]OWOEYE O,OLUWATOYOSI B.Efficacy of the FIFA 11+ warmup programme in male youth football:a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Medicine,2014(2):321.

下肢力量 篇6

篮球运动是一项高速度、高强度和高超技术的运动项目。在篮球比赛中, 对抗激烈, 攻守转换频繁。所以, 要发挥出应有的技战术水平, 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中下肢力量是人体各项运动的基础, 是评价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 为他们的篮球运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是长身体, 健骨骼, 塑体形的黄金时期。在训练中要遵循力量素质训练原则, 结合青少年骨骼肌肉生长特点和篮球训练需要合理安排训练的量和强度。本文根据青少年骨骼肌肉的特点以及有效训练原则进行分析。

2 青少年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特点

2.1 骨骼的生长特点

青少年骨骼的生长主要靠软骨的增殖和钙化。在骨骺和骨干之间有一层软骨板, 叫骺软骨。骺软骨的细胞不断增殖、肥大, 同时钙盐不断沉积骨化, 使骨骼逐渐生长。青少年骨骼增粗主要由于骨膜内的造骨细胞在骨质的外层沉积钙盐, 从而使骨骼增粗。在这骨化过程中, 青少年的骨骼的有机物含量多, 可塑性很大。此外, 青少年各骨骼完成骨化的时间不完全一致。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改善骨营养供给, 促进骨生成。然而, 活动频繁, 支撑负重较大的骨骼完成骨化的时间较早。

篮球运动竞争激烈, 身体对抗性强, 无论在争抢篮板、加速运球中都依靠运动员的下肢力量, 然而, 考虑到青少年骨骼生长特点, 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训练的量不宜过大, 方法不能单一, 不能单一地用静力的方式来训练他们, 要以动力的方式或者以多动少静的方式训练, 否则会影响青少年骨骼的生长, 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青少年的骨骼畸形。

2.2 青少年的肌肉特点

青少年肌肉中, 含水分较多, 而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物比较少。因此, 青少年的肌肉柔软富有弹性, 但肌纤维较细, 力量差, 肌肉耐力不及成年人, 很容易疲劳, 但恢复比成人快。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下肢训练应该以爆发力为主, 以增粗慢肌纤维为主。教练员应该在分析青少年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运动的量和强度的比例, 并控制好间歇时间以防止肌肉过度疲劳, 此外, 青少年运动训练后要有一定的放松练习来缓解肌肉的压力。

3 青少年下肢力量训练的原则

3.1 全面发展原则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下肢正处于成长过程中, 打下一个稳固的素质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运动员的每一个下肢肌群都要进行全面的力量训练, 使运动员下肢各部位的肌肉都得到锻炼为专项技术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共同作用原则

动作的完成涉及原动肌、协调肌和对抗肌, 所以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进行下肢力量训练时要有效的考虑肌肉工作方式和篮球专项动作的一致性, 在发展力量素质的同时, 达到既提高肌肉工作的协调能力, 又能达到改进技术的目的, 使训练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系统。

3.3 系统训练原则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下肢的力量训练应全年系统安排。经过系统训练, 肌肉力量增长很快, 但停止训练后力量消退也很快。因此, 在保证恢复和不出现肌肉损伤的前提下, 应坚持力量素质的系统训练。

3.4 渐进性原则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素质的提高和身体其他机能提高一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因此力量练习中量和强度的增加不宜过快。一般划分为:基础阶段 (2~3周) ;提高最大力量阶段 (冬训期间, 1~2个月) ;发展肌肉耐力阶段 (1~3个月) ;保持力量阶段 (赛前1~2周) ;结束阶段 (赛后5~7天) 。总之, 下肢力量训练计划的目标、内容、方法等在全年各训练阶段都不断变化。力量训练只有合理地安排, 才能有效提高并保持运动员高水平的下肢力量素质。

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素质训练还必须遵守适时恢复的原则, 尤其对于青少年运动员以及大训练周期开始或长期训练不间断的运动员, 必须要注意适时恢复, 否则就会导致训练效果下降, 甚至出现伤害事故。同时, 还必须考虑到各个运动员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手段, 最大限度地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力量训练效果。

4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的方法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的发展重点是提高弹跳力, 而弹跳力取决于爆发力, 所以训练应以速度力量为主, 绝对力量为辅。同时要考虑到青少年骨骼、肌肉生长特点进行训练, 以动力性、缓慢性的方法训练。

4.1 没有负重的下肢力量训练

练习一:快速跳绳, 要求运动员双脚同时离地连续快速地跳绳。

作用:跳绳主要练青少年下肢的协调性和连续弹跳的能力, 而且是动力性运动可以有效地锻炼下肢。对于弹跳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练习二:跳深, 运动员从一个适宜高度的木箱上跳至地上, 立即再次跳起, 跳得越快越好, 连续弹跳8~12次。

作用:跳深要求比跳绳高, 难度也大。主要锻炼下肢的爆发力。

练习三:原地纵跳 注意脚落地一刹那迅速跳起, 频率要快。

作用:纵跳能综合锻炼下肢肌群。

练习四:双脚侧跳, 队员双脚并拢站于边线旁, 要求他用双脚从边线跳至另一边后再跳回, 循环往复……在限定时间内跳跃次数越多越好。

作用:从上面分析看出青少年韧带较松弛尤其是踝关节外侧韧带, 所以通过侧跳加强对薄落环节的训练, 为今后大强度训练奠定基础。

练习五 跑跳手触篮圈 (板) , 运动员绕球场跑跳后用手碰触篮圈 (板)

作用:通过跑到跳可有意锻炼青少年由跑到跳的衔接能力, 而且可使他们克服自身的重力加强下肢后侧肌群的锻炼。

练习六:蛙跳, 运动员站在端线外排成一行, 教练吹哨后, 运动员尽最大努力快跳到对面端线。

作用:蛙跳能够很好地锻炼青少年的大腿肌群尤其是缝匠肌。

4.2 有负重的下肢训练

青少年根据他们的骨骼和肌肉的特点应少量安排负重训练, 由于篮球运动的特殊需要, 要充分锻炼他们下肢的速度力量和爆发力并且发展力量素质用负重练习法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对青少年要合理安排负荷强度, 重复次数, 组数等力量的比例关系, 会对他们力量训练产生很好的效果。

训练中一般以最大力量的80-85%训练运动员的爆发力, 以最大力量的60-70%训练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对于青少年的强度、次数、组数的安排可见下表:

由表可安排训练:

练习一:肩负杠铃做深蹲, 根据年龄、性别和素质水平的不同安排负荷。一般以最大重量的60-70%的负荷强度, 每组4~6次, 练习3~6组, 间歇1~3分钟, 以爆发式用力来发展速度力量。以最大重量的80-85%为负荷强度, 每组1~3次, 练习3~5组, 每组间歇3分钟左右, 以最快速度用力发展下肢的爆发力。

练习二:肩负杠铃做半蹲 (大小腿夹角约120度左右) 。以最大重量的80~85%为负荷强度, 每组1~3次, 练习3~5组, 每组间歇3分钟左右, 以爆发式用力来发展腿部肌群的爆发力。

练习三:肩负杠铃做半蹲后起跳。以最大重量的40~50%为负荷强度, 每组6~7次, 练习3~5组, 每组间歇1~3分钟, 以连续做或慢下快跳来发展大、小腿肌群及踝关节的爆发力。

5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应注意的事项

5.1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和专项动作特点应紧密结合, 侧重于动力性练习, 并且与速度、柔韧、灵敏等素质以及篮球技术的练习结合进行, 使力量成为“活力”。

5.2 进行负重练习时, 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性别、年龄和训练程度的差异, 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力量训练的负荷。并注意平衡发展避免局部负担过重。

5.3 在负重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循序渐进, 防止伤害事故。在负重练习期间和练习后要穿插放松性的练习, 使肌肉富有弹性, 这对于发展爆发力有积极的作用。

5.4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要作长期系统的安排, 不能无故中断。同时必须由一个在生理学方面知识渊博的人来承担制定和安排训练项的工作, 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卢义锦, 姚士硕.人体解剖学 (体育系通用教材)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54-55.

[2]万德光编译.现代力量训练法[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3]曲从湖.青少年学生形体教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下肢力量 篇7

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男子500 m速度滑冰比赛主要是采用淘汰制进行选拔, 要想保证运动员能够进入最终的决赛, 就需要运动员拥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比赛技能。男子500 m速度滑冰, 对于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平衡、速度等项目, 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考核, 而不仅仅是只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就可以。通过对运动员的下肢进行集中训练, 运动员的下肢可以充分发挥力量, 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对运动员下肢力量的训练非常重要。

1.1 研究对象

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进行下肢力量训练时, 小肌群的训练不容忽视, 由于运动员们平时对大肌群的训练多一些, 该文则根据速滑运动员小肌群的训练来进行试验探讨。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男子500 m速度滑冰项目的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 实验法。选出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20名, 年龄要求在16~20岁, 将这些运动员分为两组, 一组10个人,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为保证实验数据的有效采集, 要求这些运动员们的训练方式方法、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及其它训练背景保持一致。满足条件: (1) 男子500速度滑冰运动员通过 (50±2) 次的专项训练; (2) 在一定的滑速范围内, 使用双盲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实验组的运动员们要求:在以前教练要求训练大肌群的训练内容中, 减少对大肌群的训练, 同时需要进行对小肌群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而对照组的运动员们则按照教练的原计划进行训练。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和试验后分别检测数据, 以进行对比。检测项目包括:运动员对技术的掌握情况、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2) 试验数据的收集。使用两台松下M9000摄像机, 对运动员们的滑行速度进行视频采集, 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同时拍摄。视频采集要求:500 m, 10圈, 20圈, 主要用于试验后, 对运动员步幅信息的统计。

(3) 测试步骤。为了让运动员在测试中的水平充分发挥, 在测试前, 要进行一些准备活动, 且心率要求达到160 b/min以上的运动员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测试。为了让测试的运动员发挥更好的水平, 展现更好的成绩, 教练可以在测试中参与指导。测试采用两侧追逐滑行方式, 前侧与后侧的运动员分组则保持不变, 以保证数据进行对比的可靠性。

(4) 测试数据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时使用:SPSS 11.0统计包软件, 采用t检验方法来检验, 用P<0.05来突出差异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1) 被测试的运动员, 500 m测试成绩对比。满足条件:运动员通过 (50±2) 次的专项训练后, 在一定的滑速范围内。通过测试检验分析得出:两组运动员通过测试前后数据对比, 成绩都有了显著增长。对比数据:P=0.048 45, P<0.05, P=0.004 98, P<0.05。由检测结果看出, 即便是不进行小肌群的训练, 只进行一般的下肢肌肉训练, 成绩一样有所提高。

通过对比测试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和t检验数据, 两组之间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 P=0.009 33, P<0.05。进行过小肌群科学合理训练的实验组, 其成绩要比对照组的成绩好。

(2) 被测试的运动员, 10圈测试成绩对比。运动员进行10圈追逐滑行的测试成绩进行T检验, 满足条件: (1) 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通过 (50±2) 次的专项训练; (2) 在一定的滑速范围内。P=0.029 67, P<0.05, P=0.000 267, P<0.05。对比数据, 其成绩与进行下肢肌肉训练之前都要好。由此可见, 进行一般的下肢肌肉训练, 一样可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滑冰成绩。

将被试组进行相互后侧, 然后比较T检验, 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31 12, P<0.05。由检测结果看出, 实验组的成绩增长要比对照组好。

(3) 被测试的运动员, 20圈测试成绩对比。运动员进行20圈追逐滑行的测试成绩进行t检验, 满足条件: (1) 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通过 (50±2) 次的专项训练; (2) 在一定的滑速范围内。运动员们保持原技术动作的能力进行对照20圈追逐滑行的训练前, 有着明显的差异, 其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P=0.048 45, P<0.05, P=0.003 96, P<0.05, 由检测结果看出, 即便是不进行小肌群的训练, 只进行一般的下肢肌肉训练, 成绩一样有所提高。

将被试组进行相互后侧, 然后比较t检验, 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02 67, P<0.05。由检测结果看出, 实验组的成绩增长要比对照组好。

3 结论

从以上可以得知, 综合性专项训练, 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在保障运动员身体不受伤害的情况下, 对500米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下肢进行科学合理的强化训练, 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为保证我国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成绩的有效提升, 还需要参考科学的方式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1) 通过以上实验数据,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强化力量训练不仅仅对以上提到的身体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运动员的耐力也是一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能够帮助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进行比赛时, 保持充沛的体力, 防止因运动员体力不足而影响比赛成绩的情况发生。平常要注重下肢小肌群力量的训练, 当运动员在保持一定速度进行速度滑冰以后, 整个肌肉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在这个时候自身的耐力就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很好的帮助。

(2) 积极加强运动员下肢小肌群力量训练, 对于运动员的速度和力量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有效提升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整个身体素质。运动员在进行速度滑冰时, 将整个下肢的力量科学合理的配合使用, 才能提高运动员在进行加速运动时身体的平衡性, 有效提升远动员的比赛成绩。加强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下肢小肌群力量训练, 可以将技巧、速度、力量相互配合起来, 提升运动员个人速度滑冰水平, 乃至提高比赛成绩。

(3) 另一方面, 加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下肢小肌群力量训练, 可以帮助到长距离竞速运动的运动员, 为运动员在长距离的比赛中提供充足的动力。对蹬冰来说也能提供很有效的帮助, 也就是保持蹬冰质量。前期占优势的运动员在后来的长距离比赛中, 能够保持稳定的速度, 以不至于被后面的比赛者超过。如果平时的下肢小肌群力量训练做到位, 下肢力量足够, 对于方向和节奏的控制就轻松得多, 对于整个比赛过程中滑跑的节奏也能够轻松控制, 比赛成绩自然也会提高很多。

4 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 进行下肢小肌群力量科学合理的训练, 对于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比赛时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没能保证运动员的下肢小肌群训练到位的话, 在参加比赛时就会影响运动员的真实发挥和比赛成绩。从这方面也可以说明, 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必须具备, 小肌群的锻炼不可或缺, 只有科学的训练和充分的力量, 才能确保在进行比赛时, 有足够的力量为身体提供动力, 同时一部分的下肢力量还被用作保持整个身体的平衡, 从而取得好的成绩。

全面提升男子500 m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下肢小肌群力量的科学合理训练, 就能提升我国男子500 m速度滑冰的速度滑冰水平和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新锐.男子500米速度滑冰下肢力量训练方法研究[J].科学导报, 2014 (z3) :321-322.

下肢力量 篇8

资料表明增强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是提高运动成绩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 几乎所有的竞技体育项目, 无论是以力量为依托的体能类项目, 还是以技术和灵巧为主的非体能类项目, 以及那些以技、战术配合为特点的集体项目的教练员均加大了对力量训练的重视程度。其中, 随着乒乓球新规则的陆续出台, 对乒乓球运动员在身体素质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乒乓球专项素质之一的力量素质对运动员在大赛中发挥良好的竞技水平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中下肢力量与运动员的移动能力有密切关系。移步换球是测量乒乓球运动员专项移动能力的主要指标。文中通过对反应下肢力量素质的原地纵跳、立定跳远和反映专项移动能力的移步换球等进行测定, 试图探求下肢力量与移动能力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为乒乓球项目教学、科学训练方法的制定等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检索法

文献检索法: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 翻阅图书文献, 搜集关于人体下肢力量与乒乓球专项的相关文献。

1.2 测量法

1.2.1 研究对象

吉林体育学院乒乓球院队运动等级在二级以上的男性运动员20名。要求受试者身体健康, 在测试之前从未从事任何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 并且无任何肌肉酸痛现象。

1.2.2 实验仪器

秒表、皮尺、粉笔、立定跳远测试仪、原地纵跳测试仪。

1.2.3 测试指标

测量腿部力量:立定跳远、原地纵跳

立定跳远:被测试的20名男性运动员, 使用立定跳远测试仪进行测试, 为了降低实验的误差, 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每人测试三次, 取最好成绩, 进行记录。

原地纵跳:被测试的20名男性运动员, 使用原地纵跳测试仪进行测试, 为了降低实验的误差, 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每人测试三次, 取最好成绩, 进行记录。

反映专项移动能力:移步换球

球台两侧端线放两个盆, 其中一个盆内放有乒乓球若干。另一个为空盆。以右侧端线盆内有球为例。运动员从右侧开始移动到左侧, 用右手将球拿起后, 放在左手中, 同时移动到左侧, 将右手中的球放在左侧盆内。记录一分钟内从右测盆内转移到左侧盆内乒乓球的数量, 乒乓球转移的数量越多, 移动能力就越出色。注:测试者在做测试时均要穿着运动服运动鞋, 以上三个试验不能连续进行, 需让运动员休息后再进行下一项实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1.3 数据统计法

利用excel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2. 研究结果

通过对吉林体育学院乒乓球院队20名二级运动员进行立定跳远、原地纵跳和反映专项移动能力移步换球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表1:立定跳远、原地纵跳、左右反复横跨与移步换球测量结果

3. 分析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 (收缩和舒张) 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下肢力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肢的移动能力, 灵巧性, 还有爆发力。乒乓球运动对于下肢力量也是相当重视, 乒乓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移动能力。

通过对立定跳远、原地纵跳两个指标的测试结果逐一与移步换球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观察,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列:

3.1 立定跳远水平对移动能力的影响

通过图表2, 我们可以观察出运动员立定跳远成绩与移步换球的成绩之间有关联。通过对立定跳远测试结果和移步换球测试结果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 立定跳远水平高的运动员, 其移步换球的数量多, 既乒乓球运动员专项移动能力越强。

3.2 原地纵跳水平对移动能力的影响

通过图表3, 对原地纵跳测试结果与移步换球测试结果进行观察, 可以得出, 原地纵跳成绩与移步换球成绩之间有关联。通过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 原地纵跳水平高的运动员, 移步换球的数量多, 既乒乓球专项移动能

立定跳远、原地纵跳、这两项指标是测量下肢力量既下肢爆发力的测定指标, 而移步换球则是测定乒乓球运动员专项移动能力的指标。通过反映对下肢力量水平的三项指标的测试结果与反映运动员专项移动能力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 下肢的力量与专项移动能力之间有密切关联, 运动员立定跳远、原地纵跳、左右反复横跨的成绩越好, 其移步换球的成绩越好。既下肢力量好的乒乓球运动员, 其移动能力也是好的, 反之, 下肢力量弱的运动员, 其移动能力也会是差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运动员立定跳远的成绩越好, 其移步换球成绩越好, 既立定跳远成绩越好其移动能力也越强。

4.1.2 运动员原地纵跳成绩越好, 其移步换球成绩越好, 既原地纵跳成绩越好其移动能力越强。

4.2 建议

在乒乓球训练时, 除了对专项素质的训练外, 对于身体素质的训练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对于下肢力量的训练。乒乓球运动具有移动能力强, 反映迅速的特点, 而若要提高移动能力, 下肢的力量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因此若要提高乒乓球专项的移动能力, 下肢的力量就必须要提高, 而对力量的训练也要有针对性和系统化。

在专项训练时可以将立定跳远、原地纵跳做为提高下肢力量的一种训练手段。在训练专项素质的同时可以适当的穿插有利于提高下肢力量的游戏。

摘要:为了科学的反映出乒乓球运动员下肢力量对于移动能力的影响, 为乒乓球教学、科学训练方法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论文通过测量法对吉林体育学院乒乓球院队运动等级为二级以上的男性运动员20名的立定跳远、原地纵跳两项体现下肢力量的指标进行测试, 同时对体现专项移动能力的移步换球进行测试。再将三项反映下肢力量的指标逐一与能够反映乒乓球运动员移动能力的移步换球的测试成绩进行对比, 反映出下肢力量对乒乓球运动员移动能力有影响。

关键词:乒乓球,力量素质,下肢力量,移动能力,影响

参考文献

[1]毕红星.试析力量训练中的新思路[J].四川体育科学, 2006;23 (2) :68—70.

[2]郑海波, 李嘉鹏.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J].体育科技, 2005;26 (7) :18—21.

[3]李伟.力量训练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 2006;22 (5) :44—45.

[4]段海俊, 郝莹.爆发力训练与乒乓球运动技术的关系探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43 (5) :108—110.

[5]高薇.对乒乓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8;26 (6) :194—198.

[6]唐翠霞, 刘昀, 郭可雷.对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及训练负荷安排的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28 (6) :130—132.

[7]韩吉吉, 毕红星.试析力量训练中的新思路[J].四川体育科学, 2006; (2) :68—83.

[8]谢晓斌.浅析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专项素质发展方向[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32 (2) :38—40.

[9]赵崇山.现代乒乓球比赛时间特征、供能特点与专项体能训练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21 (3) :96—98.

下肢力量 篇9

关键词:少年,女子柔道,技术

随着柔道运动的日益普及, 现代柔道比赛日趋激烈, 运动员之间的技术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 每场比赛是否取得胜利, 与运动员技术水平是否全面, 战术运用是否得当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尤为重要。

柔道是直接对抗性项目, 运动员必须具备速度, 耐力, 力量, 灵敏等素质。力量是掌握技术, 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柔道对上肢力量素质要求很高, 同时对下肢力量来说也是不忽视的。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下肢力量, 就会影响掌握技术, 同时, 良好的下肢专项力量可减少下肢关节肌肉, 韧带的损伤, 并达到上、下肢力量均衡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 对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对提高技术动作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上饶市体校女子柔道队14名13~15岁女子柔道运动员。

研究方法:

1) 对比研究法:将实验收集获取的数据, 根据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下肢力量数据, 进行对比, 分析, 统计。

2) 实验法:将上饶市体校14名女子柔道运动员,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进行不同的方案训练。

3) 研究时间:2008年6月~2008年9月

实验过程:

实验前: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下肢力量素质测试〈见表1〉, 从中可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实验中:实验组队员每周训练5次, 时间由2小时逐步延长至2个半小时, 其中3次安排一般性力量素质训练, 着重安排下肢力量训练。对照组:一般性上、下肢力量训练。

1) 辅助练习与专项练习相结合, 此方法目的是使下肢各肌肉群得到更系统的练习, 以便与上肢力量协调发展。

2) 训练手段:拔腰, 长腰练习, 是发展下肢力量的主要辅助练习之一, 采用杠铃下蹲提拉至胸前。柔道中很多技术动作都是从腰部发力。

3) 采取杠铃深蹲、半蹲发展腿部最大力量及快速力量。

4) 采用后蹬跑, 提踵, 足球等训练, 可以增加小腿和踝关节的力量。

5) 采取循环练习法, 强化训练, 适当加大运动量。

6) 除以上训练方法外, 还有背人, 单腿跳台阶, 马步, 下蹲起跳等以及各种趣味性训练, 来提高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

实验后:经过2个半月后的训练,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下肢专项力量素质测试, 见表2, 从表2中看出, 实验组的下肢力量明显大于对照组。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实验组下肢力量素质明显有提高

在初期训练时, 两组队员身体素质无显著性差别, 一个月以后, 通过考核测验, 两组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素质各项指标有了较明显的差异, 实验组多数指标和平均值均超过对照组。 (见表2)

(二) 实验组比赛成绩提高明显

2000年9月, 两个组进行了柔道教学比赛 (投技、寝技) 从技术成绩看, 对照组的成绩均不如实验组 (见表3)

通过以上实验证明, 初期抓少年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训练, 使上、下肢力量均衡发展, 对运动技术的掌握提高幅度大, 效果明显, 下肢专项力量能直接运用到柔道投技与寝技动作中去。例如:“在内股, 双手背负头、大外划、送足扫”等动作中实验组作得比较得心应手, 攻防有力, 动作有速度、有力量, 进步很快, 只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已经初步掌握了高难度投技动作, 而对照组中只有一半的队员不能完成高难度的技术动作。例如, 在学习“双手背负头”动作时, 实验组的队员在蹬起时快而有力, 动作幅度大, 而对照组的队员在掌握这个动作所用的课时比实验组的队员相同, 技术掌握程度不如实验组。由于他们下肢专项力量弱, 动作速度慢, 爆发力差, 有时出现两次发力的现象以至影响整个技术动作的完成。从摔倒的着地面积等方面看, 实验组队员都强于对照组的队员。

(三) 实验组能较好地控制动作的姿势

通过对照组队员下肢控制不够理想, 有些队员在做练习时, 重心不稳。例如在做“内股”动作时, 支撑腿左右摇晃, 而且主动腿不能承受对方体重而导致动作失败, 而实验组的队员下肢姿势控制较好, 能使整套动作过程一气呵成。而且在比赛中掌握了主动权, 接受裁判处罚的次数也低于对照组 (见表3) 。由此可见, 柔道项目在启蒙训练中及时抓好下肢专项力量素质训练, 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事柔道项目训练, 有的运动项目身体条件并不理想, 但由于下肢专项力量较强, 在运用动作时控制较好, 能使自身重心稳重。这给对方施技时增强了难度, 因而在比赛中能获得较好的成绩。

三、建议

1) 少年时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 骨骼骨化过程尚未完成, 容易变形, 肌肉发育落后于骨骼系统发育的增长速度, 对他们不宜进行最大力量和耐力力量为主的力量练习, 但宜从克服自身体重和速度力量为主的力量训练, 培养他们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动员功能和协调能力。

2) 少年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不均衡, 抑制过程不完善, 活泼好动, 这个时期宜将各阶段中简单易学的技术动作组合起来, 并配合其它素质进行单个动作和完整技术动作训练, 并与趣味性练习相结合, 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3) 训练过程中, 应先从肌肉群着手, 提高关节周围股群: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肌肉的屈伸能力, 以及肌肉快速用力的转换能力, 协调配合和静控等能力。练习中防止局部负担过重而导致部位损伤。

4) 在进行下肢专项力量练习前, 要充分作好准备活动, 特别是天气寒冷时更要活动开全身各关节, 肌肉充分预热以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5) 由于训练由负荷和恢复两阶段组成, 负荷是主要的, 没有负荷就无法突破极限, 没有恢复就无法达到超量恢复, 所以在专项力量训练以后, 要安排恢复手段, 比如采用用队员间互相按摩桑拿, 静力性拉伸练习手段。

四、结论

1) 通过对少年运动员系统下肢力量训练, 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他们今后的系统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提高专项技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2) 下肢专项力量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柔道技术动作的学习、掌握和提高。

3) 加强下肢专项力量训练, 尤其是对髋、膝、踝关节周围肌肉群和韧带力量训练有利于柔道技术动作的完成和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运动解剖学[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2]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3]身体训练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

上一篇:院前猝死下一篇:中医与免疫论文